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中小学教学案例范文

智慧中小学教学案例精选(九篇)

智慧中小学教学案例

第1篇:智慧中小学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 智慧理答 优质提问 案例研究

一、小学数学课堂智慧理答案例的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理答是教师的一种教学行为,在即时回答学生提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加以注意和自我思考,是对于教学信息的一种传输和反馈。教师要实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智慧理答,首先要遵循“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教师在课堂中开展理答时,要注意用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例如教师在进行小学五年级中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周长计算讲解时,面对学生关于计算问题的课堂提问,要多使用“你的思路很清晰,但是对于题意的把握还不到位,再仔细看看这道题的条件到底是哪些”、“你对于题意的认识很清晰,但是计算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仔细思考一下应该怎么计算呢”等类似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理答,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我思考和自我问题解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还要在理答过程中运用动作和神情进行配合,如一个赞许的眼神、温暖的微笑、肯定的目光等,都能够收到非常好的理答效果。在进行诊断性理答时,教师要根据学生所得出的结果进行判断,这一过程需要教学的耐心、客观及对于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尤其是在做出否定理答时一定要用诚恳、委婉的语气,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并且得出正确答案,这就是小学数学课堂中智慧理答的重要表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实现对于学生的智慧理答,就要遵循以上几点,在潜移默化中加强自身对于智慧理答的理解和掌控,最终实现智慧理答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二、小学数学课堂优质提问案例的分析

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对于数学教学来讲,恰当的课堂提问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更好地对学生的智力思维进行开发,还能够起到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检查教学效果等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优质的课堂提问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图形认识的课程教学时,通过七巧板的形式给每一块图形都进行编号,并提出问题“七巧板中都有哪些图形”、“有多少个正方形、三角形”、“哪一个编号的是正方形、哪一个编号的是三角形”、“哪一个图形最大”等,让学生参与对七巧板图形的认真观察中,在这些问题的提问中深化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知识的认识及思考,对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的认识更深刻、形象、具体,一个看似简单的情境创设提问能够收到巨大的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效果,这就在侧面说明了小学数学课堂中优质提问对于保障数学教学效率、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积极作用。除此之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还要注重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例如在进行“圆”的认识讲解时,教师利用PPT放映一段关于动物世界自行车骑行比赛的内容,里面四位参赛动物的自行车轮胎有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及椭圆形,在比赛开始前,先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预测比赛结果及结果的产生原因,然后再放映PPT。学生可以看到比赛过程中出了圆形轮胎的动物选手前进得又稳又快,其他选手总是在颠簸缓慢中前进。在观看的过程中,在学生开怀大笑的同时,教师要开始对学生进行关于为什么比赛结果和自身预测不同及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什么的思考,让学生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开展对于圆这一图形的学习认识,极大地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一案例同样表现出优质的课堂提问对于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学习兴趣,保证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积极作用。

在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要切实提高我国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采用智慧理答和优质提问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搭建师生互动的智慧理答平台,用科学优质提问的方式切实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知识理解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引导鼓励式的智慧理答语言积极的鼓励引导学生开展加深知识认识、自我问题解决的学习,切实发挥智慧理答对于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数学学习效果;在智慧理答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况及教学内容开展科学优质的课堂提问,让学生在教师所提出的科学问题的引导下开展对于数学知识的进一步认识,在教师优质提问所激发出的好奇心驱使下,更深入仔细地开展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并辅以智慧理答的鼓励引导,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我国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麻彩虹.课堂教学提高理答有效性的行动研究[J].小学数学(数学版),2009(12).

[2]项阳.小学语文教师理答行为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08(16).

第2篇:智慧中小学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半肯”;知识课堂;智慧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7-0032-04

【作者简介】黄海滢,江苏省连云港市院前小学(江苏连云港,222042)副校长,高级教师,连云港市名教师。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创生智慧,从而实现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是激情与智慧相生相长的过程。教育研究专家成尚荣先生指出:“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教育走向智慧教育,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用教育哲学指导和提升教育改革,就是要引领教师和学生爱智慧、追求智慧。”智慧课堂是智慧教育的场域,它能激发和引导学生自我成长。智慧n堂的教学过程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它将极大地开发学生的心智,唤醒他们的创造潜能,以此充实、滋养课堂,实现转识成智、深度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半肯”评价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合作、探索式的创造性学习,有助于实现对生命成长及智慧发展的整体关怀,推动知识课堂向智慧课堂转型。

一、以知识为价值取向的数学课堂弊端分析

打造智慧课堂是很多教师追求的目标,但秉持知识取向课堂观的教师也大有人在。这样的课堂观不利于智慧课堂的生成,弊端重重。

1.满足于知识增长,能力发展难以落实。

许多教师的教学目标还停留在知识传授上,学生的自主探究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他们无法在课堂上实现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无法理解、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难以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升数学素养。

2.热衷于方法记忆,深度学习难以实现。

在遇到新问题、新现象、新概念时,很多教师不舍得花费时间让学生思考,学生往往不是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认识,而是等待教师给予方法和结论。长此以往,学生只能获取浅层知识,难以实现深度学习。

3.崇尚教师权威,主体地位难以凸显。

当下课堂中,仍有部分教师夸大其主导地位,课堂呈现“教师给结论,学生背结论”的被动局面。学生的学习缺少方向与动力,主体地位难以凸显,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学习热情与智慧被压抑。

二、“半肯”的内涵及其教育价值探析

(一)“半肯”的内涵诠释

半肯,源自古代禅宗思想――半肯半不肯。它的意思是对所持的观点不全部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对教师而言,“半肯”要求不固步自封,教学时不必和盘托出,而是鼓励学生质疑,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空间;对学生而言,“半肯”要求不盲从教师,对教师讲授的知识、观点等不照单全收,而是持质疑的态度,善思、善问、善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追寻新观念,产生新见解。

(二)“半肯”教育价值探析

1.“半肯”有助于引领学生实现从“观众”到“演员”的转变,成为课堂参与者。

在当下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压制。“半肯”能引领学生从课堂的“观众”走向“演员”,使学生敢于创新与质疑,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体会到主动学习带来的成功和喜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2.“半肯”有助于引导学生由“尽信”到“质疑”的转变,成为深度思考者。

“尽信师,不如无师。”智慧课堂要培养的是有个性、有创造力、有独立见解的学生。“半肯”鼓励学生对书本或他人的推理、结论进行独立思考,同时为自己的疑问寻找根据,进而进行深度思考。

3.“半肯”有助于引发学生由“他悟”到“自悟”的转变,成为学习自明者。

教师过度讲解往往造成学生非批判性地接受新知识、新思想,处于“他悟”的状态。其实,学习是一种体验与积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该是在不断的探索和反思中完成的,这正是“半肯”提倡的“自悟”状态,是一种基于理解的深度学习。

三、从知识课堂到智慧课堂的转型之道

成尚荣先生说:“给认知留下通道,让心灵留出空间,就像杯子里不应该注满水;而且,对任何知识、认识、结论,以至任何权威都只能是半肯。”教师应秉持“半肯”理念,还学生思考的时空,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实现从知识课堂到智慧课堂的转型。

(一)教师的“半肯”理念为知识课堂转向智慧课堂护航

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半肯”就是从知识课堂转向智慧课堂的“道”。

1.坚持儿童立场,稚化教师思维,让知识为智慧铺道。

与学生相比,教师在知识储备、思维方式等方面有明显优势。教师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去设计教学,以学生的思维闪光点为契机,为他们汲取知识、生成智慧创造条件。

[案例1]苏教版六下《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的实际应用》

师:一管牙膏出口处的直径是5毫米,如果每次挤出12毫米,可以使用36次。改进包装后,出口处直径为6毫米,每次仍挤出12毫米,现在可以用多少次?

生感觉数据繁难,提出把刚开始的直径5毫米改成4毫米。

师:如果不改,你能想出解决办法吗?

生1:列方程算。

生2:我是这样想的,直径比是5s6,底面积比就是25s36,可以算出答案是25次。

在上述教学中,教师进行“换位思考”,稚化自己的思维,从而准确地把握了学生的思维特点,顺利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催生数学学习的真正发生。

2.坚持以学定教,从“基于教”转向“基于学”,让知识为智慧开道。

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只有让学习真正发生的教才是有意义的。“半肯”不代表教师可以完全放手,教师要将自己的角色由指导者转为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及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维活动,把学生的学习引向多元发展的境界。

[案例2]苏教版四下《乘法分配律》

师:每位同学选择3个数,先写成a×(b+c)的形式,再写成a×b+a×c的形式,然后分别计算出结果,看两个式子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将等式写出来。

生思考后写出几组等式并汇报。

师板书并追问:这样的等式写得完吗?等号左边的算式有什么特点?右边呢?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乘法分配律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讲给学生听,学生的学将停留在“记忆”的层面,仅能获取浅层认知。如果教师通过一系列引导性问题与学生展开对话,触发、协调、维持学生的深度思考,则能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使知识教学向智慧教育进阶。

3.坚持氛围营造,学生发现学习,让知识与智慧同道。

“半肯”追求的是真正的对话,它基于平等,达于理解。教学中没有绝对的权威,学生不必完全相信教师和教材中的知识,而是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主动创造,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中,师生共同演奏课堂乐章。

[案例3]苏教版五上《三角形的面积》

师:同学们,你们是怎样验证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猜想的?得到了什么结论?

学生轮流回答,并就反馈的方法进行交流。

上述案例中,教师提供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对于学生不同的思考方法不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是不断引导学生在比较、论证中寻求方法的最优化。对话成为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潜力的有效方式,学生参与获取知识与智慧的全过程。

(二)课堂教学中的“半肯”为知识课堂转向智慧课堂引航

疑问是一颗创造的种子,课堂教学中的“半肯”可以为学生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为知识课堂转向智慧课堂引航。

1.“半肯”为学生提供敢于发表见解的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D・布兰思福特发现,当学习者可以向外界显示和表达自己正在形成的知识时,学习会更深入,效果会更好。因此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在知识尚未成型时就开始尝试进行表述,并将其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敢想、敢说、敢探索的机会。

[案例4]苏教版五下《圆的周长》

师:你打算怎样测量一个圆的周长?

生分别演示用绳子围、在直尺上滚的方法。

生1:我打算用剪刀剪出圆的周长。先在剪刀的刀刃上贴上刻度,剪圆时,记下每次剪刀剪过的距离,然后相加,就可以求出圆的周长了。

课堂是师生真实的互动过程,是动态生成的教学推进过程,是新思想和新方法的产生过程,这正是“半肯”要营造的课堂文化。“剪”出周长是在“半肯”教学理念的引领下学生智慧和灵性的充分彰显,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敢于发表独特见解。

2.“半肯”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会超出教材的要求和教师的预设,教师难以做出适当的评价。“半肯”评价则能为学生提供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还学生个性思维的空间。

[案例5]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

师:请同学们判断“圆周长的一半等于半圆的周长”这句话。

有的学生认为不对,有的学生认为是对的,学生们各说其理。

师:你们的想法很独特,课后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探究什么是圆,什么是半圆。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产生创造性见解的外部条件是自由与安全。如果教师粗暴地打断学生的异议,创新活动就难以进行。“半肯”评价鼓励学生质疑和思考,让学生通过课后查找资料达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3.“半肯”催生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在数学学习中,有的问题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解决。教学时,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解题方案不能过早地给予终结性评价,否则会扼杀其他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而要采用“半肯”评价,特别是一些开放式问题,“半肯”评价可以催生学生群体创新思维的火花。

[案例6]苏教版六下《体积的变化》

师出示: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拼成一个正方体,其表面积是30平方厘米,如果把它们改拼成一个大长方体,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生思考、列式并说出解题思路。

师: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生:30+30÷6;30÷6×(6+1)。

当学生说出不同的思考方法时,教学不能戛然而止,而应在教师不断的追问中继续前行。教师应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提出更多观点。如此教学,学生的联想将越来越丰富,思路将越来越宽阔,解题方法将越来越新颖、多样,发散思维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就是“半肯”评价所追求的思维多样性。

美国知名学者、教育家埃莉诺・达克沃斯指出,对教师的要求是为学生“提供诞生出色观念的机会”。这些机会的提供和保证,可以促使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大胆地探索,这正是“半肯”努力倡导和建构的教学文化。教师应秉持“半肯”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舞台,让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完成由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的进阶,实现知识课堂到智慧课堂的转型。

【参考文献】

[1]成尚荣.教学改革绝不能止于“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批判性思考[J].人民教育,2010(23):36-40.

[2]孙朝仁.同课异构“准半肯”评价的思考――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6(Z1):99-102.

第3篇:智慧中小学教学案例范文

——读书心得

哈尔滨市复华小学

党士鹏

今年暑假学校推荐我们读了《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书中各个案例都能让我感受到是真实的真人真事。每每看完一个案例的时候都会激起我的一个回忆,点评更是指引我这样年轻教师工作的方向。收获颇多,重点谈以下几点。

一、遇事多发现、多研究。

全书读来,给我最强烈的感受就是:现代教育要求教育者练就一身过硬的发现、分析和解决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案例”,来引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纠正偏差,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做人、做事的习惯,提高素养。而这一切都需要教育者独具慧眼,不以粗暴、简单的方式加以归因、干预和压制。重在发现和研究,积极探求学生表现的背后的深层次的本质原因!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不断进步。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不仅教育好学生,而且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成为一个深入学生生活的探索教育方法最优化的“研究者”。如:一个不爱学习的体育特长生,“对学习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于是老师用几乎公式化的思维方式认为:“怎样让他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成了我的首要难题。”于是老师开始主动接近他,深入了解他,谈话“一开始涉及到学习的话题,他就有些退缩”最终起作用的还是老师在获得他的信任之后,再帮助他解决一个个学习困难的情况下,经过长期努力得到转化。可见,遇到情况,多分析,少片面,才是智慧的老师。

二、教育需要更多的“三思”。

以上的案例中王老师认为这位老师一开始就出现了问题的归因错误,走了不少的“弯路”:学习的重要性是一个很常识的问题,几乎没有人不明白!这位老师的这个归因就缺乏“智慧”!“这也是目前中小学教师工作的普遍弱点”。教师面对学习障碍学生大谈学习的重要性,就是做让学生更反感的“傻事”,做的是无用功。而智慧的提问题应该是:“明明知道学习重要,为什么还不起劲呢?”解决问题,老师的爱心固然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老师的专业能力,就如同医生要能对症下药。教育智慧起码也和爱心一样重要!同样,老师的真心如果没有更多的智慧相伴,则真心换回来的很可能就不是真心。可见,当今的教育要多一些三思,少一些盲目。

三、知识储备多少,你的眼界就有多宽

第4篇:智慧中小学教学案例范文

1.着眼于教材的编排体例

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从二年级下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并具有相当的比例。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习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从叶老精辟地阐述中我们不难发现精读与略读的关系,那就是 "精读为例,略读为本"。

精读和略读都是阅读的基本方法,略读课文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成为 "被遗忘的角落"。慧贞书院两堂语文课的展示,一堂为精读课文,一堂为略读课文这显然是慧贞书院着眼于教材编排体例的匠心安排。

2.根植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无论是语文专家还是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都在研究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PILS)测试以及国家学业质量测试项目。在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以上两项测试都指向--阅读能力。烛照两项测试,从目标教育理念出发,我们的智慧语文就应根植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PILS)测试有三个层次:1、信息的提取;2、归纳分析;3、评价反思。这三个层次都很好地在刘老师所导学的略读课文《万年牢》中得到了诠释。人物简历中所要填写的人物、别号、职业(刘老师在梳理文本内容这一环节设计了包含人物、别号、职业、工作经历四项内容的人物简历供学生填写)这些是信息提取层面的,人物简历中所要填写的父亲的工作经历,品读交流环节"万年牢"含义的分析品悟是归纳分析层面的;对于结课之时对于"作者为什么要选取文中的三个具体事例来写父亲?"的讨论则属于评价反思层面。以学生的需要指向自己的备课,聚焦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无疑成为了今天课堂中的亮点,也是教师的智慧所在。

3.立足于教师的巧妙引导

崔老师在第七次阅读研讨会上发表了《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的讲话。讲话中提到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研究的课题是从"教会知识"到"教会学习"。如何让学生拥有捕"鱼"的"渔",这就需要教师导的智慧了。

3.1 在静静等待中催发智慧

在第二堂课《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有这样一个环节:老师问学生:你关注到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时间被一个一个罗列出来了吗?这样写有什么不同?结果有位同学说:时间被缩短了。显然这位同学的回答与正确答案截然相反。没有斥责,没有立马让其他同学来帮助,导读教师只是一句你再读读,只是在旁边静静地等待。就是这样的等待催发了学生的智慧,约摸一分钟后这位学生汇报说:时间被一个一个罗列出来,让我沉浸在了这一个个时间的画面中,感受到父亲挖得十分艰难,时间竟像沙漏一样艰涩地过去,在这漫长的36小时中父亲是那样的身心疲惫。学生的精彩回答博得了现场听课老师的热烈掌声,同时更让我们由衷地钦佩老师那等待的智慧。

3.2 在各抒己见中撞击智慧

水本无华相击乃成涟漪,智慧的课堂应是学生各抒己见的课堂。在导读《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有一位同学读课文时把血(xùe)丝读成了血(xǐe)丝,很多同学立马对比提出了质疑。老师没有立刻给予热情的肯定,而是提出了推心置腹的商榷:应该怎样读呢?理由是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小手如林,在争辩中答案最终得到了统一。肯定是为了更好地点燃激情,而商榷则为的是引发更深地思索,使学生在各抒己见中撞击出智慧。

3.3 在教师的点拨下点燃智慧

叶圣陶语:"所谓教师之上导作用,盖在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渭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叶老所说的教师的导是指能四两拨千斤的点拨,关键在于教师的魔棒一点学生便能自奋其力,自致其知。

第5篇:智慧中小学教学案例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A-0016-02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既是知识学习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更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用教育哲学指导和深化教育改革;就是要引领教师和学生爱智慧、追求智慧,让课堂充满智慧。中央教科所副所长田慧生教授认为:“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但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由教育者的细心呵护而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建构智慧的课堂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使命,那么,如何建构智慧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的智慧之旅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做法和感悟。

一、让智慧在充满趣味的情境中萌发

创设符合小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问题情境,不但有利于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探讨问题的积极性,让他们开启思维,积极思考。

例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课时,在上课一开始,笔者创设了一个“摸球比赛”的游戏:男生摸到蓝球,男生获胜,女生摸到红球,女生获胜;反之对方获胜。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结果,全是女生获胜。这未免使好胜心强的男生产生了几个不解的问题:“为什么老是女生获胜?”“袋子里的红蓝球个数有没有存在什么问题?”“这个游戏公平吗?”……对于男生产生的疑问,笔者笑了笑,打开袋子让学生看。学生发现了其中的秘密――袋子里只有1个蓝球,却有4个红球!学生顿时恍然大悟。笔者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引入课题:在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小。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以这样的游戏方式导入,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出问题并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二、让智慧在师生互动探索的过程中得以开启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尽管知识是智育的一个主要目标,但是知识的价值还有另一个更模糊但更伟大更具支配地位的成分,古人把它称为‘智慧’。没有某些知识基础,你不可能聪明,但是你也许轻而易举地获得了知识,却仍然缺乏智慧。”可见,只有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才能让学生收获知识的同时,生成捕捉知识、探索未知的智慧。

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笔者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并让他们各自折出、、,再分别图上颜色,最后进行观察比较。学生亲历了折纸的探究过程,总结得出==。然后,笔者让学生进一步观察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各有什么变化规律。最后,笔者结合学生的交流写板书:

通过数学等式具体化,学生观察、发现了式子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感性认识层面上升到理性认识层面,很容易就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可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和形成过程,就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且印象深刻。

三、让智慧在预设与生成的动态中建构

课堂教学是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为了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课前做好精心的准备和预设;对于课堂教学中涌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教师要灵活选择,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成为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参与和感悟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例如,《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的教学,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剪、拼、移等动手实践,观察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高”,然后让学生根据刚才的学习,解决下面一道题:你能想办法求出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第一个图形,学生经过自己测量,算出来的面积数是一样的,都是2×1.5=3(平方厘米),第二个图形,有一部分学生算出来是2×4=8(平方厘米),有一部分算出来是2×2=4(平方厘米)。答案不一样,学生们开始议论纷纷。笔者走到学生中间,了解不同学生的做法,原来有的学生是如图1这样测量的,有的学生是如图2这样测量的。这种情况真的有点出乎笔者课前的预设。笔者抓住这一意料之外的生成资源,引导学生利用刚才剪开的平行四边形,再次观察移拼摆后的长方体的长和宽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哪条底和哪条高。通过再次观察,学生终于发现,原来第二种测量方法是错误的,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是相对应的底乘以相对应的高,也就是底乘以这条底边上的高。

由此可见,当课堂教学没有按照教师的预设去发展时,教师应抓住这一生成资源,尊重学生的想法,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应珍视课堂上生成的信息,及时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使预设与生成闪现智慧,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四、让智慧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内化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可见,数学只有走进生活,应用于生活,才能展现出自身的魅力。

生活处处都离不开数学。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该有意识地引领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方法应用于生活当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把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智慧。例如,教完《比例的应用》后,笔者把学生们的视线引到学校的旗杆上:“谁有办法测出我们学校旗杆的高度?”

师:在同样的阳光下,物体的高度和影长的比是固定不变的。谁能应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课堂顿时安静了下来,显然学生们正在认真思考这个“难题”。看到一群活泼好动的孩子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笔者说不出有多欣慰。正当笔者陶醉在这愉悦的情境中时,喜欢动脑筋、被同学称为“小博士”的学生举起了小手)

师:好!你有什么办法介绍给同学听听?

生:在阳光灿烂的早上,拿上我们的米尺,先测出米尺的影长,再量一量旗杆的影长,设旗杆影长为x米,然后列出比例式,再解比例,就可以求出旗杆的准确长度。

这时,教室里爆出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笔者顺势引导:“学数学就是要为我们的生活服务。我们可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装修教室要铺多少块地砖、粉刷墙壁要用多少腻子粉、安装铝合金玻璃窗要用多少材料、到小卖部买本子要找回多少钱等,都要用到数学知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问题。”这样引导,学生就会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对数学学习更加感兴趣。生活给智慧的生成予以不竭动力和源泉,只要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巧妙地架起数学与生活连接的桥梁,让学生有意识地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那么学生展现出来的智慧,就会让你收获惊喜。

第6篇:智慧中小学教学案例范文

人们把教育与智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呼吁教育要“超越知识,走向智慧”,“呼唤有智慧的教育”,只有教育本身的智慧,才能够培养出智慧之人,只有有了智慧之人,社会才能得以长足发展。

学校教育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是重灌输式讲授,轻探究式教学;重有限知识的“学会、学懂”,轻无限知识的“会学、会做”;教师习惯通过大量的讲授和练习来让学生学习。它显然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强化知识储备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主动性,也就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这显然不能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更新教学观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来培养智慧型教师已成为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有智慧的教育需要智慧型的教师,只有智慧型教师运用智慧育人,才能培养出智慧之人。试想:如果一个教师自己还不具备创新能力,怎么能培养出创造性人才呢?什么样的教师才称得上是智慧型教师呢?叶澜教授有精辟的论述:对人类的热爱和博大的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在富有时代精神和科学性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凝聚生成的教育智慧,这就是我们期望的未来教师的理想风采。那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培养智慧型教师呢?

1 利用信息技术,集中教师智慧,进行智慧管理

创新需要特定的环境,就像种子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创新是一种社会行为,其社会基础就是人际关系的平等和自由。因此,学校要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努力创设教师人人参与学校管理的大环境。例如,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民主管理、科学决策,克服,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智慧,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把学校办好,可开展每人每月一条合理化建议活动。合理化建议随时发往校长的电子信箱,以此建立校长和教师的对话通道。由于教师处于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线,对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看得最清楚、最真实。俗话说:集体的智慧是无限的。这样,校长运用教师智慧,进行智慧管理,智慧办学,就能做到决策科学,实事求是。

2 利用信息技术,发挥教师智慧,进行集体研讨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教法研究是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备课要从学生学的角度去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体现思想性、开放性、创新性,旨在运用教师智慧培养学生的智慧。“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集体备课,相互交流,以智慧启迪智慧,成为培养智慧型教师的有效途径。例如,集体备课时,各学科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把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迸发的想法与大家一起交流,做到有中心发言人、有主题、有记录,最后发到网上,让大家交流、讨论。到集体评价时,执教教师进行说课、反思,听课教师各抒己见,主要评价教师教学中的创新点和处理动态生成性问题的能力。这样,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不仅做到了资源共享,而且使大家在智慧火花的相互碰撞中,走向教学的艺术性,使大家在集体的智慧中共同提高、共同成长。

3 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教师智慧,进行智慧辩论

辩论是集道德涵养、文化积累、知识结构、思维逻辑、心理素质、语言艺术、整体默契、仪表仪态为一体的艺术,是高水平的、综合素质的较量。在辩论过程中,既需要全组人员充分发挥智慧,站稳自己的立场,找准对方漏洞,更需要场上辩论队员的巧妙机智、灵活多变。辩论的胜利,既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又是个人魅力的充分展示。

例如,互动式同题课例研究的辩论,所谓“互动式同题课例研究”,即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执教同一个课题的研究课;其次是执教的教师间的备课互动,听课教师间的评课互动,课例研究反思的网络互动。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各班级的学生情况不同,因而各执教老师的教学反馈就不一样,这就使得集体的评价不同。如何使教学方法走向更优化呢?通过网上辩论,教师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畅所欲言,各抒起见,最终达成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网上辩论赛,既成为教师读书求知的动力,又成为展示教师智慧、培养智慧型教师的有效途径。

4 利用信息技术,应用教师智慧,进行智慧实践

一堂课不论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最终要看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的扎实程度。课堂中所有的形式、技巧都是为目标的达成服务的。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开启智慧的乐园。智慧比知识更重要,知识可以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而智慧却能让学生受益终身。因此,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科学、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应用教师智慧,进行智慧实践,这是培养智慧型教师的根本,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

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有其他教学形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它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站到了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地位,学生成了信息加工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正是这种需求代替设置、服务代替管理、能力代替知识的转变,才使得网络教学成为教学模式的突破和革命。但是,它毕竟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培养智慧型教师,就要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努力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勇于创新,科学合理地将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例如,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突破重点、难点等。

5 利用信息技术,巧用教师智慧,进行智慧

理班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班级活动是班主任开展活动和管理的主要方式,也是锻炼学生才能的良好阵地。班主任应该放手,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因此,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给每个学生建立电子成长档案袋,随时追踪学生的成长变化情况,可使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处理问题有的放矢,实行动态管理。例如,充分挖掘班级资源,设立多种岗位,实行干部轮换,做到人人一岗,各负其责等。

关注后进生的成长是班主任的一大重要职责,和学生在网上交流,可使学生吐露一些不能用言语表达的东西,这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和帮助,这对学生的转化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家长建立网上联系,随时交流学生在校和在家的表现,做的家校联合,共同帮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6 利用信息技术,智慧建网,交流教师智慧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学校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硬件建设是基础,资源建设是根本,教学上应用是关键。网络资源是如此的丰富,实现资源的共享,可为教师的教育智慧注入活力。例如,在原有资料库的基础上建设资源库,把教师认为有价值的、适合教学内容的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案课件都建入学校资源库,让教师借助他人智慧进行辅助教学。

另外,可以在建立学校网页、校园网的基础上,在K12上建立年级组网站、教师个人网站,甚至班级网站等,促进学校与兄弟学校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智慧的交流,从而激发潜能,促进创造。■

第7篇:智慧中小学教学案例范文

一、学案导学,开启智慧

进入复习阶段,一些教师和学生会认为:“课本没什么看的,太简单了!”其实这种想法是绝对不可取的。“万变不离其宗”,千变万化的试题只是命题角度的变化,它不会脱离《 考试说明 》,不会脱离课本的知识点。所以在复习中,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本上,夯实基础知识,为避免学生在复习中的积极性消失和自主性、方向性、目的性的缺乏,把复习内容设计成复习学案,采用学案式复习是比较有效的。复习学案一般要由情境材料分析、知识再现和梳理、问题探究、拓展提升以及思维导图总结等几部分构成。一方面,问题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通过学生自主合作预习完成学案,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让学生在自行解决“现有发展水平”的问题中,获得更多的展示和参与机会,学生的智慧就会竞相迸发,而思维导图式总结更能展示学生的智慧,是智慧的结晶。另一方面,学案中的探究问题可以设计成不同的能级要求,分成A、B、C、D等层次,兼顾不同层次需求的学生,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体现差异化教学。

二、互动探究,共生智慧

政治学科本质上是一门德育课程。纵观近几年来的江苏高考政治试题,考核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已经成为命题的新走向。如今年的第32、第33小题关于“中国梦”的理解,第34题的城市文明和对乡村衰落的惋惜等。为使复习达到高效,让学生真正把握基础、提升技能,一方面,我们要围绕考点和生活热点精心设计高质量的探究问题,切忌问题的肤浅而缺乏探究性。教育家布鲁巴克曾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要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不管什么样的问题都要能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最终通过探究活动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实现课程三维目标的统一。让学生从经历问题的探究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我们的政治课堂变为充满智慧挑战的课堂。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精心组织和引导学生的探究合作。在组织形式上,把学生按照不同层次组建相应的探究小组;在程序上,可以按照学案的设计流程通过“情境创设,引发互动—过程探究,展开互动—知识提升,深化互动”而展开;在过程中,教师要改变原有的课堂中的核心角色,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在合作、交流、探究中善于发现和了解学生的智慧特点,促使学生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进而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和探究智慧,最终让我们的复习课堂在互动探究、智慧共生中走向高效。

三、关注生活,拓展智慧

高考试题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国内外的社会热点、焦点是政治试题设置情境的原材料,社会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如2013年江苏试题考查了黄金价格的波动、江南style、贸易摩擦、“微时代”、中国梦以及收入分配公平等。如果我们在复习中不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不能正确引导学生运用新授课上所学习的知识认识社会各种现象,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难免会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动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生活化教学就会流于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主要应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生活实际,二是社会的生活实际。这要求教师在复习中运用自己的智慧在学案中设置生活情境,设计生活化问题,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进行生活化探究。另外还可以利用学案中的拓展提升部分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自己关注的话题,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发现、探究相关问题,让学习的过程真正变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在复习《 经济生活 》“价格变动”这一内容时,我就设置了关于“神舟飞船发射带动航天游”以及“世界上最贵、最重的服装——航天服”的有关材料并配备相关问题让学生去讨论探究;在复习“政府职能”时要求学生调查收集围绕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省南京市政府开展的一些工作情况,然后让学生以“小记者”和“小市长”的身份进行模拟召开记者招待会。这种围绕生活现象去组织复习,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体验,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不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且还能拓宽学生的认识空间,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智慧。从某种程度上说,关注生活、充满智慧的复习课才是高效的复习课,这也是政治课作为一门德育课程的价值回归。

四、多元评价,砥砺智慧

国内学术界大多认为智慧是以美德和创造为方向,以能力为核心,以敏感和顿悟为特征的一种整体性品质,是一个包含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和价值观在内的复杂系统。智慧型课堂是一种实施智慧教育、开发学生智慧潜能和水平的课堂教学新范式。智慧课堂的评价应更多地指向学生,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作为评价的主要指标。在复习中进行有效的训练和讲评是必要的,但我们不应只把学生的学业成绩高低看作是衡量复习课堂是否高效的唯一标准。我们应该看到,一味地看重分数的唯分数论让很多学生对考试产生了恐惧害怕和紧张焦虑,更让一些学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尤其是面临高考的学生。有鉴于此,我们一定要处理好减负与增效的关系,给学生一个全面而真实的评价。一切不利于学生智慧潜能的开发甚至扼杀、摧残学生智慧的评价都是不可取的。本人认为,在以学案为载体的一轮复习中要积极运用新课程倡导的多元评价观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案的完成情况,包括知识的整理和体系建构,思维导图就是学生智慧的结晶。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有些问题不要求全部完成。二是完成学案过程中的自主、合作、交流能力,关注学生的团队意识。三是课堂复习中的展示能力和展示中的精彩亮点以及评价能力(学生之间的评价)。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显示学生的智慧。四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在课堂上要因势利导,情真意切地多给学生鼓励性评价,善于捕捉学生的智慧火种而又及时去点燃它,从而丰富学生的智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复习中具有奋进的动力,从而让高三政治复习课变得高效。

第8篇:智慧中小学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智慧教室 数字化资源 课堂教学 应用策略

课 题: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2015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智慧教室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与研究-以中职电气专业机械手驱动技术课程为例》(编号2015-R-45904)系列成果之一。

“智慧教室”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的应用目的是有效利用教育云平台、大数据优势,发挥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性,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打造“智慧课堂”,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能课程的兴趣,在学习中领悟责任、获取经验,在工作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加快学生向劳动者角色转换,提升教师课堂教学信息化能力,促进专业技能课程课堂教学效能。

“智慧教室”是互联网+时代有效利用物联网技术开展现代化教学、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平台,是数字教室、未来教室的一种形式。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要通过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的融合,强化教育信息化对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的服务与支撑,强化将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放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来设计和推进。推动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基于“智慧教室”平台机械手驱动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就是在此背景下进行开发与应用。

一、机械手驱动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特点

“智慧教室”是利用教育云平台、大数据和互动教学软件在无线网络环境下,基于Windows系统、Android系统,充分整合平板电脑移动终端的优势,从而实现高效双向教学互动的信息化系统,具有实时性、互动性、灵活性、均衡性、环保型、智能化等优点。在此平台开发的机械手驱动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具有如下特点。

1.资源获取便利

教育云平台的数据资源丰富,具有数据量小、传输速度快等优势,能快速上传和下载、方便更新、耗用网络带宽小、实时在线等功能,支持各种终端输入,能根据需要在不同场合、不同地点对数据信息进行访问和利用。

2.内容呈现直观

课堂教学采用平板电脑手持移动终端显示为主,无线投影设备显示为辅,图像、视频、音频、动画等数字资源显示更加直观,更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3.交互便利多样

平板电脑以触摸屏作为基本人机交互形式,支持手指操作,方便书写文字、缩放画面与绘制图案。同时采用人机交互为主,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等为辅,教与学、学与学、教与教互动更为及时。

4.理实一体融合

秉承一体化课程教学理念,将课程知识点与技能点有效结合、相互融合,根据工作任务过程交替呈现,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本位思想,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5.任务主线突出

有效引入企业现场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对工作过程设计以工作任务单、任务准备、任务计划、任务实施、任务小结、拓展学习几个环节建立课程资源,更加注重课程中工作任务的真实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6.合作学习主体

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有效促进学习效果的分组互动、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合作中探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7.工学特征鲜明

营造企业工作现场情景,让学生“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责任、获取经验,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加快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

二、机械手驱动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智慧教室”建设与资源应用的终极目标是构建“智慧课堂”打造高效课堂。“智慧课堂”是将信息技术、网络科技引入课堂教学中,实现互联网+教育,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发挥主观能动性,集合每个人的智慧于课堂,其具有三个突出特征:生活场、思维场、情感场。“智慧课堂”有高清晰型、深体验型、强交互型等多种模式,“深体验型”模式更适用于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学生亲身体验为核心,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开展个性化的学习。

1.教学方法设计

以能力本位教育理论(CBE)为指导,采用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按工作过程顺序和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和安排活动。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拓展几个环节开展课堂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作为教学方法的补充。

2.学习方法设计

以行动导向理论为指导,突出“智慧课堂”“深度体验型”模式,结合职业学校学生和课程特点,开展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重视教师主导地位,增强学生主动性、责任感,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根据工作任务自主收集知识信息、小组探究制定实施计划、讨论落实计划的策略或办法、利用虚拟仿真与实物操作相结合开展合作学习、自我检查存在问题并改进、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引入质量意识、拓展学习巩固与提升知识技能等。

3.教学活动组织

以学生中心理念为指导,贯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理念,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开展教学内容的学习,教学活动要具有直观性、引导性、实践性、互动性、表现性、成果性、竞争性、测评性、层次性等特点,不拘于范式。同时做好充分准备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资源和条件。

4.教学效果比较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利用“智慧教室”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明显提高了学生对专业技能课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专业技能课程教学效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数字化资源利用的便捷性、高效性等,一方面加快学生理论知识的消化和操作技能的提高,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了当前大数据时代对学习的作用,实现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整合、虚拟仿真技术与专业技能课程整合、传统课堂到“智慧课堂”的提升,充分体现了“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要求,是一种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应对措施

1.主要问题

一是企业现场典型应用案例单一,形式不够多样,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趋势等前瞻性信息引入不够。二是学校数字化校园功能与“智慧课堂”教学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资源共享与外部资源获取实时性不足。三是教师主动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意识、能力不够。四是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责任感不足。

2.应对措施

一是加大企业现场典型应用案例的提炼,增加案例视频资源,组织安排进入企业现场进行观摩、交流,学习新技术、新工艺知识。二是加快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力度,按国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要求结合“智慧课堂”教学需求,拓展功能注重各类资源之间的关联度,杜绝信息孤岛。三是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四是变革教师教学理念,加强教学改革力度,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五是教师强化教学设计,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可能,并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

四、小结

在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和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的大趋势下,职业学校专业技能课程基于“智慧教室”平台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是互联网+教育和大数据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新要求,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智慧课堂”打造高效课堂,是创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新目标、新举措。

参考文献:

第9篇:智慧中小学教学案例范文

在新形势新时代的要求之下,各国均将“智慧教育”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优先部署,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加快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发达国家均采取了各种措施促进“智慧教育”的发展。

一、“智慧教育”的特征

“智慧教育”是指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处理、无线宽带网络为代表的一批新兴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智能设备和互联网等为依托,以教育资源建设为中心,以各项配套保障措施为基础,以深入实施教育体制改革为主导,全面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智能化的现代教育体系。“智慧教育”是政府主导、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构建的现代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该体系由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数字课件、公共服务平台和先进的云端设备组成开放校园。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借助电脑、数字电视、手机等各种云端设备进行主动、高质量和个性化的学习。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也可以通过该体系实现廉洁高效的管理。对照“智慧城市”、“智慧教育”的概念、内涵,可以清楚看到,“智慧教育”正是“智慧城市”建设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

“智慧教育”具备以下基本特征:“智慧教育”的本质就是要通过教育信息化的手段,来实现教育信息与知识的共享。“智慧教育”具有“教育”的属性,同时也具有“信息化”的属性。

从教育属性来看,“智慧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开放性打破了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使得教育社会化、终生化、自主化;共享性是信息化的本质特征,它使得大量丰富的教育资源能为全体学习者共享,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交互性能实现人-机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人-人之间的远距离交互学习,促进教师与学生、掌生与学生、学生与其他人之间的多向交流;协作性为教育者提供了更多的人-人、人-机协作完成任务的机会。

从信息化技术属性来看,“智慧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数字化使得教育信息技术系统设备简单、性能可靠、标准统一;网络化使得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时空较少受限制、人际合作易实现;智能化使得系统能够做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信自然化、繁杂任务化;多媒化技术使得信息化传媒设备一体化、信息表征多元化、复杂现象虚拟化。

二、国内外智慧教育建设成功经验

1.国内“智慧教育”建设成功案例

旨在加快湖南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而着力打造的职教新干线,是基于云计算服务、覆盖湖南全省职业院校、以个人空间为基础的实名制、开放的网络学习互动交流平台。至2012年,“职教新干线”已建有机构平台161个,师生教学空间30余万个,发表文章660万篇,教学内容为主的视频25万个,其中录制的湘绣大师刘爱云、湘菜大师许菊云等技能大师的技艺视频2万多个。

佛山市南海区通过一个中心(云计算管理中心)、3个平台(云基础平台、资源平台和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打造云计算环境下的区域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简称南教云),主要有电子政务云、学校管理云、教育资源云、互动社区云、智能课堂(电子书包)学习云等。目前,教育资源总存量达25.6TB,自主创作的中小学新课程资源容量达39,500件,资源课程化率达到95%,在线使用人数日均两千多人次。从2009年开始,南海区在部分小学逐步试点电子书包项目。通过3年的实践,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模式试点班级里,学生成绩突出,自得学习之乐。在好效果的鼓励下,从2011年10月开始,南海在7所区直高中16个班级中正式试点,并于2012年推广到15所区直高中。到2015年,南海区所有高中、初中及小学将逐步普及使用“电子书包”。

2.国外“智慧教育”建设成功案例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雷汉姆小学开展了教育云计算项目。全校600名师生通过“通用云计算服务”来获取虚拟电脑桌面,里面有非常丰富的学习材料。弗吉尼亚州Passage中学允许学校学生在课堂上利用手机进行学习。学生为此备受鼓舞,发明了很多能够使用手机的学习活动,并写成博客或录制视频在网络上分享。一些教师也开始使用手机来加强互动,譬如课堂提问不再指定某位学生回答,而是通过短信的形式将学生们的答案投影到教室前方的屏幕上,也有英文教师带领学生在Twitter上协作创作故事。

2010年,日本总务省启动了“未来校园”项目。这是日本最大的部级教育信息化项目,项目将建立其一对一电脑应用系统、互动性白板以及连接家庭和学校的协同教育平台,为所有6~12岁的学生提供电子课本和学习资源,并于2020年前,完成全国范围的普及和应用。

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协同国家信息化战略委员会于2011年6月向李明博总统汇报了《智能教育推进战略》,其核心内容为:自2015年起将在一线学校正式实施“量体裁衣”式的智能教育,用纸张制作的传统教科书将在学校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数码教科书。韩政府为此将投入2兆2281亿韩元(约合21亿美元)。根据战略要求,至2015年韩国将在所有学校建设以云技术为基础的教育环境,即将教育内容存放在网络服务器中,学生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智能平板、智能电视等各种数码终端灵活使用。韩国教科部计划自2014年起从小学课程开始制作数码教科书,至2015年扩展到小学、初中、高中的所有教学科目,推行初期将采取数码教科书与纸张教科书并行的方式。

三、“智慧南京”建设总体架构设计

智慧南京的总体架构为1+4:即一个综合应用体系加上组织领导、政策法规、信息共享和安全保障等四个支撑体系。

(1)综合应用体系是智慧城市顶层架构的核心。其内部可分为基础服务层、行业应用层、集成应用层三个层面,体现系统融合和信息共享的导向。

(2)组织领导体系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组织领导体系包括组织协调、实施推进、专家咨询体系

(3)政策法规体系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保障。从以下4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智慧南京政策法规的制定工作:一是强化依法管理。二是完善绩效考核。三是完善投入机制。四是出台信息化项目建设绩效评估办法。

(4)信息共享体系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主线。在市级信息资源体系数据的采集方面,分为两种方式,一是部门交换,二是自建自采。在智慧南京建设过程中,将广泛征集部门业务需求的基础上,梳理数据源,推进共享交换,逐步实现基础信息资源的大集中。

(5)安全保障体系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在全市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总体架构下,智慧南京将遵循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从组织、管理、技术与运维等多方面入手,提升基础信息网络和核心要害信息系统的安全可控水平,保障核心要害信息资源的安全,形成可靠、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四、对南京市“智慧教育”建设的展望

根据“智慧南京”总体架构并结合国内外“智慧教育”建设的成功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智慧教育”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支持,如智慧城市的统筹规划、教育政策的倾斜、硬件建设的持续发展、软件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推广等。只有各种规划、政策、措施以及资金投入等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才能够推动“智慧教育”的发展。为使南京市“智慧教育”迈出较大的步伐,我市应该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市“智慧南京”建设实际,有效促进“智慧教育”建设,真正使教育实现现代化。

1.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多媒体教学的普及、教育信息资源的汇聚、云服务模式的推行,都需要较高的带宽、较强的运算能力和较大的存储空间。因此,提高教育基础设施水平,推进教育数据中心建设,是发展“智慧教育”的先行条件。按照加快创建智慧城市的要求,全面建成“标准统一、全面覆盖、互联互通、智能服务”的市、区、校三级“智慧教育”网络,切实解决郊区、农村教育网络覆盖问题。同时应统筹规划建设全市教育数据中心。

2.推行教育资源云服务

云计算技术、云服务模式将对“智慧教育”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基于全市教育云服务平台,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教育部门业务协同。因此,有必要构建南京市“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是基于云计算与大数据的信息化服务平台,是“智慧教育”的大脑和枢纽,在整个“智慧教育”系统架构中起到匹配、整合、协调、联动各个应用系统和管理系统的作用。通过“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各类教育资源的整合,一方面可为各类教育应用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开发平台及应用服务,此外可将“智慧教育”各子系统高层业务数据统一抽取,形成报表供实时查询,以及各种指令与信息高效、完整的下达到各个应用系统末端,从而实现领导决策与控制的完美循环。公共服务平台也是“智慧南京”的其他模块,或其他的“智慧城市”与南京“智慧教育”的进行系统交互的中枢。市、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利用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网络化办公协同、教育数据采集分析,并实现全局的监督;全市学校可通过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独立的数字化校园环境,以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同时降低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和IT专业管理人员的投入;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可通过公共服务平台便捷、低成本地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创新的教育服务,体现教育公平,实质性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

制订和规范一批信息化教育管理、教学应用的制度、措施。逐步形成合理的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框架,以统一的规划和标准规范跨区域、跨学校的信息资源开发,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广泛共享。

3.构建智能化学习环境

构建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智能化的校园和教室,教育者可以通过多种媒介直观呈现教学内容,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知识盲点进入智能学习系统进行学习和体验。有条件的学校可推广数码教科书,减轻家庭为子女额外购买学习资料和参考书所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民众对公共教育的满意度,降低学生对课外辅导的依赖程度。

4.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