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物流信息技术范文

物流信息技术精选(九篇)

物流信息技术

第1篇:物流信息技术范文



一、计算机硬件技术

计算机硬件技术是物流信息技术的基础技术,它包括运算技术和设备、存储技术和设备、输入/输出技术和设备、数据传输技术和设备都为物流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强大的硬件保障,很多计算机硬件制造商甚至专门为物流企业设计和开发产品。计算机硬件技术虽然不是决定物流工作成果的关键,但也直接影响着其它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



二、计算机软件技术

除了大量的仓储管理软件、运输管理软件和数据库软件外,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的另一个主要标志,是针对物流活动的需要开发的、使用大量信息技术支持的的管理软件。

1、MRP、MRPII

MRP、MRPII是物流过程中一种重要的物资配置技术。MRP(MaterialRequirementPlanning)是对制造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行为进行计划和控制得信息系统,主要作用于企业的生产物流和采购物流。从产品的结构或物料清单出发,实现了物料信息的集成,优点在于它的集中式的信息管理方法。MRPII(ManufacturingResourcePlanning)的实现了物流与资金流的统一。

2、企业资源规划(ERP)

ERP是一种面向企业内部的管理工具。ERP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统一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减少环节,提高了物流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3、分销资源计划(DRP)

DRP(DistributionResourcePlanning,分销资源计划)管理思想就是在对分销链上的库存、销售订单进行管理,在此基础上,加入了财务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功能。DRP的管理对象主要包括订单、库存、财务往来等方面。DRP是目前物流企业提升竞争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技术之一。

4、供应链管理(SCM)

供应链管理(SCM)对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进行设计、规划和控制,从而增强竞争实力,提高供应链中各成员的效率和效益。它是确保顾客满意的一个主要环节,即保证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产品/服务送到正确的地方。



三、网络技术

1、Internet/Intranet/Extranet技术

采用Internet/Intranet/Extranet信息集成的运行模式,建立灵活、开放、先进的集成支撑网络环境,将企业的各个部门紧密地联接成一个整体,从而实现了企业各分系统内部及分系统之间各种主要事务过程的协同,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有序控制。有利于企业实现物流成本与物流服务两大目标。

2、技术EDI

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根据联合国标准化组织的定义,是指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报文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EDI遵循一定的国际标准或行业规则,自动地进行数据发送、传送及处理,而不需人工介入,从而实现事务处理或贸易自动化。

近年来,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在物流中广泛应用。EDI作为一种新型有效商业信息管理手段,可以提高整个物流流程的信息管理水平和各个物流环节的协调发展。从最初的企业间的订货业务活动中,到POS销售信息传送业务、库存管理业务、发货送货信息和支付信息的传送业务等。

但EDI专线方式业务费用很大,大部分中小企业无力承担,如果将EDI的应用移植到互联网上,则会大幅度降低费用。因此,通过互联网也能获得EDI服务。所以,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将在短时期内与互联网共存,但基于互联网方式的信息交换将逐步替代基于Van系统的FDI。



四、物流信息新技术

1、条码技术

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的应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它是为实现对商品信息的自动扫描而设计的,是实现快速、准确采集数据的有效手段。

作为物流管理的工具,条码技术主要应用集中在物料管理、生产线物流管理、分拣运输、仓储系统的采购、保管和销售、运动中称量、打印运输标签等诸多环节。是物流信息信息化的前提和重要基础支撑。

2、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是指利用无线电波对记录媒体进行读写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电磁理论。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射频识别技术具有条形码所不具备的防水、防磁、耐高温、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更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等特点,使物流行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射频识别技术可以用于仓储、配送及货物的跟踪、管理和监控等物流环节,特别是以射频识别技术为核心的集装箱自动识别,成为全球范围最大的货物跟踪管理应用。射频技术还可用于对客户的产品清单、发票、发运标签、产品代码进行识别,以减少人工输入,提高管理效率。

3、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信息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边缘科学。其基本功能是将表格型数据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然后对显示结果浏览、造作和分析。

GIS技术主要应用于物流配送的过程中,它能更容易地处理物流配送中货物的运输、仓储、装卸、送递等各个环节,并对其中涉及的问题如运输路线的选择、仓库位置的选择、仓库的容量设置、合理装卸策略、运输车辆的调度和投递路线的选择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决策分析,有助于物流配送企业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降低消耗,提高效率。

4、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美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用户接收系统三大子系统构成。

卫星定位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全球定位系用户可以随时"看到"自己的货物状态,包括运输货物车辆所的的位置(某座城市的某条道路上)、货物名称、数量、重量等,从而,不仅大大提高了监控的"透明度",降低了货物的空载率做到资源的最佳配置;而且有利于顾客通过掌握更多的物流信息,以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

5、专家系统与人工智能技术

第2篇:物流信息技术范文

今日世界 经济 的特点是全球竞争,全球各地的公司都在寻找最佳的生产地点,并把该处生产的产品供应给每一个客户。利用法令保护一国的物流行业阻止了该国 企业 ——物流服务的用户——通过物流来获得竞争优势。

近来 计算 机功能的提高和随之产生的信息处理技术的改进已经为物流业创造了很多的机会,因此,人们希望能为将来创造一个新的物流系统。

制订产品责任法乃是大势所趋,这使物流质量保证成为物流业中的新 问题 。

在本论文中,我把物流分成三个阶段——过去、现在和将来,并把它们与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相比,列举了一些例子,诸如半导体的存贮能力和计算机计算速度。在区别每个阶段所创造和运用的各种各样的物流技术时,文章讨论了随着新技术发展,将来在物流行业中可能产生的重大变革。后者的一个例子就是计算机和in-t e me t及其他通信技术的融合。

下面是我在’97年亚太国际物流研讨会的发言。

物流和信息处理技术

主席先生、女士们。先生们:

早上好,能有机会在这里发言,我感到莫大的荣幸。

今天,我想大略地说一下信息技术发展和物流发展二者之间的联系。

在开始话题之前,我先作个自我介绍,并解释一下我为什么觉得当前的物流形势不容乐观。

其实我在日本最大的一家合成纤维公司里任职,担任化学工程师。

那时,日本的制造企业都处于技术发和生产率提高的急流之中。作为年轻的工程师,我每天都在试验革新了的生产过程或改良生产过程以提高生产率。

大约二十年前,有人邀请我加人一家仓储公司,未经慎重考虑,我就答应了。

之后我的第一印象是当今世界上竟然还有象仓储这样不发达的行业,这真让我难以置信。最让人奇怪和迷惑的是对安全的漠不关心,在我的工厂标准里,有很多操作都不合安全要求。

同样让我觉得奇怪的是经营 方法 陈旧和缺少创新。

在我看来,除了叉车以外,一切就是处于封建 时代 。

交通 部制订了众多的规章,却缺乏有力的革新和家长式的引导,这破坏了物流业的发展。

我受到了震动,觉得自己无能为力,因此我决定辞掉工作,再回到学校 学习 。

我去了一家美国商学院校学习有关商业的知识,在那里,我学到了企业经营最重要的两个要素。

当我从商学院毕业并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时候,我的 金融 教授问道:“威雄,你在校期间学到了些什么?”

我回答说:“我只学到了两样东西,它们对企业经营至关重要,这就是‘竞争优势’和‘现金流’。”然后他告诉我:“威雄,学校想教给学生的,你已经都学会了”。带着这两样东西,我回到了日本,并开始了新的工作——一家仓储公司的总裁。那时候,我的公司是一个很小的地方性仓储公司,年销售额为四千万美元,员工约380名。我想弄清楚的第一件事就是我们的竞争优势是什么,并询问了每一个经理,他们都答不上来,有的甚至说我们没有竞争优势。

这种形势非常严峻。从所学的知识里,我认识到如果一个公司没有竞争优势,它就将倒闭。

我想我必须从头做起,创造出竞争优势。

如前所述,我是一名工程师,用过很多 计算 机,所以我认为把计算机技术引入到仓库作业中是一个不错的主意。许多持反对意见的员工抱怨说顾客并不要求仓库提供实时库存信息。另外有的人问我,使用这个计算机系统能将我们的销售量提高多少呢?我无法回答这样的 问题 。

我让他们把这当作是新总裁的爱好,并允许我建立这个系统。

非常有趣的是,为了准备这篇稿子,我查了查计算机的能力方面的资料,发现我念大学时最强大的计算机如ibm386,其效率只及今日 pc机的百万分之一,或者更低。

当我试着使用计算机时,把它当作是一个能快速进行大数据量运算的计算器,在此之前,我们使用算盘或计算器。

为了达到第一个目标——库存控制系统,我在资金、人力和时间上进行了大量投资。非常幸运的是,这种实时库存报告服务赢得了顾客的满意并大受欢迎。

尽管这个模型非常简单,且只能提供有限信息,但它作为销售工具,为我们赢得了很多新的顾客。

现在,我们开始把计算机看作信息处理机器,而不是一个大型计算器。”在这18年间,我们不断改进系统,现在使用的是该系统的第4版,并刚成立了一个专门小组对我们的计算机系统作全面更新。同顾客一起完成了在线系统后,我们注意到一件有趣的事情是,由于线路总是开放着,任何时候我们都能传送各种各样的信息而不费分文。从这一时刻起,我们启动了室内 电子 邮件系统。

之后,有人提出我们可以用这个系统为那些想得到货物信息系统的卡车司机服务,非常幸运,该系统在卡车司机中同样大受欢迎。

正如前述,我是一名工程师,所以总是想着改善工作条件。我注意到,当业务繁忙时,仓库工作人员必须工作到半夜,为第二天的装运作准备。在我们一家仓库里,工人必须工作到凌晨,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时间。

我觉得应该在这方面做些事情。

我了解到自动叉车已经问世,所以要求制造商制造一台用于公共仓储。我问过日本所有的叉车制造商,他们都说把自动叉车用于公共仓储是不可能的。其理由是自动叉车只能用于单一货物仓库,而不能用于多货物系统。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理由,因为如果人能把一种货物同其他货物区分开来,那么在人的大脑里应该有某种位置鉴别系统,它应该是某种数学系统。我不想自己去解复杂的数学方程式,但计算机却可以。所以我告诉一个制造商,我会支付全部开发费用,并许诺说即使开发失败了,也绝不会责怪他们。我信心十足能制造出这种叉车。

我们花了一年时间和一百万美元来开发该系统,而它运行得非常成功。

该系统比堆垛机、起重机和货架系统便宜得多。许多年前,美国教授参观了我的仓库,要求我展示该系统。那时,美国政府觉得他们在技术上可能落后于日本,并组成了一个新的调查小组。该小组的主要目的是调查高 科技 领域,他们参观了一些大公司,如三菱重工或富士通,但同样对我的机器人叉车系统感兴趣。

那时,我坚持认为还有众多的领域需要用低级技术来改善人类工作条件。

后来,他们提交了一份题为《日本技术调查》的报告,并评论说铃木先生强调存在着众多技术上的要求以改善人类工作条件。我引以为自豪。

我因发明了另一种货物定位系统 方法 而获得了一项专利。对区分位置而言,我觉得这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方法。

当我想到这个主意时,整夜都不能人睡,因为它是如此惊人,除了我以外没人能提出来。

它是这样的,当你要找屋里的某个人时,你绝不会考虑用一个座标x、y、z来找出他的位置,而会喊他的名字:“你在哪里,铃木先生?”然后铃木先生会回答:“我在这里。”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让货物回答“我在这里”。所以我试图让货物在被叫到时能作出回答,非常有趣的是,货物的确能做到。我把感应器放在托盘上,把信号发射器放在叉车上,当发射器发出信号时,感应器就能答复。尽管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主意,但要把这套系统投人商用却有一些困难。

为能探测到信号,感应器必须大声回答,叫喊几次过后,声音就嘶哑了,或者没音了。电池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当它停止回答时,从 理论 上来说就无法再找到它。所以这种方法尚未 应用 于商业之中。条码技术和各种各样识别的技术亦会有大的进步。

在我看来,计算机的应用进人了另一个新的阶段。

直到几年之前,计算机 网络 的主要结构都还是中央控制式系统,现在,计算机系统的主流变成了网络结构,并且客户机服务器类的系统将变得越来越流行,同时,卫星数据通信的运用将会显著增加。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在任何远离自己办公室的地方做生意,例如:在 旅游 胜地的宾馆或者甚至在飞机上。

总而言之,物流在人类 社会 中的作用将变得越来越广泛和越来越重要。与此相适应,信息处理的作用同样变得至关重要。

第3篇:物流信息技术范文

【关键词】物流信息技术;农业物流;农产品

1我国农业物流信息化面临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虽然,近几年我国物流行业迅猛发展,但是我国物流在信息化发展方面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尤以农业物流信息化为主。下面笔者将对农业物流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第一,农业物流缺乏协调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信息不对称的农产品供需模式直接导致了农产品供应链发育程度低,链条短且脆弱[1]。物流的依据是农产品的供求关系,但是我国当前农产品供求信息系统不完善,渠道混乱。虽然,国家农业部有专门的农产品渠道,但是从多地收集起来的农产品价格信息,农产品的具体供求信息来源没有完全覆盖全国各地的农产品的集散地,使部分地区农产品没有被宣传。此外,相应部门对各地农产品的流通方向指导不明,缺乏宏观调控,监管权限有限,进而导致了农产品没有得到系统、全面的调度和支配,不利于农业物流的发展。第二,农业物流信息标准不统一。农业物流信息标准不统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业物流信息本身标准不统一,比如,企业的物流管理系统采用的系统信息录入格式、语言格式以及传输协议等都有不同的标准,导致了农业物流信息不一致,为农业物流运输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其次,物流信息系统运行不稳定,信息系统模块之间的兼容性差,信息系统接口不统一等,导致了系统之间不能有效的进行信息资源共享,为农业物流发展带来了障碍。通过上文叙述可知,农业物流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由于缺乏统一有效的监督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之间标准多样,兼容性较差等问题,使得农产品不能很快的被投入到市场,对农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因此,要想改变当前农业物流发展现状,解决当前农业物流遇到的各种问题,就需要在农业物流中积极引入物流信息技术,让物流信息技术指导农业物流发展,打开农产品市场,使农产品走入大众视野,为农业发展助力。

2物流信息技术在农业物流发展中的应用

信息网络时代,物流信息技术广泛的应用到物流管理中,优化了物流管理服务结构,提升了物流行业工作效率。农业物流要想契合市场发展步伐,紧跟时展潮流,就必须积极应用物流信息技术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当前,常见的物流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条码技术、EDI技术、GPS技术等,其在农业物流中应用策略表述如下:第一,条码技术。条码技术指的是在农业物流管理系统中一种自动采集信息、输入单元的技术,在农业物流中应用条码技术能够提高物流的准确率和效率。通常来说,条码技术可以自动扫描设计,它与传统的键盘录入信息的方式相比,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2]。条码技术中的二维条形码集聚数千字符的信息,并且二维码技术拥有自动纠错的能力,所以它为农业物流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实用、廉价的基础信息技术。总而言之,在农业物流信息系统中应用条码技术可以有效的描述物品、识别物品,简化了农业物流的操作流程,提高了农业物流工作效率。此外,相关企业可以通过条码技术来准确的掌握农产品在物流供应链上的具体位置,及时了解产品的具体情况,进而采取针对性的相关措施。例如,在农产品收货环节,相关的人员可以借助手持终端设备进行扫描以及录入相关的数据信息,根据录入的信息将产品归置到相应的区域,这样一来当遇到需求情况时可以精准、快速的查询[3]。第二,EDI技术。EDI技术是一种以电子数据交换为依据的新型技术,它可以借助计算机通信网络,根据协议的相关规定来完成贸易、运输、银行、保险以及海关等各个行业的信息交换和处理。综合来讲,EDI技术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实现了信息数据的标准化和无纸化,为信息之间的共享交流搭建了平台。将EDI技术应用到农业物流管理中,让农业物流企业之间建立全球性物流EDI系统,提高物流系统的反应能力,避免企业系统之间信息重复,进而提升农业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农产品能够走向市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带动我国农业的发展[4]。但是,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在农业物流中广泛应用互联网EDI技术,也给农业物流企业带来较为严重的信息安全问题,企业信息容易被窃取,物流信息系统可能会遭到严重的破坏。所以,农业物流企业在充分利用互联网EDI技术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发挥EDI技术的高效性、便捷性,还需要意识到它可能带来的信息安全事故,做好相应的信息安全防控方案,避免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三,GPS技术。GPS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它能够同时实现定位、导航、授时等多项功能,它在农业物流信息管理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大约有80%以上的信息数据都涉及地理位置。在农业物流管理中结合应用GPS技术与GIS技术,可以实现对物流运输路线的导航,监控物流车辆等,提升物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广大用户提供全面、便捷的查询服务,让广大农产品消费者及时从购物平台了解自己货物的动态信息。在农业物流中应用GPS技术,为物流车辆的考核提供了相关的信息数据,提高了物流车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农业物流企业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可以以相关的软件工程理论为指导依据,结合自身的业务发展需要,尽最大可能的发挥GPS技术在农业物流管理和监控方面功能,通过利用该项技术实现农业物流信息最大化管理和监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完善的农业物流服务系统,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进而促进农业的发展。

第4篇:物流信息技术范文

【关键词】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物流

一、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运用

(一)集成技术。所谓的集成技术,其实就是将各个分离设备、网络技术以及布线系统集成到相互关联、协调的计算机系统中,让所有的资源实现共享,达到高效、集中的管理目的。通常情况下,人们都会使用网络集成、功能集成以及软件界面集成这三种集成技术。就目前而言,我国使用的物流系统集成模式主要都是点对点的。因为作为物流行业而言,它们基本上都是跨区域、跨行业的,所以要求它们要与多领域、多地区之间保持密切联系,相互交流。目前我国所采用的办法基本上都是让两地之间尽量多连接,让仓促企业和运输企业紧密联系。在我国,极大一部分企业都非常希望通过这种模式,来调整内部管理系统以及客户管理系统。

(二)定位技术。这种较为先进的定位技术是在六十年代才开始慢慢被研发和利用起来的新型技术。这种定位技术是以地理坐标为基础,它有很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定位技术可以以地理空间数据位基础,为用户提供动态下的地理信息,定位技术从某种意义上讲,属于计算机技术系统。它的基本功呢过,是可以把表格型的各种数据,通过计算机系统,转化成为地图进行显示,对显示出来的地图进行操作和分析。

(三)系统扫描技术。在计算机自动识别系统中,有一个最为关键的组建,那就是系统的扫描处理,系统中的扫描仪会对各种数据条码进行收集,然后把它们都转化为可用的信息。就目前而言,这种扫描技术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应用。

1、它可以用在零售商店中。除了给用户打印各种收据之外,也是商店对各种存货的一种控制。商场的销售点及时的捕捉到库存的供货情况和取货情况,非常有助于帮助商场补充订货。不但可以提供较为真实、有效地营销数据,同时还可以为所有渠道中的人员提供有战略意义的数据。

2、可以跟踪物料的搬运情况。使用扫描枪,物料的搬运人员们便可以及时的知道物流的存储地点、搬运以及装船入库。虽然这种信息可以通过手工操作,但是极为容易出错,而且消耗的时间也很长。

在物流管理中,使用自动识别技术,可以说是好处多多。对于物流的托运人员来讲,这种自动识别技术可以大大减少劳动时间和存货时间,对于物流的承运人而言,这种自动识别技术可以为顾客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让客户知道物品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方位,同时还可以跟踪车辆的装运活动,缩短了信息传输的时间。对于物流中的管理者而言,自动识别技术可以对存货提供精确的控制,让顾客可以及时了解物流情况,大大减少了劳动成本,把那些物流货物精准入库。

二、现代物流的构成及发展情况

(一)物流技术的构造。对于现代物流而言,它是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个环节中的具体应用,它从本质上有别于传统物流。

1、现代物流基础技术包含了各种器件、元件的制造技术,它同时也是整个信息技术的基础,比如光电子技术以及各种电子技术等等。

2、现代物流的系统技术包含了所有物流信息的传输、搜集、获取,以及控制设备和系统的技术,这种技术是信息中的核心技术。在这种信息技术中,主要包含了现代物流的处理技术、传输技术以及各种信息处理技术等等。

3、现代物流的安全技术,指的是为了保障整个物流信息安全,在物流安全技术中,主要包括了病毒防御技术、身份识别、防火墙以及限制访问和数据恢复等技术。

(二)物流信息的发展情况。射频技术主要是以电磁理论为基本原理,这种射频技术可以对所记录的媒体进行读写。射频技术中存在很多优点,首先它的识别距离比光学系统远,不会只局限于视线以内,里面内藏的识别卡具有读写能力,而且还可以随身携带大量数据,最为关键的是,它自身具有智能的特点。射频技术的传播距离非常之远,它可以将信号传输到十厘米甚至几十米开外的地方,根据这些信息,用户可以输入千字节的重要信息,射频技术同时还具备非常高的保密性,不怕账号盗用或人为的而已损坏。射频技术的运用范围非常之广,它可以用在任何地方,例如运载工具、货物的运输等。特别是对那些需要经常改变数据的场合,最适合利用射频技术。

射频技术在运用的同时,会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让其自身的内容也产生不同,可是从射频技术的工作原理来看,一般是由信号接收机、发射天线、信号发射机等构成了整个系统。

(三)EDI技术。EDI技术可以把所有的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在贸易伙伴的计算机系统内进行自动处理。EDI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网络,来实现数据加工,在此基础上,把整个库存信息以及销售信息进行共享,从根本上实现经营活动效率化。

三、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物流管控模式进行结合

从目前的情况中看,物流模式和运作流程之间还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就单从这方面而言,就决定了并没有一个适合所有企业的标准化模块,如果照搬其他企业的信息系统技术,将注定信息化失败,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现代物流中,让其围绕企业的特点进行展开。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将更加强调现代物流技术应用的实现,现代物流企业和信息提供商会互相联手,共同参与到系统的设计和软件的开发中,这种先进的信息化建设思路会被更多的物流企业所认可。

四、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纵观大局,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极为有可能朝着以下三种发展趋势开始慢慢发展:

(一)RFID会成为现代物流领域的一项关键技术。很多人非常看好这门技术,如果在现代物流行业中广泛使用RFID技术,就可以大大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整个现代物流工作效率。此外,从目前全球发展的趋势中看,RFID技术正在日益成熟,它会成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所以,RIFD技术非常有助于加快现代物流的发展。

第5篇:物流信息技术范文

关键词:物流业;信息技术;系统分析

1 物流业概况

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大批量生产和销售的实现,欧美一些国家开始意识到降低物资采购及产品销售成本的重要性,这时单元化技术的应用,为大批量配送提供了条件,但是物流存储与运输是分离的,各自独立经营。20世纪六十年代,管理科学的进步大大促进了物流的发展,这个时期,以电话方式进行信息交换,企业内部出现了应用于小型计算机的软件;20世纪七十年代,企业开始利用物流管理建立发展与供货厂商及用户稳定、良好、双赢、互助合作伙伴式的关系并形成一种联合影响力量,以赢得竞争的优势,物流管理进入成熟阶段。以大型零售店为中心的网上订、发货系统的应用在这一时期最为活跃,成为信息化在物流行业上的反映。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和交通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出现,企业相继进行物流革新,形成了综合物流供应链管理,实现了最终消费者和最初供应协商之间的物流与信息流的综合。

现代物流(modern logistics)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应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2006修订版)的对物流的定义: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物流是一个物品的实体流动过程,在流动过程中创造价值,是满足顾客及社会性需求,所以物流的本质是服务,属于服务行业,为第三产业。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为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取得成功提供了有力支持,信息技术为物流企业与工商企业、客户提供了更高质量的物流服务。特别是21世纪的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促进大规模的物流活动,伴随而来的复杂繁重的物流管理必须需要信息技术的补充与支撑,物流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将成为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科技产业的互助发展的具体实践。

2 物流信息管理现状

我国当前大多数物流公司都是进行货运代办、货物联托运、信息配载,但现代化程度不高,配载设施,功能单一。办公方面采用纸质办公,大多为电话订单,效率低下,内容繁杂,容易出错。多数公司物流系统不完善,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物流网站和信息系统。车辆调度使用效率不高,比如车辆从A地至B地,若无货物运输即空车返回,浪费资源,原因在于信息辐射范围小,没有完整的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活动的管理与决策中都需要详细和准确的物流信息,因此物流信息对物流活动具有支持保证的功能。物流活动发展至今物流信息管理经历了四个阶段:手工信息处理、计算机辅助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智能集成化。

手工信息处理利用纸质,通过人工记录、计算、整理等活动进行信息管理,这是早期的传统物流信息管理模式,当前也存在于大部门物流公司。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物流企业开始使用计算机管理企业内的各项物流活动。同手工模式相比,计算机参与了不少业务的处理,但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很有限。计算机管理的物流系统基本上还是处于单机系统,没有接入网络管理,也没有实现集成化的信息管理。

伴随着计算应用的普及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企业开始建立自己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此时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计算机软硬件集成化,建立了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进行辅助分析以及辅助决策,基于互联网系统对外联网。这种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达到物流信息共享,提高物流管理系统的效率和效果,是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重要应用。智能集成化是未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和主要特点。

3 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系统开发

信息技术是指获取、传递、处理、再生和利用信息的技术,信息技术的重大进步都给人类社会带来意义深远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是一股新生而强大的力量,它加速了各类企业经营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以其科技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使传统企业出现新的发展路径,物流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一)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EDI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是不同企业之间,为了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在标准化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联网进行数据传输和交换的方法。近年来EDI在物流中应用广泛,被称为物流EDI。货主、承运业主以及其他相关单位之间,通过EDI系统进行物流数据交换,并以此为基础实施物流作业活动。

GIS 地理信息系统,以地理信息研究和决策服务为目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在物流领域,GIS应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基于GIS的物流信息系统功能,包括基于GIS的查询、地图表现的辅助决策,实现对物流配送、投递路线的合理调度和安排客户投递顺序;通过客户端应用实现可视化功能,如地图和图标显示,实现查询和分析功能。另一方面,GIS在物流分析中的应用,包括车辆路线模型、设施定位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

・GPS 即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通过卫星对地面上运行的车辆、船舶进行测定并精确定位。GPS在物流领域中主要体现在:进行车辆、船舶的跟踪;信息传递和查询,在车辆、船舶和管理中心之间实施双向的信息交流;及时报警,一旦出现异常情况,接受求助信息和报警信息,传递给管理中心迅速实施紧急救援;支持管理,根据GIS和GPS提供的信息,可以有效支持大空间的物流系统管理。

(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所具有的效率、质量、成本以及用户的满意程度,除了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外,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系统开发的方法。目前常用的系统开发方法有:结构化系统开发法,原型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快速应用开发方法,阶段性开发方法等。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采用系统观点和系统工程的方法,自顶向下进行分析与设计并自下而上进行实施,适合较大的复杂的系统开发,因此目前能够全面地支持系统开发过程的是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其他几种方法尽管有很多优点,但是都只能与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结合使用。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过程中以各种物流信息为研究对象,通过物流信息输入、存储、处理、输出来实现物流系统目标。管理信息系统必须有较强的针对性,对软件的工作环境与人机界面做出明确的规定,以确定研究对象和系统的作用范围。在进行必要的、全面的调查研究基础上,要进一步对物理管理部门的管理模式和信息数据交换流程进行必要抽象,上升一般的通用物流信息系统模型。其中要进行的活动包括:研究对象与总体的设计要求,系统现状的调查分析,现场工作流程的调查,事务流程的调查。在事务调查中要解决三个问题:作业流程标准化,绘制数据流程图,建立数据字典。

系统设计采用模块划分原则,可以依据系统数据进行系统结构图的具体设计。先把整个系统作为一个模块根据系统数据流程图逐层划分模块,再逐层形成多层次分块系统结构图。模块划分之后,首先对子系统进行管理规范化要求: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与设计不应该是对原有手工系统的简单描述,而是将原有的系统工作概括为信息系统的计算机工作模型,因此对管理工作必然有一定的管理规范化、程序化要求。然后对子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分析:进行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分析是为了达到系统的目标。最后明确子系统的设计要求。

例如,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为例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分为三个模块:信息收发系统,配载系统,车辆运输系统。信息收发系统基于网络平台要求对各类物流服务信息进行统一规划,将现有车辆的规格、运载量等信息进行,使客户快捷全面地了解信息;同时接收客户用车要求,大大扩展了业务范围。配载系统要求规范订单与运输车辆的编码管理,以便合理快速进行货物、车辆的配载。车辆运输系统规范车牌号、载运物资编号的管理,辅助以GPS系统可以方便快捷地调度车辆、确定运输路线以及获取运输信息。

4 信息技术与物流业发展的关系

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很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物流活动随之发生了很多根本性的变化。随着基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企业能及时准确把握用户个性需求,物流活动的透明化、信息化和主动化是信息技术发达以后物流运输的主要特征。

信息资源的广泛共享和迅速交换使得物流活动可以与原有的生产过程或者商品销售过程分离开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经济活动。因此出现了大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继而形成了第四方物流企业、第五方物流企业。第四、第五方物流企业就专门针对物流信息资源进行管理的物流企业。而目前我国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只是在较窄的信息空间内和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内进行货主与收货者或承运业主的简单链接。将来物流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必将是系统集成与集约化运营模式,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交流消除资源浪费进而扩大物流行业的活动领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物流的竞争已经从单个企业内部转移到物流企业之间和物流供应链整个过程的竞争,特别是第三、第四方物流企业之间。因此,提高企业在物流领域竞争力就是提高自身信息化程度和优化物流信息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严锋,张丽娟.现代物流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155-158.

第6篇:物流信息技术范文

一、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高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技术整合的观念传统、难以协调

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并成为影响教学和课程的重要因素。在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组成的教学系统中,环境因素对教学媒体的影响必将导致教学要素产生相应的变化。信息技术在微观的课堂实施过程中使用需打破很多原有的习惯,这必将对很多习惯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实施者产生诸多的“反效应”。在具体教学实施中,上述“反效应”最直接的体现是教师在现代信息技术下,不知如何定位自身教学,因此有两类教学模型是在教学中常见的:一类是以“教师”为绝对主导的课程教学;另一类是以“学生”为绝对主体的课程教学。在“教师”为绝对主导的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用来演示知识,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教学中,往往只重视教师的如何“教”,忽视学生的如何“学”。学生的注意力被过多的动画展示不断分散,有效学习的目的未能达到,而且学生被教师的教学思路牵着鼻子走,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忽视,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比如,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来帮助教师说清用其他教具所不能说清问题的教学模式占多数,很少教师会用课件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在以“学生”为绝对主体的课程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很多自主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开展分组讨论上网查询、分析资料、成果汇报等活动,但教师对各项活动的指导不够,学生自主学习处于“放羊状态”。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出现了让学生利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有效监控;在讨论时,放任学生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这样,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不仅没有发挥出来,而且教师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没有完成。很明显,这两种形式的课程教学模式都有弊端,绝对主导的课程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教育功能,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层次性、主动性与学习的个性化;在绝对主体的课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帮助和指导不到位,在学生还不会走的时候让学生跑,必然会导致看着热闹、实质不牢的结果。

2.教学中物流行业信息化程度低

物流管理专业所培养的高职学生能了解物流系统设计方法,熟悉现代物流运作流程,并能处理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业务,有运用计算机进行物流信息收集、处理、管理的能力,并能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简单的维护;具有对物流作业进行现场组织管理的能力和对现代物流设备的操作能力。在目前的专业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还不能充分满足物流专业教学的要求。比如日常教学中,用来展示理论知识的多媒体技术很普遍,但与物流行业相关的信息技术条形码技术覆盖率低、信息管理软件的使用率也很低。尽管目前对于物流行业来说,有以下软件可以帮助现代物流管理,如物流系统集成软件、制造资源计划(MRPII)、企业资源计划(ERP)、供货商管理库存系统(VMI)、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等等,但是在目前物流专业课程教学中运用的,却是少之又少。

3.物流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效率低、存在

“换汤不换药”的现象当前,在软硬件设施有保障的情况下,有些教师已经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比如,创设问题情境,插入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等等。但是信息技术的使用却多停留于“形式”,并没有体现出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给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带来的专业性质的改变,也就更谈不上新型学习环境的形成了。换汤不换药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常常只顾用多媒体技术一路“点击”,缺乏专业性,不仅会影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及时交流,大多数学生往往在“多信息、大容量”的轰击下反而对专业性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没有任何帮助,也就根本谈不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二、信息技术与物流管理高职课程的整合策略

1.转变教师观念,树立信息化意识

信息技术运用于高职教育,根本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成为学习者自主学习、资源获取、认识与探索的工具,同时对师生关系、师生心理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融入高职物流管理教学更加凸显学习者的主体性及中心地位。因此,教师要牢固树立信息化意识,努力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增强信息技术的情感意识,实践中坚持三个结合:“自觉能动性与政策激励性”、“自学为主与争取学校培训为辅”、“自主开发与资源共享”相结合。教师只有牢固树立信息化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提高信息技术的选择获取、开发、整合与应用能力。

2.融合信息技术的高职物流管理教材建设

高职物流管理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教材建设要适应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要服务于经济建设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内容设置要做到“3个面向”,即“面向专业、面向学生、面向科技”。面向科技,即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材体系中。首先,将信息技术纳入教材内容体系。以其中一门基础理论模块为例,内容可包括运输管理理论教学、运输路线优化与第三方物流软件应用,共计64学时,除了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理论教学外,其中软件应用为l2学时,结合教学内容安排学生上机实训;其次,以物流管理精品课程为平台,构建立体化的内容体系。包括电子版、网络版、静态版、动态版内容体系。

3.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建构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 4.通过课内实训、集中实训与技能大赛,提高物流操作技能并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

物流管理理论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形成了一种普遍适用的、可以实现的关键技术———物流技能,成为当代社会探究“第三方利润源泉”的重要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信息技术与物流管理教学深度融合的最佳途径是开展实训与技能大赛,学生将信息技术作为探索认知工具,用观察、归纳和不断训练的手段来学习物流管理的各项技能,用探索与研究的方法来寻求物流效率与成本问题的正解。

第7篇:物流信息技术范文

我国林木物流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1、我国林木物流管理中多年来的粗放式经营,林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都还处于落后的状态。产业素质低下、科技进步缓慢的状况还十分突出。2、信息技术是现代林木物流管理技术的核心内容。实现林木产品的信息化物流管理可以使得林木企业之间进行网络化的产业供应链。降低企业之间的流通成本。然而,目前我国林木企业间的技术整合还没有达到完善的状态。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开发研究。3、很多林木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开发研究没有做到长期投入,导致很多技术的研究开发中途得不到资金的后续支持而不得不放弃。造成信息资源流失。另外,目前很多的林木企业销售,物流管理等方面依然使用传统的销售人员电话联系方式。使得林木企业与林木产品需求者之间的信息传递迟缓甚至不畅通。4、我国的林木产品企业分布在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形成了一定的地域性。很多林区由于地处偏远,信息技术落后,甚至有的企业只有一台电脑,根本无法实现林木产品物流管理的信息化。长期的粗放式管理,也使得他们不愿意进行风险投资,对林木产品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投入持一定的保守意见。5、长期以来,我国林木企业“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观念比较严重,制约了我国林木产品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不能充分认识现代信息化技术对林木产品物流管理的积极作用。

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政府部门应当适当加大投入力度,培养出一批既具备现代信息技术又有丰富林木产品知识的人才。以加速我国林木产品物流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尽快建立、健全林木产品物流信息网络系统。整合林木产品信息资源和渠道,充分发挥林木信息技术的导向作用。协调管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林木产品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成熟与完善。2、加强对林木产品信息资源的开发。快速处理并广泛传播林木产品的信息化与现代化。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从而提高林木产品的效益。利用信息技术实行一站式的林木产品物流管理。经过完整的信息物流管理,规范流程。3、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政府的适当引导,建立一个开放、竞争、协作的林木产品物流管理体制。对于有市场潜力的信息化技术产品应给予大力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加大林木产品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扶持和发展与林木产品物流管理信心化相关的信息服务中心及一些中介机构。培育和完善信息技术化的产业链条。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对林木产品物流管理的积极作用。4、提高林木企业在思想上对物流信息化管理的认同和重视,打破原有的物流管理模式。适当的投入一定的资金和人力对林木产品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技术进行研究开发。立足长远,加大信息化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5、政府应当加强对林木产品的信息化资源的保护。目前,在研究和开发自主产权和新技术信息方面都有较强的优势。但是,还没有对这些知识产权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我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很薄弱,导致了一些信息资源的白白流失。鉴于此,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林木产品的信息化的保护意识。利用法律的武器加大保护的力度。6、建立和健全风险投资机制。因为林木产品的物流信息化管理技术是一项长期的事业。需要资金和人力的不断投入。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成果由于没有得到后期资金的投入补充,而无法实现信息产业化链条,使得信息化资源的白白流失和浪费。7、林木企业要不断加强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认识现代化与信息化对其产品物流管理中的作用。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物流管理的理论体系。促进林木产品物流管理信息化链条的完善。

本文作者:于勇刚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林口林业局企管办

第8篇:物流信息技术范文

1.1缺乏正确物流管理理念,重心过度倾向物流活动

仅仅依靠推动物流管理工作中各个部分的智能化与自动化进程是无法满足现代物流的工作需求的,更无法让信息技术的价值得到最大化运用。不断提升物流运作各个环节相关业务的高效性与专业度也是现代物流的需求,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能够将各类具备先进技术的信息系统和物流设备运用于组织物流活动的独立企业。然而现代物流受到各项经营制度的影响,在我国的现实情况往往不尽如人意,在社会的所有物流活动中,企业物流仍旧占据了其中的绝大部分,因此导致多数物流活动都是在企业内部进行操作的。尽管伴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的发展,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始逐渐被部分大型企业引入到物流管理工作中,但是却只有极为少数的企业能够在企业内部推行物流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改革,不仅如此,与物流管理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在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观念方面也极为欠缺。

1.2专业软件应用率低,信息技术不受重视

信息技术是物流管理实现现代化的基础,然而在物流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并未将管理软件灵活运用到物流活动之中,从而让那些物流管理软件丧失了应有的使用价值。不仅如此,在我国的许多企业中,物流系统相关的集成软件的应用率也是十分低的,真正能够得到应用的软件数量仅仅只占到了百分之十的软件总数量。信息技术的不受重视使得物流行业的现代化进程远落后于社会的整体步伐,造成了物流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的现状。

1.3行业信息无法得到充分共享

我国当前物流工作大量的数据信息是在信息化技术的推动下而得以产生的,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物流管理工作,无论是在前期的数据采集方面,还是后期的数据使用方面,物流管理工作都始终未能与信息化技术进行良好融合,从而造成物流工作与物流管理工作之间的信息不对等现象,更严重阻碍到了各个物流企业的及时交流与相互合作。不仅如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物料的使用单位与供货单位往往不在同一个地方,使得物资的消耗信息与采购信息无法进行第一之间的沟通,而许多物流从业人员也不具备专业化的工作水准,从而造成物流活动过程中的信息阻塞,严重影响到物流工作的效率。

2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管理的影响

2.1改变物流产业的运行方式

物流管理工作中,现代技术的应用为物流产业的运行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物流企业开始主动接收市场信息,正式成为经济活动的组织者,加强了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互动,让企业能够随时捕捉用户需求的动态变化以满足市场供应;物流活动开始呈现出系统化的趋势,加速物流市场供应链的形成;提高物流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交流,让物流工作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能够第一时间获得最新信息,提升物流作业过程的透明度。

2.2改变物流产业的组织结构

在以往的物流企业当中,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常常会依据自身特性而属于职能全然不同的部门负责,在这种模式下,物流产业的组织结构是不复存在的。然而伴随着近几年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尤其是得益于一款名为EDI的软件的普及,物流活动被赋予了独立性,它不再需要依附于相关的销售企业或者生产企业,而是由专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另外,物流活动也获得了物流企业的全程负责,不再散乱的分散在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中,这便促使了全新的物流产业组织结构的诞生。无论是在物流组织结构的发展还是创新,信息技术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2.3改变物流产业的竞争格局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改变了物流产业的运行方式和组织结构,更让物流产业市场的竞争主体由以往的生产或者销售企业转向第三方物流企业。不仅如此,市场的竞争焦点也从以前的提高单一环节的管理效率和水平转向了以整个供应链为整体的管理效率和水平的稳步提升,物流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已经逐步成为了物流竞争的大势所趋。

3总结

第9篇:物流信息技术范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运输 应用

一、我国物流运输对信息技术使用的现状

1.信息传递不畅通

由于在业务信息传递过程中采用纸面单据。人工交接的形式,从而导致单据信息冗余,相同信息重复填写;人为差错时常出现,造成信息传递错误;单据接收和传送需要占用车辆及人力资源,增加成本;出库处理、结算处理过程中纸面单据传递延迟,以及单据信息不一致等现象,使业务处理效率降低。

2.货物运输效率低

由于调度处理过程完全依赖人为经验,对委托方、承运方,以及承运车辆尚未建立信息管理和评价体系,常导致调度结果不合理,车辆空载率高和运力紧张情况同时出现。同时,由于不能及时掌握运输订单的执行情况,对承运车辆的货物装运计划无法在货物发出前得知,对在途车辆的位置状态信息也无法追踪,导致到货信息与出库信息中承运车辆不一致现象时有发生,到货延迟率及货物遗失破损率较高。

二、物流信息技术对运输业的影响及意义

1.利用物流信息技术实现快速响应

快速响应并不仅仅是技术,也不仅仅是诸如及时制(JIT)和电子数据交换等技术,而是一种全新的业务方式,它是由技术支持的业务管理思想。即在供应链中,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至少在两个环节之间进行的紧密合作。

2.物流设备跟踪和控制技术的应用

目前,物流设备跟踪主要是指对物流的运输载体及物流活动中涉及到的物品所在地进行跟踪。物流设备跟踪的手段有多种,可以用传统的通信手段如电话等进行被动跟踪,可以用RFID手段进行阶段性的跟踪,但目前国内用的最多的还是利用GPS技术跟踪。GPS技术跟踪主要跟踪货运车辆与货物的运输情况,使货主及车主随时了解车辆与货物的位置与状态,保障整个物流过程的有效监控与快速运转。

3.物流动态信息采集技术的应用

企业竞争的全球化发展、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和用户交货期的缩短等都对物流服务的可得性与可控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时物流理念也由此诞生。如何保证对物流过程的完全掌控,物流动态信息采集应用技术是必需的要素。正确、快速读取动态货物或载体的信息并加以利用可以明显地提高物流的效率。

三、物流运输企业应规划信息平台的相关问题

1.对交通信息平台的初步理解

从交通运输业的行业特征考察完整的交通信息平台不仅指有形的“硬件”,更主要的是要考虑包括能够调动构成平台硬件,充分发挥作用的运作机制,以及使其中包含的信息活动起来的能动因素。这些因素的协调统一关系和机制的保障也就是信息平台所应具有的内涵,即以什么样的关系法则来贯穿于信息平台的建设管理与应用。因此,需要从它的战略目标、建设途径等方面释解其内在规律。

当前,交通的实体网络与虚拟网络的无缝结合已成为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方向。而交通运输的这种发展趋势无不与交通运输信息化相连接在一起,因此,使整个交通运输行业逐步实现信息化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必然取向。

2.开发和建设物流信息平台的一些认识

(1)信息化建设的最终决策主体应该是物流运输企业

我国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模式大多是学术界积极倡导,政府大力支持IT企业充当急先锋。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发展模式,其优点是有利于促进物流产业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但在操作层面上,很容易出现问题。一些企业由于具有较强的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和超前的意识,在信息化改造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往往扮演起决策主体的角色,而负责使用的物流运输企业却成了被动的受体。但是由于我国物流运输企业的技术人员比较缺乏,他们对传统产业的实践管理经验积累较少,在对现代物流理念的理解上表面化、概念化,对于物流运输企业的实际业务流程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开发出来的软件产品很难满足企业的现实需要,造成广大物流运输企业信息化困难的局面。

(2)建设物流运输应遵循以下几条思路

首先,充分利用货运信息资源,以货运站、运输交易市场、运输企业、货运配载服务企业、船公司(承运单位)、第三方物流企业及货主和相关的银行、保险等部门或单位为主要服务对象,为货主、承运者和政府主管部门等提供货物运输市场信息和相关服务,逐步实现水路、公路运输中集装箱和零担货运的信息化管理,大幅度提高运输的效率、质量和效益。

其次,支持交通EDI系统。通过实现集装箱、大宗散货和小件杂货水路运输单证的电子自动传输和交换,逐步形成以港航为主体,覆盖外贸运输全过程的水运EDI系统;积极推广公路运输EDI系统,以实现公路集装箱和零担货运输单证的电子自动传输和交换,为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快更好的与国际接轨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在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中,要遵循已制定和实施信息化标准和规范。根据已逐步形成的信息标准体系及全球信息网络化的趋势,紧紧围绕公路、水运基础数据库群、交通信息化重点建设项目,确定平台中有关指标、代码和网络传输标准等。尽量采用国际标准和规范或国际上通用的事实标准和规范。

当然,服从物流整体规划。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作为大的物流规划的一部分,要在物流整体规划战略的指导下进行,要符合物流规划的目标和原则,服务于物流规划,使物流规划的效果能够真正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东猛石伟张晓萍:运输企业物流信息平台的设计及实施.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9

[2]杨家其:高俊试论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物流科技,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