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旅游市场调研范文

智慧旅游市场调研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旅游市场调研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慧旅游市场调研

第1篇:智慧旅游市场调研范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乡村旅游;营销策略创新

随着我国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我国互联网络技术日益完善并且被各个行业所广泛应用,成为市场竞争的新动力,同时也为乡村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在互联网逐渐普及的背景下,乡村旅游也乘着发展的高速列车信息化发展的进程,而营销策略的创新有助于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的乡村旅游营销策略创新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一、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创新乡村旅游营销策略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创新乡村旅游营销模式成为时展的一种必然趋势,通过对乡村旅游营销模式进行创新,可有效提高相关企业公司的市场竞争力,而乡村旅游作为我国层面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融合的重要契合点,应重视其创新变革,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乡村旅游来讲,项目开发与产品营销均可以充分体现出乡村旅游自身的异地性、无形性,这就使得互联网环境下的乡村旅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创新营销模式则可以有效带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乡村旅游营销现状

目前,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的乡村旅游营销过程中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影响着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第一,在营销过程中存在营销误区。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近几年我国的乡村旅游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并随着时代的变化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与创新,然而这其中却存在一定误区,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发展,由于缺乏相关思想理念的有效指导使得“移动互联网+乡村营销模式”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应用;第二,缺乏专业的营销团队。乡村旅游虽然已经将互联网营销模式应用到实际营销过程中,但是缺乏专业的移动互联网营销团队使得乡村旅游营销的过程中通常缺乏理论指导,导致营销过程常出现混乱状况,阻碍了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第三,缺乏健全的营销机制以及科学的整体规划。在实际营销过程中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营销机制使得网络营销过程缺乏有力监管,从而产生漏洞,严重降低了服务质量。

三、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创新乡村旅游营销策略的有效途径

(一)创新智慧营销模式

由于移动互联网自身具有较强的产业融合能力、创新能力,且包含多种多样的信息,使得乡村旅游营销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并且直接影响到了消费者消费模式。在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乡村旅游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被有效缩减,同时还扩宽营销渠道并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且乡村旅游营销过程中将电子商务有效融合,从而带动了乡村旅游产品的发展,使得消费者在消费时可以更加便捷。因此在创新乡村旅游营销模式的过程中应住一间智慧营销模式融入其中,通过利用现阶段互联网丰富的资源以及先进的互联网络技术,将乡村旅游的资源信息进行有效共享,从而有效提高服务质量,为消费者创造更加良好的消费环境。

(二)创新移动网络营销模式

目前创新乡村旅游营销策略、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营销的过程中,应将准确定位市场作为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现阶段我国的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的乡村旅游营销主要存在无法准确定位市场、缺乏互联网营销意识等现象,使得乡村旅游市场无法得到有效发展。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创新移动网络营销模式的应从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充分掌握市场的实际情况可有效避免创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误,在此基础上积极进行探索、创新,从而创新出更多符合当前时展的网络营销模式,并将电子邮件营销、论坛营销等方式进行综合运用,从而有效提高营销效率。此外,开发者应积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将现代化的社交平台结合到营销过程中,使得消费者可以通过这些平台进一步了解乡村旅游,并对之产生兴趣,从容有效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三)改变传统营销模式及思想观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传统的思想观念以及营销模式已经不符合当今时代的要求,因此在进行乡村旅游营销模式创新的过程中应注意结合时代特点,充分做到与时俱进并且及时引进先进的思想文化以及管理理念,从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时代的发展下,为了有效做好乡村旅游营销,首先应创新营销观念,跟随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建设与时代相符的营销模式。其次,应充分做好事前的市场调研并且充分掌握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通过对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消费心理以及消费者对移动终端的使用频率、互联网旅游消费订单成交量等方面进行调查,只有这样才可以构建出更加符合消费者心理的营销模式。与此同时在创新消费营销模式的过程中应注重将人性化元素融入其中,并结合当前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将绿色环保观念渗透到网络营销过程中,使得消费者与乡村生态环境的关系得到有效协调,从而激发消费者对乡村旅游的兴趣,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环境下乡村旅游市场逐渐朝着信息化发展,而“互联网+乡村旅游”营销策略为乡村旅游市场带来机遇,通过结合当前时代特点并对乡村旅游营销策略进行创新,使得乡村旅游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有效提高乡村旅游的市场地位。

参考文献:

[1]许莲.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乡村旅游营销策略创新研究[J].农业经济,2017(3):143-144.

[2]唐欢.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成都市乡村旅游营销创新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5(3):131-134.

[3]冉学平.面向智慧乡村旅游的移动互联网广告投放模式研究与探索[J].中国新通信,2015(23):38-39.

第2篇:智慧旅游市场调研范文

关键词:旅游产品开发;传统服饰元素;文化旅游

一.导语

十七大及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推动国内旅游市场进一步繁荣,提升旅游市场发展品质的要求以来,中国旅游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文化旅游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相当的发展规模和精深的人文底蕴独占鳌头,成为我国旅游业近年来的主导和优势产品,全国各地积极争夺、整合和共享文化旅游的资源,实现了文化和旅游的产业融合,并逐步形成产业链。

苏州市以古典园林、刺绣等闻名中外,是一个重要的旅游城市,开发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有助于实现经济效益,并进行苏州城市的推介。

二.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旅游价值

1.内容的多样性价值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积淀了厚重的传统服饰文化,闪耀着古老民族的智慧光芒。传统服饰以其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带来了内容丰富的旅游产品开发形式。以丝绸、刺绣、织锦、手工印染、旗袍等等为代表的传统服饰元素开发的旅游产品和项目具有很大的市场占有率;此外,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文化在当地旅游业中的开发形式也各具特点,独领。

现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形成更加赋予传统服饰文化的旅游开发以千姿百态的形式来呈现在游者面前,一种元素可以开发出数十种甚至以上的旅游产品,迎合了众多旅游者的青睐。

2.民族价值

旅游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征,游客在选择旅游地的时候,其实也是一种选择当地文化的过程。仅2010年,入境中国的旅游人数达1.34亿人次,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选择到中国旅游,古老东方的文化被展示到国际之中。具有中国传统服饰元素特征的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可以大力宣传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遗产,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提升民族形象,促进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元素经过几千年的积载,形成了富有中国民族特色、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体系,体现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整合,也是中国民族生活习俗和审美理念的外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文化不能被尘封在古老的记忆之中,而应该走出家门、走出国门。开发传统服饰文化元素的旅游产品,不仅仅是振兴地方经济的需要,更是体现其民族价值、振兴民族品牌的需要。

3.艺术审美价值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元素源于生活,有着淳朴的艺术样式,形成了其独特的审美特色。其中,图腾、吉祥文化较为常见,有着广泛的题材、多样的形式,形成了丰富的内涵,例如中国传统的龙、凤图案元素、中国红等色彩元素都包含着特定的寓意,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寄托,有着纯真而质朴的情感,并高度艺术化地代表了传统服饰文化的本质特征,同时也为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和审美趣味。

三.苏州市传统服饰元素文化主题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分析

1.产品开发类别

选取苏州市代表性的旅游景点进行了市场调研,包括苏州观前街、玄妙观、拙政园、狮子林、留园、苏州丝绸博物馆、苏州博物馆、虎丘等,考察发现,在苏州市代表性景点中,传统服饰文化元素的旅游产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丝绸类产品。以丝绸睡衣和丝巾为主打产品,此外还有丝绸家居服、日常服、童装、鞋、包、折扇、创意礼品等。二是苏州刺绣类产品。包括装饰画、台屏、刺绣手绢、刺绣手包、饰品等,以局部刺绣或满绣等多种形式来体现。三是织锦类产品。包括服装产品、装饰画、镜子、手袋、筷子套、抱枕、口金包、玩具、饰品等。四是蜡染、蓝印花类产品。包括帽子、玩偶、钱包、手袋、折扇、装饰画、台布、服装产品等。五是其他元素主题产品。以中国结元素、拼布工艺等为主题设计开发的产品,主要包括饰品、手袋、钱包、名片夹等。

2.产品开发特色

调研发现,苏州市旅游景点和商业街中,旅游产品的开发多以苏州地区传统元素为主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不乏创意产品,几乎涵盖了人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苏绣、宋锦、蓝印花、丝绸等苏州传统服饰元素较为常见,体现了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色这对弘扬苏州文化、提高苏州城市的形象有积极意义。

3.存在问题

尽管传统服饰文化元素的产品开发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但是不难发现,各景点中的旅游产品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产品同质化,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调查走访后发现,各景点之间、各商家之间的产品雷同现象十分常见,无论是产品类别、还是产品的档次几乎一模一样,缺少核心产品,无法体现各景点或各商家的特色,这无形中大大削弱了旅游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购买激情。

二是产品档次普遍较低,缺少精品意识。一副苏绣装饰画,最终可以十五元进行成交;一座双面绣刺绣台屏,价格在一百元左右;一件丝绸绣花手帕,价格不超过两元,且图案十分粗糙。无法想象,苏州刺绣会如此廉价。消费者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刺绣并不是手工刺绣,而是机器刺绣,故此价格较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已经摆脱了最基本的生活需要,转向较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旅游业也成为大众化发展的新阶段。旅游产品的开发若仅仅停留在较低档次,将毫无疑问地散失更大一部分的高层次消费者;此外,针对来华旅游的外籍游客,若以如此低档的苏绣等产品示人,那将会给人以中国只有廉价货的印象,这将大大降低中华民族的形象,并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带来影响。

三是品牌意识薄弱。传统服饰文化元素的旅游产品开发基本上以小本经营模式为主,缺少系统化、规范化的公司模式管理,品牌意识不强。在丝绸产品中,有“吴绫”等十大知名丝绸品牌,但是,同样存在产品档次低下、产品缺少新意等现象。

四.建议与对策

1.鼓励原创,提高竞争力

创新和创意是产品的生命力,缺乏创新意识的产品终将走向消亡,被消费者所遗忘。苏州地区有着丰富且特色鲜明的传统服饰文化,苏绣、织锦、丝绸等闻名天下,要让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走向国际舞台,就必须要进行创新和创意设计,既做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不能对传统元素照抄照搬,要不断推陈出新,注入时尚元素,开发符合当代人不断变化的审美趣味的旅游产品,只有拥有了原创产品,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提高核心竞争力,并带来高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2.提高档次,赢取中高端顾客

针对游客的不同特点,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中,应进行细致的顾客分析,进行市场细分和差异化设计。不能仅仅将目标锁定在低档次的消费群体中,而更应该进行中高裆产品的设计研发,以赢取中高端消费者。

3.倡导品牌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他们的相互组合,用以识别某个消费者或某群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竟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品牌对企业的发展和产品的销售起到重要作用。品牌建设有助于提高顾客的忠诚度,形成稳固的购买力,实现产品的高附加利益,提升核心竞争力。因此,对于传统服饰文化元素的产品开发者,要逐步建立品牌意识,与消费者建立印象和情感上的关联,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文化主导,提高城市形象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世世代代的苏州人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吴地文化,并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在华夏文化史上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在进行旅游产品开发中,要充分研究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苏州文化的丰富宝藏,博采八方精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旅游业为载体,塑造优秀的苏州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李正淼.服装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审美与艺术价值运用浅析[J].网络财富,2010(2):117-118.

[2]宋欢.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沧桑,2006(4):88-89.

[3] 王君正,吴贵生.我国旅游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实证研究――以云南旅游业为例[J].研究发展与管理,2008(8):73-80.

通讯作者:何亚男(1985~),女,安徽桐城人,常熟理工学院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讲师,

第3篇:智慧旅游市场调研范文

一、整体老年产业雏形初现发展蹒跚,但突破在即

与老年产业相关的多种行业几乎都已经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向老年人的需求“暗送秋波”,但始终保持“未联姻”的状态。据北京市老龄产业发展课题组的相关资料显示,现阶段老年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即1、认识缺陷。很多企业认为老年产业投入大、风险高、资金回收周期长、回报低,从而采取观望态度,制约了产业的发展;2、政策“不落地”。即政府只有原则性的政策,在老年产业所涉及到的生产、流通、经营、消费等各个环节,缺少配套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支持;3、规模层次“小而低”。现阶段传统老年产业涉及的产品及服务单一,层次低,主要在衣食、居住和医疗保健方面提供低层次的服务,而现代老年产业涉及的老年人的文化娱乐和精神享受方面的产品和服务没有得到很好开发;4、产业标准缺失。目前市场尚未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运作模式,例如家庭服务业中的服务标准等问题的大量存在。

虽然老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上述诸多问题,但在各个产业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市场条件下,老年产业这个细分市场逐渐显现出其无限的商机,据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万本根和赵喜顺对老年产业发展研究发现,这主要由于以下四方面的原因:

1、人口老龄化为老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外在的基础条件。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的过程,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近11%,2025年到2040年又将从2.84亿增长到4亿多。在未来的近半个世纪中,我国老年人口将一直呈迅速增长的发展趋势。

2、我国老年人的需求市场已经发展充分。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老年人市场的年需求为6000亿元,2011年将达到1万亿,而目前我国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不足1000亿元,供需之间存在巨大商机。

3、家庭结构功能的变化要求社会必须建立老年产业。家庭代数的减少,表明老年人单独生活的家庭即所谓空巢家庭增多。1998年,在有65岁及其以上老人户中,只有一对老人生活的家庭占11%,单身老人户占10.44%,两项合计,共占21.44%。这部分老人往往难以得到家庭的照料。家庭结构的变化,要求社会必须承担起照料老人的责任,老年服务的社会化势在必行,家庭结构变迁呼唤老年产业的建立。

4、老年人收入的不断提高,为老年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我国城市60-65岁的老年人口中约有45%的人还在业,他们除有退休金之外,还有额外的收入;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城市老年人中有42.8%的人拥有储蓄存款,另外退休金一项到2011年就将增加到8383亿元,2020年为28145亿元,2030年为73219亿元。这将为厂商提供巨大的商机,使老年产业的发展前途无量。

二、传统老年产业——老年保健行业身陷混沌,迷雾待破

保健行业指的是事前对健康人群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让他们更健康、健美,并延缓老化现象或防患疾病于未然的产业。老年人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对于保健的需求尤为突出,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全世界5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发病率为50%,55岁以上为80%,其中健忘、失眠、高血压、高血脂、骨质疏松等疾病比较常见。而且随着生活水平以及保健理念的提高,老年人的这种消费需求也会逐步增加与丰富化。考虑到中国目前1.3亿的庞大老年人口基数以及老龄化趋势加速的情况,未来中国的银发保健产业不论从总量还是产业内部业态类型都会有很大增长与变化。

(一)、银发保健产业总体增长,但内部结构失衡

保健产业产品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保健品,如保健食品、保健器械以及保健美容用品备等;另外一类是保健服务,如提供健身、养生、心理等的直接服务与咨询服务。

中国保健行业协会的统计资料表明,国内整体的保健品市场从80年代起就处于高速增长的态势,年均增长率在15%-30%,到年已经达到500亿的规模,据保健品专业人士的估计,其中老年人的市场份额在50%以上。但受保健品市场混乱的次序影响,保健品功效的公信力逐渐下降,1999年国家开始出台各项政策整顿市场,从开始保健品市场呈现下滑趋势,但受年非典的影响,公众对保健的重视空前提高,惠聪集团的保健品市场调研报告显示,到年全国保健品的市场容量恢复到了400亿左右的规模,其中老年保健品的份额占到了200亿。随着保健品市场规范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外国保健品大举进军中国,老年保健品市场正在进一步扩大规模。

与老年群体适用的各种品类丰富的产品不同,国内的老年人的保健服务市场相对落后,各种保健服务机构都将研发重点放在中青年群体上,老年人的保健服务市场规模在服务业中仅占较小的比例。以服务业较为发达的北京为例,根据北京市科委软科学处的一项成果测算,年老年保健服务市场规模仅为2亿,而根据零点公司年的一项保健品研究结果显示,北京的老年人保健品市场规模为15亿,而在保健产业较为发达的美国,保健品与保健服务产值的比例大致为1:1。因此,相对于老年保健品市场,老年保健服务市场处于待开发的状态,考虑到老年保健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老年保健服务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二)、银发保健品选择品牌集中,但产品针对性不强;保健服务专业品牌缺位

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截至年底,全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848家,生产具有卫食健字批准文号的产品共1474种,另外还有近500种进口产品。大部分生产企业都开发了针对了老年人的产品,但是从消费者购买情况看,老年人对保健品牌的选择集中于少数几个名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年全国保健品销售排行榜表明:从保健品市场总体情况看,名牌保健品的市场占有率在稳步上升。脑白金、昂立一号等五个名牌占有了30%的市场份额。但是如果从这些品牌的适用人群方面分析,相关的生产厂家均选择了全面品牌定位,突出品牌的功能性,在年龄因素上的定位并不清晰,一种产品往往适合多个年龄段的人群。老年群体对真正的银发保健品选择余地并不大。(表1)

而在保健服务行业,针对老年的服务产品并不多。与铺天盖地针对年轻人的健身广告形成反差的是,老年人只能在公园、社区的简易设备上进行自我活动。而对老年人的健康咨询主要有一些政府医疗提供有限的服务,或者是由一些保健品企业在电视或电台进行宣传时顺带的进行。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的一份研究指出,以庞大的群体基数作依托的老年保健服务市场还未启动,还缺乏一个真正专业的品牌提供专项服务,即使保健品与保健服务能够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市场链条,企业还未重视链条的另外一头的商机。

(三)、银发保健品销售:传统渠道占优,零售卖场突出

在银发保健品的销售渠道选择上,零点前进策略公司年一项专项调研表明,一些传统的保健品销售渠道,如保健品专卖店、医疗机构等仍然有较高的选择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大型的卖场,如大型超市/仓储市场、商店/百货公司的保健品专柜已经成为不少人选购老年保健品的重要场所,甚至超越了专门的医疗机构,如药店、医院药房、药品柜台等。这一方面说明了保健品已经从医疗药品范畴中解脱出来,逐渐成为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用品,这才能够在平日逛超市、商场时进行选购。同时,这种趋势也为老年保健品企业的推广活动提供思路:适用于日常用品的现场促销展销,也适用于老年保健产品。

(四)、接受度:保健服务超越保健品

在保健品行业发展初期,消费者对于保健品的信任程度较高,传统的食疗观念在其中起到的关键作用。但是随着市场产品的多样化,竞争程度的加剧使得各种虚假广告、夸大宣传在保健品市场推广活动中的大行其道,这严重损害了整体保健品在消费者中的声誉。据年1月19日中央电视台公布的新闻调查结果显示:群众对保健品的不信任度达到了87%。

在消费者对保健品所持的态度发生变化的同时,受国外保健理论以及“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通过保健品以外的途径获得健康的思想逐渐被消费者所接受。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指出,低收入因素使得价格相对高昂的保健品无法在老年群体中普及,而健身、养生等成本相对低廉的保健服务相对容易被老年人所接受。

因此,保健服务的理念已经在老年人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目前老年人的保健活动仍处于以自发的公园健身、参加免费的保健讲座等为主初级阶段,需要有专门的企业、机构提供更加深入细致的专业服务,例如老年专业健身计划、老年养生生活规划、老年心理咨询等等从生理到心理的全方位服务,并以合适的价格吸引老年群体,培育并引导这个潜力巨大的产业。

三、现代老年产业——老年旅游行业才露尖尖角

打开报刊的旅游专版,在网络上搜寻旅游信息,你会不知不觉的发现很多关于专门为老年人出游提供的旅游线路,感觉到旅行社已经对老年人“下手了”。“最美不过夕阳红,旅游让我更从容”这是一位报名参加老年人旅行团的老年人的感慨之言。不少六十来岁的老人忙碌了大半辈子,退休后有了充裕的时间,体力也很充沛,并且还有充裕的退休金,他们都希望在退休以后实现自己年轻时候的夙愿--走进大自然,领略不同区域的民俗风景。

老年人对旅游如此感兴趣,那现阶段我国老年人旅游处于什么阶段呢?我们可以通过老年人旅游产业收入、旅游人群的地区分布、旅行社对老年人旅游产业的关注程度三个方面来了解一下老年人旅游产业现状。

(一)、老年人旅游行业渐入佳境

1、老年人旅游行业收入逐步提高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银发旅游”市场必将越来越大,据国家旅游局相关资料统计显示,年我国旅游业年收入超过4000亿人民币,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这包括老年旅游消费。年老年人旅游的份额占旅游市场的20%左右,另外根据旅游行业内权威人士的预测,今年老年人旅游的份额将占旅游市场的25%以上,老年旅游收入将达到1000亿人民币以上。

2、老年旅游人群的地区分布广泛

老年人旅游市场的旅游人群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国内老年游客,他们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其中京津地区、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的老年出游是老年旅游市场的主力军;另外一部分是国外老年游客,从近期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数据来看,1998年以来,在我国旅游的外国旅游者年龄结构来看,超过51岁的老年人的比例占全部来华旅游者的22.3%,仅次于商务旅游活动为主的中年组的46.5%。

3、旅行社对老年人旅游产业的关注程度逐步提升

由于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绝大部分旅行社都已经关注老年旅游,他们为老年人推出专门的旅游线路,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安全的旅游生活。但是由于老年旅游有更高的安全、医疗方面的要求,在考虑到成本和操作难度的方面,不少旅行社采取了观望的态度。

(二)、老年旅游人群特点显著

老年旅游通过这些年的发展究竟能否适应老年人的需求特点吗?我们通过了解老年人的旅游意愿、旅游消费水平、老年人偏爱的旅游方式、老年人旅游的付款主体四个方面透视老年旅游人群的特点。

1、老年人的旅游意愿强烈

据北京的一些旅行社调查结果显示,70%的老人有退休后旅游的倾向,旅游成为了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从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来看,旅游活动是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之后的一种更高层次的休闲和学习方式,在本质上是人类自我丰富、自我发展和自我肯定,把自己融于人类社会,参与社会发展的一种形式。

2、老年人旅游消费水平呈现两极分化

目前老年人旅游市场呈现两个极端,一部分老年人消费能力很强,只要旅行社服务周到、细致,他们愿意选择高端旅游产品,目前这部分客户人数正在平稳增长,出境游潜力很大;另一部分老年人出游愿望强烈,可是支付能力较弱,虽然这样,一些大的旅行社往往是以规模效益为生,而这部分顾客恰好是淡季的补充和航线的补充。据北京市的旅行社介绍,旅行社针对时间自由的老年人群体,提供机动灵活的方式,即顾客报名后不固定时间出游,航空公司根据航班乘客情况调配,有空位需要补充时通知顾客,随时出游,这样只为正常价格的50%至70%,对这部分老年人来说很有吸引力。

3、老年人偏爱的旅游方式为“纯玩的、安全的、时间充裕的短途旅游”

“我们现在出去,主要是想散散心,溜一溜,最好能够提供一些医务人员才好呢”这就是老年人偏爱的旅游方式。根据零点前进策略公司对老年旅游方面的研究分析认为,老年人由于其身体、年龄等情况与其他年龄组旅游人群差异很大,所以其参与旅游活动有几个共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对旅游目的地有较强的选择性,对出游的日程安排比较慎重。老年人在旅游中没有猎奇的心理成分,他们在做出出游决定之前会尽可能详尽地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情况,并力求提前安排。(2)以纯玩为主的旅游方式,在旅游消费支出中,基本上全部用于旅程中的吃、住、行、游、娱,很少购物。相比之下,其他年龄段的旅游人群的购物支出往往占到整个旅程总消费的50%左右。(3)以团队旅行活动为主,往往老俩口结伴而行,对旅程中各种活动的安排,要求以舒适、休闲和旅游机构的高质量服务为标准,他们更看中健全的医疗安全保障体系,这也是不同旅行社对老年人旅游团提供服务的差异化之处。(4)老年人更看中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传统文化。(5)老年人更喜欢内容丰富的短途旅游,他们希望短途旅游能够减轻不必要的旅途劳顿带来的身心的疲惫。

4、老年人旅游的付款主体主要是自己

根据北京几家大的旅行社对中国公民出国旅游老人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中46%的老人是子女出钱为老人实现“出国梦”。其余都为高收入老年人依靠自身储蓄出国旅游。

(三)、老年人旅游行业潜力巨大

从国外老年人旅游的发展历程,展望我国的老年人旅游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老年人旅游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最近一次世界老年人旅游大会的资料,美国人口中约有1/5的人年龄超过55岁,他们当中有47%的人,最近有过远程出游的经历。可见在国外老年人已构成了旅游人口中颇具规模的一支队伍。另外1990-年美国总人口增长7%,而55岁以上的人口将增长11%,他们的收入也随之增加,但是他们的日常开销却比年轻人少得多,子女已远离他们,社会保险免去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许多身体健康者往往选择昂贵的航空和游船来旅游,给旅游企业带来高额利润。

对比中国老年人群体,我们发现中国大城市,如北京市的老年消费群体,家庭月退休金达到元以上的,占到六成以上。其中将近81%的受访者认为只要生活的充实,高兴,不会过多的考虑钱的问题,他们可以去旅游,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任何事情。

因此从我国老年人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老年人将为旅游市场带来更大的商机。

四、精益整合发展老年产业

不论传统老年产业还是现代老年产业它们都充满了商机,我们对此应该从产业发展的高度认识和契入老年产业的发展。

1、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陶立群教授的研究成果显示,针对老年人不同年龄结构划分目标人群,提供人性化的“打包”产品和服务是促进老年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按照老年人的年龄结构和身体健康状况,可以将老年人划分为高龄老年人(80岁以上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或不能自理的老人)、体弱多病老年人和低龄老年人(60岁左右,身体基本健康)三个群体,分别对三个不同群体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其中向高龄老年人群主要提供包括护理服务,特别护理设施、特殊商品和服务;向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提供自生活辅助品,如电子呼救器、代步器,提供医疗,康复器械、场所、家政服务、心理咨询等服务:针对低龄老年人群,为其提供更多的适合自身特点的消遣、休养、娱乐的设施和场所。

2、根据零点前进策略公司对老年人养老产业的研究发现,对于发展老年产业应采取福利性产业商业化运作的模式。人口老龄化是中国的社会问题,老年产业是福利性产业,发展老年产业解决社会问题是能够享受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因此应该采取政府主导的市场化、社会化、多层次的产业模式,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对老年产业的投资,引入市场机制,保持老年产业的不断发展的生命力。

3、零点前进策略公司认为发挥传统、现代老年产业的多行业共同发展的集聚效应,能够促进老年产业发展。老年产业的整体概念导入、营销手段的运用,使涉及老年产业的诸多行业形成集聚效应,产生更大的市场辐射能力。就像对白领人群的整体产业营销模式,从衣、食、住、行多方面,多层次地引导和满足白领人群的消费需求。这需要在老年产业的产品和服务方面按照消费者需求进行市场细分,协调多种行业的产品和服务之间互补和替代关系,向目标老年人群提供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例如在为老年人提供住宅产品的同时,结合老年人的需求,向其提供人性化的社区服务、医疗服务、娱乐健身甚至旅游等相关产品和服务。评论老年产业期待整合

中国城乡正在快速地走向老龄社会,在不知不觉中,中国社会的快速变化已经有力地改变了不同社会群体的社会境遇与经济地位,其中老年人的社会生活地位由尊而降的线路说明这一群体所受冲击最大,但在年轻文化普遍强化这一现实中,老人地位的这种变化相对并不被人特别注意。而从商业的角度而言,这意味着老年产业的社会基础已经发生了相当的变化,这种变化本身足以支持形成一种新型的老年产业,或者形成一种有别于服务于其他年龄层产业的生意形态,但是这种变化也并非引起老年产业投资者足够的重视。

其一,现有银行产业领域缺乏有特别强势表现的投资者。相对于针对其他年龄群的投资机构,老年产业领域无论国际还是国内的投资者均相对规模较小,且缺乏持续扩张的鲜明战略。

其二,现有老年产业总体而言缺乏清晰的市场定位。相对于针对青壮年群体的细分化市场策略,老年产业领域机构的产品与服务大多针对模糊的整体老人市场、使用含混的整体语言、没有明确的针对细分群体的有力的核心价值诉求。

其三,现有老年产业缺少对于持续稳固的银发价值的文化推崇。相对于追求快速变动的青少年群体,银发族强调维护忠信稳定的价值观众,因此产业经营者不能简单效法现在的所谓时尚炫惑的营销路线。相较于得到极度推崇的年轻化价值观,老年产业领域还缺少以高度创意和强势的方式来推崇银发族的智慧、经验、爱心与包容的文化特性。

第4篇:智慧旅游市场调研范文

(一)现代服务业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经济已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现代服务业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现代服务业”最早的提法是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到200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既要改造和提高传统服务业,又要发展旅游、信息、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到2009年,国务院以国发〔2009〕41号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指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大旅游”的战略角度,对旅游业提出了全新的定位,指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现代旅游业是以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理念,对传统的旅游企业进行再造,以此打造完善的旅游服务价值链。而信息技术在服务现代旅游业中的运用,对于把旅游业培育成为现代服务业,及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都是一个非常核心的概念和模式。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得益于现代服务业大的发展背景,在2013年也取得不俗成绩。2013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0.3%和15.7%;入境旅游人数1.29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16.6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5%和增长3.3%;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9818.5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0%;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95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4.0%。

(二)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状况

根据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藏族自治区这五个各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表明,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域的旅游业在旅游总收入、入境过夜游客数量、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游客数、国内旅游收入等各指标都比去年有了增长,详见表1:中国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状况图。尤其在2013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人次比2012年减少2.5%的情况下,民族地区入境旅游人数人次均呈增长趋势,可见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对国外游客的吸引力比较强。

二、现代服务业背景下的民族地区旅游人才要求

伴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民族旅游业的兴旺,民族地区旅游业必须以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理念,对传统的旅游企业进行再造,打造完善的旅游服务价值链。为了更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民族地区现代旅游业,将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的服务方式来改造、改造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势必需要培养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时展、学科发展的新型旅游人才,民族地区现代服务业中的旅游人才应具备的能力主要有:

(一)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

旅游业提供的是以旅游产品和服务为主要产品的行业,而旅游产品的和服务的提供是大部分是由旅游从业人员独自操作和完成的,游客对旅游产品质量的体验与评价很大程度是源自对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评价,因此,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与人文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其工作的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游客对旅游业的整体评价。

(二)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市场调研、产品开发、产品销售到售后服务等一条龙产业链中,不同层次的岗位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不同的旅游产品需要不同知识结构的人才。因此现代旅游业的从业人员,需要具有比较扎实的旅游、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独立、自强的素质结构,具有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业务知识和某些方面的业务能力专长。尤其是要能将旅游英语、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网站设计、旅游沟通、旅游客户管理、旅游线路开发等方面的知识与内容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交融贯通,能在互联网的线上和线下实现旅游活动的设计、安排、交易、维护和管理等诸多工作,实现传统旅游业务的升级,拓展传统旅游价值服务链的长度,实现多方面利益的均衡。

(三)具有创造性的思维结构

现今,很多游客都已不在满足传统旅游从业人员给游客提供的标准化服务,游客服务需求趋向于个性化、特色化的发展趋势,如何获得满意的客户体验需要,即要求旅游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体现在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创新胆略三个方面,旅游从业人员集思广益、拓宽思路,开发设计具有创造性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获得游客的满意度、忠诚度。

三、民族地区旅游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观念方面的问题

中国五大民族自治区主要由壮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组成,大多位于我国位于西南、西北边疆一带,自然资源条件禀赋非常好,民风淳朴,人文旅游资源对游客吸引力非常高,但是交通条件较差,对外交流和沟通不多,再加上当地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思想观念,有其独特的生存智慧,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落后的、与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不符的思想观念,这些观念严重阻碍了人员的合理任用和合理流动,严重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积极的发展策略的实施。诸如很多民族地区居民对于从事旅游业的工作认识有偏差,认为从事旅游业是伺候人的活,低人一等工作又辛苦,不远从事相关工作。同时,对于周边亲朋好友也不支持鼓励参与到旅游行业中来。

(二)民族地区市场环境问题

在民族旅游开发过程中,国家在旅游发展所需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人才流方面都呈现积极的倾斜政策和扶持政策,但是由于民族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民族地区创新能力大大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致使民族地区在对待人才的待遇、福利、培养、保障制度和政策方面吸引力不如经济发达地区高。现今在现代服务业背景下培养出来的民族地区旅游人才,由于服务意识较其他文科和理科毕业生强,在就业岗位选择中,选择自由度比较大,比较容易在其他行业其他岗位找到工作。特别是受民族地区传统观念的影响,旅游专业毕业学生不愿意从事旅游专业,致使从事旅游行业的同学寥寥可数,不能保证旅游发展所需的旅游人才的数量。

(三)民族地区旅游人才培养教学方面问题

旅游业是外向型经济,强调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但是在民族地区高校里的旅游管理专业,由于受教育部对旅游管理专业设置的限制,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结构的设置仍困于传统培养模式,即以学历教育为本位的理论化教育模式,理论性知识偏多,实践性知识偏少;基础性知识偏多,应用性知识偏少。在诸多限制下制定的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具有民族地区本土特色的培养目标、体系和教学内容,培养出来的旅游人才在专业性、民族性、地方性、实用性等方面优势不明显,直接影响了民族地区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方面难以适应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需要。

(四)民族地区院校专业师资问题

目前民族地区旅游专业教师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学观念滞后,实践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成长模式,缺乏在旅游企业工作的经历,也就缺乏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经验和能力.教学中不得不“重理论轻实践”,重视知识的传递和灌输,强调知识性、系统性,而忽视实用性、技能性,忽视对学生实践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欠合理。同样,民族地区旅游专业教师也存在另一个问题,就是从旅游行业引进的专业教师,尽管实践经验非常多,但是相关旅游的理论基础略显薄弱,难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深度。有时候,由于民族地区整体学术、科研、生活环境不如发达地区,不光是难于留住民族院校培养的学生,民族地区的优秀师资力量也会流向到发达地区。

四、民族地区旅游人才培养对策

(一)打破传统观念,提高全民服务意识

民族地区要充分肯定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发挥的正面影响,正视民族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等方面的不足,充分利用国家给予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和国外优质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和人流进入到民族地区,帮助和扶持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充分利用经济发展的力量带动民族地区环境、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此转变民族地区当地社区居民对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偏见,打破传统观念,积极投身到旅游业开发当中。

(二)充分利用国家、地方政策,为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发展背景环境

在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国家、政府积极的从发展资金、政策、制度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从宏观环境上保证和促进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因此,西部地区在面对旅游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即要认识到西部地区与东部等发达地区人才待遇方面的差异,同时也不能单纯的人才待遇等反面来吸引和培养人才。在西部地区接待游客数量、游客收入等方面的增长速度均超过了其他地区,故西部地区应该从西部地区旅游业朝气蓬勃的发展动力、无限光明的发展前景等方面吸引旅游人才为西部地区服务,同时建立起完善的用人机制和人才市场环境,保证旅游人才在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市场的正常、合理权益,充分发挥人才在旅游业发展的作用。

(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计优化核心课程

为了增加民族地区旅游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在旅游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素质能力要求设计中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计核心课程。从增加壮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回族等地方少数民族特色、民俗风情等课程开始,强化学生民族意识、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从增加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旅游英语、旅游策划等课程开始,强化学生对接现代服务业的技术能力;从增加学生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实践课程开始,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完善学生的素质、知识、思维结构,为民族地区培养大量服务现代旅游业的高素质的旅游人才。同时立足现代服务业的民族旅游人才培养,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因为深厚的人文素养,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职业精神,即职业人的职业素养,包括敬业精神、诚信精神、奉献精神、团队合作精神,有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谐健全的人格,这正是学生职业生涯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也是旅游人才坚守在民族地区旅游工作岗位的原动力。

(四)加强师资建设,多途径保证师资力量

为了培养适用的民族地区旅游人才,同样得重视民族地区旅游师资教学力量的培养。在面对民族地区院校旅游专业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时,主要的解决办法一是在解决师资实践经验不足时,在学校、院系层面在新教师招聘过程中就要和新老师进行沟通,要求新教师在入职后第一年必须根据自己的授课方向在相关的旅游行业进行挂职,时间必须一年时间,让新教师从旅游季节性的角度切身感受和体验旅游行业的季节性、发展性和实践型;二是在面对从旅游行业照片来的教师,在提高其理论基础知识时,要根据老师发展方向,有选择输送到东部发达地区的旅游院校当中进行理论进修,提高老师的理论深度;三是可以从院系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中为新老师指派学术导师,从生活、教学、科研等方面对新进教师进行关怀和帮助,让其深刻体验到民族地区院校的人文关怀,从内心深处增加对民族地区的民族认同感、忠诚感,从而愿意留住民族地区为培养旅游人才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