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现代医学精神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医学不仅仅是一门研究人类疾病的科学,也是将医学科学与人文社会学科融合在一起的学科。医学既具有自然科学性又兼有人文社会科学的属性。当今医学发展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成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人文属性原本更加浓烈。然而,处于技术飞速发展时期的当代医学,其人文精神的发展,却被技术主义的高光反衬下暗淡了色彩。医学对技术的高度依赖和追求,忽视了医学自身的仁爱精神和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导致医生人文素养的缺失,表现出的是现代医学技术与医生人文素养之间关系的失衡。因此,重新审视现代医学技术与医生人文素养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1医生人文素养及其内容
人文素养是个复杂且抽象的概念,在不同的语境和层面含义有所不同。简单说,人文素养可以理解为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技能、理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成熟和稳定的价值体系,品格、气质和素质是一个人人文素养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医生的人文素养可以理解为医生对健康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一种人文关怀,以及对患者处境的无限关切,医生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感、人格品质、精神追求则是医生人文素养的外在表现形式。医生人文素养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对患者个人尊严和价值的高度重视和尊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保护每位患者追求生命延续和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
(2)具有崇高的医德。医生作为一种与生命直接打交道的职业,必须具备良好的医德。医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也是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行业而具体体现。良好的医德不仅是医生面对患者病痛时表现出内心深处的真实同情和深切关怀,还包括医生在医学实践活动中,具有正直的品德,不断提高自身工作标准,严格遵守行业规定。
(3)具备不断进取的心态。一方面,要求医生自觉地纯净医疗行业,促进和维护和谐环境;另一方面,要求医生必须对生命要有源自内心的敬畏,以及不断追求并实践人、社会和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局面。
2现代医学技术及其特征
医学是和人的生命打交道的学科,本质上是一门人学,医学生在掌握医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需注重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医学人文始终围绕着医学发展,在现代医疗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医疗理论和技术突飞猛进,医疗机构快速转型。社会期望值的升高与不协调的医患关系导致近年来很多医疗纠纷的发生,公众对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质疑。因此,医疗机构需重视医务人员人文精神的培养,医学院校需重视医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与临床其他医学专业相比,口腔诊疗过程中涉及的疾病大多没有致命性,一般不会危及患者的生命,而主要涉及其健康权与知情权[1]。沟通不足导致医患矛盾愈演愈烈,医疗纠纷的案例也时有发生。临床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在于现代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我国的医学教育模式过于陈旧,多数高等院校和实习医院往往只注重医学专业课程的设置,而缺乏对医学人文素养的培养和人文关怀技巧的训练,这也造成我国口腔医学生人文素养普遍缺乏,职业素养不高的现状。本课题拟分析口腔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缺乏的现状及原因,并结合其他高校实践经验,强化口腔医学人文课程的设置,建立一体化的口腔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体系,将人文精神教育理念贯穿到整个医学教学中,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口腔医生奠定良好基础。
1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顾名思义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它的核心是人,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2]。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医学人文精神是人文精神在医学实践领域中的体现,核心是以人为本[3-4]。医学人文精神的涵义可理解为关爱生命、以人为本,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的关照。对于医学院校来说,人文精神教育应与医学理论和技术教育同步。
2口腔医学生人文精神缺乏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人文精神教育未能与国家经济水平发展的步伐同步,医学领域同样如此。临床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在于现代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在我国,一些医学院校和实习医院未能重视学生的人文课程渗透,对带教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学素质缺乏严格考核,甚至没有专门从事医学人文教育的师资团队。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学校已具备严格的标准和激励制度来选拔优秀带教教师,医学人文课程贯穿医学本科教育和医学教育的整个阶段。现代医学教育体系的变革要求高等医学教育不仅要关注躯体疾病,也要综合生物、心理和社会3个因素研究人类的健康与疾病。口腔医学是医学的重要分支,口腔医学的教育方式同样需要不断变革与创新。然而,我国一些口腔专业教师只注重医学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而缺乏对医学人文素养的培养和人文关怀技巧的训练,同时在我国部分院校,存在口腔医学专业课教学与医学人文精神教育脱节,强化了学生“重专业、轻人文”的理念[5]。此外,教师配置方式和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不合格的带教教师易对学生产生相应的负面影响。随着医学发展,社会对医务工作者的行为和人文素质的要求逐渐提高,新的指导思想对未来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6]。这对未来医学的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3人文精神培养的改革模式探索
3.1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提高教师医学人文素质。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师资力量是培养高素质学生的关键。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同时也要进行人文精神的洗礼[7]。医学院校将每年对在校教师和实习医师进行临床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评价,为打造一支专业基础扎实的人文教师骨干队伍,院校也经常组织各种人文学术研讨会,定期开展医学人文教育培训和国内外交流活动。此外,定期举办有关人文素质教育的主题汇报、板报和宣传栏设计和专题讲座等,提升临床带教队伍的人文素养。3.2规范人文医学课程设置,提升个人的医学人文素养。创新性地开设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通识教育课程,如自然辩证法、生命科学、口腔审美学、口腔医学导论及口腔医学史课程,人文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大部分,课程的形式分为理论讲授、专题讲座、小组讨论等,人文医学课程的规范化促进医学专业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强调让学生感受口腔医学家的学术思想和道德修养,培养学生认识口腔、热爱口腔的爱岗敬业精神,潜移默化地提升个人的医学人文修养[3]。考核内容对学生具有一定的趋向性,因此应增加人文素质知识技能的考核方式与考核内容,其中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对人文素质理解、自主沟通能力掌握、医疗法规熟悉程度等的考评。此外,学院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参观校园文化景观,如医(校)史馆、解剖馆及医学名家名言墙等,开展医学人文主题研讨会和相关竞技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在医学教育中,一个和谐深厚的育人氛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只有真正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才能培养出适应时展的新型人才[8]。3.3采用创新教育模式,在口腔专业教学全程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目前,我校一直进行口腔临床教学改革的探索和研究,以小班(少于30人)为单位设立医学人文实践课程,尝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实践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医学人文精神,有助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传统的传授和教育方式缺乏特色,基本依靠课本、课件进行理论讲授,而PBL、CBL等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可以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并且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小组讨论、PPT制作、诊疗情景模拟视频拍摄等学习方式将成果进行讨论和展示,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与奖励,以形成性评价促进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改革,这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综合运用使学生对所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并能灵活应用,为今后临床实际病例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临床思维。3.4开展口腔医学实践活动。口腔临床医学是一门对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加强实践教学十分重要,如实验室实习、临床实习、社会实践等。本科生的培养除了讲授课本理论知识外,应尽量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实践,在本科生前两年的教育任务中应添加口腔门诊见习环节,学习一些基本操作与无菌观念等,以加深学生对口腔临床工作的了解。后期除了实验室实习外,应增加口腔临床前期综合实验内容,增加学生在临床实际中的操作机会。经过这些早期实践教学环节,学生能够掌握口腔基础操作,感受患者的痛苦,加强自主沟通实践,体会到与患者沟通的技巧,这样在之后的临床实习及工作当中,学生能够缩短“上手”的时间,既丰富了专业知识,又提高了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及矛盾解决的能力,为尽早独立完成诊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除了临床实践学习,学院也应该多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每年的“爱牙日”活动;对学龄儿童进行口腔宣教活动;到边远山区及城镇进行口腔宣教、口腔检查等。这些社会活动可以加强学生对医学人文素养的认知能力,同时又提升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现代社会,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越来越大,医学相应地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已由原来单纯从生物方面着手转向从心理方面来认识,由此医学必然涉及到人文科学方面,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活动实践中具备一定的“人文主义”伦理素质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医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性的人,疾病和健康总是受制于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因素的作用,所以医生对病人的态度以及病人对医生角色的情感认同深深地影响着诊断和治疗效果,医患关系对医疗效果有着巨大的作用。亲切、耐心、体贴、献身于救死扶伤的崇高的形象,对患者将产生很大的心理治疗作用,它给病人以信心和希望,可使病人配合治疗,改善病人的消极心理,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主动性[1]。而上述医患关系的实现一般是建立在医务人员具备一定的“人文主义”伦理素养的基础上的。本文试图从理论角度探索提高医务人员“人物主义”伦理素质的理论基础以及实现途径。
1医务人员“人文主义”伦理素质理念的内涵
“人文主义”(Humanism)一词源自拉丁文的Humanitas。Humanitas最早是出现在古罗马西塞罗和格利乌斯的著作中,与希腊文Paidea为对等词,意思是指“人性”、“人情”、“万物之灵”,也指一种能促使个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的教育制度。“人文主义”也叫人道主义,是十四世纪至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提倡关怀人、尊重人和个性解放的一种思潮。笔者所提倡的医务人员“人文主义”伦理素质在这里是指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理人员、护士、相关技术人员等)在医疗过程中具备关怀、尊重医疗对象和在道德价值判断行为及制约医疗行为的规范与原则互动中所必需的态度。[2]
2提高医务人员“人文主义”伦理素质的理论基础
2.1医学理论与“人文主义”伦理素质理念的一致性
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现代医学科技的进步,都是围绕着各种科学语言和技术手段去研究人的各种机理和健康问题。“以人为本”一直是医学的理念,这与“人文主义”伦理素质理念是相一致的。人既有生物属性和心理特征,又具有复杂的社会属性。这自然就要求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实现现代医学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人文文化的渗入将使医学科技形成某种协调,从而完善科学技术,完成人文与科技的互补。人文知识的灌输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医学理念,克服功利主义缺陷。
2.2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摘要】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得该行业领域对于各种治疗方法的理论研究活动持续增多,中医音乐治疗是传统中医诊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崇尚自然的治疗特点,及蕴涵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价值。文章针对中医音乐治疗的现代医学价值与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促进现代医学的发展。
【关键词】中医音乐治疗;现代医学价值;文化内涵
中医音乐治疗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将人文精神融合到医学治疗活动中,试图应用音乐节奏、音色、韵律等因素,产生对人情绪的调节作用,形成对患者脏腑及生命肌体的影响和刺激作用,以达到治疗某种疫病的目的。中医音乐治疗采用民族调式音乐,现代医学在借鉴传统中医五行音乐治疗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心理学理论,形成现代音乐治疗学的相关理论,在亚健康状态调节等方面可以产生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对中医音乐治疗的现代医学价值与文化内涵进行探讨,对于现代音乐治疗学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中医音乐治疗简述
中医音乐治疗最早起源于我国经典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的“五音疗法”,所谓“五音”是指宫、商、角、徵、羽的民族调式音乐,并根据其五音表现,将其分为土音、金音、木音、火音、水音五种调式类型,根据人体五脏的生理特征,结合中医文化中按照五行对人体体质进行划分的特点,针对不同患者施用不同的音乐治疗调式,以达到促进五脏气血循环的诊疗目的[1]。
(一)中医音乐治疗的调式类型1.土乐土乐主要以宫调为基础,在五音通五脏理论中,宫调对脾脏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宫调音乐多给人以泥土一般的厚实之感,音乐曲调多悠扬沉静而庄重,典型曲目有《黄庭骄阳》、《十面埋伏》等。2.金乐金乐主要以商调为基础,在五音通五脏理论中,对肺脏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在中医治疗活动中对于肺功能系统的诊疗效果较为明显。金乐多呈现出铿锵嘹亮的音乐风格,典型曲目有《阳春白雪》、《秋风清露》等。3.木乐木乐主要以角调为基础,在五音通五脏理论中,对肝脏功能具有调节作用。木乐的风格悠扬,曲调爽朗豁达,典型曲目有《胡笳十八拍》、《碧叶烟云》等。4.火乐火乐主要以徵调为基础,在五音通五脏理论中,对心脏功能具有调节作用。火乐多具有层次分明的旋律特征,节奏轻快活泼,对于人的情绪能够产生明显的调节作用,典型曲目有《紫竹调》、《荷花映日》等。5.水乐水乐主要以羽调为基础,在肾功能及泌尿系统的调节方面能够发挥作用。其具有苍凉柔润的唯美之感,行云流水般的韵律可以直接对人的思维产生影响,典型曲目有《梅花三弄》、《伏阳朗照》等[2]。
(二)中医音乐治疗的机制中医音乐治疗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古代音乐治疗认为音乐为“和合之气”,天地之间需要阴阳和谐,人体也需要阴阳和谐,人体出现某种疾病往往是由于阴阳之气不和谐所致,而音乐可以发挥调和阴阳的作用,以达到“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的效果,达到人体阴阳和谐的治疗目的。针对现代中医音乐治疗机制的研究更为深入,国外研究机构的生理学研究实验报告中提出,音乐的旋律、节奏有助于刺激人体大脑,促进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等递质的释放,以达到改善大脑皮层功能的目的[3]。同时音乐可以直接对人体主管情绪的下丘脑以及边缘系统产生作用,从而实现调节情绪的目的,进而通过治疗机制,对部分疾病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国古代心理疗法始终坚持“身心并调”、“治养结合”的原则,体现了中医学的两大特色,即“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从而形成了不同于现代心理疗法的鲜明特征。当历史的车轮行驶至19世纪之时,现代医学心理学诞生了,但岁月长河并没有掩盖东方古老智慧的光芒。在历代医史文献中记载了很多中医学治疗心理疾病的验案,其中与现代医学心理疗法有很多不谋而合之处。移念疗法与暗示疗法移念疗法即移精变气法,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转移患者精神,排遣情思,改移心志,以移精气,变利气血而治疗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素问•移精变气论》:“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1]。其要旨为通过语言、行为等形式以达到转移注意,自我暗示的作用。以调动患者的积极因素,转移病人对疾病的注意力,发挥患者的主观想象力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古代医家擅长移念疗法者不乏其人。如某公子生二十余年,素席丰厚。父为某省制军……公子两目忽红肿,痛不可忍,延天士诊之。天士曰:目疾不足虑,当自愈。所虑者,愈后七日内,足必生痈毒,一发则不可治。天士决生死如烛照,不差累黍,公子闻是言,不觉悲惧求救。天士曰:此时不暇服药,当先拟方散毒。如七日内不发,方可再议。急求其方,曰:息心静坐,以左手擦右足心三十六遍,以右手擦左足心三十六遍,每日如是七次,候七日后,再来诊治。如法至七日,延天士视之,曰:目疾如先生言已愈矣,未审痈毒能不发否?天士笑曰:前言发痈者,妄也。公子为富贵中人,事事如意,所惧者,死耳。惟以死动之,则他念俱绝,一心注足,手擦足则心火下行,目疾自愈。不然,心益躁,目益痛,虽月服灵丹,庸有效乎[2]。此病案就是通过移念疗法来转移患者注意力而达到治疗目的的。
现代医学心理学中的暗示疗法,分为他人暗示疗法和自我暗示疗法两大类:①他人暗示指由心理医生对患者施加的暗示。它主要是通过心理医生在患者心目中的威望,把某种观念暗示给患者,从而增进和改善他的心理状态,调节他的行为和机体的生理机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现代心理疗法中常使用的安慰剂疗法便属于这一范畴。②自我暗示疗法指的是由患者通过自己言语、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调节和改变心理状态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由于暗示的作用很大,所以,在心理治疗过程中,一方面,心理医生的诊疗语言和行为十分重要,应当慎重使用,以免发生消极的暗示作用;另一方面,心理医生必须启发和引导患者发挥自我意识的调节能力,消除那些使自己增加精神负担,不利于心理健康的自我暗示,培养积极、乐观的自我暗示,使之朝着符合治疗要求和有利于祛除病邪的方向发展。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到:暗示疗法与我国传统的移念疗法在原理和实施方法上存在一致性。开导劝慰疗法与疏导疗法我国的传统医学很早就认识了语言对于心、身的积极作用,并以此作为心理治疗的基本工具。在运用这种方法时,中医强调应注意患者个性特征的差异。《灵枢•师传》中指出:“王公大人,血食之君,骄恣从欲,轻人,而无能禁之,禁之则逆其志,顺之则加其病,便之奈何?治之何先?”岐伯曰:“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1]。
这段话指出医生在进行语言劝慰疗法时所应遵循的四个步骤。首先,“告之以其败”是指给患者指明疾病的性质、程度、危害以引起其充分注意;其次,“语之以其善”即医生应耐心地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由于“告之以其败”导致的不良后果;再次,“导之以其所便”即对患者的治疗、调养提出合理的指导;最后,“开之以其所苦”进一步帮助患者消除恐惧、紧张和焦虑的不良情绪,防止对躯体产生危害。以上四步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现代医学心理学中的疏导疗法又叫言语疗法,是对患者的病理心理状态进行疏通引导,使之畅通,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疏导疗法要求心理医生根据患者的病症,用准确、鲜明、生动、灵活、亲切的语言,分析疾病产生的根源和形成过程、疾病的本质特点,教给患者战胜疾病的方法;激励、鼓舞患者增强同疾病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逐步培养激发患者自我领悟、自我认识和自我矫正的能力,进而促进患者自身心理病理转化,减轻、缓解、消除症状;并帮助他们认清疾病的运动规律,改造个性缺陷,提高主动应付人脑应激反应的能力,巩固疗效。疏导疗法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主要有四点:①指出疾病的危害,引起患者重视,并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态度。②指出患者要与医生合作,及时治疗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③指出治疗的具体措施,并劝告患者如何调养。④指出患者的消极心理状态,帮助患者从疾病的痛苦中解放出来。我们不难发现语言劝慰疗法与疏导疗法可以说是同出一辙。后世医家运用此法,屡有奇效。习见习闻疗法与系统脱敏疗法突发事件常可导致过度惊恐而诱发多种疾病。《黄帝内经》认为:“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等。俗话说“习以为常”,对于这样的疾病,与其逃避,不如让患者面对。一旦患者正视恐惧,其恐惧感自然就会减轻。也就是应使患者提高耐受程度以消除恐惧带来的不良反应。
如张子和治卫得新之妻,旅中宿于楼上,夜值盗劫人烧舍,惊坠床下。自后每闻有响,则惊倒不知人,家人辈蹑足而行,莫敢冒触有声,岁余不痊。诸医作心病治之,人参、珍珠及定志丸皆无效。张见而断之曰:惊者为阳,从外而入;恐者为阴,从内出也。惊者,谓自不知故也;恐者,自知也。足少阳胆经属肝木。胆者,敢也。惊怕则伤胆矣。乃命二侍女执其两手,按高椅之上,当面前置一小几。张曰:娘子当视此。一木猛击之,其妇大惊。张曰:我以木击之,何以惊乎?伺少定,击之,惊又缓,又斯须连击三、五次,又以杖击门。又遣人击背后之窗,徐徐惊定而笑。曰:是何治法?张曰:《内经》云:惊者平之。平者,常也,平常见之,必无惊。是夜,使人击门窗,自夕达曙。夫惊者神上越,从下击之,使其下视,所以收神也。一、二日虽闻雷亦不惊[3]。系统脱敏疗法属于现代医学心理治疗方法中的行为疗法,又称满灌疗法,常被用来治疗强迫症、焦虑症和恐怖症[4]。是通过鼓励患者直接接触引起恐怖焦虑的情景,坚持到紧张感觉消失的一种快速行为治疗法。系统脱敏疗法,一开始就应让患者进入最使他恐惧的情境中,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如鼓励病人想像最使他恐惧的场面,或者心理医生为其讲述他最感恐惧情境中的细节,也可使用录像、幻灯片放映最使患者恐惧的情景,以加深患者的焦虑程度,同时不允许患者有逃避行为。在反复的恐惧刺激下,即使患者因焦虑紧张而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困难、面色发白、四肢发冷等植物性神经系统反应,而患者最担心的可怕灾难却并没有发生,这样焦虑反应也就相应地消退了。也可以把患者直接带入他最害怕的情境,经过体验,使他觉得并没有出现想象中可怕的后果,焦虑和恐惧自然也就慢慢消除了。通过对系统脱敏疗法的论述,我们很容易找到其与中国传统的习见习闻疗法的相通性。两者在适应症、实施方法上是极为一致的。
宁神静志法与放松疗法宁神静志是我国养生思想的核心。如“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的思想反映到养生方面,就是归真反璞、不淫其性、不溢其情、节欲去奢。这些思想对中医养生学及中国古代心理思想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主张“归真返璞”,回复到婴儿状态,无欲无知无为,恬淡虚无,强调心理摄养,这确是一种有积极意义的心理摄生方法。如《黄帝内经》中养生的核心就是恬淡虚无,很多篇章都可体现这一观点,“恬淡无为,乃能行气”;“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圣人者……内无思想之患”;“圣人……乐恬淡之能”等。以《素问•上古天真论》最为突出,其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1]。气功是通过练功者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对身心进行自我锻炼的一种方法。其特点为将人的精神、形体、气息三者能动地结合起来,从而对机体施以整体性的影响。尤其是其中的静功,没有一般肢体的运动,而是通过一定的练功姿势、呼吸方式和意守活动使机体在静的状态下,进行“内部”锻炼[5]。
放松疗法同样属于现代心理疗法的行为疗法,又称松弛疗法。它是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治疗方法。可治疗各种焦虑性神经症、恐怖症,且对各系统的身心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放松疗法认为:一个人的心情反应包含“情绪”与“躯体”两部分。假如能改变“躯体”的反应,“情绪”也会随着改变。躯体的反应,除了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内脏内分泌”系统的反应,不易随意操纵和控制外,受随意神经系统控制的“随意肌肉”反应,则可由人们的意念来操纵。我国传统心理摄生中所倡导的宁神静志以及健身运动中的气功在原理、方法、作用等方面与放松疗法是极为一致的。传统音乐疗法与现代娱乐疗法《黄帝内经》中有“角、徵、宫、商、羽”的记载。《素问•金匮真言论》指出:“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其音角……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其音徵……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其音宫……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其音商……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其音羽……”[1]。《灵枢•邪客》云:“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1]。以上表明《黄帝内经》时期对于不同音律的特性与人体不同的生理特性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较为明晰的认识。
祖国医学认为,音调与五脏的生理、病理是息息相关的。五音声波振荡的特点是:角音顺应木气而展放,徵音顺应火气而高亢,宫音顺应土气而平稳,商音顺应金气而内收,羽音顺应水气而下降[6]。所以听角类的音乐对于气血有疏散、宣泄的作用;听徵类的音乐能使人产生兴奋、热烈的感觉,以提高心神的机能活动;听宫类的音乐能使人舒缓、放松;听商类的音乐给人清澈、肃穆的感觉;听羽类的可以使神气收敛而更加健旺。现代医学心理学的娱乐疗法中音乐疗法较有影响。音乐之所以能够起到治疗心身疾病的作用,是因为它不但能反映和振奋人的精神,而且它的不同节奏、旋律、音调、音色等,都可以对人的心身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音乐能改善人的心理功能及生理活动,故用音乐治疗疾病,称之为音乐治疗[7]。传统的音乐疗法除具有与现代娱乐疗法的相通之处以外,还将情志相胜、因势利导纳入其中,因此其治疗范围更加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