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学校教务管理范文

学校教务管理全文(5篇)

学校教务管理

第1篇:学校教务管理范文

(一)从教学管理队伍素质上看

人事部门在安排教学管理人员时往往对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够重视,在考虑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时,优先调进录用学校教师子弟及家属,而不考虑其是否胜任相关职位。同时,由于一段时间以来形成的不正确认识,教学管理工作应有的重视没有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大部分人认为教学管理岗位上的工作都是低级的简单劳动,只要是能按学校和学院的要求按时排出课表,正常组织考试,在教学中出现问题后能及时解决处理,保证教学工作能够正常运转、使工作无差错就行了,不需要什么业务知识和能力。所以,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人员的组成,一般都是学历低、职称低或无职称的人员,从而很难保障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高校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将精神集中在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建设方面,或多或少忽视了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未按岗位要求,培养应具有的专门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管理干部。同时,即使有相关的培养,也往往只注意提升其素质文化、学历层次,而对他们在管理知识与技能上的提高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二)从教学管理队伍人员的组成来看

目前,高等学校教学管理队伍构成较为复杂,有在教学管理岗位上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同志,也有20世纪80年代通过顶替、招工等相关渠道进入教学管理队伍的人员。还有部分具有高学历的人员,其中一些是从专职教师走上学校各级教学管理领导岗位的人员,这部分人大多是双肩挑,既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又承担教学或科研任务。教学管理队伍人员构成的复杂性,使得该队伍的建设具有艰巨性。

(三)从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思想上看

由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高校的教学管理岗位没有给相关人员解决职称问题,这部分人由于职称学历等条件的限制,较难提升职务,从而使其在待遇享受上常常低于同时期毕业从事其他工作的人员,造成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了严重挫伤,从而也给这支队伍造成一定的不稳定性,人员岗位之间的流动性大,变动相对频繁。有一定学历层次和工作基础较好的人员思想不够稳定,不安心待在管理岗位,一有机会马上就转岗走了,刚刚熟悉工作的人调走,给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连续性,管理资料的完整性造成极大波动。

(四)从教学管理人员的水平来看

由于其工作性质相对封闭的原因,教学管理人员能够参加的进修学习机会较少,从而对外界教学改革、教学实践了解得相对较少,接受不了太多的有效信息,从而造成尽管该岗位的许多同志勤奋努力,工作踏实,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主要凭经验办事,教学管理调查研究能力和教育理论水平比较低的状况,有的甚至写不出一篇像样的调研报告和学术论文。同时还缺乏必要的管理科学知识,缺少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培训和学习,从而使目前高校的教学管理队伍整体水平较低。

(五)从教学管理人员的观念来看

少数教学管理者具有错误认识,他们认为,管理工作就是管住其他人,检查被管理者工作中是否违规,是否按规定办事,所以,工作中比较缺少服务的意识,管理方法上则采取行政命令的手段,没有协作的精神。有时讲服务,一切按教师的要求来办,放弃了起码的管理原则。

二、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要求

(一)具备正确的思想意识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必须要树立服务教职工的思想意识,牢记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宗旨,树立教师的利益、学校的利益、学生的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同学校利益、学院利益和他人利益的矛盾关系,在工作中抵制各种错误思想意识的影响。

(二)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道德境界,首先要有科学的道德认识,正确处理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要具有专门利人、毫不利己的高尚美德,以自己的实践活动生动地体现出优秀的道德品质,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三)具备较高的知识素养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从事该工作的每一个教育者,都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锻炼,掌握更加丰富的知识,达到较高的知识水平。具备较高的知识素养是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开展教学管理的最基础的条件。高校教学管理需要教学管理队伍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其范围应包括: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懂得基本的管理学基础知识,广泛吸收和应用与教育管理工作联系密切的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伦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还要熟悉与教学管理工作密切联系的一些辅助知识,例如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美学、思维科学中的语言学、逻辑学,社会科学中的民族学、文学艺术,自然科学中的数学、统计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计算机操作知识,以适应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树立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崭新形象。

(四)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

高校教学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作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应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主要包括:

1.能积极调动和有效组织本单位、本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如教务处以及宣传部门等队伍,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开展教学管理工作。

2.能够在收集、整理各种有效教学信息的基础上,制定计划,并选择时机实施计划,即有较高的决策能力。

3.能够熟练自如地独立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包括讲座、讨论会、学习会、总结会等,包括设计会场,确定会议程序,主持会议等各方面的能力。

4.能够运用各种措施,通过民主管理激励被管理者的积极性,自觉地开展思想斗争,实现思想矛盾转化的组织活动能力等。

(五)具备较强的分析研究能力

教学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学校管理工作的各方面因素。因此教学管理者要有较强的调查研究。善于接触、观察、交接、分析管理对象和学校环境,做出正确的决断;要有较高的理论研究分析能力,善于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相关管理理论;要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能够运用演绎法、归纳法及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及时上升为理论,指导教学管理的实践活动。

(六)具备较好的语言

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实现教学管理目的的重要手段,没有语言的沟通和联系,也就没有教学管理的实践活动。通常地说,语言表达能力包括文字表达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动作语言表达能力三个方面。文字表达能力,即写作能力,能够把教育内容见诸文字,写出文理通畅、思想清晰、生动活泼、请文并茂的文章、总结报告等,还可以通过大众传播内接扩大宣传影像。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即说话的艺术、具备吐字清晰,言辞明白,幽默动听,符合逻辑的口才,通过报告、讲授、座谈等方式说服被管理者。动作也是一种语言,能够使一些不便用口头和文字表达的内容生动形象地传递给受教育者,并能抓住被管理对象的心理,进行示范,引导,增强说服教育的效果。因此,教学管理者要有较高的动作语言表达能力,善于根据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对象,巧妙地运用动作姿势语言,如手势、眼神、面部表情,向被管理者阐明自己的工作意图。

三、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渠道

(一)完善选拔机制

高校在选拔高校教学管理队伍成员时,要严把入口关,坚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要选拔优秀的人才充实到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中来,学校组织、人事、教务管理部门和基层院(系)等相关单位按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岗位任职条件及相关考核程序具体负责选聘工作。选好人后,要进行岗前培训,岗前培训主要是提高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进行管理艺术和方法的培训。

(二)建立培养机制

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培养形式大体包括:脱产学习,提高学历层次;在职岗位培训;开展科学研究,提高理论水平;确定指导老师,开展传帮带活动等。要对他们进行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和教学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辅导与培训。培训主管部门要有计划、分期、分批选送从事教育管理的人员到各级行政管理学院、科研院所、高校进修相关教育管理学知识,提高理论知识素质。有条件的单位、部门还可选送优秀的教学管理者到国外及省外高校访问进修,学习国外及省外其他高校的先进教学管理理论与方法,借鉴新的知识成果,以充实、提高自己,更好地开展管理活动。

(三)开展科研,提高水平

第2篇:学校教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机制体制

一、对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意义的认识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和基本要求(试行)》把“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视为重要指标,并对教学管理队伍的结构、培训及成果等提出具体要求。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范围》将“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建设”列为审核要点。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成为高校管理者们的共识,研究者纷纷对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意义进行阐释,提出应从把好入口关、加强培训、完善考核机制、提高待遇及专业化建设等方面提出思考[3][4][5][6]。《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高校课堂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党〔2017〕51号)要求高校把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放在与教师队伍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除对教学管理人员的选用、培养培训计划的实施提出意见外,还指出要积极创造条件,关心教学管理人员的成长,为教学管理人员职称评审、职务晋升创造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要加强基层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配足配强专职教学管理队伍,保障教务管理工作规范有序。由此可见,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一直是国家、高校和广大研究者广泛关注的问题。

二、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具体实践

1.建设举措与政策保障。在实践方面,各高校纷纷进行探索,加强建设,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学校于2007年实施《广东海洋大学关于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阐释了对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提出了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意见:一是明确实行校、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明确了分管教学的校领导、教务处等专职教学管理人员、院(系、部)分管教学工作的院长(主任)、教学秘书等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二是要求科学设岗,宏观调控。学校根据办学规模、学生人数和教学管理的需要,科学设置教学管理岗位,保障教学管理工作正常开展。各院(系)原则上应配备专职教学秘书、教务员各1名,学生数在2000人以上规模的院(系)应增加1名。三是要求按岗聘用,规范管理。制定教学管理各类岗位职责,明确岗位聘用条件,建立基本准入制度,要求把好入口关。各教学管理岗位的基本条件为:教务处正、副处长、教学单位教学副院长(主任)须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教学管理科级岗位人员一般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熟悉计算机操作,具有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其他教学管理岗位和教务员一般应具有全日制专科以上学历,熟悉计算机操作。四是要求加强培训,提高能力。定期或不定期举行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对现代大学管理、教学管理理论的培训。学校鼓励教学管理人员攻读更高层次的学历(学位),有计划地安排脱产、半脱产或在职进修。五是要求建立教学管理研讨会制度。学校每年召开一次教学管理工作研讨会,逐步营造良好的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学术氛围,打造一支研究型的教学管理队伍。《广东海洋大学关于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对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政策保障提出意见,如对教学管理人员在职务聘任上予以政策倾斜,将教学管理人员的学历(学位)进修纳入师资培训计划,设立专项研究经费支持教学管理研究,严格考核,奖优罚劣,并设立教学管理优秀奖等激励机制。2.建设效果与原因分析。在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实践中,广东海洋大学坚持以《关于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学校教学管理队伍如大部分高校一样,依然面临教学管理队伍综合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等问题。经过调查分析,造成上述现状的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岗位级别相对较低。与学校教学管理队伍肩负着组织实施教学、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控制的重要责任相比,学校教学管理岗位级别设置相对较低。学院教务员(教学秘书)统一纳入学院管理岗,学校按照结构比例要求实行总量控制。除学院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外,其余不统一规范岗位名称,教学秘书(教务员)岗大多为八级岗、九级岗、十级岗,缺乏吸引力,部分学院的教学管理岗无人报岗。二是缺乏发展空间。教学管理人员虽然工作重、责任大,但是在职称、职务晋升等方面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仅个别教学管理岗位设置为专业技术岗,其他为管理岗,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晋升困难,教学管理队伍职业前景和发展方向暗淡,导致教学管理岗位缺乏吸引力,无人报岗或人员流动性强。综上,虽然加大了对教学管理岗位的重视,加强了岗位规划,明确了岗位准入条件,加大了培训和交流力度,完善了激励机制,但是从队伍现状看,建设效果不尽如人意。究其根源在于教学管理岗位级别偏低,发展空间有限,根本吸引不到人才,导致岗位准入条件、岗位职责、岗位管理和岗位培训及交流学习制度等都成了一纸空文,后续措施无法落地。如因为没人报岗,所以部分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由无学历无职称的非编人员担任,导致教学管理队伍缺乏教学管理研究与改革的能力,也因为无人报岗,岗位空缺,导致现有管理人员一人兼任数职,疲于应付日常事务,无暇参与学习培训,学校难以对照岗位职责进行考核激励。

三、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根本路径

教学管理队伍素质偏低,专业性不强,必然造成教学建设和改革指导不力,队伍的稳定性不够,必然导致教学建设与改革缺乏持续性。教学管理岗位级别偏低、发展空间狭窄不仅是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瓶颈,还制约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只有通过机制体制改革,提高岗位设置级别、拓宽晋升空间,才能吸引优秀人才投入教学管理工作中,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瓶颈问题。1.深化机制改革,打通职务和职称两个晋升通道。鉴于教学管理工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政工作,而是有着独特技能要求的专业性工作,教学管理队伍承担着为教学改革出思路出方案的任务,他们既要懂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又要懂管理,才能让改革方案顺利执行;他们决定什么时候、按什么样的思路修订有关标准、调整专家队伍、完善工作程序等,专家们更多时候是在他们划定的框架下工作[7]。教学管理的理论性较强,需要管理者有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因此,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破除现有晋升机制束缚,实行职务和职称两个晋升通道,以职称的晋升引导激励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不仅符合教学管理实际,还有利于调动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管理岗位的吸引力,同时对教学管理的理论研究和教学管理实际工作都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2.创新管理体制,提高学院教学管理岗位级别。目前大多数高校学院教学管理岗位统一纳入行政管理岗位,学校按照结构比例要求实行总量控制,大多数担负教学管理的岗位为办公室副主任岗及以下。同时这种管理体制中教学秘书在行政上属于本学院系,由办公室管理,但是在业务上却从属于教务处,直接接受教务处安排,导致教学秘书经常处于办公室事务和教务处事务的两难境地[8]。这种管理体制不仅造成教学管理岗位级别偏低,教学管理人员地位不高等现象,实际上还淡化教学管理的专业属性。我们认为加强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首要条件是创新目前管理体制,在二级学院单独设置“教务办”专门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在各二级学院设置教务办,配备教务办主任(正科职)1名,副主任(副科职)1名,然后根据学生人数相应增加教学秘书或教务员,以此提高教学管理岗位的级别,提高岗位吸引力,强化其专业属性,从而增强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归属感,从根本上推进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嘉琦.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09):73-74.

[2]陈田田,张晓莉,葛洁琨,吕静品.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初探———以淮阴师范学院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7(44):6-12.

[3]陈耀辉,游金辉.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11):52-54.

第3篇:学校教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问题

1分析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学管理工作得不到足够重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学质量,教学管理队伍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而目前高校中,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并为得到高校管理层的应有的重视。大多数的高校在观念和政策上比较看重教学和科研环节,而对教学管理工作简单地认为只是一个辅助性的工作,做一些简单的上传下达没有任何的技术含量的重复性的工作,没有相关学历专业的要求,只要服好务就行,所以造成教学管理工作比较繁重。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岗位上流传这样一句话“好人不愿干,坏人干不了”,这句普普通通的话真就体现了目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现状,有能力干好工作的人不愿意承担这份吃力不讨好的工作,而没有能力的人还真干不好这份细致复杂的工作,久而久之,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影响。(2)教学管理工作复杂繁琐不够细化。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涉及面比较广,和高校里的各个部门都有交集,和人事处核对教师工作量,和计财处核对学生学费书费宿费收缴情况,和档案室交接毕业生存档情况,和校办联系毕业证学位证盖章工作等等,教学管理工作人员较于其他部门的工作强度要大很多,而且很多工作必须要按时完成,否则将影响整个学校的教学进度,也要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切身利益。这样复杂繁琐的日常工作,没有一个好的工作制度和详细的工作流程,很容易造成岗位职责模糊,责任分不清,既影响工作效率,又增加了工作中的难度和出错率。(3)教学管理岗位人员流动性比较大。由于“重教学科研、轻管理”的思想普遍存在,教学管理人员的发挥作用不突出,工资待遇低,得不到学校足够的重视,同时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又比较繁琐,是联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需要工作人员付出更大更多的耐心和责任心,这就造成教学管理岗位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有很多的工作人员到教学管理岗位上干了一段时间后,就以各种原因和理由离开这个工作岗位,而教学管理岗位是一份需要运行一年以上才可以全面熟悉和掌握的工作,培养新人需要一定的周期,而流动性大使得工作总是处在新人学习和积累经验的阶段,很难在工作上做出一定的成绩。教学管理人员的频繁更换,这就给高校教学管理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4)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由于高校教学管理岗位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工作激励机制跟不上,又由于长期以来的不受重视,工作量比较大,这就造成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的整体素质不高,缺少有经验有能力的从业者带领下的队伍。而教学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不能很好的进行政策和制度的解读和传达,将直接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大部分的教学管理工作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对管理工作一头雾水,既没有理论知识,又没有实践经验,只能是瞎子过河,凭感觉,所以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2提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具体对策

(1)完善教学管理人员的激励和竞争机制。目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比较繁琐,得不到高校领导的重视,同时管理岗位的流动性比较大,而管理人员干好干坏一个样,能力强弱无分别,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能得到很好的调动。所以建立高效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就显得特别重要,只有好的制度才能保障好的管理。首先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量化和细化,针对实际情况出台相应利于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考核政策,在评定职称和工资待遇方面给予一定程度的照顾。只有高校真正重视教学管理,高校才能在可持续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2)细化教学管理工作步骤和流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繁琐性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教学管理是学生和教师的沟通渠道,只有把教学管理工作细化,才能发挥其沟通桥梁的作用,否则将变成高校学生和教师不满情绪的主要来源之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即是一个管理部门,同时更是一个服务部门。各高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定期组织修订,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一方面能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能避免出现问题互相推卸责任,使得每个管理工作人员都能认真负责地完成各自的工作。(3)组织教学管理队伍定期学习和培训。学习和培训是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提升自我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目前高校比较重视一线教师的岗位培训和深造学习,而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基本上没有。随着各大高校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学科也越来越多,高校教学管理也越来越现代化,教务系统也越来越复杂,管理也越来越难,这就需要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教学管理队伍。定期进行各项培训、组织学习新的教学管理系统就显得非常迫在眉睫,只有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了,服务理念增强了,才能更好地保证高校教学工作有序地进行。(4)提高教学管理岗位的待遇。从学校方面,高校的各级领导要意识到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了解教学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要多多支持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多听取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在薪酬和待遇方面应适当向教学管理人员有所倾斜,并在其工作表现方面,给予一定的奖励,在晋级和提升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从学院方面,可以减少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设置轮流坐班的岗位,要求新到职或者年轻的专业教师参与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还可以安排一定的学生进行值班,一方面可以分担一定的教学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了解到教学工作的处理流程,便于他们在日后面对相同问题时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处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学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管理理念先进,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学管理队伍势在必行,高校必须认识到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针对自身的问题提出一系列有效的整改方案,以便于更好地发挥教学管理队伍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赖登峰.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探析[J].教育天地,2018(3).

第4篇:学校教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民办高校;建设管理队伍;困境;突破

一、推进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意义

教学管理队伍不仅影响着民办高校的日常教学秩序,还影响着教学活动的稳定运行。对于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职责而言,主要是从事建立高校教学规章制度、组织教学活动,并确保一系列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所以教学管理队伍在高校组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可将教学管理队伍界定为——基于高校教学管理目标指引,结合高校教学特征,科学应用一系列教学管理方法,对高校教学活动开展组织、计划、评价、监督等的群体[1]。伴随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及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应当紧紧跟随时代前进步伐,如此方可为高校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提供可靠保障,所以推进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且主要表现为:其一,教学管理是高校日常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教学管理效果高低重要影响着高校的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并且还是评价高校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其二,伴随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学管理队伍应当开拓创新,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可向应用,逐步提高教学管理效率,积极促进高校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困境

结合如今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现状而言,依旧面临诸多困境,且主要表现为:其一,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不受关注。长期以来,高校一直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在教学队伍建设方面,而疏忽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少民办高校管理者认为,教学管理队伍只是为教学服务的,主要从事的教学后勤保障工作,进而对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造成不利影响。其二,缺乏激励手段,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在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不受重视的前提下,繁杂的教学管理工作使得教学管理队伍稳定性难以得到有效保证,教学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的现象时有发生,因而一些教学管理人员不得不由专业教师兼任,在教学任务及教学管理工作的双重压力下,因为缺乏必要的激励手段,更是进一步对教学管理队伍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其三,教学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因为民办高校缺乏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重视,在人才培养、引进方面缺乏资金投入,使得难以找到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从事教学管理工作。与此同时,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缺乏适时的教育培训,伴随教学管理工作的不断开展,极易导致教学管理水平不足,教学管理人员整体素质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三、突破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困境的策略

(一)加强校企合作,加大对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的投入力度

民办高校资金筹集存在不小的难度,但相较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掌握着更大的主动权,因而可紧扣学校实际特征及企业发展需求,推进校企合作,加大对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的投入力度。近年来,越来越多民办高校与企业协同打造学习实践基地,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学习机会,由此收获了良好的合作成效。因而,民办高校应当进一步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力度,充分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设立相关的专业,并逐步开展与企业相关的重点课程的建设,进一步培养出可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2]。依托校企合作,不仅可赢得企业对学校的资金支持,还可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另外,还有助于应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高校、企业与企业的共赢。

(二)提高创新意识,构建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作为当前时代的一大主题,创新对于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因而,应当不断提高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创新意识,将创新作为学校进步的重要一环,并通过创新意识不断,将素质教育精神贯彻至教学管理的每个环节中,切实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科学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质量的保障,推进教学管理制度完善与创新,对于提高民办高校办学质量至关重要。所以,民办高校应当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与自身教学管理要求相符,且具备鲜明特色的教学管理制度。诸如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等的建立,考试成绩管理、学生学籍管理等,均应当有一套科学完备的管理制度,并依据该管理制度进行严格落实。

(三)完善激励机制,增强教学管理队伍稳定性

明确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依托组织学习、公开课、外出进修等形式,鼓励教学管理工作者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通过“以老带新”的途径,培养青年教学管理工作者,使他们逐步掌握科学的教学管理手段,尽快适应教学管理岗位。民办高校通过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可促进增强教学管理队伍稳定性,并可促进教学管理队伍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于激励机制的完善,民办高校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物质激励,主要体现于改善教学管理工作者福利待遇、奖金津贴等,切实做到“待遇留人”,以实现对老员工的维护,及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另一方面是精神奖励,民办高校在日常工作中应当有效让教职工感受到来自消防的关心关怀,切实做到“情感留人”[3]。

(四)加大培训教育力度,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精神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等素质。另外,教学管理人员唯有具备扎实的业务水平及良好的管理能力,方可真正意义上开展好教学管理工作。因而,民办高校以提高教学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为出发点,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首先,民办高校管理层应当提高对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有效重视,在教学管理人员选聘过程中,应科学调节教学管理队伍结构,选聘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的教学管理人员,从而确保教学管理队伍可实现专业互补、人尽其才,形成合理的教学管理队伍结构。其次,民办高校应当推进对学校现有教学管理资源的优化整合,对现有的教学管理人员及引进的人才开展系统的培训,使教学管理队伍整体教学管理工作思路及方法得到有效革新,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4]。最后,适时为教学管理人员外出学习参观进修的机会,扩大教学管理人员眼界,不断在学习中提高、在学习中创新,切实调动起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是民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水平优劣,重要影响着民办高校办学质量,民办高校必须要调对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有效重视,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进而推动学校全面工作的顺利开展。因而,民办高校相关人员必须要紧紧跟随时代前进步伐,不断开拓创新,提高对推进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意义的有效认识,加强对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面临主要困境的深入分析,加强校企合作,加大对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的投入力度;提高创新意识,构建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构建健全激励机制,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稳定性;加大培训教育力度,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积极促进民办高校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牛芳芳,吕刚.论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7,33(22):164-166.

[2]林立芹,孔庆荣.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困境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2,12(07):125-126.

[3]许彩云,王伟,王杰.民办高校教务管理队伍现状与对策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36(02):41-42.

第5篇:学校教务管理范文

1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目标和合作形式

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融合满足青少年的知识需求,是时展的必然结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博物馆的教育模式起到指导性的作用,使博物馆教育的模式更加的成熟、正规,与学校教育一同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博物馆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博物馆教育以青少年的学习兴趣为方向,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更加注重对青少年品德等其他方面的培养,另外,博物馆教育比学校教育的形势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能够满足青少年对各类知识的需求。加强博物馆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融合,能极大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在合作形式上,博物馆人员提前与学校沟通,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活动内容的制定,把学校师生需要的资料、展品等一并带到学校,举办小型的展览会,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解决学生因为时间紧迫无法到博物馆参观的问题。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博物馆进行参观,让学生了解课本之外的知识和世界,拓宽青少年的眼界,参加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可以学习不同于学校的知识,参加博物馆主题教育活动,让青少年充分了解传统文化等其他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世界的整体认知。学校教育在一般情况下都是课本知识的传授,如历史学科课本中的物品只能通过图片来认识,通过与博物馆教育的整合,博物馆可以提供教学资源上的帮助,必要时可以邀请专家为学生进行专业的讲解和指导,向青少年传授正确的知识和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2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整合和利用策略

教育项目的准备:首先是对观众进行研究。观众指的就是青少年,博物馆教育人员对青少年的心理进行深入分析,针对各类问题,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形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内容对博物馆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2]。其次要确定教育目标。通过与学校老师联系获知学生在学习中的教育目标,在此基础上制定博物馆教学目标,加强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掌握,并针对学校的教学目标提供教育资源上的帮助。教育项目的开展:博物馆教育人员可以先到学校中对青少年进行导入式教育,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到博物馆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有较强的针对性,能提高学习效率,能在博物馆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并进行解决,提高青少年的知识储备量。在项目开展的基础上对实现目标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找出教育项目中存在的不足,为之后教育项目的开展提供数据指导,并且不断致力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利用科技化的手段进行博物馆教育的推广,并且在推广的过程中不断探寻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新的合作形式,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健康发展。

3结束语

博物馆教育从之前学校教育的辅助角色中走出来,并在教育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融合能有效提高青少年对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茅艳雯.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互动融合中美比较研究——以肯尼迪图书馆和钱学森图书馆为例[J].博物院,2019(1):10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