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管理学专业范文

管理学专业精选(九篇)

管理学专业

第1篇:管理学专业范文

 

我国正式引进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始于1999年,2005年有了项目管理专业硕士教育[1]。目前,国内各大院校相继在工商管理专业、电子类和工程类等专业开设了《项目管理》课程[2]。高校一线教学人员对于如何开展《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和实验/实习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与研究,提出了适应于《项目管理》课程的轮环式、研究型、合作学习式、案例讨论和沙盘模型等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3-6]。但是,目前的教学研究大多针对工商管理、电子类和工程类专业学生的教学,还鲜有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进行研究,本文将对此展开一些探讨与分析。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项目管理》教学必要性

 

目前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有关项目管理知识的教学,一些学校是单独设立了《项目管理》的课程,一些学校则没有《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计划,而是将之融入了《公共事业管理》课程的教育当中,笔者认为由于我国在公共事业管理领域项目管理的方式使用越来越多,而公共事业的项目管理与传统的公共事业管理在内容和方式上都有明显的不同,国际国内公共事业项目管理经验也不断积累的情况下,有必要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开设《项目管理》课程,以适应现代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

 

1.公共项目不断增多。公共项目即是作为一种政府对社会进行义务承担和履行的具体形式[7]。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调节以及政府对公共项目管理支持力度的逐渐加强,使得我国公其项目在规模以及管理层面均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公共项目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公共卫生项目、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教育项目、文化项目和体育项目等。仅以部级公共卫生项目为例,2014年所开展的公共卫生项目就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妇幼健康中国行、全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联合国人口基金项目、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新家庭计划、幸福家庭项目等诸多项目。

 

2.公共事业项目管理与行政管理的不同。由于项目的一次性、独特性、目标性、整体性和渐进明细性等特点,项目管理相对于职能化的日常公共事业管理来说,有着诸多的不同点。如项目管理的工作环境更加开放,需要与更多的机构和个人打交道,沟通难度更大,有着更多的利益相关者的态度和期望需要识别;项目的目标性使得项目目标在计划、实施和评估中处于核心地位,结果管理比过程管理更为重要;又如项目的独特性和项目产出的渐进明细性也使得项目过程不可能完全遵循既有的程序和方法完成任务,需要有内容、手段等多方面的不断创新等等。因此,项目管理更需要能够容忍风险,更需要高度协调和保持创新性,整体性要求也更高。运用行政管理或一般公共事业管理的程序和方法对项目进行管理会面临诸多的不适应,甚至会因此而产生问题让项目停滞不前。

 

3.现代公共事业项目管理经验不断被积累和提升。随着公共事业项目的不断增加,不乏对中国公共事业项目管理经验与教训的分析与探讨,这一领域的项目管理经验也不断被积累和研究,而这些经验和研究都可以丰富理论的教学。如关晓红认为我国公共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升,目标以及实施目的需要明确,需要法律制度跟进[7]。张江涛认为地方政府公共投资项目管理存在招投标主体行为不规范、缺少专业评标人员、招投标制度不完善、监管上存在疏漏等问题,建议重视资金管理、加强对投资监督"严格执行审批程序、进行法制化管理和实行代建制[8]。贾俊明等人认为我国的公共项目绩效管理相对于国外先进国家而言,制度建设滞后,尚未能形成适应于中国的模式,评价技术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树立公共支出的绩效意识、完善项目绩效评价的法规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注重绩效评价信息和结果的应用和做好各项配套改革工作[9]。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项目管理》课程设置建议

 

1.教学性质与教学目的。进行公共事业项目管理工作主要需要三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即一般管理知识、所从事专业领域的知识和项目管理知识。一般管理知识是学习项目管理的基础,项目管理学是从其中分支出来的一门学科。而掌握一定专业领域知识也为项目管理人员在进行具体领域的管理需要掌握的信息,需要在遵循专业领域基本规律和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的管理,因此,《项目管理》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课。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管理项目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为从事公共事业项目的管理工作打下基础。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项目管理与日常公共事业管理的不同,项目管理特有的理论、流程和技巧,从而具备对公共事业项目进行计划、实施、控制和评估的基本能力。

 

2.教学内容。目前,《项目管理》课程国内外的教材主要有两种编排体例。一种是按照项目管理的课程进行介绍,即按照项目启动、计划、实施、控制和收尾的管理过程将《项目管理》课程分成五部分。另一种方式是按照项目管理的内容将《项目管理》课程分成九大知识体系,即项目集成管理、范围管理、成本管理、时间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和采购管理。笔者建议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使用第二种教材,一方面这类教材的体系与国际项目管理联盟的权威著作PMBOK(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体系一致,另一方面按照九大知识体系来进行介绍,有利于学生对项目各方面的管理形成整体印象,更容易理论传授,也有利于其未来从事项目时能够尽快入手。因为学生毕业后往往是在从事公共事业机构的某个部门干起,在参与项目管理时往往也先从某个方面如财务管理、质量控制或人事管理开始,而不会一下子成为项目经理/负责人。

 

3.课程考核。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项目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应该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10-11]。《项目管理》的课程考核需要充分体现这一点,期末的笔试成绩所占的比例不能超过50%,平时成绩比重可以高于通识课程和基础课程,考核方式也要比较灵活,将课堂案例讨论、各类项目文本写作作业、团队作业和考勤等成绩按事先商定的标准计分,引导学生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应用上,功在平时,于讨论、练习和实习之中提高项目管理的技能。

 

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项目管理》课程参与式教学探讨

 

与《管理学》或《公共事业管理》课程教学不同的是,学生在学习《项目管理》课程时,更容易呈现“高不着低不就”的情形,一方面觉得项目管理很简单,认为按照管理内容、程序和格式操作即可,另一方面面对项目管理实习时,甚至在大学生的小型社团项目管理实习时也无从下手,试图用传统管理方式来解决问题。同时,本科《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以知识/技术介绍为主,能更多激起学生兴趣的管理艺术介绍较少,如果不能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中,在不断的积极思考中教学相长,学生容易失去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也无法学习到专业需要的管理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为此,除了采用相对较多的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方式,提出以下教学建议促进学生参与教学:

 

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可以形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与互动,开拓学生的思维,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项目管理》课程可以在多边形定理、挣值分析、项目时间计划强制和依赖关系分析、项目沟通障碍及应对和合同谈判等较难理解或技巧性较强的理论教学中,选择公共事业管理领域的案例进行研讨,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案例既可以来自教师自己参与的项目,也可以从项目管理网站、专业研究文献和媒体的报道中选择国际国内的知名项目。为保证教学的效果,案例教学中要做到:(1)事先准备案例,提前布置学生思考;(2)案例分析交流可以在理论教学前,也可以在理论教学之后。前者重点放在案例自身问题和学生应对策略中的问题发现上。后者侧重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在既有知识/经验上的进一步创新;(3)案例分析过程中,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也不要以偏概全。教师既要尽量给予学生自主权,不要过度干涉,又要在偏题或者需要支持时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2.项目文书写作练习。公共项目的管理在从项目的启动到项目收尾阶段都会形成很多有形文件,对学生相关文件的撰写能力培养也是“项目管理”教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项目管理九大内容的活动中都有一些格式文件,如项目变更申请书、项目章程、时间网络图、项目人力资源计划、招标文件、总结报告等等,而不同的项目中这些文件虽然格式要求不尽相同,但关键内容相同,建议教师在教学各类文件内容与要求的同时,从政府网站、大型公共的项目网站、国际国内项目管理研讨会,或从事公共项目管理人员那儿获得文书的格式,让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和课堂交流点评。需要注意的是,书写文书练习时,为减少一些专业领域知识缺乏而带来的文书书写困难,教师可以不规定领域,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和熟悉的领域锻炼文书书写。如果限定具体领域,专业性又很强的时候,教师要给予事先的专业知识支持。

 

3.团队作业。项目的高风险性和整体性使得项目管理更强调团队精神与团队合作,每一个团队成员应该围绕项目经理的管理和项目目标的要求,齐心协力完成项目任务。因此,在《项目管理》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团队作业是一个很好的实现方式,对改善教学效果也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项目管理团队作业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亲自去演习,把自己置身于一个项目团队中,配以小组安排的项目人员角色,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当然,项目团队作业对于学生和老师的要求都更高,也很费时间,因此,不宜过多。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会在集成计划的制定、项目变更和项目自我总结会议(教学过程结束前)三个环节安排团队作业,每次给予学生2周的时间准备,需要团队在完成任务后准备一个包含关于作业过程记录、作业结果和活动反思的小组报告,PPT汇报,但汇报人员由老师在小组成员中任意选定,团队分由老师打,而成员的得分则由每次作业的组长/项目经理打分,成员的平均分为老师给出的团队分。团队作业分计入平时成绩。

 

4.项目管理全程参与式教学。为加深学生项目管理过程和知识的整体性理解,参与式教学的设计也要体现整体性特点,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一个项目进行全程作业。在项目管理概述介绍结束后,即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人数5-7人,分组依据由学生自己选定,大多会选择以宿舍为单位并依据个人的要求进行微调分组。分组确定后,在集成管理一章中,小组完成项目选题和团队命名,其后的项目文书写作、团队作业均以此项目为基础完成。学期结束时,将完成的可交付物/活动成果按项目过程重新进行整理,并对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的得与失,成功与失败经验形成个人和小组总结,也作为平时作业的一部分予以打分。

 

作者简介:

第2篇:管理学专业范文

关键词:专科,物流管理专业,就业问题

当今,物流行业已成为我国十大振兴产业之一,“十三五”时期,交通物流更需要把握发展机遇、构筑平台,并完善体制、技术及相关保障政策,这对于国内物流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对此我国各大高校纷纷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为物流业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这也加大了刚毕业学生们之间的竞争。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各高校不断进行专业核心课程改革、加大教学团队的配备及学校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从硬件上为物流专业的学生提供重要保障。

但是在此条件下,物流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仍然凸显:大多物流企业招聘基础岗位时都选择校招,学校的硬件条件、学生个人素质和生源让企业觉得比社招的效果好,有专业知识基础的大学生后期的发展及贡献比社招人员强得多,但往往企业辛苦招聘却招不到合适的学生或者面试到中意的学生但学生又选择了别家企业。再者很多学生在选择了物流管理专业,但是三年后毕业时却不愿意选择物流行业,更有甚者在实习时选择了物流行业,没多久就会转岗并表示再也不愿意从事物流方面的工作。

一、专科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1.行业苦,待遇低

很多学生认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出路仅仅是仓储和运输,工作条件艰苦且强度大,因为是服务行业,送货不及时或包装有破损还要面临被投诉及赔偿;当遇到电商开展“6.18”、“双11”等消费盛宴时,物流行业工作人员更是需要加班加点,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及风险带来的却是和预期不符的工资收入。80%以上的学生都希望毕业工作后不再需要父母经济的支持,但是物流行业的基础工作技术含量不高,上手容易,待遇自然难以提高,这就很难满足刚毕业学生就业后的住宿、衣食住行及正常的社交所需要的花费。

2.选择多,跳槽频

目前我国大多电商都选择和第三方物流合作,电商的爆发式发展,驱动物流企业的不断增加,导致很多学生在面临众多工作机会时,薪资待遇成为他们选择企业的最主要条件,因而忽视了对自身技能、兴趣、性格及价值观的考量,一旦发现现实与理想有差距,就选择跳槽。

3.竞争强,压力大

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初期大多选择的是第三方物流,我国第三方物流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和国企相比稳定性差。物流人才的培养一般都需要从基层做起,高强度的搬运、拣货及配送等体力工作使得一些企业在招聘时大多希望选择男生,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的女生就业机会要比男生少得多。另外物流行业的晋升机制导致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追求自己的职业目标需要花费的时间过长,从而选择放弃、转行。

二、物流人才市场分析

中国现代物流正处于发展阶段,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物流人才的缺乏成为了物流业发展的瓶颈。

就近几年与物流企业沟通情况来说,现在基层的物流工作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动,有些岗位需要全天候有人作业,目前急需操作能力强、熟悉业务、有相关工作经验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但现在的物流管理专业毕业学生并不完全符合这一要求。

同时,物流行业管理型人才短缺,高级物流管理人员是需要具有物流理念,广阔的知识面,决策分析能力,对市场变化的敏锐度及宏观调控能力等等复合型的高素质专业物流人才,但现在很多高级管理人才都是从别的相关岗位转入物流企业,不具备专业性。

三、专科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优化建议

1.对于学生

认清就业形势,端正就业心态,树立就业自信心。毕业生应该对自己的优势劣势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对物流行业的市场发展、相关政策及工作内容要有所了解,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做好职业规划,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兴趣去找工作,这样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并有所建树;不断学习,融会贯通,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把不同的知识和方法结合在一起加以灵活运用,这样就能从容面对在工作中遇到的一切问题。

加强自身职业胜任能力的培养。个体的通用职业能力是企业最看重的,也各种职业活动中都需要的,通用职业能力强的学生普遍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强。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应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若能够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这对就业选择物流行业这种高竞争、大压力的工作是极为有益的。

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除了实际的物流操作技术和管理能力之外,学生还应具备创新个体特质、知识及思维能力等。实践仅仅是重复性的工作,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引导实践,才能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为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2.对于学校

构建真实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模式。以往的校企合作关系仅存在于学校为企业提供学生,企业为学校提供岗位。高校花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去建设实训基地,但大多与物流企业现实工作场所有差距,专业课知识与就业实际情况脱节,偏理论缺乏实践性和操作性。加大校企合作力度,邀请企业专业人士走进课堂,为学生讲解真实的物流行业及工作模式、如何发展自己以便尽快适应工作环境以及在工作初期遇到的困难或问题如何解决等。

加强教师与校企合作单位的沟通联系。企业在发展中遇到规划问题或员工专业知识培训方面的问题,学校教师可给予专业的指导,发挥自身优势为企业出谋划策,自身也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鼓励教师去物流企业实地培训学习交流,在教学工作中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术和动手实践能力。

3.对于社会

加强对第三方物流行业的监管,督促企业完善自身管理体制和制度,使我国物流行业稳步健康发展,保障物流企业就业人员的工作权益。纠正物流企业用人理念,要对物流管理专业的男女学生一视同仁,虽然女性体能上不如男性,但是女性天生的细心和好学精神也是一大优势,企业可提供统计、营销、客服等工作强度稍弱些的岗位给女毕业生。

四、结论

第3篇:管理学专业范文

1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有待培养现阶段的许多高职院校在教学中缺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一些学校虽然由中等职业院校升为了高职院校,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却并没有得到提高,从而导致学校教学质量的低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也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主导者,其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对于学生的培养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技能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从而为学院的快速发展提供动力。1.2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实习效果不够理想近年来,我国许多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都与校外企业有着实习合作的联系,学校和企业可以根据双方的需要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的实习。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些旅游企业常常把学生的能力水平放在第一位,而对于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常被安排到各项水平较差的旅游企业或单位,这样的方式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实践积极性,不利于实践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同时,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形式比较单一,缺乏深度的合作与交流,校企双方只是在学生的实习问题上进行了表面化的合作,而并没有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资源共享和课题研究等方面进行过多的合作,从而使得学生的实习效果并不理想。

2加强对我国高职院校中旅游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针对当前我国高职旅游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各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改革,通过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管理的改革来创造出更适合教学发展的教育模式,以促使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2.1完善教学管理,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教学管理是提高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对于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有重要的作用。完善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需要从转变教学理念、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改革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等各个方面来进行。(1)转变教学理念,加强教学模式改革,教学理念的转变作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先导,对于完善学校的教学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高职院校的管理中,院校领导和教师要逐渐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树立高职院校的人才教育观,明确高职教育的目标和办学方向,以更好地指导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同时,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要了解和认识现代教育的规律,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来进行有效地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高。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上,教师的教学重点要从“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向“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专业素养”方向转变。并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以及游戏管理等形式来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来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以促使他们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2)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加强课程内容改革,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要以新型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打破传统的课程设置体系,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交叉学习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当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还没有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使得许多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许多院校还存在着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理论内容和具体的岗位实践不一致的情况。因此,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并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建立新型的课程设置体系。在课程内容的改革上,由于旅游活动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以本地的旅游景点和旅游资源作为教学的主要案例分析,以增强学生的亲切感。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地为学生传授一些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具体的例证分析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也让他们在心理上认识到生态环境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影响,以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3)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在教学方式的改革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地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通过多样化教学方法的使用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理论知识,促使他们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教学实例的分析来进行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然后可以利用现场模拟的方式来让学生扮演相关的角色,以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图片或相关视频的观看中逐渐了解旅游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旅游企业的管理经验。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的运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增强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认识,促使他们专业素养的提高。此外,在考核方式的改革上,学校除了安排适当地笔试外,还要尽可能的多安排一些实际操作测试和口试测试。而考试的内容也要注重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通过这种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可以更好地引导和督促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从而促使他们掌握过硬的职业技能。2.2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力军,决定着整个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同时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对于高素质应用型旅游人才的培养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培训的形式来加强对教师的培养,让他们在不断的学习和培训中逐渐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2.3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实习效果高职院校和企业的有效合作可以为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提供良好的保障,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学校还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通过良好的实习安排来加强对学生的锻炼,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此外,校企双方还要积极建立全面完善的合作机制,通过在专业课程设置、资源共享和课题研究等方面来加强合作,从而为学校更好地进行课程改革和教学管理提供有效性的帮助,促使高职院校教育目标的实现。面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高职院校要积极进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改革,强化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以促使他们综合能力的提高。在具体的改革实践中,高职院校的领导者和教师要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不断加强教学理念的转变,通过教育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效改革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地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朱云洁 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第4篇:管理学专业范文

一、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的步伐逐渐加快,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已基本形成了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但是大多数中等技术学校都是设立物流管理专业不久,在很多方面缺少实际经验,这就造成了教学方面的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缺乏具有物流学科系统理论知识和物流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为满足现代社会物流方面人才需要,各中等技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招生数量也相应逐年增加,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必然后果即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严重匮乏。这种缺乏不仅表现在量上还表现在质上。这就对各高校提出了严格要求,必须建立一支具有专业物流管理知识的师资队伍,这也是当代物流发展的根本所在。

第二、缺乏对物流管理专业准确的目标定位和专业特色。目前尽管很多技校设立了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但是很多技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模糊、特色不明确。很多中等技术学校设立的专业教学体系相当宽泛,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样样都学,但样样都学不好”的严重后果,可是想要适应当今社会发展人才需求,每个人都要发展自己的特长而不是以上那种局面。很多技校直接复制其他学校的课程体系,最后导致各学校体系趋同,难以满足现代市场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第三、不规范的课程体系设置造成了学生缺乏就业的专业知识。课程体系的设置在物流管理教学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这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具有适应社会需要的合理的知识结构的人才。但是纵观很多高校,他们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都存在问题。有的技校课程体系设置随意性强,没有根据现代社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要而是根据教师特点进行课程体系设置,这样就降低了人才培养的标准。

第四、物流管理专业教材缺乏与实践的结合。学生的学习教材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材势必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会促使学生更好地将所学付诸实践。虽然适应物流管理发展需要的教材也逐步增多,但是据调查很多教材内容交叉重复,陈旧老化,相互抄袭严重。

第五、缺乏一套科学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科学体系。目前很多中等技术学校为满足教学要求却是设立了一些物流实训基地,建立各类实训实验室,在物流实训软件和硬件方面如自动化立体仓库、pos 系统、RFID 设备等进行了投资。但是效果却不是很好。原因很多包括教师自身教学侧重原因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各技校在课程设置时并没有将实践环节更多更好地融入学生学习中。而在当今社会就业激烈的竞争中,实践居于重要的位置,很少有企业愿意招聘只会说不会做的人才,如果那样,企业完全可以用书作指导。

二、针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学问题,提出建议

第一、各技校必须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培养。技术学校应该鼓励优秀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而积累实际的工作经验以此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教学老师只有更深入的走进学生实习的基层单位了解企业实际的生产工作工作流程才能在课堂上带给学生更新鲜更实际的例子。

第二、更加明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强化本专业的特色。各技校对物流管理人才目标培养定位不明确,这也是导致毕业生就业不乐观的重要原因。建议各技校结合自身特点,在集中发展本身有事的基础上,设立更加明确的专业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

第三、更深入地展开调查研究,并按照教指委的指导来科学的设置课程体系。对此,技术学校一方面要积极展开更多的物流管理专业方面的调研,与国内外其他技术学校或者优秀的高等技术学校相关的物流管理方面人才进行交流探讨,为更合理的课程设置提供科学基础。

第5篇:管理学专业范文

1.应用性强。

旅游管理不只是“出去玩”,或“出游”等。一次完美的旅游包括资源开发和整体规划、路线的设计、旅游中的营销、产品方面的采购、配备人员,旅游中的服务等一系列的过程。一次高含量的旅游是指旅游过程中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结合。所以,旅游业对其从业人员从能否熟练运用有具体要求,并且要求完美完成。除此之外,现代社会是高度发展信息的社会,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必须依靠高科技技术的应用。在旅游管理的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结合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如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教学,以此用来培养学生的全方面开展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电子商务等各种辅助工具开展旅游营销与业务和推广的技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要获得大的成功,必须要依赖现代的科学技术。

2.综合性强。

旅游管理业的六大要素之间必须是相辅相成的,任何的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否则会导致整个旅游活动失败。所以,一定要从宏观整体上把握每次旅游的活动,把旅游中的资源采购、线路设计等综合的协调好。培养的人才一定要具备大格局观。俗话说:“没有淡季的营销,只有淡季的观念。”作为以后旅游行业的开拓者,旅游管理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一定要有渊博的知识,可以不精深,但各个方面都要有一定涉猎,更要不断地与时俱进,随时了解社会发展的动向,具备综合这些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旅游服务才能跟上顾客的思想,才能针对不同的旅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从改革开放后,我国旅游业有了新的发展。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截至目前,我国开办高等旅游管理教育的院校达到400多所,呈现了旅游管理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的可喜局面。但是,我们也应该明白,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还有一些不足存在。经调查研究发现,在我国现在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理论课程远远大于实践性课程,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只是停留在“教师教,学生听”阶段,现在的教师大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的互动和课后的创新相对较少,学生的创新思维比较缺乏。

三、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发展与方向

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它分三个层面:How:授课———方法;What:授课———学生;Why:上课———目的。传统教学方法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是被动地位,没有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针对我国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情况,我就旅游管理教学发展方向提以下意见。

1.充分应用高科技教学手段。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和其他的课程有所不同,在其授课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相应的声、影等多媒体资料,才能够把有关知识准确生动地传达给学生,缺一不可。在这个传递过程需要一定的载体才能有效完成。现在的教学手段,主要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一些旅游景点的宣传资料、相关纪录片以及旅游景点做的旅游营销广告灯等资料来展示所要讲授的旅游目的地的风土人情,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恰当运用实地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运用虽然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院校都有这方面的条件。针对这种情况,在条件不允许的地方还是要适当运用实际的教学方法。由教师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旅游景点去进行实地考察、介绍、演示等等,最后让学生根据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的情况反思旅游资源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本身所学理论知识的印象,又提高了学生思考的能力,更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

根据目前我国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强化锻炼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积极参与,教师由讲授变为讲授与引导相融合,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降低了教师教学强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采用的分组讨论与课堂提问、主动发言、小组展示等等,都是对于这种教学方法的实际体现。

4.结合相关案例教学。

第6篇:管理学专业范文

1.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较低

佛山市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理论教学水平高而实践操作能力较低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如下:学校在引进师资时,基本上都是从院校直接招聘,还有些教师是转专业过来任教的,这些老师最多是在大学期间通过兼职、见习的机会接触过酒店实践,而甚少在酒店接受系统的培训。现任教师甚少回到酒店学习,知识更新速度慢、知识老化,对教学产生了消极影响。

2.酒店实习问题多,效果欠佳

学校希望学生到酒店实习,能全面系统地实践,在各方面都得到很好的锻炼。而酒店由于利润等原因,把学生当做“用工荒”时的补充,很少或不可能安排学生轮岗,且没有专职的指导人员,只是安排老员工带领学生实践几天,然后就直接让学生单独操作。有些学校甚至安排学生到低星级酒店实习,由于低星级的硬件、软件要求都不高,学生实习回来后出现的问题会更多,很多技能都无法达标,甚至认为不良的操作行为是正确的,实习效果欠佳。

二、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提升实践教学水平的对策

1.开展一体化教学,突出实践教学特色

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突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在实操中,情境教学法不失为好方法。例如上客房实践课时,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推选一位领班,其他学生是客房服务员,老师是经理。大家严格按照岗位职责来要求自己,完成一整天的操作。情境教学能提高酒店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实训室建设

一个完整的专业实训室应包括模拟前厅和客房、模拟酒吧、中餐烹调操作示范室、西餐烹调操作示范室、实训餐厅等。学校若条件成熟,可以把它真正运营起来,在学生中选拔优秀者任经理、领班、服务员,对外开放。这样才能让学生多接触现实环境和不同类型、层次的顾客,早日进入角色,学会酒店行业所需要的应变能力、服务和管理能力。

3.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重点培养双师型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的含金量。如:参加国家教师培训、广东省教师培训,让教师回炉再打造、提升;让教师带薪下厂实践,到知名酒店实地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服务规程和服务标准,提升一体化教学的水平和实践能力;外聘知名酒店的管理人员担任实践指导教师。

第7篇:管理学专业范文

虽然酒店服务行为与制造企业制造行为都是一种劳动作业行为,都表现为一种过程,但是仍然有很大的不同。与制造行为相比较,酒店服务行为具有如下3个特征。

1.个别定制性

所谓的个别定制,就是指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专属的服务。换句话说,该服务是根据顾客的需求进行专门设置,并在客户提出要求后开始和结束。因此,针对个别定制,要做到对客户的需求做及时的处理和反应。而制造企业里制造行为是按照生产计划进行的。制造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计划的制定方面,必须充分的考虑到顾客的需求,而这些需求其考虑的则往往是共同的需求。这些需求的获取是通过对市场信息的把握,而不是对顾客购买的需求。

2.情感性

酒店服务行为的服务对象是顾客本身,而人有感情需求,而且顾客越来越重视这种感情需求。所以酒店服务行为必须融入情感成分,以便增加顾客的情感体验和满意度。而制造企业的制造行为的服务对象是物品,因此它更关注的是物品的各项技术指标是否达标。

3.艺术表演性

顾客对酒店服务行为的需求除了追求基本的效用外,往往还关注酒店服务给消费者带来的精神满足和自我实现。人们把这种服务经济称为体验经济。体验经济的本质是满足消费者心灵情感需要的活动。这种体验,消费者印象深刻,不易忘记。而这些体验活动主要是酒店仪式性的艺术表演。实际上,酒店服务行为中的艺术表演本身就是酒店服务行为的一部分。北京的腾格里塔拉餐馆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腾格里塔拉在蒙语里就是天上草原的意思。该餐馆把演出和餐饮很好的结合。顾客一边吃着美食一边欣赏演出。演出完了,穿着盛装的女演员们为大家敬酒、献哈达,一切按照蒙古人的风俗礼节进行。

二、对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启示

根据上述酒店服务产品特征和酒店服务行为特征的阐述,我们不难得出酒店人才掌握酒店管理专业知识、操作能力固然重要,但逻辑思维能力、沟通交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工作责任心、敬业精神更重要。为此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养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关注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着力造就学生健全的人格

由于酒店服务的对象是顾客,为了让顾客得到美的享受,要求我们服务的提供者展示给顾客面前的是一切美好的东西。所以我们服务者必须自身具有健全的人格,热爱生活,积极乐观,学习能力和服务意识强,乐于与人交流,为人处事大方得体等等。而这些恰好被我们学校教育所忽视,造成了部分大学生成长中的致命缺陷。如何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强化这方面的教育,已经成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亟待解决的问题。

2.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形成

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需要长期参加各项活动才能形成,绝不是某门课程就能完成的。这就需要把课内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把课内延伸到课外。例如通过参加、组织校园的文化艺术节以及一些诸如酒店风采礼仪大赛、酒店公关策划大赛等“二课活动”可以锻炼自。

3.重视学生实习管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8篇:管理学专业范文

一、开设会展管理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1. 会展业在我国的发展带动了会展教育的成长,因会展业属于第三产业,涉及范围广,因此会展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体系中一般是依托成熟学科进行的多学科嫁接。从现有的专业设置看,学科定位以管理学为主,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工商管理及公共关系管理。会展管理专业及旅游管理专业均属于管理类专业体系,课程设置均以管理为核心,从这个角度说,两门专业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知识的交叉性。

2. 在上一点的基础上继续探讨,从相关课程在《会展管理概论》课程中的运用切入。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学生应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网,从公共课到基础课再到专业课,合理的课程设置是根本保证。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学科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知识框架体系。《会展管理概论》课程在教学中以会展业为研究对象,涉及管理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电子商务、经济学等知识点,这些科目或是学生已经学过,或即将学习,因此一方面能帮助学生重温已学过的知识,并从会展业的角度分析,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对还未修读的知识有初步认识和了解。

3. 民办本科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一方面严格按照高教委相关规定,沿袭专业基本课程框架,另一方面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及就业市场动向,重基础,重理论,同时重实践,重能力,即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会展业人才比较宽泛,从核心人才、辅助人才到支持人才,需求大且要求多样化,而随着旅游与会展的不断融合,会展旅游产业链的形成,了解和掌握一定的会展管理知识,无疑能拓宽学生的就业领域。

二、会展管理课程的教学思路

1.《会展管理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因此开展具体的教学工作之前,首先要明确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的出发点。根据观察和调查,可分为以下三种:深入学习和了解;拓展知识面;拿学分。每一个学生都希望顺利拿到学分,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及期末考察,让他们认识到拿学分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在每一次的教学中,通过案例引入、理论分析、课堂小结等,帮助学生清晰有序地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而对于有更高学习要求的学生,课上和课下都应给予关注,如课堂上及时结合最新时事动态,如APEC在北京的召开,青岛园博会的圆满落幕等,课堂上给予提点。

2. 专业课程之间有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会展管理这门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意义,最基本角度是分析会展与旅游这两大产业间的关系。因此,在正式进人教材学习前,将两者间的关系理顺是一个重要环节,包括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属性、相似性、差异性及两者间的相互促进等,理解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与共同发展。

3. 在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时候,要求学生融人哲学思想。哲学提供了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与一般科学的联系十分密切,如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观点,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变化是永恒的,而静态是相对的。讲授会展企业组织结构与变革时,这一理念贯穿始终。另外,会展业涉及众多利益主体,从主办方、承办方到参展商、观众,以及展馆、地方政府及媒体、中介机构等,都是这个行业中直接或间接的参与者,因此需要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如探讨市场营销,则首先要明确营销主体,继而确定营销对象及营销手段,主体的多样化要求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

4. 教材是学生主要的课程学习工具,教师要吃透教材,结合延伸知识及相关案例进行知识模块组合,使模块间层层递进、相互衔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各知识模块间的逻辑联系。此外,因为这门课程是一门概论性质的课程,要建立一条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知识线,从会展业到会展企业再到具体的会展项目,充分结合专业相关课程知识,通过图片、视频、案例引导等帮助学生了解行业概况、企业管理及项目流程等相关基础知识。

5.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PBL教学法,PBL即Problem-basedLearning,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带着问题思考,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概念、原理等逐一展开,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提高积极性。如讲授“会展企业组织结构”之前,首先要求学生思考组织的内涵,并通过提问,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与“组织”相关的知识结合起来,再引入会展业,讲起来就很容易理解;又如讲授会展项目立项策划之前,要求学生搜集某一会展活动的信息,并将从会展项目名称到项目收益等相关信息罗列出来,从而对会展项目的策划内容有初步自主认识。

三、会展管理课程的考核体系

第9篇:管理学专业范文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来信;问题;解决方法

一、概述

笔者所在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2015年7月底陆续走进了校企合作的酒店,开始了为期10个月的专业实习。学校所签约的酒店都是国际国内具有知名度的五星级酒店,管理较为规范,也有完备的实习生培训系统。大多数学生都根据酒店的实际需要被分配去了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康乐部等一线部门实习,有数量极少的学生分配在销售部、人力资源部等后台部门实习。学校为实习的学生都配备了实习指导教师,还有辅导员全程跟踪辅导,但是在几个月的实习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一位学生长达两千多字的来信集中性表达了实习学生的心声,从中也能反映出很多问题。

二、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从实习学生的来信中,笔者提炼了六个方面的问题。下面围绕这六个方面的问题,谈谈个人对酒店专业实习管理的一些看法。

(一)帮助学生建立充分的实习心理预期、心理准备

学生来信中有这样一段话:“和大多数同学想的一样,我对酒店也充满着憧憬,可是现实总是那样赤裸裸:每天天不亮起床开始整理客房、打扫卫生,马桶里再脏也要低着头洗干净,主管领班还要催着干活,在餐饮部每天收别人吃剩下的盘子,盘子上有口痰都要用手端走,和我们一起工作的都是没有读过多少书的人,在前厅工作九个小时就得站九个小时,上夜班不能戴眼镜只能戴隐形眼镜,眼泪一直流,眼睛发炎到充血,觉得自己要瞎了,可是没有办法,还得继续工作。”这位学生描绘了酒店一线部门最真实的工作状态,但是很显然,从字里行间能看出来,他们没能很好地调整状态,适应目前的工作。一方面,我们可以说这些学生吃不了苦;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视参与实习的学生中存在的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们并没有一个充分的实习心理准备。这种心理准备有两个层面:一是对实习工作条件或困难心理准备不足;二是在与其他正式员工的比较层面心理准备不足。要有效地解决好这个问题,学校和实习酒店都要做好日常的教育和引导:第一,学校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各科任教师,特别是辅导员在这当中都应该发挥作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服务意识、组织纪律和团队精神等方面的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实习在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方面的作用[1]。同时,也要发挥酒店方的作用,在平时进行培训时就应将最真实的工作场景呈现给学生,必要时让一些基层员工现身说法,让准备参加实习的同学有一个充分的心理准备。第二,学校在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设置和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对师生培养一种意识,那就是酒店管理专业不只是“培养高学历的一般服务员”,而是立足更大、更高的平台(国际化酒店集团),面对更高端的群体,掌握和运用更专业的技能,提供更职业的服务,从而获得个人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不要把注意力过度集中到实习期间的工作量和劳动待遇上,从而求得自我价值的合理判定和心理状态的调适。

(二)帮助引导社会角色的转换

实习期对于很多学生来讲是一个人生中较为特殊的时期:他们一只脚在校园,另一只脚已踏入社会,学生和社会人的双重身份、截然不同的环境条件和相对复杂人际关系,让他们不能很好地进行角色的转变。正如学生在来信中反映的“学校安排实习是为了让我们更好适应社会之类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毕竟大家年龄阅历什么的还不够丰富,加之工作的各种不易、不顺、不平等,往往会把不少人压垮。”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要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以期他们能够真正地平稳度过实习期。结合学校的专业建设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有必要将此项内容纳入到日常教学内容中。从选择酒店管理专业开始,就要相应加强对学生职业规划、角色定位和适应环境方面的锻炼;实习期间一定要更加关注参与实习学生的管理,掌握思想动向,知道他们面对着什么情况,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针对性地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可以通过QQ、短信、电话、微信等途径,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前往实习酒店进行面谈,了解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学校不是保育院,老师不是保育员,必须坚持学院和酒店方原则性、刚性的底线和规定。

(三)帮助畅通学生与学校、酒店的沟通渠道

再充足的准备也不能应对全部的情况,尤其是一群涉世未深、懵懵懂懂的实习学生。要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最终实现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建设、酒店的人力资源应用和学生的成长发展同进、共赢,就需要建立系列机制,保证学校、酒店和学生这三者之间的沟通渠道畅通、信息对称。一方面,学校在与酒店方联系时,要逐步归纳总结,形成系统、全面的实习协议机制,划分学校、学生和酒店方各自的权责利,细化成具体条款,形成实习协议,各自担负起相应的责任,享受相应的权益;另一方面,要就实习期间存在的具体问题,加强三者的联系沟通。根据实习的时间、地域和人员规模,可以尝试建立三方的联系人机制,学校指定联系老师,酒店指定实习工作负责人,学生推选实习联络人,经常性开展情况反馈和信息交流。交流可以三者同时,也可两两开展。

(四)协调优化实习期的待遇设置

“实习生和正常员工的极大待遇差别和工作量,实习生有着同样甚至更多的工作量,但是只能拿实习补贴,每天得不停地工作,不然就会有人在背后说你,拿着低于最低工资水平的工资,每天干着脏活苦活,却还要疲于应付一些人一些事,真的好累。”这是学生来信当中的内容,它直观反映了实习生“同工不同酬”的现实问题。这个问题对学生方面来说是无解的,需要学校与酒店进行系统协商和设置。笔者建议:第一,依据区域、行业和企业的不同,合理约定实习期待遇标准。不同地域的生活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和不同企业的员工待遇水平显然存在巨大差异,因而在学校与酒店约定实习待遇时不能一概而论,要制定差异化的标准和条款,建立相对合理的薪酬制度。第二,建议酒店方也应建立实习管理制度,对实习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进行规范,如轮(换)岗、优秀评级、职位晋升、奖励和优先录用等等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实习生的满意度,激励实习生在实习期间为酒店做出更多的贡献。酒店在实习用人上也才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五)建立学校对实习期间的学生心理干预机制

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是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大障碍,这个在学生的来信中也可清楚地感觉到:“酒店有多黑,想必同学们都深有体会,只是作为实习生,却出现了一些莫须有的事,个个都是表面如亲兄弟姐妹,背地里要弄你,自己都不知道的事,一早上就传遍整个部门。”“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这样的道理我们都懂,也是借各种理由逼自己一定要坚持,不想实习的时候哭到头皮发麻想走。”实习期间,一旦学生出现重大的心理问题,还需要联合各方的力量,加强校内各部门的配合,比如联合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让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介入,及时解决同学们的心理问题。

(六)注意加强学生对实习的认知引导

实习前,学校必须要召开专业实习动员会,一方面再次强调实习的主要目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详细、客观地向学生介绍实习酒店的基本情况和实习条件,讲清楚实习中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学生做好吃苦、受委屈、受挫折的准备,激发他们去挑战自我,使他们的实习积极性得以持久地保持。学校也可对人才培养方案适当进行调整,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比如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改“2+1”的教学模式为“1+0.5+1+0.5”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即模块化的教学,大一学年在学校进行基础知识和一线部门知识学习,大二上学期在相关部门进行半年的专业实习,然后回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管理、经营、投资创业等模块的提升学习,大三下学期进行就业式的实习,这种方式更加灵活,可充分体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并且将集中性的实习分阶段来进行,也能让学生更能从中发现实习的价值和快乐,达到实习的预期效果。

三、结束语

专业实习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能够真正地实现在“做中学”和“学中做”,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得到理论的的升华。实践性是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突出特征,学生实践能力的高低是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2]。但是实习也极容易被学校所忽视,很多院校采取的都是“放羊式”的管理,和酒店方没有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导致出现或者直接将管理职责全权推给酒店,或者学生有了问题就找学校、找老师等两极化的倾向。这样极容易造成一些困难和问题,也会影响实习效果。因此,如何加强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如何加强他们的心理疏导,真正达到实习的目的,需要学校、酒店和学生三方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