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数学网络辅导范文

高中数学网络辅导精选(九篇)

高中数学网络辅导

第1篇:高中数学网络辅导范文

[关键词]小组协作学习blackboard平台网络学习

引言

21世纪高等教育学校教学中,协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强大的网络空间以及资源共享促进了协作学习的顺利进行,也为协作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网络环境基础。随之优秀网络平台的出现又为协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平台。网络协作学习日渐成熟。

《地理多媒体教学》课程是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面对地理师范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应用实践。课程致力于通过协作小组以任务为导向的学习,提高师范生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最终服务于地理教学。

致力于从实践中总结网络协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的协作学习模式,确保网络协作学习的有效性,从而为网络协作学习更广泛的实施和推广奠定基础。

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采取数据统计跟踪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对小组协作学习情况进行研究。研究时间为2011年3月―6月。主要研究对象为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08级师范生,即《地理多媒体教学》课程的选课学生,总共61人。此外还包括课程的任课教师1名,辅导员4名。

研究过程

课程主要采用鼓励竞争机制督促小组学习,小组内部精诚团结互相学习,小组之间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小组成员通过地理多媒体软件的学习,将所学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共同完成一个与地理相关的作品。

协作小组

小组划分采取学习兴趣与多媒体软件技术基础相结合的方式,既保证小组拥有共同学习兴趣,同时弥补软件操作能力的差距。课程总共划分为10个小组,每个小组3-7人,由组员选出1名组长。除任课教师外,每个小组配备1名辅导员。

本研究在网络小组协作学习中加入辅导员角色,设定辅导员的参与程度,以此来研究协作学习中辅导员不同程度参与学习过程所产生的作用。本次研究中辅导员由曾经选修过此课程的研究生担任,且均有过课程助教经验。一方面确保辅导员知识技能符合课程要求,另一方面也拉近辅导员和学生的距离,便于协作学习的展开。辅导员所在小组类型不同,其职能亦有所不同。辅导员在协作学习过程中选择性参与以下学习环节:任务设定、问题答疑、进度检查、例会讨论、提供资料。

以任务为导向的协作学习,关键在于明确具体的任务和规范的学习过程管理。小组成员总体技术基础和管理基础决定辅导员参与协作学习的程度。因此根据辅导员参与程度不同将小组分为以下三类:

A类小组中,辅导员根据成员学习基础和能力布置任务,组内成员分工协作。辅导员参与任务设定、问题答疑、进度检查、例会讨论、提供资料等学习环节;B类小组中,由组长进行组织和协调,成员集体讨论任务的布置和分工。辅导员参与问题答疑、提供资料两个学习环节;C类小组中,由组长进行组织和协调,组内成员集体讨论任务的布置和分工。助教只参与提供资料一个学习环节。

协作学习模式:

协作学习实施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小组在协作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A类小组协作学习过程比较规范,具备完善的交流和成果共享方式,能够及时的进行交流讨论和资源共享。B类、C类小组的学习过程比较自由,没有严格的交流和资源共享的时间和方式,其中有些小组没有交流和成果汇报的环节。(见表1)

表1:小组协作学习情况

研究结果

1.协作学习积极性

课程将blackboard平台提供的小组页面作为小组协作学习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平台统计跟踪功能提供的数据显示:小组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差异,A类小组的网络协作学习积极性明显高于B类、C类小组;此外小组内部存在着严重的差别,个别同学的网络学习活动性较差,组内协调还不够成熟。

其中,小组点击数最高达379次,占全部点击数的16.55%,最低点击数104次占全部点击数的4.54%,大部分小组点击数百分比维持在10%左右,小组活动频率基本持平;而人均点击数最高达到74次,最低为22次,全部小组平均点击数为35,过半数小组人均点击数超过全部小组平均点击数;各个小组的网络活动数据显示,组内最高点击数为144,将近组内平均数的3倍,组内最低点击数为11占组内平均数的1/5。

2.协作学习效果

1)协作学习小组组内评价结果显示,组内成员分数之间没有太大差异,但组员之间认可度非常明显。大部分同学对组长和组内积极贡献的组员表示认可,对于参与协作学习积极性比较低的组员也给予了客观的分数。协作小组组内评价人均分数最高的2个小组为B类小组,组内评价人均分数最低的小组为C类小组。

其中,90%的小组组内评分在优秀(8分)以上,组内评分结果中组员的最高得分为9.5,最低得分为7.0。其中同一个小组内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相差不超过1分,不同小组之间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不超过3分。此外,10个协作小组中有6个小组组长为组内最高分。其中自评分环节将近70%的同学自评分数高于其他组员评分的平均分。

2)小组协作学习成果整体评价结果显示,各类协作小组之间差异不大。成绩最高的3个均为A类小组。成绩最低的2个小组分别为B类、C类小组。

问题与讨论

此次研究中前3组优秀协作小组均为A类小组,这些小组在网络协作学习过程中具备以下特点:1、协作学习任务明确具体;2、学习过程进行规范管理;3、完备的例会交流和资源共享模式;4、充分利用强大的网络空间和资源;5、组内成员定位、分工明确。

不难看出A类小组网络协作学习成绩优秀的原因,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辅导员在学习中发挥明确协作任务和进行学习管理的作用,这些是在B类、C类小组所缺乏的。

调查显示,与辅导员目前参与学习过程的程度相比,学生对于辅导员参与协作学习的程度有更高的要求。导致这一现象的部分原因是学生初次接触这种学习方式还不适应,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还有待提高。

以任务为导向的网络协作学习的特点,造成了对小组学习成员明确协作任务和进行学习管理的高度要求。因此在以任务为导向的网络协作学习初级阶段,教师和辅导员的适度参与非常必要。但是如何确定教师和辅导员在协作学习中的参与程度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如何在网络协作学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还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黄荣怀,《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一理论与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杨九民,《现代教育技术》[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刘黄玲子,黄荣怀.协作学习评价方法[J].现代教育技术,2002(1).

[3]赵建华,李克东.协作学习及其协作学习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0(10).

第2篇:高中数学网络辅导范文

关键词: 网络平台 高校辅导员 思想政治教育 提升工作绩效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网络已经全面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显著地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学习方式与生活方式,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社会生存状态。在新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大学生,身处网络变革的最前沿,受网络的影响无疑也是最大的。高校辅导员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面对网络化的浪潮,不仅要充分认识网络化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而且要深刻发现网络化给辅导员工作带来的机遇。高校辅导员必须对此高度重视,加强对网络平台的利用,更好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高校辅导员工作在传统工作模式下的不足

1.1当前辅导员工作对学生引导较少。

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部分辅导员受传统教育方法的影响,对学生采用灌输理论和“填鸭式”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式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与了解,容易引起学生的消极抵抗或逆反心理,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1.2当前辅导员工作对学生的理论教育多于实践教育。

目前,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教育普遍存在“只知不行”、“知行分离”的问题。辅导员工作阵地基本上局限于室内,户外拓展活动较少。许多教育课程仅仅限于课堂时间,实践教育和应用远远不够。另外,虽然国内已经有部分高校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多流于形式,比如开一些课程、做一些课件、办一些网站等,有些课件甚至只是文字网络化,图片动画等素材少,也没有什么实例。没有提供网络讨论的环境,就谈不上引导。这种流于形式的教育没有真正利用网络技术来改善教育效果,自然无法吸引学生,也无法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1.3当前辅导员工作难以做到“一对一”的学生教育。

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辅导员很难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与教育。一方面,繁杂琐碎的工作占用了辅导员的工作时间和精力。日常事务的处理耗费了辅导员的大量时间精力,使其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倍感力不从心。另一方面,悬殊的师生配比使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沟通不畅。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总体上按不低于1:200的师生比配备专职辅导员,想要做到“一对一”地联系和辅导几乎是不可能的。对于这些问题,如果辅导员善于利用网络平台的话,就可通过灵活安排时间,利用网络实时的“一对一”辅导来解决。

2.基于网络平台开展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优势

2.1网络信息量大,可以充实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内容。

在网络时代,只要高校辅导员掌握网络技术,就能找到自己所需的各类信息。网络信息既有时事性的,又有数据库的。时事性信息能在事件发生后极短时间内报道出来,能够使辅导员把握学生当前关注的信息焦点。而数据库中的各种经典著作及党和政府的各时期的方针政策等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可以提升辅导员的理论素养。只要高校辅导员善于利用,就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充实辅导员工作的内容。

2.2网络丰富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形式,提高学生管理效率,增强影响力。

网络的发展使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可以摆脱时间、空间的限制,迅速而广泛地传播。在网络时代,辅导员工作可以融入网络的各种形式当中,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渗透其中,以增强感染力和影响力。同时,网络作为新的通讯手段,信息传递迅速高效,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例如,辅导员可以建立个人网络平台,更能有的放矢地实现与学生互动,把握和引导其思想趋势。具体说来,辅导员个人网络平台包括辅导员个人的工作日志、E-mail、QQ留言、博客等形式,是一个集教育、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网络园区,也是信息传播、展示风采、互助服务、网上学习及交流沟通的虚拟平台。这样的网络平台既可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扩大辐射范围,提高影响力,又有利于辅导员职业的自我发展。

2.3网络使高校辅导员工作可以采取交互的方式,更易于被学生接受。

网络的交互式沟通可以吸引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式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思想交流,在思想碰撞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引导。学生在网络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也不再采用“你讲我听,你打我通”单向强制性的方式。网络上的交流可以不见面,不用真名,交流者可以畅所欲言,把平时不愿讲出来的想法在网上都讲出来。而且,网络具有声色俱全、图文并茂的特点,通过这种信息表达,可为师生提供真实的表现效果,感染力强。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感知,学习效果更优于单一的感官感知的效果。网络的交互特点可以帮助辅导员迅速准确地开展日常工作,在工作布置、消息等方面落实到具体个人,提供师生之间有效交互。随着高校网络成熟发展,在学生工作领域构建一张全面的“网”,有助于学生成才成长服务体系完善,告别过去层级递进式地汇报情况和解决问题,采取更为及时和准确的方式,扁平化、统合地处理学生问题。

2.4借助网络,可以使高校辅导员工作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化。

辅导员工作要达到良好效果,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三方的共同支持。而网络正好为三者的结合提供了方便。网络没有地理上的界限,不同地点的学生都可通过网络共享资源,进行学术探讨和思想交流,并且家长也可随时查询子女在学校的表现,学校也可随时和家长联系。做到家校结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网络还为社会各界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方便,并能实现家庭与社会力量的有机结合,使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有利于形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优势。

3.利用网络平台提升辅导员工作绩效的途径

3.1借助网络平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平台表现形式多样,可以集合多种媒体形式生动地展示,让学生更易接受。熟练应用网络平台可实现与学生良好互动的效果,形成平等沟通模式。构建个人网络平台,可以树立辅导员个人形象、展现个人素质、能力和知识视野,可以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强化个人魅力,让学生消除与老师间的隔阂,在日后工作开展中拉近师生间距离。

高校辅导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来加强学生管理,帮助学生合理使用网络。通过网络,辅导员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创新工作:一是加强工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如相关信息通过网络平台及时,日常工作布置用网络平台准确传递给具体个人,避免了传统信息传递产生的信度衰减。而需要及时回复的通知也可借由网络平台得到及时准确的回复,有利于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提高工作的普及性。多数学生在课余时间上网,并常通过电脑或手机上网的方式登录QQ、飞信、MSN等即时通讯软件。通过这些软件可将通知即时发送给学生,方便辅导员和学生之间联系;三是节省工作成本,开展校园文化等活动往往会产生很多文件、总结、图片和录像资料,可将这些材料上传到网络平台,由网络服务器保存原始资料。在这些情况下,既节省了实物成本,又节省了人力成本,还节省时间成本。

3.2利用网络平台,融教育于服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网络平台提出了“班级”群组概念,应用这种“小圈子”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从策划阶段就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地组织活动。活动结束之后,在网络平台上交流各自的心得和经验,提升学生归属感。要把教育融于服务之中,以丰富的内容、生动的形式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服务,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机地渗透其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如何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只有在服务于学生的前提下,对学生潜移默化地教育,才能产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效力。利用网络的隐蔽性特点,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疏导和疑问解答,更体现服务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使这个教育阵地在得到广大学生的关注和认可之后,倡导理流的氛围,从而逐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上的主导地位。

3.3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家长沟通,展现校园动态。

辅导员可利用BBS讨论版、博客、E-mail、QQ等网络平台来加强学生家长和学校之间联系。例如,通过QQ邀请家长一起加入到聊天中来,让他们询问自己孩子的在校表现、请教教育孩子的方法,辅导员及时地将学生好的表现告诉家长,对于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及时提出忠告,并给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这样,可解决辅导员进行电话家访的时间矛盾,实现随时在线家访,也给辅导员和学生以及家长情感交流的最大空间,辅导员能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及家长激扬文字,探讨人生。这种交流方式不再有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也免去了家长因自己孩子表现不好而直面老师的尴尬。

辅导员亦可借助院系门户网站学生学习和生活动态,让家长可以直观地了解学校工作动态,发挥家庭、家长在学生学习成长中的积极作用,保证学生教育工作的全面性。从学校到家庭,从老师到学生,“亲其师”就会“信其道”,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对学生的言行具有更大的影响力、更多的约束力,起到“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效果。

3.4利用网络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与自我发展的平台。

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提供了基础,但网络资源良莠不齐,学生辨别能力又不强,这就要求学生家长和辅导员的相互合作,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使学生更有兴趣,更便捷、更有效地投入到自主学习活动中去。大学生自身在校园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靠辅导员有限的工作是很难一一解决的,也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成长。辅导员可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给他们以不同的建议,引导他们自己去网上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然后与辅导员谈出自己的学习体会,提高学生自我发展能力。比如:辅导员可以让学生上网搜索有关学习方法、考试技巧、就业技巧、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心理健康与自我调试、青春期情感处理等方面的资料,针对自身存在问题寻找合适的解决办法。

4.结语

网络时代,辅导员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改进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渗透力,使网络成为辅导员教书育人的课堂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网络成为辅导员与学生有效的沟通与反馈渠道;增强大学生自我发展与成长的积极性,使网络成为辅导员与学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寿萌吉,阮财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效能建设探析[J].现代商业,2008,(33):284-285.

[2]马海艳,高晓霞,王莉.网络时代给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J].文教资料,2009,(8):209-210.

[3]秦明承,陈建华.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刍议[J].学理论,2010,(19):233-234.

第3篇:高中数学网络辅导范文

【关键词】网络,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

1 前言

如今的网络时代对我们的生活、思维影响之深、冲击之巨前所未有,使每个人都深深地打上了网络时代的印记。高校学生作为有独立的个体,网络对他们的影响更是很深,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是辅导员的主要职责之一。在网络教育时代下,辅导员的工作方式不能与往常同日而语。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来进行网络教育中高校辅导员工作实效性的探析。

2 网络教育时代下辅导员工作实效性的调查与状况分析

2.1 调查内容与方法:

问卷调查选取了本高校中六个学院的26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包括经管类、文史类、理工科类学生。问卷发放时间为2011年6月到2011年7月。

问卷调查内容分为两个部分:(1)学生自然状况和学生利用网络相关情况;(2)大学生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特别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工作的认识和评价。

问卷的技术方法: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调研法、统计分析法、分类归纳法、相关分析法等一系列的方式手段。

2.2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大学生对辅导员的认可存在“双重性”,即对辅导员综合素质能力比较满意,但对辅导员一些基本技能不是很满意,同时也有很大比例的同学对辅导员的一些个人能力是不满意的。在利用网络开展学生工作过程中,大学生对辅导员和利用网络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对现阶段辅导员利用网络开展的学生工作不是都很满意。大学生对网络认知存在差异性,大学生普遍热衷于上网,受网络信息影响较大,有的同学利用网络扩大了视野,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有的大学生学习态度消极,沉溺于网络游戏。高校辅导员利用网络进行教育缺乏针对性,即不同大学生所感兴趣的教育内容不同,教育内容很难针对各个个体开展不同教育。教育信息内容必须讲求科学性、现实性和针对性,使之能够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引起他们的共鸣,才能增强高校辅导员利用网络开展工作的实效性。高校辅导员利用网络进行教育的形式存在多样性,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辅导员要注重教育方法的恰当选择以及运用的针对性,多样性,灵活性。高校辅导员利用网络进行教育的环境存在不确定性,高校辅导员利用网络进行学生工作是整个社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实效性受到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影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缺乏创新,时代在变化发展,辅导员工作也要紧跟时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学生发展的需要,结合实际,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产生实际的效果。

通过调查分析,得出辅导员工作实效性影响因素中辅导员、大学生、网络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为主要影响因素。高校辅导员利用网络开展工作实质上是在一定的教育环境下,辅导员将教育内容通过网络选择一定的教育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大学生进行教育,大学生接收教育信息后再通过反馈给辅导员的网上虚拟实践活动。其中,辅导员是主导因素,教育内容是重要因素,教育方法是策略因素,大学生是内在因素,教育环境是客观因素,由于各教育因素的作用规律不同,因而它们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影响的效果反映也就不同[2]。

高校辅导员利用网络开展工作的实效性调查变量的相关性分析:本文对高校辅导员利用网络开展工作的实效性影响的分析主要是利用spss14.0软件计算相关系数spearman,并伴随一定的交互分析。本文从不同年级、不同院系两方面与调查变量之间进行相关性的统计分析。

2.2.1不同年级与调查变量相关性的统计分析

从表1.1可以看出,,越是高年级的学生,对辅导员利用网络开展工作越支持,支持的百分比基本呈上升状态,低年级的学生对辅导员利用网络开展工作越不支持,对不好支

的选择比例较大。在大学的整个生活中,学生对网络了解的越多,对网络的看法有所变化。

2.2.2不同院系与调查变量相关性的统计分析

不同院系的学生在网络的认识和使用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特点,具体数据如下:

(1)在网络信息吸引力方面:理工科类专业的学生对体育新闻的关注程度高于经管类、文史类的学生,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对财经新闻的关注程度要远高于文史类和理工类的学生。详细数据可见下表1.2,有36.7%的文史类专业的学生对网络新闻比较关注,其次是经管类,再次是理工史类。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提高对学生时事和人文素养的教育十分必要,特别是在理工类院系,人文素质和关心新闻时事的的培养就更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点。因此,辅导员在利用网络开展工作中,要针对不同院系的特点,选择符合自己院系学生特点的教育方法,利用好他们的各自特点,对辅导员利用网络开展工作提高实效性有事倍功半的效果,同样利用不好也可能事与愿 (2)在上网用途方面:理工类专业的学生上网注重查询资料的比例高于文史类学生,文史类专业学生上网注重与人交流的比例明显高于理工科类专业的学生.有60.6%的理工类学生上网主要为了查询资料,其次是经管类(30%),最后是文史类(24%)。辅导员在利用网络开展工作中提高学生对网络的正确使用教育十分必要,特别是文史类专业,要引导他们利用好网络这个强大的资源库。

2.2.3利用网络开展具体工作时学生的满意度分析

辅导员利用网络开展工作时,网络教育水平、网络舆论引导水平、网上人格魅力和在网上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成长的满意度高于网络文字功底,网上教育学生状况和网络教育创新能力。在利用网络开展工作中注重如何利用网络,以及网络教育的内容十分重要,特别是辅导员的网上人格魅力。

3 网络教育时代下辅导员工作实效性对策

3.1掌握网络教育时代下辅导员工作的主动权

在传统教育方法与现代教育手段的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如开设建立qq群,移动飞信,网上博客,网上论坛,校内群等来掌握主动权,将这些网络通讯工具作为辅导员开展工作的网络渠道,同时也要求这些工具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主动权、舆论权掌握在学生工作队伍的手中,二是网络的交流权是广泛的,大众化的。从而让学生就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不违反国家法纪法规的前提下进行自由讨论,对受教育者进行正确引导,利用控制好这些通讯工具,能使辅导员掌握学生日常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3.2建设一支稳定高素质的高校辅导员工作队伍

要完善辅导员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特别要采取有力措施,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3],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工作队伍。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意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行全员参与、互联互动的系统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真正做到在体制、机制上和思想上保证对高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加强。所有从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3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学生工作教育管理模式

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模式,能更好的加强新时期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在高等学校教育中,学校党委、学工部、团委、各院系党总支和辅导员、班主任要切实做到全员育人,结合实际创新实施的管理运行机制,在完善学校、学院及班级学生网络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在网络上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3.4完善网络学生工作的教育环境

微观环境建设也就是校园网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

宏观建设方面,随着网络技术在大学校园的普及,大学生已成为网络文化的积极参与者和创建者。高校应通过多种渠道培育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增强网络伦理道德观念,以及在他们头脑中树立网络道德责任意识,使其网上言行符合社会公德的要求。

3.5辅导员转变角色,提高自身素质

学生工作者在掌握网上教育、方法的基础上更新观念,改变过去单向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和狭窄、封闭的思维方式,在充分发扬学生工作的优

良传统的基础上,民主、平等地在网上与学生接触,从而在双向互动的基础上达到教育的目的[4]。既是解答者,又是整理者,辅导员可以利用自己的工作经验,迅速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回答悬疑,又可以将学生问题及时上传下达,对类似问题归类总结。

总之,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辅导员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网络工具发展迅速的今天,高校辅导员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面对利用网络开展学生工作时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大胆探索在新形势下的工作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符想花,靳刘蕊,王兢.多元统计分析[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

[2]王章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6.

[3]蔡立彬.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7):35-37.

第4篇:高中数学网络辅导范文

关键词:网络舆情;高校;辅导员工作;对策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各类网络新技术的应用,高校的网络化建设也经历着前所未有发展和变革。在这变革中,网络逐渐成为高校学生参与公众舆论、表达个性意见、进而影响其思想、学习、生活的重要平台,网络舆情也随之成为高校工作的重要方面。高校辅导员作为承担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日常管理、指导服务的主要工作者,如何把握网络舆情主阵地,全面了解网络舆情、及时把握舆情动向、引领舆情方向、处理舆情危机,已成为新形势下辅导员一项新的工作要求和挑战。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机制与特点

网络舆情是指公众在互联网上表达对某一社会“热点”或“焦点”问题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的情况。在高校,校园网络更是一个能够形成公共意见、可以自由交流和辩论的公共空间。网络舆情的形成是学生意见表达到一定量度和强度,即一方面要看学生借助网络空间对某一问题发表的议论和意见达到一定的学生比例,另一方面要看期诉诸意志的坚定程度,应表现为一定数量的大学生对坚持某一意见态度明朗的指向。WWw.133229.CoM在互联网上不同学生的意见经过广泛的交流、碰撞、退让、融合来进行彼此较量、修正、融合,进而形成一个个网络舆情。校园网络舆论也经历了议题的来源阶段、舆论领导及其意见产生阶段、网络意见扩散和放大阶段、网络舆论的形成等几个阶段。从高校网络舆论形成的过程来看,突发事件的激化、社会热点问题的触发以及与师生利益密切相关事件的引发这几方面原因及易引发形成网络舆情。高校网络舆论形成中也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舆论形成迅速,具有时实性与交互性,传播较难控制。(2)内容多元与分散,追随主流话题,贴近校园生活。(3)凸现网络语言特点,表达多为非理性。

二、辅导员参与网络舆情工作的现状分析

笔者于2011年3月在宁波大学开展辅导员参与网络舆情工作的调研,其中向辅导员发放并收回有效调研问卷65份,被调查人数占全校辅导员人数的73%,同时,对学校有关职能部门也作了相关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反馈出辅导员在网络舆情工作中的以下几个方面情况:

(一)对网络舆情工作重要性的有较大的共识,但在网络舆情工作中的技能略显不足

随着网络舆情对高校现实工作的影响,辅导员对该项工作的重要性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在对某高校辅导员调研中发现,有50%辅导员认为掌握学生网络舆情“非常重要”,50%辅导员认为“比较重要”;57%辅导员认为掌握学生网络舆情对本职工作“紧密相关”,39%辅导员认为“有一定关联”。在调研中还发现,辅导员在网络上基本拥有qq、博客、社交网站等众多网络工作平台,但仍有38%辅导员认为自身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掌握与运用“不太擅长”,有62%的辅导员在网上浏览学生舆情的基本情形是“经常浏览只是偶尔发表意见”。由于辅导员自身网络技能、舆情研判能力、舆论引导能力的相对欠缺,导致辅导员在网络舆情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二)关心关注网络舆情,但有效的工作应对机制尚未完善

辅导员对网络的关注度较高,有40%辅导员每日会关注网络舆情,对校内突发事件、校内热点问题、社会事件和热点问题的反应等方面较为关注,同时,辅导员也具备了相对较高的网络舆情的工作意识,对网上出现的反动非法言论、易引发个体或群体安全事件、诋毁学校声誉等情况会即时上报职能部门。网络舆情工作对当前高校工作来讲,是一个全局性的工作,一般是由一个或多个部门牵头、基层单位全面覆盖的体系,因此,在具体工作中还要进一步明确辅导员的网络舆情工作要求与具体职责,针对不同的舆情有不同的应对方式,特别是要在网络舆情危机应急处理机制中进一步发挥辅导员作用。在学生网络舆情信息员队伍的建立上,有53%辅导员认为“非常必要”,有40%辅导员认为舆论领袖的培养对网络舆论引导来说“非常重要”,但在实际工作中只有44%的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有这样一支队伍,32%辅导员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舆论领袖,有22%的辅导员认为需要学校加强舆情引导队伍建设。

(三)对网络舆情工作研究分析不足,学生网络素养及网络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相对缺乏

调研发现,有25%辅导员认为自身在学生网络舆情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网下事务过多,对学生网络舆情关注不够,有19%辅导员认为对网络上有学生舆情不能有效掌握全貌,有11%辅导员认为缺乏对学生网络舆情的分析研究。辅导员又承担着较多的教育管理指导服务的职能,因此工作具有基层性、繁琐性、复杂性等特点,大部分(尤其是新任辅导员)大部分时间忙于网下具体事务,对于新的网络工作缺乏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研究。网络舆情工作中有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学生网络素质和道德的培养,而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对目前学生在网络舆论中的道德行为也有客观的评价,有31%辅导员认为当前学生在网络舆论中的道德状况比较好,62%认为一般,4%认为比较差;有38%辅导员认为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主要表现在“无克制地宣泄个人情绪”,其次37%认为是“盲目转贴、跟贴”,有21%辅导员认为在对学生进行网络行为教育方面有待加强。

三、辅导员网络舆情工作应对建议

(一)强化高校辅导员在网络上的角色意识,主动把握网络工作阵地

一是校园网络积极的建设者。辅导员要积极参与学校、学院主题教育网站、论坛的规划和建设,特别是针对学院的学生的特点设计有特色、有吸引力、有影响力的校园主题网站,通过主流网络平台加强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主题讨论、网上讲坛等,及时各类学生关心的学习生活信息和正面权威信息。同时辅导员还要对新型的网络手段和工具及时加以应用和深入,要善于运用qq(群)、博客、论坛、校园bbs及人人网、开心网等社交网站等作为工作中必备的“网络利器”,合理规划并搭建各类各级班团组织的相关网络平台,建立与现实组织对应的网络集体,为网络思想教育及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组织基础。

二是网络舆情有效的观察者和引导者。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互动性,学生在网上更容易说出平时不敢说、不便说的话,网络也成为辅导员了解学生真实想法、收集各种学生信息的一个重要阵地。辅导员在网上首先是要保持一个普通网民的身份,在网络上关心关注学生的言论,融入学生,聆听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参与重要问题的讨论和进一步询问解答,对网络上的学生思想和问题进行整理、分类、总结,才有可能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在网络环境中,辅导员作为网络舆情引导者的角色要求是既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质,又具有较高的网络技术水平和评论技巧。一方面作为学校要加强对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素养的培养,多开展各类热点、难点问题的分析讨论及重大形势政策的深入解读,同时更要注重对辅导员网络技能和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培养,加强典型案例讨论和资深网络评论引导员的经验传授;另一方面,作为辅导员自身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把扎实政治理论基础、提高人文科学素养及个人品德修养作为基本要求,同时更要主动学习网络知识,提高网络技能,不断提高网络舆情的引导能力,增强网络教育的实效性。

三是网络上的服务沟通者。坚持网上与网下结合,在网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服务内容,在现实中协调解决学生在网上提出的相关困难和问题。辅导员在网络环境中应采用集体与个人相结合的原则开展服务工作。在集体服务上,要为广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信息,如在政治思想方面,结合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及时把有关权威评价通告给学生,并加以适当评论引出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学习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类有用的竞赛、活动及讲座信息,介绍好的学习方法,树立优秀学子的榜样风范;在生活上,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类勤工助学、实习实践、社会公益活动及安全防范等信息。在个人服务上,通过网络的快捷性和隐秘性,对个别学生在思想、心理、学习等方面进行个别沟通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有效疏导。针对网络上学生的舆情焦点,除了作好有效的网上引导外,辅导员还应及时把相关情况和问题上报有关部门和领导,并针对需要事后解决的问题情况反馈到网上,充分发挥联系网络与现实工作的纽带作用。

(二)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研判,在高校各类突发、危机事件的网络应对机制下发挥应有作用

在高校当前网络环境下,凡是现实中的危机都会在网上体现,凡是网络上的焦点问题都具有引发现实中对抗的可能性。虚拟的网络与现实的危机紧密关联在一起,在一定条件下,网络舆论促使危机事件产生新形式、新特点,网络时代所特有的基于网络舆论的危机就是一种新型危机。高校必须完善创新危机管理体制,加强危机管理框架的系统构建,加强危机队伍建设。作为参与学校学生管理一线的辅导员要全面了解学校的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和要求。首先,根据危机管理原则,辅导员要重点做好危机的预警工作,也就是在舆论危机的潜伏期,及时发现先兆。如在发生校内外重大事件时要加强对网上学生舆情的关注密度和广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学校,另一方面针对学生在网上形成的焦点问题进行及时收集分析,根据内容的链接、来源(原创与否)、性质(负面与否)、负面等级、点击量、评论量等几个方面进行判定,将有可能诱发危机事件的舆情加强反馈,为学校是否启动预警机制作好决策基础。当学校启动相应的预警机制后,要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立即开始动态跟踪,从增长速度、议题显著度、意见分布等方面加强对网络舆论的跟踪,同时密切关注现实舆论情况,随着形势的发展进行第一时间有效反馈。其次,在危机爆发期和蔓延期,要配合学校作好舆论的缓释工作。将学校对事件的实情或解释实情通过网络及时传递给学生,以树立舆论的权威,消除恐慌和猜测,同时,对网上舆论加以进一步引导,促进危机向转机方向发展。再次,在危机衰退期配合做好反思工作。加强对每一次危机事件引发的原因、处置过程中是否存在失误、能否再次避免发生等问题进行总结研究,提高辅导员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处理的能力。

(三)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积极培育“舆论领袖”和学生网络信息员队伍

辅导员要善于指导各类学生组织加强网络建设,提高学生在网络中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能力。在开展网络舆情工作中,更要把“舆论领袖”和学生网络信息员队伍作为有效的依靠。在高校校园许多网络舆论事件中,网络当事人或由网络信息联络起来的大学生装网民群体之间的呼应往往比较积极,而与高校的教育管理者之间却缺少互动。因此,辅导员要主动去发现网络舆论事件中能影响他人意见和选择、引导着舆论走向的声音,发现那些热衷于传播消息和表达意见、拥有更多媒介源和消息源及众多“粉丝”的“舆论领袖”,特别是要在学生骨干和资深网民中发现并培养“舆论领袖”,发挥“舆论领袖”的作用,在各类舆论事件中强化主流言论,形成网络舆论的最强音,以带动整个舆论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信息员队伍,实行组织覆盖,在班级、学生会、研究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设立信息员,明确学生信息员的职责,加强对其网络知识和网络舆论引导技能培训,充分发挥这支队伍在信息收集、舆论引导中的作用。同时可指导学生信息员开展网络舆情研究,可以校园网民、网情为对象,设计相关课题,开展问卷、访谈、舆情分析等调研工作,为今后网络舆论引导方向、方法储备舆论及经验。

(四)加强对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规范网络舆论行为

网络媒介素养是网络时代人们应具备的一种重要的素养,它是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以及在网上获得、辨别、利用信息和参与活动的能力。辅导员在现实工作中要结合各类载体和平台,让当代大学生去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网络传媒资源,通过相关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选择和判断能力,自觉抵制反动、色情、暴力等信息垃圾的入侵和虚假甚至非法网络舆情的产生和传播。首先要将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效地融入网络素养的培育中,培养大学生健康文明的上网方式和言论道德,结合相关课程和活动大力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文明上网自律公约》以及《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培养学生的网络责任感和法律意识,树立“爱国、守法、无害”网络道德标准,促进网络道德自律;其次,要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走出“网络孤独”、“网络成瘾”阴影,正确对待网上人际交往,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网络心理和人际关系,利用网络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优秀班团网站评比、网上名人堂、网络主题短信创作大赛等等;再次,要坚持“网上”与“网下”共同教育的原则,听取学生不同舆论的声音和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反馈,及时调研和分析学生的网络素养改进提高状况,在现实的工作体系中加以完善和巩固。

参考文献:

[1]于亚光,王想平.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策略选择[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3).

[2]张再兴,张瑜.加强高校网络辅导员队伍建设、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j].高校理论战线,2006(5).

[3]汤力峰,赵昕丽,网络舆情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4).

第5篇:高中数学网络辅导范文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前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是当前高校辅导员的重要任务。目前,高校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问题上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其一,辅导员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方法始终保持在传统的说教,对学生的教导意义并不大;其二,网络信息比较繁杂,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都可以进行实时掌握,同时也有一些消极的信息在学生中间传播,像邪教、毒品、游戏、淫秽色情等方面的内容层出不穷,严重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阻碍学生的良好发展,对学生的生理和心里都造成一定的伤害。对于这种情况,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其三,在网络环境下,对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性方法很少,没有一定的借鉴和参照,不利于辅导员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其四,学生几乎都已经成人,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存在着一定的阻碍性和制约性,若辅导员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会大大的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二、网络环境下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

在网络环境下,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越发广泛,对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辅导员应重视的问题。

(一)提供思想政治工作资料。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和推动,对于学生而言,网络是学校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获取学习资料,可以了解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和新闻,实时的了解时代的发展趋势。当然也带来了众多的负面影响,玩游戏、做题用百度,已经养成了对网络的依赖性,这对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疑是一项挑战。而对于辅导员来说,网络的普及可以成为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有效方式之一。网络可以提供辅导员足够的信息资源,不用到处寻找进行整合,网络是一个强大的信息库,任何内容都可以从互联网中轻而易举的获得,对大学生的心理建设辅导、创新能力的培养等等有利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资源数不胜数。网络环境对学生是一把双面刀,虽然现在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很大的问题,但是拥有了网络这个大数据库的帮助,相信会对辅导员的教育工作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促进与学生的交流。一说到网络交流平台,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由于网络的强大功能,QQ、微信、微博等多种交流平台供我们选择,可以让我们进行交流与沟通。辅导员可以通过这些网络平台与学生交流,提高辅导员的亲和力,能够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到学生的氛围中去,赢得学生的信任,通过微信等平台的交流与学生进行互动,针对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做一个大致的了解,对每个学生的性格有一个大体的认知,这样与学生进行交流时会增加更多的交流话题。作为辅导员,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当前的流行话题,针对当前的一些社会现象,让学生对当前的一些现象做一些评价等方式都是试探学生思想政治想法的有效方法。现在网络论坛设很多人追捧的对象,辅导员可以在网络论坛上发一些关于社会时事的帖子,让班里的学生进行评论,根据每个同学的评论,对同学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素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例如,目前最为关注的就是国家的贪污受贿现象,随着一个个高级官员的纷纷落马,通过网络平台的方式以聊天的方式探寻学生对于此番事件的看法,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给予不同的教育方式。网络平台交流方式使当前最为普遍且最流行的沟通方式,有利于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通过资源丰富的网络平台,辅导员可以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和改进。现在网络环境的存在,也是辅导员最头疼的问题之一,网络环境中信息的冗杂,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制约了学生的自身发展,使得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虽然网络为学生带来了诸多的消极影响,但是辅导员也可以利用网络的力量来可知学生的消极面。因此,寻求有效的工作方式成为辅导员的重要工作。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接受和认知,换位思考,寻求学生能够接受的工作方式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有利于教育的成功。

第6篇:高中数学网络辅导范文

【关键词】辅导员;博客;网络

拓宽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与渠道,这是贯彻落实16号文件精神的要求,更是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目前,网络研究成为大学生学习、娱乐的重要工具。在这种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针地,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建设和运行辅导员博客平台,正是辅导员运用网络技术和手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探索与实践。

1 加强辅导员博客建设的意义

据长春理工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对学校1446名在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活动,从大学生上网时间地点、上网花费、偏好、网上交友、网上游戏、网络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网络道德等多方面对学生的网络生活进行了了解。调查显示,学生存在上网时间较长、花费较大、偏好娱乐型上网、网络安全意识较低、网络文明程度不高的缺点。50.9%的学生将精力主要放在娱乐上,只有16.2%的学生经常浏览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从未浏览过的占29.5%,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互动性差、不够灵活的占24.5%。者充分说明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中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还不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还不够。调查还发现,“每天上网”的学生人数约占20.7%,大部分学生(70.7%)被网络“现代化的信息”深深吸引,10.3%的学生认可网络可以“任意发表见解”的优点,可见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很大的空间,辅导员博客网所能发挥的作用将很巨大。

首先,加强辅导员博客建设是实际工作的需要。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成长成才的领路人,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承担着重大的任务。如果能借助网络平等性、透明性、广泛性、互动性等优势,积极建设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博客网平台,就可以弥补常规教育工作的不足,还能够使辅导员千头万绪的事务性工作得到梳理、公开,得到广大学生、家长甚至是领导的认同,不仅能提高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更能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其次,加强辅导员博客建设是管理人性化的需要。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在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教育引导,把教育的目的和学生的需求有机统一起来;必须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着眼于不同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必须有效利用网络等为同学们所喜闻乐见的新兴载体,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第三,加强辅导员博客建设,有助于辅导员开展工作。辅导员工作千头万绪,事务性的工作很多。网站开通后,辅导员通过在博客上纪录工作、公布制度、普及知识、抒发感受、引发讨论等方式,既能以正确的导向引导同学,又能有效地梳理工作,还可以对本职工作进行展示,引发理解和共鸣……总之,借助辅导员博客,辅导员实现了个人化的“政务公开”,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四,辅导员博客建设,加强了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通过博客,辅导员相互间不仅能看到工作开展情况和教育方法、手段,更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使网站成为辅导员之间交流借鉴的园地。同时,学校针对“学辅博园”的使用和辅导员应具备的网络素质专门对辅导员进行了培训,使辅导员的网络技术知识、个人思考能力与写作能力等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和素质不断增强。目前,网站建设情况已经成为学校考核辅导员工作业绩的重要参数,很好地加强了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

2 加强辅导员博客建设的对策

2.1加强辅导员博客建设的保障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是根本保证。辅导员博客建设领导工作,是辅导员开展博客工作的组织保障。只有加强组织领导,才能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其次,健全网络功能是基本条件。网站内容健康实用,紧密围绕学生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内容,涵盖了评奖评优、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学生资助、党建与团建等诸多内容,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为学生有序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时,网站栏目、板块设计合理,层次结构明晰,链接构造正确,便于浏览查找。个人博客种类繁多、立意新颖、实时更新、美观大方。网站技术可靠、保障有力。依托学校校园网,有专用域名、透明IP、服务器、机房等,并设有专人负责网站的信息维护、安全维护和技术开发等工作,对不安全和不文明的信息及时剔除, 从而保障了网站的安全有效运行。同时,网站将根据运行情况和时事热点、学生特点不断进行更新,确保建设与管理工作与时俱进。

2.2进一步加强导员博客建设管理工作

首先,各级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辅导员博客建设工作。一方面,加大对辅导员博客网的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更新硬件设施,为辅导员工作创设条件;另一方面,积极开展辅导员优秀博文评选、辅导员博客大赛等活动,提升辅导员上博客的热情和积极性,进而推动工作开展。

其次,建立健全辅导员博客建设管理办法。一方面,建立囊括工作原则、博客内容、博客属性、博客形式等在内的辅导员博客建设管理办法,对辅导员上博客工作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另一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对辅导员博客的量化考核制度和学生民主测评工作制度,对在该项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辅导员树立典型、广泛宣传,对不合格人员及时教育整改。

第三,进一步开展与辅导员博客相关的专题培训。主要是不定期召开以辅导员博客建设为主题的沙龙活动,交流经验,互助学习;有针对性地探讨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的辅导员博客建设新方法、新思路;邀请专业教师举办包括网络应用技术培训、网络语言应用、网页制作、美工设计培训等在内的专题培训活动,提升辅导员的网络运用能力;择优选派辅导员参加教育部、知名高校举办的辅导员博客的专项培训和交流活动等。

第四,进一步理顺网上网下的互动与呼应机制。主要是将辅导员上博客工作与日常工作中的谈心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要加强归纳总结,将网上形成的成果灵活运用到网下的具体工作中;积极促进qq、msn、短信飞信平台和email等网络技术手段与辅导员博客的融合;积极在辅导员博客网中添加校内网等网站链接,吸引学生眼球;积极建立辅导员博客圈、博客群组等博客群,交流经验,分享心得,扩大辅导员博客的影响面等等。

第五,网站主题鲜明。注重弘扬主旋律,体现时代性和进步性。辅导员老师的博文和日志,无不高举党的伟大旗帜,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结合最新时事、社会热点与学生实时交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和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李承明.辅导员博客的“经营”实践与思考.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第7篇:高中数学网络辅导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 辅导员 网络舆情

[作者简介]李张燕(1984- ),女,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广西 桂林 541006)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6-0071-02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成本低、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检索便捷,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舆情的一股重要力量,大学生通过互联网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利益诉求,同时从网络上接收各种信息、吸收各种思想观念。大学生的网络舆情,一方面可以形成大学生关注社会、参与学校和社会事务的民主氛围,对提升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大学生容易被网络上驳杂的言论误导,主流价值观被冲击,非理性情绪蔓延,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制造校园网络舆情事件。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学生网络舆情越来越复杂,如何做好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引导大学生网络舆情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已成为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特点

现在的大学生是不折不扣的网络一代,他们将网络文化的本质,即平民社会的大众参与,私往的虚拟延续,前台表演的自我型塑,无限空间的情感抒发表现得淋漓尽致。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呈现出以下特点:

1.大学生上网时间较多。90后的大学生都是随着整个互联网发展而成长起来的,绝大多数大学生能使用多种网络工具进行较长时间、较快频率、较广内容的信息交流。大学生平时大量的上网时间都浸泡在社交网站、互动社区里面,对这些网站的依赖度都非常大。根据网络上的一个不完全统计,大学生每天看手机的次数超过一百次,走在路上看、课堂上看、课间休息看、地铁公交车上看、晚上睡觉前看,他们能够时时、方便、快捷地获取各类感兴趣的话题或网络舆情,他们的关注点时时都在网上。

2.大学生主要通过社交连线接收信息、交流思想。大学生通过网络社交平台表达观点,提出诉求,发泄情绪,沟通情感,接收信息。新浪网、搜狐网、人人网、QQ空间、微博、微信,包括国外的“face book”网、twitter网等网站已经占据了大学生网络社交的半壁江山,可以说这些网络互动社区已经成为大学生了解校外情况的最主要渠道之一,也是他们接受社会主流声音的一个重要来源。

3.大学生网络舆情具有非真实性、盲从性、情绪性。互联网本身具有隐蔽性,加上目前对网络信息的传播缺乏有效监督,导致许多网民利用虚假身份在虚拟的网络空间自由地发表言论,发泄情绪;一些不法分子更是利用网络资源散播虚假信息和谣言来混淆大学生的思想,从而使大学生在网络舆情中出现非理性的情绪。大学生大多是热血青年,情绪容易激动,容易产生,比如说集体抗议、示威、声讨等,影响校园和社会的稳定,且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爆发点不好掌控,任何时间、地点都可能爆发。

4.大学生网络舆情容易受网络意见领袖、网络水军以及不法分子的影响。大学生们思想较单纯,很难在短时间内对纷繁复杂的各类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一些不法分子、网络推手等利用学生思想不成熟,追求新奇的心理,引导大学生去转发、炒热一些别有用心的话题。国外宗教势力更是通过互联网大量开办宗教性质的网站,想通过宗教的外衣来传播异域价值观。而像人人网,face book及外资背景网站,会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以传播错误思潮去左右大学生的思想。很多专家称,与网络上敌对势力的战争其实就是文化的软战争,是没有硝烟的战争。

5.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内容复杂多元、指向分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网络舆情态势越来越复杂,大学生关注的问题更实际全面;对自身的学习、前途有较高的期望;对社会热点和敏感问题更加关注;还关注非主流的意识形态;围观校园的突发事件;讨论教育管理工作等。很多大学生喜欢在网络上表达自己对学校和社会的不满或焦虑,尤其是在表达不满的时候,他们直接将矛头指向学校和社会的管理者,很是尖锐。

二、辅导员开展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存在的问题

网络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渗透是高校辅导员网络舆情监控工作中的严峻问题。目前,高校辅导员网络舆情监控工作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在网络舆情监控工作中面临很多问题。

1.辅导员对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很多辅导员缺乏主动利用网络对大学生网络舆情进行引导和监控的意识,更多的是利用网络聊天、购物、看电影、查找资料,多属浅层单向触网状态,很少主动关注网络舆情。近些年来,大学生网络舆情事件发生频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即在于辅导员没有意识到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的重要性,只是被动地关注网络舆情的发展,不主动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特点、规律、内容等进行研究分析,不能充分利用网络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更不能积极地通过网络平台正面引导和转化学生的网络舆情。

2.辅导员应用网络技术滞后,采集能力有限,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大多数辅导员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的素养和能力很欠缺,与网络意见领袖相比,大多还处在“菜鸟”水平。一方面,辅导员对网络舆情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内容非常复杂多元,指向也很分散,辅导员队伍又缺乏专门的网络应用技术,缺乏从事网络舆情工作的指导,所以在应对和处理学生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时行动迟缓、办法单一。

3.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缺乏渗透力和说服力。对于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变化发展,辅导员的管理方式略显被动、简单。不少辅导员存在畏难情绪,认为网络上的信息、言论纷繁驳杂,常以限制和堵塞信息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与学生进行理性、宽容、民主的对话,导致学生的某些合理诉求和情绪得不到抒发。不法分子则借助“网络推手”“意见领袖”来发表观点,冲击社会主流价值观。同时,辅导员对网络舆情的认识滞后,不能及时、主动地与大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沟通交流,不能有效引导大学生理性地发表观点。

4.辅导员缺少有效的思政网络平台来引领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思政网络平台的建设还较落后,基本上是单向信息传输,话语体系局限于传统理论语境,缺少与学生群体的互动,因而导致学生群体对思政网络平台的兴趣不大。缺少重访率和粉丝量的思政网络平台,不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主导者的价值引领性。

5.辅导员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的机制不健全。目前,只有部分高校专门成立了网络管理办公室,由一线辅导员负责网络舆情监控工作。但由于辅导员大多未接受过网络舆情监控的专门培训,缺乏相应的工作素养,故在开展网络舆情监控工作时效率不高、方法单一,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时多处于被动状态。同时,没有完备的组织领导工作架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缺乏归口管理部门,存在多头管理、分散管理、职责不明等问题。

三、对高校辅导员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的建议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与意见交互空前快捷,对高校辅导员来说,如何有效地对大学生的网络舆情进行及时的监控、引导,如何克服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积极化解网络舆情危机,对创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都有重要意义。

1.辅导员应重视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大学生网络舆情是反映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晴雨表,如果辅导员能正确认识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的重要性,做好相关工作,网络舆情就可以成为辅导员提高工作效能的减压阀,但处理不当就可能变成校园舆情事件的导火索。所以辅导员应高度重视舆情监控工作,把此项工作当成课题来研究,这样才能及时、稳妥、高效地处理影响校园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各种舆情。

2.辅导员在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当下的大学生个性突出、自主意识强,热衷于通过网络平台发表观点、表达诉求,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愿望,以诚恳的态度积极应对学生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论和诉求。同时,辅导员应用自己的学识、品德和人格去影响学生,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舆情。总之,只有在理解、尊重的基础上积极营造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舆论氛围,才能真正促使大学生网络舆论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3.辅导员要善于学习,努力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和能力。面对网络舆情的多样性和分散性,如何有效利用网络渠道把握大学生网络舆情动向,有效引导和规范管理大学生网络舆情,是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高校辅导员需要及时了解网络舆情动态,改变被动应对的观念,创新应对措施,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辅导员只有具备良好的网络媒介素养,懂得媒体运作规律,掌握舆论引导策略,才能有效利用媒体传播正能量,切实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维护高校正常的教育秩序和社会稳定。

4.高校应建立专家库,辅助辅导员进行决策。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内容是非常复杂多元的,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辅导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素养,不能全面地应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各种情况。高校应充分整合校园师资力量,组建一群由思想积极上进、思维活跃的专家和学者形成的专家库,以辅助辅导员进行决策。同时也可以让这些专家和学者充当“意见领袖”的角色,通过论坛、微信、微博等平台引导和监测大学生的网络舆情,从正面去引领部分学生的思想观念。辅导员还可以培养一批思想觉悟高、品德好、语言表达能力强、文字功底好的学生干部,参与大学生的网络舆情,适时地发表意见,引导网络舆情。

5.辅导员应利用好的思政网络平台来开展网络思政工作。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政网络平台对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关注不够,不能解决学生群体在利益需求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归属问题,从而导致大学生群体对思政网络平台的疏离与淡漠。所以,积极探索建立一个有益于高校辅导员进行工作管理,又能满足学生需求,便于学生学习生活娱乐,切实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服务的多功能网络平台才能获得学生的青睐,能够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观。

6.积极创建和完善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的机制。高校要积极应对网络舆情的发展变化,创建和完善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的机制,教育主管部门要设立监控和引导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管理机构,整合管理力量,形成指挥统一、协同配合的体制。同时,高校要形成以辅导员为主体的专门队伍,互相交流学习,主动参加相关的学习培训,具备熟练的网络舆情工作经验,关注大学生在网络上呈现的思想动态,引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主动应对源于网络的各种突发事件。

[参考文献]

[1]苏楠,邱文严.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方法探究[J].开封大学学报,2006(2).

[2]石新宇.论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引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

[3]王玲玲.大学生网络舆论特征及其引导[J].思想理论教育,2006(5).

第8篇:高中数学网络辅导范文

Abstract: The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 of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of severe challenges,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s importa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o solve this problem,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 问题 对策

Key words: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College Students

一.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网络的发展与普及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问题。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观念产生重大影响,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便利更带来了新的问题。网络信息涵盖面较广,内容比较丰富,学生可以从网络上获得各种知识,为人的交往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对传统的以学校、教师为权威的思想产生冲击。在网络普及的情况下,大学生能够借助这个网络媒体更迅速地获得信息,包括腐朽落后的有害信息。大学生迷恋网络,使得一些学生精神空虚、封闭自首,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可见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比较大。

2.辅导员整体素质不高,数量不足。辅导员是与高校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一线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要与学生直接面对面交流与管理,做学生工作事务繁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目前高校一直在扩招,学生数量大增,但辅导员的编制却一再缩减,致使高校学生管理中辅导员在量与质上都达不到要求。一些高校辅导员所带学生远远超过教育部规定之限,加大辅导员的工作量,使辅导员无法对学生进行细致化的管理。还有很多高校因为辅导员数量不足,直接使用本校留校生,对辅导员不加重视,待遇偏低,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了求得更大的发展,很多辅导员只把岗位当做暂时的工作,一有机会就会改行,造成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

3.现有高校学生管理体制与大学生观念相脱节。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体制僵化,落后于时展,对学生的管理一刀切,要求学生绝对服从。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大学生思想越来越活跃,自我意识增强,喜欢接触新事物,紧跟时展步伐。同时因为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加之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功利性比较强,奉献的意识淡薄。大学生处于一个过渡时期,逐步走向成熟,但是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还比较差,不能自我约束,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特点都令辅导员感觉到学生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如果不结合大学生特点制定出新的管理方式,还用旧的管理方式是不会出效果的。

4.社会体制变革与高校扩招给学生带来就业压力,学生心理问题凸显。高校扩招使得高学历的人才成倍增长,毕业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以及国家体制方面的改革,缩减了对人员的需求。供给与需求之间产生反差,造成毕业生就压压力增大,致使一部分毕业生因为就业压力产生心理问题。还有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比较多,这些学生有些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障碍,这些都是需要疏导的心理问题。

二.解决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转变管理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目前要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进行转变,改变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现在的高等教育趋向大众化,学生是受教育者,辅导员要为之提供相应的服务管理,解决学生生活、学习方面碰到的问题。辅导员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了解学生的生活,把学生的问题当做主要问题进行解决。积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这些问题,提高学生承受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素质。高校辅导员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提高高校辅导员素质显得尤为重要。高校辅导员除了要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外,还要知晓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对辅导员队伍作出整体规划,明确规定辅导员工作的职责与目标,同时加强对辅导员的管理与培训,鼓励有奉献精神的辅导员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高校辅导员队伍。

3.引导学生健康上网,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网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便利,辅导员可以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进行引导,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网络化。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管理,是引导学生健康上网的有效方法。高校辅导员要引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同时教育学生认识网络,利用网络优势进行学习、工作,使网络成为学习和工作的好帮手,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网络意识。另外,高校要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设置一些与学生生活、学习、娱乐密切相关的内容,丰富校园网的内容,吸引学生。

4.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在于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及时进行疏导。辅导员的工作之一就要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辅导员要经常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同时高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立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心理健康调查,解决大学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方面,出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外,各学院要设立就业指导课,具体指导学生就业。

总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管理者,要与时俱进,改变管理理念,探索切合实际的高校学生管理方式,为人才的培养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菁,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06

第9篇:高中数学网络辅导范文

【关键词】 新媒体 辅导员 媒介素养

一、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内涵

随着大众媒介的普及和发展,媒介素养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地重视。目前一般认为:媒介素养是主体对媒介本身的认识和了解、对媒介的经常性关注、对各种媒介信息的及时掌握和充分利用、对媒介存在弊端和传播不良及错误信息的批判与抵御、对媒介的支持和帮助、充分运用媒介为自己和社会服务等。高校辅导员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工作的教师,与一般教师相比,辅导员担负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多重职责,由此决定了其媒介素养的内涵除了具备概念的一般特征外,还有着以下鲜明的岗位和身份特征。

一是媒介意识和认知素养,即辅导员能自觉地从媒介角度观察、思考问题,能自觉、敏锐地捕捉信息,积极参与媒介活动等;了解媒介要传播的信息、媒介所处的环境以及高校学生的群体特征,对信息有客观全面的注意力、判断力和观察力。

二是媒介知识和运用素养,即辅导员应了解各种媒介的概念、种类、功能、性能、传播规律、操作流程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并能在学生工作中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和使用相应的媒介。

三是媒介批判素养,它是媒介素养的核心,即能正确甄别各种媒介信息,对媒介信息的内容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对不良信息能加以批判并进行反思。

四是媒介法律素养,即辅导员在使用媒介的过程中应有明确的法律意识,遵守各项法律法规,不违规不越线。还要具备媒介道德素养,对于媒介批评和攻击能持理性态度,做出恰当的反应,将媒介道德内化到学校教育管理活动和自身的媒介行为中去。

二、新媒体时代提升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大众传播媒介以其强大的辐射力和渗透力营造出社会生活的“拟态环境”,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全面普及,诸多新媒体不断涌现,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行为方式。《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4年12月,我国的网民中以学生群体所占的比重最大,为23.8%,学生群体是网络利用率极高的群体。除此之外,各种新媒介的大规模出现和普及,标志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如图1所示,除了普通的纸质媒介和数字电子媒介之外,新兴的互联网媒介(电脑、手机等)以其便捷性和普遍性,已经深刻影响到了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在这样的媒介环境下,引导大学生科学理性地认识媒介、辨别媒介信息、合理选择使用媒介、客观评价媒介等都成为了高校舆论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与大学生群体关系最密切的高校辅导员自然就成为了引导大学生的中坚力量。

1、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是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基本前提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日益活跃,并且深受日新月异大众传媒的影响,传统的“说教”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实际情况,高校辅导员必须顺应这一趋势,充分利用现代媒介,如多媒体、数字电视、手机、QQ、易班、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丰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的交互式沟通将使我们由传统的被动式接受“灌输”教育变为主动参与思想交流;由单向方式变为真正的双向互动交流模式。这些新的教育手段的运用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基本的识媒、触媒、用媒、制媒能力,并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适应不断改变的媒介环境。

2、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是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突破口

只有全面把握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比,在新的时期,辅导员需要通过网络媒体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互联网是一种开放式的媒体形式,每一个公民既是互联网的受众,也是可能的传播者。媒体个人化加剧了信息传播内容的泛滥,生活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当代大学生接受着各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多样的思想状况。高校辅导员通过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已不能从深层次全面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高校辅导员如何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准确快速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3、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是辅导员自身发展的要求

媒介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个人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是高校学生辅导员促进全面发展、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素质和能力。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媒介素养,辅导员才能全面正确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社会地位、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知道如何利用大众传媒发展自己,并确定相应的个人发展策略。提升辅导员的媒介素养,可以促进辅导员正确选择和合理利用媒介开展学习和研究工作,丰富自身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并有效利用相应的媒介技术进行教学和科学研究,从而促进辅导员的专业发展,更好地实现其职业理想。

三、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现状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上海几所高校的在职辅导员的媒介素养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作为高校辅导员,他们具有一定的媒介素养,但又因学历、知识结构、自身认识等原因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媒介使用方法单一,媒介知识运用素养不足

调查显示,68.3%的辅导员开通了易班(博客),76.8%的辅导员拥有自己的微博,94.5%的辅导员开通了微信,64.7%的人利用网络媒介一些事务性的通知、公告,12%的人在网络媒体上发表一些生活、学习感言,以此激励学生。由此看出,大多数辅导员把网络媒介当成是电子化信息公告栏,一些考试信息、学校通知等一些事务性的内容,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少,将网络媒体传统化。这反映出辅导员对微博、博客等网络媒体的实际作用不清楚、认识不到位,他们简单地把网络媒体当成电子化的公告栏,忽视了网络媒体交互传播的特点,因此必然不能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2、辅导员的媒介素养仍处于自发状态,缺乏对信息的判断力

这种自发状态的媒介素养,最明显的特点是浅层次、低水平的。具体表现为,许多辅导员虽然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取信息,但是在使用媒介的过程中,主动选择媒介内容并对媒介的传播方式或传播内容做出相应评价的能力还比较欠缺,不能有效地辨别信息的价值,也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媒介资源完善和发展自己。例如,当需要获得信息、了解情况时,目前辅导员群体的惯常做法是通过网络寻找需要的信息,绝少会考虑通过官方或其他传统媒体。但是来自网络的信息良莠不齐:碎片化、不系统、甄别选择困难,甚至谣言丛生,极易导致对问题的认知不够全面。因为对传统媒体的忽视和认知不足,当危机事件爆发时,单一的媒介选择和使用不足以形成对真实情况全面的了解和客观的判断,而这又反过来加剧了他们对于网络的倚重,从而形成一个媒介选择使用的一个恶性循环。

3、辅导员缺乏媒介批判意识,对于网络舆情的处理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大多数辅导员已能正常发挥各类网络媒体的使用功能,但是还缺少有效使用话语权的能力,在如何利用各种媒介引导舆论或处理突发事件,仍需改变思维、拓展方法。尤其是许多年轻的辅导员,他们大多数刚刚从学生的身份转变过来,其心理特质往往还停留在学生时代的“思想解放、易于偏激、价值多元”阶段,因此实践中往往有为数不少的辅导员对一些“激进、偏颇”的非主流媒体持信任态度,而对于官方媒体却抱有不信任的态度。这会导致在一些突发事件发生时,辅导员和学生的沟通会产生不一致:公开的观点、态度、立场与私下的不同。而新媒体的传播特性会在第一时间把这样的“不一致”放大,从而导致信息传播的效果大大降低,甚至产生负面效果。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大学生的成长扮演着既是老师又是朋友,既是信息的“意见领袖”同时又是学生中的“守门人”等这些集合的角色,这样的关系决定了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全面而细微的,因此在面对大众媒介,尤其是在进行信息选择和立场决定的时候,辅导员会起到更为突出的作用。

4、辅导员自身的媒介法律和道德意识欠缺,影响学生思政教育的效果

由于我国网络法律法规本身还需进一步完善,加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的缺失,目前绝大部分大学生对媒介法律法规不知、不懂,甚至出现了个别大学生因此触犯法律、法规的现象。大学生中常见的触犯法律法规的媒介活动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大学生的网络学习活动,如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都离不开网络检索,但大学生往往把网络上的东西直接拿来为自己所用,忽略遵守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二是学生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却对网站域名注册管理等方面的有关法规知之甚少;三是有的学生通过网络传播谣言,混淆视听等。与此同时,也有个别大学生有过被网络诈骗、被黑客攻击、电脑数据丢失等经历,面对这些情况,他们却不知如何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身的合法权利。因此,在大学生网络犯罪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大学生新媒介法律、法规教育亟待加强的情况下,帮助大学生树立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网络文明意识,就成为辅导员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现实的状况是:目前大多数辅导员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欠缺,对于如新闻出版、知识产权、网络管理等方面认识不足。调查结果显示:66%的辅导员认为可以在网上随意匿名发帖子;57%的辅导员认为引用网上的信息写文章、制作课件可以不注明来源;只有22%的辅导员了解有关网络媒体的法律法规。可见,辅导员自身的媒介法律意识不足,将直接影响到其科学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效果。

四、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提升策略

1、辅导员自身层面

(1)辅导员要转变观念,主动增强媒介素养意识。媒介意识是一种能力和素养,它要求辅导员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要有意识主动了解新网络媒体的运作方式,正确认识、辨别和选择媒介信息,能够有效运用、评价和监督媒介,要主动跟上新媒体时展的步伐,重视自身信息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高,以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首先,辅导员要提高对媒介环境的敏感性。辅导员要了解新媒介环境的特点和规律,清醒地意识到它对高校育人环境的深刻影响,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和手段,同时重视自身的信息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具有把媒介当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的意识。

其次,辅导员要提升掌控信息的意识。高校学生辅导员的职业特点要求他们切实承担起“把关人”的责任,及时对各种各样的媒介信息进行分析、鉴别、判断,对重要信息的传播进行有效的跟踪和掌控,认真研究信息传播可能引起学生的反应和对学生舆情的影响,并据此制订、调整和完善应对措施。

再次,辅导员要培养引导舆情的意识。作为大学生与学校之间信息沟通的重要渠道和桥梁,辅导员应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重任,有意识地对大学生舆情进行引导。

(2)辅导员要积极开展媒介实践,不断提升媒介技能。辅导员应该在实践中学会有效选择、获取、处理、生成和传递、创造和传播媒介信息,加强自身对信息解读、批判和应用能力。只有在主动实践中,辅导员的媒介素养才能不断提升和改进。一方面,辅导员应将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融入媒体实践。辅导员要主动了解学生喜欢什么媒介,喜欢使用什么媒介,及时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打下基础;要主动开设自己的博客、微博、微信、QQ群等网络媒体,在日常工作中尽可能使用这些媒介,在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的同时,也为积极开展新媒介德育实践活动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另一方面,辅导员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整合网络资源,开展时事新闻、思想引领、模范事迹、成长规划、心理健康等主题教育活动,努力契合学生心理关注点和需求,开辟教育管理的新渠道。此外,还要关注学生的网络动态和网络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针对学生不良倾向和行为,及时做好引导、教育工作。

2、高校层面

(1)重视辅导员的选拔和培训,提高辅导员媒介素养标准。各高校选拔辅导员时,应按高标准严要求实行“准入”制,除了根据辅导员工作的性质特点,选择合适的学科专业和学历层次,选拔思想政治素质好,热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责任心强,作风严谨,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组织管理能力等要求外,还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基本的媒介运用能力。同时,教育培训是提升辅导员媒介素养的重要环节。辅导员的媒介素养培训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技术层面,即对辅导员进行媒介技术培训;二是思想意识层面,即对辅导员进行媒介意识的教育培训,使辅导员从政治高度上深刻意识到提高自身媒介素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形成良好媒介态度和积极的媒介意识。

(2)健全辅导员的考核奖励机制,增强辅导员提升自身媒介素养的积极性。目前,辅导员通过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主要原因在于缺少考评激励机制。培养和提高辅导员媒介素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加强培训教育外,还需要建立一定的激励和保障机制,把媒介素养作为辅导员评估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广大辅导员进行积极而有效的引导,使他们切实重视自身的信息能力和素质的提高,真正培养出一支具有较高媒介素养的现代辅导员队伍。例如高校可以建立辅导员网络教育的奖励机制,或者把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纳入辅导员工作业绩考核范围。

(3)加强高校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和媒介资源整合。各高校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添置设备,进行信息资源整合,将信息技术、媒介资源、教育内容与方法、人力资源等有机地整合起来,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带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改革和辅导员媒介素养的提升。同时,提高电子化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率,使辅导员有能力对媒介信息进行检索、获取、整理、分析、筛选、加工和应用,并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注: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市教卫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2015年度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2015-D-104)的一项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索秋平:辅导员新媒体素养及提升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5).

[2] 宋小卫:学会解读大众传播[J].当代传播,2000(2).

[3] 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4] 杨阳:探析新媒介环境中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提升策略[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5] 范威: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提升问题探讨[J].中国报业,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