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书法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书法培训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书法培训心得体会

第1篇:书法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2017年11月,正值季节变化之交,秋意已浓而寒冬未至,加之15日至17日的阴郁天气,更显萧瑟。但在粥店中学四楼的报告厅,却是充满浓烈的学术气息。在这里,举行了市第二期中小学书法骨干教师培训班,我有幸参加了这次为期三天的培训,近距离地聆听了沈维进、邹方臣、张志鸿、许宗江、张伟杰、郇宇等书法专家的讲座,深刻感受到了各位书法家的人品和书艺,更对中国传统艺术有了更为系统和直观的认识,获益匪浅,收获颇多。当然,书法之路是一条永无止境的道路,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也会在今后的时光里“上下求索”,在书法和书法教育方面继续追寻。感谢市局的领导组织了这次培训,感谢本次培训参与管理的各位老师,感谢一起学习的各位同仁。下面我就自己学习的一些体会向大家做一下交流。

一、教育重责,我辈担当。

各位书法专家对我国当今书法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句句沉重,既透出对现状的担忧,又露出对未来的期盼,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这次培训不仅仅是一次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传递着一种责任,那就是传承祖国书法传统文化的责任。书法艺术是中国特有的艺术门类,更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书法教育是推动书法艺术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良好的书法教育仍然在推动民族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有人曾用歌诀的形式形容当前形势:“书法教育、形势危机;管理缺位、政策不力;考核评价、监管无序;学校忽视、家长稍理;师资薄弱、队伍不齐;大纲不备、教材不一;学生书写,混乱字迹;综合素质、应试代替;社会培训、良莠不齐;社团不济、事不关己;书法普及、斑驳陆离;国际发展、未曾企及; 文化传承、迫在眉急;千秋大业、尚待努力;全民动员、可见业绩。”作为当下正在一线授课的教师,作为中青年一代,我倍感身上的责任重大。本次培训,不仅仅是提升技艺的“加油站”,更是吹响了全面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的“冲锋号”。时代的要求和期望落于我辈之肩,自当勇挑重担,在书法教育的路途上荡开一笔,书写出这个时代赋予的不同色彩。

二、人艺合一,素质为先。

授课的几位专家的个人魅力虽有不同,但都折射出个人的修养与学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无论是沈主席的严谨,还是邹老师的细腻,亦或是张志鸿的坚持,都无疑表明做人与学艺的高度统一,个人素质与书写技能的相互制约。俗语讲,字如其人,这是最直接的体现。柳公权的“心正则笔正”也是对人艺合一的印证。字,是书者人品的写真。王羲之说过:“把笔抵锋,肇乎本性。”提笔写字,始于或体现人的本性。书品和人品有密切的关系。清杨守敬说:“品高则下笔妍雅。”品格高尚的人,书法肯定脱俗。写字是人生的一门功课,只有不断磨练个人性情,不断开阔个人胸怀,不断提升个人境界,才能在书法学习乃至书法教育的道路上,走的更远,走得更顺。

三、系统学习,方法得当。

书法既然是一门学问,那就少不了知识的积累和技艺的锤炼。

首先,要系统地了解了书法史和字体的演变。系统了解书法史和字体演变就会做到如何取法古人,避免在用字上的错误。结合各位专家的潘伯鹰《中国书法简论》、裘锡圭《文字学概要》、沈尹默《论书丛稿》等,深入读进去,领悟其中真谛。了解中国的文字史、书法史、文化史,丰富个人知识储备,提升素质涵养。

其次,要在读帖和临帖上要下大功夫。要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性情,楷书先专写一家,然后再博采众长,自成一家。临帖要下苦功夫,做到“用眼看——用心想——用脑记——用笔写”,注重临帖方法,长期坚持。(一)、读帖,如帖在书法史中的位置、书家其人、文字内容及形式分析等。(二)、客观临摹:1、结构临摹,建立框架。2、打通脉络,找准动作。3、线条临摹,细致入微。4、合成临摹。(三)、尝试创作,先集古字。要把临帖作为每日的必修课,坚持天天练,切忌“三天打鱼,两日晒网”。虽然工作任务较重,但应该能每天挤出时间来进行书法练习。临帖功夫足够深,创作功夫才会足够高。

再者,加强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修养。要提高书法的境界,必须在文学艺术等方面下功夫。要有计划的涉猎古文字学、书法史、诗词及其他艺术如美术等领域,培养自己的文学修养和艺术鉴赏力,使得自己的书法实践境界提高,避免落入俗套。

另外,加强书法交流活动,建立书法活动的小圈子,吸纳具有共同爱好的同仁,相互学习,查缺补漏,快速提升。学书无先后,无论年龄大小,只要书法造诣高,就可作为自己的老师。通过交流平台来展示自己的不足,能及时改正,才能不断进步。

四、以鉴促学,贵在坚持。

个人技艺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艺术眼光的高低。要想让自己在书法艺术或者书法教育上有所成长,必须不断学习,持续提升个人审美鉴赏能力。鉴赏水平是一个人综合知识水平的体现,也是学习书法知识和能力不断积累程度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人的鉴赏水平越高,书写进步的程度就越快。另一方面,鉴赏水平的高度,是随着人书写程度的进步和知识的积累而提高的。因此鉴赏水平和书写水平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所以今后应在书法知识积累、基本功训练来提高书写技能和文化素养,从而达到提高自己鉴赏水平和书法修养。练字的人,虽然不可能人人成为书法家,但人人都可成为一个书法艺术爱好者。我们在学习书法的同时,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一曝十寒,必须喜欢和热爱书法,以高度的学习激情投入到练习中去,要有一颗坚持的心,持之以恒。只有坚持到底,才会有收获;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攀登书法艺术的高峰。

第2篇:书法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接到省委组织部关于来我县调研的通知后,我们进行了认真研究。组织工作科学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在组织工作上的具体体现。这个题目很大,涉及面很广,我们只能结合自身的工作谈点体会。 近几年,我们重点抓了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所以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最关键的是我们在实践中,探索总结了一套符合村支部书记实际需求的科学方法。比如:在树典型上,我们不求大、不求洋,只求树立我们村支书信得过、愿意学、能够学的自己身边的典型,于是我们重点抓了东留善固吕廷祥这个优秀农村党组织典型的培树工作,效果显而易见。在抓培训上,我们改普遍抓为重点抓50名村支书;在培训方式上,我们改满堂灌为大家提问题共同找办法,让村支书教村支书;在培训内容上,我们每期集中两三个村支书提出急需的实际难题,集体攻关,谋求解决。这些改变,更接近村支书的认知习惯和接受能力,提高了培训效果。在村支书的管理上,加大情感投入,把生活上关心、政治上负责同平时严格管理、工作严格要求结合起来,调动了村支书积极干事的积极性,也加大了规矩办事的约束性,其效果比只顾一头要好得多。

实践证明,只要用心用脑,就能提高科学化水平,只有提高科学化水平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结我们在组织工作上的经验教训,有四点感受:

一、要以开放的理念抓好组织工作。过去,我们的视角太窄,思维不开阔,在动员最广泛的人民群众参与,借用各种社会力量做好组织工作方面想的不多,做的更少,很不适应已经变化了的新形势。比如:在抓农村党员培训上,县委组织部和党校原来一直坚持集中办班或到各乡镇流动授课的“老套路”,但受培师资、经费等方面因素制约,班次少、培训覆盖面小;培训形式的“死板”和培训内容单一,也使农村党员参加兴趣不高,效果不好,形式上热热闹闹,实际上费钱费力不见效。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初步尝试了在培训观念和方式上的转变:一是由单纯的组织部和党校培训,转为联合社会力量进行培训;二是由原来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只注重讲形势、讲政策、讲法规,转而与他们需求的种植养殖知识相结合进行培训。自2007年,我们依托农华种业公司的师资、场地和设备,每月三次培训,期期不断,连续两年冬季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科技之冬”下乡巡回培训,至今已有包括村支书在内的万余名农村党员干部参与,收到了经常培训、长期培训、大面积培训的良好效果。今年,我们又与市农校及县职教中心联合,在以种植为主的五个乡镇成立了12个种养植中专班,近千名农村党员报名参加了学习,真是培训方式一变,效果大不一样。

二、组织工作要突出重点。组织部是党委的重要部门之一,具体工作从大的方面讲,可包括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自身建设。这四方面任意拿出一项来做,都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可谓是点多面广,摊子很大。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用十个指头弹钢琴,既要统筹兼顾,使组织工作奏出“和谐之音”,使每一项常规工作都能整体推进,又要努力寻找组织工作对促进一方经济发展最直接、最能使得上劲的结合点,突出“主旋律”,为党的中心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组织保障。因此,组织部门多项工作要分主次,一个时期要有一个时期的侧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整天忙忙呼呼,结果碌碌无为,很不科学。这几年,我们从诸多的组织工作中,认为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无论对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上看,还是从县级组织部门的作为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作用上看,都应作为组织工作的重点。突出了重点,就突出了特色,收到了纲举目张的效果。当前开展的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农村党员是重点,农村党支部书记更是“关键人”。在活动中,农村党支部书记既要组织好,还要学习好,更要做表率。国庆前夕,全县299名村支书已经提前参加了县委组织的两次专题辅导班,让他们先学一步,确保整个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要注重具体实施方法的研究。组织工作科学化是诸多具体方法的总和。没有解决最实际问题的方法,科学化就是一句空话。我们东留善固村吕廷祥书记之所以能够成为全县村支书学习的典范,就是因为他干工作会动脑、点子活、重研究、方法多、善总结、效果好,往大里说就是讲“科学化”。目前,根据他解决处理农村实际问题的实践经验结集而成的《吕廷祥工作方法谈》一书,已经成为全市培训农村支部书记和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必备教材。再看我们的具体工作,比如干部推荐,本意是扩大民主,体现民意。实际上,并没有完全达到这个目的。参加推荐的人,特别是一些群众代表,根本就不认识、不了解被推荐人,推荐往往流于形式;甚至有的人提前做工作,请客、打招呼、搞小动作,使民主推荐失去了应有真实性和严肃性,这问题就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干部推荐工作和考察方式,建立更加的完善干部推荐办法和细则。

第3篇:书法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馆员;微格培训;馆员素质

引言

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飞速发展的网络数字时代,一体化全开放的管理服务模式,现代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已经大势所趋,对图书馆馆员的培训也受到了各高等院校的高度重视。对图书馆馆员如何培养他们的管理服务技巧、技能与管理策略,提高服务本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从目前来看,图书馆馆员的培训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与模式,一般的培训指导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只做些具体图书馆专业知识的讲解,对馆员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够,培训以讲座、传授式的指导为主,尽管采取了较为现代化的培训手段,但是馆员得到的还是些感性的认识,学习了大量的图书馆方面的知识,在具体服务实践中还是不知道怎么操作,图书馆馆员的工作是具体操作实践的过程,只有通过实践训练,才能真正掌握和应用图书馆管理服务的方法、技巧和服务管理策略,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提高管理服务的能力。“微格培训”为图书馆馆员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1.“微格培训”的基本特征

1.1“微格培训”概说

“微格培训”是借鉴教育学的“微格教学”方法引申而来,“微格教学法”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博士爱伦教授提出来,是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训练受训者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通常是让参加培训的学员分成小组,每个人轮流讲解5~10分钟,其余同伴做“学生”,对所讲授的课程进行录像,之后再集体对讲解的录像回放讨论和评议,要发扬自己的优点,指出自己的缺点,从而大大缩短学生教学技能形成的时间,最后有教师作小结,经过多次的这样“微格教学”使师范生能提高教学的技能、技巧和整体素质。因此,借鉴“微格教学”在教育学上的应用,尝试在图书馆馆员培训工作中进行“微格培训”将会极大的促进馆员服务能力、服务技巧、技能的产生,提高馆员的服务本领,尽快适应图书馆的工作。

1.2“微格培训”基本特点

“微格培训”将较为复杂的馆员培训过程做了科学的细分,并应用现代化的视听技术,对细分的管理服务技能逐项进行训练,帮助新入馆的职工掌握有关图书馆管理服务的技巧,提高他们的管理服务能力。

1.2.1培训的技能单一

“微格培训”是针对每一个服务环节设计培训的具体内容,使受训馆员容易掌握单项技术。细分的服务的内容,使的每一项技能都能成为可以描述、观察和可培训的,使受训者容易掌握与提高。

1.2.2培训目标明确

由于采取了分解培训,这样每个培训内容的目的就很明确,由于单一的培训内容,因此培训起来馆员也容易掌握理解。

1.2.3反馈及时全面

对培训信息的反馈,以往的受训者很难能全部回忆起来,但是借助于“微格培训”能将记录的培训过程多次进行回放演示,这样对于整体信息反馈是真实全面的。

1.2.4角色多重体验

由于在培训过程中需要馆员既要做管理服务者,又要充当接受服务的读者,因此,使得馆员培训能够在不同角色里有多重体验。同时,小组中的每一位馆员都要进行评议,这样在他评与自评之中也能逐步提高自己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能力。

2.“微格培训”在图书馆馆员技能训练中的应用

2.1增强培训效果,增强馆员培训的积极性

“微格培训”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对馆员进行某项专门训练,其训练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培训时间就会缩短,会极大地提高了培训效果。同时,采取这种方式的培训,会引起受训人员的极大兴趣,也会使馆员感受到培训工作是必须认真对待的工作,馆领导重视,培训人员务实认真,受训馆员肯定会认真对待积极配合,结合“微格培训”的直观性、生动性,使培训的氛围更加开放,有利于把实际的工作与图书馆理论进行结合,加快培养馆员服务技能的步伐,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率。

2.2培养馆员直接参与意识

“微格培训”可以使馆员真正成为培训的主体,真正参与培训的全过程,让馆员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和体验。实施“微格训练让馆员熟悉读者服务的流程,对馆员的服务有一定的体验和认识。通过角色扮演、小组服务,体验服务等过程中不同角色的感受,从中领悟作为图书馆管理服务人员应如何有效体会、了解读者的需求,如何有效地进行管理服务。通过微格训练使馆员在心理上减少“转行就业”的紧张感,促进服务技巧的掌握,为今后更好地从事服务工作奠定基础。

2.3有助于对培训指导效果反馈与指导

反馈是教学培训主要的一个环节,可以使教育培训过程成为双向交流过程,使培训者了解到信息的传递效果,并对受训者的状况作出及时准确的评价,对自身的培训指导的行为作出改进。在一般的培训指导模式中,对馆员的服务技能的评价往往是通过领导和培训的馆员充当考察者,而受训馆员对自己的训练效果是浑然不知的,对自己的训练过程缺乏感性认识。

通过微格培训中的录像可以把馆员的训练过程记录下来,并反复播放,为评价学习和训练效果提供更有利的保证。馆员通过观看录像,找出自身的不足,从而提高管理服务的技巧与技能。

2.4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微格训练,小组评价、组间评价,馆员之间相互分享彼此的经验,服务交流技巧,增加了馆员之间的相互了解。通过团队协作共同设计服务方案,小组团体服务训练,个性化服务等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也有利于增加馆员之间与读者之间的交流。

3.结语

3.1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地开拓新的培训思路,以适应读者文献需求不断增长的需要。国家层面最好制定相关培训政策,这样对于高校图书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是有好处的。

3.2“微格培训”从理论上提出来的一个新的培训方法,人员流动大,变化比较快的图书馆可以尝试应用这个培训模式,集中近几年进馆的新职工进行的培训。可以是本馆的老职工、专家做培训教师,也可以请有名的专家学者进行培训指导。

3.3在做好传统服务的基础上,一些新型的服务方式与服务手段不断涌现,对于现代化运行服务模式下的服务管理的培训工作,可以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之后再按照“微格培训”方式进行,这样使得全体馆员能够细致全面的了解现代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与形式。

3.4“微格培训”是从细微之处入手,切入点小,容易掌握,使馆员培训过程能够充满自信,培训效果好。

总之,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之中,必须经过不断地学习培训才能适应变化的时代,采取“微格培训”方式可以使馆员尽快掌握图书馆管理服务的基本技术技能与策略。

参考文献:

第4篇:书法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榆中县政府办公室何成龙

(2011年5月)

2011年4月11日—4月21日,我有幸参加了市委办公厅在浙大举办的公文写作专题培训班的学习,作为基层县区一名文秘工作人员,我倍加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整个培训期间,我始终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比较好的完成了培训任务,感觉受益良多,收获颇丰。

一、培训的基本情况

这次培训是以提升全市党委办公部门干部的文字写作能力为宗旨,以公文处理、文稿撰写为主要内容。由市委办公厅纪检组长冯乐泉带队,来自市委办公厅各处室、代管单位的22名文秘人员和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规划局、西固区、榆中县7名人员参加了培训。市委办公厅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刘怀君作了开班动员讲话,并对培训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培训学习期间,由浙江省秘书学会会长俞文华、副会长张卫中等老一辈文秘工作者以及熊卫平等专家教授,为我们讲解了汇报稿、调查报告、典型经验材料、领导讲话稿等公文写作技巧和政府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等相关知识,并用具体实例加以分析阐述,深入浅出,寓教于理,使我对秘书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这次培训的特 1

点非常鲜明,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容实。这次次培训的课目设置涵盖了办公室文秘人员常用且不易掌握的内容,贴近办公室工作的实际,有较强的实用性。二是师资强。这次培训中,浙江省秘书协会会长俞文华、副会长张卫中、浙江省委办公厅文电处处长厉佛灯、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综合处处长何新国、浙江大学副教授熊卫平、《东方早报》副社长胡宏伟等都为我们作了精彩的授课,所讲的内容都是他们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三是管理严。培训期间,班干部管理正规,要求严格,在培训的7天时间内没有安排休息,晚上还安排了课外作业,充分利用了培训的点滴时间。

二、培训的主要体会和收获

这次培训课程安排合理,注重学练结合,在短时间内提高了业务技能。在培训过程中,我认真听讲座,做好笔记,按时完成课外作业,争取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公文写作技巧和方法。

一是通过培训,进一步开拓了视野。通过聆听几位老师的精彩授课,被他们渊博的知识、不俗的谈吐、高超的授课技巧和活跃的思想所折服,从他们的授课中学到了知识、受到了启迪、开拓了视野。尤其是在听了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综合处处长何新国作的《公文写作漫谈》和浙大教授熊卫平作的《政府公关和危机管理》的讲座后,不仅使我对公文的写作有了全新的理解,还对处理好政府与媒体的关系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二是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在没有培训前,每天忙不完的工作使自己感到苦累和浮躁。在听完老一辈文秘工作者、专家教授的讲课和平时与大家的交流中,我认识到秘书工作的重要性,就像俞文华会长所说的那样,秘书工作具有特殊性,包括特殊的岗位、特殊的要求、特殊的磨砺和特殊的关照,因此要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在不断战胜自我中磨砺自己,成长自己。

三是通过培训,学到了知识。这次培训紧贴秘书工作实际,对今后工作有较大的帮助。通过学习,基本掌握了汇报稿、调研报告、领导讲话稿等公文写作的技巧,对写作综合材料也有了一个系统综合的认识。特别是俞文华会长在《秘书工作的统筹协调方法》讲座中对如何提高办公室协调服务水平的方法,结合自己42年的办公室工作经验,总结出来的主动当好参谋助手、积极适应领导的工作习惯、科学安排领导的时间等8种方法,更是让我们感到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四是通过培训,感到学无止境。通过参加培训,深感所学知识浅薄,要学习掌握的知识太多了。参加这次培训的人员中市委办公厅及代管单位的领导居多,他们大多担任领导职务多年,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他们学习的热情却很高,和他们相比,我深感所学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欠缺。作为办公室一名年轻的秘书,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加强学习,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向有工作经验的同事多交流、多沟通,努力使自己增长才干。

五是通过培训,加深了友谊。短短10天时间,我们每天在一起相互交流探讨,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培训中,相互取长

补短,共同进步,成为工作生活中的挚友。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通过此次培训,让自己看了自身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这次培训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习,兢兢业业工作,在不断战胜自我中提高自己、成长自己。

一是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通过培训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树立起学习也是工作,学习是为了更好生存、更好发展的理念。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论学习,坚定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切实加强对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科技等知识的学习,不断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增强学习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时效性;主动向领导学、向身边的同志学,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把自己砺练成“提得起笔杆、受得起委屈、耐得住寂寞”的多面手,以适应秘书工作的需要。同时,还要大力加强学习语言艺术,在实际工作中注重文字锤炼,加强文学素养,不断提高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

二是精于勤奋,切实提高工作水平。有句名言道: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以更加勤奋的态度、更加敬业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切实提高自己的秘书工作水平,力争做一名合格的秘书。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多看,即在平时的工作中寻找方法、了解情况、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快、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秘书工作新形势新要求;多做,即要积累各种信息和材料,不断完善信息储备,在以后的公文写作过程中,才能信手掂来,唯我所用;多想,即要尽量多收集第一手资料,积累大量素材,不断

第5篇:书法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虽然李劲现在只是基金会中心网保留副理事长,不再插手基金会培训中心的具体事务,但在年会现场,台下的学员和来宾还是习惯性把他叫做“李校长”。

两年前,“李校长”以基金会中心网副理事长的身份筹备成立“基金会培训中心”,希望为业界提供高端的培训内容。当时公益界正在热议人才缺乏的问题,国内基金会的数量也突破3000家,却没有一款针对基金会高管的培训课程。

时任基金会中心网理事长的徐永光认为,基金会中心网应该有一项核心业务来承接其能力建设的使命。他与赠与亚洲的理事长徐大麟先生一拍即合,不但认为培训业务是急需的,而且还需要以创新的方式来做。

两位徐先生的想法有点超前,他们的设想是,培训要收费,而且不是象征性收费,赚到的钱用以解决财务问题,让项目本身得以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公益领域,免费培训如今还是主流。但他们俩并不这么认为,在他们看来,请最好的专家设计课程,让顶尖的老师授课,把基金会高管作为学生的培训课程肯定会有市场。

2012年底,“基金会培训中心”正式成立,一个由基金会中心网和“赠与亚洲”共同发起的高端培训项目。中心成立之初,得到了来自赠与亚洲、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洛克菲勒基金会以及万通集团主席冯仑共180万元的资助,其中冯仑以个人身份捐赠30万元。

拿到这笔钱后,李劲做了个大胆的计划,用近100万开发高端培训产品,这款产品名叫“秘书长必修课”。

百万研发课程

一开始,李劲和团队并没有急着要向市场投放产品,他们意识到,要想在市场上打开格局,产品质量本身一定要过硬,如果培训课程不好,基金会及其高管肯定不接受。

如同商业公司要研发新产品,他们先做市场调研,了解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培训中心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通过电话、问卷和研讨会等方式对100多位秘书长进行调研。统计发现,秘书长们大多喜欢选择业内资深人士担任老师,爱听案例和实际操作,拒绝照本宣科讲理论。在内容方面,他们希望学到如何制定基金会发展战略,如何建立有效的价值观体系以及如何筹资等内容。

有意思的是,问卷里还设置了付费意愿选项,6成受访秘书长选择了“500元及以下”,1000元及以上的人数刚过一成,只有16%的人选择了无所谓或看课程质量。主办方分析,付费意愿低与对课程品质信心不足有关。

这印证了李劲最初的想法,没有好产品,市场肯定不买账。

为了做出一款好产品,李劲可谓想尽办法。他请来了20多位企业和公益界的精英联手开发课程,徐永光、王振耀、何道峰等业内大佬榜上有名;又邀请来龙湖地产执行董事秦力洪、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肖知兴、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李一梅等10多位专业人士担任主授课老师。

历时8个多月,这款被命名为“秘书长必修课”的产品才被最终研发出来,按主办方的说法,前期研发经费近百万元。

还没推出市场,就花掉了培训中心过半的家底,这到底是一款怎样的培训产品?从“秘书长必修课”招生简介上可以看到,主授课程包括“管理革命”、“机构战略”、“筹资迷思”等八大模块,此外,还有国内知名基金会的案例分析(他们的负责人大多会来到现场),以及公益大佬们的交流讲座。

主授课程原以企业导师为主,经过多期的探讨,现在是企业界与公益界导师相结合,公益圈的讲师基本只参与案例分析和交流讲座。一个号称高端公益人才的培训课程,其主要内容是给学员讲企业管理思维,这是该课程的一大特点。

李劲说,课程主题是“有效与创新”,在社会市场化的大潮下,只有竞争才有利于生存和发展,只有做到创新和有效才能参与竞争,只有向企业看齐才能做到真正的创新和有效,“只有这样,公益部门才能做到与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并列,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青基会的定制服务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涂猛同样是市场派,他是秘书长必修课的专家委员,参加了课程研发后,他觉得有必要派自己的副秘书长去培训。当时,涂猛正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读emba,他感觉到,公益界有必要向市场和企业学习。

几位副秘书长培训回来后,涂猛问,觉得课程怎样?答,非常好!涂猛随后找到了培训中心,提出了一个需求:能不能给青基会系统开一期定制班?

去年初,秘书长必修课三期开班,学员全部来自中国青基会中层干部和省一级青基会秘书长。课程开班前,培训中心打电话给青基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并将情况告诉授课老师,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讲解。此外,主办方还特意邀请了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和扶贫基金会专职副会长王行最为他们讲课。

培训结束后,学员们反馈良好,涂猛感到很高兴,他说:“这是目前针对基金会高管最有价值的培训。”这句话后来被培训中心印在秘书长必修课的招生和宣传册子上。

奇怪的是,这个花重金打造、目前看起来评价还不错的产品,基金会培训中心却很少宣传推广。到目前为止,秘书长必修课举办了6期培训,但网络上能找到这个课程的资料少之又少,关于培训的新闻报道几乎没有。

为何如此低调?

培训中心课程总监范艳春说:“我们靠的是口碑营销。”在每期培训结束后,主办方会发给学员一份调查问卷,除了问问他们是否对课程满意以及提建议意见,还了解他们是否会推荐别人参加这个培训,除此之外,新学员报名时,主办方也会打听是不是老同学推荐过来的。按照范的说法,有90%的学员会选择推荐课程,有6成的新学员是由老同学推荐的,“这两个数字说明了我们培训得到了客户的认同。”在采访中,“客户”是她常用的词汇。

银泰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李大巍是“客户”中的一员,他参加了第一期的培训,在他看来,课堂上认识老师和同学是笔无价的资源,“公益项目要落地找人合作,不是认识的熟人,很难合作”。

记者随后问他,觉得哪门课印象深刻或者特别受用?他说,财务和品牌都很好,老师既有实践经验又有学术背景,“但具体学的是什么就记不住了。”

寻找战略伙伴

从市场和学员的反响中可以看出,秘书长必修课一二期培训至少有点成绩。这时,按照发起方的意愿,基金会培训中心应该往社企方向发展。在首期培训班开班时,时任基金会中心网理事长的徐永光就公开表示,项目经过试点期之后,将注册成一家非营利的社会企业。

现在,“试点期”超过了2年,培训中心仍未发展成社企,个中原因,外人无法具体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当秘书长必修课在市场上一路高歌猛进时,变数出现了。

去年7月,李劲接任壹基金秘书长,无暇再推动秘书长必修课向纵深发展,这给基金会培训中心这辆正在高速行驶的汽车踩了一脚刹车。据培训中心内部消息,李劲确定要到壹基金会任职后,培训中心有两三个月处于转型期。基金会中心网总裁程刚在随后接受采访时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这事有点坎坷了。

李劲离任后,范艳春接捧。

范艳春是北大社会学学士、传播学硕士,曾在北京修远基金会任职,2012年底,基金会培训中心发起后,她来到这里,担任课程总监,一直做到现在。李劲离任后,她成了培训中心的操盘手。没多久,秘书长必修课五期六期相继在去年底开班,培训中心顺利度过交接期。

接棒后,范艳春发现,秘书长必修课是个高端课程,“没办法做到盈利,连打平都做不到,只能用公益的逻辑去推动”。她有三大理由:首先,授课老师都是业内顶尖专家,但他们只拿市场价的几分之一作为课酬,而何道峰、冯仑等老师来开讲座基本不拿课酬;其次,学费是公益价,考虑到要对行业有所贡献,所以才定在1万元;最后,上课场地是长江商学院免费提供——这是社企逻辑,纯商业项目是很难拿到免费场地的。

目前,培训中心的收入只有早期的180万元资助以及后来六期培训的近170万元学费,支出主要集中在课程研发及后续调整、老师课酬和行政成本。范艳春称,培训收费很难平衡成本支出,“现在的财务状况也不是特别好,还有一部分资金需要去筹资。”

范艳春说,因为涉及到比较复杂的原因,培训中心可能不会注册成社会企业,目前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培训业务上。

在刚刚举行的年会上,培训中心公布了2015年的招生计划,他们今年将举办4期秘书长必修课,同时推出针对项目、传播、筹集等岗位的专项课程,“我们不希望大家只记得秘书长必修课。”

第6篇:书法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书法教育;问题策略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义务教育阶段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传统文化教育的复苏,书法艺术也越来越受到众多教育家的重视,各种书法培训结构应运而生,吸引着众多的成年人和孩子们走进书法艺术的殿堂。

如何加强书法教育,让书法学习成为学生在校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正确认识书法,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我国书法艺术的历史精髓,以书法促进学生审美特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从事基础教育的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提高认识,充分认识书法教育的重要性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2002年在《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中,再次强调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写得好,还要使学生有一定的欣赏能力,更要让学生注入情感因素,这也是教育部相关文件和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标的旨要。因此,学校书法教育者必须认真学习和贯彻书法教学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配备专任教师从事书法教学,安排相应的时间和课程,使学校书法教育能够按质按量的完成。同时,要反思以前书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把书法教育和语文教学、美术教学、音乐教学结合起来,让书法教育成为学校课程实施的一部分,让学生的书法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队伍的书法水平

学生书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书法教师的书法水平。而我国传统的占统治地位的应试教育机制,直接导致专职书法教师供给不足,现有的书法教师基本上是由美术教师或语文教师担任,很多学校都没有配备专职的书法教师,书法教师后备力量严重不足使书法教学举步维艰。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从师资培养人手。教师培训机构应该担负起培养专职书法教师的重任,区域选拨优秀的书法教师和培训者,定期对中小学书法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是提高中小学书法教师师资水平的重要途径。正定县中小学教育研训中心在培训区域书法教师方面做出了可贵的尝试。因为教师进修学校书法师资在县域处于优势,集中了全县最好的书法教育师资,有近十名书法专职教师和爱好者都形成了独特的书法风格。近两年来,正定县中小学教育研训中心充分利用这些师资条件,在教师进修学校进行美术书法教师培训十余次,大幅度提高了中小学专职教师的书法水平和理论素养。除集中培训外,教师进修学校还采用了“送教下乡”的培训方式,利用听课调研的机会,对偏远中小学的书法教学实际进行的调查分析,根据需要,在十几所学校对书法教师、学生进行书法教育培训,取得了显著的培训效果。

三、采用多种形式,培养书法学习兴趣

当今学生对体育、音乐、上网等非常感兴趣,对写字和书法缺乏兴趣。书法艺术是一门具有文化深蕴而又较为枯燥的学科,一般来讲,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对其内在深蕴有了体验,才能产生兴趣。这就需要书法教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用多种方式引导,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让学生在书法联系中逐步热爱书法、享受书法。

1.通过展示和欣赏优秀的书法作品激发兴趣。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从古到今出现了很多著名的书法家和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字和书法的发展历史,了解古今中外书法艺术发展的进程,了解著名书法艺术家的书法作品和特征,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把书法学习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因此,学校要设立书法课程,把书法学习和传承汉语文化结合起来,在书法课程过程中贯穿中国文字史和书法史的学习,加强对优秀书法作品和著名书法大家的展示和欣赏,让学生意识到书法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书写汉字的过程,而是对书法艺术的认识、演练、体味的过程,一个对书法有感情的爱好者,必然是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人。这样学生就会对书法艺术产生敬畏感和学习书法的使命感,从而激发学习书法的兴趣和信息。

2. 重新审视书法艺术价值,在书法训练中提高师生的审美素养。

书法以汉字为载体来记录汉民族语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黑格尔说,中国书法最能鲜明地体现中国文化的精神。丰子恺说:“中国人都应该学习书法,因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寄托在毛笔里”。书法学习不仅可以积淀文化底蕴,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体会汉字的美感,进而产生对本民族语言的热爱。学习书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坚定性格。同时书法学习过程又是培养和提高审美意识的过程,中国汉字是逅形文字,每个不同的字都有独特的“形”,要把字写得美观,除了了解汉字的一些基本构字规律外,观察能力至关重要、如笔画的长短、细块的大小、结构的疏密、形体的斜正和体势的收放等、书写前必须静观细察、把握机理、妥善安置、这个处置过程就是审美能力的提高过程、字写得端正、整洁美观,就会产生赏心悦目的效果。

第7篇:书法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人员;培训;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7-0164-02

在信息“爆炸”的新时期,高校图书馆人员面对的不仅仅是堆积如山的书籍,还面对着读者提出的种种问题,面对着现代信息资源和网络技术的使用等。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高校图书馆人员的培训机制建设显得极为重要,好的机制,对当前高校建立一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业务精湛的图书馆人员队伍,意义重大。

首先,是教育教学的内容。当前图书馆人员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组织》、《信息检索》等专业理论知识。当然这对提高图书馆人员的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服务能力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和作用。但就本人的学习经历看,当前的培训内容只限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这对受训人员的乐岗敬业形成,还是不能完全适宜的。应当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加入职业道德修养和心理学等内容。孔子曾指出“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孟子也强调“修身养气”,他认为经过坚持不懈地修养,就能培养起一种“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境界。著名作家博尔赫斯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现在图书馆人员的职业感觉怎么样呢?徐建华教授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当代图书馆从业人员快乐总指数为7.34,然而被调查者自我评测的结果却只有7.07,这表明图书馆人员的整体快乐水平低于客观测量结果,整体图书馆人员的自我评价不高,自信心不足。从本人所在的单位看,大多数图书馆人员的情绪和情感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表现一种消极的、否定的、麻木不仁的态度和冷酷情感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表现为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对自我效能的信心下降,时常感到无法胜任工作,从而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积极性丧失,不再付出努力。那么,优质的培训,不仅要培训图书馆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唤起他们对图书馆事业的热爱,对图书馆工作的责任感和兴趣;还要高度重视他们对自己职业特性的认识,使他们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困难有必要的心理准备及认识,从而能在实际工作中坦然的面对一切,从而在图书馆职业中体验成就感和幸福快乐,增强职业满意感。

其次,在教育教学的形式方面,也要丰富多彩,要尽可能的多采用新的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大力提高图书馆人员培训质量和水平。目前的培训大多数采用的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在上面大讲特讲,受训者在底下消极被动地记笔记。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几乎是不存在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探索新的教育教学形式,十分必要。实际上,培训单位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报告会、研讨会、座谈会等,让每个参训者都动起来,提高他们的积极参与意识。比如,请一些专家、学者作几场相关报告,可以就专业技能、职业特性认识、服务艺术等进行现身说法。这些专家型学者型的经验、知识,对每个参训者既具有新鲜的感觉,又有相当高的学习与借鉴的价值。在高校、各大图书馆专家云集,这是目前高校图书馆人员培训不可忽视的一笔宝贵资源,如何充分高效地利用好这些资源,应该引起培训单位的重视。教师授课时也要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多让参训人员进行讨论、思考,本人在参加安徽省图书馆人员培训点学习中就有切身体会:在《信息组织》课堂上,参训的学员积极热烈地参加相关问题的发言,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效果也很好。另外,本着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培训单位应当灵活地组织参训人员参加一些实践活动。结合图书馆服务的职能特点。可以就培训的内容及需要,开展一些公益活动,参观访问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等,鼓励学员在坐下来学的同时,也要积极走出去,使每个学员通过实践活动提升服务水平,升华职业道德,树立服务的意识,学到实际服务的知识,提高从事服务的能力。从而避免培训过程中“老师讲,学生听”的单调培训方式,切实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与素质,帮助参训图书馆人员快速成长,适应时代要求。在建立高校图书馆人员培训的教育教学机制时,培训单位应该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坐下来与走出去结合”的“大培训意识”。培训单位应进一步探索与创造不同种类,不同方式,灵活高效的培训形式和项目。结合图书馆人员的实际,采取脱产学习与业余学习结合,集中与分散学习结合;针对不同层次的图书馆人员采用不同的培训形式与项目;传统培训方式与现代化培训技术(如网络)相结合的方式。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广大受训图书馆人员的需求。

高校图书馆人员培训工作必须建构起长效机制,创建图书馆人员终身学习的体系,这是十分必要的。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远大目标。高校图书馆人员这一职业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应成为终身学习的表率。加之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与理论的更新与传播明显加速,新的东西不断出现等等。这都要求高校图书馆人员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头,因而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服务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长期面临的问题。

当前,中国的高校图书馆人员培训从某种意义上讲,还没有摆脱证书培训和积学分的身份。实际上,由于是短期培训,再加上培训内容与方式方法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因而使得这种学习成为了一种突击性的“敲门砖”式学习,甚至为应付学分。一旦达到目的,所学知识就被弃之一旁。从而使岗前培训的长效性变得已无可能。

为达成培训的长效机制,应将培训机制同图书馆的评价机制,交流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等结合起来。例如,培训成绩记入个人档案,在聘任、晋职时要考虑培训成绩的优劣,作为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对成绩优异者,可给予奖励。通过这些措施来强化培训机制的权威性与长效性。

高校图书馆人员培训要面向长远,眼界宜大,应坚持以提高和促进人员的全面长期乃至终身的发展,以推动培训机制创新为动力,大力开拓培训资源,努力拓宽培训渠道,完善培训网络体系,建构高质量、高效率的大培训平台。从长远的目标出发,建构完整的高校图书馆人员培训机制,也要把培训点与受训人员所在高校结合起来,例如以老带新的导师制,通过日常工作的传、帮、带,真正实现培训的目标。单靠培训点一家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合作是必然趋势,这种合作主要表现在:强化用人单位在培训中的作用,完善与使用相结合的具体配套措施。培训点应通过有力的合作,使用人单位参与进来,增加图书馆人员培训的投入,从而完善多渠道、长效性的投入机制。

当前,对受训学员的管理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对参训人员的考勤,主要立足点在被动的约束,对旷课等违纪行为往往只是批评几句等。而对一些严格遵守学习纪律,培训表现突出的学员却并未给予相应的奖励。这种简单管理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建立一套新型的培训管理机制已势在必行。

首先,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来,激发参训人员不仅自觉遵守培训纪律与规章制度,而且让他们以高昂的热情与创新精神自觉投身于培训的各项学习中来。激励应包括精神与物质两方面。精神激励方面:其一,对培训中表现突出的学员,培训点应与用人单位一起给予充分肯定,表扬、宣传,以达到弘扬正风,鼓舞先进的作用。例如,可以采用对表现优异的学员给予加分,评选优秀学员等方式,以达到精神激励的作用。同时,要注重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结合起来,物质激励要有一定的力度,对那些表现优秀者,要在目标奖励、工作条件、聘任等多方面予以优惠奖励。其二,要用进步的方向激励每一个参训学员。只有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对受训人员的激励功能,才能有利于管理的有效实现。

其次,要建立良好的引导机制,要努力淡化培训的“考试”、“积学分”角色,这需要管理机构的政策导向。对培训者而言,考试合格证书是重要的,但更要认识到培训对于全面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所以,在培训的管理制度上可以引入竞争机制,从而形成正确的政策导向,要让每个学员牢固树立起学与不学不一样,学好与学坏不一样的观念,要从制度政策的制定上让每个受训者产生一种紧迫感和忧患意识,从而激发学员们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要建立一套约束机制。相关部门可根据相关法规条例,对参加培训的人员从责任与义务做出明确具体的规范和要求。通过规范明确的约束制度,强化对受训人员在思想道德、学习纪律、学习风气等方面的要求。完善奖惩制度,对培训不合格的人员,在评优树先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制”,唯有如此,才能使培训的管理机制真正建成。

当前,高校图书馆领域的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高图书馆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高校图书馆人员培训已经成为进一步提高高校图书馆人员综合素质的一项必要措施,中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了国际化、大众化时代,如何建构起新时期的具有中国特点与时代特色,与时俱进的高校图书馆人员培训机制,已经成为每一个从事和关心此项工作的人所必须面对、思考的重大课题。只有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才能适应高校图书馆人员培训发展的需要,变革旧有体制中已经与现代高校图书馆发展不相适合的部分,创造出科学合理的高校图书馆人员培训的新机制。

参考文献:

[1]张海政,等.信息组织[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朱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3]姚本先.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陈岚,等.积极心理学与图书馆[J].图书情报工作,2008,(3).

第8篇:书法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

学生学习书法要先认识汉字组成的美学规律,学会观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和认识规律,进而掌握书写技巧。一笔不当,就会造成全字失色。正如古人所言:“一点失度如美人之眇一目,一画失所如壮士之折一肱。”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也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可见细致的观察力在书法学习中的重要,而创造力的体现,首要一点就是观察。在书法课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观察对象是字中笔画的形态、书写方法、笔画的位置、结构的搭配等。

二、注意力的培养

注意力是获取知识的关键一环,对知识的获取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耐心地讲解学好书法的意义,调动学生的信心尤为关键。通过生动细致的思想和实例教育,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增强了学好书法的信心,进一步激发了兴趣,使他们以高度的注意力对待书法学习,促进了写字水平的提高。

三、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丰富的想象是学好书法的重要因素。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不仅需要丰富的表象储备,也离不开知识经验的掌握。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教育他们学好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扩大自身知识储备,为想象力的萌发提供丰富的土壤

四、思辩能力的培养

书法中有哲理。书法中充满辩证法,如运笔上的轻重提按快慢,用磨的浓淡枯润,线条的粗细断连刚柔,结构上的大小攲正,章法的疏密开合向背等,只有妥善地处理好这些矛盾,把矛盾辩证统一在一个点画一个字乃至一幅作品之中,才能给人美的感受。学生学习书法可以培养辩证的思维方法和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博大精深的文化。着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全德教授说:“毛笔书写是三维的,学习书法可以开发少年儿童的智力素质……”

五、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习书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当前新的教学理念主张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力是无形的,必须依靠一个载体进行训练,而书法教学的各种训练正是这样的载体。书法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即人们常说的 “悟性”。创造思维要求学生思维活跃、敢于思考、乐于思考,成为教学中思维训练的主人。

六、审美能力的培养

鲁迅先生说:“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可见书法是一门表现美的艺术,它不仅能丰富精神生活,陶冶人的情操,更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美的教育。因此在书法教学中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就尤为重要。由于书法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美,所以,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优秀的作品中体会提按、转折等用笔的美;刚柔、粗细等线条美;浓淡、枯润等墨色的美;仰俯、向背等结构美;疏密、穿插等章法美。我们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临学生感受各家书体的美,如先秦书法的稚扑古雅、魏晋书法的奇逸开张、唐楷书法的法度森严、明清书法的个性张扬、直到现代书法在教学中揭示汉字的美感,汉字的每一笔,每一画都深具美感。它以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墨色的浓淡。行笔的缓急来抒感。创造意境,被誉为纸上的音乐舞蹈。

七、记忆力的培养

书法课学习中记忆的训练很重要,书法记忆它不同于语文,数学中的文学符号的记忆。书法记忆是文字的形态、风格。书法记忆的训练在于读铁、背贴和意贴。在第一阶段读贴中要求学生一读笔画、二读特点。不可急于落笔,逐步提高记忆量。在第二阶段临帖时,通过对具体点画的实临领悟,记住字的外行并注重形象相结合。第三阶段背贴与意贴,不再看贴,用心、脑背临法帖的形态,意临其法帖风格,化贴为“己”。这三个阶段的训练,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力综合所临字帖的风格。

八、动手能力的培养

第9篇:书法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他就是刚刚离任的天津市农广校校长——刘训江。

从天津市农业局办公室调任农广校校长时刘训江刚刚41岁,是全国农广校系统最年轻的省级校校长。从机关到基层,环境的改变,角色的转换,对他是一个全新的考验。记得他来农广校的第一天,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服从局党委的安排,也感谢局领导的信任让我到农广校工作……今天我也向大家表个态:第一,虚心学习,尽快进入角色;第二,扎实工作,努力推进事业发展;第三,廉洁从政,一定要带好队伍。请大家监督。”这是他上任后对全校职工的第一次讲话。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长篇大论,却句句掷地有声,让我们每位职工心里顿时有了踏实感。

说的容易,做起事来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初来乍到的他,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办学资金短缺。当时学校在职职工24人,退休职工16人,还有2位离休干部,但办学专项经费只有25万元,还面临着落实房改补贴的问题,怎么办?当时,天津市正在实施“351”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他拜访有关部门,向老同志取经,跑各分校调研,开班子会研究,分析当前形势,寻求解决办法。在上任一个月后的第一次全市农广校校长会上,他全面分析了农广校面临的形势,要求农广校系统树立争创一流的信心,牢记有为才能有位,从干好当前工作做起,用业绩争取各部门的支持,用成果赢得各方面的信任。针对眼下的培训工程,他提出“三个围绕、五个下沉”(围绕设施农业、优势产业和农民需求开展培训,重心下沉到村委会、合作社、生产基地、种植大户和加工企业)的工作思路,扎实搞好培训,坚决完成任务。光有思路不行,关键还要干。他一边跑部门、争支持,一边带领全系统教职工,兢兢业业,创新模式,真抓实干。2007年天津市农广校承担的“351”工程任务超额完成,得到了领导的表彰,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上级部门支持力度大增,体系建设资金、专项办学项目等向农广校系统倾斜,不仅增加了办学经费,还解决了干部职工特别是离退休职工盼望已久的房屋补贴问题。学校的难题解决了,大家心齐了、干劲也足了。

刘训江是个想事干事、胸怀大略的人。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便开始谋划农广校体系的未来。天津市农广校是一所公益性的农民教育培训机构,有12个区县分校,120多名教职工。今后如何发展,靠什么保障,怎样做大做强,保持公益性,确立主力军地位,使农广校持续健康地发展,这是他考虑最多的问题。

用法律保障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建立长效机制,让农民教育培训有法可依,这是确保农广校发展的根本,更是农广校系统多年的愿望。立法谈何容易,无兄弟省市借鉴,更无上位法依据,怎么办?刘训江和市农委有关人员一起,争取市人大有关领导的支持,主动汇报情况,研究立法依据,外出考察,撰写报告,起草草案,并邀请市有关领导和人大代表视察农广校体系。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2010年5月26日,天津市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天津市农民教育培训条例》,标志着天津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步入了法制化管理轨道。《天津市农民教育培训条例》是全国第一部农民教育培训法规,为全国农广校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立法开了一个好头,对今后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有了法律保障,还要建立培训补贴长效机制。当时,天津市财政只对“绿色证书”取证实施补贴,而农广校中专教育、农业技能培训没补贴意向。特别是农广校中专教育,随着形势的变化,学员数量逐年减少,招生非常困难。在享受不到国家全日制补贴的情况下,如何争取到市财政补贴,让刘训江伤透了脑筋。为争取政策支持,他亲自写建议、打请示、出题目、提措施、寻求上级部门支持。2008年,天津市启动实施了农民素质提高工程,又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不仅对参加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每人补贴600元,而且还拿出专项资金,专门补贴上农广校中专的农民每人1600元。2012年,更进一步拓宽了补贴范围,对培养农业高技能人才每人补贴1000元,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每人(次)补贴30元,明确规定,今后这些政策不变,并且随着财政资金的增加,补贴力度还要加大。有了扶持政策,农广人的心气高了,底气足了,事业心强了,想干一番大事业的劲头更足了。

中专学历教育是农广校的办学之本。“农业部提出‘百万中专生计划’,我们要充分利用政策,把天津承担的任务落实好,还要提前完成目标。”在班子会上,刘训江提出实施“农民中专学历教育工程”,争取用5年的时间完成1万人的教育任务。这一想法得到了班子的一致称赞。他带领市校人员深入区县分校,和老师一起宣传政策,发放招生简章,动员农民参加农广校中专学习,当年就完成招生2200多人。2008年和2009年,全市又分别招生3359人和4236人,在校生达到了7595人,连创农广校招生历史记录,实现了“百万中专生计划”十年任务提前五年完成的目标。

搞好农民科技培训是农广校的重中之重。2004—2007年实施的“351”培训工程,使全市10万农民取得了“绿色证书”,32万人参加了科技培训。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农民教育培训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传统的农民培训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刘训江研究新形势,率先提出实施“涉农产业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同时根据全市设施农业发展和农民需求,进一步提出“根据需求定工种,突出技能搞培训,学习理论上水平”的总体要求,把农民需求和操作技能放到首位,强化农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农民、职业农民。项目的实施,深受农民的欢迎。各分校积极开展蔬菜园艺工、家禽饲养工、拖拉机驾驶员等15个农业特有工种的培训。2008年以来,全市共培训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近7万人,体系优势和资源优势也得到充分的发挥,农广校已成为全市农民教育培训的主力军。

在搞好自身项目的同时,刘训江还积极争取各部门的项目支持。2011年,天津市首次实施农业部“阳光工程”,农广校系统承担了大部分的培训任务,培训农民1.3万多人。2010年,刘训江主动与市科委联系,承担了国家科委“星火计划”项目农村科技带头人培训工程。他充分利用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这块牌子,承担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示范县重点技术人员培训项目,以及中央校致富早班车和节能减排宣传试点项目等等。

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锻炼了队伍,而且提高了农广校的知名度。“要培训,找广校”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一句口头禅。

完善办学体系建设,增强教育培训功能一直是刘训江校长心头的一件大事。从上任伊始,他就着手组织调研、研究方案、协调部门,多方争取项目资金,不断完善市校本身及整个体系的建设。2009年,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市、区县两级财政投入专项资金1200多万元,在全市农广校系统建设了农民远程教育服务中心和区县分中心及29个市级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市财政的专设资金大力支持在农广校乃至整个局系统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天津市农广校建设了媒体制作中心、卫星直播中心、互联网信息中心和图书音像资料中心及演播室、计算机培训教室;区县分校相应建设了多媒体教室、图书室、计算机教室;全市还建设了31个市级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并配备了培训教室、图书室和卫星接收小站及必要的实训设备。短短几年时间,农广校体系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

而刘训江并不满足取得的成绩,他总是说,“要有忧患意识,要考虑长远发展,要想在改革的大潮中站稳脚,必须得加强自身的软件建设。”

刘训江始终把教师的培养作为头等大事。他组织各分校聘请农业院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体系等技术人员建立了600多人的教师队伍。他带领分校校长走出去,学习外地办学经验,参加中央校A级校长培训班,提升校长领导能力。2010年,他争取教师培训专项资金30万元,举办了首次由农广校系统全体专职教师参加的培训班,聘请了农业部、中央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专家来讲课。组织开展教学评比、教学观摩活动,2012年参加中央农广校举办的教学评比活动,天津市校选派的两名老师分别获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在市校开展“三个一”(学一本中专书、讲一堂辅导课、出一套考试卷)活动,青年教师上台讲课,水平逐年提升。他还鼓励教师出书,做技术光盘,编印实用技术小册子。几年来,市农广校联合中央校组织出版了《盐碱地冬枣栽培技术》等4本培训图书、《卫青萝卜无公害栽培技术》等2套技术光盘,编印实用技术小册子46种,在农民教育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训江是一个作风严谨的人,他相信“身教重于言教”。他没有架子,很少批评人,但职工都很敬畏他。他处处以身作则,不搞一言堂,从不搞特殊化,廉洁从政。他关注职工的成长,最关心的是职工的切身利益。为解决农广校教师评职称难的问题,他跑有关部门,争取理解支持,在农业技术推广系列中,列出“农业教育专业”,解决了农广校系统职工职称问题。在他任职的七年时间里,市农广校有5名职工晋升了高级职称,8名职工评为农艺师,农广校系统很多教师职称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几年来,他几乎没有歇过一个寒暑假,上班第一个到岗,下班走在最后。利益和荣誉让给别人,困难和问题留给自己。

在农广校的七年,农广校的工作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收获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厚爱。天津市农广校连年被评为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培训先进单位;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天津市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天津市文明学校、天津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天津市模范职工之家,以及市农业局安全、老干部、信息先进等多项荣誉称号,天津农业远程教育网被评为全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10强。2009年,农业部命名天津市农广校为全国首批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2012年又被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基地。这些成绩的取得,饱含了各级领导对农广校的关心和支持,凝聚着农广校系统全体教职员工,特别是刘训江校长的辛勤汗水,更为创建农广校美好的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年难留,时易损。转眼七年过去了,天津农广校的教师们已经和他们的领路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他们忘不了他嘘寒问暖的声音,忘不了他促膝谈心的和蔼面容,忘不了他走访困难职工的身影,更忘不了他为工作辛勤操劳的身影。刘训江常谦逊地说“我不会做思想工作”,但他始终用言行维护着这个团队的和谐与稳定。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