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税信息化论文范文

财税信息化论文精选(九篇)

财税信息化论文

第1篇:财税信息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财务会计 税务会计 差异 协调

在企业会计中,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税务会计的主要内容是税务活动,而财务会计主要是确认企业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并对其进行计量和记录。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要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企业财务会计与税务关系的差异进行协调。

一、对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差异进行协调的作用

所有的财务会计制度指的是全面的核算与监督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并将经济信息提供给信息使用的主体。所谓的税务会计指的是反映和监督纳税人应缴税款的缴纳、申报货值,二者相互联系、互有交叉。

在计划经济时代,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具有较高的重叠性,这是由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主体比较单一。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越来越多,税务会计信息和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主体可以是债权人,也可以是政府和投资者。由于投资主体的不同,对于会计信息的使用有着不同的要求,从而加大了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的差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水平越来越高,要对企业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差异进行协调。只有二者具有高度的协调性,才能使国家税收管理的成本降低,有利于对经济结构进行优化,有利于帕累托最优的形成。不仅如此,对二者的差异进行协调也有利于企业制度和结构的优化,使企业的税收标准和纳税风险降低。

二、企业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主要差异

(一)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具有不同的组成要素

企业税务会计的基本要素有4个,而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有6个,主要有费用、利润、负债和资产几个方面。与此同时,税务会计与企业的应缴纳税款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应纳税额和纳税所得。

(二)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具有不同的目标

税务会计的主要目的是降低企业的纳税负担,保障企业的依法纳税。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是将有效的决策参考信息提供出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企业税务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也就是反映和监督纳税人应缴税款的缴纳、申报和形成。税务会计的基础是税务法律法规,主要是核算企业的税务经济指标,使企业能够在遵守税务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减轻赋税负担。

财务会计主要是核算和监督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系统,并将有效的经济信息提供给信息的使用主体。因此,财务会计信息的主要目标就是将真实、有效的信息提供出来,例如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和资产信息等,使投资者和管理者可以进行参考。

(三)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在核算方面的差异

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在核算依据、核算原则和核算对象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税务会计的核算对象是与企业税务有关的经济活动,例如税收变动核算,而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货币计量,在核算对象方面,财务会计拥有更大的核算范围。

财务会计的核算原则在于保障核算工作的稳定,并适当的结合税务会计。税务会计则属于法律范畴,涉及到企业的纳税,其原则在于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财务会计核算主要是以企业的财务活动记录为依据,以会计准则和制度为依据,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具体行业的不同进行调整。税务会计的核算必须以税务法律法规为依据,并对企业的纳税金额进行及时的申报和记录。因此,税务会计的特点在于客观性、统一性和强制性。任何行业的企业税务会计的核算依据都是税法,税务会计的特点保持不变。

三、对企业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进行协调

(一)构建完善的税务会计理论

我国发展税务会计理论的时间较短,当前的税务会计理论尚不完善,尚未形成完整的税务会计理论体系。因此,财务会计理论对于税务会计理论仍然有很大的影响作用,税务会计理论无法对二者的协调进行指导。这就需要不断对税务会计理论体系进行完善,将以我国的税法为依据、结合我国企业发展实际情况的税务会计理论体系建立起来,完成从税收学到税法学的转变。要以会计学的方法和理论为依据,通过会计系统体现企业应缴纳的税款。与此同时,在管理层面上税收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要相互配合与合作,对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关系进行协调。

(二)对税务会计核算的内容进行完善

当前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从内容上具有较大的差别,独立于二者的协调发展,因此必须对税务会计核算的内容进行完善,不断缩小税务会计核算内容与财务会计核算内容之间的差别。例如在所得税的处理方面,要对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进行统一,减少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在内容上的不一致。要以所得税制度为基础,保障会计制度与税收人之间的统一。与此同时还要将应税费用的列支标准放宽,做到涵养税源、加大税收扣除,从而促进企业的正常发展。

(三)对核算基础进行统一

操作制度是我国企业税收的主要收付方式,操作制度的优点在于有利于保全税收、操作方式较为简单。而其缺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会导致应缴纳所得税额和财务会计利润核算之间的差异,收入与费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可比性的信息质量之间出现矛盾,不能将我国税收公平公正的原则体现出来,也不利于企业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差异的协调。这就要求对核算基础进行统一,也就是在税务会计中,将会计计量的基础定为权责发生制,并对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差异进行协调,保障税收的公正和公平。要对企业的所得税进行统一,对外资企业的所得税与内资企业的所得税进行平衡,进一步减小二者之间的差距,减轻内资企业的赋税压力。这也符合我国所得税改革的方向,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一般要求。

四、结语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入时期,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在未来的会计制度发展中,税务会计和企业财务会计之间的分离是必然趋势。然而在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既要考虑到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相互分离的大势所趋,对二者的职能进行有效的管理,更要考虑到企业的实际需要和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对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关系进行协调,实现协调与管理的统一,将良好的企业内部会计环境营造出来,促进企业的健康、协调发展,推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王莉均.基于增值税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处理差异分析[J].财政监督,2014(17).

[2]邓志勇,朱婕.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系统性评价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3(5).

[3]何威.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差异与协调发展模式[J].商场现代化,2012(5).

第2篇:财税信息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分离;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35-0097-02

1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概念

1.1 税务会计的概念

“税务会计,又称纳税会计,是以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为依据,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纳税人的税款形成、计算、申报、缴纳、清算的过程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门专业会计。”税务会计是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的,是近代新兴的一门边缘性学科。税务会计既涉及会计中的税务问题,又涉及税务中的会计问题,还要涉及国家税收和税法,研究领域包括经济学、法学、会计学等。税务会计是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税务会计实质性工作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企业会计的一个领域,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提供企业经济活动中涉税方面信息的会计分支。

1.2 财务会计的概念

财务会计指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以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财务会计是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一系列会计程序,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2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2.1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税务会计作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而兴起的一门会计学科,与企业财务会计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共同提供纳税人生产经营活动方面的信息。税务会计并不要求纳税人在财务会计的凭证、账簿、报表之外另设一套会计帐表。税务会计资料来源于财务会计,它对财务会计处理中与现行税法不符合的会计事项,或出于税务筹划目的需要调整的事项,按税务会计方法计算、调整,并作调整分录,再融于财务会计账簿或报表之中。一方面,税法必须借助会计方法才能得以实施和发展;另一方面,税法对会计也产生重要影响。税法使会计实务的处理更加规范化,它直接影响着会计对某些会计方法的选择,同时也使会计人员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税务与会计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决定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密不可分的内在关系。

2.2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2.2.1 目标不同

财务会计的目的在于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现金流量以及财务状况变动的全貌,并通过会计报表向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以及其他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以利于不同的信息使用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决策,其目标是复杂的、多元的。

而税务会计的目标是向税务机关、投资人等税务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税务决策的会计信息。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维护国家利益,履行纳税义务。税务会计要以国家的现行税法为依据,在财务会计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正确进行与税款形成、计算、申报、缴纳有关的会计处理,为税务机关及时提供真实的纳税信息。其二,实施纳税筹划,实现最优税负政策。财务会计要以投资人、债权人、经营者服务,税务会计同样也要为投资人、债权人、经营者服务。

2.2.2 核算基础不同

长期以来,我国会计实务中一直是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的基础。权责发生制是整个会计系统的基础和起点,其标准是:对企业的经济资源和经济义务确实产生了影响,并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与否来判断。收付实现制计算的盈亏不合理、不准确,所以《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不予采用,它主要应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和个体户等。

而税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结合为原则,收付实现制突出的反映了税务会计的重要原则。该原则是确保纳税人有能力支付应纳税款而使政府获取财政收入的基础。但是由于收付实现制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一般不用于财务报告目的,只是用于个人和不从事商品购销业务单位的纳税申报。税务会计对收入的确认,由于权责发生制在一定程度上被税收的支付能力原则所覆盖而包含着一定的收付实现制的方法,而在费用的扣除上,财务会计中采用稳健主义原则列入的某些预计费用,在税务会计中是不能够接受的,后者强调“该经济行为已发生”的限制条件,从而起到保护政府税收收入的目的。因此,税务会计的工作法则表现出了特殊性,在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上要坚持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结合的原则。

2.2.3 范围不同

财务会计的范围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中能够用货币计量的各个方面,以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对企业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无论是否涉及纳税事项,均需要通过财务会计进行处理,以满足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其范围具有广泛性。

税务会计是一门专门化会计,这就决定了其会计范围的特定性。税务会计的对象是纳税人涉税经济活动的货币表现,包括纳税人的涉税业务活动和履行纳税义务业务活动,它是应纳税款的形成、计算、缴纳、退补、罚款等活动的货币表现。具体包括税法上应予以确认的收入和费用、按税法规定所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税款的计算和缴纳以及税收减免优惠等。

2.2.4 依据不同

财务会计必须遵循会计准则和财务会计制度,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处理经济业务;当对某些业务的处理出现税法的规定与会计准则的规定不一致时,可以不必考虑税法的规定,而只依据会计准则进行确认和计量,其依据具有单一性。

税务会计既要依据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又要依据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来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严格按照税法规定处理经济业务;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与国家税法对某些业务处理的规定不一致时,必须按税法规定进行调整,以保证应纳税款的准确性,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其依据具有双重性。

2.2.5 会计计量模式不同

目前我国财务会计的会计计量模式呈历史成本模式与公允价值模式并存的局面。历史成本模式是会计准则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计量属性,其具有很强的可靠性,因此一直被作为主要的会计计量模式。但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在于企业资产以历史成本为计量模式时,并不能真实反映现时企业的真实价值。因此企业在进行资产等会计要素的会计计量时允许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动态地、及时地反映企业各项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变化,使报表信息更相关,对决策更有用。

税务会计则坚持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以及币值的变动情况,它坚持按纳税人实际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较客观、及时地反映税务资金的运动。

2.2.6 涉税信息不同

可靠性、相关性、重要性、及时性等特点是传统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这些要求同时也是税务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但是,税务会计因为其自身的特殊性,致使税务会计信息也应具备区别于财务会计信息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税法导向性和税务筹划性。 财务会计报告一般包括会计报表、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而税务会计报告主要包括各税种的纳税申报表及附表。虽然税务会计报告中的一些数据是根据财务报告得出的,但是财务会计报告中的某些数据在税务会计报告中并不能得以体现,例如资产负债表中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列示,在税务会计报告中并没有包括。因此,从涉税会计信息中,也能体现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不同。

3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客观必然性

①增强财务会计核算灵活性的需要。两者的适度分离会使会计制度越来越灵活,政府不必过多干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制定会计制度进行核算。

②夯实税务工作基础的需要,两者的分离有利于保证税法严肃性和税务筹划的有效性。

③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税收筹划水平、达到合理节税目的需要。税务会计人员可根据企业状况进行灵活选择,协助企业进行决策,不多交税,不少交税,达到筹划效应。

④丰富会计理论和方法,完善会计学科体系的需要。税务会计形成一个独立的会计学科有利于从理论上来指导我们的日益复杂和完善的会计核算。

⑤健全我国税法和税收体制的需要。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有利于我国税法的实施和税收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可以使企业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选择适合自身的会计处理方法,使其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更有利于各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而独立的税务会计信息不仅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税务决策,而且对于企业来说,更应充分利用现行税法和有关法规赋予的权利,进行税务筹划,争取涉税零风险,尽可能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

⑦我国改革开放和进一步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越来越多,我国在国外投资业务也越来越多,为了符合国际税收惯例,改善投资环境,防止国际避税,维护我国经济权益和企业利益,进一步扩大我国在国际间的经济往来,建立独立的税务会计也是十分必要的。

4 结 论

综上所述,税务会计的分离对形成的一个完整、多层次的会计理论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体现着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科学水平;同时也是我国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加强税收筹划的内在要求,更是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与国际接轨的必然结果。由此可见,在我国税务会计的进一步分离独立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司茹,吴保忠.税务会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第3篇:财税信息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财务会计 税务会计 差异 协调

一、前言

企业中的会计准则便是财务会计的优先考虑因素,而税务会计优先考虑的因素是税法。税法具有刚性和硬度,纳税人行为跟国家税法相关规定相悖的时候,便要接受法律的制裁。税务会计以税务活动为主要内容,财务会计则对企业开展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并进行专门的记录与计量。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存在一定的差别。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必须科学、有效协调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差异。这应该成为企业注重的问题。

二、协调企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差异的作用

财务会计指的是系统、全面地核算及监督已完成的资金活动,将经济信息传达给信息使用主体;而税务会计是反映纳税人申报、缴纳、税款形成等内容的一种管理活动。从二者的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题目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尤其是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时候,使用会计信息的主体比较稳定、单一,造成二者之间的交叉重叠更加明显。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逐渐发展、完善,使用会计信息的主体随之日益增多,如政府、投资者、债权人都属于使用会计信息的主体。这些使用主体的性质本身就不一样在会计信息的使用上也存在较大的区别,直接激化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信息之间的矛盾,并且这种矛盾难以调和,因此,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的背景下,二者之间呈现出相互分离发展趋势。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要切实实现这个阶段的经济稳定发展,关键是有效协调好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关系。从国家层面上看,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有效协调将会促进政府控制管理与征税的税收成本。从企业层面上看,要切实保证企业制度在生产运营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企业结构的优化,关键是要实现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高度协调,做好纳税风险规避工作,有效控制税收成本。

三、企业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间的差异

(一)两者的目的存在不同

我国构建会计体系旨在为企业生产、管理及投资等活动提供较为完整、准确的财务信息、财务会计以及真实信息应用情况。然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开设的目的并不相同。财务会计目的是为投资者或潜在投资者提供较为科学、准确、全面的企业资产,因而全面了解当前企业财务经营情况,进而使得企业管理与投资决策更有科学的依据作指导。税务会计则以税法为基础,对企业相关的税务活动进行核算,规范纳税人的行为,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减轻企业的负担。

(二)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在核算方面不同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差异还表现在核算原则、核算依据、核算对象等层面。首先,税务会计核算对象主要是跟企业税务存在关系的经济活动。例如,税收变动的核算。而财务会计则将企业经济活动产生的货币计量作为核算对象。从两者对象的范围上说,财务会计核算范围更大。从原则上说,财务会计关键是保证核算工作稳定的开展,适当与税务会计相结合。而税务会计注重法律的重要功用,涉及企业纳税等层面,规范纳税人的行为。财务会计核算的主要依据是企业财务活动的专门记录,以会计制度和会计准作为基础,灵活性较大,可以根据不同行业作出相应的调整。税务会计以税法为中心,在税法的指导下进行核算工作,并及时记录和申报企业纳税的金额。因此,税务会计具有统一性、客观性和强制性的特点。任何行业的税务会计核算工作都应该以税法为主要依据,保持税务会计特点不变。

(三)两者的会计要素不同

国内相关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作出规定,财务会计主要包括了资产、负债、收入、所有者权益、费用及利润等六要素。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情况跟财务会计的这些构成要素关系密切,共同反映了企业的财务情况和经营情况。而税务会计则主要包括四个构成因素,也即是应税收入、纳税所得、费用扣除以及应纳税额等。企业税款的缴纳原则和依据与这四个要素密不可分。

四、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与协调

(一)构建完善的税务会计理论

我国的税务会计理论发展时间较短,目前税务会计相关理论还没得到完善,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作向导。因此,税务会计在理论体系构建过程中应该有效结合财务会计理论体系,通过理论的建立来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这就需要不断完善我国的税务会计理论体系,以税法为基准,结合企业实际的发展情况,保证税务会计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切实实现税收学向税法学方向的有效转变。以会计学的理论和方法作为依据,企业应缴纳税款充分体现会计系统的原则和要求。此外,从管理层面上说,应该加大会计制度与税收法律法规的合作,这样才能有效协调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差异,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二)统一核算基础

我国企业税收应该通过收付实现操作制度来开展,这种操作方式较为简单,但有利于提高税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常常会出现财务会计的利润核算与应缴纳所得税额两者之间比较容易存在矛盾,这就需要会计信息质量要与会计原则相符合,以体现我国税收的公正公平原则。因此,权责发生制应该成为税务会计开展会计计量工作的前提,从中有效协调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企业应该在所得税统一的前提下,尽量找到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之间的平衡点,这样才能缓解企业的负税压力。此外,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应该实现与我国企业所得税改革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有效统一。

(三)完善税务会计核算内容

从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内容层面上看,两者在核算内容上存在较大差别,因而减少两者之间的差别很有必要。具体方法是:在所得税的处理问题上,应该实现两者选择方法的有效统一,减少核算内容不一致的情况发生。此外,要严格遵循所得税的税收制度,保证会计制度正确指导税收人的行为活动,使会计制度的真正功效有效发挥出来。应税费用列支标准应该适当放宽,税收扣除力度加大,涵养税源,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四)加快会计电算化进程

为了切实保证企业的会计工作实效,加快会计电算化进程意义重大。会计电算化本身存在诸多优良特点,如多样性、可靠性、准确性、即时性等。有利于连续存储分时、分区的会计信息,以及同时调取不同主机,在企业决策以及税务主管部门及时了解该企业的纳税资金进行状况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实现,既可以使得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升,还可以有效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确保会计工作实效。会计电算化应用,应该在原有会计信息数据的前提下,不进行多余的增添,即可实现集中处理和重复利用,这样也就得到了这两种会计工作所需要的报表。

(五)企业内部的协调

在企业的会计工作中,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的分工不一样,但是二者都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最真实、最科学、最专业、最具体的审计报告,有利于领导层对目前的财务及税收状况有一个最全面、准确的把握,进而科学制定发展策略以及明确发展的方向。因此,企业内部应该为二者功能的发挥提供相对融合的渠道,有效促进二者之间的资源共享,加强二者之间的方式与数据交流;此外,也可以适度地将它们进行合并,通过相同的运行方法,促进二者之间的有效融合。这样有效节约了企业的运作成本和人力资源。

(六)加强人才培养和必要信息的披露

目前,财务与税务知识体系结构出现相分离的情况,而大多数的企业财务人员只是掌握了其中一个层面,这就使得企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有效协作存在了一定的局限性。要改变这一局面,真正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统一,企业应该加强对财务人员两个层面知识的培训,增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两者之间的协调。此外,根据目前的会计制度只能为企业具体的业务解决作出向导,而宏观目标信息的披露制度不规范、不完善的现象,企业必须重视企业税收的稳定推进中企业会计必要信息披露的重要意义,保证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准确、充分和全面,从而缩短企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两者之间的差距。

五、结束语

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趋势,我国的企业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的差距呈现出越来越大的态势。因此,加强两者之间的相协调,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意义重大。我国在市场经济程度提高的前提下,应该根据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相分离的趋势,合理地实现两者职能的分离与融合。这就需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效完善相关的会计管理体制,构建合理、良好的会计环境,科学促进两者之间的分离与协调。

参考文献

[1]陈金英.浅析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与协同[J].现代商业,2012,11(12):239.

[2]肖玉香.税务与财务会计的差异及其协调―以企业合并为例[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6(04):94-96.

第4篇:财税信息化论文范文

一、引言

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大都是公有的,且政企不分,国家、企业、社会之间的利益高度一致,且按会计准则、制度规定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税所得基本一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我国会计法规和税收法规也发生一系列变革。如,2001年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办法》和2007新会计准则执行。不难发现两者是朝着各自的目标前进,由于两者的目标不同,这便拉大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距离。然而,我国在如何处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方面既缺乏经验又没有完善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有必要借鉴他国经验。

二、财税分离的美国税务会计模式

(一)美国税务会计形成的环境。美国以“自由式”的市场经济体制著称,政府不直接干预经济,其投资体制以企业为主,由市场决定供求,证券市场极为发达。其企业的组织形式以股份制企业为主,遵循公认会计原则。美国属于普通法系的国家,真正起作用的不是法律条文本身,成文法只是对普通法的补充,适用的法律是经过法院判例予以的解释。美国政府及社会公众风险意识强,注重自我价值实现。美国的会计核算管理形式是民间型,会计职业团体力量相当强大,像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为自律机构,会计核算规范以公认会计原则为核心。美国的会计职业被认为是有发展前途的职业,会计人员的地位较高,他们大多素质高、敬业精神强、薪水优厚。

(二)美国税务会计模式的主要特点。由于以上因素的共同影响,美国的税务会计是完全脱离公认会计原则的另一套报表体系,是建立在税法目标基础之上,从税基的计算到税款的缴纳,始终贯彻税收法案规定的专门会计体系。为此,美国税务会计界在国家税收署的支持下,已经建立起一套税务会计的完整的理论框架。这一理论框架包括税务会计的目的、税务会计假设或基本前提、税务会计方法,并依此作为调整财务会计信息和申报纳税的理论依据。所以,美国的税务会计充分地体现出对财务会计的独立性特征。

三、借鉴美国税务会计模式的原因

美国实行财税分离的税务会计模式,是唯一的一个建立税务会计理论框架的国家。不仅如此,美国在税务会计实践上也积累了大量经验。虽然在税务会计环境上,我国的市场经济是政府指导下的市场经济,也没有像美国那样发达的资本市场,其他方面也跟美国有一定的差距。但我国借鉴美国税务会计模式来建立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分离的税务会计模式,是满足各方面需要的必然结果。

(一)顺应我国会计改革的需要。自20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国企业会计改革一直处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沿。会计改革之前,我国会计工作的基本特征是“财政决定财务,财务决定会计”。因此,按会计制度所确认和计量的收入和费用等,与按税法所确认和计量的相应项目基本一致,因而税务会计的问题并没有引起会计界的重视。随着我国的会计规范化体系从会计制度向会计准则过渡,跳出了“财政决定财务,财务决定会计”的框框,并逐步形成相对独立和完善的会计管理、核算模式。在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改革以后,我国税法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差距呈扩大趋势,财务会计不再融财务、税法的要求于一身,而是遵循会计准则。

(二)解决政府和出资人取得收益的行为差异的需要。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权的力量参与社会财富分配的一种行为,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在税收关系中,政府与出资人是一对相互博弈的行为主体,两者的行为差异决定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分离的必然性。首先,税收是政府凭借国家机器的一种强制,而出资人取得投资回报是市场运营的客观结果。其次,政府征税是无偿的,而出资人取得投资回报是有偿的。再者,政府税收需要稳定,而出资人取得的投资回报会因市场变动而不稳定。出资人面临着投资风险,导致出资人要求会计采取谨慎性原则,即可以提前确认预计损失却不确认预计收入。

(三)满足投资主体多元化和使用主体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投资主体可以分为国家和自然人,但投资主体是国家时,政府就一身两任,既是征税者,又是投资报酬的获得者。这就决定两种制度可以不必分离。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当投资主体表现为多元化特征时,非国有企业所有者与政府在收益分配上的对立也将逐渐显现;另一方面两者分离是信息使用主体多样化的要求。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熟和股份公司的建立,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也已从单一的国家有关部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税务部门只是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之一,更多的、更重要的使用者是银行、公司股东、公众投资者、公司管理者等,他们对会计客观揭示的内在要求在逐渐增加,以便能为他们的决策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四)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由于我国税务人员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而税务工作和会计工作又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容易形成税务人员熟悉税法却不了解相关的会计知识;而会计人员随熟悉会计实务却不了解相关税法规定的现状。这便无形中增加了实际工作的难度。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可以使我国的财务人员摆脱因税法与财务会计制度存在交叉矛盾而感到左右为难的处境,从而从容地、合理地处理财务、税务会计事项,真正地按照真实、公允的要求提供会计信息,并计算出当期应纳税额。税务人员也能专心按税法的要求,采用税务会计的方法确定企业应纳税额,而无需考虑会计准则的规定。只有这样,才可以让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各司其职,各尽其能。

四、对建立我国税务会计模式的启示

(一)完善税收立法,加强税务会计理论建设。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税务会计“但求操作上的可行”,“不求理论上的完整”,往往偏重于具体技术方法的研究,致使迄今为止,除美国之外,无任何一个国家提出税务会计的理论框架问题,而忽视理论建设,势必影响实际工作的展开。美国在1987年推出的《收入法案》,既是一部美国联邦税收的最高法令,又是一部美国税务会计的理论指南。它从税务会计的目标开始,层次分明地阐述了税务会计的各个概念,通篇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会计方法为基础,构筑起一个结构完整的税务会计理论框架。我国可以参考该法案,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完善税收立法,加强税务会计理论建设,构建我国税务会计理论框架。

第5篇:财税信息化论文范文

(大连财经学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622)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会计改革与税制改革的深化程度,而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分开的问题是近些年最为关注的内容,在这一内容中,对于财务会计与所得税会计之间差异日益扩大的问题更是值得研究的热点。虽在总体上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但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在原则上、交易核算等问题上是存在明显的差异。本文以所得税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为基础,从多个角度对所得税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关系以及差异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关于财务会计与所得税会计的协调对策。

关键词 :所得税会计;财务会计;比较;差异;协调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0.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1-0117-02

一、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概述

(一)概念

1、所得税会计(income tax accounting)是研究处理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是税务会计的一个分支,是反映企业所得税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一整套会计原理、程序和方法。

2、财务会计指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以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

(二)产生

1、中国的所得税制度是伴随着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而不断确立起来的,所得税会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产生的差异所致,会计收益与应税差异是两个不同的经济概念,反映在不同的领域。因此,同一企业在同一会计期间按照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分别计算后就会产生一定的差异。故在计算所得税时,并非直接以会计收益为依据,而是根据所得税税法的规定计算出收益,由此就产生了专门调整这一复杂计算过程的所得税会计。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制企业成为当代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公司制的主要特点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因此,现代企业管理就形成了两个方面:一是处于企业外部的股东对企业政策的控制;二是处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当局,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面管理。为与此相适应,现代企业会计也就形成了两个相互联系却又各自独立的系统:一是主要为外部管理服务的称为财务会计;二是为内部管理服务的称为管理成本会计[1] 系统之一的外部管理服务就是财务会计,财务会计由此产生,并在继承传统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持续发展。

二、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分开发展的原因及存在的差异

(一)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分开发展的原因

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分开发展的宏观原因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税法体制也在进一步改革。客观原因在于所得税会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并非从来就有,它是为财务会计提供会计信息的,并不能等同于财务会计。假设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共同发展,导致很多信息不准确,所得收益与费用的之间会存在很大差距,同时税法的实行以及纳税人的平等纳税权等都将得不到充分考虑,这不利于税法的实施与财务会计的所得,且对于国家税法的入库问题也会有很大的限制。因此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开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同时也是我国会计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差异

1、目标不同

财务会计的根本目标是是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真实地反映财务信息,财务会计最重视的是报表的准确性,而报表的准确性是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以及管理者对信息的分析以及未来的预测的重要因素。不仅如此,财务会计更加注重的是质量,重点趋向于过去时间以来企业的管理态势比如:要对债权人负责,将自己企业的财务信息与情况进行汇总做成报表呈现给需要的管理者,以便管理者能根据这个信息来分析下一步该如何进行改进以及制定策略,主要是对于现有的信息进行整合,并保证真实性、准确性,从而定期作出报表。

所得税会计是与国家政治权利相关的,其目标在于公平促进竞争、协助企业经营。相对财务会计而言,所得税会计是对企业过去一段时间财务状况的一个反应,是为了企业的利润与经营业绩,它对于会计方法的选择有严格要求,并且支出费用是要依法的,必须有所控制和约束的。

2、计量所得的标准不同

所得税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最大不同,就是能否在收益时间和费用扣除的联系中确认其存在的差异。财务会计的计量标准就是权责发生制度,是以货币计量为基础,以假定不变的货币作为最基本的计量单位来进行计量。这样的分歧就是忽视了现金的流进或者流出的问题。财务会计与所得税不同的是,它在企业中主要是对过去的资金进行核算和监督,最重视的是报表的准确性,报表的计算信息是否完整、真实地报告了企业的财务信息,能否准确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更加注重的是质量,重点趋向于对于这过去时间以来企业的管理态势,考虑的是事前的重要性。

3、核算依据的不同。

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依据是基于税法而言的,最近调整为资产负债法。而财务会计的核算是依据相应的企业内部具体会计管理以及会计应该遵守的法律法规等。核算的依据有所不同,涉及的信息资源也就会有很大差异。

不论是所得税会计还是财务会计,核算依据最核心的就是纳税所得以及税法对应的会计所得的深层次问题。这就要求核算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能力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要有细致、严谨的个人处理事务的能力以及计算机能力。

三、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分化意义——现代会计形成的标志

(一)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因为税制的改革,会计准则以及税法也相应做出了调整,原有的利润核算的方法不能充分体现真实性与科学性,不利于企业预期的经济效益的实现。1994年产生的所得税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财务分析,直接对于税法进行约束和控制,这也是它的独特之处,是财务会计难以取代的重要基础。而财务会计它是以一方为前提的,是企业进一步改进以及完善财务状况的重要措施,主要是为外部人员服务,是一种社会化的会计。

(二)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分化,大大提高了会计对于企业利润核算的科学性,同时在核算中考虑了纳税者的支付能力,确保了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财务会计与所得税会计的分化,能够真实、科学地提供给管理者有用的会计信息,有利于管理人员做出正确的决策。与此同时,有了这个差异,财务会计与所得税会计的分化更是能够与国际惯例的接轨,这对企业财务信息的规范化有很大的作用。

四、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协调策略

(一)增加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完善。

会计法规、财务法规以及税务等法规混杂在一起,应该扩大准则的实施的范围。如果准则太少不利于会计所得与纳税所得很好的实施和完善,不利于财务会计为企业以及外部提供财务信息,更不利于税法的有效推行。税法与财务会计准则是两个不同的法规系统,只有进行有效的准则的实施与调整,协调好会计法规与财务法规以及税法的关系,并将准则进一步完善,才能使得准则更好的实施与落实。

(二)所得税会计力求在核算程序上与国际惯例相一致。

规范的核算程序,不仅能提高企业会计系统的管理,同时也是现代会计形成与发展的趋势,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更是有积极地促进作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将所得税会计的核算列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考量因素,因此对于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而言,其核算程序需要建立系统性的调整,而最主要的环节也是要有所规范,在核算程序上要与国际惯例相一致,以确保我国企业会计系统的规范化管理。

(三)在企业内部配置高素质的专职会计人员。

在现代企业发展中,高素质不仅仅是对企业中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是每一个企业员工都要具备的必备素质。同样在财务会计与所得税会计的工作中,为了企业有更好的经营利润,为了税法与会计准则的更好落实,不但要求会计法律法规在实施的过程中落实到位,纳税制度要做好,会计人员以及税务干部的素质也要相应提高。

(四)全面辩证看待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

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虽然基于的准则与原则等有所不同,但两者一个是税法,一个是会计准则,是相互依存的。若将二者割裂开,不但对企业整体的发展不利,也不是企业分化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最终目的。例如:所得税的纳税收支其实就是税法的反映,企业的信息会受到财务工作质量的影响,其实就是获得信息的手段不同而已,但是实质就是对信息的加工、然后计算、汇总做成报表提供给有需求的管理者来分析、预测、企业的经营状况与改进调整提供的信息材料;同时税法与会计所得也会以不同的手段和方式对信息进行分析,只不过是以间接的形式获得的或者以其他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的分析和研究。财务会计为所得税会计提供的基础性信息资源,是供管理者使用以及提供决策信息的关键来源。

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是企业会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与赢得更大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全面辩证的看待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不能将其割裂开,相互配合好才能更好的协调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结论

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尽管存在联系和相似的地方,但在长期发展中如果融合在一起会造成整体财政税务上的混乱。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开是为了整个会计行业更高的发展,这样的分工是为了更好的融合税法和财务准则并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将财务会计与所得税会计进行协调并且相互促进,依存发挥各自作用的同时,其实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最有效的方式。相关部门也应完善所得税法并且与相关会计法规进行良好的协调结合,保证税法的有效实行,这将对于促进我国税法和会计所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茜.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比较探讨[J],中国经贸.2012(05).

[2] 姚莹.关于所得税会计方法的几个问题[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2).

[3] 杨荣军.关于所得税会计几个问题的初步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03).

第6篇:财税信息化论文范文

【论文内容摘】:本文将从理性思维;讲求实效;理论先行,方法科学;知行合一行重于知三个方面阐述如何进行纳税评估加强税源管理

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报送的纳税申报资料以及日常掌握的各种外部信息,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纳税人在一定期间内履行纳税义务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纳税资料系统的审核、分析和评价,及时发现并处理纳税申报中的错误和异常现象,监督、帮助纳税人正确履行纳税义务,为税源管理、日常检查及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等工作提供信息和依据。

一.理性思维,讲求实效

现代国家的税法,都是经过一定的立法程序制定出来的,这表明税法属于制定法而不是习惯法。它一开始就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形成的规则,而不是对人们自觉形成的纳税习惯以立法的形式予以认可。税法属于制定法,而不属于习惯法,其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征税权凌驾于生产资料所有权之上,是对纳税人收入的再分配。税法属于侵权规范。征纳双方在利益上的矛盾与对立是显而易见的,离开法律约束的纳税习惯并不存在。从法律性质看,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义务性法规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强制性,它所规定的行为方式明确而肯一定,不允许任何人或机关随意改变或违反。税收是纳税人的经济利益向国家的无偿让渡。税法的强制性是十分明显的在诸法律中,其力度仅次于刑法,这与义务性法规的特点相一致。从税法的角度看,纳税人以尽义务为主。并不是指税法没有规定纳税人的权利,而是说纳税人的权利是建立在其纳税义务的基础之上是从属性的。并且这些权利从总体上看不是纳税人的实体权利,而是纳税人的程序性权利。例如,纳税人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的权利,有依法提请行政诉讼的权利等等。但这些权利都是以履行纳税义务为前提派生出来的,从根本上也是为履行纳税义务服务的。

由此可见,征纳税双方在利益上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勿庸讳言,纳税人进行的税务委托、税牧筹划等都是为了寻求最小合理纳税的帮助。而征纳双方的经济信息又是不对称的,按照约翰•纳什的“零和博弈”理论,谁获得的信息更客观,谁将会更有利。对税收征管而言,尽管存在着纳税人对税务机关征税依据,对税法内容理解上的差异。但税法信息是公开的,对每一个纳税人都是一视同仁的。纳税人对自身组织机构、经营状况,财务情况等信息的掌握,远高于税务机关。所以说,征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还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信息不对称。所谓的税收的经济观,就是税收的多少,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水平。纳税评估这项工作,正是为了获取真实的经济发展信息,使税收工作建立在客观现实基础之上而展开的。由于税法的特点,这项工作的开展将是比较困难的。对此,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思想上重视起来,要理性地思维,一切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纳税评估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理论先行,方法科学

究竟怎样进行科学的纳税评估,用什么样理论作指导,这些都是值得商榷的问题。现行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在这方面的理论阐述是不充分的。我们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经济已融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去。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颁布的((国际审计准则》,其理论体系已被我国政府采纳。这也是中国人世承诺的条件之一,因为我国的有关组织,是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正式成员。因此,我国审计监督体系是完备的,其理论是先进的,其方法是科学的。税务部门正在逐步借鉴、采纳政府审计中一些先进的理论和方法为税收工作服务。比如,纳税评估工作中的约谈制,就是审计中的符合测试程序在税收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所谓符合性测试程序是为了获取证据,以证实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设计的适当性及其运行的有效性。再比如,纳税评估工作中的评估主要指标的计算就是审计中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在税收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所谓实质性测试程序包括两部分:(1)交易和余额的详细测试;(2)对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应用的分析性复核程序。运用这一类审计程序是管理当局在会计报表上的各项认定是否公允的证据。可以说,符合性测试程序和实质性测试程序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

如果我们评价企业内部控制为高信赖程度,说明控制风险为最低。而控制风险越低,我们就可以执行越有限的实质性测试。如果内部控制为低信赖程度,说明控制风险很高,那么,我们只有依靠执行更多的实质性测试程序,才能控制检查风险处于低水平。可以看出,无效的内部控制必然导致我们增加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具体到纳税评估工作中,最重要的第一步,应是调查了解纳税人生产经营内部的控制程序。如果生产经营内部控制程序不值得信赖,那么,我们将无法从纳税人提供的经济资料中获得真实的经济发展信息,纳税评估主要指标的计算更是无从谈起。纳税评估这项工作就会流丁形式。所以说,我们工作的重点应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而不是在指标的计算上。关键在于取得客观真实的原始资料。计算机学上有一句名言:输入的是垃圾,输出的也是垃圾。由于符合性测试程序和实质性测试程序有着完整的体系,其理论内容也较多,在这里就不展开了。

对于获取企业经济信息的方法,我们共同回顾一下历史,仍然以审计为例:从1844年到20世纪初,审计方法是对会计账目进行详细审计;从20世纪初到1933年,审计对象转为以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为中心的全部会计报表及相关财务资料,审计的范围已扩大到测试相关的内部控制,并广泛采用抽样审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抽样审计方法得到普遍运用,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可以确定审计的重点。审计理论及方法发展演变的脉络,对我们税收工作,其借鉴意义非常重大。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应由理论指导着的,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机关是要讲求效能的,方法科学是很重要的。

三、知行合一行重于知

税收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它体现着国家在经济上的存在。马克思说,税收官后面紧紧跟着吓人的法官。税务人员肩负着使命是很重要的。同时,社会对税务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权力和义务从来都是相互统一的。税务机关是所有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中专业性较强的一个机关,它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部门。尚没有哪部部门法像税法那样包含着内容那么多。税法的执法力度仅次于刑法。它要求税务人员既要精通税法,又要精通会计财务理论,我们不能妄自尊大,但亦不能妄自菲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育的不断完善,国际上先进科学的经济管理理论、方法被我国大量吸收采纳。如,从1993年的会计“接轨”、“两则”的颁布,到2005年《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就是一个很好地说明。目前,、财政部已经并实施的具体会计准则有:“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收入”、“债务重组”、“建造合同”、“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非货币易”、“或有事项”、“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存货”、“固定资产”、“中期财务报告”等。可以说,这些准则的内容就是我们税务工作的对象。不精通这些知识,如何工作。例如“财务失败预警系统”概念的引入,对于我们快速诊断企业的经济状况大有裨益。而运用多变的模式思路建立多元线型函数公式,即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分(称为Z值),来预测财务危机,对于税务部门来说,更具实用价值。最初的“Z计分模型”,由美国爱德华-阿尔曼在20世界.60年代中期提出,用以计算企业破产的可能性。其判别函数为: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式中:Z--判别函数值;XI一一(营运资金÷资产总额)×100;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100;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100;X4-一(普通股和优先股市场价值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100;X5一一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如果企业的Z值大于2.675,则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发生破产的可能性较小;反之,若z值小于1.8l,则企业存在很大的破产危险。如果z值处于1.81-2.675之间,阿尔曼称之为灰色地带。进入这个区间的企业财务是极不稳定的。为了动态管理税源,快速获得企业量化的总体经济状况,对重点税源企业有必要进行Z值的排序。。

我们要更加重视总预算的作用。现行纳税评估办法中的主要指标所需信息,多取之于企业的财务报表、账簿等这些信息反映的都是企业实际已经发生的情形。而纳税评估的主要作用是面向未来的,是有预测性的。总预算是指预计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它反映企业的总体状况。其反映的经济信息,对于纳税评估来说,意义更大。

我们在进行纳税评估时,要注意可持续增长率这个问题。可持续增长率的高低,取决于4项财务比率。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的乘积是资产净利率,它体现企业运用资产获取收益能力,决定于企业的综合实力。收益留存率和权益乘数的高低是财务政策选择问题,取决于决策人对收益与风险的权衡。企业的实力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增长速度。因此,实际上一个理智的企业在增长率问题上并没有多少回旋余地,尤其是从长期来看更是如此。

财务会计和税法体现着不同的经济体系,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服务不同的目的。财务会计核算必须遵循一般会计目的,其目的是为了全面、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以及财务状况变动的全貌。税法是以课税为目的,根据经济合理、公平税负,促进竞争的原则,依据有关的税收法规,确立一定时期由纳税人应交纳的税额。税法还是国家调节经济活动,为宏观经济服务的一种必要手段。财务会计原则和税收法规的本质差别在于确认收入实现和费用扣减的时间,以及费用的可扣减性。所得税会计就是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或亏损)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或亏损)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随着经济的发展,法制的完备,财务会计与所得税会计的差异将会越来越大。有鉴于此,我们在进行纳税评估时,对取自纳税人的财务指标,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有些财务指标是不能直接运用的。广大税务人员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与时俱进。

生产力的诸因素中,人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国家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对于开展纳税评估,强化税源管理,实现税收工作“科学化、精细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好的制度需要人去执行、去落实。对于纳税评估这项工作,我认为以管理科室为主,综合科室、征收申报大厅为辅的管理方式较好。其理由有三:第一对纳税人的组织结构、经营状况、财务核算情况的详尽了解,非管理科室的人员莫属。第二在纳税评估工作的执行中,对一些适用法规,政策的确认上,评估指标的具体含义、计算及一些具体实务的协调沟通上,综合科室必须切实负起责任来。而综合科室的职责也在于此。第三,征收申报大厅经过近几年的信息化建设,其掌握的征管信息是比较充分的,如果它的作用能够确实发挥出来,对纳税评估工作是有很大支持作用的。我们在进行纳税评估时,调账问题是很重要的。账务调整,能够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情况。根据审查结果,正确及时地调整账务,既可防止明补暗退,又可避免重复征税。但账务调整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应该由综合科室的专门人员来做。管理科室的工作是税收工作的重中之重。《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出台,对于解决淡化责任、疏于管理,开展纳税评估,强化税源管理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7篇:财税信息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适度分离;现实问题

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理论分析

本章将从理论层面继续剖析二者的关系。对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关系的理论分析首先要从当前的国际形式入手,比较各国采用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模式式差异,然后再从理论层面分析其中的原因。

1.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国际模式比较

从国际范围看,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关系模式可以分为两大类: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合一模式及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模式。

2.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模式

(1)基本特征

该模式的典型特征是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分离,财务会计有充分的独立性,不受税法的约束,纳税人的纳税事项通过税务会计另行处理,从而税务会计也独立于财务会计。

3.以法国、德国为代表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合一模式

(1)基本特征

该模式的典型特征是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合二为一,税法对纳税人财务会计所反映的收入、成本、费用和收益的确定有直接的影响,会计准则与税法的要求一致,对会计事项的处理严格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因此法国、德国会计素有“税收导向会计”之称

二、国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关系的现实选择

1.我国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关系演变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集中表现在:国家是经济运行的主体,统一配置经济资源,通过编制无所不包的指令性计划,把全社会每一个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都纳入国民经济计划的轨道。企业会计工作是政府工作的基础,会计核算制度是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财务是国家财政在企业中的延伸,企业会计主要是为国家宏观财政经济政策服务的,财务会计制度和财政税收制度高度统一。

2.现存问题

目前我国现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模式,正在从原来的高度重合发展到调整模式,并逐渐向分离模式转变,这一变迁趋势与会计国际化发展方向是一致的。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还缺乏系统设计,存在着过渡分离的问题。其具体表现是,两套制度在规定上存在背离,过分强调会计制度、税务制度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忽视了某些共性,造成了国家和与纳税人利益的对立。而由于国家所处地位的优势,导致国家与纳税人在纳税利益关系上存在国家利益优先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纳税人的利益,影响了纳税人经营活动的发展。另外,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存在很大的差异,从而导致依靠会计制度提供数据资料来界定税基以及进行税收征管的难度大大增加,会计、税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和知识结构一时还跟不上这种过渡分离带来的实务操作要求。因此,当前急需探讨、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关系模式。

3.从成本效益角度分析我国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关系问题

分离前后提供信息的成本分析

企业同时是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对于提供财务会计信息的成本,分离前后差异很小,对于提供税务信息的成本,分离前后则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在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合一的模式下,企业提供税务会计信息的成本较高。一方面,我国企业的涉税会计核算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所得税会计偏于理论,其他税种会计则简单地散见于“流动负债”之中,而新会计制度与准则一般又不对涉及的纳税问题做专门解释,常常以“税费忽略不计”一笔带过,这使得企业在进行涉税会计核算时缺乏明确目标,导致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不少税务新法规或政策没有明确的会计处理办法与之相匹配,造成不少政策仅在税收层面可行,企业实际操作时却无从下手,导致成本的增加。

因此,这种成本的增加是极其有限的,并且存在一个明显的上限,即将纳税事务交给纳税人员(注册会计师或注册税务师)所需支付的费。前述中,对纳税企业提供会计信息产生的成本,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会带来“一减”与“一增”两种效应,因“增加”效应明显偏弱,二者抵消后,仍将带来成本的明显减少。

结论:根据我国具体的社会经济,法律等环境,借鉴国际经验,我们应实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模式。但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不久,现代企业制度才刚推行,股份公司制还为成为最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我国的法律体系是以成文法为主体,会计准则尚不具备由会计职业组织制定的背景,会计管理体制尚不能从根本上放弃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因此,我国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模式还不能完全分离,我国既要正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又不能使两者分离程度过大,应该实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适度分离的模式。

(作者单位:长春东方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魏朱宝:《我国建立税务会计的理性思考》,《税务研究》,2005年第5期

[2] 李伟真:《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差异比较与协调》,《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报》,2005年第5期

[3] 黄爱玲:《税务会计模式设计与选择》,《财会通讯》,2005年第10期

[4] 赵红:《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与协调》,《商场现代化》,2005年第12期

[5] SallyAisbitt:((Tax and accounting rules :some recent development)),Management Finance

[6] 潘龙萍:《我国会计目标的现实选择》,《中国农业会计》,2006年第3期

[7] 周守华、肖正再:《权益均衡论:关于财务会计目标的思考》,《会计研究》,2005年第10期

[8]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年2月15日

[9] 阎达五:《会计准则原则与实务》,科学普及出版社,1993年版

第8篇:财税信息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税务稽查;对策

税务稽查是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重要步骤和环节,是税务机关代表国家依法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一种形式。随着信息化手段的广泛应用,税务稽查管理及查账软件应运而生,这标志着税务稽查工作走上了信息化管理时代。

一、会计信息化对税务稽查的影响

(一)稽查地点更加灵活,税务稽查效果更加显着。在手工会计中,稽查人员一般采取现场查询方式进行税务审计。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稽查人员可以在企业现场通过电脑查询的方式进行税务审计,这样不仅可以现场答疑,也不易泄密,而且查询的效率和准确性较高;稽查人员也可将相关数据资料通过打印机输出到纸上,以便于税务稽查人员存档;稽查人员还可将数据输出到磁盘上或通过互联网方式取得资料,这样既能方便税务稽查人员快捷地取得数据,又不影响企业日常工作。

(二)会计信息化核算程序和方法对税务稽查的影响

1、会计电算化账务程序的电子化。税务稽查信息化的关键在于有效利用信息资源,通过建立信息应用平台,广泛采集和积累信息,迅速流通和加工信息,有效利用信息。税务稽查信息化同时也是强化管理的过程,通过税务稽查与信息技术运用的结合和相互促进,规范税务稽查业务流程,减少稽查执法的随意性,增强稽查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降低税务稽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促进稽查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和税收执法整体水平的提高。但会计信息化是一种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财务数据增加、修改、删除都是在计算机上操作,操作可以不留痕迹,给税务稽查带来诸多不便。

2、计算机做账可以使企业设置更多账套。手工会计操作过程中,都是纸介质上的会计内容,企业如果使用电算化管理软件可以建立999套账套,企业财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账套,可以有内部管理使用,也可以有对外报送使用,账套与账套之间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填写不同的数据。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对以前的账簿或修改、删除、添加财务数据后的账簿进行备份保存。

3、多台计算机建立账套,多人员操作不同账套。会计电算化软件强调的是人、财、物、产、供、销全面结合,会有相应的模板全面综合操作,也会有相应的权限人员进入不同的模块操作。比如,系统管理员对电算化管理软件进行系统操作,财务主管对总账模块操作,仓库主管对存货模块操作等,因为计算机操作,会导致一人身兼数职,人员分工不明确,违反财务规定,影响税务人员稽查工作。企业可能为财务账套设置密码、隐藏服务器或异地设置服务器等,逃避税务监管。

4、会计信息化对税务稽查技术的影响。当前是信息化社会,我国大中型企业基本实现了电算化,相当数量的小型企业也使用了财务软件,一些大型企业集团由于经济和财务的信息量和业务量相当大,传统的稽查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或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税务部门的税务检查要适应高科技发展的要求,将传统的税务稽查方法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结合,开发出先进的税务稽查账务系统,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税务稽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5、会计信息化对税务稽查人员的影响。电算化税务稽查是对会计、税务、稽查、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的综合,为了应对信息化下管理企业的税务稽查,税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需求必须做适当调整,税务稽查人员不但要具有丰富的会计、财务、税务稽查知识和技能,熟悉财务、税务法律、法规,而且应该熟练掌握财务会计软件的核算程序、核算方法和操作要点。

二、会计信息化在税务稽查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软件易做假账,稽查环境更加复杂。与手工会计相比,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中,安全问题是造成税务稽查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两个环节面临安全威胁:一是纳税人会计信息提取数据的操作环节;二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会计信息的保管环节。在操作环节中,操作失误或病毒破坏很有可能造成纳税人会计信息系统崩溃,导致纳税人会计信息的丢失或泄露;在保管环节中,稽查人员是否能够对其取得的会计信息进行有效的保密。纳税人处于安全问题的考虑很可能产生不信任和不配合的心理,使税务稽查的环境十分不利。

(二)会计核算软件版本繁多,稽查人员难掌握、难鉴别。会计软件种类繁多且软件开发的语言、开发工具不尽相同,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税务稽查人员,很难掌握软件的操作。电算化软件可以灵活地进行备份、恢复,再利用恢复后的账务数据进行数据的调整,很多软件都提供了业务处理过程的反结账、反审核功能,使得会计数据的删除、修改不留痕迹,使稽查人员难以应对。

(三)税务稽查软件的研发相对滞后。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利用计算机辅助税务稽查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电算化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研究与开发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审计电算化即直接采用计算机程序对企业财务软件的数据进行合法性审查,在税务稽查这个专业领域中的运用还远远不够,可以说税务稽查应用软件的研发只是刚刚起步,还不能满足税收稽查工作的要求。

(四)税务稽查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目前,税务干部队伍素质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速度之间 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缺乏既懂信息技术又熟悉税收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税收业务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遭遇断层。税务稽查信息化是税务机关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稽查相关数据的采集、处理、应用,提高执法水平,强化管理的过程。税务稽查信息化的同时也是强化管理的过程,通过税务稽查与信息技术运用的相互结合和相互促进,规范稽查业务流程,减少稽查执法的随意性,增强稽查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降低稽查成本,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也可以促进稽查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和税收执法整体水平的提高。

(五)稽查审理缺乏统一标准。现行综合征管软件审理环节中,由于没有对具体违法行为进行分类归集,因此无法将法律法规与具体行为进行分类归集并自动结合形成定性处罚监控,造成了审理人员审理定性的随意性,无法对审理行为进行有效监控。

目前,税务综合征管软件及许多地方自行开发的税务应用软件中稽查文书未按照总局统一样式设计,致使各地区稽查文书样式不统一,内容也不能满足总局对稽查工作的要求。各地区自行开发的税务应用软件中,存在着大量自行设计的内部传递文书,用于满足内部业务流转,其作用相似、样式各异、项目参差不齐,并且相关文书没有相互校验功能。软件只提供word模板,必须依靠过去的手工劳动,依赖稽查人员将稽查结果、审理结论录入。

三、应对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建立管理机制,加强对会计核算软件的管理。要对会计软件的基本功能、数据输入输出和处理程序、整体运行环境等方面制定规范性要求,如规定会计电算化软件具有自动记录功能,严禁纳税人擅自修改或删除会计数据,必须保留会计数据的修改痕迹,以便于税务稽查人员根据上机日志开展稽查工作;制定统一的通用数据接口,主要是要求各种商品化会计软件之间能实现相互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保证税务稽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税务稽查人员应参与会计软件的开发,尽早发现会计软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二)对电算化税务稽查在法律上予以规范。整合现有税收政策和法规,并形成完善税务稽查政策法规信息库,明确法律依据。利用税务稽查政策信息库实行信息资源共享,对检查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统一把握尺度,避免出现对不同企业提出的相同问题适用不同税收政策的情况。

税务机关应与财政部门配合,成立专门的会计电算化推广普及部门,完善会计电算化软件选择的管理办法,制定切实可行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使用流程,并积极推广税控装置的使用,以规范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行为和纳税行为。同时,要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对实施会计电算化企业进行税务稽查是征纳双发的权利和义务。

(三)开发稽查专用软件,提高税务稽查信息化的应用深度。国家税务总局应统一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积极研发稽查软件,使该软件既科学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之在税务稽查实践中逐步得到发展和完善。对目前已存在的税务稽查软件,必须加强税务稽查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但要将手工税务稽查的内容、程序和方法等编入计算机中,还要利用网络技术逐步建立一个多渠道、多层次的纵横交错、上下贯通的税务稽查信息港,实现对稽查信息的及时共享和有效利用。

开发税务稽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稽查工作全流程监控,提高税务稽查的管理水平。税务稽查管理信息系统以《税务稽查工作规程》为基础,覆盖税务稽查工作的下达检查计划、实施税务检查、审理和执行四个环节,实现对税务稽查工作从开始到结束全流程的监控。通过税务稽查管理信息系统可也及时准确地掌握检查计划下达和分配情况、每个检查户的检查进度、各个检察环节的阶段性报告、检查处理结果和执行情况,以及每个稽查部门的补查收入和每个检查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成绩,以实现对税务稽查工作的有效监督和管理,提高税务稽查查补收入预测的准确度,保证税务稽查工作高效运转。

(四)加强专业理论学习,提高税务稽查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大力组织计算机系统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税控设备以及应用系统的培训。同时,学习西方国家税收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充分了解自己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所需,以及怎样选用相适应的信息及网络技术,发挥信息及网络技术的应用。

强化信息管理制度,加强稽查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和保护被稽查单位信息安全方面的教育,确保采集来的信息不被泄露,从而免除被稽查单位对其信息安全的担忧。要求税务机关要合理配置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人员结构,即税务机关不但要有会计和税收专家,也要有信息技术专家、计算机辅助稽查技术的研究开发人员等。

加强单位间的协作,增进稽查软件的实用性。加强国税与地税部门在稽查方面的信息共享,及时掌握相关稽查部门的检查情况,以便于互通信息,提高稽查的工作效率。

总之,会计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给传统的税务稽查带来了新的挑战,也是给新时期税务管理工作带来变革的机遇。税务稽查应尽快适应这种变化,主动出击,强化制度建设,加强自身学习,掌握先进电子技术,建立现代化的税务稽查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新环境下税务稽查的系列问题,进一步强化税务稽查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1]袁咏平,谵君.电算化会计教程[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5.

第9篇:财税信息化论文范文

猜想一缴税像网购随时随地全天候

“互联网+财税”将给纳税人带来实在便利:可让纳税人享受全天候纳税服务,办税不再受到时间限制;可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实现移动办税,不再受地域、场所限制;所有涉税事项都有可能实现网上申请、网上流转、网上办结,不受物理形态限制,全流程无纸化办税……一个便捷的互联网税务局将我们走来。

在这样的税务局内,网上申报各种税费、网上办理涉税事项、网上采集财务数据、网上税源直报、涉税查询和纳税咨询等等所有涉税事项都可以通过网络办理。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使用手机终端申报、缴纳税款也成为可能。

涉税业务办理,就像普通人网购一样,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不用担心非工作日税务局不上班,也不用担心税务局距自己单位远。电子扫描、网络办税,人不用到现场也能办税。

猜想二信息能串门时时刻刻调数据

未来,会出现覆盖税务、工商、海关、财政、银行、外汇、统计、行业管理部门乃至互联网等不同渠道数据的“大数据库”,并实现对数据交叉共享,有效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应用。

“互联网+财税”实现的信息共享为征纳双方带来便利:国地税纳税信息一次采集,全程使用,材料不用重复性提交;更多纳税业务免填单,直接后台调取;同城乃至异地实现通办通用。

对于税务机关来说,实现信息共享后,可以巧用已有数据和第三方数据进行“作业”,利用信息比对更好监管税源,查找潜在风险。凭借唯一税号,能有效监管此前的个人收入、家庭收入等过去不易监管的领域。

同时,税务机关还能利用税务系统的数据分析,了解宏观经济走势,掌握税收收入进度。对区域经济税源特征、税收效应进行总结提炼,供决策者参考。

猜想三数据会说话增值服务助企业

互联网为税务机关加强与公众交流提供极为顺畅、便捷的通道,税务机关可以利用数据分析,给纳税企业提供更超值服务,真正实现管理向服务的转型。

依托互联网的便利,可使大量税收管理员从“管户”、“人盯人”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专心从事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