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课堂教学创新案例范文

智慧课堂教学创新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课堂教学创新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慧课堂教学创新案例

第1篇:智慧课堂教学创新案例范文

一、涉及小学数学智慧课堂内涵机理界定

智慧具体是某类质点系统组织结构合理且运行程序优良的描述结果,如若空间结构搭建不存在智慧节点,尤其在外力场作用下会按照时间顺序与方向逐步改变;而相同数目质点分布状况下,系统结构合理性、内耗功效便直接决定智慧成就高低. 人类智慧成就优劣,主要透过精神空间引导行为结果与功耗比展现,实际上就是内外精神空间相互作用而滋生的优良性波浪式上升结果. 那么数学智慧课堂,便是教师充分发挥教育能效,同时结合有利因素进行学生认知规律迎合,同时制定出富有针对性的施教方案,全程摒弃传统硬性口语灌输现象,进而稳定学生学习主动效应. 令不同学生个体得到充分发展,不单单能够稳定认知规律,并且科学协调个体情感、社会化发展成就. 课堂现场有关学生主体意识要得到充分尊重,适时地激发其内在需求,确保引导其活泼参与更多教育单元. 普通形式的教学策略与操作模式相互对照,智慧型课堂完成了师生角色创新定位任务指标,稳定不同阶段教学目标定位效率,使得不同课堂教学因素得到系统融合,由此教师、学生以及课堂都将获取可持续发展机遇.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智慧生成的策略解析

(一)设置灵活的引导情境

任何数学知识都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而延续,目前小学数学课程已经与生活熟悉背景全面接近,学生自觉性接纳程度也越来越可观,教师要做的就是带动他们主动去发现问题,使得课堂现场充分生活情趣,保留智慧探求特性. 毕竟探究才是教学活动延展的生命线,创新教材已经全面克制定向性例题与封闭思维布置状况,在结论、思路空间上赋予较强开放性,尽可能地开放合作交流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心智提升. (二)知识综合运用中迸发智慧结晶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要朝着综合化形态过渡,作为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既定课程资源,包括多媒体设备与实验工具等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一切问题,使得教学源头流淌出鲜明的智慧效应. 为了贯彻这类技术指标,首先要活用教材,从中开拓生动且富有教育矫治的线索,使得生活与数学规律融合一体;再就是完成实践项目匹配任务,丰富综合素质发展体系. 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经常带领小学生进行数学日记等游戏演练,培养其独特思维习惯,必要时设置一些趣味性、发散性和启发性问题,督促学生自行解决. 大部分学生在高度思维兴奋之中,一旦说获取答案结果便自然喜形于色,豁然开朗,对于教师人员来讲更是极大安慰.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智慧生成相关案例内容补充

(一)科学的智慧引领

案例:姐姐买了13千克苹果,一共花了39元,那么每千克苹果要多少钱?

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对于问题情境设置状况比较重视,主要在于其能够顺利摒弃抽象问题蹩脚思维现象,相对地贴合儿童心智特征与生活实际规律. 须知上述一切方案不单单决定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致,与抽象内容理解程度,同时直接影响系统学习潜能发挥效应,维持现场活动生动特效.

(二)全面捕捉学生灵动思维规则

案例,求一个长方体表面积

长:10 宽:5 高:5 单位:厘米

生1:(10 × 5 + 5 × 5 + 10 × 5) × 2

生2:10 × 5 × 2 + 5 × 5 × 2 + 10 × 5 × 2

生3:10 × 5 × 4 + 5 × 5 × 2

……

5 × 5 × 10 5 × 10 × 5

实际教学环节中,教师不仅要作为先进知识的传递媒介、对话的提问机构、学习活动的指导工具,同时要保留一双智慧眼睛,能够时刻关注任何学生行为表现,包括思想生成状况. 这部分强调的灵动思想,包括学生对于知识的疑问,或是课后独特的理解结果.

具体来讲,教师应该充分发挥科学引导功效,任何教育活动都不能脱离模拟学习而独自运行,教和学的关系必须时刻明确,切勿因为过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而摒弃细致的引导流程. 教师应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以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数学阅读,才能使数学阅读之花芬芳灿烂、奇香四溢. 数学中的阅读是指学生个体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充分调动潜在的思维的灵性,并且通过阅读数学教材、教师呈现的文字信息以及图片音像资料、使学生积累的素材和课外数学读物等相关材料,用数学的方法和观点来认知、理解、汲取知识并且能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活动.

第2篇:智慧课堂教学创新案例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161-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3.102

创新是以人为出发点的,教师需要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多方面尝试,多方面学习,主动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理念,寻找出创新型的教育方法,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素养,这样才可以适应教育的发展,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智慧型人才。

一、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实际情况

在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虽然教学模式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转化,仍然有一小部分的问题存在,包括:1.部分学生接受知识比较被动,有些教师不断重复课本,这样一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降低了,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就低落了,因此数学教学也就脱离了现实,脱离了生活。2.现在的应试教育现象比较严重,学生学习了知识之后,习惯做题和练习,没有仔细思考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因而忽视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实践。3.在我国当前的数学教学形势下,太多的数学知识都偏向于知识型,而不是生活型,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学习和了解到的生活数学常识也就变得十分有限了,不会运用到生活中。

二、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的方式及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完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是一个重要的任务,这需要数学教师不断努力和探索,创新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一)教师的学习和创新能为高中数学智慧课堂创造条件

高中数学具有广泛性,它对教育者的综合思维能力、比较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并且还需要教育者具有强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因为很多的数学事实和素材对教学有较高的价值,是需要去发现和挖掘的。除此之外,数学教师还应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在教给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应让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环境观得到培养。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实践中,应不断去学习、去积累、去创新,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文化内涵、知识水平、教学能力,时时的关注社会热点,结合现代知识,给学生创造新的课堂环境,将课程内容活化、形象化,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顺应学生的发展。

(二)激发学生思维,创设高中数学智慧课堂

具有吸引力的课堂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情景的创建就是一种既能有效吸引学生眼球,又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探究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上,教学情景的创建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富有数学学科的文化底蕴;还需要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创造一种和谐的氛围,有利于信息交互共享;还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启发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创新情感。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步步深入,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习惯;还必须在课程中涉入更多的经典实例,逐步剖析,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引入日常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知识。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件创设课堂情景,能引导学生参与思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教师创设有效的学习情景,能引领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学习中,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是建造智慧课堂的关键。

(三)实际举例导入法

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解一些实际事例来开展数学教学,这也十分符合人教版教材的思路。一些十分重要且有意义的数学案例,学生不可能亲自去考察体验,案例教学就成为了一个值得采取的方法,教师应该精心准备和挑选案例,这些案例应该是源于生活,贴近实际,便于学生理解。与此同时,教师在讲解时,应该抓住案例的要点与特色,把案例讲活,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师生之间要相互沟通,及时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帮助学生了解案例中的数学知识。

(四)创建沟通平台,引入数学教学课堂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如经常为学生组织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进行知识互动和交流。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知识了解的并不是很多,因此,要让他们以课本为起点,联系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相互之间交流提问,让他们通过自己在生活中的实践来回答和解决问题。当学生进行过许多次交流活动之后,可以适度地让他们探索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虽然问题不一定能够得到解决,但是学生通过激烈探讨,可以学到许多周边的知识,这对于他们数学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数学传统课堂教学中,“师教生学”是主要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学生只是课堂的倾听者,新的课程改革下,“师生互动”是课堂的主要教学模式,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而且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和谐的,既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同时,教师多方面考察学生的思想,适时地解答学生知识、能力、想法上相关的问题,并积极的给予鼓励,实现师生心理的沟通,造就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有效促进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教师自身实践和探索

第3篇:智慧课堂教学创新案例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智慧;现象和原因;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1-0062-03

智慧之于人,是安身立命、直面生活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教学智慧之于教学,也体现了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教学智慧是优质教学的一种内在品质,表现为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教学状态,是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于是乎,教学智慧对于成就每一位“智慧型教师”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与价值。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智慧缺失的现象与原因

当前,中职德育低效是不争的事实,德育课教学智慧缺失更是问题的突出内因。

专业因素 由于中职学生发展方向的提前定位及各专业课程的介入,公开基础课在学校教学体系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2009年秋季执行的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规定,学生在校两年学习期间,德育课四门必修课程每学期学时为32~36节。但实际上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职育人模式强调的是学生专业技能,公共基础课有“鸡肋”之嫌,经常因为专业实训、见习、实习等取消。因此,中职德育课教师如果缺乏“活化”教材的教学智慧,则“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德育三维目标根本无法达成。

学生因素 中职学校生源文化素质较差是社会共识,这一特殊群体以文化底子薄、行为习惯差、厌学情绪浓为普遍特征。据我校教学督导组巡视统计材料显示,学生上课玩手机游戏、聊天、睡觉以及迟到、旷课、不交作业等现象屡见不鲜。大量学困生无疑加大了课堂教学难度系数和课堂意外的发生。面对形形的“差生”,教师职业倦怠严重,“混”课现象普遍,这是阻碍中职德育课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根本症结。

教师因素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办学方针,要求德育价值观要趋于实用,要体现“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教学原则。但是,教育理念在转化为教育行为时往往被打了折扣,在所谓教学创新的路上,“灌”、“秀”、“磨”的教法大行其道,生成性课堂被生搬硬套;本是教育现代化福音的现代教学设施和教学辅助设备,在功利性评价体系的驱动下,使教师成了多媒体的“奴隶”。一些缺乏实用价值的花哨课件充斥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流于形式。教师对经典教学体系理论认识上的不足以及对现代教学辅助设备的滥用,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实践的机械、僵化。这必然使教师失去自我,也失去了教学智慧产生的基础。

所以,中职课堂呼唤教师的教学智慧,探寻教学智慧的“锦囊妙计”是教师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景。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智慧有效运用的策略分析

什么是教学智慧?《教育大辞典》将其定义为:“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如,在处理事前难以预料、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时,以及对待一时处于激情状态的学生时教师所表现的能力。”通过对“教学智慧”定义的理解,我们不难发现教学智慧具有实践性、复杂性、情境性和内隐性的特点。

鉴于此,笔者拟从心、智、情、行四个方面,结合案例研究,对师生课堂行为进行剖析,从中品悟生命课堂的魅力,采集富有中职教育个性的教学智慧火花。

(一)以心育心——开启教学智慧的密码

【案例】你我都是“神经病”

课堂上,教师问学生:“还有谁没交作业?”一个很调皮的男生自觉地站了起来。教师表扬了他的诚实,并问他:“你打算什么时候补交?”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下午交。”教师看出了他的敷衍态度,就问:“要是下午你不小心忘了怎么办?”他面无表情地回答:“不知道!”教师半开玩笑地追问:“假如忘了,要不要请你爸爸或者妈妈亲自送过来呀?”(教师的本意不是要请家长,只是为了引起他对作业的重视。)

谁知,教师的话音刚落,他立马蹦出了一句:“神—经—病!”全班学生紧张地看着双方。教师顿觉热血上涌,那个“捣蛋鬼”也为自己的“一语惊鸿”不知所措。

这位教师在心里告诫自己:别发火!几秒后,她正儿八经地对着全班学生说:“请没有病的人出去。”原本有点骚乱的课堂安静下来,学生不知教师葫芦里卖什么药。

“没人要出去?”教师认真地反问。紧接着,她夸张地长吁一口气,说:“我还以为就我一个人有病呢!还好,大家都有病!”幡然醒悟之后,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个男生羞愧地低下了头。

教师想:没有弄清学生的真实想法前,一定不要轻举妄动,以免造成僵局甚至死局。所以,教师给那男生架设了“一副软梯”,只听她俏皮地说:“看在你我都是‘神经病’的份上,请坐!”就这样,没有责备,没有呵斥。但该男生在当天下午不仅交了作业,还附上了一份诚恳的致歉信。

【分析与策略】这是一个很值得教育者反思的案例:学生为什么对“请家长”反应如此强烈,甚至当堂爆粗口?

对此,我们在不同的专业班展开了调查,力求了解这类学生的真实想法。结果显示:很多中职生在小学或者初中时就被贴上“差生”的标签,“请家长”是教师的杀手锏。但“请家长”让这部分学生在同学中丢尽面子,使得他们自卑之极。升入中职学校后,一方面,他们祈求摆脱“请家长”的噩梦;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升入中职学校是自身与过去的分水岭,他们渴望在新的环境里重新得到信任和肯定。这给教师敲了一个警钟:发火前一定要冷静三秒钟。因为教师是在学生心尖上行走的人,稍有不慎,便会贻误一颗心灵。

所以,开启教学智慧的密码有三颗慧“心”:宽容心、赏识心和耐心。就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所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学生就是教师耕耘的那片早春的田野——“草色遥看近却无”。如果教师用宽容心接纳学生的缺点,用赏识心重视学生的才能,用耐心等待学生的进步,那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绝不仅仅是诗中的意境。

(二)以智启智——应对变幻课堂的法宝

【案例】哲学课上帅哥照镜

哲学课上,教师讲到“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时,突然发现Y同学正全神贯注地照镜子,打理发型。教师不动声色,一边讲解一边从后面包抄,直到镜子里出现了教师和他的“合影”时,他才醒悟过来。教师故作惊讶地问:“帅哥,刚才我的意识告诉我,镜子里反映的事物是你。可现在,我看到的镜子里反映的事物是我和你,为什么呢?”

他摸摸前额,答不上来。

“你可以求助别人。”教师说。于是,学生们在Y同学的求助下亮相登台了。

A:“因为镜子照到的物体发生了变化,原来只有Y,现在老师从后面冒出来了。”

B:“镜子就像人的意识,客观是什么东西,人脑对它的反映就是什么。”

教师诘难道:“错误的意识也能反映出来吗?”

Y同学忍不住抢答:“不能。因为老师无法从镜子里的我判断我的意识神游到哪里了。”顿时,笑声充满了课堂。

D反驳:“可错误的意识也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呀。比如世界上本来没有龙,但我们的祖先创造出来的龙的形象却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它的版本。”教师赞赏地点点头。因为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开始有点天马行空了。

E补充:“很多发明是在现有物质的基础上被创造出来的。”

F总结:“这说明,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仅可以反映现在,也可以反映过去和未来。”

……

原本被藏在“差生”帽子底下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不拘一格的课堂讨论中绽放出了奇异的光彩,他们已然探索了教材外的哲学领域。

教师首先为Y同学鼓掌:“谢谢帅哥照镜!你的举动为我们铺就了通往智慧课堂的阳光大道。”

之后教师点评:“我们说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似乎很简单,就像照镜子一样。但是,这种反映却又不能等同于照镜子那么简单,因为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生命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如果你只关注镜子对这个世界的反映,那么,我们很多时候就在生活中被蒙蔽,沉沦下去,因为我们看不到精神本质,无法做出恰当的主观选择。你们说,这是不是很可悲?”全班学生都陷入了凝思。

【分析与策略】叶澜教授曾说:“教学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问题在于,当“意外的通道”出现时,我们能否敏锐地意识到,能否经由这条“通道”智慧地引领学生欣赏“美丽的图景”。在这节课里,教师运用教学机智,捕捉“帅哥照镜”这一课堂意外,引领学生步入了哲学的智慧殿堂,也让批评变得美丽起来。

马克斯·范梅南(Max VanManen)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必须运用四大策略:一是关注细节,善待错误;二是见机行事,借题发挥;三是掌握分寸,宽严相济;四是巧妙整合,因势利导。一旦意外发生,教师能以智启智,有理有节地应对课堂风云变幻,则教学现场中出现的偶然因素就有可能转化成一种有利的教学时机,课堂就能凸现生命的本色。

(三)以情激情——打造生命课堂的强心剂

【案例】纸上谈“兵”

中职课堂,学生上课打瞌睡、玩手机游戏、聊天甚至与教师抬杠是固有顽疾。面对大面积的学困生,如何才能减少课堂突发事件的发生,教师一直在寻求良策。一位《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以批语为利器,使用奇招——纸上谈“兵”,建立了有效的师生情感互动机制。具体做法是:围绕德育课改主题“就业、做人、生活”,重构中职德育课程中的师生关系,由“我教你学”的知识传授走向职业与人生的引导与探讨。教师颠覆“优”、“良”、“中”、“差”的传统批语模式,针对学生个性不同,通过作业“把脉”,用批语开“心灵处方”。有些配方就用学生喜欢的表情符号,如*\(^_^)/*(加油)、≧≦(感动)、@_@(困惑)、囧(无可奈何)、(生气)等。

这样,运用纸上谈“兵”之计,在以情激情的辐射效应带动下,一种良性循环孕育而成,课堂爆发出一种巨大的向上力量,各种突发事件的频率大幅度降低,教学变得生动而高效。

【分析与策略】教育的目的是“唤醒”,即唤醒学生的内心,促成其自省。在这场批语革命中,教师的批语既不是礼节性的,亦非蜻蜓点水,而是添加了“情”、“趣”、“活”的智慧偏方。具体“兵法”如下:(1)打草惊蛇法。此法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作业中通过认识自我,暴露内心的真实想法,给教师以切中思想要害的契机。例如,在作业本上开设“我的自画像”、“微博”、“留言板”等栏目,不知不觉作业本就成了班级的“百度贴吧”。(2)欲擒故纵法。此法在批语中的功效是避其锋芒,迂回取胜。例如,对待个性强、难管理、自尊心敏感的叛逆学生,教师在作业批语中,要善于迂回前进,欲擒故纵,以达到曲径通幽的目的。诸如“搞不好你是一匹黑马”这类的批语往往疗效独到。(3)暗渡陈仓法。此法主旨是润物无声地把学生引向正路。例如,随着青春期性心理的发育,早恋在中职生中占有一定比重。教师可以有意布置一些有关“人生课题”的作业,通过笔谈进行健康引导,帮助学生顺利走过人生青涩期。(4)以逸待劳法。简单地说,就是为学生提供“摘桃子”的平台,搭建“摘桃子”的阶梯。只要教育者找到教育的基点,所有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只是或多或少而已。

事实证明,当批语彰显情感智慧的品质时,纸上谈“兵”也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师可以体验到情感与情感交融、心灵与心灵碰撞、生命与生命对话的教育之旅。

(四)以行悟行——铺就精彩课堂的基石

【案例】好课多磨

这是一堂校级公开课,课题是《职业生涯规划》教材中的“掌握求职的基本方法”部分内容。课前,教师搜集了大量素材,制作了精美的PPT,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都有可圈可点的素材和案例引证。授课结束时,学生群情激奋,评课教师也大加赞赏。但在第二课时的“复习旧课”环节,出乎意料的是,学生虽能回忆课堂的热闹,素材的经典,却无法复述知识的重点。教师沉默了:一堂看似“出彩”的课,留下的只是思维的废墟!通过反思教学设计,教师发现了两大不足:一是素材虽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但对教材的处理还未摆脱框框条条的束缚;二是课件虽精美,但放电影式的课堂节奏使重点不够突出。

反思至此,教师决定全盘原有的教学设计,抛开所有素材和教参光盘的范例,采用情境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以求职情境剧为主线,以知识整合为要素,通过剧情演绎探究新知,并把教学重点浓缩成24字的“面试宝典”口诀,解决教材理论性强的难题。之后,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职业岗位模拟面试的方式,让学生对知识有所体验,有所感悟,从而达到了预期的德育目标。

新的教学设计由于脉络清晰,有创意,获得了当年“高教社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设计比赛”二等奖。

【分析与策略】我们常常会遇到精心策划的教学活动却无法调动和激发教师教学智慧的问题,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在追求教学智慧的具体行为和结果之间缺少一种过渡性的思维过程,即缺少“悟”的环节。本案例首次教学设计败笔之处就在于教师仅把眼光停留在那些能直接让人感受到的显性教学智慧上,而忽视了需要以迂回方式才能体味出来的隐性教学智慧。

所以,教师应善于以“悟”的方式去“咀嚼”教学细节,从而获得隐性教学智慧。当然,“悟”的智慧不是凭空去悟,它需要教师借助对教学活动的反思来进行。这里,教师的教学反思既要反思成功之处,也要反思失败之笔;既要反思教师的教,也要反思学生的学;既要重视同行反思,也要珍视学生反馈,更应坚持做新的教学设计。如此,教师的教学智慧在“行动——反思——研究——再行动”的过程中才能得以提升。

田慧生在《走出缺乏教育智慧的困局》一文中指出,要成为智慧型教师就必须“超越经典教学体系,学会自己走路。”所以,教师不能封闭在课堂这个狭隘的圈子里来思考“人的发展”这样一个重要的命题。教学智慧要立足课堂还要走出课堂,从课堂现象出发来思考课堂外的原因,以变化和细腻的眼光对待教学智慧。

我们努力去认识教学智慧并获得教学智慧,其目的不是教学智慧本身,即对教学智慧的追求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通过对教学智慧的认识和追求达到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发展。笔者对中职教师德育课教学智慧作了初步的探讨,对问题的认识还比较浅薄和片面,但还是希望能唤起中职教师对智慧课堂的追求,在日后的教学案例研究中不断采集教学智慧的火花。

参考文献:

[1]燕镇鸿.教学智慧研究的价值、进展与趋势[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2]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蕴藏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闫艳.对教学智慧的再认识[J].教育发展研究,2008(10).

[4]田慧生.走出缺乏教育智慧的困局[N].中国教育报,2007-02-08(5).

第4篇:智慧课堂教学创新案例范文

关键词:语文课堂;智慧型;教学方法;互动;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6-0090-01

随着课程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智慧型教学方法,可以发现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学习语文的习惯,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形成师生间、生生间的有效互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智慧,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学生能接受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新的想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形成教学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不仅可以生成更多的教学智慧,还可以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语文课堂活动,这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情境教学

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并且喜欢动手操作。因此,教师可结合学生特点设置一个实际可行的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比如,教师可以将课文中的人物角色分配给学生扮演,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读、演、听、看的方式进入情境,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学案例:教学一年级下册《棉花里的阳光》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思考,怎样晒棉花鞋才能让奶奶穿着暖和。教师将一双棉花鞋带进课堂,鼓励学生来到讲台上,让学生根据文章中的叙述摆放棉花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思考摆放的角度和方法,从而寻找最佳位置。通过操作,学生理解了文章中晒棉花鞋用“摆”字的原因,学生发现“摆”能使棉花鞋更大面积地被阳光晒到。这一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情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机智性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具有机智性,是评价教师综合能力的指标之一。具有机智性教学智慧的教师,当遇到一些突况时,能够从容应对,能根据事件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阅历巧妙地解决问题,同时将探索到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提升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教师一旦形成这样的思维方法,就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将更多的语文知识展现给学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教学案例:课堂上,教师让学生们说出自己记忆汉字的方法,有学生说:我用认识的字加偏旁的方法记住了“顶”和“盯”两个字;有学生说:我用形声识字法记住了“蜻”和“蛐”。老师表扬了学生们的发言后,让学生通过做出动作识记汉字,让学生盯着窗户和黑板看,并引导学生思考“盯”字的含义。学生们通过盯的过程,体会到“盯”就是目不转睛、专心致志地看。然后,教师让学生用“盯”字造句,以巩固学生的理解。

三、创造性教学

语文教师要对教学工具和方法进行一定的创新,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图片或视频拉近学生与课文中知识点的距离,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案例:教师要将生活中不常见的事物,通过多媒体展现给学生。例如,学习《草原》这一课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草原的场景,让学生对陌生的草原产生形象上的认知和体验。然后,让学生思考并说一说草原的功能。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对不当之处用恰当的方法给予指正。当教师询问学生应该如何保护草原时,可能很多学生回答不了。这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从草原功能入手,结合国家保护草原的政策制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给学生听,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草原的重要性。

四、艺术性教学

语文教学具有艺术性,教师要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将教学活动艺术性地展现出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灵活控制教学进度和深度,让学生觉得语文是一门乐趣十足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艺术情境,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受到艺术的熏陶、情感的陶冶,获得思想的进步。教学案例:教师鼓励学生将自己亲身体验并有意义的照片贴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在讲台上讲述照片内容,和同学们分享快乐。学生们对这一活动都十分感兴趣,争先恐后地到讲台上介绍。一位学生讲述自己去航天大楼参观的经历,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大家专心致志地听他讲述。这位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好,仿佛他正置身于航天大楼给大家讲述着航天器。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对于其他同学提出的一些问题,这位同学也自信满满地给予了解答。这一课堂活动,正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艺术性。

五、结束语

教师要善于总结和提炼教学实践中有价值的感受,然后将这些感受传达给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应用智慧型教学法,在讲课^程中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要丰富课堂内容和形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耐心聆听学生的心声,寻找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第5篇:智慧课堂教学创新案例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025-01

理答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提问和理答行为是互动最基本的形式。然而,有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并没有做到智慧理答,当学生说出来的答案和课前预设的答案一致时,教师就大加赞赏;但学生的回答与教师预设的答案不一致时,就置之不理,失去了很多宝贵的生成性资源。这种随意、不当的理答方式,严重制约了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因此,教师要注重师生的协同活动,科学理答,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为小学数学课堂增色添彩。

一、捕捉亮点,激发热情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的思维是灵活的、自由的。在课堂上,当学生有创意的想法时,教师应及时捕捉课堂中生成的亮点,不要吝惜对学生的肯定和赞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有这样一道应用题:有一批面粉,每袋装40千克,可装60袋,现在只有50个袋子,每袋要多装面粉多少千克才能把这批面粉装完?审题后,学生们觉得这道题很简单,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列出了这样的算式:40×60÷50-40= 。引导学生分析完这种算法后,教师追问:“同学们,这道题还有别的算法吗?”这时有学生说可以这样列式:40×(60-50)÷50。教师微笑着说:“你能不能将你的想法和大家一起分享呢?”学生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自信地说:“原来可以装60袋,现在只准备装50袋,也就是多出了10袋,原来每袋面粉有40千克,也就是说多出了10个40千克,然后把多出来的面粉除以50,算出来的结果就应该是每袋应多装的面粉的数量。”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上述案例,在学生想到一般的算法后,教师让学生寻求其他算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巧妙地捕捉亮点,睿智理答,让学生感悟到了数学的魅力,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延迟理答,有效引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静心等待学生的思考,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适时地延迟理答,给学生创造更加自由的探索空间,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时,教师从已经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入手,利用多媒体先出示了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提问:这两个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因为这两个图形的每一个角都是直角,所以学生很快得出它们的内角和是360度。接着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了两个不规则的四边形,让学生探索这两个图形的内角和。这时全班学生都陷入了思考,教师则耐心地等待学生的“高招”。突然有学生说:“我用量角器量出每个角的度数,然后相加,发现是360度。”教师等待全班学生明白他的意思后,说道:“这个方法可行,但是每次都用量角器测量,是不是很麻烦呢?同学们,再思考一下,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呢?”学生开始热烈地交流起来,不一会儿有个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发现任何一个四边形,都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所以四边形的内角和就是360度。”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没有运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将结论滔滔不绝地讲给学生听,而是让学生积极探索,教师则适时等待,延迟理答,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彰显了数学课堂的精彩。

三、关注错误,拓展思维

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当学生的思维出现“卡壳”时,教师要运用充满智慧的语言进行理答,促使学生自我反省、自我纠正,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后,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半圆的直径是8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呢?很快就有学生说出了自己的答案:“半圆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所以得3.14×8÷2=12.56(厘米)。”显然,学生的认知出现了偏差,教师并没有立即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发现错误,进而分析、改正错误。师问道:“同学们,你认为半圆的周长,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呢?”有学生还是认为是圆周长的一半,但很快就有学生发现了问题,半圆的周长应该是半圆的周长加圆的一条直径,学生们恍然大悟,开始主动分析刚才的错误,进而列出了算式3.14×8÷2+8=20.56(厘米),得出了正确的答案。

上述案例,教师面对学生思维的脱节,形成错误的认知时,并没有立即予以回应,而是通过智慧理答,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思维,让他们主动发现错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层次发展。

第6篇:智慧课堂教学创新案例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预设与成、实践与思考

案例描述:我无法忘记我教过的角平分线性质的一节习题课,我像往常一样对整节习题课进行了精心的预设,上课时,我提出问题:如图,已知:∠AOB,画∠AOB的平分线。

(学生们开始在自己的草稿纸上用直规画图)

师:画好的,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同时,我抽查了几个学困生,并指出问题,强调作图要规范。

师:如果不用直规,你如何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

话音刚落,学生1抬头说:“折叠法”

(他边说边走上讲台,把准备好的角拿出来演示给同学看,将角的两边重合,得到折痕、这条折痕就是角平分线,我微笑着点头,表示学生可以下去)

师:学生A这种“折法”的依据是什么?

生2:立即举手回答:角平分线的定义。

师:很好、还有其他画法吗?

生4:小声说,63°的角平分线怎么画?

生3:在角的内部画31.5°的角

生4:量角器上不能准确画出0.5°

师:学生C的这种画法不是很准确,但还是可以用,什么时候用比较好?

生5:这个角的度数能被2整除时,比较好

(教师响起热烈的掌声)

生6:老师,我还有画法。

(生6大大咧咧的走上了讲台,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四边形ABCD,其中注明AB=AD,BC=DC

则AC平分∠BAD)

师:这个画法的依据是什么?

生7:老师,我把学生6的条件换一个也可以。

AB=AD,连BD且BE=DE

则AE平分CBAD

理由是:可证ABE≌ADE(SSS)

∠1=∠2 AE平分∠BAD,

生8:用三角尺可按下面方法画角平分线

在∠AOB两边上,分别取OM=ON

再分别过点M、N作OA、OB的的垂线

交点为P、则射线OP平分∠AOB

此时生9举起双手、我示意大家安静下来,请生9上讲台

师:你有什么看法?

生9:我还有一种不同的画法

(我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做出了一个请他讲的姿势,学生们大笑)

生9:如图用刻度尺在角的两边分别量取

OA=OB OM=ON

BM与AN交于点C

则:射线OC平分∠AOB

师:说说你道理

(我假装很疑惑的样子)

生9:先证AON≌BOM(SAS) 得到∠A=∠B

再证:AMC≌BNC(AAS) 得到MC=NC

最后证OMC≌ONC(SSS) 得到结论

师:生9这种方法请各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讲解……

(此时下课铃声响了……)

案例反思:此案例,教师不是简单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对学生来说、具有挑战性。

如何让我们的学生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和谐中精彩进行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自然生成于教师课前的精心预设之中

由于受教材篇幅和结构体系的制约,有些数学教学内容往往省略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这样,学生学到的只是“死的结论,因此,教师课前要进行精心预设,我们反对以教师教为本位的过度预设,需要以学生学为重心的精心预设,这种预设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体现学生的学习特点,反映学生从旧知到新识、从已知到未知、从生活到科学、从经验到理论的有意义学习过程,只有在备课时精心预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和多种应对策略,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促进课堂教学中的自然生成。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也应防止教学从教学“中心”走向教学的“边缘”,从而导致教师使命的缺失。教师若能在课前深入研究教学问题,精心预设数学课堂,课堂中的精彩生成将会如约而至。

二、学会倾听、坦然迎接生成

苏霍姆林基斯曾经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动态生成的课堂需要教师结合课堂实际灵活的增删环节,尊重学生个性思维,注重价值观的引导和智慧的启迪。学生是一个可以无限开发和整合的资源库,善待学生的“节外生枝”,耐心倾听学生的不同看法,这会为有效生成腾出一片广阔的空间。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面对课堂上那些多姿多彩的生成因素,我们就能坦然地迎接,并加以智慧的推进,从而迎接未曾预约的精彩。

总之,教学不是简单的传递和被动的接受,它不仅是课堂创造与开发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善于发现生成性的教育资源,进行积极的价值引导,使课堂有效“生成”,让课堂焕发出波波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第7篇:智慧课堂教学创新案例范文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方法;中学课堂

一、核心素养:新的中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指向

(一)核心素养在课堂上的教学传递。核心素养,也称为21世纪素养,是为了适应新信息时代的发展、适应知识新挑战而出现的新名词,它主要是指学生应当具备的素养,并能够通过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1]。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研究,能够更好地适应全球教育迅速发展的趋势。“核心素养”划分的界定是学校教育传递,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成为学生们的知识建构,这也为我国学校的教育课程发展奠定了新的里程碑。(二)中学课堂的教学方法及其特点。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师或知识传授者所采取的方法。它是知识传授者与学习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学习者能够通过特殊的认识过程,从而达到特定教学目的的一种特有工作方法。目前我国中学课堂教学方法,在有效的单位教学特定时间内向学习者讲授一定的知识信息,而教师讲授的知识信息具有高容量、高效率的特点。一般来说在中学课堂的教学方法必须要实现以下目的:在完成传统的知识传授指导的基础上,要侧重提升学习接收者(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知识构建发展能力。当然在核心素质教育环境下,教学方法必须要突破传统的模式,侧重于科研建设、教学思路以及智力发展等方面的融合,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和探究性。在实践中也要注意重视学生对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2]。中学课堂的教学方法有许多种,其中常用的有讲授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1.讲授法。几种教学方法中讲授法是最基本的,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传授的信息量比较大,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知识局限性与教学时间有限的矛盾,另外采取讲授法也是我国课堂教学常见的方法之一,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讲授法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有选择地开展教学。一般在开展讲授法之前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与创造,从而有效保证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教师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在讲授中,不仅包括教材中的信息,还凝聚着教师的再创造,学生在听课中可以感受到深远的学术见解,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教师的智慧与风格,并且可控性强。教师对讲授的内容和进度均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和控制。讲授法的缺点:因为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是单向传授,所以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利于因材施教,而且讲授的内容较多,学生一时接受太多新知识也会比较困难。2.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预设问题,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探究以求得问题答案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是探索性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实现“以学生为本”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通过问题教学法可以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培养其创新精神。通过问题教学法,教师通过预设目的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朝着教师预定的方向发展,从而为学生构建立体式的知识体系构建引领。当然问题教学法虽然师生互动比较多,但是由于学生的知识体系还不完善,教师难以操纵学生思维等缺陷也影响着核心素质教育的发展。3.讨论法。讨论法是学生在一定指导下,围绕着特定的主题,案例而进行的讨论。讨论教学法的优点是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且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讨论教学法因为其具有传递信息的密度较小的特点,所以也存在着获得的知识不够系统,可控性差的缺点。4.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互联网技术发展最显著的现象,也是适应我国“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具体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是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的而运用多媒体设备的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教学工作而言具有积极的作用:一方面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减少了教师重复书写的弊端。另一方面也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过度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会形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例如学生将精力放在画面播放上,而忽视了教学的本质等。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要教师有选择地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效融合[3]。

二、目前中学课堂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方法缺少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部分中学教师在通过使用教学方法,贯彻核心素养文化底蕴方面,只是纯粹的形式模仿,并没有了解到核心素养文化基础的实质。文化基础,是支撑核心素养体系的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文化基础包括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文化底蕴也就是人文底蕴,中学生应当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底蕴,保护好民族基因和优质内核[4]。文化底蕴,是个人在其语言文字与其思想方面都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是自身锲而不舍地对文化的沉淀。它的核心在于对自身人文思想的完善和提升。中学课堂教学方法流于形式主要是指,中学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表面改革,如讨论法,只纯粹让学生参与讨论,而并未注重讨论问题的价值,以及学生通过讨论能够学习到什么样的知识,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欠缺。现行我国的应试教育系统的考试制度一直作为评价一位学生是否优秀的重要依据,为了能得到高分,许多中学学校的教育实际是打着提倡现代教育理念,真正的教学还是坚定不移地捍卫传统教育。核心素养培养的是学生要学会学习。中学的教学方法上很多还是没有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核心素养也强调注重终身学习,在注重终身学习的情况下,不能仅仅依赖于被传授知识,更多的应当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建构主义学习的培养。(三)教学活动缺少社会参与。经调查信阳市某所中学发现,中学学生文化参与活动注重与学习的相关性。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中学生在校期间学校也会安排很多活动,比如体育比赛和文艺汇演等活动来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社会参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为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增强责任感,而初中课堂的很多教学方法并没有很好地结合社会参与,在国外的教育计划改革中,也制定了综合学习时间制,比如日本,而且这种与别人交流形式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渐增多对学校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探究,让中学生能够在遵循坚持科学性,注重时代性,强化民族性三大原则下鼓励反思和案例教学法,并运用多种教方法相结合,提倡以人为本与智慧型的教学发展六大素养。

三、中学课堂教学方法改进:更好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一)提倡智慧文化型教学。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生的教学方法中,应当注重提倡智慧文化型的教学方法,要结合文化底蕴进行传授知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而转识为智是更重要的,智慧是对文化修养境界的更高超越或升华。知识是形而下,智慧是形而上,文化是一种介于上下之间的交通。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一定要避免硬知识不软化与软知识硬化这两种极端[6]。提倡智慧型文化教学,在课堂上注意启迪学生的智慧,给学生广阔的想象天地。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如讨论法,讲授法,在教学的使用过程中还应当结合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二)鼓励反思和案例教学法,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学生是接受知识的主体,应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讲授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发现获取知识,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注重的是反思的鼓励,注重学生对自己的反思,从而促进学习自主性的发展。美国普遍使用的案例教学法是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这一教学方法。把学生的发展放在了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的位置,促进优质教学。(三)重视中学生社会参与。中学生正处在塑造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很多学生都只是在学校中学习书本知识,而比较少接触社会,可能会存在社会适应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不足,无法准确定位自己的位置。据调查河南省信阳市A中学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大部分都在家长的过分关爱下成长,教师在对其进行教育时,不能全部都用普遍的教学方法,要基于核心素养进行适当的调整,讲授法,讨论法等等在课堂使用的方法也可以用到实践中去,进行综合。教师也应当很好地利用书本教材,结合学生的年龄心里特点和以往认知水平和经验,对其进行适当的生活实践教育,开展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社会参与。参与社区服务的学生能获得额外的课外知识和经验,能够引导学生对人与事、社会与环境、国家与世界都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7]。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1:3~25

[2]蔡清田.核心素养在台湾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改革的角色[J].全球教育展望,2016,2:13~23

[3]左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走向核心素养为本[J].课程•教材•教法,2016,2:39~46

[4]盛思月,何善亮.论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途径———基于近年来核心素养主题研究成果的量化分析[J].教育参考,2016,2:12~20

[5]辛涛,姜宇,刘霞.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1

[6]夏雪梅.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建设:水平划分与干预实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3,7:11~16

[7]郑海红.高校课堂教学方法刍议[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3

[8]王世英.学习者自主视域下英语教学环境的建构[J].教学与管理,2011,10

[9]郑锐.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探析[J].高教学刊,2015,11

[10]罗天然.论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生物教学实验创新[J].学苑教育,2017,3

第8篇:智慧课堂教学创新案例范文

一、大道至简:简于“形”而重于“质”

课堂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更是时代赋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当下的数学课堂,人人讲创造,课课要创新,但一线教师更关注课堂教学究竟该怎样去“创”,又如何能“新”。为了创新,很多老师穷尽心思,想出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却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究其原因,我们倒不妨用老子《道德经》里的一句话来解释:“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说的是追溯万事万物的本原,所有的大道理(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都是极其简单的,到后来才演变成复杂纷繁的局面。汲取古人思想之精华,用“大道至简”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实践,也许会有不一般的彻悟。老子所谓的“大道至简”,是溯本求源的思想境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内心觉醒,也是一种摈弃外在纷繁形式而追求内在真理的至高觉悟。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说,简于“形”而重于“质”,意味着应尽量简化无关紧要的教学形式,而去追求数学教学的内在本质,尝试用最朴素的形式构建儿童的课堂学习,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用最有效的手段突出数学学习的价值,这才是创新数学课堂的根本追求,这样的教与学也更有意义。

“大道至简”,其实世上的事情难就难在简单。因为我们所看到的简单只是最终呈现的结果,但简单的背后却蕴含着丰富的智慧,蕴含着厚积薄发的力量。所以说,越是简单的就越丰富,越长久,越能逼近事物的本质。由此可见,创新的数学课堂追求“简”的过程并不简单,它需要教师深入浅出,融会贯通;需要教师理性思考,纵横建构;更需要教师细致把握,关注本质。欣喜的是,当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已经有很多教师关注到了这一点,把课堂教学的重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由此带来了课堂教学一系列可喜的改革和变化:自主研习代替了教师讲授,小组活动代替了一问一答式的教学,学具操作代替了多媒体课件,汇报交流代替了答案核对……这些变化显示数学课堂已经从对教学形式的过多关注,理性转向对教学本质的重视和追求。这就是一种教学智慧,课堂也因此呈现一种创新的力量。

《认识时、分》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在认真研读教材,分析学生认知起点及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研组设计了“课前研习单”(如下图),并采用课前研习、课上交流、小组研究、全班汇报的简约形式展开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前研习单的设计源于以往的教学实践。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几乎所有老师上本节课都会有同样的感受:知识点琐碎、零散,难以统整;课件、学具、教具,样样俱全,师生忙得不亦乐乎,教学效果反而难以保障。对学生进行学情调研后却发现,对于时间的认识,学生拥有大量的生活经验,认知起点通常高于教材所预测的水平。基于此,研习单的设计就顺理成章了,其设计思路是顺应学生的生活经验,统整教材的零散知识点,用探索性的操作帮助学生建构时间单位的知识脉络。

需要注意的是,设计研习单切不能随意提几个问题了事,教师需准确把握学情,深入思考,仔细推敲。只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设计精当的研习单,才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以研习单的问题1为例:“仔细观察钟面,说说钟面上有什么?”这个问题涵盖了教科书例题1中的三个小问:“钟面上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里面有多少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将小问题统整为大问题,旨在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方式独立展开探索。问题1的第二个要求是在一个空白的钟面内标出一个整点的时刻,有一定的开放性。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依据已有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应该能凭借观察钟面标出整点时刻,即使有困难,也可以在课堂小组交流中修正错误,获得正确认识。研习单上第2小题“1时=( )分,你是怎么想的”更是一个极为开放的问题,学生的认知起点不同,答案也就各不相同。开放的问题为学生的思考带来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不同的声音、真实想法的碰撞让课堂呈现出别样的精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家长辅助、小组研究、大组交流、教师点拨等学习过程获得充分的认知,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发挥,时间的概念也在操作、交流、辨析中逐步建立。这不正是创新课堂的真实写照吗?

二、大智若愚:善于“导”而引于“深”

“大智若愚”这个词语也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字面释义,是说真正才智出众的人懂得韬光养晦,不会故意显山露水。其实,老子当初说这句话,是想阐明自己“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思想,言下之意是说真正的大智慧在于掌握、顺应事物的本质规律,使自己的目的得到自然而然地实现。在创新的数学课堂中,就需要教师有这样的教学智慧,准确把握学生建构知识、认识事物的规律,运用丰富的教学机智,促进并引导学生走向数学的思维方向,激发并鼓励学生尽力去探求知识背后深刻而丰富的数学内涵。

所以说,真正的教学智慧,绝非仅在课堂上显露精湛的教学技艺,或展示高超的现代教育技术,而应该更多地表现在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关注和引导上。善于“导”,就是要在课堂上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开展有意义的学习活动,通过学、做、思让儿童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内在价值,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分析事物,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引于“深”,是指教师要利用自身丰厚的数学素养,把浅显的数学知识前后联系,上下贯通,寻求知识的内在逻辑、蕴含的思想方法,引领儿童从简单现象展开深入分析,培养儿童严谨、逻辑、抽象的思维方式,把数学课上得扎实、深厚、富有思考,为儿童自主的探索和创新提供可能。

在下面这则《认识小数》的案例中,教师精心设计了4个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建构小数概念,并着力于小数与十制进分数的内在联系。创新的教学设计为儿童的数学探索和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更充分体现了教师善于“导”和引于“深”的教学高度。当然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数学课堂教学并非要彻底抛弃预设,只要有利于学生的数学思考,必要的教学形式仍然不失为良好的教学辅助。

1.创意引入——利用彩带认识表示长度的小数

(1)出示一个美丽的蝴蝶结。

师:制作这个蝴蝶结需要多长的彩带呢?(贴出米尺,并拉直彩带)瞧,有1米长吗?

生:不够1米,是7分米。

师:如果用米做单位,7分米还可以怎样表示呢?

生:(小组讨论)7分米可以写成■米,或0.7米。

2.深入探究——再用彩带认识表示价格的小数

师:红色彩带的价格是0.6元,0.6元是多少钱?如果给你一张正方形纸表示1元,你准备怎样表示出0.6元?想一想,画一画。

生操作,并展示不同的画法:

师(追问):都表示了0.6元,但两种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或相同之处呢?

生:平均分的方法不同,但都是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6份就是0.6元。

3.延伸追问——借助彩带认识表示几元几角的小数

师:有一根紫色彩带,价格2.2元。如果还是把一张正方形纸看作1元,要表示2.2元,你准备怎么办?

生:我准备用两张正方形纸表示整的2元,再用第三张纸平均分成10份,涂出其中2份表示0.2元,合起来就是2.2元。

师(追问):“2.2元”里面的两个2表示的含义一样吗?结合图来说一说。

生:不一样!小数点左边的“2”表示2个“1”,就是图上的两整张纸;右边的“2”表示0.2,也就是图上的第三张纸,它不够1元,是1元的■,也就是0.2元。

4.思维开放——围绕彩带拓展对小数的认识

师:还有一根漂亮的黄色彩带,它的价格如果用刚才的方法表示,需要用到五张整的正方形纸和一张10等分的正方形纸。猜一猜,它的价格可能是多少元呢?

生(纷纷猜想可能的价格):5.1元、5.2元……

师(微笑,不置可否):究竟价格是多少元?让我们一起来看。(课件出示:最后一张纸10等份中的9份被涂上颜色)

生(齐声):5.9元!

师(追问):如果这根彩带的价格再贵这么一丁点儿,又会是多少元呢?(课件演示:10等分的正方形纸涂满最后1份,并渐渐隐去10等分格,最后变成一张完整的正方形纸。)

生:涂满最后一格就是又加了0.1元,0.9元再添上0.1,就又有一个整的1元,和前面5元合起来一共就是6元。

……

《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既要尊重学生已有经验,又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例如,感悟同样一个量既可以用整数表示,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还可以用小数表示,并建立这三种表示形式之间的联系。其中,沟通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本质联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儿童对于小数最直接的感性经验来自于生活中常见的商品价格,因此,教师围绕“彩带的价钱”设计了有层次的学习活动:(1)用一张正方形纸表示出0.6元;(2)用三张正方形纸表示出2.2元;(3)用五张正方形纸和一张10等分的正方形纸能表示多少元?学生对小数概念的理解始终与表示价钱的直观模型紧密联系,知道一张正方形纸可以表示1元,即1个整的单位,而几角不满1元,就必须把一张正方形纸10等分后进行表示。案例中教师的三次追问引发了思考,促使学生深刻理解了一位小数就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征形式,并暗含了小数相邻数位满十进一的“十进”关系,为日后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埋下伏笔。纵横贯通,启发蕴伏,创新的课堂从精神源头指引着儿童探索的方向,将学生思维的触角引向数学知识的内在沟通,充分体现了善于“导”和引于“深”的教学智慧。

三、有容乃大:思于“问”而启于“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学的智慧更表现在课堂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上。创新的数学课堂拥有宽容的氛围:包容学生的“异想天开”,倾听学生的“奇谈怪论”,引发各种思想的交锋、碰撞;创新的数学课堂拥有思想的自由:只有在不断追问、不断思考的课堂中,个体才有可能形成创新的个性品质,发展创新思维,并释放出自身的创造潜能。

第9篇:智慧课堂教学创新案例范文

那么,关注课堂教学细节到底有哪些现实意义呢?现代课堂是民主的,是以人为本的,是动态生成的。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是多样的,思维是发散的,审美是多元的。而教师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直接影响着课堂的走向,体现着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在改变观念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注重细节的革命,从教学现场的处理策略开始我们的教学行为。“一滴水可映出太阳的光辉”,只有关注课堂上学生的每一个行为细节,推敲教学中教师的每一个指导细节,欣赏细节,把玩细节,才能使课堂魅力无穷。

一、细节:教师教学智慧的闪光点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这样一句话:“语文课堂,大的框架要粗线条,小的细节要细线描画。教学中最能给人留下印象的,往往不是整体构思与设计,而是对过程细节的处理。”课堂教学细节对于提升教师教学技巧、丰富教师教学智慧、积淀教师教学品格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下面笔者以两个教学片断为例来具体阐述。

片段一:《生命桥》

师:读着这感人的一幕,你想对老羚羊说些什么?请大家展开想象。

(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突然有位学生语出惊人)

生:老羚羊啊老羚羊,你真是太傻了,为了小羚羊,白白断送了自己的生命。(其他同学大笑)

师:同学们,如果你是老羚羊,听了他的话,你将如何作答?

(学生各抒己见)

生1:与我们相比,年轻羚羊的生命更为宝贵。

生2:我的死换来了年轻羚羊的生命,值得!

生3:为了下一代,我甘愿牺牲自己。

师:听了其他同学的发言,你现在想对老羚羊说些什么呢?(教师又转向刚才那位同学)

生:老羚羊啊老羚羊,我为你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我深深地敬佩你!

片段二:《九色鹿》

师:同学们仔细地品读课文,想一想九色鹿和调达在你心中分别是怎样的形象,可在书的旁边写上批注。

(师生交流时,一学生把话题扯到乌鸦的身上)

生1:我补充一点,课文中可能有意让乌鸦和调达形成对比,乌鸦虽然长得丑陋,可它心地善良,这与调达形成对比,更能看出调达的忘恩负义。

师:(饶有兴趣)乌鸦虽然不是这篇课文的主角,可你的见解很独到、很深刻!还有哪位同学想说说?

生2:老师,可能九色鹿以前也帮助过乌鸦吧,九色鹿心地善良,它帮助过的动物肯定不少。

课堂既是知识和能力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的过程,又是精神与生命共同发展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时时闪烁、跳跃着一个个鲜活的细节,只有这些细节被关注、被珍视,课堂才能展现一个脉动流变的过程,一个生命涌动的过程。在片段一《生命桥》案例中,当学生与文本对话认识发生偏差时,教师没有急于纠正,而是运用智慧,把“球”又抛给学生。通过其他学生的介入,以同伴的对话来巧妙地引导,既没有挫伤这位同学的自尊心,又不露痕迹地使学生正确地把握了文本的价值取向,可谓一举两得。

智慧生成教学细节。课堂中,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常常能体现他们的创新意识,尽管创新思维的火花是那么渺小,但教师必须格外珍视,根据学生思维转化和生成的过程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从而绽放教学精彩。片段二《九色鹿》案例的中心议题是研究九色鹿和调达各自的性格特征,然而教师运用智慧,敏感地捕捉精彩的瞬间,使课堂“节外生枝”,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学生的思维促发了教师的智慧,而教师的智慧则促发了学生的再思考。

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是具有品位的教学新境界的体现。关注教学细节也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

二、细节:学生学习主体的立足点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课堂学习是每个儿童的权利。”在课堂上,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处处注意维护学生的尊严、自尊心,时时在意学生的一举一动,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快乐地学习。所以,只有坚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坚持引领建构平等的师生对话,坚持尊重差异的独特体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会立于不败之地。下面是笔者从资料上看到的两则教学片段。

片断一:《放弃射门》

师:刚才同学们读了3遍课文,谁还愿意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

师:课文中描写精彩场面的是哪一节?

生:第四节。(当比赛进行到63分钟时……)

师:这一段最难读,课前我读了几遍,敢不敢和我比赛?

生(兴奋地说):敢!

师:你们自己先练一练。

(生自由读第四节)

师:怎么样?准备好了吗?谁愿意和我比赛?(指名读)

(生读第四节,读得较流利)

师:老师低估了你,我都不敢和你比赛了。

生:老师不准赖皮。

师:我请一位同学替我读。(指一名不举手的同学)

生(低声说):不敢。(其余生说:老师必死无疑)

师:你可以坐着读。

生:也不敢。

(师走近他,蹲下来,摸着头,鼓励他读;该生轻声地读)

师:不简单,只漏了一字,相信你以后一定读得更好。下面听老师读,你们作评委。(师开始读得较好,中间故意漏了两个字,情况紧急时故意读得较平淡)

生(立即举手):老师,你读漏了两个字。

生:老师,“福勒猛得将脚收了回来”应该读得快一点。

师:你认为该怎么读?(学生读得绘声绘色)

片断二:《那深情的一跪》

教师指名朗读,当听到一位孩子读“蓦然瞥见对面几步之遥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一句的“瞥”读不准时,孙老师走到这位孩子的身边,并蹲下身子,保持与孩子一样高。

师:跟我读“瞥”。

生:瞥。

师:再连词读“瞥见”。

生:瞥见。

师:再读句子“蓦然瞥见对面几步之遥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

生:蓦然瞥见对面几步之遥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

师:同学们跟这位同学读。(同学们跟着这位同学读字、读词、读句子)

师:了不起,不仅自己读好了,还当了小老师!

《中庸》说:“致广大而尽精微。”在前一位老师的朗读指导细节中,我们不应只欣赏这位老师朗读指导方法之巧妙,还应为这位老师那一“蹲”而拍案叫绝。但这些教学细节恰恰是一些教师非常欠缺的。我们在欣赏后一位老师教学艺术的同时,感动的是这位老师在指导学生读书时,走到这位孩子的身边,蹲下身子,保持与孩子一样的高度,认真地倾听。另外,在上面的教学环节中,更令人感到敬佩的是,后一位老师不仅让孩子体面地站起来,更让孩子体面地坐下去。

常听人说语文学科有多么的难教,教师要做很多工作才能上好一节课。可从这两位教师“蹲”的小小细节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教学细节让学生在情感上与老师亲近了,这也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走近学生,俯下身子,与他们交谈,倾听他们的发言,更要尊重和鼓励他们。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三、细节:学生独特体验的生成点

“语文教学的真谛应当是让儿童过充满德性的、灵动的、创造的生活,为儿童幸福人生奠基。”试问,我们以前在营造课堂文化时,是否更多地从“儿童立场”出发,是否让儿童以自己的眼光把他们的个体生命,以及对世界的真切体验自由灵性地表达出来呢?我们不妨来看看这位老师是如何做的。

师:读书,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跳出来。所谓跳出来,就是以自己的“火眼金睛”看课文,产生自己的想法,使得“想了”和“不想”完全不一样。请你们默读课文,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写写自己的阅读感受,然后交流,时间6分钟。

(学生默读课文,表面风平浪静,内心机锋万变,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师:(6分钟过后)现在是交流的时间,也是共享的时间。交流没有唯一的答案,只有“缺席”的遗憾,请大家各抒己见!

生1:诗曰:“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冰心奶奶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儿童”与“游人”的换位,看出冰心奶奶的心里有“儿童”,笔下才有儿童。

师:是呀!心里有儿童,眼里才有儿童,笔下才有儿童。

生2:“颐和园门口,就像散戏似的,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门内挤了出来。”在一般的人看来,这群孩子是顽皮的、令人讨厌的,而冰心奶奶却把他们看成活泼、可爱的小天使。

生3:太阳是光明的、温暖的,冰心奶奶说孩子“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生4:冰心奶奶说我们是天使,是太阳,是花朵,是春天。我们感谢她的比喻,感谢她的提醒。是天使,我们要释放可爱;是太阳,我们要释放光明;是花朵,我们要释放美丽;是春天,我们要释放明媚!(热烈鼓掌)

师:你正在释放着可爱、光明、美丽和明媚,不仅是我,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

生5:读了课文,我知道了“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美在儿童”。

师:在这句话的下面划上破折线,签上你的名字。记住,这就是你的读书格言。(学生鼓掌)

生6:花是美丽的,也是柔弱的;花是美好的,花期却是短暂的。生命柔弱似花,生命短暂如花,我们应当怎样延续美丽的花期呢?

师:了不起的是你从正反两个方面谈花期,谈人生。你提出的问题值得包括我在内的每一个人珍视与探究。我愿意把你的话记在心里,时时警策!

如何才能在语文课堂上真正体现“儿童立场”?在这位老师身上体现出一种勇敢――勇敢地摒弃精雕细琢的“巧问”和喋喋不休的“细讲”,而让学生有充足时间细细品味揣摩。再者,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尊重――尊重学生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尊重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作出的解读和产生的独特体验。“儿童立场”的精髓,就是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展现生命的“原生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细节的存在是多样的、丰富的。如果教师能在众多纷繁复杂的信息中通过比较、判断、鉴别,选择出有价值的细节作为教学的新契机,课堂将开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教学细节看似随意,但随意中却饱含着爱心;看似简单,但简单中却体现着思想;看似细微,但细微中却表现出艺术;看似平常,但平常中却蕴藏着智慧。一句话,教学细节与教学理念有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心理学、教育学、教学论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素养,语文教学才能永远独立潮头,胜人一筹。

[参 考 文 献]

[1]杨荣华,戴连红.为“蹲”喝彩[J].青年教师,2007(1).

[2]陈兰惠,卢谦.例谈以文化的眼光解读并处理文本[J].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