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综合素质评价期末总结范文

综合素质评价期末总结精选(九篇)

综合素质评价期末总结

第1篇:综合素质评价期末总结范文

摘 要: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将成为当今地理教学和评价的重要指标,应融入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中。本文介绍高中地理课程学生学业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分过程性评价和测试性评价设计了评价量表,并Y合地理核心素养制定对学生学业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案。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课程 学业质量评价

一、高中地理课程学生学业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

高中地理课程学生学业质量评价应该包含测试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不仅评估学生对地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考查学生地理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行为等情况,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应该渗透到学业质量评价中,和测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结合。根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供的三种较为常用的评价方法:观察法、档案袋法、测试法,将高中地理课程学生学习质量分成三块分别评价,观察法、档案袋法主要运用于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学习的行为和学习的情感态度,档案袋记录学生平时的学习成果,测试法包括单元测试、期中期末测试。其中,地理档案袋可以很好地记录和考查学生“地理实践力”这一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可以在平时课堂学习过程中观察,也可以在测试卷对应内容中考查。除此之外,为了引起学生、家长和老师足够的重视,基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单独设计量表对学生达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强调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教师评价以外,还应注重与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家长评价的结合,真正达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和评价方法的多元。

二、高中地理课程学生学业质量评价量表

说明:(1)过程性评价中地理课外知识拓展和地理竞赛类不设减分项,满分各为10分,加完为止,其他各项基底分为5分,满分10分,评价者按照量表给定的项目,根据被评价者的实际情况扣分或加分,扣分及加分额度为0到5分,酌情给分;(2)测试性评价中,期末测试成绩100分,其他三项满分各为10分。总分具体算法为:期末测试成绩×60%+(量表总分-期末测试成绩)×20%,即期末测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满分100分。(3)由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完成,其中教师要注意在试题的编制中融入对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空间思维、地理实践力的考查,综合成绩为(学生评+同学评+家长评)×10%+教师评×70%,满分100分。

三、基于高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学生学业质量评价量表

21世纪以来,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以课程改革为抓手,高中教育尤为关键,地理核心素养应运而生。通过对百年地理课程文件及教材的梳理,地理核心素养最终确立为四条,分别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1]。其中人地协调观指学生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所持的正确价值观,是学习地理的基本价值观念,地理实践力指学生在考察、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综合思维指分析地理事物中所包含的各要素及相互关系、多角度多要素思考的能力,区域认知即学生分析区位条件,认识区位特征,能够用区域观点进行地理分析、评价的能力[2]。

目前,地理核心素养已有5个层次的水平分级,但这五个水平分级没有和学生学业水平真正联系起来,没有和学业成绩连在一起的评价都不会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如何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对其评价,如何在测试中得到体现,如何做到有操作性、约束力,笔者结合现实学生的情况,将四个核心素养分别设置了三个扣分项和两个加分项,这些项目主要通过在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观察、档案袋结果的呈现情况和学生的反省实现,具有一定的现实操作性,在地理学习中结合使用,既提醒教师平时多涉及地理核心素养的内容,又引起学生对地理核心素养足够的重视,让学生了解自己地理学习应努力的方向。

说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包含大量观念性、思维性的评价内容,所以此量表的作用主要用来提醒学生、激励学生和鞭策学生,促进其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认知及养成。各项基础分15分,满分为25分,以学生自评为主,教师评价为辅,总分100分。为了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应将地理核心素养纳入最终的高中地理课程学生学业质量评价,具体算法为:期末测试成绩×60%+(量表总分-期末测试成绩)×20%+地理核心素养总分×10%,满分100分,其中要注意的是期末测试成绩60分以上为及格,总分60分以上为及格,双及格才算真正的学业质量合格。

制订这份高中地理课程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方案,是对地理核心素养5水平划分的认同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的思考,地理核心素养已经被明确要求写进课标,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每个地理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评价同样重要,它将成为地理教学的标杆。笔者认为这份学业质量评价量表只适用于地理核心素养颁布的初期阶段,起预热作用,未来随着新版课标的颁布,应该有专业可行的地理核心素养评价方案在每个中学得到普遍使用。

参考文献:

[1]汤国荣.论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9):119-122.

第2篇:综合素质评价期末总结范文

关键词:海南医学院 生物化学 过程性评价体系 构建 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c)-0210-02

海南医学院教研室从去年开始对过程性评价体系进行了探索,初步构建了生物化学过程性评价体系,并在2013级临床专业的四个班级中进行了适用。该文将就过程性评价体系构建的过程进行介绍并进行经验总结。

1 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及实施必要性

过程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习的各类信息加以即时、动态的解释,以揭示、判断和生成教学价值的活动。评价的因素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的运用、知识构建的效果及能力的提升等。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是实施过程性评价,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本阶段知识的掌握程度,又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而对于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则可令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增加其学习的目的性并可激发其主动性。

2 过程性考核体系的构建思路

生物化学课程主要包括四个模块,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联系与调节、遗传信息的传递及专题篇。在开展过程性考核前我们首先对课程的授课方式做了改革,包括大堂理论授课、自主学习、小班PBL教学、实验教学。而相对应的评价因素主要包括:大堂授课评价、自主学习考核、小班PBL学习考核、实验课考核、阶段性考试、面试、期末考试7个方面。在学生的成绩构成中,前5个考核成绩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在期末总评中所占比例为60%,期末考试成绩在总评成绩中占据40%的比例,两部分成绩相加超过60分为及格,但若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低于50分,即使总评成绩大于60分,也依然不能及格。

3 过程性评价实践过程

实践过程性考核的第一步是按照以上思路将各个环节形成文件并与学生沟通。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按照知识内容和进度将各个环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表1)。

3.1 大堂授课评价

海南医学院大堂讲课针对的一般是两个自然班的学生,大约有130人。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交流相对较少,很难实现对全体学生的个体化评价。所以本阶段的评价因素主要以考勤、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为主。由于难以实现对全体学生的个体化评价,本阶段的考核不计入总评成绩中。

3.2 自主学习评价

自主学习能力和素养的养成对个体持续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未将自主学习评价纳入课程成绩中,不能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及反馈,导致自主学习流于形式。过程性评价体系构建后,自主学习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在课堂规定时间内完成某些特定的学习任务,通过自学掌握某些知识点;其二是学生在课堂之外通过网络课程进行自主学习。

3.3 PBL评价

PBL是指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我们的PBL教学主要包括任务布置、小组课外资料查询及整理、课堂讨论、作业反馈、小组成员间评价、师生互评六个环节。任务布置主要由教秘将PBL案例、学习流程、评价方式同时下发到每一位同学手中。每个小组成员在收到资料册后都要单独进行资料查询,成员间讨论并完成作业册中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资料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作业完成情况占PBL总成绩的50%。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主要负责观察各位同学的表现并进行评价,课堂评价占PBL总评成绩的45%。每个PBL案例讨论结束后,学生之间要进行互评,互评结果以5%的比例计入成绩。要求教师认真观察每一位同学的表现,在评语中进行个性点评,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重视。PBL成绩以20%的比例计入总评成绩。

3.4 阶段性测试

阶段性测试是过程性评价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根据授课内容的特点设计了三个测试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联系与调节、遗传信息的传递理论。三次考试均采用计算机考试系统,利用已经在考易系统中建好的题库进行组卷,组卷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学生在完成测试,提交时直接可以看到成绩。通过阶段性测试,学生可以更清楚的了解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是否准确,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阶段性测试的成绩最终以10%的比例计入总评成绩。

3.5 面试

在生化学习的专题篇,也就是教学第15周过后,以面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了评价,面试以抽题回答的形式进行,考察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掌握程度。面试成绩以10%的比例计入总评成绩。

3.6 实验课评价

学生的出勤情况、实验态度、操作情况、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都是评价考虑因素。实验课评价结果以20%的比例计入总评成绩。

3.7 期末考试评价

期末考试依然采取考易系统命题,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答题的方式进行。期末考试成绩以40%的比例计入总评成绩。但若期末考试成绩低于50分,则学生不能及格。期末考试后会对每个题目的难易度及学生答题的情况进行分析,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而对学生的反馈主要利用教务部门提供的成绩登记系统――青果系统进行,学生可登陆该系统查看期末考试成绩及总评成绩,并可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质疑和查询。

4 过程性评价实践的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第一轮过程性评价考核完成后,对学生的期末卷面成绩、总评成绩、过程性考核成绩进行了分析。在过程性考核过程中,平时成绩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进而使得总评成绩普遍达到及格水平。过程性评价的理念是非常科学的,在施行该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的探索,综合考虑学生层面、教师层面、课程层面、教研室层面甚至学校层面的各种因素,在探索中建立一个相对完善而又持续性改进的过程性评价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张云霞,蔡望伟,周代锋.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深化医学院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海南医学,2011(15):135-137.

[2] 肖曼,胡爱华,杜冠魁.生物化学中物质代谢与及其调节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7):69.

第3篇:综合素质评价期末总结范文

传统的语文素质评价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当前语文教学的目标,也不符合当代语文教育的特点。传统的语文素质评价方法相对单调,以至于使家长、教师、学校以及学生个人都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教出来的班级,考试平均分高,老师的教学水平就高;升学率高的学校教师教学水平高的学校。“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试成为了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手段,分数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目标。考试分数成为了区别好与不好的标准。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与教育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完全成为了为考试而教学,忽略了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在全面落实《新课标》的同时,构建起一个全新的;符合当前教学实际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二、高中语文实行科学评价的内容

高中语文科学评价主要应该是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进行评价。评价需要结合先进的学生评价理论,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进行客观的、全面的、综合的、动态的评价。科学评价不是一时一刻的评价,他应该贯穿学生的学习始末,既有对平时学习情况的分析,又有最终学习效果的总结。高中语文科学评价要以中学教学论和《新课标》为依据,以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参考确立相应的评价内容。具体来说:评价的内容主要应该包括:语文的听写读说能力;语文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语文实践能力和语文创新的能力等。根据《新课标》要求,又可以将听写读说能力进一步细化。听可以细化为:听知能力和听评能力;说可以细化为:语音能力、思维能力、运用语音、表情、手势表情达意的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读可以细化为: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写可以细化为审题立意能力、布局谋篇能力、运用表达方式能力、修改文章能力。

三、高中语文实行科学评价应遵守的原则

1、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包含了评价内容的综合、评价方法的综合以及评价时间的综合。从内容上来说:高中语文科学评价应注意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同步。由高中语文的听写读说能力;语文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语文实践能力和语文创新的能力等综合构成。从方法上来说:应该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等级评价与质量评价相结合、现状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考试成绩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学生的日常表现,加强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观察记录。从时间上来说:评价的焦点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过去,同时更应该关注对现在和未来的评价,这也是科学性的显著体现。

2、主体性原则

传统的学生评价工作一般是由教师来完成,科学的评价应该拓宽评价的主体,使评价的主体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师,而是变为教师、家长、学校、学生共同参与评价。由于不同评价主体身份不同;基本认知不同;价值观念不同。所以,采取多主体共同评价的方法可以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学生作出最全面也最准确的评价。同时,学生的互评与自评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3、超前性原则

超前性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语文学习具体情况,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作出相应的指导,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从学生的基本情况中预见未来将出现的问题,做到提前预防;同时也可以发现学生自身的潜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指明道路。

四、高中语文科学评价的方案

根据高中语文的教学特点,我们可以将高中语文科学评价按照分为:课内评价;语文活动评价;期末评价。

1、课内评价

课内评价一是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状况。可以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自评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以等级表示,如:甲(很好)、乙(较好)、丙(一般)、丁(较差)。另外,课外评价也应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语文实践能力进行评价,这类评价叫需要需要采用教师、家长、同学以及学生自己多方共同评价,最后以等级形式记录。

2、语文活动评价

语文活动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就包括:演讲赛、辩论会、读书交流会、文学座谈会、课外练笔、朗读比赛等。教师可以为每位学生建立一个语文活动档案,让学生对每次语文活动作出记录。并对每位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让家长对学生在家中为语文活动所作的准备工作进行评价。最后再结合学生对本次语文活动的自我评价。由教师给学生在每一次语文活动中的表现评出等级。值得注意的是:在有关阅读的语文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读书笔记作为重要的评价标注。

3、期末评价

说到期末,当然免不了说到考试,单要注意的是,考试只是评价学生的一个方面,但不是唯一的标准。首先,在试题的设计上,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语文课程的特点,应把考试的重点放在阅读理解和写作两个方面,因为这正是语文最实用,也是最能考察学生语文水平的题型。期末评价的总成绩我们可以用“期末考试成绩+课内评价成绩+语文活动评价成绩”来表示。

第4篇:综合素质评价期末总结范文

关键词:素质评价;班级管理效率;实践体会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9-0179-01

身为一名班主任,怎样能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使繁杂的班级德育管理工作轻松有效,使学生的各方面的表现能规范化,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虽然在现行的各种班级管理制度一应俱全,但究竟怎样去做,仍缺乏具体有效的指导,尤其是学生做得怎样,更缺乏有效的监督,最终结果仍然是以成绩论英雄,甚至干脆以期末考试名次确定评价等次。这样下去,很难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做出客观而公正的评价,削弱了班级德育管理的实效。

自《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以来,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一直尝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采取周量化考评的办法,使学生既对自己一周的表现有个清楚的认识,也为学期末的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了客观依据。通过这一办法的实施,学生总体上变的积极自觉了、自律意识强了,进取心足了,极大的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率。下面我就将我的实践体会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结合实际,制定周考核细则

周考评细则的制定能否全面周到,直接影响学生日常行为的导向,影响到考核结果能否真实反应出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优劣、好坏。为此,制定出全面、行之有效的考核细则,是实行操行周考核做法能否成功、顺利实施的关键一步。所以我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采取广开言路的做法,广泛听取全班同学的意见,最后全班同学集中讨论,制定出了涉及学习、纪律、卫生、日常表现等等方方面面的《学生综合素质周考核细则》。在细则的制定中,我尽量把学生的表现进行一定的分值量化,实在不能进行量化的,我就另行制定了一些具体的民主测评内容进行考评,把测评的结果进行分值量化。另外在考评细则的制定中,还要多涉及一些针对不同学生的鼓励性加分项目,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看到希望,明确目标。

但在实施过程中,时间一长,一部分学生就产生了分值疲劳。针对这一情况,我又及时的加入了一些与分值相关的惩罚性措施。比如,根据每周正负分的总值,在负分达到一定程度时,给予捡一定数目的饮料瓶,或承担班内的一些小范围的临时性劳动等,这样既起到了惩戒的目的,又警示了他人,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考评的积极性。

二、客观公正,实施考评细则

考评细则制定出来以后,怎样客观公正的落实考评细则才是关键。我首先充分发挥班干部及各科课代表的职能,为考核收集好客观的资料记录,做到有据可查,使考评的结果具有说服力。但时间长了,班干部中也出现了一些循私情的现象,我就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参与进来,每周的考评小组轮流担任,考评小组的成员与班干部一起负责记录周班内同学在各方面优劣得失,然后利用周会课进行量化评分。每周的考核结果均公开明示,每个学生可以通过这种“回头看”活动看到全班同学的表现情况。这样,依靠班级正确的舆论导向,给了每位同学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群策群力,让学生自己来管理自己,把遵守规范守则变成一种学生自觉的行为,真正把外在的强化监督和学生的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制度上保证了管理效果,自我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三、在考核中应正确的应对的几个问题

1.正确处理学生学习成绩与考评结果的关系。在考核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成绩好的学生一优百优,不能做到在制度人人平等,失去了考核评分的公正性。因此,在考核过程中,应尽量做到只看事,不对人。尤其是在学习方面的考核上,应注重强调:自己与自己比——是否比以前进步了;自己与别人比——是否比别人用功了;自已给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是否达到了、超越了。通过设计的这些考核项目来促进学生在学习上的进取心。

2.考评中要注意确定学生行为习惯的总导向。规范、守则、班规班约虽全面,我们有时候却只要求学生去遵守,很少去讲为什么这样做,具体该怎样做。所以在考评细则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为学生确定行为习惯的总导向。因此,在后来的摸索实践中,我提出了“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审美”为内容的“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班级学生发展的总导向,也作为每周进行量化考核的一个基本依据。同时,对这个要求结合具体学生的言行案例,对照守则、规范进行讲解、评判,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查,从而真正达到了提高学生自我教育水平的目的。

3.周考评结果应与期末考评紧密挂钩。考评切忌虎头蛇尾,周考评的结果要与学期末的考评紧密联系起来,使周考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期末考评的结果。不能两种考评、两种结果,使学生对平时的考核产生怀疑,影响到学生参与考评的热情。

四、考评办法实施后的效果

1.群策群治,民主化管理。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必事事躬亲,当好裁判即可,既有效的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又锻炼了学生的各项能力。

2.在班级管理中,使守则、规范不断得到强化教育,其外在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在班级中形成了一种自觉遵纪守“法”的风气。

第5篇:综合素质评价期末总结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考试过程评价;改革

社会发展既需要发现知识和探索客观规律的研究型人才,也需要将知识和客观规律运用到实践生产中、为社会直接创造利益的应用型人才。潘懋元借鉴国际教育分类标准,将我国高等教育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型三大类。为了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我国许多地方院校已将自己明确定位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应用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部分高校发展的重点,不少高校开始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既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人才,其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直接应用于社会实践领域,从而为社会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通过学以致用和社会实践,来满足社会需求,推动社会进步。应用型人才概念的提出,是科技发展促进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结果。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而教学质量的评价手段就是考试,只有将评价活动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达到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学质量的目的。过程考核,是指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课堂纪律、出勤、回答问题、小考、实验技能、应试能力等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各个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然后给定一个较为客观合理的学分,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应用型人才培养同样需要合理细化课程的考核制度,不同的课程、考核的具体方式方法也应不同。传统的课程考核机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考核方面存在的弊端比较突出,在高校中,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多主要以课程结束后的期末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学习情况,也就是存在“一考定终身”现象。就《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而言,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为平时考评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因为期末考试成绩占比例较大,学生只注重考试结果而不注重学习过程和平日知识的积累,考试前集中突击也能取得好成绩。但因不注重平日积累,在后期的实践课中表现为: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实验技能没掌握,动手能力差,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相距甚远。评价过程化或考核过程化将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注重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这样也可以把学生的期末考试压力转化为平时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努力和对知识的积累,为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打好基础。

因此,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持续性学习,并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尽量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对《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的考核模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对《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考核改革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即期末考试、实验技能、实验报告、考勤、提问和学习态度几个方面考核,其所占比例分别为期末考试成绩占45%、实验报告成绩占20%、实验技能成绩占20%、课堂随机口试成绩占5%、考勤成绩占5%、学习态度成绩占5%。

1 期末考试

为闭卷考试,学生参加结课后学校统一组织的考试,考试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前提,授课内容和实验时所涉及的知识点为基本内容,考查学生对该课程的整体掌握情况。确切地说,期末考试是学生对《园艺植物病理学》学习过程及内容的再次回顾和复习,是比较轻松的再学习,考试成绩的55%计入课程总成绩。

2 实验技能

实验技能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之一,也是这门课程考核的重点之一。考核内容包括从植物病害的诊断到防治、从实验室到田间涉及到的植物病理学的研究技能。实验技能考核方式灵活,主要通过对园艺植物各种病害症状的描述、以及病原鉴定、病害综合诊断技能的考核,对学生的动手制片技术、观察能力进行量化评分。这样,学生要取得好成绩,必须注重每次实验技能的培养。通过这方面的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实验技能。实验技能考核次数可能每位同学的不完全相同,最后将其均值的20%计入总成绩。

3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对实验技能的体现和补充,为了保证学生在一定的学时内完成实验及实验报告。实验要在老师的引导和监督下当堂独立完成,杜绝抄袭、造假。如当节课请假,可申请补做实验。无故不交或抄袭实验报告,本次成绩记为0分。实验报告成绩采取百分制,最后将其均值的20%计入总成绩。

4 课堂随机口试

口试题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内容合理设置,需要抓住每次上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要求学生课堂上随着教学情景主动回答来获取成绩,每人作答次数不限。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长此以往,逐渐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量化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度,将其均值的5%计入总成绩。

5 考勤

纪律是学习的保障,考勤工作直接关系到班级学风体系的形成。考勤成绩实行百分制。无故缺勤,本次成绩扣100分;无故迟到或早退,本次成绩扣50分。将其平均成绩的5%计入总成绩。

6 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效果,良好的学习态度(喜欢)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会学),是学习效果的最基本的保障。学习态度成绩实行百分制。上课应用手机、大声喧哗、或做与学习无关的其他事影响课堂秩序的,每次扣50分。将其均值的5%计入总成绩。

总之,为了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对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过程考核评价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方向,提高自身技能水平,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还能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及时作出补充更改,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过程化考核评价的实施比传统的考核方式更能保证对学生能力评价的客观性和公平性,从而尊重学生的努力和劳动成果,从而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潘懋元,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2009,(1):7-10.

[2]郑家佳.高职教育专业课程过程化考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1,11(1):70-72.

[3]潘懋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21-28.

[4]张榆琴,李学坤.关于经济学说史过程化考试改革的探讨[J].考试周刊, 2012,(8):3-4.

[5]张文彬.地方高校考试模式现状分析与过程化考试模式的建立[J].考试周刊,2012,(29):1-2.

第6篇:综合素质评价期末总结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职电子技术;评价体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也已经逐步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随着这种转变,传统的完全唯分数的学业成绩评价的原则、模式和方法已不能适应现实素质教育的需要,不符合人材成长环境的需要。因此要全面地、长期地、有过程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改变对学生原来的学习成绩评价标准、方式及成绩的呈现方式,让评价更进一步发挥正确的导向、激励作用,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给学生以成功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学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最终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成为时代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现实意义和可行性。

电子技术是当今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应用最广的一门技术。《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等专业的基础课,其中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是许多后续课程的基础。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方法如何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当今许多高职院校头疼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制定出一套评价体系,不仅能评价学生学业成绩也能评价教师教学水平。

一、良好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主要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应用性人才,要求毕业生是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的人才。我认为高职教育的成绩评价方式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要求,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和素质,由于《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因此更应该严格考评学生学业成绩,认真做好基础理论知识考核和基本技能、素质的考核以促进专业教学。

二、传统评价体系

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索取知识、同化知识、物化知识、应用知识、迁移知识的过程,这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学生在学习的每个阶段里,都将付出极大的代价,然而未必换来等值的结果,当付出与获得失去平衡时,说明学习过程遇到困难,或者在某一阶段出现障碍,如不及时发现并及时纠正,将会导致最终结果的失调。目前《电子技术》成绩检查评价存在的问题:成绩检查评价方式单一,均为笔试,一卷定音,这种检查忽视了对学生操作能力、学习态度、实际问题解决、及学习习惯等各个环节的考查;学生学习成绩的取得主要取决于学习过程,而目前成绩评价只评价结果而不评价过程,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随着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单从分数上更难评价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三、新的评价体系思路

1.评价要全面。评价遵循科学规律,既评价学习的结果,也评价产生结果的过程,既评价学生的智力因素,也评价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既要评价学生的学,也要评价教师的教。因为教师的教学成果除结合学生的期中、期终成绩进行评价外,还应对学生的平时成绩、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的创新能力等进行评价。

2.调整总评成绩结构比例。针对现有单一注重理论卷面考试成绩存在的弊端我提出在《电子技术》课程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中应加强平时过程性考核,注重实践技能操作考试,合理调整知识、能力、素质考核的比例,形成综合性考核格局。

3.改革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应包括知识、技能和素质多个维度,并应侧重于技能、能力和素质,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行业资格鉴定考试内容相接轨,突出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

4.考试方式多元化。考试方式不能只局限于笔试,而应采用笔试、口试、操作、书面报告等多样化的考试方式相结合,综合考评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5.考教分离。可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分别建立合适的理论考试题库和实践考试题库,考试时由专门的负责小组根据要求从中抽取,以更有效检验教学双方的成绩。

四、高职《电子技术》课程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具体方法

总体指导原则: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理论和技能并抓,以百分制计。

1.过程性考核

过程性考核主要由学生职业素养评价、平时课堂学习情况和作业情况三部分组成。

①学生职业素养评价。评价内容: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上课纪律、出勤、实验实训操作规范。

②平时课堂学习情况。评价内容:平时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回答问题质量情况、课堂实践任务的完成情况、实验实训数据、现象等结论的整理、分析、归纳能力、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获得结论的正确性和认知发展能力。

③作业情况。评价内容:作业次数、作业质量及是否准时上交。

2.理论考试

理论考试包括平时单元测验和期中、期末考试。单元测验能很快检测学生学习情况,便于学生及时复习,而且能一定程度上催促学生查漏补缺,也能使任课教师掌握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单元测验的试卷应由同一个备课组老师一起讨论确定知识点,然后制订试卷。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实行教考分离,出卷教师根据任课教师共同讨论出的知识点进行出卷。当然必须提出的是,要想真正实行教考分离,学校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不能只看学生最后的卷面成绩,而应该考虑各班级的学生差异,综合考虑教师教学质量。另外,试卷要有层次性,通过考核,能测试出学生的学习能力。

3.技能考试应会部。评价内容:期末实践技能操作综合考核。主要考核仪器仪表的使用能力,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应用能力,电子技术基本原理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及分析能力,常见电路故障判断与排除能力,及与以上能力相关的基本技能。除了要求完成实践操作外,还可以通过口头陈述或书面报告的形式来评价。

4.分层次评价。对于部分优秀的学生学业评价不能仅停留考试的分数上,而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一部分有特长生的学生采取分数加特长分的评价方法。对于学习的困难生每次测试尽可能地给他们得分,只要有点滴可取之处,教师都要加以承认,不断暗示他们一直在进步,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辅之教师的个别辅导,相信这部分学生会不断取得进步的,最终走向成功。

第7篇:综合素质评价期末总结范文

1、明确基础教育改革和新课程实验的基本理念,明晰中小学校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促使学校端正教育思想,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扎实地推进素质教育。

2、了解学校教学、教育与管理现状,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动态增值程度,为教学、教育、管理方面的决策提供依据,也为评价学校的办学水平提供依据。

3、通过评价结果和获得的信息,调动学校和师生的积极性,并使学校、教师、教研员对教学情况进行有效调节和控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教育教学管理策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逐步形成符合*市教学发展实际、体现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性质、利于推进素质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初步构建*市新农村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二、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针,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按照“面向全体,和谐共进;提高水平,提升品质”的基本理念,进一步加强教学的管理与研究,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和谐共进;促进教师的学习、工作、生活的全面发展、和谐共进;促进学校的教学、教育、管理全面发展、和谐共进。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的管理水平;努力提升学生品质、教师品质和学校品质,培植新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后劲。

三、评价原则

1、导向性原则。根据高中、初中、小学和幼教的教育目标、教学任务设置评价指标。高中着眼于升学教育、就业预备教育;初中着眼于综合素质培养,为升学教育、就业预备教育奠定基础;小学着眼于良好习惯养成,注重学生素质的多元开发;幼教着眼于良好行为和习惯的启蒙教育。

2、增值性原则。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类别学校的基础水平,遵循“从起点看发展”这一宗旨,以教学质量的纵向增值程度,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使不同层次学校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

3、综合性原则。教育教学是一个复杂、多因素的综合系统,评价教育教学效果要与其过程评价相结合,使评价结果真实反映由教育教学活动引起学生的变化。

4、客观性原则。确定评价标准要从实际出发,评价结果尽可能量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减少主观性,力求公平公正,便于操作。

5、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设置尽可能涵盖学校的教学活动,主要对教学管理理念、教学常规管理、教学改革与教学科研、学生特长培养、特色工作等内容进行评价。

四、评价的主要内容与标准

中小学教学质量增值评价的主要内容与标准,由教学管理的科学性、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发展的增值性三个方面构成。教学管理的科学性主要是在学校层面,评价学校的教学管理理念、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管理策略;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在教师层面,评价教师的专业情意、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研究水平和优质教师份额;学生发展的增值性主要是在学生层面,评价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业成绩和个性特长。

五、评价程序

1、基础诊断。学校在参加中小学教学质量增值评价的周期初,根据中小学教学质量增值评价标准,对本校的教学质量现状作出评价,经教研教科室认定后,作为评价周期满后教学质量是否增值与增值多少的主要依据。

2、自我评价。以基础诊断为基础,学校在每年的七月份,做好学年自我评价工作,撰写“*学校教学质量增值评价报告”,并以纸质文本与电子文本两种方式,报教研教科室备案。

3、教学评优区互评。在基础诊断、期满综合评价阶段,以教学评优区为单位,教学评优区学校之间进行互评,验证学校的基础诊断、自我评价水平,并将互评结果报教研教科室审核。

4、组织审核。根据教学评优区的互评结果,教研教科室组织专家对同类学校教学质量增值程度高的前三名、增值程度低的后二名学校,进行复查与审核。

5、激励推介。对于在教学质量增值评价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校,授予“*市中小学教学质量优胜学校”称号,给予一定的物质与精神奖励。同时召开教学质量管理推介会。

第8篇:综合素质评价期末总结范文

一、开展特色活动——办手抄报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条较好途径

一是办好手抄报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启蒙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办手抄报的兴趣,在学生课余活动时间,各班主任首先将办手抄报的意义和好处向学生讲清楚,然后将自己亲自制作的手抄报给学生传阅,再将办手抄报的过程及所涉及的知识和技巧告诉他们,最后向学生布置办手抄报的具体任务并讲明要求,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办好自己的第一份手抄报。

二是举办学生手抄报展览。对手抄报进行评奖,召开专题讨论会,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成就感和自豪感是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动力。通过举办学生手抄报展览及评价打分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办好手抄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办手抄报的能力,教师将每期手抄报的优缺点及时进行分析总结,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召开专题讨论会的形式,加强学生之间办手抄报的心得体会及经验方法的交流,让获奖的学生在会上做经验交流发言,此举使获奖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激发了其他学生的上进心。

三是家长密切配合学生办好手抄报。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办报兴趣,教师经常到学生家进行家访,希望学生家人为学生办手抄报积极出主意,想办法,指导孩子用自己绘制的图片装饰手抄报,使报纸版面显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四是以办手抄报为契机,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办手抄报是为了让学生汲取更多新的知识和技能,学校结合办手抄报,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还要求学生抽时间多看中央电视台的一些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儿童电视节目,积极参加智力竞赛活动,征文比赛等等。将学到的知识用到手抄报上,使学生的手抄报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五是创办《蜗牛诗报》。为提高学生办手抄报的质量,教师自发的编撰了校园诗歌报。校长亲自为了小报提了报头《星星雨》,并参与进来,同教师一起创作。2009年6月学校成立了蜗牛诗社并创刊了《蜗牛诗报》。为了能够娴熟地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在工作之余都摒弃了以前的“麻坛论剑”“农村偷菜”等陋习,真正地啃起了诗书,魂归于为人师表。2010年6月22日学校举行了师生同台原创诗歌朗诵比赛,激发了师生的创作热情,提高了写作水平、提高了手抄报的质量。

二、创新评价方法——活动与评价结合进行是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根本

一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在过去的一学期里,学校在重视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并没有忽视评价。在活动中建立了系统的、科学的、准确的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中,明确了评价细则、评价制度、评价方式、评价周期、评价项目等。

二是评价内容和方法有创新。结合手抄报等活动进行“闪光点评价”。即在每个评价周期要结束时,让学生自我申报自己的特长发展状况、活动中的闪光点等,作为“闪光点评价”的主要内容,代表学生的评价成绩进行评价。这样既鼓励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可谓相得益彰。

三是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在评价过程中注重收集反映学生阶段性达标成果,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对比学生的进步状况,让评价源于活动、源于实际,以便反思、总结评价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调整评价方式,从而真正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综合素质评价不该只是一种评价形式,它应该贯穿于学生整个发展过程。从学期初的评价目标,到阶段小目标的确立与评价,学期中的成长足迹展示、学期末的最终形成等级都要从活动中来,把活动放在第一位。做到先有成绩而后评价,不要等到期末,学生的行为习惯自然定性后徒劳评价。并且定期给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的空间,时刻激励学生自省、自律,避免学生只着眼阶段达标的短期效应现象,更立足于学生的长足发展,确保评价的一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通过在学生中组织办手抄报的活动,各任课老师普遍反映学生的字比过去好,作文构思、材料组织、段落大意、语言表达、语法修辞都有不小进步;学生的美术、书法、绘画水平都从整体上有了明显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更广,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更强;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素质、实践与操作、审美与表现等五个方面都有所收获。

第9篇:综合素质评价期末总结范文

音乐学业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特长与音乐潜能的发挥,它必须是综合、全面并具备普适性的,体现学生真实的音乐学习状况并引领其未来发展。为此,笔者所在研究团队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学习规律,探索构建了完整、可行的七至九年级音乐学业评价细则。在实践中,采取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以及多元主体评价等方式综合评定音乐学业成绩,并给予学生多次成功的机会。这不仅规范和统一了音乐学业评价标准,还关注了学生的音乐学习态度和素质发展,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笔者试将评价细则的构建理念与实践方法加以总结。

一、注重全程评价,体现评价的科学性

初中音乐学业评价是对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掌握、音乐素质发展、音乐才能成长及艺术情操形成给予价值上的判断。本文提出的音乐学业评价细则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初中音乐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评价依据,体现音乐学业评价的科学性。评价内容来源于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第13至18册。评价项目设置为表现与聆听两大板块,其中,表现板块包含演唱、演奏及综合表演3项(见表1)。在实践操作中,表现板块的评价主要结合于平时的过程性评价,聆听板块的评价主要落实于期末的终结性评价。

1.过程性评价实践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评价不仅“应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还应考查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1]这就是说,音乐学业评价应该充分关注音乐学习的实践过程,突出评价的形成,鼓励学生的闪光点,并确定需要改进的地方,融评价于日常教学,淡化测试痕迹。

例如,某试点学校设计了学生音乐素质评价表,内容包括学习态度、歌曲演唱、器乐演奏、音乐知识、音乐创编、进步奖励、个人特长、课外活动等。教师将上述评价项目与平时教学相结合,随时记录在案。待学期总评时,将学生的各次表现与成绩进行综合,以优、良、合格、待合格分级呈现,对“待合格”者给予补测机会。此种分散时间、分项评价的方法,不仅减轻了学生的畏难情绪,而且凸显了评价的反馈调整功能。

再如,某教师在执教七年级《蓝色的探戈》一课中设计了以下评价点。(1)学生说说对探戈的了解。(2)听辨欧洲风格与拉丁美洲风格的探戈舞曲。(3)教师示范探戈舞蹈,学生观察并说说探戈舞蹈动作的特点。(4)尝试两人合作跳跳探戈,评出最优雅的一对。(5)说说这节课的收获。这些评价巧妙地融合于各个教学环节,记录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最自然的状态,评价结果真实可信。

2.过程性评价细则的构建

笔者认为,学业评价细则的制定应注重导向性、可操作性,宜简不宜繁,并应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能发展。通过在试点学校实践和综合分析,笔者研究团队确定在演唱、演奏与综合表演3个表现板块项目评价细则中体现过程性评价。在构建评价细则时笔者遵循了3个原则:一是保底性原则,要求相对不高,大部分学生通过学习与努力均能够达到;二是递进性原则,各年级同一项目评价细则的要求基本是对应的,并根据学力的发展设计了相应的梯度(见表2);三是灵活性原则,评价细则的要求比较具体,既紧紧围绕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既便于操作,又提供了自主选择评价内容的空间。例如,在演唱、演奏和综合表演3个项目中,学生可任意选取一项。

二、关注个体差异,体现评价的公正性

1.终结性评价实践

初中学生对音乐学业评价的态度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3类。第一类学生音乐素养相对较好,或者具备某方面的音乐特长。对他们而言,评价是展示和肯定自我的良机,其意义远远超过了评价本身。因此,他们往往渴望评价。第二类学生音乐素养相对较弱,或者学习态度相对较差,无法通过评价获得自我认同。因此,他们往往回避评价。第三类,也是大部分学生,认为音乐考核形式不能反映自己的真实状态或全部水平,因此,他们对学业评价反应平淡。然而,无论哪一类学生,其实都非常在意评价结果。在过程性评价中,笔者研究团队发现了有待改善的3个问题:一是由于课时数的制约,过程性评价常常无法完成全部学生的评价,或是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不均等;二是学生的音乐才能存在差异,过程性评价无法涵盖全部音乐学习领域;三是部分学生对评价成绩不满意,希望有机会重测。所以,期末集中进行的终结性评价仍然必不可少。

笔者在每学期期末的终结性评价中采用班级音乐会的方式,包括吹、拉、弹、唱、舞等,以演代考,学生可单独演,也可合作演。表演既是展示又是补测,使评价变得丰富多彩。除了多样化的展示形式,班级音乐会的优势更在于,即便对在音乐学习中缺乏自信的学生来说,由于可与其他同学合作,表演也是可以承担的任务。教师根据学生的音乐天赋、能力差异作出相应评价,使评价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尤其对于音乐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采取针对性指导,以鼓励为主,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2.终结性评价细则构建

班级音乐会除了为学生的才艺展示搭建舞台之外,更为学生提高评价成绩提供了机会。但它仍然停留于外显的行为,无法全面衡量学生对音乐主题、音乐风格、音乐体裁、音乐表现要素等方面的理解与掌握情况,而这些内容的评价可以书面形式统一进行。因此,笔者研究团队在终结性评价中增加了一份音乐测试卷,结合教材内容,以聆听答题的形式进行。聆听项目评价细则涵盖感受与鉴赏两个领域,涉及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4个内容,并就学生对教材中经典音乐主题的认识与聆听作出了具体要求,便于落实(见表3)。教师可以评价细则为依据,根据各校实际情况自主出题,并录制相应的音响资料,也可根据教材内容编成题库,随机选取试题。

三、结合多种评价,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1.自我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活动可以培养其自我反思的能力和对音乐学习认真负责的态度,是学生自我激励的过程。自我评价可以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即时自评,二是学期学段自评。试点学校借助“我的成长日记——音乐学习自我评价表”,引导学生对每课时的音乐学习情况进行自评。评价标准分为5级,最高级为5分。自评内容包括“我对本课内容感兴趣程度”“我对本课主要知识的了解”“我聆听音乐的认真程度”“我认为本课音乐作品优美程度”“我能提出问题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能认真倾听他人对音乐的见解”“我能与同学协商并合作学习”,等等。表格由学生自行保管。通过一课一填的形式,师生能够非常直观地了解学习状态,肯定学习态度与收获,发现学习中的问题与不足,取得了较好效果。

2.教师评价

在过程性评价中,笔者要求试点学校的教师在评价结果的阐述中作出鼓励性表述,对优等生的评价要有激励性,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对中等生的评价要有鼓动性,使他们脱颖而出;对学困生的评价要有鼓舞性,使他们建立自信。在量化过程性评价和以班级音乐会形式进行的终结性评价中,教师采用以下评分标准(见表4)。

3.生生互评

音乐课堂的许多环节需要通过小组交往与合作来完成,而同学间的相互评价会淡化教师的权威性,让学生觉得自然和放松。生生互评时,评价要求宜粗不宜细,既要力求公正又要方便学生操作。笔者研究团队设计了粗线条的生生互评,评价项目综合了平时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态度、习惯)与期末的强项展示,评价结果采用等第制。生生互评在每学期期末进行,促进了学生评价的主动性。

四、综合评价结果,评定学业成绩

综上所述,音乐学业评价细则的构建过程是以学生音乐学习全过程为基础,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目的,尽可能科学、公正、有效地评价学生的音乐学习。细则的制定,经历了讨论、实践、修订、再实践的过程。每学期期末,综合学生一学期的音乐学习情况,结合学生自评与互评,得出评价参考值。最终的等级是由学生演唱、演奏、综合表演3项中的最高得分加上聆听测试卷的成绩,结合评价参考值综合得出的。其中表现项目的参考值为50%(表现项目的成绩取过程性评价或终结性评价中的最高得分),聆听测试成绩的参考值为30%,评价参考值为20%(学生自评与互评各占10%)。总成绩85分以上为优秀,75分以上为良好,60分以上为合格,60分以下为待合格。“待合格”者可以补测。

五、成效与思考

音乐学业评价细则的制定,有助于音乐学科评价标准的规范统一,有助于音乐课程标准的深入落实。其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同时,也有助于教师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及时反思和适当调整教学行为。评价细则的构建与实践的亮点有3点:一是将演唱、演奏、综合表演等表现性项目的评价融入日常教学,关注音乐学习的全过程;二是将自我评价与对他人的评价纳入细则要求,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责任感;三是给予学生多次成功的机会,彰显评价的人文关怀。应该说,这样的评价体系为音乐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之后,其音乐学习的内驱力随之增强,音乐课程的组织形态也随之发生了积极变化。

当然,实践操作过程仍存有一些问题有待思考与改进。一是如何有效把握评价尺度,需要进一步验证;二是过程性评价的效率需要提高;三是评价过程的痕迹有待进一步淡化,要更好地将过程性评价融于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