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薪酬岗位工作计划范文

薪酬岗位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薪酬岗位工作计划

第1篇:薪酬岗位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企业 薪酬 激励

企业管理中,经常会出现“高薪但积极性不高,低薪却努力工作”的现象。提高员工积极性,降低企业管理成本,解决企业的薪酬激励问题,是每个企业始终所深切关注的。

一、薪酬激励理论基础

激励问题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之一,受到人们的充分重视,并展开了较多的研究。这些研究多以心理学或组织行为学为基础展开,包括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级理论、奥尔德弗的ERG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等等。

而薪酬激励作为激励的重要方式之一,备受关注。薪酬激励则是通过货币或非货币的多种物质经济手段来刺激员工实现公司所期望的行为的激励手段,其比较经典的方案包括利润分享计划、员工持股计划、斯坎伦计划、效益增进分享计划、洛克计划、团队激励薪酬以及特殊绩效认可计划等,为我国薪酬激励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企业薪酬激励现状

1.密薪制。密薪制可以保护员工的权益,避免员工的攀比心理。但在我国目前的文化背景下,密薪制在激励员工方面起到的作用适得其反。对员工的激励很大程度取决于公平,且内部公平是最大的驱动力,而密薪制则无法体现企业内部公平性问题,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市场工资制。市场工资制即员工工资“随行就市”,通过谈判形式确定,缺乏统一的评判标准。因此,实行市场工资的结果是“一人一薪”,导致同岗不同薪、工资后来居上,破坏公司内部公平,消弱员工工作积极性。

3.缺乏完善的薪酬分配制度。公司薪酬分配制度不完善,工资模块划分不明确或未进行划分,各模块含义不明确,缺乏激励模块或激励模块占比较小。同时,薪酬标准不明确,员工被动地领取工资,对其中的奖励或扣罚不知情,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降低。

4.薪酬制度缺乏与员工绩效的有效联动。公司缺乏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员工“干多干少一个样”、“错多错少一个样”,在薪酬上无所体现,极大地挫伤了优秀员工努力工作的意愿。

5.薪酬制度缺乏灵活性。部分公司有完整的薪酬制度,但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不能充分体现优秀员工和一般员工、高端人才和普通人才的差别,缺乏人才吸引力。

三、企业薪酬激励优化改进研究

薪酬激励问题是贯穿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需要整体考虑、系统解决。

1.夯实企业薪酬激励体系基础。企业薪酬制度的构建工作是以岗位为中心开展,因此建立高效的薪酬激励体系,需要完善可以支撑企业业务发展的岗位设置,明确岗位的核心工作内容及具体的工作职责。

2.构建公平的企业薪酬平台。以公司岗位设置及职责体系为基础,进行岗位评价,明确岗位价值及岗位间相对价值关系,形成岗位价值等级序列,为企业建立公平、公正的薪酬体系提供平台。

3.设计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设计合理、多样的薪酬模块并明确其含义,合理确定各模块比重,保证保障与激励并存、长期与短期并存。同时,根据岗位评价确定的岗位相对价值关系,在薪酬各模块中分级分档,为员工的晋级晋升留出空间。

4.进行缜密的薪酬测算及薪酬套级工作。以岗位价值等级序列、公司薪酬分配制度以及公司现有员工的薪酬水平为基础,进行反复的薪酬测算工作,确定与公司匹配的工资等级表。同时,结合公司员工薪酬、资历等现状,确定合理的薪酬套级办法,将公司员工合理、稳定套入公司的工资等级表。

5.建立与公司制度相匹配的绩效管理制度。薪酬的激励性不仅在于薪酬本身,更重要的体现在薪酬与绩效的联动。建立与公司薪酬分配制度相匹配的绩效管理制度,对员工的工作行为、绩效表现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员工的薪酬、职位等进行调整,“奖优罚劣”,保证公平,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

6.丰富化的薪酬福利措施。对公司福利进行合理的、针对性的丰富化,包括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为初毕业员工提供住房津贴,为高端、优秀人才设立人才津贴,为员工提供免费班车等,尽量解决员工“后顾之忧”,使员工更多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总之,薪酬激励问题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核心问题,也是每个企业所关切的关键问题之一,影响着企业的未来发展。本文总结了一般企业在薪酬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思路,对有效解决企业薪酬激励问题有一定的作用。但不同企业各具特性,如何更加针对性地解决企业的薪酬激励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吴明.企业知识型员工薪酬激励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

[2]孙锐东.中小企业薪酬激励问题与对策[J].企业研究,2012

第2篇:薪酬岗位工作计划范文

就企业的薪酬管理来讲,选择适宜的薪酬模式是极其关键的一个环节。当前许多企业普遍实施以企业岗位+专业技能+绩效工资相融合的薪酬模式,不仅突出公平性而且也凸显出激励性。就岗位薪酬模式优势来讲。如果是依照资历与行政级别来实施薪酬支付,则能够凸显出较强的公平性,因为同岗同酬获得了较好的反映,此亦有利于保障企业管理团队之相对稳定性。与此同时,此种薪酬模式能够适应许多人实现确立职业生涯中升职并且加薪之理想。因为岗位薪酬模式能够让企业员工在岗位晋升的状况下薪酬也随之相应提升,此能够有效的调动企业员工投入工作的热情,为更好完成工作目标实现本人晋升而加倍努力。至于岗位薪酬模式的不利之处实质上是相对优势来讲的。因为岗位属于薪酬支付的主要依托,因此,如果一些企业员工坚持努力工作而未取得晋升的机遇,则其薪酬水平也便没有办法进行调整,此便会影响其努力工作之积极性。除此之外,此种模式无助于企业的人才战略。客观来讲,企业吸收人才,薪酬水平是极其重要的条件,企业需求具有很强竞争力的水平来充当砝码,可是因为岗位薪酬模式属于固定模式,若是薪酬设定太高易增大企业的成本,薪酬太低又很难招收到适用的人才。由此可见,单一的薪酬模式业已无法适宜时代的发展与企业的需要。

二、岗位分析、绩效考核同薪酬管理之间的关系

岗位分析的目的是为获取岗位与薪酬的等级;薪酬调查属于为薪酬管理的外部公平性作保障;而构建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是为保证企业内部的公平性。具体我们能够从薪酬结构制度设计中观察到三者的密切关系。构成薪酬结构制度设计主要包含如下三方面的内容:1.外部水平(也就是薪酬水平)薪酬市场调查;2.内部水平(也就是薪酬等级)岗位调查岗位分析岗位评价;3.个人水平(也就是绩效薪酬)包括资历深度与业绩(个人业绩+小组业绩)。

三、薪酬体系设计

(一)薪酬参数与薪酬标准以及福利标准的设定

1. 薪酬参数的设定包括市场薪酬水平参数与职位等级薪酬水平对标参数以及薪酬结构固浮比参数等三类。

2. 薪酬标准结构关系就是依据职位等级对应的参数设定0~n级的薪酬等级,每级划分成五档,每层级同时对应五档绩效工资。企业员工薪酬标准既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年终奖金。

3. 福利标准就是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人才激励定位,构架相应的福利方案。主要包括福利与补贴两类,其中福利类划分成法定与约定两方面福利,其中的法定福利包括:养老、工伤事故、失业、计划生育、医疗、住房公积金等五险一金;补贴则包括:现金、餐费与出差、交通、通讯、夜班餐费与约定福利生日慰问金、节假日、年度体检等补贴。

(二)岗位分析与薪酬体系设计

1. 清楚企业内各岗位价值排序

并非相同的岗位,为企业创造的贡献大小也并非相同,针对企业员工的知识与技能要求亦并非相同。企业要结合员工所从事的岗位对企业所创贡献的多少和责任大小及其他有关因素来支付并非相同之报酬。并非相同岗位的价值应当怎样衡量、对企业所创造的贡献应怎样判断、对于企业中的地位应怎样确定呢?此主要借助岗位评价明确岗位价值排序,而后借助评定个人之能力素质确立岗位档次。结合企业发展战略与薪酬体系设计的需要人力资源部对企业组织机构实施相应的优化与设计。

2. 岗位分析与薪酬设计

(1)绩效考核同薪酬体系设计以岗位描述(职位说明书)作基础,岗位结合企业的实际要求与组织结构来明确,基于岗位描述,再来明确考评内容、薪酬标准及绩效工资,也就是企业组织结构。

(2)薪酬设计的核心内容也就是岗位描述和绩效考核。岗位描述主要是针对岗位的需要做出准确规定(包括年岁、学历、职称、专业技能和特长、职权和职责、工作内容与目标等);绩效考评设计牵涉到考评的指标和标准以及主体等。其中考评指标能够划分成定性与定量两个部分。

(三)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设计

1. 岗位描述及不同岗位系数的确定

确立企业上、下级和员工本职岗位工作的范围、职权、职责与目标。

确立企业各部门系数为1的岗位,而后实施纵、横向权衡,确立企业部门各岗位的系数。确立系数的宗旨是为了反映不同工作岗位的关键程度。系数的确立必须有科学依据,不然会丧失公平性。

2. 同行业薪酬与内部问卷调查以及工资结构组成

为突出行业公平,要求对竞争者的薪金水平搞调查,其调查状况作为本企业薪酬水平设定的参考内容。内部问卷调查的宗旨是把握企业员工对企业现行工资制度的观点与建议。工资结构主要由岗位、工龄、福利、绩效等四方面工资构成的。具体以如下三点加以说明:工资要保障基本生活费收资同时反映出岗位责任工资收资;工龄工资主要反映出企业员工为企业服务的时间长短而给企业贡献的大小程度之一项补偿,并且也是为了培养企业员工拥有企业归属意识与忠诚度;福利收入即养老、医疗及住房补贴,绩效工资反映出企业按劳分配原则,主要依据绩效考核结果来核算。

3. 工作岗位等级设计

结合工作性质,整个企业全部的工作可划分成行政与技术管理以及业务操作等三种工作岗位。企业行政管理岗位依据行政级别设定,技术管理岗位依据技术管理范畴抑或职称级别设定,业务操作岗位依据业务领域抑或工种性质设定。在此三种岗位上工作的企业员工实行能上能下制度与交叉任职制度,也就是同一岗位职位采取动态调整,而不同岗位能够交叉上岗。依据岗位等级确立工资级差。此种制度不仅可以凸显优胜劣汰原则,而且也可以给处在不同岗位的企业员工创造向上发展的机遇,同时突破不同岗位之间的限制,不仅技术管理岗位能够取得同行政管理岗位一样的收入,同时技术管理岗位也能够改为行政管理岗位,由行政管理位置退下来还能够加入到技术管理岗位,从而施展其本身从事行政与技术之特长。此种轻职务、重岗位之柔性岗位设计更加有助于发挥企业员工的特长,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4. 绩效考核与薪酬设计流程

对于企业来说,人才并非愈高端愈好。企业搞薪酬设计时,第一应正确把握企业现有员工的水平,明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企业薪酬支付能力,以明确薪酬设计的原则。绩效考核与薪酬设计流程如下:

明确岗位设计的原则及岗位数岗位描述(即职位描述)明确工作岗位的重要性(确立系数)企业内对员工展开问卷调查(体现内部公平),企业外展开同行业调查(体现外部公平)明确企业各个岗位工资(依据岗位标准员工确立岗位工资)明确并非相同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与标准明确考核主体与方法,核算考核分数与绩效工资绩效工资的动态调改工资(岗位+绩效+其他奖励)

5. 薪酬体系的实施

薪酬设计完毕后,应当以新标准对企业在职员工实施重新核定薪酬,企业结合不尽相同岗位设计了薪酬套档模型,结合模型核算结果,对企业全员工资实行核定,并且依据员工现状对一些员工核定结果实施强制性调整,保障薪酬体系运行的有效和公平。新的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要求有一定时间的试行(最低三个月),宗旨是为了让企业全体员工适应本岗位工作。在试运行阶段,要接收与搜集来自不同方面的意见,而后再做进一步调改。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一经最后确立,最少运行一年之上。若需调改更新,则需要企业上级主管机构决策。

四、薪酬体系设计的组织保障及思路

企业薪酬体系设计之组织保障主要包含成立设计小组、明确小组职责、制定设计计划等三个方面,其整体思路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薪酬体系设计理念

1. 企业借助塑造薪酬体系,让企业产品消费者与企业员工?p企业股东之间、企业管理者与企业员工、企业员工与企业员工之间确立一种“同甘共苦”的价值理念,确立一种强烈、融洽的合作理念。让企业员工感到有事情可做是幸福,工作是美好的,让工作成为企业员工的一种自主行为,让企业员工深感离开企业、失去职务是非常可惜的。保障员工的基本需求获得满足,同时给企业员工创造发展的机会,有效激发企业员工的士气。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并且让企业员工的工作业绩得以客观的评价,让员工的本身价值得以有效体现。因而,公平合理之绩效考核同薪酬体系可谓塑造此种价值理念与维持合作关系的主要途径。

2. 绩效考核同薪酬体系设计的目标。让企业员工之工作成绩获取客观公正的评价,企业员工的本身价值获得有效体现,企业之绩效考核、薪酬管理体系化。通过构建具有行业竞争性与激励性之薪酬体系,吸引、保留与激励优秀人才,满足企业用人需求,推动企业快速发展;通过建立科学、规范、公正的绩效管理体系,帮助员工提升工作业绩和自身能力,促进企业经营愿景的实现。

3. 企业员工士气是制约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绩效考核同薪酬体系一定要在保障员工基本要求获得满足之际,亦为企业员工创造分享成功与发展的机遇,以有效激励员工的士气。

4. 薪酬体系应当基本保障能提升企业员工之归属感、责任感、忠诚感、参与意识,并且能够反映智能融合、效益挂钩、多干多得之按劳分配原则。

(二)薪酬体系设计基本原则

主要包含激励导向性、相对公平性和市场竞争性以及制度可行性四个方面,具体如下。

1. 保证基本收入,实施动态激励原则。依据职位特点,实现激励程度不尽相同;激励重点有所差别,具有清晰的导向性。

2. 绩效考评,反映公平,面对成效人人平等的原则。遵循企业内部横向的公平性与纵向之一致性,保障评价标准相对公平。

3. 依据外部市场水平,促使薪酬在行业内拥有适量的市场竞争性的原则。

4. 实现岗定责原则,责定权原则,权责对等原则,责利一致原则。制度设计适宜企业管理模式和人员组成以及经济指标等诸多因素的实际需要,具有可操作性。

(三)薪酬体系工作协调机制

主要包含分工协作、定期汇报、讨论沟通等三方面工作。

l. 依据分工和协作的原则展开工作,把工作任务依照流程逐项分解、落实至人头,让每项工作均有执行者、协同者与责任者,实现职责明晰。

2. 针对工作的进度状况、存在的难题、需求的支撑等事由要定期同企业负责人进行汇报,吸收相关引导与建设性意见,保障工作的方向性与及时性的原则。

3. 为保障企业各项工作协调有序展开,设计者本着平时工作定期联系,关键问题随时研究的工作机制,及时同其他相关人员通报本职工作进度状况,并且指出所需协助的事由,以保障团队信息共享、工作互相协同效果显著。

第3篇:薪酬岗位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企业职位 薪酬设计 内部公平性

0 引言

市场竞争实质就是企业间的人才竞争,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资源中最为活跃的因素。而企业薪酬管理能否真正地兼顾效率与公平,“公平地对待所有员工”,是关乎到员工忠诚度与组织绩效的重要问题。就企业服务价值链的视角而言,薪酬设计的内部公平与员工满意度、客户满意度乃至于客户忠诚度均存在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行为学家亚当斯(j.s.adams)即在公平理论中指出,薪酬制度具有明显的背景依赖性,能否促成企业组织效率的提高,需要从多角度加以分析与解决。

1 薪酬设计内部公平的内涵与特征

所谓薪酬的内部公平,员工通过自身“收入——付出比”在组织内部的相对价值认可,判断所获薪酬是否具备公平性特征。相比较薪酬设计的外部公平来说,内部公平概念的特征体现在以下两点:

首先,更注重于企业文化中员工薪酬的公平观建设。薪酬管理要大力建设与企业文化、薪酬制度相符的公平观,防止由于存在偏误的公平标准引起内部不公平感。其次,体现出员工劳动的能动性与多样性。一是关注与确定职位的相对价值,岗职薪酬水平在排列形式上应具备公平性、一致性,同工同酬,即薪资带、薪酬级差的划分须与职位相对价值相同或相似;二是薪酬设计更加重视个人绩效即员工单个生产周期内的劳动边际效益等值,按绩效分配;三是强调薪酬制度公正的执行程序,防范薪酬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变质异化。

2 实现薪酬内部公平的主要途径

从薪酬设计内部公平的内涵与特征来看,薪酬的内部公平更多地体现为员工的主观感受;内部比较主要是薪酬带的科学区分应当是产生内部公平的基本途径;薪酬内部公平强调过程与结果的公平性相统一。要满足薪酬内部公平的要求,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2.1 建立并营造公平的企业文化氛围

企业战略重点往往与员工的价值判断存在一定的偏差或冲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尽管多数强调薪酬决策应考虑到员工资历、累计贡献等因素,但企业也不能排除高学历、创新精神的激励政策。这样一来,以大部分员工的判断准则作为薪酬设计的依据,一味地追求内部公平,就会与组织战略目标相悖,反之亦然。

要最大程度地缓和二者间的冲突,就必须通过培训、沟通等企业文化建设途径来确立企业员工的公平观;以规章制度明确薪酬标准,强化组织内部的薪酬公平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应就收入与部分、全部收入,付出与有效付出等相应薪资概念作出明确地辨析,指出员工的“收入”除企业薪酬外,培训、晋升、发展机会等也属于一揽子薪酬的重要构成。总之,就是要在薪酬设计方面倡导公平主义原则,通过员工间的薪资档次的划分,切实有效地缓解员工与企业关于薪酬间的矛盾。

2.2 科学的职位评价:确定标准薪酬级别

职位评价(job evaluation),指依据职位对组织经营目标的贡献综合评估出职位的相对价值高低,以此为基础,确立工作价值的等级制度以及相关职位的薪酬级别与待遇。

在职位评价的实施过程中,应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借鉴现有的成熟或通用模式,设计出科学的岗位评估模型,这是职位评价的关键性步骤。通过咨询专家设计的岗位评估模型,应针对企业各部门岗位作初步的价值评估,进行价值分数的聚类分析,评定岗位薪酬等级,进而按照工作性质将不同岗位归并入同一薪酬宽带。此外,在同一薪酬宽带还须划分出若干不同的薪酬级别,用以激励员工的能动性。具体而言,就是在职位的标准薪酬级别上下设定出浮动的薪酬级别,对相同岗位上存在能力差距的员工给予不同的薪酬待遇。换言之,职位评价还需要与对员工的准确定位相结合,定位依据就包括下文提到的绩效考核与岗位胜任力评价。

2.3 岗位胜任力评价:定位薪酬级别

岗位胜任力评估,主要是将任职者知识结构、技能水平与职业素养等纳入任职能力的考核要素,并与岗职要求相对比,评估任职者能力是否满足岗位素质要求。企业人力部门应就此设计出任职能力评估量化表,客观细致地对员工能力作出评估,准确定位宽带内的薪酬级别,确保薪酬设计的内部公平。

譬如客服部经理的岗位薪酬在a4~b3的区间内浮动,其任职能力评分也须对应地处在101~132(分)的范围内,高出或低于此能力区间,都应对该员工作出岗位调整。同时,根据岗位胜任力评价的要求,评估者应将得分范围进一步划分为四个相等分区:b3(101~108),b2(109~116),b1(117~124),a4(125~132)。通过对评估量化表中诸项要素的打分,即可确定相应岗位人员的薪酬级别定位。通过岗位职能力的评估,员工薪酬在同级宽带内也出现了一定差距,这不仅能够增强宽带薪酬的内部公平性,对于组织内部的良性竞争也较具促进意义。

2.4 合理的绩效考核:调整薪酬级别

薪酬级别的不同定位是公正评价员工岗质胜任能力差异的最佳反映。但员工的薪酬定位并不能成为薪酬设计的结束,薪酬设计应当是一个动态的体系,宽带内的薪酬级别应依据员工能力的发展与工作绩效上下浮动与适时调整。

就此来说,在科学的考评体系下,企业需针对员工考核与薪酬级别的升降制定出合理公平的规定,划分出与薪酬级别升降标准相对应的考核等级,并将员工业绩融入到薪酬体系的设计中来,充分展现宽带薪酬的能力、绩效导向特征,在保证企业薪酬设计内部公平性的同时,更好地激发员工致力于企业发展的动力。

3 结语

总体而言,企业薪酬设计时必须有机、动态地处理好公平、效率以及企业战略目标间的内在关联,在应用上述薪酬设计手段之外,还可采用如秘密薪酬等管理手段,以效率为目标、以公平保效率,为企业发展提供积极稳固的人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方政.关于企业职位薪酬设计的公平思考[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1).

[2]周建新.论薪酬管理中的公平与效率[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第4篇:薪酬岗位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供电公司;薪酬管理;薪酬结构

中图分类号:F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2-0024-02

1 薪酬的概念

薪酬指的是职工出卖自身的劳务或者服务而从所在公司或单位获得的一种报酬,本质上说是平等交换,是劳动的价格外在表现。

1.1 薪酬体系

薪酬体系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通常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工资。工资是薪酬体系中最基本的部分,它是企业定期为员工所发放的,一般来讲是固定的劳动所得。第二,津贴。津贴是公司为补偿员工的劳动条件、工作环境等而给予的货币报酬。第三,奖金。奖金是企业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而给员工发放的货币,是对员工超额工作的奖赏。一般来讲,奖金的发放形式与发放时间都比较灵活。第四,福利。福利是企业支付给员工的除以上所提形式以外的一种劳动报酬。有国家或者地方法规规定的社会保险和企业自主为员工提供的一些福利等,例如带薪休假、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等。

1.2 薪酬管理

薪酬管理是企业的一种工具,是在公司的长远发展规划下,对员工薪酬水平、薪酬结构、发放原则及构成进行动态调整的过程。其主要内容:一是,薪酬的水平管理。薪酬标准的设定既要满足外部竞争性,又要满足内部一致性,并时时规划。二是,薪酬的体系管理。既包括体系设计,又包括怎样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三是,薪酬的目标管理。薪酬该怎样与公司战略相匹配,该如何满足员工需要。四是,薪酬的结构管理。薪酬等级及工资宽带的科学划分。

2 电力行业薪酬现状分析

2.1 行业差异

通常来讲,电力行业员工的薪酬在行业发展好与坏时相差比较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电荒”现象十分严重。在此背景下,供电公司员工的收入得到改善,行业整体薪酬水平也向增长的形势发展。但是行业整体薪酬曲线较平滑,现在增幅趋缓。中层以下的员工总体来讲薪酬较其他行业更高,但随着职位的提升,与其他行业相比水平趋近,到了高层则是较低。

2.2 产业链差异

受到产业链结构的影响,供电企业的资源分配不均匀,不同等级的电网、电建公司所处的市场环境和产业政策也有所不同,存在着较大的收入差距。

2.3 地域性差异

从电力体制改革开始,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两个大型电网公司和五个大型发电集团,如果把电力行业的平均收入和三级以下城市地区的最低工资进行比较,一定会有较为明显的差距。

3 当前我国供电企业薪酬管理现状和问题

3.1 薪酬体系没有发挥很好的激励作用

当前,我国大多数供电公司对人员奖励多数采用奖金、物品等物质奖励的方式,却缺乏员工在精神需求方面的奖励,当前社会背景下,员工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前提下,精神需求也在日益提升,供电企业的薪酬体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员工的需求,体现出相对落后的现状,因此,领导者一定要高度重视,优化和改善薪酬体系,从而使员工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

3.2 薪酬设计不科学

经过这几年的研究和调整,供电企业在薪酬结构设计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可是整体来看,薪酬结构仍然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企业中的服务、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使用的薪酬结构都是统一的,这明显存在着不科学与不合理。这些年来,企业虽然对操作人员的薪酬所包括的内容进行了改进,但由于精细化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有了进一步提升,可企业管理人员的薪酬还是保持不变,这使得管理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了挫伤,也影响到了公司的发展。

3.3 缺乏健全的绩效管理体系

当前,多数供电企业在绩效考核体系里只对设备可靠、经济效益、生产安全等进行明确,导致了考核体系不完整,也缺乏科学性,在进行分配时,岗位和职位等级成为了分配的根据所在,在工作质量的评价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手段,员工在岗位上工作的优和劣,没有被充分体现在员工的薪资水平上。

4 供电公司薪酬管理优化措施

4.1 建立科学岗位评价体系

对岗位大致划分后,再根据报酬要素进行综合比较分析,通过评价要素与权重进一步对各个具体岗位进行报酬确定。操作中需要注意三点:第一,影响薪酬等级的因素。工作的质量与数量是最根本的确定标准,要坚持民主、客观、公正的原则,真实体现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报。第二,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实行分层、分类管理。对企业经营发展起关键作用的、不可替代的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部门的一些核心岗位区别对待,对效益突出、责任重、技术含量高、工序复杂、劳动强度大的岗位适度倾斜,区别激励。第三,管理岗位薪酬定级要根据事实,权责相符。严格依据公司相关制度标准与措施,避免人为设定高值,杜绝部分领导管理岗位清闲现象,消除待遇优厚且无所事事的空位。

4.2 设计合理的薪酬结构体系

单一的薪酬结构无法满足不同类别岗位的需要,也不利于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升,难以有效地实现薪酬激励的目标。因此,有针对性地对各类人员的薪酬结构进行设计,有其科学性与合理性。第一,供电公司管理人员薪酬。不同的管理者在同一岗位上产生的绩效大不一样,且管理绩效相对生产更难衡量,难以区分胜任与不胜任。所以管理者的固定工资部分应采用“宽带薪酬”激励原则,岗级区间可设置得更为宽泛,在实践中依据管理能力绩效逐步调整岗位等级。第二,技术人员薪酬。技术喜欢创新,对公司的创新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该类人员的薪酬应该加大除基本工资以外的薪酬。第三,生产人员薪酬。由于工作环境较差,劳动强度大,但技能水平尚有欠缺,对于这些人员,应在提高待遇基础上,再利用出勤率以及工作效率的不同,以获得薪资的等级划分,实现激励的作用。

4.3 强化薪酬管理和绩效管理的同步进行

在企业薪酬设计方面应该根据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具体实施,在最大限度地体现公平、公正的基础之上,杜绝平均主义,以更好地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薪酬设计与绩效考核是分不开的,必须在强化薪酬管理的同时,加强绩效考核,同时推进与开展,相辅相成。各有关部门领导还应该严格把关,最大限度发挥薪酬杠杆作用。

4.4 以“活薪”体现创新

应将岗位差别纳入分配体系,遵循“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原则,一要坚持“优胜劣汰”的选人标准,各工作岗位都必须凭能力竞争,而不是完全靠领导安排;二要加强考核,将考核与薪酬融为一体,“静态岗位,动态考核”,各薪酬单元与动态考核挂钩,明显克服了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平均主义弊端,体现竞争上岗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 刘述.电力企业加强薪酬管理的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2,(19):12-14.

第5篇:薪酬岗位工作计划范文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of China, the rapid growth of private enterprise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social employment, economic growth, economic system reform and other aspects. How to retain talent and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question of the private enterprise. This paper expounds from the view of salary system. Through introducing the role of salary lever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salary system, the design ideas of salary system are put forward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s for the design of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salary system.

关键词: 薪酬体系;民营企业;企业管理

Key words: salary system;private enterprise;business management

0 引言

民营企业从最简单的因事设岗,依岗定资的模式到现在专业化的薪酬管理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演变,原来一直套用的国有企业工资晋升体系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不能充分发挥薪酬杠杆的管理作用,建立科学的薪酬体系对企业来说十分重要,尤其对于用工形式灵活的民营企业来说,建立一套完善的,能够体现员工进步的薪酬体系更为必要。

1 薪酬杠杆的作用

人是企业资源中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资源,其他如机器设备、原燃材料、各种规章制度等资源都是通过人来联系在一起,由人来操作控制,而薪酬作为人力资源的劳动回报,因此薪酬管理是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有效工具。一套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可以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可以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最大限度的挖掘人员潜力,实现人力资本最大化。

①薪酬杠杆的资源配置作用。在薪酬体系设计中,工资分配向生产一线和重点岗位倾斜,引导员工向生产一线和重点岗位流动,保证生产一线和重点岗位员工队伍稳定。对高层管理人员通过增加期权收益,确保企业能招聘到行业高端管理人才。

②薪酬杠杆的激励作用。在薪酬组成中,固定薪酬主要是对员工付出劳动的报酬,主要保障基本生活需要。激励薪酬主要作用则是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全身心投入工作,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

③薪酬杠杆的调节作用。一个企业内用众多岗位,各个岗位工作性质不同,有体力型工作、技能型工作、管理型工作、服务型工作,薪酬标准的差异能有效调节各种岗位之间的合理流动。

④薪酬杠杆能引导员工的职业规划。高技能岗位的薪酬水平高于低技能岗位,技能岗位高于普工岗位。因此,结构合理的薪酬体系能够引导员工通过学习培训、岗位实践向技能型岗位努力,并不断地提高技能水平,从而实现个人的职业规划。

2 民营企业薪酬体系现状

①薪酬标准在设计之初,没有专业人员参与,由于个人认识偏差、个人感情、家族化管理等因素影响,导致薪酬标准产生时就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依此为基础进行调整,随着调整次数增加,偏差越来越大,“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②这种简单的“薪酬体系”实际上就是一套工资标准,根本够不上体系。不能够反映每个人的工资晋升走向和幅度,不能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③因人设岗,因人定薪,出现同岗不同薪,人变工资变的现象。这不利于发挥人力资源的工作积极性,不能充分挖掘人员潜力,产生干得好不如跟的好,整天找背景,寻靠山,不能引导人力资源正确的发展方向。

④人员未进行分类,各类人员共用一套方案,对岗位工人有效的薪酬方案不一定能适合技术工人、管理人员,不能有效体现类别差异。一味的套用,让员工觉得工作效果内有得到认可,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热情。

⑤薪酬设计没有考虑员工个体的职业发展规划,导致员工没有发展方向。

3 薪酬体系设计思路

第6篇:薪酬岗位工作计划范文

摘要:笔者以经典的激励理论为基础,总结了目前国内企业薪酬激励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薪酬激励制度的优化改进思路,旨在提高企业薪酬激励的有效性,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企业 薪酬 激励

企业管理中,经常会出现“高薪但积极性不高,低薪却努力工作”的现象。提高员工积极性,降低企业管理成本,解决企业的薪酬激励问题,是每个企业始终所深切关注的。

一、薪酬激励理论基础

激励问题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之一,受到人们的充分重视,并展开了较多的研究。这些研究多以心理学或组织行为学为基础展开,包括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级理论、奥尔德弗的ERG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等等。

 

而薪酬激励作为激励的重要方式之一,备受关注。薪酬激励则是通过货币或非货币的多种物质经济手段来刺激员工实现公司所期望的行为的激励手段,其比较经典的方案包括利润分享计划、员工持股计划、斯坎伦计划、效益增进分享计划、洛克计划、团队激励薪酬以及特殊绩效认可计划等,为我国薪酬激励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企业薪酬激励现状

1.密薪制。密薪制可以保护员工的权益,避免员工的攀比心理。但在我国目前的文化背景下,密薪制在激励员工方面起到的作用适得其反。对员工的激励很大程度取决于公平,且内部公平是最大的驱动力,而密薪制则无法体现企业内部公平性问题,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市场工资制。市场工资制即员工工资“随行就市”,通过谈判形式确定,缺乏统一的评判标准。因此,实行市场工资的结果是“一人一薪”,导致同岗不同薪、工资后来居上,破坏公司内部公平,消弱员工工作积极性。

 

3.缺乏完善的薪酬分配制度。公司薪酬分配制度不完善,工资模块划分不明确或未进行划分,各模块含义不明确,缺乏激励模块或激励模块占比较小。同时,薪酬标准不明确,员工被动地领取工资,对其中的奖励或扣罚不知情,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降低。

 

4.薪酬制度缺乏与员工绩效的有效联动。公司缺乏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员工“干多干少一个样”、“错多错少一个样”,在薪酬上无所体现,极大地挫伤了优秀员工努力工作的意愿。

 

5.薪酬制度缺乏灵活性。部分公司有完整的薪酬制度,但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不能充分体现优秀员工和一般员工、高端人才和普通人才的差别,缺乏人才吸引力。 

三、企业薪酬激励优化改进研究

薪酬激励问题是贯穿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需要整体考虑、系统解决。

1.夯实企业薪酬激励体系基础。企业薪酬制度的构建工作是以岗位为中心开展,因此建立高效的薪酬激励体系,需要完善可以支撑企业业务发展的岗位设置,明确岗位的核心工作内容及具体的工作职责。

 

2.构建公平的企业薪酬平台。以公司岗位设置及职责体系为基础,进行岗位评价,明确岗位价值及岗位间相对价值关系,形成岗位价值等级序列,为企业建立公平、公正的薪酬体系提供平台。

 

3.设计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设计合理、多样的薪酬模块并明确其含义,合理确定各模块比重,保证保障与激励并存、长期与短期并存。同时,根据岗位评价确定的岗位相对价值关系,在薪酬各模块中分级分档,为员工的晋级晋升留出空间。

 

4.进行缜密的薪酬测算及薪酬套级工作。以岗位价值等级序列、公司薪酬分配制度以及公司现有员工的薪酬水平为基础,进行反复的薪酬测算工作,确定与公司匹配的工资等级表。同时,结合公司员工薪酬、资历等现状,确定合理的薪酬套级办法,将公司员工合理、稳定套入公司的工资等级表。

 

5.建立与公司制度相匹配的绩效管理制度。薪酬的激励性不仅在于薪酬本身,更重要的体现在薪酬与绩效的联动。建立与公司薪酬分配制度相匹配的绩效管理制度,对员工的工作行为、绩效表现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员工的薪酬、职位等进行调整,“奖优罚劣”,保证公平,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

 

6.丰富化的薪酬福利措施。对公司福利进行合理的、针对性的丰富化,包括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为初毕业员工提供住房津贴,为高端、优秀人才设立人才津贴,为员工提供免费班车等,尽量解决员工“后顾之忧”,使员工更多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总之,薪酬激励问题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核心问题,也是每个企业所关切的关键问题之一,影响着企业的未来发展。本文总结了一般企业在薪酬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思路,对有效解决企业薪酬激励问题有一定的作用。但不同企业各具特性,如何更加针对性地解决企业的薪酬激励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吴明.企业知识型员工薪酬激励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

[2]孙锐东.中小企业薪酬激励问题与对策[J].企业研究,2012

第7篇:薪酬岗位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 供电公司 薪酬管理 优化

一、引言

本文在薪酬管理的概念与意义进行分析的同时,还对供电公司薪酬管理中出现的几点问题进行了探讨,这些问题包括无精神激励作用、薪酬设计不科学、缺乏健全的绩效管理体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包括建立科学岗位评价体系、优化薪酬结构等。

二、薪酬管理的概念

薪酬管理是企业的一种工具,是在公司的长远发展规划下,对员工薪酬水平、薪酬结构、发放原则及构成进行动态调整的过程。其主要内容:第一,薪酬的水平管理。薪酬标准的设定既要满足外部竞争性,又要满足内部一致性,并时时规划。第二,薪酬的体系管理。既包括体系设计,又包括怎样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第三,薪酬的目标管理。薪酬该怎样与公司战略相匹配,该如何满足员工需要。第四,薪酬的结构管理。薪酬等级及工资宽带的科学划分。

三、薪酬管理的意义

随着供电企业之间竞争程度的加剧,人才的作用日益凸显,人力资源是企业利益的直接创造者,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而薪酬管理则关系着人力资源的分配和优化,对企业影响重大。薪酬是企业资金投入的重要一部分,也是财务成本的构成之一,薪酬水平与人力招聘有着直接关系,从而涉及供电企业和个人的长远利益。完善可行的薪酬管理制度,能够吸引员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给企业带来更高的价值,促进企业尽早完成战略目标。同时,合理的薪酬制度有利于企业随时了解市场变化,增强敏感性,并及时对管理模式或发展战略作出适当调整,保证企业能够正常运行。

四、当前我国供电企业薪酬管理现状

(一)薪酬结构缺乏针对性激励

公司薪酬结构通过近几年的逐步调整,虽然形成了较为科学的薪酬结构,但是,公司现有薪酬结构和组成比例较为单一,不管是公司的生产人员,还是管理人员、服务性人员,均为同一种薪酬结构,激励的针对性不明显。近几年,上级部门出台了几份针对一线生产人员提高待遇的文件,确实对原有薪酬体系有所改进,但现在提倡精细化管理,提倡一专多能、培养复合型人才,一般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对他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他们的薪酬水平仍维持原状, 大大打击了这部分人的积极性,给企业稳定及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二)薪酬设计不科学

经过这几年的研究和调整,供电企业在薪酬结构设计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可是整体来看,薪酬结构仍然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企业中的服务、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使用的薪酬结构都是统一的,这明显存在着不科学与不合理。这些年来,企业虽然对操作人员的薪酬所包括的内容进行了改进,但由于精细化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有了进一步提升,可企业管理人员的薪酬还是保持不变,这使得管理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了挫伤,也影响到了公司的发展。

(三)缺乏健全的绩效管理体系

公司现有的绩效考核体系中,只明确了公司生产有关安全、设备可靠、经济效益等几类指标,考核体系不健全,部分绩效考核指标不够明确,起不到真正的激励效果。分配过程中,过分依赖以职位等级、岗位为基本依据实行分配,对工作“量和质”的认定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收入的升降没有充分体现员工在岗位上的业绩优劣和能力差异,对隐性工作量的评定偏于模糊和随意,员工绩效考评体系流于形式,岗位薪酬差距适度拉开的保证激励性和竞争性没有实质性贯彻落实。

五、供电公司薪酬管理优化措施

(一)建立科学岗位评价体系

对岗位大致划分后,再根据报酬要素进行综合比较分析,通过评价要素与权重进一步对各个具体岗位进行报酬确定。操作中需要注意三点:第一,影响薪酬等级的因素。工作的质量与数量是最根本的确定标准,要坚持民主、客观、公正的原则。第二,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实行分层、分类管理。对企业经营发展起关键作用的、不可替代的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部门的一些核心岗位区别对待,对效益突出、责任重、技术含量高、工序复杂、劳动强度大的岗位适度倾斜,区别激励。第三,管理岗位薪酬定级要根据事实,权责相符。严格依据公司相关制度标准与措施,避免人为设定高值,杜绝部分领导管理岗位清闲现象。

(二)优化薪酬结构

在充分考虑岗位因素的前提下,对员工薪酬分配结构进行调整,实行固定与浮动相结合。薪酬结构优化后由三部分组成:基本薪点工资+考核绩效工资+奖金。建立合理的薪酬结构,既有利于日常各类保险和公积金的扣缴,又有利于纳入考核的适当比例,减少绩效考核兑现的副作用。通过薪酬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划分和组合,建立一套能升能降,具有内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按照工作绩效来取得报酬的薪酬分配制度。

(三)以“活薪”体现创新

应将岗位差别纳入分配体系,遵循“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原则,一方面 坚持“优胜劣汰”的选人标准,各工作岗位都必须凭能力竞争,而不是完全靠领导安排,另一方面加强考核,将考核与薪酬融为一体,“静态岗位,动态考核”, 各薪酬单元与动态考核挂钩,明显克服了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平均主义弊端,体现竞争上岗的激励机制。

(四)不断完善考评模式

常见的考评模式涉及业绩、技能、态度以及工作强度等因素,应用很广。当业绩指标主要涉及工作进度和质量时,供电企业每个部门都应该在业绩方面有很好的体现;态度主要有责任心、纪律性等;技能则是指业务能力、沟通能力以及思考能力等;工作强度指标指的是分配工作量的饱满度以及工作环境等。薪酬管理体系在供电企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六、结语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一个企业或行业能不能留住人才,能不能发展、保持住自己的核心优势。为了继续深化公司内部分配改革工作,要不断完善和健全薪酬体系,建立以岗位为基础,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的分配制度,合理运用科学发展观,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公司的薪酬真正做到科学合理。

(作者单位为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成安县供电分公司)

参考文献

[1] 刘雪莲.供电公司薪酬管理优化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4.

第8篇:薪酬岗位工作计划范文

【Abstract】Because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economy, the flattening of organization has become the trend of modern enterprise. Therefore, the broadband pay with flexibility and creativit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pay system has been more widely use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process of the design of salary system based on broadband structure, it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in the system of the enterprise's broadband salary system.

【P键词】宽带; 薪酬体系; 设计流程

【Keywords】broadband; salary system; design process

【中图分类号】F2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031-02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企业发展环境的变化,层级众多的组织结构逐渐被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扁平化的组织所取代。但同时,扁平化组织也带来了管理层次和管理岗位的减少,员工晋升难以实现,导致组织激励效果的减弱。为拓展员工激励的途径,宽带薪酬应运而生。宽带薪酬就是将多的薪酬等级压缩成少数几个等级,同时将每一个薪酬等级所对应的薪酬浮动范围拉大。

宽带薪酬的设计遵循薪酬体系设计的基本流程,但在工作分析和工作评价方面的侧重程度,以及薪酬带宽确定和等级划分方面,也有其特殊性。[1]

2 基础性工作

2.1 宽带薪酬的适用性

在构建宽带薪酬体系前,首先要对本企业是否适合实行宽带薪酬进行审视。

首先,宽带薪酬正是由于企业的扁平化趋势而产生的,因此,与宽带薪酬最为适应的就是扁平化的组织结构。

其次,在薪酬改革中,企业文化是先导。因此,需要建立平等创新的价值观和流畅的沟通机制,引导员工重视能力和绩效的提高。

再次,需要企业具备较为健全的人力资源体系基础。

最后,宽带薪酬更适合于技术型、创新型企业。因为在这类企业中,创新、技术、能力等因素对企业发展具有支撑性的作用,因此强调能力与业绩的宽带薪酬就十分适用。

2.2 薪酬调查

通过市场薪酬调查了解企业外部薪酬状况,尤其要了解行业内竞争企业的薪酬状况,包括薪酬水平、薪酬支付模式、薪酬结构等。重点考察员工招聘来源和流失流向企业,确定并根据需求调整企业在市场薪酬中所处的地位,以实现外部公平,提高本企业薪酬的竞争力,吸引和留住人才。

2.3 岗位设置与工作分析

根据公司的组织发展计划进行相应的岗位设置并进行工作分析。通过系统地收集、确定与组织目标岗位有关的信息,对目标岗位进行研究分析,对企业定岗位的目标、职责、权利、工作联系、工作条件、任职资格等进行分析与归纳,建立企业的岗位结构及岗位说明书体系。

2.4 工作评价

工作评价是一种系统客观的衡量特定岗位相对价值的方法。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工作进行评估和比较,确定岗位的相对价值,形成等级序列,成为不同岗位之间薪酬差异的基础。

工作评价的大致操作流程为:成立和培训评价小组负责评分,小组成员由资深专家和企业相关人员组成;进行预评估,选择有代表性的岗位进行预打分;对所有岗位进行正式的评估打分;对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在评价小组内进行讨论,对不合理的岗位评价结果进行重新打分;形成岗位序列。进行工作评价可利用的方法主要有排序法、工作分类法、因素比较法和计点法。

3 制定薪酬策略

薪酬策略的选择要从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出发,因为企业薪酬策略是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构建宽带薪酬体系时,应该围绕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展开,充分体现企业的目标、竞争优势和价值导向。

3.1 设计原则

合法原则:企业薪酬体系要在法律允许的范畴内制定和实施,这是基本的原则和底线;战略原则:薪酬体系的设计实施,必须与企业战略相符,通过薪酬的激励作用鼓励和引导员工的个人期望与企业发展目标相一致,从而促进企业战略的实现;公平原则:企业的薪酬体系需要兼顾内部公平和外部公平两个维度,企业薪酬体系的构建必须公正、透明,重视薪酬调查,保证薪酬的竞争力;经济原则:企业在制定有吸引力和激励性的薪酬体系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到企业的成本和人力资本的投入产出比;激励原则:不同员工的不同努力和工作投入,为企业做出不同的贡献,并据此得到应有的报酬和奖励。

3.2 薪酬体系设计模式

宽带薪酬体系的构建,属于基于能力、职位以及绩效的综合薪酬体系。

基于能力的薪酬体系主要指以员工的个人能力为基础,包括员工的学历、知识、技能、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职业道德和工作业绩表现等。基于职位的薪酬体系中不同的薪酬水平和薪酬结构来源于不同的职位,承担不同工作的员工根据工作分析和评价获得有差异的报酬。基于绩效的薪酬体系构建与绩效考核体系紧密联系,根据不同的绩效考核结果对员工的薪酬水平和薪酬结构进行调整。

宽带薪酬体系能够利用能力和职位进行岗位划分和工作评价,并利用绩效进行相应的薪酬浮动。

4 构建宽带薪酬等级体系

宽带薪酬等级的建立是依据工作分析评价结果,以及外部薪酬调查结果,对薪酬等级进行划分,确定工资带的数量、划分依据以及薪酬水平。

4.1 确定宽带数量

薪酬宽带数量最重要的确定依据是员工对企业的贡献程度。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以及企业自身的战略、特点和性质,确定需要划分的工资带数量,通常情况下,设计宽带薪酬体系的企业会设置4-8个宽带。要用量化指标规范每一个薪酬带对员工能力和绩效方面的要求。

4.2 确定薪酬结构

根据不同工作性质和不同特性和级别员工的不同需求,构建相适应的、有差异的薪酬结构,以保障薪酬制度对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激励作用。

4.3 确定薪酬浮动范围

薪酬浮动范围即是在同一薪酬带内薪酬的变动水平。根据薪酬调查和工作评价的结果,确定每一个宽带的浮动范围以及级差,同时在每一个工资带中根据市场薪酬情况和职位u价结果确定不同的薪酬等级和水平。其中,级差体现了不同层级和职位对于企业的贡献程度。可以将薪酬带内的最低等级岗位的最低薪酬水平作为浮动的下限,将薪酬带内最高等级岗位的最高薪酬水平作为浮动的上限。

5 宽带薪酬的控制与调整

从薪酬管理流程、运作的角度完善薪酬体系,让薪酬体系形成具备可行性的薪酬制度[2]。同时,薪酬体系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尤其在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岗位配置需要进行较大调整以配合宽带薪酬的实施时,为了避免组织的混乱并保障实施效果,可以选择分阶段引入宽带薪酬体系。薪酬体系由于涉及员工的切身利益和企业的利益,因此需要相应的培训、制度的制定、领导和员工的理解和支持等措施来保障其顺利实施。

在确定并实施后,还要寻找问题不断修正和完善,建立薪酬体系的动态管理机制并且根据企业战略的调整和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重视设计实施中的反馈,根据企业和员工实际情况进行微调,灵活地控制和调整薪酬水平和结构,及时化解可能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9篇:薪酬岗位工作计划范文

处于我国现阶段的一般性企业里,薪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激励员工的最有力方式,而不合理的薪酬则严重的影响了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目前,许多企业的薪酬依据还是基于职务的高低、工作年限的长短。调查显示,员工对薪酬的满意率还不到30%。

基于岗位价值和业绩导向的薪酬结构即岗位绩效薪酬形式是目前薪酬设计的主流。通过下面七个步骤进行岗位薪酬的设计,相信对于企业自己建立合适的薪酬体系会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第一步:梳理工作岗位。从企业整体发展需要出发,基于工作流程的顺畅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梳理目前的工作岗位。分析不同岗位之间划分的合理性:工作职责是否清晰,各个岗位间的工作联系是否清晰、合理。工作分析的结果是形成岗位清单和各个岗位的工作说明书。

第二步:进行岗位价值评估。选择某种岗位价值评估工具,并组织企业内部专家和外部专家逐个对岗位进行评价,这个过程如果企业自身认为力量不够时可以考虑请外部专家进行培训和指导。岗位价值评价方法和工具有很多,分为量化的和非量化的两类。对于评价岗位较多时,建议优先考虑计分法。计分法的优点是结果量化直观,便于不同岗位间的价值比较。对于一般制造型企业的评价工具可以考虑北大纵横的28因素法。

第三步:岗位分类与分级列等。首先,对岗位进行横向的职系分类;然后,根据评价结果按照一定的分数段进行纵向的岗位分级;最后考虑不同岗位级别的重叠幅度。分级时应当考虑两个平衡:不同职系间岗位的平衡和同类职系岗位的平衡。不同职系和级别的岗位薪酬水平不同。

第四步:设定薪酬水平。根据上一步的岗位分等列级的结果,对不同级别的岗位设定薪酬水平。薪酬水平的设定要考虑企业薪酬策略和外部薪酬水平,以保证公司薪酬的外部竞争性和公平性,以保障公司薪酬的吸引力和控制公司重点岗位员工的流失。

第五步:确定薪酬结构。以设定的岗位薪酬水平为该岗位的薪酬总额,根据不同职系岗位性质确定薪酬结构构成,包括确定固定部分与绩效浮动部分比例以及工龄工资各种补贴等其他工资构成部分。一般来讲,级别越高的浮动部分比例越大,岗位对工作结果影响越大的岗位浮动比例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