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智慧物流工程范文

智慧物流工程全文(5篇)

智慧物流工程

第1篇:智慧物流工程范文

关键词:智慧物流;人才需求;高校

1智慧物流背景下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移动网络等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广泛应用,我国智慧物流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顺丰、菜鸟、京东等知名企业都在加快智慧物流布局,借助智能设备、软件系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设施与技术,进行智能分析与决策,提升运营与决策能力。菜鸟围绕仓储物流智能化,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买家收货地址与存放商品的仓储中心位置进行匹配,选择距离买家最近的仓储中心发货,缩短物流配送时间,提升物流配送效率。京东搭建全自动化无人智慧仓储系统,实现货物分拣、存储及搬运智能化,优化物流环节,提升物流运作效率。随着智慧物流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岗位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智慧物流对仓储、分拣、运输、配送、管理等物流核心业务的覆盖使得传统仓管员、运输调度员、配送员、拣货员和客服等岗位的数量需求、人才素质与能力面临转型升级,人工智能工程技术员、物联网工程技术员、大数据工程师、设备技术工程师、自动化技术高级工程师等一批新兴专业技术岗位出现。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明显提高,除了具备专业的物流理论和技术外,还要具备物流信息化、物流数据分析、系统分析与设计、智能设备运维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但目前高校和社会对这方面的人才培养的较少,难以满足企业的多元化需求,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物流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

2智慧物流背景下企业对物流人才需求分析

2.1对物流基础性岗位人才需求减少

通过对京东、菜鸟、顺丰等多家物流企业调研发现,传统的人工搬运、分拣等重复性重体力劳动被搬运机器人、自动分拣机器人等机械化、智能化设备取代,货物人工盘点等低技术含量的脑力活动也被RFID等信息技术取代。现代物流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使得企业对传统的物流基础性岗位的需求大大减少。

2.2对物流智能设备操作与维护人才需求增加

智能设备、机器人的操作、维修和养护需要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来完成,传统的物流人才并不具备相关智慧物流知识及智能设备应用与维护技能,难以从事相关工作。目前,顺丰、京东等多家物流企业在互联网上了设备技术工程师、自动化技术工程师、无人机起降操作工程师等岗位的招聘信息,负责物流智能设备的运行、维修及预防保养工作。企业对物流智能设备操作与维护人才的需求明显增加。

2.3对高端专业技术类人才需求增加

智慧物流需要专业的技术技能人才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熟练应用这些技术辅助物流决策,提高物流管理效率。通过调研发现,目前物流企业对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和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等高端专业技术类人才的需求大幅增长,仅顺丰一家公司在其招聘官网的与大数据相关的技术岗位信息就达60条以上。

2.4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需求增加

现代物流企业越来越看重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招聘的员工不仅要具备物流业务专业知识,同时要具备与业务相关的信息技术理论与实践应用能力,能够在物流相关岗位上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物流专业问题。如顺丰的运营管理专员岗位,要求应聘人员熟悉快递、快运业务,具备航空物流、三方物流运营经验,同时要具备较强的方案数据分析能力、异常分析能力,能够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运输方案规划,实现产品时效提升、客诉管控以及操作流程优化。

2.5对物流人才学历要求提高

物流行业发展初期,物流企业员工多数从事运输、仓库管理、分拣、包装、配送等基础操作,因而企业对员工的学历要求较低。但随着智慧物流的发展,企业需要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问题分析、方案设计、策略优化,需要物流人才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与应用能力。因此,企业对物流人才的学历层次要求普遍提升。

2.6对物流人才经验需求更加丰富

智慧物流背景下,物流人才不仅要具备全面的知识体系,还需要具备丰富的物流实践经验。没有实践经验的高校应届毕业生通常难以在物流企业从事较高层次的工作。如顺丰的数据专员岗位,不仅要求应聘人员能够熟练使用Excel、SQL等软件,具备良好的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同时还需具备物流仓储经验。

3智慧物流背景下高校物流人才培养建议

3.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智慧物流背景下现代物流产业结构的转变,使得企业对所需要的物流人才在专业技能、岗位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但目前大部分高校未能根据产业转变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的人才在知识结构和运用能力上都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高校应对智慧物流背景下物流行业岗位需求变化进行专项调研和分析论证,根据智慧物流人才岗位特征,与物流行业专家、企业高管联合制定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多元化培养,培养能够从事仓储管理、运输调度、智能设备运维、物流数据分析、系统分析与设计、物流方案设计、供应链运营等多个岗位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3.2改革高校物流课程体系

大多数高校的物流课程体系是基于传统的物流专业设置的,缺少智慧物流理论与技术应用课程。部分高校对物流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增设了《数据分析与应用》《人工智能》等课程,但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置,缺少与智慧物流人才培养配套的课程体系。高校应根据企业调研,梳理出智慧物流岗位群,以岗位核心能力为中心重构满足多元化需求的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中加入智慧物流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应用相关课程模块,培养学生智慧物流技术应用能力和智能设备操作能力。将物流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使专业课程内容与企业用人标准相衔接。

3.3加强校企合作

由于受实训设备陈旧、教学资源不足、教师智慧物流知识体系薄弱、实践能力不足等因素的限制,目前高校物流专业课程内容多以讲授课本知识为主,很少将物流企业真实案例融入教学内容,学生缺乏对智慧物流的认知,不具备智慧物流应用技能。为了提升学生对智慧物流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智慧物流应用技能,高校应积极开展与优质物流企业的合作。一方面,高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和老师到智慧物流企业、无人仓库进行认知实践和顶岗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提升智能设备操作能力,智慧物流应用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可以聘请智慧物流企业技术骨干来校开展讲座或授课,讲解智慧物流在企业中的应用实例,强化学生对智慧物流的认知。

4结语

第2篇:智慧物流工程范文

关键词:智慧物流;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1引言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强调智慧物流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由此智慧物流得到了各界学者和企业的重视。当前,智慧物流在物流企业中主要表现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方面,如机器人小G、无人机配送、智能打包机器人等。在智慧物流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当前高职院校培育的物流人才已不能满足物流市场需求,高校应优化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出复合型智慧物流人。

2智慧物流视角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对于实践性较强的物流管理专业而言,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培育应用型物流人才的主要方式,当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西安交通工程学院为例,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

2.1物流课程设置缺乏与时俱进,实训室建设落后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物流企业更加注重效率,操作简单的一些人工岗位被智能机器替代,与此同时,也创造了许多高要求的新岗位,但是学校培育物流人才的现有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践,且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跟不上智慧物流企业的人才需求,难以为物流企业输送复合型的智慧物流人。另外,众所周知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较强,但是当前实践教学的场地物流实训室的发展建设明显落后于智慧物流产业的发展,相关物流设施设备比较老旧,难以将实际操作环节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老师传授学生的实践技能也成了纸上谈兵。

2.2校企合作数量少、深度浅

一般高职院校都会寻找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基地。由于陕西物流业发展较慢,该校当前签署的物流企业为数少,欠缺组织大一新生参观企业进行专业认知教育的学习活动,同时高年级学生也没有选择实习企业的余地;另外,由于目前校企双方合作的深度较浅,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形式单一,一般从事的是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工作,如拣选、包装、理货,同时也不进行岗位轮换,使得学生只熟悉自己岗位的工作,不清楚物流企业的整个工作流程,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技能未能得到较好的提高,从而削弱了学生校外实习的积极性。

2.3“双师型”教师匮乏

在智慧物流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现代物流企业需要的是“智慧+应用”型人才,使得老师要具备既懂理论知识又懂技术应用的“双师型”教师。然而,当前该校教师趋于年轻化,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一般都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校当老师,仅掌握了系统的物流管理理论知识,没有进入物流企业从业的经验,缺乏物流应用与实践能力,对智慧物流的发展与技术应用的认知较浅,在实践教学环节欠缺对智慧物流相关技术的渗透,使得学生在物流技术方面落后于智慧物流企业的要求。

3智慧物流视角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建议

3.1优化物流课程体系,加强实训室建设

紧跟物流企业发展需求,培养“智慧+应用”型人才,首先要完善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学内容符合智慧物流发展前沿;其次也要加强物流实训室建设,及时更新物流设施设备,在实践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在企业无缝对接相应岗位;同时学校老师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物流专业竞赛和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塑造全面性物流人才。

3.2强化校企合作力度

为了落实校企合作、避免浮于表面,学校和企业可共同开设订单班,由学校为特定物流企业输送对口的物流人才。首先,学校多组织新生参观物流企业进行专业认知教育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前先了解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其次,物流企业的工作人员定期到校为学生讲座和实践教学指导,介绍最新的智慧物流发展动态、相应的物流技术应用知识以及具体操作流程,培养学生的物流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最后,学校将学生送入特定企业进行轮岗实习,熟悉物流运营程序,成为企业需求的人才。

3.3加快物流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培养“智慧+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前提条件,学校在新引进物流管理教师时应优先考虑具有从事物流领域工作和物流应用与实践能力的教师。学校应鼓励和支持物流管理专业老师多参与物流行业活动及培训、带薪进企业实践学习、外出进修,掌握智慧物流的市场发展动态,学习先进的物流技术,提升老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学校可以外聘物流企业的专业人员担任兼职老师,将企业工作经验融入学生的课内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解决实际物流问题的应用能力。

4结束语

在智慧物流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需培养出“智慧+应用”型物流人才,既懂技术又会管理,就要转变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加强物流实训室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力度以及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培养出紧跟物流企业需求的应用型智慧物流人。

参考文献

[1]张勤勤.智慧物流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管理创新,2019(33):49-50.

第3篇:智慧物流工程范文

【关键词】智慧物流;物流管理;教学改革

1智慧物流时代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分析

为提升智慧物流配送水平、营造开放共赢的物流发展环境,2016年7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文件,提出构建物流信息互联共享体系、引导物流活动数据化、加强物流信息标准化、推动物流数据开放化、促进物流信息平台协同化等要求[1]。智慧物流时代,先进信息技术将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基于互联网的物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将成为物流业发展的新动力。智慧物流时代对物流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为:①首先必须掌握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企业物流业务流程与企业资源组织方式,掌握物流信息管理、仓储管理、配送优化、实时监测、通报预警、应急处置等环节的处理方法;②能有效利用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重塑企业智慧物流业务流程、创新企业资源组织方式,采用信息技术精准对接供应商、分销商、合作商、配送车辆、配送网点、配送客户等各环节信息,并建立深度感知智能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存、取、管全程智能化;③具备建设智慧供应链管理服务体系的能力,能有效构建适应“互联网+”大规模定制的智能集成式物流模式,同时也能为具有小批量、多品类、快速交货和连续补货等需求特征的企业提供全程无缝衔接的一体化物流服务方案。

2我国高校当前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与主要问题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是企业物流管理人才的重要来源之一。几十年来,我国许多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效果比较好,为企业提供了许多高层次的物流管理人才。与此同时,还存在如下一些主要问题:①师资力量来源过于单一。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较,由于我国物流教育发展相对比较晚,许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老师大都从国际贸易、信息、管理与经济专业转变过来,不太了解物流行业,难以提供真实的物流教学案例与最新的物流操作方法[2]。而且,由于高校引进师资时,非常注重学历,许多引进的博士师资都是刚刚从高校毕业,直接到高校工作,没有在物流企业工作的经历,没有实际操作经验,仅仅具有相关理论,难以保障课堂教学质量。②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不够吻合。绝大多数高校都是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环节。有一些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没有凸显地方特色。许多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趋同,难以满足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多样化需要。③缺乏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尽管许多高校建立了一些实训实验室,但与物流实践操作还存在一定距离。有一些高校与物流企业合作设立了物流实训基地,但大多仅仅只提供观摩功能,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物流操作。使得许多大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实践能力薄弱。

3智慧物流时代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实现路径

智慧物流时代,企业需要复合型的高素质“智慧+应用”型物流人才,物流人才培养面临更大的挑战。智慧物流人才首先需要掌握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方法,还要掌握智能物流流程设计、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与自动化控制方法,更要具备创新创业能力。为有效培养智慧物流人才,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合理制定符合智慧物流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智慧物流发展现状,预测智慧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趋势,归纳物流企业对智慧物流人才的职业素养与技能要求,据此制定智慧物流环境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构建智慧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购置相关物流教学设备设施与仿真软件、申报智慧物流创新计划训练项目[3]。②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优化物流管理教学团队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与来源结构。邀请国内外物流学科的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或培训,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如高级物流师等。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物流行业、企业高管来校兼任教师,让他们真正下课堂,传授物流实际操作与项目管理方法。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通过挂职、下企业锻炼等形式,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可以与物流企业共同合作进行科研攻关、项目合作,一起解决物流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有效提高高校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研能力[4]。③搭建信息化数字化智慧物流协同教学平台。采用校企合作方法,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企业岗位标准和职业标准相互参照,将专业能力标准与专业素质模块相对照,搭建高校智慧教学资源数据库、企业实习基地资源数据库与社会培训资源数据库。采用情境化数字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为目标,实现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企业实践操作、职业资格证书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④落实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毕业实践、顶岗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切实参与现代物流环节的基本流程,了解物流企业不同岗位的操作方法与职责。让学生学习物流相关软件与设施设备的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物流设备与信息系统操作能力。将毕业论文与物流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采用物流理论结合实际情况,设计解决方案,提高学生设计物流方案的综合能力[5]。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的通知[Z].发改经贸〔2016〕1647号,2016.

[2]李健.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及教学模式的分析及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2):248.

[3]吴影辉.智慧物流环境下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研究思路[J].价值工程,2018(5):161-163.

[4]环梅.智慧物流背景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6):60-61.

第4篇:智慧物流工程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慧物流;管理;应用

1物联网技术与智慧物流管理

物联网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其核心与基础是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是对互联网技术的延伸与拓展,即物与物相连接、物与物之间交换信息,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物流行业,可实现物流企业的可视自动化操作,形成一个互相交换信息的完整的通信网络体系。物联网技术可以对货物进行实时监控、识别、跟踪与定位,是对物流管理方式的创新。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设备对货物的ID与属性进行编制,将货物的静态属性标准化并储存于标签,再采用相关设备对货物的属性信息进行识别,并将获取的信息转换为可以传输的格式,然后物流企业通过网络系统将各项信息上传到信息处理中心,以此完成货物信息之间的数据处理与通信。智慧物流是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物流网络体系。智慧物流管理可以全程监控物流的运输、存储以及配送情况,同时获取货物所处的位置与状态,自动、实时地掌握全程物流信息,并采用物联网技术对物流信息进行处理,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物流业的运行效率。智慧物流管理能通过深入分析与挖掘物流信息数据、了解用户需求等,及时做出智能化决策。

2物联网技术在智慧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是在关键性技术、支撑性技术与共性技术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一种网络系统技术。物联网技术系统的综合应用充分体现了它的应用价值。物联网技术不同层面在智慧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物联网感知互动层在智慧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感知互动层的主要作用是识别、定位与跟踪,其涉及的技术主要包括无线射频技术、GPS定位系统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等,这些技术在智慧物流管理中有不同的应用。其一,无线射频技术即RFID技术,又叫射频识别技术,它实现了非接触的双向通信,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技术之一,也是物流行业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关键技术。该技术通过使用电子标签对货物做上标记,自动识别、采集货物的有关信息,对物流车辆进行动态的监控跟踪,实现了对货物的智能配送与指挥调度,而且,它能对仓储中的产品真伪情况进行有效辨识,实现了物流业中的可视化管理,进而帮助物流业掌握货物运输中的各种信息。其二,GPS定位系统。GPS定位系统可以对全球范围内的物流进行实时监控与定位,同时根据电子地图上反映的信息,及时掌握当时物流的交通情况、跟踪货物所处的状态与地点,进而调整与优化运输路线,科学、合理、实时地配送车辆,完成紧急救援工作,使物流过程能更加快捷,从而为物流的快速配送提供保障。其三,无线传感网络即WSN。无线传感器网络采用无线通信,为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以及人与物之间搭建了一个平台,使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完整而庞大的网络系统。它结合多种技术,实时、自动、远程地获取各项物流信息数据,然后对数据的可靠程度进行检测,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与时效性,进而远程掌控整个物流运输的状态,以便对信息进行及时反馈,并针对物流的状况或出现的问题进行智能调控与自动决策。此外,该技术还能监测车辆的运输、仓库的环境以及货物的配送等情况,从而实现物流管理的智慧化。

2.2物联网网络传输层在智慧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第5篇:智慧物流工程范文

0.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由此产生的物流交流也变得越来越频繁,以此为基础,智慧物流行业得以迅猛发展[1]。从智慧物流园区这一概念被提出,直至现如今逐渐区域成熟,经历的时间也不过短短几年,物流园区实现了集物流运输、仓储、生产制造、销售于一体,其运转主要是依靠物流信息的感知、交互,以此实现对物流园区内项目的决策[2]。同时,借助立体视觉仿真技术,物流的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可视化、实时化、智能化程度均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以智能化控制为主的多技术与跨学科经营体系[3]。现阶段关于智慧物流园区的研究主要是对其功能拓展的研究,而要实现园区的稳定健康发展,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是必不可少的[4]。为此,本文提出智慧物流园区项目风险控制分析这一研究,在对智慧园区特征进行分析后,研究了智慧园区项目风险控制的关键点,并提出了具体的控制措施。通过本文的研究,以期为智慧物流园区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以最小风险实现园区的健康发展。

1.智慧物流园区的概念及特征分析

智慧物流园区作为一种新生的时代产物,是现代物流业在互联网技术下的演变,其强大的信息转化和处理能力使其成为了物流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5]。要实现对其项目风险的有效控制,首先要对智慧物流园区的基本属性建立全面的了解,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智慧物流园区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1.1智慧物流园区的概念。智慧物流园区存在的基础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将其理解为是一种以“节点化的平台构造”为基础的智能化物流综合体[6],在这个综合化的体系中,物流服务具有明显的全程化特征,同时带动行业效益的发展呈现出长远化属性。不仅如此,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持下,其可以对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准确预测,帮助园区的运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在此模式下,园区与相关参与者都可以在合作关系中实现互利共赢的目的。与传统的物流园区相比,智慧物流园区借助新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了对物流投资环境的升级,并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行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在互联网技术的冲击下实现了多元化发展。不仅如此,通过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融入到物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园区产业的发展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契合度更高,对于不同资源的整合效果也更加理想。由此构建的多方信息资源的共建机制为园区的运营提供了可靠依据,大大降低了其在不同行业拓展项目实施的成本和风险。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智慧物流园区不仅仅是一个物流单位的集合体,更是一个以整个园区为整体的智慧体系。园区在信息化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支持下,能够对信息作出敏锐的感知,通过分析信息特征,作出相应的管理决策,这种自动感知、智能运作、智慧决策的优越性也是园区内企业实现对消费者需求积极相应,各企业之间协同性发展的基础。

1.2智慧物流园区特征。在明确了智慧物流园区概念的基础上,对智慧物流园区特征的分析可以分为以下几点。首先,由于智慧物流园区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的,而技术的实施离不开基础设施,因此智慧物流园区的一大特点就是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以此为基础搭建以平台为载体的信息集成中心,借助互联网与物联网,对园区的作业信息进行实时感知,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可以为管理人员提供可靠的信息基础。同时智慧物流园区的操作平台为一站式服务模式,集成了园区企业、公众以及政府部门对物流的需求,以此实现对业务数据的有效调度,促进物流各环节之间信息对接的及时性,提高园区物流的服务能力。其次,园区的主要特征就是注重对先进信息技术的引进,园区的智能化运作和决策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因此注重对创新技术的充分运用是实现园区稳定发展的基础。例如机器人、无人机等人工智能设备极大地减轻物流行业的分管压力,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推进物流手段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发展;第三个特征就是注重园区的协同发展,园区是由多个构成物流产业的企业形成的集合体,其发展的前提是资源共享,通过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产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不同企业个体的协同发展,这就要求园区主要对企业、人员、数据的合理安排调度,运用信息技术对不同类型的业务需求及企业能力之间建立匹配关系,调动园区仓储、运输、配送环节间的联结协作,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2.智慧物流园区项目风险控制要点

通过上文的分析不难看出,智慧物流园区的发展离不开项目的拓展,面对项目发展中的风险,对其进行合理管控是十分必要。以此为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项目风险控制的要点。与其他类型的项目相比,智慧园区项目风险管理只要是针对项目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进行的。项目存在风险是必然事件,其并不会以任何形式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对风险控制的目的是降低其发生的频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主要是对风险存在条件进行约束。其次,考虑到项目风险是存在偶然性的,任何风险的出现都是风险因素作用的结果,这种因素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复合的。由此判定,智慧物流园区项目风险管理的关键点是对风险要素的管控,对此,可以利用现代风险分析方法对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其带来的损失作出计算,以此实现对风险的个性化控制。最后,智慧物流园区作为一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企业集合体,项目风险组成存在明显的可变性。这就要求在项目运行过程中,风险控制也要具有灵活属性,对于项目的不同阶段,实施更具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特别是对于部分大型项目,其建设周期更长,建设规模更大,涉及的范围更广,因此风险因素的可变性也更加明显,这就要求风险控制具有更强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

3.智慧物流园区项目风险控制分析

通过上文对风险控制要点的分析,本文对具体的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以下几点。

3.1规范业务流程。智慧物流园区实现了对物流各个环节的综合集成,因此其在实现物流业务时,是以一体化的形式进行的。这种一体化的模式虽然简化了不同企业之间的沟通环节,但其需要更加规范化的业务流程对其进行支撑。为此,在对项目风险进行控制时,必须建立更加规范的业务流程管理机制,通过信息化平台提高对供应链业务运作的规范化程度,确保业务实施环节中财务、人力资源、合同管理的有序性,最大限度降低由于业务差错带来的项目风险。与此同时,业务一体化的目的是提高园区的服务质量和效率,通过更加规范化的业务执行流程也可以提高用户服务体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将园区内各主体的信息统一集中到信息平台的管理系统,建立园区入驻企业信息与业务操作流程之间的对应关系。当供应链节点发送出采购、制造、运输、仓储等需求时,可以通过平台对企业的职能进行合理调整,提高供应链管理的协同性,降低项目风险。

3.2整合共享资源。从园区的实际需求角度出发,园区项目风险控制离不开对建设运营整体的合理规划,这就要求提高园区内信息交流的程度,为此,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共享物流服务类型、时间、价格等信息,园区可以匹配出相应的服务类型、能力。同时,根据政府优惠政策,对项目规划发展进行合理决策,不仅如此,对于新兴技术、基础设施等信息的整合共享也是提升用户的交易效率的重要基石,以此为基础,提高对设施设备、人员调度安排的合理性,减少资源浪费,大大降低运作成本和风险。

3.3畅通双向监管。风险控制的基础是对风险因素的控制,而风险因素都是由参与项目的双方形成的。对此,可以建立双向监管机制,通过构建电子标签、条形码等对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标识,帮助双方提高对相关物流信息收集的全面性,以此为基础,项目双方可以实现对库存环节、信息采集统计环节、运输环节、分拣环节的实时追踪,以透明化管理的方式拉近客户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避免了因信息闭塞导致的风险异常定位模糊和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为园区的安全管理、风险管理提供良好基础。

4.结束语

作为智能技术与物流产业高效融合的时代产物,智慧物流园区不仅改变了传统供应链的运作模式,也实现了对信息处理、转换、利用方式的全面升级。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物流企业的供应范围不再受经营范围的限制,在更大范围内的产品流通成为可能。不仅如此,随着消费者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不断提高,如何实现更加灵活和智能的物流配送也成为了物流企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方案。在积极拓展新项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的同时,对项目风险的管控是确保物流企业总体运营效率的重要基础。伴随着智慧物流技术的逐渐成熟化发展,物流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将必然走向智能化,本文对智慧物流园区项目风险的控制问题进行研究,将智慧物流园区作为一项复杂、科学的系统,从多个角度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研究。通过本文,以期为智慧物流园区的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园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带去帮助。

引用出处

[1]车楠.境外项目融资早期风险预警信号分析———以2家大型境外电信公司破产案为例[J].财会通讯,2019(17):95-99.

[2]方磬.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智慧物流园区协同运作模式研究[J].市场周刊,2018(10):14-16.

[3]张云淞,胡国杰,刘明.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的建筑工程项目供应链风险控制实证分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3):46-48.

[4]胡涵睿.新三板企业审计风险分析与控制———以山东XL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当代会计,2021(07):101-103.

[5]王玥.A公司对M海绵城市PPP项目投资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J].中国储运,2020(11):178-17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