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教资要求范文

高中语文教资要求精选(九篇)

高中语文教资要求

第1篇:高中语文教资要求范文

关键词:高职 语文课程 创新 教学资源 建设

在当今教育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大学语文教学工作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与挑战,需要包括高职院校语文教师在内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应对。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也存在着一些特殊的情况和问题,需要高职院校语文教育工作者从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以创新思维和创新性教育实践,积极地去应对问题、克服困难、解决矛盾。因此,本文拟就推进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创新和加强高职语文教学资源建设问题,提出一些思路与建议。

一.科学定位 推进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创新

对于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来说,进一步明确其课程功能和目标定位,是推进课程改革创新的前提条件。高职语文课程功能和目标定位,是由其课程特殊性以及现阶段高职语文课程教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

坚持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功能和目标的科学定位,首先是要把握语文学科教育的基本属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根本特点。把握语文学科教学的这一基本特点和规律,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坚持两点论,即坚持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两项基本功能和属性,不能顾此失彼。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两项功能和属性,这是现代语文教育的本质要求,在理论和实践上不能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二是要坚持统一论,即强调要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与统一。换言之,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教育不是相互游离和割裂的两个系统,而是统一于语文教学环节之中的。对于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来说,坚持课程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就是要把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情怀的教育与提高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的能力结合起来,并将二者统一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中。既要防止语文教学中的实用主义倾向,又要注意克服忽视语文教学知识和能力培养的问题。从总体上看,语文课程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一般属性和理念,表现在高职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就是要把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人文精神和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落实到高职院校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之中,充分体现高职院校教育的特殊需要和规律。如果说,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其目的和要求与语文学科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那么,其独有的特性和功能即在于它把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要求具体到了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之中。正因为如此,有人将高职语文教学的功能概括为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和发展智力、夯实从业实力三个方面。[1]

根据高职语文课程功能和目标的定位,其课程改革创新应从体系、内涵和方法入手,着力凸显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1.要强化和突出学生在语文课程教学的主体地位和功能,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语文学科教学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有研究者指出:“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工具的能力,即读写听说的能力。工具在于运用,能力重在训练。语文教学中的训练无疑应以学生练习为主,也就是以学生的读写听说实践为主,而不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2]语文教学当然不排斥教师的主导和引领的作用,但是,无论是基于学科教学的基本规律,还是前人的教学实践经验,我们都必须充分地认识到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文本的过多过度解读和讲析是大可不必的,如若这种解读或讲析不当,甚至还会适得其反。至于那些机械的语句语法的训练,实践证明也是徒劳无功的。因此,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首先自己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树立和强化学生主体的教育教学观念;要努力在教学实践中转换角色,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积极探索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和方法。其次是要改革创新语文教学评价和考试方法,要按照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对语文考核考试方法进行改革,以利于引导教师和学生探索研究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语文教学更加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2.要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的内涵与需求,将语文教学融合于专业技能的教育与培养之中。

首先,要从高职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入手。从语文教学的内涵看,无论是基于人文性的目的要求,还是着眼于培养和掌握和运用汉语言文字能力的需要,高职语文教学都要力求做到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相契合,充分体现高职语文教学的特征和属性。基于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目的和要求,高职语文教学要把一般性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教育,与高职院校特定的职业理想、职业精神的培养和教育结合起来。在现代社会,在当下激烈的就业竞争中,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除了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之外,还必须具备敬业爱岗的职业情操、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高尚、健康心理品质。如何通过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帮助在校学生培养这样一些优秀的精神品质,是高职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高职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要有这方面的自觉意识。基于语文教学工具性的要求,高职语文教学要把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与对学生进行的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培养结合起来。这也就是说,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的语言文字的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而是应该将其纳入到学生所学专业、职业教育的体系内,成为其职业教育的有机内涵和组成部分。

其次,是要努力建构一种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大语文格局,努力形成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语文教学局面。这里实际上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要主动地拓展教学的领域和空间,自觉地将语文教学渗透到高职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包括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之中。无论是通常所说的阅读写作教学,还是对学生进行的人文精神和理想情怀的教育,都可以而且应当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学校开展的各项职业教育活动,使得高职语文教学与大学生的职业教育更加切近。二是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也要有机地契合语文教学的宗旨和要求,努力使各项职业教育活动更加具有人文的色彩和理念。譬如,在各项职业教育活动中,强调培养学生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的习惯,等等。这种“大语文”教育环境和气氛的形成更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作出的艰苦努力,以及在此基础上学校各方的支持与配合。

二.夯实基础 加强高职语文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具备的人力资源、专业和课程资源、学科建设和科研资源、设施与环境资源及实践教学资源。相对来说,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建设依然是学校建设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是因为高职院校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长期以来主要是借鉴和模仿普通高等院校实践经验和传统模式,没有形成一种科学的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相契合的教学资源体系。根据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的功能和目标,以及现阶段课程改革创新的任务和要求,进一步加强高职语文教学资源建设,是高职院校语文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推进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迫切需要。

当前,进一步加强高职语文教学资源建设,要着力抓好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语文教材体系建设和教学实践训练体系建设两项重要工作:

1.结合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属性和要求,加强语文学科教材体系建设,是高职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资源建设,也是改革创新高职语文教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高职语文教学要进一步体现和强化学生的主体属性和功能,要充分体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实现语文教学与职业教育的高度、有机的融合。这些教育理念和目标要求,必须在语文教材中得到鲜明地体现。

高职院校语文教材建设首先必须坚持和体现针对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原则和要求。研究者论及高职院校语文课程建设时指出:“大学语文课程内容建设应该以开发职业角色需要的知识技能智力为主,带动或促进其他各项智力的发展,并结合其专业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3]这一目的要求首先必须在课程建设中得以体现。譬如,“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无论是作家、作品的遴选还是赏析,都可以适当考虑选取一些职业教育相关方面的内容。所谓应用性同样是基于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而提出的。高职院校的语文教材建设的应用性,旨在强调、突出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和要求。通常,人们把高职语文教学分为阅读与欣赏、演讲与口才、写作实践三个方面的内容。从教材建设的角度考虑,这三个方面的教学内容都要有鲜明的实用性的特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创新性强调的是高职院校语文教材建设要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及时地更新教材内容,以保持教材的时代性。高等职业教育从来都是紧跟时代前进发展步伐的,高职院校的语文教材建设必须在保持经典性的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高职院校语文教材建设在路径上可以采取统编教材和校本教材建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一方面,通过行业或学科内的统编教材建设,切实保障语文教材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与此同时,可采用校本教材建设的方式,通过自编教材建设,增强教材对各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的适应性。

2.根据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属性和要求,加强语文教学实践训练体系建设,是高职语文教学的另一项重要的资源建设任务,是当前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创新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语文教学的工具性特征,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实践和训练。如何通过语文教学实践训练体系的建设与创新,突出高职语文教学应用性和能力本位的原则,这是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急切呼唤。在教材结构上,人们提出“采用以全面培养高职学生的语文能力为主线,兼顾文学知识教学的复合式小模块结构模式,每个小模块以‘语文能力训练短文’、‘借鉴实例’和‘练习’三部分构成。语文能力训练短文置于单元之首,起统摄借鉴实例、指导练习的作用,借鉴实例起示范及例证作用,思考和练习起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养成素质的作用。”[3]与这种教材体系相适应,高职语文教学还需要建构起一套以突显应用性和能力本位为宗旨的实践训练体系。这种实践训练体系包括教学活动方案、教学评价和考核方案以及相应的资源保障体系。要与教材内容设计相对接,进一步形成语文教学实践训练的规范体系,把各项实践训练的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之中;并通过相应的考核评价加以保障。另外,语文教学实践训练还需要相应的资源保障,例如实践训练的场所、设备和设施,以及相关方面的指导教师。特别需强调指出的是,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与推广,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实践训练体系建设要与正在积极推进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结合起来,以进一步加强资源共享,推动语文教学实践训练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汪念明.高职语文课程的学科定位[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朱文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J]中学语文.2002(03).

[3]杨定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第2篇:高中语文教资要求范文

论文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外语能力的要求正在逐步提高,但是现行的会计专业的双语教学安排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应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改革现行教学模式,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外语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引言

我国加入wto后,国际资本不断涌入,很多国内 企业 也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境外进行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投资。这就要求会计专业毕业生不但要掌握财务会计专业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

原有课程体系中的外语教学安排,即公共 英语 加会计专业英语的模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2002年3月,通过对我校2001级学生按英语水平前50名和综合成绩前36名进行选拔,我校会计学专业组建了一个试点班,进行会计双语教学的初步尝试。[1]从2003年开始,我校对部分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中外合作培养,至今已招生五届。截止目前,中外合作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普通会计专业并无明显区别,只是中外合作会计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采用 英文 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这种教学安排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按照现行课程安排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否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或者说,现行课程安排是否需要改进,以及如何改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2007届中外合作会计专业毕业生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现在通过毕业生工作情况的调查反馈来对上述问题予以回答还为时尚早。但是,我们仍然认为,中外合作会计专业双语教学已经进行了4年,有必要对照就业市场的需求,对现行教学安排作一个初步的评估,以便我们及时 总结 经验,为进一步提高教学工作质量寻找新的突破口。因此,笔者设计了《会计专业毕业生外语能力需求结构》的调查问卷,于2007年暑假期间,走访了36家位于马鞍山市的外资企业,希望能了解外资企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外语能力的要求。

二、调查总结

笔者对36份调查问卷运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进行了分析,现总结如下:

(一)近几年来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外语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

我校从1988年开始招收会计学专业本 科学 生,至今已有16届毕业生。从以往反馈的信息来看,前些年,用人单位较少关注毕业生的外语水平。但近几年来,情况有所不同,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就要求毕业生出具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证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接触到的外文资料日益增多。笔者收回的调查问卷反映,历调查的36家外资企业中,有20家企业曾与外商签定过外文的合同文书,还有6家企业预期3年内将会有对外 经济 业务;有19家企业在经营中接触过外文商贸电函或招投标材料,有5家企业预期3年内将会接触外文商贸电函或招投标材料;有22家企业涉及到外文财务资料,有7家企业预期3年内将会涉及到外文财务资料;还有1家企业以英语作为工作语言。22家在经营管理工作中涉及到外文财务资料的企业,所涉及的财务资料在具体内容上存在很大差异:有的是外文的交易凭证和结算单据,有的是会计帐表,有的以境外母公司的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为主,还有的是财务预、决算材料等。

(二)加强会计专业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教育 部2001年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oo1]4号)指出:“在进行双语教学时,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所需要的 金融 、 法律 等专业,要先行一步。”我们知道, 现代 金融的核心是把分散的储蓄变为投资。投资者购买证券的前提条件是能通过阅读证券发行方的财务报告,评估投资的安全性及获利能力。会计工作所提供的信息可以帮助解决资本需求者(企业)和资本供给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资本市场的交易成本。会计因此被认为是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是信息沟通的手段。实际上,只有突破不同语种之间的障碍,会计才会真正成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双语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外语交流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国际会计惯例,开扩他们的专业视野,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据调查发现,当用人单位被问及“如果需要具备良好外语能力的会计人员,贵公司的选择渠道是什么”时,36家被调查的外资企业中,有25家企业的回答是“录用具备专业外语能力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有7家企业的回答是“遴选内部财务人员进行外语能力培训”;只有4家企业的回答是“从外部招聘有工作经验且具备良好外语能力的会计人才”。原因不难理解,当企业需要具备良好外语能力的会计人员时,从内部遴选人员进行培训,会受到现有会计人员自身条件的制约,选择范围十分有限。如果从外部招聘有工作经验且具备良好外语能力的会计人才,企业将不得不支付高昂的人力成本。因此,招聘具备专业外语能力的会计专业毕业生 自然 成为用人单位的理性选择。此外,当我们进一步问及“如果贵公司的选择渠道是录用具备专业外语能力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贵公司愿意支付明显高于一般会计专业毕业生薪酬水平的工资吗?”25家企业中有14家企业表示愿意支付超过一般会计专业毕业生薪酬水平50的工资;有8家企业表示愿意支付超过一般会计专业毕业生薪酬水平一倍的工资;只有3家企业表示不愿意支付超过一般会计专业毕业生薪酬水平的工资。可见,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外语能力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现行的双语教学安排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

第3篇:高中语文教资要求范文

 

关键词: 高中英语 教材资源 合理运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材资源的合理运用,能够在激活学生语言学习欲望和潜能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优化合作能力,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围绕教材资源的合理运用,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1)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运用。(2)开阔学生的语言学习文化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3)注重教学方法的多元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不断形成自主学习和多元探究的学习技能,升华教材的引导示范作用。 

1.注重整体阅读,培养语篇概括运用能力 

学生在整体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深入感悟文章表达的思想内涵,调动他们语言学习的思维情感。在教学中,根据文本课程的表达要求和特点需要,从教材的整体阅读感知出发,多运用整体阅读教学,能够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篇概括运用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从教材资源的有效运用和整体使用出发,关注教材的学习使用特点,让学生进行全面学习运用。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自悟理解能力,掌握文章大意,为提高自己的英语理解能力奠定基础。同时,要求学生注重挖掘文本中的核心内容,让学生运用原文词汇概括能力来表达文本内容。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感悟文本使用,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信心。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教材学习使用升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学生在依据教材表达特点中,能够深入感悟其中的表达内容。像在《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模块七Unit 1 “Living with Technology”的“Reading B:TV and audio devices:A review”教学中,老师可要求学生根据“Reading A”中的思考探究题来进行整体阅读感知,并尝试运用文本中的词汇和短语来概括文章的表达主题,以培养学生的文本整体学习运用能力。学生在学习了文章后,可要求他们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What’s about TV and audio devices?”以此来培养他们的整体运用能力。 

2.关注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丰富学习资源能力 

根据教材资源进行合作探究,不仅是新课程英语教学倡导的任务型教学原则的具体体现,而且是丰富学生语言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具体体现。学生在彼此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表达主题,而且能够提高语言学习运用能力。

学生根据教材特点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语言学习方法,通过彼此合作探究,不仅是深化课程教材运用的需要,更是拓宽他们语言学习方法的需要,能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多元化学习策略。在教学中,多从语言文本表达内容出发,鼓励学生就课程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进行探究感悟,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口语或者书面表达的形式来呈现学习内容,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语言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语言学习运用能力。 

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能够更为全面地认知语言文本表达素材。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七Unit 2 “Fit for Life”的“Reading:Two life-saving medicines”教学过程中,我建议学生就“Exploring Chinese medicine”话题,围绕“What do you think so?”来进行互相表达交流。这样,不仅突出了文本的示范引导作用,而且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鼓励拓展延伸,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审美能力 

利用文本资源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资源的示范生成作用,让学生能够有丰富的语言学习想象思维参与课程教学。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突出文本升华价值,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体味文本表达内涵,增强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能够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情感态度。 

在教学中,根据教材资源的作用和特点,运用拓展延伸的方法进行教学,就是围绕教材资源表达生成作

[1] [2] 

用,让学生在围绕学习文本资源中运用口语进行灵活的表达运用。同时,要求学生丰富自身的想象力,在创设一定的情境过程中能够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这样的拓展延伸,能够让学生的语言学习更为灵活,丰富他们的学科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合理运用课程教材资源,就是要在发挥文本教学资源的引领示范作用基础上,尊重学生的语言学习方法选择,鼓励学生能够进行积极探索,挖掘文本资源的价值,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些资源的合理运用,更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语言学习潜能。 

第4篇:高中语文教资要求范文

关键词:知识经济;外语教学;改革;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进一步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同时也改变了高校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高校教育活动方式的改变以及教育资源范围的扩大对高校外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外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知识经济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高校要获取长远发展,外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知识经济时代下高校外语教学的改革策略进行了相关探讨。

一、知识经济时代下外语教学改革的意义

知识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相对于工业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是一种新的经济形势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的运营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增长方式,知识产业成为市场发展的龙头产业。如今我国正处于工业经济时代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过渡时期,知识逐渐取代工业制造成为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现代社会的发展对知识和技术的创新要求越来越高。高校是知识传授的地方,是培养社会高级人才的地方,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其发挥着极大的社会效益。高校是培育高科技的摇篮,尤其在注重教育的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就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发展的车头,其担负的责任更大、更重。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推进,知识越来越多的与经济挂钩,在语言经济学的角度下,语言甚至成为了一种资本、学习语言则成了一种投资。当然这种理论不是毫无根据的虚妄之言,而是有事实根据的。如今经济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才,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逐渐深化,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对外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为了促进对外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掌握外语的人才需求量很大,掌握一种外语成了一个大学生应该必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在如今的人才市场上,大部分企业都有明确规定应聘人员的需要达到某一种水平才能进行应聘,市场对语言的需求直接就使语言具备了一定的经济价值,人们学习语言不是纯粹地为了掌握一门语言,而更多地是为了就业,为了更好地发展,期待语言发挥其经济价值以汇报自己。在这种环境中,外语教学进行改革是必然的。

二、知识经济时代外语教学的改革途径

(一)优化外语教材,创新外语教材管理模式

大学外语教学中,外语教材是学生进行外语学习的主要物质载体,因此,学校在选择外语教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结合当下社会的经济发展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教材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外语教材一般有四种来源:①原版教材改编;②国外原版英文教材;③自编整理的课程讲义;④国内出版的外语教材。而不论是哪种教材,都应该把对学生外语学习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将增强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对外语的运用能力作为培养目标,进一步促进中国内联外通的发展需求,适应中国对外语人才的需求,积极推进中国的全球化发展。

(二)优化师资队伍,创新外语师资培养模式

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知识经济发展提出了对外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也对外语教师提出了外语人才的培养要求。而结合当下的知识经济发展趋势,落后的师资力量使得人才市场化被置于边缘地位。鉴于此,优化大学外语教学的师资队伍,促进外语人才的市场化培养则成为知识经济发展背景下一项必要任务。目前,外语专业的复合型师资人才培养有三个渠道:①外聘。②专业教师的“外语强化”式。③外语教师的“专业强化”式。

(三)丰富教学内容,创新外语教学模式

处于知识经济发展背景之下,可能或必须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的情景并不少见,而外语人才正好适应这种经济发展趋势。鉴于不同知识发展需求的差异性,高校在外语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知识发展的情况来制定人才培养战略。一般说来,外语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三种:①过渡型。运用外文原版教材,教学语言以母语为主,外语为辅。②保持型。利用外文教材,外语和母语交替使用。③强化型。运用外文教材,教学中不夹杂母语教学。但是,基于中国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高校应该建立“分层式”教学模式;对外语水平高的学生实行全英文教学;对水平一般的学生采用“导入式”,教学伊始用母语,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配合英文授课。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英文教学质量,为经济发展塑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语应用型人才。

(四)丰富课外活动,创新外语交流模式

在国际经济背景下,国际视野是国际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因此,大学外语教学改革要更加关注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在这方面,高校要强化组织跨文化的多种交流活动,如开展跨文化交流研讨会,定期邀请国外教师和学术专家、外国企业家、外国学生代表等,针对国际交际,开展专题演讲等多种跨文化专题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生理解和认同中西文化各自的独特性。使学生国际视野更为广阔,指引学生学习并掌握国际通行规则。此外,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外语教育改革和知识经济发展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知识经济的发展在对外语教育产生影响的同时,外语教育也会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外语教育稳定了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英语人才为经济发展输送人才的同时还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产生有利的作用,可以帮助专业人才的利用,实现经济和文化之间的交流,为自身竞争力的扩展打下良好基础,进一步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综上所述,知识经济时代下,外语教学的改革是必然的,只有不断地改革才能与市场和社会接轨,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语言作为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工具,对于如今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要设置合理的课程,降低外语学习成本、提高外语学习效率、加强大学外语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高级外语人力资本,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作者:方敏 单位:锦州医科大学公共外语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建荣.论知识经济与大学外语教学改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04:40-41.

第5篇:高中语文教资要求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ESP;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262-02

ESP(Enge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即专门用途英语,又称专业英语。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是二战后国际文化科技全球化背景下各专业领域内部科研成果交流的产物。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各高等院校普及ESP课程,时至今日ESP课程的开设在高等教育中已达到全面覆盖。然而各高等院校过分片面注重基础英语教学,从而忽视专业英语教学的现象普遍。就课程本身而言,土木工程专业是专业性与实用性较凸显的一门理工学科,其专业性的语言叙述(如专业词汇、句式)与日常生活交集甚少。这一特点导致其专业英语(ESP)领域内容偏僻性较高,是基础英语教学(EGP)所不能满足的;就专业发展而言,我国土木工程专业相对美、日等国仍处于发展阶段,需不断汲取与借鉴专业发达国的研究成果以壮大自身行业发展。因此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增强科研交流能力势在必行。如何提高专业英语能力水平?究其根本在于“教学”。综上,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探究土木专业ESP教学现状,分析其问题。

一、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ESP教学现状分析

结合现有文献资料记载,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可见现今学校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ESP课程设置与教学中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为解决难题,扭转ESP教学“鸡肋”之境地,本文从硬件设施、软件设施两方面对现有ESP教学情况进行剖析。

二、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ESP教学“硬件”现状。

教学硬件设施原指教学基础设施配备。本文中在原有内涵下将“国家政策”加入此类,意指ESP课程开展的背景、基础设施等客观外环境,它的优劣关系到课程顺利开展与持续发展的态势。现今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ESP教学硬件状况主要呈“政策指导缺失,设备配置不足,教材资料匮乏”的总态,客观上诱发了ESP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政策指导缺失。2004年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要求》中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提出了:一般、较高、更高三项要求。纵观其中,虽明确了大学英语由基础英语(EGP)和专业英语(ESP)两部分组成,但全篇对专业英语(ESP)提及甚微。时至2007年,为进一步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满足国家人才战略需求。教高厅印发[2007]3号文件,新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新《要求》中延续试行版中三项要求,在“更高要求”中括大了对ESP能力要求的阐述,却仍未如EGP教学一般提出指导性的ESP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仅要求各高校和各院(系)根据本校情况进行教学安排。这从侧面上降低了学校对ESP教学的重视程度,加之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要求的影响,更促使ESP教学问题的激化。

2.设备配置不足。我国高等院校在教学设备上主要配备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三类型。语音教室是语言类教学课程重要的教学工具,是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的优质设备,据已有调查在EGP教学中的利用率较高,在ESP教学中的利用相对较低[1]。根据研究的问卷调查结果所示:院(系)问卷结果中土木专业ESP课程教室配置上多媒体教室高达80%,而专业语音教室仅占20%。另学生问卷结果中多媒体、专业语音教室的调查比例与院(系)调查的结果虽略有差异,分别为75%和17.2%,但总体比例上专业语音教室的利用率仍旧较低。综合文献资料查阅发现,因多数高校将ESP教学统筹权下放到各个院(系),而院(系)自配的教学设备条件十分有限,多数难为ESP课程配置语音教室。至此教学工具的落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收,客观上限制了教学效果。

3.教材资料匮乏。由于我国ESP教学起步较晚,现有的ESP教材资料较有限。整理出已编的各版本《土木专业英语》教材,如表1。现有土木工程专业ESP教材共五版,由2001年至2010年间陆续出版。由表可知,第一版与第二版间相隔8年,而最近的版本也距今有5年的时间,可见ESP课程教材版本更替上所隔年限较长,且数量较少。另一方面,纵观各版教材的内容设置发现,并无统一具有指导性的教学纲领,各版教材采用各自依据进行教材内容的设置与分章,没有统一的规范。教材是课程的指南针,教材的不规范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兴趣。

三、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ESP教学“软件”现状

第6篇:高中语文教资要求范文

关键词:语文课堂 生态理念 策略思考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以来,人们在不断探寻高效课堂教学的相关问题,在不断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态化。因为如果课堂教学离开了生态化的轨道,那么,课堂教学的生气有可能荡然无存。笔者为了实现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高,深深感到打造语文教学的生态课堂尤其重要,必须从课堂教学的点点滴滴做起,去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步,不哗众、不取宠、不浮躁。现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具体的认识和做法。

一、高中语文教学生态课堂构建必须秉承以生为本的理念

高中学生高三的第二学期已临近复习冲刺的关键时期。语文教育教学特别是复习,对他们的未来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如何通过课堂使学生能受到良好的语文教育,使其秉有幽深的学识、聪明的才智、通达的情性、宽广的胸怀和高贵的教养是一个极需解决的问题。我们的语文教育应当是以生为本的教育。平时的语文教学,力求去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以我们高中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让学生去进行充分的实践则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根本手段,要想让学生感受作品的美,我们就要让学生去进行充分的美读。教育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美读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作品美感的基本途径。所以,语文教学在以生为本的前提下,我们要做很多的把无声文字化为有声语言的工作,但是,在我们平时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少同仁在这方面是有所忽略的。窃以为虽然我们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时间紧,但是,通过美读去把储存信息的符号载体还原成作者所要传达的真情实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我们的学生则完全可以像演员般进入作品中的角色,分享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

二、高中语文教学生态课堂构建必须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去充分地开发并且合理地运用课程资源,教育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必须开发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课程资源,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则必须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效地开发出资源的同时做到合理地利用资源,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够呈现出诸多的创造性活动,学生在各种场合下学习语文、应用语文的意识则随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而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应当说高中语文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其资源的广泛性、开发者的普遍性,都是其他年级阶段所无法比拟的。这本身也是我们高中学段的一笔不可多得而且又是极为丰富的资源,所以我们必须倍加珍视。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笔者既注意认真考虑让学生通过读去感悟文本的价值意义,又注意让学生自己去挖掘资源为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有时挖掘语文课程资源的同时就是在不自觉地探究文本。要切实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那就是努力去寻求客观因素,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即充分地利用好我们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对文本的解读由“一言堂”向“群言堂”根本性地转变,当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之后,课堂教学的流程则如同汹涌的波涛奔腾不息。尤其是对诸多文学作品的鉴赏,还真是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个哈姆雷特的气势。他们谁都称雄,谁也都想“一站到底”,这样的课堂让我们感到极为活力四射。

三、高中语文教学生态课堂构建必须解决双面互动的问题

教育的意义是使人成为人,其意义则是告诉我们教育肩负着培养人和发展人的职能,我们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存在着让人感到不够理想的问题,那就是学生合作互动的兴趣、欲望以及能力不够强,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大都是在单枪匹马地探究着,因为我们的学生已经意识到,高考竞争的激烈对于他们来说是何等的残酷。学生的理解应当说是狭隘的,我们需要做好他们的工作,这工作不是光靠苦口婆心的说教就能成功的,要以实际的实践性操作让学生去感去悟。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鉴赏,比如古诗词的鉴赏,没有同伴之间的辩论,光靠个人是不可能对古诗词的意境产生完美而又正确的认知的。所以,每逢文学作品的鉴赏,笔者都力求让诸多的“哈姆雷特”出现。的《沁园春・长沙》气势恢宏,是领袖所创词作中的代表作,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领袖的伟怀,笔者让学生进行了充分而有意义的互动。学生在互动中坚持畅所欲言,不少学生则从同伴滔滔不绝的表述中,得到了启示,原先比较模糊的认识逐渐变得清晰,而学生则从一定的意义上,体悟到与同学双面互动的真谛所在。教学的实践让笔者感到高中学生的双面互动,是构建高中语文生态课堂的基础和必需。

四、高中语文教学生态课堂构建必须解决创新阅读的问题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这些要求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在教学中对文本内容的解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创新性。平时的语文教学,笔者力求注意多让学生去创造性地阅读文本,对文本内容的情感以及价值,不是将教参撰写人员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硬塞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读并通过自己的悟去真正实现学生创造性地悟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来的目的。为了让学生能够达到创新阅读文本,笔者充分运用了比接的艺术,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尤其注意引领学生去与当今潮流和时代精神进行比接,学生只有充分地意识到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时代精神有着诸多的中华民族传统的因素,学生才会由衷地感到我们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必须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担当起推进人类历史文明的重任。为了让学生去理想地创新文本的阅读,实现语文学习的高质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笔者注重让学生去进行充分而又理想化的实践,改变过去机械而又重复繁琐的训练。把学生的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诸多语文实践的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真正达到学生语文实践的综合性效果。如让学生去进行议论文的写作,笔者则根据所教学生的言之无物的不良倾向去让学生广泛地搜集素材,进而合理地确定题材,并且创造性地安排文章的结果和创新性地处理语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3.

第7篇:高中语文教资要求范文

高校外语教师岗位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建议岗位培训是加强高校师资力量建设的重要渠道,也是提高办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由于高校自身体制的问题,加之存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教师岗位培训流于形式,没有切实发挥应有作用。大学教育对于学生而言是较为重要的,新晋外语教师如何通过短时间的培训具备应有的职业素质,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应对自如,完全在于岗位培训模式的实效性和可行性。高校外语教师岗位培训中的问题已是各大高校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应给以足够重视,为高校外语教师职业素养的提高做出贡献。

一、高校外语教师现状

大学英语课程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课程,对任课教师素质要求必然严格。《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教师素质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英语学科长远发展的关键。”足见师资退伍建设的重要性。目前,高校外语教师现状主要有以下表现。

1.师资类型单一。由于各大高校不断扩招,师资力量不可扩大,新晋的缺乏经验的外语教师不断增多,绝大多数都是应届毕业生,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年龄结构上趋于同一,难以满足外语教育对任课教师的多样化需求。

2.师范教育缺失。从近几年申请高校教师资格的试讲成绩来看,获得A级别资格证书的人相对较少,获得D级资格证书的人相对较多,且占有绝大比例。从这一现象不难看出来,新晋外语教师中至少有一部分人不具备在高等院校任课的能力和水平,难以胜任高校外语教师这一岗位。

3.工作量大。高等院校不同专业基本都要设置英语课程,英语专业组中的每位教师每周都有超过5节课时,有时更多。对于初登讲台的教师来说,这样的工作量是繁重的,一时难以准确找到岗位定位。

4.漠视职业发展规划。从职业发展角度来看,任教初期是教师找准职业定位,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碰撞时期。为了实现最终的职业理想,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岗位培训中应重视职业发展规划,但是现实却与之相反,培养出来的教师一定程度上并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二、高校外语教师岗位培训反思

由于生源不断增多,加之教学科研需求不断提高,高校每年都要聘请一批外语教师。根据一些机构不完全统计,这些新入职的教师尽管有着博士、硕士等高学历,却没有基本的任课经验。对于新晋英语教师来说,只有经过一定时期岗位培训才能具备任课资质,拥有学识、文化的同时也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目前,外语教师岗位培训的方式主要包括开设课程、讲座等,这些方式是高校对新晋教师进行职业教育的一种直接灌输。尽管在培养端正思想的教研人员上具有一定效果,但是长期以来其中存在不少弊端,如第一段内容所示。由此可见,培训期间不能一味采用这些方式,除了端正教师思想还要考虑其他方面。高校外语教师岗位培训有着两方面目标:一是,帮助教师快速融入大学教学环境,了解任教学校的文化氛围;二是,增强新晋教师自信心,帮助其在讲台上站稳脚跟,面对讲台下的底气十足。由于岗位培训的体制问题,这样的一种岗位培训模式的直接结果就是为了考证而学习,为了得到证书不得不死记硬背,教条主义泛滥。当他们拿着历尽千辛万苦得来的教师资质证书去各大高校任教时,发现除了一些临时组成的“课程讨论组”以供他们参与、学习外,并没有其他方式可以用来促进自我发展,而且一些讨论也非常形式化。

对于一些新晋外语教师而言,由于刚从专业院校毕业,即使拥有较高的学历、文化,一一掌握了岗位培训重点内容。但是回到学校,站上讲台,对一些教学方法技巧、理论仍然存有疑惑,课堂上的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之所以存在这样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教学方法与技巧涉猎的少,不够深入,对自身职业发展规划的考虑欠缺。另外,受到学校教学体制的影响,外语教师岗位培训漏洞百出,高校不能为外语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一些教师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促进自身发展。值得高兴的是,随着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校教师岗位培训工作逐渐受到重视,教育机构加大了此方面的投入力度,一些弊端得以改善,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外语教师培训中存在的弊端。

三、高校外语教师岗位培训建议

高校外语教师岗位培训策略应针对新晋教师特点和其所处环境来设定,创新与变革培训手段和内容,才能对新入岗位的外语教师进行有效培训,帮助其掌握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技巧,为其答疑解祸。

第一,聘请有资质的教师担任岗位培训的讲师,他们不一定是有学识的资深教授,只要能够胜任讲师这一岗位,将枯燥的培训课弄得生动有趣,摆脱灌输式培训方式即可。

第二,聘请学校内的管理者来授课,能够清楚明白地向学生教授学校的文化、制度和规范,让新来的外语教师快速融入本校教学环境。

第三,聘请学校内的教学先进人士为新晋教师进行培训,和他们共同分享教学经验,帮助其掌握更多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技巧。

第四,注意整合教学资源。出于提高外语教师岗位培训交过考虑,要求讲师结合新晋教师个人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资源,将这些资源连同自身的实战经验整合在一起,灵活运用举例法、情景再现等方法,使新晋教师在讲师的正确引导和辅助下熟练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

第五,灵活运用培训方法和内容。由于对新晋外语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培训对象属于成人,且是高级知识分子,教条主义的培训方式并不是他们所喜爱的,应灵活采用一些授课方法,多多设置一些讨论环节,让他们共同探讨重点及有争议的问题,弥补经验上的不足,更好地了解课堂教学环境。

第六,精心设置培训计划。外语教师岗位培训作为一项人力资源活动,需要精心制定培训计划,计划中要考虑该校的师资力量培养目标、学科建设规划、课程设置及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等因素,以此为依据设定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以便受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网络化、全球化,外国文化逐渐深入到普通人生活之中,外语学习也成为了高校教学中一门重要学科。高校外语教师岗位培训在我国高校外语教师基本现状基础上借钱国外对外语教师发展研究的趋势、经验和方法,也可将岗位培训与科研结合起来,寻求形式上的创新,为高校输出更多具有资质的任课教师。

参考文献:

[1]高云峰,李小光.近十年我国高校外语教师教育研究文献评析[J].外语界,2007,(04).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5).

[3]陈坚林.现代外语教学研究――理论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6.

[4]白益民.自我更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取向[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4.

第8篇:高中语文教资要求范文

论文关键词:网络英语资源,基本技能,综合能力

 

一、引言

教育部2007年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要求》把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分为三个层次:一般要求是“能听懂语速较慢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较高要求是“能基本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更高要求是“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的广播电视节目”。[5]从2007 年1月开始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听力部分从占成绩比重的20%提高到35%,题型也有所增加。2008年12月21日开始推行的大学英语四级机考试点,视听部分的比重达到了惊人的70%。可以说,对英语听说能力的重视已经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化,各高校也积极提供物质支持,建立语音室、多媒体教室,调整教学内容,加大听说课时,但据笔者十多年来英语教学的亲身体验,学生的听说能力依然未有较大的改观。

二、视听教学中网络英语资源应用的重要性

多年来,为了照顾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非英语专业听说课程一直选用与课本配套的教程,这些听力教材大多是经过缩写,改写或重新录制的,精心的人工雕琢使得这些材料缺乏真实性,远离实际,单调乏味。而且,教学内容基本上以测试为主,老师主要起到测试源的作用,即声源控制和答案确认,学生在听力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被忽略和压抑,只能被动接受而无法主动参与,缺少师生间的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呆板,学生的积极性未能有效地调动。[2]很多学生四、六级都考了高分,却依然听不懂VOA Special English Program 或看不懂CCTV-9 的英语节目。

显而易见,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已无法满足目前的需要。只有改进目前听说课的教材和教学方法,才有可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科技的发展为网络条件下的英语视听教学提供了巨大的资源库。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创造一个富有个性的学习环境,对他们的语言学习是一个最佳选择。[6]网络英语资源一般具有“开放式、范围广泛、形式多样、由学习者控制、学习环境轻松”等特点。网络英语资源往往融文字、声音和影像为一体,它的丰富性、适时性和交互性对传统听力教学资源产生了强大的冲击。这比学习一成不变的课本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英语学习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网络中获取适合自己的英语教学资源,满足不同的个体需求,这也和现在提倡的个性化学习的理念相一致。[7]

三、网络英语资源在视听教学中的应用形式

1.课堂教学中网络英语资源的选择

网络英语资源非常丰富杂志网,用其进行视听课堂教学,教师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选用恰当的素材做教学材料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改进语音语调,加强表达,了解异域文化,开阔视野,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听力能力。

英语新闻语音纯正,用词规范,并且载有丰富的知识和文化,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各国不同的英语及其语言特征,掌握最地道、最前沿的表达方式。[3]新闻的选取题材要广泛,趣味性强,尽量选取难易适中的时事报道;新闻的篇幅不宜过长,词汇不宜过多,尽量选取学生熟悉的材料。

英文电影的语速贴近日常生活,情节生动鲜活。学生观看影视作品时能在真实语境中自然习得英美人士的口语表达、词汇运用和思维方式的特征,进而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实践中。选取的影视资料内容应积极向上,语言含量大,俚语、方言和术语不要过多,过难的影视资料只能带给学生挫败感。

其实,只要选材得当,几乎所有的广播电视节目包括纪录片、天气预报、采访、电视广告、访谈节目、体育节目等都可以用于视听教学。这些节目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和实用性,对于口头语言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2.推荐适合学生课后练习听力的网络英语资源

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先对各网站资源进行筛选、甄别,然后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英语能力的网络英语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使用网络提供的教学资源。

网络英语资源主要来源于教学型网站和英语媒体网站。教学型网站提供大量最新的关于英语教学方面的信息,如综合英语知识资料、阅读材料、听力练习、英语语法、英语教学和考试等等。以下几个网站:wwenglish.com/ (旺旺英语)、hjenglish.com/(沪江英语)、putclub.org/(普特英语听力)等都是教学型网站,虽然内容众多,但都有专门的英语视听栏目。

相比英语教学型网站,英语媒体网站中的听力资源内容更广泛,内容几乎覆盖生活的各个领域。如: chinadaily.com.cn(中国日报)、english.cri.cn/(国际在线)、bbc.co.uk/(英国广播公司)等网站均有很多配有英语文本的英语新闻视频,视频主题往往是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很多都与人们当前的生活密切相关。[1]

3.建立自己的网络英语资源库,拓展教学空间

随着各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深入,校园网已逐步普及,为在校大学生利用网络英语资源进行学习提供了便利,利用网络进行英语听力教学也开始成为英语听力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除了可以在现实课堂中使用网络英语资源,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水平选择教学内容,在校园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络资源库,上传视听材料、自制课件等,并友情链接对学生有益的英语网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四、网络英语资源与视听的基本技能训练

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和准确地从视听中获取更多信息的能力和技巧。要求学生学会筛选关键词,以关键词的形式记录主要内容。边听边记笔记一方面可以迫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保持注意力集中,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减轻记忆负担,促进对信息的理解和提取[7]。在视听教学中可以借鉴口译训练的速记方法,可以用一两个词记下一句话的意思,用一两个字母代表一个词,也可以使用通用的或自创的符号来提高记笔记的速度。在练习中鼓励学生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有独特风格的速记方式。

其次,对学生进行语音训练,要求学生准确辨音,熟悉连读、弱读、同化、爆破等语音现象及不同国家英语发音的区别,特别注意和辨别语调、连音、略音等。在视听练习时可以选择语速适中的材料进行跟读练习,模仿发音,加深一些特定的发音现象在大脑中的印象,以帮助培养对语音的辨识能力和敏感度。

再者,要通过各种途径扩大词汇量。尽管网络英语所使用的词汇量很大,但是基本词汇是稳定的,有些单词的重复率在报道中非常高。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总结不同领域的常用词汇,分门别类地加强记忆。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是视听理解的基本因素,学生要密切注意国内外形势,积累文化背景知识。要通过广泛阅读了解西方的历史文化和相关背景知识,并有意识地接触一些科普、宗教、哲学等方面的文章,扩大知识面,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增强语感,提高听力水平。

五、网络英语资源与综合能力培养

在学生已经较充分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积累了较强的视听经验之后,应指导学生课后更深入、细致地利用网络资源,并结合英语课堂学习,开展多种多样的运用英语知识的实践训练。

1.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

听与读是两种本质相同的语言输入方式。阅读可以有效地帮助解决听力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在英语视听教学中有必要结合网络英语的优点,将网络英语阅读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杂志网,提高阅读水平,扩大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量。学生可点击不同的网站,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在很短的时间内浏览不同的英语资源,追踪不同时期的热点问题或事件的来龙去脉,加强对英语语言知识的输入和巩固。

2.对比分析能力的培养

不同媒体网站在对同一件事件进行报道时,会基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在句式结构和措辞方面也会有偏好。教师可以就某一话题要求学生自己收集不同媒体的报道,认真分析比较,细细体味这些差异。学生在进行对比分析之后,从各个方面和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展开讨论。通过这种方法,学生摆脱了枯燥的单一媒体报道,单一的表达形式。可以感受不同媒体对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以不同词汇及不同风格所进行的描述。学生的逻辑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对材料的理解、对事实真相的辨别能力、以及对词汇的运用能力也会得到加强。

3.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网络里英语语言资源丰富,提供了各种难易程度各异的材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独特优势,根据自己的兴趣、英语水平及专业选择下载自己喜欢的内容来进行练习。这是一种“个性化学习”的表现,学生有很大的调整空间和自由发挥空间,学生利用学习机会去计划和校正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进步,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也对自己的外语学习策略和过程的认识不断地深化,最后逐渐形成符合自己学习特点的外语学习策略和程序。

六、结语

使用网络英语资源的英语视听教学从根本上讲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程度和学习兴趣的听力材料进行学习,并将听力技能和其它技能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

当然,要达到《教学要求》里制定的教学目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在充分利用先进的电教技术及互联网络技术的同时,既要选用少而精的学习材料,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有效的学习督导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在英语视听训练中存在的障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此外,我们还需要遵循循序渐进、从慢到快的原则,需要持之以恒地多听、多读、多记,多练,才能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程春梅.运用网络英语资源,提高英语专业听力教学质量[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

[2]贺海燕.国内广播电视英语资源在大学英语听说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 铜仁学院学报,2010,11.

[3]侯维瑞.英语语体[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4]黄晓林.结合英语新闻实施听力教学策略[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5.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6]梅明玉.试论基于网络资源的英语教学特点[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

[7]郑华,袁华.英语网络资源教学与自主学习的研究[J]. 考试周刊,2007,3.

第9篇:高中语文教资要求范文

关键词:双语教学 专业课 层次教学法

一、专业课双语教学模式的构建依据

(一)双语教学主要模式介绍

1.完全和部分沉浸法(Total and Partial Immersion/M1)。学生在此模式中和本族语学生一起,接受以第二语言为教学媒介语的专业课内容教学。教师都是专业课老师(content/subject teacher),因此很少会有针对少数非本族语学生的语言解释。

2.第二语言教授的专业课(Subject Course Taught in L2/M2),其中,以保护模式(Sheltered classes)为典型。保护模式是指把同一语言水平的学生集中起来,由懂得语言教学的教师采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将上课用语的难度降低至学生能理解的水平。

3.专业课加语言教学课(Subject Course Plus Language Instruction/M3),以辅助模式(Adjunct model)为典型代表。在该模式中,语言和教学内容同样重要,因此经常会通过跨学科合作来实现教学目的。

4.基于主题的语言课(Language Class Based on Themes/M4),以主题模式(Theme-based Model)为代表。该模式是以语言为主导的,语言的操练是以内容主题为单元进行的,因此专业内容并不是很难,一般教师都能够胜任。

(二)模式中各教学因素的变化规律

根据内容与语言所占的比重,我们发现,各模式所涉及到学生需求、师资、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要求、课堂教学的侧重点、教材评估的侧重点六大教学因素都是有规律地变化的。在众多的教学因素中,位居中间的学生的需求是第一位的,而其他的因素是围绕学生的需求而调整的。因为在专业课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中,教学模式是由教育环境中的众多因素共同所决定的,其中学习者的需求是首要因素,其次考虑的才是学校的性质、培养目标、师资状况等综合情况。

二、构建中国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模式探索

综合考虑,中国本土化的双语教学模式构建中的构成因素可以分为决定性因素和配合性因素两种。与国外双语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学生需求、师资以及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等因素属于决定性因素;而教材的选取、课堂教学工作以及综合考评等属于配合性因素。另外,依据语言重要性不同,可导致不同的模式分类,可以把中国双语教学中英语的渗透力度分为简单渗透层次(L1);整合层次(L2);双语思维层次(L3)等三个层次,这是构建中国高校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中的重要参考要素。具体的专业课双语教学模式构建步骤为:

第一步:有效分析学生真实需求。学生的需求一定是第一位的,这里的需求可以包括两个层次:(1)学生是否有接受双语课教学的真实需要。比如将来需要出国进修,或者所学的专业比较国际化,即他们是否需要通过英语来学习另外一门学科。(2)学生需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的。即除了学生主修专业能力的提高外,专业英语水平希望能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层次。

第二步:测试学生的需求与英语语言水平是否匹配。这应该以大多数学生的水平为参考,检测需求是否能满足要受到学生自身的英语水平的制约,否则需求再高,自身的英语基础跟不上,也依然无法达到相应的效果。

第三步:是否能够找到合适的师资力量。师资水平是制约中国专业课双语教学实施的瓶颈。如果专业课教师无法胜任,那么只能使得双语课教学流于形式。所以,通过英语水平测验的学生需求还必须与双语专业课的师资力量水平情况相互协调。

第四步:制定对应的明确的教学目标,包括专业知识的有效获得和专业英语能力的稳步上升。按照英语教学的渗透力度,英语能力的上升可以如前所述分为三个层次:简单渗透层次(L1)――包括用英语定义,关键词;整合层次(L2)――英文表达;双语思维层次(L3)――使用英语来思维。

第五步:选择适当的配合性因素实现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可以分为:全英文讲解,中英文交替讲解和全中文讲解。考评形式主要可以有:英文考评和中英文结合考评等。考评是双语教学成功开展的有力保障,所以不应该提倡中文的考评方式。

三、结语

我国高校的专业课双语教学可以通过借鉴国外双语教学模式的原则。在构建的过程中,学生的真实需求,有效师资力量和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是决定性的因素。而教材的选用,课堂具体教学方式,考评方法等是配合性的因素。

参考文献:

[1]卢炳惠.后民族结构语境中的国际双语教育[J].当代教育科学,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