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提高语文的方法范文

高中提高语文的方法精选(九篇)

高中提高语文的方法

第1篇:高中提高语文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 语文 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社会各界对中学语文教学不断进行着反思和总结,最后得出的结论几乎都是:中学语文教学存在“少、慢、差、费”的弱点。关键在于忽视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对文本主动、自主的阅读,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影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

那么如何改善上述现象呢?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个性化阅读

第一阶段适用于高一学年,强调阅读的兴趣,主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进行放开,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阅读对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阅读的兴趣,语文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是否会很好地阅读。会边读边想的学生,比起那些不会迅速阅读的人来,处理任何事情要快些、顺利些。”日本石井勋博士说:“阅读能力是任何学习的基础,因为每一门学问都是从阅读书籍开始的。”

为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在实际教学中是这样进行的:

1. 发挥教材优势,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教师在教学中应很好地发挥教材的优势,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到课外,以课内阅读来带动课外阅读。例如学习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可以再介绍他其它的一些作品,甚至还可以介绍美国其他著名作家的作品。

2.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可以通过每天语文课5分钟的口语训练,内容是个人的阅读心得;利用各种节日、班会定期举办诗歌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读书报告会等读书交流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3.努力营造氛围,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地积极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二、探究性阅读

高中生面对的是高考,所以其阅读就不免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学生要实现高考的理想,光靠个性化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层次序列。教师要借助第一学年个性化阅读已经形成的探究习惯和方法,促使学生的阅读成为自觉行为;要将学生的视线引导到老师指示的范围上,并要求他们把爱好阅读的经验自觉地加以运用;并且要培养学生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方法,尽量使学生阅读的感悟能力、认识能力趋向教学的要求。

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自主阅读与教师点拨相结合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著名学者靳玉乐在《探究教学论》中指出:“探究性学习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有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二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因此,探究性阅读教学必须把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结合起来。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性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经历阅读探究过程,从而有效地改变纯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创造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究性阅读。在阅读活动中,要解放学生的童真个性,张扬学生的生命活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阅

能力,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目的性阅读

第三学年直接为高考服务,要求学生把已锤炼到手的探究性阅读本领,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目的性阅读训练。高考阅读试题的答案虽然是开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限制。因此,必须要求学生依题意答题,并且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尤其是对解题思路的总结尤为重要,使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规范阅读和规范答题可以说是高三学年的主要任务。当然,后两学年也并不排除个性兴趣阅读,最好是能把两者有机合理地结合在一起。

第2篇:高中提高语文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教学效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3-0214-01

中职语文教育一直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语文教学现状令人堪忧。中职学校的学生主要是作为技术劳动力被培养的,他们也不存在高中生那样的升学考试压力,语文学习对他们来说似乎并不重要,所以在语文课上,很少有学生愿听、爱听,语文教学效率一直不高。而且中职学生对于非专业课普遍存在厌学抵触情绪,因此中职语文教学效率亟待提高。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索富有实效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这为我们语文老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供了指导方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率。

一、提高语文专业素养

良好的语文专业素养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必备条件。《大纲》中指出语文教师应“不断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素养”。只有具备良好专业素质的老师才能适应现在教学工作的需要。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努力夯实本学科的知识面,充实自己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应当成为“语文的化身”,成为语文的一部分。一些中职学校学生之所以反感语文,还在于个别语文教师知识贫乏,学识干瘪,授课拘泥于教材,文学底蕴不厚,人云亦云,教学缺乏深度和厚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老师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才有可能上好一堂语文课。比如,语文教师需要掌握常用的古汉语、现代汉语知识,并加强文学名著的阅读,扩大自己的“内容”,这些语文知识的储备必将带来让老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同时,教师还要加强自己说、读、写能力的锻炼。语文教师要懂得语言的奥妙,还要具备欣赏语言,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让自己的语言具有文学的魅力,也就是说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需要锻炼一副好口才。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大纲》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使他们在参与中掌握学习方法,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是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新课改要求把教堂变为学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感兴趣的知识点往往表现得兴致勃勃,他们体验着思考的喜悦,获得知识的满足,发现真理的惊讶。由于老师给他们带来的欢乐,他们也更加喜欢老师,从而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促成教育活动的良性循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帮助下,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借助作用于视觉、听觉、肤觉等感官的图画、音乐、动作等,再现教材情境,引导学生涉境体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扮演语文课文中的某一角色,经历情感的体验,产生深切的感受,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还可以运用电教媒体,再现课文描述的情境,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保持学习兴趣,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创造一个能让学生各抒己见的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竞争中体现自我价值,更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

第3篇:高中提高语文的方法范文

一、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与保障课堂教学氛围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课堂氛围,也就是指学生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情感、状态等。

那么,怎样才能形成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爱学生,这是一个老师最重要的品质”。首先,教师对学生要充满无限的爱心;再者,教师上课,进行传道授业解惑,要求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即正确的教学思想、渊博的知识、扎实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艺术等。美国教育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中所说:“当他的老师对待所教的学科马虎了事,毫无热情并且没有生气,那么他的学生也很少和很不会积极热情学习那门学科”。特别是语文教学,就更要求教师有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激情,生动逼真的语言,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因为语文教材可以通过教材中精深的道理喻人,通过作品中塑造的艺术形象感人,也可以通过名家名篇陶冶人。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通过教材打动、感染学生,使学生从教师的一举一动中,甚至一个小小的语调中,感受到语文教材丰富的内涵,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也曾说过:“对学生的最大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们想要上好语文课,真正让学生学到知识,主要就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使其乐在其中。这样不仅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如在分析文章内容时,可以运用设置悬念法、对照比较法、举例法、设疑质疑法、故事奇闻激趣法进行启发式教学;也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画面,抑扬顿挫的课文朗读录音进行形象教学;还可以根据内容排演课本剧、开展辩论会,甚至可以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进社区……,进行实践教学,使学生看得清,体会深,学得感兴趣,真正做到乐学、愿学、会学。

三、反馈激励,提高教学效果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注意营造课堂氛围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要注意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一环。具体做法如:

1.捕捉学生眼神,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当学生对老师讲授的知识或对作业练习流露出一些茫然或疑惑的神情时,说明他们有的地方还没有真正理解和弄明白。教师就可以通过自己敏锐的目光,环视学生,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增加练习和实践的机会,直到学生满意为止。

2.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按难易程度,分别向好中差学生提出问题,当差生也能回答正确时,要及时鼓励表扬。一方面使差生认识到:我也能学懂,学会,提高其学习的自信心和勇气。另一方面教师也及时了解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第4篇:高中提高语文的方法范文

一、兴趣教学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课文不感兴趣,那么老师再讲得天花乱坠,其结果也只能是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为了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我在讲课当中一是引入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故事、名人轶事、历史知识、文坛掌故、典章制度等。这样,既吸引了学生,同时又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例如,我在教《孔乙己》、《范进中举》时,把古代科举制度的有关内容在讲课当中穿插讲解,以此诱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既明白了道理,又懂得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二是模仿课文中的角色,自唱自演。如此,学生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如我在教《社戏》、《看戏》等课文时,为了引入课文,我先学唱了一段京剧。学生一听,先是惊奇,后是叫好。自然,此举已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创设了学生想学的最佳情境。又如,在教的词《沁园春·雪》时,我学着的韶山话把这首词背了一遍。结果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北国风光”,如同身临其境,趣味无穷。

二、诵读教学法

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都说明“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诗歌、文言文教学中,诵读教学法更显得重要。

诵读教学法形式多样,有教师范读、领读;学生默读、朗读、齐读、男女学生对应朗读、分角色朗读等等。这些方法老师可根据教学实践,灵活运用。例如,我在教诗歌《有的人》时我先是范读全诗,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诗内容。接着学生自读,进一步理解。在分析诗歌具体内容时,老师领读与学生齐读相结合。最后又让男女学生对应朗读,分别读出有的人的不同表现及相应结果。这样,通过反复朗读,学生既领会了诗人强烈的爱憎感情,又自然而然地达到了熟读成诵的程度。

文言文教学更要如此。因为文言文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较远,意思更难理解。一直以来,学生最不爱学的就是文言文。而采用诵读教学法,情形便会大为改观。于漪老师曾在《面面观》中说过:“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可见,采用此教学法,老师即使对文章不作过繁过细地分析,学生也自然会在诵读中感知和领悟到文意。

三、直观教学法

直观教学法就是让学生用感观去直接感受、直接观察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作用是形象直观,一目了然。俗话说得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假如某些事物学生没有亲眼看过,那么老师即使对它介绍得再如何如何,学生也可能会不知所云。而采用直观教学法让学生一看,便会一切尽在不言中,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在教《中国石供桥》时,就先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一座石供桥去参观,让学生直接感受,使学生对石供桥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以此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又如,上《白杨礼赞》时,因大多数学生没有看到过白杨树,于是我就特意到河边去摘了一根枝条,在课堂上进行示范讲解。结果,我对学生稍加点拨,许多疑难问题便迎刃而解。

直观教学法还可运用到作文教学当中。一次,我让学生写说明文《我们学校的综合楼》。为了让学生写得更好,写作前,我带领学生从一楼到三楼仔细地参观了学校综合楼,并对综合楼各处进行了简要地介绍说明。有了此举,学生已是胸有成竹,行起文来自然是流畅自如。

四、情境教学法

第5篇:高中提高语文的方法范文

一、口语交际能力的定义

交际能力(Competence Communicative)的概念是海姆斯针对乔姆斯基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的概念提出来的,指的是“利用语言资源来表达和理解言语意义的能力。具体说,是由三个方面的能力构成的:第一,语言能力。习得阶段就已掌握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大脑内在化的东西,而不是一些背熟了的词汇和语法规则。第二,社会语言能力。把握种种言语功能(如陈述、审告、发问、表态等)和言语功能变体(不同语体和言语风格)的能力。第三,话语能力。运用语篇来完成言语行为(包括独白语篇和对话语篇)。”

二、依据课文编排内容认真上好口语交际课,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富有活力的课堂。钱梦龙曾说: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让怯懦的人勇敢,让无能的人有能,让无知的人有知。教师应该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通过热情的鼓励、耐心的启发,引发学生说话的激情,让他们学会充分地表现自己,并从中获得自信和乐趣。

2.创设良好的说话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没有心理负担、能激发他们说话欲望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3.确立每次口语交际课的话题。确立话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要能激起学生的共鸣,产生有话非说不可的强烈愿望。除了教材编排的那两三个必练话题之外,教师也可针对学生关注的问题来设计话题,如“如何看待网上交友”、“你对选拔‘超女’、‘快男’现象的看法”等这些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也贴近他们的生活,很容易让他们产生共鸣,激发说话的欲望。

三、要掌握中学生口语表达的特点

中学生正处于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生理、心理、思想等方面都在急剧变化。在心理方面,中学生自我意识和自尊心增强,开始更多地注意自己的形象,说话羞怯,怕讲不好丢面子。在个性上,开始变得沉稳、内向,遇事不急于表态,说话会看对象。在思维和语言上,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急速增长,但外部语言组合能力赶不上思维表达的要求,说话较嗦。在社会交往上,同不相识的人接触并讲话时,神情难免紧张。言谈中,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对一些问题的看法难免片面。所以,要结合中学生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力求使中学生的口语准确流畅,生动得体。

四、采用多种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三个内容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作为一个板块来安排的,这就要求教师将三个内容整合起来。而不是孤立地、生硬地开展某一个内容的教学。比如说写作,大部分初中生都很害怕写作文,如果老师只是将一道作文题布置给学生,然后就要求学生完成作文。常见的结果就是:要么学生坐在教室里搜肠刮肚半天还是无话可说。要么学生思路狭窄、不知道如何下笔。这样的教学方式,难怪学生会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教师将写作、口语交际、知识探究几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就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处理信息能力等。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提前查找有关资料、准备素材,然后在课堂上口头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又进一步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完成交流任务之后再去写作文,这样作文也就不成为难事了。

五、注重学以致用,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

口语交际课是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主阵地,要面向全体学生。创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实践。另外,各种班级活动,课余师生间、生生间的交谈,都是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好机会。笔者在晨会课上设立“一分钟班级新闻早报”“听我播新闻”等栏目,让学生关注集体,关心国事,引导学生谈论热点,分享心得。笔者还充分利用教材上的练习。督促家长和孩子多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搭建口语交际的家校合作平台。七年级下册二单元《我们家的男子汉》“探究-练习”是一次家校联合进行的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学生回家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请爸爸妈妈讲讲你小时候的事。笔者设计安排了一次主题班会,并邀请家长出席,和孩子一起讲述,每家着重讲一个方面,要求讲得具体、细致,让家长和学生都体验到口语交际成功的乐趣。

新课改中,口语交际作为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并列的一项内容,其重要地位与作用更加彰显。现代社会中口语交际的优势与特征,及其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已经成为我们重视和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时代要求。我国目前的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及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不容乐观应当引起反思,教学中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更需要迫切的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编写.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9.86.

[2]王志凯,王荣生.口语交际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M].桂林:广西教育出版,2004.11.26―27.

[3]课程教材研究所编写.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12.

第6篇:高中提高语文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作文 写作素材 写作兴趣 创造性思维

一、作文的概述

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①

二、积累写作素材

晋代的陆机在《文赋》中说道:“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②揭示了写作的本质是“物―意―文”的双重转化。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的作文材料。

(一)立足教材,举一反三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熟练运用教材中的实例为写作服务。”③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讲解课文中的实例,并让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挖掘出其它的论点。通过这种途径不仅可以让学生把教材学活学透,又能使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可谓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二)着眼课外,广泛阅读,

1.着眼于课外,拓宽视野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学习语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们教师就可以有目的地布置一些中学生优秀作文和中外名着的阅读,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内拉到课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从而养成他们阅读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提高写作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多读一些名篇名着,博览群书,以积累丰富的词汇、语汇和借鉴文章的写作方法,为写作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三)感知生活,细心观察

从“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的观点来看,写作素材的来源还有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让学生多参与社会生活,细心观察,增加体验,积累写作素材,捕捉写作灵感。我们在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时,一定要求学生分门别类地搜集,去糙存精地积累,并逐渐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同学们只有细心观察周围的环境,积累好的素材,才能把外物和内在的情感连接起来,产生触景生情之感,从而写出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文章。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一〉拓宽作文教学的实施途径

目前作文教学是按照作文指导作文批改作文讲评这三个环节而渐次展开的,考察这个教学过程,存在两个主要的弊端。第一,作文教学过于封闭。往往只是以教材中的讲读课文为基本范文,而这些所谓的范文价值是相当微弱的。第二,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精神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为了使作文教学结出具有时代新特质的硕果,应当拓宽作文教学的途径。

〈二〉几种具体做法

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是中心明确,文通字顺。创造性思维与常规性思维相对应,是以新异、独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是多种思维综合表现。这就是创造的思维。

1、重视“双基”。

有人认为现在搞创造性思维了,“双基”(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可以不管了。这当然是不正确的,因为掌握“双基”是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双基”的训练过程是创造性思维的载体。

2、记录灵感。

灵感是一种短暂的顿悟性思维,高潮时很短,瞬时即逝,是在受到某种启发而爆发出的思维火花,这是极其重要的创造性思维的质变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写作的激情。要指导学生及时记录他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获得的新鲜感受,既可以是片段的、点滴的,也可以是成篇的,只要有创意,都是可贵的。

3、一题多作。

一题多作,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

4、变通“模式”。

记叙、说明、议论文体的写作,其结构有一些“模式”、“套路”,既要看到“大体须有”,这是写作实践的总结,又要看到“定体则无”,事物总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必须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既有所借览,又有所变通。

5、寻找“独特”。

既要指导学生善于在书籍、生活中,获得独特材料感受。指导学生从读过的书引起联想,结合当前时代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学校生活,多写“材料独特”,“感受独特”的佳作。

四、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学生享受写作的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事实上,在学校学习的许多东西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但是人的思想所接触过的一切文明财富会在心灵中――首先在情感,内心感受中――留下痕迹。”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④

总之,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通过积累素材,广泛阅读感知生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灵感,打开思维的闸门,迸出思想的火花,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7.

[2] 刘松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320.

[3] 叶圣陶.叶圣陶作文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0.

第7篇:高中提高语文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阅读能力 提高 方法

一个人具备了阅读能力,才能够凭借它选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吸取前人研究成果,从而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所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要对学生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提高中职生语文阅读能力?笔者从事中职语文教学多年,从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速度,开展阅读活动等方法对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实践和探讨。下面谈谈我的作法。

一、认识阅读意义,激发阅读兴趣

我们要经常强调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必须让学生认识到:一文本阅读的过程是一个思维再创造的过程,语言文字可以为你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阅读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二阅读影响和改变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学生通过阅读来反思自我、提升自我,从而使自己成为内涵丰富、趣味高雅、品德高尚的人;三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和前提。那些老是抱怨写作没素材的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书读的太少。阅读是吸收、是积累,写作是抒发、是表达。归根结底要求学生广泛阅读、仔细观察、认真积累,让学生明白只有长期地持之以恒地积累,“阅读”才能收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效果。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阅读。

叶圣陶说过:学习始于兴趣,终于毅力。我们还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放开手脚,多启发,正确引导,让学生对读书产生兴趣。学生一旦对读书产生了兴趣,即使在阅读时遇到些困难也会自然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从而不断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多媒体手段的使用等等。让学生感受读书的乐趣,在知识的基础上培养技能,形成能力。

二、扩大识字量,提高阅读速度

1、扩大识字量。

语文第二册附表中2500个常用字,1000个次常用字,1—4册课本中未包括在内的生字,找出来,注上音,可用几周的时间,通过教读、认读、抽读、抄写、听写、抢认汉字比赛等方法,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并严格检测,把结果记入期末成绩。教师要花大气力务必使学生攻破这个识字关。这不是小题大做,可能对初中成绩好的学生而言不是问题,但对进入职高的学生就务必要补上这一课。不然就会影响到今后他们对各科的学习和语文水平的提高。影响到他们今后一生的发展。 2、提高阅读速度。读书慢,会造成学生讨厌读书。他们读书时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对字的发音上。仍然会有增减字、读错音、读破词等闹笑话的现象。他们觉得读书非常吃力、紧张、脸涨得通红,老半天没有读清楚几句,很没有面子,常常觉得是老师为难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以后就更不配合了。读书慢还会带来收获少的后果。文段稍微长一点,即使读完了,也不知道写的内容是什么,因为没有精力去思考。

三、教授阅读方法,开展阅读活动

阅读要有明确具体的要求,有计划地传授阅读方法。“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以单元为单位,在每单元第一课前讲授阅读方法,并在单元课文学习中实践这种方法。如:如何整体感知课文?如何品味文章语言?如何理清文章思路?如何提炼文章主旨?怎样欣赏小说?怎样学习文言文?怎样略读、速读?什么是比较性阅读?什么是评价性阅读?什么是创造性阅读?等等。当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解读文本时,学生就拥有了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能够自由地进进出出,将里面的风景看个究竟。这样,带着为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目的去阅读,有目的、讲效率,学有所得,从而优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第8篇:高中提高语文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251-01

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有诸多意义,它不但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还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进而实现素质教学的目标,下面我们就来做具体的研究和分析。

一、教师要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阅读教学充满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进行阅读和探究,因此教师务必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便是其中有效的手段之一,为此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再现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把抽象的情境形象化、具体化,这样可大大减轻学生理解上的难度,比如在学习契科夫的文章《变色龙》时,如果学生对变色龙为了保护自身安全而随环境不断变色的特点不太了解,就很难真正理解奥楚蔑洛夫本质上的性格特征,而仅仅停留在“可笑”这个层面,这时教师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观看一段自然界中变色龙的录像,帮助学生迅速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情境;二是教师要注意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当出现不和谐因素时,教师要注意处理的方式及方法,尽量不要破坏了原有的学习气氛,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只有创设了和谐的学习情境,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进而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和心智发展的和谐;三是在阅读教学开始前,教师要创设好导语学习的情境,尤其是在散文的阅读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艺术享受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和能量。

二、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可使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首先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一些名人阅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及时摘抄和记录对自己有启发或较为优美的语句,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做好相应的标记和圈点,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必会积累一定读书的心得和经验;其次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技能的指导,针对不同的文章和资料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比如有的材料需要学生大声朗诵出来,有的需要学生反复进行研读和分析,有的只需要大致粗读以下即可,总之要教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材料合理选择阅读方式。

三、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涉猎课外阅读,开阔自身的视野

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的,也并不是仅仅依靠课内阅读就可以实现的,因此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学生进行广泛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积极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切忌出现一看到学生看所谓与学习无关的书籍,就好像遇到洪水猛兽,对学生采取禁止、批评的策略,这会严重挫伤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兴趣;其次教师除了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之外,还要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优秀作品,相信学生在阅读这些作品的过程中,不仅会收获大量历史、地理、人文知识,还会提高自身的阅读速度及理解能力,进而增强自身的文学素养。

四、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

创造性阅读是学生在具备一定阅读能力的基础之上衍生出来的,它是阅读的较高境界,在进行一般性阅读的过程中,中学生往往没有明确的阅读方向,只是深深被故事情节吸引,而不会从中汲取营养,阅读还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面,鉴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感知语言魅力,理解其中的文笔之美与思想之深,进而获得情感上的熏陶和思想上的启发,获得一定的阅读创新能力,此外教师要注意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把学生置于阅读的主动地位,改变学生习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缺乏敏锐观察及丰富想象的阅读方式,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发挥自身想象的深度、广度,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真正与文章作者做心灵的沟通及交流,结合自身的社会经验及生活见解对文章进行分析,提高自身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

五、让阅读教学更贴近实际,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第9篇:高中提高语文的方法范文

(乌鲁木齐市第五中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根据《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本文主要从教学行为的规范性、教学过程的紧凑性等两方面谈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The method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valid teaching of the language classroom of the exaltation junior high school

Mao Li-li

【Abstract】Valid teaching of"valid", main is advise teacher under the instruction that a kind of forerunner teaching principle, through a period of time of teaching after, make the student acquire concrete of progress or development.Valid"teaching" of teaching is to advise teacher to cause, maintenance with promote student study of havings behavior and strategy.According to 《the new course standard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 this text main from the teaching behavior of norm, teaching process of tightly packed etc. the both side discuss exaltation 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classroom valid the method of teaching.

【Key words】Language classroom;Valid teaching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

在2011版《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此,笔者准备从教学行为的规范性、教学过程的紧凑性等两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

现状一:教师进班后,怒气冲冲地说:“今天语文作业没交的同学站起来!……昨天的语文作业多吗?你为什么不交作业?说,什么原因!……这都是理由和借口,你的数学作业写了吗?数学老师是班主任,你就写,我不是班主任,你就可以不写啊?那你就别上我的课!去,后面墙上趴着写去……”

现状二:一位教师在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提问:“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的?”下面的学生七嘴八舌,各说各的,教师环顾一圈,“×××,你说。”……“说的不错,谁来说说罗布泊现在什么样的?”“×××,你说。”“接下来,大家从书中找一找罗布泊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四人一小组讨论。”合作时有四人一组的,有五人一组的,有自己默读的,从表情可以看出来,有些学生的态度与课堂气氛并不符,喜笑颜开。

弊病:规范学习行为是提高成绩的关键因素。但是,处理学习上的常规问题,如上课说话、不交作业、接嘴、起哄等现象,并不是每一次、每一个都适合在全班声色俱厉地解决。如果借助集体时间解决个别人的问题,是在耽误大多数人的时间;如果借助集体时间解决问题未果,说明随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威胁和恐吓要渐渐退出舞台。

在一项调查问卷中(七年级),发现竟然有高达29.5℅的学生在一堂课中,没有回答过一次问题。笔者在听课时也发现,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学生很集中,一节课下来,共有11名学生参与回答。没有回答问题的学生中,有的抬头听讲,有的默默无语,有的发呆,有的做小动作。

在合作性学习中,笔者发现——小组成员组合的随意性很大,人员并不固定,需要分工的时候也是职责混淆;小组成员的不平等参与,有的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只是坐着休息,有的做小动作,课堂气氛十分混乱。当活动结束时,发现回答问题的依旧是平时“活跃”的学生。

对策:1. 开学初,教师可以把对学生的行为期待做成一份班级规则,见面发给大家。教师与学生讨论行为常规——怎样进行课前准备,怎样进行上课听讲,课堂笔记如何做,家庭作业怎样完成等。通常,阐明一条规则时,除了解释基本的道理外,还应该提供一两条正面或反面的事例,最后明确规定不执行的后果,即“规则——原理——例子——后果”的程序。当然,接下来的过程里,监督执行尤为重要,需要教师采取刚柔兼济的手段坚持。

2.教师应明确课堂讲话的规则,什么时候允许讲话,讲话怎样进行。为了避免发言总是集中在某些人身上,也为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笔者采取这样一些学生发言的模式:从门口的第一个叫起,顺着斜线的学生依次发言,如果哪位学生遇难(nán),举手的学生发言补充。可以按学号检查课文背诵,从名单的开头到结尾轮流背诵。诗歌朗诵的时候,可把每人的名字写在纸条上,全部盛在一盒中,只需从中随机抽纸条即可,由于存在未知,学生不敢侥幸。

3.合作性学习小组的成功分组不会自己产生,如果想让学生有效地合作,教师就要根据学情,在开始就要认真设计好小组及小组任务,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意义,并给他们机会练习如何合作。除此之外,教师要不停地巡视、指导,巡视的目的不只是简单地监督学生的行为。还是了解学生交流的程度,为接下来课程的进度提供参考依据。

(二)教学过程的紧凑性

现状一:一位老师在检查《马》一课的生字词时,一边讲解新字,一边随手牵引出学过的一些形近字。“剽悍的剽怎么念?……对,piāo。想一想,这个字念什么?(板书:膘)(学生齐念:biāo)犷野什么意思?……对,和它接近的还有一个词语,那就是粗犷,注意,这个字念guǎng,而不是kuàng。庇荫这个词很熟悉,咱们在哪还学过它的近义词?……对,《母亲——荷叶》中,我们与隐蔽、荫庇比较一下,三个词语的读音有没有区别?(学生一脸茫然)把字典拿出来,交了?课代表,到我的办公室那几本字典来,我们查一查。(课代表小跑拿来几本字典,分给老师和前排的同学)来,我们一起查一查……(3分钟后)抬头看黑板,这三个词的读音分别是:……

现状二:一位老师在《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中,由于讲到罗布泊、月牙泉等湖泊濒临干涸的现状时,自然而然地联系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的若干条例。突然间,看见旁边一个不认真听讲的学生,问到:杨舒雅,杨城今天的作业交了没有?……杨城,你今天为什么又不交作业?……我们说,国家颁布了法令,但是没有执行到底,所以让许多为非作歹的人钻了空子。因而,国家应该引以为戒,加大惩处力度。杨城的作业不做的毛病呢,也是屡教不改,我们课下要与班主任沟通,也要在班级内加大惩罚力度,不再让你落网。(学生喜笑颜开,杨城一脸满不在乎)

弊病:在一些班级活动中,课堂教学进度停停动动且进行缓慢。如第一种现状,由于教师课前备课不充分,在给学生左右牵引生字词时,又没有完全的把握。所以边讲边思考边板书,教师的片刻思考、快速的板书等环节,都占去了课堂有限而又珍贵的教学时间。而当几位同学在查字典时,班级内的剩余同学,有的在玩耍,有的在书上画画,有的翘首以待,有的交头接耳……

现状二中,教师由于无需当即处理的刺激(一件事物或一个体),脱离了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集中表现在话题的突然转换、突发事件的发生,致使教学过程受阻、分割,这些也都威胁到教学过程的环环相扣。教师在授课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法制教育点,是很棒的迁移。可是,这种迁移又转到学生行为规范上时,就有点啼笑皆非了。这节课中,这名学生的学期积极性受到打击,其余学生的学期思路受到干扰、破坏。

实际上,教学进程环环相扣在课堂秩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会远远大于教师用来控制错误行为的特殊技巧。

对策:1.课前,学生可以将涉及到本课的多音字、形近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等总结在黑板上。这既是让学生养成一种自觉预习的习惯,也可以节省一定的(每节课约1-2分钟)板书的时间。

2.即使部分学生有特殊的学习活动时,教师也要积极地组织剩余学生参与到相应的活动中去。就是说,不能容忍别的学生无事可做,毕竟,课堂的时间有限,却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这位教师可以这样处理,“现在这几位同学在查字典,咱们其他的同学看看接下来几个词语的意思和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