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范文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精选(九篇)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

第1篇: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 信息 敏捷制造 网络

制造业信息化进程

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三十年来,信息革命已经渗透至各个经济部门,迅速改变着传统产业和整个经济的面貌。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拓展了制造业的广度和深度,产生了一批新的制造哲理和制造技术,使制造业正发生着质的飞跃。纵观制造业信息化进程,可将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功能自动化阶段。七十年代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生产领域的自动控制提供了可能,使得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的制造自动化技术成为可行,由此出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物料管理计划(mrp)等自动化系统。

信息集成阶段。八十年代针对设计、加工和管理中存在的自动化孤岛问题,实现制造信息的共享和交换,采用计算机采集、传递、加工处理信息,形成了一系列信息集成系统,如cad/capp/cam、cad/mrpⅱ、capp/ mrpⅱ,cims。

过程优化阶段。九十年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企业意识到除了信息集成这一技术外,还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如用并行工程(ce)方法, 在产品设计时考虑下游工作中的可制造性、可装配性等,重组设计过程,提高产品开发能力;用企业经营过程重构(bpr),将企业结构调整成适应全球制造的新模式。

敏捷化阶段。九五年以后,以internet为代表的国际互联网,正以极快的速度在发展。internet 在改变信息传递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企业组织管理方式,使以满足全球化市场用户需求为核心的快速响应制造活动成为可能,敏捷制造(am)、虚拟制造(vm)等新的制造模式应运而生。

从制造业信息化进程可看出,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从知识到应用之间的间隔越来越短,未来的制造业在某种意义上将成为一种信息产业,信息将成为制造业的决定因素,用信息技术促进未来制造的改造已成为时代潮流。21世纪,世界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是:信息技术在促进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仍然是第一位;独占性技术决定了产品的价值和价格;联合和竞争两位一体,并超出国界,敏捷性成为制造业追求的目标;管理创新对制造业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制造技术继续围绕信息化、智能化、精密化、集成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

2 敏捷制造信息化需求

2.1 信息需求

信息革命促使了市场全球化,使现代企业呈现集团化、多元化和动态联盟的发展趋势:企业跨越不同的地域,产品涉及多个领域。这些企业需要及时了解各地分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同一企业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员工之间也需要及时共享大量企业信息,企业和用户之间以及企业与其合作伙伴之间也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交流。只有了解企业信息的需求,才能有效管理组织这些信息,选择合作伙伴,实现敏捷化制造。企业信息涉及有关产品设计、计划、生产资源、组织等类型的数据,不仅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和结构复杂,而且数据间存在复杂的语义联系,数据载体也是多介质的。

制造业中信息按其需求可分为两部分:产品制造信息、企业服务信息。其中产品制造信息包括产品信息和工艺信息。

产品信息[1] 包括与产品制造有关的所有信息,如产品几何拓扑信息(3d实体模型、2d图纸以及vrml格式图片等)、加工要求信息、组成产品零件的材料和热处理信息、装配要求信息、产品检验信息、产品功能信息、产品制造成本和制造周期等信息。

工艺信息 包括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各种加工方法及其应用范围、设计规范,用于新产品的加工工艺性和设计可行性评价,提供各种加工手册、设计手册。

企业服务信息包括产品市场信息(产品基本价格、批量价格、价格的有效期和交货期)、企业生产能力信息(主要设备、特殊设备、大型设备)、企业产品开发能力信息等。

2.2网络服务需求

对制造业企业来说,网络应用服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希望上网企业信息,如企业介绍、产品介绍等;

能有行业性的专业网站提供行业信息、行业动态等;

能在网上了解有关的政策法规,为企业活动提供依据;

能在网上跟踪行业技术信息,为企业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与用户进行网上信息的交流,及时反馈用户意见,组织网上用户的培训与产品使用问题的解决等;

与协作生产企业进行网上的信息交流和商务活动,提高工作效率;

开展网上的商务活动,如产品销售、产品的虚拟展示等;

数字化产品模型共享,建立一个虚拟三维产品的“图书馆”,让各企业分享,减少巨大的重复性cad造型工作。

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和研究现状

3.1 信息化现状

目前我国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投入了大量的建设资金,全国的信息高速公路网络已初具规模。企业的cad、cims、erp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也出现了不平衡,如:

“信息公路上的车不多”,网上信息量少,内容不够丰富,不能吸引用户;

上网费用还太高,不能被广大用户所接受;

技术上还较为复杂,用户无法自我维护;

网上的电子商务条件还不成熟,无法进行网上交易;

internet服务提供者(isp)和internet内容提供者(icp)的服务质量还有待改进;

众多传统的传媒业正面临着重新划分市场的激烈竞争。

必须解决如何利用信息网络为广大用户,特别是直接创造财富的制造业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这一问题。

3.2 制造业网络工程研究现状

市场的全球化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出现了一系列现代生产模式和制造哲理,要求改变企业现有的组织结构,实现多种敏捷组织形式,如项目任务协同功能工作小组、虚拟集团及多种合作组织机构,建立起协同合作为主导的“竞争 � 合作 � 协同”机制。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制造业中海量信息的处理提供了可能,促进了敏捷企业网络化工程的组建。

国外典型研究有[2~6]:1994年美国能源部提出了“敏捷制造的使能技术(team)”,team集成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建立了一个“产品实现过程模型”;“全美工厂网络(fan)”建立于1995年,是国家工业数据库,提供包括生产能力,各种工程服务项目、产品及其价格和性能数据、销售和用户服务专门服务;1995年洛克海德·马丁航空公司建立“制造系统的敏捷基础设施网络aimsnet”,利用国际互联网支持和管理敏捷企业的供应链;美国通用电器研究和开发部的“计算机辅助制造网络(camnet)”建立于1996年,它通过internet网提供多种制造支撑服务,如产品设计的可制造性、加工过程仿真及产品的试验等,使得集成企业的成员能够快速连接和共享制造信息。这些网络主要为大公司的成员和客户提供服务。

国内的主要研究有:

虚拟异地合作设计组织[7] 主要强调在产品设计和开发中,获取设计知识的异地合作。我国企业存在一批可以支持产品开发中设计知识获取的资源或潜在资源,要使这些资源以及企业外资源能以企业开发某项产品的行为为中心并和企业组织在一起,共同为这个项目的完成进行设计知识、特别是新知识的获取工作。已有一些异地合作设计组织的新概念和关键技术研究,在实验室中有一些局部非常初级的试验,如上海交通大学与上飞厂之间进行了异地设计的联网试验;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也在策划异地合作设计网,但这些工作仍属开始阶段。

分散网络化生产系统[5],[8] 强调生产系统的网络化。分散网络化是指将动态的、没有固定隶属关系的和地理上相隔的集团,利用信息和通讯技术把它们加以组织起来进行生产,快速地以合理的成本将产品从设计转入生产。通过国际互联网,对产品设计、工艺、生产和工况信息从一个生产单元传送到异地的生产单元进行测试。上海先进制造技术中心于1998年提供的上海交通大学的快速原形制造中心的上网服务,同济大学也与香港某些中小型企业进行了联网合作制造模具的试验,但这样的系统还需要有进一步的研究和配套措施。

4 敏捷制造网络工程实施建议

利用互联网、企业内部网,构建敏捷制造网络集成平台,可建立有关企业和高校、研究所、研究中心等结合成一体的敏捷制造网络体系,实现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共享和设计制造过程的集成;建立以网络为基础的,面向广大中小型企业的先进制造技术虚拟服务中心和培训中心,建立网络化制造工程,具体实施包括基于intranet 的制造环境内部网络化和基于internet制造业与外界联系的网络化,如图1。

4.1基于intranet的制造环境内部网络化

实现企业中工程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等制造过程各子系统的集成,完成企业内部网的

图1制造业信息化网络工程建议

建设,深化应用cad、cims技术,提高企业在计算机网络支持的新型制造模式下的管理水平。

4.2基于internet网企业与外界信息交流

通过internet网可实现企业与外界的联系,其中主要内容包括:

敏捷供应链。把生产商、供应商、销售商等在一条链路上的所有环节都联系起来并进行优化,使生产资料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生产、分销环节变成增值的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不仅降低了成本、减少了库存,而且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网络,介绍企业及企业产品,实现企业生产与销售的有效连接,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合理流动。

公共数据中心。建立公共数据中心,即网上的制造资源信息库,也就是用现代化手段使信息和知识为最大可能多的需求者服务,充分体现其价值。这里的资源包括了企业富余的生产能力、特种制造手段、cad/cae/cam软件;标准件、通用件、图库;各种人才信息;技术信息和产品信息。

远程服务体系。远程服务是在资源的需求者和提供者之间架设起现代化的交通网。特别是象快速成型(rp)等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这些技术往往比较复杂,而且这些设备往往比较昂贵,不是所有企业都能轻易添置的。另外,每个企业单独拥有这样的资源,往往使用效率不高,造成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建立远程服务体系就可以使上述问题得到较圆满的解决。建立这样的体系,首先要有掌握某项先进制造技术和拥有必要设备资源的“服务中心”,然后要研究internet/web分布式网络计算与网络安全支持技术,建立基于web客户机/服务器分布式计算模式的、支持多个用户、多个站点的远程服务系统的体系结构。

异地设计和制造。不受地域限制,由多个异地的企业组成动态联盟,合作开发同一产品,从而保证企业抓住转瞬即逝的市场机遇,赢得竞争。其关键的问题在于分布式产品设计与制造的过程集成与管理,异构、跨平台的设计与制造工具。研究内容包括:远程项目组织与管理;网络安全性;数据交换格式;远程信息维护;远距监测与控制机理等等。

虚拟学校。信息日新月异的变化使继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可以用网络技术将培训资源充分调动起来,组成虚拟的“先进制造技术学校”,在知识的传授者与吸收者之间构筑“多对多”的通道,打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使更多的劳动者得到培训的机会。这需要首先进行网上教学的课程建设,同时要建立由若干个培训中心联网组成的培训网,还要制作与网上教学相匹配的教材及音像资料,建立教与学进行交流的机制和培训网的运行机制,研究培训的评估方法。为了提高培训质量,还应将虚拟制造技术的研究与网上培训结合起来。

5 制造网络实现的关键技术

在信息技术的条件下,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产品、设备、人员、资金、市场等企业资源有效地集成起来,采用各种类型的合作形式,建立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高素质员工系统为核心的敏捷制造企业运作模式,其关键技术有:

分布式网络通讯技术[9~12]。 internet 、intranet、 web 等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异地的网络信息传输、数据访问成为可能。特别是web技术的实现,可以提供一种支持成本低、用户界面友好的网络访问介质,解决制造过程中用户访问困难的问题。

网络数据存取、交换技术。网络按集成分布框架体系存储数据信息,根据数据的地域分布,分别存储各地的数据备份信息,有关产品开发、设计、制造的集成信息存储在公共数据中心中,由数据中心协调统一管理,通过数据中心对各职能小组的授权实现对数据的存取。

cims技术。cims工程项目主要包括生产计划管理、自动化制造系统技术信息管理、技术信息管理、工程数据库管理、办公自动化、决策支持、质量保证、库存管理等应用子系统的开发,各应用子系统间系统平台集成、数据信息交换是企业间成功实施动态联盟企业的关键技术基础。

协同工作技术。在一定的时间(如产品生命周期中一个阶段)、一定的空间(如产品设计师和制造工程师并行解决问题这一集合形成的空间)内,利用计算机网络,小组成员共享知识与信息,避免潜在的不相容性引起的矛盾。同时,在并行产品开发过程中,多功能小组之间,多功能小组各专家之间由于各自的目的、背景和领域知识水平的差异必将导致冲突的产生,因此需要通过协同工作,解决各方的矛盾、冲突,最终达到一致解。

工作流管理。其主要特征是实现人与计算机交互时间结合过程中的自动化,主要涉及的内容是工作任务的整体处理过程、工作组成员间依据一组已定义的规则及已制定的共同目标所交换的文本文件、各种多媒体信息或任务,工作流管理系统是一个用于分布式环境中工作任务进程间的协调或协作式处理软件系统。

6 总结

打破小单位和行业的局限,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与组织下,实行产学研结合,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建立敏捷制造网络化工程,加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与敏捷化。这不仅对于制造业本身的改造,地区信息港的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而且也能够在近年内达到开展异地设计与制造、网络服务、网上数据共享和网上培训等的预期目标,必将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姜万生等,敏捷制造中面向对象的产品信息建模技术,机械工业自动化,1999,21(2):14~15

rick dove,敏捷企业(上),中国机械工程,1996,7(3):22~27

rick dove,敏捷企业(下),中国机械工程,1996,7(4):23~26

曾国屏,灵捷制造,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李荣彬等,分散网络化制造�香港制造业再发展的模式,机械工程学报,1998,34(6):102~107

henry lau ,the new role of intranet/internet technology for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with computers(1998)14:150-155

谢友柏,分布式设计知识资源的建设和运用,中国机械工程,1998,9(2):16~18

等,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分散网络化生产系统,中国机械工程,1998,9(2):68~71

a.a.gokhale ,enterprise-wide networking for manufacturing, computer ind. engng 1998 vol35 :259-262

周伟等,企业intranet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98.12:12~14

杨雅辉等,internet上信息服务系统的建造、维护和管理,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99.1:78~82

刘敏等,cims环境下intranet网络系统方案的研究,中国机械工程,1999.2:156~159

research on network-based agile manufacturing

yan junqi,ni yanrong,ma dengzh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0)

第2篇: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 营销信息化 网络营销 运作

经济的增长主要依赖制造业的增长,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企业营销信息化已成为我国制造业企业迈向国际市场、有效参与市场竞争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制造业企业营销信息化,就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制造业企业营销活动的各个环节,建立现代营销信息系统,开展网络营销,通过对企业内外营销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实现企业内、外部营销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不断提高企业营销管理水平和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一、制造业企业营销信息化的重要性

1.提高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包括营销信息化、生产信息化、研发信息化、人力资源信息化、财务信息化、决策信息化等。营销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难点和重点,因为企业的营销活动涉及到企业内部的产品开发、生产、财务、储存等以及变化的外部环境,能否建立覆盖所有销售网点的信息网络,在实施企业资源规划(ERP)管理的基础上,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营销活动各环节,开展客户关系管理(CRM)和实施供应链(SCM)管理,建立具有营销决策支持功能和营销活动执行、监督、分析功能的现代营销信息系统,直接关系到企业信息化的成败。

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制造业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细胞和实现信息化、工业化的载体,其信息化水平既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2.提高我国企业的市场营销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企业营销信息化可以使企业与客户之间进行双向、实时的沟通,客户的需求以最直接、最快的方式反映到企业的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加速新产品开发、缩短新产品准备期、快捷提供服务和销售,此外,还能使制造业企业以较低成本费用进行调研、信息、建立网上销售渠道、开发市场等。在营销信息化过程中,先进的营销方式和信息技术与敏捷制造、精益生产等先进的生产制造模式相结合,能更好地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而且企业营销信息化必然导致企业营销管理模式的变革,提高企业市场营销信息处理的速度和营销决策能力等这些,都将我国企业的市场营销水平,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企业营销信息化的重要体现就是开展网络营销

企业营销信息化的重要体现就是开展网络营销。网络营销不仅使传统的营销组合有了新的内容,如网络促销形式多样且收费低廉或免费、跨越时空限制通过网络直接销售商品等,而且网络营销的方式具有多样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或组合使用,常见的有:利用网站营销、利用搜索引擎营销、加入行业信息网、利用电子邮件营销和利用博客、BBS营销等等。网络营销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营销理念,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实现营销的4C(Consumer Wants and Needs, Cost to Satisfy Wants and Needs, Convenience to Buy, Communications),即能够做到:客户的需求和欲望可以随时了解、客户获得满足的成本相对低廉、客户可以方便地采购、与客户的沟通易于实现。

在实际工作中,网络营销一般可分为五个层次,即网络调研、网络促销、网络分销、网络服务、网络整合营销等,这五个层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渐深入。

三、制造业企业营销信息化的运作要点

1.全面规划、分步实施

企业营销信息化是一项涉及面广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逐步发展和逐步完善的过程。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全面考虑,分步骤、分阶段、有主次地推进,在战略规划中,应着重考虑以下问题:(1)目标和任务。对营销信息化的应达到的技术水平和将要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有明确的目标,比如:树立形象、拓展采购与销售渠道、加速新产品开发、扩大销售、提高售后服务水平、降低交易成本、对市场需求快速反应、更好地满足客户需要、批量定制、促进价值链的整合等等,需要强调的是,目标和任务要与网络营销的层次相对应。(2)实施步骤和阶段。(3)投资预算和投资回报。既要制定初始投资预算,还要制定分阶段实施的预算,明确收益模式。(4)配套改革工作。比如对员工的培训、制度的完善、业务流程重组等。

2.进行业务流程重组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就是要以业务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经营管理流程,其根本目的是以信息化、网络化和知识化为基础,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以客户、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在实际工作中,业务流程重组的基本内容包括工作流程重组、信息渠道重组、组织结构重组、人员素质重组等,通过业务流程重组,可以改变不适应企业营销信息化的传统流程,使新的业务流程更具“柔性化”,增强制造业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

3.加强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

营销信息化是建立在企业内部信息化基础上的,企业应建立并完善内部信息系统,通过构建企业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实施企业资源规划(ERP),将企业的人力资源、产品开发、财务、供应、制造、库存、销售、质量、成本等职能集成在一起,实现对企业的动态控制和资源的集成与优化。国内很多企业将作为营销信息化主要体现的网络营销简单地理解成是设计网页、网上广告宣传、网上开店等, 而忽略了企业在接到客户定单后如何满足客户需求, 如何控制整个销售网络的运作, 这一切都需要企业内部信息系统支持的。很多企业由于没有后台信息系统的支持,从前台商务站点上获得的销售定单、市场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到后台系统中;同样,如果前台系统不能及时读取后台系统中关于产品、价格、库存、客户等信息, 就会造成前后台信息的脱节, 最终难以满足客户需要或客户的满意度下降。

4.创建有特色的商务网站并加以推广

完善的企业网站是开展网络营销的基本前提。企业在制定网站建设规划的基础上,通过自建、服务器托管、租赁等方式建立网站,通过网站信息、在线调研、网上交易等,以达到营销信息化的具体应用。在网站设计与建设中,要避免网站规划和栏目设置不合理、定位模糊、交互性差、信息不完整、网页信息量小、栏目层次过多等问题,还应该重视免费网络服务功能的建设,如免费信箱、论坛、会员服务等,以增加与客户交流的机会。在网站运行中,要加强对网站的维护,以保证网络营销的正常开展。网站具备一定的知名度是网上营销顺利进行的条件,必须加强网站的推广,让网上用户了解、接受并愿意经常浏览本企业的网站,不断扩大网站的用户规模,提高网站的利用效率。网站推广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企业制定可行的网站推广方案,并重视网站推广艺术的运用。

5.完善网络营销系统的增值系统

营销信息化的顺利开展,不仅要建立现代营销信息系统,加强在线功能,更要通过对企业内外营销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实现企业内、外部营销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不断提高企业营销管理水平和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因此,还要加强网络营销系统的增值系统建设,要广泛地应用客户关系管理(CRM)和供应链管理(SCM)。CRM系统的主要内容包括营销自动化、销售过程自动化和客户服务等,企业利用CRM系统能够收集、跟踪、分析每一个用户的信息,从而了解和分析用户的需要,提高营销决策和执行的有效性。供应链管理(SCM)是指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为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联结上游与下游企业,对信息流、物流及资金流进行合理的调控,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效率,迅速以最小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价值的过程。

此外,在营销信息化推进过程中,要从营销效果、商业利益等方面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同时借鉴其它企业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情况不断完善信息化工作。在营销信息化过程中,为防范风险,除了要有规划、分步实施、领导参与、配套改革外,还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组建信息网络和进行相关软件系统的选型、谨慎选择信息化咨询与合作伙伴、实施信息化建设项目监理,保障信息化项目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源:信息主管实务[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

第3篇: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信息敏捷制造网络

制造业信息化进程

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三十年来,信息革命已经渗透至各个经济部门,迅速改变着传统产业和整个经济的面貌。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拓展了制造业的广度和深度,产生了一批新的制造哲理和制造技术,使制造业正发生着质的飞跃。纵观制造业信息化进程,可将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功能自动化阶段。七十年代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生产领域的自动控制提供了可能,使得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的制造自动化技术成为可行,由此出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物料管理计划(MRP)等自动化系统。

信息集成阶段。八十年代针对设计、加工和管理中存在的自动化孤岛问题,实现制造信息的共享和交换,采用计算机采集、传递、加工处理信息,形成了一系列信息集成系统,如CAD/CAPP/CAM、CAD/MRPⅡ、CAPP/MRPⅡ,CIMS。

过程优化阶段。九十年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企业意识到除了信息集成这一技术外,还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如用并行工程(CE)方法,在产品设计时考虑下游工作中的可制造性、可装配性等,重组设计过程,提高产品开发能力;用企业经营过程重构(BPR),将企业结构调整成适应全球制造的新模式。

敏捷化阶段。九五年以后,以Internet为代表的国际互联网,正以极快的速度在发展。Internet在改变信息传递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企业组织管理方式,使以满足全球化市场用户需求为核心的快速响应制造活动成为可能,敏捷制造(AM)、虚拟制造(VM)等新的制造模式应运而生。

从制造业信息化进程可看出,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从知识到应用之间的间隔越来越短,未来的制造业在某种意义上将成为一种信息产业,信息将成为制造业的决定因素,用信息技术促进未来制造的改造已成为时代潮流。21世纪,世界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是:信息技术在促进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仍然是第一位;独占性技术决定了产品的价值和价格;联合和竞争两位一体,并超出国界,敏捷性成为制造业追求的目标;管理创新对制造业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制造技术继续围绕信息化、智能化、精密化、集成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

2敏捷制造信息化需求

2.1信息需求

信息革命促使了市场全球化,使现代企业呈现集团化、多元化和动态联盟的发展趋势:企业跨越不同的地域,产品涉及多个领域。这些企业需要及时了解各地分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同一企业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员工之间也需要及时共享大量企业信息,企业和用户之间以及企业与其合作伙伴之间也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交流。只有了解企业信息的需求,才能有效管理组织这些信息,选择合作伙伴,实现敏捷化制造。企业信息涉及有关产品设计、计划、生产资源、组织等类型的数据,不仅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和结构复杂,而且数据间存在复杂的语义联系,数据载体也是多介质的。

制造业中信息按其需求可分为两部分:产品制造信息、企业服务信息。其中产品制造信息包括产品信息和工艺信息。

产品信息[1]包括与产品制造有关的所有信息,如产品几何拓扑信息(3D实体模型、2D图纸以及VRML格式图片等)、加工要求信息、组成产品零件的材料和热处理信息、装配要求信息、产品检验信息、产品功能信息、产品制造成本和制造周期等信息。

工艺信息包括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各种加工方法及其应用范围、设计规范,用于新产品的加工工艺性和设计可行性评价,提供各种加工手册、设计手册。

企业服务信息包括产品市场信息(产品基本价格、批量价格、价格的有效期和交货期)、企业生产能力信息(主要设备、特殊设备、大型设备)、企业产品开发能力信息等。

2.2网络服务需求

对制造业企业来说,网络应用服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希望上网企业信息,如企业介绍、产品介绍等;

能有行业性的专业网站提供行业信息、行业动态等;

能在网上了解有关的政策法规,为企业活动提供依据;

能在网上跟踪行业技术信息,为企业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与用户进行网上信息的交流,及时反馈用户意见,组织网上用户的培训与产品使用问题的解决等;

与协作生产企业进行网上的信息交流和商务活动,提高工作效率;

开展网上的商务活动,如产品销售、产品的虚拟展示等;

数字化产品模型共享,建立一个虚拟三维产品的“图书馆”,让各企业分享,减少巨大的重复性CAD造型工作。

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和研究现状

3.1信息化现状

目前我国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投入了大量的建设资金,全国的信息高速公路网络已初具规模。企业的CAD、CIMS、ERP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也出现了不平衡,如:

“信息公路上的车不多”,网上信息量少,内容不够丰富,不能吸引用户;

上网费用还太高,不能被广大用户所接受;

技术上还较为复杂,用户无法自我维护;

网上的电子商务条件还不成熟,无法进行网上交易;

Internet服务提供者(ISP)和Internet内容提供者(ICP)的服务质量还有待改进;

众多传统的传媒业正面临着重新划分市场的激烈竞争。

必须解决如何利用信息网络为广大用户,特别是直接创造财富的制造业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这一问题。

3.2制造业网络工程研究现状

市场的全球化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出现了一系列现代生产模式和制造哲理,要求改变企业现有的组织结构,实现多种敏捷组织形式,如项目任务协同功能工作小组、虚拟集团及多种合作组织机构,建立起协同合作为主导的“竞争�合作�协同”机制。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制造业中海量信息的处理提供了可能,促进了敏捷企业网络化工程的组建。

国外典型研究有[2~6]:1994年美国能源部提出了“敏捷制造的使能技术(TEAM)”,TEAM集成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建立了一个“产品实现过程模型”;“全美工厂网络(FAN)”建立于1995年,是国家工业数据库,提供包括生产能力,各种工程服务项目、产品及其价格和性能数据、销售和用户服务专门服务;1995年洛克海德·马丁航空公司建立“制造系统的敏捷基础设施网络AIMSnet”,利用国际互联网支持和管理敏捷企业的供应链;美国通用电器研究和开发部的“计算机辅助制造网络(CAMnet)”建立于1996年,它通过Internet网提供多种制造支撑服务,如产品设计的可制造性、加工过程仿真及产品的试验等,使得集成企业的成员能够快速连接和共享制造信息。这些网络主要为大公司的成员和客户提供服务。

国内的主要研究有:

虚拟异地合作设计组织[7]主要强调在产品设计和开发中,获取设计知识的异地合作。我国企业存在一批可以支持产品开发中设计知识获取的资源或潜在资源,要使这些资源以及企业外资源能以企业开发某项产品的行为为中心并和企业组织在一起,共同为这个项目的完成进行设计知识、特别是新知识的获取工作。已有一些异地合作设计组织的新概念和关键技术研究,在实验室中有一些局部非常初级的试验,如上海交通大学与上飞厂之间进行了异地设计的联网试验;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也在策划异地合作设计网,但这些工作仍属开始阶段。

分散网络化生产系统[5],[8]强调生产系统的网络化。分散网络化是指将动态的、没有固定隶属关系的和地理上相隔的集团,利用信息和通讯技术把它们加以组织起来进行生产,快速地以合理的成本将产品从设计转入生产。通过国际互联网,对产品设计、工艺、生产和工况信息从一个生产单元传送到异地的生产单元进行测试。上海先进制造技术中心于1998年提供的上海交通大学的快速原形制造中心的上网服务,同济大学也与香港某些中小型企业进行了联网合作制造模具的试验,但这样的系统还需要有进一步的研究和配套措施。

4敏捷制造网络工程实施建议

利用互联网、企业内部网,构建敏捷制造网络集成平台,可建立有关企业和高校、研究所、研究中心等结合成一体的敏捷制造网络体系,实现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共享和设计制造过程的集成;建立以网络为基础的,面向广大中小型企业的先进制造技术虚拟服务中心和培训中心,建立网络化制造工程,具体实施包括基于Intranet的制造环境内部网络化和基于Internet制造业与外界联系的网络化,如图1。

4.1基于Intranet的制造环境内部网络化

实现企业中工程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等制造过程各子系统的集成,完成企业内部网的

图1制造业信息化网络工程建议

建设,深化应用CAD、CIMS技术,提高企业在计算机网络支持的新型制造模式下的管理水平。

4.2基于Internet网企业与外界信息交流

通过Internet网可实现企业与外界的联系,其中主要内容包括:

敏捷供应链。把生产商、供应商、销售商等在一条链路上的所有环节都联系起来并进行优化,使生产资料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生产、分销环节变成增值的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不仅降低了成本、减少了库存,而且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网络,介绍企业及企业产品,实现企业生产与销售的有效连接,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合理流动。

公共数据中心。建立公共数据中心,即网上的制造资源信息库,也就是用现代化手段使信息和知识为最大可能多的需求者服务,充分体现其价值。这里的资源包括了企业富余的生产能力、特种制造手段、CAD/CAE/CAM软件;标准件、通用件、图库;各种人才信息;技术信息和产品信息。

远程服务体系。远程服务是在资源的需求者和提供者之间架设起现代化的交通网。特别是象快速成型(RP)等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这些技术往往比较复杂,而且这些设备往往比较昂贵,不是所有企业都能轻易添置的。另外,每个企业单独拥有这样的资源,往往使用效率不高,造成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建立远程服务体系就可以使上述问题得到较圆满的解决。建立这样的体系,首先要有掌握某项先进制造技术和拥有必要设备资源的“服务中心”,然后要研究Internet/web分布式网络计算与网络安全支持技术,建立基于web客户机/服务器分布式计算模式的、支持多个用户、多个站点的远程服务系统的体系结构。

异地设计和制造。不受地域限制,由多个异地的企业组成动态联盟,合作开发同一产品,从而保证企业抓住转瞬即逝的市场机遇,赢得竞争。其关键的问题在于分布式产品设计与制造的过程集成与管理,异构、跨平台的设计与制造工具。研究内容包括:远程项目组织与管理;网络安全性;数据交换格式;远程信息维护;远距监测与控制机理等等。

虚拟学校。信息日新月异的变化使继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可以用网络技术将培训资源充分调动起来,组成虚拟的“先进制造技术学校”,在知识的传授者与吸收者之间构筑“多对多”的通道,打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使更多的劳动者得到培训的机会。这需要首先进行网上教学的课程建设,同时要建立由若干个培训中心联网组成的培训网,还要制作与网上教学相匹配的教材及音像资料,建立教与学进行交流的机制和培训网的运行机制,研究培训的评估方法。为了提高培训质量,还应将虚拟制造技术的研究与网上培训结合起来。

5制造网络实现的关键技术

在信息技术的条件下,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产品、设备、人员、资金、市场等企业资源有效地集成起来,采用各种类型的合作形式,建立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高素质员工系统为核心的敏捷制造企业运作模式,其关键技术有:

分布式网络通讯技术[9~12]。Internet、Intranet、Web等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异地的网络信息传输、数据访问成为可能。特别是Web技术的实现,可以提供一种支持成本低、用户界面友好的网络访问介质,解决制造过程中用户访问困难的问题。

网络数据存取、交换技术。网络按集成分布框架体系存储数据信息,根据数据的地域分布,分别存储各地的数据备份信息,有关产品开发、设计、制造的集成信息存储在公共数据中心中,由数据中心协调统一管理,通过数据中心对各职能小组的授权实现对数据的存取。

CIMS技术。CIMS工程项目主要包括生产计划管理、自动化制造系统技术信息管理、技术信息管理、工程数据库管理、办公自动化、决策支持、质量保证、库存管理等应用子系统的开发,各应用子系统间系统平台集成、数据信息交换是企业间成功实施动态联盟企业的关键技术基础。

协同工作技术。在一定的时间(如产品生命周期中一个阶段)、一定的空间(如产品设计师和制造工程师并行解决问题这一集合形成的空间)内,利用计算机网络,小组成员共享知识与信息,避免潜在的不相容性引起的矛盾。同时,在并行产品开发过程中,多功能小组之间,多功能小组各专家之间由于各自的目的、背景和领域知识水平的差异必将导致冲突的产生,因此需要通过协同工作,解决各方的矛盾、冲突,最终达到一致解。

工作流管理。其主要特征是实现人与计算机交互时间结合过程中的自动化,主要涉及的内容是工作任务的整体处理过程、工作组成员间依据一组已定义的规则及已制定的共同目标所交换的文本文件、各种多媒体信息或任务,工作流管理系统是一个用于分布式环境中工作任务进程间的协调或协作式处理软件系统。

6总结

打破小单位和行业的局限,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与组织下,实行产学研结合,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建立敏捷制造网络化工程,加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与敏捷化。这不仅对于制造业本身的改造,地区信息港的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而且也能够在近年内达到开展异地设计与制造、网络服务、网上数据共享和网上培训等的预期目标,必将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姜万生等,敏捷制造中面向对象的产品信息建模技术,机械工业自动化,1999,21(2):14~15

RickDove,敏捷企业(上),中国机械工程,1996,7(3):22~27

RickDove,敏捷企业(下),中国机械工程,1996,7(4):23~26

曾国屏,灵捷制造,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李荣彬等,分散网络化制造�香港制造业再发展的模式,机械工程学报,1998,34(6):102~107

HenryLau,TheNewRoleofIntranet/InternetTechnologyforManufacturing,EngineeringwithComputers(1998)14:150-155

谢友柏,分布式设计知识资源的建设和运用,中国机械工程,1998,9(2):16~18

等,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分散网络化生产系统,中国机械工程,1998,9(2):68~71

A.A.GOKHALE,Enterprise-wideNetworkingforManufacturing,Computerind.Engng1998vol35:259-262

周伟等,企业Intranet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98.12:12~14

杨雅辉等,Internet上信息服务系统的建造、维护和管理,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99.1:78~82

刘敏等,CIMS环境下Intranet网络系统方案的研究,中国机械工程,1999.2:156~159

ResearchOnNetwork-basedAgileManufacturing

YanJunqi,NiYanrong,MaDengzhe

(MechanicalEngineeringDepartment,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hanghai200030)

第4篇: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制造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设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地位

设备投资在企业固定资产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在现代大中型制造企业中,设备投资比例越来越大,占固定资产总额的60%~70%,成为企业建设投资的主要支出项目。

设备后续正常运行的维护费用也成为一项重大投资。随着设备技术含量的大幅提升和设备种类的大幅增加,除了设备正常运行所需的能源、资源消耗外,每年还要投入大批维修预算费用,用于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支出。

设备故障停机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现代设备的运转速度、运行速率、反应速度等大大提高,如果设备维修保障措施不到位,一旦发生故障停机就会造成生产中断,给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故障所引发事故将会带来严重后果。现代设备往往在高速、高负荷、高温、高压状态下运行,设备承受的应力大,设备的磨损、腐蚀速度也大大增加。一旦故障处理不及时,引发事故,会造成设备的损坏,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环境污染等恶性后果的发生。

设备维修管理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由于现代设备的技术含量很高,单靠某一学科的知识无法解决现代设备的技术问题,因而需要对设备进行社会化管理和维修。

随着设备在制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决定了企业领导必需在设备管理信息化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以提高企业设备管理水平。

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具有多个行业实施经验的设备管理软件实施方会参与到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但由于以下主要因素的存在而会极大地影响到设备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实施质量,希望在企业实施的过程中,能够引起企业方领导的高度关注。

领导重视而关注少、一般用户热情不高

在制造企业进行设备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企业领导较重视但投入精力和时间很少,一般用户不愿因信息化建设给自己增加额外的设备管理录入工作而热情不高、参与度不足的情况。进而由于企业方的需求表达不清、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设计不能满足要求而造成项目实施双方的不满,给项目实施带来巨大的风险。

把信息化建设当成实施方交钥匙工程

这样的结果就是,实施过程完全成了实施方的事情,企业用户只等着拿到一个自认为可以到手就可以使用的简单系统。殊不知,这样提交的系统根本就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也不能适应制造企业的现状和发展需求。

把信息化建设当成软件开发

企业用户通常的想法是把自己的需求告诉实施方,后续系统功能只需要实施方按他们说的做法去开发就行了。这说明企业领导和用户没有树立正确的系统实施观念,没有把设备信息化建设过程想成是他们管理水平的提高过程,也是培训、讨论、业务流程改进等过程。从而浪费了时间和获取知识资源的机会。

头痛医头似的信息孤岛的问题

制造企业各设备管理部门一般都会从自己部门的业务需求出发,从自己当前最迫切解决的业务需求出发,购买和实施解决某一方面业务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然后把这些系统限制在本部门内部使用,从而人为造成许多的信息孤岛,为以后的系统整合、各部门业务重组埋下重重障碍,成为设备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助力。

业务流程没有进行闭环管理

制造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中,往往会由于企业方对项目实施方法的理解不透、实施方的引导和培训不足等原因,在信息化系统整体功能设计方面,没有以端到端的业务设计需求思想为指导,没有从部门内业务集成与协同、部门间业务集成与协同、同一部门不同地点间的业务集成与协同出发,而仅从本部门各种业务需求本身思考,设计出互不关联、处处存在断点的业务流程解决方案,最终影响信息化的实施质量和用户的认可度。

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在制造企业实施设备信息化项目的过程中,企业及实施方因各种原因把一些素质不高的人员派到项目组中参与项目实施工作,人为的给项目的成功实施带来巨大风险。

设备管理理论与企业实际、软件功能不协调

在企业设备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项目实施方往往应用户的强烈要求或者是在自身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进行了电子化开发,而没有从设备管理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出发,结合企业实际,开发出更好的系统功能。

制造企业在设备信息化过程中的新需求分析

国内的许多制造企业已经经过了多年的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同时,许多企业也通过不断的参观、学习、思考等过程积累,开始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与要求,在进行新的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开始不再盲从项目实施方的培训与引导,具有了越来越多的主动性和提升项目实施质量、提高企业设备管理水平的新的需求。

提出了更多深入运用的功能

企业方已不仅限于深入挖掘和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标准功能,开始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发展要求和设备管理理论的指引,要求实施方提供更多适应多种业务的新功能。

功能精细化需求

企业方除了使用实施方所介绍的功能外,已经开始针对企业某一方面的业务需求,结合企业领导的最新管理思路和最新设备管理理论指导,提出对某项业务的精细化管理需求,要求分阶段、有重点的解决企业设备管理业务难点,为企业总体生产经常目标服务。

全寿命周期管理需求

为更好的适应市场竞争环境,企业领导不能仅关注设备维修保养某一方面的业务需求,要从设备的全寿命周期出发,关注设备整个寿命周期各业务阶段需求,追求设备全寿命周期的最大效益和制造企业生产运营的整体效益最大化。

充分借助先进理念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方不仅希望通过设备信息化建设引进一套管理系统,还希望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引进和吸收项目实施方在各个行业的成功实施经验与专业知识,同时结合实施方可能带来的最新设备管理理论讲解,将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解决制造企业信息孤岛问题

企业就希望通过某个适合的设备信息化系统的实施,把这些孤立的系统进行整合,最终解决用户在多个系统中多次重复操作,信息还不能充分共享的问题。

KPI考核的需求

企业领导希望通过设备信息化系统的实施,不但能够方便企业各级用户的日常业务操作,还能为企业KPI业务指标的数据来源提供依据,从而为企业的设备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最终为提升设备管理水平服务。

制造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设备管理信息化是企业设备管理业务的发现趋势,其实质是对企业设备管理业务全过程进行精细化、简捷化管理,其发展趋势如下。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以设备的全生命周期业务需求为主线,以系统化的思路为基础,考虑到企业设备管理的各方面业务需求的解决,结合现代设备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来设计设备管理系统的流程和功能,满足企业设备管理方方面面的业务需求。

简化用户操用

业务数据的统计分析从系统集团公司、企业高层领导的角度出发,为上述两级领导使用系统查询和统计数据、进行业务考核与设备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4. 端到端的闭环业务管理流程以业务闭环为追求,来分析和设计每一个业务流程所涉及的每一个部门、节点,流程有起点和终点,以PDCA的不断循环模块来提升业务流程的运行效率和效益。

结语:为保证信息化平台搭建顺利完成后能够尽快达到预期目标,并充分有效地发挥其作用,使前期投资得到应有的回报,制造企业相关的设备管理或信息化管理部门应借鉴其它企业信息化的先进管理经验,建立设备管理信息化平台的长效运维机制,使其能够在制造企业的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白云川,晏车.信息化大洋[J].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9(18)

[2] 张念淮,吴韶华.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4)

第5篇: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 信息共享 生命周期 全周期成本控制 控制措施

一、信息共享中的成本管理与生命周期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本管理中业务流程和生产的过程是一种紧密结合的系统,在业务过程中按照成本的对象将成本归集起来,找到消耗成本的重要因素,并随着业务的产生、发展、结束的阶段将成本分配至不同的阶段。然而没有信息化技术支持的阶段,计算机功能往往是独立的,其管理的是某个部门的职能与信息,这样就容易在各个部门之间形成相对的独立,产生了众多数量的孤岛信息,这样就使得制造企业管理不能形成一个整体。孤岛信息的出现不利于对成本数据的全面归集,使得成本控制出现了只有形式而没有作用的管理模式。

在信息共享中,成本的归集和分配已经可以利用软件进行处理,使得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并使之与财务数据相互共享,从而达到控制成本的目标。如: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的出现,其很好的将所有产品信息集合起来并使之与相关的程序相对应,产品的结构变得十分清晰,促进了产品从研发到生产结合。除了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之外,在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制造特征和管理的需求,针对性开发信息软件,并借助这些关键实现成本管理,归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成本支出,并利用针对性较强的信息化工具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

信息共享还可以帮助成本管理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起来,但是这样还不能帮助企业在发展中有效的降低市场风险,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因为针对制造业而言,产品的开发与销售也应当被纳入到成本管理中,所以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控制应运而生,借助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控制,企业才能在从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全部过程中控制成本支出,此时的信息化才能有效的保证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的全面而有效。

二、全生命周期理念下的成本管理关键

(一)生命周期的内涵

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方法起始与上个世纪中期的美国,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是一种对发生在产品生命周期内的成本进行归集的控制方法,以此量化产品不同生命阶段的成本。简单看就是确定产品的生命周期并进行成本阶段划分,包括了产品从设计到淘汰整个过程的成本,其主要成本构成如下:

1)生产成本:在生产成本中包含了研发成本、制造成本、营销成本等,即产品从开发中的设计、试制、试验、小规模生产、大规模量产知道停止生产的整个过程中的所有费用,其成本会随着生产环境与动用资源的差异而不同;2)维护成本:产品被销售后到报废,其存在使用维护期和报废期,这也是生产者所需面对的售后服务的内容,其中包括了运行成本、维修成本、养护成本等,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持续改进的成本也是一种后期维护成本。3)处置成本,产品的生命周期完结时,企业必须对产品的废弃处置成本进行分析确认和分配,以保证产品在使用后得到适当的处理不会产生环境或者安全性危害,尤其是环境成本是必须考虑在内的。

(二)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关键

1)开发与设计是成本的决定阶段:在研究中,生命周期内产品的开发、测试、小规模试生产、大批量产、售后服务这五个阶段对产品最终成本的影响被统计出来并进行了对比,从中发现:产品设计与开发决定了70%的产品成本;测试占有的成本比例为20%;产品生产准备即试制决定7%的产品成本;而大规模量产的采购与生产环节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只有3%,销售过程中不会对产品成本的决定产生影响。可见产品在设计阶段因为其决定了产品最终的形式和生产过程,其生产的成本已经被相对固化,尤其是制造业的产品,在产品设计阶段所有的产品属性都已经被确定,从材料、形式、功能等都已经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体系,因此其生产成本已经被确定,所有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决定其成本的关键阶段就是设计阶段。

2)成本之间存在关联。在实际的在成本控制中是不能一下子就把成本降到最低,因为产品生产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且在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的思路下,智能将设计、制造、维护够一个控制循环,实现成本的降低。即上下游成本的改变都会影响整个产品成本控制的效果。如制造一个复杂的设备,设计上的改变可以满足甚至超过技术要求并达到降低成本的目标,但是也会遇到如:生产流程改变所付出的成本提高,其中增加设备、工艺流程等造成的成本提高;新的原材料也必须进行重新采购或者检验,才能投入使用而造成成本提高;维护中重新对用户进行说明或者指导,培训维修工程师等也会造成成本提高。可见,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必须强调整流程的关联性,要求企业明确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成本、阶段内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协调方法,以此才能在信息化的帮助下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控制,并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三、信息化背景下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的应用

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控制是一种以成本为基础向企业整体价值链拓展的成本控制模式。由此将研发、生产、销售利用信息系统与软件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完成对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控制。其应用由以下阶段构成:

(一)设计开发阶段

在研发阶段成本控制就应当将降低成本作为开发的一个重要标准,因为设计开发阶段主要是开发产品而不是降低成本为主要目标,其目标是研究与开发出市场适应性好的产品帮助企业升级产品体系,适应竞争需求。在前面的分析中可知,产品设计阶段可以决定产品的70%的成本,因此在开发阶段必须重视对产品的质量成本,即缺陷成本和控制成本。在产品设计中应考虑产品质量没有达到标准而引发的各种损失,并努力降低此类成本损失。所以在产品开发阶段就应将全生命周期与质量成本的控制结合起来,在追求产品全生命周期开发阶段成本最小的同时必须考虑质量成本的需求,并找到二者的结合点,即达到为优化的设计过程与结果。

(二)产品生产阶段控制

产品的量产阶段,成本降低的潜力已经没有多大空间,但是企业还需要借助与信息化技术对求进行精确控制,从而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支出而达到最佳成本目标。着阶段成本管理策略包括了制造成本目标的确定和实施、作业成本控制、生产管理等。还可以利用信息系统将成目标和作业成本进行统计与对比,以此实现动态化的控制生产成本的目标。并生产成本为核心,拓展与之相关联的采购、库存等成本控制,不断的降低整个生产环节的总体成本,从而达到控制目标。

(三)产品销售阶段控制

产品的销售是成本支出的有一个控制难点,因为市场环境是动态改变的,其产品营销的费用标准很难确定。所以在控制中必须针对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固规划,并借助信息化系统的数据支持,对产品各个营销阶段进行成本控制,即产品的开创期、成熟期、产品衰退期的成本投入是完全可以进行评价和控制的。

另外,在产品销售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对物流成本的控制,当前运输成本的不断提高导致物流成本的增加,使其成为了销售环节中成本增加的重要环节,在物流成本控制中引入ABC法则,对物流作业进行预算与成本管理,并借助信息共享实现从采购、供应、销售、仓储、库存管理等多个环节的统一调度与资源配置,为整个企业的物流优化提供必要的支持,从而建立起一个高效且灵活的物流配送体系,帮之企业在销售环节控制成本支出。

(四)产品维护阶段控制

产品维护阶段主要是售后阶段,因为质量问题而产生的各种损失,如索赔、违约、降价、报废、维修退换等都会产生售后成本,这些都是维护阶段所必须面对的成本支出,此时应对提高客户满度而支出的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降低维护成本支出,并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帮助生产部门了解客户的需求,并将此信息作为数据基础为开发与设计提供依据和方向。最后,在产品报废与升级时应对客户追加的成本和企业替换产品的成本进行核算,保证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得到全面反映,为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结束语:信息化可以帮助制造企业将信息有效的结合起来,完成统一管理。此种信息管理模式有助于企业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控制,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利用各种信息以及分析结果支持设计研发、生产改进、销售支出、客户维护等成本,可以使得成本控制更加的具有针对性与效果。

参考文献:

第6篇: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范文

经济的增长主要依赖制造业的增长,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企业营销信息化已成为我国制造业企业迈向国际市场、有效参与市场竞争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制造业企业营销信息化,就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制造业企业营销活动的各个环节,建立现代营销信息系统,开展网络营销,通过对企业内外营销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实现企业内、外部营销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不断提高企业营销管理水平和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一、制造业企业营销信息化的重要性

1.提高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包括营销信息化、生产信息化、研发信息化、人力资源信息化、财务信息化、决策信息化等。营销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难点和重点,因为企业的营销活动涉及到企业内部的产品开发、生产、财务、储存等以及变化的外部环境,能否建立覆盖所有销售网点的信息网络,在实施企业资源规划(ERP)管理的基础上,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营销活动各环节,开展客户关系管理(CRM)和实施供应链(SCM)管理,建立具有营销决策支持功能和营销活动执行、监督、分析功能的现代营销信息系统,直接关系到企业信息化的成败。

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制造业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细胞和实现信息化、工业化的载体,其信息化水平既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2.提高我国企业的市场营销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企业营销信息化可以使企业与客户之间进行双向、实时的沟通,客户的需求以最直接、最快的方式反映到企业的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加速新产品开发、缩短新产品准备期、快捷提供服务和销售,此外,还能使制造业企业以较低成本费用进行调研、信息、建立网上销售渠道、开发市场等。在营销信息化过程中,先进的营销方式和信息技术与敏捷制造、精益生产等先进的生产制造模式相结合,能更好地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而且企业营销信息化必然导致企业营销管理模式的变革,提高企业市场营销信息处理的速度和营销决策能力等这些,都将我国企业的市场营销水平,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企业营销信息化的重要体现就是开展网络营销

企业营销信息化的重要体现就是开展网络营销。网络营销不仅使传统的营销组合有了新的内容,如网络促销形式多样且收费低廉或免费、跨越时空限制通过网络直接销售商品等,而且网络营销的方式具有多样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或组合使用,常见的有:利用网站营销、利用搜索引擎营销、加入行业信息网、利用电子邮件营销和利用博客、BBS营销等等。网络营销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营销理念,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实现营销的4C(Consumer Wants and Needs, Cost to Satisfy Wants and Needs, Convenience to Buy, Communications),即能够做到:客户的需求和欲望可以随时了解、客户获得满足的成本相对低廉、客户可以方便地采购、与客户的沟通易于实现。

在实际工作中,网络营销一般可分为五个层次,即网络调研、网络促销、网络分销、网络服务、网络整合营销等,这五个层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渐深入。

三、制造业企业营销信息化的运作要点

1.全面规划、分步实施

企业营销信息化是一项涉及面广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逐步发展和逐步完善的过程。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全面考虑,分步骤、分阶段、有主次地推进,在战略规划中,应着重考虑以下问题:(1)目标和任务。对营销信息化的应达到的技术水平和将要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有明确的目标,比如:树立形象、拓展采购与销售渠道、加速新产品开发、扩大销售、提高售后服务水平、降低交易成本、对市场需求快速反应、更好地满足客户需要、批量定制、促进价值链的整合等等,需要强调的是,目标和任务要与网络营销的层次相对应。(2)实施步骤和阶段。(3)投资预算和投资回报。既要制定初始投资预算,还要制定分阶段实施的预算,明确收益模式。(4)配套改革工作。比如对员工的培训、制度的完善、业务流程重组等。

2.进行业务流程重组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就是要以业务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经营管理流程,其根本目的是以信息化、网络化和知识化为基础,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以客户、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在实际工作中,业务流程重组的基本内容包括工作流程重组、信息渠道重组、组织结构重组、人员素质重组等,通过业务流程重组,可以改变不适应企业营销信息化的传统流程,使新的业务流程更具“柔性化”,增强制造业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

3.加强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

营销信息化是建立在企业内部信息化基础上的,企业应建立并完善内部信息系统,通过构建企业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实施企业资源规划(ERP),将企业的人力资源、产品开发、财务、供应、制造、库存、销售、质量、成本等职能集成在一起,实现对企业的动态控制和资源的集成与优化。国内很多企业将作为营销信息化主要体现的网络营销简单地理解成是设计网页、网上广告宣传、网上开店等,而忽略了企业在接到客户定单后如何满足客户需求,如何控制整个销售网络的运作,这一切都需要企业内部信息系统支持的。很多企业由于没有后台信息系统的支持,从前台商务站点上获得的销售定单、市场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到后台系统中;同样,如果前台系统不能及时读取后台系统中关于产品、价格、库存、客户等信息,就会造成前后台信息的脱节,最终难以满足客户需要或客户的满意度下降。

4.创建有特色的商务网站并加以推广

完善的企业网站是开展网络营销的基本前提。企业在制定网站建设规划的基础上,通过自建、服务器托管、租赁等方式建立网站,通过网站信息、在线调研、网上交易等,以达到营销信息化的具体应用。在网站设计与建设中,要避免网站规划和栏目设置不合理、定位模糊、交互性差、信息不完整、网页信息量小、栏目层次过多等问题,还应该重视免费网络服务功能的建设,如免费信箱、论坛、会员服务等,以增加与客户交流的机会。在网站运行中,要加强对网站的维护,以保证网络营销的正常开展。网站具备一定的知名度是网上营销顺利进行的条件,必须加强网站的推广,让网上用户了解、接受并愿意经常浏览本企业的网站,不断扩大网站的用户规模,提高网站的利用效率。网站推广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企业制定可行的网站推广方案,并重视网站推广艺术的运用。

5.完善网络营销系统的增值系统

第7篇: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范文

一、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风险分析

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建设主要是采用CAD/CAM/CAPP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使得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信息化;采用MEP/ERP等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则是为了制造企业的管理水平科学化,管理流程信息化;采用CMS等、等进行制造企业信息的搜集,逐渐形成集设计、制造以及管理为一体的计算机综合集成制造系统,并采用计算机技术,将制造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料整合起来,并将其扩展到制造企业外部。从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本质来看,就是实现制造企业各个层面的信息化,使得企业整体运营逐渐高效化、科学化、合理化。由此可见,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个企业信息化的建立,它是一个信息化系统的革新,对制造企业而来,更像是一场信息化革命[1]。然而,对于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而言,虽然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当下企业管理格局的改善,但是在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风险因素,这就要求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除了关注信息化建设之外,还需要对周围的风险源进行及时的侦查,分析风险源的源头,做出最佳的风险处理措施。

(一)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技术风险。高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属于高科技的信息化应用,这类信息化技术对于制造企业的管理和信息搜集大有帮助,但是该类型的技术牵扯信息内容过多,是多种综合技术的结合,因此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对于初步建立信息化的制造企业而言,这种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在短时间内难以做到合理化的有效控制,无法预测信息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偶然现象,对于风险的发生不能做到及时的防范,进而给制造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二)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风险。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必然会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各种软硬件设备的购买、软件系统和信息支付企业的服务费用等等。除此之外,还涉及一些隐藏费用,例如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后的信息系统应用培训、信息化系统安全维护费用等,致使制造企业耗费大量的资金费用,给企业的资金流转造成阻碍。此外,由于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预算和实际花费资金差距过大,会造成制造企业运营的资金短缺[2]。此外,在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后,需要花费几十万或是几百万资金用于整个制造企业信息系统维护和调整,使其满足制造企业信息化发展需求。

(三)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风险。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之前,由于对信息化的陌生,使得企业管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匮乏,忽略了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风险,导致客户信息资料的泄漏,外来病毒入侵,引发整个信息系统的瘫痪。

二、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风险防范措施

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风险防范措施的应用是信息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它对于制造企业信息化系统安全运营大有裨益。此外,加强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风险防范,还能减少因风险因素造成的经济损失[3]。以下则是笔者结合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风险因素,在查阅多方资料后总结出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技术风险防范措施。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必然离不开多项技术的综合应用。对于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而言,其应用的信息化技术都是按照信息系统建设的总规划,按部就班的采用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技术。因而,在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风险防范中,需要根据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目标和阶段性计划,找准技术的切入点,按照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层次,进行风险防范。

(二)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防范措施。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风险因素的发生,必然造成制造企业的经济损失,治愈资金损失额度大小,则完全取决于制造企业信息化的风险管理。比如,在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之处就制定好严密的风险管理计划,并安排管理人员对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进行预算统计和管理。在此基础上,加强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日常监控,一旦发现隐藏风险源及时进行处理解决,降低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额外的风险资金投入[4]。

(三)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安全风险防范。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风险防范,需要从制造企业信息化内部进行管理和风险监测。由于每年制造企业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安全风险维护,基于此,可用这笔资金进行信息化风险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以及日常信息系统的维护当中,一旦发现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风险漏洞,采取防火墙措施,避免客户资料的外泄和外来病毒的入侵。其次,加强客户安全意识的提升,采用邮件形式,告知客户安全操作流程,便于客户的风险防范。

第8篇: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汽车制造企业;精益物流;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汽车行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竞争,因此,提高汽车质量,降低成本是汽车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而精益物流信息化管理的出现有效的提高了汽车营销效率,增强了同等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一、精益物流概念

相对于传统物流,精益物流更加侧重于满足顾客需求,精益生产是一种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的生产模式,精益生产是以市场需求为侧重点,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精益物流概念。通常而言,精益物流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按照整个价值流确定产品生产、供应、配送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计划,精益物流在整个活动流中秉承着高效、简洁、低能耗的原则,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例如:避免了库存的浪费以及多余的产品搬运流程,从而改善了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汽车制造业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

我国的汽车制造企业起步比较的晚,相应的在物流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具体分析如下:

1.产业链不均衡

对于汽车制造企业而言,产业链的平衡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协调零件生产商的配套能力,并按照生产商的要求进行按需供配。当前我国的部分汽车生产商的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尤其是零部件的配送水平存在缺陷,从而只能够依靠库存水平来保证准时供应,增大了库存成本,影响了企业资金流的正常流通,甚至影响了汽车制造企业的其他方面的决策。

2.信息化水平低

汽车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依赖于信息化的发展,尤其是在当前信息化的时代,任何信息的流通和分享都离不开信息化手段,因此,只有提高物流的信息化水平,才能够保证市场信息的准确性,并协同零部件供应商和第三方物流的关系。但是,在实际的管理之中,很多企业虽然实现了物流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但是因为没有良好的信息化基础,从而造成了精益物流信息化管理不能够跟上市场发展的脚步,从而造成了管理效果低下。

3.管理水平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汽车行业的需求量快速增长,此外国家的基础建设也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尤其是高质量高速公路的建设。但是,在我国汽车行业繁荣发展的背后,也应当看到汽车物流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弊端,整体管理水平的低下造成了产业链管理处于粗放的状态,同时市场信息把握不当,物流配送不协调,不能够满足精益化的管理要求,此外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的技术手段落后,相应的人才配备存在较大的缺口,在市场竞争中的劣势越发明显。

4.精益物流信息化管理人才的缺失

人才是支撑起管理模式的关键因素,当前汽车制造企业虽然一直致力于物流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完善,但是,其企业人才储备满足不了管理需求,尤其是缺乏管理经验和管理理论兼备的综合型人才,很多管理人员虽然具备了较强的管理理论,但是由于对于汽车行业的行情把握不当,不能够科学、全面的协调物流配送工作。而有些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汽车物流工作经验,但是,对于精益物流管理理论的理解不透彻,从而造成管理工作和理论的脱节。汽车制造企业精益物流信息化管理需要高水平的管理团队支撑,尤其是熟悉汽车行业销售、运输、生产等方面的综合型人才,人才的确实也是当前制约企业精益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的因素之一。

三、汽车制造企业精益物流信息化管理实施对策

在当前的汽车行业发展背景下,提升汽车制造企业的精益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关键,下面就如何提升管理水平提出了几点实施对策:

1.构建良好的管理运行模式

企业要保持精益物流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构建良好的管理运行模式,同时增强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在企业内部树立精益物流信息化管理的观念,打造优化的管理团队。此外企业领导要发挥其引导作用,设置相关的管理规定,引导员工遵守精益物流信息化管理流程,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2.供应链的改善

供应链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血脉,因此要改善汽车制造企业的供应链,首先要加强和零部件供应商的关系关系,保证供应充足、及时,尤其是要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缩短订货和收货的时间差,提高供货的精确性,同时严格规范零部件的装卸工作,避免在供应方面出现差错。再者要要加强采购环节的控制,通过员工培训、业务调整等措施来实现企业采购业务一体化,降低库存的挤压。最后要加强和顾客之间的物流管理,为客户提供全面准确的销售材料,并提供市场趋势预测,为精益生产提供动力。

3.秉承零库存的信息化管理

精益物流信息化管理的关键是实现零库存,避免出现额外的资金浪费,保证物流、资金流、设备运行的最优化。因此,汽车制造企业要采用灵活的管理策略,按照订货单进行生产,对于没有客户需求的产品尽量不生产,同时加强产品的市场信息反馈收集,确定订单所需的原材料是否满足需求,并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原材料配置,最短时间内完成客户交货。这种运行模式是一个整体性、快速性的链条模式,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化的优势。

4.汽车制造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化

首先是对企业内部的业务进行重组,简化相应的业务流程,优化业务操作资源配置;再者要重新规划物流区域,制定科学的物流图,缩短物流时间和物流距离,提升物流速度;同时要改善企业内部的物流配送设施,增强物流信息化管理的硬件实力;最后是要加强物流管理和其他管理模块的配合,增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整体性,实现精益物流的均衡发展。

四、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市场竞争的逐渐加剧,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也要相应提高,要秉承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相关的管理工作,不断的完善企业内部存在的不合理因素,实现精益物流信息化管理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王勇.精益供应物流在汽车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商务,2010(5).

第9篇: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范文

Internet的普及,已使得企业信息化领先者品尝到其带来的成果与收益,面对国内大型企业、国外技术领先型企业,国内中小企业的生存和竞争优势已受到极大威胁,在多种环境下生存,必须具备超强的能力,而信息化的建设则可以极大程度的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发挥出灵活高效的市场应对,赢得市场先机。

作为一家中型服装生产企业的CIO,钱经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平台搭建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只有尽快上线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并通过升级、扩展进一步完善企业原有的系统,才能利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超越其他同行。

对于信息平台的搭建,钱经理提出以下应用需求:设计功能更为齐备的门户网站,保障日均网络浏览量在4000~5000人之间;上线小型的ERP系统,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在这个基础之上,把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做好。同时,整个系统要具备高可用性、可扩展性以及高度安全,同时允许用户进行远程管理,并要具备良好的环保节能设计,低能耗。

针对以上需求,全球知名企业华硕电脑提出了优化的解决方案。作为一家连续8年获得美国信息周刊全球IT100强企业,华硕电脑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制造品质、方案设施能力,已成为国内多数中小型企业的合作伙伴,应用行业遍布制造、物流、教育、科研、金融、政府、传媒等,其提出的解决方案基于众多实践经验之上,在性价比、易用性、稳定性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现,受到众多中小企业用户青睐。

考虑到中小型企业需要一套完整的信息化系统是提升企业效率,强化企业管理的利器,华硕设计的方案中将会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为企业管理者搭建完整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整个信息化平台由3个主要层面来实现,以提升企业竞争面、整合企业内部运作面、风险决策控制面,具体提供包括企业邮局、电子商务、协同办公及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等等多个应用模块,实现企业价值链的价值最大化。

而对于本制造型企业,ERP系统将成为整个信息化建设的重心,而一个适合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则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回报,华硕的方案中ERP应用模块包含了采购管理系统、生产制造系统、库存管理、销售管理系统、物流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7个主要的独立子系统,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加载HR管理系统。

华硕中小企业方案中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实现按需定制,所有应用系统均采用模块化方式,以保证企业在不同时期根据企业的具体状况来分步构建企业信息化平台,以避免信息化投资的损失。

在整个架构中,华硕充分考虑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整体计算性能,对于电子商务服务器,华硕选用3台1U高计算能力服务器构成集群系统,不仅提升可靠性也同时提升了电子商务的订单处理能力,而在关键的ERP服务器上,华硕选用了2台5U高处理能力服务器组成集群系统,保证了核心系统的稳固运行;同时对于整个基础网络上华硕更是选用主干全千兆网络平台,并借由可管理式交换机实现网络传输的全面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