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职业沟通论文范文

大学生职业沟通论文精选(九篇)

大学生职业沟通论文

第1篇:大学生职业沟通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08.058

文章编号:1006-1959(2018)08-0163-02

一名合格的高職生不仅具备相应专业技能,更应具备相应人文素质,这要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尊重人才培养规律,人才培养过程中同时兼顾“职业人”和“社会人”的培养,因此在高职教育阶段《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理应得到重视。结合护理人员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以及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标准[1],对高职护理专业《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体系从课程定位、课程教学特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考核方案等方面进行设计,为护理教学提供资源。

1课程定位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是高职高专护理、助产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护理专业学生素质教育主干课程。本课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培养职业素养为本位的课程观,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2]。主要任务是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树立与他人沟通及礼仪意识,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及护理实践中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融洽人际关系,并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适应职业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也是内、外科护理等专业岗位群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为后续其他课程的开展起到桥梁作用[3]。

2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2.1按照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对护士的要求划分为若干学习模块《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教学设计参照了国内外先进的护理理念,将此课程的内容按照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对护士的要求划分为若干学习模块:绪论、护士仪表礼仪、护士行为礼仪、护士言谈礼仪、护士交往礼仪、护士日常工作礼仪、跨文化护理礼仪、护理人际关系、人际沟通与有效沟通、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人际沟通与护患冲突、综合训练及考核。

2.2课程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教学中寓职业道德教育于课程教学之中,充分运用礼仪的道德功能,规范护生的行为方式,要求护生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保持慎独精神,自觉地使自己的言行符合护士职业道德规范和患者的利益,使护理礼仪成为护生乐意接受的约束,自觉遵循的规范和努力追求的修养,塑造“美好情操,良好气质,端庄仪表,严谨作风,精湛技术”的白衣天使形象。

2.3理论与实训相结合,实训为主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突出专业礼仪和职业修养特点,增加护理礼仪、人际沟通与交往的实训力度,加强课堂的互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成立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营造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理念,同时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提高学生灵活应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适应临床奠定基础。

2.4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在理论教学和课堂实训的同时,在学校组建“礼仪社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在学校举办的大型活动、文艺演出、社会服务中进行实践锻炼,使学生能把课程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及护理实际结合起来,成为融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为一体的优秀护理工作者。

3学时分配

总学时不变,将理论与实训课比例由2∶1调整为1∶1。目前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和实践各16学时,见表1。

4教学方法

4.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课程充分体现以护理实践中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的课程设计思想[4]。通过开展沟通实践的活动项目来驱动,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利用理论讲授、多媒体展示、视频录像、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践训练、见习、实习等多种手段,采用递进式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沟通与交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和资源,生动形象地演示护理礼仪服务和沟通的技巧和艺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关键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关键能力体现在个人形象的树立,护理工作过程中语言和非语言沟通能力的运用,工作中各种关系的沟通能力,与各种病人沟通的能力等;方法能力体现在自主学习,分析迁移应用能力,决策的能力,实践应用的能力;社会能力体现在团队合作、溝通、协调及包容的能力。

4.3课外辅导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和社团活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辅导,教师在辅导学生训练基本礼仪规范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及交往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4.4转变教师观念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对职业教育改革现状和趋势要有全面的认识,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教育模式。本课程特别要重视实践,注重自身双师素质的培养和锻炼。

5考核方案

5.1理论考核理论考核占40%,命题应注意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减少机械性记忆,尽可能运用生活中的实例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通俗化。考核包括平时的课堂考核、小组讨论,作业以及期末结业考核组成。

5.2实践考核实践考核占60%,分成模块考核和综合测评,如护士礼仪的化妆、形体、接待、引领、日常礼仪、求职应聘、简历制作、自我介绍等模块,综合测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自编情景剧设计各种护理工作情景、交往情境,并将礼仪及沟通知识运用情境中,根据承担的角色表现给予不同评价,通过考核无形之中也在提升学生的能力。

通过实施以上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增加了胆量和自信心,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同时给予教师新的挑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小玲,秦素霞,安晓妤.浅谈高职高专助产专业《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设计[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3,4(5):302-303. 

[2]高燕.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0-12. 

[3]邹琴,赵延慧,李晓玲.《护理人际沟通与礼仪》课程改革实践与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5,8(30):73-75. 

[4]王静.人际沟通与交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8-111. 

第2篇:大学生职业沟通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职;审计课程;沟通技能;教学设计

为了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式,国内的高职院校纷纷不断地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断进行课程改革,以期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种人才。针对高职类教育的特色,专业技能的训练在各种课程设计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就高职类会计专业来说,在制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时,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基本上都包含内部审计人员岗位和事务所助理审计员岗位。在与之相关的教学计划中,均设置了一门或几门以专业技能训练为核心的审计课程,这些课程包括审计学、审计基础与实务、审计理论与实务等。这样的课程设置,首先,是基于对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导的本科以上层次教育的改进,增加了专业技能训练的分量,尽管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次,是因为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专业顶岗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中,到各级各类会计师事务所实习的比例较大,且本专业面向的社会工作岗位几乎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审计业务。如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近三年在会计事务所实习岗位的学生,其人数占本专业实习岗位总人数的37%。www.133229.Com

经过若干年的教学探索和总结,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学生在审计沟通技能上所暴露出的问题。即使部分专业知识非常扎实的学生,同样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的问题。沟通技能方面的欠缺,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岗位应对能力。有感于此,本文通过对强化审计沟通技能训练在课程设计中的必要性论述,对审计岗位沟通技能的认识,以及以本校审计课程设计的改进为例,探讨了如何在专业课程设置和安排上加强沟通技能的训练。

强化沟通技能训练在审计课程中的必要性

根据我们对实习学生的问卷调查,在审计从业人员的工作时间内,有近1/2的时间是在与被审单位的往来沟通上,有1/4的时间要花在文书处理上。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审计相关单位(如会计事务所)辞退的审计人员中,有近1/3的工作人员是由于不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为此,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包括外聘专家)在专业建设研讨会上多次提出,应该加强在校学生的沟通技能,特别是加强专业沟通技能的培养。另外,许多审计行业的专家也常呼吁从事审计工作的学生,应该强化专业沟通技能的训练。而据我们近几年对进入审计岗位实习学生的跟踪调查,同样也发现他们专业沟通技能的不足,而深感强化这方面训练的必要性。

应届学生由于毫无专业岗位工作经验,而社会就业的激烈竞争形势要求员工来了就能上岗,上岗能胜任。出于对新形势下的人员流动机制和人力资源成本的考量,许多专业对口单位不愿意自身成为岗前培训机构。为此,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除了讲授已有专业知识技能外,实际岗位上重要的专业沟通训练应该在校内完成。

对审计岗位沟通技能的认识

沟通技能主要包括内部沟通技能、外部沟通技能、文字沟通技能、演讲技能、面谈及会议组织技能等多个方面。如何在审计课程中培养、训练及提高学生的这些技能,是专业教学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日常工作中所需的沟通,主要体现在口头和书面方式上。比较而言,现有的审计课程设计,比较重视对审计文书写作能力的培养。而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的口头表达往往显得更加普遍和重要,譬如,向被审计对象了解基本情况,询问有关事项,就审计中的相关问题适时地对管理当局的不同层次开展调查、讨论等。

审计实质上是对各种具体经济业务活动所进行的高层次的经济监督行为和风险评估监督行为。审计的对象包括财会管理、税务监督、信息系统风险评估以及其他形式的基本经济监督活动。就形式而言,审计包括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及独立审计。从具体的审计业务分类来看,审计包括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法纪审计及信息系统审计等。就具体的审计工作而言,审计人员所需的沟通是指审计人员与已有客户、潜在客户以及与客户相关各部门的工作人员、主管注册会计师以及其他方方面面之间就审计范畴有关事项进行商讨、询问、交流及答复。

在上述过程中,为了使审计与接受审计双方明确任务目标,形成共识,减少误解和歧义,审计人员必须本着专业知识,利用简洁明了的、友好的以及准确的口头或书面表达,征询疑问和意见,阐述观点。口头上的沟通,如初期的审计业务接洽、意向,审计过程中的咨询、提醒、建议等;书面上的沟通包括:审计计划、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审计行政复议、审计行政诉讼、审计文告、验资与资产清查等文书、清单及表格等。

在教学中沟通技能训练的设计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在审计课程标准里,我们重新进行了目标定位。课程目标是指学生在完成某一课程或科目的学习后,应该具备的学识或技能状态及其所达相应水平的描述性指标,它直接影响和制约课程内容、教学组织与实施,直接影响教师的日常教学。我们对审计课程目标进行了调整,将沟通技能作为本课程要构建的核心能力之一,并按口头沟通能力与文书写作能力进行具体的训练分解。

在审计实训项目设计中明确沟通技能的构建与要求我们根据审计职业岗位对学生的工作能力、沟通能力及专业能力的要求,将沟通技能的训练与要求融入课程教学内容里的教学项目、综合实践项目中,将相关的沟通技能以学习情境为载体来组织训练。在基于工作过程的审计准备、审计业务承接、审计实施、审计报告等课程项目上,针对学生沟通技能的培养,我们都设置了具体的学习情境。在审计准备项目中,我们设置了走访、开发客户子情境。要求学生模拟进行客户走访,学习事务所推介和了解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及存在的困难,寻找客户接受委托的切入点,学习搭建同客户情感联系渠道,保持与客户的联系、沟通。如,就审计工作中首次接受委托进行年报审计,就期初余额对本期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且上期会计报表未经独立审计的情况,要求确定期初余额是否存在错报或漏报的事项。为此就需要增加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和收费的情况与被审单位进行沟通的模拟实训,要求学生通过沟通,使被审计单位理解增加程序与费用的必要性。在审计业务承接项目中,我们设置了审计业务洽谈、撰写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计划等子情境。学生模拟接受委托的被审计单位就审计业务约定书中的审计目的、范围、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双方的权利义务、审计收费等事项进行沟通,以明确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审计文书行文应该遵循“依法、规范、简明、高效”的原则,培养学生严谨的行文习惯。编写审计计划时,还应当就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和最新变化,其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变更,新的法规或专业准则对审计工作的影响等事项与客户沟通,以便为实施审计做好准备。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约谈法进行模拟。在审计实施阶段,我们设置了撰写审计日志、工作底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报告,还设置了现场一般性调查与了解、有关质疑点的询查与沟通等子情境。这个阶段是客户对审计人员执业水平评价的关键时刻。在沟通上我们要求学生学会紧扣实质性问题,言简意赅,表述得当,积极争取被审计单位的配合。就这个阶段的具体口头沟通教学模拟,我们还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设置了对存货盘工作和索取询证对象的通信地址的口头业务交流;对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较高的会计报表的认定的咨询;对已发现的重大错误、舞弊或可能违反法规的行为的处理以及审计工作中受到的限制与障碍等环节的沟通。组织学生针对相应的模拟实际情境进行沟通讨论,以提高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礼貌、有效及准确的表达能力。在审计调整和报告阶段,我们设置了调整事项,与管理当局沟通实训,撰写审计意见、管理建议书,审计意见、管理建议书进行陈述、汇报等子情境。就有关会计报表的分歧、重大审计调整事项、被审计单位所面临的可能危及其持续经营能力的重大风险、审计意见的类型及审计报告措辞、与已审计会计报表一同披露的其他信息等内容与客户沟通。由于这部分要敲定最后的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沟通过程需要体现该职业庄重、严肃而不失友善的特点,内容上应突出重点,有根有据,既有结论的意见,又有建设性的提示。例如,我们在设计学生模拟审计人员就审计中比较重要的调整事项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实训项目中,要求学生学习就相关的调整如何与管理当局进行沟通。学生通过沟通学会让企业管理者了解审计中实施的必要的审计程序、问题所在及其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报表可能产生的影响,学会向企业管理者讲解调整所涉及的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和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通过实训,学生意识到良好的沟通能引导客户对审计人员执业的专业判断能力的认可、接受,同时,也为出具满足真实性、合法性及公允性的恰当的审计报告提供了保障。

沟通技能与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我们采用了全过程、多方位的考核模式,并将沟通技能作为一项重要构成要素应用到考核标准的各方面。一是考核点设置中明确对沟通技能的考核点。如在考核点设计中,我们设置了小组项目,针对某一具体会计要素实施审计,要求学生团队协作制定出审计目标,确定审计范围,选用适当的审计程序,提出审计建议,并要求分别做出陈述。二是考核方式多样化,我们采用了笔试、口试、小组讨论式、提问回答式、学生汇报式。对于小组讨论的考核点,我们设置了学生、组长、教师三方共同评分的模式。三是明确考核标准,审计文书考核标准为行文格式、内容、文字、法规的应用准确无误。口头沟通要求能用专业语言正确流利地表达项目执行和完成情况。

高职教育改革重点在于坚持高职教育特色,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改进课程建设,突出高职课程特色。审计课程作为我校会计专业的重点课程之一,经过多年的探索,始终坚持面向职业工作岗位,不断完善以审计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递进式学习情境库的建设,不断打造本课程的教育教学特色。将沟通技能训练融入审计工作过程的教学,融入职业标准,是我们审计岗位核心职业能力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建设对高职审计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白国玉.市场营销课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沟通技能[j].职业教育研究,2004,(11).

第3篇:大学生职业沟通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职生 人际沟通能力 培养 原因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008-02

人际沟通能力不仅是高职生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更是高职生赢得就业竞争的实力体现。笔者通过观察了解,发现在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青睐会交流、善沟通、懂协作、人缘好的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究其原因是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比较强,综合素质比较高。可以肯定地说,在专业水平大体相当的前提下,人际沟通能力就成了在就业竞争中胜出的法宝。为了解用人单位对高职人才的需求状况,本课题组向近300家单位发放了《企业对高职院校人才需求调查问卷》,在回收的280份有效问卷中,所有的用人单位在回答“贵公司最看重员工哪些方面的素质能力”中,无不例外地选了“人际沟通能力”一项;在“您认为高职院校学生最需要培养提高的能力有哪些”的问题中,用人单位也都选了“人际沟通能力”。由此可见,提高人际沟通能力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探讨高职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一、高职生人际沟通能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调查问卷显示,95%的企业认为人际沟通能力是员工的必备素质;认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能够与企业外部保持良好的沟通状态,善于与人打交道,及时捕捉商机,获取各方面信息,既是员工自身得以发展的一项关键技能,又是企业提高服务品质、赢得社会认可的重要渠道。人际沟通能力是除了专业能力之外最被企业看重的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是高职生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然而,笔者通过长期观察和接触,感觉到高职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普遍欠佳。现对其产生的原因分析如下。

一是性格因素影响学生的人际沟通。有的学生由于天生胆小害羞,缺乏与人交往的主动性;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少言寡语,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有的学生个性孤僻,独来独往,不愿与人交往。由于缺乏正常的沟通交流,别人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很难了解到他们的真实想法,他们自然也得不到他人的真正关心和帮助。本课题组对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学生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由于性格原因遭遇人际沟通困难的学生所占比例高达20.5%。例如,在2012年11月份的一次就寝纪律检查中,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一名辅导员发现有一个女生躲在宿舍走廊尽头哭泣。经过长时间的交谈询问,才了解到该生是入学未满一个学期的2012级学生。该生由于对刚接触的专业生疏,感到学习较吃力,总担心学业难以顺利完成,看到周围的同学却学得轻松自在,其思想压力日益加重,以至于抑制不住痛哭。其实,对新专业有生疏感,学习起来相对困难,这是多数新生的同感。如果该生能够及时与教师、同学沟通交流,获知同学的感受,获得教师的开导,这种心理压力就能及时得到化解。

二是心理因素影响学生的人际沟通。在高职院校中,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对高职教育认识不足,认为就读高职院校没有出息,因而产生自卑心理;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贫困觉得低人一等而产生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使他们自我孤立、自我封闭,压抑、抗拒正常的交往需求,不愿、不敢、不想与他人进行正常的沟通,久而久之阻碍了他们人际沟通能力的发展。

三是家庭因素影响学生的人际沟通。如今的大学生大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他们被视为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受到长辈的溺爱,这种生长环境使许多独生子女自小以自我为中心,注重自我感觉,缺乏人情往来和对他人应有的尊重。脱离小家庭进入学校这个大家庭后,他们仍习惯于小家庭的生活方式,很少与他人交往,遇到问题也不懂得如何与他人沟通,由此出现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

二、高职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的途径

人际沟通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是衡量高职生人才质量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应顺应社会需求,在抓好专业教育和其他素质教育的同时,努力培养和提高高职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一)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学生对人际沟通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多数学生由于没有真正认识到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对一个人今后走上社会的重要性,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认为是否交际是由个人性格决定,不想也不愿去改变,因而缺乏积极与人沟通交往的主动性。高职院校应通过各种方式、利用各种场合大力宣传良好的人际交往对一个人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的重要性,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正确理解人际沟通能力的作用,认识人际沟通能力是高职生必备的素质,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和提升这种能力。

(二)利用课堂教学,为学生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教师都应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平台,精心组织教学,创设情境、巧妙设疑,通过回答问题、分组(下转第16页)(上接第8页)讨论、模拟情景、情节演绎等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配合,使课堂成为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平台。这种灵活、生动的课堂组织形式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能让学生在课堂中锻炼心理素质,提高人际沟通的能力。

(三)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扩大学生人际沟通的范围。高职院校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与众人沟通交流的机会。例如,班级内多开展主题班会、素质拓展等集体活动;鼓励开展班级与班级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联谊交友活动,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广泛开展文体比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展示才华的过程中掌握为人处世的原则,学会与人协作,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四)开设相关课程,强化学生人际沟通的技能。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高职院校应有针对性地开设演讲与口才、现代社交技巧、沟通的艺术等课程,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教师传授、强化训练等方式,有效地锻炼和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水平。

(五)通过参加社会实践,锻炼学生人际沟通的能力。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既能检验学生的知识水平,积累社会经验,更能锻炼学生的交际沟通能力。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各个假期,以课外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参与社会调研,比如对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情况、对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调研结果作为学业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通过这种适当加压的方式,促使学生主动体验生活、主动融入社会、主动与人交往,从而使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人际沟通能力是现代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更是现代社会对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应正视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重视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积极采取措施,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从而赢得竞争。

【参考文献】

[1]林琼.高职院校工科生沟通能力现状与培养[J].人力资源管理,2012(6)

[2]陈娉.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J].科技资讯, 2009(7)

第4篇:大学生职业沟通论文范文

关键词 职业核心能力 项目化教学 能力本位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职业核心能力体系课程主要是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有很多方法,其中最适用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方法有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及案例教学法。这些方法主要是通过行为目标来引导学生在综合性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手—心—脑”全方位的自主学习。

1 职业沟通教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1.1 确定课程目标

职业沟通教程的课堂教学打破了基础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职业沟通能力为目标,通过讲授课程内容和设计课堂活动结构,以小组合作和项目训练的方式渗透课程教学目标。因此,职业沟通教程项目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通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项目的实施,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学习技能,获得能力,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有效地融为一体,做到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学技能。

职业沟通教程课程的项目化设计,主要是通过项目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项目完成后,学生基本了解职业沟通基础理论、沟通技巧与综合分析能力,能理解个体与他人的关系,可以在一般的社会交际和职场情境下完成交际沟通任务,并取得一定沟通效果,能适应一般工作岗位对职业沟通能力的要求。

1.2 课程教学模式

一直以来,我们的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只会书本上的理论性的知识,因为教师都是采用“学科本位”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科学性、连续性与系统性,以分班级授课的组织形式实施教学,忽略了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导向就业、服务社会和能力本位,指导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因此,职业教育侧重以能力与发展为本。因此,采用“能力本位”教学模式,通过设计好的项目,让学生在项目训练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是针对“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不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会学习为目标,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基础,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要方法和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它重视职业核心能力与相关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达到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行为意识等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利于技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因此设计的项目应贴近学生实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能力确确实实得到提高。

1.3 项目内容选择

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遵循项目教学法的理念,对职业沟通教程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教学设计。按照课程的内容结构,优化整合授课内容,以不同职业工作中需要的共性理论知识、沟通技巧和典型职业活动中需要的理论知识、沟通技巧为线索,按照以项目为载体的原则,根据专业特点,设计一个贯穿整个课程的综合项目,再根据专业的不同需求设计几个子项目,这些项目应尽可能取材于社会活动和职业岗位活动,突出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可行性。设计的项目应既涵盖了职业活动中的社交和职业场景,又融合了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沟通技巧,学生通过对项目的分析和解决,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具体项目中,做到学以致用。

1.4 训练项目设计

以项目为载体的形式设计教学内容,用“能力本位”的模式组织教学,力求理论知识和项目训练的自然衔接、相互渗透。每一次课都设计一般的社会交际场景或职业场景,通过项目的实施和完成达到教学目标,达到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沟通技巧的训练有机结合,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沟通能力。以下是针对毕业班级进行的训练项目设计。

综合项目——校园招聘会。

包括7 个子项目:(1)实施调研,收集信息。(2)寻找沟通对象,确立交谈主题。(3)树立沟通意识,主动推荐自我。(4)倾听他人讲话,多种形式回应。(5)把握对方需求,围绕主题说服。(6)根据对方反馈,调整面谈策略。(7)进行有效沟通,赢得面试成功。

教学步骤: 第一,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明确教学目标,布置学习任务。第二,在每个子项目中,教师强调完成项目的要求。第三,小组讨论交流,策划实施方案。第四,课堂学习——完成项目所需的理论知识与沟通技巧的积累。第五,技能训练——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沟通技巧。第六,创设情境——模拟面试场景。第七,小组展示成果——课堂演练。第八,学生评价,教师点评、总结,信息反馈。

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所拟定的学习任务,进行信息收集,分工合作,学习演练,讨论评价;教师下达学习任务,分析讲解,过程指导,点评反馈。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模拟面试场景中学会应用理论知识和运用沟通技巧,并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培养学生职业沟通能力、创新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职业沟通教程课程教学效果评价

职业沟通教程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体现了现代的职业教育理念,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是主角,参与是关键,突出了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教学,真正建立起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以知识讲授为主,变成以知识应用为主;从以理论学习为主,变成以项目训练为主;从以知识为载体,变成以项目为载体;把课程的考核方式从单一的知识理论考核,变成综合的能力考核。课堂教学重视学生自我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沟通能力。

职业沟通教程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要具备宽广的知识面,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很强的应变能力,这就需要授课教师不断地补充“能量”。同时备课也完全不同于以往所熟悉和掌握的备课设计方式,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用一种全新的方式,从另一个角度来把握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当然,在备课这个过程中,也提升了授课教师钻研教材的能力。

3 问题与思考

职业沟通教程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现正处于摸索阶段,在实践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职业沟通教程课程的理论知识如何转化为操作性强的技能训练,有待进一步研究。(2)采用何种更简单易行、操作性强的评价手段,对学生和教学进行过程性评价值得探究。应尽快完善评价体系和方法,促进改革进程。(3)项目化教学设计的方案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坚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职业沟通教程课程在教学中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教学特色,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需要。在开展项目化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课堂教学主要是运用项目导向和情景模拟教学法,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在于掌握知识和理论系统,而在于培养能力。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沟通能力,是一种积极而有效的尝试。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使之更具体、更实用、更具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5篇:大学生职业沟通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语言能力;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170-02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语言沟通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实证明,如今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沟通能力显得比专业知识更为重要。现实职场中,很多有才华而表达不好惨遭淘汰的例子并不少见。正因如此,有人发出了“酒香也怕巷子深”、“有内才没口才也是废才”的感慨。然而与此相反的是,现在高职院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逐渐下降趋势,如果不及时改变这一现状,这将成为他们今后赢得竞争、顺利就业的绊脚石。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高职院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下降?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改变这种现状?笔者结合多年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提出自己初浅的看法。

一、高职院校学生说话能力的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说话、沟通能力普遍下降,这是许多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的同感。主要表现在:

一是从课堂表现看。多数学生不愿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被动回答时,抓不住要点,逻辑混乱,语气不连贯,表达不流畅,前言不搭后语,有的甚至憋了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二是从平时的表现看。大多数学生平时不愿意与教师接触和交流,路上遇见老师能躲则躲,对师长的关心询问是问一句答一句,很难打开话匣子,更不善于自行引出话题。在公众面前,有的不敢开口说话,有的说话时表现出非常慌乱和胆怯,脸红手颤,浑身不自在,思维变得迟钝,常常出现说了前一句就不知道后一句该说什么的现象。

三是从办事能力看。由于怯于与陌生人打交道,在处理诸如交材料、办证明等一些个人的事情时,很多学生不是委托他人代办,就是非要拉上一两个要好的同学一起前往,咨询、回答询问全由他人代替。据了解,有相当多的学生在校三年竟然不知道系学务办、学生工作处、教务处、招生就业处等此类与学生接触最多的部门在哪里,这与他们平时懒跑腿、少沟通有直接的关系。

四是从求职面试的表现看。根据观察了解,很多学生在面试时难以做到镇定自若,神情慌乱紧张,有的不会主动推销自己而是被动等待;有的对考官的提问是问一句答一句,不能展开谈自己的想法、看法;有的答非所问,脱离话题,考官让他谈谈大学生活的收获,他却大谈大学生活的单调与乏味;有的语言组织不连贯,前言不搭后语;有的则干脆沉默是金,由于怯场,面对考官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脑子里一片空白。诸如此类的现象,在高职生求职面试中可谓不胜枚举。

二、影响高职院校学生说话能力的几个因素

第一,学生自身基础的影响。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知识基础不是很好,特别是那些理科生相对集中的工科类学校,许多学生语文基础比较薄弱,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说话能力和沟通水平,同时也间接影响这类学生在他人面前说话的自信心。

第二,现代通讯工具的普及和网络的迅速发展。现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现代通讯工具及网络已经遍布寻常百姓家。如今人们的交流方式由过去的当面口头交流为主变为通过手机短信、网上QQ聊天、电子邮箱等方式进行交流,而青年大学生更是这些现代交流手段的主力军。随着口头交流的减少,学生们的说话水平和沟通能力无形中也受到很大影响。

第三,课堂教学手段日趋现代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的课堂也进行着一场全新的革命。教师授课方式一改过去“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变革为今天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电脑一开,鼠标一点,全部教学内容一览无余。由于这种现代教学方式非常感性直观,教师通过口语来传授知识减少了,而过去传统教学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环节更是直接被忽略,学生逐渐丧失了课堂上提高说话能力的机会。

第四,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如今的大学生都是“90后”,大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自幼无兄弟姐妹,家庭中无同代人与之沟通。这种长期缺少沟通、在孤独中成长的生活方式导致许多独生子女心理自我封闭,削弱他们与外界沟通的能力。

三、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说话能力的对策

说话与沟通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部分。在就业的新体制和新形势下,说话能力和沟通水平直接影响大学生能否顺利通过面试关。那么,在抓好专业教育和其他素质教育的同时,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说话能力,增强其就业竞争力?笔者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首先,课堂教学上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无论是专业课还是基础文化课,任课教师在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要注意现代与传统相结合,尽量避免“鼠标一点到底,教师一讲到底,学生一抄到底”的情况,该提问的要提问,通过提问既能检验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又可以培养学生在众人面前说话的能力。其次,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学生不敢说话是因为在公众面前讲话有畏惧心理,或是怕自己说不好。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通过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说话能力。例如,班级内多开展一些集体活动,组织班级与班级之间进行交流,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等。通过这些人数多、范围广的集体活动,为众多学生创造在公众面前表现和说话的机会,从而提高他们说话与沟通的能力和水平。再次,经常性举办辩论赛。组织辩论赛这类活动,操作简单易行,可参加的人数众多,气氛轻松活跃,学生乐于参与。特别是在辩论中,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充分论证,不断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这种辩论赛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应变能力,以及明辨是非、鉴别美丑的能力,可谓是一种一举多得的教育方式。最后,应普及语言类选修课。随着高职院校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学生赖以提高语言能力的语文基础课已逐步被取消。为弥补这方面的不足,高职院校应充分重视语言类选修课的开设。众所周知,在高校中选修课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因此,普及诸如《演讲与口才》、《现代社交知识》、《沟通的艺术》等语言类选修课,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水平,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其能适应社会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能否开口说话是由一个人的先天条件决定的,而会不会说话则是靠后天的努力和培养。说话和沟通能力是现代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更是现代社会对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高职院校要正视现代学生说话能力的现状,重视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广大莘莘学子赢得竞争,赢得明天。

参考文献:

[1]唐路,孟艳华.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调查[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第6篇:大学生职业沟通论文范文

《汉书李寻传》中的“素养”:“马不伏历,不可以驱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职业素养,是以满足职业岗位需求,从业者从事某一职业具备的素养。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提出的“素质冰山理论”中认为,把职业素养分成“冰山以上部分”和“冰山以下部分”两层,即显性和隐性素养。显性素养代表从业者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行为;隐性素养代表着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作风等方面。职业素养低的人往往会在职场不尽人意,而职业素养高的人往往在职场上游刃有余,得到理想的业绩。因此,作为一名技工院校的学生,不仅仅要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提高沟通与表达、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团队合作、信息处理等能力,以提升“职业人”的职业素养。

二、企业对沟通能力需求的调查

为了了解企业对学生职业沟通能力需求,笔者利用本校举行顶岗实习校园招聘会时机,基于企业对职校学生沟通能力的需求情况做了问卷和访谈调查,共回收17家企业的有效问卷,其中8家民营企业,4家中外合资企业,2家国有企业,3家外商独资企业,17家企业所属行业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职校毕业生职场沟通能力要求较高的占47%,对沟通能力作一般要求的占53%;企业认为沟通对职校生达成目标有很大帮助的占70.6%,认为沟通对职校生达成目标有些帮助占29.4%;企业认为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职校毕业生晋升有很大帮助的占82.4%,认为有些帮助的占17.6%。由此可以看出,企业非常看中技校生的职场沟通能力,除专业能力外,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员工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有些企业甚至认为,即使专业技能高的人,若职业素养不强,其隐含的商业风险和不稳定因素就更大。

三、学生沟通能力认知度调查

通过企业调查发现,现代企业都非常重视沟通的作用和价值,沟通能力的提升对进入职场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生的职业沟通能力认知度,我们也做了相关的调查,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共采集学生调查样本1457份。关于企业对沟通能力的重视,绝大部分同学是认同的,其中83.12%的学生能认识到现在的企业比较重视沟通能力,只有1.59%的学生对此认识不足。这体现了学生对企业沟通要求是比较契合的。85.97%的学生认为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他现在的学习生活会有很大帮助,87.16%的学生认为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会对于他将来的工作或者就业帮助很大。85.8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学习相关的职场沟通知识与技巧。这体现了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到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生活,对于职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学生能认识到沟通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大部分学生的沟通能力及认知度现状却不为乐观,特别是新生,原因如下:其一,大多数学生语言表现能力差,不善于组织语言、表达欠缺逻辑性。其二,他们自身存在着不自信的特点,害怕出错,怕受打击,怕错了会被取笑,因此不敢于表达。其三,他们不敢主动与别人沟通,怕被别人冷落,没面子,不知如何应对,不善于表达。其四,有些学生在与人沟通时,比较自我,不太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倾听及考虑对方的角度,甚至有时沟通时比较容易冲动,一言不合就动手解决。其五,大部分学生未能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沟通焦虑,说话紧张,感到沟通不适。

四、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基于调查结果,我们对《沟通与表达》课程教学大胆改革,采取了以下举措:

(一)依循教学内容,设定仿真教学情境

作为实践性强的一门课程,沟通与表达课程不能仅仅是停留在理论知识讲授的层面。课堂教学要以真实企业为依托,依循社会与企业需求定制教学内容,创设仿真工作情境,将“教、学、做”融为一体,避免“真空式教学”,注重学生职业素养能力的培养,沟通能力的提高。

(二)以行动导向教学法,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为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教学组织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中心”,“能力为本位”的的原则,突出团队合作过程中沟通能力的培养,采用多元化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粘贴板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等,并将这些方法有机融合为一体。行动导向教学法是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的”的教学方式,在模拟职业情境中,参与职业活动的过程,习得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在以完成某项活动为目标,以资讯(教师布置任务)、计划(小组讨论)、决策(确定方向)、实施、检查、评估为途径,让学生在“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的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技能以及能力目标的达成,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提升职业素养。《沟通与表达》课程教学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在载体,与专业教学有效接轨,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达到有效的沟通。比如,专业产品推介会上,珠宝设计专业学生结合图片,把珠宝产品的优势讲解得头头是道。汽车专业学生结合行业发展,选定一款新能源汽车,通过对汽车的性能、价格方面以及环保意识方面进行专业的介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沟通方式收集产品信息,选定自己专业的产品,制定产品推介的计划,不同专业的学生以不同的方式介绍自己的专业产品,到最后的评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沟通与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运用多维度评价方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以往的课程评价方式是以学生考试的分数进行衡量,仅仅停留在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上,并不能全面的考核到学生沟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以下是关于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方式的调查。例如:在学习中,我觉得“教师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三种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是否合理和有效的,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对于这三种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其中85.65%学生是认可的。因此,基于职业素养理念,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方式的评价方式,能体现教学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原则。同时,基于教学评价的整体性原则,应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评价,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把课程的考核方式从单一知识理论考核转变成综合能力考核。教学评价重视学生自我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从个人与团队的角度进行评价,提升学生的职业沟通能力。比如产品推介会,评价将由个人表现和团队表现组成,主要从推介员对产品是否熟悉,介绍的内容是否切合实际,说辞上对产品表述逻辑是否合理;推介员的语言表达清楚,语速恰当,术语娴熟。在团队表现上的评价,将从目标的实现,团队沟通协作能力、倾听理解能力,非言语沟通能力等进行评价。

(四)开启多元化教辅平台,激发自主学习能动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以“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已经离我们远去。教师以“课件+投影仪”的教学,也渐渐满足不了新时代学生需求。在教育现代化时代,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走进了我们的教学课堂,“雨课堂”、“蓝墨云班课”、“智慧树”、“思维导图”等频频涌现,学生使用手机APP便可进行考勤,讨论、在线答疑,完成作业等,便捷且高效。实践证明,互动开放的多元化、信息化教学平台,在沟通与表达课程教学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以“企业化”课堂管理,促“职业人”成长

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工教育环境下,把“产业文化引进校园,企业管理引进课堂”,“上课如上岗,上学如上班”,以“职业人”意识的渗透和强化,注重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在企业化的环境中,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沟通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首先,在课程内容教学伊始,先进行随机分组,以组而坐,为以后教学中小组合作创设条件,同时,让每组内沟通取好组名,设计本组的logo以及选好组长。其次,职位的虚拟,教师为总经理,各组为企业中各部门,组长为部长,把仿真企业结构的课堂管理理念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属于本企业的一员,在这种环境下潜移默化地强化“职业人”意识。最后,用企业化的模拟工资方式进行奖励,每月评选出最佳部门和明星员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率。

第7篇:大学生职业沟通论文范文

关键词:自学考试;高职高专;相沟通:调研

2006年广东省开始自学考试本科段与高等职业教育相沟通试点工作,随着此项工作的不断推进,出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与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针对相沟通试点工作的现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愿望和需求等问题设计了调查问卷,在我省参与相沟通试点工作的高职高专院校中进行调研。

一、研究方法

(一)相关概念解析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高职高专相沟通的试点工作(以下简称“相沟通”)是指符合条件的高职高专院校组织在校高年级学生,由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学校(以下简称“主考学校”)实施助学辅导,参加高等教育本科专业自学考试,获得继续教育和提升学历层次的机会,增强就业竞争力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

(二)调研情况

1 调研目的。通过调查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高职高专相沟通工作的现状,为进一步推进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高职高专相沟通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2 调研范围及对象。广东白云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等八所开展相沟通试点工作的高职院校的领导、授课教师、管理人员、参加相沟通的在校生。

3 调研形式,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电话访问、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集中研讨等方式。在查阅被调研院校相关资料、召开座谈会、多次集中研讨的基础上,我们重点开展了问卷调查。

问卷为三部分:《关于相沟通学生的调查问卷》《关于相沟通授课教师的调查问卷》和《关于高职高专学校管理人员的调查问卷》,先预试,再进行项目分析、信度和效度分析,最后获得调查表。2009年2月开始发放问卷,2009年4月回收问卷,历时3个月。

《关于相沟通学生的调查问卷》发放500份,回收413份,回收率为83%,其中有效问卷为375份,有效率为91%;《关于相沟通授课教师的调查问卷》发放50份,回收39份,回收率为78%,其中有效问卷为39份,有效率为100%;《关于高职高专学校管理人员的调查问卷》发放18份,回收16份,回收率为89%,其中有效问卷为16份,有效率为100%。

由于调研过程中的各种原因,本次调研并不能完全反映全国相沟通工作的全部情况,调研结果只是作为开展本次研究工作的相关参考。

二、相沟通试点工作现状调查分析

(一)我省开展相沟通工作现状

1 主考学校和高职院校的基本情况

(1)相沟通办学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大,我省主考学校共25所,开展相沟通的10所,约占40%;高职院校有78所,开展相沟通的31所,约占40%;开展相沟通工作的高职院校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粤西地区有一定分布,粤东、粤北地区数量较少(见表1)。

由此可见,仅有40%的主考学校和高职院校开展了相沟通工作,市场潜力大、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主考学校和高职高专院校有待进一步合作,挖掘和发动相沟通工作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2)相沟通试点专业比较集中,经管类专业占开展相沟通专业的41.2%,其他文史类专业占26.5%,理工类占20.6%,外语类占11.77%,跨专业报读专业人数约10%。这主要由于经管类和文史类专业通过率高,学生报读多,各高职院集中开设所致。

(3)各高职院校课程平均通过率参差不齐,从15%到80%不等,其中绝大多数院校课程平均通过率低于50%。

(4)办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因校而异。办学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处(部)宏观管理,院系直接招生和办学;第二种是继续教育处(部)直接招生和办学;第三种是继续教育处(部)宏观管理,院系组织发动生源,社会助学机构直接参与办学。教学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课程教学主要由高职院校教师承担,主考学校主要负责考前串讲和复习辅导;第二种是教学和考前辅导都主要由主考学校教师承担;第三种是高职院校与主考学校教师各自承担一部分课程的教学与考前辅导。

(5)领导重视,管理比较到位。调研结果显示,被调研者总体认为学校领导对相沟通工作重视程度较高(见表2);认为相沟通工作的日常管理和制度配套比较到位(到位程度包含很到位和比较到位两种)(见表3),其中学生对这两个问题的认可程度均低于授课教师和管理人员。

2 相沟通学生的情况与意愿

(1)学生情况:参加相沟通的学生80%是二年级以上的学生,专科学习成绩良好以上的占66%;

(2)专业选择:选读相沟通本科专业基本上和专科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占86%;

(3)参加目的:提升学历层次,增强自身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4)存在困难:学习时间紧,基础较差,信心不足;

(5)提出要求:关于辅助教学手段方面:部分学生希望能使用网络课件或教学光盘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分别占21%,12%,希望编写试卷分析和复习提纲则高达41.3%;在教师和管理人员方面:学生希望具有自考辅导经验的老师进行辅导,管理人员能熟悉自考政策,对其进行一定的指导。

(二)影响相沟通稳定率的主要因素分析

我们针对回收的问卷数据,利用相关分析法,对调查数据进行量化研究。稳定率作为被解释变量Y,研究影响稳定率主要因素,稳定率=1-流失率。根据办学经验,选取七个主要因素作为解释变量,X1为相沟通高职院校的课程平均通过率、X2为学生高职期间的专科学习成绩良好、X3为教学效果良好、X4为高职院校的课程安排合理、X5为自学考试统考课程的考题较难、X6为高职院校领导对相沟通工作比较重视,管理比较到位、X7为学生对相沟通试点工作较有信心。

利用SPSS的Bivariate过程进行相关性分析,给出两两相关的分析结果(见附表一)。根据相关系数和显著性指标P值分析变量间的相关性,P值越小,认为对比事物间存在差异。P>0.05称“不显著”;P≤0.05称“显著”;P≤0.01称“非常显著”。从相关阵得出,Y与X1的相关系数RYl=0.943,显著性指标JP值(sig,)=0.005,说明相沟通高职院校的课程通过率与稳定率高度线性相关,通过率对稳定率有显著性影响;Y与X5的相关系数RY5=-1.000,P值=0.000,说明自学考试统考课程的考题较难与稳定率高度负相关,也即这个因素对流失率的影响是极其显著的;Y与X6的相关系数RY6=0.829,P值=0.042,说明x6-高职院校领导比较重视、管理比较到位对稳定率也具

有显著性影响;Y与X2-学生期间学习成绩良好、Y与X7-学生较有信心的相关系数RY7=0.600,P值=0.208,说明影响不显著;Y与X3-教学效果良好的相关系数RY3=0.371,P值=0.468、Y与X4-课程安排合理的相关系数RY4=0.257,P值=0.623,说明对稳定率影响不够显著;相关阵还反映了X1一课程通过率与X5一考题较难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三)相沟通试点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自学考试自身存在的问题

(1)专业设置与培养方向脱节(见表5)。

我省进行相沟通试点的专业主要集中在经管类和文史类专业,占相沟通专业的67.7%,专业设置过于侧重学科理论型,与高职院校实践性和技能应用性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符。自学考试专业设置不合理:大部分专业的培养计划重理论,轻实践应用,其知识结构上的要求与普高教育没有明显的差异,不能很好地体现主考学校特色及地区差异。

(2)考试内容与形式单一,考试难度大

(3)自考教材内容陈旧

2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2)教学辅助手段缺乏。调研结果显示,授课教师、管理人员、学生希望能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进行有效教学和学习(见表6)。高职高专院校在读专科学生,他们要一边完成专科的学业,一边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考试本科段的学习,当两者学习时间发生冲突时就需要多种辅助手段进行助学。

3 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习时间明显不足,出勤率有待提高。由于两种学习形式的教学时间冲突,学生缺课较多,41%的授课教师认为学生的出勤率在70%以下(见表7);另据问卷统计,46%学生认为学习时间太紧(见表8)。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自考本科课程的学习。

高职院校学生一般从第二年开始相沟通课程的学习,第三学年则进行专业实习;而自学考试任务重、时间紧,学生对自考难度认识不足、没有合理规划安排自学考试本科课程学习,这些是导致学生出勤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2)基础普遍较差,自学能力不足(见表8)。

(3)部分学生信心有所消退。学生起初普遍存在着对自学考试难度估计不足,期望值过高等现象,高达71%的学生希望在高职在渎期间,通过全部自考本科课程(见表9),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一两次考试受挫之后信心明显下降。调查显示,37%的学生对学习“信心逐渐消退”或“失去信心”。

但学生离校时尚未通过全部自考课程时,只有8%的学生选择放弃学习,说明绝大多数学生还是会选择坚持,直到通过全部课程(见表10)。

4 相沟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工作机制和分配体制未理顺,宣传不到位。部分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处(部)和专业院系之间由于工作机制和分配体制未理顺,对相沟通工作存在职责不清、相互扯皮或推诿的现象,导致生源组织发动不足,招生规模偏小和日常管理不到位等现象。

(2)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有待加强。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授课教师和学生都认为相关管理人员最应该具备“熟悉自考政策,指导能力强”的素质(见表11);但在对管理人员的调查中只有20%的人对自学考试与高职高专相沟通工作“很了解”,20%人只是“有所了解”,管理人员对业务能力有待加强。

据了解,高职院负责相沟通工作的管理人员、班主任和教务人员一般身兼多职,对该项工作政策和业务知识不熟悉,缺乏相关管理经验,甚至个别人员责任心不够,学生有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

三、建议和措施

(一)加强专业建设,凸显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专业建设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的地位与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是自学考试改革的切入点,也是发展的主线,是自学考试的“灵魂”和“核心”。要搞好相沟通试点工作,首先必须搞好专业建设,即向全国考委论证开考适合相沟通的新专业,或对现有开考专业的考试计划、考试大纲和教材进行重新修订。在开展专业建设时一定要从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和培养要求出发,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体系和课程结构;严格按照基本规范制定课程考试大纲,明确课程考试的知识点或知识体系,与教材内容紧密呼应,减少理论层次过高的考试内容;侧重于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基本理论要求方面,本科段以“最基础理论”为度,教材内容上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砍掉一些求全求厚和与指导应用不密切的理论;专业必考课程控制在七到八门之间,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应用,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课程和实践考核课程的比重;增设个别选考课程,体现主考学校专业特色和地区差别。

通过以上专业建设工作,不但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有利于在不降低培养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自学考试的难度,适当提高课程通过率,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二)加强宏观管理,改革管理体制,健全工作机制

各级考试管理部门、主考学校和高职院要加强宏观管理,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相沟通管理体制和合理、规范、高效的工作体制,形成有利于相沟通事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管理体系。

(1)探索适应相沟通办学形式的命题和考试方式。全国统考虽然更为严格、权威,但难于顾及地区差异、行业特色和高职学生特点等因素。为此,应按适当比例对不同课程采取不同考试形式,以期能够合理控制自学考试的难度,既保证自学考试的权威和信度,又不失“因地制宜”和“以人为本”的灵活性。一种通常认为比较适度的方案是,除政治类公共课外,保持1/3为全国统考课程,1/3为省统考课程,1/3为实践考核课程和选考课程。在考试内容上,不断建设和完善题库,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力图使考试内容符合自学考试的人才培养标准,提高考试的科学性,达到考查学生专业水平的标准。

同时,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在考试的形式上进行创新,形式更加多样化,有些课程可以采取计算机网上考试和阅卷,有些课程则可尝试开卷考试等形式。此外,还要及时更新自学考试教材,与专业知识发展和更新同步,满足社会和考生的需求。

(2)建立自学考试远程教育平台。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在自学考试助学辅导方面的应用,将有助于自学考试突破时空限制、解决在的某些实际问题。据此,主考学校应当建设一个集学员在线学习、教师网上辅导、学校教务学籍管理三位一体的自学考试远程教育及管理平台,并对各高职院校的管理人员和学生开放。

自学考试远程教育及管理平台的作用:第一,不受时空限制,增加了学习的灵活性,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力量的不足;第二,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网上辅导和答疑,提高了网络助学的效果;第三,主考学校和高职院校均可以利用该平台进行远程教学和教务学籍管理,实现学习资料的资源共享,达到宏观管理统一化和标准化。

(3)要进一步理顺内部运作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主考学校切实发挥引导作用,加强对高职院校相关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提高相关人员政策水平、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同时加强与高职院校的合作沟通,加大宣传,共同努力挖掘相沟通的市场潜力,大力发展相沟通工作,逐步树立办学品牌,提高社会影响力。

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努力协调好继续教育处(部)和专业院系之间的关系,理顺两者之间的分配体制和利益关系,做到统筹兼顾,互惠共赢,以充分调动参与者各方工作积极性。同时,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加强对学生自学督促和考勤检查,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信心。

(三)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第8篇:大学生职业沟通论文范文

关键词:职场沟通;礼仪;重要性

职场沟通和礼仪是职场中员工必备的技能,也是各企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要求。尤其在新时期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加强对员工职场沟通和礼仪规范的重视,采取有效方法来提高员工的沟通能力和礼仪规范,才能保证企业的更好发展。但是实际上却有不少企业没有认识到职场沟通和礼仪的重要性,为此,以下本文就职场沟通和礼仪的重要性进行简要的探讨。

1沟通和礼仪内容概述

沟通和礼仪是人际交往和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中都必须要掌握的基础能力。沟通指的十个人与他人相互交流、进行信息、思想以及情感方面传递的过程和能力,其有助于帮助交流双方实现更好地信息共享和交流沟通,能够帮助改善人们之间的交际关系。礼仪则是根据一定的水习俗而做出的合乎规范的行为准则,包括恰当的说话方式、内容,自己的仪容仪表等。礼仪一直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其体现的是我们个人的修养问题和形象问题,是个人修养的外在表现。从沟通和礼仪二者的相互关系来看,二者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礼仪是外在形式,也是与人进行友好交际往来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而沟通则是礼仪的补充和延伸,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即使外在形象和礼仪规范都到位,那么也无法达到理想的交流和沟通效果。因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沟通和礼仪缺一不可。

2职场沟通和礼仪的重要性

职场沟通和礼仪指的是沟通和礼仪在职场中的运用。与日常生活略有不同的是,职场的竞争压力较大,专业性也职业性特征也较为明显,因此职场沟通和礼仪的要求也较高,其目的不仅是为了基本的额人际交流,更是为了能够提升自我的能力、在职场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职场沟通和礼仪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职场沟通和礼仪对员工个人、对企业以及对职场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就进行职场沟通和礼仪在这三个方面的重要性进行具体分析。

2.1促进个人的更好发展

对于个人而言,职场竞争环境较为激烈,在职场中有着诸多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行为规范准则,如上司与下属的关系、同部门同事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部门人员之间的关系等,因此要想在职场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建立较为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要求员工能够具有较强的职场沟通能力。因此,对于个人而言,职场沟通可以帮助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使得自己掌握更多的职场沟通技能,为自己在生活和职业中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从职场礼仪方面来看。在职业场合交流中,一个人的气质、魅力、风度和修养等可以通过职场礼仪完全体现出来,并且由于职场人才的竞争较为激烈,要想在职场中更加脱颖而出就必须要求掌握更加突出的职场礼仪规范,因此也是对员工自身的一大挑战,可以实现员工自身的更好发展。可以看出,职场沟通和礼仪对于员工个人而言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因此要求员工自己也能够有意识地进行职场沟通能力和礼仪规范的培养,为自己的个人发展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2.2促进企业的更好发展

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压力不断加大,各企业相互之间的利益冲突也不断加剧,但是合作机会也更多。商场中虽然竞争压力大,但是企业经常会需要进行商业合作,因此各企业虽然相互较量、暗自较劲,但是必要的职场沟通和礼仪却是必不可免的,更不宜在公众场合发生任何冲突。因此,就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言,必要的职场沟通和礼仪规范是基本前提,也是营造良好企业形象的重要途径,企业更加希望自己的员工在各职场中能够保持良好的礼仪规范,并具备较强的沟通和交际能力。例如,在商务会议中,员工需要用自己的商务会议礼仪规范来进行合理的应对,以树立企业对外的形象,而在企业内部的发展中,员工也需要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构建和谐的企业内部氛围。沟通能力e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一样,只有当企业员工具有较强的职场沟通能力,才能够为他人和其他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企业也需要加强对职场沟通和礼仪的重视,推动本企业的更好发展。

2.3促进职场的发展

从职场本身而言,沟通和礼仪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职场与一般的生活场合是不同的,职场的人员都具有自己的立场、身份和利益代表,大家相互之间的关系既是朋友、同事,同时又是竞争者。在职场中,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礼仪可以规范人们的职场行为,让职场参与人能够在一个相对和谐的氛围中进行交流和沟通,这对于改善整个职场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职场氛围等有着重要的意义,而这些又能反过来为员工自己在职业上的发展奠定一定的环境和思想基础]。此外,沟通和礼仪有助于实现人们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有助于利用整体的力量、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这对于项目以及职场本身而言具有重要的一样,可以推动工作的更好发展,促进职场的良性竞争和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职场沟通和礼仪是职场中员工必须要掌握的基本能力和规范,其对于促进企业、员工个人以及整个职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求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个人都要加强对职场沟通和礼仪能力培养的重视,采用有效的方式方法加强职场沟通和礼仪培训,提高员工的职场沟通能力和礼仪规范,实现个人和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韩青,王洁.以职场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职场礼仪》课程实施探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螅2014,(05):66-67+70.

[2]王淑华,赵丹,杜阶平.高职学生职场礼仪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0):151-152.

[3]杜瑾.谈《穿普拉达的女王》中的职场礼仪[J].文学教育(上),2015,(10):120-121.

[4]胡迪.基于行业需求背景下探析大学生“职场形象礼仪”培训[J].现代经济信息,2015,(24):361-362.

[5]王业.细节决定成败――谈谈中高职学生实习中的职场礼仪[J].成才与就业,2013,(Z3):102-103.

第9篇:大学生职业沟通论文范文

【关键词】就业指导;沟通;障碍;对策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加大,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在各高校已经处于非常高的地位,无论是经费、人员、设备、场地还是时间都能得到有效的保障,从重视程度上说,学院、家长和毕业生本人也都已经有足够的重视,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就业指导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常常是学校很认真,学生不满意,家长不知情,分析这种情况的出现,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沟通障碍。

一、沟通障碍的产生原因分析

沟通是指信息和意图由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团体的传递。而就业指导中的沟通,很显然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是组织与众多个体的沟通,而这种沟通的关键在于意图的沟通,因为,相对于信息的沟通,意图的沟通更加困难。只有接收者真正理解了发送者的意图,沟通才是成功的。要分析沟通障碍的原因,就有必要了解就业指导过程中沟通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信息的发送者——学校、信息接收者——学生及作为沟通过程中的干扰者——社会,都有可能对沟通产生障碍。

(一)学校原因

1.就业率引导下的意图失真。一次性就业率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自然有它的合理性,但正是它的重要性,使部分学校脱离了就业率考核指标的本意,为就业率而就业率、为提高就业率而不惜采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等,导致了就业指导过程中指导意图的失真,以至于有的学校就业指导办公室被学生戏称为“催交办”,为催交就业协议而设立的办公室。

2.编译水平带来的理解困难。由于我国一直采取的是计划经济,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也只有十来年的时间,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出现也只有近十年时间,无论是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积累都相对较少;同时,高校近几年因扩招等原因一直处于不稳定之中,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不仅数量少,人员变动也较大,种种原因,阻碍了就业指导人员的水平的提高,要将国家的政策、就业指导的意图等完全体现还有相当大的难度;传统教育下的教育单向活动,影响了就业指导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带来信息反馈的失灵,影响了编译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编译形式带来的沟通困难。信息沟通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接收者接受,但由于编译形式的问题导致接收者接收积极性的降低,体现在就业指导形式还相对比较单一,不外乎宣传就业形势和政策,讲解简历制作、笔试、面试技巧,有些学校还有一些就业信息收集、岗位调查等内容,但大多采用课堂讲授的形势,作为一项应用性很强的技能,实践的机会却很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也不高,信息的互动变成了单向的传送。

(二)学生原因

学生作为信息传递的接收方,其参与的主动性和译码的能力都会对信息传递造成影响。

1.学生自身特点造成的障碍。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高等职业教育目前还是很多学生及家长的无奈之选,因此,各地录取的学生相对来说学习的主动性、学习习惯等均较本科院校的学生弱一些,这些学习习惯导致了学生信息译码的困难;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由于从小已经习惯了父母包办,很多学生主动求职的意识并不强,导致主动沟通意识和行为的弱化。

2.信任缺乏引发的沟通障碍。由于不少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指导中总是以就业形势严峻,只要学生调整心态,就能顺利就业,并以本校的高就业率为依据,使学生误以为学校的目的是让学生降低要求,违背了“人职匹配”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与此同时,不少学校不注意工作方式、方法,片面强调一次性就业率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缴费上学等原因导致的矛盾等因素的存在,使信息的接受者——学生本能地产生信任的缺乏,导致学生对信息的选择性接收,影响了沟通的实现。

(三)社会原因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现在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当然也受到了大众传媒的关注,从总体上说,大众传媒的介入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了良好的就业环境,但一些不良信息的出现,使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受到了干扰。

1.夸大宣传对沟通的干扰。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数量的激增,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不是非常合拍,客观上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但这种难并不是表现为大学生数量的过多上,而是更多地表现在人职不匹配上,许多企业不希望招聘应届毕业生,其原因也更多是社会诚信缺失造成的,媒体过度的就业难的宣传会让学生产生不必要的恐慌情绪,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对自我包装(求职信、面试技巧)的过度宣传,使学生对本未的认识产生偏差。

2.社会观念对沟通的干扰。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出现,高校的学生已经不再是象牙塔中的精英,而是社会中普通的劳动者,但几千年的封建意识的遗留、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和部分企业对普通劳动者的漠视,使学生很难接受这样的观念,在我们对226名2007级新生的问卷调查中,就读高职的原因是因为学习成绩差的占68.1%,远远高于喜欢钻研技术的7.5%,就读高职实在是无奈的选择。缴费上学(特别是对家庭还比较困难的学生)的出现,使得学生学习希望得到合理的回报成为合情合理的想法。

总之,社会虽然不会对信息的编码和译码产生直接的弯曲,但会产生非常强烈的干扰。特别是互联网的夸大效应,使这种干扰更为明显。

转贴于

二、消除沟通障碍的对策

(一)不断提高编译者的水平

学校的就业指导人员代表学校面向学生传递就业指导信息,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就业指导信息编译的水平,从而影响信息的传递;高水平的信息编译队伍也有助于提高信息的可信度。要想提高这支队伍的水平,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转变观念,创新编码形式。在传统观念上(特别是计划经济时期),在高校学习,学生始终是受益者,因为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了知识,得到了生存的机会,老师对学生从表面上看也只有付出,很少或者没有回报,但随着缴费上学的出现,学生无形中就形成了一种消费者的心理,面对这样的情况,就业指导人员也应该切实转变观念,将自己处于销售者的位置,不断研究学生的需求心理,变被动传授为刺激学生的需求,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才能以新的形式来适应学生的需求。

2.稳定队伍,提高队伍素质。要提高队伍素质,稳定是关键,稳定可以使就业指导队伍不断积累经验来弥补理论的不足。要稳定队伍,就要真正将就业指导当作一门学科,而不是作为专业学习的补充,作为学校形象的点缀。这实质上还是观念问题,只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了,才能有一支稳定的队伍,才能对这支队伍进行培养,使之不断提高。

(二)创建合适的沟通环境

良好的沟通环境减少对沟通的干扰,消除沟通双方的不信任,减少编码和译码过程中产生的偏差。

1.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的构建中,要针对目前学生缴费上学的实际,努力消除学校和学生的敌意,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开展各类活动、帮困助学等活动,融洽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信息传递和反馈都得以畅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还应该非常重视学生社团和学生传播媒体如校园广播等的建设,压缩信息传递的层次,减少信息传递的失真。

2.良好的社会氛围。良好的社会氛围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但学校也可以开展各类公关活动,通过主动参与大众传媒的宣传,为自己赢得良好的社会氛围;及时关注学生的关注热点,通过校园网络论坛等形式做好解释工作,减少社会不良信息对信息传递过程的干扰。

(三)创新沟通形式

沟通对象的特点决定了沟通形式的采用,由于高职学生普遍缺乏沟通的主动性,因此,沟通形式的创新必须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进行。

1.不断探索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沟通形式。由于扩招的影响,这几年的高校一直处于高速扩张状态,面对大量的学生和有限的就业指导人员,各高校较常使用的是大讲座的就业指导形式,这类讲座当然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离学生的要求还是有比较大的距离。而符合学生要求的形式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形式,可以采取如校友座谈会的形式(由于校友的成长经历与学生具有比较大的相似性,学生的主动意识可以得到调动。但在校友的选择上应考虑各个层次、成功与失败的经历等的全面性,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的形式(新生往往会对专业等比较盲目,可以让学生利用假期甚至在收到通知书后对所学专业的岗位需求进行调查,让社会教会学生该主动学习一些什么);模拟招聘等形式,通过培训学生干部、建立学生社团等形式,吸收同伴教育的思想,让学生模拟就业过程中的各方,完成沟通的全过程,以提高就业指导效果。

2.完善以互联网为主的沟通渠道。对大多数学校来说,沟通方式和渠道还比较单一,主要依靠组织内的上下传递,在这种状态下,该传递的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传递,特别是在信息反馈上,缺少畅通的渠道,使信息反馈对信息沟通的纠偏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面对互联网时代的网络信息环境,结合高校人员众多,学生与外界联络频繁等特点,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使其发挥有序沟通的作用。与此同时,加强其他沟通网络的建设,提高沟通渠道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有效沟通涉及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需要各个环节的互相配合。除上述因素以外,还要充分研究目前高校学生的学习心理,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变消极型学习动机为积极型学习动机等,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美]玛丽.爱伦.伽菲著,柳治国,等译.商务沟通过程与结果[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刘浩.当代大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分析及应对措施[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10).

[3]朱春花.浅谈师生关系的沟通形式[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