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制造业管理范文

制造业管理全文(5篇)

制造业管理

第1篇:制造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存货管理;存货

一、制造业企业存货管理的重要性

(一)保障企业生产经营

物流是制造业企业正常运转的纽带,企业所需要的各项物资资源和生产要素通过物流环节的中转、保管和服务,才能实现时间和空间转移,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发挥正确的作用。存货作为制造业企业物流环节的重要构成部分,企业只有通过合理化、现代化和信息化等物流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才能支持保障生产和建设的正常展开。存货管理贯穿于整个制造业企业的全生产经营过程中,与制造业企业的采购销售、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和技术进步等全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合理配置存货构成比例和流转时间至关重要,关乎制造业企业的生存以及在行业中占据的地位。

(二)体现流动资金占用水平

存货是一种变现能力较强的流动资产,是企业资金的分布和存在的一种形态,是反映企业流动资金运作情况的晴雨表。存货管理的好坏直接体现了制造业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和资产运作效率,存货库存小且周转越快,资金占用风险越小,变现能力越快。存货在企业运营资本中占很大比重,企业在不同的存货管理水平下,存货所占用资金情况差别很大,存货占用资金引起的运营成本也截然不同。市场变动导致存货价格波动,存货流转时间长会错过最佳变现时机,增加存货机会成本。企业所处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环境变化,也会导致存货变现能力和变现质量变动。存货管理水平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企业资金占用的增减变动、结构成分和结存情况。

(三)提高企业竞争力

制造业企业在竞争性的市场中,所具有的先进的存货管理能力,能够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从市场和向市场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并获得更好的效益和声望。存货管理是有计划、有组织和有步骤的物资调动的生产经营活动,属于企业的全流程物资管理活动。制造业企业的存货管理就是以花费最少的成本费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从企业生产源头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存货管理在企业管理的其他节点成本降低机会较小的情况下,在压缩存货管理成本上下苦功已经是制造业企业管理的努力方向。如果能够对企业存货管理进行系统性、针对性的研究分析,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制造业企业存货管理的难点

(一)存货管理制度不完善

制造业企业都有制定相关的存货管理制度,但该制度的完善情况不容乐观。有些企业存货制度不全面,相关存货管理工作无制度参照;有些企业制度建设中重采购、轻验收,重流转、轻保管,重数量、轻质量;有些企业制度建设较全面,可是又缺乏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注重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和创造性。制造业企业只有根据企业目标和自身特点,重视全面的构建存货管理制度,才能保障企业存货管理工作有制度可依,有规章可守,有办法可循。

(二)与计划管理脱节

在实践中,大多数企业的计划预算是由财务部门组织编制,由于信息不对称,存货管理部门不可能对预算提出实质性意见,预算管理中存货职权弱化的现象十分突出,从而产生了预算管理中的存货管理滞后或不相称现象,削弱了存货管理的计划、协调和控制的作用,为存货管理控制留下了隐患。制造业企业的计划、采购、保管等环节存在和计划预算严重的脱节现象,计划中需要的存货未采购,有库存的存货却安排采购等管理现象频发。各相关部门职责划分不清晰,计划、采购、仓储、生产、销售等各个部门信息得不到及时交流和共享,导致存货管理反应滞后。

(三)传统采购模式

采购的原辅材料是存货管理环节的第一步,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下,制造业企业的采购任务一般是由采购部门来完成的。采购部门在每个月或每个季度结束时,根据现有库存情况制定下个月或下个季度的采购计划,并向多个供应商或指定供应商发出采购要求,供应商收到采购需求信息后,纷纷对此进行报价,经过双方的谈判与协商,采购部门会选择性价比最好的供应商作为合作伙伴,并于下个月或下个季度实施采购。采购回来的物资存放于制造业企业的仓库中,满足下个月或下个季度对各个生产单位或职能部门的物资供应。传统采购模式以各个单位的采购申请单或采购计划为依据,以满足库存数量为目的,管理比较简单、工作比较单一,市场响应不灵活、容易导致库存量较大,资金积压较多、库存风险大。

(四)管理系统长期未升级

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现有企业产品种类一般都是多元化,这是另外一个维度导致存货管理难度增加的原因。由于产品种类多,企业内的原材料必然种类多,从而带来存货管理的复杂性进一步增加。随着制造业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品、原料、备品备件等存货数量剧增,如果靠人工及简单的计算机工作模式难以满足仓储管理作业,因此制造业企业的仓储管理中存在物料跟踪乏力、收货入库繁琐、物资盘点费力等弊端,且出现错误的可能性偏高。如果因管理软件或系统问题不能保证正确的进货、验货、质量保证及发货,就会导致浪费时间、产生库存、延迟收货交货等问题,以至于增加企业生产运营成本。

(五)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制造业企业管理者普遍认为在存货管理中涉及收、发、存等工作属于简单经营活动,不需要太多和太高的专业性知识,通常都是安排一些年龄较大或学历较低的普通员工,导致制造业企业的存货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管理技能不成熟,进而使存货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全局性和前瞻性。企业存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执行力,影响了存货整体综合管理水平,进而影响到企业效益。目前的制造业企业存货管理员工的素质水平,客观上跟不上企业存货业务向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不断发展的需要,企业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赖于通过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给予解决。否则,必然会严重影响、制约制造业企业存货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提高。

(六)多因素导致物资闲置

闲置存货是指停用一年以上,且短期内不会用到的,或是被新购置的具有同类用途的物资替代的企业存货。制造业企业因供应商问题、验收不认真、工艺流程改造和设备更新换代等各方面原因,导致一些设备或备品备件等存货不再使用而长期闲置。为适应市场变化,制造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比较频繁,更容易导致原辅材料的无法匹配而闲置。闲置物资既占用企业资金,又增加物资管理和仓储的运营成本,并且无法实现存货原有的自身价值。

三、制造业企业存货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存货管理制度

通过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健全的存货管理制度应该包括从组织体系及职责,计划管理、采购方案管理、采购合同管理、物资验收管理、监督管理等全方面的内容,并且不断完善、不断探索,确保存货的质量和使用效率。在存货管理中,始终坚持“发现问题查找制度,依靠制度解决问题”的思路,鼓励员工建言献策,征集和采纳合理化建议,有效提高存货管理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制造业企业通过建立全面的存货管理制度,并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考核考察机制,提升制度执行力和贯彻力,按“服务、质量、降本、高效、受控”原则进行内部机构设计,建立各类标准、范本和作业规范,协调部门与部门、人与人的最优化效果,也是存货管理的最有效手段,从而实现企业存货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保障企业的持续经营和长远发展。

(二)存货管理和计划预算融合

生产预算是指按产品分别编制的,安排企业在预算期内的产品生产活动,确定产品生产数量及其分布状况的预算。预算工作就是制造业企业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调配使用,以便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准备工作。制造业企业应定期或不定期总结计划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计划预算差异,达到计划预算指导生产,生产夯实计划预算,并根据计划预算变化情况适时的调整原辅材料等存货的采购以及存货库存数量。存货管理部门必须不断地确认生产的实际进度,将现有生产任务和后期采购销售计划做比较,充分结合企业生产需求计划、当期物资库存、在途库存数量、最低储备量、市场变化趋势、采购周期等综合因素,通过发现差距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达到存货管理和计划预算相融合。

(三)多元化采购模式

制造业企业只有坚持质量优先、性价比最优、综合成本最优原则,通过开展采购策略研究,推进存货全生命周期和全流程管理,重点关注采购方案、选商、定商、合同等关键环节的审核,通过多渠道采购模式,建立市场通行且兼具灵活特色的采购管理体系,搭建采购平台,才能提升企业供应链竞争力。1.寄售模式:寄售模式是一种有别于日常的销售的贸易方式。制造业企业的物资由供应商先将准备销售的货物运往企业的指定场地,货物的所有权还是归供应商,按照双方签署的寄售协议规定的条件,货物由制造业企业领取使用后,再由供应商按协议规定的方式与企业结算货款的一种贸易方式。这样借鉴于零售业的货物供应模式,供应商将商品放在制造业企业的场所,减少了存储保管和人员费用,制造业企业在未领取使用情况下又可以减少实际积压库存,降低资金占用,并能充分确保物资供应的充足,制造业企业和供应商实现了双赢的效果。2.集中采购:通过整合集团公司或企业联盟的物资需求和渠道,将集团或行业联盟内的重要装备、备品备件以及一定期间内具备“以量换价”优势的物资,通过委托集团公司自己的采购中心或第三方中介机构集中采购的方式,形成规模采购优势,获取物资议价能力,减少采购频次和供求对接成本,集中采购方式以数量优势形成了规模运输从而降低运输成本,并能获得竞争力强的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有效提高了采购效率。3.年度采购:通过区分对生产建设的影响程度和市场竞争情况,将物资分为关键品类、瓶颈品类、杠杆品类和普通品类四种品类定位。整合制造业企业一定期间内(一般一年为周期),金额和使用量不大,但又达不到集中采购的物资,通过一年度采购一次的原则,即可减少采购部门的日常繁琐业务,简化了复杂而又费时的招投标程序,又能增加一定的采购量而形成议价能力。年度采购的供应商也会因为采购量的稳定,持续保持质量可靠、服务优良,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

通过健全的存货管理制度,使物流管理标准化、统一化、规范化,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共享,制订物流类主数据标准,优化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制造业企业可以参照零售企业,上线仓储条码系统。仓储条码系统是一款标准化、智能化过程导向管理的软件,综合运用入库业务、出库业务、仓库调拨、库存调拨等模块,可实现仓储作业精准化、系统集成化、流程标准化以及移动化办公,同时提供多种数据报表,加强库存监控,为各级管理者提供数据穿透报表及决策参考,有助于提高库存利用率、周转率及作业准确度。仓库管理系统利用条码技术,搜集现场收、发、存等数据,减少了人为录入方式,使存货的流转追踪变得轻而易举,避免了制造业企业粗放式、人为误差的管理,使存货管理工作精细化、自动化。制作业企业也可以通过其他适应企业自身情况的信息化软件,尽量减少人工数据的录入,避免人为的误差,使存货达到全流程管理,并不断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存货管理模式强调整体化的管理系统,是一种以整体利益为重,整体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的方式。

(五)加强专业管理人员建设

制造业企业的存货管理已从人工管理、简单信息处理转为自动化、信息化等整体全供应链管理工作。制造业企业的存货管理已从采购、运输、装卸、仓储等简单传统方式转化为物资在企业全生命周期流转活动的集成式管理,并通过存货管理的各环节,尽可能降低各项成本,达到提高企业效益的效果。所以制造业企业的存货管理团队需要改变传统的观念,清楚地认识到存货管理在企业的重要性,建立目标清晰、技能过硬、团队合作的高效管理团队,进一步推动整个企业存货管理的发展。企业可以通过内部人才培训和外部人才招聘的方式,通过现有人员专业知识培训,以及外部专业化人才的聘用,提高企业管理人员整体的存货管理水平。

(六)积极处置闲置存货

制造业企业对闲置物资需要及时分析原因,并做好清册登记,相关专业管理部门进行技术核查、并从供应商资质、生产及技术、产品质量、交付与服务等方面,对存货进行体系化评价和审核,确保存货数量和质量。根据核查结果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处置,本着“经济合理、保证质量、优先使用”的原则,通过加强修旧利废、变废为宝的工作,也可通过集团内或行业间对其进行适当调剂和处理,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制造业企业加强上下游供应链合作,减少存货因报废而损失,以降低储存和运营成本,促使闲置物资价值再现,从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存货管理通过制度建设作为保障,强化计划预算和存货融合,采取多元化采购模式,并通过合适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和专业团队建设,提升制造业企业全流程的存货管理水平,以达到存货库存结构合理、流转顺畅,实现物资的全流程管理,通过闲置物资的再利用,尽力在各种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做出权衡,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提高存货的流转速度和总资产周转率,实现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为目的,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艳红.中小民营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论,2018(27):152-153.

[2]李碧歌.对制造企业存货管理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7(27):45-46.

[3]唐红芳.制造业企业加强库存管理的现实意义[J].中国集体经济,2019(08):44-45.

[4]杨先利.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K公司为例[J].西部财会,2019(07):53-57.

第2篇:制造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资金管理;制造业;企业

制造业企业的资金积累至关重要,不仅能够满足企业扩大生产的资金需求,更是能够为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与科学的企业管理经验创造条件,推动企业的产品创新。但是目前的制造业企业在资金管理层面也普遍存在问题,对于现有资金不能合理运用,管理资金的人员也存在不正当的操作行为,严重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导致企业的破产。因此本文从企业资金管理层面进行分析,力图通过相关对策解决制造业企业在资金层面出现的问题,保证企业在资金充足的状态下平稳发展。

一、制造业企业资金管理概述

(一)制造业企业资金管理的含义

资金管理是对企业资金来源和资金使用进行计划、控制、监督、考核等各项工作的总称,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固定资金管理、流动资金管理和专项资金管理。资金管理涉及制造业企业对于资金的整体控制,企业管理者也能够通过资金管理手段了解企业资金整体走向,根据资金安排做出企业总体规划,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而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主要分为三方面内容,即企业资金管理的积累过程、企业资金管理的支出过程和监督企业资金管理的收支过程。[1]

(二)制造业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第一,在资金层面能够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则会将企业风险控制到最低。而对于企业资金的积累层面不仅仅在于企业的经营收入,更在于企业的资金经营管理,企业的规模能够在资金管理的作用下将有限的资金效益最大化,促进制造业企业的快速发展。第二,企业资金的有效管理能够保证制造业企业的客户稳定。目前在交易市场,达成交易目的的重点在于交易双方的信誉程度与经济状况,而企业资金就是信誉程度与经济状况的基本保障。企业资金收支管理的好,就能够为企业的交易提供信誉保障,使得交易程序能够顺利进行,交易合作方也会因为合作的顺利进行而选择长期合作,为下一次的交易活动打下基础,而交易合作能够顺利完成是基于对企业资金的有效管理,因此企业的资金管理关乎企业的正常运营,更间接决定了企业的长期有效客户的留存。第三,资金管理监督制度能够保障企业内部人员架构的稳定,企业的资金支出管理能够帮助制造业技术的革新,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抢占产品市场先机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制造业企业的资金管理关乎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因此对于企业资金的管理必须予以重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2]

二、制造业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制造业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目前在制造业企业资金管理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人员资金管理能力不足

一方面,目前针对制造业企业的资金管理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参差不齐。对于每个制造业企业其产品内容不同、技术要求不同,因而对于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就不同。但是在目前制造业企业之中,家族观念依旧根深蒂固,尤其在金钱的管理方面,传统家族观念认为金钱应该掌握在自己人的手里,导致企业资金管理人员的素质与制造业企业经营理念相违背的情况。如果制造业企业在资金管理上一直沿用家族管理的理念,就会导致财务人员的运用上与实际工作内容不匹配的情况,无法对于资金的管理工作进行合理安排,最终导致制造业企业在资金管理工作上存在漏洞,还会进一步影响公司的发展,使公司在财务情况上出现危机[4]。因此为了制造业企业的长久发展,对于资金管理的家族理念必须予以纠正,不能因为家族情节而影响制造业企业的长效发展,当然也可以通过选任适合的岗位为家族成员提供工作的机会,来提升企业内部的家族凝聚力。另一方面,财务人员对于制造业企业的业务不清楚。对于财务人员的资金管理知识仅限于学习阶段的学业内容,而对于制造业企业在实际运行中的企业经营状况和经营业务并不知晓。当前对于财务人员的要求不仅局限在财务知识上,更是要求对于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交易往来有所知晓,才能够保证制定出正确的资金管理策略。因此财务人员在实际的资金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财务人员素质高低不齐的情况,有的财务人员对于企业内部事务与经营方式较为理解,接受水平较快就会与理解较慢的财务人员产生鲜明的对比,导致各个企业在业务发展的进程上也会有所区别。所以,针对财务人员资金综合管理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必须找到对策弥补综合能力之间的差距。

(二)资金监督管理不到位

对于制造业企业资金管理层面出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对于企业资金来源与去向的监管问题。目前制造业企业在资金管理层面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企业的采购部门与财会部门串通,制造假账来侵犯股东利益的情形。由采购部门通过虚报账目与财务部门合伙以制造假账的情况欺骗企业的监督部门,对于收到的回扣由采购部门与财务部门进行平分,满足各自的经济需求。对于这种情形,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企业内部人员腐败的结果,公司也会走向破产的边缘,因此对于该种情况必须予以制止。对于该种情形产生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监管部门的监督不力。一些制造业企业的监督部门对于监管工作情绪消极懈怠,认为公司运营与部门自身关系不大,企业的盈利与亏损是股东们的事,与监督部门无关。甚至还有一些企业的监管部门与其他部门一起以作假账的形式侵吞公司财产,不仅在资金管理层面产生了巨大的公司管理漏洞,而且监督环节也是形同虚设,导致制造业企业的公司内部人员管理制度名存实亡,对于公司的名誉与经济产生恶劣影响。

(三)制造业企业资金账目记录混乱

制造业企业的资金账目记录工作也属于资金管理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没有将获得的资金进行准确入账程序,没有细致划分每一笔财务来源,对于产品的交易种类、对方客户信息、产品质量与数量要求等相关信息也没有予以严格记录,导致了无法为日后的账目总结提供依据。并且企业缴纳税款是每个企业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交易阶段的资金管理也是为以后的企业纳税做准备,而且数额巨大,如果没有做好资金收入的管理工作就不能保证企业依法履行纳税义务,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另外如果对于账目记录工作不认真,对于资金管理业务不熟练,也会因为没有准确记录账目而导致企业的经营计划无法进行。因此只有做好制造业企业资金收入的管理工作,才能保障制造业企业按照发展计划正常运行。其次,如果对制造业企业资金管理的支出过程账目没有准确记录,制造业企业的工作运转也难以进行。例如,工作人员的工资不能及时准确入账、企业设备的更新与维护费用、运输费用、交易费用等等不能及时拨款,对于企业的生产发展都会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只有对资金支出账目准确记录,将支出情况准确反映到账目记录上,才能保证制造业企业下一步公司经营计划的正确性与合理性。[3]对于企业账目记录不准确的另一个原因是财务人员缺乏正确工作原则的指导,没有形成正确的工作流程,导致了账目记录工作内容混乱,产生消极工作情绪。也无法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且企业的资金种类众多,针对不同的资金用途都会有相应的资金管理审批方式,因此在企业资金的账目记录管理上也存在着难度。并且制造业企业工作内容多种多样,内设部门的职能也不尽相同,都在一定程度上为账目记录工作加大了难度。如果公司账目记录不清,会导致公司工作秩序难以维持,单位员工产生抱怨情绪,不利于公司内部工作的开展。因此在资金管理的过程中,面对资金数据庞杂,种类繁多的特点,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工作时有其相应的工作方法予以应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工作原则,只有遵循相应的原则才能够保障资金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制造业企业加强资金管理的对策

针对上述在制造业企业资金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一)增强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及资金管理能力

对于财务人员资金管理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根源出现在财务人员不能将自己所学的财务知识与现实情况下制造业企业的业务相融合,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对于新入职的财务人员进行集中的培训,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最快的熟悉公司的业务,加强自身的资金管理能力,增强其综合素质。对于公司内部的财务人员培训,应该制定培训计划和配置相应的培训人员。资金管理能力的培训也可以采用老人带新人的方式,为培训人员配置专门的师傅,一方面,可以促进师徒之间的业务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公司内部构建和谐工作氛围。培训工作要定期进行,例如可以选择固定时间集中培训,也可以在网络上进行统一培训,并且布置培训任务,在财务人员培训阶段就接触工作内容,保证学到的业务知识能够灵活运用,早日胜任资金管理的工作岗位。另外,制造业企业也可以加强与学校的交流合作,在大学生就业实习阶段与学校签订定向合同,使得应届毕业生在学校阶段了解制造业企业的相关业务知识,并且与自己所学的财务知识相结合,提前了解公司内部的经营状况。也可以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实习岗位,颁发实习工资。一方面,可以提前锻炼应届毕业生的资金管理能力,早日走向公司的资金管理岗位,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应届毕业生的经济压力,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因此针对财务人员的资金管理能力问题,制造业企业应该以多种方式来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以预期的眼光提前增强财务人员的资金管理能力的业务水平,为公司的长效发展奠定基础。

(二)加强监督小组建设

第一,对于公司内部人员腐败的问题,应该以增强监督部门监管能力的方式最大程度维护股东的合法权益,也保证公司的运行能够健康发展。因此,对于公司内部的监督问题,应该组建专门的监督小组,对于制造业企业内部人员侵犯公司财产的违法行为和寻求回扣违反公司章程的行为予以监督,并对违法违章人员做出严厉惩处。而在监督小组的组建上应该注重两方面内容,即人员的配置和监督制度的制定。第二,关于监督小组的人员配置上应该配置各个部门的人员,例如邀请财务组人员、采购组人员和公司股东的加入。一方面,财务组与采购组能够对于制造业企业的资金动向和资金整体情况有所把握,了解公司资金的收支信息,另一方面,公司股东的加入可以在监督阶段就维护自己的股东权益,且监督小组有股东的加入可以保障监督小组监督工作的权威性,保证监督工作能够顺利实施。第三,关于监督制度的完善上,可以采取奖惩制的形式进行公司内部人员的监督。对于违反公司章程擅自动用公司资金造成公司巨大亏损的行为或者已经动用公司资产,但是还没有被发现的行为,相关人员可以进行举报,并且如果情况符合事实,公司会对举报行为进行奖励,激烈员工继续为公司的良性发展做出努力。对于违反公司章程的人员也要进行严厉处分,并且对于行为恶劣者寻求法律途径对其进行惩处。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举报机制应该以匿名的方式进行,只有监督小组知晓举报者信息,以此保护举报者的个人信息与人身安全。

(三)制定账目记录原则,规范账目记录流程

对于公司账目记录不清、记录混乱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缺乏正确的工作原则的指导,因此在账目记录的工作中必须要遵守工作原则,才能保障账目记录工作的顺利完成。目前账目记录原则主要包括:第一,合理利用资金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制造业企业的资金要运用合理,对于为维护企业正常运行而支出的资金必须予以规划,做好资金的用途和金额上的安排,以此保障企业交易与企业运行的正常发展。第二,留存备用资金的原则。制造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经营环境的变化情况十分复杂,很有可能出现资金链条断裂的情况,轻者导致企业交易无法进行,重者直接导致企业启动破产程序,损失严重。因此,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计划必须在资金管理层面启用备用储备金制度,来应对可能会出现的公司财务危机,该种备用金的留存是一种隐形制度,可以根据每年的财务情况对于备用金数额进行预估,留存足够的备用金数额,避免在公司面临在出现财务危机时破产的危险。第三,节约资金使用的原则。资金的积累在于节约资金的不合理支出,对于企业运营的不合理费用应该予以规制,将资金投入效益扩大化,提升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企业运营的不合理支出一般包括在招待客户时的奢侈安排,每次招待费用高达数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不仅在社会上引起交易合作的不良之风,而且对于公司的资金收入造成重大损失,严重者甚至触犯法律,对于该种资金支出必须予以严厉杜绝,对于引起公司不良风气的行为人,公司内部更要予以严格处分。[5]

四、结语

公司的资金管理工作不仅涉及公司资金的运用是否合理,更是关乎企业自身的整体发展,因此对于制造业企业的资金管理,应该予以重视。资金管理工作中常常出现财务人员综合能力不足和公司内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应该从加强财务人员业务综合能力和以组建监督小组形式来增强公司的工作环境建设,保证资金管理工作顺利完成,也确保公司在正确资金政策促进下逐步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段志刚.进出口贸易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论,2019(10).

[2]张秀丽.基于加强企业现金流量运营管理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9(2).

[3]章学容.汽车配件制造企业资金管理工作探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3).

[4]龙淼.浅析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8(24).

第3篇:制造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预算;管理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使得制造业企业面临更加复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实施预算管理,可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由于预算属于企业自身的内部工作,因此,行业内未进行充分的沟通,理论尚不完善,且大部分制造业企业也并未真正的理解预算管理的概念,在实施方面,也存在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合理、监督管理缺乏等问题,有必要进行探讨。

一、预算管理的概念

制造业企业预算管理,是指制造业企业按照企业战略发展规划,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将企业生产经营所涉及到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费用计划、协调,编制完成企业预算,对企业的人力、材力及资源等进行合理分配,各生产经营环节相互协作配套,实现资产分配、考察和管控,实现企业全面的费用管理。

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1.全面预算管理是成本管控的基础。建立企业内部成本管控系统可降低生产成本,而内部成本管控系统的建立主要依靠各环节、各部门具体而量化的各指标来确定。通过预算管理,可将企业的战略计划进行细分,具体落实到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部门的管理与控制。2.实施预算有利于整合企业资源。通过全面预算的编制,可实现制造业企业各经营单位的经营目标与企业总体目标的一致性,使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产生协调与合作,使制造业企业的供应、生产、销售、管理等方面的活动能够有机的整合。3.全面预算控制产品质量成本。制造业企业通过实施预算管理,可对产品质量成本进行详细的、系统的、严格的分析和计算,从而分析出可变成本的平衡点,使企业的质量成本最小。4.实施全面预算是实现企业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的必要手段。预算管理直接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根据战略目标的定位,通过合理的配置企业资源、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实质上是对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经营活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是一种全员参与的全过程管理。

三、预算管理在制造业企业中尚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上不够重视。首先是意识层面,大部分的企业职工,甚至管理层,都对预算管理缺乏深层次的认识,认为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其本职工作无关。但实际上,财务部门提供的数据,仅仅是企业之前业务产生的数据,反映的是企业历史的生产和经营情况,对未来只有参考价值,由于缺乏市场知识、产品知识和相应的预测技术,仅依靠财务部编制出来的预算,不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这样的预算,往往实施效果不好,更加导致了企业对预算的质疑。2.管理系统不健全,组织体系不健全。目前在大多数制造业企业内部并没有完全开展预算管理。普遍存在组织体系不健全、职责界定不清楚等问题。仅以财务部门为主,其他部门简单配合或不配合。3.预算编制不合理,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制造业企业预算编制应当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和市场需求作为基本出发点,但是目前一部分制造业企业的预算编制只是将以前年度成本费用情况进行增减,只关注企业自身的情况,而没有将企业定位成市场竞争中的一员,按照市场情况进行编制。这样的预算结果只能导致制造业企业的生产、销售与外部市场、经济环境严重脱节。对企业的市场存在产生威胁。4.管理缺乏执行力和过程控制。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各部门也存在认识不足,不认真执行的情况,导致预算实施无法落实责任,不能进行有效的考核。

四、做好预算管理的建议

制造业企业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可按照以下原则:(1)市场为导向的原则: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和市场需求作为基本出发点。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若仍继续将企业内部情况作为编制预算的出发点,忽视市场情况,则会失去市场引导作用,可能会发生与市场方向不同的情况,导致企业的战略偏失,应树立以市场指导预算的新理念,及时关注市场变化,合理科学全面制定预算,顺应市场变化,防范市场风险。(2)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原则:预算是企业战略目标的延伸和细化,是确保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具体步骤。通过对企业经营所处环境与市场定位的分析,确定制造业企业战略目标,再具体到企业年度行动计划,进行年度预算编制,再进一步分解,直到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将企业发展战略与企业资源形成最佳组合,有效纳入预算管理中。(3)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预算时要以指导实施为出发点,综合考虑收入与支出,确保企业现金流的稳定性。(4)科学真实原则:编制预算时要以科学的方法进行预测,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5)关注重点的原则:预算内容涵盖企业各部门的各种情况,内容较多,若全部关注,会造成预算负荷过重,太细也缺乏对实施的指导意义。因此,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可关注重点,统筹全部。既满足预算编制的要求,又提高预算编制的效率。(6)预算确定后内部不予调整的原则:预算由于是涉及到企业规划、外部市场情况,一旦确定,除外部市场环境突变,或其他政策性因素影响发生变化外,按照严肃性,不予调整。①完善企业预算组织架构,确保全面预算有效实施。由于涉及到企业发展战略,因此预算管理的组织结构需从上到下的进行设置,涵盖公司的管理层、执行层,从董事会、预算管理委员会、财务部到各职能部门,均要明确预算相关职责与考核内容及标准,与监督机制结合,确保预算的有效实施。②选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直接影响预算的实施效果,影响企业的经营发展情况,因此,需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制造业企业可根据企业自身情况,经过比较,选取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预算编制方法包括弹性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等,可选择一种或多种相结合的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的准确度。③加强预算实施过程控制。预算确定,经批准下达后,制造业企业应确保预算能够在各个环节严格、认真地实施。可建立严格的预算审批制度和预算动态控制机制,强化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功能,定期统计预算执行情况,对于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认真分析,提出改进措施。④建立严格的预算考核与激励机制,确保预算管理体系真正发挥作用。在制造业企业的经营中,必须通过考核和激励来实现对预算实施的管理,通过对各个部门、结构、流程的考核,实现对企业内部财政事务以及经营形式的检查管理,企业可以制定专门的部门或设置特定的考核部门进行考核工作。通过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对预算的认识,从意识层面上做到对预算的强化管理。

五、结语

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制造业企业面临的内外部发展压力日益增强,选择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模式,可确保企业的财务稳定性和健康发展,并由于结合了市场发展需求和企业战略规划,因此可确保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战略规划的稳步实施,促进制造业企业发展。在进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预算编制,通过把握原则,制定预算管理制度、预算考核制度,并经预算实施与绩效考核结合起来,使企业内部形成从上层领导到具体员工都能真正的重视、执行预算。预算实施过程中,需及时关注分析预算与实际执行的差异,寻找原因,进行生产改进和预算编制方法改进,并采取及时的改善处理措施。通过系统性的预测、组织与实施、监督与考核、报告与改进等方式,促使制造业企业内部整体和各部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和优化,按照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与事后总结分析的条理,明确各部门的责、权、利,以全面提高企业预算管理质量,确保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宋伟.制造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探究[J].会计师,2015,(14):30-31.

[2]王许林.新经济常态下制造业如何有效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分析[J].中国经贸,2016,(19):182.

[3]程光远.制造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19):35-36.

[4]叶炳周.如何做好企业的全面预算[J].财经界,2016,(9):70-71.

第4篇:制造业管理范文

(一)成本管理的观念落后

成本管理通常围绕一个“低”字或“降”,认为降的越低越好,这种理念认为降成本就是节约,然而成本的降低是有条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况下的成本控制,对于产品的质量和企业效益可能都存在着负面影响。如为了降低采购成本,采用价格较低,质量较差的原材料,虽然获得了采购价格利益,却很可能给产品质量带来致命的影响。

(二)成本管理的范围的局限性

成本控制往往关注于对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而对质量、采购、销售等流程关注不够。随着时展,成本控制包括采购成本控制、库存成本控制、生产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控制、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战略成本控制等。以生产为导向的成本控制方法已经难以迎合当今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形势。

(三)成本管理激励制度的局限性

成本控制的对象是人,成本控制的重点也是人,人的因素是决定企业成本高低的关键,因此成本控制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人被激励起来了吗”?目前相当多的焊接钢管制造业,尽管全员成本意识天天喊,但事实上全员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并没有真正调动起来,受成本管控激励制度的限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目前很多焊接钢管制造业成本激励制度不够完善,尤其是许多国有制企业,员工即使有降低成本的方法,也很可能会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放弃,员工在花公司钱的时候是毫不心疼、毫不手软,造成企业成本费用的浪费。

二、改进焊接钢管制造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措施

(一)转变成本管理理念

观念助推着行动,必须树立“成本效益”理念和思路。虽然绝对发生额固然是衡量企业资源耗费的重要指标,但并没有反映企业活动的真实本质和效率,相对值的意义要远远大于绝对额,如果眼睛只是盯在成本费用的表面绝对金额上,而简单拒绝一些成本费用的支出,最终损失的其实是企业的利益。树立“成本效益”理念和思路,企业更应关注的是:我们的投入是否能获得回报,能带来多少回报?

(二)延伸产业链条,锁定原材料成本

在焊接钢管制造业的产品成本中构成中,原材料(包括管坯、带钢、钢板)成本一般占到80%以上,故而原材料成本管控在焊接钢管制造业成本非常关键。因此,焊接钢管制造业与信誉好的原材料供应商“联姻”建立长期稳固战略长远合作关系,或者组成焊接钢管制造业自己的企业集团,实现稳定优质的货源、稳定优惠的原材料价格,避免停工待料等严重后果,获得目标成本的实现。

(三)抓质量成本不放松

提高质量就意味着提高生产力和降低成本。作为世界品牌的可口可乐公司信奉:质量是致力于努力工作和勤奋的结果,而不是偶然为之;质量是一种生活方式,值得做的事情就值得一次做好。对于焊管制造业钢管产品质量成本管控尤为重要,不容忽视。焊接钢管制造业按照焊缝的形式分为:直缝焊管和螺旋焊管。但是基本的工序都是成型和焊接。焊接工艺作为焊管生产一个重要环节,对焊管质量起着重要作用。焊管钢管制造业普遍的焊接一通率在80%到98%之间,吨管焊钢管焊接一通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创造利润20-30元/吨,对于年产量10万吨的生产线,效益是可观的。

(四)库存的管理

焊管钢管制造业必须加强钢管的发运和货款回收,保证资金的正常运转,最大限度的降低资金占用费用。一是加强与管道项目部、各中转站铁路部门的沟通联系,随时掌握发运信息,努力实现“生产不剩余,库存不积压”,减少库存产品资金占用。二是发运出的钢管,及时办理结算手续,货款回收责任到人,做到发运一批、结算一批、回款一批,不拖延、不留尾巴,提高资金的周转率。

(五)推行会计委派制,加强财务监管的力度

财务管理具有三大基本功能:资金管理功能、成本控制功能、监督控制功能。对于有多个托管单位的焊管钢管制造业,可以结合企业客观实际,在企业内部推行会计委派制,即对财务人员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在人事管理上实行集中管理,业务上垂直领导,人员统一委派,岗位定期交流的制度。因其组织、人事关系不在受派单位,消除了对受派单位的依附关系,打消了对受派单位的顾虑,能够排除行政干扰,硬起腰杆依照会计法规赋予的职权办事,从而有效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同时可以给受托单位的生产经营起到了参谋作用,促进廉政建设,增加了会计管理的透明度,规范化、制度化,对健全监督约束机制、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六)完善成本管理激励机制

第5篇:制造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价值链视角;先进制造业;成本管理

先进制造业指的是在传统制造业基础上,利用高新技术等所形成的一种新型产业,有着自动化、绿色化和智能化等特点,不仅涉及节能环保、新医药、新能源、海洋等高新产业,同时还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与其他各类先进制造技术相结合,应用最为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模式。先进制造业的主要构成包含有船舶、数控机床等传统制造业利用先进制造模式和制造技术所改进的制造业以及航空航天、光电器材等高新技术产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先进制造业正在迅猛发展,为了更好地满足行业发展需要,必须要提高在成本管理方面重视度,本文就此展开了研究分析。

一、先进制造业价值链构建

价值链有外部价值链和内部价值链两方面内容,其中外部价值链主要是指企业与供应商、客户、竞争者之间的联系,内部价值链主要是指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各项活动,包含有主要活动和辅助活动等。

二、价值链视角下先进制造业成本管理特征

(一)目标多重性

根据传统制造业产业升级和发展进程,先进制造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不能过多的从降低成本方面出发获取经济收益,先进制造业成本管理目标的制定需要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综合先进制造业发展整体分析考虑,提高各项成本管理工作开展有序性,明确发展与成本控制之间的平衡点,保证成本管理目标顺利实现。

(二)复杂性

先进制造业在成本管理的空间范围方面有客户、供应商等方面关系,在时间范围方面,包含有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等内容,必须要做好各类数据的分析,将先进技术应用在生产制造、产品研发、营销服务等全过程,存在有非常大资金占用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成本管理工作的复杂性,成本挂历工作难度大。

(三)动态性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结合有各类高新技术,不同技术的发展程度和特点不同,所形成的先进制造技术成本各个环节也会存在有明显差异。另外,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做好企业与价值链、业务流程间关系的处理,详细把握竞争对手情况,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变,竞争对手、市场等有着非常大不确定性,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动态性特点。

三、价值链视角下先进制造业成本管理优化

(一)完善成本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对先进制造业成本管理有着非常大影响,企业必须要对先进制造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等有充分考虑,成立成本组织机构,包含组织管理层、决策层、执行层等,与成本管理目标相结合,使得各项指标得到有效落实,制定相应的成本管理制度,为成本管理责任的明确提供相应标准,使得成本管理得到有效落实。

(二)提高员工素质,做好人工成本管理

先进制造技术的实施,必须要做好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等的应用,这些技术的应用离不开人员支撑。人工成本管理直接关系到员工劳动的积极性,对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非常大影响。只有做好人工成本的管理,重视员工素质的提高,才能使成本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促进先进制造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首先,合理规定时间,避免有工时的浪费,使生产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工作;其次,做好人员结构调整,在生产质量保证情况下,与生产量相结合,明确人员结构,减少不必要的人工成本,同时注意人才的使用和发掘,如果员工不具备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再次,提高员工技术水平,先进制造业需要适当提高职工教育经费,促进员工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管理人员需要注意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成本观念,更好的满足当前经济环境形势;最后,培养全员管理意识,引导全体员工参与到成本管理中,使成本管理观念落实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售后全过程。管理人员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节能降耗相关教育活动,帮助员工树立成本意识,培养满足先进制造业发展趋势的成本管理理念。

(三)重视对各环节成本管理

首先,研发环节成本管理,研发环节关系到开发产品的构件和材料,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价值链成本,可以通过引进先进观念和技术方式,做好对价值链因素的重新设计和组合,比如利用新材料等,实现对成本管理的优化;其次,采购环节成本管理,先进制造业需要采购非常多类型材料,很难保证每种材料都达到最低成本,做好对重点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成本管理效果;再次,生产环节成本管理,通过做好对工序和工作等的合理安排,充分发挥出先进制造业设备产能效率;最后,销售服务环节成本管理,通过调查等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满意度,建立灵活销售渠道,扩大销售服务范围,缩短产品流通的待售时间和数量,起到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的效果。

(四)构建成本管理信息化平台

一方面,建立高效成本信息管理系统,帮助企业对营运状况有及时了解和把握,提供全面、正确信息,将成本预算、成本控制、考核评价等相结合,提高成本管理有效新。利用成本信息管理平台,还能够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信息化,将各个环节成本数据相互整个,维持价值链各个环节的统一和协调。另一方面,加强成本信息交流,通过定期举办座谈会等方式,给予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平等交流机会,同时重视员工与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方便部门员工将各项成本信息在企业范围内传递,及时获取成本管理中所需要的信息,另外,还需要完善外部沟通渠道,通过加强与客户、供应商的沟通,收集并记录与成本和质量控制有关信息,明确自身竞争的优势和劣势,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提高成本管理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丽芳,刘翠翠.价值链视角下先进制造业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J].商业经济,2014,(4):42-43,63.

[2]杨舒雯.浅析汽车制造业内部价值链成本管理[J].商业经济,2018,(1):16-17,20.

[3]张玲.制造业价值链成本管理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5,(1):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