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制造成本管理范文

制造成本管理全文(5篇)

制造成本管理

第1篇:制造成本管理范文

关键词:制造企业;生产成本管理;现状与措施

制造企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而成本作为一个综合性很高的经济指标,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能够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资金利用等情况,所以成本管理的水平能直接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但目前制造企业面临劳动力和原材料的价格上升、成本管理意识不强、国家相关规范较少等各种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制造企业生产成本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1制造企业生产成本管理现状

企业的成本管理是一个较为复杂且随着时代不断变化的概念,最常见的解释是它是对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产品成本系统地进行预测、计划、决策、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管理工作。它的作用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消耗,目的是通过生产成本管理来组织和动员群众,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1缺乏科学的生产成本管理意识

目前很多制造企业对生产成本的定义就是原材料和劳动力的资金消耗、制造费用的简单加和,为了得到更大的利润,只是一味的控制这些地方的成本耗费,而忽视了在生产成本中的损耗费用、设备投入等固定资产所耗费的隐形成本,没有从总成本上考虑产品的盈利情况,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系统综合的进行成本管控的重要性,而且生产成本管理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连续的过程,是一种闭环式管理方式,管理层只有充分了解成本管理的先进理念,让每个环节衔接起来以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能力。制造企业不能只通过盲目的减少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等的投入来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要采取成本差异分析、绩效衡量、市场调查等有效手段来进行成本改善,促使成本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1.2成本核算体系不健全

部分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架构较为简单,错误的将成本核算全部归为会计的工作,没有专业人员的支持,成本核算较粗,只会将所有的成本归为生产成本,如此粗略的成本核算不能合理的测算出每个产品的成本,就难以确定产品的定价,同时也不利于管控成本,并且由于制造企业的快速发展,产品的种类、数量都越来越多,生产工艺也越来越复杂,再采用以往的成本核算的方法,仅将成本简单的分摊到每件产品上已经不能再适应生产方式的变化了,这样会导致产品成本的计算不准确,从而导致所有与之相关的例如产品定价等生产经营决策都会受到影响,最终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如果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不健全,不能将业务和成本核算结合起来,将会影响到企业生产成本管理的水平。

1.3缺乏完善的科学管理体系

成本管理主要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步是成本预测,根据企业的历史数据以及预期编制,确定和企业预算相一致的成本计划数以满足成本控制需要;第二步成本控制能够确保成本预测目标得以实现;第三步成本分析是对成本控制过程的有力体现,能够改进成本发生过程中的不利操作方式;第四步成本考核是确保成本管理的目标和成本预算的目的能够实现的最终保障,假如企业生产成本管理仅制定成本预算,不进行有效的控制和事后分析,企业的生产效益将不能得到提升。

2加强制作企业生产成本管理的措施

2.1更新成本管理理念

成本管理的水平能够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制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重视成本管理,不仅要追求生产的效率,更要注重生产的效益,这就需要企业加强对员工成本管理意识的培养,让每一位员工尤其是管理层都能树立科学的生产成本管理意识,培育节约成本和企业成本管理的公司文化,,用企业文化影响员工价值观。制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以融入西方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来树立具有企业特色的成本管理意识,全面、系统的进行生产成本管理,对企业自身的发展进行科学的成本规划和管理,制定适合社会发展的长远的成本管理计划,以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为导向将成本管理和企业长期发展策略有机结合,以此提高企业成本管理的效率。  

2.2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体系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许多高科技成果都随之出现,将之运用到成本核算中,不仅能以更快的速度完成成本核算,还能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减少财务工作人员的负担。为了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体系,可以通过应用专业的成本核算软件等来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以更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比如品种法、分批法和作业成本法等改变原来成本核算分摊单一的现状,这样也能加强对财务原始凭据的管理,强化会计审计工作,促进员工更加深入的理解成本核算,降低成本管理决策失误,提高成本管理质量。

2.3完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的构建要遵循科学、实用和配比性高的基本原则,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制度,就要将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细化至设计成本、采购进货成本、制造成本、管理成本、质量成本等,采用现代化分析方式进行成本和市场竞争力分析,提供可行性报告,对员工奖惩分明,以确保公司的成本目标完成。

3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面对着市场经济发展对制造企业生存提出的众多挑战,加强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管理,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制造企业要时刻更新其生产成本管理理念,采取有效措施推行成本管理,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米亚.中小制造企业生产成本管理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2):97-98.

[2]张金玲.制造企业生产成本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经界,2015(26):122.

第2篇:制造成本管理范文

关键词:医药制造业;成本费用;核算问题对策

2019年医药行业“4+7”政策全国扩围,药品价格降价幅度远超市场预期,给医药制造企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今后医药制造业想获得生存发展的空间,成本费用的核算及管控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如何准确核算药品的成本,如何严格控制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费用,是医药制造企业的当务之急。

一、医药企业产品制造成本核算的概念

及重要性医药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是指企业将所生产药品发生的一切支出与费用,按所生产的不同药品进行归集和分配,最终计算出各药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全过程。在医药制造业中,其成本核算主要包括了原材料的核算、人工成本的核算以及制造费用的核算等。医药企业制造成本核算是对整个生产过程的监督和管理过程,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核算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企业成本预测、分析、考核、定价等控制工作,同时也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由于医药行业的政策变化,药品价格持续下降,医药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为了取得竞争优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不被淘汰,就要降低核算成本。

二、医药企业产品制造成本核算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制造成本核算方法陈旧、粗放、不精细,提供的产品成本不准确,影响产品销售价格的制定许多中小医药企业,财务人员每月末按照品种法集中核算一次产品生产成本,没有分批次进行成本核算。同时,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间接成本费用,如机器设备折旧、检验费、环保费用、安全费用、水电费等,许多企业的财务人员只是按照机器小时数或产量等进行简单的分摊,没有关注成本作业动因,核算出来的药品制造成本不能真实反映各产品实际花费的成本或费用,影响药品销售价格的制定。

(二)未对产品制造成本实施预算管理控制许多医药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比较粗放,不编制成本预算,对成本不设定标准。有的企业虽然编制了成本预算,但预算的编制也比较笼统,不细化,具体表现为只对各品种编制预算,没有按照各品种具体工序等进行预算分解、过程监督、差异分析等。总之,没有将成本预算目标层层分解至各预算责任中心,没有将权、责、利相匹配,使得成本管理流于形式,不能发挥作用。

(三)未建立产品制造成本定期分析制度产品制造成本是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三部分构成,许多企业不重视产品制造成本分析,没有定期集中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将影响成本的因素逐一分析,挖掘降低成本潜力,及时发现无价值的耗费,从而也就不能及时对成本进行有价值的管控。

(四)财务成本核算及分析,没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产品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位置重要性无可置疑,但许多企业,只有账目核算使用部分财务软件,成本管理还停留在手工管理的模式下。在传统手工管理的模式下,企业成本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实现各个环节的最优控制。成本分析不到位,直接影响企业管理者的决策。(五)不重视现有产品工艺流程改进带来的成本效益药品工艺流程改进,耗费时间长、投入人力、财力较多,并且是否能成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鉴于上述情况,许多企业没有对已有的产品再进行工艺流程的研发和改进,因此产品的制造成本也不能得到有效的降低。

三、医药企业制造成本核算与管理改进的对策

(一)医药产品制造成本的核算要精细化、科学合理,能真实反映产品制造成本医药企业应建立按照批次计算产品成本的核算体系,为成本的考核分析和管控做好基础工作。同时,随着生产环境等因素不断变化,间接成本在产品成本中占的比重逐渐增加,在核算产品间接成本时,不能以机器工时或工作量为基数进行简单分配,应采用相对准确的分配方法,如采用作业成本法,按照资源动因将资源费用追溯或分配至各成本对象,最终完成产品成本计算。成本计算准确了,有助于企业提高产品定价、作业与流程改进的准确性,另外也能改善和强化产品成本控制,克服传统成本法中间接成本责任不清的不足。

(二)加强成本的预算管控成本预算管控,是指企业将成本预算目标层层分解至各预算责任中心,将各责任中心权责利相匹配原则进行。企业应加强成本预算管控,对构成产品成本的各种支出都制定出精确的考核指标,对成本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及时提出改进措施。企业应建立成本考核评价机制,评价考核各预算执行单位的工作绩效,揭示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企业要提高基层财务核算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强业务知识技能培训,并且定期下基层,深入到车间一线,让财务人员熟悉掌握产品的生产流程,从而做好产品的成本预算。

(三)建立产品制造成本定期分析制度为了确保医药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目标的顺利实现,医药制造企业要高度重视产品成本分析工作,建立成本定期分析制度,将影响成本的各项因素逐一分析,并与各岗位考核激励机制相结合。1.从产品成本构成方面进行分析直接材料成本,要分析原材料采购成本是否进行了多家供应商充分的招标比价,对市场紧俏的原材料或价格持续上涨的物料是否进行了合理储备。同时,要对产品原材料单耗进行分批次分析考核,属于工艺问题的改进工艺,属于管理不到位的按照绩效考核制度进行处罚;直接人工成本分析,要从两方面着手,一要分析是否能优化流程,减少用工数量,特别是生产辅助岗位和生产管理岗位用工数量,二要分析论证有些生产工序能否用机器自动化代替原始的手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制造费用,多为一些间接费用,对于金额较大的费用也需要制定分析考核标准,如水电气费通过各工序安装计量表进行分析考核,污水处理费通过各工序排污量进行分析考核,检验费、设备折旧费、修理费等通过作业动因进行分析考核等。2.从产品收率和一次合格率方面进行成本分析医药企业产品收率,是指实际产出的成品量占投料计划量的比率,因医药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不能重复利用,所以每批次产品收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品的成本。另外,产品一次合格率的高低也影响成本的高低,因此医药企业应加强生产各工序各批次质量合格率的考核分析,从而控制好产品质量,降低返工率,使得产品一次合格率达到较高比例,有效控制好产品成本。

(四)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成本分析从现阶段发展情况看,信息化的成本管理分析是顺应时展的基本需求,尤其是针对于管理多并且类型复杂的医药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因此,建设电子化的成本管理分析是很有必要的。目前,为了全面提升企业成本管理分析效率,在新型的计算机成本管理系统内,需要引进企业运行期间包含的全部信息,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加快成本管理分析工作的进程,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和信息的可靠程度。在实际核算环节,也可以使用机器来进行核算,防止人工核算出现误差,既解决了人力的使用问题,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要重视现有产品成本研发及工艺流程改进带来的成本效益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要综合考虑产品成本在不同作业环节所消耗资源存在此消彼长的内部联动关系,要重视研发及工艺流程改进对企业成本带来的经济效益。如医药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可长达10年,这10年制造成本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发出来的工艺流程。花费在研发环节的成本多些,但研发出来的工艺流程最经济,就会使企业的制造成本大大降低,其产生的效益远远大于所多花费的研发成本。

四、结束语

伴随着国家医疗体系的深入改革、药品价格不断的下调,许多医药制造业面临着经营危机,因此,企业必须加强产品成本的管控力度,由原来的粗放化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减少无价值的耗费,降低企业的制造成本,提升企业利润。

参考文献:

[1]陈娟.谈新时期医药企业成本管理的难点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9(23):108.

第3篇:制造成本管理范文

关键词:制造业;成本精细化管理;应对策略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以往提高产量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商业环境,如今的市场需求从实用需求转向个性化需求,因此制造企业应当通过成本控制,以合理的价格和更高的品质赢得市场青睐。相对于其他类型企业,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更为复杂,其中涉及产品的研发、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推广、售后服务,且不同产品业务所采用的成本控制方法和体系也有很大区别。针对以上情况,制造企业需要成本精细化管理,实现对不同类型业务和产品成本的精确把控,切实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中占据有利地位。

制造企业实施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1.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制造企业的生产环节众多,且产品种类繁杂,原始的成本会计核算已经不能满足企业成长发展的需要。企业通过精细化的成本管理,将成本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贯穿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从新品开发、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产品品质改善、售后成本等维度,将企业的成本管理进行细化分类,帮助企业有效落实成本责任,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2.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由于制造企业管理内容繁琐,使得员工无法准确判断各环节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企业实行成本精细化管理,细化成本管理目标,进而帮助员工明确个人工作内容,强化员工对各个工作环节的掌握度,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3.加强企业决策的科学性

企业实行精细化成本管理,借助企业信息系统,以海量数据分析结果作为依据,有效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降低企业经营管理风险,促进自身健康稳定发展。

制造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影响因素

1.财务管理机制

由于制造企业的特殊性质,企业通常更注重产品研发、生产加工以及销售推广等环节,这些环节会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而对成本控制以及相关制度体系建设工作缺乏重视,原因在于生产加工等环节的改善,会在短期内看到明显效益提升。而成本控制制度体系建设则是需要通过较长时间来实践,短期效果不明显,因此容易受到企业管理层的忽视。

2.财务人员业务能力

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需要财务人员来执行完成,因此财务人员的个人素养和业务能力,与成本管理工作的实际成效有着直接的影响。当前制造企业发展速度较快,企业的业务数量和业务种类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急剧增加,因此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也随之大大提升。倘若制造企业的财务人员未能及时更新自身财务管理理念和财务管理手段,必然无法满足现阶段制造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

3.生产周期特征

生产周期较长是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的典型特征,某些大型设备需要将近两个月的生产周期,生产过程复杂,如果出现问题,就需要进行大量的返工改造,以上状况无疑会造成大量的成本流失。针对以上的状况,制造企业需要做开展精细化成本管理,比如明确相关人员的权责范围,将成本管理责任落实到位,提高管理效率,促进生产环节的顺利进行。

制造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构建路径

1.精细化成本管理的目标及途径

精细化成本管理以创造价值为核心目标。在实现企业价值的大目标下,企业平衡好成本、时间、质量几个方面的关系,设计制造出满足需求的产品或服务,我们不是盲目追求极致成本,而是要以给企业创造价值的为目标。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实施途径在于业财融合。一方面财务部门通过了解业务流程内容,明确当前业务工作的核心需求,将资源着重分配到核心业务当中,从而进一步提升内部资源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财务部门通过了解业务内容,在成本数据分析时,能够通过数据快速有效的定位业务问题点和责任人,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改善成本;第三,财务与业务目标一致,都是为了给企业创造价值,财务与业务是协作的关系,而非对立的关系,业财融合在于更好的配合和协同。

2.精细化成本管理的维度

成本管理,除了基本的的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之外,从管理会计的角度,我们把精细化成本管理分为四个维度进行阐述:分别是研发成本、采购成本、制造成本以及品质成本。在研发成本维度,主要涉及新品开发管理、技术优化管理、设计标准化管理、及研发费用管理;在采购成本维度,主要包括采购价格管理、供应布局管理;在制造成本维度,内容涉及变动制造费用管理、效率管理、设备投资管理、作业管理、生产损耗管理、交付管理、库存风险管理等;在品质成本维度,主要包括品质改善、市场质量索赔、售后维修费用、及相关品质保险费用等。例如,在研发成本控制方面,对于新产品开发,财务要用全价值链的思维模式,从新产品的材料成本、制造效率、市场需求量及预计销量等方面,综合测算产品投入产出,为企业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研发费用的合理使用方面,一方面根据企业策略,保证充足的研发投入,但也要有投入的管控标准及效果评价体系;在研发设计标准化方面,推动研发物料、产品的标准化设计,能够有效的降低采购成本、提升制造效率。在采购成本控制方面,财务要借助供应链思想,加强对原材料的采购成本控制,以谈判和招标等方式进行原材料价格对比,以料费分离的模型进行价格分析,合理评估和管控采购成本;在供应布局方面,开展独家供货改善的工作,合理调整供方布局,也可以实现采购成本的有效下降,有效规避供应风险。在制造成本控制方面,企业成本管控要结合产品质量和市场需求,不断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设备能源消耗,减少次品率,提升资源转化率。

3.精细化成本管理的措施

精细化成本管理是向“精细化”要收益,最根本的是寻求内生式增长、持续改善。基本措施就是全价值链的管理、深挖真因。企业经营的问题就像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个角,真正的精细化成本管理,要抽干水分找到深藏水面之下的真因。通过有效的数据分析、厘清因果关系,“自上而下”的管理要求的传达,“自下而上”的主动改善,双向用力,以表面问题为着眼点,爆炸式向四周辐射,推动企业各个部门共同提升管理水平,降低显性、隐性浪费。在具体操作方面,可分为四个步骤。首先,搭建精细化成本管理体系和框架。明确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的目标和范围,从企业组织体系上明确各个成本管控点的责任主体,财务与业务协同对各个成本管控点建立管理标准、分析维度和管理流程。其次,过程中成本管理人员需要细化分析的颗粒度,比如责任主体的颗粒度可以从车间向下延伸到产线、机台、工位,分析频次可以从月度延伸到半月、周、日。如有必要和条件,可以借助信息化系统输出高质量的财务数据,准确反映当前成本管理工作的实际成效,及时发现当前决策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协助财务实现全局的把控。第三,从细化颗粒度的监控数据中进行分析,发现关键节点和薄弱环节,深挖异常点,找到真因,找到对应的责任人,共同制定改善措施,并跟进落地及效果验证。第四,找到避免成本损失重复发生的机制,对管理机制定期复盘。

4.合理设置经营考核

制造企业涉及的业务类型数量较多,且制造业各成本管理模式的表现形式区别较大,给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难度。而绩效考核具有强烈的行为导向管理职能,因此制造企业可通过合理设置经营考核力度来促进成本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进行。首先,制造企业要以市场发展为导向,为经济效益为核心,结合企业当前的发展现状,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管理目标,以科学的奖惩制度措施来促进绩效考核目标的高质量实现,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制造企业还要依据精细化成本管理的工作需求,构建成本评价体系,要设立合理的成本评价指标,确认评价指标的内容和权重,以指标促进成本评价体系的作用发挥,平衡好成本控制和产品质量的关系,以产品质量来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综上所述,制造企业开展成本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运营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自身市场核心竞争力,为未来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制造企业在实行成本精细化管理时,要健全自身组织机构,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提高人员成本管理意识,鼓励全员共同参与进来,切实确保制度措施高效有序执行。与此同时,企业管理层也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及时更新成本管理理念和方法,抓住成本控制关键节点,深度挖掘市场背后信息,全面实现制造企业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杜艳秋.探讨现代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000(002):44-45.

[2]王泽富.简析财务风险下的制造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9):1-2.

第4篇:制造成本管理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问题及对策

现阶段,我国的制造业正处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阶段,其管理工作也在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成本管理工作的高效推进可以使企业不断对机械产品生产工艺及流程进行改进和优化,使产品质量和效率得到整体的提高。总体来看,成本管理工作主要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进行预测,形成相应的成本决策,并通过成本计划的有效实施实现对成本的控制,同时也可以通过成本核算工作对成本进行分析,最后再进行相应的成本考核工作。整个成本管理工作是连续的,因此机械制造业企业必须保证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工作质量,确保实施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以便为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保障。

一、机械制造业企业实施成本管理工作的五大原则

机械制造业企业在实施成本管理工作时,需要严格遵循以下五个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全面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机械制造业企业在制定成本管理方法时,需要严格遵守以人为本原则。企业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时的主体依然是人,但人在工作过程中具有相当大的主观能动性,这对成本管理工作的影响是比较大的[1]。因此,企业在制定成本管理方法时,必须将全体员工的利益都考虑在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成本管理工作得到更加全面、有效地实施。

(二)全面性原则机械制造业企业在制定成本管理方法时,需要严格遵守全面性原则。对于机械制造业企业而言,其成本管理工作必须落到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其与机械制造工程是一体的[2]。因此,制造业企业在实施成本管理工作时,必须坚持全面性原则,全过程落实成本管理工作。

(三)综合性原则就现阶段成本管理工作的整体情况看,其成本管理工作所涉及的方面是十分广泛的,比如生产目标、生产技术、产品营销等,具有极高的综合性。因此,机械制造业企业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时,必须考虑到多个方面的因素,以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成本管理实施方案。

(四)科学性原则企业在制定成本管理方案时,必须严格遵守科学性原则。在此过程中,企业需要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并明确成本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在制定具体的成本管理方案时,企业要重点强调关键点,并加强对薄弱点的管理和控制,不断促进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科学化。

(五)可持续发展原则对于机械制造业企业而言,成本管理工作的实施不是朝夕之间可以完成的,其制定的各项政策和制度需要与我国当下的社会实践、相应的市场情况和企业经营管理情况相符合。因此,企业在制定成本管理策略时,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长期的实践与推进检验成本管理方案的实际可行性,确保相关问题可以得到及时地发现和解决,以便不断完善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推动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二、机械制造业企业在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制度弱化在成本管理工作中,完善有效的成本管理制度更有利于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在机械制造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都不够完善,导致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内容比较复杂和松散,在实际推进工作时没有有力的规章制度作为支持,大部分部门都是独立采取措施,开展相关工作的,这会影响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制度执行的有效性也被大大削弱。以本单位实际情况分析,产品的成本核算首先是建立产品批次令号,然后根据令号领用材料,归集成本,最后根据各个令号的工时分摊制造费用和人工费用,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产品完成报交后经常补成本的情况,导致某批次的成本失真,影响产品的报价。

(二)成本管理体系不完善且监督工作缺乏目前,很多机械制造业企业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时没有相对比较完善的体系,相应的监督工作也比较缺乏,成本管理工作在实际推进过程中缺乏比较有力地保障和支持,实际实施效果并不理想。这主要是由于企业部门管理者对成本管理体系不够重视,对其认识也不够深入。与此同时,企业部分员工也未对生产出来的机械产品进行相应监督,导致企业难以有效管理机械产品生产成本,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必然会受到影响[3]。

(三)流动资金利用率低在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流动资金利用效率低也是影响其成本管理成效的重要因素。企业在投产阶段,未对自身实际经营管理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和预测,导致企业的初始资金管理工作与实际经营管理状况之间不太相符,致使企业的成本收益有所下降。与此同时,有些机械制造业企业在开展长期项目时,在经费投入方面存在不足,有些甚至采取银行贷款等方式为企业筹集流动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的债务负担,使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加。

三、机械制造业企业加强成本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机械制造业企业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时,需要有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作为支持。在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时,其必须重点关注以下三个关键点:第一,完善有关材料采购的规章制度。在其成本管理工作中,企业物资采购行为的管控是重要内容,其必须对各部门及人员的物资采购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并保证物资采购工作是严格按照相应规章制度开展的,这可以有效避免一些物资材料的不必要损坏。第二,完善有关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的制度。在此过程中,企业需要加强产品的质量及安全管理,按照相关规定严格处理事务。第三,完善有关设备的管理及维护制度。在此过程中,企业必须保证设备的稳定安全运行,并设置相应的管理体系和机构,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对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以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在整个成本管理制度完善过程中,机械制造业企业必须将制度构建、完善及执行并重,保证制度自身具有的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地发挥。针对产品成本失真这一问题,机械制造企业应当在成本管理制度中设置相关的约束条件,如在分摊制造费用和人工费用时,产品成本需要按照要求报交,若是后期不断出现补成本情况,则需根据成本管理制度规范追究部分人员的责任与考核挂钩,另外还需准确核对工时,尽可能减少成本失真的情况。

(二)健全成本考核与监督体系制造业企业在成本管理过程中,需要建立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成本考核及监督体系,以便为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达到降低企业制造成本的目的。在此过程中,企业必须遵守成本效益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和全员参与原则。第一,企业要严格遵守成本效益原则。在实施相应的考核和监督工作时,企业需要重点关注产品的利润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确保企业生产的产品是符合市场实际需求的。第二,企业要严格遵守因地制宜原则。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企业要对机械制造业市场的市场需求和产品定位进行分析,以便对产品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更加严格地把控,保证生产的机械设备的质量。第三,企业要严格遵守全员参与原则。在实施成本管理工作时,企业要鼓励全体员工都参与到成本管理工作中,以实现对机械制造成本的控制和节约。只有全员都参与到成本管理工作中,成本才能得到更加全面的控制,相应的监督工作也才能发挥较大的作用,企业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才能更加有效。

(三)健全财务集中管理机制机械制造业企业在成本管理中要注意提升企业资金的利用率,以便为企业经营效益提供更多的保障。在此方面,企业可以实施集中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制定更加科学、更加适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的资金管理方案及体制。在此过程中,企业可以组建专门的财务管理团队,给每项财务管理工作都配备相应的管理团队和人员,保证其可以得到更加高效的实施。与此同时,企业还要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自身的风险防范水平,开展更加合理的投资活动。在项目的前期准备阶段,企业必须对市场环境进行深入地调查和分析,以便更加科学地开展财务管理及相应的决策活动。另外,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还要重点关注外部的市场环境,并不断对销售和投资管理工作进行强化,以提高企业的销售业绩,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四、结语

机械制造业企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效益的获得与市场实际需求和企业自身竞争力有一定的关系。企业要想获得较大的发展和进步,就需要对自身的管理工作进行改进和创新,全面有效地推进成本管理工作。本文以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为中心,首先分析了其成本管理工作的三个特点,其次阐述了其实施成本管理工作的五大特点,最后根据对其成本管理工作中相关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工作对策,希望可以推动其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使其整体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在此种情况下,机械制造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可以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其经营效益也会有相应的提高,企业也会得到更加健康、长远、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凯.机械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及其优化策略[J].会计师,2019(22):18-19.

[2]柳传顺.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与方法管理研究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9(27):47-48.

第5篇:制造成本管理范文

(一)管理者缺乏战略成本管理意识

传统的制造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固定资产设备陈旧、工艺水平落后、浪费及环境污染严重,一些管理者认为企业发展重在规模经济,主要靠人力来扩大生产,在价格竞争方面也只是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往往只重视事后的成本计算,忽视事前的成本计划、事中的成本实施。另外,有些企业经营管理者成本管理观念不清晰、理解不够,不重视生产经营技术的成本管理,缺乏将企业成本管理与战略相结合的现代成本管理意识,企业生产的产品结构单一,自身缺乏核心技术的创新发展,从而导致传统成本管理理念已跟不上瞬息万变的外部市场环境,使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二)间接费用分配不准确、品种结构不合理,成本核算方法落后

制造企业内部的一些会计管理人员,盲目控制原材料成本,只重视产品产量,而对会计核算程序、会计核算方法、费用分配方法的选择都不够合理,导致会计账面成本不全,总账明细账的设置不合理,成本核算信息失真,给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错误信息。制造企业外部伴随着市场环境发生的剧烈变化,一方面,在现代化大生产方式下,流水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成本越来越高,导致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比重直线上升,人工成本急剧下降,造成制造费用分配率虚高,产品成本失真;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提高、顾客需求的多样化,企业从少品种、大批量的传统生产模式转化为多品种、小批量的现代生产模式,那些与人工工时不具有直接因果关系的费用大大增加,而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忽视了这些快速增长的费用,导致小批量的产品成本被低估而大批量产品的成本被高估,必定会产生虚假的成本信息,给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错误信息。

(三)只重视成本核算,不重视成本管理

企业成本核算只重视制造成本,忽视研发成本、营销成本和人力资源,由于产品市场格局的转变,销售区域网络的不断扩张,营销成本快速增长,研发成本和人力资源等服务成本比重也在不断上升,造成企业的成本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传统卖方市场结构中,制造企业只要通过自动化生产线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便能占领市场,制造企业只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因为产品制造成本所占的比重大,产品研发、产品设计售后服务相对占的比重小,所以忽视了其在成本管理中的重要性。但随着市场环境结构的变革,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为顾客创造价值,满足顾客对产品的性能、质量、服务等因素,企业必须加强产品研发、产品设计、产品营销和售后服务的管理。如果只考虑产品制造,将有可能导致错误的经营决策结果。

二、加强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建议

显然,在这样一个竞争的时代,平庸无奇的企业是难以继续生存和发展的;相反,制造企业必须采用以战略为中心的成本管理体系,必须制定使自身与从不同、并能吸引顾客的战略,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建议从以下方面措施,以加强制造企业成本管理。

(一)加强企业管理层战略成本管理意识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管理层应以约束理论作为制造企业解决瓶颈问题的最优战略生产技术理论。而约束理论有助于解决企业盲目提高局部自动化效率,避免投资浪费或滞留过多的产品带来间接浪费。制造企业大多都存在瓶颈工序,这意味着企业如果能够消除间接浪费,管理层就会尽可能扩大每单位的最大边际贡献率的产品,以实现整个企业边际贡献的最大化。另外,制造企业管理层要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管理,避免产品堆积,减少存货,减少存货的同时更容易发现存货中的质量缺陷产品,利用科学先进的生产信息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总体存货水平,取得有竞争优势的合理成本,并最终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管理者往往认为设备成本不可控制,而仅仅关注直接材料及直接人工成本的企业,现在不得不转变成本管理理念,重点关注设备使用效率,关注设备维护成本、服务成本及其对产品成本的影响。由于产品成本结构的巨大变化,不仅要求企业加强对产品成本的精密核算,而且还要求企业透过生产成本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生产经营决策,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资产利用效率。

(二)采用作业成本核算方法核算企业成本

由于传统的成本管理只关注成本核算,且将成本核算重点放在产品制造过程所发生的产品成本,而这些产品成本只涉及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的简单分摊,其生产成本无法如实反映企业资源消耗和利用效率。而作业成本法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成本分配导致的成本扭曲,清楚的展现了企业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主要体现在:1.提供了真实而丰富的产品成本信息,由此能得到更真实的产品盈利能力信息和与定价、客户市场需求及成本效益等战略决策相关的信息;2.提供了真实的作业驱动成本的计量信息,它把公司成本管理的视角扩展到车间之外,有助于管理层做出更好的产品设计决策;3.提供了正确的作业成本信息,使管理层容易利用相关成本进行经营决策,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作业成本法与战略成本管理更是紧密相连。它根据产品消耗的资源,将成本分配给产品,显示了作业如何消耗以及产品如何引发作业,战略选择决定着作业,它帮助管理者将战略落实到实处所需要的作业与资源,为作业增强竞争能力。所有这些无不体现作业成本核算方法的战略思维。

(三)强化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作为一种内部控制和决策的有效管理工具,能将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决策目标与市场环境、内部资源配置规划相连接,通过事先的规划、以组织协调的方式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市场环境,有效地聚集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制造企业可以制定与预算相应的适合企业要求的各项管控目标,预算指标与预算目标必须根据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的战略要求确定,如在设计阶段,管理层可以使用目标成本法来推动设计方案的改进工作,以市场为导向,对独立的制造过程的产品进行利润计划和成本管理,不是试图降纸成本,而是在产品生命周期的研发及设计阶段倒算出产品成本。为了消除库存,减少浪费,优化生产,制造企业应通过生产的计划和控制及库存的管理,追求零库存或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更好的帮助企业做出利润最大化的决策。

(四)重视成本管理中的质量管理

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质量第一”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对产品质量的忽视,不仅使企业经营利润锐减,而且还直接威胁到企业的持续经营。我国的制造企业必须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并提供优质的服务。制造企业质量的提高有利于降低产品的返修率,为企业增强品牌忠诚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降低存货水平,为企业自身提供更合理可靠的生产流程;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减少生产成本,消除返工工序,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重视质量管理,还有助于增加企业机会,减少竞争威胁,提升企业投资回报率。质量改进的战略意义在于满足顾客需求的原则下,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持续的利润增长以及长期的繁荣。制造企业应该认识到质量是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更应该将质量管理溶入到企业战略中。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