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诗歌鉴赏范文

现代诗歌鉴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诗歌鉴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诗歌鉴赏

第1篇:现代诗歌鉴赏范文

1、抓诗眼。诗眼是诗中最富表现力、最能开拓诗歌意境的关键词句,是能使诗歌生辉的聚光点。诗眼的锤炼和设置在诗歌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古今诗评家无不从这点出发赏析诗歌。

2、析意象。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意念和外界客观物象撞击的产物,是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的物象经过、提炼,重新组合而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艺术形象。诗歌中,诗人不仅要用意象进行思考和感受,还要用意象进行表达。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现代诗歌鉴赏范文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学习兴趣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投入程度,因此,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首要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由于学生对于现代诗歌的理解存在片面性,了解不够深入,因而学习兴趣低下。在正式授课前,教师应当依据诗歌内容,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诗歌进行引入,让学生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以及创作意图。通过引入海子的名篇《面朝大海》,引导学生将诗中“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等描写与现实中卧轨自杀的行为结合进行思索与探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思考、交流与分享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魅力。

在现代诗歌授课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诗歌的朗读过程中,提升学习兴趣。在学习戴望舒的《雨巷》时,可以采取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让学生重点关注诗歌中“油纸伞”“丁香”等意象,并采取提问的方式讨论诗歌中丁香一样的女子象征了什么?学生在了解了诗歌的创作背景以及相关资料后,能够对诗歌产生自己的理解。有的学生认为表达了诗人痛苦的初恋,也有的认为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对新生活的渴求。在朗读以及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通常能够产生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会细读,提高鉴赏能力

基于文本理论的诗歌细读方法是提升高中生现代诗歌学习与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现代诗歌的词义细读分为三步。

第一,确定诗歌关键词。现代诗歌中每一个用词都具有丰富的内涵,越是简单的词语蕴含的韵味可能越为深厚,具有很高的挖掘价值。但是,在诗歌学习的过程中,并非要逐字逐词地对内容进行分析,而要学会找出关键词。

第二,解释关键词含义。关键词作为诗歌鉴赏的重要提示,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者思想情感,因此,需要对诗歌关键词进行细致严密而又深入的分析。

第三,全局性把握诗歌。关键词是诗歌理解的一个中心,诗歌鉴赏应当以这个中心为基准,通过对具体含义的阐述来解读诗歌内容,实现对于诗歌的整体性把握。例如,在讲授《沁园春・长沙》一诗时,可以选定“独”为关键词。其字面意思是单个,在诗歌“独立寒秋”中,一个“独”字,显示出了积极向上、正面的情绪,彰显出其满腔豪情。

细读结构也是现代诗歌鉴赏的重要环节。通过细读结构,学生能够整体把握诗歌,形成立体化的理解。由于现代诗歌通常层次结构较多,在品读过程中想要了解诗歌的意蕴,领略其美感,就要在对各个层次脉络的把握中体会诗歌节奏与韵律,感受诗人情感的跌宕起伏。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集体诵读,感受诗歌结

构,读出诗歌的语气,体味诗人情感,形成自己的理解。诵读活动应当分阶段进行,既要包括初学时把握诗歌的节奏,也要包含学习后的反复诵读,感受情感的起伏与变化。

三、品味意境,大胆模仿创作

意境是诗人的理想升华,语言是诗人抒发自己情感的重要途径,涵盖了诗人的整个心灵。在现代诗歌中,诗人通常借助生活中以及自然中的物象来抒感。意境产生于意象,但又超越意象。因此,学生在学习现代诗歌的过程中,必须用心去理解这些意象,感悟其中的意境。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意象理解的指导,触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进而体会诗人的情感。例如,在教授徐志摩的诗歌《再别康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诗歌之后找出意象,结合课前的预习以及课上阅读的体会与思索,找出所有意象中最能表达诗人情感的那几个,在这个过程中揣摩诗人的内心世界。

诗歌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体味诗歌内涵,也包括启迪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作。在找出了相关意象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这几个意象作为触发点,自己动手写诗,体味意象对于情感表达的作用。另外,也可以模仿诗歌的节奏与段落进行自主创作。例如,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课堂作业,以舒婷的《致橡树》作为基础,体会其中平等、自由的爱情观,仿照诗歌进行续写。这样的练习方式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第3篇:现代诗歌鉴赏范文

关键词:现代诗歌;课后习题;目标;阅读;理解;延伸;鉴赏

一、 现代诗歌特点及教学目标

现代诗歌,首先是诗,因此它具备诗的一般特征,高度凝练,形象性强,饱含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并且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一般分行排列;其次是新,“新”既是时间概念又有其特质,时间上兴起于“五四”时期,与传统古诗有区别;古诗多需押韵,部分需符合一定平仄和对仗之规范,而新诗完全不受押韵和对仗之规范,只保留意象精练的特性,创作方式极其自由。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将必修课“阅读与鉴赏”部分的课程目标分解为12个要点,其中与现代诗歌教学直接相关的有: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将选修课“诗歌与散文”部分的课程目标分解为5个要点,与诗歌教学直接相关的有:1、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4、尝试诗歌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通过对课程标准中对现代诗歌课程目标的解读,我们可以对高中现代诗歌的教学目标可以进行一个具体的概括:①学会诵读诗歌,掌握诗歌的基本音律,通过对诗歌的诵读,“因声求气”获取更深切的感受和体验,把握诗歌的情感。②掌握现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把握诗歌的基本意象、意蕴等,获得对诗歌审美评价的鉴赏和研究能力。③掌握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吟味涵泳、赏析评价等诗歌鉴赏的常用方法。④掌握有关新诗主要流派及其诗歌特点的一般常识,新诗中有代表性的诗人创作风格的主要特点。

二、 现代诗歌课后习题分析

课后习题是教材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道课后习题都是都是结合文本内容和教学目标精心编排的,是确定教学重难点的重要依据,是课堂学习向课外延伸的重要基点。《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建议:“课后习题应该成为课堂学习和检测学习情况的主要依据”。所以课后习题在语文课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人教版2007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现代诗歌的课后习题进行分析,发现具有以下特点:

1、 紧扣学法,突出重点

现代诗歌作为阅读鉴赏的中的一部分,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其音律节奏特点,学会诵读,并把握其审美特点是诗歌学习的重点。

而作为诗歌本身,阅读背诵也是学习理解诗歌的一个重要方法,诗歌本身就是一种情志的抒发,在反复诵读中才能够更好地体会作者在诗中蕴含的感情。古人就曾有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现代诗歌虽与古代诗歌在特点上有区别,但在学习方法上还是有一定的共通之处的。因为阅读背诵是学习诗歌的一种重要方法,而在文本中选入的四首诗歌中,就有三首诗歌的课后习题是要求背诵诗歌的,但题目却不是单纯地要求背诵,而是结合诗歌本身的特点在其中提到相应的要求。譬如《沁园春・长沙》课后习题第一题是“反复朗读并背诵这首词,注意把握情感和节奏”,而第二课时的《诗两首》课后习题的第一题则是“从课文中选出一两节诗划分节奏,标出韵脚,反复诵读,体会其音乐性,并背诵这两首诗。”这都体现出课后习题在设置的时候注意到诗歌本身音律性和节奏性的特点,而且结合了现代诗歌教学目标中的学会诵读,掌握音律的目标。

而且诗歌是一种美的艺术,情志的抒发,在诗歌的学习中,对诗歌的审美鉴赏以及对其感情的体会也是学习重点与目标之一。在诗歌单元的课后习题的设计同样也体现了这一点,《沁园春・长沙》课后习题第二题是“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描写的湘江秋景,看看诗人主要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绪;词的下片转到“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围绕“同学少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诗歌的美很多时候就体现在其意象的运用上,通过意象来提问,引起学生对诗歌意象的重视与学习,有利于他们对诗歌的美进行一个合理有效的解读。而直接通过诗歌中情感集中表现的诗句来提问情感的体会,对学生在思考诗歌情感上也是一个提示与引导。《诗两首》则课后习题的第三题更是直接对体会诗歌美进行了提问,“《再别康桥》是一首含蓄的诗让人感到美,你觉得美在哪里?”而之后的提问“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在语意上同中有异,请仔细揣摩其中意味;这两节在节奏上则完全相同,形成回环往复的结构形式,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则是通过对诗歌结构的提问,引导学生从诗歌结构上来揣摩诗歌的结构美。《大堰河――我的保姆》课后的第二题“这首抒情长诗中有许多叙事成分和细节描述。试找出几例,说说它们对表达诗人情感所起的作用。”引导学生从诗歌内容角度上来体会诗歌情感。而第三题“这首诗大量使用排比句式,而且多个诗节中的首尾重复。反复朗读有关章节,揣摩表达效果”则是通过引导学生对诗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来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进而体会诗歌的文学美。

2、 题型丰富,凸显层次

现代诗歌这一单元课后习题的类型还是比较丰富的,侧重点和考察点也各不相同。第一部分主要是指导背诵为主,如《沁园春・长沙》与《诗两首》都有要求背诵的课后习题,强调了背诵在诗歌学习中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是以侧重理解诗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会表达方法,学会诗歌审美。这对于诗歌学习也是很重要的,在诗歌单元的习题中,三个课时的课后习题都有涉及到此类,且比重较大,《再别康桥》中对思想感情的提问,《诗两首》中对诗歌美的提问,以及对《雨巷》中“姑娘“这个意象的提问,还有《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叙事成分以及细节的提问,还有修辞手法的提问,这些都体现了对诗歌内容思想和审美的引导学习。而且虽然同样是对诗歌思想内容和审美表现的学习,但是在题型的设计上却并不拘于一格,而是根据每首诗本身的特点进行了多样化的设计,这样的设计不仅使题型更丰富,而且也更贴合文本内容,将诗歌中需要掌握的重难点分层来进行解决,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4篇:现代诗歌鉴赏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7002301

众所周知,诗歌能陶冶情操、纯净心灵,提高文学修养。因此,在人教版的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第一单元,就专门安排了中国现当代诗歌、外国诗歌的学习,可见编者的用心良苦。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却很少有教师愿意花大功夫去引导学生领略现代诗歌的美,也很少有学生真正对现代诗歌感兴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现代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1.现代诗歌地位不高

中国的现代诗歌诞生于前夕,它受到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并融合了古典诗歌的艺术及民族风格,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但是中国现代诗歌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以及诗人的数量上都远远不及拥有几千年文化历史的古典诗歌。

造成现代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地位不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考语文试卷并未将现代诗歌作为重点考核的部分。比如在考查诗歌鉴赏时经常会把古典诗词的赏析作为重点考核对象,高考作文也明确注明除诗歌外体裁不限等等。在现在这样一个以高考为指挥棒的急功近利的社会,教师、学生、家长都不会花大力气去学习、关注与高考无关的内容,现代诗歌的地位也就被慢慢地边缘化了。

2.教师的诗歌素养不高

语文教师的诗歌素养直接影响着诗歌的教学质量。长期以来,现代诗歌在中国文学中属于小众文学,一般的人都喜欢听故事而不喜欢读诗,喜欢看小说而不喜欢看诗集,甚至许多语文教师对于现代诗歌的体验、对于现代诗歌的知识储备非常少,再加上教师工作的繁忙及个人兴趣爱好等原因,平时接触现代诗歌的机会少之又少,诗歌素养不高。这就直接导致了教师在现代诗歌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只会枯燥地照本宣科,就诗论诗,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领略现代诗歌的美。有的教师甚至是“一笔代过”,草草教完,大大抹杀了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兴趣。

二、现代诗歌教学的思考

如何能够提高现代诗歌的教学质量,让学生从诗歌中获取更多的文学养料,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1.教师要有深厚的现代诗歌素养

高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引领者,要想让学生在诗歌课堂教学中学得有滋有味、兴趣盎然,教师本身必须具有深厚的诗歌素养,要成为一个有诗意的人,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教学过程中,对诗歌有独到的艺术见解,有较高的艺术修为。

2.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想提高现代诗歌的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唤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教师可以选择性地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适合他们阅读的经典现代诗歌,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习惯。并且不定期地进行诗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自己创作诗歌,举行新诗创作大赛,让学生有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教师还可以把学生的优秀诗作推荐给出版社进行刊登,让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提高学习现代诗歌的热情。

3.引导学生领略现代诗歌的艺术之美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优美的诗歌更是如此。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整首诗歌音律和谐,朗朗上口,极富音乐美;句式灵活自由、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具有建筑美;夕阳下的柳树,随波起伏的青荇等美妙的意境可以让读者陶醉其中,极具绘画美。这正是闻一多先生“三美原则”的完美体现。生活中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觉、去体会诗歌中的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4.不能孤立地进行现代诗歌教学

中国的现代诗歌受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并融合了古典诗歌的艺术及民族风格。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结合古典诗歌、外国诗歌的鉴赏,对于现代诗歌的教学将会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第5篇:现代诗歌鉴赏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现代诗歌;课程改革;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9.22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031-01

在当前初中现代诗歌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缺乏足够底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过程单一枯燥、课外拓展较为狭隘等方面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教学成效提升。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注重改革创新,全力打造高效诗歌教学模式。

一、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现状

1.教师文学素养较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于现代诗歌缺乏足够深入的研究,阅读的诗歌作品数量有限,深入开展研究的更少,导致教师文学素养相对不足。同时,部分教师在现代诗歌教学中缺乏教学技巧,教学停留于照搬成品教案的模式,完全按照应试知识点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没有能够让学生充分领悟诗歌的意境韵味,无法有效胜任现代诗歌教学工作。

2.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在上述条件下,现代诗歌的教学课堂生动性也较为有限,学生所学习的是相关知识点等应试内容,教师通过单向讲解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没有能够通过引领感悟的方式展示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和想象美,导致学生在现代诗歌学习中缺乏浓厚兴趣。

3.教学过程单一枯燥。部分教师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完全以单向讲授的模式组织教学活动,没有能够让学生充分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也没有能够有效开展双边互动,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率,导致教学活动成为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学生反而成为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影响了教学成效提升。这种为考试而教学的片面理念,无法有效彰显现代诗歌美的因素,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鉴赏能力。

4.课外拓展较为狭隘。部分学校的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中,没有能够对课堂进行延伸拓展,在各门学科课外活动开展轰轰烈烈的背景下,诗歌教学拓展却似春风不度玉门关,导致诗歌教学成效长期处于低位徘徊状态。

二、有效提升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成效的思考

1.强化文学底蕴积累,提升教师教学驾驭能力。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予学生一碗水,相对于语文教学其他方面的知识结构而言,现代诗歌方面的积累,是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履职能力中的短板。为了提升教学能力,教师应当增加现代诗歌阅读量,并且深入地分析研究,对于诗歌的意境、背景、主题、结构、用词等多方面开展分析探究,多接触现代诗歌,为教学活动积淀深厚的底蕴。同时,教师还应当潜心研究现代诗歌内容的先进教学经验,可以通过听课、研讨、座谈以及上网搜索、阅读教学刊物等方式,将先进的现代诗歌教学理念、经验与自身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紧密结合起来,以此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2.引导学生感悟意境,激发学生诗歌学习兴趣。初中生是开展现代诗歌阅读鉴赏的理想群体,他们正处于各种人生理念的成长期,要让他们感受到诗歌的意境,对他们的性情进行陶冶,品格进行熏陶,让他们更加健康地成长。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意境的过程中,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诗歌诵读让学生感悟诗歌音乐一般美的意境,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引读、师生领读、学生对读等,让他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诵之中体会感悟诗歌的意境,并借助多媒体手段演示相关情境的画面,增强学生内心情感的共鸣度,让他们在美中阅读、感悟、享受、理解。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意境想象之中构建诗歌的绘画美,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手段的演示,也可以通过引导想象让学生开启思维的翅膀,从字里行间去感悟简约的词句所展示的诗歌艺术境界,从而深刻领悟诗人的情感。

3.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教师要从两方面入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教师要创设浓厚的情境,让学生的心灵进入诗歌中所描写的境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诗歌表现的主题以及恰当的用词,以此为切入点,出示探究题,要求学生开展分析讨论感悟研究,让学生在相互交流讨论之中深化对诗歌内容意境的理解。让学生解读诗歌的语言之美,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领略诗歌的意境,同时能够为学生提供遣词造句方面的技巧,尤其是能够指导学生立意练字、推敲词句,在深刻领悟理解意境主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和写作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意境、领会技巧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将所学、所感、所思有效迁移运用起来,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诗一般的语言进行仿写,在教学一种题材类型的现代诗歌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借鉴教材的写法自选题进行仿写,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第6篇:现代诗歌鉴赏范文

关键词:现代诗歌;情景;情感;体验

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当中,古代诗歌曾经占据着文学主体地位,并取得了辉煌夺目的成就。诗歌不仅仅是一种学习的形式,一种题材,它更是一种悠久历史的代表。在此基础上,1919年中,为了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新诗应运而生。作为新时代诗歌运动的变革代表,至今为止的新诗八十多年发展史中,各种流派竞相登台,在历史进程中也曾有过繁荣景象。但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北岛、顾城等诗人为代表的诗潮平息之后,人们对诗歌尤其是现代诗歌的关注似乎越来越少了。青少年学生中爱读诗、写诗的更是寥寥无几。

现代诗歌正在遭遇一个尴尬的处境。在书商那里,一本看似内容不差的小说,就可以卖钱,而且很快可以再版、三版;而诗集成了滞销货,甚至作者还得自掏腰包出印刷费。在大学课堂里,讲小说时教室里满满当当,还有外系的旁听生;轮到诗歌呢旁听生找机会溜了,本系学生也没了精神。怎么回事?是人的欣赏水平提高了吗?我想,恰恰相反,这说明国人的文学趣味还有待于大大提升。那么,何以见得不读诗文学趣味、水平就低下呢?

首先,诗歌作为四大文学体裁之首,有其相当的存在价值。短小、精练,相对于其他文学形式更加纯粹。不管是文章中所展现的抒情、还是表达出的说理,对状物进行的写景描写,好的诗歌都能给人以严谨、精悍、美的享受。作者体味到诗歌给大家带来乐趣,正是所谓“浓缩就是精华”的道理吧!诗中没有废话可言,语句中没有赘语可表达。

其次,一部好的小说、戏剧都要当成诗看,好的文学作品都有诗的特质,就是我们常说的有“诗意”。《荷塘月色》如诗如画,风雅别致;小说《荷花淀》描写的是血雨腥风的,却令我们沉醉在诗情画意的芦苇荡中不能自拔。任何欣赏小说只看到其中故事情节是多么精彩、曲折的人,只是停留在这部作品最粗浅、最表面的层次。一流的小说家都不见得是最会讲故事的人,一流的小说也未必有最好的故事在里面。情节内容就好像用枯树搭成的花架子,架子上美丽的花朵都是故事之外的东西。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去寻找那些花儿的美丽。那么,如何正确地鉴赏诗歌呢?

一、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诗歌常饱含强烈的情感,而作者的情感又是通过诗歌中的形象来承载的。这个形象来源于生活中一些具体可感的事物。这些形象又创设一种意境去感染人们,让人们能够懂得用体会来感受,所以在理解现代诗歌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诗歌的反复阅读,从形象与意境入手去赏析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如,《乡愁》从诗题就可以知道作者表现的是思乡之愁;《再别康桥》是通过金柳、青荇、碧潭、星辉组成迷离、淡淡忧伤的意境;《沁园春・长沙》中鹰击长空、千帆竞进、枫染霜林的场景则提醒我们伟人的气概是多么豪迈。感情基调的把握让学生感知到作者当时所处的意境,作诗时所处的状态,学生体会到了,感受到了,进而也对诗歌的感情基调进一步多了一层了解,也大大地加深了学生对诗歌这种艺术表现手法的印象。

二、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

在表现手法上,现代诗歌常用修辞来增加艺术表现力。一般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反复、排比、象征、通感等,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修辞对于增强诗歌表现力的作用。想象与联想也是诗人常用的艺术手段,这种表现方式是诗歌的生命力所在。在诗歌赏析中,必须结合具体的诗歌形象来了解诗歌中的想象作用。《天上的街市》借助丰富新奇的联想与想象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给人以美的感受。

三、把握诗歌的形式特点

诗歌是诗人情感的宣泄,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情感外,还要做到让学生用凝练的语言展现出形象的特点、和谐的韵律,让它具备的节奏感能够鲜明地突出。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到诗歌本身所具备的特点,再次通过真实的感受最后掌握诗歌的形式特点,押韵、重叠、反复都能够构成最悠扬动听的旋律,只有通过反复地吟唱,才能够把这种真实的感受体会出来。

四、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第7篇:现代诗歌鉴赏范文

一、诗歌的宽度和厚度

就宽度而言,是由诗歌中所呈现的意象关系的艺术化组合所展现的万千气象。就是读者把诗人笔下呈现出的意象当作触点,由此用想象联想把它们发散成了线,联结成了网,这个用想象联想构建的空间可能容纳的是上下五千年的时间跨度,也可能是纵横十万里的空间跨度。诗中的片言只语,可以是诗人的思绪万千,可以是自然的万水千山,可以是世事的沧海桑田。

鉴赏者要建构诗歌“宽”的维度,还是“以史为鉴”的方法好,把祖上传下、周边赐予的好诗的共性概括出来当做跳板,踩着它们“过河”。我们都知道屈原、李白、杜甫、苏轼伟大,都知道李煜、李商隐、李清照杰出,但他们究竟因何而伟大因何而杰出、优秀?若不去悉心作一番解构功夫,仅仅用他们的作品是天才之作等形而上作解释,那他们将始终是我们望洋兴叹的海市蜃楼。因为每个朝代都有若干被称作天才的诗人,但真正得以流传的却如凤毛麟角,甚至几百年才被记住一个。

以大见大,运用宏大物象建构开阔的时空关系,这是构建诗歌“宽度”的好方法。好诗都是以大见大、以开阔彰显开阔、以柔美体现幽思。以大见大是借助大自然的壮阔博大来昭示内心世界的壮阔博大,做到大自然的律动与作者内心世界合二为一,这在豪迈奔放的性情、言志类诗歌更为常见。

如“以气象胜”的李白就善用天象建构恢弘的诗力场,以表达自己恣肆的浪漫情怀:“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又如,杜甫擅用“地象”起兴,把潦倒一生的悲苦落魄掩于其中,自然广接,尽显厚重浑然“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而苏轼的豪放词,也是尽得天地造化高远旷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以上句子也是均摘自一首诗的开头,让诗力场瞬间得以引爆,由于物象颗粒比较粗犷,物象之间自然拉开的距离比较大,开篇便把读者的想象视野引入无边无际的开阔空间,依然取自天人合一的物象关联,和唐诗宋词一脉承传。所以,在如此宽宏雄伟的诗歌开头我们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构建出诗歌的宽度,让学生们在无限遐想的情况下逐渐展开,再从诗歌的整体以及了解此诗与诗人的背景,最后得以全面地看清诗歌的本质。如此下去,才能成熟地进行诗歌的鉴赏。

诗歌的厚度,是一种形象化的提法。所谓诗歌的厚度也可以理解成诗歌的丰富性,既是内容的,也是形式的。当然,要达到诗歌的丰富性,首要的前提条件就是使文字站立起来。也就是说诗歌的表达必须是形象化的,具有立体感,这也是一切文学艺术形式的基本要求。

汉文字具备了象形表意联想功能。丰富的汉民族历史人文哲学又使汉文字增添了更加浑厚与韵长的美学的意义,每个字、每个词的后面就是一部历史与哲学,古代诗歌中的用典就是鲜明的例子。

现代诗歌的形式突破了古典诗歌对于字数与句数的严格限制,具备了表达更加丰富内容的前提。同时这种突破又造成了诗歌散文化的趋向。这也是现代诗歌较之于古典诗歌不容易被人记取和传诵的原因之一。如果从严格的诗歌美学去思考,不论是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无不要遵循精炼与形象化的诗歌要素。也就是说,无论诗歌表达内容如何丰富,都必须通过精炼的文字从而形象化地表情达意,做不到精炼、形象,也就不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诗歌。

二、诗歌鉴赏中“厚度”的构建

对于诗歌的厚度也即丰富性,大致可归纳为:思想的丰富、情感的丰富、表现形式的丰富和表达技巧的丰富。

诗人不是哲学家也不是思想家,但诗人不能够没有哲学的大脑和思索者的目光。现代诗歌中不乏这样的诗句,例如北岛的“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样闪现着人类思考灵光的经典性诗句。

情感的丰富主要体现在人性的丰满上,我国的古典诗歌具备了丰富的人性之美。人类基本的爱恨情仇、人性的现实追求和伦常宗教意义都在古典诗歌中有充分而完美的表达。早期的现代诗歌也延续了这种传统,比如五四新时期的白话诗歌,各种流派纷呈,就是这种丰富人性的体现。

如《致橡树》这篇诗歌。它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这组形象的树立,不仅否定了老旧的“青藤缠树”、“夫贵妻荣”式的以人身依附为根基的两性关系,同时,也超越了牺牲自我、只注重于相互给予的互爱原则,它完美地体现了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品格:真诚、高尚的互爱应以不舍弃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为前提。这是新时代的人格在观念上对前辈的大跨度的超越。“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的诗却使人感觉不到任何说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丰美动人的形象所征服。

第8篇:现代诗歌鉴赏范文

无论是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文化发展的积淀,更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里的瑰丽珍宝。现代诗歌在我国文学中有着重要的内容,为更好的促进诗歌的发展,彰显现代诗歌的独特文学价值,现代诗歌被编入高中语文教材。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学习诗歌和鉴赏诗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

1.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现状

现阶段,在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过程中,部分语文老师以及学生认为诗歌在高考中所占分值较小,对现代诗歌不重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主要目的,忽视了对高中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对现代诗歌的内容往往简单的串一遍,只要求学生记住重要的句子,甚至有的老师直接忽视了现代诗歌的教学。除此以外,高中语文老师在现代诗歌的教学中,在讲述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时往往会先入为主,按照自己的理解的去为讲解现代诗歌,干预学生的自主理解力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2.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的创新

2.1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中国是诗词歌赋的国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调动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每一位高中学生对诗歌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重视现代诗歌,用现代诗歌涵养自己的文学气质,增进文学情感。因此,高中语文老师要在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诗歌的热情,利用课堂的边角时间,扩大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阅读量,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增强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2.2要优化课堂教学内容。现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以及创作的背景往往很容易被高中学生理解和知悉,从这一层面讲,也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学的难度性,对于老师而言,采用何种的授课方式,如何的讲解现代诗歌的内容,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对语文老师来说是明智的选择。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等设备为学生播放关于现代诗歌的视频,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理解能力。此外,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要充分思考哪个部分重点讲,哪个部分可以粗略的讲,怎么样讲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述戴望舒的《雨巷》一文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畅谈自己对《雨巷》一文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讲述的过程中不仅仅要着重讲解作者的感情,更应该借现代诗歌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升华课堂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3要注重课堂互动教学,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解读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上,教师要积极的打破传统的漫灌式授课以及“一言一堂”的授课模式,注重课堂的互动教学,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让学生紧握课堂的主动性。教师可以有目的的让学生预习现代诗歌的内容,让学生有个简单的理解和认识,并在讲述诗歌的过程中,进行课堂互动,自觉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看法,并对学生的看法给予鼓励和肯定。另外,教师还应该把对现代诗歌的解读方式融入到教学中,让高中学生可以真正的独立自主的解读所学的现代诗歌的思想情感。

2.4加强对高中学生现代诗歌朗诵的训练。“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在高中现代诗歌的教学中,要加强对高中学生现代诗歌朗诵的训练,以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创设朗诵情景,鼓励学生进行朗诵。例如在朗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配上合适的音乐,营造一种依依不舍的离别的心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带动学生的情感,体会诗人对康桥的难舍之情。第二、要选择一些文质兼美的诗歌进行朗诵。文质兼美的诗歌能够激发学生朗诵的兴趣,也更能达到朗诵训练的效果,进而提高高中生的审美情趣。第三、要求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要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带着感情去朗诵。在朗诵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现代诗歌的魅力。

总言而之,现代诗歌有着独特的魅力,能够引起高中学生情感上共鸣。因此,在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运用多种讲述手法,优化现代诗歌教学内容,让每一位高中学生都能够淋漓尽致的感受到现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在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下,每位高中语文老师都应该重视现代诗歌,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让高中学生吸收现代诗歌中的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刘焕焕.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之我见[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S4)

第9篇:现代诗歌鉴赏范文

一、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解读程式化现象的存在

虽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广泛普及,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开始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由于长期应试教育思维的观念禁锢着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因此在高中语文现代诗歌的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给学生灌输一些固定的、程式化的答题模式,而并未真正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自身对诗歌的主动体验。在苏教版的高中语文现代诗歌中,部分教师钟情于向学生介绍作者生平、诗歌流派等表面知识,对诗歌中诗人的情感也从应试答题的角度指导学生,大大降低了诗歌教学的有效性。

(二)解读随意化现象的存在

虽然对现代诗歌的解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人的独立体验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可有效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但是在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所谓个性化阅读并不是鼓励学生对诗歌进行随意解读,而应该立足于文本和诗人的自身经历进行科学的解读,最大程度的尊重诗歌文本的客观性,继而在此基础上根据读者的生活体验和经历进行重新构造。然而,脱离文本进行随意解读的诗歌阅读活动仍然广泛存在,严重束缚着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文本细读法和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联系

(一)文本细读的概念

何为文本细读?顾名思义,文本细读就是对文本进行细致的、充分的阅读,但是并不意味着将每个字词放在显微镜下进行仔细的检查,而是要以语言为基本点,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采取科学的方法,通过创建特定的语境,从而有助于学生鉴赏能力和欣赏能力的提高。将文本细读法应用在高中语文现代诗歌的教学中来,应该更强调其包容性,始终以文本的语言为出发点,在对文本进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融入自身的情感体验。

(二)文本细读和现代诗歌问题的内在联系

之所以在苏教版的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文本细读法,是因为苏教版教材中所选取的现代诗歌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作品,对于这些经典的作品,就应该对其文本进行细致充分的阅读,才能让学生真正从中获取文学审美价值,提高文学修养。首先,现代诗歌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如在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文中,诗人就透过精炼优美的文字传达出对祖国的真挚情感。其次,现代诗歌所具有的高度凝练性也需要对其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如在艾青的《北方》一文中,作者就是将自己的情感凝练为优美的语言,但与此同时,必然会造成情节的跳跃,而这正是现代诗歌的特征。

三、文本细读在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现代诗歌结构的细读

在进行现代诗歌阅读的过程中,首先要对诗歌的结构进行基本的了解,如果缺乏对诗歌整体的把握,将会很难深入到诗歌文本中去。要对诗歌的文本结构进行细读,实际上就是要把握好诗歌阅读的节奏和旋律的关系,这两者之间既是约束和奔放的协调,又是理性和感性的平衡。因此在对现代诗歌进行细读的过程中,应该把读放在重要的地位,尽可能的把握好节奏和旋律。首先就是要找准诗歌的感情基调,其次要感受诗歌内在的韵律起伏。如在食指的《相信未来》一文中,整篇文章都是高昂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应该在朗读的过程中,以一种激昂明快的旋律进行阅读。但与此同时,由于该篇诗歌的整体情感比较积极,所以要处理好情感和节奏的关系,在文章最后可进行情感总爆发,使整个阅读过程有一气呵成之感,给自身和别人带来强烈的情感体验。

(二)现代诗歌语言的细读

在苏教版高中语文的现代诗歌中,都是以较高的文学价值和独特的人文价值选入其中的,诗歌语言自然是极其精炼优美的,同时具有就较强的张力,不仅对所写的事物进行描述,还能创造出新的形象,最终达到人与物的有机融合。因此,我们教师在对现代诗歌进行文本细读的过程中,要对其中的语言进行仔细的阅读,反复品味,有时一个简单的词语和句子就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含义。如冯至的《别离》一文,其中透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对人世间美好友情的歌颂,通过“挥手”、“辽阔”等词语表达出了友情的价值,传达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感悟。

(下转第24页)

(上接第23页)

(三)现代诗歌意境的细读

我们在前面提到,在苏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都是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优秀现代诗歌作品,而优秀的诗歌,总是能够传达出一定的艺术意境,可以说是按照一定的美学规律,将一系列的诗歌意象进行整合,从而构成一个艺术整体的过程。因此,在运用文本细读法进行现代诗歌的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对个别的词语和句子进行推敲,还应该在最大程度上对诗歌所营造的意象进行探析,从而真正领略到诗歌的魅力。

四、以苏教版中的《北方》为例对文本细读法进行探析

在对艾青的《北方》这一现代诗歌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首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笔者把该诗歌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了解诗人和诗歌创作的背景,进而从整个诗歌的意象出发,深刻把握诗歌的意境,并能够体会到诗人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爱国情怀。在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就可以运用文本细读法对该诗歌进行具体的教学。首先应该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对诗歌内容有一个总体的了解,进而教师可以让学生推荐一位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进行诵读,有助于学生在对文章的细读中体会作者情感。其次,要带领学生对诗歌的语言细节进行分析,例如在诗歌的第四小节中,诗人艾青三次重复了“我爱这悲哀的国土”,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思考诗人重复该句话的深刻含义,让学生感悟到诗人的强烈意志和由内心深处激发出来的对祖国最炽热的爱。最后,通过指导学生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分析,如“暗淡的灰黄”、“孤单的行人”等,让学生在对意象的理解中深刻感悟诗人的内心情感,进而升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