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校德育教育方案范文

学校德育教育方案精选(九篇)

学校德育教育方案

第1篇:学校德育教育方案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有效性

近年来,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也是国家一直以来比较关注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中等职业教育的环境日趋多样和复杂,给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境遇和挑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将素质教育放在首要位置,进一步改进和创新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向全面健康地素质教育方向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鉴于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理念,品学兼优的学生一般都升高中、考大学进而从事高端科学技术的工作,而上中专的则一般是从中考中淘汰下来的成绩差品行不良的学生。基于此种实际情况,中等职业学校想要培养出一批批高素质技能人才,其所面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

1.文化课基础较差,缺乏学习动力,旷课现象频现。课堂上经常是这样一种情况,老师在讲台上讲课,下边学生睡觉、吃东西、玩手机的比比皆是,旷课更是司空见惯。由于中专学校的学生一般是中考落榜的学生,这些学生普遍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甚至,有部分学生对于数理化基本是一窍不通。另外,由于生源质量偏低,加之学校将分数放在第一位,成绩好就什么都好,成绩差就什么都差,导致很多学生对学习早已失去信心,普遍具有厌学情绪。

2.家庭教育的不到位,缺乏一定的自我约束力,法制观念较为淡薄。很多的中专学生都来自农村家庭,并且大部分家庭都是只有一个孩子,多则也是两个孩子。由于家庭孩子较少。,所有很多家长对孩子表现出过分的溺爱,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孩子养成一些不良习惯。现在农村出现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孩子由老人看管,由于老人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给予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种种状况导致学生缺乏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得大部分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没有法制观念。

3.学生对老师持怀疑态度,外表自负,内心脆弱,遇事不能理性分析,以自我为中心。大部分的中专生是来自农村的差等生,在初中时期老师经常性的批评导致他们内心极度的不自信,因此对老师具有很强的不信任情绪,遇到问题不喜欢找老师解决。现在的很多孩子在家里都是以我为主,凡事只考虑自己,永远将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遇到挫折时不能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解决,容易自暴自弃、意志消沉。

4.社会的不良风气影响,片面追求物质享受,精神世界空虚。中专学校的很多学生平时不好好学习,经常外出去网吧,结识社会上一些不良的误以为游民,抽烟喝酒、聚众斗殴,在学校穿一些奇装异服,还一次为傲,我行我素。部分学生缺乏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现状

目前,很多的中专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厌学情绪高涨,特别是思想政治课,W习态度不端正,注意力不集中,逃课现象频频发生。另外,许多中专学校没有真正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因而未能把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重要的系统工程,也没有科学系统的规划与安排。还有一些学校盲目地照搬照抄其他学校的教育模式,不具有针对性,因而未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加之目前德育教育管理的配套措施不够完善,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功能的整体发挥。

德育教育在管理方面也有失规范,由于目前网络的广泛应用,也为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带了很大的挑战,网络环境的复杂化以及学生自身自制力不足的问题,都使得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出现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情况。因此,一套较为完整有效的管理措施是解决目前所面临问题的最佳办法。

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案

1.树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新观念。目前的当务之急是需要中等职业学校转变德育观念,与时俱进,树立具有时代特点的德育教育观念,为解决其他德育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首先要有科学的德育定位观,简言之,即各种教育都承担着一定的德育功能,因此,都要把坚定的政治方向放在首要位置。其次要有树立全面的德育功能观,从政治上、思想上、道德上、心理上等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以适应经济发展,促进整个社会道德进步。最后,树立实施中的导育观,即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处于平等位置,德育工作者以及学生都应该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以便于有效地完成德育教育工作。

2.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新目标。首先,目标的构建要有全面性,全面的德育教育目标应该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三个方面,其次,目标的规划要具有层次性,第一层次是德育教育总目标;第二层次包括思想教育目标、政治教育目标、法纪教育目标和道德教育目标等;第三层次则属于第二层次的具体化,譬如思想教育以人生观教育为目标,政治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目标,法纪教育以纪律教育为目标等等。最后,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应该遵循一定的一致性,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应该首先引导每一位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市民,在此基础上,再达到将学生们培养成我国当代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的最高目标。

3.根据时代要求设计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新内容、新方法。在德育教育实施过程中,其内容、方法要顺应时展的要求,及时创新。要始终坚持学生本位,将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放在首位,还要突出反映当下社会生活实际,坚持不断更新德育教育内容以及方法,培养出高道德、高素质、高水平的下一代。

第2篇:学校德育教育方案范文

一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将爱国主义教育爱家乡教育结合起来,在全区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传唱优秀童谣做有道德的人”、“红色基地巡学”、“家乡文化大搜索”等主题实践活动和“中华魂”、《改革开放三十年》、《历史的选择》、《建设幸福中国》等读书教育活动。多所学校开展的“诵中华经典,做美德少年”、“与经典同伴,与圣贤为友”主题教育活动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感。以创新国防教育方法为突破口,以少年军校建设为主线,结合各校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活动。小学把国防教育作为校本课程,编写了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第二实验小学以“小交警”活动为依托,开展警校共建;十中“人防教育”开展的深入、持久、扎实。

二是开展养成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

深入贯彻《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养成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和引导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小树立远大理想、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如小学“好习惯的培养”、“星星闪烁我能行”、“养成教育”、“感恩教育”、“同在一片蓝天下”、实验小学“诺贝尔教育”等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主题团队会、文明礼仪示范岗、国旗下讲话、文明礼仪之星评选等形式,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仪、守规则的良好行为习惯。目前,实验小学、已经把文明礼仪教育纳入校本课程,多所学校参与了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组织开展的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征文活动,获得优异成绩。

三是完善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了区、校相连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在全省率先实现校校建立心理咨询室,充实和壮大了由校长、持证心理辅导员、班主任为核心的网络化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以“开设心理辅导课、提供心理咨询室、设置心灵信箱、开辟心理热线、创建网络公共邮箱、开放心理贴吧”为主要途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心理教育活动。

第3篇:学校德育教育方案范文

关键词:德育教学;案例教学法;重要性;原则;运用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2014年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德育课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坚持以价值观教育引领知识教育,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情感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这一要求为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如何使理论性较强的德育课贴近现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德育课教师要遵循实效性和时代感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正确合理地运用案例教学法,才能提高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一案例教学法在德育课程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其本质上是设定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德育课教学中的案例教学,主要是运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道德品质问题、法律问题、社会问题、职业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引出和论证相关的基本理论,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书本理论和社会实际相结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师,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观察,发现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尽管2008年德育课程改革后,课本中增加了许多与现实相连接的实例,但因学生感受不到实际的效果,吸引力不强,学生很难参与教学,很大一部分学生把上德育课作为休息课,上课即睡觉。有学生甚至认为德育课对今后的工作毫无帮助,所以上不上德育课无所谓。因此,如何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程的有效性,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德育课堂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德育课育人教化的功能,是中职德育课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通常,德育课程所选案例属于感性材料,来自于社会实践,浅显易懂。通过教学,很容易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在中职德育课程《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知识》、《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中概念性、原理性的知识较多,比较抽象,对于理解力不强的中职生来说很难有吸引力。如果只从理论上分析原理,学生不愿意听,也未必听得懂,即使听懂了,也不会感受太深,但是如果把这些枯燥的理论融入案例中,从抽象到具体,那么枯燥的理论就获得了生命。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一是可取长补短、促进学生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也是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激发学生奋发向上,从而积极进取、刻苦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德育课程教学中案例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案例选择是否合适,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案例教学法的作用是否得到真正的发挥,并直接影响到该德育课的教学成效。为了充分发挥案例法的教育功能作用,在案例选择时,笔者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关联性原则。选择案例时要注意所选案例与所讲教学内容要相一致,不能与教学内容脱节。作为教师,必须熟悉教材,清楚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和重点,了解哪些课程内容可以用理论阐述清楚,哪些地方需要用案例帮助才能让学生理解。二是实际性和指导性原则。教学案例要符合中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实际特点,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还要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笔者曾经在教授《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课时,发现因本课程与学生今后从事职业活动密切相关,学生非常关注职业发展的形势,他们对中职生毕业后取得成功的一些事例(尤其是本校毕业的成功学生案例)特别感兴趣,教师就要选好典型例子,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好这些好的案例,学生也易于接受,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并能够对学生对未来的选择、发展有较强的指导性。三是思想性原则。德育课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德育课老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思想先进、道德高尚的职业技能型人才。教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导向,紧密结合时展的实际和中职学生的思想状况,增强德育教学的思想性和时代性。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挖掘事例的道德教育意义,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三案例教学法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传统的德育课教学中,教师是主体,过分突出“教”,偏于理论教学,没有考虑学生的知行实际。《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指出德育课要:“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中职学生生活,尊重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知识学习和观念形成,更注重情感培养和行为养成”。因此,德育课教学中要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需要任课教师及学校层面做出一定的努力。第一,教师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取得第一手资料。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向德育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案例教学法对德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要紧扣中职学生感兴趣的理论和社会问题,在了解熟悉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基础上编写案例素材,掌握更多切合学生实际的鲜活案例,并能对案例有充分的思考和把握,在教学中以恰当的方式、方法教授于学生,在教学互动中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引导,让学生在内心上认同,在行为上自律,这样才能上好案例分析课,最终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第二,处理好案例教学的各个环节:案例的选编、学前准备、课堂交流讨论以及教学评价。1.案例的选择和编写。这一环节对德育课教学犹为重要,只有选好案例,才能把案例较好地运用到教学中,才能显现案例教学法独到之处。2.做好课前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均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案例教学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体现“双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和学生的课前准备,是搞好案例教学的基本前提。3.案例的讨论与交流。此环节是案例教学的关键所在,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是否成功。笔者通常采用的是分组讨论方式,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集中意见,再由各小组推荐代表参与交流。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导演,设计、营造的是一种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是演员,是课堂主体,大家各抒己见。4.开展教学评价。这是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步骤,教师总结前阶段所取得的成果并作出教学评价,师生达到共识,为共同完成好以后的案例教学任务打好基础。提高对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对德育教学不够重视,存在着重专业课、轻普通课,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笔者曾经工作过的一所县级职业学校,因师资不够,认为德育课谁都可以上,于是安排一些课时不足的专业教师、基础课老师上德育课,而且大量减缩德育课学时,有的教师上课基本上是照本宣科,教学效果差,失去了德育课应有的功效。笔者认为德育课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政治素养,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树德的引路人。此外,对于中职学校德育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作了专门的规定。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研究与高校思想政治课不同,中职德育课重教学轻教研,德育教师参加师资培训机会少,导致他们见识不多,视野不开阔,导致授课枯燥无味;教辅资料相对缺乏,课外辅助资料主要教师自备。所以作为学校层面应该加强德育课师资队伍建设,并在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给予支持。

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在中等职业技术德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充分发挥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效果成效明显。德育教学工作者应根据中职学校德育教学自身规律,不断开展案例教学法的研究,在教学方法上总结经验,推陈出新,才能发挥德育课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使德育课程教学真正地实现育人教化的功能。

作者:邓先凤 单位:贵州省水利电力学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教职成[2014]14号)

第4篇:学校德育教育方案范文

一、建立德育档案的必要性分析

做好德育档案工作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首要工作,德育档案的管理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规范好德育档案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促进德育工作的规范和发展,培养出重视自身素质发展和潜能开发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建立健全德育档案对促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及整个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

二、中学德育工作档案的构成分析

(一)德育管理档案

这一类档案应是德育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在德育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类档案,主要包括:

1.上级关于德育工作的相关文件,上级在视察各校工作中对德育工作提出的重要讲话、意见。

2.本校德育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德育工作领导管理制度,德育工作人员职责,班主任选配、聘任、培训、考核、评优制度,心理教研室工作制度,校外辅导员工作制度,团委工作制度,本校学生守则、评先条例,德育档案工作制度,学校规章制度中包含德育工作的部分等用于规范德育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3.德育工作的计划、总结。这类档案即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各类计划总结,包括学校德育工作规划,德育处、关工委、家长学校、社区少年宫等的计划、总结,凡在德育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对德育工作具有指导、总结意义的文件都包含在内。

4.德育工作会议记录、纪要。主要是在德育工作会议中形成的记录,如班德育研讨会、班主任周会、家长会、家委会、“三结合”联席会议等德育工作会议的记录。

5.德育队伍建设情况。包括德育工作人员组成名单及德育工作者的培训情况等材料。

6.日常德育工作档案。是指在规范性德育工作形成的记录,如班主任的工作记录(如班主任工作手册、家访记录、德育论文等),校外辅导员工作记录(如校外校外辅导员到校进行的讲话等),德育教师工作记录(如德育教师的教案、给学生的学习材料等),国旗下的讲话,班会方案,常规评比记录,结合各项重要的节日、纪念日(如植树节、学雷锋月、成人仪式)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的计划、总结、图片,学生评优评先情况,学生帮扶情况,学生、教师、家长心理健康辅导、团训活动,社区少年宫活动情况,社会实践、文明礼仪教育、军训等日常德育活动的记录。

7.与其他学校交流的德育材料。

8.学校在德育工作中的获得的荣誉。

(二)学生德育档案

“高中学校学生的档案内容包括三类:第一类是学生个人档案(指面向学生本人设立的档案);第二类是公寓整体档案(指面向全体住校学生设立的档案);第三类是学生成长记录袋(指学生在高中期间的行为档案)”。[2]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道德品质越来越受到高校和社会的重视,学生的德育档案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德育档案工作的管理过程

(一)收集

收集工作时档案工作的第一个环节,只有收集工作做好了,才能进行档案管理的其它工作。这项工作要求档案工作人员要有极强的责任心,档案工作者的疏忽,容易导致档案收集不齐全。档案收集工作需要校领导、班主任、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的配合,工作人员必须有耐心进行长效的沟通,及时追回需要归档的材料。收集工作应是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如德育管理档案中的上级指导文件、本校的规章制度、德育计划(总结)、德育会议记录、德育队伍和学生德育档案可定期收集,一个学期或学年结束后系统收集一次,这些类别的档案形成具有规律性和周期性,且数量不大,定期系统收集一般不会遗漏。德育档案管理中的日常德育工作档案、荣誉档案,形成规律不明显,且种类繁多、载体形式多样,需要不定期的收集,特别是丰富的德育活动档案应做到活动结束后所有活动记录材料立即归档,以免遗漏。收集工作还可以结合学校的各项评估检查进行。评估检查需要收集大量的材料,档案收集恰好可以利用评估检查的机会,及时补齐档案。

(二)鉴定、整理

鉴定、整理是档案工作中核心环节,决定了档案工作是否规范、完善。收集档案之后,应对档案的价值进行鉴别,以对其进行整理。相对而言,德育工作档案的数量并不大,主要进行保管期限的分类,分为长期和永久两类,这样简单,易于操作,实用性强。一般而言,德育管理档案中的上级指导文件、本校的规章制度、德育计划(总结)、德育队伍建设、荣誉和学生德育档案划为永久保存,档案德育会议记录、日常德育工作记录、与其他学校交流的德育材料等划分为长期保存。整理时,将学生德育档案、荣誉档案单独划分出来整理,学生档案以班级为单位,每个学生一页,每个班级一册。荣誉按照时间顺序编流水号。其它类型的档案按保管期限划分后,按年度,编流水号装盒。建议按件进行整理,一个会议的记录,一个活动的记录按一件处理,这样不仅有利于与档案整理的规范,也有利于档案收集的完整和便于利用。编制规范的卷内文件目录和索引目录,在档案盒封面填写清楚档号、题名、保管期限等内容。

(三)编研、利用

编研、利用是档案工作的灵魂,如果没有利用,档案工作就失去了灵魂,变得毫无意义。

1.编制德育简报、年鉴。根据收集档案,每半年或每学期编一次德育简报,对一个学期内进行的德育工作进行总结和宣传,记录德育工作的动态。每年根据收集到的档案编制德育年鉴记录重大德育事件、荣誉等,为德育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2.制作宣传板块、图册。将学生的先进事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的活动,制作成宣传板块、宣传册,宣传典型先进事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达到再教育的目的。

3.为学校各项评估工作提供翔实、丰富的证明材料。德育工作是学校迎接各项评估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工作档案建设的完整、规范,为各项评估了原始、翔实、丰富、真实的材料,保障各项评估工作的顺利通过。

第5篇:学校德育教育方案范文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主要集中于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公民道德教育固然重要,但是职业道德教育同样具有重要性,主要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树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观。职业道德教育不应在学生进入职场后才开始,而是应适当前置,在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这样才能提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为学生踏入职场做好初步的准备。

第二,有助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事业和前途发展。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一个职场人士获得事业发展的必要保证。缺乏职业道德人只会受到雇主的厌弃,并在事业上难以发展,更谈不上有什么前途。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可以有效为学生的职业和前途发展铺平道路,使他们在走出校门后赢得雇主的喜爱,并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中闯出一片天地。

第三,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整体道德素养。职业道德教育属于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整体道德素养,使学生的道德水准在整体上得到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如果忽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则学校道德教育是不完整、不充分的,是带有缺陷和遗憾的。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置于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创新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应注重方法选择和方法创新,这样才能有助于更好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建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从如下方法进行创新:

一是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应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得到充分的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以生动、有趣、真实的表达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热情,并促进学生反思和总结。教师可以搜集有关职业道德的正面案例和负面案例,以基本案情介绍、案情分析、案情总结、师生评议的方式,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看待有关职业道德的正反面案例,并就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提出一些要求。教师应在案例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灌输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

二是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设定一定的情境,又学生设身处地实现身份、境况上的模拟,以换位思考的方法,激发学生想象力,并为教学的开展提供客观条件和心理条件。当前情境教学法在我国数学教学、外语教学中运用较为广泛,事实上我们也可以尝试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开展情境教学法实践。职业道德教育中情境教学法的开展可以通过学生职业志向搜集、情境设定、特定情境下学生职业道德规范培训、学生个人陈述和总结等阶段,诱导学生在特定情境下以一定的方式表达出他对职业道德看法,以及在提升自我职业道德方面应作出的努力。最后,应通过教师点评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误区、总结经验,并真正提升对职业道德看法和认识。

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创新

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应与时俱进,反映出时代精神,并真正满足就业市场和学生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应在内容上强调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勤勉、专注精神的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中应包含勤勉、专注精神的教育,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专注于事业,服务于社会。一些毕业生缺乏勤勉、专注精神,如在工作中表现得过于懒散、频繁跳槽但不得志、不深入研究技术浮于浅表,这些现象会使雇主对毕业生持负面看法,不利于毕业生成长。中等职业学校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应要求学生在工作中勤勉、专注,必须具有敬业精神,倡导唯有专注、才有发展的理念。

二是创新、进取精神的教育。针对一些毕业生在岗位上显得较为平庸,缺乏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的现象,学校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创新和进取,也是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只有积极进取,才能实现创新和发展。雇主雇佣员工,希望员工能够为雇主创造更大的价值,这也是一个提升雇员能力、服务社会的过程。因此,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应该具有创新和进取精神,这样才能得到人才市场的喜爱和青睐。

第6篇:学校德育教育方案范文

一、模拟法庭在高校德育模式创新中的作用

法制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法治精神促进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是高校道德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单纯的法律条文和法理知识的灌输不能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开展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是高校德育模式创新的重要举措。模拟法庭是法律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方式,它通过案情分析、角色划分、法律文书准备、预演、正式开庭等环节模拟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及仲裁的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其法律文书的写作能力和驾驭法律知识的能力。模拟法庭在高校德育模式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模拟法庭能够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通过模拟法庭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法律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是高校德育建设的目标指向。在快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大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储备,更应具有一定法律知识和法律应用的能力,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各方面综合能力,如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协调组织能力,思辨、创新等综合能力。传统的德育建设模式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方式,通过大量的、反复的理论灌输和情感交流使学生被动地接受,很少能体现学生作为主体的需要和诉求,更不可能对其他方面能力提升带来帮助。模拟法庭将学生置于主动地位,将学生分成法官组、原告组、被告组和组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搜集资料、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模拟法庭真枪实弹的演练中以切身经历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对情操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2.模拟法庭能够提高高校德育建设的实效性。模拟法庭是将知识理论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的纽带,它实时地架起了理论和实践的桥梁,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得到彰显,进而使当事者得到更深刻的感悟,使其他参与者受到更强烈的教育,有力地促进了高校德育建设的实效性。法制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的,单纯的道德说教不足以发挥其震慑作用和社会规制建设的应有效果,高校德育往往显得苍白乏力。模拟法庭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模拟法庭每一个法律实务中的具体案件都会既涉及法律知识,又涉及相应的实践能力,德育建设贯彻其中。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有两个倾向性,一个倾向性是重法律而轻道德,另一倾向是重理论而轻实践。这种倾向性带来的结果是,学生只能把所学到的知识点或案例讨论相对孤立地局限于部门法的内容之内,不能将所学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更不能在法律事务中凸显道德的力量。通过模拟法庭,学生分角色投入庭审中的各项工作,直接独立开展法律事务,这既可以有效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把握程度,又可以了解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也使学生逐渐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法律与道德相融合,从而提高高校德育建设的实效性。

3.模拟法庭能够激发高校德育工作者内容方法创新的积极性。广泛意义上的高校德育工作者应该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学生工作相关部门教师等,严格说来,每个高校教师都负有教育学生的责任。狭义的德育工作者主要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团学宣传相关部门的教师,他们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角色。新形势下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各种观念的变迁,给德育工作者的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挑战,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创新势在必行。新形势下德育工作者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学生的需要和学生面临的问题,而不是主要关注自己所准备的教案和所设计的活动以及希望达到的教学效果,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因此,模拟法庭对高校德育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综合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不仅要对本学科知识有着透彻的理解,还要有相关的实践经验,要有熟练驾驭理论、学生和实践的综合能力,要有对学生表现的敏锐观察力,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能力,以及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的能力。模拟法庭对高校德育工作者业务能力和综合能力所具有的促进作用将有效推动高校德育模式的创新。

二、模拟法庭在高校德育模式创新中应用的基本要求

模拟法庭是高校德育工作模式的新路径,模拟法庭的实施开拓了高校德育工作新渠道,实践也证明了模拟法庭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模拟法庭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制度引领乏力、方案设计不合理、学生参与度低等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因此,在高校德育工作模式创新中实施模拟法庭,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形式设计要多样。模拟法庭形式设计要符合学生特点,能够使每一个参与者知识和能力得到丰富、提升,德育教育活动的目的不同,模拟法庭形式设计也应有所不同。可以让学生把发生在校园和社会上的典型案例自行设计为模拟法庭的题材,由学生自己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撰写脚本、创设案例,并和学生社团活动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影响力。也可以由教师根据学校或社区普法宣传的需要,把模拟法庭纳入社会普法活动之中设计案例内容,并与有关机构联合加以实施。这种形式可营造法治环境,便于法律知识的传播和学生与社会的实际联系,增强社会效应。

2.案例选取要典型。切实结合大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和接触社会较少的实际情况,在模拟法庭案例选取过程中要尽量避免选取案情过于复杂、重大的案例,以及超出大学生认知范围的、不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案例,以便于学生接受和掌握,并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的理论观点对实际问题进行判断分析、探讨和模拟、演练。因此,模拟法庭实施成功与否,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关键在于典型案例选取。选择的案例既可以是已经判决生效过的,也可以是未经审判的现实案件。选择已判决案例可以使学生把模拟法庭审判与法院法官的实际审理相比较,在对照中检验他们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选择未经审判的案件可以使学生在模拟法庭的审理过程中可充分展示自己,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

3.社会资源要整合。模拟法庭的组织和实施,单靠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展示模拟法庭作为法庭审理案件的真实性,就必须充分调动、利用并开发、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扩大德育工作覆盖面,增强德育工作影响力。在模拟法庭实施过程中,可以聘请实践基地或实习单位的法官、检察官、律师等进行指导与专业点评;可以通过在基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律师事务所建立实践基地,提高模拟法庭的效果和质量;可以通过与校内外各种学生社团活动相联系,扩大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第7篇:学校德育教育方案范文

为进一步加强XX县师德师风建设,我局始终严格制度规定,强化日常教育督导,加大教师权益保护力度,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激励广大教师努力成为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促进学校(幼儿园)工作持续、健康、科学、高质量发展。现将我县2021年秋季学期师德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内容

(一)制定师德建设方案。各学校根据《2021年龙川县教育系统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方案》(目前该《方案》已下发了征求意见稿)制定详实的实施方案。

(二)上好一堂思政课。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为全校教师上课一堂思政教育课。

(三)开好“两个”会议。开学初召开师德建设工作动员会、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动员会。

(四)开展好“六个”活动。1.进行师德宣誓、签订师德承诺活动;2.每月集中开展师德学习教育活动;3.结合庆祝教师节开展尊师重教活动;4.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活动月活动;5.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6.开展撰写师德学习心得体会与师德征文活动,每位教师根据师德学习内容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每所学校(幼儿园)选送上送一份师德征文,征文主题待省教育厅拟定好再通知。2020年广东省第十届师德主题征文暨微视频征集活动中,我县选送16篇论文、2个微视频参赛,其中龙川县第一小学刘怀剑老师撰写的《愿作园丁勤浇灌 甘为烛炬尽燃烧》荣获广东省小学组三等奖(小学组全省获奖论文共60篇),在此给予通报表彰。

(五)严格进行师德师风个人考核。依据《龙川县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方案》,在每年的6月、12月对全县教职工进行考核。今年秋季开始,临聘人员纳入师德师风个人考核。通报2021年上半年师德考核的结果:实际参加考核人数9455人,未参加考核人数93人,其中优秀等次2819人,合格等次6535人,基本合格等次5人,不合格等次3人。

(六)公示师德师风监督举报电话。学校(幼儿园)应加强监督,在校园显眼位置公示学校(幼儿园)及县教育局师德师风监督举报电话(县教育局监督举报电话:0762-6883005),依法依规接受监督举报。

(七)治理师德突出问题。加大力度检查教师违规有偿补课、收受学生和家长礼品礼金、体罚学生、参与违规打麻将、酒驾醉驾等违法违规行为。一经查实,要依规依纪给予组织处理或处分,严重的依法撤销教师资格、清除出教师队伍。建立师德失范曝光平台,健全师德违规通报制度,起到警示震慑作用。

二、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开展师德建设工作,是改进教育政风行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建设、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各学校(幼儿园)要把加强师德建设、弘扬尊师重教传统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夯实学校(幼儿园)主体责任,压实学校(幼儿园)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责任。

(二)健全管理制度。各学校(幼儿园)既要贯彻国家和省、市、县关于师德规范的新精神、新要求,引导教师主动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工作,还要在认真分析本校师德现状的基础上,以有偿补课治理工作为重点,从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等方面入手,制定符合本学校(幼儿园)实际的师德管理制度,健全师德个人档案,进一步规范教师师德个人考核,促进师德管理工作的精细化、规范化。

第8篇:学校德育教育方案范文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整体素质。

1、班主任培训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引导教师充分认识学习在教师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鼓励教师以自我学习、同伴互助、实践、反思、积累等学习方式与日常工作对话,以学习的提高促工作水平的提升,努力提高班主任工作责任心和管理艺术水平。组织了题为“我们离生命化教育有多远”的专题培训讲座。并结合自身实际工作,进行交流研讨。交流中,教师们能各抒己见,积极发言,尤其是青年教师将自己工作中的困惑和点滴经验与大家探讨,活动中多数教师表示收获颇多。

2、德育主任培训

积极组织德育主任参加教育局组织的德育干部培训,在学习中认真记录、认真完成培训作业。各校德育主任按时参加进修校德育研修部组织的班主任培训活动,认真记录。回校后开展校本培训,组织班主任老师认真交流研讨,按时完成每次培训作业,并把作业已发表博文的形式上传到班主任“博客”上。学校定期检查班主任博客,留有检查纪实材料。对班主任“博客”完成情况进行记载。组织班主任每周例会,以会代培,在会上对班主任教师进行班主任培训;培训内容为(1)班主任工作艺术系列讲座;(2)网上研讨作业;(3)进修校班主任培训内容;通过学习、交流、研讨等,推进教育创新,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开展班主任经验交流,将老班主任管理班级和学生的经验与好的方法与年轻班主任一起分享。

3、心理健康教育

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对特殊学生进行适时的心理辅导。深入家庭,掌握了解信息。本学期对特殊群体学生家访率达到了100%。学校还利用家长会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1)各校成立心理健康咨询室,班主任教师轮流做岗,疏解学生的心理问题,为一些有心理负担或单亲家庭的和留守儿童解决心理疑问,

(2)建立心理“情景剧”小剧团,同学们乐于参与,通过表演情景剧让他们有了正确的心理认识。

(3)利用广播站和板报宣传心理知识,加强了心育工作的力度,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心理咨询,进一步完善了省级心育课题的结题工作,准备接受省级课题组的验收。

二、开展德育常规工作

1、在开学初,能按时制定并调整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班主任能结合班级实际制定班级德育工作计划,工作目标明确,工作内容和措施具体得当,语句精炼,言简意赅,附有工作计划滚动表,可操作性强。幸福校王品、孙家校宿晓慧做得较为突出。各校德育领导能按照计划要求,开展学校各项德育工作。按期研究、检查学校德育工作和班主任“博客”建设工作,留有工作痕迹。从记录上看,德育领导作了大量工作。

2、德育工作室建设

完善德育工作室建设工作,充分利用德育工作视导机会,对基层各校德育主任手把手指导建立学校德育工作室,督导各校提高德育工作室的利用率,组织计算机教师进行班主任博客链接及相关培训,对于此项工作个别年龄大的教师有一定难度,采取副班主任一帮一协助完成地方法,逐步带动。每月份都能够根据进修校的研讨主题完成作业。

3、学科渗透

(1)各校制定了德育学科渗透工作方案,收集了德育渗透案例和教案,能结合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民族精神、传统教育活动,每次活动过程材料、佐证照片非常齐全,活动后并认真总结;各校制定了学生考评制度和细则,能把德育作为学生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德育常规工作能以《守则》、《规范》为依据,加强常规管理,孙家校做的好些;能组织开展班会活动,有详细的“会案”和“简案”;按期开展优秀班集体和优秀学生的评选活动。

(2)各校充分利用“学科课”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宏伟校检查视导德育工作时,听了一年级孟庆华的一节思想品德课,感受颇深,她的幼教语言、教育方式方法、和学生互动的场面非常受学生的喜爱,教育效果明显。

(3)中心校组织各校校长、德育主任及相关班主任教师联合检查视导,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研讨活动,重点关注学科德育渗透。要求各学科教师在备课中要体现德育渗透点;组织教学时落实德育渗透点;小结时升华德育渗透点。研讨时各位教师踊跃发言,各抒己见,针对教学实际,谈学科渗透;校领导听课对德育渗透做重点指导;不仅提高了教师听评课能力,也提高了教学中学科德育渗透能力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能力。各校还组织教师每月撰写学科德育渗透典型案例。

(4)组织开展了课题课大赛,本次赛课的特点一是体现全员性;二是体现德育渗透点。学校领导及评委对德育渗透进行重点关注。通过赛课,教师们各展所长,异彩纷呈。从本学科的不同角度展现,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认知、感受。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三、工作特色和亮点

本学期,幸福中心校结合学校管理体质,对辖属四所村小德育工作,有重点地开展了月检查视导工作。在检查视导中,发现各校德育工作有好的做法和好的经验及时召开现场交流会共享,进而达到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1、各校校长加大了重视德育工作力度,能按计划要求,定期组织班子成员研究学校德育工作,形成工作思路,对各项德育工作者培训和德育活动能够积极参与,审阅批示活动方案,并留有签字痕迹,能亲自挂帅担当活动领导小组组长,靠前指挥、亲临一线检查指导德育主任工作的做法和德育活动。德育主任在校长和班子成员的支持、鼓励、帮助下能积极大胆开展各项德育工作,在校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下、各位班主任和全体德育工作者的积极配合下,德育主任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完善自我、丰富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

2、在继续推广用音乐代替口令的大课间活动基础上,结合各村小办学规模和学校实际特点,扶持各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使各校形成各自学校的特色建设。创建有特色的小课间游戏活动,有学校群体性的特色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9篇:学校德育教育方案范文

一、高职大学生道德问题的具体表现

(一)学习方面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但是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学习好的同学不一定能找到工作,再加上有些高职大学生在中学就养成了不认真学习的习惯和高职院校教育方法存在一定问题等原因。一部分大学生学习不认真,上课迟到、旷课现象屡有发生;有一些大学生在课堂内不尊重老师的教学劳动,讲话、睡觉和玩手机;有许多大学生作业相互抄袭,论文在网络上下载资料拼凑,考试作弊,等等。

(二)生活方面在西方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目前有一些大学生不顾及家庭的现实情况,盲目攀比和高消费;一部分大学生忘记了国家和父母亲寄予他们的希望和自身的使命,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一部分大学生在大学里把恋爱当成儿戏,玩弄感情;有的大学生在恋爱中不讲社会公德,在校园和食堂甚至教室,举动过于亲密;有的大学生沉迷于恋爱,荒废了学业;有些大学生恶意拖欠助学贷款,等等。

(三)就业方面西方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造成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大学生就业不能依据社会、自身的情况从实际出发,而是好高骛远,只想找舒适、安逸和高工资的收入。有的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制作的简历不真实,存在一定的造假情况。有的大学生在实习期间不能遵守工作纪律,随意跳槽。更有甚者在家偷懒不愿意找工作,成为“啃老族”。“德”是人才的灵魂,党的十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面对大学生存在一定的道德失范现象,一方面,要加强对大学生道德教育;另一方面,要从管理制度建设人手,建立大学生德育档案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二、高职大学生德育档案建立与管理的意义

大学生德育档案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基本信息,参加各种道德教育活动的表现,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的经历,一些高尚或低劣的道德行为等。大学生德育档案主要记录大学生在大学生期间接受道德教育的经历、表现和结果。建立大学生德育档案有利于学校的德育工作,有利于用人单位的招工,有利于国家的助学贷款工作。

(一)有利于学校的德育工作1.促进大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目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遵守法制和道德准则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考虑问题往往是以利益为出发点。大学生道德的缺失往往是为了追求所谓的利益而忽视了相应的道德规范,例如,大学生在招聘简历上造假、欠贷款不还等,而建立大学生德育档案,并把德育档案作为评价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依据,那么这样可以让那些道德行为表现良好的同学在校内评优、学生干部竞聘和就业等方面取得优势,保护了他们的利益,在这种氛围的引导下,大学生必然从重视自己的德育档案而重视自身的道德行为,达到了“外化于形,固化于制,内化于心,实化于行”的目的,从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2.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目前在高校德育中存在一个主要的问题是德育工作者不能全面、真实了解每个大学生的道德表现,这样就会造成德育工作缺乏针对性,从而造成德育工作实效性不佳。而通过德育档案的建立,可以让学校较好地了解每个大学生的道德表现,这样可以有的放矢地对大学生实行道德教育,可以提高德育效果。3.强化德育工作者的育人意识。德育档案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工作,需要相关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在德育档案的建立过程中,需要班主任、辅导员等相关人员依据大学生的德育的相关信息填写相关记录和相关管理人员签字盖章,这样可以强化相关人员的育人意识,有利于学校的道德教育工作。

(二)有利于用人单位的招工工作当前,大学生求职造假已经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据《上海大学生求职路径调查》提供调查的数据:42.4%的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有过违背诚信的行为。其中13.3%在面试时夸大自己的能力,还有11.1%曾在简历上作伪。[2]在这种状况下,招聘单位就很难根据大学生的简历而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情况,从而影响用人单位的招工工作。建立大学生德育档案,用人单位就可以参考德育档案而了解大学生的一些真实情况,从而有利于用人单位的招工工作。例如,北京物资学院为学生建德育档案已经5年。学院党委副书记沈小静介绍:我们主动提供德育档案给用人单位,用事实说话,让用人单位了解学校德育工作内容和学生表现,从而对学生有更加客观全面的了解,增加认同感。

(三)有利于国家的助学贷款工作目前,我国还存在几百万贫困大学生,他们需要助学贷款的帮助,可是由于缺乏对大学生信用的评价可靠依据,国家的助学贷款工作出现一定问题,有少部分道德品行低下的大学生,有能力偿还贷款而不还,这样影响了银行对发放助学贷款的政策。因此,建立德育档案可以帮助银行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的道德状况,为银行发放助学贷款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以让那些道德素质高的贫困大学生顺利获得国家助学贷款。

三、高职大学生德育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客观公正原则德育档案具有重要价值,高职大学生德育档案的建立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为了让德育档案发挥应有的价值,需要客观公正地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德育的相关表现,学校一般不需要对学生的德育表现给与评价,只需要如实记录学生的德育表现。同时,要把每个学生的认证记录进行公示,学生对认证记录有疑问者,可向有关部门反映,有关部门再进行调查核实,以确保客观公正原则。

(二)全面真实原则大学生德育档案反映的内容,既关系到大学生今后的发展,也关系到用人单位的利益。这就要求大学生德育档案既要全面具体,又要真实可靠。全面具体是指档案反映的内容要全,要严格按德育档案收集制度规定的范围进行收集,在德育档案中既要记录高职大学生表现好的方面,同时,也要如实地记录大学生表现不足的方面。真实可靠是指档案反映的内容要客观实在,不存在虚假的内容。

(三)动态管理原则“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世界上事物都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中,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大学生德育档案建立要坚持动态管理原则。也就是要依据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变化,做好相应的档案工作,主要是对大学生的德育档案内容进行充实和更新,让学生的德育档案能够全面及时反映大学生的德育和道德修养状况。

(四)正面引导原则大学生德育档案的建立是对大学生管理创新的一个探索,其目的是通过德育档案的建立和公示,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所以要在坚持全面真实原则的基础上,要把大学生一些高尚的道德表现,如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记录在案。同时,在学生干部的选拔,就业推荐等方面要优先考虑这些大学生,这样不仅给予这些学生一定得精神激励,同时,让他们获得一定的实际利益,这样可以比仅仅给与一定的精神激励会更好地发挥德育档案的正面引导作用。

四、高职大学生德育档案建立与管理注意的问题

(一)加强大学生德育档案基本业务环节的相关制度建设作为学校档案的一部分,与其他档案工作一样,大学生德育档案也要具备相应的基本业务环节。因此,就要相应的建立并完善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提供利用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将其细化到立档部门和立档人员的岗位职责中,使大学生诚信档案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二)提高德育工作人员档案业务素质大学生德育档案主要由学校德育工作者来完成,而德育工作者往往缺乏一定的档案业务素质,因此,需要对必须对每个德育工作者进行相关的档案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组织他们学习好、领会好德育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相关业务要求,为大学生德育档案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三)加强德育档案的网络建设德育档案的建立是为了使用,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高职院校可以在网络上建立大学生的诚信档案,并及时充实和完善相关信息。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及时了解自己的德育状况,用人单位与银行以及其它关心大学生德育状况的部门和个人,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大学生的相关德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