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饮食养生范文

饮食养生精选(九篇)

饮食养生

第1篇:饮食养生范文

“民以食为天”、“药补不如食补”。然饮食对于人体健康是一把双刃剑,《黄帝内经》即将其喻作“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事实证明,饮食不当可引起多种疾病,如儿童佝偻病、缺铁性贫血及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肥胖症等。而被称为现代文明病的“三高”、“三低”现象,也均与饮食不当有关。所谓“三高”,是指高热量、高脂肪、高盐分;所谓“三低”,是指低矿物质、低维生素、低纤维素。

兹就饮食养生的基本要求表述如下。

适时适量

一日三餐,合理安排,是饮食养生的重要内容。从生理角度看,一日三餐是合理的,因为白天的早、中、晚三个时段,人体内的消化酶较为活跃。现代研究认为,科学合理的膳食方式应是:吃好早餐,满足午餐,节制晚餐,并强调三餐之中,早餐最重要。早餐不仅要吃饱,而且要吃好。早餐食品既要有丰富的蛋白质,又要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若有条件,早餐要有菜、有饭、有牛奶(或豆浆)。午餐要吃饱,品种要丰富。晚餐则以少而精为善,不宜过多摄入蛋白质和脂肪,以免肥胖,影响健康。此外,晚餐过饱,对肠胃功能及大脑休息有不利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对于夜间工作者,或因学习工作而需要熬夜的人,又另当别论。

就目前笔者临床所见,饮食不当致病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过食甘肥,或因个人偏嗜、或因应酬之需,常年过多食用高脂肪、高能量等美味之品,以致“三高”迭起,形体胖盛,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趋高。二是暴饮暴食。频繁聚会、大摆宴席、好食之人,摄纳过多,以致肠胃、肝胆负担一时过重,甚有触发急性胰腺炎等危重之症的可能。三是饮食单一。不重视饮食营养的搭配,不注意食物种类的多样化,以致营养失于均衡,微量元素相对缺乏,以至于缺钙、缺锌等病症时有可见。四是食品安全不能保证。整个食品链中,农药、激素、抗生素及其他有害物质的广泛存在,严重威胁食品安全,除呼吁主管部门严加管控外,也要提请民众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谨和五味

膳食有辛、甘、酸、苦、咸之异。中医养生理论认为,“谨和五味”是益寿延年的基本饮食原则。所谓“谨和五味”即是依据人体生理需要,合理调配,适度摄取膳食营养,以滋养人体脏腑气血。偏嗜甜食,易致糖尿病、肥胖症等;偏嗜咸味,易致高血压、动脉硬化,或加剧水肿等;偏嗜辛辣,易致便秘、痔疮,加剧溃疡病等;偏嗜酸味,对于平素胃酸偏多、胃脘嘈杂吞酸的人,尤为不宜;对于阳气不足、脾胃虚弱的人来说,更不可偏嗜苦味,因为苦味多寒,苦寒易伤阳气。

以人为本

饮食养生,又当以人为本,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病症,乃至于有孕之妇、过敏之人,因其具体情况不同,在饮食方面所注意的事项也有所不同。如小儿脏腑娇嫩,脾胃薄弱,供给小儿的营养物质,既要保证充分营养,又要易于消化吸收。老人脏腑衰退,化源不足,平素多食清淡素食、乳食、富含纤维素的食品为宜。

妇女有妊娠、哺乳等生理特点,其膳食宜忌也有特殊之处。妊娠期间,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母体需要比平素更多的营养,以满足母体消耗与胎儿发育的需要;哺乳期,膳食应有充分热量,并注意多吃富含矿物质的食品,以满足各种微量元素的摄入。另有肥胖之体,应限制糖及脂肪的摄入;消瘦之人,应多进滋阴生津的食品。

辨证食补

在注意优化饮食结构、平衡膳食营养的同时,了解食疗、食养的知识,对于科学养生也很重要。各类人群(如儿童、老人、孕妇)、各类体质(如偏寒性体质、偏热性体质)、各类病证(如肾病、肝病),饮食调补各有宜忌,兹就常用食品辅助的调补作用简介如下,以资选用。

大蒜、韭菜、鸡肝、虾、羊肉、鹿肉、海参等,具有一定的补气温阳作用。

、枸杞、苦瓜、菠菜、白萝卜、黄瓜、龟板、鳖甲等,具有滋阴降火作用。

大麦、酸牛奶、苹果、山楂、西红柿、白菜、橘皮、鸡肫等,具有健脾开胃作用。

蜂蜜、核桃仁、香蕉、苹果、麻油、杏子及富含粗纤维的蔬菜,具有润肠通便作用。

第2篇:饮食养生范文

立冬的饮食养生

立冬是冬季的开始。《黄帝内经》称:“冬三月,此谓闭藏……去寒就温……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在古代社会中,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等合称为“四立”,是个重要的节日。在立冬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以示对大自然的尊重。民间还有立冬后要进补之说,民谚称:“冬季进补,春季打虎;冬季不补,春季受苦。”

参芪鸡汤 母鸡1只,党参30克,黄芪30克,生姜20克,大枣10枚,葱蒜,酱油、醋、料酒、盐、糖等调料适量。将母鸡去内脏洗净切为小块,用开水略烫,去血腥味。将鸡块放入锅中,加入中药及调料用火炖2小时以上,吃肉喝汤。具有益气健脾、补虚固表的功效,适合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易于感冒的中老年人食用。

糖醋带鱼 带鱼500克,姜2片,葱1根切段,蒜茸1勺,糖及醋各4勺,水适量,生粉1勺,酒1勺。将带鱼冲洗干净,抹干水分,切块,用少许盐、酒稍腌,扑上生粉。烧锅下油,将带鱼放入油锅内炸约10分钟,至金黄色,达到外焦内软时捞出,沥干油分,装盘;下油爆香蒜茸、姜片及葱段,再倒入糖醋料煮开,趁热将糖醋汁浇在鱼身上。具有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适合于体质虚弱者食用。

小雪的饮食养生

古人认为小雪时节是因为“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也就是说,此时天气逐渐寒冷,温度下降,气层中的温度已降至0℃以下,天上的雨因寒冷的空气而凝聚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之为小雪。小雪节气以后,天气阴冷晦暗,阳光照射相对较少,所以对人们的心情会有影响,特别容易引发或加重抑郁症,被称为季节性抑郁症。所以在小雪以后要特别注意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以增强体质。在饮食方面应有选择性地吃一些有助于调节心情的食物,如全麦面包、香蕉、鸡肉、南瓜、牛奶、葡萄柚等。介绍两款改善心情的食疗方。

什锦面包 全麦面粉500克,葡萄干10克,南瓜籽10克,核桃仁10克,青梅20克,桃脯5克,苹果脯5克,鸡蛋50克,鲜酵母5克,盐10克,白糖及水适量。将各种果料和鲜酵母切碎,放入30℃的温水中拌匀,投进鸡蛋、盐,白糖搅拌均匀后加入面粉,再把果料撤进面内,搅拌均匀后饧发30分钟。烤盘擦净刷油,把发好的面团搓条,放在烤盘里,刷一层清水,放进保温箱再饧1~1.5小时,待涨至二倍时,送入炉烤10分钟(炉温250℃~280℃)出炉,出炉时刷一层蛋清水即成。具有益气开胃、调畅心情的功效,适用于情绪抑郁者。

水果沙拉香蕉200克,苹果50克,梨50克,葡萄柚50克,色拉油沙司、鲜奶油、柠檬汁适量。将香蕉、苹果、梨、橘子去皮及核,切成块,放入盛器内拌匀,再将鲜奶油,柠檬汁倒入色拉油沙司内拌匀,浇在水果块上即成。具有清心安神、改善心情的功效,适用于心境低落者。

大雪的饮食养生

大雪节气以后,气候越来越寒冷,雪后大风会使气温骤降,所以感冒、咳嗽、关节疼痛的人有所增加。大雪时节要多食用一些温热性质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鸡肉、虾、海参、辣椒、花椒等,少食一些寒凉性质的食物,如黄瓜、苦瓜、西红柿等。冬季吃黄瓜、西红柿等寒凉性质的蔬菜,切忌生食,要炒制后食用,如肉片炒黄瓜、西红柿炒鸡蛋等,以减少其寒凉对人体的影响。介绍两款温热性质的食疗方:

黄豆焖羊肉 羊肉500克,黄豆200克,辣椒30克,花椒10克,大料(八角)10克,葱、姜、蒜及调料各适量。将羊肉洗净切块,黄豆浸泡发开,与羊肉一起放入沙锅中,加入辣椒、花椒及调料等,以小火焖熟至烂熟后食用。具有健脾益肾、祛寒强体的功效,适合于体质虚弱的中老年人在冬季食用。

参归烧海参 党参20克,当归10克,水发海参300克,黄酒10克,葱、姜、蒜及调料适量。将党参、当归水煎浓缩作高汤使用,海参洗净,切成条块,放入开水中略烫后捞出备用。炒锅烧热放油之后,入葱、姜略炒,再放入海参炒至六七成熟,加入党参、当归的高汤和调料,用小火慢慢煨制,烧至汤汁浓稠时,加入湿淀粉勾芡,再加麻油少许即完成。具有益气养血、补肾助阳的功效,适合于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阳痿遗精、虚弱劳怯、久病体虚者食用。

冬至的饮食养生

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时候。故有“冬至一阳生”和“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的说法。冬至还是民间习俗“数九”的开始,自冬至这一天开始,每九天为一个“九”,一直数到第二年的春季“九九”结束。在古代冬至又称为“冬节”、“长至节”、“亚岁”等,不但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还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这时,患有高血压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中医理论认为“寒则凝滞”,也就是说寒冷的天气会使血流速度缓慢,血液黏稠度增高,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适当食用一些活血化瘀的食物有助于疾病的防治。

山楂丹参鸡 童子鸡1只,山楂50克,丹参20克,葱、姜、蒜及调料适量。将童子鸡去毛及内脏,洗净切块备用,山楂、丹参洗净,与鸡肉一起放入沙锅中,加入调料用大火烧开后改为小火慢慢炖至烂熟后食用。具有益气健脾、活血化瘀的功效,适合于体质虚弱并有血瘀症状的心脑血管疾病者食用。

芎归炖猪心 川芎20克,当归10克,猪心1只,葱、姜、蒜及调料适量。将川芎、当归洗净备用;猪心洗净切块,放入开水中略焯后捞出备用。将川芎、当归、猪心、葱姜蒜及调料放入沙锅中,用小火慢慢煨制1小时后食用。具有益气养血、活血化瘀的功效,适合于心慌气短,失眠多梦的心血管疾病者食用。

小寒的饮食养生

小寒是一年中最为寒冷的节气,人们常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而“三九天”就在小寒的节气内。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日常食物中属于温热性的食物主要有辣椒、花椒、糯米、高梁米、韭菜、香菜、南瓜、生姜、葱、大枣、桂圆、木瓜、栗子、核

桃仁、羊肉、狗肉、鸡肉、虾、海参、酒等。

特别要提出的是,小寒时节正是吃麻辣火锅、红焖羊肉的好时节。因为所用的主料羊肉属于温性食物,而调料中的花椒、辣椒等属于热性食物,食用不但具有补益作用,而且能够增加热能的产生和增强机体的御寒能力。下面介绍两款适合于小寒食用的食疗方。

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黄酒、调料适量。将羊肉洗净,切为碎块,加入当归、生姜、黄酒及调料,炖煮1~2小时,食肉喝汤。有温中补血、祛寒强身的作用,适用于神疲乏力,面色苍白,畏寒怕冷等阳气虚弱的人群。

胡桃仁饼 胡桃仁(或核桃仁)50克,面粉250克,白糖少许。将胡桃仁打为碎末,与面粉混合在一起,加水适量,搅拌均匀,烙为薄饼食用。有补肾御寒、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肾虚腰痛腿软、畏寒怕冷、大便干结等肺、肾两虚的人群。

大寒的饮食养生

大寒既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由于与立春相交接,所以寒冷程度略逊于小寒。大寒是冬季向春季逐渐转换的过程,饮食养生虽然仍以温补为主,但也有所不同。首先,冬季饮食进补数量应逐渐减少,以顺应季节的变化;其次,在进补中应适当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为适应春天升发特性而做准备;另外,还要考虑大寒期间是感冒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高发期,应适当多吃一些温散风寒的食物,以防御风寒邪气的侵扰。日常饮食中常用的具有辛温解表、发散风寒的食物有生姜、大葱、香菜(胡荽、芫荽)、大蒜、辣椒等。例如,当有人因外感风寒而致轻度感冒时常常会用生姜加红糖水来治疗,有较好的疗效。介绍两种适合于大寒时节食用的饮食。

第3篇:饮食养生范文

孔子坚持“五不吃”

早在一千多年,唐代的大诗人杜甫,就对孔子的高寿感叹:“人生七十古来稀!”那么能够度过七十三个春秋的孔子,高寿的秘诀何在。这里仅仅觅一觅他的饮食养生之道吧!

孔子在起居饮食上很讲究。吃饭睡觉都有一定规律。不到吃饭时间不进食。孔子很注意食品卫生。他有“五不吃”:即粮食发霉变质不吃;鱼肉腐烂不吃;食物变色不吃;气味不正不吃;烹调不当不吃。由于他讲究食品卫生,坚持“五不吃”,避免了许多疾病。孔子还曾说:“不多食”、“食勿过饱”,这也完全符合“少吃增寿”的原则。孔子是个“美食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吃得可口,对身体大有好处。当然孔子并不排斥粗粮。

朱元璋与腊八粥

关于腊八粥,有许多传说,其中一个传说与朱元璋有关。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给财主放牛,经常挨饿。有一天,他在一间小屋里发现了一个老鼠洞,心想抓个老鼠来充饥,便伸手掏了下去,挖到深处,发现里面竟是一个“小粮仓”,有大米、芋艿、玉米、豆子等。他把这些粮食取出,煮成一锅粥,吃得非常香甜。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每天山珍海味,吃得厌极了。腊月初八这天,他忽然想起了旧事,于是传命御厨以各色五谷杂粮煮粥进食,食后大悦,因此将这种粥赐名为“腊八粥”。

康熙主张节饮食

康熙认为,人到老年齿落发白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生理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规律,他从来不相信术士们所宣扬的人能够长生不老的骗人鬼话。

康熙在养生方面提供“恒劳而知逸”称:“圣人以劳得福,以逸为祸也”。在饮食方面,他主张:“节饮食,慎起居,实祛病之良方也。”“凡人饮食之类,当各择其宜于身者,所好之物不可变食。”并说:“高年人饮食应当淡薄,每兼菜蔬食则少病,于身有益。”

乾隆饮食有规律

我国历代封建皇帝中最长寿者是八十九岁的乾隆。他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享受了数代同堂的天伦之乐。乾隆饮食很有规律。饮食多以新鲜蔬菜为主,肉类、野味少而食之,并且从不过饱。乾隆喜欢茶,对饮用水(御用西山泉水)十分讲究。他还效法祖父康熙,从不吸烟。

乾隆一生养生有法,年近九十尚思路清晰,自号“十全老人”。

白居易常吃素食

我国唐代的一些著名诗人,大都是英年早逝,唯有当时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活了七十四岁,是唐代享有盛名诗人中,首屈一指的高寿者。白居易之所以能够长寿,是与他的养生之道分不开的。

白居易的生活很有规律,注意饮食健康。他常吃素食,每年正月、五月、九月都吃素食,号称“三斋月”。他在诗中写道:“自从九月持斋成,不醉重阳十五年”,可见白居易不仅经常吃素,而且也很少饮酒。这些都与白居易长寿有关。

孙思邈主张少食多餐

孙思邈是我国唐代伟大的医药学家、养生学家、长寿学者。高寿一百零一岁,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将养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长寿老人。

孙思邈既提倡食疗又主张药治。“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道,唯在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不明药性者,不能以除病。”他认为食养可强身防病,延年益寿。

孙思邈主张饮食清淡,注意节制,细嚼慢咽,食不过饱。“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他认为“饱食终无益”,少食多餐有益健康,这与现代老人养生理论完全一致。“清晨一碗粥,晚饭莫叫足。饮酒忌大醉,诸疾自不生,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摩腹。”这正是孙思邈高寿的经验之言。

陆游养生爱吃粥

南宋诗人陆游一生写诗颇多,留给后人有9000多首,而且是诗人中的寿星,他在兵荒马乱的年代竟活到八十五岁,既使在现在也是高寿的了。

陆游食粥养生有诗为证:“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从这首诗中,可见陆游对吃粥是乐此不疲的。

食粥能培养胃气,滋生津液,容易消化,最适合老年朋友。

朱丹溪“节养”为要诀

朱丹溪出生于公元1281年,卒于1358年,享年八十七岁,为金元四大医学家之一,养阴论的倡导者。他创立了“阳常有余而阴不足的体质”说。

朱丹溪倡导无论治病还是养生,都以养阴为主,其中以节饮食和节为其主要方法。

第4篇:饮食养生范文

春季是人体气血升发的季节,犹如种子发芽,饮食宜选用辛、甘、温食品,以助阳气升发之力;忌食酸、涩食品,以降低阳气升发的阻力;口味宜清淡可口,忌食油腻、生冷的食物。这是春季饮食养生的总原则。

立春、雨水立春、雨水节气的饮食应以滋补阴气、疏通气机兼以升发阳气的食物为主。常人宜食用味甘、性温的食品。

主食宜选用玉米、糯米、大米,有条件者可早晚食用玫瑰粥。玫瑰粥需白玫瑰花5朵,糯米60克,樱桃10枚,白糖60克,清水1000克,文火煮粥,早晚食用。

蔬菜以白萝卜、韭菜、香菜为宜,有条件者可食用萝卜羊肉羹。白萝卜,性温,味辛、甘,入肺、胃经。生吃、熟吃均可。韭菜可与香菜作为辅菜交替食用。此外每周尚可烹制萝卜羊肉羹加强营养,萝卜羊肉羹用白萝卜90克,精羊肉60克,分别切片入锅,加水适量,加盐少许,煮制成羹,趁热服用。

果品首选松子、大枣。松子,俗称“松子仁”,性温,味甘入肺、肝、大肠经。本品含有丰富脂肪油,尤为适合防治年老体弱、病后、产后患者的便秘,长期服用能益肺止咳,补气养血。大枣,性温,味甘,入肺、胃经,既能补脾和胃,又可降血脂,与松子相配食用是初春的干果佳品。

立春、雨水节气好发疾病人群的饮食养生宜忌:

脑血管疾病人群的饮食。除按医嘱外,还应注意情志,特别是饮食的调节。饮食应以活血化瘀、温经通络为原则,食用乳类、蛋白、瘦肉、鱼类等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及绿叶蔬菜、水果含丰富维生素的食物,以保证排便通畅,疏利通导。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浓茶、浓咖啡、白酒、辣椒等,以防止对脑血管的刺激加大、血压升高。饮食上可以玉米粉粥或葛根粉粥予以防治。玉米粉粥需粳米100克,玉米粉30克,水500~800毫升,先用粳米加水煮粥,煮至米开花后调入玉米粉,使粥成糊状,稍煮片刻即可,一日三餐均可食用。

郁症及心理疾患人群的饮食。饮食除常规服用外,慎用禁食大辛、大热之品。宜服用红枣羹、花香熟水予以防治。红枣羹需红枣30克,葱白7克,同时放入锅里慢煮成羹,此羹可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解郁。花香熟水需茉莉花、玫瑰花各3克,放置一可密封500毫升之容器中,用滚开水将其浸在其中,满后即刻密封,次日早去花取汁30~50毫升,再加10~20毫升滚开水混合均匀如茶常饮,可防治郁症及心理疾患。

惊蛰、春分 如果说立春、雨水是心情的春天,那么惊蛰、春分就是视觉上的春天,是春季中穿着最为自由的节气。根据惊蜇、春分这两个节气的自然特点,建议这一时期饮食应以培补、升发阳气为主。惊蛰、春分节气常人宜食用味辛、性温热的食品。

主食宜选用粳米、糯米,有条件的可配用桂圆生姜汤。饭豆,性平,味甘入脾、肾经,可煮食、酱食,常以粳米混煮,不仅口味好,而且增加营养吸收效能,更宜于养生。桂圆生姜汤需干桂圆14枚,生姜3片,食盐适量。先将桂圆洗净,置入锅中,加水浸泡30分钟,加入生姜、食盐,煮至30分钟即成,也可加入大刺同煮。

蔬菜以洋葱、黄花菜、芥菜为宜,有条件者可选用参归鳝鱼羹。参归鳝鱼羹需当归10克,党参10克,鳝鱼500克为主料。料酒、葱、姜、蒜、食盐、酱油为辅料各适量。将鳝鱼去骨、内脏、头、尾,切丝备用。当归、党参装入纱布袋、扎口,将鳝鱼和药袋同时放入锅中,加入辅料,加入适量水,先用武火烧开,收弃浮沫,再改文火煎煮1小时,弃药袋,余供食用,食用前加入味精。

果品首选龙眼肉、苹果及立春、雨水节气时食用的果品。龙眼肉,一俗称“桂圆肉”,性温,味甘入心、脾两经,其含糖、含铁及维生素B2高,可改善思虑过度而致失眠或心悸。常与大枣相配,补益心脾两脏,达到“益脾胃,保心血,润五脏”的功效。

惊蛰、春分节气好发疾病人群的饮食养生宜忌:

哮喘多发于此期,饮食调养的方法较适宜于哮喘的轻度发作期或缓解期。饮食原则以停止食用过敏源食物,避免进食过饱,食物不宜太咸,忌烟、酒,慎用辛辣刺激食物,特别要禁食海腥油腻之物。在发作期要鼓励患者多饮水,利于排尿。食物以充足碳水化合物保证热能供应;以乳、蛋、豆制品保证蛋白质的给养。对于肾阳不足的虚性喘病病人可以海马焙黄研末,每次冲3克,或以当归6克,海马3克,水煎服:针对五脏气血虚衰、中气不足的虚喘病人可以鹌鹑1只,不去毛,焙烧研末,每次10克,加红糖水融化,再兑入黄酒50克,一次服完,每日2次,予以调养。

清明、谷雨 清明、谷雨是春季中最后两个节气,与前四个节气相比是真正意义上的春天。常人宜食用味辛、甘,性热、温的食物。

主食宜选用小麦、糯米,玉米相搭配,有条件者早、晚佐以牛奶姜糖饮。牛奶姜糖饮,需鲜牛奶200毫升,生姜汁5毫升,加白糖适量,放碗内隔水炖服。

蔬菜以大众鲜绿蔬菜为主,以茼蒿、生姜相搭配为佳,大众鲜绿时蔬通常选用芹菜、菠菜、茄子等。有条件者可用当归炖母鸡。当归炖母鸡需当归15克,党参15克,母鸡1只(约重1500克)葱、生姜、料酒、食盐各适量。将母鸡去内脏,洗净,把当归、党参置于鸡腹内,入砂锅中,再加入葱、姜、料酒、食盐及适量清水,置于灶上,先武火煮沸,再改文火慢煎,直至烂熟即成,吃肉、喝汤。本品具有滋阴、养气补血,食之可缓解春季烦躁的心情及全身乏力易困的状态。

果品以应季水果香蕉等为主,同时配食大枣。香蕉,又称“蕉子、蕉果”,味甘,性寒,入脾、胃经。它可缓解对胃黏膜的刺激,预防胃溃疡的发生,并对一些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有预防、保护的作用。适合老年人及习惯性便秘、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经常食用,但每次宜少量食用,多食会抑制胃肠的功能。

第5篇:饮食养生范文

【关键词】夏季;养生;饮食

中图分类号:TS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5-190-01

热天人体出汗多,容易造成体内水盐代谢失调。若大量出汗,则使体内水分、氯化钠、水溶性维生素丧失过多,可引起水盐代谢紊乱。由于大量排汗和氯化钠的损失,会导致胃液酸度降低。因口渴而大量饮水,会稀释胃酸。这些改变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消化功能,引起食欲下降。此外,由于高温,体内血液多集中于体表,可引起消化道贫血,并抑制唾液分泌,使淀粉酶活性降低,胃液分泌减少,造成食欲不振和消化功能紊乱。

因此,针对热天食欲降低的特点,安然度过这个季节,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科学安排夏季饮食。

一、夏天不妨多吃的食物

绿豆:古称“食中要物”、“济世良谷”。含蛋白质、淀粉、维生素、矿物质颇丰,有退暑火、解百毒诸功。夏日常吃绿豆汤,可防治伤暑、目赤、痱、疖等疾。

西瓜:古誉“天然白虎汤”,清胃火、涤暑热有神效。富含糖、维生素C、钾等养分,适量常吃可防治中暑、口疮、喉炎、尿道炎。

苦瓜:俗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可食可药的苦瓜亦然。含维生素B、C及奎宁、蛋白脂等物,功能清热、开胃、解毒、降糖、抗癌,可防伤暑、疖疮、目赤、糖尿病和癌症。

草莓:草莓在水果类中所含肌肤营养素较为丰富,用草莓敷而美容,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方法是:把草莓压汁后涂于而部或手臂皮肤,保持10分钟用水洗净。也可以改草莓、梨和杏各适量压碎后与奶粉调和敷而,具有增加皮肤弹性、白净的效果,更适宜油性皮肤。

西红柿:西红柿富含大量肌肤营养素,如维生累A、C和维生素B族以及各种矿物质等,不但食用有营养,而且外用对皮肤健美更有功效。如每天饮西红柿汁一杯,并适当加点儿鱼肝油,可使而色健康红润。对有粉刺、青春痘的而部皮肤,采用西红柿外搽可去油腻,防止感染。西红柿捣成糊状敷而,可使而部皮肤变得柔嫩滋润。

猪血、鸭血:富含蛋白质、铁等物,适当多吃能涤肠排污、补血养颜。

鳗鱼: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A、矿物质等养分。烹汤清口,食性平和,夏日常吃能补虚、祛风、除湿、明目,开胃。

黑木耳:富含蛋白质、铁、维生素等,还含腺苷、多糖类物质。夏日常吃可排污、补血、降脂和防癌。

生姜:古人云:“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大夫开药方”。含姜辣素等物,功能除腥、开胃、解毒、驱风、散寒、止呕。夏日常以姜调味,可预防食物中毒、肠炎、痢疾等多发病。

醋:含2 --5%醋酸,既开胃又杀菌。夏日常以醋调味,可预防食物中毒、肠炎。

二、注意补充盐分和维生素

盛夏,人体大量排汗,氯化钠损失比较多,故应在补充水分的同时,注意补充盐分。每天可饮用一些盐开水,以保持体内酸碱平衡和渗透压相对稳定。营养学家还建议:高温季节最好每人每天能补充维生素Bl、维生素B2各2毫克,钙1克,这样可减少体内糖类和组织蛋白的消耗,有益于人体健康。故在夏日应多吃一些富含上述营养成分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番茄、豆类及其制品、动物肝脏、虾皮等,亦可饮用一些水果汁。

三、不可过食冷饮和饮料

天气炎热时,适量吃些冷饮或喝点儿饮料,能起到一定的解暑降温作用。雪糕、冰砖等冷食是用牛奶、蛋粉、糖等材料制成,不可食之过多,过食会使胃肠温度下降,引起不规则收缩,可诱发腹痛、腹泻等病症。饮料的品种较多,多饮会影响食欲,严重可损伤脾胃或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四、夏日勿忘补钾

暑天出汗多,随汗液流失的钾离子也比较多,由此造成的低血钾现象,会引起人体倦怠无力、头昏头痛、食欲不振等症候。热天防止缺钾最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含钾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较多的钾,可多吃些草莓、杏子、荔枝、桃子、李子等;蔬菜中有大葱、芹菜、毛豆等也富含钾。茶叶中亦含有较多的钾,热天多饮茶,既可消暑,又能补钾,可谓一举两得。

五、讲究饮食卫生

暑天饮食卫生特别重要,必须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不要买变质的食品原料;膳食最好现做现吃;生吃瓜果要清洗消毒;在做凉菜时,应加蒜泥和醋,既可调味,又能杀菌,还有增进食欲的作用;即使天气再热,饮食上也不可过份贪凉,以防止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

六、暑天最宜清补

第6篇:饮食养生范文

初夏

此时是春夏转换季节,也是人体对环境温度最为适宜的有利温度,蛋白质摄取量应在平常基础上增加10%~15%,注意多补充赖氨酸和蛋白质等人体必须养分,多进食鱼、肉、蛋、奶和豆类食品,这些食物中的蛋白质多且好。在初夏,人往往不愿吃高热量和高脂肪食物,喜清淡饮食,这有悖于合理饮食概念。诚然,个人口味不一致也是一个因素,应注意的是,在清淡饮食同时,要讲究营养素的搭配,初夏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对以后炎热酷夏的身体质能消耗提供足够的基础。故应多选食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在烹调上也要花样翻新,以增加食欲。

仲夏

温度过高,人体易大量出汗,如果体内水分不足,还会流失大量钙、钾,而缺钙又会引起人体严重脱水,所以补充水分和无机盐是关键。水分的补充最好是少量多次,这样可使机体排汗减慢,减少人体水分蒸发量。尽可能食用含钙钾高的食物,如蔬菜、豆类制品、海带、蛋肉类等。因为汗液中含钙、钾等有机成分,若不及时补充,能引起人体机体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紊乱,也易诱发中暑。所以,仲夏要多吃清热利湿和水分、无机盐含量高的食物。也应食些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食品,诸如鸭肉、鹅肉、鲫鱼、瘦猪肉、豆类、食用蕈类(香茹、平茹、银耳等)、薏米、百合等。此外,亦可吃些解暑药粥,如绿豆粥、荷叶粥等,有一定祛暑生津功效。

盛夏

第7篇:饮食养生范文

早春时节,气温仍然比较寒冷,人体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来维持御寒功能。所以,营养结构应以高热量为主,除谷类外,还应选用黄豆、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以便及时补充能量物质。另外,由于寒冷的刺激可使体内的蛋白质分解加速,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而致病。因此,早春期间还需要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鸡蛋、鱼类、虾、牛肉、鸡肉、兔肉和豆制品等。

原则二:适当增加饮食中的果蔬比重,以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

春天,又是气候由寒转暖的季节,气温变化较大,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开始复发,活力加强,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如春季常见的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肤病等。所以,在饮食上应适当增加果蔬比重,以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如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红柿等新鲜蔬菜和柑橘、柠檬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的作用;胡萝卜、苋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具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可增强抵抗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也应食用,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这类食物有芝麻、青色卷心菜、菜花等。

原则三:饮食宜清淡,忌食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春季在动物食品上,应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为油腻的食物吃后容易产生饱腹感,人体也会产生疲劳现象。饮食宜温热,忌生冷。胃寒的人可经常吃点姜,以驱寒暖胃。

原则四:春季饮食应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春为肝气当令,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脾属土,土木相克,即肝旺可伤及脾,影响脾的消化功能。且中医认为,五味入五脏,而酸入肝,甘入脾,有鉴于此,春季饮食调养,宜选甘温之品,忌酸涩,主要以补益脾气为主,故可多吃一点大枣、山药、锅巴等。

原则五:根据个人体质及病情对症食补

祖国医学提出,“春季养生当需食补”。但必须根据春天人体阳气逐渐生发的特点,选择其平补、清补的饮食,以免适得其反。以下几种人最适宜在春天进补:中老年人有早衰现象者;患有各种慢性病而体形孱瘦者;腰酸眩晕、脸色萎黄、精神萎靡者;春天气候变化大,受凉后易反复感冒者;过去在春天有哮喘发作史,而现在未发作者;到夏天有夏季低热者。

凡属上述情况者,均可利用春天这个季节,根据个人体质及病情,选择适当的食补法,防病治病。具体如下:1、老年人如有阴虚内热者,可选用清补的方法,这类食物有:梨、莲藕、荠菜、百合、甲鱼等。2、虚寒体质者,可多食核桃、枸杞等偏温食物。3、湿气较重者,当食化湿食物,如干荷叶、莲子等。4、对于小孩子、老人,平时还可煮些橘子皮、萝卜、梨或荸荠当茶喝。5、病中或病后恢复期的老年人的进补,一般应以清凉、素净、味鲜可口、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可选用大米粥、薏米粥、赤豆粥、莲子粥、青菜泥、肉松等。切忌食用太甜、油炸、生冷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损伤胃肠功能。

第8篇:饮食养生范文

饮食不适度

《医说・食忌》提出“食饮以宜”的原则。针对饮食的不适度,可分为饮食量的太过与不及,饮食的质不适度,饮食的寒热、五味的太过等几个方面。

1.饮食的量不适度。饮食过量会造成正气的损伤,暴饮暴食对人体的危害性更大,可导致胃肠受损,筋脉受伤,气机逆乱,后患无穷。饮食量不及是指进食量的不足,或过时不食,或进食间隔太长,或饥不得食等。进食量减少可导致气血生化无源,而致气血衰少,正气不足,可继发多种疾病。

2.饮食肥甘厚味不适度。对饮食肥甘厚味的科学要求,是反对过食肥甘厚味。《素问・奇病论篇第四七》载:“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载:“高粱之变,足生大丁。”说明过食肥甘厚味,往往会阻碍气机,壅滞脾胃,化生内热,甚至发生疔疮等疾病。后世在《内经》有关论述的基础上有所发挥,《医说・食忌》中强调:“食饮之宜,……肉无贪肥脆,菜常令称于肉。”《格致余论》中有“茹淡论”专篇,主张少食肉,多食天赋之味和自然之物,认为自然冲和之味,有补阴之功。

3.饮食的寒热不适度。《内经》提倡饮食要“寒温中适”,反对过寒过热。《灵枢・师传》载:“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指出饮食不可过热,也不可过凉,寒温适中,脾胃之气就可保持平衡而无偏盛偏衰之弊,邪气无从发生。《医说・食忌》则细化提出“饮不厌温热,肉不厌软暖”。

4.饮食五味的不适度。《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味即酸苦甘辛咸,泛指各种不同的种类、不同性味的食物成分,又为食物的总称。因此,《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官,伤在五味。”强调五味必须调和均衡,不能太过,太过则损伤其相应的脏腑,而产生相应的病症。《内经》有多处关于五味致病的规律的记载,如《素问・五脏生成篇第十》有:“是故多食咸,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发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邮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

饮食不合时宜

后世医家著述有诸多相关论述和大量的医案,并将其列入饮食禁忌范畴,如《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有:“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苦,肺病禁苦,肾病禁甘。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辨曰:春不食肝者,为肝气王,脾气败,若食肝,则又补肝,脾气败尤甚,不可救。又肝王之时,不可以死气入肝,恐伤魂也。若非王时,即虚,以肝补之佳。余脏准此。”《金匮要略・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有:“正月勿食葱,令人面生游风。……”《备急千金要方・第二十六食治方》有:“六月勿食羊肉,伤人神气。”

饮食无节律性

古人对饮食的节律性、规律性亦有所认识,《论语・乡党》有“不时不食”,《吕氏春秋・尽数》有“食能以时,身必无灾”。说明古人对饮食的时间规律性十分重视,强调饮食必须定时。按时进餐能减少疾病,有益健康。《灵枢・五味》说:“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指出不按节律进餐的危害性。并透彻论述了饮食的规律性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医说・食忌》曰:“饮食以时,饥饱得中,水谷变化,冲气和融,精血以生,荣卫以行,腑脏调平,神志安宁,正气充实于内,元真通会于外,内外邪诊莫之能干,一切疾患无从而作也。”

饮食过杂

《千金要方》引高平王熙言:“食不欲杂,杂则或有所犯,有所犯者,或有所伤,或当时虽无灾苦,积久为人作患。”食不欲杂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不要进食品种过多,以防某些食物之间有排斥、制约等不良反应,或影响食物吸收效果。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其中“谨和五味”通常释为五味不可太过,还有另外的含义,即避免饮食过杂,利于五味调和,谨防有所犯或有所伤,以致五味杂陈。《医说・食忌》中强调:“和食时当谨其度,故得食饮常美,津液常甘,身轻而不倦。”

第9篇:饮食养生范文

地跨亚非大陆,与欧洲隔海相望的阿拉伯国家泛指阿拉伯民族所居住的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也门、沙特阿拉伯、科威特、苏丹、索马里、吉布提、科摩罗等国家。根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人均寿命为75.69 岁、沙特阿拉伯75.88岁、卡塔尔74.14岁、科威特77.36岁……与安道尔、瑞士、澳大利亚等长寿国相比,阿拉伯人的寿命并不算高,但若和世界人均寿命66.57岁相比,则算得上是比较高寿的了。有关专家认为,这一切与他们的饮食习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阿拉伯国家共可分为西亚12国和北非10国,虽然饭菜不尽相同,但却有着许多大体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如他们认为“凡禽之食谷者,兽之食刍者,性皆良,可食” ;又认为“惟驼、牛、羊独具纯德,补益诚多,可以供食”,故此,阿拉伯人对牛、羊肉情有独钟。他们还喜欢吃番茄、黄瓜、土豆、洋葱及鸡、鸭、蛋类等,其口味以咸、辣为主。由于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故不吃猪肉。这里且不论他们为何不吃猪肉,但就猪肉对人体的有害性,却早已被动物学家和医学家所认定。医学家曾列举了至少70种人类容易受到猪肉传染的疾病,并证实猪肉中藏有多种寄生虫。如以绦虫为例,它可以长期在人体内生存和繁殖,甚至钻进肠胃、肝脏和大脑,致人于死地。而猪身上的这些病源,却不是改善猪圈卫生管理或者对猪肉进行高温加热或消毒就能解除的,这已是现代病毒学所不争的事实。 又因为猪肉本身就是高脂肪的肉食,故极易刺激人体脂肪的增长,致人肥胖,导致高血压病和心脏病的发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阿拉伯人的这种饮食禁忌,避免了许多有毒物质的侵入,为人体的健康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屏障。

阿拉伯人有一个独特的饮食习惯,那就是“斋戒”。斋戒是穆斯林一种修炼心性的宗教活动。在伊斯兰教看来,斋戒能提高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还能使富人体验穷人忍饥挨饿的滋味。根据伊斯兰教的教义,斋戒期间,所有穆斯林应从每天的日出到日落这段时间内禁止一切饮食、吸烟和等活动(教徒在患病、旅行、月经、怀孕、哺乳期间可延缓补斋或以施舍补赎;老人、儿童、体弱、慢性病和日以继夜工作的人以及战时军人可以不封斋)。实际上,斋戒不仅仅是一种,它也包含了阿拉伯人的养生理念。伊斯兰教的先知在谈到饮食时曾说:“你们当斋戒。你们就会健康。”又说:“我们不饥不食,食不过饱。”阿拉伯的斋戒者在封斋的状态下,一天只吃两顿饭,而且还拉长两顿饭的时间,即从黎明到黄昏约十几个小时。当人在中午感到饥饿时,控制自己不进食,胃部就不能像平时那样按时吸收新的食物,从而开始吸收积存于胃渣中的有机养分,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伊斯兰医学认为:人的许多疾病都是由积存在胃里的残渣所引起的,而胃渣的形成则与人们长期一日三餐,饱食终日有关。现代医学也证明,胃渣的大量积存会使胃部负担过重,影响营养吸收和新陈代谢,损害人体健康。在现代医学中,有一种“饥饿疗法”,这种疗法其实就是一种清除胃部残渣的方式。阿拉伯人通过一个月的斋戒,胃渣被清除得一干二净,这样既减轻了身体的负担,又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有益于身体的健康。

“预防胜于治疗”这句话,是阿拉伯人家喻户晓的熟语。现代医学证明:斋戒正是一种预防疾病的有效方法。伊斯兰的斋戒不仅对人体的健康有益,对预防和辅助医治某些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临床试验表明,斋戒对过敏性皮炎、油脂性皮炎、胃下垂、慢性胃炎、溃疡病、结肠炎、哮喘、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病、肥胖症、积食、消化不良等都有一定的预防和辅助医治作用。此外,斋戒还根据人们的宗教素质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不吃不喝,不行,这是最基本的一种要求,也是最低层次的要求;二是肢体斋戒,如“手封斋”,即不伤人、不偷窃。“脚封斋”,即不为坏事奔走,不走邪路。“口封斋”,即不说污言秽语,不说谎,不欺诈,不诽谤,不背谈。“眼封斋”,即不观邪,不观隐情;三是心灵斋戒,这是指在上述两个层次的基础上,再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即:凡是不符合伊斯兰教法律和道德的事情,如行窃、行奸、行贿等,不要说付诸行动,甚至连想都不去想;不仅如此,扰乱心中平静的任何私心杂念都不要存留,这就是最高层次的斋戒。也就是说,只有全身心的斋戒,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斋戒。所以,斋戒期间在阿拉伯国家经常可以看到有许多人将自己精心准备好的食物摆放到路旁,免费供路人享用;在沙特和阿联酋,从斋月的第一天开始,每天晚上就有很多清真寺向穆斯林提供免费食品,他们的举动,就是为了表达他们乐善好施的品行。

尽管斋戒有益于身体,但依然有人认为:长时间的忍饥挨饿,对身体肯定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但大量的事实证明,坚持斋戒不仅对身体无害,而且还是一个科学的养生理念和延年益寿的良方。据国际自然医学会的调查,世界四大长寿区有三个都是在穆斯林居住的地区。它们是阿塞拜疆、巴基斯坦的埃尔汗和中国的新疆。穆斯林健康长寿有三大秘诀:即清真饮食、斋戒和礼拜。健康调查报告还显示,在同一个国家或地区,穆斯林一般要比其他民族的身体素质好,平均寿命长。这些地区的穆斯林都是每年举办斋戒的人,如果斋戒对身体有害,那么他们肯定体弱多病,哪里还谈得上健康长寿,更不可能比同一地区没有斋戒的民族还要长寿。当然,斋戒并不是让人们一味盲目地节食,而是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去吃那些少而精的食物,让胃对下一顿饭满怀“憧憬”,而不是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所以,养生者切忌矫枉过正,如果那样,就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这样反倒无益于身体健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