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课堂教学设计范文

智慧课堂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慧课堂教学设计

第1篇:智慧课堂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智慧教学;翻转课堂;微课;个性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2-0029-03

一、智慧教学与翻转课堂的联系

近些年来,很多学校利用智慧教学理念进行指导教学,智慧教学旨在让学生拥有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智慧化学习空间,方便学生进行教学和评价。智慧教育在于将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符合当今时代创新的要求,使学习者养成深度思考和学习的习惯。翻转课堂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前进行微视频学习,并回答视频中相关问题,在课上老师主要对学生无法自己解决的问题进行解答,并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讨论。微课作为翻转课堂的重要环节,它的设计关乎到整个课程能否达到所要求的教学效果。“教学的过程一定是人际互动智慧碰撞……没有思维碰撞,教育就无法完成。”[1]

智慧教学是指用新媒体教学设备,为教师进行高质量的教学提供基础,针对学习者的个人特征和基础,进行个性化教学和学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智慧教学旨在培养有出色的价值观、行动力、思辨能力以及拥有优秀潜能的人才。黄荣怀教授指出“智慧教育是一种由学校、区域或国家提供的高学习体验、高内容适配性和高教学效率的教育行为,它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学生、教师和家长等提供一系列差异化的支持和按需服务,能全面采集并利用参与者群体的状态数据和教育教学过程数据来促进公平、持续改进绩效并孕育教育的卓越”。[2]智慧学习主要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对教学资源进行共享,基于智慧教学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提升了教学资源品质、增加了互动交流、优化了教学方法、学习者可以进行实时反馈,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果。

二、智慧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流程

智慧教学理念中的教学内容、方式以及策略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追求创造理念和智慧理念的教学,重点关注学生的智慧发展。重点在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遵循每个人的个性发展进行教学。在这种理念设计的翻转课堂中学生能发现快乐,并体会到创造的愉悦感。[3]

1.情景导入

学生课前看微课视频自学,对自己的知识框架进行初步建构。学生通过探索新知识的过程,进入教学情境体验。视频结束后,对自我认知能力产生启迪,独立完成在线微课程的任务和测验环节,发现自己学习的疑难所在并进行反馈。

老师导学案,老师通过对课程的建设和开发,找出学生学习知识点的共性问题,确认教学起点进行教学。

个性备课,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不同,教师备课的过程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征。教师依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针对性备课。教学时,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组织学生之间进行协作学习,最后教师通过会话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案。

2.协作与会话

研讨共性问题,在研讨过程中教师随时记录教学过程的情况问题、并向学生展示探究过程和结果。探究过程包括质疑、判断、比较,选择,然后是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再通过分层教学,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力选择相应的学习层次,然后评估教学效果并进行纠偏。

学生和教师都是课程的组成内容,应该作为课程创造的主体部分,教学不只是传递,还可以转变整个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应该包含课程的创造和转化。使整个课程内容不断升级,真正做到了把学生和教师作为整个教育过程的主体。整个过程不仅可以找到整个学习内容的难点重点,通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再次巩固了知识。最后通过分析教学的整个活动过程的内容再作出课堂报告。

3.要素资源

让学生按照兴趣进行学习,教师设计的内容可以进行兴趣引导,帮助学生找到他们的兴趣点。然后在课外让学生利用优质资源进行学习,通过智能推荐功能,当用户浏览完课程内容时,自动为他提供最感兴趣的相关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仿真实验内容,使教学内容直观易懂而且富有兴趣,同学也比较容易接受知识和深刻记忆。

老师利用优质资源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并学习优秀的教学案例,例如微格课例、名师微课程,遵循简单、实用、多样、智能的特点进行教学并跨越互动交流。

4.意义建构

对学生个性化学习进行深入思考,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系统进行即时批改,并对一些题目进行讲解,并形成作业报告。不仅可以互动交流,还能够进行个性化辅导。方便家校互动,增进沟通,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开拓创新视野与实践研究,真正实现学生知识框架的意义建构。

三、智慧教学翻转课堂互动系统

祝智庭教授认为“智慧教育的真谛就是通过构建技术融合的学习环境,让教师能够施展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习者能够获得适宜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和美好的发展体验。”[4]结合智慧教学理念与新媒体设备相结合,设计翻转课堂互动系统。建立一个智能,网络和数字化的互动系统,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和师生个,消除课堂困难,优化教学过程,方便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管理。[5]

智慧教学翻转课堂互动系统包括微课中心、个人中心、教学中心、课程中心、活动中心。

1.微课录制中心

制作中心是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并进行录制。传统录制微课比较复杂繁琐,一体式微课制作设备通过简单操作,可以直接进行微课录制。

U-note智写笔,不但可以进行同步记录,还拥有了对比批注,电子板书,回访笔记,投票统计等功能。书写同时将信息传到电脑,根据需要的内容进行课程制作,方便教师教学。

2.个人中心

教师有自己的电子档案袋,里面拥有私有存储云盘,不仅可以存放教师平时积累的素材,也可以将优秀的课程资源分享给老师,方便老师进行学习。学生也有自己的电子档案袋,可以随时回顾自己学习进程,方便学生查漏补缺。

3.教学中心

教师课程管理,班级情况查看,利用教师电子档案袋和学生电子档案袋包含的资源与情况,进行学生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符合自己基础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再进行课前导学预习,包括上课中的难点还有教师未涉及到的知识点。对于上课过程中遗留的问题、未讲完的知识点,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共享,学生可以利用电子档案袋调取教学资源,方便学生在课后进行总结和巩固知识。

通过教学监控,为学生发放测验题,筹划学习活动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作业收发,教师可以在线上进行批改作业。通过题库和考试管理系统,方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随堂测验,期中测验,期末测验等进行实时监控。

4.课程中心

课前预习中教师提供微课教案和课程导学微课视频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在线讨论中包括一些供学生讨论的主题,通过发帖讨论、回帖讨论,学生的发帖情况记入考查成绩中,教师可以随时发起一个新话题进行实时互动。在线作业包括一些课堂测试,学生需要在截止日期前完成,可以采用评分方法为最高分的方式。综合测试包括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与在线测试相同,也要在规定时间截止前完成。

5.活动中心

新闻讨论区可以使教师与学生通过在线的方式进行有效互动,通过课程社区,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在线答疑,有效的使学生和教师进行互动。在课程社区,学生还可以看到一些名师讲座,也能够方便教师进行远程教学。

四、结语

智慧教学理念的翻转课堂可以帮助学校紧跟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大趋势,这种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还可以帮助学校积累更多的教学资源。这种教学理念,不仅帮助教师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水平,各种教学资源通过整合也可以高效使用,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流程和互动系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因为是学生们期望知道的内容,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讨论,通过师生互动在线交流,改善了过去互动交流较少的局面,帮助他们提高了学习效率。智慧教学理念的翻转课堂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智能和个性化教学的学习环境,真正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促进了学生的认知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玉成;钟启泉:回到常识才能谈点基础教育[J].上海教育,2014(12).

[2]黄荣怀;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从环境、模式到体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6).

[3]吴晓静,傅岩;智慧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J].教育探索,2009(9).

第2篇:智慧课堂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智慧云录播;专递课堂;远程评课;教研活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1-0094-03

一、建设研究背景

1.国家对教育信息化发展提出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提出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的目标。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最终实现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目标。通过在名校、偏远山区多家学校之间建立云录播系统,实现同步课程“专递课堂”、一校带多校,解决教育资源不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难题!

《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深入推进“三个课堂”建设,继续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

《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深入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普及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常态化应用,新增参与活动中小学教师200万名,新增“晒课”200万堂,评选年度“优课”2万堂。明确以“专递课堂”形式推动为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提供免费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共享优质资源,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2.淮安市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

“十二五”期间,淮安市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全市九个县区均通过了江苏省区域教育基本现代化的验收,硬件基础设施得到了彻底的改善,各县区均建成主干达万兆、互联网出口达千兆的教育城域网,全市中小学实现光纤连通,建成校园网络管理中心以及各种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备课、教研及日常管理数字化、网络化;建成符合省规定标准的网络教室;实现“班班通”,每位专任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班班建成多媒体教室。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大幅改善,信息化应用基础条件进一步夯实。然而我市义务教育发展仍然处于不均衡状态,县城学校与乡镇学校、乡镇中心学校与农村小学之间的办学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名师与农村教师之间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在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不高,数学、语文等学科教师占大多数,而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和计算机等学科教师却很少,大部分农村小学音乐、美术、体育、英语、计算机专业教师远远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只能以非专业的兼职教师代替,或者改成其它科目。如何以“信息公平”促进教育公平?如何提高农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他们的教学观念,改进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如何发挥名校、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使名校、名师的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促进全市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针对上述问题,2015年底,淮安市电教馆开展了一系了调研活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讨,利用现有的网络基础、录播教室,构建淮安市智慧云录播课堂教学系统,拟通过“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远程评课、教研活动”等模块功能,推动名校带动薄弱学校,一校带多校远程教研,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农村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共享。

二、建设四大原则:多、快、好、省

多:即智慧云录播课堂教学系统可同时支撑师生在线数量多!可同时超万人在线。

快:即学校应用部署方便快捷,教师上手操作快,网速好,直播传频传输快。

好:融合教学工具多,高拍仪、微课笔等,无限接近实际教学环境,师生体验好。

省:后台管理省事,家长省心,投资成本节省。

三、教学系统架构

智慧云录播课堂教学系统建设是为教育局、学校提供备课、录课、晒课、评课等功能的综合解决方案,帮助教育局、学校深入推进 “三个课堂”建设、“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形成资源共享体系,沉淀本地名校名师资源,为“翻转课堂”提供丰富的素材和资源。帮助建设网络教研系统,做到远程评课。给教师制作精品课程或微课程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环境,使得教师可以对教学工作进行反复学习和研究,提升教研水平。根据实际需要,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提出三级搭建模式:一在全市层面建立淮安市智慧云录播教学系统中心(见图1),二在城市名校建立智慧云录播系统及在线授课、资源上传等平台(见图2),三在乡镇学校、教学点建立网络直播、点播、远程教研平台(见图3)。

四、应用研究

淮安市智慧云录播课堂教学系统是依托互联网和市教育公共服务云平台,与公司合作,整合全市中小学云录播硬件、教学硬件、教学软件,搭建的软硬件一体化的综合性资源共享平台。它包括资源共享模块和远程评课、教研活动模块。

1.资源共享模块的功能及应用特色

资源共享模块主要包括三种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和教学软件等云存储服务功能。

(1)三种课堂

三种课堂是利用网络直播或点播的方式,通过精品课程或微课程,向农村中小学师生,特别是边远的“开不起课、开不齐课”的教学点推送优质教育资源的创新教学方式,从而推动名校带动薄弱学校、一校带多校,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农村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共享。在淮安市电教馆的组织下,淮阴师范第一附小、淮安市实验小学、淮安小学、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学校、淮阴中学、清江中学、淮安中学等名校先后成立了名师工作室、名校网络课程课题组,利用智慧云录播教学系统录制名师、骨干教师的精品课程、微课程,每年有近14000名教师进行网上注册晒课,建设“特色教学模式”系列数字资源近100G,供全市中小学广大师生共享。2015年,在教育部开展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淮安市遴选精品课例经省市逐级推荐、网络投票和专家在线评审,共有79位教师获得部级“优课”。其中,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共有17位教师的精品课例获得部级“优课”,优课数名列江苏第一,全国第六。

(2)教学软件等云存储服务

资源共享还加载了淮安市教育公共服务云平台为教师提供备课、授课所需的各类教学资源,解决了教师查找资源困难、资源分类不清晰等问题,方便教师快速完成素材查找、课件制作、教案编写等备课工作。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利用教学软件,点击课件页面“微课录制”可以随时启动、停止课程的录制,所录制的视频文件作为校本资源自动上传到智慧云录播教学系统共享平台上,如图4所示。

2.远程评课、教研活动模块的功能及应用特色

智慧云录播教学系统中的远程评课、教研活动模块是为了充分发挥名校、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研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途径和方法,打造高效课堂,促进教师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使信息技术与学校教学深度融合,打造“在线教研”网络平台,构建市、县(区)、校教研共同体而搭建的,其操作流程如图5所示。

淮安市电教馆通过定期举办“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系列在线观摩研讨活动,每年有近200位教师上了观摩课,8000多名教师参加在线观摩研讨。2016年1月5日,由淮安市电教馆主办的“互联网+远程同步互动”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分教学展示、互动研讨和专家点评三个环节,淮安小学朱海英老师执教了一节六年级英语课,全市近千名教师远程观看网络直播,部分教师利用云平台在线进行文字点评和提问,并重点与车桥小学、马坝小学和长江西路小学教师网络视频互动与教研,还邀请淮阴师院朱风云教授和市教研室英语教研员丁海英老师分别进行了远程视频点评和现场研讨,取得较好评价。

参考文献:

第3篇:智慧课堂教学设计范文

一、用智慧的预设使课堂精彩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图。一堂好课的教学设计往往凝聚了教师诸多的心血和智慧。一句过渡语的锤炼、一个语言训练点的挖掘等,都倾注了生命的灵性。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要在透彻理解教学内容和摸清学情的基础上,抓住切入点。

1.智慧的目标,要体现 “真”

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如同罗盘对于茫茫大海中的航船,带领学生准确抵达目的地。

语文教学任务繁重,目标复杂,基础知识的落实、思想教育的渗透、思维能力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等,都是不能忽视的教学任务。而每节课的教学时间毕竟有限,如果设计学习目标时样样舍不得丢,又怎么谈得上落实呢?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合理筛选,确定恰当的课时学习目标,集中、扎实、深入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的预设,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注重内外因素的结合,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

曾听过两位教师执教的《沙漠中的绿洲》,比较一下他们的教学要求:

其一: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在读通、读懂的基础上,感悟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创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的感情。

其二: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会用“纵横交错”“适宜”造句。4.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创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不难猜想,目标预设的差别,会给课堂带来怎样的结果。目标少些,具体些,让我们切实解决好一两个真问题,留给学生真东西。

2.智慧的训练,要体现 “活”

语文课的本体目标应该落实在对文本语言的感悟体验上。学习语言切忌大面积浅表化“刨土”,而应该抓住重点深挖细掘。语言训练点选得准,设计得巧,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更可以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呈现出别样的精彩。

如在教学《石榴》一课时,文中第二段具体描绘了石榴花开得鲜艳、热烈的场景。教学中,我抓住“热闹”一词展开训练:“‘热闹’在这里用得好吗?为什么这里写石榴花开得很热闹?”通过联系上文,学生回答:“石榴花像一个个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喇叭吹当然热闹了!”“石榴花开了很多很多,火红火红的,给人很热闹的感觉。”“喇叭花开得又多又美,也许蝴蝶、蜜蜂也来了,就更热闹了!”……这样,学生对美丽的石榴花的感悟自然加深了。

只有找到了学生喜欢并与课文重点合一的内容作为训练点,才能激发出学生的智慧。

二、用智慧的语言丰润课堂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一个个富有生命活力而又与众不同的“人”,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具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生成的特点,即每一堂课都应该是不可重复的师生情感与智慧共生的过程。课堂的复杂多变对教师是一种挑战,它的动态生成又可以创造出许多精彩的瞬间。

1.智慧的点评,要体现“引”

人们常说名家的课堂教学难以模仿,最难模仿的是他们字字珠玑的点评艺术。教坛新秀们感叹,上课最不自信的就是对学生的点评,常常在学生答题后,脑中还没想好恰如其分的评价语。的确,课堂点评就难在它的即时性,它需要教师有深厚的语言功底和快速的反应能力。

一个充满智慧的教师,往往能够随时把握学情进行精彩的点评。有时点石成金,充满激励性;有时巧妙点拨,体现启发性;有时以情激情,充满情感性;有时机智迭出,充满诙谐幽默……可以说,教师适时、适度的点评,是师生心灵的对话,是思维火花的碰撞,也是更高层次的智慧引领。我们应该开发出充满智慧、富有特色的评价语,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同时,又能得到收获和启示。

2.智慧的生成,要体现“实”

“动态生成”是新课标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而“生成”的教学不但要求教师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更要求教师在随机应变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课前的预设,给学生腾出空间,为生成提供条件,鼓励生成。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本身也是受益的,这样的课堂是一个“无法预约的精彩”。

三、用智慧的切入延伸课堂

立足文本,超越文本,这也成为许多教师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自觉行为。但是,有不少老师在拓展中,带着冲动的热情和时尚的追求,盲目、无序和泛滥。为了能有效地拓展,我们需要精心研究教材,用智慧的目光选准教材与拓展内容的最佳切入点。

1.智慧的选点,要体现“情”

看到一位名师教学《月光启蒙》的课堂实录:母亲在月光下,为我讲故事,讲童话,唱歌谣,帮我飞向诗歌的国度。教者最后也拓展了这样的一段话: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上,仍然是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说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这一段拓展内容,与文本中聪明能干的母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拨动了我们心中感恩母亲的琴弦,这样的拓展令人拍案叫绝。

2.智慧的拓展,要体现“度”

教学资源拓展,就是将课外资源有机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这种拓展,是课堂教学的淙淙“活水”。语文课堂要通过拓展引入源头活水,让教学充满活力与魅力。

第4篇:智慧课堂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阅审;体育教学设计;优化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7.02.014

江苏省教科院于2011年全面启动了“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活动。五年过去了,此类评比活动已经结束,但它对于提升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不容小视的。其中,教学设计是此活动中重要的一环,下面结合《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师“两课”评比教学设计阅审评级表》(以下简称《评级表》),对教学设计中的每个环节相对应评价的内涵及标准解读,结合耐久跑教学,着重对体育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资源整合这三个方面如何做实做新做强,谈点个人的思考:

1 关于目标的确立

1.1 所确立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要规范

体育教学目标有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乃至具体的学习环境加以生成和细化成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而相当多的老师将课堂教学目标表述为领域目标(如表1),显然是不规范的。

课堂教学目标要考虑“人”的因素,不能人为割裂,应互相交织,互相补充,融为一体。教学目标在于强调通过教与学对学生产生具体的行为的改变,明确学生实实在在地学到了什么;要考虑达成度,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不能 “高、大、全”,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正如《评级表》中所强调的:“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实际;表述准确、可操作、可评价”,试举一例(见表2)。

1.2 所确立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

为数不少的老师叙写的类似于“通过耐久跑途中跑练习,发展学生跑的能力,提高心肺功能,使80%左右的学生能正确掌握耐久跑的呼吸方法与跑步节奏”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知道:体育教学不是选拔体育精英,在设计时应考虑到行为的主体是全体学生,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收获。如果在后面再续上:“20%左右的学生知道耐久跑的呼吸方法与跑步节奏,课后通过互帮互学、分层指导、有针对性的布置学练任务,让他们也能逐步完成上述目标”为好。

2 关于教学策略的设计

2.1 情境的创设

《评级表》规定“立足单元教学要求对教学情境进行整体设计”。如表3,课堂情境的设置与整个单元的情境设置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用一根“单元”情境的“丝线”――“人在旅途”串起“每一节课”情境的“珍珠”,整个设计就显得饱满了,把学生带到这样的活动环境中,才能让学生入境动情、明理知味。不仅创设情境而且尽可能地用音乐来渲染情境,以此来活跃气氛,转移学生的注意,丰富跑的形式和内容,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和个性的发展,从而改变了单调气氛和传统程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斗志,有利于增强体育课堂的活力。

2.2 教、学法的确定和有效运用

体育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精深的体育专业知识,还必须掌握、了解新课程标准强调的理论知识,并且注重这些学科的交叉、渗透、综合;除了常用的教学法之外,还要善于总结提炼,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和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更好地体现《评级表》中:“教学方法选择恰当,切合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符合学生实际,具有针对性、互动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表4是《耐久跑》单元第一课《“图形”跑》所采用的教学法。

2.3 关于评价方式的选择

根据《评级表》要求“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功能的指向明确”的要求。见表5,本人从三个方面:即主体评价、主导评价和反思教学来设计相对完整的教学评价方式。评价体现:多样性,评价既要关注结果,又要重视过程;既要有定量评价,也要有定性评价;有效性,要把评价变为教育、指导和改进的过程,力争科学、有激励效能。

3 关于资源的整合

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根据评价点,从“教学任务考虑,在掌握这些资源的基础上要根据地域特点、学校情况、专业特点及学生实际,创新性地开发和利用好这些资源增进课程内容与生活及未来职业的联系。”体育教学所用的资源非常丰富,关键的是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3.1 利用社会化资源

体育常规教学,要着重体现“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的规范化教育,如学生请假、着装、整队,上课礼仪等,这种传统的德育形式给予充分的保留,不能弱化,但要符合社会主流价值取向,适当的注入现代元素。在此阶段要关注社会热点:如核心价值观、八礼四仪以及学校开展的 “修身教育”等,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不失时机加以渗透。北京赢得2022年第二十四枚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发现有位老师能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共同参与设计以“奥运与我同行”为主题的图形跑,比传统的计时、计圈跑的设计要新颖,自然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练的积极性。在一堂课结束阶段,有位老师能引进企业“5S”管理做好器材回收和场地的整理工作,这种设计,对“增进课程内容与生活及未来职业的联系”也是大有裨益的。

3.2 开发和利用与课程相关的具有地域特点资源

如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将本县一个旅游项目――“海上迪斯科”改编成“折返跑”引进课堂;以本县洋口港的开发为背景、从学生居住地至洋口港路段设计绿化路线并进行校园定向运动等等。开发和利用好此类资源,对培育学生爱家乡的情怀,激发学练的兴趣有现实意义。

3.3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设计自然地形跑等;利用学校的软件,如随着智慧校园建设的逐步推进,体育教学要主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和利用好学校信息化教学平台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在耐久跑教学中指导学生对 “咕咚”、Runtastic PRO等跑步软件的使用; QQ学习群、二维码、微信朋友圈的创建与资源共享等。“独木难成林, 百川聚江海”,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是有限的。事实证明,针对耐久跑“怕学,难教”这一难题,通过“走出去学习,请进来指导”,借他人的智慧;通过积极开展教师集体备课,发挥教研组的群体智慧是攻坚克难的有效方法。

当然,教学设计还包括教学的程序如教学环节是否完整,结构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清楚等;还包括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切合学生的整体水平,是否有梯度等。因篇幅有限,不再赘述。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在“严细实”上下功夫,在“高新精”上做文章,必定会在“美好优”上出成效,我们将会有更多灵动生成的智慧,将会期待更多预约和无法预约的精彩。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 社,2004(8).

第5篇:智慧课堂教学设计范文

以信息化教学大赛为标尺

各级竞赛最能检验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且在高手如云的竞争中,学校可以更准确地看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中挖掘到很多宝贵的经验,吸取很多教训。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深刻认识到了比赛的重要作用,因此鼓励并组织全校教师参加各级信息化教学比赛。自2010以来,学校先后在国家级和省市级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得骄人的成绩,共取得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四项、江苏省一等奖五项、省二等奖六项、省三等奖六项、连云港市一等奖八项等优异成绩。而且,学校连续四年获得江苏省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最佳组织奖,充分展示了信息化教学的实力。

由于学校是一所医药类职业院校,这些获奖成果更多地被贴上了“医药卫生”的标签。在四项全国一等奖中,两项为教学设计形式,两项为课堂教学形式。其中,房德芳老师的“听觉器官及其保护”的教学设计,因为其合理地应用了信息化技术,将学生用双眼不能直接看到的耳朵构造,以画面、视频等形式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获得了有关领导的肯定;王晓慧、房德芳和徐波老师合作完成的“与艾同行――艾滋病病毒的发病机制及传播”教学设计,是深入传染病一线得来的成果,通过到第一现场了解艾滋病的发病、症状、治疗过程,更好地感受病人的心理,使得该项教学设计更加真实和可信。

对学校而言,大赛获奖仅仅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起点。“这些获奖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形式,是我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一颗颗宝贵的种子。”房德芳老师说。这些优秀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形式成为重要的教学成果,被细化、分解,并向其他知R模块和专业教学的过程传播和渗透。一方面,这些获奖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听觉器官、艾滋病、心脏等方面的医药卫生理论和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这些获奖的教学设计进一步充实了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并为其他教师提供了一个难能可贵的参照,帮助其他教师举一反三,更好地应用信息化工具,设计更多更新的教案,丰富教学形式和方法,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此外,大赛获奖的教师们组成了一个经验丰富的信息化教师团队,通过定期组织交流研讨会,与其他教师分享自己的信息化思维和信息化教学方法,助推全校教师信息化综合素养的提升。

“经过信息化大赛的洗礼,我们的综合素养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参加全国信息化大赛获奖的王晓慧老师说,

“在这个信息化教师团队中,有房德芳老师等经验丰富的老师作为信息化教学的领路人,在交流学习中感悟到信息化课堂教学要源于课堂、基于课堂,最后回归课堂。”

以“中医药文化”为核心

“智慧校园”是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一直以来的建设目标。为了走出一条具有学校特色的“智慧校园”建设之路,学校充分考虑自身的校情、学情,将“中医药文化”作为核心工作,从而营造一个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传统的育人环境,并将传统的优秀文化与现代的信息化技术充分融合在一起。

“2016年是学校的‘智慧校园’发展年,‘发展’是关键词。”副校长冯维希介绍说。为了体现“中医药文化”的特色,学校在为新校区校园规划时,就注重将中医药这个国粹融于校园信息化的基础建设和网络建设中。

第6篇:智慧课堂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数学课堂 真实 快乐 智慧 开放

一、真实,让数学课堂走向永恒

教学过程是学生认知和发展的过程,由于学生的种种差异,学生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困难。而时下有些公开课太过“顺利”,学生的发言太过“精彩”,让听课的老师惊讶学生的发言居然能这么出色、到位,也感慨自己的学生怎么悬殊这么大。透过这些“顺利”和“精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精心铺垫的亮点,我们可以想象的是反复的演练。这些“作秀”的课,呈现的是精彩的学习结果,可又能给学生带来些什么呢?

数学课堂应还以真实,也许有些粗糙,但却是朴实的,鲜活的。

尽管会出现错误,但这些真实的错误,往往使课堂意趣横生、思维驰骋。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收获着的是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提升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快乐,让数学课堂走向幸福

“我的学生快乐吗 ?我的课堂幸福吗?”我常常自问着。你看到你的学生被题海压得向你露出哀怨的目光时,你会觉得他们胸膛里跳动着幸福的火焰吗?当你的学生的思想被你来个五花大绑时而感到无所适从时,你会觉得他们眼睛内充满着喜悦吗?当你在讲台前无所顾忌地“河东狮吼”、大发而使他们乖乖就范时,你会觉得他们每一个毛孔中都浸润着兴奋吗?

我们何必将那简单而一目了然的问题硬生生地分析得高深莫测、云里雾里;何必再巧妙布置,引诱学生跳进自己早已设计好的“陷阱”呢;何必再环环相扣,咄咄相逼……

幸福的课堂飘满自由呼吸的空气,洋溢着人文的光辉和理性的阳光,教师轻松,学生也轻松!学生精神自由,没有压抑,当肯定自己时感到一份满意,当悦纳他人时感到一份快意,当灵感迸发时,心中泛出一份得意。轻松的课堂,学生不再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地去“揣摩”教师的想法;轻松的课堂,学生不再唯师是从,成为没有思想的“克隆”人;轻松的课堂,学生能自由“放牧”独立的思想,一个个活蹦乱跳的想法触手可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必将产生思与思、情与情、心与心的碰撞,从而引领学生共度激情四射的课堂之旅,享受着生命的成长。

三、智慧,让数学课堂走向精彩

教学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它极具独创性。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并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从而使课堂教学闪动灵性之光、智慧之火。

“你的学生智慧吗?”如果我们只传授“知”,只能犹如让人看到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沙子,只能称作完成教学任务。许多学生可能很聪明,但他们缺少悟性;也许他们脑袋中可能装满了知识,但他们缺少灵性!如果在课堂中保持了“智”,就能让学生从一块石头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发现灵魂。

智慧的课堂,学生能主宰自己,能与老师平等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智慧的课堂,学生能对传统的看法和权威的定论进行大胆的颠覆和解构,有思想的飞翔和生命力的舒张;智慧的课堂,学生有丰满的个性,能“我思故我在”,说自己所想,写自己所思;智慧的课堂,学生能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并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四、开放,让数学课堂走向灵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的精心预设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有些教师片面理解预设,固守、拘泥于预设的教案,按照设计好的教学环节,急匆匆走过场,以至错过了很多等待的精彩。这样的课堂机械呆板缺乏生命的活力。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们深知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课前设计开放性的教学活动,预设课堂的各种变数,为教学实践的生成预先留下足够的空间;课中及时把握,将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有创意地调整,用自己的智慧火种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善于发掘,灵动生成,必将使学生的生命潜能不断爆发。

数学课堂,因真实而有了生命力,因快乐而有了感染力,因智慧而有了魅力,因开放而有了活力。

我心目中的数学课堂是一个舒展轻松的过程,它是一种感受幸福的体验,它是一方追求个性的栖居地,它是一座充满智慧的理想王国!

参考文献:

[1]李燕梅.让数学课堂充满智慧、灵动和精彩[J].青海教育. 2011(04).

[2]林民华.精彩数学课堂,让人性和智慧活现[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 2007(10).

第7篇:智慧课堂教学设计范文

最近在微信圈里看到调侃教师的顺口溜,其中两句是:“抄写教案几乎崩溃,迎接检查比牛还累。”顺口溜虽然难免夸张,但能从中看出一些端倪:学校也好,教育行政部门也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检查考核,每次必然少不了查备课查教案,只要教师教案写得工工整整,结构完整,就OK了。至于这个教案到底是教师自己思考设计的,还是照抄参考教案的,没人深究。其实,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每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都是教师智慧的结晶。教师潜心的思考、富有创意的备课设计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基础和前提。然而,在检查教学工作时我们对备课设计的“原创性”“首创性”似乎不是那么重视。

当下,有多少教师的备课是“原创作品”?如果就这个问题在中小学教师中进行问卷调查,估计结果不会乐观。首先,学校没有把备课设计的“原创性”摆在与教学管理头等重要的位置,仅仅满足于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资料,比如给教师提供教学参考书、参考教案、与教材同步的教学光盘等资料。如何引导教师在“吃透”教材、消化参考教案、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准备富有创意的教学课件、开展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学校辅导措施和激励办法不多。其次,教师无精力、无动力。教学备课是最能体现教育教学创造性、最能体现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环节,这项劳动复杂、艰巨且极其重要。作为一线的教师,完成课表上那么多课堂教学是硬任务,批改那么多的作业是硬任务,一天到晚忙得连轴转,哪有闲工夫搞什么创意设计。再者,搞创意设计要动脑筋、死脑细胞,设计得再好又有啥用,吃力不讨好,没人叫你这么做。教师们大多选择“拿来主义”,依照参考教案的思路上课,从教多年的则凭“老经验”上课。长此以往,教师大多成了习惯于“依葫芦画瓢”的“教书匠”,离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目标越来越远。少了“原创设计”的课堂教学也就没有了灵动和精彩。日复一日,课堂教学变得程式化、模式化、机械化,课堂变得沉闷无生机,与工厂的机械生产活动几乎无异。而学生是活蹦乱跳富有生命力的,教学资源也是鲜活丰富的,教育政策和教学理论是明确的,如何把这些元素创造性地组织起来,形成灵动多彩的课堂教学,靠的就是教师的智慧。所以不管是教师本人,还是学校、教育行政部门,都应该在激发教学智慧上下功夫,在激励原创性教学设计上下功夫。

原创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但是不搞原创是最糟的,也是最没希望的。不会创新的教师是教不出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的。当然,我们倡导的原创性教学设计并非绝对化,与学习借鉴并不矛盾,离开学习借鉴的“绝对原创”是不存在的。这里的“原创”指的是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见解,有独特的思路、构想,不管是方式方法的采用还是课件的设计,不管是问题情境的安排还是学习兴趣的激发,都要有自己的招数和点子,而不是一味地照着参考教案的思路施教。依参考教案上课等于“吃别人嚼过的馍”,把别人的教案教得再好,顶多算是“好演员”“好歌者”,学会原创才是智慧的体现、才华的提升,有利于教师个人成长。

让每一个教师上每一堂课都认真地思考、构思,尝试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这是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头等重要的事情,否则,教育便难有发展、难以前进。如何激励原创?我想,“同课异构”就是很有创意的教研新招:就同一教学内容,发动同年级的教师各自开展原创性教学设计,然后开展说课比赛,或者举行课堂教学竞赛,在此基础上组织相互点评和专家点评,指出优劣,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对评上“原创好教案”的给予嘉奖。

当然,要让“原创好教案”不断涌现,学校和教师两方面都要高度重视,缺一不可。教师是“内因”,学校是“外因”。学校的主要职责任务是要把培育“研究型”“学者型”教师摆上议事日程,通过改革教学检查考评机制、通过改进集体备课方式方法、通过开展教学设计研讨活动,不断调动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努力挖掘教师的聪明才智。作为教师个人则应当把“研究”和“创新”作为追求的目标。如果几十年下来,最终还是一个“教书匠”,既对不起学生,也对不起自己,要做真正的 “教学能手”“教育专家”。

第8篇:智慧课堂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离子反应;高三复习;创新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12-0038-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12.016

“离子反应”是历年化学高考命题的重要热点,其题型设置稳定、难度要求稳定、考点选择稳定、呈现形式稳定,一直是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的重要内容。最近有幸观摩了一堂由常州市高中化学教研员吴永才老师执教的《离子反应》一课,对高三教学中如何进行“基于内容和学情的复习教学设计”,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吴老师执教的《离子反应》一课是一节“看起来很美”的课,但许多经过精心包装的高三复习课就止步于“看起来很美”这个层次,未能像吴老师一样走向“学起来很实”、“用起来很妙”的境界。“看起来很美”的课所突破的大多是技术层面的禁锢,昭示的是教师的教学技巧和学生的和融配合,但教学,尤其是高三化学课堂教学最需要的并非是学生如何配合老师的教,而是老师该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为学生学力的增加而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帕克·帕尔默认为“教学提供通达灵魂的镜子”[1],高三化学教学亦是如此,吴老师的这堂高三化学复习课让受众触摸到了一个“通体透明、形神兼备”的化学学科。它提升了教师的思维品质,更发展了学生的智能、情意和学力。本节课基于内容和学情分析,有以下三点创新:

一、板块设计上的创新

传统的高三化学复习课,往往通过“习题训练纠错式”展开,常常由习题开始,也在习题中结束。由于复习课所学知识没有新课教学时的陌生感,学生也就失去了继续探究的欲望,高三化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变成了一种矫正、一种定位、一种强化,学生对课堂复习没有了新的期待,教师也对复习教学没有了新的教学创造和创意,“沉闷”似乎成为了高三化学课堂教学普遍的通病,而吴永才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完全不一样的高三化学复习课,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激情课堂。同样传统的教学主题《离子反应》,却在吴老师的课堂上演绎出不一样的精彩。在教学板块上,吴老师巧妙借用学生熟知的电视栏目。设置了“开心辞典”、“头脑风暴”、“探索反思”等栏目。如:【开心辞典】[其中Q代表question(问题)]

Q1:工业上由氯化钠可制备哪些化学物质?(传统化学工业的意义)

Q2:反应①的类型是什么?(反应类型的分类和判断)

Q3:反应②是不是离子反应?(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离子环境的理解)

Q4:反应③是不是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回眸)

Q5:反应③是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通入NH3和CO2有先后顺序吗?为什么?(离子反应的方向性问题)

吴老师的复习课教学设计,由学生最熟知的工业上氯化钠可以生产的产品出发,从反应类型的判断引入离子反应讨论的由头,自然贴切而又富有思考性,由侯氏制碱工艺讨论复分解型离子反应的条件和反应进行的方向问题,既过渡自然又为后续活动做好了铺垫,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教学设计,不只是教学程式的需要,更是思维发展的需要。

同样在“头脑风暴”环节中,设置了“硫酸亚铁和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三者发生离子反应的活动探讨”:

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看到了不一样的离子反应,看到平常学习中从未深入思考过的问题,激发了头脑风暴。本节课在复习离子反应内容时和常态课最大的不同是:学生解题的能力已经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追求,而是教学智慧的必然结果。

高三化学复习课中学科知识的传递是必要的,但那只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其主要也应该是在基础年级新授课阶段完成,通过知识的传递帮助学生解决简单的离子共存问题、离子反应方程式正误判定,更多地是从技术层面来看离子反应(如物质拆分情况、守恒情况、符号表达情况等),而高三复习课上则要站高一阶,从另一个层面来思考问题——看反应的本质是否正确?从这个意义上来,高三化学复习课上的知识传递是为另一个更高目标“智慧生发”服务的,以智慧交换智慧、以智慧唤醒智慧、以智慧启迪智慧。板块设计上的创新,为高三化学复习教学展现了全新的魅力。

二、教学视域上的创新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句话不仅仅是生存哲学,也是一种教学哲学。教师教学视域的开阔与否,直接影响着一批学生的学习视野和价值取向。随着教学观念的改变,我们对课堂的认知也在悄悄发生着改变,现在教学评价中有一种倾向认为:教学成功不成功不要看教师教得如何,而应看学生学得如何。我认为这种观念是一个有趣的教学悖论,教师的成功和学生的收获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互相依存的。任何的一个成功的化学课堂,没有教师的“成功”何来学生的“成功”?教师教学视域的准确定位,是一个教师能够送给学生的最好的礼物。高三化学复习课中,老师常常紧扣考纲教学,不能、不敢、不愿越雷池半步,只为复习教学的“针对性”和“高效益”。但事实上教师的高度往往决定教学的高度、思维的高度、甚至考试分数的高度,登高才能望远,这不仅是物理学意义上规律,在教育学意义上也同样成立,高三化学复习课上,教师教育视域的创新,才能带来学生学习上的创新。

吴老师在《离子反应》课中,引入了一个大多数化学老师在教学中一直回避的一个实验,三价铁能否使银溶解,中学化学讨论三价铁与金属的反应止于铁、铜,甚至一些老师也并不清楚三价铁能否使银溶解?又如何设计实验去验证?甚至用“超纲”来掩饰自己对这一问题的困惑,但吴老师基于学生的学情和本节课离子反应的知识准备,大胆引入了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三氯化铁溶液能蚀刻银制品吗?你的猜想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在学生理论分析:Fe3+ + AgFe2+ + Ag+,Fe3++Ag+Cl–AgCl+ Fe2+后,向溶液中加入六氰合铁酸钾特征试剂来检验是否有Fe2+生成,很快看到了蓝色沉淀。教学视域的创新让学生在高三化学复习课上不断建构思维、内化知识、延展能力。

《离子反应》一节是很多人都上过的常态复习课。一个很多人都关注过的教学主题、一个很多人都思考过并试图突破的教学主题,吴老师却找到了不一样的切入点,引领学生在鲜活的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找到源自学科问题的新的理论生长点,助推了学生的学业发展。高三化学复习课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的独特功能,教师教学视域的开放,会带领学生进入一个全新的化学学习境地,复习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

高三化学复习犹如欣赏一部电影,如果只是“了解”故事情节,则一遍过后就会索然无味。但如果能换个视域来观赏,则每看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2]《离子反应》部分是高三学生相对熟悉的学习内容,熟悉的教学内容本身就蕴含着更多的能力生长点,要想通过复习课实现化学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功能化,就需开拓课堂教学的新视域。吴老师的课堂将教学内容的“熟悉性”看作一种教学的资源和优势,围绕熟悉的内容,创新复习课的教学思路,采取了讨论、探究、实验等多样化的复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复习动机,提升了教学效益。

三、观念引领上的创新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追求的是“温故”与“知新”兼得的优质课堂。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主办的“教学新时空(http:///)”其实就是提供了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优质平台,它让教师在“慕课”中得到最直接的课例教研的收获,优质的高三化学复习课需要教学引领上的创新。

吴老师的《离子反应》一课在教学观念引领上做了很多的创新,事实上,任何教学观念引领上的创新都必须基于对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分析。什么是高三化学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学情?学生的疑惑之处即是最重要的学情,它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生长点。顾泠沅先生曾说:课堂教学将不再始于老师的备课和讲课,而应始于老师了解学生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也就是把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都定位在学生如何学上,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吴老师的这堂《离子反应》高三复习课,将学情分析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基于学情分析勾勒出本节课学习目标的图谱,基于学情分析探寻学生世界与化学书本知识的沟通,基于学情分析实现化学学习方式与能力内涵的融合。高三化学《离子反应》专题教学的本质并非离子相关知识的简单累积,而是学科观念的改变和教学智慧的提升。化学家戴维曾经说过:“对化学这门学科你不要想着去覆盖(cover)它,你应该要想着去揭示(uncover)它。”[3]在教学中,吴老师设置了探究环节:

通过碳酸钠与硫酸亚铁、硫酸钙、硫酸钡的反应可行性探讨,引领学生在探讨“离子反应”的条件上更进了一步,同时,通过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钡固体的DIS实验演示(数字化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了“条件”对过离子反应转化的影响,更深刻地理解了离子反应发生的本质和反应发生的条件,理解了化学学科的特征思维方式,为其余知识的复习提供了思路和方向,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学化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专业素养根植于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课例的引领是最直接、教师最乐于接受的专业成长方式。对参与“教学新时空”教学直播同时在线的的数千、甚至上万的教师来说,“慕课”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还是一个“介入”的过程,一个“碰撞”的过程、一个“引领并成长”的过程。吴老师的课为我们提供了一节“化学味”浓郁的教学研究案列,从吴老师的教学题材选择、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活动设计中我们都能看到教学中智慧的闪光。高三教学,有化学味儿的化学复习课才能在学生的生命里留下痕迹,它不仅能引发学生课堂参与的“行动”,还能引发他们的“思动”和“心动”。

“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4]奥修把这样一句话称为最伟大的祷文,高三化学复习同样期待着能给学生“忘却课堂”的教学,这就需要给学生提供基于内容和学情分析的最“适合”的课堂。它既需要教师更多地关注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教学核心知识、紧密知识、知识能更协调地发展。同时,又需要教师广化教育理论思维,洞察课堂教学本质,深化学科透视力,思考和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观念和模式,让自己的个体智慧在教研互动中增值。

参考文献

[1] [美]帕克·帕尔默. 吴国珍等译.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樊静萍. 新课程背景下高三化学复习策略[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3,(2)

第9篇:智慧课堂教学设计范文

所谓生成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诚的态度为学生发展服务,与学生就相关课题进行平等对话,并根据自己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感受、兴趣与需要等做出的及时价值判断,对教学行为与思路进行机智性调整,以使教学对话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的教学形态。它是一个开放的,充满对话和交流,具有不确定性和生成性的过程。从现代教学论看,生成性教学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参与性

生成性教学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前提条件,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真正达到有效生成的目的。生成性教学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严格地按预定的教案往下教,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理清学生的思想脉络,看准学生思想的症结和可能的走向,随时调节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生成性教学认为,没有参与就没有对话,没有对话就没有知识的建构与生成。要求打破以往教学中那种只有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传递的单一化格局,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学习过程的设计和学习方法的选择等,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独立思考和练习阶段。要真正实现学生的发展,教学中必须有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

2.非预设性

在生成性教学观下,教学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既不能完全由教师单方面决定,又不能都在课前教学设计中预料到。课堂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是由师生通过讨论、质疑、对话、探究等共同完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由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现编、现导、现演的,具有较强的“非预设性”。教学的各个因素和各个环节之间不是序列型、积累型的,而是呈现出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复杂、层层递进且往返回复的特征。这是一个矛盾交织的过程,各个因素和环节永远处于转换和生成之中,教学系统的这种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得我们不能对未发生的一切即真实的教学情况作断然的预测。

3.交互性

生成性教学是师生交往和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按预定轨道行进,而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生成的动力来源于师生间以及生生间的交往互动,教学即交往,交往是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通过交往分享彼此的思考和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彼此的智慧和修养,达到彼此的共识、共享、共进。

二、生成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对预设性课堂教学的批判并不代表要放弃预设,对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的肯定也不意味着只要生成,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中,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因此,在中职课堂教学中,只有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预设而不死板,生成而不游离,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师生的双主体作用,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才能充满着生命的气息与情趣,充满着挑战与创新。

1.转变中职教师的教学观念

中职教育不同于高中教育,一些理论不能照抄照办。中职教师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需要改变对教学过程的认识,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与学生共同追求新知、共同满足生活需要、共同创造生命意义的一个动态的、人文的过程,而不是一幕舞台剧的上演;要改变教师的角色意识,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作为“平等中的首席”,与学生做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成为他们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与支持者;要改变学生对学习方式的认识,不仅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同时也关注学生的课外学习、综合性学习、实训性学习等具有动态性、开放性、自主性的具有中职特色的新型学习方式。

2.制定适合中职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

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教学不能简化为固定的形式。”生成性教学的教学计划是关于教学过程的相对宏观的设想,教学的各种因素都应在其考虑范围之内,但它不应是具体教学行为的详细清单,而是考虑、预期、想象事情会如何发展以及学生会如何反应。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必须关注到教学的可变性、适应性与生成性。中职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课前教学设计的研究力度,自觉“预设”由师生、生生、生本多边对话生成的“非预设性”知识和智慧,并事先形成弹性化方案。

3.营造交往与对话的教学氛围

没有交往与对话就没有生成性教学。交往与对话不仅是语言上的交流,更体现一种面向全体的教育观念。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主体性掩盖了学生的主体性,信息、价值、观念的单向传导在恒定性教学中是普遍存在的,师生之间难以产生情感共鸣,教师无法真正走入学生内心世界,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教学的效果无从谈起。在生成性的教学中,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体,其主体得到承认、受到尊重。在教师的心中,每个学生都应是被关注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具有能动性的个体,在这种关系中,双方都没有自己追求的现实利益,双方都不把对方作为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而是真诚的赏识对方、欢迎对方、肯定对方,同时受到对方的赏识、欢迎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