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范文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精选(九篇)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

第1篇:高中语文学习方法范文

一、了解高中语文的基本学习方法

1.制定计划

计划是行动的指南,也是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为了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避免盲目性,从而增强有序性。只要我们能制定一份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并且按计划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主动预习

强调课前的预习,是学会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习的初始阶段。—般的预习要达到以下四个目的:

一是要对课文或下一课所学的内容及层次有大致的了解:

二是要巩围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能把新旧知识进行粗层次的有机联系:

三是要找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尤其对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识的知识要特别引起注意:

四是要了解课文后面的练习,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记号,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预习实际上是听课前在思想上、心理上及知识上的准备。

3.做好充分的上课准备

课堂学习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个方面:

(1)确立明确的课堂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课堂学习有很强的导向和激励功能,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2)调适良好的心理状态。一要有旺盛的求知欲:二要有乐观的学习情绪;三要有积极的思维定向。

(3)做好身体上的准备,为了保证有饱满的精神投入到课堂学习。

(4)准备好学习用具,同时注意把课桌整理得井井有条,以免课桌上东西零乱而影响你的学习情绪。

4.在课堂上,专心上课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上好课、听好课是学习各门功课的重要途径。课堂学习是一顼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讲究策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行之有效的课堂学习策略主要有:(1)抓住老师的思路,(2)抓住关键内容,(3)积极思维,学思结合。(4)珍惜课上学习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5)注意课堂小结。总之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只有在课堂上达到对老师所讲内容的最基本的消化吸收,才有可能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打好基石出。

5.课后及时复习

复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语文复习必须要主动,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具体方法:(1)系统整理,(2)独立作业,(3)分析错误,(4)系统小结。

6.增加课外学习的时间

(1)要尽可能与课堂学习内容相结合,有利于促进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发展正当的兴趣爱好。

(2)课外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时间要适当,不要影响正常的课堂学习和身体锻炼。

(3)在课外学习活动中,要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练结合,脑手并用。

(4)要争取老师的指导,提高课外学习活动的效果。

以上这些方法仅仅是语文学习、阅读的常用方法,远没有包括全部的学习方法。特别是朗读、背诵、摘要、笔记等重要方法都未列入。然而这些却又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应当在语文学习中全面、正确地运用,以求得自身的主动发展。

二、高中语文必须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1.勤读课外书籍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勤奋读书,必须做到珍惜时间,抓紧分分秒秒。欧阳修善于利用“三上”的时间读书,即“马上、枕上、厕上”,郑板桥读书则利用“舟中、马上、被底”的零星时间读书背诵。古人勤奋读书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2.做好读书笔记

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做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方法:1、摘抄、摘录,2、做卡片,3、提要钩玄,4、写读后感。

3.勤于朗读背诵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要做到吐字清晰,音准气足,节奏停顿合理,要有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准确地体现出作者的情感。

4.善于独立思考

思考是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首先要善于提出问题。思考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引起思考的最好办法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其次要善于分析综合。分析就是深入到文章的内部分解剖析,将各部分的个别特征区分开来;并加以比较和鉴别,从而对学习的内容有深透的了解和认识。对所读的书要分解成若干部分,然后逐一剖析。综合则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各部分联系起来加以认识从而把握整体。第三,培养独立思考习惯要克服不良的思维定势,防止思想的僵化。所谓思维定势就是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好的思维定势可以使学习和解决问题变得容易、迅速;不良的思维定势则会束缚人的思想,难以有所发现和创造。要善于从固有的思路中跳出来,变换角度去思考,往往会有新的思想。

5.勇于求教探讨

第2篇:高中语文学习方法范文

一、高中语文的教材特点

从高中教材所涉及的内容看,几乎包括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各个时期的作品。例如:从中国古典文学的角度看,将涵盖从《诗经》到明清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而其中的作家作品、文学文化常识、实词、虚词、句式、修辞、文章内容理解归纳、文学鉴赏以及语言的运用等,都在学习范围之内;而外国文学则重点学习历史上的著名作家、政治家和有较大影响的诗歌、小说、散文、演讲词等作品。从风格上看,更是不拘一格,例如:在二战后西方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也选入了教材中。

初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较注重学生感性的认识和积累,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已上升到能够对有关内容进行知识性、系统性的理解和领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将文本中的问题通过知识体系解决。比如学习诗歌,初中要求是读读背背,形成语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初步理解诗意,而高中则要求能够对其进行分析,学会初步鉴赏和感悟。

二、高中语文的课时安排

初高中语文教材的量并无多大变化,但高中的周课时由6节减为4节,比初中少了三分之一。高中学习的科目比初中要多,高中一年级文化课就有8门,而且都是省级会考科目,再加上数理化的学习负担加重,这样,学生在课外用于语文学习的时间就相对减少了。这样两个“减少”,实际上就给语文学习增加了难度,提高了要求。

三、高中生的学习特点

高中语文教学,更需要把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猎取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教师不只是“奉送真理”,而是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途径和规律。这样,学生自己用“拐杖”走路,就必须培养他的自主能力和发展自主能力,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面对新的学习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学习的方法上应有哪些相应的准备呢?

首先,本课程解决了初高中教材本省知识体系的脱节问题。严格按照初高中《课程标准》对知识点进行一一对应,并在此基础上对初中阶段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更加入了对初高中教材脱节知识点的讲解、初高中对接知识点的点拨,让同学们进入高一学习之前,在知识结构上得到无缝链接。

其次,本课程解决了初高中学习方法、学习模式的衔接问题。初中是以获得知识为主,是一种被动式的学习;高中则以探究性获取为主,是一种主动式的学习。两者差别很大,很多学生不能尽快地适应两种学习方式的差别,导致刚进高一不久就迅速“掉队”。所以我们的课程不仅设有专讲对高中学习方法、高中课程设置进行介绍,更在具体知识点、具体例题讲解中融入了学习方法地渗透,帮助同学迅速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

针对的是语文学习包罗万象、无所不及的特点,大家对资料要注意归纳,分门别类。除了学校和老师要求的语文笔记外,我们建议同学们准备三个本:知识本、杂记本和随笔本。

1.知识本

知识本是用来记录语言和文学方面基本知识的,可用于随堂笔记和个人整理。同学们可参照有关讲解,从字形、词语、标点到句法、修辞,文学常识,写作知识等方面注意搜集,可构建起自己语文知识的框架体系知识本。

2.杂记本

杂记本主要用来摘录课文中的妙词佳句、精彩段落。杂记本要经常携带,努力坚持、成为语文资料的重要积累。此外,杂记本也用于课外的一些摘录。学好语文要有一个深厚的积累。我们平时要有一定的课外阅读量,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语文修养和作文水平,使自己在阅读和写作上能得心应手。阅读中可广泛摘抄词语、警句、俗语、名人名言、精彩语段,还可提炼情节梗概,做作品评析、鉴赏、读后感等。

3.随笔本

真正的写作不是被动地完成任务,而是主动地创作。贵在多练笔,常坚持,抒写自己的生活感悟和情怀。我们要准备一本专门用于练习写作的随笔本,通过平时多积累、多感触、多思索、勤于动笔,养成良好的笔力文风。

朗读背诵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通过琅琅地朗读,文章的内容、情感、文句的优美、汉语的韵律,也都能体会出来了。背出以后还要经常复习运用,这样就可以做到终生不忘。这里,我们来看看“背”书和“说”书的具体方法。

教科书上都是精选的经典名文,其中要求背诵的课文,一定要原汁原味的背,不能多一字,不能少一字,更不能走了样。

1.“三抓”背诵法。三抓”就是抓领头字,领头句,过渡句。抓住这些字和句,就像抓住一串珍珠的丝线,能引出一串句子,能使人在背诵时把语句迅速连贯起来;抓牢过渡句,能使人迅速地由上段接背下段。

2.分层理解背诵法。分层理解背诵法是掌握诗文脉络、层次、轮廓的基础上进行背诵的一种方法。背诵时先按自然段,每一自然段分出几个层次,先分析每一层次的意思,然后围绕每一层的主要内容进行记忆,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背记。

3.抄读法。边抄写边读,直至将课文背记下来。

第3篇:高中语文学习方法范文

【中图分类号】G2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5-0151-02

1 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学习语文呢?我觉得至少有以下五个理由:

第一,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学好其他学科必不可少的工具。

英语也是语言学科,自然与语文有着密切的联系。政治、历史、地理同样离不开语文。即使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似乎与语文风马牛不相及了,其实,如果语文基础太差,要理解那些公式定理也非常困难。

第二,语文是一个人一生中离不开的工具。

不管你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都是不可缺少的。它将制约着你事业的发展和生活的质量。

第三,因为高考要考语文。

虽然我们天天在批判“应试教育”,然而,既然高考还存在,我们就无法逃避它,而不管你是不是喜欢它。全国的高考方案有很多种,但不管是哪一种方案,语文都是主要考试科目。所以,我们不仅要学,而且必须学好它。

第四,学习语文可以陶冶你的情操。

“才如江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学语文可以提高你的生活品位,使你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第五,语文是一门很美的学科。

语文课本本身就是美的所在,它汇集了古今中外大量的经典之作,那优美的语言,优美的画面,神圣的情感,时时处处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和熏陶。

2 高中语文学法指导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经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古人也说过这样的话:“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我们从小就应该培养自己成为能运用学习方法,去主动地获取需要的知识、会学、善学的人。而不要成为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死读书”、“读死书”的人。

高中语文的基本学习方法:

2.1 制定计划:计划是行动的指南,也是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为了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避免盲目性,从而增强有序性。只要我们能制定一份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并且按计划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2 主动预习:强调课前的预习,是学会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习的初始阶段。一般的预习要达到以下四个目的:

(1)是要对课文或下一课所学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2)是要巩固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能把新旧知识进行粗层次的有机联系。

(3)是要找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尤其对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识的知识要特别引起注意。

(4)是要了解课文后面的练习,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记号,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预习实际上是听课前在思想上、心理上及知识上的准备。

2.3 专心上课: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上好课、听好课是学习各门功课的重要途径。课堂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讲究策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行之有效的课堂学习策略主要有:(1)抓住老师的思路。(2)抓住关键内容。(3)积极思维,学思结合。(4)珍惜课上学习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5)注意课堂小结。

2.4 及时复习:复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语文复习必须要主动,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具体方法:(1)系统整理,(2)独立作业,(3)分析错误,(4)系统小结。

3 高中语文必须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3.1 勤读课外书籍: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围绕课内学习,拓宽视野,广泛阅读,尽量多地阅读比较优秀的课外读物,边读边思、边读边记,读写结合,并定期归纳整理。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养成积累语文材料的习惯。通过不断的积累、感悟,语文素养一定会逐步得到提高。

3.2 勤做读书笔记: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做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方法:(1)摘抄、摘录;(2)做卡片;(3)钩玄提要;(4)写读后感。

3.3 勤查词典资料:读书要养成勤查词典资料等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图书,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辞典。工具书不仅可以在碰到疑难问题时查阅,而且也可以作一般书籍一页一页地读下去,同样是大有收益的。

3.4 勤于朗读背诵: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通过琅琅地朗读,文章的内容、情感、文句的优美、汉语音的韵律,也都能体会出来了。

第4篇:高中语文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语文课;课堂教学;听课方法;技巧

要想学好一门功课,听课是关键。学生成绩的好坏也往往取决于课堂短短的50分钟的听课效率。听课效率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实际是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在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很多,善于从老师的讲解中抓住要点、重点,这才叫做会听。而老师的提问旨在培养学生的说、读能力,学生在回答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再次阅读课文,然后将相关的信息进行整理,表述出来,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果能正确、顺畅地表达出来,这无疑是提高了写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在课后的语文学习中无法达到的。真正会学习的人都善于利用课堂50分钟。

我们在知道了听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后,就会想,如何听课才能取得最佳听课效果,提高语文知识和能力呢?

要想听好课,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学生感知具体知识材料的第一步。语文的预习,主要是指学习对有关语文知识或短文的阅读和思索。要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就要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

预习目标应该包括课堂上老师要讲授的各方面的内容:读课文、学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

此外,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听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声音作信息载体,通过朗读、提问、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把有关的知识概念传达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对语言信号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感知、体会、分析、理解达到对知识概念的识记和掌握。可见,听课的过程不仅仅是“听”的过程,还包括听、看、思、写的多种行为能力的运动过程。

听课的目的在于听懂。听懂的关键在于会听。怎样听课才叫会听呢?

1.学会带着问题听课,在听中求解。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听课一般应达到三种效应。第一是完成对预习内容的再认识,从而达到加深印象、加强理解和增强记忆的效应。第二是完成对预习中存疑内容的释疑,从而达到提高认识、释疑解惑的效应。第三是完成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把握贯通,从而达到感悟、自得的效应。在这三个层次中,释疑解惑的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孔子说“不愤不启”,孟子说“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都是在讲人对解除思维障碍的迫切心理。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既包括学生自身的释疑求解需要,也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疑,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这两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交替发挥作用,就会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使学生提高听课的效率。

2.学会听重点。一堂课为50分钟,但老师讲课的精华只集中在其中的30分钟的讲课内容中,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很多,我们要学会抓住听课的重点。首先是根据课前预习的情况,重点听自己预习时没弄懂的部分,争取通过教师的讲解,把疑难点解决。其次,要抓住教师讲课内容的重点。要善于抓住教师讲课中关键的字、词、句,注意老师如何导入新课,如何小结,抓住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

老师曾经也当过学生,他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他深知什么是关键,在课堂上会反复强调与讲解。老师积多年的教学经验,非常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在什么地方出错和如何避免此类差错。所有这些都是教科书上没有的,只有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才能领会与掌握。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认真听老师讲课是学好语文最关键的一环。

第5篇:高中语文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探究性 学习方法 语文教学 合作讨论

探究性学习是把教学活动看成学生的探究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探究只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没有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没有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手段,没有找准启发探究的切入点,更可能所提的问题太难等等。受应试教育下填鸭式教学的影响,学生总是被动地坐等知识,重知识记忆而轻问题思考,习惯于听老师讲解,习惯于背诵书本知识,忽略了语文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呢?

一、激发兴趣,巧妙导引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应特别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的激情,那么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一种累赘,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相反,“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学习,学习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得就是这个道理。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生活情趣、情感体验。因此,我们应该用心施教,悉心浇灌;以情动人,以理育人。

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扼杀学生探究真理的愿望。”探究性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旺盛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创设问题情境,利用趣味去点燃学生探究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一种好奇、渴望的境界,在头脑中形成多种疑问,从而进行进一步地探究。

二、探究质疑,合作讨论

学生在教师创造的情境中进行探究质疑的同时还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讨论,这也是探究性学习的另一表现形式,也是新课程、新教法所提倡的一种参与式教学方法,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理念”,所以探究性学习,更应该把个体的独立思考和集体的讨论学习结合起来。探究性学习初期,让学生独立思考,可以不受旁人的影响,不受现成结论的束缚,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克服思维的依赖性,展现他们的个性,因而得出的结论也较为客观正确。但是,“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仅仅让学生独立思考是不够的,一则思考单一:二则有时难免会陷入“百思不得其解”的困境,因此独立思考必须和集体讨论结合起来。在学生充分自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把学生分成若十个小组,让各个小组共同讨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既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义能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反馈矫正,强化顿悟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后,将问题交给学生自行去探究,但不能同时教给他们固定的方法与做法,要不加以约束和限制,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一组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要点,设计学习的方法,把握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学生眼中不应是胸有成竹的依赖者或有所顾忌的约束者,而是有结构材料的提供者,探究活动的促进者,需要和学生一样通过探究才能找到答案的“大同学”。所以,教师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不能一直作壁上观,要耐心地对学生探究的结果进行指导与矫正,强化学生划问题的顿悟,以便更好更成功地刈问题探究。因此,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是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中心,以讨论为交流方式,以陈述观点说出理由为要求,以思维强化为训练程序,让课堂上每一位学习者都成为研究者。这样的学习,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多余的讲授和不着边际的指导,从时间上确保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课堂效率。这是语文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形式。因为只有课堂上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才能引起其他情境下学习方式的变革;只有课堂上强化了探究的习惯、兴趣、能力和氛围,学生课下的探究才有了示范、基础和条件。

四、展示成果,总结评价

对探究的结果进行分析整合形成小论文。写小论文是汇报研究成果的一种形式,也是一种综合素质的训练,是开展语文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所以应分层指导学生写好小论文。首先,选出较好的论文让学生在课堂上按序宣讲论文,演讲完毕由同学对他们论文中的观点进行质疑或对相关问题提问,宣讲人需作解答,他们解答不了的,可请同小组同学帮助解答,如有不同观点还可以进行辩论;最后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作自评、互评,教师再加点评。这种让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无论对课文的理解、知识面的拓宽,还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锻炼都是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无可比拟的。同时,学生的阅读品位也得到了提高。

第6篇:高中语文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语文 整合 必要性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a)-0164-02

“自古文史不分家”,这句俗语道出了历史与语文联系的密切。随着近年来高考制度的改革和高考历史命题方向的转变,我们越来越深切感受到历史学习与语文整合的重要意义。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每年的高考历史题目中有一半以上与语文存在关联,有的甚至直接用到了语文知识,比如,2014年的广东卷选择题中有直接用到造字法的相关知识:“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备选答案:A、祖先牌位 B、皇帝宝座 C、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还有通过分析文学名著得出结论、选择正确答案的的:《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备选答案: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从这些题目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语文知识、语文积累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而分值颇高的材料分析题,所提供的史料大部分为文言文,更需要学生首先通过语文阅读技巧了解材料的大意,然后结合历史时代分析其反应的历史现象。由此观之,高中历史学习与语文整合是不可或缺的学习手段。

1 历史学习与语文整合的必要性

1.1 语文学习是历史学习的基础

高中历史学习与初中历史学习有着质的区别:彻底摆脱了对历史时间、事件、意义的背诵,而是透过历史现象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本质。因此,需要学生具备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能力,并具有联想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对文字语言的把握和理解,对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有着决定性的意义。高中学生经过九年义务阶段的语文学习和语言文字的积累,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为理解、探究历史知识奠定了基础。因此,历史教师要认识到语文与历史的联系,有意识地将历史学习与语文学习进行整合,将与历史相关的语文知识、文章内容引进到历史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将语文与历史结合起来的学习习惯,让丰富的语文积累成为历史学习的坚实基础。

1.2 语文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

语文是一门学习外延极广的学科,对历史知识涉及的尤为广泛。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历史题材的课文,这些课文都是某一历史事件的直接或间接叙写,在学习过程中会在“写作背景”、“作者简介”等环节中渗透相关的历史材料,学生会间接提取到大量的历史信息,比如,《陈涉世家》、《阿房宫赋》学习中,会介绍秦朝相关的史实;《出师表》、《隆中对》学习中,会涉及到三国时期的历史知识;《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会让学生对中华民国那段历史中的动荡有深刻的了解。另外,语文是一门需要大量课外阅读的科目。除了课标规定的篇目外,还需要学生广泛涉猎各类体裁、各类内容的文章,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信息,对学生的历史学习会有激活和补充的作用。因此,历史教师要善于向语文借力,实现历史学习的灵活变通。

1.3 借助语文能增加历史学趣味性

历史是一门相对“刻板”的学科。历史规律、历史本质的探究也存在一定的枯燥性。教师如果借助语文学习来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会让本来枯燥的历史学习变得丰富多彩。比如,在向学生介绍“谥号”这一历史现象时,教师让学生回忆语文学习中历代文学名家的谥号,并探究其含义。然后,向学生提供历代皇帝不同类型的谥号,让学生结合字义来探究这些谥号所包含的褒贬。学生不但能快速理解谥号的意义,且能够帮助学生从谥号去推测某个皇帝的作为,极大增加历史学习的趣味性。

历史教师还可以将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作为史料,来引导学生分析某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以及历史事件背后多包含的发展规律等。历史与语文的整合能帮助学生消除历史的枯燥和时空的遥远感,对帮助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 历史学习与语文的整合方法

2.1 借助语文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九年义务教育的语文学习,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有了较好的发展。这种思维能力对思考、解决历史问题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例如,在思考“‘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这个问题时,引导学生从历史和语文两个角度来综合思考:会意字是由意思独立的几部分构成,因此,这个图案很可能表示宫室屋宇之中的一个物。“宗”与“祖”字在历史中最常用的是皇帝的庙号,如“高祖”、“高宗”、“中宗”、“玄宗”等,因此,这个图案很可能与宗庙里的祭司相关。再联系我们现在汉语中经常使用的“祖宗”、“列祖列宗”、“光宗耀祖”等词语的含义,“宗”字很明显与先人相关。因此,从四给备选答案中很容易就能找到“祖先的牌位”这个答案。

这种借助语文思维能力去理解历史知识和概念的学习方法,能帮助学生走出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模式,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前后联系、融会贯通,不断扩展历史学习和思考的外延,将历史问题放到更加广阔的文化背景下去思考,更加全面去思考历史问题,进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2.2 借助语文积累提高解决历史问题能力

到了高中阶段,语文课标对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通过课内外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涉及到历史、地理、政治、军事、科幻甚至物理、化学等各个领域,能够成为各科学习的有益拓展。在这其中,很大一部分与历史有交集,成为学生思考理解问题的背景。如果历史教师能从分利用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积累的知识来解决历史问题,势必会事半功倍。比如,在学习“辛亥革命”相关内容时,让学生思考以这一时期为背景的文学作品,并思考其主题是什么?学生自然能够想到鲁迅的《故乡》、《阿Q正传》、《药》等熟悉的作品,当然马上会想到它们都是从不同角度反应“辛亥革命”不彻底性。然后,让学生结合历史课本总结“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性。这种借助语文感性资料理解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当学生在考试中,遇到反应“辛亥革命”不彻底的材料时,学生马上能找到问题的方向和突破口。

当然,很多时候学生借助自己的阅读积累,还能够直接解决历史问题。比如,面对“《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这道选择题,学生结合全书中贾政数次数落贾宝玉不务正业,专在诗词上下功夫,以及贾宝玉应付父亲检查时所读的书目,很明白就能看出当时的教育是“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2.3 重视通过材料分析获取历史信息

通过阅读获取信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历史、解决历史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上的材料来理解相应的历史知识外,还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历史资料、文学作品、观看影视资料等渠道来获取相应的历史信息,还原历史原貌。在我国,新文化运动前的史料和文学作品都是文言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语文课上学到的文言知识来解读材料,并根据材料的时代和内容来分析材料中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以及这些信息的普遍性和局限性,从而指导学生全面、客观、公正地认识历史,得出结论。比如,让学生阅读林觉民的《与妻书》,结合历史课本分析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其代表的民主人士最求的革命目标是什么?文史的结合,增加历史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从鲜活的史料中感受富有生命力的历史。当学生对自己熟悉的语文教材从历史角度进行解读时,学生会将在语文课堂上体验到的认识和情感融入其中,能够唤起学生更加深切的情感体验,对当时的社会环境、政治等因素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解答历史题目有直接的推进。

因此,教师要善于将语文教材中与历史相关的材料引进历史课堂,让学生尝试通过阅读材料,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从历史角度进行解读和思考思考,提高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总之,历史学习与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有很大的交集。很多知识既属于历史又属于语文,它们既有各自科目的属性和特征,又有语文和历史都需要的本质属性。因此,历史教学也需要树立大历史学习观,将高中历史学习融入到语文学习的广阔背景中,让学生借助语文积累、语文思维甚至语文学习的某些方法和技巧去思考历史问题,促使历史学习与语文学科有机整合,改变历史学习方法、开阔历史视野。

参考文献

第7篇:高中语文学习方法范文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五)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

    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线索: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1)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

    (2)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逻辑思维分,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②按篇章结构分,常见的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

    (六)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七)语言

    1、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2、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

    3、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八)表现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第8篇:高中语文学习方法范文

一、自主学习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教学法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因此,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一方面,自主学习教学法通过定期组织语文知识竞赛等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和动力,而且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参与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自主学习教学法的具体运用中,通过采用语文学习小组等方式学习高中语文,有利于学生问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和交流,发挥团队精神的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索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鲁迅的《狂人日记》时,通过小组学习方式的自主学习教学法,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对作者的基本概况、写作背景、文章特点和其他著作等进行全面、认真、细致地了解和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更多的知识,但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习热情的激发,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因此,学校有必要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的教学活动,以丰富高中教学方式方法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例如,在教授《荷塘月色》时,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根据教学提纲要求,按部就班地要求学生分析和学习这一文章。而是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就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等方面自有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和思考文章的内涵和特点。一方面,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又被动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自主学习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自主学习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一)实行语文学习小组模式

所谓学习小组模式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对基本学习内容和特定课题进行自由讨论和交流,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良好互动生是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小组学习不仅是课堂合作的主要形式,而且丰富了传统的被动课堂教学模式。实行语文学习小组模式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而且有利于形成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对学生对语文知识积极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为充分发挥自主学习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教师有必要实行语文学习小组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为要保证学习小组积极、有序、高效地运行。因此,教师必须采用随机或其他合理方法做好学习小组的分组,由学生推选负责人的小组组长,引导学生运用讨论和交流等科学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小组的学习效率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赏析李清照的《醉花阴》这首词时,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自由讨论和交流关于这首词的语言韵律、写作背景和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二)定期组织语文知识竞赛

第9篇:高中语文学习方法范文

1. 在英语词汇教学方面的作用

高中英语的词汇教学不同于初中英语的词汇教学简单、基础,高中英语词汇较多、复杂,由于高中需要接触的文章会比较多,生词也会相对的增加,词与词表达的意思有相近,却又有不同的用法,还有一些词汇,既可以用作副词,又可以用作动词、形容词,像high, well, hard, slow等单词,从这些错综复杂的英语单词来看,学生要准确记住,并且运用它,是需要在其中花费很多的时间,但是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时间。

2. 在英语阅读教学方面的作用

高中阅读英语文章是一个很常见的课题,因为在高考考题中有百分之五六十是通过阅读理解做题,分值也是相当的高,并且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学学生阅读性质的文章,可以从文章提炼出其他的知识,像比如生词的学习与运用、句子的结构组成、英语语法的学习和听力连读的练习,都可以从高中英语阅读文章中学习。如果采用合作式教学模式,可以适当地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把教学模式调节为以学生主动学习英语阅读文章的合作式教学模式,而学生在高中英语课堂上,通过合作式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之间的思想进行交流,把一些成绩差的学生通过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扭转,既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气氛,又使学生之间的学习方法进行了互补。

3. 在英语语法教学方面的作用

从学生学习英语这么多年的历程来看,学习英语的难点与重点就在英语的语法上,而英语语法确实是主导整个英语的核心部分,没有语法就没有完整的句子,就不会有流利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部分,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英语语法进行正确的指导。但由于英语语法的知识比较多,而且其中的关系比较复杂,所以,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会有难度,不过,进行英语合作式的学习方法,可以减轻难度,像对知识点虚拟语气的学习,学生可以在教师教学完毕之后,进行小组之间的讨论,指出虚拟语气的集中语法,像在非真实的情况下,使用条件虚拟语气,与would相似的词用于主句,从句不可以使用,还有表命令、建议、要求、惊叹的名词性虚拟语气的用法,还有其他虚拟语气的用法,可以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总结归纳,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节省时间,是一种教学的好方法。

4. 在英语听力教学方面的作用

高中英语的教学,不只是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获取知识,也需要学生把知识灵活的运用在现实的英语口语交际方面,就比如英语听力教学,是一种知识的运用,通过学习高中英语,学生从各个层面进行英语口语之间的对话,像询问地点“Excuse me,can you tell me where the hotel is?”对方会相对比较婉转的讲述宾馆的地点,或者是直接告诉对方去往的方式,当然,随着高中英语教学的内容增多,听力教学不只是在这一方面进行考查,会选择相对比较难的而且语速较快的对话,进行测试。而怎么样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呢?学生可以通过在课余时间,与学生之间进行一些简单的生活方面的英语对话,使学生每天处于英语的环境,使学生的大脑不断地出现这些对话,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而且学生之间合作进行小组对话,更加有力地使学生进行口语化英语的学习,做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5. 在英语写作教学方面的作用

高中英语写作与高中英语听力的性质一样,听说教学是一种发音标准问题的教学,而写作教学就是一种英语语法表达问题的教学,这些方面的教学都是对英语教学的综合性考核,由于英语写作与英语听力拥有同样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考中,英语写作成为一种考试的题型,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同时英语写作也占据着高考总分中较高的分值,因此,学生在这方面需要进行勤加练习。但学生之间在英语写作方面构建不了合作模式,因为英语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考核,是评估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方法,学生之间不能进行交流,所以,合作学习方法不适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但是在写作之前与之后,可以通过进行集体的写作拼搏赛,激发学生的写作的兴趣性,来达到教学的目的。

6. 总结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都有涉及,像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听说读写以及阅读与写作方面的教学都需要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使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同样使校园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课堂中,使用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赖桂梅. 高中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探究[J]. 读与写(下旬刊),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