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范文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精选(九篇)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

第1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范文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四个问题

我省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实施了两年,2009年是第三个年头。在实施的过程中,一线的教师感受颇深,其中的酸甜苦辣一言难尽,最大的感触就是新教材不好教,知识的系统性没原来强,一些教师甚至认为“不如不改”。如何正确认识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呢?在这里我根据自己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谈谈一些看法。

一、更新教学观念,与时俱进,倡导三种新理念

新课改究竟要改什么?最为关键的是改革旧的课程理念,倡导新的课程理念。更新观念,明确新课程新理念是课改的前提,而课改成功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教育观念,不仅关系着教师的教育行为,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制约着新课程的实施,甚至影响着教育的性质与发展走势和国家未来。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应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评价观、质量观、教育观等。为此,高中政治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倡导三种新的理念。

1.新课程改革应倡导“现代意识”、“开放意识”的理念。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已成为经济增长最具决定性的因素,这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了深刻影响。高中生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迅速成长的年轻人,他们的思想必然会被打上很深的时代烙印。经济全球化要求高中生培养全球意识、开放意识、现代意识,具有国际视野和开放的思维方式,具备合作、交流等行为品质和行为习惯,发展参与社会、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为此高中政治新课程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研究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施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开放意识。

新课标确立了具有思想政治课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新理念,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高中政治新课标体现了德育课程的特有性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高中政治指导思想上,新课标强调要与时俱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并扩大课程性质空间范围等新理念;二是高中政治课在具体任务上,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新理念。高中政治新课程必须理直气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做到与时俱进,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关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新要求。

新课程要倡导开放意识。我们常说今天的世界已经成为“地球村”,不同地区、国家之间的人、事、物之间都可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要求现代的中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并培养分析和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否则就会成为可怜的井底之蛙。新课程在实践过程中必须结合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和这方面的优势,加强对国际事务的关注和分析,引导学生关心本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影响等,让思想政治课成为学生“开眼看世界”的窗口。选修课模块“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正是对这一理念的体现和践履。

2.新课程改革应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普通高中政治课改的根本理念,以人为本要求高中政治新课程尊重高中生人生历程的发展需要。高中政治新课程重视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采取启发式、探究式等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新课程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把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普通高中生面对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人生道路的选择问题。因此,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改革要比九年制义务课改更关注学生深层次的生活需要。促进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不是一种口号,而是一种根本的理念,它体现了教育民主化的趋势和要求,政治课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可能提供现实基础,关注学生的人生发展,引领学生获得顺利通过人生关口的钥匙。高中政治新课程强调课程模块化、套餐化,大面积增设选修课程,要求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人学习方案,正是这一基本理念的体现。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切出发,对自然问题、社会事件和人生问题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成为有主见的人,以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信息素养。

3.新课程改革应倡导“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理念。

高中政治课只有能够满足和正确引导学生的合理需要,才能被学生接受,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和积极性。学生的需要是多维的、多层次的,既有求知求美的需要,又有形成良好个性和思想品德等发展完美自我方面的需要,政治课新课程与旧课程相比更增强了针对性,提高了实效性。

新课程明确指出,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敞开学生选择的大门,在选择中形成学会选择,学会负责的思想,并为学生的课程选择提供多种机遇,促进学生全面、持续、终身发展。

高中政治与初中思品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既保持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的系统联系,又体现内容目标的层次递进,对应“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常识,是高中政治新课程的重要内容。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高中政治课程改革体现素质教育所追求的新理念,即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根据我国国情和高中学生的实际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政治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与开放性,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更新理念。

二、理解课改实质,提升自身素质,注意四个问题

1.转换课堂角色。

教师的地位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的主角是教师,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没有区别的单纯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在新课程的实践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顺应课改的需求,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还给学生,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转变教学方式。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高中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育人第一,升学第二。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能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快乐地学到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改变过去那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夯实基础知识。

有些教师认为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对学生分析、探究问题能力的培养,所以基础知识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了,从而放松对基础知识的落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不可取的。高中政治新课程设计有四个必修课:“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这些都侧重为学生进一步求知、深造打好基础,基础性知识一点也没有削弱,只是采取模块式的组合形态。选修课的安排改变了旧课标的单一性,突出了课程的选择性、灵活性和多样性,尊重学生的差异,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进一步明确和强调了普通高中的多维功能、任务,即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任务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升学和就业”外,还应培养学生的素质、关注现实生活、发展学生自身。但是,选修课并没有否定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它是以保证高中政治学科基础性为前提的,是对必修课教学的扩展和延伸,是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因此,在新课程的实践中,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不能放松。

4.提高自身素质。

第2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范文

一、树立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全新的教学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题为《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在以往的教学体系中,教师们按照统一的课程来教学,使用统一的课程来上课,学生按照传统的方式接受老师们“塞”给他们的知识,教学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事先规定和设计好的,有板有眼,井井有条,甚至每个环节需要几分钟,也要分配得准确无误。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被“设计”得规规矩矩、老老实实,与老师配合得尤为“默契”,因此教学任务也得以“圆满”完成。但这种“默契”是毫无生气的“表面现象”,“圆满”是虚假不实的“一团和气”。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人士开始对“教学大纲”所带来的各种教育现象进行反思,最终要以“课程标准”来代替“教学大纲”,这就促使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紧跟时代脉搏。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在一年来的新课程实践中,我们的观念在不断地变化,体现在上课中,过去考虑得最多的是“如何教”,现在思考得最多的是“如何学”,真正从学生的角度认识新课程,而不是从教师的角度考虑。

二、政治教师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比如,除常规方法外,还要求教师尽快掌握体现时代性特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并运于教学过程之中。而这一点在政治课教学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要求更为迫切。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者是照片、图片、挂图等生动、形象且直观的教学手段,或者通过师生的讲述,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学生有如身临其境。通过这种情感渲染和传达,学生更容易接受对知识的诠释和理解,免去了生涩与呆板,也达到使学生学会对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

三、新课改的政治教学必须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内容和事例的设置很强调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性,这就要求在政治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个别教育,以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通过群体教育个人,给学生以温暖和信心,集体成员间互相激励,促进个人的进步。

四、突破试题答案的单一性,探索开放型试题,培养创新能力

近几年高考开放型试题越来越多,而且新课改下还会考查研究性题目,开放型试题。一般以某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在答题要求和答题设计上增加了多样性和灵活性,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树立“一种意识”,即促进教学开放的意识,从原有的按既定角度途径,让学生去取得唯一答案转变为要求学生积极置疑,大胆想象,独立思考,各抒己见,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答案。做到“三方面注意”:一是既关注问题的结论,又注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过程;二是构建学生的知识网络,从而把握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三是通过情景模拟、现实模拟等方法,构筑学生的综合思维模型,树立多学科、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在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上,我们采用了“三类思路”:一是抛出“二难推理”,即引入辩论赛的做法,启迪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质疑,去分析论证、归纳演绎,做到自圆其说;二是“主体尝试探究”,引入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师生一起搜集、编写、分析案例,让学生主体参与,探究自己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案、多种方案或最佳方案;三是上好“热点课”,讲清热点的内涵、形成、发展、知识联系和学科内、学科间分析的角度。例如在讲到保护环境这个热点知识时,首先介绍2006年北方多次受到沙尘暴袭击的例子。然后向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第一,这个案例反映了我国目前存在哪些问题?第二,北方多次受到沙尘暴袭击的原因是什么?第三,你认为国家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第四,面对这个问题,作为青少年,你应该做些什么?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讨论后学生提出了许多看法和大胆构想,有些观点还出于教师的意料之外。

第3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范文

1.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划分课时,组织教学内容。 (1)从目标任务出发,结合学生实际,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教学单元,恰当安排课时。 知识构建是书本知识系统为中心的教材体系,不能忽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忽视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不能为考而教,凡高考不列入考试的内容都受到冷落。避免知识的传授完全为解题服务,忽视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2)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和课程资源的选择。 ①要选择学生成长必备的基础。高一年级以经济生活为背景进行公民素质教育,在此基础上,高二年级进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这种教育不仅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公民素质教育,而且为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打下了基础,使高中三年级的政治素质教育得以顺利进行。培养社会主义公民素质贯彻整个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体系中。②要突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事物的个性是事物的本质。个性的完善就是事物性质的完善,从而才能体现事物的优越性。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不追求理论体系的完整,不能搞成大学教学内容的“压缩饼干”,依据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客观规律和实际需要进行改革,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又适应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体现邓小平理论要人脑人心,要精,要管用。

2. 选择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 (1)不同的课型应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课堂教学仍然是中学教学的主要形式。但随着教学任务和内容的变革,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也在发生变化。总的趋势是,使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有利于顺利地掌握基础知识。

(2)在实践中正确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为主,突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

3. 设计形成性评价 (1)形成性评价。传统的学科课程学习评价多侧重于总结性评价,即在学期或学年结束时,通过期末考试,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一个总的评定(或打分或给予等级),评定的结果供升学或毕业证明之用。而形成性评价主要是一种经常性的、伴随教学进程的一种过程性评价,其目的主要是用来检查学生学习的进展状况,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反馈,从而帮助教师改 进、调整、完善自己的教学,由此达到改进学生学习的目的。

形成性评价主要是贯穿于过程之中的评价,又称过程评价,它不以预定的结果为依据来对教学工作施以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参照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的一般原理来施以评价,这种评价是为改进与完善教学工作本身服务的。因此,这两种评价是很 不相同的。

(2)依据教学目标设计评价内容。教育评价内容即指“评价什么”的问题。要较高程度地达成评价目标,必须依据教育目的和政治学科特点设定具体、可操作的评价目标。实施高中政治新课程的教学,评价其教育效能,可以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项作为最起码的一级评价指标,再根据教学实际进行目标逐级分解,制定出二级评价 指标,以使评价内容具体、明确,不空泛,避免产生评价误区。

4. 教学过程的实施 高中政治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要充分体现“一个为本,四个调整”的教学指导思想,使其融会贯通,整合到教学实践之中。(1)坚持“一个为本”,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2)搞好“四个调整”。①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②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③调整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④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5.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评价

5.1 理论联系实际,用政治常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评价。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应用,创造性地应用。用所掌握的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学评价的中心环节之一。在思想政治课一堂课后,如果单一地运用课后练习的方法测试并评价学生掌握多少书本知识,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是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的。评价过程应与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体现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

5.2 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化。 课堂评价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是教学工作者的共识。政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通过考试、课题活动、写小论文、小组活动、自我评价、日常观察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评价机制力求灵活、科学、系 统、合理,能综合地评价每一位学生的近期状况,以促进学生发展。比如在政治课课后测试中,通过练习测试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提问测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政治小论文,测试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辩论,测试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5.3 优化考试评价。 素质教育的中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在目前的教学评价体系中,还没有找到一种新的考评方法可以完全替试。所以在评价体系的改革中,我们要优化考试制度。思想政治课考试评价的优化应从下面几个方面人手:

(1)设计开放性试卷。命题的形式应采取开放性,题目注重基础知识而不死记硬背,题型灵活而应突出能力的培养,考题体现开放性思维而不是一种思路,解答问题的方法是多样性的。

第4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范文

关键词: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 问题教学法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学改革跨入了一个崭新阶段。然而,从总体上看,目前仍然有较大部分政治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比较落后,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脱节,学生学习效果较差。为了促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怎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摆在我们政治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实践经验,谈谈对政治教学改革的一些看法。

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教育观念

新时代教师的责任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价值,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树立“让学生得到最充分、最适宜发展”的教学理想,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教师既不是知识和能力的“权威者”,也不是课堂和学习的“主宰者”,而是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教学目标和教育理想的承载者。因此,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学习方式的引导者,学习效果的反馈者,学生人生的领路人。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的讲话、提问应做到简洁、精炼,尽量让学生多思考。教师不仅要做好学生的老师,更应该做好学生的朋友和顾问。

二、改革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课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这种教学方法只是一味地强调应试教育,以考试为指挥棒,以考试内容确定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基本脱节。这完全不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理念,学生学起来单调乏味,既不能理解学习内容,更不能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效果相当差。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通过文字、图片、动画、音乐、影像等基本素材的综合,能够全方位、生动逼真地把一些教师不易讲解、学生难理解的知识直观展示给学生。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内容,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这种教学手段能更好地结合生活联系实际,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凸显思想政治课的动态性和时代性,增强了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利于师生互动,它拓展了学生的知识空间和视野,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建立互联网学习平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样,建立互联网学习平台,它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有利于开展教育教学的资源,通过报刊、杂志和影视搜寻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各种信息,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网络可以作为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沟通的桥梁,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什么困难都可以在网络上探讨。教师可以把课件、课程重难点提前放到网上供学生下载预习,学生则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上课时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听老师的讲解。网上学习非常重要,学生可以就学习中的问题在网络上展开讨论,就学习中的疑问请老师集中解答,同样老师也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一目了然。

3.运用问题教学法

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围绕“提供问题场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这几大环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把问题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任务,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针对性,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集中精力解决具体问题。古人曾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句话说明,人类总是在不断思考问题中进步。同样,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巧妙地组织提问,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而且有助于学生摆脱思维定势,在探究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激活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也是认识的目的。为此,我们应该把课堂的知识教学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实践活动的方式,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

组织学生参观、开展社会调查,能培养学生观察社会、认识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有目的地组织参观、开展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参观,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相关的知识发现问题,不断进行思考,进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我们应坚持开放式教学,不断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参加多种多样的社会活动,能极大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四、提高自身素质,确保素质教育的胜利实现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

1.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担负着特殊使命。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

2.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

当前,大多数教师的知识结构陈旧,只精通本专业的知识。然而,目前知识发展的总趋势是走向高度综合,各种学科的知识互相交叉、互相融合。科学技术知识日新月异,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同时学生视野面较为开阔,提出的问题往往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掌握广博的科技文化知识和教育科学理论。

3.增强教师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更加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我们应加强学习,丰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我们不但要掌握本学科知识和常规教学方法、手段,还要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及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真正做到“常教常新”。

第5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对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的问题提出了意见,认为高中忍想政治课谋程改革应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几个方面着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渠道,它对学生比较集中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地观察社会的经济现象、政治现象,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思想政治课的设置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关系我国培养一代“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问题。

然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却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在教学中普遍表现出的老师难教,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课程严重滞后于学生实际,学生厌学,教学情况是“挣扎着前进”,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试就此问题发表一孔之见,以请教各位专家、学者。

一、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改

课程标准,即《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它规定了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和考核学生学习情况的依据,也是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对思想政治教师教学的评估依据,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序言中对《课程标准》的重要性作了如下说明:“《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指导政治课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编写与审查、教学督导与评估、学习的考核与评价,都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的规定执行。”

从上面的说明可以看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高中教学计划统一制定的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是遵照教学计划中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目的和任务,根据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知识水平以及发展学生能力的需要,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教学体系和教学进度的原则规定。它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各年级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安排与要求,为学生学习内容的掌握规定了必须达到的标准;其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用具、活动建议等是指导政治教师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结构以及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要求教师在数学中要紧扣《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确立教学原则,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既不能游离,又不能拔高,更不能降低,因此,《课程标准》是指导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纲领性文件。

但是,《课程标准》是在党的“+五大”召开之前制定和颁布的,“十五大”及其以后召开的几次中央全会,中央工作会议,都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许多问题作出了新的概括和表述,《课程标准》的个别提法与新的精神存在不大一致的地方,这就要求对《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进行调整。如,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改为“邓小平理论”;把高二第二课知识点“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改为“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议;寺寺。

因此,我们在进行课程改革时,必须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掌握它的精神实质,搞好课程改革。

二、根据《课程标准),删减教科书中一些陈旧、过深、重复的教学内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现阶段使用的教科书,是根据1996年6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制定的,它在取代《教学大纲》规范和指导思想政治课教学和教材编写上是成功的,它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上是实际可行的。因此,现行教材在编写体系上,在内容的安排上,在图文的设计上,更切合高中生的实际,思想教育的可行性、针对性更强。尽管如此,教材还会有一些明显的不足:教材的材料、引用的事例陈旧,无法反映当前的国际、国内的最新情况;教材无法兼顾城市、农村学校的学生实际,无法体现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状况。因此,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实际,密切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的新情况,结合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情况进行教学,像党的“十五大”内容,国家的最新建设成就,我们的城市建设,农村的变化,西部大开发,等等,都要在相关的教学内容中进行补充。另外,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仍未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多、礁、深的问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十五”规划的实施,许多内容已经陈旧,提法已经过时,严重地影响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容易误导青少年学生。内容的冗长、过难、过深也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容易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厌烦、逆反的心理.降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删减一些过深、过难的教学内容,更之更加合理化、更加富有吸引力、更加富有趣味性,更具思想性和科学性。

三、以邓小平理论常识教育为中心,深化离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改革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这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根本措施。”在这个《意见》精神指导下,如何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武装高中学生的头脑,把它们的思想统一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思想上来,这是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特别是教材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

根据当前高中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以邓小平理论常识教育为中心,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改革,要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势,正确认识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把热爱祖国与热爱社会主义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同时,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和现时性。

在新时期,确有许多新问题需要给予新的理论说明,所以在新的教材改革编写中,要不断地吸收已被公认的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研究成果。只有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才能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更好地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更好地提高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信度和说服力,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精神实质,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系列现象和问题,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的众多矛盾和冲突,使他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在多种价值观念互相碰撞的新形势下,人生有支柱,前进有目标,在思想、政治、道德、法纪、心理诸方面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的编写要力求适合培养和发展高中生能力的需要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编写如何更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它实际上是对传统教材功能的扩展。教材的编写要求遵循《课程标准》规定的对各知识点的能力要求,把握好内容的深浅度,属于记忆、理解层次的知识点宜加重写作的份量,对它展开论述,并辅以其他资料,使他能更好地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能力要求。

在教材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科学地设计各种问题.新教材设问形式具有多种类型,设问的角度也有多样性,有联系以往知识,有要求归纳要点,有进行各种比较,有联系实际.有要素扩展,举一反三,等等这些问题.要求今后在新教材的编写中要注意的。

新教材要求要通过深人浅出的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阐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政治现象,作出合乎社会发展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评价,从而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教材的编写必须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根据其认识的确实特点和水平进行编写,尽量把一些深奥难懂的知识通俗化。在文字表述上力求把准确性和通俗性有扫也结合起来,在坚持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降低理论难度和减少理论层次地表述,达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目的。我们编写的教材,只要有科学性、逻辑性,它就有吸引力、说服力、战斗力,只要我们编写的教材精、管用,学生会爱学的。

五、对教材的装帧要讲究内容丰富,充分发挥教材辅助功能的作用

现有的教材在装祯、版式设计方面都很有特色,教材中严谨的文字结构,准确的图像选择和有规矩的构成格式都很直观,也方便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但我认为还应注意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风格力求以新颖活泼,图文并茂。不同的内容采用的字体应不同,宋体用于正文分析论述,楷体用于材料及事实数据的展示,底版颜色丰富直观,主次分明,互为补充,相互辉映,这有利于材料与观点相统一,有利于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参与教学活动。其次,编排独具匠心,采用多种表现形式表达各课的主题和内涵,有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的深刻含义。再次,配合教材的使用,制作一整套经国家教育部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教学电视片、幻灯片,运用影视媒体的优点,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在教学中普遍应用cai技术,增强直观性、实效性

随着计算机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作为21世纪的新型教育人才,掌握计算机辅助教学lrnrl,.的基础理论和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非常重要。cai是教师将教学信息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用文本、图形、图像等方式以一定的结构呈现,学生通过计算机给出的提示识记教学信息,与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它具有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对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综合处理能力的优势,以及灵活的人机对话等特点,能充分体现直观性教学原则,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在教学中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能使学生注意力更为集中,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而备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喜爱,近几年来在全国各地各类学校中如火如茶的开展起来。

cai在这几年的师范类就业竞争中也占尽风头,据近几年的就业形势来看,用人单位强调优先录用那些掌握了cai技术的学生,所以师范类院校从很早就强化了cai的训练,学生就业道路也拓宽了。就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本身而言,相信今后在教研人员和广大政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取得更加令人满意的效果。但是,从总体上讲,目前很大一部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仍旧十分落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和应用,这当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如只有粉笔、教材和黑板,也有主观条件的限制,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目标单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教师照本宜科,教学枯燥乏味等等,这些应试教育时代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已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妨碍了其作为德智主渠道功能的发挥,更是与素质教育和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因此,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已成为广大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重要课基面

七、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发挥政治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人发展,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思想素质,是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质量的关键。只有政治课教师加强自身的修养和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素养,切实加强专业基础训练,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第6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范文

论文摘要: 新课程下的高中思想课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本文从生活性特点突出;实践性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开放性作为备课和教学的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四个方面论述了新课程下的高中政治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教育部新颁发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反映了高中阶段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教师必须把握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特点和要求,在教学中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本文拟谈谈新课程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生活性特点突出

思想政治新课程以生活为基础,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思想政治”新课程突破了“思想政治课”的概念,它是以高中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高中生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高中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前,学生自己去观察、记录,对于“思想政治课”上所要讨论的问题了然于胸;课上,学生讨论交流的是自己或他人亲身经历的事情、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想;课后,学生在讲演、讨论、模仿等活动中深化了思想认识,有关道德信念通过生活深深地镌刻在心中。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地点冲出了小课堂,走向了大社会,时间也不再局限于45分钟,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似乎在不经意之间,学生都能受到思想的熏陶和感染。

“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生活性鲜明地体现在新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内容设置上,特别是必修课强调的“经济与生活”、“政治与生活”、“文化与生活”、“哲学与生活”,这就要求我们的政治课的基本内容立足生活,反映生活,与生活紧密联系,为生活服务。这一改过去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和生活实际联系不密切的弊端。同时强调,在教育教学中要恰当运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二、实践性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实践性”是在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指引下开展高中政治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它“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一次体验胜过十次说教”,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遵循高中生活规律,以高中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和源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课前、课后、课内、课外大量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感性知识积累,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自己感悟每一个生活体验。大量的实践活动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的参与性极高,他们无拘无束地谈认识、谈感想,知识的多维性和立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有利于从行动到知识再由知识到行动的转化,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实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更能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开放性作为备课和教学的基本要求

思想政治新课程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学时间、教学地点、教学评价、教学资源等都是开放性的,旨在努力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亲自体验、主动探究,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科书不是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学生活动的工具,是学生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可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时事政策教育、党团活动、班级活动等也要与课堂教学建立互补关系。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因此,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活动内容是开放的,向学生自身开放,向学生身边的大自然开放,向学生生活的社会开放。

思想政治新课程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可以说,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学生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身体验。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使其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切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教学活动形式不拘一格,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形式。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几种形式结合使用。只有形式多样,才能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全身心地感受,在自然和谐中潜移默化地提高道德认识。同时,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第7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范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124-01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当前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及高考升学率目标的教学理念,转变陈旧老化的教学模式,体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一致。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必须摒弃传统的制约因素,以学生为本,优化进课堂教学,倡导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提倡学生自主讨论与合作学习,多采用互动式教学,甚至可以让学生去讲课,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还要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大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学生“要学”为“想学”,从而提高进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注重多维度备课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有效的教学理念最终要落实到课堂上,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精心准备、统筹兼顾,在备课理念上,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努力塑造一个促进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在备课方式上,把过去教师单向封闭的备课和学生孤立的预习变成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备课;在备课重心上,由备教材转移到备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来;在备课内容上,由狭隘的学科本位转向开放的课程整合。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树立大备课观,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情感发展等方面出发,挖掘教材、创新教材,利用一切有效资源,搭建有效教学平台,实现多维度备课。

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某任课教师,自然也就会喜欢上该教师所教授的科目,也就是说没有情感的教育是缺乏爱的教育。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理念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道德品质和情感教育,造成学生自身言行的分离和师生间感情上的分离,从而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起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反感。因此,教学中我们要树立平等的教学观念,要让学生感觉到,他们每个人在教师的心中都是平等的、优秀的,尊重、关心、爱护并且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从内心深处都愿意发挥自己的潜能,激发他们争取做得更好的斗志。

三、构建互动式的课堂

新课改强调学生在教学中应当是教学的主体,而不能被动地成为旁观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切实确立学生为主体的导向,在教学活动中对师生角色重新定位,不再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样的方式,而是要转变为教师听学生讲、教师回答学生提问这样的方式。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政治教材内容、教学目标要求,设计出探究题,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之后让学生来回答,让学生讲教师听。在这样的模式中,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宽广度必将得到有效提高,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都采取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相互合作,在全班交流,学生的参与热情将会明显提高。同时,教师还要启发学生善于梳理、搜集、提出问题,对小组其他同学及教师提出质疑,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筛选整理,全面完成学习目标。实践证明,采取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不仅能够较好地完成知识性目标,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合作意识方面作用还非常明显,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将生活注入政治课堂

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不同的板块中,其中的经济学部分是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有很多抽象、生涩的经济学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这与学生的生活阅历有着直接的关系。如价值规律、价值、价格等,这些词汇相近,内容却不同,又不容易区别开来。这些名词应用的频率比较高,学生对这些概念认识模糊。于是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课前就调查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实践调查方面的作业,要求学生到生活实际中学习这些问题。

五、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保障高效政治课堂教学的进行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其直观性和生动性等特点越来越多地走进我们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有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政治教学,则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大大节省教学时间,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联想和学习兴趣,增长学生的知识,对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总之,当前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平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细心呵护,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营造轻松、民主、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进而构建和谐高效的政治课堂

参考文献:

[1]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2] 仲召朋.如何构建理想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J].考试周刊,2012(94)

第8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范文

 

18岁“史学奇才”林嘉文因未来没有吸引力抑郁自杀,泰兴济川中学女老师监考猝死“学生是否冷血”之论引起世人关注,生命化教学又一次进入了思想政治课程的视线。倘若处于高三阶段的林嘉文意识到生命的意义,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这个史学少年也许会有不同的人生结局。“学生是否冷血”的真相虽然出来,不免也值得教育者的深思。“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1]这是叶澜教授为生命化教育做出的简明定义。由此,本文认为生命化教学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贯彻生命本质的理念,遵循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并指导学生进行符合生命理念的学习,在交往互动、彼此促进、通力合作的进程中,不仅让师生珍爱、保护生命更重要的是提升师生的生命素养与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精彩的价值与意义。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生命化教学的目标是实现“完整的现代公民”的发展,提升生命存在的境界。

 

一、创设活力课堂,每个学生都是“自由思想者”

 

通常人们用绿色体现生命,象征生命充满生机与活力,代表未来与希望。生命化教学要求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氛围,即课堂要有生命活力,有灵活性,教学过程不刻板,学生学习不呆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生机勃勃,拥有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在较为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做合理范围内的自由思想者,从而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拓展生命的张力,增强生命的强度,唤醒学生的生命智慧,促进个性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性、综合性和人文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法治等理论,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公民。对于这样一门为学生的终身成长奠定精神基础与基本理论的学科,创设生命化教学理念,在健康、民主的人文环境中把思想与知识最大程度地“活化”,从根源上纠正部分学生的错误观念,发展正确思想以指导“新公民”生命进程的实践,有利于从心灵深处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当然,学生做自由思想者,建立民主的课堂氛围,要注意两个误区。一、并不是说课堂教学中学生不需要遵守课堂纪律了,而是强调尊重学生的生命尊严,削弱教师“话语霸权”,留给学生“思维空白”,促进课堂教学过程的丰富性和厚实度。没有纪律就无所谓自由,纪律与自由并存,才能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而不至于使课堂教学表演化、教学虚化、主干知识被弱化,课堂要有生命活力,但不是散漫的、没有目的性的“吵吵嚷嚷”。二,做自由思想者,不是几个人的“自由”,而是全体成员的“自由”,“集体的成功有时候对个人来说不等于成功,因为我个人恰好是失败者。”[2]生命化教学要研究具体的人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抽象的,需要尊重每个生命的尊严,最大程度地实现全员的自主化、个性化。

 

二、激活知识生命力,正确处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正如明霞所言,知识是有生命的。”[3]生命化教学要求将知识赋予生命的意义和重量,将知识与师生自身及周围的环境、人物、事件相结合从而将知识生命化,在学习的进程中增强内化与外化的融合程度,促进知、情、意、行四者的统一与相互转化,实现生命的成长与发展,达到教学目标的完整协调实现。新课标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目标定为三维,包括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三者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同一个过程的三个方面,三者之间亦在学习的整体过程中彼此促进与完整实现。认知的本身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与情感,而情感亦不应该仅仅成为教学的手段和教学背景,课堂教学本身就在于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发展。创设生活情境是激活知识生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体验中感受学习的意义。

 

生命化教学使得知识不仅是情感与能力的表现符号,更应该成为情感与能力的生成表达方式。知识是有生命的,是充满情感与能量的,那么课堂教学就存在着更多不确定的因素和情境,要求在激活知识生命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动态生成,及时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情感、个性以及创新精神,实现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统一。钟启泉教授认为“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4]某老师在讲授高中政治《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一课时,起初用诺贝尔奖获者屠呦呦的热点事例导入课程,后来设计了一个“寻找身边最美丽的劳动者”活动,都让学生体会到了知识的生命存在。同学们寻找到“抗水工人、班级的授课政治老师和副班长”,若教师能充分利用同学们提到的这些身边普通人的生成性资源来讲述人生价值,再用屠呦呦去对比名人的人生价值和普通人的人生价值,也许更会激发同学们的真实情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然而此教师忽视了该处的生成性资源,又按照预期提出了一些科学家、音乐家的名字引到了屠呦呦的事例继续“一例到底”教学,可见恰当处理预设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的关系对于思想政治课程实现生命化教学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三、塑造新型师生关系,深化彼此生命的意义

 

“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们都应该称他们为小朋友。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

 

友。”[5]叶圣陶说。生命化教学要求思想政治教师有爱心、宽容心、理解心,对全体学生充满人文关怀,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如今的教师不再是蜡烛,更不是燃烧自己,而是师生双方在教学的过程中共同体验、共同参与、共同思考、共同分享、共同行为,在生命的对接中构建并生成生命的意义。通过师生、生生的生命交融,将创造他人精神生命与重塑自我精神生命相统一,补充彼此心灵的营养,教学相长,从而影响彼此学习和工作的态度与价值观,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升华生命质量,促进师生生命整体的多姿多彩。

 

“充分发挥个人潜力就是成功,这对任何人来讲都是如此。”[6]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生命化教学的实质在于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理念进行思想政治课程的“教与学”,强调生命体验与生命关怀,激发师生的生命潜力,增强生命的存在意义,提升生命存在的质量。从而,促进师生在共同的生命历程中快乐地生活,幸福地成长,成功地学习,成为真正“有质量”的现代公民。

第9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范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生命化教学;生命质量

18岁“史学奇才”林嘉文因未来没有吸引力抑郁自杀,泰兴济川中学女老师监考猝死“学生是否冷血”之论引起世人关注,生命化教学又一次进入了思想政治课程的视线。倘若处于高三阶段的林嘉文意识到生命的意义,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这个史学少年也许会有不同的人生结局。“学生是否冷血”的真相虽然出来,不免也值得教育者的深思。“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1]这是叶澜教授为生命化教育做出的简明定义。由此,本文认为生命化教学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贯彻生命本质的理念,遵循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并指导学生进行符合生命理念的学习,在交往互动、彼此促进、通力合作的进程中,不仅让师生珍爱、保护生命更重要的是提升师生的生命素养与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精彩的价值与意义。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生命化教学的目标是实现“完整的现代公民”的发展,提升生命存在的境界。

一、创设活力课堂,每个学生都是“自由思想者”

通常人们用绿色体现生命,象征生命充满生机与活力,代表未来与希望。生命化教学要求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氛围,即课堂要有生命活力,有灵活性,教学过程不刻板,学生学习不呆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生机勃勃,拥有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在较为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做合理范围内的自由思想者,从而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拓展生命的张力,增强生命的强度,唤醒学生的生命智慧,促进个性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性、综合性和人文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法治等理论,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公民。对于这样一门为学生的终身成长奠定精神基础与基本理论的学科,创设生命化教学理念,在健康、民主的人文环境中把思想与知识最大程度地“活化”,从根源上纠正部分学生的错误观念,发展正确思想以指导“新公民”生命进程的实践,有利于从心灵深处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当然,学生做自由思想者,建立民主的课堂氛围,要注意两个误区。一、并不是说课堂教学中学生不需要遵守课堂纪律了,而是强调尊重学生的生命尊严,削弱教师“话语霸权”,留给学生“思维空白”,促进课堂教学过程的丰富性和厚实度。没有纪律就无所谓自由,纪律与自由并存,才能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而不至于使课堂教学表演化、教学虚化、主干知识被弱化,课堂要有生命活力,但不是散漫的、没有目的性的“吵吵嚷嚷”。二,做自由思想者,不是几个人的“自由”,而是全体成员的“自由”,“集体的成功有时候对个人来说不等于成功,因为我个人恰好是失败者。”[2]生命化教学要研究具体的人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抽象的,需要尊重每个生命的尊严,最大程度地实现全员的自主化、个性化。

二、激活知识生命力,正确处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正如明霞所言,知识是有生命的。”[3]生命化教学要求将知识赋予生命的意义和重量,将知识与师生自身及周围的环境、人物、事件相结合从而将知识生命化,在学习的进程中增强内化与外化的融合程度,促进知、情、意、行四者的统一与相互转化,实现生命的成长与发展,达到教学目标的完整协调实现。新课标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目标定为三维,包括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三者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同一个过程的三个方面,三者之间亦在学习的整体过程中彼此促进与完整实现。认知的本身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与情感,而情感亦不应该仅仅成为教学的手段和教学背景,课堂教学本身就在于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发展。创设生活情境是激活知识生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体验中感受学习的意义。

生命化教学使得知识不仅是情感与能力的表现符号,更应该成为情感与能力的生成表达方式。知识是有生命的,是充满情感与能量的,那么课堂教学就存在着更多不确定的因素和情境,要求在激活知识生命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动态生成,及时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情感、个性以及创新精神,实现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统一。钟启泉教授认为“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4]某老师在讲授高中政治《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一课时,起初用诺贝尔奖获者屠呦呦的热点事例导入课程,后来设计了一个“寻找身边最美丽的劳动者”活动,都让学生体会到了知识的生命存在。同学们寻找到“抗水工人、班级的授课政治老师和副班长”,若教师能充分利用同学们提到的这些身边普通人的生成性资源来讲述人生价值,再用屠呦呦去对比名人的人生价值和普通人的人生价值,也许更会激发同学们的真实情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然而此教师忽视了该处的生成性资源,又按照预期提出了一些科学家、音乐家的名字引到了屠呦呦的事例继续“一例到底”教学,可见恰当处理预设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的关系对于思想政治课程实现生命化教学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三、塑造新型师生关系,深化彼此生命的意义

“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们都应该称他们为小朋友。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

友。”[5]叶圣陶说。生命化教学要求思想政治教师有爱心、宽容心、理解心,对全体学生充满人文关怀,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如今的教师不再是蜡烛,更不是燃烧自己,而是师生双方在教学的过程中共同体验、共同参与、共同思考、共同分享、共同行为,在生命的对接中构建并生成生命的意义。通过师生、生生的生命交融,将创造他人精神生命与重塑自我精神生命相统一,补充彼此心灵的营养,教学相长,从而影响彼此学习和工作的态度与价值观,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升华生命质量,促进师生生命整体的多姿多彩。

“充分发挥个人潜力就是成功,这对任何人来讲都是如此。”[6]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生命化教学的实质在于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理念进行思想政治课程的“教与学”,强调生命体验与生命关怀,激发师生的生命潜力,增强生命的存在意义,提升生命存在的质量。从而,促进师生在共同的生命历程中快乐地生活,幸福地成长,成功地学习,成为真正“有质量”的现代公民。

[参考文献]

[1]王永世、刘桂芬.浅谈对生命化教育的理解[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小学教研版),2007年10期.

[2]张文质.教育是慢的艺术―张文质教育讲演录(第二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1.

[3]孙明霞.用生命润泽生命―孙明霞的生命化课堂[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2.

[4]任志远.生命化教学对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唤醒与激发[J].课程改革,2009.

[5]冯晶.生命化教育视域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