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乡村旅游建设方案范文

智慧乡村旅游建设方案精选(九篇)

智慧乡村旅游建设方案

第1篇:智慧乡村旅游建设方案范文

信息化不是智慧旅游的全部,但它是智慧旅游的根基。旅游业的信息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鼓励在线旅游企业与传统旅游企业融合互补,协力进行旅游经营模式变革和技术创新。传统旅游企业更要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互联网+”进行自我创新升级。智慧旅游的信息化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具体到一个景区来讲,它包含的内容有景区安全保障智能监控工程、景区电子门票工程、景区流量实时统计工程、景区应急管理、景区紧急救援工程、景区多媒体展示、网络虚拟旅游工程、景区自助导游工程和景区游客互动工程等。

提升信息化有利于带来旅游管理水平的提升。利用先进信息技术与公安、交通、工商、卫生、质检等部门形成信息共享和协作联动,行业管理者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游客的旅游活动信息和旅游企业的经营信息,提高旅游预测预警能力和应急管理能力,及时处理游客投诉和旅游质量问题,实现旅游行业监管从传统的被动处理、事后管理向过程管理、实时管理和事前预测转变。2015年9月20日,“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启动。该平台是国家旅游局首次采取PPP模式建设运营的大型旅游公共服务示范项目,具备旅游公共信息与资讯、旅游产业运行监管、全国景区门票预约与客流预警、多语种旅游形象推广与国家旅游大数据集成等5大战略功能。

建立企业信用评价系统

大数据的理念与模式同样可以应用于监督完善市场秩序。相关监管部门可以建立旅游企业信用评价系统,及时采集与旅游企业服务情况相关的信息(比如游客评价等),并通过多种渠道,督促旅游企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大数据只有开放共享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企业信用评价系统可向游客、监管部门和旅游企业开放。游客可从该系统获取各旅游企业的诚信度、投诉数量和投诉原因,为制定出游、出行计划提供决策参考。相关监管部门通过了解各旅游企业的信用状况和游客评价,为奖惩相关企业提供依据,进而保证各项监管政策的有效落实。企业信用评价系统对旅游企业而言更是一面镜子,企业从中不仅可以看清自己的信用状况,还可以了解行业信息和游客的需求信息,从而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旅游业相关监管部门十分重视完善旅游行业市场秩序。2015年,国家旅游局先后印发了《依法治理旅游市场秩序三年行动方案(2015年)》、《国家旅游局公安部工商总局关于治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通知》等相关文件,要求各级旅游主管部门遵循“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联动、行业自律、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原则,重点治理旅游市场欺行霸市、垄断市场、虚假广告、价格欺诈、偷税漏税、非法经营、欺客宰客、强迫消费等违法行为,通过约谈企业、网上举报、重点查办、明查暗访、媒体曝光等系列“组合拳”,有效遏制旅游市场乱象。

打造游客消费征信体系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石,它要针对交易双方。我们不仅要建立针对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也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针对游客的信用体系。有时旅游行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是旅游企业造成的,而与游客的不当行为相关。游客行为的失范同样会降低旅游服务的质量与体验。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那些留在景区上的“XXX到此一游”的字迹,以及随地乱扔垃圾。

相关监管部门已经开始探索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与征信系统关联起来。2015年5月,《国家旅游局关于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正式。该文件第六条规定,“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形成后,旅游主管部门应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信息通报游客本人,提示其采取补救措施,挽回不良影响。必要时向公安、海关、边检、交通、人民银行征信机构等部门通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被一些人形象地称为“游客黑名单”。国家旅游局公布的首批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三起不文明行为的4名当事人上榜,涉及到的具体不文明行为是大闹航班、强行打开飞机应急舱门、攀爬红军雕塑照相。当事人的档案号、姓名、性别、籍贯和不文明行为的事由等在内的不良记录,将根据不文明行为情节及影响程度的不同,被保留2年到10年不等。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智慧旅游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包括交通、厕所、停车场、游客集散中心和旅游问询中心,还要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旅游局《关于实施“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通知》指出,推进旅游区域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机场、车站、码头、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游购物店、主要乡村旅游点等旅游区域及重点旅游线路的无线网络、3G/4G等基础设施的覆盖,保障“旅游+互联网”基础条件。到2020年,实现3A级以上旅游景区和3星级以上宾馆无线网络全覆盖。

推动公共服务模式创新

通过构建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可以有力推动公共服务模式创新,解决旅游业在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旅游厕所问题为例,管理缺位是致使厕所成为旅游业公共服务短板的重要原因之一。借鉴国外经验,恰当引入商业力量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德国认为采用市场化手段运营公共厕所,不仅可以弥补政府资金上的不足,还可以推进公厕在节能、节水、环保等技术上的创新。德国的瓦尔公司向柏林市政府免费提供公厕设施,回报是获得这些厕所墙体广告的经营权。由于这些厕所不仅干净卫生、设施先进,而且设计上也颇有创意,很多游客都喜欢用瓦尔公司的厕所。凭借积聚起的人气优势,瓦尔公司的公共厕所获得过香奈尔、苹果等多家知名品牌的广告投放,每年盈利几千万欧元。

做好产品和服务创新

互联网是一个颇为讲求创新的行业,不仅是技术创新,还涉及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基于“互联网+”的智慧旅游,所追求的也不只是技术层面的信息化,而要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和服务。我国正在从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转变,度假旅游对产品和服务的丰富程度和体验会提出更高要求。我国观光旅游资源丰富,但休闲度假资源和产品不足。比如我国海岸线很长、岛屿众多,但是做好滨海度假旅游的地方不超过10个。由于度假产品不足,一部分游客会选择去国外度假旅游,还有一部分游客会选择去各大景区进行观光旅游。在某种程度上,一到“黄金周”各大景区人山人海的“爆场”景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度假旅游产品资源的不足。为了应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新需求,国家将放宽在线度假租赁、旅游租车等“互联网+”新业态的准入和经营许可,并将大力发展旅游商品创意研发和旅游装备制造,发展老年旅游、研学旅行、健康旅游和邮轮经济等。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我国智慧旅游发展的高速度、高标准、高要求形成了很大的优秀旅游人才缺口。国家旅游局人事司副司长余昌国曾表示,目前我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为1350万左右,今后几年将每年需新增50万到60万人,但目前每年30万不到的毕业生显然供不应求。同时,由于旅游行业待遇不高、工作辛苦,常常需要“三班倒”和节假日工作,行业人才流失严重,更加剧了行业供需缺口。

发展智慧旅游需要紧跟“互联网+旅游”带来的新特点、新趋势,针对性地打造好人才队伍。智慧旅游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行业,旅游人才队伍的培养更要追求创新,才能满足需要。国家旅游局已经决定组织实施“万名旅游英才计划”,从2015年起利用3年时间,分批遴选、资助10000余名旅游相关专业的教师、学生以及旅游企业拔尖骨干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开展研究型英才培养、创新创业型英才培养、实践服务型英才培养、“双师型”教师培养、旅游企业拔尖骨干管理人才培养和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多个人才项目。

各地也可以针对自身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情况,利用好本地教育资源培养旅游人才。热门旅游城市苏州也面临缺少旅游人才的问题。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臧其林认为,苏州旅游人才的培养,应该由苏州本地院校担当最主要的任务。这不仅是因为面对全国性的旅游人才紧缺状况,寄希望大面积从外地引进人才并不现实,也是因为旅游业要求从业者更了解当地,对当地文化历史有感情的特殊性。苏州旅游人才的培养,在层次上需要进一步提高在新晋就业者中高职毕业生所占比例;在方向上,也要改变绝大多数只限于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两大专业的现状,丰富专业方向,以适应苏州旅游发展对人才素质不断提升的要求。

适应新特点,建立新标准

目前我国旅游业面临两大变局,一是正在从以观光旅游为主向以度假旅游为主转变,二是从以线下旅游为主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转变。我国先前关于旅游的政策、制度和标准等,多是针对观光旅游、线下旅游而制定,比如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管理条例、A级景区评定标准和酒店星级标准等。置身旅游业发展的新变局,可以针对新特点建立新标准。另外不仅要建立好标准,还要实施好标准,不能仅仅让标准停留在纸上,而要体现在行业实践中。国家旅游局已经提出要加快制定和实施国家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智慧旅游乡村标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编制的《中国智慧旅游城市(镇)建设指标体系》分为4级指标:一级指标5项,分别为平安、诚信、服务、智能和宜游;二级指标19项;三级指标42项;四级指标237项。

充分发挥乡村的旅游潜力

利用“互联网+”发展好乡村旅游,通过旅游让一些贫困的乡村脱贫致富。这需要做好乡村旅游的规划指导、市场推广、人才培训,搭建好基础设施。“互联网+乡村”旅游要具体结合各地独有资源与特色,因地制宜,发展好特色旅游。在充分发挥农民朋友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好游客服务的同时,保护好农民的利益。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指出“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加强规划引导,研究制定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用地、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加大配套公共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强化体验活动创意、农事景观设计、乡土文化开发,提升服务能力。保持传统乡村风貌,传承农耕文化,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和保护,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创建水平,加大美丽乡村推介力度”。

第2篇:智慧乡村旅游建设方案范文

目前来自怀柔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最新消息称,怀柔区在智慧镇乡项目中已经率先在桥梓和宝山开展试点工作,试点完成后,将会大范围就项目所涉及的智慧工程做推广。

从数字出发

怀柔区经信委主任周怀明曾表示,作为城市转型升级的动力,“智慧镇乡”建设是创新城市管理的有效实践,通过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打造智慧政务、提供智慧服务、普及智慧生活、培育智慧产业的目标。具体建设内容包括:推进高速宽带网络建设、建设覆盖镇村的电子政务网络、大力推进镇乡政府机关办公自动化、营造网上招商引资环境、远程医疗、推广数字消费方式、农村休闲农业电子商务工程等。特别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政务、商务、生产、生活、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将有效地促进民生、三农、教育、经济等事业的加速创新发展。

据了解,与以往不同的是,

“智慧怀柔”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资源综合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是从“数字怀柔”向“智慧怀柔”的全面跃进。为此,怀柔区制定了一系列围绕这一主题的计划。

例如,信息产业高端发展计划。包括高端制造智能升级、新兴业态创新培育、数字文化创意无限3个方面。经济发展融合转型计划。包括网络创新引领发展、生产制造智慧高效、农业发展智慧集约、电子商务智慧应用、物流体系智慧顺畅5个方面。城市运行智能感知计划。包括城市应急智慧精细、交通系统智能服务、能源应用智慧管理、城市人口精准掌控、水务安全智能保障、生态环境智能监测6个方面。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计划。包括系统整合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增值服务、领导决策智慧精准3个方面等。

此外,面向智慧怀柔的总体目标,还要求扩展现有行政办事大厅及全程办事网上审批与监督管理系统的功能。建设网上服务大厅,建成实体大厅与网上虚拟窗口并行、集信息公开、咨询服务、网上申报、网上审批、效能监察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集成政府各类服务,促进前台集中受理与后台协同办理,实现面向居民和企业的一站式服务整合;加强乡镇与区、市政府部门间办事服务系统的协同与信息共享,促进业务的协同办理。

向智慧跃进

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规划者来说,智慧包含的是技术、数据、信息等有着科技标识的创新手段。而对百姓而言,智慧就是让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唯有这一条才是衡量城市居住感受的标准。在智慧怀柔的建设过程中,怀柔区经信委充分考虑到这一需求,让民众能够切实感受到身边的智慧。

怀柔区是北京市的远郊区,在人口结构上农业人口占到相当大的比例,因此推进建立村级政府服务事项基层站点,能够从更深入的角度实现智慧化服务。梳理、规范村级服务事项,推动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医疗卫生、文化科技、教育培训等领域政务服务的移动化,在行政村内引进水、电、气等公用事业触摸屏代缴费的数字化服务,实现多种服务渠道;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政府服务,让广大居民享受到零距离、全方位的公共服务。

此外,还包括推进远程医疗建设。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覆盖范围,建立面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家庭的远程医学教育和远程会诊系统,建立农民数字健康档案。推广应用带物联网功能的便携式医疗设备,推动建立居家养老、虚拟养老院等家庭保健服务新模式。目前,桥梓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怀柔区联通公司合作,建立了社区中心、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三级服务网络;通过打造医患健康互动平台,实现居民与医生的远程互动;在健康管理、慢病管理、日常诊疗活动中实现了网络移动办公,医生通过共享资源可随时了解居民健康信息。

按照城区水平进行规划建设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光缆网络到达全部行政村并入户,到2012年具备进入家庭用户带宽达50兆接入能力,进入镇村企业用户互联网带宽可达1000兆,率先建成城乡一体化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对于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带宽最高达到10千兆。推进无线网络建设,形成全面覆盖、高速稳定、移动互联的网络体系。开展三网融合试点,完成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网络升级改造,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升级改造,加快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的“三网融合”。推动网络电视(IPTV)在家庭中应用,探索一种网络承载多种业务、一种终端承接多类服务的新模式,促进业务与内容的融合。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村庄社区化管理。根据辖区及村内各主干街道、街巷胡同的分布、数量、距离,每个村庄安装监控探头,通过授权将图像分别传送到镇指挥中心、派出所和村,形成三级联网,实现全镇的网上巡逻,提升社会治安及综合治理水平,形成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物联网技术推动居民生活更加便捷舒适。同时,推广数字消费方式,通过手机、计算机、高清交互电视享受购物、在线内容、文化娱乐和网络学习等各类数字化服务。智能电表、智能水表、智能燃气表和供热计量器具在有条件的企业和家庭基本普及,实现远程计量和分时段计费。目前,怀柔区积极推广智能水电气表,已在数百个家庭安装了智能终端计量器具。通过智能管控系统的SIM卡绑定手机,完成交费、查询、开闭等操作。新安装的燃气表装有一个手机SIM卡,这张卡对应一个手机号,把燃气或自来水充值卡的密码,用短信发到该手机号上就可以实现充值。原来一收燃气费,家里就得留人,现在可以通过短信缴费。

第3篇:智慧乡村旅游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智慧乡村;乡村建设;农村信息化;从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3194

1智慧乡村

11智慧乡村概念

智慧乡村是指不同于智慧城市的一种新兴概念体,指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它以现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为技术依托,针对中国农村普遍不发达的现状,为实现农村生活现代化、科技化、智能化的目标[1],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建立农民自有的智能生活价值体系。总之,就是尽可能优化整合乡村的各种资源,让村民生活丰富多彩,建设一个无城乡隔阂的现代化农村。

12智慧乡村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智慧化建设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城市方面的研究,我国在建和试点的“智慧城市”接近200个。我国未来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农村城镇化建设是重点,需要借助“智慧城市”建设的时机,探讨农村社会管理,有专家提出建设的重点是“智慧农村”。国内学者大多对乡村的智慧旅游研究比较多,而研究乡村全面智慧化建设的文献不多。苏晔的《城乡一体化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与对策研究》中指出城乡智慧整合建设的观念、软硬件、政策规划方面不足[2];王甜的《智慧乡村的规划构想》提出网络覆盖是建设的首要条件[3];徐长安《在建设智慧农村》一文中提出解决智慧乡村建设的重点是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4];胡海波在《用互联网思维推进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一文中提出用互联网思维推进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主要路径就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设智慧乡村[5];另外,2015年由上海交大和爱企360联合举办的“互联网+三农”论坛主要聚焦中国智慧乡村建设,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可以借鉴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做法,发挥互联网平台服务企业的作用,通过第三方优质服务资源的对接,形成“互联网+服务+三农”的新格局。同时还认为要建立科学的框架模式应该从智慧农业、智慧农村、智慧政务与智慧民生着手。

13广州市从化区智慧乡村建设情况

2013年从化区政府制定了《智慧从化建设总体规划纲要(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确定了从化智慧化建设的目标和方案。2014年从化区政府与中国移动广东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签订《加快推动新型城市化,建设“智慧从化”战略合作协议》(以下简称“战略合作协议”),这一次政企合作,是明@加快从化新型城市化发展步伐的一项重要举措,将进一步推动区域的信息化进程,促进幸福导向型产业发展、建设“智慧从化”的重要里程碑,为从化智慧乡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自2011年广州智慧乡村之北部山区服务平台项目已经启动,该平台实现市场信息、农业知识、专家智慧于一体的服务模式,并且制定了增城市小楼镇东境村、约场村、青迳村,派潭镇榕树吓村以及从化市五丰村共5个村被选定为“智慧乡村”项目试点村。截至2014年6月,从化全区已建成各类通信传输管道约22763公里,传输光缆线路总长14299公里,各类通信基站2455个,固定电话装机总容量约1916万户(在用固话用户约961万户),有线宽带用户约1498万户,移动电话(含上网卡)用户约10775万余户(其中2G用户6965万户、3G用户385万户、4G用户16万户),全区信息化综合指数达到853,位居全省市前列[6]。

2针对从化乡村的智慧化建设的问卷调查

21调查背景

课题组根据前面智慧乡村建设模型设计了调查问卷,并深入从化区部分乡村,实地展开调查。主要的调查对象有广州市从化区沙贝村、元洲岗、水南村居住或工作时间超过三年的居民。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330份,收回了328份,有效问卷为325份,问卷有效率为985%。此次调查涉及年龄段、学历程度、月收入、网购频率、村民对乡村信息化建设支持度、村民手机功能等方面。

22受访者基本特征

通过对被访问者的年龄进行分析发现,青少年(25岁以下)占比24%,中青年(26岁至40岁)占比为23%,中老年(41岁以上)占比为53%,也反映出当前城镇农村的人口大多为老年人居多,中青年都外出打工的现实状况。对被访问者的受教育程度进行分析发现,农村的受教育水平都普遍较低,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达48%,高中/中专/职中学历的占比30%,大专以上学历占比22%。基本符合我国当前大多数农村的基本情况。

23调查结果分析

231从化区村民参与网购情况

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一种新型购物方式[7],农村电商的发展也是代表农村信息化水平建设状况的一个重要风向标。通过问卷分析发现,广州从化区村民还未真正形成网购习惯。在被访问者网购频率中每天都有网购的仅占4%,每周都有网购的占10%,每月都有网购的占9%,每年都有网购的占23%,从未有网上购买者却占53%,在所有网购频率中占最多数,换句话说一半以上的农村村民根本不会网上购物。另外,通过SPSS交叉分析发现,未网购者的173人中50岁以上者占69%,说明年龄是影响网上购物重要影响因素,村民年龄越大网上购买频率越低;同时这部分人的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者占79%,共有137人,也说明了农村家庭收入直接影响网上购物,收入越低网购频率越低。总之,农村的信息化水平还是不高,接受新事物能力不足。

232从化区村民对乡村信息化建设的支持意愿

在受访者中愿意支持乡村信息化建设的占73%,对信息化建设毫不关心者占18%,不愿意支持信息化建设者占9%。总体上村民对乡村信息化建设的意愿还是比较高,这也说明乡村的人们也都希望自己的家乡变得更加现代化、便捷化。

233政策规划宣传及落实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区政府的政策规划宣传不是很到位。受访者中在宣传栏见过相关法规的仅占57%。对于政策落实情况调查发现,村里的政策落实情况也不是很理想,村民觉得村里政策得到落实的仅占51%,这说明村民与政府之间的沟通还存在很大问题,也可能是政府的很多政策规划在网上或其他渠道进行了宣传,也可能是村民对政府的政策规划根本不关心。

3从化智慧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化自古就有广州市的“后花园”之称,它是生态重镇,被誉为广州母亲河的流溪河贯穿全境。对于从化建设的发展,首先需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业发展受到限制,导致全区经济总量排名靠后,所以在智慧乡村建设的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很多问题。

31政策规划宣传不到位

从化很多乡村、乡民没有技术也没有资金,发展思路不明朗,地方政府出台的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宣传力度较小,对乡村宣传栏的作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宣传栏存在,但里面的内容严重滞后,没有及时更新。通过调研数据也反映出村民对相关法规政策不知道或没见过的比例占了57%。深入分析其原因在于,政府人手紧缺;宣传张贴或是组织开会没有认真落实;上级政府领导很少深入乡村去了解工作,也没有认真监管政策执行情况。

32基础设施利用率低,网络通信能力弱

乡村的道路交通建设水平低,交通质量差,利用率低,而且路面窄小,路面硬化力度和保养力度不到位;乡村自来水网络化建设不到位,排水和废污水处理设施不规范,导致水源污染较严重。通过查阅从化区有线宽带用户约1498万户,仅占总户数的246%,宽带通信占比相当低,反映出乡村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很低,光缆、数字通信、卫星通信等设施的建设仍然不完善,很多地区网络通信的信号很弱,导致难以依托互联网进行工作,大大延缓了从化智慧乡村建设的进度。

33地方政府与民众缺乏沟通

从化政府门户网站每月平均信息量约900多条,每月平均访问浏览量约6100多人次,在政务公开、群众咨询办事、政民互动交流等方面都与智慧城市评估标准相差很远。从化政府在构建智慧乡村建设过程中没有协调好村委与村民的沟通手段,一方面原因可能是硬件基础设施没有建成,另一方面原因是政府与村民的沟通渠道没有建立或重视度不够。所以作为政府在公共信息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方面还需要提升,只有政府和民众真正融入一起,建设“智慧乡村、美丽乡村”的目标愿望才能深入人心。

34企业投入力度小,效率低

入驻于从化乡村的企业经营管理及生产模式相对落后,它们并没有根据当地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没有和乡民进行足够的沟通,效率低下。并且建设智慧乡村不同于原始的工业生产加工,这需要加大信息网络建设投入,拓展信息获取渠道,搜集乡村的人文地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更好的战略决策。很显然,F今入驻于从化乡村中的企业都是房地产商或是农家餐饮店之类很多追求眼前商业利益的企业,而很少有真正从从化区长远规划考虑服务村民、带动村民走生态环保、高新产业的企业,这也是我国如何解决乡村发展和企业盈利二者间平衡的重要难题。

35民众思想观念保守,接受新事物能力不足

调研数据也显示从没有用过网络购物的村民居然占了53%,在大力发展互联网的时代,这个比例确实很高。也说明从化乡村的村民大多受教育水平较低,还有相当一部分村民很少甚至没有接触过互联网,甚至只有少部分乡民会进行网购,这对于智慧乡村建设来说是最大困难。分析原因主要表现在,年纪大的村民并不接受互联网的发展模式,思想极为保守,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村民主人翁精神不强烈导致没有积极参与乡村的智慧建设,建设意愿也不够强烈;乡村缺乏推动信息化发展的人才,很多高学历的青年人都不愿意回到乡村工作,这也是导致智慧乡村建设困难重重的重要原因[8]。

4基于五力模型的智慧乡村建设的解决措施

参照智慧城市建设的考核指标体系[9],课题组构建了基于“五力模型”的广州从化智慧乡村建设的模型图,主要包括智慧体制(规章制度)、智慧网络(基础设施)、智慧管理(政府)、智慧民众、智慧企业五个方面,如图所示。

基于五力模型的智慧乡村建设模型图

该图主要阐述了从政府、企业、基础设施、规章制度和民众五个角色间相互作用实现智慧乡村的构建,各角色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并合力实现“美丽从化、智慧从化”终极目标。

41智慧化政策规划要落实到位

认真贯彻落实“智慧从化建设规划纲要”的目标内容。树立“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总体建设思路,成立专门负责智慧城市工作的领导组织及执行机构;核算建设的经费规划和保障机制。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①统筹成立从化市智慧从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配备首席信息官(CIO)制度,提高智慧城市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建设推进能力。②完善决策咨询和评估考核机制,成立智慧从化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咨询指导工作[10],并制定具体考核的评价体系和评估考核机制。③强化完善财政投入和社会资金参与共建机制,以“区(镇街)财政投入+社会面投入”的投资结构为导向,完善政府方面分级投入和企业方面融资投入的制度。④政策规划宣传可以采取印发宣传手册,召集代表参与政策宣讲会,各级单位到农村基层走访宣传等措施;有条件的乡村可建造电子显示屏来代替传统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的信息与政府官网直接联网,信息及时更新,节省人力和物力。

42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应主攻信息化建设

落实好政府与三大通信运营商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建设的目标是“宽带城乡”,达到城区“千兆进企、百兆到户”、乡村“光纤进村、宽带到户”[11]。建设的内容就是提高网络覆盖率、提升网络带宽速度、提高无线接入点数量。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①三大通信运营商要做到建设有线和无线融合,推进“三网融合”(即电信网、互联网与广播电视网),建成覆盖全区的新一代信息化基础设施。②不断提高乡村网络宽带覆盖率。可与各乡村干部协商,在各村举办宽带优惠活动,不断增加宽带用户量,促进智慧乡村网络化传播速度的增长。③加强无线网络建设的资金投入,提高“无线乡村”建设速度,通过无线乡村平台开发更多面向村民服务的信息化应用的App。

43智慧政府需做“为民、务实、清廉”的大管家

地方政府的重要角色就是做好地区发展规划,服务和管理好地方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化地区政府要建设智慧乡村,必须要做好政民、政企互动通畅,做好资源优化配置,重视生态保护及节能减排等。详细内容包括提升乡村政务信息公开透明度及行政审批效率,增开在线互动答疑端口;扩大乡村经济监管覆盖面,增强乡镇投资、融资有效性监管;加大乡村数字图书馆建设及使用情况,普及互联网文化教育;建立健全乡村交通、应急、安防、卫生等方面的智慧管理;提高乡村生态环保意识,加强环保信息宣传,地方资源监管智能化建设等。具w实施方案如下。

①加强区、镇、村政府之间信息及时共享与联动,与村民确立相应的沟通方式,及时将最新的信息化建设进度信息传达给村民,鼓励参与智慧从化建设。②政府要加强与电信、广电运营商等大企业的合作,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③对村镇建设资金加强监管,制订智慧乡村建设的评估及考核指标体系。④加强对村镇干部的学历教育,开展乡村“新文盲”(学习应用互联网)扫除活动。政府牵头让高校大学生下乡为村民进行信息化的知识普及,教村民使用网络,学习使用智能手机等活动。⑤加强对村路主要地段安装治安监控视频,建立村村互联的视频监控平台,实现“平安农村”。⑥加强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实现多层次、多功能、跨地区的“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多险种和服务一体化的信息服务体系,提高村民取保、就医的便捷性。⑦重点抓好从化区西和村等第一批26项美丽乡村示范工程建设;重点构建从化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包括旅游咨询、投诉、诚信经营、游客综合分析、呼叫中心等)。⑧要在流溪河两岸建设水质探测智慧设备,实时监控流溪河水质变化情况,确保不对流溪河饮用水源造成污染;装置山林、土地等的智慧探测设备,减少自然灾害事件(如山火、泥石流、山洪等)发生;加强开展群众性环保科普系列活动,提高企业和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44加强智慧乡镇企业建设是实现智慧乡村经济腾飞的关键

要培育乡村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引导更多企业了解智慧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吸引企业投资建设的热情。具体措施如下所述。

①对乡村、镇原有的传统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全面推进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经营管理信息化和企业销售、物流配送网络化。②加强乡镇企业信息化试点示范建设。如计划每年扶植5家从化区内的乡镇企业为从化区“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在税收优惠、融资贷款、资金补助等方面予以一定政策支持。③要合理利用从化资源,鼓励创新型企业发展。政府要对新建乡镇企业合理引导,择优扶持,对服务信息化强、智慧化水平高、环境污染小的中小企业大力扶持,例如健康养生、智能养老、文化创意、会展旅游等产业,典型企业有碧水湾温泉度假区、广东(从化)动漫城等、从都国际会议中心。④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尽快建立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规划建设如溪头村、上罗村等一批销售从化农特产的“淘宝村”示范点。

45培养智慧村民,提升接受新事物能力

智慧乡村的建设离不开村民的参与,他们才是建设成果的最终受益者。只有得到村民的广泛支持,智慧乡村的 “以人为本、便民百姓”的建设目标才真正得以实现。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引导民众参与到从化市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的建设,开展民众讨论会,召开智慧从化建设座谈会等,增强民众的建设意愿。②推进乡村教育的信息化建设,营造网络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社会环境,提升人民群众受教育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可以借助离退休有文化的老干部来带动文化水平低的村民学习新事物;也可以积极开展大学生村官的引入、培育和创新型发展。③着重培养有积极创新意识的村级干部或高学历年青人,让其组建智慧乡村互助小组,统一解决村民信息化应用等疑问,让村民们真正认识信息化的便捷优势,激发他们学习新事物的热情。

5结论

从化智慧乡村的建设是广州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延伸与补充,对加强广州的智慧化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都很关心,也都很支持。目前,从化智慧乡村的建设还处于初始的起步筹建阶段,未来建设的时间还很长,课题组只是根据从化区有特色的乡村镇进行了调查,在问题的总结上可能还存在不完善,但也是希望为从化的发展出谋划策,借助五力智慧乡村建设模型共同构建和推动从化智慧乡村的建设,共创和谐从化、智慧从化。

参考文献:

[1]熊晓珊,刘徽苍溪:打造“智慧新村”圆农民幸福梦[N].广元日报,2013-06-30(A01)

[2]苏晔城乡一体化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与对策研究[J].江苏商论,2014(2):82-84

[3]王甜智慧乡村的规划构想[J].小城镇建设,2014(10):88-90

[4]徐长安建设智慧农村[J].中国建设信息,2014(7):53-55

[5]胡海波用互联网思维推进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J].社会治理,2015(8):41-42

[6]王瑞君智慧从化建设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平台日臻成熟[EB/OL].[2014-09-25] http://wwwforestrygovcn/portal/xxb/s/2525/content-706544html

[7]段兴利关于网络购物行为相关问题的理论分析[J].商业时代,2011(20):43-44

[8]王恒胤,张仁寿,黄小军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证分析――以广州为例[J].城市观察,2013,13(1):25-40

[9] 顾德道,乔雯我国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2,35(10):79-83

[10]李卫忠智慧武汉 和谐宜居[J].中国信息界,2013(6):28-33

[11]黄茜年投40亿扶持战略性主导产业[N].广州日报,2012-02-09(A3)

第4篇:智慧乡村旅游建设方案范文

1.旅游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一是确保“开工一批”,在既定计划内开工建设并力争完成年度计划和工程形象进度,形成有效投资。三墩旅游综合体力争在四季度前完成一期项目规划编制工作和一期供地;长濂古民居文化街区项目完成设计方案调整,实施古民居文化街区建筑主体工程,力争年底前完成完成工程量的60%;湖山半岛养生园年底前完成项目前期工作;三墩传统文化艺术博览园力争尽早开工实施建筑主体工程。二是推进在建项目,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加大投资,发挥效益,凯兴开元五星级酒店力争完成土建基础工程,实施酒店主体工程建设;湖山温泉小镇力争完成一期主体工程。

2.高等级景区创建稳扎稳打。在现有基础上,以创建为载体,以提升为目标,加快景区产品建设提档升级。一是全力推进__金矿创5A。按照确保2017年,力争2016年完成创建的总体节奏,全力推进新游客接待中心用地场平并力争启动建设工程,实施金矿供水工程,力争完成国家景评委旅游景区景观价值评价;二是力争完成黄金旅游度假区总规的市级评审和环评的评审以及度假区管理机构设置工作;三是继续推进再创两个四A景区工作。开展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创4A论证和贯标提升工作。长濂村景区在成功创建3A级景区的基础上,加快古民居文化街区工程和村庄区块的环境整治、立面改造、游览线建设和业态提升工程,为下步创4A奠定扎实基础;四是稳步推进景区提升工程。谋划实施南尖岩景区龙门景点开发、千佛山景区景区入口服务区改建和三期佛文化改造工程、神龙谷景区扩容和拓展工程、红星坪温泉扩建工程等。

3.招商引资工作见实见效。围绕谋储备、抓引进、促落地、见成效,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一是做好湖山旅游区环湖公路、水库堤坝等配套基础设施工程谋划,为湖山旅游区块项目招商和环境打造奠定基础;二是对黄金省级度假区、清水源景区开发等一批前期工作和基础条件较为成熟的项目进行重点招商推荐;三是重点做好乡村旅游民宿项目的洽谈,对正在对接的海鸟、华盛达等乡村旅游民宿项目投资商加强沟通,力争促成合作。

4.其他重点工作抓好抓实。一是做好《__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对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定位进行再明确,对发展方向进行再明晰,对发展布局进行再优化,对发展举措进行再强化,找准找对符合县情实际的发展之路。二是做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三年行动工作,对照国家旅游局新修订的《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宜改则改、宜建则建,完成三年计划的阶段性目标,抓好建设提升工程。

1. 加快政策制定,引导乡村旅游发展。加快特色旅游村管理办法的制定工作,力争8月底出台管理办法,并评定出__首批特色旅游村。同时委托专业团队制定我县民宿评定标准及管理办法,保障民宿科学、有序发展。

2. 加快产品打造,丰富乡村旅游产品。通过实施农家乐综合体、乡村旅游景区化示范村建设等加快现有农家乐产品的提档升级;同时加快车前、珠村畈、大洞源等中高端民宿产品建设,填补我县中高端乡村旅游产品空白。

3.探索产业融合,增加乡村旅游收入。探索通过产业融合,将__超高的乡村旅游人气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收益,鼓励开发例如果蔬采摘、蔬菜采摘+乡村民宿旅游类型旅游项目、产品,通过乡村旅游增加我县原生态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将我县原生态农产品包装成各类旅游商品,以点带面,营造一个乡村旅游点带动一方农产品旅游商品销售的局面,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旅游富民强县。

(三)以市场营销为突破,推进县域旅游品牌建设

1.加强活动宣传。利用节庆活动对游客的吸引力和对宣传效果的放大作用,以夏季举办的北界红提节、应村乡自行车爬坡赛、高坪乡村爱情节、生态体育运动年等节庆活动,宣传展示__高山避暑、运动休闲、蔬果采摘等乡村旅游产品,提升乡村旅游的活力和魅力;联合景区、乡村旅游点共同策划主题活动,每个季节都推出不同主题、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专题活动,围绕专题活动开展营销宣传,力求形象宣传与吸引游客相辅相成。

2.深入开展专题宣传。针对主要针对客源增长较快的苏南各主要城市,以及上海等地开展了专题推介活动,下半年在福建闽北城市、福州、温州等地开展专题推介活动,同时继续保持上半年各主要城市的宣传推广、巩固取得的宣传成果;针对杭长高铁的开通,以及年底丽水通高铁的契机,做好高铁游的宣传推广,将宣传推广的纵深沿高铁沿线的城市逐步推进,开辟新的宣传市场。

3.加快智慧旅游建设。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工作,升级__旅游公众微信号的功能,强化微信平台的宣传效果;继续开展游客车辆来源地分析系统的建设安装工作,力争日趋完善我县的游客大数据收集系统。

1.深入标准化建设不懈怠。对《关于推进非星级酒店服务质量规范的实施方案

第5篇:智慧乡村旅游建设方案范文

据了解,河北四方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携手新华网与石家庄市政府日前签订协议,在河北省启动“互联网小镇行动计划”。根据协议,三方协力加强试点小镇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入口及移动门户,实现百姓民生与政务,商业服务无缝挂接,打造新型“智慧小镇”。

“互联网小镇行动计划”是四方通信携手新华网在积极探索、实践“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度调研、充分论证之后,推动的“互联网+”行动计划落地项目之一,该计划拟在全国打造千家互联网小镇。

示范点建设即将启动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互联网小镇还是新生事物。

据介绍,“互联网小镇”是信息化与新型城镇化、区域化的深度融合,是综合运用光纤通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城镇、社区、农村的生产、生活提供符合“互联网+”思维的解决方案。它的建设将推动智慧城镇建设,升级发展水平,实现跨越发展。

根据协议,四方通信将携手新华网结合河北省发展实际,计划在2015-2016年启动100家“互联网小镇”示范点建设。结合正在进行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甄选符合条件的20个村镇,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提升美丽乡村软实力,为互联网+农村提供发展模式;打造20个开发区、产业园区,助力河北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助力河北工业转型升级4.0时代;打造20个县(区),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20个城市社区,提升城市社区管理智能化、信息化水平;20个商业聚集区,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实践“圈子”电商的可行性。

“互联网小镇行动计划”涵盖多方面内容:打造“互联网+智慧WiFi入口”,夯实无线宽带基础网络,连接社区商业与居民;打造“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一站式微信政务大厅,用指尖上的政务来服务民生;打造“互联网+企业服务”,助力企业开展移动电商,加速乡镇中小企业发展腾飞;打造“互联网+阅读与教育服务”,提升民众文化素质;打造“互联网+信息安全服务”,保障小镇互联网安全;打造“互联网+溯源服务”,保障农产品食品安全;打造“互联网+旅游服务”,发展小镇旅游经济。

“互联网+”的具体呈现

“互联网小镇行动计划”是四方通信携手新华社“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具体呈现和重要案例,同时也是四方通信今年提出的互联网新型高端制造业与互联网建设和运营业“双轮驱动”战略目标的重要项目之一。

事实上,“互联网+”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的经济新形态,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不仅能够创造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而且将影响生产生活方式。

当然,河北省率先在全国规模化开展互联网小镇建设,除了依靠四方通信与新华社在互联网建设与运营方面丰富的经验和雄厚的实力之外,更希望借此机会促使乡镇地区进入信息高速公路,实现与一线城市“信息接轨”;壮大新兴业态,与传统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并最终促进地区整体发展迈上新台阶。

同时,三方还希望通过在河北试点互联网小镇建设,积累经验,为“互联网小镇行动计划”推向全国提供样板。

链接

“千家互联网小镇”行动计划具体内容

打造“互联网+智慧WiFi入口”,夯实无线宽带基础网络,连接社区商业与居民;

打造“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一站式微信政务大厅,用指尖上的政务来服务民生;

打造“互联网+企业服务”,助力企业开展移动电商,加速乡镇中小企业发展腾飞;

打造“互联网+阅读与教育服务”,提升民众文化素质;

打造“互联网+信息安全服务”,保障小镇互联网安全;

打造“互联网+溯源服务”,保障农产品食品安全;

打造“互联网+旅游服务”,发展小镇旅游经济。

2015中国互联网+创新集训营开营了

互联网与产业融合加速、产业格局迎来巨变,站在互联网+风口上传统企业该如何转型?日前正式启动的2015中国互联网+创新集训营将给出答案。

第6篇:智慧乡村旅游建设方案范文

荔波县人民政府县长叶霖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荔波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风雨兼程硕果累累

过去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过去五年,是全县上下励精图治、奋勇争先的五年,县人民政府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下,团结全县各族人民和社会各界人士,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五年来,我们坚持以宏观思维谋发展之路、以底线思维寻发展之策、以辩证思维成发展之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综合实力提升最快。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转型发展阵痛、后发赶超倒逼,我们保持定力、凝聚合力、深处发力,经济发展成功“突围”,荣获部级荣誉51项、省级荣誉37项,综合实力快速提升。五年来,地区生产总值从20.88亿元增加到50.47亿元,财政总收入从3.02亿元增加到6.32亿元,共向上争取财政补助资金60.71亿元,实施项目762个,总投资573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连续三年在全省同类县市增比进位综合测评中位列第一名,是历史上发展最快、成绩最好的时期。

——旅游发展势头最猛。率先提出全域旅游战略,成功纳入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景区提质升级、民宿旅游培育、产品业态创新齐头并进,旅游产业发展从小到大,连续五年呈现井喷式增长,樟江风景名胜区荣膺国家5A级景区并列入全省旅游度假区和100个旅游示范景区。五年来,接待游客总人数从406万人次增加到11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34.41亿元增加到110.96亿元,旅游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2%,成为全县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业由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旅居、体验等复合型转变,形成了大旅游引领绿色崛起、大旅游带动三产升级、大旅游格局全民参与的发展态势。

——交通环境改善最优。高速从无到有,高铁梦想成真。交通领域完成投资72亿元,驾荔高速直通县城,贵南高铁、三荔高速、机场改扩建、樟江航运开工建设,先后开辟广州、深圳、重庆、海南、天津等18条航线,“两高两航”综合立体交通体系逐步形成。总里程达767公里的国省道、县乡道全面完成扩建翻新,建成玉朝大道、小七孔大道两大城市主轴和环东、环西等4条环城大道,县城“四横十纵”骨架路网全面形成,交通瓶颈得到有效破解。

——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启动“七星抱玉”城乡发展规划,县城、集镇、乡村面貌日新月异、焕然一新。建设月亮湖湿地公园、老荔波古城文化区、樟江河滨景观等一批重大项目,县城规划区面积从5.6平方公里增加至8.3平方公里。乡镇小城镇建设各具特色、亮点纷呈,城镇化率从24.5%提升至41.57%。建成水甫、寨票、懂蒙等民宿旅游示范点和赛娥、水葩、大土、拉片四大世居民族特色示范村寨,形成产城景融合互动、山水城交相辉映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人民得到实惠最多。五年来,精准脱贫4.8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57.3%下降至15.1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375元增至849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5526元增至25595元,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从75%提高到93.8%。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保障体系日臻完善,教育率先实现“新两基”目标,城乡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连续五年位居省州前列。

——活动宣传效应最佳。坚持以活动促发展、惠民生、构和谐、展形象,五年来,成功举办州第七届旅发大会、中国西部小康论坛、首届民宿旅游峰会、国际动漫节、绿手帕全球巡演、意大利巨星荔波行、郎朗音乐之夜、首届世遗年会、梅花节等86个国际国内知名节会赛事活动,《跟着贝尔去冒险》《少年邓恩铭》《心上荔波》等文艺作品在全国热播,形成日日有声音、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主题的宣传攻势,“世界遗产地·地球绿宝石”屹立全国知名旅游品牌。

——绿色生态建设最好。厚植发展优势,在坚守生态底线中擦亮“地球绿宝石”,森林覆盖率从59.85%增至64.84%。正式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累计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补助4.36亿元。成功举办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形成《荔波共识》。《樟江流域保护条例》公布施行,共投入5.8亿元全面实施樟江河综合治理。荣获国家生态示范县、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中国森林氧吧等称号。

五年来,我们具体抓了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抓发展、提质效,县域经济向“同类领跑”跨越。我们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各项经济指标稳定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从15.76亿元增加到59.39亿元,年均增长30.39%;规模工业增加值从5.38亿元增加到13.5亿元,年均增长2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5.8亿元增加到11.26亿元,年均增长14.19%;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从42.24亿元增加到114.7亿元,年均增长22.11%;金融存款余额从22.65亿元增加到68.88亿元,年均增长24.91%,贷款余额从10.5亿元增加到45.56亿元,年均增长34.12%。

(二)抓脱贫、强攻坚,社会发展向“全面小康”奔进。我们始终坚持脱贫攻坚与全面小康创建统筹推进,立下“军令状”,吹响“冲锋号”,同步小康步伐明显加快。五年来,投入9.73亿元实施4190户1.73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八步工作法”和“六动模式”成为全国推广样板。整合各类资金和项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基本消除“空壳村”。累计实施扶贫项目340个,县级实现“减贫摘帽”。完成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6764套、农村危房改造12675户。建成天怡健康养老中心(一期)、县残疾人托管中心和4个乡镇敬老院,养老床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创新“五级承诺制”“八包责任制”,低保标准实现五连增,累计发放低保资金2.3亿元,惠及146万人次。投入救灾救济资金6205万元,发放优抚金2023万元。基本社会保险参保覆盖率和新农合参合率分别达97.18%、97.74%,城镇新增就业116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三)抓项目、攻重点,基础设施向“综合立体”突破。我们始终坚持以改善发展环境作为突破口,掀起了以交通、水利、电力通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大会战。建设完工134公里国省道、40公里县乡公路、593公里通村油路和8座县乡桥梁,全县通车里程达1320公里。率先在全州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沥青(水泥)路目标,连续荣获国家、省、州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先进集体和全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优秀县。水利建设完成投资7.8亿元,5个骨干水源工程积极推进,247个水利项目和山洪灾害预警监测系统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实现全覆盖,有效灌溉面积率达43.28%。成功列入贵州省第四批、第七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重点县,水利项目“建后资产管护移交制”和“建设申请承诺制”得到国家和省州水利部门充分肯定。电力建设完成投资1.56亿元,建成投运110千伏时来变电站等电力设施。村级宽带覆盖率达97%,通讯网络实现乡村全覆盖。

(四)抓转型、促升级,产业发展向“高效集约”迈进。我们始终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战略重点,以全域旅游引领经济转型升级,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编制完成《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全域旅游突破战略》等系列顶层设计,构建了“一带一核三重点五组团”的旅游发展总体空间布局。瑶山古寨、荔波古镇荣获3A级景区,大小七孔、茂兰、水春河3个景区提质升级工程全面铺开,先后推出9个新景点,启动建设8个新景区。新型工业化迈出新步伐,成功打造瑶庆绿色工业创新示范区、驾播工业园、小七孔返乡创业园等园区平台,入驻企业17家,实现产值30.02亿元。完成煤矿、非煤矿山兼并重组,煤炭产销量累计达258.3万吨。与软通动力合作完成大数据发展规划设计,成功引进阿里巴巴、贵农网、华纳斯科技等电商企业入驻荔波,建成荔波县农村淘宝服务中心、菜鸟物流中心,电商服务站点覆盖率达69%,电商企业达278家。荣获部级、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农业产业化取得新突破,完成《荔波县绿色生态安全农业生产(建设)规划》编制,成功创建5个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1个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实现总产值46.86亿元。有序推进土地流转17.46万亩,粮经比进一步优化,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比重达25%,“三品一标”认证36个,“荔波蜜柚”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商标。培育龙头企业35个、家庭农场65个、规模养殖场305个和专业合作社276个。军华畜牧养殖场获评“中央储备肉活畜储备基地”。兑现各类惠农补贴资金28.8亿元,农业增加值累计完成34.74亿元,荣获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优秀县称号。

(五)抓城乡、提品质,城镇发展向“精特美富”推进。我们始终坚持以特色城乡、产城一体作为着力点,城镇综合承载力大幅提升。城建项目完成投资79.86亿元。全面完成4条环城道路、5条城市主干道及6座桥梁建设,3个城市综合体、5个旧城改造、6家大型酒店及红船广场、大剧院等项目相继建成,城市功能配套日趋完善。19个房开项目完成投资50.5亿元,销售面积达95万平方米。县城延伸至朝阳,建成区面积达8.3平方公里。着力打造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甲良镇、小七孔镇分别获评省级、州级示范小城镇,懂蒙、太吉、拉片、尧古、水甫、者吕成功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六)抓生态、守底线,生态文明向“绿色崛起”转变。我们始终坚持把绿水青山作为立县之本,坚守生态底线,推动绿色发展。成功列入《贵州南部生态补偿示范区建设规划》《贵州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规划》等,《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与利用专题调研报告》通过国家评审。环境监察监测能力达标建设通过国家验收,机动车排气污染监测站建成使用。全面实施“绿色荔波”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成营造林56.03万亩、石漠化治理74.13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69.28平方公里。建成7座城镇污水处理厂、7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强化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荣获“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称号。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稳定趋好,成功创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1个省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生态村。

(七)抓改革、扩开放,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换。我们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激活内生动力、以扩大开放倒逼改革创新,经济发展活力集聚倍增。组建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不动产登记中心,公共资源实现统一平台规范交易,政务服务工作连续四年获全州一等奖。“一表两单”编制工作全面完成,清理行政审批项目102项,“两集中两到位”“一审一核”“一印两模”“三证一章”“两证合一”改革成为全省样板。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推行“三权”抵押贷款“荔波模式”。组建旅游发展委员会、旅游法庭、旅游警察大队和城市综合执法局,推进旅游“三权”分离改革,率先推行旅游投诉先行赔付制度。成功打造贵州省唯一旅游景区明码实价试点县。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推进扩权强镇。殡葬改革“三位一体”模式在全州推广。扎实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争取融资资金76亿元。率先出台《荔波县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累计引进项目221个,到位资金274.38亿元,全县投资环境测评位居全州前列。

(八)抓民生、构和谐,社会事业向“普惠共享”提升。我们始终坚持以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着力点,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事业累计投入14.93亿元,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和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分别通过国家、省级评估验收,新建村级幼儿园11所、中小学校26所,完成84个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公办幼儿园实现乡镇全覆盖并向村级延伸。高、中考成绩连续五年位居全州前列,荔波“小县办大教育”模式得到省州肯定。县医院、中医院异地搬迁顺利完成,新建(改造)8个集镇卫生院。成功建立州、县、乡三级医联体服务网络,“先诊疗·后付费”诚信医疗模式在全州推广,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卫生服务工作取得新突破。成功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县城成果,甲良、茂兰、佳荣列入“国家卫生乡镇”。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无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文体事业发展势头强劲,农家书屋、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实现全覆盖,连续举办两届全国陀螺邀请赛并荣获“中国陀螺之乡”。水韵樟江、广场文艺展演、流动图书车进乡村等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深入民心,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拥有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各1个,23部水书精品、18部布依文古籍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中国档案文献记忆遗产名录》,成为全国拥有布依族、水族文化遗产“国宝”藏件最多的县。“平安荔波”建设深入推进,“天网工程”实现县城全覆盖,整合“三中心”服务职能,充分发挥“五个资金”积极作用,创新县域群众诉求管理,荔波“421”社会创新治理模式在全省推广。先后荣获全国禁种铲毒先进县、全省平安建设示范县、全省无毒害先进县、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等称号。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责任制,煤矿安全生产连续五年实现“双零”目标。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武警消防、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审计、科技、史志、气象、外事侨务、司法行政以及妇女、儿童、老龄、残联、民族宗教、智力支边、工商联和对口帮扶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过去的五年,我们坚持县委坚强领导,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强化政府班子自身建设,坚持把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着力抓统筹、抓落实、抓提升,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服务力、公信力,形成了思想统一、团结高效、奋发有为的政府班子新形象。五年来,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29件、政协提案685件,回复率均达100%。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我县发展承前启后、取得重大成就的关键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实施全域旅游战略,主动适应新常态、牢牢把握新机遇、沉着应对新挑战、奋力走出新路子,年初既定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一是脱贫攻坚责任不懈,全面小康稳步推进。打响脱贫攻坚“六大攻坚战”,编制完成月亮山、瑶山三年脱贫攻坚决战计划。投入3.08亿元实施1375户5140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成佳荣、捞村等7个安置点。总投资达7057万元的74个扶贫项目全面实施,发放“特惠贷”资金2.11亿元、创业担保贷款8556万元、教育扶贫资助资金1594万元,逐步推进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有效减少贫困人口10174人,15个贫困村出列。二是主攻项目重心不移,发展后劲不断增强。41个省州重点项目和31个中央预算内项目分别完成投资50.74亿元、3.31亿元。争取融资到位资金36.24亿元。编制完成全域旅游交通三年行动计划,省道418旅游公路、荔波至瑶山果园公路全面动工,交通领域完成投资22.1亿元。编制完成《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尧柳水库基本完工,大土水库完成大坝主体,拉寨、三荔、拉毛水库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水利领域完成投资4.76亿元。在全州第一次项目现场观摩会综合测评中荣获第一名。三是全域旅游势头不减,三产升级深入推进。旅游持续井喷式增长,总投资达65亿元的18个大小七孔景区及周边环境提质升级项目全面启动,茂兰、水春河景区开发持续推进。兰鼎山、玄武山、观音峰、捞村大峡谷、七彩桫椤谷等新景区景点规划设计和招商引资工作稳步推进。梦柳布依风情小镇(一期)建成,大小七孔游客集散中心完成主体。成功举办17个大型文化旅游活动,开辟天津、武汉、长沙等新航线,荔波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绿色生态工业化取得新成效,茂兰万吨青梅酒厂复工建设,绿宝石缫丝厂(二期)建设快速推进。新增微企608户、民贸民品企业40家,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分别发展到8331户、1025家,注册资金达33.44亿元,“四上”企业89家。农业“接二连三”取得新突破,新增瑶山、小七孔、黎明关3个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出台扶持加快青梅和桑蚕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农业增加值达8.9亿元。四是智慧荔波目标不变,电子商务方兴未艾。组建大数据管理中心,完善大数据战略行动议事机构和制度,建成游客信息服务平台,开工建设智慧谷、智慧旅游集散中心,智慧荔波和智慧旅游完成第一阶段开发部署,智慧荔波架构初见雏形。建成1个县级运营中心、1个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和99个农村电商服务站,引进24家华纳斯电商加盟店,26家邮乐购体验店,与贵农网合作创新“供销扶贫”模式。五是坚守底线思想不松,生态文明持续推进。大力实施樟江流域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绿色荔波“六大工程”,完成营造林27.5万亩、石漠化治理12.26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25.64平方公里。县城(二期)、大小七孔、茂兰、驾欧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环境监测监察业务用房建成使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均达100%。六是城乡统筹步伐不停,特色城镇逐步显现。启动实施老荔波古城文化区,开工建设邓恩铭纪念馆和纪念广场,转移安置430户1590人。罗家寨大桥、江滨南路建成通车。樟江河滨景观(一期)投入使用,成为市民休闲健身乐园。民族体育活动中心主体完工。城区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稳步推进。老政府、原县医院、原党校片区旧城改造项目启动建设。7个特色小城镇建设有序推进,房开项目完成投资9亿元,销售面积20.4万平方米,城镇领域完成投资17.4亿元。七是改善民生力度不降,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荔波三中投入使用,38个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全面建成,县中等职业学校获评省级示范中职校。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突破千人大关,上线率位列全州前茅,全县幼儿入园率达88.6%。县中医院(二期)工程有序推进,5个乡镇中医馆和卫生院标准化项目投入使用。各项民生指标均达省州目标。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继续保持“双零”目标。

2016年重点实施的十件实事完成情况:玉朝大道和11所村级幼儿园投入使用,樟江河滨景观(一期)、月亮湖湿地公园、县城至永康至翁昂至瑶山旅游公路、荔波四小及老荔波古城文化旅游区均全面开工,荔波一中异地搬迁项目启动。智慧旅游集散中心完成主体,改造小康寨1417户,精准脱贫10174人,15个贫困村出列。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因国家政策调整,水丰220千伏变电站未能如期实施。

各位代表,五年发展有目共睹、五年巨变蕴含艰辛、五年成果令人振奋、五年成就提振士气。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历届政府接续实干的结果,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理解信任、建言献策、身体力行的结果。所有这些成绩凝聚着全县各族人民的智慧、心血和汗水,饱含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广大干部群众、离退休老同志和公安政法干警、武警消防官兵,向支持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省州驻荔单位、在荔投资创业的企业,向给予政府工作关心支持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艰辛历程,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实践影响深远,追本溯源,我们主要牢牢抓住了五个关键。一是坚持县委统领。按照县委的决策思路安排部署政府具体工作,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形成全县上下谋事一盘棋、干事一股劲、成事一条心的干事创业氛围。二是坚守生态底线。作为世界遗产地,我们始终坚持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两大宝贝”已成为最具潜力的后发优势,荔波正以全域旅游引领实现“绿色崛起”。三是开创发展新路。在煤炭产业严重下滑的大背景下,我们顶住压力、克服阻力,坚定不移实施经济转型升级,率先提出全域旅游战略,倾力构建以旅游为主的生态文化经济体系,走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四是坚定小康目标。坚持以全面小康作为首要责任,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注重发展成果共创共享,千方百计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展现了发展过程全民参与,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执政宗旨。五是强化务实担当。我们始终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依靠制度管人管事,用心用情干事创业,夙兴夜寐狠抓落实,做到思想清醒、政治坚定、作风务实。这些都是加快荔波发展的宝贵经验和财富,必须在今后工作中始终坚持,发扬光大。

各位代表,过去皆为序章,发展永无止境。总结五年的发展,纵向比,成就可圈可点,横向比,差距依然很大,我们要清醒认识到,荔波最主要的矛盾仍然是贫困与落后;最突出的问题是经济总量小、产业支撑弱,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最大的短板是脱贫攻坚任务重、项目推进不快、人才支撑较弱;最需突破的问题是旅游资源整体开发水平还不高,产品业态不够丰富,尚未形成整体综合配套服务,对市场的有效供给不足。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奋力绘就未来五年发展新蓝图

今后五年,是荔波大有作为、奋发有为的战略机遇期,也是荔波全域旅游大发展、大突破的关键时期,更是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决胜时期。中央提出五大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等重大举措,出台了支持国家主体生态功能区和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等重大发展政策,把扶贫攻坚上升到国家战略,全面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政策机遇的叠加效应。全省着力做强大生态、大旅游、大数据“三块长板”,着力补齐脱贫攻坚、教育医疗、基础设施“三块短板”,把大旅游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是陈敏尔书记对荔波作出:“一年内使大小七孔景区有大的变化”的新要求,荔波正面临加快发展、后发赶超的黄金期。我们必须要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坚决做到“先人一步、快人一拍”,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赶超贡献全部力量。

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党的精神为指导,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为总纲,深学笃用五大新发展理念,紧扣“两加一推”主基调主战略和“3366”战略部署,围绕“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战略定位,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定不移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擦亮“地球绿宝石”、种好“旅游摇钱树”,奋力建设全国全域旅游先行示范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5%左右,增比进位综合测评继续位列全省同类别县(市)第一方阵。全域旅游发展目标基本实现,争创国家旅游度假区、贵州旅游第一名片和“南翼”千亿级全域旅游增长极。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0%以上,成为省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典范。城镇化率达53%以上,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10%以上,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100%。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牢牢抓实六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一)坚定不移以脱贫攻坚作为第一责任,推动三大民生新跨越。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今后五年的头等大事,把所有工作、各种资源和各方力量都向民生聚集,确保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一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八个精准”“八个抓好”“五个责任”“五个一批”要求,聚焦2.48万贫困人口,全力打好脱贫“六大攻坚战”。重点抓好3270户12264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认真落实“631”安置机制和“五个三”发展机制,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保障、能致富。强化扶贫项目支撑,确保2017年全县整体实现国标脱贫,达到小康创建指标要求。二是全面推进教育卫计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巩固提升“新两基”成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到2021年,完成荔波一中异地搬迁工程,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以上,实现小县办强教育的目标。重点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实施医疗卫生标准化建设“五大工程”全覆盖和“人才强卫工程”,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着力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制度,推动计生事业转型,实现人口均衡发展。到2021年,建成一所标准三级公立医院,全县公立医疗机构达到20个以上。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争创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保障广大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三是织牢社会保障体系网。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和社会保障兜底工程,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优抚四大保障体系。推进“天网工程”向农村延伸覆盖,提高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和规范化执法水平,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和谐稳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守住公共安全底线,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位列省州前列。

(二)坚定不移以全域旅游作为第一战略,推动三大产业新跨越。坚持把全域旅游战略作为今后五年的发展方向,树立“旅游+”理念,夯实“545”体系,以旅游引领一产、带动二产、引爆三产。一是推动旅游龙头“全面升级”。坚持“一带一核三重点五组团”的空间布局,全力提质升级核心景区、创新开发产品业态、完善功能配套设施、提升整体服务水平,推动旅游纵深开发和业态丰富。实施大小七孔景区一体化管理,形成大小七孔、茂兰、县城(水春河)3个5A级景区三极鼎力;瑶山景区、黄江河湿地公园、玄武山、捞村大峡谷、七彩桫椤谷等5个4A级景区多点并举;观音峰、四季花海及民宿旅游村寨等多个3A级景区遍地开花;休闲度假、民俗体验、山地运动、汽车露营、温泉度假、滑雪赏梅、文体赛事、文艺采风等多种旅游业态交错发展的旅游新格局。到2021年,实现旅游接待20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220亿元以上,过夜游客人均停留天数2.5天以上,建成黔桂旅游中心城市和游客集散中心。二是推动绿色工业“转型崛起”。按照“一园一核四片区”布局,着力打造以农特产品、旅游商品加工为主导的绿色新型工业,培育一批旅游商品开发基地,构建工业带一产、促三产的发展格局。突出招引和培育并举,大力发展临空经济、现代物流、保税仓库、免税店、绿色轻工等产业集群,加大产业链上下游引进和培育力度,引导民营经济向五大新发展理念转型。到2021年,全县旅游购物收入达50亿元以上,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达到20%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21.54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达50亿元以上。三是推动生态农业“接二连三”。按照农旅结合、绿色生态安全农业的发展方向,狠抓农旅化、园区化、品牌化三大关键,形成农旅化园区、特色化种养、标准化加工、品牌化提升的绿色安全生态农业体系。到2021年,农旅结合的省级示范园区达9个,农业总产值达55亿元以上,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规模养殖场分别达50个、300个、300户、400个,成为全省农(林)旅融合示范县。

(三)坚定不移以生态优先作为第一底线,推动三大工程新跨越。坚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坚守两条底线的战略路径,把“绿色+”理念贯穿各个方面,全力打造生态文明试验区典范。一是实施“绿色+”大融合工程。推动大生态与大扶贫、大旅游、大数据、大健康、大文化等融合发展。着力发展绿色经济、打造绿色家园、完善绿色制度、筑牢绿色屏障。深入实施绿色荔波及樟江流域综合治理行动计划,持续抓好“5+1”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构建“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完成营造林17.93万亩,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治理均达70平方公里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95%、88%以上,城乡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和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均达100%。继续巩固国家卫生县城成果,新增3个国家卫生乡镇。二是加快绿色健康大跨越工程。加速大生态与大健康深度融合,依托养老体系、地热资源、旅游布局和特色中药材种养等优势,加快发展医药医疗、森林康养、休闲养生、健身康体产业集群,培育一批中医药生产加工、运动健身、康体养生和休闲养老基地。依托智慧荔波,着力构建“智慧医疗”和“健康云”智能服务网络,拓展延伸大健康产业链,加快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覆盖城乡的大健康产业体系。三是加速特色文化大提升工程。推动大生态与大文化广泛结合,充分挖掘、传承发扬民族特色文化,全面推进民族文化“四六工程”。建成邓恩铭纪念馆和老荔波古城项目,形成彰显红色文化、体验民族特色、感受历史沉淀的古城文化旅游区。培育一批具有荔波特色、市场竞争力强的民族文化产业园。全力做好《中国水书国际编码提案》和《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申报工作。深入开展以勤俭节约、绿色低碳为主题的全民健身运动,力争引进更多国际国内文体赛事活动和文化创作基地落户荔波并成为永久性举办地。

(四)坚定不移以创新驱动作为第一动力,推动三大活力新跨越。坚持把创新开放作为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战略动力,抓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技创新三大关键,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是强化大数据创新激发活力。充分发挥大数据管理中心作用,挖掘大数据政用、商用、民用价值。建成智慧谷项目,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和大数据综合应用平台,打造与省州平台纵向联通、与部门数据横向联动的数据交换体系,打通数据资源分散采集、处理加工、集中应用三大环节,加速大数据与产业发展、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融合。到2021年,培育大数据核心应用企业2家以上,推动智慧旅游和智慧产业取得新突破,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应用全面提升。以全国、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为契机,加强与电商企业深度合作,完善县乡村三级大物流配送体系,实现电子商务村级综合服务网点全覆盖,建成集仓储、冷链、配送为一体的智能物流园。二是深化改革提升内生动力。坚持运用法治思维推进改革,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需求侧管理,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深化旅游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大旅游管理格局。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完善县乡财税制度改革,充分调动乡镇生财、聚财、理财积极性。加快推进城乡管理体制、城镇综合执法等改革,形成一批改革亮点。三是实施开放带动借助外力。用足用好金融“源头活水”,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力争培育1-2个2A级以上平台公司并成功上市。加大“引银入荔”力度,引导和规范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切实突破融资瓶颈。健全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千方百计优化投资环境,形成上下联动、全民招商的全方位态势。

(五)坚定不移以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抓手,推动三大基础新跨越。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推进需求侧同步发力,全力以赴构建适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协调、内外联通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一是构建现代立体交通体系。打通对外“大动脉”,积极服务贵南高铁、三荔高速、机场改扩建三大工程建成完工并投入使用。争取荔波连接平塘、南丹、河池等高速公路及荔波至黄果树轨道交通纳入省州规划。申报建设国际航空口岸,开通主要客源地大中型城市航线,形成高铁纵向贯通、高速辐射带动、航线延伸联通、轨道交通互补的现代交通综合体系。提升县内“大静脉”,建成樟江航运及轨道交通环线工程,以旅游公路理念提级改造国省道和县乡村道路。到2021年,旅游公路里程达200公里以上,通乡公路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疏通乡村“毛细血管”,加快推进通组公路、扶贫产业路建设,建制村全面实现“6个100%”。二是构建现代水利工程体系。抢抓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建成尧柳、大土、三荔、拉寨、拉毛5座水库和平林电站,加快推进架桥、的马、石板、吉腊水库建设和樟江河、方村河、甲料河水电梯级开发。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城乡供水一体化、灌区提升改造、河堤治理及防汛抗旱减灾等工程建设,形成覆盖城乡生产生活用水安全保障体系。到2021年,水利领域完成投资15亿元,农田有效灌溉率达50%以上,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率达100%,全面解决工程性缺水和饮水安全问题。三是构建电力通讯网络体系。全面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以满足城乡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用电需求为重点,完成两个以上千伏变电站建设,推动县城配电网增容、农村电网升级和网架结构改造。全面实施信息基础设施“三年会战”,推动有线宽带及无线网络向农村延伸,全面完成有线宽带、“无线网络·满格荔波”全覆盖工程,有序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有机融合。到2021年,实现“村村通宽带”,县城、主要景区及重要集镇免费WIFI全覆盖。

(六)坚定不移以特色城乡作为第一载体,推动三大区域新跨越。坚持把城乡统筹发展作为区域联动、协调共享的战略载体,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精致县城、特色乡镇和美丽乡村。一是做精县城,按照“改造升级老城片区、配套建设南门片区、联动开发环城片区、启动开发玉朝片区”的思路,打造以樟江风光带为主线、迎宾大道—玉朝大道和樟江大街—小七孔大道两轴辐射带动,县城、月亮湖、朝阳三级同步发力,新老城区联动开发的县城发展格局,重点实施一批景区景观、功能配套和品质提升工程。到2021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人口达8万人以上。二是做特乡镇,按照“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旅游景观型示范小镇要求,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全面打造“七星抱玉”特色城镇,统筹推进城乡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协调发展。到2021年,打造形成7个各具特色的旅游小镇,每个乡镇创建1个以上3A级景区。集镇建成区面积达7平方公里以上。三是做美乡村,以民宿发展为契机,加速旅游向文化延伸、向乡村发力,全力构建以“北斗七星”为核心的民宿旅游示范点,推进全县100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特色民族旅游村寨打造,形成樟江、淇江两大民宿集群产业带。

借势扬帆奋发有为

扎实推动2017年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施政的第一年,也是全面脱贫、同步小康的攻坚之年,更是提速赶超、转型升级的突破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17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5%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旅游总收入增长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2017年重点实施的十件实事是:

一、建成邓恩铭纪念馆、纪念广场及烈士陵园;

二、减少贫困人口2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控制在3%以内,达到小康创建指标要求;

三、实施农村危房改造项目1600户,完成棚户区改造3704户,全面实施尧古、太吉、者吕、水甫四个传统村落的保护建设工作;

四、建设恢复文庙、武庙、老县衙、永济泉等历史古迹,建成老荔波古城文化区;

五、建成民族体育活动中心、智慧旅游集散中心;

六、全面实施荔波一中异地搬迁项目,建成荔波四小、县中医院二期、妇幼保健院;

七、启动建设三荔水库、拉寨水库,实现尧柳水库下闸蓄水,大土水库全面完工;

八、全面完成景区提质升级16个项目,创建1个4A级、7个3A级景区;

九、开工建设县城至机场快速干道、省道414茂兰至大沙坡、王蒙至瑶山旅游轻轨项目,建成省道418县城至翁昂至瑶山旅游公路;

十、推进水书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建成县级综合档案馆及水书展馆。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推动以下工作取得八个新突破:

(一)紧盯新要求严嘱托,在大小七孔景区提质升级上取得新突破。坚决贯彻落实省州关于荔波景区提质升级的新要求,把2017年作为“景区提质升级年”,举全县之力、超常规推进,确保完成2017年总投资65亿元的18个项目,启动2018年总投资58亿元的8个项目。一是坚决完成景区提质工程。按照大小七孔景区一体化的思路,建成景区“两门、两桥、两线”及相关配套工程。全面完成西门连接线景观道、大小七孔连接线和大小七孔集散中心、西门集散中心,打造3000亩西门花海,纵深开发野猪林、龟背山、天钟洞等景点,新建非遗民族彩绘村,完成拉柳、内外孟塘整体搬迁,实现景区环线游览、一体运营。二是坚决完成景区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围绕打造县城至景区、驾欧至景区东西两线最美风光带,严厉打击公路沿线“两违”行为,完成3047栋144万平方米的房屋立面改造和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完善公路慢行系统及旅游配套设施。全面推进王蒙集镇、新街村整体搬迁及驾欧集镇、联山湾改造升级,实现景区周边乡镇村寨最美、沿线公路最靓、配套设施最优。三是坚决完成红色旅游文化及配套工程。按照国家二级博物馆标准新建邓恩铭纪念馆及纪念广场,全面完成430户210栋房屋征拆及周边环境整治,实现邓恩铭故居红色旅游文化全面升级。

(二)紧盯补短板占高地,在大扶贫大数据战略行动上取得新突破。坚持以强创新、占高地、奔小康引领两大战略行动,以大扶贫统揽补齐短板中的短板,以大数据创新抢占“智慧树”新高地。大力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深入实施“1+10”“1+9”和月亮山、瑶山片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用好扶贫开发投资平台,整合各类资金投向脱贫攻坚项目。全面实施1625户6091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谋划开工2018年784户2940人的县城移民安置点,确保实现县级国标脱贫。大力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建成智慧荔波(一期)和智慧旅游体系,构建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汇聚交换平台,启动智慧医疗健康和智慧教育项目。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健全县、乡、村三级运营体系,新增村级电子商务综合网点35个以上,实现村(社区)全覆盖,农特产品网上销售额增长30%以上,力争创建电子商务产业园1个以上。

(三)紧盯夯基础扩投资,在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上取得新突破。坚持以“大谋划、大推进、大盘活”为重点,更加注重项目前期包装运作、中期跟踪服务、后期落地建设等关键环节。一是推动项目建设大提速。着力优化项目库储备结构,确保项目库动态储备1600个以上。坚持执行“十个一”“四数五帮”项目推进机制,突出抓好可研、用地、环评和招投标四个环节,重点对中央专项建设基金项目、省州重点项目、景区提质升级工程和脱贫攻坚项目做到目标、标准、时限、责任和奖惩“五明确”,以快建设谋大突破、塑新形象、惠大民生。二是狠抓综合交通大提升。主动配合贵南高铁、三荔高速和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建设,力争荔波至环江高速落地开工、荔波至平塘至贵阳高速列入规划。全力推动樟江航运、机场快速干道、省道414茂兰至大沙坡、佳荣至九阡高速连接线、玉屏至播尧公路改扩建开工建设,启动王蒙至瑶山轨道交通项目。全面实施旅游公路提升工程,建成荔波至瑶山果园公路,确保旅游公路里程达40公里以上,交通领域完成投资16亿元以上。开辟旅游新航线,力争机场吞吐量突破10万人次以上。三是加快水利设施大改善。启动建设拉毛水库,全面推进架桥、的马、石板、吉腊四座水库前期工作,完成甲午、拉交、鲁末、鱼胆山4座水库除险加固,把查电站技改扩建竣工投产,平林电站完成大坝主体工程。水利领域完成投资2.5亿元以上。四是加速电讯设施大突破。力争水丰220千伏、驾欧110千伏变电站开工建设,铺设10千伏线路121千米。新建36个基站,重点抓好千兆光纤到楼、百兆光纤入户,确保建制村实现宽带全覆盖。

(四)紧盯优产业促转型,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坚持以全域旅游为核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推动全域化旅游格局实现重点突破。坚持旅游“多元发展、软硬兼施”,同步推进茂兰、水春河景区提质升级。加快推动冰雪水世界、月亮湖湿地公园投入使用。加速开发观音峰、玄武山、淇江流域、黄江河湿地公园和七彩桫椤谷等旅游资源,启动捞村大峡谷综合开发、赛娥布依风情湾升级打造。建成智慧旅游集散中心,积极引进国际知名度假酒店落户荔波,继续推进民宿旅游示范点建设。全力推动服务水平大提升,新增本地旅行社20家、导游储备100名、宾馆酒店服务人员2000人以上。全年实现接待游客127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5亿元以上。二是推动绿色生态工业实现质量双升。坚持“做大园区平台、集聚生产要素、发展新兴产业”,谋划建设空港物流及商贸物流标准示范园,加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大型农特产品、旅游商品企业4家以上,园区总产值达13亿元以上。积极扶持煤炭企业安全达产。以大健康康体养生为核心,打造健康养老、休闲度假基地1个以上。用足用活民营经济、微型企业各项扶持政策,新增“四上”企业8家。三是推动绿色安全生态农业实现提质增效。新增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2个,农业生产园区覆盖率达30%以上。坚持“稳粮、保畜、强蔬、优林”,重点扶持青梅、桑蚕两大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新增精品水果0.5万亩、桑园0.5万亩、中药材0.5万亩。强化龙头带动,培育农业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0个、规模养殖场及家庭农场130户以上。加快农特产品品牌建设,“三品一标”认证达43个,主要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达100%、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率达30%以上。

(五)紧盯抓特色见成效,在加快构建山地新型城镇上取得新突破。坚持构建以精致县城为龙头、特色小镇为支撑、美丽乡村为亮点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体系。一是加快打造中心县城。加速公共服务功能向朝阳延伸,全面建成民族体育活动中心、樟江河滨景观(二期)和南北停车场,加快智慧生态城建设和老政府、原县医院、汽车站、原党校4个片区旧城改造。有序推进板旺、建设村安置区建设。规划启动高铁小镇、月亮湖小镇和航空小镇。督促房开项目加快建设,确保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销售面积20万平方米以上。二是加快打造特色小镇。按照3A级景区标准鼓励扶持每个乡镇(街道)打造具备民族特色的街道(社区)、文化广场、星级厕所、停车场及旅游服务区,培育壮大1个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个性特、布局优、功能强、产业好、机制活、效益高的“七星抱玉”特色小镇集群。有序引导农村人口有序向城镇落户,城镇化率达45%以上。三是加快打造民宿乡村。继续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七小行动计划,创新“民宿+脱贫”模式,以“北斗七星”民宿精品酒店为核心,加快建设巴格等一批民宿示范点,确保每个乡镇(街道)具有一个民宿旅游特色示范村寨。

(六)紧盯守底线强优势,在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坚持以底线思维谋发展之策,坚定不移厚植生态优势推动绿色发展。一是打好生态建设攻坚战。深入推进绿色荔波三年行动,全面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完成营造林2.5万亩、石漠化治理20.07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1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68%以上。二是打好污染治理突围战。以樟江、淇江等重点流域及县城、城镇重点区域治理带动全域环境整治,建成佳荣、播尧集镇污水处理厂,确保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95%、88%以上。城乡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和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均达100%。三是打好环境监管持久战。严格执行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突出以科技力量解决好环境矛盾,用好“六个严禁”“六个一律”两把利剑,严格执法、重拳出击,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七)紧盯强创新增活力,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坚持以法治思维推进改革,围绕经济体制改革中心,做大做强开放平台,全面释放发展新活力。一是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出台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理顺旅游体制机制,全面推进旅游三权分离改革和“快审快结、快处快赔”的旅游纠纷速裁模式。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全面铺开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及区域医疗联合体改革。二是持续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和乡镇财税改革,继续推进教育、户籍、文化、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等领域改革。三是提升招商和融资水平。抓好招商项目的精准率、落地率、成活率三个关键,做大做强荔旅产业控股集团、樟江实业、荔旅集团、金投集团等平台,组建文化旅游投资集团,确保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0亿元,融资到位资金40亿元以上。

(八)紧盯惠民生促和谐,在推动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让公共服务能力更加普惠大众。一是全面提升教育事业。巩固提升“新两基”水平,扎实推进荔波一中异地搬迁、县城四小项目建设,规划启动第五小学。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确保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分别达89%、93%以上。加快中职校创新,力争列入“全国千所优质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二是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深入挖掘民族特色文化,加快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科技、农业等业态融合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做大做优文体活动载体,举办好黔南州第五届运动会、国际儿童动漫节、全国陀螺邀请赛等系列文体赛事活动,争取更多国际文化活动落户荔波,唱响“荔波好声音”。三是提高就业创业服务水平。强化全域旅游战略人才支撑,按需引才、本土提升、就业保障三措并举,确保每万人人才资源数达1100人,城镇新增就业2900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四是抓好卫计及民政保障。推进计生“双诚信双承诺”和“三按月”管理机制,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县。全面完成县中医院二期、妇幼保健院和6个乡镇中心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烈士陵园及小七孔、黎明关敬老院项目,启动建设荔波国际大健康生态养老服务中心,深入推进殡葬改革。优化新农合补偿方案,新农合参合率达98%以上,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断增强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水平,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综合覆盖率均达90%以上。五是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全面实施“421”社会创新治理模式,建成“一队两基三所”和交通事故快处快赔中心。深化社区自治管理,推进住宅小区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平安荔波”建设,全面完成“天网工程”,形成立体化社会治安和消防防控体系。继续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实现安全事故“双零”目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测评继续保持省州前列。提升民族团结影响力,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加大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加快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切实抓好国防教育、人民防空、优抚安置和双拥工作;支持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公正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支持武警部队和消防工作;继续关心支持工青妇、红十字会、老龄、残联、关工委工作;做好外事侨务、机构编制、民族宗教、司法行政工作;推进审计、科技、统计、气象、档案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将坚持按照“务实、高效、公正、廉明”的要求,切实提高公信力和执行力,在政府自身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效。

(一)依法行政,转变职能,行简政之道。严格依法依规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全面公布政府权利和责任清单,大力推进政务公开。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以行政权力瘦身为市场主体强身,实现审批提速、服务提质、办事提效。切实规范政府议事规则,把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审查、集体讨论、社会听证作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加快打造“线上线下合一、台前台后打通、纵向横向联动”的公共服务模式,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

(二)高效施政,改进作风,办实干之事。深入开展“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以学促干,以干带学,切实把理论思想聚焦转化到“脱贫攻坚、全域旅游、项目建设”三大决战上来。推行政府工作项目化、项目推进责任化、责任落实具体化,健全绩效管理、督查督办、定期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每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树立主动服务意识,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艰苦奋斗作风。严格执行公车改革制度,做到下乡轻车简从、公务勤俭节约,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三)科学理政,强化执行,创务实之绩。坚持以大局观念研判新形势,做到站位高远、定位准确、与时俱进。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善谋为民之策,常行为民之举。注重战略思考,在创新发展思路、拓宽发展路径、培育发展动力上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坚持登高望远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勇于争先的拼搏精神,做到加快发展信念不动摇、率先发展气势不减弱、跨越发展意志不衰退,形成目标同向、班子同心、干群同力的良好局面。充分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荔波县情,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多办惠民生、得民心的好事,追求群众满意的政绩。

第7篇:智慧乡村旅游建设方案范文

一、“旅游+”战略

1.“旅游+”的问世

“旅游+”战略由北京伯联顾问于2015年5月首次提出,并应用于“文山州旅游业发展战略规划”。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发表署名文章《开明开放开拓,迎接中国“旅游+”新时代》,全面解释“旅游+”是什么、为什么,并从战略层面、重要行业、热点领域阐述如何实现“旅游+”。“旅游+”已由一项口号和国家政策应用于实践,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渗透到其他行业之中,不同的学者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和行业动态开展“旅游+......”的研究,“旅游+”作为一种新形态广泛的运用到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之中。

2.“旅游+”的内涵和作用

“旅游+”指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翅膀,形成新业态,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

同“互联网+”一样,“旅游+”具有“搭建平台、提升价值、促进共享、提高效率”的功能。“旅游+”能拉动需求和市场,为所“+”各方搭建巨大发展平台;“旅游+”通过有机融合,产生“1+1>2”的效果,加出价值、放大价值;“旅游+”是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是服务于人的“+”;“旅游+”是充分拓展的“+”,“+”的对象、内容、方式丰富多样,“旅游+”的效果丰富多彩。

3.“旅游+”的内容

推进“旅游+”,“+”什么、如何实现“+”是中心。“旅游+”延伸到第一产业,重点发展乡村旅游;“旅游+”延伸到第二产业,大力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旅游+”延伸到第三产业,促使旅游与文化、金融、交通、商务、医疗、体育等产业握手,诞生新业态、孕育新产品。

李金早指出,从战略层面上,推进“旅游+”国家重大战略,推行旅游+“五位一体”建设、旅游+“五化”战略、旅游+“一带一路”构想、旅游+长江经济带构想等战略。从重点行业方面,推进“旅游+”新的生活方式,包括旅游+研学、旅游+交通、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新型养老、旅游+健康养生和旅游+购物等。在热点领域方面,推进“旅游+”,实现重点突破,推进旅游+互联网,以信息化武装旅游;推进旅游+“美丽中国”建设,开展旅游精准扶贫;推进旅游+“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开拓旅游市场,增强旅游业发展动力和活力;推进旅游+外交,使民众交往成为国家关系正常化的导航器。

可见,“旅游+”从不同层面有不同的加法,通过“旅游+”其他产业,带动各行各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

二、江苏省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可行性分析

1.完善的旅游行业体系

江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密集,形成了沿长江、环太湖、沿海、楚汉文化、徐、宿、淮五个旅游资源聚集体。凭借经济优势和多年的开发利用,有着完整的旅游产业链,相当的旅游行业规模,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接待能力,较完善的旅游行业生产力体系。“十二五”规划期间,旅游业取得巨大进步,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贡献率不断提升。5A级景区、国家旅游度假区数量全国第一,省级旅游度假区45家,居全国前列。2015年,旅游发展继广东、北京、上海之后,全国排名第四。“十二五”期间,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累计达到26亿人次,年均增长11.5%;实现旅游总收入3.66万亿元,年均增长14.1%;旅游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1%,高于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平均水平,5A景区20家,位居全国第一。全省部级、省级旅游度假区新增3000万元以上的旅游项目335个,完成投资1063亿元。在“十三五”时期,江苏要在建设“强富美高”的新江苏上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达到阶段性的目标与要求。

2.特色鲜明的旅游圈

江苏13市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南京的六朝胜迹、苏州的园林古镇、无锡的太湖风光、常州的主题公园、扬州的汉唐文化、南通的江涛海潮、徐州的两汉遗韵、盐城的珍禽灵兽、镇江的寺院山林、泰州的国粹风采、连云港的海域仙境、淮安的伟人故居、宿迁的西楚文化。旅游实力差异显著,苏南高于苏中、苏中高于苏北,不同等级中不同城市旅游竞争力也具有明显差异。展现出明显的圈层性,苏州是I级旅游圈,南京和无锡是II级旅游圈,常州、扬州、镇江、南通是是III级旅游圈,其余城市为IV级旅游圈。

3.丰富的旅游产品

江苏省旅游产品丰富,形成独特的无锡樱花、高淳油菜花等江苏赏花之旅,汤山、天目湖等温泉之旅,同里、周庄、?f直、木渎等古镇之旅,“中国星宝贝?深氧湖?星空音乐之旅”等亲子之旅,徐州、扬州、无锡、苏州均有运河之旅,长江、古淮河、运河等江河之旅,太湖、洪泽湖、瘦西湖等名湖之旅,红楼宴、太湖船宴、乾隆御宴等美食之旅,泰州凤城河长三角夜钓大赛、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运动之旅,敲钟祈福、无锡灵山大佛、镇江句容茅山进香等祈福之旅,南京金陵廉史文化游、无锡仰先贤高德开时代新风名人文化线等廉政之旅,以及色彩纷呈的主题公园、园林之旅、湿地之旅、乡村之旅、文化之旅、自驾之旅、红色之旅、养生之旅等。

4.智慧旅游的契机

江苏在全国率先创造性提出“智慧旅游”概念,2011年国家旅游局审批同意江苏省建设“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2012年南京、苏州、常州、无锡、南通、扬州和镇江等7个城市建立了“智慧旅游城市联盟”,同时被国家旅游局公布为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成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最多的省份,南京成为国内第一个是发展智慧产业的城市。镇江智慧旅游虚拟平台,“南京旅客助手”手机客户端,苏州市旅游局官方手机应用-姑苏style、苏州漫游卡,无锡旅游全程解决方案DTD项目等。

2015年9月,首次中国“旅游+互联网”大会在常州召开,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落户常州。江苏旅游业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运用互联网开展旅游网络营销、产品设计、市场预测和大数据采集。各个城市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旅游运作,例如,全国最大的旅游电商平台“同程网”和全国最大的旅游BTB平台“八爪鱼”在苏州崛起,成为全国旅游产业“互联互通”的又一互利分享平台。2015年仅镇江就有400家旅游企业在携程上线,收入约5300万;2015年全省游客满意度综合得分高出省政府考核目标。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江苏省旅游系统积极应对挑战,在新常态下主动探索作为,旅游经济取得良好发展。在大旅游时代背景下,江苏有必要主动对接“旅游+”发展新形态,拓展旅游自身发展空间,推进旅游转型升级。

三、江苏省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途径

1.“旅游+行政”。在进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与行政的双管齐下。江苏应对新时期旅游工作,在行政审批、土地使用、市场管理、税收等方面采取一系列优惠措施,大力扶持旅游产业的发展。2016年5月31日,江苏省社科院在南京举行现代智库论坛,提出江苏民生共享战略,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共享发展,不断增强全省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可以组建旅游工作部际联系会议制度,突出问题导向,定期围绕旅游发展中的焦点和难点问题、政策实施障碍等进行评估、协调、议决;将旅游发展纳入各级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预算和年度工作报告和考核之中,并通过第三方评估的方式加以督察。

2.“旅游+规划”。旅游规划设计是对旅游产业发展方向、旅游资源利用与保护、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文化建设、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等一系列重要事项的总体安排和统领设计。形成江苏四大旅游区,具有世界级影响力旅游品牌“江南水乡”主题的苏锡常通旅游区,江苏最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的宁镇杨泰旅游区,开发两汉文化和淮扬文化内涵的徐宿淮旅游区,开发海滨度假休闲、自然观光旅游和生态旅游的连盐旅游区。各个旅游区找准特色,对旅游产品进行规划设计。

3.“旅游+新科技”。以新型互联网络、移动通讯技术、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正深刻地变革着旅游业的发展进程。运用“互联网+”,将信息技术融入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活动开展、旅游规划设计之中,促进全省智慧旅游的建设。促进统一旅游资源数据库、智慧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公共信息平台、车辆配载平台等建设,推进“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旅行社”等示范工程,绘制《漫游江苏》交互式漫画,推广“江苏智慧旅游卡”,从整体谋划上推进江苏智慧旅游工作。

4.“旅游+产品”。按照保持原真、创新利用的原则,加强旅游与农业、工业、教育、医疗、体育、文化、商务、生态、创意、养老、购物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农业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商务旅游、民俗旅游、美食旅游、旅游购物等传统旅游产品,创新高铁旅游、游艇旅游、医疗旅游、会展旅游、影视旅游、旅游演艺、房车旅游、露营旅游、邮轮旅游、会展旅游、养生养老等专项旅游产品。如针对江苏金陵文化、楚汉文化、吴文化、淮扬文化、江海文化、海盐文化、京口文化的不同特色,开展文化之旅。以扬州菜为代表的淮扬风味、以苏州菜为代表的苏锡风味、以南京菜为代表的金陵风味、以及镇江、淮安等地的全席菜开展美食之旅。

5.“旅游+服务”。深化旅游供给侧改革,加快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落实“畅游江苏”要求。加强面对新型旅游形式提供的设施设备的加工,如房车、邮轮的建造;建立邮轮母港基地,完善邮轮维护、后勤供给等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房车基地、自驾游营地的建设;加快漫游卡、手机应用、“苏州好行”、“落地自驾”、“旅游管家”和导游预约等六大散客服务平台的运营;完善旅游咨询、投诉处理、信息处理、营销推广三级政府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实施停车场、标识标牌、旅游厕所和无线网络四大旅游公共服务专项行动计划;利用导游自由执业的契机,从各行各业中培养敢创新、会创业的旅游人才。

第8篇:智慧乡村旅游建设方案范文

一、秦皇岛与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它是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支撑下形成的一种新型信息化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在撬动城市经济发展、统筹社会与经济、城市与乡村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2013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过组织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公布了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秦皇岛市和北戴河新区在名单之内。秦皇岛智慧城市建设由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医疗、平安城市和智慧城市云平台五部分组成。

二、秦皇岛与智慧旅游

智慧旅游是旅游业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典范,是旅游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是旅游业转型升级为现代城市服务业的关键。智慧旅游这一概念来源于智慧城市。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智慧旅游成为各旅游城市争相申请建设的重点。秦皇岛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发展智慧旅游既是建设生态型旅游城市的必要条件,也是使城市发展快人一步的必然选择。秦皇岛市是“第二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也是目前河北省唯一的“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和“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

三、秦皇岛建设智慧旅游城市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秦皇岛智慧旅游建设

秦皇岛智慧旅游建设分三期完成,一期工程已经在2014年暑期完成,二期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而智慧旅游的试点范围将在一期的建设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直至实现全景区得智能化服务。“智慧旅游”项目建成后,广大游客均可享受智慧旅游带来的便利。游客可以通过手机APP、智慧旅游门户网站及触摸大屏三种方式预定酒店、门票、餐饮,查询景点信息。在景区门口的标志牌上,游客扫描一下二维码就可以通过手机自动获得整个景区的全方位介绍。游客每到一个景点,手机就会根据景点的特色给游客介绍相关的历史典故等信息,如同身边带了免费导游。旅游管理部门通过重点景区、道路和城市重要节点的视频监控、信息处理网络系统,实现旅游客流、交通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旅游投诉及时处理等。

(二)体验秦皇岛智慧旅游建设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2015年暑期,笔者到旅行社挂职锻炼,作为导游员带领游客游览了秦皇岛的大部分景点,了解秦皇岛智慧旅游建设的现状,并对部分游客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结果和亲身经历,笔者认为秦皇岛智慧旅游建设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景区停车场乱收费现象极其严重。以小车为例,北戴河地区20-50元;山海关地区各景点20元;黄金海岸地区基本50元。收费均超出政府定价,游客怨声载道,却投诉无门。

2.部分景区交通不便。圣蓝海洋公园、翡翠岛等景区无公交,603、605路间隔时间过长,乘客经常人满为患。

3.人民医院等站,原来设置的智慧交通设施已不能使用,突显管理和维护这一短板。

4.景区二维码标识设置不明显,有的景区甚至没有设置,导致游客无法第一时间了解景区情况。

5.智慧旅游门票系统不完善,门票价格不一,样式五花八门。有的景区智慧旅游窗口设置过少,导致换票时间过长,有的景区竟然排队换票需要一小时以上;有的景区网上售票和门口直销票相差过大,如某景区门口售票135元,而网络售票只有50元,导致倒票猖獗,存在价格欺诈之嫌。

6.周末部分景区超过自身接待能力,却不加以控制,导致游客游览质量严重下降。

7.无证导游随处可见,拿着旅行社的介绍信带团的现象依然普遍,坑团屡禁不绝。

(三)建议及对策

1.加大景区停车场监管力度,在停车场设置智慧旅游投诉平台,加大执法力度。

2.增加景区交通线路,做到景区公交交通全覆盖。周末时,通过智慧旅游平台掌握游客出行方向及数量,针对热门线路加开临时客车,缩短发车间隔。

3.做好智慧旅游交通的线路维护工作,不做面子工程。

4.景区需要合理设置智慧旅游设施,尽量多设置在显眼位置,使游客可以在没有导游的情况下,享受景区提供的最大便利。

5.景区增加智慧旅游换票窗口,或者设置智慧旅游检票改札机,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客流数据实时统计分析,为景区客流指挥调度、分流决策提供基础信息。

6.景区须制定和实施旅游者流量控制方案,并可以采取门票预约等方式,对景区接待旅游者的数量进行控制。

7.旅游局应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旅游法。通过智慧旅游平台,要求导游使用手机GPS定位系统、APP签到系统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管理。

四、结语

第9篇:智慧乡村旅游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乡村旅游 转型升级 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a)-0215-02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呈现出层次低,同质化严重,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状况,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201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因此,在特定的政策背景、特定历史时期,对我国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研究具有典型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收集国内外学者对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研究,以期在新型城镇化这一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进行深入研究。

1 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

1.1 国外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研究现状

在Elsevier-Science Direct 学术期刊上以“rural tourism”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检索到2004至2013年十年间相关论文39篇,主要来自于《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和《Tourism management》两本杂志。对文献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发现国外对乡村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的本质、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旅游者动机、偏好与满意度、乡村旅游产品以及乡村旅游的网络营销等方面,已形成了系统成熟的研究成果,总之,国外乡村旅游的研究在研究内容上更加广泛,在研究方法上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更加深入。但关于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研究,由于无转型升级的提法,因此,仅有少数接近的研究文献可供参详。

Kajanus M,Kangas J,Kurttilac M(2004)运用集中价值思考(value focused thinking)和A'WOT对芬兰和德国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及劣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传统和文化是他们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Albacete-Sáez C,Fuentes-Fuentes M,Lloréns-Montes F(2007)认为质量是行业竞争的一个有力优势,为了能够给乡村旅游经营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建议指导,为此开发了测量乡村旅游住宿服务质量的量表。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了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同时研究结果显示,这对以后乡村旅游的质量管理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Claire Haven Tang, Eleri Jones (2012)以Adbenta公司开发的蒙茅斯郡的领袖项目为个案进行分析,并最终认为领导力在创造乡村旅游企业竞争力和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方面有重要作用。Zahed Ghaderi,Joan C.Henderson(2012)采取定性的研究方法,在伊朗当地一个很受游人欢迎,并在政府旅游发展规划当中占据重要作用的村庄进行调查,发现当地居民认为利用自然和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的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并最终认为社区参与是实现伊朗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Yasuo Ohe,Shinichi Kurihara(2013)认为日本本土资源的管理,必须要通过加强当地农产品品牌的经济效益和乡村旅游开发的互补关系。

总之,通过对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得出如下结论:(1)受欧美乡村旅游发展较为成熟因素的影响,国外对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方面的研究文献几乎没有;(2)国外对于乡村旅游品质提升方面的研究也属凤毛麟角,且凸显出“理论研究少,个案研究多”的特征;(3)一些专家的研究表明与其它形式的旅游相结合、综合协调发展是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也是实现进一步提升的主要路径;(4)个案研究普遍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实践性和针对性很强,因此,对乡村旅游品质提升的普遍指导性有限。

2 国内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研究现状

我国乡村旅游历经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国内针对于乡村旅游的研究也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不断深入与完善。在知网学术期刊上以“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经过深入的分析与筛选,本文选取了2007至2013年6年间相关论文13篇,文章集中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方面。

2.1 理论研究

近年来有关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问题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吴必虎等(2007)从产品、营销和市场拓展三方面提出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升级的建议。胡敏(2009)指出转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将推动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产业升级。徐福英等(2010)从产业、产品、市场、合作组织和教育培训五个层面提出了转型升级的对策和建议。乌兰等(2010)从生态理念的视角出发探索了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途径、目标以及对策。

2.2 实证研究

一些学者还从不同的角度对乡村旅游转型与升级进行了案例研究,黄震方(2011)深入研究了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园和香格里拉雨崩社区的权能建设,认为社区权能建设对推动旅游社区转型升级和新农村建设具有借鉴作用。李月丽(2012)从加强科学规划、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等方面探寻了湖州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可能路径。李玉新等(2012)以山东省寿光市、蓬莱市、长岛县为例,认为产业协同和城乡统筹发展,是促进了乡村旅游转型的典型路径。陈艳秋(2012)以武汉市石榴红村为典型,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提出了从主题形象、市场细分、项目策划、旅游目的地营销、辅助设施和服务等方面实现乡村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郑耀星等(2013)通过分析福建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并试图从开发经营理念、产业链、服务理念以及乡村旅游标准等方面着手,融人生态理念的元素,以期为福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指导。刘战慧(2012)将韶关市作为一个研究点,结合韶关市的实际,从实施体验式开发、构建价值链增值、催生产业新业态等方面归纳了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安传艳(2013)认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河南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可以通过培育特色、精品旅游目的地,政府引导和规范标准,培训从业人员,细分市场、加大营销力度等方式实现乡村旅游的产品、管理、服务、市场和功能的转型升级。刘孝蓉(2013)认为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既可以推动传统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也有利于推动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并提出了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的互动发展模式。

综上所述,通过国内专家学者的研究发现:(1)我国乡村旅游确已进入瓶颈期,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2)对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路径方面的研究集中变现为:①拓展乡村旅游产业链条,实现产业价值增值;②依托乡村旅游产业集聚,扩展产业多种功能;③促进多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协同共赢;(3)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基本都是立足于产业发展的视角,由单一关注乡村旅游的经济价值转向关注乡村旅游的社会、文化和生态价值。(4)对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的研究视角过于具体,宏观综合性研究较少。

3 城镇化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

3.1 国外城镇化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

在Elsevier-Science Direct 学术期刊上以“rural tourismurbanization”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供参考的论文较少。S. Burak,E. Dogˇan, C. Gaziogˇlu(2004)通过全面评估沿海地区城镇化和旅游的影响,并针对爱琴海和地中海沿海这一特定地区进行研究,由于沿海含水层的过度开发和沿海岸线的多层建筑的密集建设,导致含水层盐渍化严重,农业用地减少,使得土耳其爱琴海和地中海沿岸环境保护不断恶化。

总之,通过对国外相关文章研究发现,国外发达国家基本已进入工业化社会后期,且早已实现城镇化,城乡二元制问题并不突出。因此,城镇化背景下或者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很少。但国外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城镇化进程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一方面乡村旅游地区的自然、文化资源对城市居民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城市地区成为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另一方面城镇化的发展对乡村旅游地的环境、文化等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3.2 国内城镇化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

3.2.1 国内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相互关系研究

我国因长期以来的历史原因,呈现为城乡二元制,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后,国内部分学者将城乡一体化与乡村旅游结合进行一定研究。李坚(2007)在城乡统筹新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战略的构想一文中,将城乡统筹与乡村旅游发展战略结合,提出了民营经济为主,联合开发,政府主导发展乡村旅游的三种战略模式。曾天雄(2007)通过论述乡村旅游与城镇化的相互影响,认为推进城镇化建设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刘树花(2008)对乡村旅游与城乡一体化的互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城乡一体化与乡村旅游相处推动发展。安慧、魏皓严(2008)对城乡统筹下成渝两地休闲旅游农业发展做了研究,对城乡统筹下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提出了对策。其余专门针对城乡一体化下乡村旅游发展的研究较少,对特定区域的城乡一体化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研究更少,同时在城乡一体化中取得诸多成果的地区,乡村旅游面临新的发展挑战,而这方面的研究也相对较少。

3.2.2 国内城镇化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

最近几年有关于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研究日益增多。孔德林,黄远水(2009)通过探讨城市化对城郊地区乡村旅游资源要素的影响,揭示城郊型乡村旅游发展的困境,并有针对性地从土地利用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建立景观生态隔离机制、保护生态环境、分层次开发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城郊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邱玉华、吴宜进(2012)从我国乡村旅游面临的困境为切入点,深入研究了城镇化进程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和文化维度影响,得出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道路的三条途径:生态路径、文化路径和景观路径。罗红宝(2013)认为在中国进入休闲时代与新型城镇化浪潮继续推进的背景下,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能够有效实现乡村区域经济的突破发展、综合发展、绿色发展,必将成为中国广大乡村实现经济升级的重要模式。崔剑生,赵承华,王峰(2012)把增长极理论应用于城镇化进程中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中。

总之,国内专家学者对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近郊,对城市中远郊的研究相对较少;其次对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路径、对策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再次,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研究更关注规划的价值和作用。

翻阅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文献,一方面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目前学术界对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研究进展,借鉴好的国际经验;另一方面有利于明析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这一背景下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Rosa M. Hernández Maestro, Pablo A. Mu oz Gallego,Libia Santos Requejo. The moderating role of familiarity in rural tourism in Spain[J].Tourism Management,2007,28(4):951-964.

[2] asuo Ohe, Shinichi Kurihara. Evaluating the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local brand farm products and?rural tourism: Evidence from Japan[J].Tourism Management,2013(35):278-283.

[3] 吴必虎,吴佳.中国乡村旅游发展产业升级问题[J].旅游科学,2007(6):11-13.

[4] 胡敏.我国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和转型―― 兼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升级[J].旅游学刊,2009(20):70-74.

[5] 徐福英,刘涛.新形势下我国乡村旅游转型与升级研究[J].农业经济,2010(2):93-94.

[6] 李玉新,乌兰.基于生态理念的乡村旅游转型与升级研究[C]//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2009:268-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