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课外阅读教案范文

课外阅读教案全文(5篇)

课外阅读教案

第1篇:课外阅读教案范文

一、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现状

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在使用网络进行备教案时,对网络过于依赖,直接把别人的教案拿过来稍稍改动,就用到了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学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教师可以借鉴,但是必须有属于自己的见解并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备课。网络上的教案质量参差不齐,盲目地运用只会让教学陷入僵局。备教案就是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

二、应对策略

1.拓展阅读内容的广度

教师可以在运用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地拓展阅读内容的广度。所选择的阅读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其兴趣爱好,结合教学目标,挑选课外一些较有感染力的文章,和大家一起分享。可以让学生推荐值得阅读的文章,在课堂上和大家一起阅读和鉴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够拓展学生的眼界。

2.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多为口传心授,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走神,学习兴趣不高。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把文章中一些较为抽象的问题具象化,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同身受。

3.丰富教学手段

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教学手段必须符合初中语文教学目标,并且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教师可以把传统呆板的语文阅读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既注重课堂的形式,又要注重教学的内容。如果教学内容为散文、诗歌等美文时,教师可以将课堂变为朗读和欣赏课;当教学内容为小说、戏剧时,教师可以将课堂变为舞台,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其中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变化。教师所创新的教学手段,必须立足于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鼓励学生课外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时间有限,在课堂上学生阅读的能动性和阅读内容都有一定的限制,无法满足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需要。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教师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刊物和书籍,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一些学生在课外时间不受束缚,没有进行适当的阅读,教师可以安排一些阅读任务,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例如,每周的“美文一篇”,让学生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喜欢的美文,并把感受说出来。教师只有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鼓励学生课外进行阅读,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摘抄和做笔记的习惯,让学生做到“不动笔就不阅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陈怀亮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建淮中学

第二篇

一、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敢想、敢说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互动的结果,尤其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今天,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是不可能实现高效课堂构建的。初中语文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如何落实,笔者认为关键是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可以与常理不同,甚至相悖,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要打破传统课堂中教师地位的神圣性,让学生敢想、敢说,迸发自由的火花,让语文课堂生动、活泼。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春酒》一课中,我首先让学生通过阅读找出影响作者童年的事件,以便分析文中的人物的性格特点。在仔细阅读后,绝大部分学生找出了喝春酒、喝会酒等事件,学生脸上洋溢着自信的表情。紧接着,笔者继续问,有没有忽略了的事件呢?这时课堂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学生纷纷开始讨论,但就是没有统一答案。然后我启发说是不是还写了过年的情景,那要如何归纳呢?最后,通过进一步启发,学生们总结出了描写人物的方式和词语,对本课有了清晰的认识,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増加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知识面

学生知识面的宽窄也会影响到高效课堂的构建,因此要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可以通过课外阅读的方法来训练。课外阅读训练方法有多种,其中讨论法对学生具有特别的作用。农村初中的图书馆藏书较少,质量也不高,这就影响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因此,我们在要求学校购买图书的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将自己阅读过的名著和文章进行讨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另外,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做好笔记,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书评。阅读内容要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在具体教学活动中,笔者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们分享自己阅读过的文章,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然后,其他学生对此进行讨论、各抒己见。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锻炼了学生的口才,更锻炼了学生在同学面前的胆量,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

三、对学生松绑,正确评价学生

古代人们将老师叫做"先生”,将学生称为“后生”,即允许学生在课堂中出现差误,甚至错误。对于这种情况,教师的评价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是更多的采用批评还是表扬要视情况而定。笔者所处的学校是农村学校,而农村学生一般来说胆小且自尊心强,过多的批评会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有可能影响学生一生。因此,对于这类学生,笔者一般应以表扬为主,批评时应尽量采用中性语言,避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才会更有自信。让学生在宽松、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同时在课堂中,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感,提高学习兴趣,构建高效课堂。

四、结语

总之,高效课堂的构建必须以学生的充分发展为教学理念,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媒介,以多元的学习方式为中介,让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焕发生机。

作者:毛慧梅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清源镇星光学校

第三篇

一、抒发感想,自由发挥

自主阅读课堂教学是围绕“阅读”项目展开的教学,其中强调的是自主性,注重学生自学能力、自行阅读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重语料信息、文章材料以及文学知识等的感受、体会等输入的同时,也应该注重自我感受的输出,因此,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每阅读过一篇课内文章或课外阅读后,都应该以读后感、读书笔记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阐述自己通过阅读获得的知识和体会,鼓励学生能够自主抒发感想,提倡自由发挥,这样就能够使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培养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和台阶。例如:在学过鲁迅的课内作品“阿长与《山海经》”后,学生对鲁迅的作品的写作风格有了初步了解,教师不妨引入鲁迅先生的其他知名作品,例如:《祝福》、《社戏》等等,让学生自行阅读,并要求学生阅读后写出读后感,其中应该涵盖:文章的思想主旨、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分析、以及作者的写作风格等等,鼓励学生自由抒发感想、自由发挥,不必拘泥于某一标准答案,而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够积极表达出自身的想法和看法,这一过程就是对阅读材料的消化、理解与运用,是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进一步升华。

二、课内外结合,培养兴趣

自主阅读课堂教学体现的是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其中的“自主”体现出的是一种主体性,学生应该成为其中的主体和核心,这就需要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兴趣倾向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支持并鼓励阅读的多元性,结合学生的想法和喜好来为他们提供所需要的阅读材料,这样才能真正激起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和欲望,相反,若采取千篇一律的阅读材料,必然会使部分学生失去兴趣,失去配合的想法和愿望,会影响自主阅读教学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倾听学生的想法,明确每名学生所喜欢的现代作家或古代作家,根据他们所喜欢的作家来向他们推荐具有代表性的、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的名作;或者而根据学生所喜欢的阅读题材进行引导推荐,如:一些学生喜欢故事,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知名的短篇小说,另一些学生喜欢散文,则可以鼓励他们多读些散文类书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有针对性、有目标地引导,不仅能够达到良好的自主阅读教学效果,而且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阅读文化氛围,在班级里摆放一些阅读刊物或阅读书籍等等,使学生生活在浓厚的阅读文化氛围中,接受到积极的熏陶与培养。

三、读书汇报,科学引导

自主阅读课堂教学虽然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行学习能力的引导,但是这并非意味着同学间不能进行沟通、交流和分享,相反,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同学间彼此的交流与分享,也就是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来让学生彼此交流阅读感想,达到不同阅读素材,不同感想与感受之间的沟通、互动与交流。例如:可以在每周末组织一次读书交流座谈会活动,一方面缓解一下学生繁重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也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体会。教师可以让同桌间先相互分享自己的读书感受,然后再派出一名代表发言,面向全体学生阐明自己的读书感想,介绍自己所读的书目,这样就达到了同学间相互交流的目的,学生也会有全新的阅读收获。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交流、发言情况等最后做出总结和解释,从整体上获得良好的阅读交流效果。

四、总结

第2篇:课外阅读教案范文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阅读教学教案形式化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案和实际教学过程无法达成一致。教案的撰写设计通常完美详细、考虑周到,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是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完全生搬硬套、忽视学生思想的灵活性和课堂与教案间的差异性,把整个课堂变成对教案的完全复制,学生根本没有进行自由思考发挥的时间;二是教案完全得不到实施,或者说只进行一部分之后就出现整个课堂节奏失控的严重后果,最终导致实际教学目标偏离教案教学目的。两种阅读教学模式都是不可取的,这样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较低,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阅读教学手段花哨

随着科技进步和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形式日趋多样化,教学方法自动化趋势明显。诚然,制作精美、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教学参与度等方面有极大促进作用,但却容易本末倒置,造成过于依赖多媒体、忽视教师引导作用的不利局面。同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充分发挥学生主观想象能力的过程,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虽然能在感官上带来直接印象,但却把学生的想象范围禁锢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对阅读教学的顺利高效实施带来阻碍。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确定学习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深刻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更好发挥自身的学习创造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全面了解初中学生现阶段的心理特点,对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进而制定相应教学策略。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抓住学生乐于表现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励,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人公意识,加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行阅读积累

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是顺利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前提保证。初中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加强对各种课内外书籍材料的阅读。对于课内阅读,教师可以在原有标准上适当增加应熟练掌握的词汇句式数量;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推荐优秀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养成摘抄、批注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只有不断对各种语文知识进行积累,积极思考,“读”“思”结合,才能积少成多,达到厚积薄发的目的。

(三)情境模拟,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情境代入的方法,提高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对于情节性较强的课文,可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再现,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鲁迅的《祝福》时,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学生在对祥林嫂等角色的扮演后,对于作品要表达的情感理解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当面对偏情感表达的课文,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当时的心境等进行形象表达诠释,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作者在创作这篇课文时的心境,对课文表达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体会。总之,应利用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对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来,从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教案设计层次化、系统化

教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起到指导和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重点的作用。因此,一个良好的阅读教学教案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过于细节化的教案,很容易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营造一种死板的气氛。而太过概括的教案设计,也会导致整个课堂节奏失控,一个良好的初中语文阅读教案应该具有结构明朗、层次分明的特征。从认读课文到全文鉴赏,再到评价创新,各个部分的教案设计应在表现其独有特点的同时相互联系,与整个课堂教学流程相对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教案设计的层次化有助于初中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进度的整体把握,帮助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在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能够保证学生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活跃度。

三、结束语

毫无疑问,初中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的阅读教学具有更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设计选择,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打造高质量、高效率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学生应在初中语文教师的指导下积极进行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初中语文阅读的课堂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部分相结合,实现学生语文知识素养的整体提升,进一步促进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作者:代赐惠 单位:西藏扎囊县中学

第二篇

一、从学生实际情况着手,提问启发学生的思维

不管是从知识基础,还是从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上来讲,学生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着手,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无法回答出难度较大的问题,这就会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成绩。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他们会不懈于回答这一问题。如此可见,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要做到难易适中,有效把握提问艺术,并借助其推动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其一,教师在提问时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比如:当老师要讲解《背影》这一课文的时候,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仅仅让他们找出全文有几处描写了父亲的背影,这几次背影分别出现在怎样的情景中?然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教师不仅要他们找出全文有几处描写了父亲的背景,还要让他们将这些句子划出来,然后简单的分析句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基础差和基础好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调动他们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其二,教师要区别对待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还是以《背影》这一课文为例子,教师让学生从文中找到“三次流泪”的过程,有一部分学生很快的就找到了“三次流泪”的相关句子,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来进一步思考作者此时流泪的原因是什么呢?然而还有一部分学生仍然没有找到“三次流泪”的相关句子,此时教师要鼓励这些学生认真阅读,寻找相关的句子,教师这样做可以引导基础不同的学生进行合理的探讨,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从教学目标着手,提问引导学生达成目标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目标中教师要将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指出来,根据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如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是一味的提问,这就不能够将提问艺术效果发挥出来。同时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太多,这就导致学生并没有深入思考这些问题,那么显而易见问题所起的作用就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问题,这样做既可以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又让学生了解到作品的内涵。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有一定的阅读期待,然而学生的阅读期待越强,那么所取得的阅读效果越好。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阅读目标来不断增强学生的阅读期待。比如:当老师要讲解《海燕》这一课文的时候,此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就是:学生在阅读完之后要准确把握燕子的形象意义,并且还要了解到作者借助海燕这一形象表达出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一篇课文,教师可以将此篇课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段到第七段;第二部分是第八段到第十四段。当学生在阅读第一部分的时候,教师要提出这样的问题: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景图?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请分别概括出来?作者所描写的小燕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第一部分,在阅读完第一部分之后学生基础上已经找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为了能够引出第二部分,教师要提出这样的问题:作者这么喜欢小燕子,除了小燕子的活泼可爱,还有没有别的因素呢?此时教师就带领着学生开始阅读第二部分,从第二部分来寻找作者喜欢小燕子的真正原因。通过将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了解到小燕子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提问成为老师与学生互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提出合适的问题,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只有这样做才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作者:张焕军 单位:阳原县马圈堡初级中学

第三篇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缺陷

1.阅读教学材料单一,只限于教材

现在,老师们的备课大都是参考教学参考书,很少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课外取材,讲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文章。教科书上的文章虽然都是名家大作,很有教育意义,但那毕竟是与我们当下的生活有差别的。也许有些文字在这个年代已将很难被人理解,也许有些价值观在这个年代已经不适用了,如果我们只了解这些内容,学生的世界观也许会变得很狭隘,将来会很难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2.课堂形式标签化

虽然,在很多语文阅读课堂上,老师们积极地为提高课堂效果努力,但是效果似乎不是很明显。有的老师采用课上分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虽然,这样的方法活跃了课堂氛围,但是由于没有注重到一定的细节,这样的方法只是做了一些无用功而已。原因如下;首先,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认知不深,很难考虑到问题的重点。其次,学生没有正确思考的方向,只是表达自己的猜测而已。还有,有的同学趁机玩耍,并不认真对待这堂课。最后,大家各执己见,没有说服对方的充分理由。最后的结果就是,这堂课只是一场闹剧,没有实质性内容。

二、初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

1.帮助学生明确所读内容

现代文阅读在现在的语文考试中内容丰富多样,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把抽象的阅读内容概括为几个主要方面,尤其是一些包含作者人生感悟或社会体验的现代文,现在高考常选这类文章作为阅读材料。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人文修养与审美能力进行锻炼与引导,让学生能够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与思想,并且透过文中所写能够对生活、对社会有一种更深入的认识,从而完全理解所阅读的文章的内容。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虽然没有过多地描写人物的音容笑貌,只是对一位父亲的背影进行了细致刻画,也把文中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因为文章不仅对家庭的不幸进行了叙述,也从侧面将黑暗的旧社会的现实生活表现出来。如果学生没有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简单地认定文章所写只是父亲送子北上求学,这就是没有对文章的深刻内容认识清楚的原因。

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让学生在阅读时学会独立思考,大胆提出自己阅读后的看法。其次,鼓励学生养成写随笔的好习惯。每个人见得多了想得多了的时候,都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让他们随时记录下来。若是有想不通的,可以与家人、朋友以及老师进行沟通。最后,在进行阅读时,自己有疑问的地方给予不同的标注,以便之后进行讨论。

3.充分利用阅读资源

第3篇:课外阅读教案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存在问题;对策;新课程改革

长期以来,农村教育发展相对缓慢,教材是教师的唯一教学资源,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只能反复讲解教材,导致语文学习变得枯燥乏味。教材没有创新,对于好奇心很强的小学生来说,就得不到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学习天赋和学习兴趣就会在无形中被扼杀,同时也严重抑制了新课程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以及个性化教育的发展。这也是当今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一)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小语文教育的基础阶段即小学阶段,小学语文打好基础的前提就是增加课外阅读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关键的。目前在一些农村地区,学生和外界沟通来往的比较少,认识新鲜事物的机会也比较少,所以在认知广度与深度上都不是很理想,所以增加课外阅读是让农村小学生吸取更多知识的有效途径。但是受家庭条件或是其他因素的影响,家长不能给孩子购买很多书籍。由于一些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认为课外书就是作文书、教辅书,其他课外书都是对学习没有帮助的,所以往往禁止学生看这些书。还有就是学校阅览室藏书有限,不能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良好的条件。学生的阅读量小,语文又是一门覆盖面宽广的学科,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二)教学观念没有更新目前一些地区还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被动倾听。因为信息更新速度比较慢,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具有创新理念的教案启发,导致教学创新意识匮乏。课堂氛围沉闷,不符合小学生年龄阶段的特性,让学生渐渐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

(三)学生写作热情不高现在的小学生,除了写教师要求的作文以外,很少有学生能坚持写日记或者周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是因为小学生没有体会到写作的乐趣,这并不是由学生的惰性造成的。同时再加上学生的阅读量又小,写作的时候往往无话可说,这更增加了学生的抵触情绪,出现不爱写作的现象,长时间下来,造成了恶性循环,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减弱。

(四)师资力量较弱在农村小学任课的很多是老教师,教学观念没有更新,对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使用不熟练。学校中新的血液注入的比较少,年轻的优秀教师较少选择驻扎乡村,进而导致农村小学教师资源缺乏。

二、影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原因

(一)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从学生上学那天起,家长关注更多的还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评判学生的标准也是他的成绩。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教师为了达到高分效果,以知识的强硬传授为主,平时在课上讲授的也多是与考试相关的内容,采用大量的练习题来训练,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学生在这种枯燥的氛围下学习,渐渐地失去了学习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语文学科的知识涵盖面非常广泛,如果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则不利于语文学习。

(二)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纵观学者们对优秀教师素质的研究,一个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素质。一位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养之一就是普通话标准,但是在农村小学,一部分教师就是周边农村的老教师,有些人在课上课下都不习惯讲普通话,即便讲的是普通话,也有欠标准。整个课堂和校园都以地方方言为主,学生在家庭中没有讲标准普通话的氛围,最有利于他们学习普通话的渠道就是学校,然而有些农村小学的语言环境并不能满足学生学习普通话的要求。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教师首先需要具有专门的知识与能力。然而现实中一些农村小学由于师资匮乏,认为一年级语文课程比较简单,所以安排一些并非中文专业的教师来授课。这样的现象在农村小学并不少见,导致我们教师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

(三)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理念落实不到位在实际教学中,面对新课程改革,农村小学一些老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虽然意识到新课改的前瞻性和先进性,但并没有把新课改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一直沿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教学模式,对先进的教学手段不能够熟练使用,他们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中间寻找平衡,却愈加茫然。在教学中,还有一些教师把新课程改革的精神领会得比较片面,盲目运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模式,例如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讨论等,并没有根据所讲课程内容来做调整。满堂灌的模式改为了满堂问,认为这样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问一些与课堂无关的内容,使学生无法分辨课堂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反而影响了课堂质量和效率。

三、采取有效对策,改善语文教学

(一)增加投入,高效利用教学资源当前农村教学所面临的困难还比较多,例如资源缺乏,硬件设施不完整,软件设施不齐备等。由于有些农村基层学校确实存在实际的困难,没有能力完善校园设施,因此从政府层面来说,要逐步加强对基层学校的投入,给予学校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改善当前落后的办学条件,利用现代化的设施武装校园,从物质上对农村教育改革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因为小学生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发展阶段,所以有关部门还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合理安排现代化教学,以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小学生,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效率。

(二)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努力开发、建设语文教学体系,使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变得更加开放而有活力。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时事政治、风俗民情、学生的日常生活话题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在农村田间地头、青山绿水、民间传说、生活故事等都是我们身边常见、熟悉的语文资源,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热爱语文的学习。农村学校还可以多开展城乡交流活动,扩大交流的范围,加深交流的内容,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让学生享受高质量的基础教育。

(三)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完善学校的用人机制,把更多的优秀教师吸引到农村来。农村小学教师流动性较大,一些年轻的教师不愿留在农村发展,要想完善师资队伍,必须吸引外来的优秀教师,在待遇上给予外来的优秀教师一定的补偿,让更多的优秀教师在农村踏实任教,提高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四)完善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机制学校要组织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从经验技能、教学方法、教案创新等各方面做起。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地自我反思,自我学习,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学校在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只有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了,才能迎接新的挑战,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

(五)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学校要对阅览室进行一定量的课外读物投放,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必要的条件,还可以组织学生将家里的课外读物定期带到学校来,放到班级供大家在课下时间阅读。学生大部分的课外阅读都是在家里完成的,所以家庭环境非常重要,家长应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阅读环境。教师要积极做好家长的工作,改变家长的观念,给家长推荐一些适合学生读的书,并在阅读方法上给家长一些指导。

(六)树立正确观点,培养学生积极性现阶段,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依然将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视为主要目标,然而新课改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当然听、说、读、写依然很重要。语文是一门需要较强基础和记忆力的学科,并融合了知识理念和道德思想,如果将这些全部灌输到学生头脑中,势必会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比较大的影响,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灵活掌握教学技巧,在课前制定好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身边的乡土资源都可以用来做教学资源,教师可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将学生带到语文天地中。

(七)因地制宜,采用多样化方式进行教学在部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块黑板代替了先进的教学设备,但是有着城市课堂没有的自然环境,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和动植物接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将这些自然因素应用到教学中,开放教学的空间,让学生到自然界中学习语文知识,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将课堂搬到教室外去。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一节课上能专注听讲的时间可能只有前半节课,后半节课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到教室外边去,融入自然环境中,比如可让学生观察远处任何一个画面并思考该怎么描述,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还可以把生字的讲授部分搬到课堂外,因为生字也是学生认为比较枯燥的,可以用树枝拼接成汉字,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记住汉字的书写及结构。

四、结语

总之,在新时代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多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家长、学生观念的转变非常关键,观念改变了,行为才能有所变化。其次社会各界的关注度、校方资源调配、教师资源的改良、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和教学设备完善程度等方面都要积极改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提高教学质量,让农村学生也享受到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1]季益仓.农村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文学熏陶[J].语文天地,2018(29).

[2]李爱丰.农村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8(30).

[3]蒋松德.农村语文课改的问题及对策———以新邵县义务教育学校为例[J].湖南教育,2018(10).

第4篇:课外阅读教案范文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意识;自主学习

一、当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及内容

通过对2001版及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语文课程价值取向的变化,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强调“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将原课程标准中的“主动意识”改为“问题意识”,这也就从侧面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推动学生主动思考,带着问题学习,自主学习,而问题意识的培养更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鉴赏力,发展其思维,促进全面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教学的目标及内容作了详尽的描述,针对小学低年级学段的学生,新课标中提出首先要让学生喜欢阅读,从阅读中享受阅读的乐趣,这也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先爱上阅读,随即自发地进行阅读活动;面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与2001版旧课标相比,新课标提出了一点新的要求,即“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这也就与新课标提出的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前后呼应,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学素养,能够基本把握文章的浅层内涵,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此时,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从而实现有效阅读。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策略

当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教师作为阅读教学活动的实施者,部分教师自身的阅读经验不足,文学底蕴较为薄弱,对于教学活动中涉及的文本只是浅层的理解分析,这就间接导致了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流于表面,无法深入;其次,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在问题的设置上或流于表面化,或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作用;再次,在教学实施环节,部分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时反馈调整教学进度和侧重点,只按部就班的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导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二者分离,实际教学效果不佳。这些问题的出现,值得我们思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激发学生主体的问题意识,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最大程度地有效学习。针对小学阅读教学中可能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1.提升自身素养,深入文本理解。正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要不断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切不可只一味地依赖教参,教师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思考,思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2.培养问题意识,促进自主学习。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提问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敢于并有能力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无法解决的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小学学段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两至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另外,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设置学生提问的环节,让学生学会提问,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一定的指导,让学生自主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3.整合课内外阅读,拓宽阅读视野。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第一学段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也就从政策上说明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进行合理恰当的课外阅读,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与课内学习的内容相互促进,既要有所提升,又不可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之外,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当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及内容

初中学生通过小学学段的语文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学积累,在阅读的理解方面也应该更加深刻,并且初中学生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较之小学学段的教学,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做阅读的鉴赏者、思考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初中学段的阅读教学提出了多方面要求,其中要求学生阅读作品,能够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这也就从侧面体现出学生主体的差异性,不同知识能力的学生对于同一文学作品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有效地教学活动,此外,课程标准中还提到了“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对课内外阅读进行整合,以达到教育目的。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策略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学生普遍自尊心较强,在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常常因为碍于面子而不会向老师或同学提问,长此以往,会导致学习问题越积越多,影响学生整体学习水平。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提出问题,多加鼓励,让学生获得提问后解疑答惑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目前初中学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语文阅读教学形式化。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味的讲授知识,只注重应试内容的学习,忽视了学生对于文本情感的把握,教师成为课堂的领导者,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二者分离,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2.学生缺乏思考和问题意识。少数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疑惑,大部分学生由于各方面原因不善于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教材和教师讲授的内容,存在盲从心理,缺乏主动思考的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3.阅读与写作教学脱节。语文是一门“听说读写”四方面共同发展的学科,阅读为写作奠基,写作则是对阅读的升华。但目前很多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与写作练习的联系,使得学生在阅读学习之后仍然不具备进行写作的能力,阅读与写作脱节。基于目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可能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提出以下几点解决策略:首先,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教学过于形式化的问题,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其次,很多学生不善于思考和提问,而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问题意识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并从阅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分析思考能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更高的效率完成学习任务;最后,阅读与写作二者紧密相连,作为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对文本的掌握、人物的分析和文本主旨的理解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文本中优秀的描法以及学会写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三、当今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及内容

对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2003年的实验版我们可以看出,新课标更强调语文学科的性质,旧版课标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新课标增加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3]更加明确了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凸显了语文学科的特色。在阅读教学的目标设置上,更加注重三维目标的实现,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有机结合,着力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此外,2017版新课标也从增加课内作品篇目、提高背诵要求以及丰富课外读物三方面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从侧面反映出有效阅读的必要性。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策略

通过对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观察和分析,可以看出,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首先,最显著的一个问题是学生对阅读无兴趣无激情,更多学生宁愿将时间花费在网络世界,也不愿静下心读一本书,导致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读书品味也不断下降;其次,教师的阅读教学活动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很多教师过分依赖课本和标准答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能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适当的教学调整,导致学生在潜意识里认为文章只有且只能有一个中心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向“标准答案”靠拢,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限制了学生的多元化和发散性思维,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长此以往,学生不再主动思考,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此外,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升学的压力等各方面因素,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将一套教学方法用在所有的学生身上,无法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那么,面对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就成为十分值得我们思考的一大问题,以下几点,是我对此的思考:第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有主动把握课堂的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一大体现。因此,在进行阅读活动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有能力从阅读中提出问题,教师就要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多提问,并引导学生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针对当前高中学生阅读量少以及对阅读兴趣较低的现状,教师在阅读教学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努力提高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兴趣,可以采用设问等方法让学生有求知的欲望,从而提起兴致阅读,同时,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力求新颖、有创造力,在借鉴优秀教案的基础上,也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第三,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作为高中学生,经过小学、初中的知识积累,已经具备了比较成熟的独立阅读的能力,课外阅读对于高中学段的学生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适合当前学习阶段且学生有兴趣阅读的书本进行自主阅读,通过学习自主地对课外文本的阅读,一则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二是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囿于课内要求的文本学习,使学生积累更多地素材进行写作。第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与写作二者紧密相连,只有学生能够从阅读中领会写作的技巧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写作当中去,才能从实践性的角度体现出阅读的价值,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阅读文本中挖掘写作技巧,并适当的对经典文本进行续写和改写,让学生将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使阅读的价值更加凸显出来。

四、结语

通过对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语文阅读教学价值取向的探究分析,以及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三个学段的阅读教学存在一些共性上的问题,如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教师的教学创新性不足以及学生对于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匮乏,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调整与完善,也就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实现真正的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陈慧.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价值取向之思考[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25(4):113-1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03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5篇:课外阅读教案范文

一、提升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提升学生兴趣,改善教学方法

中学生年龄处于12-15岁之间,年龄特点是充满好奇,对任何事情产生兴趣。教师针对这一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升学习兴趣,最终提升教学效果。讲授法是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强调的教师对学生对阅读内容和方法单方面的讲授,适合班级整体的教学,这是一种最便捷的教学方法,注意不要把讲授法单纯的变成“填鸭式”教学法,教师讲授为主也是要以引导学生思考为第一目标。问答法是根据教学载体内容,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最有效的方法,问答当中的问题可以是教材当中设定的,也可以是教师根据阅读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对针对性提问,其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当然,如果不能够很好的控制课堂的话,容易出现学生问题五花八门、难以控制教学的现象。分组讨论法更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学生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分成若干的学习小组进行探讨性学习,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为不同的小组指定范围,进行讨论。这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存在的问题是,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控节奏,这种讨论就会形式化,造成教学时间的浪费和效果的折扣。

(二)合理导入,创新思维

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应摒弃传统的方法,真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程上来。中学生都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之所以不喜欢阅读,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发现阅读的乐趣所在,教师积极调动,耐心引导,将会达到理想的效果。根据新课标大纲的要求,课堂教学应该从已有的生活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理解成阅读内容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阅读方法不是空洞的理论和方法,而是实在的生活,在生活中有着很明确的应用。这就需要教师在传授过程中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更新理念,引入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得益于互联网信息的快速发展,科技的发展使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方式方法,学习可以突破地理,突破时间的限制。并且超过书本的知识含量,除了文字和声音还有图片与视频,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直观,学生理解更加容易。多媒体和网络的海量资源还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很强的选择性和自主性。对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学习效率,优化教学过程等等都有很大的帮助。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不断增强,网络管理的不断完善,互联网技术配合上多媒体技术一定会给中学语文课堂阅读增添全新的血液。

二、结语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更加强调教学中“学”的重要性,教学方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化,多媒体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多样化,综合化,信息化。只有不断发展的教学模式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学模式,反之,则会被教育发展所淘汰。

作者:董丽娜 单位:四平市辽河垦区双辽农场中学

第二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引导思想

一、引导思想,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阅读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学生的认知结构不同,学习方法也有各自的特点,那么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方式也应该有不同的变化。下面,笔者主要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谈引导思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几种常被教师忽略的运用形式。

1.细节引导法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注重字词句段的训练,也要重视标点符号、语气词的使用等细节问题的学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注重此类细节性问题,善于发现文章在处理细节上的亮点和深意,帮助学生更确切地理解书面语言。以《绿》一文中描写潭水的“绿”,运用了比喻和修辞手法的句子中的双引号: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的“绿壁””……这两句中的明油和绿壁都用了双引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这样引导“,这两歌词的双引号表示都是直接写出潭水的绿吗?”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得出结论“,明亮加双引号是直接写出潭水的绿;而绿壁的双引号是通过描写其他来反衬出梅雨潭的绿是最美的。”

2.删除与替换法

删除一些内容,与原文进行比较,揣摩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就是删除法。学生通过对此类题目的训练,更能进一步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替换法,就是用别的词语替换原文词句,强调原文词语的准确性。如朱自清的《春》一文中,作者描写春天和小草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那么在进行教学时,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呢?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思考能不能把“偷偷”“、钻”这两个词删掉,为什么?学生交流后得出结论:钻字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使得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从而突出春天的生气盎然。以这样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感情,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背影》一文中描写父亲的句子“: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一句中的“找”改为“看”,你认为好吗?学生反复交流、思考,最后他们都认为用“找”的效果更好,因为“找”表达出我一直目送父亲,对父亲的眷恋不舍的感情,而“看”确没有这样的效果。

3.背景引导法

小说、诗歌、散文等许多文章的思想内容都紧紧和时代相连,不交代背景就难以理解文章思想主题。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给予提示,就水到渠成了。《父母的心》是一篇小说,写的是一对穷夫妇三次欢送子女,最后要回女儿,一家团聚的故事。作者川端康成早年失去双亲,极度渴望亲情,他写出了父母对子女的爱和自己淡淡的哀愁。如贵妇人讲的一句话“:都是我不好。我虽没有孩子,可理解坐父母的心。我真羡慕你们。孩子应该还给你们……。”对于这些句子的理解,如果能让学生知道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他们就更能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带来的无奈,也能明白到作者为什么会有淡淡的哀愁了。

二、引导思想,在阅读教学中的探索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容忽视,引导思想的运用值得探究,然而,教学的步伐永不停止,引导思想的教学形式也需要教师们持续探索。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应该贯穿到每节语文课堂中去,从每个细节开始注重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文章的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勤于探索,以谋求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引导学生会读和读会的富含引导思想的教学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探索新教学方式是为了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加强他们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不断努力探索阅读教学中引导思想的有效途径,有意识地把阅读指导和培养学生品质作为重要目标同时进行,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独立思考,更加注重实践、探索,才能有更好的课堂效果。

作者:郭春荣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窎中学

第三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

一、借课本知识激发学生感悟

在中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重点引导学生自行感悟文章,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来品味和理解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并以自己的心理体验将文学作品再创造和再构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切地感受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

二、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中学生生活经历有限,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尚浅,处于朦胧阶段。因此教师的语文教学责任重大,不仅需要教会学生识字、理解以及写作,还需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因而,语文阅读教学并不能停留在教材中,而是应深入挖掘日常生活中所有和阅读密切相关的内容。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人文素养都有很大帮助,也有助于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和创造美,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四、教师在教学中应灵活变通,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中,如果教师讲解方式枯燥,学生必然觉得索然无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训斥学生,课堂气氛必然更加压抑,学生盼着快点下课,教师讲课的兴致也不高,课堂效果必然不佳。因此,教师在授课中,一定要灵活变通,把握好课堂节奏,使课堂气氛波荡起伏。以此抓住学生心理,并设计多种多样的问题来提升课堂效率。举例来说,我在讲授鲁迅先生的作品《社戏》时,在探讨人物性格的时候,如果单纯问学生人物性格是如何,学生就会感到没有趣味,但如果换种提问方式,比如问学生“:如果你和这些人物在一起,你会更喜欢哪位人物?”学生就会活跃起来,积极融入讨论之中,并展开热烈的讨论,课堂气氛会变得更加激烈。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的过程艰难并且难以见效,所以这需要师生都能有充足的耐心和准备。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科学,调动自己的教学实践来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在阅读教学与应用实践当中培养学生阅读的技巧。要坚定学生是主体的原则,通过有效训练语文阅读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作者:史彩霞 单位: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汭丰中学

第四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弊端

一、教学步骤程式化严重

在当今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语文阅读,大多是以琐碎的分析为主,将一篇篇优美又有内涵的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咬文嚼字、品味语言、深入情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已然在课堂中难以体现。教师将完整的故事情节进行肢解,只僵硬地向学生传授课本所要学习的知识,却忽略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鉴赏文章的能力培养。而这样的程式化教学抑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创造力的培养都是不利的。

二、教学手段形式化严重

伴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推进,多媒体教学已经广泛进入课堂教学活动中。然而在教师使用精致多变、颜色各异的多媒体课件时,却逐渐失去了教师在课堂上应有的主导作用。故而太过频繁的多媒体课件使用对于阅读教学的有效进行产生了一定的干扰,让阅读教学只流于形式,影响了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理解。

三、阅读教案艺术化严重

在时代日益进步的今天,教师教案编写设计也愈来愈精美了。然而在过于华丽、完整的教案中,教师却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这份教案是否有可行性。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具有差异性、变化性,因为这样的特点导致了课堂总有难以预测的状况发生。当然,过于程式化的教案导致教学课程变成了教案的“复印机”,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于学生创造力、阅读能力的提升都是非常不利的。通过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笔者认为在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环境下,教师应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让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地为学生语文学习服务,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作者:梁磊 单位:石家庄行唐县翟营中学

第五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分析

一、注重课堂指导,多种方式设置阅读情境

在新课文的教授过程中,教师要严格按照既定的阅读教学目标进行。学生的阅读过程不应该是被动的,不应该是枯燥的。教师在完成阅读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多种方式设置阅读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阅读过程有声有色。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中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借助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设置阅读情境,加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情感,同时巩固所学内容。随着多媒体教学技术广泛进入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借助多媒体技术,声音图文相结合创设阅读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学习一些名人传记时,学生在学习完课文之后对人物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课本中,是平面性的理解,在学生心目中的人物形象并不丰满。那么,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名人的音像。以人教版《我的信念》为例,教师可以播放一部分居里夫人的纪录片,而在学习《列夫•托尔斯泰》时,教师又可以播放一两部由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改编的电影。而对于一些描写景物的课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景物图片,将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景色中。在这些阅读情境的设置中,学生主动融入其中,发挥了阅读主动性。

二、注重课后辅导,培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仅仅靠课堂中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课外进行广泛的阅读,进行量的积累。首先,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语文课本中的相关内容,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学生能力的课外读书目录。只有通过大量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才有可能从实质上提高。而对于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语文教师也要予以辅导。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读书笔记或者读后感,记录自己的读书感想,在记录的过程中也是再次对文章的内容和情感进行进一步的体会和升华。其次,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语文阅读活动。例如,在学习了一些故事性的课文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话剧表演;学习了一些诗歌后,又可以进行朗读比赛。让学生在这些比赛竞争中,有针对性地理解阅读内容,站在作者和故事角色的立场上感知课文情感。同时,这些活动也增加了学生的阅读乐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有效的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今后的语言表达以及书面表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多种方式方法,来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让语文教师和学生都能有所收益。

作者:黎永平 单位:甘肃省康县岸门口初级中学

第六篇: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学生的阅读图书较少,涉及范围窄,没有很好的阅读氛围农村中学地处乡镇,学生大多来自村屯,很大部分是留守学生,寄宿在学校,平时很难接触网络及电视,因此就很难捕捉一些信息。学校的阅读空间小,图书种类不多,学生的阅读量达不到标准。农村学生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都没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因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高。虽然老师强调看课外书但他们看书也是走马观花,收益少,良好的读书氛围难以形成。

二、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针对这样一个现状,增强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显得格外重要。我个人认为应做如下的尝试:

1.提高教师素养,关注教师的成长

语文老师要开展阅读课,就要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及学生学法,加强实践,注重探究,加强阅读教学理论学习,再深入教学实践。作为一线教师更应改变教学观念,深入教研,同时教育主管部门也应加强教师的各级培训及继续教育工作。

2.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语文阅读教学应是多样化的,所以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农村语文教师而言,应认真领会新课改精神和理念。教师既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可以起到引领的作用,但决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习惯。

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习惯,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可以进行合作学习,营造交流的氛围,从而激发兴趣。鼓励学生发挥个人看法的同时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勤于思考。

4.开展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丰富课外阅读资源

可以借助农村自身的资源优势来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学生语文学习实践的素材。在这一基础上语文教师也应向学生推荐好的课外阅读材料,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资源就大大丰富了。总之,改善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办法有很多,以上论述只是我的一点粗浅见解,走出困境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路漫漫其修远兮,各位同仁需上下求索。

作者:吴东雪 单位:吉林省通榆县八面学校

第七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分析

一、实施多元解读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多元解读是指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重点句子或者是写作手法、情感态度进行多角度的讲解,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对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以及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自主鉴赏中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在文本中所寄予的思想感情。例如,在阅读《背影》时,为了保障学生能够领会到文本中所包含的那份浓浓的父子亲情,在阅读时,我组织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方面进行阅读,比如,从作者的语言运用上;从作者对父亲的外貌描写上;从父亲为“我”做的事情上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已有知识,对文本中的思想感情进行体会和感受,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风格,而且对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这个过程也有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

二、营造和谐环境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良好的课堂环境能够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的状态,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所以,阅读教学也是一样,良好的学习环境,浓厚的阅读氛围才能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才能让学生更快地走进作者,走进文本。那么,我们该如何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呢?首先,我们可以借助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生多元解读时,对于学生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我们不能一口否决,要在引导的基础上给予肯定,这样不仅能够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教学质量也具有一定的保障工作。其次,我们可以在每周开展阅读课,或者让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来交流自己阅读的文本,进而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以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走进阅读,提高阅读质量。总之,在中学阅读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借助恰当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进而促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作者:张海露

第八篇:体验式阅读教学中学语文

一、中学语文生命体验式阅读教学实践

1.绘画文字融合,渲染阅读教学情境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绘画是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在进行生命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作品内容,向学生展示绘画的形式,充分强化学生的直观、生动的体验,让学生可以结合绘画作品,更加深刻的领悟阅读作品的深层次含义。例如,在进行《泊船瓜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领读古诗后,选择三位学生在黑板上根据诗句的内容来绘画,其他的学生在自己准备的白纸上描绘诗句中的情节。教师可以逐句的朗诵诗句,引导学生在想象的翅膀的引领下进行想象。当学生在黑板上完成绘画内容后,教师可以在画作的旁边将诗句写出来,这样一来,诗句与绘画交相呼应,充分展现了诗情画意的效果,大大增强了学生对作品的深刻理解。

2.文字与音乐融合,营造阅读教学情境

音乐可以抚慰人心,可以渲染气氛,可以让人感受到舒适与宁静,还能够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进行生命体验式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选择适当的音乐进行导入,让学生在学习导入阶段就可以感受到音乐与文本共同创造的浓厚的情感,进而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例如在进行《雨霖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与词句意境相符的乐曲《离别》来当做阅读教学的背景音乐。音乐旋律低沉、幽怨、哀婉、缠绵、如泣如诉。课堂在音乐的渲染下变得凄凉孤苦。教师可以领读词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词句与音乐交相辉印,词句踏着节奏缓缓而出,作者所要表达的离愁情绪在音乐的衬托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在生命体验式阅读教学中使用配乐朗诵教学,能够让学生从单纯的教材文字转向立体的音韵感受,让学生能够结合音乐,透过文字来感受作品的深刻内容,陶冶情操,提升生命的审美与情操。

3.文字与语言结合,描绘阅读教学情境

在生命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语言的重要性,善于运用生动、美妙、准确的语言,给学生真实再现阅读作品中所塑造的形象,让学生可以通过语言来展示感受作品中描绘的画面。学生跟随着教师富有情感的语言,可以进入作品中的情境,与作品开展近距离的亲密接触。因此,教师要合理灵活的运用语言,来让学生能够发挥想象力,调动生活中接触的人、事、物,将语言作为引导,让学生将语言用心灵图像的形式再次展现出来。例如,在进行散文《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导入课程的阶段中运用准确、形象的语言来描绘春天的景色,“阳光明媚的春天,花儿争相开放,柳树枝桠弯弯,河水轻轻流淌,绿色满天下。置身于春天,满满的都是力量与生机!所以啊,一到春天就有很多诗人文人描绘春天的景色,想要把春天留下来”。那么,我们可以来感受一下朱自清笔下的《春》是什么样子的。教师通过温和的语言,真实的表述,能够让学生觉得舒适自然,精神愉悦,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结语

生命体验式阅读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坚持生活化、创造化、审美化的原则,联系亲身体验来对阅读作品进行感悟。以想象、品味、鉴赏的方式与阅读作品进行多元化对话,进而达到与作品人文精神的融合,情感的碰撞,进而提升阅读水平。

作者:韩淑琴 单位:贵州省道真自治县民族中学

第九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分析

一、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改进

1.培养学生阅读认知力,树立正确的阅读方向

所谓认知力,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所产生的能力,得到的结论是:认知力越高,反映的情况越接近事物的本质。对于学生自身来讲,树立阅读意识,重视阅读的价值至关重要。这种阅读认知更多需要的是语文教师的引导。阅读教学其实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培养,它对学生理想人格的全面发展给予一定的肯定和塑造。而语文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文学科,它是集中表现其精神价值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思想价值和精神表现。要使学生有深厚扎实的人文底蕴,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领会作品的情感线路和层次脉络,提高鉴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从而提高人文素养。当前最严峻的问题是学生不会选择书籍,他们不知道选什么类别层次的书来读,也不知道什么内容的图书更适合自己,同时教师在这方面也缺乏足够的指导和广泛的普及。我们常说开卷有益,但是在图书纷繁复杂的今天,学生更需要具备选择的能力,而教师作为引路人,则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觉投入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铁匠在打铁之前,必须先把铁烧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必须从提高阅读兴趣开始,而老师的责任极为重大。第一,课堂模仿表演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文章中最有表现感染力的语句,反复琢磨,细心研读。比如说朱自清的《背影》,作者用了一系列动词“探、攀、缩、倾”来描写父亲攀爬铁道的场景,可以让学生几人以小组为单位,模仿父亲艰难行进的动作,在表演中体会文中父亲的艰难和作者的感动,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子爱父之深、父疼子之浓的强烈感情。这样给学生创设一种趣味浓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进入到一种对阅读爱不释手的境地,并自觉投入到其中,让学生真正把学习语文当作一种快乐的事,主动自觉的事,从而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第二,多媒体辅助教学。现如今的课堂,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已突显出独特的优势,因为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再现情境画面,能够有效补充学生的思想渴求以及对课文画面的想象空间,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加印象的深刻性,从而进入到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中。第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师生互动,加强能力训练。阅读是学生个人的行为,只有以学生为中心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主动地读、自觉地读,才能最终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毫无疑问当属学生,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因此要让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放权”,给学生更多的课外读物的选择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选择不同程度类别的阅读材料,从而主动、积极、自主地学习。第四,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叶圣陶也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积累习惯。摘抄是一种阅读积累十分有效的方法,坚持不懈地积累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的效率和质量。第五,重视阅读评价。

(1)课内阅读评价

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内评价通常关注的是学生的课内阅读能力是否提高,这种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通常与学生的阅读积累、生活阅历、智力发展等息息相关。对于语文阅读教学中所采取的方法,需要一个合理的评价来检测其成效。就课内阅读来讲,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于课文的掌握能力和听说读写的运用能力。在高密四中,采取了一种独特的“学生当一当老师”的方式,对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进行特别的检查与评价。让学生参与到语文教与学的全过程,从备课、讲课到解决问题、自命考题、解析评点,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这种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不仅使学生将阅读积累展现出来,而且把学习语文当作一种能力的培养,使得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再狭窄,而是丰富多彩,有滋有味。

(2)课外阅读评价

学生的阅读面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的几本书,应该以教材为基础,将教材作为指引,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搜集资料、认识世界、发展思维,从而获得一种审美体验。为了检验课外阅读的成效,即需要课外阅读评价。课外阅读评价重在积累,立足于发展阅读能力,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进而提高语文素养。

二、结语

总之,作为语文教学重中之重的阅读教学,其作用不容忽视。它对语文教学来讲,既是基础,又是辅助,更是提高的阶梯。改进阅读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艰难的工作,需要语文老师付出辛勤的劳动,需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阅读教学给予一定的指导,这样才能在一点一滴中,不断积累语文知识,不断改善语文阅读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作者:刘旭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第十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分析

一、改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对策

针对上述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通过不断地反思与总结,尝试找到改善上述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笔者认为,若要改善上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需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转变教学方式,改进语文教学评价体系

新课标对中学语文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强调了对学生的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的培养,指出了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与终点。那么,要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一定需要改善。而在关于语文教学评价工作的方面,首先要做的是,改变语文教学评价的功能。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方式,我们应该让评价工作更多的发挥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发展、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作用。如此一来,减轻了学生与教师的以应试为中心而学习的负担,从而可以激发学生与教师的动力,提高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中的积极性。其次,我们要转变语文教学评价的重心。过去,由于学习成绩的分数、考评分数等纷纷关系到学生的升学、教师的考评等切身利益,以至于从教师到学生都只看重分数这一结果,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因此,我们应将评价工作的重心转移,弱化评价中对结果的重视度,尤其是对分数的重视度。只有这样,方能将教师与学生从唯分数论的观念中解脱出来,从而真正融入到教学工作和学习中去。

(二)通过实践,切实达到阅读教学的目标

如何真正做到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而不只是在课堂教学中的“问答”模式,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师生在教学中不断探讨、不断改进,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找寻最完善的方法。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平等的态度。学生虽然还处于求知求学的阶段,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考,并不是任由教师摆布的木偶。因此,教师更应该扮演好的角色应是引导者,引导学生与文本沟通,让学生理解、思考文本中的内容,多方位、深入地挖掘文本中的信息,而自己则要当好“桥梁”。教师要做好引导者,而不是驾驭者,这便需要教师对学生和文本拥有一个平等的态度。教师一定要做好引导者,只有教师对学生的引导真正起到了作用,方能切实的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而要做好引导的工作,则需要教师与学生通过阅读教学的实践,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反思与归纳方法,不断寻找更多的好方法,真正做好引导工作,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二、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