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富管理市场投资报告范文

财富管理市场投资报告精选(九篇)

财富管理市场投资报告

第1篇:财富管理市场投资报告范文

2012年12月20日,继2011年中国财富报告后,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与建行私人银行再次合作,联合题为《2012年中国财富报告:洞悉客户需求 致力科学发展》的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报告。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私人可投资资产总额将超过73万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增长14%。截至2012年底,预计高净值家庭(可投资资产在600万元人民币以上)数量将达到174万户,较去年有17%的增长。

随着中国高净值人群逐渐增多,随之而来的财富管理需求日益旺盛。包括银行、保险、信托、券商、基金公司等机构都吹响了在财富管理市场冲锋的“号角”,而谁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信托公司短期对银行产生了较大竞争压力,但长远看,证券公司最值得关注。未来三到五年内证券公司的政策红利将逐步充分释放,加之其庞大的托管资金、较大的客户基础、较强的研发能力等优势,将成为市场中强有力的参与者。”BCG北京办公室合伙人黄河称。

私人银行的优势及短板

随着国内经济增速的下行及银行净息差的收窄,私人银行已经被称为未来银行业的利润新增长点。根据发达国家银行业的私人银行发展情况,私人银行对银行利润的贡献占比较大。而国内市场较国外更有潜力,私人银行在未来也无疑被看成了一个香饽饽。

BCG报告显示,以稳健著称的银行在经济趋缓中成了资产的避风港,钱包份额从去年的79%提高到85%。

相比欧美发达国家,中国高端私人财富管理市场尚处于新兴阶段,发展时间较短,市场成熟度和复杂度较低。从业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第三方理财机构等。“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在整个高端财富管理市场中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BCG北京办公室合伙人黄河说,截至2012年6月,已有约16家中外资银行在近22个城市开设了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专营。其中,中资银行数量最多、占比最高,仅前五大中资私人银行的管理资产总额已超2万亿元人民币。中资银行大多依赖本身存量客户开展私人银行业务,以从现有零售客户群中直接推荐或升级为客户获取的主要手段,多采用销售产品为主(自有产品或代销其他机构产品)、辅以投资顾问服务的业务模式。

报告称,对比而言,商业银行最大优势在于其零售客户基数大,同时还能通过联动对公业务进一步拓宽客户获取的渠道,业务发展“有米下炊”。这显示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在机制上确保跨部门合作的顺畅,整合全行资源,服务高净值客户。

但是,从产品角度看,私人银行产品的风险和收益与大众理财产品一样受到严格的监管控制,加之社会上普遍观念认为银行是低风险、重保值、避险型的金融机构,使得商业银行在设计、研发或采购私人银行产品的时候受到较大限制,或无法满足高净值客户对产品多元化类别、高收益和灵活期限结构的需求。在这方面,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有较大的灵活性,在产品和风险收益设计上也较为大胆。另外,由于高端私人财富管理的产品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信托计划为主,而由于分业经营的限制,私人银行需要从其他非银行机构中采购收益较高的信托计划等产品。“随着这些金融机构不断建立、发展自有直销渠道,私人银行代销产品的种类、价格与质量都将受到一定挑战和影响。”黄河称。

其次,从业务能力来看,商业银行相较于非银行类金融机构而言,资本市场研究能力较弱。银行目前以销售已有产品为主,辅以简单的资产配置,而针对客户资产状况和风险偏好进行财富规划与综合资产配置的能力仍有待大力提高。最后,从专业团队来看,商业银行与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人才瓶颈均较为明显。由于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客户经理或投资顾问多为零售银行出身,综合财富计划、财富代际传承规划、财富全球配置等能力均是短板。

波士顿咨询公司和建行私人银行联合撰写的最新报告揭示,商业银行必须明确私人银行定位,在洞悉客户需求基础上集成化满足私行客户需求。私人银行客户日益复杂的需求和高端财富管理市场更为激烈的竞争态势为金融机构大力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带来了极大挑战,市场参与者必须明确自己的业务模式和定位,以客户为中心,积极地投入到这场竞争中。

“积极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对中国金融业和整体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不仅有利于推动商业银行业务模式转型、实施差异化战略、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还有利于促进财富管理行业整合提升和金融创新。“BCG北京办公室合伙人黄河说,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改革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应尽快明确私人银行定位,并统一思想。对于国内商业银行而言,私人银行是服务高端客户的通道,关键在于客户营销、产品服务的集成以及内外部资源的整合与联动。

证券公司或后发制人

随着中国高净值客户数量的不断增加、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整个财富管理市场的不断发展,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也逐步进入市场。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第三方理财等机构相继针对高净值个人或家庭推出财富管理的业务,努力在不断扩大的财富管理市场分一杯羹。虽然没有庞大的客户群体作为业务发展的先发基础优势,在中国金融市场上的品牌认可度也未必能匹及银行,但他们在产品设计、经营范围、投资研究能力、政策法规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有相对优势,随着市场不断成熟、高净值客户需求不断细分,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将成为财富管理市场中不可小觑的一支力量。

BCG报告显示,宏观经济趋缓,股市缩水,个人持有的股票和基金净值均有所下降。从个人可投资资产结构角度看,2009-2011年三年间,基金和股票净值占比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下滑7%和5%,而居民银行理财和信托资产飞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78%和60%。

券商资产管理规模的缩水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投资者投资倾向的变化,也揭示了证券公司财富管理存在某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首先,产品同质化,结构缺乏创新。理财产品无论是期限安排、目标群体锁定、还是产品结构都存在很大的相似性,这是目前制约我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最重要问题之一。其次,专业人才缺乏。财富管理从业人员应该具备全面的社会、经济和法律知识,了解银行、证券、税务等方面的运作,拥有丰富的金融从业经验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这种复合型人才还相对稀缺。

证券公司堪称高端财富管理市场中的新成员,2008年7月《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试行)》的正式施行,才开启了证券公司高端个人资产管理业务之路。

证券公司有着庞大的托管资金和客户基数,2011年A股市场流通市值达16.8万亿元人民币,略高于同期16.49万亿元人民币的银行理财产品总额。之前由于政策限制,证券公司无法进行固定高收益、替资,随着《关于推进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思路与措施(征求意见稿)》及一系列规则的征求意见稿的陆续推出,券商业务投资范围和管理资产运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证券公司的财富管理业务潜能将得以释放。BCG报告称,证券公司若将庞大托管资金转为理财产品进行管理,将大大增强证券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实力。

信托公司继续发挥全牌照优势

“信托产品起步较晚,但2012年增长势头强劲。现已占全部可投资资产的7%,未来仍然有很大的市场空间。“黄河称,财富管理市场中,信托业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据了解,2012年二季度末,信托业信托资产规模达到5.54万亿元,环比增长4.53%,同比增长48%,较2011年底增长15.18%。而同期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仅300多只,管理资产规模仅1358.7亿,比上年同期下降约10%。

截止到今年上半年,中国信托业资产规模达到5.54万亿元,而同期的中国保险业资产规模约为6.8万亿元,业内人士分析,依照目前的发展速度,中国信托业有望很快赶超保险业,成为仅次于银行业的第二大金融行业。

从国际上来看,高端财富管理的主流机构是私人银行、信托公司和证券公司,分别着重发挥了客户网点优势、财产传承优势和投行优势。从国内的情况看,由于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大多数银行不会拥有信托公司,而高端财富管理不可缺少财产隔离、财产传承、税务优化等信托具有的优势功能,因此从功能观点来看,国内信托公司有希望发展成为最佳财富管理机构。

第2篇:财富管理市场投资报告范文

挪威,一个名符其实的弹丸小国,也是全球最大的财富基金的拥有者。

挪威国家财富基金的报告显示,2009年该基金年回报率达到了25.62%,在2010年,则创造出了9.62%的收益率,这一成绩令挪威成为投资收益率最佳的财富基金。而2011年该基金进入房地产,适时调整追求高回报,在2012年获得13.4%的总回报之后,一鼓作气在2013年录得了15.9%的不俗投资业绩。其中,股票资产获得了26.3%的回报,债券投资获得了0.1%的回报,房地产投资则获得了11.8%的回报。1998年到2013年,年均回报率5.7%。

进入基金官网(http://nbim.no/en/the-fund/),迎面的陈述是“石油迟早会耗尽,但是那时,来自石油的财富会永远惠及国民”。

挪威是世界上第三大石油净出口国,1990年代,挪威的财政盈余和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尤其是石油出口收入增长快速,为了更好地管理石油财富,也为了做好石油资源可能耗尽的准备,1990年挪威设立了财富基金――政府石油基金。1998年,挪威中央银行设立专门财富基金――挪威央行投资管理公司(NBIM)。

名为挪威社保基金的财富基金,事实上名不副实。

它原名石油基金,2011年全球估值是最大的“社保”基金,虽然严格意义上,它的钱根本不是来自于社会保障金或者养老金,而是来自于石油黑金。

基金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挪威石油公司的税收、开采费,还有国有的石油公司的直接财务收益。目前,这个基金的规模甚至超过了美国最大的公共社保基金加州公务员基金(CalPERS)。

这个基金规模有多大?

按照该基金自己的统计:54670亿挪威克朗,相当于8800亿美元的市场价值,投资82个国家的8000家公司,投资占世界上市公司的1.3%,欧洲上市公司的2.5%。挪威人民拥有这只基金,4%可以用于国民预算。目前,基金最悲观预计是到2030年总值4550亿美元,而最乐观的总值可能达到33万亿美元。

所谓树大招风,大资金进入国际投资者视野时,最重大的挑战也许就是如何不让笨重身躯和沉重足迹成为全球投资者博弈的猎物。而挪威这个小国,在投资一个身躯如此庞大的财富基金时,怎么做到这样轻灵、敏捷,而又收获颇丰?

从投资策略观察,基金的投资策略调整非常灵动。

1998年,这个基金被允许投资40%的国际股票市场,2009年6月,财政部决定把股票份额提到60%,2014年5月,挪威央行的行长再次提议把股票份额提到70%,这个基金对欧洲的公司治理体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而在当前乌克兰和伊拉克制造的动荡中,挪威基金显然腾挪有数。这个国民基金在2014年第二季度回报3.3%。其中股票回报率为4%,债券回报率为2%,房地产回报率为3%。

负责管理基金的挪威银行投资管理公司的首席执行官Yngve Slyngstad表示,基金在过去8个月都没有在俄国做过任何投资交易,主要是在观察制裁对俄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就波动性而言,这种状况对我们的整体投资策略并不是什么特殊的情况。

第3篇:财富管理市场投资报告范文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方式的现状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披露方式有较严格的规定。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将要求公布的信息刊登在证监会指定的全国性报刊上”,“上市公司在依照前款规定公布信息的同时,可以在证券交易所指定的地方报刊上公布有关信息”。1993年中国证监会制定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细则》(试行)要求:“中期报告完成后,应立即向证监会报送十份备案,并将不超过四干字的报告摘要刊登在至少一种证监会指定的全国性报刊上。同时将中期报告备置于公司所在地,挂牌交易及其网点,以供投资公众查阅”。年报的披露也大体相同。另外对于重大事件公告、临时报告(含财务信息)的处理与年报相同,主要采用报刊这一新闻媒介来进行披露。

刚刚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三章证券交易第三节持续信息公开第六十四条规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作出的公告,应当在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报刊上或者在专项出版的公报上刊登,同时将其置备于公司住所、证券交易所,供社会公众查阅。”这是我国通过证券业最高权威的法规作出的关于信息披露方式的规定,财务信息披露也在规范之列。

综上所查,可以作出如下判断,现行财务信息的主流披露方式是报刊披露,尽管我们也能通过广播、电视以及交易网络获得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实际上,我们通常获得的较为完整的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都是从报刊查阅来的。这种选择有其现实的理由,首先,当今报刊的发行尤其是日报发行,传播速度较快,传播面广,有一定的信息容量;其次,通过邮政服务网络,投资公众通过报刊获取财务信息很方梗,取得成本也低;再次,报纸通过印刷术传播现行的文本式和表格式报告清晰、准确,保真度较高;最后,它符合人们生活中阅读获取信息的习惯,下表给出了主要传媒的披露性能测试情况。

媒体 保真度 速度 覆盖面 接收 日常 媒体 分析 信息量

成本 习惯 语言

广播 中 快 大 低 符 较丰富 不便 中

电视 高 快 大 中 符 丰富 不便 中

报刊杂志 高 快* 大 低 符 不丰富 较便 中

交易网络 高 快 小 低* 不符 不丰富 较便 大

电话 中 快 中 高 不符 不丰富 不便 小

传呼 低 中 中 中 不符 不丰富 不便 小

邮寄 高 慢 大 无 符 不丰富 较便 小

注:*日报速度较快

*使用电脑的学习成本

可见,报刊披露方式能较好地满足前文提到的几项披露性能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它要远远优于其他媒体,以法规确认这种披露方式有其现实的必然性。然而,现行报刊披露方式有它固有的缺陷:①时效性仍然不太理想,离所谓的“即时信息”还差的很远;②在可接受性上,传统文本、表格式的财务报告对于投资者而言,尚不能直接使用。真正决策有用的信息还要再加工。通过报刊资料,再利用分析工具如软件加工信息,很费事,其中的手工作业和数据的搜寻与重复输入并不便利;③报刊的信息载量有限,带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先后之差,人为造成炒作,多家公司的财务指标也不易同时取得,不利于投资者准确地作出判断,影响市场透明度;④传播形式比较单调,不具有丰富的图文、音频和视频效果,缺乏多媒体的丰富的信息表达语言。报刊披露方式的这些缺陷,将导致现实采用披露效果更好的媒体,而信息技术、信息网络化为财务信息披露方式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美国,因特网技术已为市场所广泛利用,鉴于信息技术对于公司的信息披露以及筹资、交易市场所产生的影响,美国证监会已做出了反应。1984年,美国证监会开始制定一项试验性的计划:要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以电子文本送证监会备案。现在美国国内绝大多数公司都以电子文本向证监会的EDGAR系统(电子数据收集、分析与检索系统)报送资料。1995年10月,证监会了一项解释性公告,以指导市场参与者使用电子媒体实现信息披露的责任和义务,还提供了一份特定监管地区指南。公告允许使用电子媒体并将这种方式与所报送的纸质信息同等对待。从1995年起,开始要求所规定的公司用磁盘、光盘或计算机网络接口向EDGAR系统提交通用财务报告,而EDGAR系统又与Internet连接,使每个能够进力、Internet的用户都能十分便捷地获取信息。1996年7月,证监会公布了一项关于修订证券法中注册与信息披露条款的公告,征求改革意见,允许对1933年诞生的联邦证券法的框架加以改进,以充分适应技术进步带来的变化。

但是,新技术的应用还在探索阶段,接触这种技术的公司和投资者还不广,许多大公司利用因特网向公众披露如经营总体情况和财务信息时,也只是将所需披露的信息粘贴在网页上。按证券法披露信息,绝大多数公司还是用纸制媒体文件,因特网仍不能取而代之。

展望未来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纵观信息技术相当发达的美国信息披露方式的动态,我们认为,未来的财务信息主流披露方式——网上披露已经初见端睨,从现在开始探索、尝试开发构建这一披露方式,是有积极意义的。

二、网上披露财务信息的基本框架构想

1.监管。未来的财务信息披露方式如果采用网上披露方式,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可通过一定的广域网如INTERNET、(CHINANET建立专门监管网站,设置专门的披露主页,管理服务于信息披露的网上资源。在披露主页上,采用网络新闻等形式供上市公司注册、披露中报和年报等财务信息,并进行规范化管理。在一个较为完整的网上披露信息的框架中,信息披露监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主要应由以下几个方面来构成:

(1)监管者:《证券法》赋予监管权的证券管理部门,一般为证监会。

(2)监管目标:在证券法规所赋于的监管权下,在构建、推广以及维护以网上披露方式为主的信息披露框架上,为维护披露秩序和披露效率作出最大程度的努力,以此来增强市场信息的透明度,以期最大程度地实现有效市场。

(3)监管内容:①从技术上和制度上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网上信息披露的框架;②做好这个披露框架的宣传工作,使信息的供给者和需求者都熟悉这个框架资源,如通过披露主页介绍披露框架,通过网络或其他媒体向广大投资者提供披露网址;③就网上披露方式作出一系列技术性以及规范性的指南,如供披露用的网页、网址和管理,披露的电子会计报表的协议格式,网页制作的法定格式及其创意度的说明,还有网上CPA的审计要求,以及中报和年报上网披露的时间等规定,这些信息可以公布在披露主页,也可通过其他媒体传播给信息披露的所有参与方;④对于网上信息的安全性作出保障,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消除网上披露的风险(如披露资料被篡改,存在误导信息等);⑤与供给者、需求者或消费者进行沟通,为优化披露方式作出努力" 。

2.供给。

(1)供给主体:凡是要对外披露财务信息的上市公司都是网上财务信息的供给者,按照证券监管部门的披露框架在规定的时间提供规范的网上披露的财务信息。

(2)提供内容: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最终成果是产生电子介质的会计报表等财务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进一步网页化加工,网页化处理,一要符合有关规范,如真实、客观等原则;二要使这些报表信息具有便于分析的动态格式,即能达到数据的可下载、可移植、可分析性而采用的符合一定协议标准的电子报表格式如HTML格式;三要加入较为丰富的多媒体语言,从既可视又可听方面使信息传播的形式多样化。最后,由网上CPA进行审计,才能成为可供网上披露的财务信息产品。

(3)提供方式:上市公司供给网上披露的财务信息有两种途径,一是公司组织内部有关人员进行加工;二是委托有关的软件公司来加工这些须符合网上披露规范的网页财务信息。这样才能生产出公司可在法定的网页上披露的制作准确、客观、公允,又不失精美、多彩的多媒体界面的财务信息。这种网页的制作,必须要有精通会计、计算机等多方面知识的人才的协调工作才能完成。上市公司把这些财务信息成品,通过网络传输到监管网站接受审批,进行注册,最后得到一定的网上空间,在规定时间,其财务报告便出现在监管网站披露主页或企业独立网站主页的财经公告栏中。

3.消费。

(1)消费主体:凡是需要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需求者都能成为这些网上财务信息的消费者,因为财务信息的披露是面向证券市场所有的参与者的。

(2)消费对象:对于提供在特定网址上的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实施使用行为,使用其中的图文资料以及视频和音频资料,以这些多样的公司财务信息作为采取决策的依据,这些财务信息即是消费的对象。

(3)消费方式:投资者等信息的需求方可以随时按监管网站提供的网址,按一定的访问权限在有关的网页上浏览各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可以对网页上的财务信息进行查询、分析以及对感兴趣的财务资料进行下载,浏览器以及有关配套的财务分析工具使得这些工作极其方便。在网络上消费这些企业的财务信息产品会成为未来社会消费财务信息的主流方式,未来充分发达与充分普及的信息技术,会使得这种消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成为投资者日常之必需,消费成本也很低。

三、财务信息网上披露方式的特征构想

1.其传播高度保真。现代信息技术使得披露的质量极高,传播误差极小。

2.其传播极其快捷,范围更广。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财务信息传播可以瞬间完成。网络终端到哪里,网上的财务信息就可以瞬间到哪里。对投资者而言,所有的上市公司“远在天涯”,而他们所披露的财务信息却“近在咫尺”,这才是名符其实的“即时信息”。

3.界面逼真,易于理解。未来的财务信息是具有多媒体特征的信息。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单调的表格与文字等报表,它除了数字与文字资料外,还有语音说明、生动的图像、公司介绍,重大财务活动可以采用视频新闻的形式,一目了然。网页制作商可以在企业会计电算化加工的财务信息的角本的基础上,制作出多媒体的网页信息,可听可视。

4.财务分析极其方便。网上的财务信息不是简单的纯文本意义上的传统财务信息,它应是特定协议标准格式如超文本格式(HTML的电子报表,所有数据,只要点击都可以被随意移植利用。网上的电子报表按照一定的协议标准格式编制,目的是为了能有相配套的财务分析软件把这些电子数据按你所设想的分析方法或直接采用网络所提供的财务分析软件加工出你想要的信息,这好比是餐馆既提供饭莱又提供使于进餐的餐具,这是传统披露方式所做不到的。在整个披露网络上,如果要作比较分析,便可以便利、迅速地调入公司的同期或者历史的财务资料,或其他同行资料,表中某一数据连结着其他相关数据,可以按需要调出,也可按访问权限使用。它超越了传统披露方式的分析在技术上、便利性上的局限。

5.当上网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时,通过网络获取财务信息的成奉不会成其为问题,实施消费几乎也不受时间限制,它的服务是全日制的。只要拥有或者找到一台上网的电脑,就可以攫取所需要的全部财务信息,对于大小投资者,其在获取信息的能力上没有什么根本性差别。

6.网上广阔的空间足以为所有的上市公司在同一时刻公布中报、年报,这给予投资者等信息需求方带来的便利性、信息的充分性是不可估量的,它使得公司与其利害关系方的信息变得通畅,极大程度地配合所披露的信息本身增强了市场的透明度。

7.通过披露网络,投资者、公司以及投资者之间,联系与沟通十分方便。这种超越空间的网上双向交流,财务等方面的公司信息会变得更加畅通,有利于增进市场的透明度。

以上构想的网上披露方式具有的诸多特征,将使得财务信息披露超越现有披露方式的障碍,使公司财务信息畅通无阻地披露给信息需求者。

四、需要做的工作

l.积极探索网上披露方式,尝试构建一个网上信息披露框架。一靠摸索,靠计算机领域、证券领域以及会计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开发这个框架,二要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已有经验,结合他们现有的信息技术条件,研究它的最新披露动态及其相关技术和规范;

2.积极从软件上和硬件上创造条件,使新的财务信息披露方式成为现实,鼓励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开发此类软件,利用现有网络技术的成果,鼓励上市公司尝试这种新的披露方式作为主流披露方式的有益的辅助。

3.当这一披露方式被一定程度地采用并形成一定影响时,证券监管部门宜出台一些管理规范以及指南,鼓,励和规范新的财务信息披露方式。当然,如果网上披露方式已产生广泛影响时,即为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所接受时,宜通过具体会计准则来规范披露信息的生产,并最终在《证券法》及相关信息披露法规中确认这一披露方式的主流地位。

五、结论

在结束本文时,笔者拟作出如下结论

财务信息披露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标准,可以从保真性、及时性、便于接收以及易于理解等几个方面来考察,不同媒体披露性能存在差异。

主流披露方式由证券法规确认,实际操作中也有其他辅助方式并存。信息主流传播媒体支持着财务信息主流披露方式。

从现实角度看,当今的报刊披露合理地居于财务信息披露方式的主流地位,从发展的角度看,在未来其主流地位必将为具有强大优势的网上披露方式所取代。

及时、合理地确认新的财务信息披露方式,有利于实现更好的披露效果,有利于资本市场的信息畅通,有利于增强市场透明度,极大程度地实现有效市场。有利于合理引导市场资金流向,实现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4篇:财富管理市场投资报告范文

7月26日下午,中司了《2010年年度报告》,其全球投资组合年化收益率为11.7%。值得注意的是,在该年报中,中投并没有像去年那样将其子公司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汇金)上缴的收益合并,给外界再计算一个年投资回报率,而是首次公布了其三年以来累计年化收益率为6.4%。

值得注意的是,与去年相比,中投今年在年报中,并未给出各具体投资组合的年化收益率。

接近中司的人士表示,采用累计年化收益率更能代表中重长期投资回报的倾向。

而就在7月初,新加坡财富基金淡马锡控股集团(Temasek Holdings Pte.Ltd.,下称淡马锡)也刚刚公布了其上一财年年报。相较于淡马锡一年期股东收益率从42%到4.6%的波动,中投的投资受短期市场波动影响较小,年化收益率基本与去年持平。

根据年报,2010年中投加大了直接投资的投资比重,而且自今年初开始,中投在内部架构上做出了相应调整,到今年5月止,将原来的策略投资部和相对收益部重组,设立偏重于公开市场投资的股权策略投资部和债券与绝对收益部,偏重于直接投资的专项投资部和私募股权投资部。

此外,在去年新增357亿美元投资之后,中投基本实现了满仓运作,新的注资仍在等待国务院批示,虽然中投内部人员已经对新资金望眼欲穿,但钱以什么方式注入,什么时候到位仍未可知。

加大新兴市场投资

中投的资金成本来自特别国债,平均付息率为4.5%,要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其长期回报率至少要超过4.5%,显然首次公布累积收益率为6.4%的中投,其投资业绩已超过资金成本线。

2010年中投投资组合数增加了一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楼继伟在年报中表示,“2010年是中司全面完成投资组合资金配置的一年。”其在金融、能源、材料、资讯科技、工业和非必需消费品行业分别占到其分散股权投资组合的10%。其中金融类投资占其投资组合的17%,超过其他行业。

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中投加大了自营投资管理的建设,在自营投资组合产品的选择上较往年相比更为激进。据悉,2010年其旗下公开市场新增工具包括美元债券、欧洲抵押债券等利率产品;美国大盘股票、全球可转换债等发达国家股票;能源和工业金属指数产品、黄金股权基金、大宗商品积极管理型指数等大宗商品组合;股指期权、债券期货、大宗商品期货、外汇远期期权等期货和股权类投资组合。

在其自营组合交易中,美国国债、欧元债券、新华富时增强型组合、全球大盘价值股票组合、全球优质股票组合、美国标普500股票组合和欧洲斯托克50组合等新增产品,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在对利润贡献上颇为有限。

一位接近中投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整个海外市场2010年的情况跟2009年差不多,2009年整个公司在金融危机之后,投资会比较谨慎。2009年开始对市场进行观察和进一步研究,世界经济形势,包括市场前景,觉得情况明朗之后才开始做投资。”

2010年,中投在固定收益部分投资配置为政府机构债券占9%、政府债券为38%、资产支付债券12%、公司债券32%、其他结构性产品9%。

以去年全球大盘指数看,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全球指数(MSCI All Country World Index)回报为11.1%,以此指数为基准进行主动管理的基金去年平均投资收益为12.2%,“考虑到中投除在公开市场投资之外仍有其他资产配置,综合看,中投去年取得这样的整体收益尚可。”一位长期从事财富基金研究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去年,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较为缓慢,大宗商品价格急剧上涨增加了全球通胀的压力,欧元区债务危机形势严峻,这些因素对于中投在发达国家公开市场的投资显然并非好消息。

因此,中投去年加大了在新兴市场的投资,并增加了私募股权、房地产(尤其是房地产信托基金)、基础设施和直接投资的比重。其中股权投资比例由2009年的36%上升到48%,另类资产投资的比例占到21%,而这一部分在2009年时仅占投资组合的6%。

在年度投资回报中,直接股权投资的资产增值对中投投资组合的收益率贡献功不可没。

根据年报,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中投全球投资组合资产为1351亿美元,按照11.7%的收益率计算,中投投资组合去年收益为141.5亿美元,其中对加拿大泰克资源公司(Teck Resources Limited,TSX:TCK/NYSE:TCK,下称泰克资源)的投资为中投贡献颇大。

作为加拿大最大的多元化矿业公司,泰克资源由于在2008年收购福鼎加拿大煤炭信托公司(Fording Canadian Coal Trust)以及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银行债务一度高达98亿美元。

2009年7月,中投通过全资子公司(特殊目的公司SPV)福布罗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收购了泰克资源约1.01亿股次级投票权B类股票,投资总额为15亿美元。交易完成后,中投间接持有的B类股票约占泰克资源发行B类股票的17.5%,占总发行股票的17.2%,拥有6.7%的投票权。

截至去年10月,泰克资源公司首席执行官Don Lindsay透露,中投在泰克资源所持有的股权价值就已经上升到约40亿美元。而随着市场形势的好转,其资产仍在上升,12月31日,泰克资源B股收盘价为61.79美元,按其持股数量计算,中投持有其资产达到约62.5亿美元。除去成本15亿美元,仅此项目就为中投带来47.5亿美元的利润贡献。

更重长期收益

7月26日,新加坡财富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下称GIC)公布其年报,过去一个财年剔除通胀因素外的年化实际回报率为3.9%,显然,即便剔除通胀因素,中投一年期11.7%年化收益的成绩还能够让投资人满意。

而在十几天前,淡马锡也公布了其上一财年的报告,虽然淡马锡的报告期是从去年3月31日到今年3月31日,与中投的报告期截至去年12月31日并不相同,但同属于亚洲最受瞩目的几大财富基金,其投资差异及成绩难免会被比较。

上一财年,淡马锡净利润为130亿新元,与一年前的50亿新元相比增长160%。但在股东回报方面,4.6%年化回报只能算是中等情况。

处于同样经济形势下,中投也增加了分散投资组合,但在现金头寸的保留方面,相对激进,现金占中投投资比例由年初的32%下降到年末的4%,几乎实现满仓运作。“我们盼望新的注资,但是钱什么时候到,目前还没有得到任何消息。”对于从年初就一直传出注资消息的传闻,一位接近中投的人士表示。

而对于和2009年持平11.7%的年化收益率,中投在2010年的投资组合相对平稳,不同于淡马锡的波动较大。

淡马锡上一会计年度的一年期股东收益率为42%,而今年这一数字骤然降至4.6%,“由于各个机构情况不同,所以有不同的目标。双方可比性并不是很强。淡马锡的资产配置在公开市场投入较多,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另外,项目退出期也比较长,就使这种财富基金年度波动比较大,从其往年一年期收益率曲线来看也比较明显”。一位从事财富基金研究的人士表示。

金融危机期间,淡马锡年化收益率一度降至-30%,而在第二年市场恢复之后其收益率达到42%。

“中投组合投资在于分散投资,另外,分散到直接投资PE的大项目,比较长期的投资做五年十年的计划,我们还是从中投建立投资组合长期角度来看,而不是跟着市场波动,这个影响小一点。”上述接近中投的人士表示,“但有些财富基金,像挪威的财富基金,它只是投资公开市场。所以,中投只要达到董事会设定的目标就可以。”

而在今年1月召开的董事会上,中投决定将投资考核周期延长至十年,以十年期滚动收益率作为衡量业绩的重要指标,以更好地平衡短期行为和长期收益的关系。“这将更加契合中司作为长期机构投资者的定位。”中关外事部总监王水林告诉《财经》记者。

等待再注资

自2009年机构调整之后,今年5月,中投对其前台四大投资部门重新进行了整合, 将原来的策略投资部和相对收益部重组,设立偏重于投资公开市场投资的股权策略投资部和债券与绝对收益部,原有偏重于直接投资的专项投资部和私募股权投资部未做变动。

其中,专项投资部和私募股权投资部通过外部投资管理人进行私募投资,并按照行业区分各自的分工,资源、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农林牧渔以及贵金属等行业将放在专项投资部来管理,其他行业由负责泛行业投资的私募股权部门进行投资。樊功生和胡冰分别负责这两个部门的投资。

股权策略投资部以积极方式投资全球公开市场股票,包括自营和外包;债券与绝对收益部负责投资固定收益类产品,以及信用衍生品、对冲基金、多资产策略组合和大宗商品投资组合,分别由郑孔栋和何林波负责。

全国社保基金副理事长李克平今年6月也被调往中司,担任副总经理并接替高西庆担任首席投资官。接近中投的人士表示,此举是为应对副总经理张弘力的退休,高西庆卸去兼任的首席投资官,将协助楼继伟主管中投事务。

2007年9月,财政部以发行特别国债的方式注资2000亿美元成立中投,其中约900亿美元用于汇金的投资,仅1100亿美元用于海外投资。但是,2007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仅1.53万亿美元,而截至2011年6月末,这一数字已经达到3.19万亿美元。

早在“两会”期间,中投副总经理汪建熙就曾表示,中投资金已全部投资出去,并且一直在申请新的资金。他认为中投有能力,也希望管理更多的资金。

楼继伟也在随后出席博鳌亚洲论坛时表示,中司已经向相关部门提出了申请,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从整个国家来看,外汇储备要面临多元化投资的选择,目前用于传统的应付流动性需求的投入已经没有那么高,多余的外汇储备肯定是用来放在追求更高收益的标的。工银瑞信基金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陈超表示,“如果选择追求投资收益的标的,中投就非常合适。”

但注资方式是继续以发债的方式还是通过直接动用外汇储备注资,仍未确定,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以财政部发债的方式可能更为可行。

第5篇:财富管理市场投资报告范文

【关键词】现代企业 财务会计 制度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进程的进一步加深,现代金融管理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的企业管理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现代企业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竞争也日趋的复杂和激烈,这也要求现代企业会计制度能够在企业的发展中承担更多的职责,通过更为全面和准全的财务会计信息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参考依据,通过财务会计对企业各个环节运营成本的计算统计和预算帮助企业降低企业运营成成本和投资风险,从而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市场利润,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

一、现代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改革是会计制度发展的必然性结果

(1)传统企业会计核算的滞后性,无法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实时的信息支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相关的管理通讯领域都发生了相应的变革。会计人员进行传统企业会计核算的速度缓慢,无法为企业提供实时的企业运营成本信息,而现代企业管理要求企业管理者能够得到企业实时运营成本数据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决策,他们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

(2)资本市场的高速发展,要求会计核算提供更为充分、全面和有预见性的会计信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的繁荣,企业的投资行为需要会计核算能够提供更为丰富多元的企业成本信息,以帮助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投资决策。传统的会计制度,在企业会计信息统计的科目上明显不能满足现代资本市场投资的需求,并且对于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投资行为无法提供预见性会计建议,根本无法有效支持企业在资本市场投资的决策。

(3)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要求会计制度进行相匹配的结构调整。传统会计核算是基于账簿的财富数量核算,并没有将企业资产和资本等相关的经济活动流入会计核算之内。现代管理制度,要求企业会计制度通过财务预算配合企业发展战略,并在这个过程实现对企业运营成本的控制,企业会计核算的项目已经设计到企业运营过程的各个环节。因此为了有效的进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革,必须进行相应的企业会计制度的改革,通过调整企业会计制度的结构,来配合企业相关管理活动有效的进行。

二、会计核算技术改革思路

(1)进行相关性会计项目整合,并提交相关行业会计信息支持。传统会计核算之中具有有必要进行相关性核算的会计项目并没有进行相关性核算,而对于没有关联的会计项目又被归类在一起,会计项目的没有整合,甚至十分混论,不仅不能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而且阻碍了企业管理的效率,制肘了企业发展的速度。通过将有关联的企业会计项目进行整合,并提供相关行业会计信息支持,能够为企业决策提供更为丰富和全面的会计信息,从而令企业的管理者能够更为全面的掌握企业运营信息和相关企业运营的动态,有利于企业提高企业决策的水平和速度,从而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2)调整会计职能。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应用的普遍性,会计人员除了进行传统的会计账目核算之外,还具有辅助企业发展战略,进行企业发展预算的功能,这就要求企业会计的职能还将为企业提供更为宏观和趋势性的相关行业投资的会计分析数据,对企业的投资的风险进行会计信息分析,并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项资源进行合理的会计规划最优化企业资源和责任的分配。同时企业会计部分还承担着对外传递企业会计信息的职能,它不仅服务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也为企业的合作伙伴提供了一个取得彼此信任的信息渠道,有利于现代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现代企业财务会计改革的探索

(一)改进财务报告

概括性和差别性报告。现代企业的财务数据涉及了企业运营过程的各个环节,信息量巨大而复杂,直接阅读企业会计的每一个科目的账目,不禁浪费大量的时间,还难以分清财务报告的重点。因此,企业会计报告中设计概括性好差异性的会计核算报告,通过概括性语言简述企业运营概况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人员更快的掌握会计核算的大致情况,通过差别性报告让企业管理人员认清企业发展点,便于管理人员更快的掌握企业运营的有效信息。

提出子财务报告。拥有多个分部的现代对大型企业,每个分部所在的行业或地区都有着差异,通过企业总部的综合性报告无法具体了解企业分部发展的实际状况,因此必须有针对性的对企业分部的会计核算,并做子财务报告,为企业发展提供更为详实和有针对性的会计信息,从而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

提出对比性财务报告。并对企业发展历程经行回顾和展望,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会计核算信息支持。将企业再有的核算信息和过去进行对比,反映出企业发展的水平,同时在将企业的核算信息和同行业或同地区的相关企业进行对比,准确定位企业发展的定位,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会计信息支持。通过同行业和年度财务状况对比,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做出定位,帮助企业发展做出更为准确有效的决策,帮助企业更好的实现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

(二)改革财务公开制度

制定预测性财务报表。我国进入资本市场之后,投资者在进行资本投资时需要更为详尽专业企业发展信息和企业未来运营状况的财务数据来帮助他们进行投资决策,而编制预测性财务报表也同样是企业发展的内部需要。预测性财务报表的准确性有不确定性和片面性的问题,然而它毕竟为投资者和企业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会计信息数据,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资者和企业决策中的风险性。要提高预测性财务报表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及时性,必须强化财务公开制度的监督和规范。

制定更为完善的企业收益报表。企业在收益报表递交期间已经完成的企业利润减去企业缴纳相关费用后得到的最终企业收益就是企业收益报表。这项会计报表不仅反应了报表递交前已经实现的企业最终利益,并且将报表递交中影响企业最终收益的各项因素予以列举,并得出相关的预测性收益,从而对企业收益做出了更为准确和动态的会计分析,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更为全面的分析企业的收益状况。

(三)调整企业财务和会计部门组织结构

在传统的财务制度中,财务和会计一直属于同一个部门,从而造成了财务审批和监管存诸多制肘。现代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中,将财务和会计设置成为不同的不同,将财务和会计部门的职能放在同等而独立的地位上,从而让财务和会计部门的职能更加专业,不仅提高了现代财务信息统计的效率,也加强了相关的核查和监督工作,提高了财务信息统计的质量。

(四)推进现代化财务会计工作方式

现代财务会计工作的统计项目众多,工作量十分庞大,借助必要的现代化财务软件统计和分析财务项目,有利与提高财务和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因此应该深化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程度,并且优化现有企业财务软件的功能,通过现代化的工作方式,更便捷和多样化的方式尽心财务会计工作,进行帮助财务会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并与现代化的主流财务会计工作方式向融合,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及时准确的财务会计信息,帮助企业更好的决策和发展。

(五)完善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职责更为明确,相关工作更加专业化,财务和会计部分具有相互制约和协作的关系,他们既在具体的财务审批中相互监督,同时也在支持企业发展的预算工作中彼此协作。通过明确相关审批制度和相关的财务与会计统计制度,强化相关岗位人员的责任心,从而保证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人员各司其职,促进工作的优质高效的开展。

四、结束语

现代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应该根据现代企业管理的实际进行匹配的相关性改革,才能更好的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企业的发展。现代企业财务会计通过提供更为丰富多元的财务信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决策需要的参考信息,提高了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运营的认识的深度和全面性,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的把握相关市场上企业的发展状态和准确定位企业的发展现状,促进企业的高速发展。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繁荣,依靠财务统计作为投资参考的企业投资行为的增多,现代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统计的相关项目将会更加的丰富,它能够提供的信息数据支持也会更加有说服力,对企业市场活动的预见能力也将会更强,对企业运行成本的控制也会更加精准。

参考文献:

[1]周牧今.浅议我国企业的财务会计改革[J].集体经济,2011,(03).

第6篇:财富管理市场投资报告范文

【关键词】 事件研究法; 财务披露管理; 企业价值; 市场反应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24-0104-03

一、引言

财务披露管理是企业管理层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试图影响企业信息受众的决策和印象的企业行为[1]。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和成熟,股票公开交易市场价格越来越成为企业价值的重要代表指标。而因为信息不对称,市场对公司的认知与管理层预期往往具有较大的偏差,对股价的公允性和稳定造成影响。因此管理层具有通过主动对财务披露的内容、时点、披露对象、可理解程度、置信度等方面进行管理来达到提升企业形象、调整投资者的市场预期,从而影响企业股价的动机[2]。充分发挥财务披露管理的有效性对企业战略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年度业绩预告是在年报披露之前管理层对外公布的企业盈利预测和解释,具有较强的准确性,是管理层财务披露管理的重要对象之一[3]。本文以企业年度业绩预告作为企业财务披露管理的代表,旨在研究管理层进行财务披露管理的市场反应和经济后果,论证其对股价及企业价值影响的有效性。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财务披露是委托关系下为了缓解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一种衍生行为,将其作为一种管理手段乃至上升为理论,说明了财务披露行为的重要性以及市场中各个信息受众对其的重视。现有研究成果中关于财务披露管理的有效性较为丰富。Holthausen and Verricchia(1988)引入“信息披露反映系数”分析价格变化是如何依赖于信息披露。雷敏等(2005)发现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不精使投资者缺乏正常判断和接受信息的基础,将带来低下的市场效率。这些理论为财务披露管理的有效性提供了论证上的支撑。孙蔓莉(2004)用印象管理来解释管理层进行财务披露管理的心理动机。此类财务披露动机和行为倾向研究也从侧面证明了财务披露管理有效性的存在。

另一方面,业绩预告作为自愿性披露信息是重要的财务披露管理对象。许多文献表明,管理层盈余预告具有显著的信息含量,有助于减少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4]。因此,以业绩预告披露之后的市场反应验证财务披露管理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研究意义。

上述研究成果对系统地理解财务披露管理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地位。随着国内经理市场的丰富和健全,越来越多的高素质的经理人也开始重视财务披露管理,并将其上升为企业战略高度[5]。但是在目前的实证研究当中,主要集中在财务信息的披露质量和财务披露的时间管理方面,鲜少见对财务披露管理有效性的实证分析。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对财务披露管理进行实证分析,论证财务披露管理的有效性。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来源

由于业绩预告的披露对股票报酬的影响并不一定具有相同的方向性,预告盈余较上年同比增加的消息将对股票产生正面的影响,相反,预告盈余减少的消息则可能导致股价下降。因此,在选择样本时,需要将业绩预告的企业分类,避免股票报酬产生不同方向影响的样本在平均化的过程中相互抵消而减弱实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选择沪深两市截至2016年3月31日所有已2015年度业绩预增报告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剔除数据不全且事件期内已发生其他影响股价的重大事件的样本后,抽取80家样本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财务披露管理行为对股票报酬率的影响。这80家样本公司包含了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以保证样本的全面性和结果的代表性。本文将2015年年度业绩预告日作为事件日,将事件日前5天至事件日后15天(共21天)定义为事件窗口,本文数据全部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及沪深证券交易所网站。

(二)事件研究法的结构和步骤

事件研究法是探讨事件发生前后标的公司股票价格(或企业价值)反应的经验研究方法,以特定事件日为基准,通过研究事件日前后股价报酬的变化,衡量标的股票价格因为该事件所受的影响。事件研究法是研究资本市场有效性的重要实证研究方法,也可以用其事件期中样本的报酬率是否有显著异常的情形,来探讨某资讯的有效性。

事件研究法的第一步是事件日、估计期和事件期的确定。本文对三者的设定如下:事件日――以2015年年度业绩预告日作为事件日的当天,定义为第0天;估计期――以事件日的前6天至事件日前105天(共100天)作为估计期间,以此来计算样本公司股票的期望报酬率;事件期――以事件日前5天至事件日后15天(共21天)作为事件期间,以此来观察业绩预告公告前后的市场反应。

事件研究法的第二步是异常报酬率的定义和估计。一般而言,需要先设定在假设所要研究的事件并没有发生的情况下标的股票预期的报酬率(正常收益),再以标的股票在所要研究事件发生时的实际报酬率减去标的股票预期的报酬率,得出异常报酬率的估计值。个股报酬率通过下式衡量:Ri,t=,其中Ri,t为i公司在t期的股票报酬率,Pi,t、Pi,t-1分别为i公司在t期、t-1期的股票价格。

本文采用风险调整法建立个股的预期报酬率。回归模型如下:Ri,t=αi+βi×Rm,t+i,t,其中Rm,t代表的是大盘指数收益率,本文根据选择的样本来源,选用相应上证综指收益率、深成指收益率、中小板指数收益率和创业板指数收益率来代表市场报酬率。异常报酬率以上市公司年度业绩预告公布日为事件日,以-6至-106为估计期,根据上述回归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计算出异常报酬率为:ARi,t=Ri,t-([

事件研究法的第三步是异常报酬率的检定。仅观察异常报酬率并无法直接得出结论,因此在估计异常报酬率之后,必须分别将每组个股的事件期各期的异常报酬率加以平均和累计,并检定平均异常报酬率(记为:ARt= ARi,t)或累计平均异常报酬率(记为:CARt= ARt,其中t在事件期间的范围内取值)是否显著异于0。本文为了观察标的股票是否因为业绩预告披露行为而产生显著变化,对事件期内的累计平均异常报酬率进行T检验。

累计异常报酬率假设检验如下:H0:CARt=0,说明公司股价累计异常报酬率的变化是随机波动的结果,事件的发生并没有对股票价格产生显著影响。H1:CARt≠0,表明事件内股价变动不是随机产生的,即事件对股价是有显著影响的。累计平均异常报酬率的检验统计量如下:TCAR=

,其中[S1][

四、检验结果与分析

本文使用SPSS 19.0软件对样本公司的股票进行检验。

首先,从表1中可以发现,事件日(即业绩预告披露行为发生日)的前5天至后15天内,普遍出现明显且持续的正累计平均异常报酬率。从累计平均异常报酬率的走势来看,累计平均异常报酬率呈现出逐渐累计增加的大趋势。这可以初步说明业绩预增的讯号对股市产生的正向影响是存在的,业绩预告披露管理行为带来股票收益上升的市场反应,从侧面可以论证财务披露管理的有效性。

其次,通过更为细致的数据层面观察可以发现,事件日当天的累计平均报酬率为1.99%,在事件日的后4天时达到最高(3.18%),也就是说,投资者在事件日后买入公司股票最多可以得到1.19%(3.18%-1.99%)的股票报酬,说明投资者将企业业绩预增的讯号视为利好消息,投资者存在以此为决策依据买入股票获得收益的倾向。管理层通过有策略地管理财务披露信息的这一动机是可以为企业带来市场效应的。

同时,通过观察统计检验的结果发现,从事件日当天开始至事件日的后10天内保持5%的显著性水平,说明在这11天中业绩预告披露行为的市场反应最为显著。事件日前5天和事件日后5天的累计平均异常报酬率的检验并不显著,一方面表明市场对业绩预告的披露不存在超前反应的行为,管理层并没有将其作为内幕消息进行操作的倾向;另一方面表明业绩预告披露行为引起股票市场反应的事件较短,一般为10个左右的开市日,从事件期后10天开始,年度业绩预告的披露行为对股票收益的影响逐渐减弱。

五、结论

本文选取了2015年沪深两市中发生年度业绩预告披露行为的8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法观察其市场反应,对以业绩预告为代表的财务披露管理行为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第一,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投资者的决策,投资者会因为财务披露中的利好消息产生买入股票的倾向,从而使财务披露行为对股价产生正价格效应,在短期内产生明显的正累计异常报酬。

第二,管理层可以利用财务信息所带来的一系列的市场反应,充分发挥财务披露管理行为的有效性,通过在战略层面上有策略地对财务披露行为进行管理,可以将财务披露管理具备的经济后果服务于企业目标的实现。

结合研究结论和理论实际不难发现,在股市不断成熟和完善的大背景下,尤其是机构投资者队伍不断发挥委托人的监督作用[6],资本市场的壮大和股价公允性的提高使管理层愈加重视信息的力量,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成为了企业财务披露管理的有效性的环境保障。

此外,利用事件研究法只能选取一个事件作为研究对象。本文选择的年度业绩预告是管理层进行财务披露管理从而影响投资者投资意向的重要部分,但是年度业绩预告是否具有足够的代表性,使其研究结果足以支撑财务披露管理具有有效性这一论据,还需要结合其他财务披露管理对象的研究进行探讨。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有效性的提高,公司的股价成为衡量企业价值的重要指标,本文为今后进一步论证财务披露管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向希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与证券监管演进:一个文献综述[J].改革,2013(8):134-138.

[2] 吴水澎,陈汉文,郑鑫成.财务披露管理方式的维度观[J].会计研究,2002(9):19-24,65.

[3] 王俊秋,花贵如,姚美云.投资者情绪与管理层业绩预告策略[J].财经研究,2013(10):76-90.

[4] 戴德明,毛新述,姚淑瑜.上市公司预测盈余信息披露的有用性研究[J].中国会计评论,2005(2):253-272.

第7篇:财富管理市场投资报告范文

陈静是建行北京市分行最早从事理财业务的一名资深理财师,满怀对理财业务的热爱和激情,她先后做过支行客户经理、支行理财中心主任和分行财富中心客户经理,多种角色的转变,使她在客户关系维护及管理方面积累了很多的经验。

目前作为财富管理中心主管的陈静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中心管理。“一支训练有素的乐队,在乐队指挥下每一位演奏员根据分工和不同特点充分发挥,才能演奏出和谐美妙的乐曲,财富中心就象这样一支乐队,主管为团队成员做好示范和表率,同时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做详细的分工,充分发挥每个的专长和能量,使团队力量最大化。”

团队关键词:专业、分工

成立于2007年9月28日的北辰财富管理中心于今年迁入新址――北辰时代大厦二层,并在11月25日正式营业。两年来北辰财富管理中心发展迅速。截止2009年11月底,财富管理中心已经拥有会员710名,管理的客户资产量30亿元左右,人均资产量达500万元。其中千万级以上客户就达到50名。

北辰财富管理中心配备了一支高素质,经验丰富的专业理财团队。目前理财师团队共有8个人,他们都具备国际金融理财师(CFP)、金融理财师(AFP)、注册财务策划师(RFP)、特许财富管理师(CWM)等国际认证的专业理财资格,具有丰富的经济、金融、管理、法律等专业知识及相关从业经验和背景,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在问及财富管理中心的优势时,陈静自信的说:“专业分工基础上的团队服务模式”,我们这个团队由团队主管,投资顾问,客户经理及客户经理助理组成,运作方式以美国银行高端客户关系管理项目为蓝本,在团队内部充分体现因才分工,给予每个人展现自我能力的机会,对外部则让客户感受到是一个团队在向自己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

“团队里的每个人都有各自专业研究的重点,有各自负责的专题。在财富管理中心周一到周五的晨会中,团队成员分别就股票专题、基金专题、理财产品及房地产专题、债券和宏观经济专题、外汇和黄金专题等五个专题交流信息,财富顾问每天会对市场资讯及相关信息做全面的总结。”

“我们给每位高端客户提供现有资产的财务诊断及投资理财方案设计,客户经理出具的投资报告书会由财富顾问及团队主管审核签字,而且投资报告书会由客户经理及财富顾问同时面见客户进行讲解。比如,对于市场上品种繁多的基金产品,财富顾问每月都研究一份基金投资报告,分析基金产品,如何配置基金,从中挑选出比较优秀的基金品种,客户经理根据此份报告根据客户的不同特点进行推荐。”

客户管理关键词:专注、规范

随着高端客户数量的不断增长及对财富管理需求的不断提高,北辰财富管理中心对客户的管理也更加专注、规范。在与客户沟通的每个阶段,都有严格科学的流程,包括新客户的发展流程(从潜力客户升级为高端客户)、服务流程、销售流程、管理流程以及客户的降级管理等等。这四个流程贯穿于客户的发掘、维护、管理的整个过程中。

“现在,我们对高端客户的管理是按照总行高端客户关系管理项目的流程及工具开展的。”陈静表示,“我们要求客户经理对不同资产量的客户每年必须保证一定的联系频率及面谈次数,与客户每次的沟通情况都要进行详细地记录。这个记录是非常保密的,主管根据这个记录定期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客户经理发生变更时,系统会将记录转移到新任客户经理名下,从而避免了因为客户经理的流动而流失客户情况。”

“对于每名客户,客户经理都会为其做风险评估测试,从而了解客户的投资类型;告诉客户适合什么样的投资,然后根据客户的分类和实际情况,在客户自愿的基础上建议客户投资理财产品。如果客户采纳理财建议,客户经理会根据市场情况调整相应的投资规划及建议书,并定期做后续的跟踪,给客户出具投资收益单,这个整套流程就是完整的销售流程。”

09年北辰财富中心在建总行高端客户关系管理项目检查中,干100多家财富中心脱颖而出,获得了总分行好评及表彰,陈静本人也获得了“建总行高端客户关系管理项目推广优秀个人表现奖”。

服务客户关键词:专属、细致

伴随着建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而成长起来的第一批理财师之一的陈静。对于服务客户她有着自己深刻独到的理解。

“前几年,大家对理财的需求不明确,甚至不知道理财是什么。在很多人眼中,银行理财只是存款和国债。”陈静说:“随着各种投资市场的发展,理财产品的不断丰富,理财观念的不断深入,对理财师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升。理财也从早前简单的关系维护及单一产品,到目前的为高端客户量身定做‘专属的理财产品及全面的理财规划’。”

“人的一生有不同的阶段,而在不同的阶段,理财规划也应该是不同的,比如结婚生子、子女教育、生意、购房、退休养老等等都是需要做规划的。”陈静笑言:“理财规划应该是让人一生的收入和支出是平衡的,最理想的状态是实现财务自由,所谓财务自由就是让你通过理财获得的理财收入能够抵补支出,最好还有剩余。”

“所以,理财师的工作就是要根据客户情况制定适合的理财规划,并帮助客户进行资产配置及投资产品的选择。12月中旬,建行刚发行一款专属财富会员的信托类产品,一年期,年收益率6%,从产品设计结构上来讲风险较低,非常适合客户的稳健类资产配置。高端客户也很认可。”

陈静坦言,理财师的职业生活也改变了她的一些人生观。理财师需要跟不同的人打交道,适应不同性格客户。细致体察客户的心态,通过客户言谈举止的细节发掘客户需求,用一贯热情、真诚的态度服务客户。同时还需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客户是我们的朋友,需要坦诚相待,客户是我们的老师,是良师益友,许多客户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从他们身上能学到很多,客户还是我们很好的伙伴和同盟者。很多客户就是经营业主,借用财富中心的平台和他们进行很好的合作,达到双赢的效果。”

在工作中,有一件事让陈静体会颇深,至今铭记于心。在陈静的客户里面,有很多明星。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敏感、多疑,对外封闭内心。其中一个明星客户,态度冷淡,不接听电话,所有事宜要通过其经纪人取得联系。面对这样的客户,陈静没有气馁,细心观察他的日常演出及在公众场合的举动,寻找服务切入点。在汶川地震期间他连续义演,电视屏幕中显露出疲态,陈静立即联系财富中心综合支持团队,给这名客户安排中医名医问诊,客户的经纪人称客户表示同意,但要求私密性。

第8篇:财富管理市场投资报告范文

关键词:外汇储备 主权财富基金 财务报表 粉饰 防范

目前我国采取有浮动的固定汇率体制,央行对外汇资产进行统一管理,企业进口、对外投资、归还国外债务、外资企业利润汇出等均需要兑换外汇,因此必须保持一定的基本外汇储备量,否则将导致支付危机。

一、我国央行外汇储备的管理现状

(一)我国央行外汇储备现状及所蕴含的风险

外汇储备是保障一国汇率体制稳定、国际贸易平衡、国际清偿支付的必要措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各国的外汇储备还处于相对短缺时期;直到八十年代,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增长迅速,1993 年末日本外汇储备首次超过美国达956 亿美元,居世界第一;此后至2006 年2 月底,日本长期位居世界外汇储备首位。而1996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突破 1 000亿美元大关,2006年10月超过了10 000亿美元,取代日本居世界第一。截至2011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1 975亿美元,同比增长30.3%,稳居世界第一。

需要注意的是,巨额的外汇储备可能面临着巨大的汇率风险。近几年来,我国外汇主要资产美元对各种主要货币贬值约20%,由此产生的损失近数百亿美元。同时,外汇储备的增加将挤压货币政策的实施空间。由于外汇占款的增多要相应扩大货币供应量,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央行为了降低高外汇储备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须通过回笼现金或提高利率等方式减少货币供给,但是却增大了本币的升值压力。然而,央行为了降低这一本币升值压力,须通过降低利率等方式增加货币供给,进一步加剧了通货膨胀,导致央行货币政策的内外目标产生冲突。此外,高外汇储备在外汇市场中显示为外汇供给大于需求,容易造成本币升值预期。

(二)有关学者和主管部门对我国外汇投资的研究和规划

我国学者对我国的储备/进口比率、储备/短期外债比率、储备/外债余额比率进行了研究。一些学者运用引入偿债需求后的阿格沃尔模型计算了我国1990-2002年适度外汇储备值,研究结果显示,在1996年前,我国外汇储备实际值低于理论值;1997年后则高于理论值,且差距逐渐增加;至2002年高出理论值1 137.212亿美元。一些学者从外汇储备运用途径进行了分析,包括从整合和利用外汇资源角度提出相应的管理手段。针对这一问题,著名经济学家刘纪鹏、金岩石于2009年提出了应“化虚为实、减债持股、外储内用”;曾担任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的许善达提出应创建我国的“马歇尔计划”,向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提供贷款,提高这些地区的生活水平,形成其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以取代美欧顾客;中国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在G20的一次会议上提议应建立一只超主权财富投资基金,把一部分外汇储备投资到发展中国家,令这些国家充当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的新引擎。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国际经验,2007年央行首次建议可从五个方面入手拓宽多元化、多层次的外汇投资方式:(1)组建市场化运作的政府外汇投资机构,依照法律经营外汇,有偿使用、接受监管、保值增值。(2)大力拓宽中国企业和居民的对外投资渠道,鼓励投资于境外股票、基金、基础性商品等金融市场,提高外汇投资收益。(3)发挥比较优势,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新建企业的方式促进产业链的转移,加速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4)支持民间部门利用国际市场稳定资源供给和投资于先导性产业。(5)中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应从全球视角定位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实施金融企业“走出去”战略。

(三)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重大突破

2007年9月,中投公司的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重大突破。中投实行政企分开、自主经营、商业化运作,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将目标设定为实现长期投资收益的最大化。该公司由国务院直接牵头组织,国务院副秘书长出任董事长。但是,中投自从诞生之日起就承担了巨大的成本压力。在当前金融风暴肆虐之际,中投的几次海外投资均面临着巨额浮亏,存在巨大不确定风险。此外,中投在管理、投资方向、信息披露、人才甄选等方面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在如何借鉴海外先进经验,形成符合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目标的投资策略,为高额外汇储备寻找出路,解决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等方面,中投公司任重道远。

二、代表我国外汇储备投资的主权财富基金投资现状

近10年来,各国央行外汇储备管理的一个新趋势是逐步开始对股票、新兴市场国家主权债等风险资产进行投资。根据瑞士银行对70多个央行的统计,截至2008年6月,已有18个国家央行开始投资股票,16个国家央行投资新兴市场国债,具体运作通过主权财富基金的方式进行。迄今为止,主权财富基金规模约3万亿美元,累计超过40家主权财富基金,在机构投资者中,市场规模高于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从投资回报来看,根据美国知名咨询机构Cambridge Associates对60家机构投资者的统计,大部分资产规模超过10亿美元的机构投资者中5-10年长期实际回报约为5%-6%。

20世纪90年代以来,能源价格不断攀升,全球经济失衡。鉴于我国央行持有高额外汇储备,管理层成立了以中国投资公司为主的四大主权财富基金,这些基金机构与外汇管理局共同管理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商业化运作的模式。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萎靡,大量金融机构倒闭,欧债危机蔓延,全球主权财富基金至2010年亏损约达15%-30%。笔者以我国中投公司为例,将其对外披露的部分投资信息整理如表1。

由于中投公司是代表国家作为主权财富进行的投资运营行为,投资金额巨大,主权财富基金的进出容易引起市场波动乃至市场过激反应,而且如果对主权财富基金投资项目披露过多,也容易引起其他基金及国际游资的跟风或抗衡,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我国中投公司的商业运作投资状况的透明度相对较低,这样就存在一个较大隐患,没有公众和整个社会的监督,粉饰报表、隐瞒损失或收益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如何有 效地对其进行防范就成为了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

三、主权财富基金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防范

(一)中投公司财务报表披露及投资组合分布

笔者认为,财务报表的粉饰是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主要报表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综合的排列组合,隐匿、消除和调整其中一个或多个科目,从而达到企业期望的目标。主权财富基金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防范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中投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曾公开声明,中投公司2010年年度财务报告的合并财务报表按照中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该准则已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趋同。中投公司的独立审计师对其合并财务报表进行了审计,并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中投公司编制的财务报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真实、完整地反映了中投公司2010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以及2010年度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信息。中投公司公开披露2010年的主要财务报表资料如表2所示(单位:美元),其会计年度为公历1月 1日至12月31日,以美元为记账本位币。

中投公司全球投资组合分布为:截至2009年12月31日,现金、现金产品和其他投资占32%、股权投资占36%、固定收益投资占26%、另类投资占6%;截至2010年12月31日,现金、现金产品和其他占4%、股权占48%、固定收益占27%、另类投资占21%,其中另类投资包括私募股权基金和对冲基金等。此外,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中投公司全球组合分散投资中固定收益部分的类型分布为:政府机构债券投资占9%、政府债券投资占38%、资产支出债券投资占12%、公司债券投资占32%、其他结构性产品占9%。

(二)防范措施

通过对中投公司财务报表披露的信息以及投资组合分布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可采取下列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1.完善金融市场的相关法律体制。虽然粉饰财务报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要从根本上进行防范,必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适度约束中投公司的权利、权限。这是由于中投公司本身代表着国家进行投资理财,由于投资环境和背景的特殊,其投资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导致其投资运作过程缺乏社会和公众的及时监督。

2.完善业绩评价机制。企业业绩的考核与管理层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为了防范粉饰业绩行为的发生,应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将管理层的收益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相挂钩,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出一套适合中投公司实际情况的奖惩体系,在保障利益的同时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该业绩评价机制能够防止管理层将财务报表粉饰归咎于成本压力激增、计算方式欠妥或公众固有偏见等原因。即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约束机制是防止粉饰报表发生的理想方式之一。

3.强化会计从业人员及注册会计师的道德标准和惩罚力度。为了完善会计制度,我国先后颁布了诸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多项相关法规和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但因其自身具有灵活性,为企业提供了发挥的空间。为使会计从业人员及注册会计师能够抵制利益的诱惑,一方面需要加强诚信教育,在全社会树立人人以编造假账为耻的风气;另一方面应加大惩罚力度。同时,政府和会计自律组织相互协助,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相互支持,营造出清廉的会计环境。

4.提高造假成本。为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必须强化对于造假行为的问责,提高造假者职业、社会、舆论及心理等各方面的成本,使得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得到缓解。在一个尊重个人诚信的社会里,造假具有极高的风险,一个理性、健康的代表政府形象的主权财富投资主体自然了解应如何取舍。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央行外汇储备投资管理风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2sjp790031;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央行外汇储备投资管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1c03)

参考文献:

1.陈滨.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的方法及危害[J].活力,2011,(12).

2.郭熙.造假账手法大曝光[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

3.黄捷.关于会计报表的粉饰与识别方法探讨[J].生产力研究,2009,(8).

4.王永中.中国外汇储备的构成、收益与风险[J].国际金融研究,2011,(1).

5.张仪.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粉饰及其识别[J].管理观察,2009,(9).

第9篇:财富管理市场投资报告范文

一、国外会计目标相关文献的回顾

(一)财务报告目标概念的提出

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中,财务报告目标起到了逻辑起点的作用。理论界对于财务报告目标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

deuine(1960)认为,企业在构造一种服务职能的理论体系中,第一个程序是建立职能的目的和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目的或目标是会改变的,但在任何时期,目的或目标都必须规定明白或有可能明白地予以规定。

在对财务报告目标有了足够的重视之后,理论界对“财务报告的目标到底应该是什么”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代表性观点主要有受托责任学派、决策有用学派、折中学派。

(二)受托责任学派

受托责任学派的思想早在会计产生之初就已经存在,但作为一种学派则形成于公司制盛行之时,它的发展与现代产权理论和公司制的发展休戚相关。按照产权理论,资源所有者将其资源委托给受托者,同时赋予受托者以资源的保管权和运用权,受托者接受委托者的委托,有权对资源独立自主地进行经营。通过有关组织规则和法律制度等约束机制明确规定委托者和受托者的权力、责任和利益,这样,在委托者和受托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委托——受托责任关系。而在公司制下,资源的委托——受托责任关系十分明显,客观上要求会计系统反映受托经管责任,从而形成了以受托经管责任为目标取向的受托责任学派。wWW.133229.Com

chen(1975)研究了受托责任的本质、发展历史及在财务报告中的作用,得出了以下结论:1.受托责任的概念起源于财产权利——所有权和使用权,使用权是在所有权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所有者将使用权交付给人的时候,人便负有受托责任。2.在明确了受托责任的起源后,chen进一步研究了两种不同的受托责任,即社会财富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3.在中世纪时期,受托责任带有浓厚的封建庄园色彩,受托责任的概念包括了上述两种形式。4.受托责任的概念随着主流社会理念的变化而变化。在商业社会中有两种主流的社会理念:古典型和管理型,分别代表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相应的,受托责任也有古典和管理两种形式。5.对于古典型受托责任来说,管理者的主要责任是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对于管理型受托责任来说,管理者的主要责任是追求社会财富最大化,其中包括了股东财富最大化。6.财务报告是管理者基于其受托责任的基础上出具的,因此,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他们认为财务报告应有利于投资者评价管理者的业绩。7.管理者的业绩应该从公司利益和社会利益两方面进行评价,而社会利益方面长久以来受到财务方面的忽视,因此,有必要对管理者在增加社会财富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

gjesdal(1981)研究了在会计目标的确定上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的异同。gjesdal首先对会计目标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提出了研究目的,即系统地研究受托责任观下对信息的需求、受托责任与决策有用的关系,然后,作者建立了一个通用的模型来分析这个问题。分析的主要结论有:1.在各个分散的组织中普遍存在对基于受托责任编制的财务报告的需求,需求产生的原因是他们认为这样的报告对预测未来有用。这样,受托责任与决策有用就处于同一个概念框架之下。2.受托责任与决策有用的标准并不一样,因此,将两者区分为两种会计目标是有必要的。3.分析结果支持ijiri的说法,即基于受托责任下提供的会计信息是有用的。

总的来说,受托责任学派的主要观点有:1.会计目标是以恰当的方法有效反映资源受托者的受托经管责任及其履行情况。2.强调会计人员的中立性,会计人员以客观的立场反映受托责任及其履行情况,其行为不受委托者和受托者的影响,只接受会计准则的指导。3.强调编制财务报表所依据的会计准则和会计系统整体的有效性。

(三)决策有用学派

决策有用学派是在证券市场日益扩大化和规范化的历史经济背景下形成的。在完全的市场条件下,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需要有大量可靠而相关的财务信息,而信息的提供又必须借助于会计系统,因此,会计系统必须以提供信息服务于决策为目标取向。

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一号(fasb,1978)贯彻的是决策有用的思想。公告指出,在一个经济社会里,编制财务报告的职责是提供企业决策和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而不是去确定这些决策应当是什么。编制财务报告的职责,要求它提供公正的、不偏不倚的信息。公告将财务报告的目标具体确定为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1.财务报告对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其它使用者做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及类似决策提供有用信息;2.财务报告应提供有助于其使用者评估来自销售、偿付、到期证券或借款等现金流入的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性的信息,即估量现金流量前景的信息;3.财务报告应提供关于企业的经济资源,对资源的要求权以及使资源和要求权发生变动的信息,诸如有助于估量企业获得现金流量顺差能力的信息。

(四)折中学派

在受托责任学派与决策有用学派的比较中,有的学者力图在二者之间找到某种平衡,笔者将其视为折中学派。

anthony(1983)认为在现时世界复杂的环境中,决策有用观不(下转第14页)(上接第12页)是一个合适的会计目标的标准。提供对各种投资者有用的会计信息不一定会导致财富的增加。会计信息的披露应该在使用者的需求与管理层的控制需求两方面作出权衡,以达到财富增加的目的。

(五)对公告效用的研究

美国概念公告第一号的颁布对企业财务报告目标的确定起到了政策上的指导作用。对于公告的效应,学者们也做了专门的研究。

dopuch(1980)先对fasb1978年颁布的第一号概念公告的内容作了一个回顾,包括财务报表和财务报告、目标与环境的关系、所提供信息的特征与局限性、潜在投资者关心的问题、外部财务报告的一般作用。继而挑选了三个有争议的会计问题进行分析,以检验财务报告目标在处理具体会计事项中的作用。这三个会计问题是:递延贷项、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勘探成本的计量、资产和负债现值的披露。检验结果表明关于财务报告目标的公告并没有使这些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二、我国学者对会计目标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界对于会计目标的讨论也涉及受托责任与决策有用两个方面。但从最近的文献看来,学者们倾向于结合中国的经济环境,将受托经管责任作为我国的会计目标。

葛家澍、刘峰(2003)对我国目前经济环境进行分析后认为,当前我国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应定位在向委托人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上,即向资源委托人报告所委托资源的保管与经营情况。将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报告作为财务报告目标只是一个总体目标。具体到受托责任的评价上,委托人对管理当局经营业绩将是最关注的。因此,提供有关经营业绩的计量及其结果的信息将构成这一目标下的主要内容。此外,企业经济资源的保管情况也是委托人所关注的,所以,关于企业经济资源的状况及其变动信息,也是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重要信息。

《会计目标》课题组(2005)从经济管理体制、企业资金来源、证券市场三个方面对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特征进行研究,从而对我国会计目标进行定位。表述为三个层次:一是会计应该提供有助于各类会计需求者进行各种决策时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包括管理型投资人、职业投资人、企业经营者、贷款人、政府、公众等;二是根据我国的会计环境,目前企业应主要为管理型投资人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来看,为管理型投资人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基本上可以满足我国各类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三是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企业可以适当提供对职业投资者投资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