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外文学常识范文

课外文学常识精选(九篇)

课外文学常识

第1篇:课外文学常识范文

【关键词】中职语文 课外阅读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195

广泛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宽学生的视野,开拓他们的思路,对于他们的智力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当前情况下,很少有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大多数学生在课外阅读时都比较盲目、随意,阅读的主动性差。基于此,本文主要就课外阅读在中职语文教育中的作用进行简单归纳,结现阶段中职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重点探究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课外阅读教学在中职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在中职教育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很长时间的语文知识,日常的语言交流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总体而言知识储备还比较贫乏,语言比较枯燥,遇到比较正式的场合时经常会出现无法准确表达自身观点的情况,写作时文章内容十分平淡,缺乏情感,表达不流畅,措辞不合适的情况十分常见。课外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形式,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加优美、富有节奏感、韵律感,更加生动鲜明。

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弱,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行为习惯、思想意识都存在着问题,许多学生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缺乏责任意识、纪律观念,自由散漫。课外阅读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在浩瀚的书海中感悟文字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而且,课外阅读对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十分有帮助。

二、当前我国中职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当前我国中职学生主观上比较喜欢课外阅读,大部分学生表示自己愿意利用课外时间阅读一些书籍。但大多数学生在课外阅读时都比较盲目、随意,总体而言,很少有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没有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很少有人会做读书笔记,对于文章中的一些精彩内容没有进行摘抄、概括,阅读方式十分粗浅。

(二)阅读主动性较差、品味较低

教育部明确地列出了中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但经过调查后发现,基本上很少有学生将此书目中的篇章完全读完,大部分学生都是在教师布置之后才进行阅读,主动性非常差,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非常少。此外,对学生常读的书目进行总结之后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网络小说、校园爱情故事、时尚杂志、卡通绘本等书目阅读较多,而诸如上文提到的古今中外经典的文学名著的阅读十分少,少数学生观看过改编之后的文学作品,部分学生只是阅读了故事概要或者精缩版本,阅读原著的比例很低,由此可见学生的阅读能力较低,十分浮躁。

(三)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

学生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应该是课外阅读的主要场所,但现阶段许多中职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形同虚设,每学期开放的时间非常少,馆内图书资源不够丰富,学校既没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又没有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这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十分不利。加上现阶段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认为课外阅读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对学生的学习十分不利,因此不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部分家长甚至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大加斥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然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课外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观念,重视课外阅读

首先,家长及教师需要转变以往的观念,正确认识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品德养成、性格塑造的重要作用,要能够站在长足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语文教师要能够积极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反思自身教育实践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能够利用自身的身份,及时地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沟通,让家长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于学生性格、素养培养的意义,从而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外阅读的条件,形成良性循环。对于学生来说,要正确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不能够将专业学习与语文知识完全分割开,要认识到语文学习对于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意义。

(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前中职学生对于课外阅读有一定的兴趣,但这种兴趣并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要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要让他们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基于此,教师要做好模范带头工作,要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开展课外阅读,丰富自身的语言积累,在语文课堂之中要能够熟练地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要结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多组织一些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教学活动,比如“每月读一本好书”等等,月底班会中学生们可以自由讨论读书的感受,交换阅读读书笔记,并评选出感悟最深刻或者读书笔记记录最佳的学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当前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要做到持之以恒、专心致志、勤于动笔,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大部分中职学生的学习习惯都比较差,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勤于督促,必要的时候可以制定一定的阅读计划,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计划坚持阅读。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要勤于动笔,教师要鼓励学生圈点赏析书籍中一些经典的片段,要让他们养成精读、细读的良好习惯,学生还可以在书籍的空白之处记录下对于文章的看法,遇到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还可以抄录下来,细细地品读。

要想切实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重视课外阅读,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本文只是简单地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对中职语文教师的教育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第2篇:课外文学常识范文

关键词:知识拓展;实践能力;阅读兴趣;阅读感受

知识的拓展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能恢复语文阅读鲜活的面目。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课内所学的知识、能力迁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下面我结合二年级语文下册的学习内容,谈谈如何注重知识拓展,培养实践能力。

一、在阅读教学中拓展课内学习内容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我们应该以教材为蓝本,注重让学生阅读品味,提倡有创意、多角度的阅读,以阅读带动学生的听说写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增强语文实践能力。如,在学习《画家和牧童》这课时,课文中的人物对话描写得非常生动,还配了一幅非常形象的插图,学习课文时,要充分利用课本,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发挥学生的联想来感悟课文,品味课文。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体会,说说你想对谁说什么?学生有的想对戴嵩说:“真佩服您!”“你是个谦虚的人!”……有的想对牧童说:“你真了不起!敢向大画家提意见!”“你真是爱观察的孩子!”……这样孩子们在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从课本内走向课外,促成了教材内容向课外知识延伸,实现了知识拓展,增强了语文实践能力。

二、把课内阅读延伸至课外阅读,拓展阅读面

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可以让孩子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所以我们应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课内阅读为引子,把孩子们带进广袤无垠的课外阅读中去。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知识拓展提供前提

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非常强,我们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合理引导,拓展学生阅读的兴趣点,让学生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让学习兴趣真正成为一种学习需要。比如,教学《恐龙的灭绝》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把学生带入了中生代时期,漫游在恐龙的世界里。看到这些活灵活现的恐龙,人们不禁会想为什么“今天的人类只能在博物馆或者从电影和书籍中,来想象恐龙往日的辉煌了呢?”是地球的突然变冷,使它们耐不住寒冷,还是行星的撞击,是哺乳动物偷吃恐龙蛋……孩子们的好奇,兴趣都上来了,让学生在好奇心的支配下积极探索,追本溯源,“走出”课文,“走出”课堂,搜索阅读有关恐龙的资料,探索恐龙灭绝的秘密。

2.帮助学生选择文质兼美的优秀读物,实现知识拓展

要让学生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这也是我们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教师应该根据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根据教学需要,把握时机,向学生推荐一些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相统一的阅读材料。如,学完《丑小鸭》,向学生推荐《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拇指姑娘》等,从课内阅读导向课外阅读,拓展知识容量,让孩子在童话故事里受到熏陶感化,从而实现阅读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如,学习《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后,让学生阅读一些中国古代寓言。如,《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南郭吹竽》等寓言故事,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感悟。让学生在情感和经历上都得到愉快的成功体验。

3.提供学生交流课内外阅读感受,成果展示的机会,增强语文实践能力

课堂是培养学生的主阵地,也是学生的展示台,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为孩子们提供展示的机会,体现阅读的课内外结合。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开展形式不一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是讲故事比赛、朗诵会、猜谜语,演讲课本剧等。学习《难忘的泼水节》,就可以让学生开个有关的故事会,或是有关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介绍会,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感受成果,并能够与同学交流,得到展示。不但能促进学生不断地阅读,体验阅读的乐趣,更能增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拓展知识搭建平台

第3篇:课外文学常识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49

一、正确认识课外阅读辅导的作用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语文字词句语修逻的基础知识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精准地把握,只有把语文基础知识融入到阅读教学中才能理解透彻,做到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就在于熟练地驾驭基础知识,通过阅读才能真正理解知识内涵,界定知识外延,语文课外阅读可以加深对课堂语文教学理解,把文章置于相关背景中,才能准确认识作者思想,反映文章的时代主题。例如:笔者教学李白《静夜思》,引导学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诗句,同样是月夜,反映出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有动感美,也有静态美,同时阅读李白《望庐山瀑布》,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学生对作者有个全面的认识,延展课堂的视野,弥补课堂的不足。

二、课外阅读的基本原则

课外阅读不是随意阅读,要突出课外阅读效果,必须规范课外阅读的行为,只对课堂语文知识的再认识、再理解,拓展课堂视野,一句话课外阅读是为课堂服务的,不能脱离这个目的。

1. 服务课堂教学目的

我们的语文课本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阅读范围不广泛,由于篇幅的限制,背景资料也比较少,对作者的生平介绍只是一笔带过,常常这些材料有利于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其中有“遍插茱萸少一人”,对茱萸是什么?山东有什么风俗习惯?通过课外阅读才能有所了解,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在预习阶段,主要要求阅读作者生平,认识作者的写作背景,在课后把与课文相关篇目让学生阅读,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阅读视野,提高阅读技能技巧,把相近风格作品进行比较阅读,体味它们的细致区别,这是阅读精髓。

2. 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则

兴趣可以促进学生在阅读中投入更多的精力,把课外阅读进行到底,集中精力,保持旺盛的阅读欲望,激发探索阅读能力,我认为在课外阅读指导上,一定要推荐好课外阅读书目,小学生处于儿童时期,推荐的书目一定要适合儿童心理特点,形象、生动、富有儿童语言特色的读物,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学会明快、清晰、流畅的表达能力,适合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儿童文学作品、寓言、童话最适合,比如冰心《寄给小读者》《汤姆历险记》《鲁滨逊漂游记》《叶君健作品集》和郑渊洁儿童文学作品。这些大师有着丰富的儿童心理知识,笔触细腻,描绘了儿童心理的一片蓝天,让学生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同时积累丰富的写作语言。

3. 结合学生德育教育的原则

语文的学习不仅是一个知识的学习,而且也是不断渗透德育思想的过程。“文以载道,文以树德”就是这个道理,通过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心智的成长才是最根本的目的,辅导学生课外阅读是常常选用一些励志方面的书让学生来读,给学生强大的精神动力,讲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笔者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苏叔阳写《大地的儿子》,学生对整个一生有全面的了解,对超级的人格魅力、博大的胸怀、丰富睿智十分佩服,对学生有一种巨大的潜在影响力,使学生有种“见贤思齐”的内心向往。

三、课外阅读的具体实施

课外阅读的是建立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之上的,要让课外阅读不流于形式,要落到实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阅读经典文章。课外阅读由于时间有限,要想课外阅读取得实质的收获,选文要经典,这些文章都是大师们匠心独运的力作,不管从语言风格、表达手法、遣词造句、谋篇布局都有自己独到之处。俗话说:“取道其上,得到其中,取道其中,得到其下”,阅读经典文章大师们给学生的影响力是深远的,辅佐学生走向成功路,规范写作思路,笔者要求对书中的佳词好句,要进行摘录,日积月累,学生语言也丰富起来了,逐步运用到作文中来,这就是课外阅读的效果。

2. 练习写随笔

随笔是写作最自由的方式,不受任何约束,可以见到书中美词佳句进行摘录,可以写故事梗概,可以就文中故事延展,总之学生的随笔可以让学生自由自在的发挥,比较灵活的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可以增进学生对故事的再认识、再理解,更深层次再读原文,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记性好不如笔头烂,通过课外阅读做笔记,可以折射出学生内心世界和爱好,为了激发学生大量课外阅读,笔者举行课外阅读随笔交流会,有位哲学家说过:“两人交换苹果,每人手中,还是只有一个苹果,如果每人交换知识,每人获得是两种知识”。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交流,课外阅读面十分广泛,呈几何倍数的增长,提高课外阅读量,促进课外阅读的发展。

第4篇:课外文学常识范文

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是非常有作用的。

既然说了是课外阅读,也就是说能够学习到课内很多所没有学过的知识。“书中自有黄金屋。”就学习一本语文书是没有用的。因为一本语文书里面,很多课文都需要查找课外的相关的资料。这样才能够彻底地懂得课文究竟在讲些什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义是什么。学多一点知识,读多一些书,慢慢的累积下来,懂的道理也就多了,也就会变得成熟、稳重和懂事一些。

另外,课外阅读对写作方面也是非常有用处的。课外阅读上的一些好词好句,在写作文时,可以用上去,会令自己所写的文章变得更生动、形象、具体。或者在课外阅读时所看到别人用过的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也是可以记下来,以便在写作文时用上去的。

所谓“学海无涯”。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课外阅读不但可以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对学习课文有帮助之外;还可以遨游童话世界,寻找快乐,寻找乐趣。可以知道名人的传记故事,知道历史……

所以说,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5篇:课外文学常识范文

一、指导学生选好读物

课外读物的选择应以思想内容好、语文文字好,适合青少年阅读为标准。当然也不能过分偏窄,要精选与博采结合。首先要选与课内教学密切配合之书,例如教学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时,我在课外先作了调查,了解学生对居里夫人的认识有多少,而且也没有让学生直接去读课文,而是以“走近、认识居里夫人”为主题,用一个课时让学生先阅读教科书配套读本中的三篇文章: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艾芙・居里(居里夫人之女)的《居里夫人传(节选)》和梁衡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丰富了学生原有的心理图式,使得居里夫人的形象在他们的心中渐渐清晰、鲜活和完整起来,她成了他们真正“认识”的一个人,他们对于她经历、行为的了解使他们具有了读懂她思想的可能,真正具有了与她“对话”的资格。在此基础上,再用一课时研读课文,那么学生就会有独特的体验和真切的感悟。其次,要选可熟读之书,即读写知识、文学常识、语言基本知识等有助于巩固和拓展语文知识以及提高语文能力的书。再次,各种文化科学知识的书,应指导学生广泛浏览、扩大视野,发展智能。最后,有代表性又有相当深难度的必读名著要细看,最后应指导学生准备一些必备之书,指常用工具书,重要的参考用书等。

二、结合课文教学进行

叶老说:“知识是教不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结合课文教学进行课文阅读指导是大量的经常的工作,结合的好,就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最佳效益。如学海伦・凯勒的《享受生活》,那就先介绍海伦・凯勒是如何克服种种困难,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也许正是因为黑暗的世界使得她更懂得生命的可贵,更懂得怎样去做一个强者。因此学生在学课文时就能明白,享受生活正是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以健康快乐的态度对待人生。然后再在课外指导读她的自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样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海伦・凯勒是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创造了常人难以企及的人生辉煌,并且也让他们懂得作为一个正常的健康的人应该珍惜生活,珍爱生命,珍惜眼前所有的一切。

三、摘抄背诵写作,积累知识

第6篇:课外文学常识范文

关键词:阅读能力;兴趣;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1-0093-01

我国的教育现状,不论是小学还是初、高中,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主要还是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认知,课堂是重要的过程。但是,学生要获取更多的知识,要加深对课堂学习的理解,要懂得更多的东西,还得通过其它途径,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提高语文学习成绩的一条重要渠道。要全面提高中、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在中国语文教学大纲中,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明确地提出了要求,并且针对不同学龄段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的要求有所不同。比如,对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中国语文教学大纲中是这样阐述的:"广泛阅读各类型的读物,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但是,实际情况又如何呢?当前,在我们这些农村中学中,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难以保证,能力上不令人乐观。据了解,大部分初中校,以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分班。因此,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不被重视,课外阅读更是无从谈起。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我们要重视大多数学生,就要培养大多数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作为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的教师,本人对影响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一些原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自觉课外阅读,谈谈自己的看法。

1.影响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原因分析

1.1学生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从小学升入初中后,课程变化很大,学科明显增多,作业量也相应增多,学习的压力就更大,学习状态需要调整。学生往往在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下,整天围绕着课程以及练习转,感觉没有多出来的时间阅读其他书籍。其实,是没有能够合理的安排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因此,也就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1.2家长对课外阅读的不理解,学生读课外书,家长总觉得与提高成绩无关,不赞成,更会不支持。学生家长一般急功近利,只考虑学生的考试成绩,看重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成绩排名。许多家长总认为学生应该把课本里面的知识学好,没有能够把课外的书籍和课本的学习联系起来。这时,老师要与家长交流,明确课外阅读是老师对学生学习的要求,是促进学习成绩提高的有效途径,以此来博取学生家长的支持。要结合学生的兴趣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给孩子买学习资料,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1.3一些学生自己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也有一些学生特别喜欢课外阅读,但方法不当。这些学生都要及时加以指导,不可以听之任之。课外阅读在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在时间上要有科学性。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不可以把看课外书籍当作一种消遣,看一些低级趣味的书籍,或者只看武侠小说、爱情小说,有的学生在课堂老师传授知识的时候看得津津有味。如果没有科学地安排时间,看到深夜影响休息,把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都打乱了,对课程学习就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要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正确引导,才能使学生正确地把握自己,才能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育

本人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觉得,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与教科书有相当的距离,特别是我所在的学校,是个典型的农村中学,本地方言在校内的通行,对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可避免的形成冲击。课堂学习的时间有限,只有加强课外阅读,才能使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丰富的语言更好的融合。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知识面就会被限制,思维就不会活跃,想象力就难以拓展。这样,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就会受到障碍,知识就会愈加贫乏。如果不想办法促使学生提高阅读兴趣,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就有可能使学生课外感觉无聊,课外时间有被游戏占领的危险。反过来影响课堂学习。如果学生课外阅读的少,对于语文学习来说,表现非常明显。特别是作文,古人尚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没有课外阅读的积累,作文下不了手,干巴巴的,肚子空空,无血无肉,写不了几句。这样,作文的时候脑子里没有一点思路,更没有,即便写出来也没有质量可言。如何促使学生提高课外阅读兴趣,提高课外阅读质量呢?

(1)培养学生自觉课外阅读,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自觉的原动力是兴趣。兴趣是学生最有效、最直接的动力。如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还要引导学生如何科学地管控自己的学习时间,培养自己的坚强毅力。

(2)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要起到引领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多费心思,针对不同的学生,推荐学生喜欢的书籍。课外书籍可以从教材延伸,经常寻找一些与课本知识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既对课程的学习有帮助,又可以促进学生课外阅读。比如从课文中引用的成语故事、名言警句以及引用文章的段落,引导学生阅读原著。通过这些课外阅读,就很容易体会到节选内容在课文中的真正含义,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教师在给学生推荐新书、好书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如何自己选择新书、好书。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教材中内容是非常有限的,教材是没有办法满足一个学生的需要。如果仅仅靠课堂教学,学生不可能有很好的语文素质。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教学生如何科学的安排学习时间,比如每天都有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给学生新书、好书,给学生宽松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自学能力不断增强,欣赏能力不断提高,语文综合素质也就慢慢提高了。

(3)引导学生如何读课外书,我们都知道,初中学生的课程较多,可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老师要经常加以指导。如果学生慢无目的地去阅读课外书籍,那会适得其反。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对于一般性的文章,只要快速浏览,了解一些文章的内容,或者是其中的一些故事情节就可以了。对于一些篇幅较长的作品,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通读,只要选读里面的一些内容。但是名篇名著就不同了,需要精读,甚至背诵。读完还要回过来细细地品味,甚至一个字一个字地推敲,才能感受到作品的意境。在读古诗的时候,就应该如此,只有慢慢的消化,才能体会作者的心境。教师要因人而异,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技巧,不同的阅读材料,方法也不同。

第7篇:课外文学常识范文

一、“扩大阅读 提高识字量”的理论依据

人类获取知识、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主要靠阅读。对于儿童来说丰富多彩的书籍、报刊、网络资源是他们认识世界的金光大道。汉子是读书作文的基础,阅读的前提是识字。识字太慢太少直接影响着阅读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制约着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快速大量识字是学生独立自主、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把大量阅读课外书作为实践的重点,让低年级学生能认识1800个常用汉字,能轻松地读书、看报。这样能行得通吗?经过探索,答案是肯定的。

1.低年级学生处于识字的关键期。根据人类不同生命过程的不同生理特点,科学家已充分证明儿童阶段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期。学龄儿童默记汉字的能力,一年级最强,年级越高逐渐降低。

2.汉子结构的形象化和儿童思维形象化和谐统一。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儿童的学习活动中,形象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人与儿童的认知规律不同,儿童的认知如同照相,儿童记忆的特点是直观的反映事物的图像。汉字是由图形演变而来,是由线条组成的音、形、义相互联系的象形文字,儿童识记汉子,是把汉子当作完整的图形来记忆,能充分发挥儿童形象记忆的优势。

3.课外阅读以认读为主,确保了儿童大量识字。根据一二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形象思维能力强,书写机理不完善,而记忆力强的特点,课外阅读不重理解重阅读,不重书写重记忆,要求学生每天花一定量的时间借助汉语拼音诵读课外书,对书中词语的理解主要通过大量的反复的阅读、诵读,在语言环境中逐步掌握。

二、“扩大阅读 提高识字量”操作策略

(一)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它直接推动孩子们去探究新知识,发展新能力。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的学习活动常受直接兴趣的支配,抓住学生的这个特征,运用现代教育媒体,通过动态画面引起学生兴趣,刺激他们的大脑皮层产生兴奋中心,可以使学生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自觉,自愿地学习。有时,我把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让学生在生动的画面、动听的音乐、简洁的文字中阅读。这种阅读使学生的视觉、听觉都充分调动了起来,妙趣横生的卡通人物常常令学生开怀大笑,这时引导学生从更新颖有趣的课外书去寻找这种欢乐,学生便一头扎入书的海洋之中,积极主动地阅读课外书。

(二)多方位尝试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1.成立班级图书角。如果仅靠每位学生有限的几本课外书的阅读,阅读量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根据班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实际需求,在班级中设立班级图书角,图书角的书由班级中每位学生各自的课外书融合而成。在这种交流式的阅读中学生的阅读书目多了,阅读的范围增加了,巩固了对常用汉字的认识。

2.诵读古诗文。在建立班级图书角的同时,我们学校采用了我国传统《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的诵读,利用早读二十分钟反复诵读。这些韵文相类似的是中国几千年文明的古诗,每天语文课前吟上一首古诗也是一种享受。这种只诵读而不作其他要求的阅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也乐得朗朗上口的诵读声中提高了识字量。

3.开展活动。低年级学生都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创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能使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从而激发阅读的热情,提高识字量。

4.课内尝试。在多渠道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的同时,语文课堂也是我们实践的基地。低年级学生刚进入学习阶段每篇课文中的带读字相对来说比较多。抓住课本,通过对课本中带读字的认读巩固常用汉字,提高识字量。

(三)拓宽课外渠道提高识字量

在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时,我们也在积极引导学生多方面、多渠道扩大阅读提高识字量。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影视节目丰富多彩,对孩子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充分利用这诱惑力引导学生收看合适的电视节目,像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大风车”、等都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栏目,这类栏目中出现的常用汉字不管有多难都会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在观看节目中愉快地学习汉字,掌握当然牢固。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它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我鼓励学生投入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多留意周围的谚语、歇后语及精妙的广告词、精练的标语。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心观察,认读生活的语言,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识字量。

三、“扩大阅读 提高识字量”实践的初步成效

(一)为尽早阅读提供了可能

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大量阅读拼音读物,在课外书的阅读中提高了识字量,现在我发现我们学生的文章语句通顺、用词正确。

(二)增强了对课文的感悟

感悟,感知而领悟。在读中领悟,就是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由于学生大量阅读了课外书,感悟语言材料积累多了,领悟就在其中。领悟是潜移默化的,这种潜移默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表现特别突出。

(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8篇:课外文学常识范文

究其原因,主要有这样几种:①教师在教学中,阅读课多为考试做准备,哪些段落常考,就重点讲;迫于考试,热衷于短期效应。②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读一遍课文了解大意,浅尝辄止,认为语文成绩与阅读无关,不把语文列入复习计划之中。③在应试教育压力下,学生不堪重负,无暇旁骛,没有时间去读课外书。④不少家长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出于急功近利的目的,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去读于考试不能立竿见影,于发展则长期有效的课外书。

中学阶段,学生从课本上学到的课文是有限的。尽管现在强调单元教学的整体性,训练的系统性,但毕竟阅读面是狭窄的,封闭的。语文阅读教学有一个封闭圈。它以传授知识、应对考试为轴心,追求现成的、确定的知识,以终极的意义读解为目标,从阅读教学的内容。方法到评价,构筑了一个独立的体系。根据新大纲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这就要求我们中学语文教师要改变过去跳不出课文的阅读教学方式,积极拓宽课外阅读范围,做到课外与课内相结合,让更多的红杏出墙来,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针对性地选择文章,拓宽阅读范围。

课堂上完成了课文教学目标以后,可以根据每个单元的学习重点要求从各类报刊杂志等有针对性地选择几篇与课文有一定关联的文章或读给学生听,或打印成页给学生看;或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收集,寻找与这单元类似的文章,然后再到班上或朗读给学生听,或相互交换看,把这类文章与单元的课文进行比较阅读,这样,有助于巩固课文学到的各方面的知识,积累多方面的素材。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你课外阅读的这些东西里,有千万个接触点是跟课堂上所学的教材相通的,这些接触点我们可以称之为‘记忆的抛锚处’”。可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途径。

(二)、每周辟出一节课外自由阅读课,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要搞好这节阅读课,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多读爱读。要经常涉猎一些学生刊物和各种类型的文学刊物,选取贴金文学上生活,又文质兼美的短小精悍的文章读给学生听。我认为读学生刊物,可以发现中学生的优秀习作,而读这些作品给学生听,学生更容易接受。因为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来看,这些作品内容往往与他们的心灵有相通之处。因此,他们能够静下心来领悟,从而体会到美文的魅力,学习的乐趣。教师在这节课中只能起导读的作用,也就是说教师只读一小篇美文,激发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而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自由阅读。鼓励学生选取有助于理解教材内容,有助于分清善恶是非,或信息量大而且新颖,写法上有可取之处、文采斐然的文章读。

(三)、每周抽出一节“说”课,发挥学生的阅读能力。

这节课是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开设的。这节课可以作为讲故事、讲新闻、讲笑话等专题课。由学生自己分组轮流主持,并由学生轮流讲。给每个学生提供一个表现自我、锻炼阅读能力的机会。“万事开头难”,教师在刚开设时,要大力做鼓动工作,让学生认识到这节“说”课对于自己的重要意义,从而积极参与。为了“说”好,他们会积极地广泛地涉猎课外读物,筛选出自己认为最合适、最精彩的篇章或片段。这样,学生的阅读面就多了,知识面也就广了,阅读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同时又由“说”带动了读和听,可谓一举而三得。

(四)、充分利用假期时间,拓展阅读面。

暑假、寒假的时间较长,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看新大纲补充附录——“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中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并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或读后感,或鉴赏文章,让学生初步学会鉴赏文学作品,发展审美能力,提高思想认识,陶冶情操。现在有的教育局正在推行一年四假制,我认为这对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是有极大好处的。因为学生毕竟在学期内学习任务繁重,要学的科目多,要迎接的考试名目多,所以学生对于课外阅读,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极其渴望能多一点时间让他们自由阅读,让他们心中的红杏能更自由地出墙来,而一年四假制将为他们的这种希冀提供便利的条件。

第9篇:课外文学常识范文

温总理对课外书兴趣颇浓,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因素:第一,总理是学地质的,属于理科,想多读课外书提高人文素养,使自己具备丰厚的传统文化内涵。温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引用很多古语、诗文和典籍,且能背出原文,侃侃而谈,详细解释,就是明证。其次,课外书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阔,信息触角敏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能更好地开阔精神视野,现实生活中走不到的地方,可以借助书籍“漫步全球”,使自己成为博览群书的人,因为总理说过“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还有,课外书大多活泼有趣,多看这样的好书,就像在和长者、优秀者交朋友,对精神成长、人格进步和真善美性情等,都是一种积极的熏陶。看似闲散而无用的课外书,却为温总理提供了丰厚的精神营养,备受总理的青睐。温总理今天仍不厌其烦地教育年轻人多看看课外书,这是值得思考的。

可看看现在我们的“课外书意识”,还有多少教育空间属于课外书呢?课外书作为一种“成长微量元素”,受到了当今教育的围追堵截,“这是闲书,不能提高成绩,别看了”、“没用的书,不能提高升学率”。就算是家长和老师不反对,课业负担非常沉重,加班加点不断,孩子还有看课外书的宽松时间和悠闲心情吗?教育制度和指导思想陷入一种空前的急功近利的误区,读书学习屡屡成为敲门砖和投机工具,才使得课外书屡屡被妖魔化,受到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抵制。

读书“单打一”,孩子只会“学习”而不会、不愿广泛涉猎,这种孩子就算获得了“教育成功”,但知识面单调狭窄,特别是大文大理体制培养出的孩子,有的理科生竟然连中国的主要铁路线都不知道,知识结构单一,盲点很多,也会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影响健全人格的形成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