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企业安全论文范文

现代企业安全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企业安全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企业安全论文

第1篇:现代企业安全论文范文

关键词:企业学习型组织;安全管理模式;创建应用分析

在现代安全科学理论体系里,普遍将企业安全管理作为一项制度化、体系化的系统工程。随着企业安全生产和管理的日益复杂,就更需要我们构建符合自身实际需求的安全管理模式。而构建合理的安全管理模式就需要我们从整体角度来考虑安全问题和安全管理办法。在对企业学习型组织安全管理模式选择的研究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为安全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想。通过对安全事故进行分析,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合理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同时也能帮助人们及时规避这一系列问题和存在的风险。同时也让人们认识到应该在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应用和发展理论,毕竟单独的安全意识增强或安全技能的提高离不开整个范围的构建,同时现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很特殊的一点就是能够提供体系化、系统化思考方法,帮我们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关键性,并在这一系列基础之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一、现代企业学习型组织安全管理模式的理论要求分析

(1)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内涵简述。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离不开科学、高效的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方法和技术,而现代企业安全管理就是助推现代社会和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的必经之路。现阶段,安全管理是整个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中最重要、最先进的研究和发展领域。具体而言,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主要涉及系统论、控制论、协调学原理以及安全目标、安全隐患预防等一系列内容,无论是对危险进行有效分析,还是对潜在隐患进行合理分析,都能够帮助现代企业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体系,从而实现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目标。

(2)现代企业学习型组织建设概念分析。而对现代企业来说,要满足竞争日益激烈的发展现状,就需要充分重视企业建设和发展理论的构建和体系支撑。学习不仅是个人的任务,更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要求。构建现代企业学习型组织建设就需要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不断学习他人先进经验,通过结合、吸收,实现更高发展。只有构建学习型组织才能帮助企业实现新的更大发展。也只有会学习、善学习的现代企业才能适应不断竞争发展的现代社会,才能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过程中,丰富自身建设和发展。

(3)企业学习型组织安全管理模式定义概述。实施安全管理的基本对象和载体是人,整个安全管理工作是依据人开展的。因此,构建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安全管理体制就需要在充分调动和结合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在企业生产发展过程中,要从根本上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不仅要创造利益,更要重视社会责任的发挥和履行。

现代企业学习型安全管理体系主要涉及三部分内容:首先,针对安全事故,要对已发生事故做好事件的调查、材料的汇集与处理、从而研究事故产生的规律等,要紧密结合统计学等科学理论对事故发生充分做好总结和分析。其次,针对安全危险和隐患,要设置构造估量型、预期型安全管理模式,采用危险分析、管理控制的等方法不断推行安全预评价工作,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形成完善、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最后,针对安全系统,要充分结合其他公司管理发展的先进经验,在充分结合自身发展建设理论和实际的基础上,加快推行企业安全管理、做好安全故障分析、构建完善的安全评价体系,结合安全事故判断技术,最终实现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目标。

二、构建现代企业学习型组织安全管理模式的基本要求分析

(1)安全管理模式建设要求分析。安全管理这一问题是随着现代工业生产不断发展之后的结果,随着现代工业化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就需要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安全管理技术和理论。安全管理工程通过充分运用系统原理,研究事物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客观联系。而实现安全管理科学的更好发展,就需要人们充分结合事故潜在危险和发生规律,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而实现安全发展,降低事故发生隐患已经成为大多数现代企业发展的一致共识。在现代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和理念已经无法适应新时展要求,只有创新和突破才能够发展企业。随着企业经营竞争不断加剧,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更有优势,就需要重视与企业发展和效益紧密相关的安全问题,就需要针对企业发展背景和需求,构建适合企业发展的安全管理模式。

(2)新形势下做好企业学习型组织安全管理模式创新要求分析。研究现代企业学习型组织安全管理模式理论的重要创新之处在于理论创新,实现本质安全,构建安全管理模式是整个安全管理理念和体系的巨大进步,现代企业通过运用完善、科学的安全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实现企业内部发展与人的发展高度统一和良性结合。实现从传统的“要求安全”到今天的“自身不存在隐患”,达到整个安全管理的本质突破和科学发展。对整个安全管理模式构建来说,要实现的是事故零发生率,尽最大限度避免各种事故发生。而各管理模块都要对自身工作负责,在确保管理人员本质安全的同时,完善本质安全管理措施,同时也必须为企业实现安全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想要实现安全管理的本质安全化,就需要采用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严格控制事故发生的可能和隐患,在整个安全管理过程中,充分尊重人的安全和权益,正确使用生产流程。同时,要想在新形势下做好企业学习型组织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吸收和采纳其他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思路,通过融合,最终实现新的发展。

三、构建现代企业学习型组织安全管理模式实践应用措施分析

建设现代企业,其核心和关键是实现企业安全管理,而企业安全运转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也是为企业带来发展利益的重要措施。在现代企业实施安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要确保人的责任意识和生产意识。而学习型组织安全管理模式构建的本质是要以企业内部安全管理为承载体,通过提倡实施安全管理理念,最终建设多元、复杂化的安全管理系统。

(1)构建企业安全检查体系建设、细化考核指标。对火电企业来说,要想确保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就需要从企业自身出发,构建切实适合企业发展的安全检查体系。长期以来,尽管我们制定了相关检查体系,然而体系内涵盖的多项要素在实践过程中都不能很好履行,以原有考核要素所收集的资料根本无法满足安全体系构建的理论分析,更无法实现企业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预防和把控。因此,新构建的安全检查体系就需要在做好数据收集、综合分析后,能够对本企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更加正确的认识。同时,还要通过安全检查体系,细化各项考核指标,最终实现企业安全建设的既定目标和方针。

(2)构建以集体学习为基础的安全文化氛围建设。对现代企业建设和发展来说,构建安全管理模式是一个持续、循序的过程。在现代火电企业建设发展过程中想要实现安全管理,不仅需要构建客观公正全面的考核指标,也需要系统化、体系化看待这一问题,要不被传统法安全管理模式的不足和缺陷所困扰。要从系统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出发,通过发挥企业安全检查体系的作用,最终实现现代企业安全管理。企业安全管理不是短期内就能实现的,所以需要通过完善体系内各要素,丰富发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环境,通过以集体学习为基础,最终建设符合现代企业安全发展的发展氛围。

四、结语

在现代企业运转过程中,如果想要实现安全运转和安全经营,就需要实施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才是健康合理的安全管理理念,通过及早预防,能够最大限度防止事故发生,将事故发生概率控制在可以预见范围之内。实现高效管理离不开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而具体到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来说,就需要对诱发企业安全事故的因素进行汇总、统计、分析,从而选择最佳预防方案,实现科学预防、合理预防。最后,要会学习、善于学习,通过不断借鉴其他企业发展的先进理念,最终确保自身发展建设的安全。从长远发展来看,构建企业学习型组织安全管理模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和潮流。

参考文献:

第2篇:现代企业安全论文范文

【关键词】 现代安全管理 危险源 企业文化

引言

现代安全管理,主要是对人、设备和自然环境的安全防护管理,其中,对人的管理是核心,因为人的因素是主导、管理因素是关键、物的因素是基础、环境因素是条件。在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中,应由事后追查为主转变为事前预防为主,按照人的心理规律和客观规律制订安全预防措施,引入和运用心理科学这个手段更好地为安全管理服务,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安全管理体系。

1. 现代安全管理的含义

现代安全管理以消除人的不安全状态为中心,其重要特征是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安全管理,把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激励职工的士气和发挥其能动作用方面。把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当作预防事故的首要任务,充分调动每个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职工人人参与安全管理。同时,现代安全管理十分注重企业领导者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以“一把手”负责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现代安全管理体现了系统安全的基本思想,以危险源辨识、控制和评价为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企业要不断改善劳动生产条件,控制危险源,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从企业全局考虑,把管理重点放在危险源控制的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使企业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2. 现代安全管理中危险源的辨识

系统安全理论认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Hazard)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系统安全的基本内容就是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采取措施消除和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使系统安全。

按其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危险源可划分为两类。作用于人体的过量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是造成人员伤害的直接原因。这些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按照人们的意图流动、转换和做功的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往往是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它们出现的情况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发生时释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坏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决定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在我国的安全管理实践中,往往用“事故隐患”来描述事物的不安全状态,用“三违”(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来描述人的不安全行为。这种传统的安全管理是以查找隐患、评估隐患和治理隐患以及反“三违”为中心的安全管理。但这些只是一些表面现象,属于第二类危险源中的一部分,或控制方面出了问题的第一类危险源。

根据现代安全管理理念的要求,有必要把对“事故隐患”和“三违”的表面、局部的认识进化到对“危险源”的本质、整体的认识,从而实现对事故发生机理认识的重要飞跃。

3. 现代安全管理中危险源的控制

安全技术措施是消除、控制危险源,防止危险源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和财物损害的工程技术手段,采取安全技术措施的基本理论依据是能量意外释放论。

控制第一类危险源的安全技术,这包括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和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两类,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的基本出发点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常采用的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有以下几种: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其基本出发点是防止事故时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达及人或物,或者减轻对人或物的作用。

第二类危险源是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出现的物的故障、人失误或环境因素,控制它们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主要应从防止物的故障方面考虑,可以通过三条途径来减少物的故障,即采用安全系数,提高可靠性和设置安全监控系统,其次是采取在系统,设备的一部分发生故障或破坏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也能保证安全技术措施,即故障—安全设计。一般来说,通过精心的技术设计,使得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时处于低能量状态,防止能量意外释放。

4. 现代安全管理中的企业文化

安全生产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前提和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安全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和谐社会首先要关爱生命。实践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一个重要理论的诞生无疑将开辟实践工作的新局面。安全生产工作有了理论作指导,必将出现崭新局面。当前,人们已经认识到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安全管理是预防事故的重要措施。

安全文化管理是企业的一种精神。管理层应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公布企业的安全政策、业绩以及存在的不足;加大安全宣传与培训力度;鼓励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的安全工作;收集反馈信息,对安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予以重视;调动员工的安全积极性、自豪感、责任感,使每一个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安全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促使所有的员工都密切关注安全,强调人的因素在保证安全上的主导地位,并以此提高企业的整体安全文化水平。

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企业的领导层。一个企业的安全文化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决策层对安全文化的重视。上层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安全问题,制定和贯彻实施安全方针、政策,这不仅取决于正确的实践,而且取决于他们营造的安全意识氛围;明确责任和建立联络;制定合理的规则并要求严格遵守这些规程;进行内部安全检查;适时审查安全状况;特别要按照安全操作要求和人员的素质情况训练和教育职工。

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是企业全体职工,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起基础作用的是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对安全的理解力。应使职工的安全态度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重点放在教育人员掌握他们使用的装置和设备的基本知识,了解安全操作的必要性和违规的结果。

建设安全文化的核心是完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从根本上预防事故。防止事故必须从加强管理入手,充分利用管理的控制机能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保证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3篇:现代企业安全论文范文

Abstract: Multiple food safety incidents highlight the food corporate lack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 food safety incidents have constituted a major industry challenges and outstanding issues society. This articles explored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ack of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关键词: 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对策研究

Key words: food corporate;lack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strategies study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7-0161-02

0 引言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其大量事实依据与实践现象表明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严重缺失。而造成其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是综合多样的,概括起来大致有八点:企业逐利至上,经营道德缺失;中小企业过多,靠本能立足实力弱小;企业家素质低,缺乏企业家精神;行业风气不正,出现“劣币逐良币”现象;信息很不对称,存于食品供应与消费环节;市场成熟度不够,经济行为未真正以消费者权益为中心;法律规范不全,监管执法未能到位;传统经营论局限明显,现代企业责任论研究宣传力度不够等。为此,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就成为现今食品行业亟待解决和突破的瓶颈及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加强此问题的对策研究,就成为时代要解决的课题,其研究不仅具有明显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突出的现实指导与应用价值,还能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在这里,我们先应搞清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及其组成有哪些?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告诉我们:企业不仅谋求自身与股东利益最大化,企业同时也负有维护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义务。企业发展利用了社会提供的资源、经营环境、市场条件,当然就有义务与责任反哺回报社会,承担社会责任。其组成包括:法律责任、经济责任、伦理责任、自由慈善责任。不仅要对企业员工的股东利益负责,还要对消费者、社区、社会、环境、资源利用等影响负责。当今,食品企业只有树立现代经营理念,以现代企业责任理论作为战略指导,强化社会责任,才能适应未来挑战与时代潮流而得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否则就会被市场和时代淘汰出局。

那么,要解决食品企业责任缺失问题,其对策办法有哪些呢?作者从以下七点来阐述:

1 树立现代经营理念,强化企业商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意识

企业经营理念是企业的经营哲学与价值观,是指引企业发展方向的明灯[1],对食品企业而言,社会责任观念不仅反映企业经营者的道德水准,而且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对企业盈利有积极肯定性影响,大量企业实践表明了这点。如美国“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会”的一份报道显示,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企业能获得很多利益,其业务增长率是其它企业的4倍[2]。所以应树立现代经营理念,将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重塑的关键,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作为食品企业的基本责任,强化品牌价值内涵,能提升企业公众形象与声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达到凝聚人心累积无形资产的效应。

在企业责任文化建设中,加强对员工商业伦理教育与培训,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培育企业质量安全文化理念,通过宣传教育奖惩来创建有群众氛围的责任文化,以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改造员工基本价值观与道德情操,坚持诚信经营,重视商业道德与社会良知,改变传统经营理念,超出对利润的追求,从战略规划上把社会责任贯穿于企业整体经营之中,实行全面质量管理,遵纪守法,加强售后服务,减少风险与危害,让员工自觉树立食品质量安全意识、道德与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法律责任、伦理责任、自由慈善责任),将先进开放、合乎时代潮流的新的经营理念转化成员工的自觉行动,所以企业应树立与时俱进的经营观念,这是时代对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 推进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制化建设

要强化与落实企业社会责任,不能仅靠企业自律与企业家的道德反省及社会良知,而要寄希望于法律规范的约束安排。20世纪70年代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兴起,其理论在国际上不断传播,到90年代其理论为中国社会和政府所关注。而近几年,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企业社会责任严重缺失,表明企业的社会责任已进入应该进行系统化、法律化、规范化管理的时期,因为企业存在的价值不在于为自己带来什么,而在于为社会、消费者带来什么。这就是企业的社会属性与社会公共利益本位所在。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就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对自身经济行为的约束,包括强制性的义务和协调现行经济法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范。

目前,我国法律中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定较分散地见于《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之中,各法律规定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条款笼统,约束力较低,操作性不强,法律效力不够,停留在倡导性原则、概要性规定层次。需要建立系统完整配套的法律规范体系,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位,确立企业社会责任的强制性义务,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性质、内容及违反后应受的惩罚予以法制化规定,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法定公开信息的披露机制和奖惩机制,对企业逐利性提出约束条件,促使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前提下,其利润最大化,将社会责任作为企业价值目标[3],使企业逐利行为纳入自愿守法的轨道。

3 构建食品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西方发达国家对任一企业的评价都是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进行的,在我国,对企业评价仍停留在经济指标上,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一套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机制需要由政府为主导,建立专门的评价机构,制定评价规章制度,通过诚信监管和市场调查信息,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进行诚信评价,以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使之自觉遵守诚信的社会道德风尚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应构建以政府评价为主导、吸收社会评价信息、促使企业内部自我评价的评价机制。评价内容包括遵纪守法、安全生产、全面质量管理、食品安全达标、质量检测、服务水平、环境污染检测、资源合理利用、科技创新、市场诚信、信誉形象、社会责任感、员工与消费者权益、公益事业、社会效益、企业影响力等等,建立专门的评价机构进行评价,吸收公众参与和社会评价,重视社会调查结果与食品产销使用的原始记录、相关材料及重要事件的影响后果、群众反映及有关举报等,以之作为评价依据与支撑。因此应建立食品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标准体系,是政府面临的紧迫性职责。如今对企业评价的指标多种多样,如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多米尼道德指数等[4],可资借鉴与参考。只有将社会责任纳入考核体系中,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才能取得实质性突破。

4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内部监督机制

政府通过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建设与企业责任评价机制,可促使企业内部自我监督与评价,推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建成。对此可借鉴美国的做法,2011年美国通过的食品安全法律FDA(食药监管局)制定的预防性控制措施就值得学习,其规定食品企业必须制定书面的预防性安全控制方案,并涉及控制措施落实的监督[5],这就等于把外因变成内因的推动力,把外部监管变成企业内部自我监督落实的方案加强了,监督机制镶嵌在企业内部生产链条各环节中[6],其内部的监督包括:对食品安全达标状况进行检测,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管理监控,对内部的不同岗位定职定责,强化岗位间的相互监督。落实企业内部制度执行情况,主动跟踪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相关内控措施与手段。企业要对内部的有效性评价出具鉴定报告,及时进行监督并提出改善建议,把食品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从源头杜绝食品危害。企业要提高食品风险意识,定期检查各项防范措施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5 完善食品追溯与召回制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食品追溯提供了技术手段,它能提供控制食源性疾病危害和保障消费者利益的信息记录体系,方便召回。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法中应完善食品召回制,规定企业召回责任,一旦出现风险就立刻启动召回程序与应急机制,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可帮助企业快速完成食品召回。在欧盟、美国和日本,食品供应链中的所有企业者都有实施追溯系统的法定义务[7],它可确保产品有效快速撤回。食品召回制是确保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食品行业应逐步完善召回措施:可在企业内部设立食品召回小组,实行分工与合作,规范召回程序(明确各环节职责)[8],建立可操作性措施,对食品召回实行分类分级管理,不同召回级别采取不同管理方法,分类进行。建立食品追溯制与档案制,完善每一环节的记录制度,记录其详细信息保存事故记录与纠纷信息档案,以便有效召回。

6 在完善立法基础上加强政府监管力度与执法到位

除了需要推进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建设外,还需要健全食品安全法律与监管体系。在法律上制定食品安全新标准、加大惩罚力度、突出全程监管等,在监管体制上理顺监管部门职能关系,创新检测技术,加强队伍能力建设等,有了法律与监管的保障后应加大政府监管力度,防止包庇、渎职、懈怠执法,强化监管职责,确定职能分工,并实行行政问责制,责任追究阳光化。从而督促监管执法到位,提高监管效率与队伍监管的能力与技术水平,强化监管落实。

7 建立食品安全法定信息披露制与政府奖惩机制及广泛社会监督机制三结合制度

确定法定信息披露制。依靠政府对企业信用评级,确定法定信息公开,并以配套监督机制保障信息透明真实。法定公开信息涉及到社会利益,包括对消费者、债权人、社区经济发展与福利、社会公益事业等责任信息的公开,以谋求企业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建立食品企业激励机制。政府应注重企业社会责任感自主意识的培养,建立政策扶持、社会评价、奖励机制、减免税费等激励方式,调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政府应将关系社会利益的项目立项,用创造性的、有市场前景的方式使企业选择成本效益较高的项目[9],最终实现企业和社会发展双赢。

要求新闻媒体对于好的典型进行公开褒奖,对于出现食品重大事件的应予公开爆光与惩罚,建立广泛的社会监督机制,提高群众监督意识、食品安全意识,建立人人关心食品安全的社会氛围与监督体系。

总之,以上思想观点与对策办法对解决食品企业责任缺失问题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与现实应用价值,必将促进企业与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加快转变。

参考文献:

[1]唐娟.基于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与分析[J].价值工程,2011(34):122-123.

[2][4][8]王玲.企业社会责任视角下的食品安全法律对策研究[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1(3):30-36.

[3][9]赵墅艳.论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法律机制的构建[J].中国商贸,2011(27):247-248.

[5]徐永前.美国食品安全法的制度创新[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1(3):55.

第4篇:现代企业安全论文范文

[关键词] 网络环境; 现代企业; 信息安全;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4- 0084- 02

现代企业的信息安全是指在管理上和技术上对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安全的保护,使计算机的软件、硬件、保密数据等不会遭到破坏、更改、泄露。通过对企业信息安全的管理,能够保护企业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保护企业的生产运营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1 网络环境下现代企业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1.1 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问题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企业管理者把精神都集中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上,对计算机的管理不够重视,加上网络属于新生事物的一种,人们会利用网络进行娱乐活动,却忽视了网络的安全性,缺乏网络安全意识,企业员工在工作时间利用网络进行娱乐活动的行为十分普遍,由于自身的安全意识匮乏,不但浪费了企业的网络资源,也加大了病毒侵害的可能性,威胁了企业的信息安全。企业信息安全的管理需要管理部门重视起来,现实中,企业对信息安全的管理投入很少,安全防范做得不好,管理者对信息安全管理的认识不足,下面的员工安全意识也淡薄,规章制度不完善,信息安全管理无据可依,管理者也没有对信息安全进行有效的监督,没有在第一时间发现网络存在的问题,甚至在网络不能正常运行了才去解决问题,给公司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1.2 网络技术自身存在的安全问题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软件也不断更新换代,现在Windows 7正在大规模地进军国内市场,微软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各种操作系统的漏洞也一直存在,为病毒的滋生提供了机会,很多网络软件存在后门,这些后门原本是编程人员为了软件的扩展和维护设置的,如果被不法分子发现,对公司的信息安全有很大的威胁。计算机犯罪中最典型的就是黑客的攻击,黑客攻击也分为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两种,主动攻击直接为企业的信息完整性、机密性造成破坏,被动攻击虽然能够保证公司电脑的正常运行,但企业的重要信息可能会被截获、窃取,都严重影响了企业信息安全。

1.3 设备环境造成的安全问题

从网络环境来说,外部环境对企业信息安全也构成威胁,企业的计算机房的位置不能是随便设置的,需要有一定的安全技术要求。网络的线缆等通信设施容易被人为破坏,或者受到自然环境如地震、雷雨、电磁场等环境的影响发生破坏,并且自然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预测的,一旦出现问题,会给企业的信息造成直接的破坏,影响信息的完整性。计算机的硬盘、内存的运行状况也应该得到管理人员的注意,计算机设备的防盗等都是问题,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往往会拷数据回家,或者加班后在用U盘等移动设备把资料拷贝到公司电脑中,增加了企业计算机中毒的危险。

2 解决企业信息安全问题的对策研究

2.1 重视信息安全管理,加强制度建设

首先,企业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企业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到网络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信息安全意识,这样才能加强制度建设,做好信息安全管理与监督工作。计算机房是重要场所,它的设置也需要一定的隐蔽性,一般不要设置在公司一楼。企业应该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帮助员工树立信息安全意识,明确信息安全保护的对象和目标,保证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执行,制订明确科学的操作流程,规范员工的日常操作行为,制订应急预案和网络维护制度,计算机管理人员应该每天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检查或者更新,及时发现网络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防止病毒的产生,在发生问题后把损失降到最低。

2.2 加强企业信息安全的网络技术控制

依靠网络技术来保护现代企业信息安全是十分有效的方式,网络技术手段主要有防火墙、信息加密与认证、病毒防控、数据备份等方式。防火墙是网络技术中保护信息安全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它通过设置屏障阻止黑客的访问,能够有效防止病毒的侵入,企业应该按照质量可靠的防火墙,并时刻关注防火墙的问题与升级情况。直接对企业信息进行加密也是有效的方法之一,企业可以设置专门的访问密码,仅供本公司员工使用,或者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上网编号,输入之后才能访问公司网络,公司也可以根据浏览记录查看哪些员工上网,能够有效防止企业人员泄密行为,对重要文件采取多种加密措施。企业应该注意对防病毒软件的更新换代,提高防毒、杀毒的效率,保证系统的安全。电脑一旦中毒,一些文件就可能丢失或者被更改,企业需要对重要文件进行备份,这样在发生中毒之后能够将损失降到最低。

2.3 加强法制建设,运用法律武器保护企业信息安全

现代企业的信息安全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公司的机密文件关系到公司的生死存亡,关系到社会公平竞争,关系到个人隐私,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国家应该完善企业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为企业保护自己的权益提供法律武器,企业也应该具有法律意识,在公司的信息恶意遭到破坏和侵害时,不是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待竞争企业,而是应该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用国家法律来抵制侵犯,保护自己企业的信息安全与完整。

3 结 语

网络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给社会进步和发展带来巨大益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企业应该辩证对待网络时代的发展,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带来了优势,通过技术手段创新、管理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等措施来保护企业信息安全,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安全的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1] 薛伟莲. 保证信息与网络安全的网络伦理规范体系的构建[J]. 网络与信息,2010(11).

[2] 费宏伟. 保证电算化时代会计信息安全的几点思考[J]. 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0(11).

[3] 张红,金永利,邱大成. 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安全的技术控制措施[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0).

第5篇:现代企业安全论文范文

随着铁路进入高速时代、客运专线相继投产运营以及新技术新设备大量采用,铁路安全生产面临着新的问题和考验。铁路企业也认识到了企业文化建设对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但是,如何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仍然是当前需要认真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铁路安全文化作为铁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长期的运输安全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为广大干部职工普遍认同、遵循和接受的,是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安全思想意识、道德规范、管理理念等因素的总和。

从铁路企业自身来讲,切实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铁路安全形象,提高企业效益,推进和谐铁路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实现运输生产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

二、铁路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十五期间,铁路运输安全总体上呈逐步好转的态势,全国铁路行车重大、大事故有所减少,安全周期相对延长。全国铁路依靠科技进步,努力加强安全管理,安全状况明显好转。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后,全路围绕提速持续安全和确保旅客列车安全,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使得铁路安全水平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基层、基础、基本功得到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落实。

虽然铁路目前在安全设备、安全技术上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铁路的事故率还没有很明显的降低。铁路运输安全形势波动较大,列车重大、大事故时有发生,尤其进入十一五以后已经发生了多起重大以上事故,给国家和人民财产带来了重大损失;另外,客车伤亡事故尚未杜绝,货车险性事故和一般事故经常发生,行车安全还没有达到有序可控的理想状态,这与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而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人的安全管理是提高铁路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整体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现代化安全管理的主要特征,以其全新的企业安全管理方法和科学管理行为,营造实现经济利益与员工自身价值相统一的安全生产氛围。

首先,建设符合时代要求并具有铁路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铁路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中,不仅要注意借鉴国内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和现代安全管理的有效成分,更要注意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特点,明确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目标。在开展文化继承的同时做好文化创新工作。紧紧依靠广大职工,从铁路传统安全文化和现代安全管理的实践中提炼,不断宣传、强化和丰富铁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内涵,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规范和约束员工的作业行为,实现自主安全控制,最终全面实现铁路企业安全生产“有序可控,基本稳定”的目标。

其次,铁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管理相结合,以文化来指导管理,以管理来贯彻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初期可以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大力进行环境改造,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此基础上要注重将企业文化建设落脚于改进管理,提升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以文化为手段,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将企业的理念、价值观让员工理解、认同与接受,并渗透和贯穿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和制度规范中去,最终变为每个员工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

第三,铁路企业文化建设要培育先进的制度文化。必须调整职工接受制度的文化心态,发挥制度文化对职工群众的约束力。一要健全班组安全责任制度。从健全规章制度、建立监督机制入手,细化和明确班组中每个职工安全工作的职责权利,实现安全管理中心下移、安全控制关口前移。二要推行安全督导制。在一线班组设立安全员并强化培训,给予相应的待遇,鼓励他们发挥聪明才智,管理好班组的安全工作,真正做到了“班前提醒预防,班中监督检查,班后总结考核”,保证安全生产。三要严格执行制度。重点建立完整监督网络,抓规章制度的执行,抓安全责任制和安全措施的落实,对重点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督。

四、结论

第6篇:现代企业安全论文范文

1国外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和理论基础

发达国家的安全生产管理实践经验证明,通过体系化管理,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风险识别、控制和管理,实现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设备无故障,逐步达到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最终是可以实现本质安全的。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较早,伴随着工业进步,其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也有了飞跃式发展。从法默的安全事故频发倾向理论、海恩里希的因果连锁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轨迹交叉理论、系统安全理论的发展过程来看,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和理论从最初的宿命思想到可控思想,从单独因素到系统因素,从单一关注伤亡到将健康与安全统一考虑,这都是不断进步的表现。从最初的事故学理论到后来的风险控制论,再到现在的安全哲学理论、安全逻辑科学、安全法学理论、安全信息理论、安全行为科学理论、安全心理学、安全经济理论、安全工程理论、安全仿生理论、安全文化理论、事故灾变理论等,其他学科的理论不断与安全生产管理理念相结合,对现代安全及健康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法默的事故频发倾向理论认为,少数工人由于自身原因,具有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是所谓的事故频发倾向者和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这种理论目前不被大多数人认可。海恩里希的因果连锁理论认为:安全事故的发生会经历多个环节,环环相扣,任何一个中间环节起到预防作用,就能避免事故;只有重视消除轻微事故,才能防止轻伤和重伤事故,否则大事故的发生只是时间问题。1961年,吉布森提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意外释放的各种能量是造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及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作为一种事故致因理论,轨迹交叉理论强调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按照该理论,可以通过避免人与物的运动轨迹交叉,即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现,来预防事故发生。系统安全理论是人们为解决复杂系统的安全性问题而开发研究出来的安全理论和方法体系,其强调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即在设计系统时就用安全工程方法进行风险管控,系统安全工作包括危险源识别、系统安全分析、危险性评价及危险控制等一系列内容。安全行为管理是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一种企业行为安全管理方法,后迅速在欧美及日本等现代工业化国家兴起;由于其成功地为许多知名企业(如杜邦)实现卓越的安全绩效,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并采纳。安全行为管理以心理学和行为学为理论基础,主要采用“行为前因-行为-行为后果”的行为模型,通过创造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改变人的不安全行为和鼓励人的安全行为,从而减少由于人的行为而引起的事故,进而实现事故预防和安全生产目标。

2国内外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情况比较

基于上述理论,西方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左右就形成了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典型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是我们熟知的健康(Health)、安全(Safety)、环境(Environment)管理体系(以下简称HSE管理体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职业健康安全评价标准体系OHSAS18001。众所周知,西方国家的HSE管理体系在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中起到积极作用,尤其是在石油化工领域的效果十分明显。HSE管理体系强调以领导承诺为核心,以无事故、无害于员工健康、无损于环境为目标,包括核心和条件部分、循环链部分、辅助方法和工具部分三大要素;体系实施过程主要包括建立的准备、初始风险评价、策划和设计、文件编制、执行和实施等。为提升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该《规范》包括13个要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建设。从我国相关企业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结果来看,普遍存在重体系、轻日后管理,重机构审核、轻自我提升,重原汁原味、轻联系实际等问题,导致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与安全管理能力不匹配。此外,有学者认为,现行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过多地强调管理的标准化,而忽视现场操作的标准化。不可否认,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然而,众多国外企业发现,在实施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后,虽然企业的重大安全事故比例明显下降,但企业的一般事故却没有得到明显控制。为此,国外企业结合其安全生产管理实际,在标准化的基础上推行安全行为观察管理方法,使企业安全绩效得到明显提升。业界一致认为,安全行为观察方法不仅丰富了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而且是基层队站开展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及促进安全团队文化落地的重要工具。

3基于安全行为观察的集装箱码头企业

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方案随着信息技术在集装箱码头企业的应用普及,部分码头企业开始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来固化和提升安全生产管理,但国内绝大多数码头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仅实现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文档(法律、法规、制度、应急预案、组织架构、安全目标、安委会会议、安全投入等)电子化、安全检查表等管理功能,针对班组安全的信息化应用却鲜有案例。为此,本文提出基于安全行为观察的集装箱码头企业360安全体系建设方案,利用信息化手段集成企业管理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操作标准化,实现现场安全状态评估和预警体系与标准化融合,形成自下而上的安全生产管理优化模式。为实现集装箱码头企业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行为管理,可将生产要素抽象分类为5个一级要素和162个二级要素,其中,一级要素主要包括人(即各工种)、设备和工属具、设施(即码头、库房、办公楼、道路等)、环境(即天气、船舶、水域等)、管理(即教育、会议、资金、制度等)。集装箱码头企业的生产作业流程可拆分为11个一级工作场景(包括靠泊、系解缆、集港、装船、拆打加固、揭舱盖、船前准备、辅助生产、提箱、离泊、卸船等),在将工作场景与生产要素交叉后,按照安全行为观察的方法对员工的反应和站位、个人防护装备、工具和设施、程序和标准、人体工程学、现场环境和秩序等标准进行图文采集,从而实现对指定场景员工安全行为标准的数字化处理。此举是推行集装箱码头企业全员安全行为观察和团队安全文化的基础,也是安全职责清单具体化的重要手段。对照安全行为观察标准,员工可以通过手机终端反馈观察结果(反馈结果包括现场行为实时照片和定性评价),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定期分析安全行为结果,并通过系统发送达标行为统计和安全行为标准图文资料,从而对行为不安全人员进行培训,并要求相关责任人确认。同时,系统还具备安全行为随手拍功能,以启发员工发现自身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此外,360安全体系对物(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和安全管理标准也进行了图文标准定义,并设定相应的排查周期,从而实现安全主体责任层层预警和监控功能及安全预警指数的计算功能。收集到员工安全行为数据后,便可以随时应用安全行为观察方法开展安全行为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结合行业典型安全事故,在360安全体系中定义重点安全行为治理的4个领域,分别是人机配合、高空坠物、流机作业、机械维修,从而使安全管理人员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行为管理。360安全体系提供一键式安全行为排查功能,例如,在针对岸桥高空坠物的安全行为管理中,系统对岸桥容易产生高空坠物的部位进行安全标准化信息(包括易坠落物的标准状态图片、排查周期等)采集。360安全体系定期向指定员工发送排查任务,以便其实施现场排查,反馈排查结果。360安全体系分为以下三大模块:(1)手机端,是隐患群防群治和隐患数据采集的工具;(2)个人计算机端,是各部门落实自身主体责任的工具,同时也是安全管理人员实施监管的工具;(3)系统后台,是企业级隐患评估和安全管理的工具。360安全体系后台有10个有助于安全行为改进的度量指标,称之为“十率”,即检查标准覆盖率、自查隐患率、逾期整改率、较大隐患控制率、标准排查超期率、隐患标准重复率、学习人员覆盖率、标准学习覆盖率、考试人员覆盖率和考试标准覆盖率。“十率”的作用在于:实现集装箱码头企业隐患不排查、系统能觉察,排查不上报、系统能知道,上报不整改、系统有记载,整改不及时、系统有警示的安全生产管理功能。

4结束语

第7篇:现代企业安全论文范文

关键词:运营管理;制造性运营;服务性运营;管理现代化

随着服务业的兴起,生产的概念进一步扩展,逐步容纳了非制造的服务业领域,不仅包括了有形产品的制造,而且包括了无形服务的提供。实施有效的运营管理越来越重要。面对全球性的竞争压力,企业管理人员迫切需要对运营管理的一些基本关系和概念有深刻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他们必须知道如何运用这一知识来最大程度地提高质量和生产率。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全球经济的发展,运营管理如何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企业运营管理的基本内容

企业的运营管理(Operation Management),原本是指企业内部的生产和服务过程管理,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厂房位置、设施和设备、制定生产作业计划、选择工艺流程、确定生产和服务技术、实行有效流程和质量控制、组织生产和技术人员等达到及时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降低成本的目的。

企业运营管理现代化就是指企业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先进运营管理模式、方法为手段,为客户提供及时、优质、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企业的低成本、高效率运行。

二、我国企业运营管理现代化的不足

我国企业运营管理模式还处于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时期,虽然我国许多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不断引进先进的运营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管理水平、效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从整体上看,多数企业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各种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仍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产生应有的效益。

(一)基础管理水平较低,运营管理粗放

当前国内许多企业忽视基础管理工作,盲目追求所谓先进的概念,把现代化的运营管理模式、方法建立在不健全的基础管理之上,致使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有关调查显示,我国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薄弱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世界先进企业通过全面应用现代化运营管理技术,促进生产制造过程的科学化、柔性化、智能化及管理流程的不断优化,较好地实现了人类需求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而我国企业由于运营管理粗放和不规范,导致能源消耗大,劳动生产率偏低。

(二)安全管理形势严峻

我国企业的安全事故总体形势严峻,重特大事故问题非常突出。企业安全管理问题的原因,一是全社会安全文化基础薄弱,全民安全素质还需进一步加强;二是生产经营者在单纯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在处理全局利益与自身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时,缺乏科学的认识观;三是工作一线人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有待提高;四是现行安全生产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不合理、安全生产法规执行较差;五是安全生产保障条件与经济高速发展不相适应。许多企业生产工艺安全性能、安全设施和装置标准、安全检测和监控技术都处于较低的水平,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三)人力资源素质亟待提高

我国劳动力结构已经呈现典型的“两头大、中间小”的状况,即中间层人才、特别是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严重匮乏。人力资源素质直接影响运营管理的质量,由于企业中相当比例的劳动者不能理解现代化管理理念、方法,不能掌握高新技术或进行技术改造,企业在进行现代化运营管理模式、方法的实施时困难重重,企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四)信息化总体水平较低且发展不均衡

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普及面与应用深度还比较有限,企业信息化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达到国外先进水平的还不足1%。大型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相对比较高,跟国际比差距比较小。从信息化应用领域来看,我国企业真正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利用信息化的比重较低。据调查,除了在财务管理、库存管理等方面完全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的企业相对较多之外,在经营决策、研究开发、采购管理、制造管理、营销管理、电子商务方面完全应用网络技术的企业很少,在全部经营管理上都完全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的企业更少。

三、对我国企业运营管理现代化的策略

实施现代化的运营管理需要一系列艰巨的变革,从经营理念、组织结构、技术状况、基础设施、政策环境、合作文化一直到优化企业的作业流程,都需要系统的配套条件,是个逐步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

(一)加强基础管理,继续推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规章,规范员工行为,是实现企业运营管理现代化的前提。在这方面我国的一些先进企业已经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如,海尔的“日日清工作法”、邯钢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等等。同时,信息技术是运营管理现代化的技术基础和支撑,我国企业应结合实际,继续加大信息化投入,使自己迅速向世界先进水平靠近;国家也应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降低企业信息化的负担,调动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的积极性。

(二)加强安全运营管理

企业安全管理不仅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健康发展,长期还将影响社会的和谐安定。为此,要建立起保障安全生产、防范安全事故的三大措施,即科学技术措施、安全文化措施、安全管理措施,以实现安全运营管理的目的。

(三)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素质

现代化的运营管理方法需要高素质的人来实施,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素质至关重要。一方面要引进掌握现代化运营管理理念和方法的高端人才,把握运营管理现代化模式;另一方面要加强现有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保证企业运营管理现代化的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陈士昂.企业的运作管理存在问题[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9,(4).

[2]刘丽文.服务运作管理的理论框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

第8篇:现代企业安全论文范文

今后五年是煤炭工业大调整、大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五年的发展状况将决定我们今后在煤炭行业的地位。抢抓机遇、乘势快上是我们每一名干部职工的历史使命。

要积极实施五年规划,努力实现企业双二百亿的发展愿景。为应对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我们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制定了“十一五”发展规划。这个规划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的确很鼓舞人心,但每个指标的实现、每个项目的运作都需要我们以只争朝夕、锲而不舍、勇担责任、敢于超越的精神,采取务实的措施、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达到。落实发展规划,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绝不只是少数领导干部的事,而是我们全体干部职工共同的责任。各单位要大力宣传“十一五”规划,宣传企业的发展愿景,再造浓厚的创业氛围,全力推动全员创业,引导干部职工积极投身到创业发展的大潮中,以每个职工的具体创业行动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共创企业美好的未来。

要坚持集约发展,努力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科学发展主要体现在集约发展,对于我们企业来说,要实现集约发展,关键是要做到四点,一是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重点发展煤炭开采业,以规模的煤炭产量奠定行业内的地位。二是基于产业链条的延伸,实现产业间的相互支持和价值增值,扩展竞争优势。三是基于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教育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节约创造价值的理念,推动节约型企业创建,倡导节约型消费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最大限度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要激活存量,以存促增,把现有各类资源开发利用好。四是基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价值含量,积极推进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提高科技进步在企业增长中的贡献率,真正步入新型工业化道路。

要坚持安全发展,努力保持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安全工作不仅关系职工生命,安全工作的能力和成效也是煤炭企业竞争的重要内容。近两年,我们在对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和“三违”治理、质量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加大了力度,可以说在安全工作的精力和资金投入都是近几年来少有的,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我们也要看到,我们的安全无论是人、物、系统都与本质安全的要求还存在较大距离,隐患仍然大量存在,零打碎敲事故时有发生,实现全年安全目标压力很大。我们必须将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坚持安全发展,将安全作为第一目标追求,第一实绩考核,以安全决定生产,安全决定项目,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不能有丝毫松懈,确保稳定的安全生产局面。当前要在抓好质量标准化建设,提高系统可靠性的同时,认真扎实地开展好职工岗位行为规范集中教育活动,认真治理“三违”,规范职工操作行为。通过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安全文明的生产环境。

二、坚持依靠方针,进一步提高企业民主建设水平。

上一届职代会任期内,我们根据形势的变化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积极调整思路,创新企业民主管理方式,依法落实职代会五项职权,民主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企务公开管理实现模块化,从物资采购、工程承包到干部选拔实行公开竞争,收入分配、评先、发展党员等职工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公示,各方面工作更加公正、公平、透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手段也开始向信息化方向转变。总的说来,企业民主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八届职代会任期内,新的形势和任务对企业民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工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将发生新的变化,职工民主素养和民主管理能力将有新的提高,维权意识也将进一步增强;一些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也使职工与企业利益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职工民主参与企业管理和监督的意愿也会越来越强烈。我们要积极应对形势变化,引导和保障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开创企业民主建设的新局面。

加强企业民主建设,首先要维护和发展好职工合法权益。维护和发展好职工的合法权益是落实“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企业推进改革、制定政策都要尊重职工的合法权益。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改革方案和重大政策措施都要经职代会审议通过,体现职工意愿,切实做到不经职代会审议通过的事项不出台、不实施。企务公开是职工民主监督的有效形式,对职工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能够公开的都要公开,重大事项和管理过程让职工知情,接受职工监督,经得起职工评议,让权力在职工有效的监督下运行。对不落实职代会职权,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要严肃追究领导责任。

加强企业民主建设,必须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人翁作用,集中职工智慧和力量。党的依靠方针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思想,无论今后形势如何变化、企业如何改制,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不能改变,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方针不能有丝毫动摇。要通过加强企业民主建设,真正把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职工的智慧集中起来,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汇聚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对于重要文件和政策的出台,领导和群众思考问题的角度会有区别,沟通不好就会出现制定政策与执行政策的落差,这就需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制定的政策和制度符合实际、易于操作、赢得理解和支持。要充分发挥职代会的议事平台作用,通过会前征求意见、会中集中讨论,把职工好的意见和建议收集起来,修改完善,保证企业科学民主决策,同时在讨论中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完成企业的改革发展任务。职工代表是企业民主建设的重要力量,既要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又要反映职工的意见和呼声,负起参政议政的责任,切实发挥好职工代表作用。

加强企业民主建设,必须形成制度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任何工作的持久开展都要依靠制度保障。推动企业民主建设,必须健全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当前要突出抓好五项制度建设。一是要严格按照要求定期召开职代会。无论有无重要文件需要审议通过,职代会都必须定期召开,与其他会议合并召开的,也要严格按照职代会要求,提交必须审议的内容,履行职代会的程序,落实职代会的职权,保证职代会的质量。二是健全完善提案制度。目前,职工代表在闭会期间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尽如人意,职工代表的提案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还有差距。要落实职工代表责任,每一位职工代表每个届期都应至少参与提一、二份提案,工会要进行提醒和督促。提案工作委员会要及时梳理汇总,分送并督促有关部门办理,向职工代表反馈,确保件件有回音、有结果,尊重职工代表的权利和劳动。三是要建立健全职工代表述职制度。职工代表是否真正代表职工,得到职工的信赖,要由职工去评议。职工代表每年应向所在选区职工述职,汇报履行代表职责的情况,由职工进行民主评议,以促进职工代表更好地履行职责。四是要健全完善企务公开的检查、考核和责任追究等制度,保证各单位严格按照《企务公开管理手册》要求进行,避免走形式、避重就轻、选择性公开现象的发生,提高企务公开的质量。五是要建立调研沟通制度。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到基层一线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矿处级以上干部一年中至少有一、二次到基层召开职工座谈会,与一线职工面对面沟通,职工代表也要发挥好桥梁作用,经常听取职工的意见、建议和呼声,把基层职工群众的声音传达上来,保证我们的决策更能体现职工意愿。

三、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和谐矿区建设。

和谐矿区是建设优强大集团的基础和保障,也是企业的重要战略目标。实现矿区和谐关键是要做好群众工作。

一是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职工全面发展。没有职工

的发展和进步,就没有企业的发展壮大。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把推动职工全面发展作为做大做强企业的基础工作来抓,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大规模地培训职工,提高职工专业能力和技能水平,培育职工的创新思维,帮助职工搞好生涯设计,为其成长创造机会,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职工把实现个人理想与做好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促进职工与企业一同成长。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创造融洽和谐、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

二是要坚持强企与富民同步,不断提高职工生活质量。带领职工奔小康是各级组织的重要责任。要坚持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不断提高职工生活质量,让职工过上宽裕型小康生活。今天通过的《集团公司“十一五”改善矿区职工住房条件实施办法》和《集团公司职工内部退养管理办法》,就是改善职工生活质量的具体措施,体现了集团公司党政对职工生活的关心。要把解决职工住房问题当作大事来抓,要通过建设经济适用房、单身宿舍改造、落实购房补贴政策、搞好现有住房置换,力争早日解决职工住房问题,让住房困难职工住上新房、大房。加快改造矿区及工人村道路,抓好物业管理,创建文明小区,从根本上改善小区居住环境。要特别关心困难职工生活,通过多种形式减少个人大病负担比例,减免贫困职工子女学杂费,资助贫困职工子女上大学,建立扶贫基金,为职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保证贫困职工吃得上饭、看得起病、子女上得起学。要通过上上下下的努力,真正让职工感受到党和企业的温暖,享受到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在关心职工生活的同时,各单位也要加强形势任务教育,教育引导职工正确处理促进企业发展与解决生活欠账的关系,期望值不能过高过急,需要根据企业财力量力而行,逐步改善职工的生活条件。

第9篇:现代企业安全论文范文

【关键词】供电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对策

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不仅要保证企业自身免遭损害,还应该把对公众的危险降到最低。地方供电企业在安全管理上与国家电网存在一定的差距,安全管理风险高,建议逐步纳入国网一体化管理,逐步改进安全管理手段,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如何在新时期形势下援助地方电网保证安全供电,提高供电可靠性,杜绝和预防各类电力生产恶性事故的发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1.地方供电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责任心不强.维护和运行人员素质不高

供电企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企业,职工素质和责任心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地方供电企业员工结构复杂,整体素质不高。但在实际安全管理中鉴于人情、关系等原因,不敢真抓实管,使安全工作落不到实处。

1.2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教育不具体.流于形式

(1)重效益,轻安全生产的思想始终在有的地方供电企业领导干部的思想意识中占主导地位,把主要精力放在完成年度任务上,而对抓落实不够,不深入,讲的多,做的少,号召多,检查督促少,流于形式。没有建立一整套层层包干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对事故的奖罚避重就轻。

(2)轻视作业现场过程风险管控。大多数电力人身伤亡事故发生生产作业现场过程中。一些地方供电企业往往不愿意将过多的管理技术力量投入到现场监督管控过程中,导致现场监督缺位。

(3)工作负责人职责不清楚也是造成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执行工作任务时,工作负责人不能只安排工作,自己不履行职责,不在工作现场实施监护,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4)经常性的安全专题教育抓得不够。重技术培训,忽视安全专题教育,职工的安全意识淡薄。

(5)纪律松弛,管理不严,有章不循,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1.3安全生产投入不足

一些地方供电企业由于效益不高,在安全生产器具的配备、维修,试验未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安措资金的投立较少,导致现场工作时安全措施无法完全布置落实,该挂的接地线不挂,一些试验到期的验电器、绝缘操作杆不按规定校验。

1.4安全专项活动开展少,宣传力度不够

缺少开展大型的安全专项活动,不能使安全管理理在员工群体中入脑入心;不能有效地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即使开展上级组织的大型安全活动也是走走过场。

2.提升地方供电企业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

地方供电企业最终应纳入国网一体化管理,建立起“三集五大”管理体系,实现现代集约化管理。传统的安全管理理论是与企业管理理论同步发展的。早在二十世纪初,随着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各种生产事故频繁发生,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学者就从事故的角度出发,开始对安全管理进行研究。逐渐产生了海因里希安全法则、多重原因论、事故树分析法、等等安全管理理论。随着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的发展,现代安全管理更加强调管理的现代化,包括管理思想、管理人才、管理方法、管理体制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出现了安全系统工程、人-机工程学、安全心理学、全面安全管理和安全评价管理等新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推动整个安全管理工作的进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形势必须加强将安全风险管控摆在重要位置。只要控制了事故风险,减少了现场有章不循行为,就能预防事故发生。

必须建立起安全管理的“三大机制”和“三大体系”,即安全生产的运行、约束和动力机制。“三大体系”是以党委书记为首的思想政治工作保障体系,与单位党群系统机构设置相同,包含单位工会及共青团机构;以生产副总为首的技术保障体系,主要由单位技术主管部门和各基层单位技术负责人组成;以上级安全监督部门为首的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包括各级独立的安全监督机构和专责安全监督员。目前强调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和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两大体系,实际上是把安全生产的三个保障体系统称为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但三个体系都应该充分发挥作用。

全面加强现场安全监督,落实重大倒闸操作现场、重大检修施工作业现场、重大隐患处理现场管理及专业技术上岗到位,将现场事故风险降为0,重大现场上岗到位人员既包含保证体系人员,同时又要包含监督体系人员。

加强安全基础管理,班组是企业的基本细胞,必须加强班组的安全工作,开展好每周一次的安全日活动,落实全过程录音制度,班前会、班后会等建立起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近年来重庆市公司提出的“黄马甲”、“风险提示牌”“小毛说违章”等提升了安全文化氛围。万州供电局建立起“行动后反思”安全日学习机制,打造起全新的安全文化。

创新安全生产管理。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创新就是要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善意的法律制度为武器、以打造高执行力的队伍为保障、以事故防范为目标。

3.安全管理体系创新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HSMS)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它与IS09000和IS0 1 4000等标准一并被称为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OHSM是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使企业形成自我约束和自我改进机制,达到最佳安全状态。它通过系统化的预防管理机制,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控制各种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事故,是解决安全生产问题有效的管理体系。因此,安全管理体系创新必须与超前预防结合,达到有序可控、长治久安的目的。

在重庆市电力公司统一指导下,万州供电局开展了以“追根溯源反违章,防微杜渐治隐患”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月”活动。按照活动要求,各级领导贴近一线,深入宣传发动,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创新工作举措,活动取得了预期成效。通过活动的开展,健全了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机制,建立了安全生产管理标准,提高了员工对安全工作的认识;落实了电网安全风险差异化控制措施;建立考评机制,强化了隐患治理,体现出重庆公司的“抓基层、抓基础、抓基本功”的安全管理特色。

在今年的秋检中,万州供电局结合新的安全管理体系,提早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合理安排检修计划,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施工方案,加强秋检安全管理,杜绝各种违章行为,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标准化作业,为秋检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采取多项措施,加强秋检和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现场到岗到位要求,严把现场安全关。加强大修、技改现场的全过程管理,推进大修技改工程按期完成。加强应急管理,重点关注主设备安全,杜绝变电设备带病运行。严格执行检修计划,及时完善相关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