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进出口企业财务制度范文

进出口企业财务制度精选(九篇)

进出口企业财务制度

第1篇:进出口企业财务制度范文

【关键词】中小出口企业 财务管理 对策

一、目前中小出口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经营管理者财务管理意识薄弱。一大批中小出口企业是由外销员投资成立的,拥有客户资源,他们既是经营者又是管理者,经营权和所有权合二为一。他们虽然拥有丰富的国际市场营销经验,但基本上是企业管理的门外汉,缺乏现代管理理念。更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机制中。

(二)财务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中小出口企业财务部门的定位是后勤部门,财务工作就是出纳、简单记账和报税,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基本是空白。不但在原始凭证管理、定额管理、计量验收管理方面无制度可依,而且在财会部门职责权限、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账务处理程序、内部牵制、稽核等方面也无制度可依。多数经营者没有切实地通过指标和数字来了解经营状况,致使财会人员办理会计事项有很大的随意性,造成账目不清,核算不细,手续不全,填报不及时。

会计人员任用和会计岗位设置也不符合会计规范要求。由于需要办理出口退税,中小出口企业基本都设置了独立的会计机构。但在会计人员任用上,最常见的做法就是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出纳工作实际是财务工作的核心,全面负责财务工作,兼任复核、采购、保管等现象较为普遍。同时,外聘兼职记账人员,他们往往在多个单位兼职,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

(三)财务控制薄弱,管理粗放。一是应收外汇账款风险控制意识淡薄,方法简单。应收外汇账款风险是出口企业最典型的经营风险。但超过50%的中小出口企业经营者认为:老客户没有风险和用信用证结算没有风险。根据外贸、外汇、银行和保险等部门提供的综合情况分析,在我国全部逾期应收境外账款中,超过60%是恶意的拖欠,其中超过70%是所谓的老客户拖欠的。据统计,在国际贸易活动中,82%是非信用证交易,其坏账率是0.25%~0.5%;而我国出口贸易中,信用证结算超过60%,其坏账率高达5%。二是主动控制和防范汇率风险的意识不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不断升值,这给中小企业的出口带来不小压力,但大部分中小出口企业都是在被动适应,消极抱怨,主动化解汇率风险的动作少,增加了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三是缺乏以现金流管理为核心的科学资金管理理念。资金时间价值观念不强,不注重对现金流量的分析。

(四)对金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信用建设滞后,难以取得金融支持。中小出口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有诸多原因,但中小出口企业没有在金融部门建立信用记录也是重要的原因。一些中小出口企业不注重建立企业的信用记录和融洽的银企关系。当企业发展需要金融支持时,只能抱怨银行是“嫌贫爱富”、“只做锦上添花,不做雪中送炭”。

二、改善和加强中小出口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努力实现中小出口企业财务管理的制度化、预算化和信息化。一是建立健全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切实可行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中小出口企业要按照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内控制度,实现财务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覆盖。二是企业财务部门要在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围绕目标利润,认真编制和执行财务预算,构建企业财务指标体系。财务部门要按照财务预算目标加强管理,定期检查、严格考核、落实责任、兑现奖惩。三是财务部门在保证会计核算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财务信息的主渠道作用,扩大财务信息的采集面,实现财务信息系统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过程的全覆盖,数字化展示企业经营活动过程。

(二)财务“引智”,聘请财务专家或专业机构做顾问,利用第三方智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借助专家或外部专业中介机构的力量,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定期进行财务分析;对企业重大财务事项专题报告;定期为企业提供会计团队培训;帮助企业设计各项会计、财务制度、成本核算流程;对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等。

(三)建立科学管理体系,有效防范中小出口企业出口风险。一是掌握风险产生的规律,有效防范风险。出口额大、利润高、条件十分优惠或突然集中放单等都是高风险业务。二是掌握国际贸易惯例,规范业务操作流程。三是建立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系统。交易前期的信用调查评估可以借助专业化的机构以及驻外商务机构、银行分行和专业的信息调查系统来开展。实施风险转移也是实施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主要有:政策性的出口信用保险和商业性的保理、福费廷、远期信用证无追索权贴现等。四是通过约定汇率风险承担方、调整价格策略、选择结售汇时间和参加远期结售汇等化解汇率风险。

(四)提高中小出口企业经营管理者、财会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和综合素质。首先要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素质,摒弃“家族式”管理理念,增强其现代财务管理理念,改变过去重经营轻财务的陈旧管理理念。其次是树立以人为本观念,一方面可以高薪聘请资深的财会人员补充到企业中来,另一方面必须加强企业现有财会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五)中小出口企业要敢于对财务管理进行创新。为适应变化的经济社会环境,中小出口企业要对财务管理要素做出适时的重新组合,从而构建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有效的财务创新能够随环境的变化,快速有效地整合财务资源,适时调整投融资方案和营运资本管理策略,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小出口企业的财务目标。

(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中小出口企业发展缓慢和风险高的内在根源在于其“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在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的基础上,建立起科学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对企业实行科学化、制度化管理是加快中小出口企业发展的根本所在。

注释:

本文所说的中小出口企业是指年出口1 5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其以出口销售为主导。这主要是参考财政部、商务部《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管理办法》。《办法》规定:申请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支持的企业上年出口额不能超过1 500万美元。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惠萍.《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21期.

[2]杨延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模式创新》. 《前沿》2004年第7期.

[3]胡淑姣.《对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战略的新思考》. 《江苏商论》,2004年第6期.

第2篇:进出口企业财务制度范文

【关键词】港口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成因;防范措施;研究

对于港口企业而言,财务管理风险存在于整个企业资金运作全过程之中。近年来,随着港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港口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吞吐量不断攀升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随着国内港口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若想占据一席之地,港口企业应当对企业财务风险加强防控,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

一、港口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成因分析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港口企业也不例外。通过对当前国内港口企业财务管理情况调查发现,财务风险成因很多,既有可控的,又有不可控的;既包括企业内部的,也有企业外部的原因。本文主要从企业内部、外部两方面,就港口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1.港口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内因分析

(1)资本结构不够合理。企业的资本是影响企业财务的重要因素,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金的构成情况和占据的比例,资本结构的不合理主要体现为负债比例过高,当负债率过高时,会不断降低企业自有资金的利润率,最终导致企业无力偿还债务,引起亏损、破产,这是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财务管理机制是财务管理工作良好开展的重要依据,但是,在许多港口企业当中,存在着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的现象,比如没有设置财务风险预警和管理系统,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之间的联系缺乏,导致企业无法对财务情况有着直观、详细的了解,缺乏统一、完善的管理系统,自然也就无法及时发现和应对财务风险。

(3)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明。在港口企业内部通常设有很多的部门,各个部门自身之间以及与其上、下级之间都有财务关系存在,但大多港口企业并没有对这些财务关系进行明确规定,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十分混乱,常见的现象有资金没按照计划使用、利益分配不明等,这些也会增大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

2.港口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外因分析

港口企业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环境非常复杂,这是财务管理风险产生的主要外因,而且涉及社会经济、法律文化以及市场资源等方面的内容。从实践来看,港口企业外部环境及其变化是难以预见的,如果港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不能适应这种复杂的外部环境,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发展非常不利。当外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引发企业财务危机。具体而言,港口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外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匮乏、不对称。就港口企业而言,其生产经营决策的作出依赖于外部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综合分析。市场信息的匮乏、不完全和不对称,会导致港口企业财务风险问题发生,尤其在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更为常见。在经营决策过程中,由于信息获取成本比较高、部分信息甚至无法获取,以致于港口企业管理层、管理人员对具体情况无法全面的了解,而且客户信用评估也可能会出现误差,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港口企业财务管理风险。

(2)政策变化造成的财务管理风险问题。港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受到政策变化影响较大,政策的稳定性、完善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港口企业的财务管理。港口企业投资比较大,而且企业发展时限比较长,在此过程中任何政策的变化都会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3)客户因素造成的财务管理风险问题。对于港口企业而言,其难以对客户状况进行有效控制。在此过程中,若客户违约,或者不按合同规定履行支付义务,即便通过法律途径处理,但因市场经济发展的复杂性、多变性,港口企业会被官司缠身,最终陷入“赢了官司却要不回钱”的境地。在该种情况下,可能会影响区域性客户关系,对港口企业的后续货源承揽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港口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有效防范策略

基于以上对港口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内外部风险、成因风险,笔者认为,要想有效应对财务风险问题,促进港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财务管理风险意识,健全和完善会计风险防范制度

对于港口企业而言,应当真正认识到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否则财务管理工作将失去意义。港口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减小企业风险损失,最重要的就是自上而下地提高港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企业发展过程中,风险和收益往往是并存的,高收益与高风险同在。港口企业在财务决策过程中,应当树立风险意识,对实践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且通过决策合理、有效地分散风险。港口企业应当对其财务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和革新,并且及时收集各种财务信息资料,从而对可能存在的各种财务风险预测、分析和规避。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企业会计对风险的反映、监督、预测、分析等职能作用,有效实施会计风险防范。企业会计风险防范制度的建设,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现代港口企业必须着力考虑的问题。尽管具体的方法多种多样,不一而足,但一些基本的要求则是共性的,不可或缺的。

2.信用标准的确定

港口企业财务部门做出财务决策时,应当对客户确定信用标准,降低合作客户毁约的可能性。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建议港口企业采用5C(即品德、能力、抵押品以及资本和条件)评估法对客户信用进行评价。港口企业可通过评分分级法对货主信用度进行评价;客户信用程度下降到港口企业的信用标准时,港口企业应当对客户进行警惕。

3.财务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

港口企业需不断加强财务决策做出的科学化、规范化,避免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各种财务风险。港口企业投资决策过程中,应当处理好收益、风险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及时利用更新的数据信息,对企业的盈利、偿债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估。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分析方法,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分析决策。对各种可行性法案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防范财务风险的工作既要有管理又要有技术方法。

4.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港口企业发展过程中,应当不断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全面掌控各种财务信息数据,并且及时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财务风险问题进行严格管控。港口企业在财务风险管控过程中,必须建立事前、事中和事后管控体系,并且将财务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管理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建立和完善港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财务管理经验,通过对资本输入、人才交流、信息技术以及营销渠道等,来不断完善科学的港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通过结构科学优化,迅速提升港口企业内部的竞争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做到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呼应。

5.加强对企业投、融资管理

首先,在投资之前,需要对项目进行全面、详细的考察,了解项目的市场前景,并做出完整的投资可行计划书,并要获得企业董事会的批准,避免盲目投资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在投资决策中,坚持遵循效益为中心的原则,做好投资资金的统一管理,调整资金投向,使资金配置达到最佳。

其次,在融资方面,企业要根据不同融资方式的成本、特点等确定最终融资方案;同时,要根据企业的盈利能力、销售利润、净利率等情况确定合理的融资金额,避免企业负债率过高,偿还能力不足引起财务风险。

三、结语

总而言之,港口企业还应当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防控重要性,本文从港口企业财务风险内外成因上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四点建议,即提高财务管理风险意识,健全和完善会计风险防范制度;确定信用标准;加强财务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从上述四个方面着手,以期促进港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必胜.港口企业财务风险防范[J].交通财会,2010(04).

[2]王卫东.浅论国有港口企业财务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2(11).

[3]高岷,黄重庆.企业财务管理与财务管理风险控制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04).

第3篇:进出口企业财务制度范文

【关键词】财务风险;控制;出口制造型企业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含义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的经营目标发生偏差,从而形成的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或更大收益的可能性。

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始终,主要有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汇率风险、存货管理风险等。财务风险的形成既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政治、经济、市场等环境的变化,又受内部因素的影响,如管理者的经营决策制定、财务风险重视度等。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完全消除,企业应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的管控,避免因财务风险给企业经营带来重大损失。

二、出口制造型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1、筹资决策不当导致的债务危机

我国出口制造型企业普遍具有技术水平低、劳动力密集及资金密集的特点,在国际市场中多以买方市场为主,企业的议价能力及收款方式等均处于弱势。企业为了生存必须多方面进行筹资,企业举债经营,却缺乏完整的筹资战略规划作指导,缺乏对目标资本结构的清晰认识,很容易导致盲目筹资,使得企业资本结构、资金来源结构、利率结构等处于频繁变动中,特别是在国际汇率不断波动及国家存款准备金率调增的前提下,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2、投资决策失误导致的资金链断裂

投资决策失误是出口制造型企业最大的失误,投资风险也是财务防范的最大的风险。由于决策机制不科学、不完善,仅凭主观热情和爱好决策。对投资项目及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缺乏周密的调查研究,对投资方案缺乏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和风险评估,甚至不经集体研究,个人盲目拍板,造成决策失误。大型投资决策失误会造成资金链的断裂,或造成投资项目的使用效率低下,给经营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和严重影响。

3、资金使用不当导致企业的财务困境

一些出口制造型企业无视企业实际经营需要,为获取存款利息,将大量资金甚至流动资金存为定期存款,由短期转为中长期、由动态转为固态管理,影响企业资金周转保障;一些出口制造型企业资金运行效率低下,供应渠道不通畅,资金调度不合理,资金预算不准确,有时会出现大量闲置资金,有时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却迟迟不能到位,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

4、汇率波动方向不明确导致的财务管控风险

汇率波动会给企业带来交易风险、经营风险、折算风险及税务风险,交易风险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中,折算风险体现于企业经营结果里,经营风险反映在企业的预期经营中,税务风险则在企业税收中体现。汇率的单边波动所产生的影响,企业是可以控制的,但目前人民币单边升值信号较弱,逐步呈现多边波动走势,不利于出口制造型企业的财务管控,财务管理难度加大。

5、内部监管不严导致的财务资金风险

一些出口制造型企业的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纪律观念不强,自控力差,面对收入反差和利益的驱使,极度不平衡,钻公司内部控制的空子,挪用、侵占资金。有的欺上瞒下、转移资金;有的将公司收入不做帐,据为已有;有的与他人勾结共同犯罪;有的无视法律和财经纪律,在非法定银行及投资性机构储蓄;有的将资金以高利率高风险方式借出;有的采用抽逃欺诈资金方式形成犯罪。

三、出口制造型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1、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提升整体风险管理水平

所谓财务风险预警主要是以财务会计信息资料为基础,以计算、统计、分析、监控等方法为手段,设置预警指标,同时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对企业可能或将要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预测警示。出口制造型企业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加强信息化管理水平,用科学的手段、精确的数据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出口制造型企业预先设定财务指标的警戒值,当达到或超过这一警戒值时,预警系统便发出警示,提醒财务人员及经营者注意。同时,出口制造型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还要将总体财务预警机制和部门预警机制结合运用,促进部门间的相互沟通及问题的解决,促进企业整体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

2、加强可研分析,降低筹资和投资风险

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筹资方案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明确筹资用途、规模、结构和方式等相关内容,同时对筹资成本和潜在风险作出充分估计,境外筹资还要考虑所在地的政治、经济、法律和市场等因素。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负债经营规模。投资项目并不都能产生预期收益,因此投资计划要在可行性研究的论证下,合理安排资金投放结构,明确投资目标、规模、方式及资金来源,投资计划要以主业为主,谨慎从事股票投资及金融衍生产品等高风险投资,加强过程管控,加强投资收回和处置环节的控制,降低投资风险。

3、加强外汇管理,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为规避汇率波动方向不明确导致的财务管理风险,出口制造型企业必须加强外汇管理工作。企业在做好客户信用等级评定的前提下,在出口外汇结算过程,采用财务折扣等多种方式,加快帐款催讨,降低坏帐发生比率。企业在外汇工作中还可以采用金融衍生业务、信用保险等规避汇率变动风险。金融衍生业务包括应收帐款保理业务、远期结售汇等,企业应将金融产品提前研究透彻,以降低风险、增加收益。出口信用保险是国家为了推动出口贸易、保障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而制定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准备金的非赢利性的政策性保险业务。承保的对象是出口企业的应收帐款,可将企业应收帐款坏帐损失进行转移。同时,出口制造型企业要加强汇率走势的研判,及时做出抉择,选择最佳方案规避汇率变动风险。

4、做好财务预算和分析工作,提高财务风险的控制能力

在财务管理中财务预算即为事前控制,财务分析即为事后控制。出口制造型企业财务部门要组织编制一套完整的预算考核体系,既能体现企业的未来生产经营趋势,也能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覆盖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把趋势绝对值和相对值紧密结合,把生产经营预期与财务指标紧密结合。同时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在损失发生前预提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专项准备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按经营及预算的情况对各项指标进行细化分解,加强监管职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出现的偏差,有效遏制不良事态的发展,做好定量管理和定期监测工作。同时,财务部门应强化财务分析职能,及时的分析财务数据,将多种指标结合起来,层层深入进行分析判断,并用发展的眼光来分析指标的变化,洞察财务状况变动的本来面目,及时进行整改,及时建立风险档案,吸取教训,避免同类风险的再次发生。

5、做好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工作,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

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出口制造型企业的发展,责任重大,影响深远。如果财务人员职业道德陈腐失真,对工作缺乏责任心,迫于领导上司或私人亲朋原因,做假帐,挪用、侵占资金,定会给企业及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和惨痛的经济损失。出口制造型企业要加强财务人员的岗位继续教育,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监督机制,使财务人员真正做到爱岗敬业,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以主人翁的热情投入到企业中,并时刻提醒财务人员,勿以薄利而乱德,切实做到清正廉洁,明确责任,坚持准则,保证财务资金安全。

总之,财务风险是出口制造型企业存在的主要风险之一,出口制造型企业应在较准确认知财务风险的前提下,做好财务风险的规避工作。出口制造型企业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高筹资和投资决策水平,加强外汇管理,做好财务预算和分析工作,强化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断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避免各种财务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育新,顾寿仪.浅谈企业财务风险[J].财会月刊,1998(12).

[2]唐晓云.略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上海会计,2002(2).

第4篇:进出口企业财务制度范文

关键词:企业 金融危机 财务管理

在世界金融危机中,我国经济也已经受到了一些负面影响:宏观经济增长放缓、企业家信心指数下降、企业面临日益显现的财务风险。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尽管不能立竿见影,其效果也很难量化,但能推动企业练好“内功”,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升级”,将有助于企业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化解财务风险,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1.金融危机影响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途径及表现

1.1外贸出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企业首当其冲地受到了冲击

2007年,我国出口总值占GDP的比重高达37.5%,其中机械、纺织、钢铁、化工、轻工、电子等行业的出口额名列前茅。但2008年前三个季度,这些行业因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出口增幅急剧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此前被高速增长的出口销售额所掩盖的财务风险,开始显现。

1.1.1坏账风险。据商务部数据,2008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坏账率增长了3倍左右。我国企业对外出口八成以上采用信用销售形式,欧美国家付款期一般在交货后90天,有时长达120—150天,拉美地区甚至长达360天。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不足,使我国企业出口形成的应收账款,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1.1.2汇率风险。人民币持续升值,不但给出口依存度较高的企业出口造成压力,还使企业应收外汇账款等外币资产相对贬值。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自2005年7月汇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了19.25%,自2008年初以来就升值了7.41%。金融危机使得未来美元对人民币继续走弱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

1.1.3筹资风险。有些行业民营和外资企业居多,其中又以中小企业居多。这类企业日常经营和投资所需资金,较少来源于资本市场发行上市等直接融资渠道,更多依赖于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受前期紧缩货币政策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国内资本市场暴跌,金融机构惜贷,企业正常融资受阻。

1.1.4现金流量风险。企业维持日常生产经营和偿还债务本息,需要有足够的现金流。以上财务风险的共同作用,使出口依存度较高的企业面临巨大的资金周转压力。资金链一旦断裂,企业难免陷入倒闭破产的境地。

1.2资本密集型的行业企业财务费用上升,利润空间被挤压

资本密集型行业如钢铁、石化、汽车、施工及房地产,对信贷资金的依赖比较大,因此财务费用对其利润的影响十分重大。受前期货币政策收紧的影响,这四大行业中国有企业的财务费用,2008年1~9月同比分别增加62%、71%、65%和73%,而2007年同期增幅为39%、-6%、22%和33%。由于非国有企业债务资金成本往往更高,因此其财务费用的压力也更大。受此影响,投资者信心不足,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外投资者新增资本投资步伐明显放慢。

1.3汽车和房地产两大行业面临消费信心下降的严峻考验

当外部经济环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收入增长低于预期时,消费者一般会改变家庭支出决策,并首先考虑推迟甚至取消汽车、住房等特定产品的购买计划。这已导致汽车和房地产行业连续数月的销售低迷。而汽车和房地产普遍被视为各地区的支柱产业,其对零部件制造、钢铁、建材、施工、装修、维修等上下游行业的关联度甚高,使其财务风险通过上下游传递,形成连锁反应。

1.4财务风险日益显现

自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受国际需求萎缩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影响,我国很多企业的财务运行出现利润负增长、现金流量不足等情况,面临的财务风险日益显现。第一,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均出现负增长,亏损企业亏损额急剧增加。据统计,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企业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2.9%和 0.3%。而在2007年同期,这两项指标的同比增幅分别为24.9%和45.7%。截至2008年9月,我国亏损企业亏损额比2007年同期增加102.9%。第二,净资产收益率下降,股东投资回报水平降低。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企业股东累计投资的当期报酬率。2008年前三季度,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为6.4%,比上年同期降低1个百分点。第四,库存和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规模增大,营运资金吃紧。库存和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增加,必然加大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资金压力。第四,资产负债率略有上升,利息支出压力增大。

2.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细胞,企业发生的财务风险,将通过减少财政收入或加大财政支出,最终转化为财政风险;财税政策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往往是企业。

2.1加强以现金流管理,增强自身的风险“免疫”能力

经济危机中企业生存的关键,是保证现金流足以维持生产经营所需。在此基础上,如果企业还有更多的现金流,就能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的投入、并购重组等手段,实现战略转型和扩张,真正地化危机为发展的契机。而这要求企业具备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此次金融危机波及的国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即使处于同一个行业也有着明显的差别,有的陷入“危”境毫无生“机”,有的却能化“危”为“机”,其中最大差异就在于现金流是否充足。要及时总结分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典型案例,广为宣传或者财务风险管理指导意见。

2.2重视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建设,扭转企业粗放管理的局面

我国许多企业存在财务管理粗放的问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仍停留于会计核算层面,对外部条件变化引发的财务问题缺乏分析和应对能力。事实上,企业财务管理涵盖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信息管理、财务监督的方方面 面,其财务管理能力的建设,主要可从三方面着手:第一,制定实施财务战略,及时调整发展方向。企业应当分析金融危机中的产业状态,结合近年来经营发展和财务管理情况,理清经营思路,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加强财务战略管理。第二,完善内部财务制度,健全财务运行机制。通过成文的制度,确保财务管理贯穿各个业务环节,并健全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激励与财务监督机制,有效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第三,培养财务管理人才,加强风险管理的人才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专业性、政策性较强,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既要掌握国家相关财政、财务、金融、税收、资产管理等政策法规,又要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敬业精神。

第5篇:进出口企业财务制度范文

一、“营改增”税制改革对我国港口企业财务的重要性

“营改增”是我国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的必然举措,我国港口企业的营业税和增值税一直是同时征收,在这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重复征税的现象,“营改增”就在于解决这一难题。虽然从目前看多数港口企业提高了实际税负,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国经济制度在得到不断完善。“营改增”从一定角度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为出发点定制的税收政策,目的在于发展第三产业,顺应市场经济制度,同时更大提升我国劳务和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我国港口企业财务在“营改增”税制改革后的新变化

在实施“营改增”税制改革后,我国港口企业财务方面发生了很多新变化,下文将进行详细阐述。

1.港口企业收入核算方法发生变化

税制改革前,企业取得的营收均为不含税收入;营改增试点以后,取得的营收为价税合计,即含税价。由于增值税为价外税,在港口业务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港口业务价格仍按此价格进行交易,会造成港口企业收入直接减少。

2.港口企业税收计算方式发生变化

营业税与增值税的最大不同就是税额计算方式的不同,营改增后改变了我国港口企业税收计算方式。增值税是销项税减去进项税,销项税要以收入为依据,进项税要以成本为依据,而营业税只需要以收入为基础来计算,没有其他方面的抵扣情况。

3.税负成本发生变化

(1)税率明显提高

在“营改增”前,装卸服务作为主要营业项目按照3%来征税,仓储等其他服务项目按照营业额的5%征税。在税改后,装卸服务与其他业务不再单独计算,而是归结于一体,共同按照销售额的6%计算。税率增加,这样计算出来的销项税额就会明显提高。

(2)可抵扣进项税额偏低

港口企业属于资产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提供劳务服务,可抵扣的项目很少,主要是燃材料、修理费以及新纳入增值税的服务项目等。对于一些设备比较陈旧的老港口企业,由于码头修理费用和燃材料消耗较高,成本负担和可抵扣税额较大,所以税负相对减轻;但对于大多数码头装卸工艺比较专业和先进的港口企业来说,由于税率上升和取得的可抵扣进项税额较少从而使税负成本在短期内会有所增加。

由以上分析可知,“营改增”税改以后,营收相应减少,税率增加,可抵扣成本和进项税额偏低,使多数港口企业税负成本短期内直接增加。

三、针对“营改增”税制改革促进我国港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由于“营改增”税制改革在我国企业中才刚刚起步,其优点还无法充分发挥,难免带有一些问题,下文将针对“营改增”税制改革对促进我国港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

1.积极应对,高度重视“营改增”的前期准备工作

(1)逐步建立税收信息资源库

积极收集税改实施办法等信息资料,逐步建立起税收信息资源库,及时关注国家营改增税制改革动态信息。

(2)加强学习,举办“营改增”税改知识学习培训班

通过组织举办学习培训班,特邀专家教授作专题讲座,使财务人员对“营改增”税制改革有较全面和系统的了解,充分做好税改工作。

(3)协助配合税务等部门做好相关税改工作

积极配合国税等部门完成税务登记信息资料转换、变更的填写与上报工作,同时认真填写“营改增”税负信息调查表,为顺利流畅办理各项税务工作做好准备。

2.制定工作计划、有条不紊实施“营改增”税改衔接工作

(1)财务部门按管理条口进行工作布置,分头行动,对涉税各条口相关准备工作进行详细布置和安排

首先是财务部涉税业务管理条口负责起草涉及本分管业务的工作方案、应对措施和具体操作方法,将梳理进项抵扣作为重点;明确涉及各业务环节的操作和职责,关注新老划断衔接有关问题的处理,积极做好税务筹划的事项。同时邀请税务事务所专家,对税改方案进行研讨和综合评价并定稿。

(2)按照税务部门安排,组织业务人员参加试点纳税人认定和培训

组织财务和相关业务人员参加试点纳税人认定和培训,以掌握税控机具使用办法、发票衔接、发票领购等具体操作工作,确保营改增工作顺利进行。

3.重点关注税改运行过程,出台税改内控制度,总结税改相关工作

为确保“营改增”后税收征管和申报工作平稳有序,征税系统运行正常,还需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加强与税务部门沟通,解决税改过程中疑难问题

通过与税务部门较好的沟通,认真反映和及时解决当前税改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事项。

(2)出台《增值税相关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规范纳税管理信息

有针对性的及时制定《增值税相关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从增值税管理的职责分工;相关业务流转程序;专用发票审核和认证要求;专用发票领购、开具及管理规定;申报管理规定;税务报表、报告及档案管理规定等几个方面来加强“增值税”业务流程管理,提高“增值税”税务管理水平,强化纳税风险监控,规范纳税管理信息。

(3)定期对公司营改增工作进行总结,争取实质性政策扶持

配合税务、政府等相关部门,填写 税改税负信息影响跟踪调查表,定期将税改影响情况进行详细总结,为企业提供较准确的数据依据。同时向政府等相关部门提出加大税收政策扶持力度、减轻企业负担等方面的相关建议,争取取得实质性的政策扶持。

4.重视税改过程中存在问题,积极提出解决办法和对策措施

“营改增”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操作要求高。税改的后续工作还需积极跟进,还应完全理顺工作流程,加强工作的秩序性、条理性、明晰性。

(1)财务人员和业务经办人员还应进一步加强“营改增”知识学习、宣传和普及工作。

(2)加强与税务、政府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各项税种、税率、征收方式等税收相关政策和最新动态,积极有效解决运行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3)进一步加强税务风险防范等方面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工作,继续完善税改相关业务流程,以保证高效、科学的财务核算和管理工作。

第6篇:进出口企业财务制度范文

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一)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决策和部署。积极参与市政府确定的各项企业改制工作,进一步完善已列入调度计划尾留的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积极做好二毛的破产、清算等项工作。

(二)积极参与市属国有企业改制方案的审查论证和实施工作。在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财务审计的基础上,按照市政府出台的有关政策,根据企业的资产、负债、人员等实际情况反复比较,周密论证,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改制方案。提高办事效率,节约改制为本,及时拨付和兑现企业改制经费,为企业改革服务好。

二、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做强、做大榆林财政蛋糕,以煤炭资源优势,打造全国煤炭基地,实现资源强市的总体要求,提高财政支持力度,强化各项资金的管理,建立和制定各项资金管理办法,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产业化项目的发展。

(二)全面落实就业政策,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推动创业促就业。通过调整小额担保贷款政策,降低门槛,扩大规模,延长期限,提高金额,做好我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

(三)支持和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和广大出口创汇额度。积极争取国家出口项目技术更新改造贷款贴息资金、出口产品研发资金、西部外贸发展促进资金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支持和鼓励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出口创汇额度。

三、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网络

(一)进一步落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按照《陕西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积极贯彻落实现行水库移民扶持基金政策,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长远发展。

(二)积极推进现代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实施,推动我市以配送中心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现代农村商品流通网络的建立,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扩大农村消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陕西省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网络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积极争取和及时拨付补助资金。

(三)积极做好能繁母猪保险保费补贴的核实和拨付工作。

四、强化外商企业财务管理,做好国有资产收缴工作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外商投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把外资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专项检查作为经常性工作。把监督检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渠道,转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使外商投资企业更好地遵守国家有关财政财务法规,健全内部财务会计制度。为外商投资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研究和探讨“外商投资企业场地使用费征缴”工作,力争尽快征收。积极向省财政厅争取外商投资企业环境建设补助资金。

(二)做好国家资本收益收缴工作,是维护国家利益,考核经营者业绩的重要举措。主动与市地税局等有关部门联系,做好国有资产收益收缴的协调工作,加大征收力度。扩大政策的宣传面,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市级国有资本及时收缴入库。

五、支持信用担保企业财务管理工作

(一)认真做好建立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激励机制试点,推进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强对担保机构的引导、服务和监管。配合有关部门对现有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进行清理整顿,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的规范、健康、持续发展。使信用担保机构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统一信用担保行业的会计科目、财务会计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和约束机制防范财务风险。制定《榆林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贷款担保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激励机制、风险补偿机制和呆、坏账核销及资本金补充制度。

六、认真做好*年度企业财务会计报表,提高企业财务信息质量

第7篇:进出口企业财务制度范文

关键词:港口集团;会计控制;企业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新《会计法》明确提出“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为会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内部自我约束机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港口集团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健全有效,对其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都具有重要意义。

1 港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效性的特征

一套有效的港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具有以下特征:

1.1 具有标准性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该有一个考核评价的标准,既能作为衡量各岗位及人员工作业绩的主要依据,也适用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效性的考核和评价。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标准可以分为定量和定性标准两类。定量标准如吞吐量、装卸量、每小时装卸量、每TEU的设备折旧费、人工费、燃油耗费、资产的保值增值率等。定性标准一般难以量化,如组织机构设置的是否合理等。

1.2 具有适用性

在制定港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时,既要考虑到国家在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宏观调控政策,更要根据港口企业的经营业务特点与内外环境的实际情况,根据港口企业的特征以及港口企业的管理体制,设置内部控制制度。

1.3 具有全局性

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内部会计控制作为管理过程的一部分,应该与整个管理过程相结合,并对企业的整个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因此,在设计和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时,要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着眼于全局,注意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严密性和协调性,以有效组织、协调各业务活动等有关各方为单位整体目标的实现而努力,保证各责任中心的目标同单位的总目标一致,各责任者的利益与单位的整体利益相一致。

1.4 具有及时性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目标之一就是保证相关信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现实情况复杂多变,单位的计划执行中有时会出现失常或发生未预料事件等特殊情况,因此,控制信息不仅要准确,更要及时,否则,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可能会失效。一个真正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整体框架不仅应能反映其实施中的失常情况,而且还应能够预测或估计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偏差,这一方面要求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能及时准确地提供控制所需的信息,另一方面要尽可能采用前馈控制方式或预防性控制措施,一旦发生偏差,就对以后的情况进行预测,使控制措施针对未来,更好的避免时滞问题,使纠偏措施的安排具有一定的预见性。

2 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

2.1 岗位设置与分工:港口集团企业财务会计机构内部工作岗位设置,依据内部控制制度关于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应设置财务负责人岗位、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和稽核岗位。在岗位设置与业务分工中必须坚持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原则。财务负责人不得直接办理资金的收付及填制记账凭证等业务;需经授权或批准后方才能办理的业务在未经负责人授权或批准之前,执行人不得办理该业务;财务印件、银行予留印章应由财务负责人、稽核人和经办人分管,不得将财务印章、银行预留印章交由一人保管;会计岗位连和出纳岗位必须分开,会计只对本岗位的业务进行核算,不得兼办该业务的货币资金收付业务;出纳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翳记丁作,不得兼办会计核算业务。稽核人员不得兼管货币资金收付和记账报账业务等。

2.2 资金收支控制。资金收入业务中应主要抓好银行开户环节控制和收入存款环节控制。必须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和各项贤会管理的要求在银行开设账户。凡属单位的资金除国家规定应由有关部门单独管理的外,其余资金都应由财务部门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收入款项要及时全部交给财务部门,其他部门不得私收私存。

2.3 业务处理程序和标准。港口集团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应当根据《会计法》和财务制度的规定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等内部管理制度的要求,对每一类会计业务规定明确具体的业务处理程序和业务处理标准。会计业务处理标准主要包括:应执行的会计制度、应执行的财务管理规则、业务处理程序、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等。港口集团企业的会计核算业务多,资金种类多,管理要求严,政策性强。每一类会计业务国家都规定相应的会计核算办法,每一种资金国家都有相应的财务管理规定。财务会计人员应按

规定进行核算和管理。港口集团企业的会计核算必须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不论是自制原始凭证的设计与传递、会计账务处理、财产清查和会计报告编制,还是会计核算资料和会计档案管理等都应当尽力作到规范。

2.4 稽核与监督。稽核应以财经纪律、内部控制制度、经批准的资金收支计划等为依据,对财务收支和会计资料进行审查和核对。日常业务审查的重点应是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在日常审查的基础上定期审查会计报告,审查时既要审查每一笔资金收支业务的真实性、手续凭证的完备性、业务处理的合规性、账簿和报表数据的正确性,也要审查单位总体的财务状况,注意检查资金的流量和流向,评价单位的资产负债情况,预算或计划的执行情况,各项借款合同的履行情况等。在核对账目方面,特别要注重银行存款账目和银行对账单的核对.有价证券账目和有价证券实有数的核对,借款合同与借入款项的核对、资金拨付数与资金支出计划的核对,往来款项与债权、债务方定期核对等。

在财务部门内部稽核的基础上,定期接受内部审计部门和国家机关等监督部门的审计和监督,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纠正,保证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真实、合法。

3 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远程监控,为财务监管提供技术保障

港口集团企业应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起覆盖整个集团的网络系统。在网络环境下,企业财务活动可以进行远程处理,进行实时监控,同时也可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大大提高财务、经营等各方面信息的传播、处理、反馈速度,以提供给集团决策层最新、最全面的相关数据资料,使其所做出的决策更其实效性、准确性,产生最优的决策方案。

当然。网络技术的应用也将使企业承受一定的财务风险。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网上投资、网上结算.网上报税等业务的发展,直接将会计核算及财务监控带人一个更广阔的领域,如果有效监督机制跟不上,就会给经济犯罪打开方便之门,将严重威胁到企业财务安全,因此,企业必须采取相关措施加以防范。

综上所述,随着港口集团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财务管理越来越重要,财务内控监管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也是实现企业约束机制的重要手段。同前,会计数据失真、私设小金库、设账外账、投资失控、担保混乱等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企业国有资产大造流失。企业经营陷入恶性循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财务监控制度不完善、监管责任未落实。世界会融危机后,港口集团企业挑战与机遇并存,要适应目前形势的发展。就必须适度扩大集团企业规模.同时完善集团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加强财务监管,提高企业集团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第8篇:进出口企业财务制度范文

一、外贸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一)客观原因

1.社会政治的不确定性。政治、法律、价值观、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变化,各种政治观点、政治力量的对抗以及不同的冲突等,都可能引起动乱、战争或政府更迭,其结果可能造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断和经营条件的损坏。另外社会生产关系的调整、制度的革新和规范的更新,这些不规则的变化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不确定性,也可能导致财务风险。

2.政策的不确定性。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经济政策不断调整,给企业带来了财务风险。其中最主要的是外贸体制改革和出口退税制度调整所导致的影响:

(1)外贸体制改革。外贸体制是指对外贸易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管理权限、经营分工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1978年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我国外贸体制的改革也陆续展开,从放权、让利、分散,到推行外贸承包制和放开经营,这些政策变动使得相关企业的财务风险也随之变化。

(2)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近年来出口退税率不断下调,使得外贸企业的出口成本提高,利润空间缩小甚至有的小企业转为亏损。另外,出口退税采取由地方财政分担25%的办法,由于各地方财政状况不同,政策掌握和管理办法上有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出口退税拖欠,影响了很多外贸企业的资金周转。

3.宏观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这主要是由国家经济政策和由国民经济各产业变化引起的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风险。对外贸企业来说,这其中最重要和典型的是汇率和外汇管理制度。现阶段,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加强,升值速度不断加快,导致外贸企业出口价格上升,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减弱,财务风险随之而来。

(二)主观原因

1.主观认识的局限性。由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经营主体经验和能力的局限性,企业不可能完全准确地预见客观事物的变化,因而财务风险不可避免。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2.控制风险能力的局限性。有时公司虽然对某些风险己有一定认识和预计,但限于技术条件和能力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二、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 设计内部控制制度

根据外贸企业的特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规定企业的操作程序。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如企业的自身状况、各种可能发生的问题、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等,制定企业的操作程序,使其体现在企业的业务流程、项目管理及内部的财务制度、审核制度等管理制度中。

2.职务定期轮换。职务定期轮换一方面可以使轮换职务者能兢兢业业、照章办事、以较高质量的工作随时接受检查。另一方面在轮换交接时,对接替的财务资料进行检查,如存在问题很容易发现和揭露,从而起到控制作用。

3.实行限制接近制度。限制接近制度主要指限制非授权人员接近企业的资产、实物资产、信息资产和财务会计资料等。对资金、实物、信息和财务资料进行完整的控制,严格限制非授权人员接近,有利于更好地划清责任,减少被盗、丢失、泄露和篡改等问题的发生。

4.分离不相容职务。在财务会计组织中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可以有效地避免财务会计管理系统本身出现的弊端。

(二)加强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

首先要在外贸企业建立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一般来说应由信用风险管理决策机构、信用管理专业部门及相关业务部门组成。之后,还要完善其信用风险管理的约束机制,这样才能有效发挥相关机构的作用。具体来说,这些机制主要包括:

1.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中充分体现信用风险管理的要求

在授权批准控制中突出对外签约和使用资金两大环节;在职务分离控制中突出信用部门的制约作用;在业务程序控制中强化信用风险控制环节;在管理制度控制中充实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2.在内部经济责任制中加大对信用风险责任考核的力度

要有效设定和合理分布信用风险的防范责任,明确规定信用风险责任人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并采用必要的行政和经济手段来促使这些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在对业务部门或业务人员的考核中,应设置与信用管理相关的指标,如应收账款周转率、逾期应收账款控制比例;在应收账款管理中引进利率杠杆,在考核业务部门或人员的经济指标时,对规定的信用期限内的应收账款占用,可不计息或实行优惠利率,对逾期应收账款,则按较高的利率计息,逾期时间越长,利率越高。

3.注重信用风险管理的激励机制

在注重风险报酬和约束机制的同时,还要注重信用风险管理的激励机制。外贸企业属于高风险行业,企业的风险承担者不仅面临着经济责任的压力,在精神上、心理上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因此,外贸企业在制订内部分配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外贸企业的特点,对风险承担者给予必要的风险报酬。

4.积极稳妥地采用保理业务降低信用风险

我国国际贸易的结算主要是通过T/T和L/C进行的。其中T/T成本低,但风险大, 一旦发生贸易纠纷,由于结算方式上的缺陷,往往造成钱货两空的境地;L/C风险较小,但成本增加。这样一来,那些价格比较敏感的生意或是中小规模的交易,交易双方往往很难达成协议,或虽做成了却可能是一笔亏本生意。保理业务是国际贸易中在以承兑交单(D/A)或赊销(O/D)为付款条件的情况下,由保理商就进口商的信用风险对出口商做出的一种付款担保,即在进口商因资信原因未履约付款的情况下,由保理商在付款到期日后90天进行赔付的一种结算制度。相对于另外两种结算方式,保理在风险和成本上介于两者之间,是一种较经济的做法。

5.建立我国外贸信用信息系统

信用数据库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为我国外贸企业以及国外客户提供有关的信用记录,为他们选择贸易对象提供决策依据,建立信用风险防范体系;二是建立激励惩罚机制,即守信用的企业在数据库中将保持良好记录,从而可以帮助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增大其市场交易的无形资产,并由此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同时,失信企业的信用记录可以很容易地被得到,使其开展业务的机会大大降低,从而对失信企业形成强有力的社会防火墙。我国的外贸信用体系建设要在政府的领导下,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建立起来。

(三) 构建企业的汇率风险防范体系

面对外汇风险,外贸企业既要考虑采取财务性的对策,也要考虑非财务性的对策,以此来构建一个汇率风险防范体系。

1.签约时的风险管理方法

签订合同时选择有利的合同货币是控制汇率风险的首要步骤。选择有利的合同货币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一是出口或对外贷款争取使用硬币,进口或向外借款争取使用软币,硬币是指趋于升值的货币,软币是指趋于贬值的货币;二是争取使用两种以上软硬搭配的货币,这样在收付时,硬币升值和软币贬值可以全部或部分相互抵消,从而使合同价值稳定,其中,最常见的是使用像特别提款权这样的“一篮子货币”;三是争取使用本币,这样就不存在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问题,从而与汇率风险绝缘;四是进口或向外借款争取使用已经或将要持有的外币。五是在不能消除风险因素的情况下,为了转移或合理分担可能蒙受的经济损失,可在有关合同中加列保护性条款。

2.提前或延期结汇

提前或延期结汇也是控制汇率风险的有效方法,既可以用于进出口,也可以用于对外借贷。在出口或对外贷款时,如果预测计价货币贬值,可以在征得对方同意的条件下提前收汇,以避免该货币可能贬值带来的损失;反之,如果预测该货币升值,则可以争取延期收汇。在进口或向外借款时,如果预测计价货币升值,可以在征得对方同意的条件下提前付汇,以避免该货币可能升值带来的损失;反之,如果预测该货币贬值,则可以争取延期付汇,以获得该货币可能贬值的好处。

3.福费廷

福费廷适用于长期贸易融资。福费廷又称包买,是一种无追索权的贴现。具体操作是:在银行或专门的包买商对进口商资信调查后,允许进口商延期付款,而出口商可以将进口商开具的远期票据卖给包买商,从而取得现款,并且将票据拒付的风险一并转移给包买商。

4.尝试运用现代金融工具

在达成交易与现金结算的时间间隔内出现任何汇率波动,都会导致用本币支付的现金流出入数量发生变化,采取现代金融工具能全部或部分抵消这一风险,如:远期合同法、期货合同法、货币市场保值、货币期权保值、货币互换保值、提前与延迟收付策略、交叉保值、转移定价调整、货币多样化等等。

5.非财务性对策

第9篇:进出口企业财务制度范文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通过在长期的市场经营过程中逐渐的形成不容易被竞争对手进行效仿并且能够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一种独特的竞争能力,其具有的特点是难以复制、难以购买、难以模仿的,是企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竞争优势。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出口型企业在对外贸易时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已经成为我国出口以及外向型增长经济的主力军。随着国际市场贸易竞争日趋激烈,国际贸易市场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从而导致我国出口型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遇到巨大的阻力。出口型企业应利用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面对国内外市场出现的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以提升出口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出口型企业国内外市场环境面临的问题

虽然在2013年的时候,全球性的经济都在逐渐的恢复正常性增长,但是由于受到欧盟部分国家不稳定的债务危机影响,使得全球的经济也受到了很多的不确定性。从总体上来看,世界经济受到经济危机的直接影响已经是逐步的接近了尾声,对外贸易都开始恢复常态性的增加,在经济危机之后经济的恢复性增加会使出口增幅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回落,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对于出口型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具有很大的影响。

由图1可见,出口型企业的出口增长率逐渐下降。

(一)出口型企业外部市场环境面临的问题

(1)我国政府构建内需扩展的长效机制。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支出,在中国未来的五年发展中,扩内需、调结构是第一要务。这可以看出,作为转变并且加快经济方式的主要方向就是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的调整,从而构建一个扩展内需的长效机制,从而使经济的增长逐步的向消费、出口、投资进行协调拉动,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就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收入和消费进行推进和促进其的可持续增加、使区域的发展性总体战略目标措施得以实施、加快新农村的建设步伐等各种方法对策对我国的市场潜力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从而重点培育内需的增长动力。

(2)随着人民币的升值与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使出口型企业的竞争力得到削弱。从历史上来看,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地位得到上升都是受到了本国货币的升值影响,而从长期的形式来看,人民币会在市场力量的不断推动下得到逐步的升值;与此同时,在受到投机炒作、美元弱势和全球流动性过剩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国际能源资源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期内都会有继续上行的可能,对于我国国内的原材料的价格都会直接的进行带动从而得到上涨。再加上目前我国国内的资源环境压力在不断的增加增大,因此对于资源性的产品价格进行改革也是形势所在,对于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也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因此,这对于我国的出口型企业能够获取利润的空间进行了严重的侵蚀。在受到人民币不断得到升值的趋势、劳动力、生产原材料、节能环保等多种成本都在不断提高的环境和条件下,我国的出口型企业的经营压力都将会得到持续不断的增大。

(3)国际贸易出现家加剧的摩擦,导致贸易的壁垒逐渐筑高。随着我国的出口贸易的规模不断的扩大,挤占了很多贸易国家,尤其是欧盟、美国等这些发达国际的贸易市场,因此这些贸易的打过就会采取一些反倾销的等多种贸易保护措施和方法手段,对中国的出口产品施加压力,从而导致了贸易之间的摩擦在不断的升级,甚至有些出口型企业还受到了一些不公平的待遇,这对我国的出口未来和出口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都造成了很严重的威胁。

由图2可见,出口型企业的出口增长率在逐渐下降。

(4)发达国家的增长动力较弱,外部的需求不强。从目前的国际市场来看,虽然目前世界经济都在逐步的进行恢复,但是由于其复苏具有的基础还是不够稳固,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在消费和投资需求方面都非常弱、不够强,从而要想使增长动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得到新的增长点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由于经济在进行复苏的时候属于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再加上欧美市场在目前出现疲软需求的情况下都将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持续性的存在着。

(二)出口型企业国内市场环境面临的问题

(1)人才问题。由于出口型企业的营销团队是作为企业的商业运作的一种模式特征,代表了出口型企业的外部形象和品牌形象。在进行国内外贸易的时候,由于外贸业务一般面对的都是些大客户的管理关系,在目前的出口型企业来说,能够满足企业需求和外贸要求的外贸型业务人员严重缺乏,无法很好的将企业的品牌形象和产品功能进行很好的建立和描述。

(2)资金问题。对于大多数的出口型企业来说,长期面临的一个经营难题就是融资难。在进行扩展国内外市场的时候,出口型企业不管是在品牌推广还是团队建设,也不管是研发能力提升还是分销网络打造,都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对于出口型企业来说,资金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3)品牌问题。品牌作为出口型企业产品的精华来说,其主要包括了产品的质量、技术、价格等所有方面的特点,通过利用品牌参与到国内外的市场竞争中,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败其他竞争对手,从而建立属于自己的较为固定的客户群。对于在国外市场具有自主性的品牌出口型企业来说,要想在国内市场进行开拓,那么需要这些出口型企业付出相应的时间以及投资成本,如果缺乏品牌或是产品知名度比较低,那么要想打开国内市场是有难度的。

(4)组织能力问题。在进行扩展和长期在国内外市场经营的过程中,虽然很多出口型企业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但是由于国内外的市场发展和需求有所不一样,很多出口型企业缺乏较为丰富的国内外市场经验和知识,经常会有产品与市场出现脱节的情况,其组织能力无法很好的满足于国内外市场的扩展。在国外市场中进行贸易的主要手段是通过与国际上的大客户签订生产订单,最重要的关键就是要对产品的质量以及交货的时间进行保证;而对于国内市场来说,则是要亲自去对市场进行开拓,对于市场的需求进行充分的了解,并且在设计产品的时候要具有针对性,在建立销售对于以及销售渠道的时候,还要做到管理终端、品牌传播、配件维修等的多种售后服务,归结来说就是要对组织能力进行全面性的升级。

(5)研发问题。出口型企业通常都会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参与到国际分工中,通过利用廉价的劳动力而生产和出口具有密集型的劳动产品,以此来获取在国内外市场上的贸易利益。但是由于受到上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大多数的出口型企业长时间的在价值链最低端进行停留,只能是赚取比较微薄的加工利润,其研发和创新改造产品的能力十分的薄弱,无法满足国内外市场的日渐提高的需求。

(6)分销网络问题。对于一些在出口市场只想着赚取简单的加工费用的外贸企业来说,其与客户之间只是具有单纯性的买卖关系,对于市场、终端以及渠道没有多大的用心,这也就使得大部分的出口型企业没有建立起销售渠道的认识以及经验。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出口型企业只有拥有高效、完善、低成本的营销渠道,才能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才能够拥有超越其他竞争对手的较高的核心竞争力。建立优势的营销渠道实际上是出口型企业在长期的营销活动中逐渐建立的一种无形的资产,对于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图3可见,2010年1-8月广东与越南的贸易的进出口增速在7、8月份基本保持一致。

三、基于财务管理视角的出口型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路径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战略,完善出口型企业的财务结构 在对出口型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时候,首先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战略,将企业的财务结构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因此这就要求了出口型企业要对成功型的企业,尤其是成功型的出口型企业进行经验借鉴和吸取结合,与企业自身的整体战略以及自身资源、战略目标、生命周期的阶段等进行充分的结合和考虑,制定出适合企业本身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以及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及措施。在这前提下,出口型企业也应该将实施财务管理战略放在隐藏的资源以及在新的经济效益增长上,对自有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紧接着出口型企业还应该对其所在的环境以及其他的国内外市场环境都进行充分的科学性的合理分析,选择出适合企业自身的财务战略模式。一般来说,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财务战略模式具体可以利用平衡积分卡进行分析,通过将财务维、流程维、顾客维和学习的成长维进行有效的结合,然后根据企业自身的不同生命周期进行财务战略的选择,比如稳健性的财务战略、扩张性的财务战略或者是防御收缩性的财务战略。不管选择哪种财务战略,出口型企业最后还是要建立起具有科学合理性的监督机制以及互相协调的机制,从而为财务战略能够得到完善的实施以及进行动态的调整提供保证。

同时,有部分企业,包括出口型企业会有传统式的家族管理,因此,这就要求出口型企业要改变这种传统式的家族管理,建立起一种具有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对企业内的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都要进行权责和责任的规范,对于企业的管理阶层和领导者的聘任制度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从而形成了一种决策部门、权利部门、监督部门以及经营管理者之间具有相互制衡的关系。从另一方面来说,在出口型企业内部还要建立一种对管理以及问题解决的共同治理结构,将债权人、员工、客户以及供应商等主要的与利益有关者都归到结构的范围内,让他们对于企业的经营以及决策等都能够具有一定的发言权利,从而共同的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学习型的财务团队,提高出口型企业的财务创新能力 在企业内部构建一支学习型的财务团队,对于提高出口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说是基本根源。一方面,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培训机构,对财务人员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的完善,使企业财务人员得到继续学习培训教育的机会;同时,对员工进行业绩评价时,可以将员工参加培训的数量、对知识和技术的掌握情况等进行参考性的考核,通过对培训项目评选出优秀或者是举办技术竞赛等多种形式,激励和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学习培训教育,增值自我。另一方面,出口型企业的管理重点要放在以人为本的核心上,要重视人力资源在企业运行资本中的重要地位。出口型企业可以通过实施股份制、期股制、股票期权等多种形式,让员工都能够参与到企业经营利润的分配中,将对企业的员工进行的激励与企业的经营资本的增值进行紧密有效的结合,从而使员工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也使企业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在构建学习型的财务团队时,出口型企业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财务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出口型企业要提高企业内部管理阶层的素质,要在企业内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和决策程序,以此来提高财务的决策能力;同时,完善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权制度等,建立一个扁平化的组织部门,以此来保证财务信息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及时传达和交流,从而提升企业整个财务系统的协调能力。出口型企业可以充分的借鉴和吸取国外先进的财务管理知识,包括财务管理理念、手段和方法等,结合企业自身的内部管理,将国外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手段和方法与地域、与自身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有效结合,从而促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得以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出口型企业的品牌文化建设力度,建立品牌文化 出口型企业要想扩展市场,对于消费者具有直接影响并且能够获得产品利润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出口型企业的品牌文化建设力度,建立出口型企业的品牌文化。产品在得到质量和销售途径的有效保证下,出口型企业在进行运行的时候要将“营销就是传播”的思想作为企业的销售思想,通过对营销传播理论进行整合和有效的利用对企业的品牌进行塑造。对于企业一切的传播和营销活动,包括公关、广告、新闻、直销、促销、企业形象、产品开发和包装等进行一元化的整合和优化重组,从而能够使消费者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所获取得到的对于品牌的信息都是具有一致性的,从而保证和提高了品牌的完整性和一致性。这就要求出口型企业要对自身品牌的信息资源要进行统一的使用、统一的合理配置,从而保证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面对现今社会市场上对于传播所需的成本越来越高、广告所具有的有效性逐步的降低以及商品的信息得到泛滥的情况,出口型企业在扩展国内外市场的时候,必须将自身所有的资源和要素都要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使传统使用的营销模式得到转变,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四)加强企业自身的产品研发能力,科学合理的规划营销方案 在进行外销的模式下,出口型企业主要的任务就是在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基础上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交货,而对于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改进通常都是缺乏专业性的专门负责人员,因此这就使得出口型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在长期以来一直都比较差,无法针对市场所需对产品做出及时的改进和创新。面对着国内外市场不断加快的变化条件、客户所需的要求逐渐的增加的情况,出口型企业必须要彻底的转变经营管理观念,要将市场所需作为产品的引导方向,从而促进了产品的改进、创新。出口型企业对产品进行研发、创新改进主要可以采用两种方式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充分的利用高新科技的力量对产品的附加值进行增加,通过优质的产品来吸引客户。(1)通过与专业性的研究院进行合作,签订技术性的服务合同,共同创建产品的研发中心,通过企业进行资金的投入并且增派研发人员与研究院所提供的研发团队、研发条件和研发地点一起合作,共同对项目和产品进行研发创新和改进。(2)通过于高校进行“产学研”的战略性合作。企业提供给高校实习、就业的场所基地,高校则提供给企业学术和技术的支持服务。通过对行业的研发力量进行整合,组建出产学研的机构或联盟,共同建立一个技术共享,对产品进行研发创新和改造的平台。

四、结论

综上所述,出口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对于出口型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具有直接性影响,并且对于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要不断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从而不断提高出口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确保出口型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周宇:《强化财务管理与控制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第9期。

[2]巫洪艳:《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研究》,《企业研究》2012年第12期。

[3]李建伟:《浅析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第7期。

[4]李亚琦:《出口型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商》2013年第10期。

[5]邓佩红:《推进企业财务管理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国外资》2014年第2期。

[6]丁晓峰:《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企业导报》2011年第4期。

[7]魏斯嘉:《论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第11期。

[8]迟树功:《培育和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探索》,《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年第2期。

[9]刘永涛:《试论我国出口型企业拓展国内市场的障碍与对策》,《江苏商论》2011年第2期。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