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生物学科知识范文

高中生物学科知识精选(九篇)

高中生物学科知识

第1篇:高中生物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生物学科;思维导图;整体性;免疫调节

生物学科知识点多,知识面广,不仅包括大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还包括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同时生物学科还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面对如此繁杂的学科,我们很难理清知识间的关系。但是,如果能构建一幅学科全景图,理清各章节内容的层次结构和相互关系,快速地将零散烦杂的知识结构化、条理化和系统化,巧用思维导图,就可以满足以上的学习需求。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可简要概括为以下四个环节:第一步,设计一个能够清楚体现主题的图片;第二步,围绕主题画出各级分支;第三步,整理各级分支,找出关联,用不同的颜色、线型、图片表示;第四步,留下一些空白,随时添加新的内容,尽量将所有的内容放在一个图中。应用思维导图进行生物学习,有助于整合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生物学习的效率。现以高中生物必修三(人教版)中的一节课“免疫调节”为例,探讨思维导图在优化生物知识结构方面的应用。

一、思维导图是课前预习的有效工具

课前预习是我们学习的薄弱之处,尤其是对于生物学科。究其原因,主要是知识点多且乱,不知道预习什么,只是把课本从头到尾看一遍。等开始学习新课时,预习的内容早忘记了,时间久了就觉得既浪费时间又没效果,预习的意识也越来越弱。但是掌握了思维导图后情况就迥然不同,如下图就是“免疫调节”的预习思维导图。

第一步是找到本节课的主题,需要学生不断看书和思考;第二步是把相关的知识点按照自己的理解分级罗列在纸上;第三步是理清每一级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用简单的线条表示出来。经过寻找、罗列、理清这几个环节,不仅对知识的记忆不断加深,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整理初步建立起知识结构模块,使知识层次更加清晰。把有歧义及混乱的知识点做上标记,作为听课的重点,能提升听课的效率。

二、思维导图是课上记笔记的创新手段

传统记笔记模式是教师在黑板上写,学生在本子上抄。一节课下来,教师又说又写忙得不亦乐乎,可是我们却又听又抄满脑子浆糊,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存疑、探索、想象和创造,使我们逐渐被动,思维僵化直至变成单纯的知识储存器。思维导图在课堂笔记方面有以下优势:第一是简约性。思维导图以简约化的知识结构框架、精练的语言、象征性的图式或明确的符号,使杂乱无章的知识更加具体、简明,便于学生记和听,也易于理解、运用。第二是整体性。思维导图是由各个知识有机构成的整体,是一套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现了知识上的内在联系和结构上的层次。第三是更新性。思维导图总是随着预习、上课和练习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变化。因此,思维导图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有一个产生、发展、丰富的过程,结构与内容日臻完美,这是有效性的重要保证。正由于以上的优点,笔记的记录有更多的创造空间。在学习的最后阶段,把从学习材料中摘录的笔记融入进来并完成思维导图,这张图就可以作为以后学习与复习的基础。

三、思维导图是课后复习的最佳方式

第2篇:高中生物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我国;高中;生物教学;困境;教育;对策

一、引言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工程产业的兴起,生物技术在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渗透,“二十一世纪是生物学世纪”的预言正在得到验证。毫无疑问,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基础生物教学起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在大力倡导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今天,其重要性尤其明显。当前我国教育正处在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学生物教学同样面临着从教育理念到教学策略,从教学模式到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的必要转变。为此,许多中学生物教育工作者就生物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做了大量分析研究,进行了艰苦的探讨和实践。正是由于这些研究和探索,为基础生物教学的发展构筑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促进了中学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了我国基础教育中生物学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许多地区教育改革严重滞后,加上生物学科在中考和高考科目设置、分值比例中的特殊性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使得高中生物教师们感到生物教学难度越来越大,学生们更是时常抱怨生物学越来越难学。笔者结合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这些实际问题,在相关中学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目的是寻找影响高中生物教学的主要因素,借此探讨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二、影响高中生物教学的主要因素

1.生物学科地位较低是影响教学的首要因素

学科地位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生物学科被重视的程度,特别是在高考“指挥棒”在将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仍将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虽然生物科学已经成为引领新世纪科技发展的带头学科,在提高人类整体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得到许多有识之士以及广大生物教育工作者认同和肯定。但由于我国高考制度几经改革,高考科目设置、分值比例犹如高中生物学科的一张“晴雨表”,使生物学科地位几起几落。现在生物学科虽属高考科目,学科地位较以前也有所提高,与生物科学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巨大的潜力空间极不相称。

2.教师素质是影响生物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实施的主导者,其职业道德(动力系统)、知识结构(知识系统)、能力结构(能力系统)等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高中生物教材内容的拓展,生物科学新知识、新技术的增加,生物科学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要求生物学教师必须具备精深、广博的知识,教育的发展,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学手段的改革,更是要求生物教师要不断丰富教育心理学理论、教材教法理论,具备较高的教育技能和能力。

3.学生素质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效果的提高,需要良好的学生素质作保证。对高中学生整体素质的调查来看,学生尚未形成正确的、高尚的、长远的学习生物学动机,缺乏学习的内部动力。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陈旧,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生物基础知识薄弱,影响对新知识的认知,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高中生物学知识;学生对生物课不感兴趣,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缺乏愉和创造力,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在能力;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方法不当,影响学习效率的提高等。所以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动机、兴趣、方法、态度等严重阻碍了生物学习效果的提高。

4.教材、教学资料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当前我国实行“一纲多本”的书材政策。因此在生物教材的选用上必须持慎重态度,既要注重教材的适用性,更要注意教材的科学性;既要注意更新教材,又要防止教材版本变更过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师能够形成科学系统的教学和知识体系。其它教学资料是教师和学生巩固、扩展教材内容的辅助材料,选择适当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料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当前社会上高中教材、教辅资料版本鱼目混珠,质量良芬不齐,如果选择使用不当,往往会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造成混乱,教师只好整天忙于帮助学生删除信息污染、纠正知识错误,因而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教育对策

1.正确认识教育发展中的新困惑

当今时代,社会在发展,教育也在发展。正是在发展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给置身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和学生们带来了一系列的新困惑。作为生物教学工作者应该正确认识、看待这些困惑,从中寻找积极的一面。社会经济以及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使教师们工作已经不只是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层面上,学生也不只局限于“一心只读圣贤书”围城中,他们已从过去低效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开始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层次反思和探索,并付诸于大胆的改革尝试。

2.树立高中生物教育的新理念

在新的时代要求下,高中生物教育必须彻底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新的教理理念。新的教育理念应大力倡导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从改革教法入手,加强学法指导,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从教学传授知识转变为发展学生的智能。一一树立现代的学生观:学生是教学对象,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生物教学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中成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求知,使学生由教育客体转变为教育主体。

3.确定高中生物教学的新价值

确定生物学科的教育价值:长期以来,高中生物学科教育价值取向往往是重结果轻过程,重标准答案轻智能开发,重知识体系完整轻实践应用,重稳定的知识轻新兴知识,重知识的纵向发展轻学科间的横向联系。现代教育观点认为:知识既是认识结果,更是认识过程,知识既是对事实、概念的系统描述,更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知识是综合的,既有纵向发展,又有横向渗透。因此生物学科的教学价值应确定为科学知识的获取、科学方法掌握、科学态度的培养、科学精神的综合。

参考文献:

[1]罗桥顾.中学生物教学现状剖析,中学生物教学(西安)1998,4-5.

第3篇:高中生物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STS教育 渗透策略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在各学科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将现代科技实现与高中生物课堂的融合,STS教育思想的引入,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结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际,从STS教育思想和方法出发,将高中生物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和学生社会活动中,以提升学生对高中生物知识的认识、理解和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一、STS教育的内涵

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研究简称为STS研究,探讨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产生的正负效应。其目的是改变科学和技术分离,科学、技术和社会脱节的状态,使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STS教育思想作为融合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交叉性学科,它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方法,实现知识的认知和掌握,并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与科学知识、社会活动结合,并将生物知识与能力培养作为一个整体目标促进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

二、实践STS教育方法的积极意义

1.STS教育方法实现了多学科交叉教育。

高中阶段的学生需要从多种学科汲取有益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又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比如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可以将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进行融合,互相渗透,从而实现对多种学科知识的迁移,进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并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结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际,带领学生把生物学知识运用到各科学习和生活实践中,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科学知识的价值和用途,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学科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3.小组化实践教学得到更好的应用。

在教学活动中,适当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通过分组的形式开展学以致用活动,包括生物实验课,让学生在生物实验、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并从中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做到书本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真正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奠定科学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4.社会调查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利用生物学知识,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比如组织学生进行环保调查,使学生发现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提出改进建议。通过将活动引入课堂,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在活动中还能增强学习信心。

三、STS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的渗透

1.改变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STS教育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不再是只讲授科学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不仅可以从老师那里汲取知识,而且可以通过自学获取新知识,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在讲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传授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还要熟悉生物学研究的方法,这样,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就有一定的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在教学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科研的能力,可以使学生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掌握,需要自身努力来实现,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高中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在自制方面还有一定欠缺,教师对学生的培养,要着眼于长远,只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努力地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设计上要精心策划,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找到自己喜好和方向,不再停留在形式化的学习中。

2.注重生物教学的实用性,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的价值。

生物知识与当今社会的许多问题都是相关的,如粮食问题、人口问题等,运用生物学的知识可以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合理的方案,教师在讲到一定的知识时,设计一些问题,使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发现生物知识的重要价值,从而使学生把精力集中到对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中。

3.把生物技术融入课堂,加强课堂与社会实际的联系。

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对知识掌握和运用,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生物科学知识对社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把生物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学生能感受到生物世界的奇妙。这样,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而且树立了改造世界的决心,从而在学习和探索的道路上充满信心和勇气。

4.适当引入新的科学发现和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科技的进步可以促进生物学的发展。在信息时代的环境下,生物学界的新发现也层出不穷,这些知识和成就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进入生物课堂的美妙世界。

总之,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理念,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生物学教学效率有重要作用。教师要根据新教材的知识框架为线索,将STS教育观渗透到其中,把握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STS教育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黄晓.论STS教育的特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2(9).

第4篇:高中生物学科知识范文

一、科普读物在小学中高年级外来工子女科学教育中的作用

1.开阔学生视野,?w会科学文化知识

科普读物中涉及很多科学知识,包含着世界上的很多内容,小学中高年级的外来工子女通过科普读物能够进入缤纷多彩的科学世界中。外来工子女是从不同的地方来的,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并且不同孩子感兴趣的科学知识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可以为这些孩子提供不同国家的儿童科普读物,注重科学的客观性,有助于强化儿童的观察和动手实践能力。比如《十万个为什么》《小牛顿爱探索》《可怕的科学》《美国国家地理》等,这些科普读物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娓娓道来,将人文气息散发出来,阅读这些科普读物,能够让外来工子女感受到来自不同的科学文化知识,使这些孩子的眼界得以更加开阔。

2.为孩子提供更加容易研究科学的方式

对于很多人而言,科学是比较难理解的,儿童科普读物是比较生动的,学生理解和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将科普读物与学习相结合,能够实现寓教于乐。科普读物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通过幽默的故事吸引外来工子女的兴趣和注意力,在书中还存在很多有趣、简单的小实验,学生可以借用相关道具完成科学实验,对科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探究。科普读物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将科学概念呈现给外来工子女,创设好的教学情境,使外来工子女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科普读物的种类不同,能够满足不同外来工子女的阅读需要,让外来工子女了解科学方法,提高对科学的兴趣,掌握科学领域的知识。

3.使孩子从多个角度进行科学学习

适合小学阶段的科普读物有很多种,比如《十万个为什么》《DK儿童百科全书》等,涉及地理、天文、物理、化学等科学知识。含有丰富的科学知识与内容,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科普读物进行科学拓展研究,使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实验,实现科学知识的共享。科普读物中还设计了很多科学实验,如《101个有趣的实验》等,选择合适的科学实验,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的探究方法,对科学的探究过程进行体验。《科学家工作大揭秘》等图书中介绍了科学职业,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科学职业,认识科学家具备的特质,在今后的成长中,这些孩子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二、科普读物在科学教育中作用发挥的策略

1.为学生列书单,鼓励学生阅读

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书单,从而更好地鼓励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使科普读物应用到科学教育中,让学生阅读更多课外材料。书单中可以含有学生学习的一般话题,如某领域的科学家、科学领域的职业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学习兴趣。在科学课堂上,教师让学生阅读与当前学习有关的知识,阅读科学知识热点,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认识科学世界。

2.让学生自由阅读科普读物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阅读科普读物,不要对学生的阅读给予严格的时间限制,要形成自由阅读中心,为小学中高年级外来工子女提供多样化的科学图书、期刊等,学生可以自由组建成组,阅读之后,相互之间对科学概念进行交流,实现科学知识的共享。

3.利用现有的研究话题书籍指导学生讨论

第5篇:高中生物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协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3-0043-01

高中理科教学中存在很多知识的交织点和思维的共振面,这些知识的交织点和思维的共振面对培养学生学科综合素养和发散性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由于学科间教师缺少对非本学科教材的了解,以及对共同知识点教学进度的不统一,教师之间缺少合作配合等原因,使本可以在多个学科中融会贯通的知识点缺失了其应有的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知识获得者和获取知识过程的参与者。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并不表示教师能脱离这一建构过程,教师应当合理构建教学情境(智力情境和非智力情境)。创设智力情境应当利用学生认知发展的同化和顺应机制激活学生思维,而非智力情境则是作用于心向情境及交往情境等。教师应当广泛收集,精心整理素材。在学科间协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建构主义来实施,

一、理化生教师协同备课

在日常的备课活动中,同一学科组备课频率较高,涉及跨学科的备课在高三复习阶段才进行。但是在高一、高二时期教材所涉及的跨学科内容就已经存在,因此,在高一和高二阶段就开始有意识地对共有知识点进行综合性教学很有必要。由于各任课教师对其他科目课本编排并不熟悉、对其他科目教师上课进度不够清楚等原因致使讲解共有知识时不够协调。因此,可以以一学期作为大的时间段,开学时就组织同一班级理化生教师协同备课,找出各自科目中涉及其他科目知识的内容,然后再共同讨论如何实施涵盖各科目的课堂教学,并针对联系点和其他教师讨论讲解的深度。再将一个学期分为几个小的时间段内再次进行协同备课,主要是分析学生的现状和对综合知识点讲解进度进行细化。例如,氧化还原反应内容在化学必修1、生物选修1、物理选修1中都有出现。当然,在备课中要突出各学科之间的协同性,而非学科间的主次分别。

二、教师课堂讲解的适度延展

针对各学科间知识的交叉部分,各学科教师在进行教学中都要为其他科目教师教学进行知识的铺垫或进行有意识地引导。本着联系的观点对知识进行迁移,从各自学科的角度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学生会从这个过程中发现知识之间的大统一,从而达到对现象本真的认识。但是对知识在学科间的延展应该注意尺度,特别是自身学科的观点不能强加给其他学科。在涉及一些定义和概念时,学科间的理解不尽相同,此时要引导学生理解事物的对立统一性,不能让学生因为知识在各学科间的交叉而将知识混淆,因此,适时的学科间归纳和总结非常有必要。例如,对缩聚反应的理解,高中化学选修5中对缩聚反应的教学主要以酯化反应为桥梁,而生物学中则以氨基酸缩合为蛋白质为典型。故而生物科教师在讲解氨基酸缩合为蛋白质的过程中就可以向学生提出化学中缩聚反应的定义,告知蛋白质的形成是一种典型的缩聚反应,这种反应有多种形式,这些形式在有机化学中还会涉及。化学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则可以以蛋白质的形成为例引出缩聚反应定义。

三、进行理化生综合性实验

我们知道物理、化学、生物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高中阶段各科目的实验课内容也相互交叉,因此,可以针对交叉部分进行理化生的综合性实验。比如,高一化学必修2中涉及到对葡萄糖的性质进行的实验,生物上同样有类似的实验,因此可以进行化学和生物的综合实验。化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葡萄糖性质实验的过程中可适时引入生物学中糖尿病的检验,糖代谢的过程和燃烧的共同之处和不同点。又如,高二化学选修4中涉及电解质溶液与物理必修1-1中第一章第五节《电流和电源》有关,可以开展物理和化学的综合性实验。让学生从物理电学的角度通过实验理解电解质的导电性,通过电解质让学生体会电化学产物规律。学生可以通过实验验证这些跨学科知识点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引发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探究观,进而达到对这些跨学科知识的本质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各科目教师要联合进行实验课,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进行辅导。

四、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练习

据建构主义理论可知,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知识的主要建构者,是知识的获得者和获取知识过程的参与者。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当积极的引导者。在进行理化生教师协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综合性的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感受到各科知识的紧密练习,更好地理解各学科之间知识的渗透性。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联系物理电学内容和电化学内容的相应练习,让物理和化学的交集部分在学生的练习中进行巩固,进而增强学生的综合理解;可以针对物质的合成和物质性质内容设计练习化学和生物相关练习题,让学生感受生物和化学的相通之处等。

笔者在教研室工作的同时担任班主任工作,这些都为本次研究提供了条件。通过两年的时间对两个班级进行实验,A班和B班均为重点班,学生分科时整体理科成绩相近,以A班为实验班,B班为对照班。经过近两年的时间进行了相关实验:A班入学前物理、化学、生物平均成绩为86.9分、88.1分、85.4分;B班入学前物理、化学、生物平均成绩为87.2分、88.4分、85.8分。一年后期末考试成绩:A班2012~2013学年期末物理、化学、生物平均成绩为64.1分、70.8分、74.5分;B班2012~2013学年期末物理、化学、生物平均成绩为61.3分、67.3分、70.4分。两年后期末考试成绩:A班2013~2014学年期末物理、化学、生物、理科综合平均成绩为60.3分、63.5分、66.6分、190.4分;B班2013~2014学年期末物理、化学、生物、理科综合平均成绩为56.2分、59.3分、61.5分、177分。

利用SPSS软件对A班和B班成绩进行分析,高一入学的物理、化学、生物中考成绩分析Z检验值分别为0.202、0.196、0.224,其值分别小于1.96,表明入学时物理、化学、生物成绩差异不明显;对A班和B班2012~2013学年期期末成绩进行分析Z检验值,其中物理、化学、生物Z值分别为2.432、2.821、3.424,其值均大于1.96表明经过一年的协同教学后理科成绩存在明显差异。对A班和B班2013~2014学年期期末理综成绩进行分析,理综成绩平均差距为13.4分,对其Z值进行检验,其值为5.326,5.326>1.96表明此时AB班学生的理综成绩差异明显。

协同教学在提高学生理科综合成绩上有较好的效果,在理科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教研室考虑将其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5).

[2]毕华林.化学新教材的开放与使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6-27.

[3]宋心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2-46.

第6篇:高中生物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基础;知识网络;生物科学素养; 心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250-01

新课程改革至今,使我国的基础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在提高教学有效性上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实质性进展。那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高考有效复习,既能提高成绩,又能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就生物学科,谈一下高三生物复习的三个重要环节。

1 梳理知识,夯实基础

"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原则,因此在高三生物复习过程中,基本概念、规律、方法、技巧要落到实处,准确掌握基础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做到融会贯通。高三生物复习中不能脱离课本和考纲,要正确理解《考试说明》中的考试目标,针对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培养应从以下四个目标入手:

1.1 对生物科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重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一个特点,考能力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作用,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很难形成。强调对生物科学基本知识的考查,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生物科学的某些专业名词、术语,而是要求学生能够解释和说明所学生物科学基本知识的含义,并能用适当的形式(如文字、图或表)进行表达。这个目标分为三条:⑴理解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不但要知道它们的含义,还要知道它们的前因后果、适用条件,以及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⑵定量描述生物科学的现象和规律。包括用数学知识处理生物问题,以及用简单的图、表和数据描述生命活动的特征等方面。⑶了解生物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和成果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2 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生物科学是实验性科学,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都是由实验推导和论证的。生物科学的重要知识常伴有实验是现行高中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1.3 能读懂生物科学方面的资料。人们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规律通常是用文字和图表来描述的。与文字相比,图表描述生物科学的研究成果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要求学生能从图表中提取所需的信息,并具备基本的生物科学知识以及判断、推理和计算能力。

1.4 对生物科学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解上是不够的,还要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懂得生物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

2 穿珠结网,构建网络体系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J.S布鲁纳(J.S.Brunner)认为,只有当新旧知识密切联系在一起时,学生才容易记住这些知识,而加强知识联系的重要方式是借助知识本身建立知识体系。

2.1 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高三生物复习时,更容易借助知识本身建立知识体系。因为高三学生对书本知识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只是这种认识可能是凌乱的、分散的,而此时若引导学生抓住主干,建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那么复习效果必然事半功倍。

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的知识基础。能力是建立在知识这个载体上的。例如生命的物质和结构系统、生命的自我更新和调节系统、生命的自我复制和发育系统以及生物与环境关系系统,这四大系统共同构成全书的知识系统。在复习过程中,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才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这是实现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的基础。

2.2 专题复习,培养综合能力。就生物本身的复习而言,先构建知识体系,配合经典题例,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扩展,之后再整合知识网络系统进行专题复习。

(1)按知识分专题--体系专题,利用知识辐射法和概念图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2)按实验分专题--实验专题,如:验证性实验,对实验操作、原理、程序、现象和结论的分析、归纳、总结。

(3)按题型分专题--题型专题,如:曲线坐标和图形图表能力的培养,遗传规律题的数据分析和概率计算能力的培养

(4)按热点分专题--热点专题,如:基因工程、西部大开发等专题复习应有主次、轻重之分,当然各专题之间并不是独立的,而是要形成一个整体,并运用自如。在最后冲刺阶段留有一些时间进行热点问题和题型分类复习,以提高这方面的应试能力。

3 调整心态,激发潜能

健康积极的心态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考成功的关键,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素质的培养同样重要。高三学生具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针对这些特点有目的的进行调整,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生物复习的有效性。

(1)学习动机更加现实。 高三学生由于知识经验及其储备的丰富和认识能力的提高,对生物学科学习的意义、作用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能够主动去学习。

第7篇:高中生物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中物理;大学物理;新课程改革

江苏从2008年开始实施高考新方案:“3+学业水平测试”。“3”是指语、数、外三门科目,分数计入高考成绩;物理科目只是在学业测试中进行考查,没有分数。只以“A”“B”“C”“D’,四个等级作为高考录取时的参考。这种新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物理在高考中的地位,虽然我省的素质教育走在全国的前列,但是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学校对物理学科的重视程度难免会下降。导致物理学科的课时减少,一些知识点被删除,对一些知识点难度的要求降低。

自从江苏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以来,已经有好几届的学生进入高校深造了。由于高校的大学物理教学没有得到及时调整,导致江苏籍贯的理工科的学生在大一学学物理都要经历一些阵痛。江苏高考历来都是全国高考的先锋,从江苏的物理高考模式可以看出,我国的教育更加强调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强调基础、全面又有层次性。所以大学物理教师要深入了解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这样才能更好地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有选择的讲解,使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从以上对江苏新高考方案改革和高中物理的教学两方面的分析中得出结论,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展开,必将导致未来的大学生在学习方式的转变、知识结构的改变,从而对大学物理教学与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大学物理是理工科专业学生的重点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对大学物理的教学进行改革,使之与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实现无缝衔接,这成为当今大学物理教育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为了提高大学生对大学物理课程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最终使得大学物理课程能够更好地完成其作为基础学科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任务,我们需要在大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理念进行不断更新、对教学方式不断改进、对知识结构的讲解重点要调整、在教学中要不断创新。下面,着重就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对大学物理教学影响比较大的几点做一些必要的说明。

一、高中物理改革体现了科学的教育方式

高中物理的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这种科学的教学指导下,将来的大学生将会有更强的自学能力,更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大学物理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这样会使学生受益终身。物理学科包含有大量的科学思想与研究方法,掌握好这些科学方法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科学教育的目的不但是要教给学生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二、优化知识结构,立足基础。加强学科渗透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物理学的基础内容是基本不变的,在现代科学技术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所以大学物理教学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优化知识结构,立足于最重要、最基本的主干知识,强调掌握知识结构,强调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物理学知识在科学技术领域有很多直接或间接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与物理知识是紧密相关的,很多发达国家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广泛的理论联系实际将会不断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意识到物理就在身边,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物理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差异,在使得每个学生达到基础水平后。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课程采取多层次供学生选择,以满足不同学生对物理课程的不同需求。新课程改革必然会使未来的大学生在知识掌握的深度与广度上较以往有很大的提高。大学物理如何进行教学才能满足不同基础、能力水平和个性特征的学生的需求,是大学物理教师需要面对的一个挑战。

总之,高中物理新课程的改革对大学物理教学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再加上我国高等物理教育的研究者对大学物理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学老师比较注重教学,而不注重学生学得怎么样。学到了什么程度。针对高中物理的新课程改革,大学物理教育的改革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马书云,新课程下大中学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8.

[2]王刚。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大学物理教学的影响及对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4).

[3]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8篇:高中生物学科知识范文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在初中生物科学的教学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紧紧抓住三部分。

一、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初中生物科学的教育对象是全体学生,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将学生都培养成生物学家和生物科学工作者,而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也就是说,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基础、科学素养教育。从这一观点出发,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的准备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例如在讲生态环境时做关于生物圈二号计划的专题讲座,在拒绝时会让学生观看中国拒绝的宣传片等。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形形的生物图片、影音资料,带领学生参观动物园、植物园。总之,想尽一切方法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研究教材,把握教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为一名教师,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要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如何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哪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学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很多的活动,例如一些课堂小游戏、调查、竞赛等等,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三、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探究式活动

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正确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是错误的。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地教给学生。相反,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保持孩子的创造心是最可贵的。并且作为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例如,我可以通过演讲比赛、写保护动物的倡议书、办手抄报、知识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的一些创新。

第9篇:高中生物学科知识范文

阎金铎教授认为物理科学方法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叫具体方法;比如观察的方法,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或某个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等;第二层次叫逻辑方法;在具体方法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方法进行思考,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过程,最后上升到思维的三个形式,即概念、判断和推理;第三个层次是研究方法;如理想化方法、等效法、假设法、类比法、数学方法等.物理科学研究方法泛指非具体和非逻辑的第三个层次的物理科学方法,它是指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形成和积累的学习和研究物理问题的符合科学一般原则的各种实践途径以及具体手段.

1高中物理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的现状

物理科学研究方法以隐性的方式存在于高中物理内容中.这样,从物理教材中物理科学研究方法的呈现形式来看,就不可避免的导致高中物理教师把“方法”教育放在物理教学的次要位置,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无“法”意识

物理科学研究方法是物理科学实践的产物,是发现物理知识的重要“技术”手段,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把钥匙.所以,应该把物理科学研究方法教育放在与物理知识教学的等同位置.但就当前的物理教学来看,无物理科学研究方法教育意识的现象普遍存在.

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定义物理量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在初中物理内容中没有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科学方法,比如,密度定义为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而没有用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密度的比值定义法定义密度.其实,比值定义法是一种物理科学研究方法,其所定义的物理量由其特殊规律,比如用比值定义法所定义的物理量与所比的两个物理量无关,其定义式是量度式而不是决定式.而在高中物理教材(人教版)中第一次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是速度,由于物理教师对比值定义的物理科学方法不甚熟悉或不够重视,所以在用比值定义法定义速度时,对比值定义的物理科学方法的内容和特点避而不谈.

1.2一提而过

物理知识是物理科学研究方法的载体.同时,物理科学研究方法又具有实践性、科学性,是科学实践智慧的结晶.挖掘高中物理内容中物理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素材,融物理科学思想方法教育于物理教学之中,以此培养学生的物理科学研究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加强物理科学研究方法教育不容忽视.

高中物理内容中的物理科学研究方法有:理想化的方法,如质点、单摆模型;比值定义法,如速度、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定义;等效法,如力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类比法,如电场与重力场;控制变量法,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等等.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对这些物理科学研究方法往往出现一提而过的现象,而对物理科研究学方法概念的内涵、外延、特点以及应用等很少涉及.比如,质点模型是理想化科学方法应用的产物,但在质点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常只说明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而对什么是理想化的物理科学研究方法?为什么要把实际物体理想化?在什么条件下把实际物体理想化?等理想化方法的内涵、外延以及实质和特点置之教外.

1.3有“法”不依

物理科学研究方法潜伏于物理知识之中,挖掘物理教学内容中的物理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素材,放大物理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价值,提高物理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地位,加强物理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考查,做到有“法”必学、学“法”必用、用“法”必考,从而引起对物理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的重视,为实现学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提供方法的支持.

物理科学研究方法是物理知识向物理能力转化的纽带和桥梁,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更要掌握物理科学研究方法,

想品质.可以通过实验思想方法的比较选择来养成基于严谨方法对某事物进行判断的认知品质等.当然我们也可以说得更细致一点,譬如在物理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查找某类问题的“锲子”,以帮学生不断生成更高水平的的解题策略.

根据笔者的经验,认知策略的最佳教学时机,在于物理知识的学习或物理问题的解决之后,两者之间衔接要紧凑,一般应先让学生自主反思,然后教师进行点拨.长此以往,则可收到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品质的功效.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创设问题情境、实施探究教学与追求认知策略不应当是分开的,而应当是一体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情境的创设就是为了探究的顺利进行,而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除了习得物理知识与物理思想之外,对探究过程的体验与反思,本身就是认知策略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这一整体过程中,教师的作用除了判断学生的知识达成度之外,还可以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去判断学生的认知策略是否形成.总的来说,有了这三个基本理念的支撑,高中物理教学就可以进入一个良好的状态,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从而提升学生的探索、发现和创新能力.在物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要把物理知识方法化、科学研究方法显性化,做到知“法”、学“法”、用“法”.在学生掌握物理科学研究方法的前提下,加强物理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训练和考查.当前的物理教学现状表明,物理知识的巩固训练多是致力于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以及物理实验,而对物理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训练是练的少、考的少,表现出有“法”不依的教学现状,由此说明当前的物理教学对物理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的乏力.

2高中物理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的思考

2.1增强高中物理科学研究方法教育意识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物理科学研究方法教育意识是物理科学研究方法在人脑中的客观映像.物理科学研究方法对物理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物理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对学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深远的重大意义.物理教师要在提高对物理科学研究方法教育认识的基础上,增强物理科学研究方法教育意识.要在领会理解物理科学研究方法概念的同时,具有抓住物理科学研究方法本质的意识,挖掘物理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素材的意识,以及物理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意识和评价意识.

2.2构建高中物理科学研究方法教育体系

表1高中物理科学研究方法教育体系

高中物理科学研究方

法教育内容(方法、举例)高中物理科学研

究方法教育目标

高中物理科学研

究方法应用训练高中物理科学研究

方法教育评价

实验归纳法光的反射定律

领悟实验归纳方法,经历实验归纳物理规律的过程,学会独立操作.

实验设计规范操作

数据处理归纳规律

等效替代法力的合成

与分解

认识等效法的意义,理解等效的本质,会用等效法探究和解决物理问题.

等效思想等效方法

等效规律数学处理

理想化方法质点

认识理想和现实的差异及理想化方法的物理意义,掌握理想化的条件.

理想模型的认识

客体理想化条件

理想模型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

力、质量的关系

知道控制变量法,会控制变量探究问题,会在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归纳物理规律.

控制变量的认识

变量控制的方法

变量控制的条件

控制结果的处理

控制结果的归纳

比值定义法电场强度知道比值定义的基本方法,理解比值定义法的本质.

定义内容的理解

定义式的理解

定义式的应用

乘积定义法功认识乘积定义法,理解乘积定义法的意义、本质和特征.

定义内容的理解

定义式的理解

定义式的应用

极限法瞬时速度认识极限法,理解极限法的物理意义,会应用极限法解决物理问题.

时空极限和极限条件下物理量的变化,极限条件下物理规律的运用及物理问题的分析.

类比法电场认识类比法的思想,认识类比法的本质,会应用类比法研究问题.

类比法的概念

类比法解题

假说法普朗克量子假设

了解假说法的思想以及假说法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会应用假说法研究问题.

假设法的概念

假设法解题

外推法自由落体运动

规律研究

认识外推思想方法及外推法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会应用外推法研究物理问题.

极限外推法解题端值外推法解题

放大法扭秤法测

引力常量

认识放大法,理解放大法的物理原理,会应用放大法研究物理问题.

微小量放大设计,放大法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数学方法振动图象

与波动图象数学模型的建立,数学知识的应用,数学方法的运用.代数、平几、解几、三角、数列知识的应用.

评价内容:

高中物理科学研究方法应用训练内容.

评价题型:选择题;

填空题;

设计题;

操作题;

论述题.

评价形式:

纸笔评价;

操作评价;

纸笔操作评价.

评价标准:高中物理科学

研究方法教育目标

评价呈现:(1)等级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