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历史重点知识范文

高中历史重点知识精选(九篇)

高中历史重点知识

第1篇:高中历史重点知识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知识结构;高中历史

伴随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入,高考历史命题改革出现的新趋势,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历史知识结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构建知识框架,将各模块、各专题分散的知识联系在一起,使得学生系统掌握历史知识网络,对于基础年级学生日常学习、高年级学生备考有很大帮助。

一、顺应新课程改课教材变化,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之后,现行高中历史教材改变传统通史教学体系,不再是一个历史时期的循环,而是采用“模块+专题”的课程结构。知识体系庞杂,包罗万象,涉及到了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演变。结构主义理论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教授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学科基本结构。历史学科的教和学亦离不开基本知识结构的构建。较之于传统通史教材体系,每个单元介绍同一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在使用现行的“模块+专题”的教材时,构建知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每个模块下设若干专题,每个专题主题明确,涵盖了不同历史时期特点,揭示历史发展线索和基本规律,注重主题性和系统性,“强调历史学科内知识整合”。这种体系设置强调需要整体、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开阔的视野,较强的思维能力。不仅提高综合分析及应用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素养,也带动其他人文学科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教和学的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像传统历史课堂只是关注教授具体历史知识,将历史事件及其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过程、结果、意义等要素划分为干巴巴的条条框框让学生记忆。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不在是机械的死记硬背,更要求理解和运用,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

历史知识结构是历史知识的网络,将各个模块分散、孤立的历史知识和原理,纳入完整体系之中,反映其内在联系,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符合新课程的设置,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深入理解教材,提高学习效率。

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按照通史体例设置,“模块+专题”的教材结构完全避开与之重复,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但是,教学实践表明,现行考试制度决定了历史是一小学科,加之有些地区历史中考开卷考试,很大一部分学生初中不重视历史学科学习,基础知识并不扎实。在教学过程中常遇到学生混淆中国古代历史朝代,历史事件和人物张冠李戴,缺乏基本史学常识的现象。初中知识储备是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重要基础。初中基础不稳固为高中学习埋下隐患,部分学生遇到有时间跨度题目时常出错。通过构建知识框架虽然不能完全弥补初中知识缺乏之不足,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加深记忆,理顺思路,改进学习方法,取得更好成绩。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强调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另一方面更要注意专题内部、专题与专题之间,甚至是不同模块之间的多方位的联系。通过架构知识联系网帮助学生整体掌握教材结构,加深学科教学目标的理解,突破重点难点,夯实学科基础知识,提高学科素养。

二、有利于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课堂学习中注重基础知识学习,忽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缺乏全局观,在课内练习中尚能做对,但是在综合练习非常容易出错,客观题混淆选项,主观题审题不准,不能将学过知识恰当应用。在大型考试中,基础题目能得分,而中等难度的题目失分严重。这就要求加强构建知识知识框架。教师要指引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从知识全局出发,把握学科整体知识,从大纲到主线,从主线到知识点,层层分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的来源和内在联系,理解知识点内涵和引申含义,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学习目的”。通过这种方法,学生查漏补缺,将知识点“一网打尽”。

在平时学习和考前复习中注重构建知识结构,还可以帮助学生在一定程度挽救具体知识遗忘造成的失误。通过不断训练,即便遗忘了具体历史事件的要素,保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历史知识结构会帮助学生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时间重新串联起来,形成整体认知,准确解决问题。

三、有利于顺应高考命题趋势,提高复习效率

伴随着课程改革,高考命题也出现新趋势。据研究,“新课程改革开始后,单元式主体命题所占比重就下降了,学科式和学习领域式的主体命题逐渐唱主角”;而“学习领域式的主题所占数量是第一位”。高考更加注重专题与专题之间、模块与模块之间结构的联系,侧重考查主干知识,主干知识反映出历史主题发展线索和基本规律,与之联系密切的知识点成为考试重点。在历史教学,尤其是复习课中,不仅要精讲基础知识,更要引导学生理解相关学习领域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清历史发展线索,明确不同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加强体系建设。

新课改主张发挥学生主导作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构建、深度解读知识结构,不失为一种高效的方法”。在复习备考中,老师要教给学生历史知识构建的方法,然后要求严格学生自己去做。真正达到每一课都归纳,每一专题都有总结,自我构建起每一模块的立体知识体系,实现查漏补缺,夯实基础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和复习效率。

在课改的新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学面临更大挑战,教学方式需要改变,不能仅仅识记具体知识点即可,构建知识结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教师要严格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抓住基础知识的同时,自主构建学科知识结构,从整体把握教材,提高解题能力和复习效率,让学生实现自我突破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汉国,郑林.高等师范院校教材・新编历史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6月,61页

[2]许霁.试论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构建知识框架[J].新课程(中),2015年11期,144页

第2篇:高中历史重点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中历史 学困生 产生原因 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67

不管是哪一学科,总会有一些学生对学科学习十分感兴趣,而另外一些学生对学科学习毫不感兴趣,进而导致学生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而对学科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往往逐渐沦为学困生。进入高中阶段,历史依然是学生要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然而部分学生却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困难,成为学困生。本文就高中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转化策略。

一、导致高中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分析

事出有因,部分高中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严重困难,势必也有一定的引发原因,因此,为了找到导致部分学生历史学科学习困难的原因,相应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尽快走出历史学习的困境,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导致历史学科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就目前导致高中学生出现历史学科学习困难的原因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内部因素

1.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

学生的学习动力就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的动力,就历史这门知识量大,同时知识点又较为琐碎的学科而言,只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点,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目前导致高中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学生对历史学科不感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不到获取知识的快乐,反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会产生一定的压力,自然学生就很难学好历史学科,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困难。

2.不注重知识点的积累。

不管学生进行哪一学科的学习,知识点的积累都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注重知识点的积累,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才能越来越多,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也才能越来越顺利。而目前导致高中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因素之一,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注重知识点的积累,这就使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困难。学生每一节课都在学习新的知识点,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注重掌握以往已经获取的知识点,不仅对学生掌握以往学习的知识点产生了不良影响,而且对学生新知识点的学习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外部因素

1.教师对学困生没有引起重视。

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目前除了由于学生个人的因素导致学生出现历史学科学习困难的原因之外,一些外在因素也是导致学生出现历史学科学习困难的原因。其中教师对学困生没有引起重视,就是导致学困生难以及时走出历史学科学习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部分教师对历史学困生存在较为冷漠的态度,例如: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将回答问题的机会给了历史成绩优异的学生,使学困生失去了表现自我的机会。有些教师已经发现学困生的存在,但是却难以及时采取有效的转化策略,这也影响了学困生的转化。

2.不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新时期,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尤其对高中历史学困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而目前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引导学困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没有引起重视,也使得学生难以更加有效的摆脱历史学科学习的困难,同时,部分学生也由于难以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逐渐成为历史学困生。

二、实现高中历史学困生转化的有效策略

上文对导致高中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既有源自于学生个人的因素,也有源自于外界的因素,因此,为了帮助历史学困生很好的摆脱历史学科学习的困难,要求教师从多个角度出发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针对上文中提到的目前导致高中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本人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针对目前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动力,而导致历史学困生产生的现象,要求教师能够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助于激发高中历史学困生的历史学习动力的方法有很多,本人认为教师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这就启发高中历史教师要对培养学困生的历史学科学习兴趣引起高度重视,逐渐消除学困生对历史学习的排斥心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历史知识点学习。

(二)鼓励学生注重知识点的积累

由于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不注重知识点的积累,而导致学生出现历史学习困难的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历史知识点的积累。为此,本人注重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在良好惯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够有规律的进行知识点的积累。也只有随着学生知识点积累的不断增加,学生才能逐渐对知识点进行应用,学生也才能逐渐走出历史学习的困境。

(三)采取及时有效的转化策略

对于历史学困生而言,由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因此,更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应该对学困生问题摆在重要的位置,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转化。教师要针对学困生,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策略,有计划、有步骤的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教师不仅要在知识点学习方面对学生提供帮助,还要善于做学生的心理工作,坚定学生走出历史学习困境的信心,鼓起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以坚强的意志征服困难,在摆脱困境的基础上,逐渐更加高效的学习历史知识点。

(四)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

第3篇:高中历史重点知识范文

【关键词】初中历史 记忆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068

初中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仍以历史事件的记忆为主,此外,初中生本身知识系统不完整,其在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仍以间接知识的学习为主,对于历史这一学科的学习,除了记忆和教师的有趣的课堂教学外,再没有比较好的办法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历史学习能力。因此,初中历史教师除了在平日的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学科特点,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还需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记忆历史知识点的能力。那么,基于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历史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记忆能力呢?

一、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学科知识,提高记忆兴趣

不可否认,历史讲述的是过去的事情,并且是与学生生活相距很远的事情,因此,学生在学习中会感觉枯燥,甚至觉得记住历史知识是毫无用处的。面对这种教学情况,教师首先应该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学科知识,只有正确看待学科知识,学生才能激发自身学习动力,才能主动去背诵历史知识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是所有教学活动中的重中之重,是初中教师进一步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与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紧密结合起来,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基础知识的掌握则恰是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建立和培养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用特定的历史知识进行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让学生在历史情境和历史事件中去感受中国历史的丰富内蕴,而这一切都是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即历史知识为基础。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和看法的引导,将历史学科的重要性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愿意主动去识记历史知识。

二、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复习,锻炼记忆能力

人的记忆内容会随着时间而不断遗忘,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复习,不断增强其记忆能力。历史知识点比较多且比较杂,因此,学生在短时记忆之后如何不经常回忆或重复记忆,那么记忆的知识很快就会被遗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所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及时复习。初中生由于学习时间和学习精力都比较有限,因此,其对自己学习计划安排不是特别科学,因此,历史教师在结合学科特点中应该主动组织学生进行复习。教师在日常的授课中除了要采取提问或是默写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知识的记忆外,还需要适当地通过练习题间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初中历史教师在选择习题的过程中应该对与教学重点内容有关的习题进行重点选择,一方面是通过习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复习和巩固知识点,另一方面通过习题的多次训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其重要性,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相关知识的背诵和学习。

三、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每一门学科有每一门学科的记忆方法,历史学科由于其记忆内容大多涉及时间、事件和原因和影响,因此,针对历史知识点历史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寻找恰当的记忆方法并将其传授给学生。学生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记忆方法才能在知识点的背诵中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学习效果。那么,教师应该传授给学生怎样的记忆方法呢?

一方面,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研究表明,让学生的多种分析器官参与记忆活动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因此,学习方法也是千差万别。比如说,有些学生喜欢大声朗读,在大声朗读中背诵课文。有些学生则喜欢默背,喜欢在大脑中进行朗读,从而有效记忆知识。自然也有一些学生一边读一边写,简单的知识采取默背的方式,只有遇到关键字比较多,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才采取部分内容大声朗读的记忆方法。总之,不论学生采取什么样的记忆方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实际的记忆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并借鉴别人的记忆方法,在对比中找到最为科学的记忆方法。此外,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对提高记忆能力的重要作用。心理实验证明,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记忆的效果。这样的记忆方法有利于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发现薄弱环节,从而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用在难以记住的知识点上,因此,是一种高效的记忆方法。此外,教师应该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背诵时间。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黄金背诵时间,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高效的时间里进行知识的背诵。研究表明,学生的记忆受前面学习材料和后面学习材料的影响,因此,学生应该将重要的或是记忆难度比较大的知识点安排在适当的时间点上加以识记,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第4篇:高中历史重点知识范文

就以1997年高考历史试卷的试题来看,它的突出特点是,测试目标明确、导向正确。总体上看多数试题难、中、易比例合理,创意新颖,表述比较规范、准确。题目有较好的区分度,测试目标已形成明显层次。1997年高考历史试题稳中有变,但在考查学生所学历史知识的同时,注重其学科能力没有变,并有所加强。

纵观1997年高考历史试题变化,大约有以下几点:

1、题目的整体难度比96年略有提高,一些题的答案并非很难,但考生是要有一定的综合归纳分析问题的水平才能写出正确的答案。如选择题,除了继续加强考查考生的重要史实记忆、理解外,大大增加了对《考试说明》中6、7、8、9能力的考查。选择题的干扰项出得也非常成功,其间大多是学生学习中容易出错误的地方。填空题灵活新颖,把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巧妙地结合起来。

2、古今历史出题的比例有变化,中国近现代史的题目比例增大,中国古代史的题目比例减少。并体现出“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内容寓于知识能力的考查之中。”

3、材料解析题目有变化。如第44题,让考生根据所列出的中国古代史有关南唐的三段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述南唐烈祖李昪的治国方针,措施和后果,要求考生写出150字左右的短文。这道材料题,既检验了考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又考综合、归纳、分析能力,同时也考出了考生的写作水平,可谓一箭三雕。材料题要求学生要有历史感,在阅读史料的基础上去归纳提炼材料的有效信息,抓事物的本质,深化历史思维,做到论从史出。此外,还要有把历史材料与科学的历史概念相联系的能力,有把历史材料与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特征相联系的能力,有把握历史材料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相联系的能力,并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问答题显示出历史学科的系列化和阶段性的特点。要求考生把握历史问题的系列化和阶段化的变化,使答案得到宏观的控制,又从微观上掌握具体史实加以阐述。

基于以上变化的特点,中学历史教学必须要有清醒的头脑,尤其在高三年级,如何适应改革势头如此迅猛的高考,除夯实基础知识,注重各种能力训练之外,研究高考试题,“从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进而改进教学复习环节,不失为提高历史成绩的一条路径。

1998年高考历史复习的对策:

1、要突破思维的定势。这主要是“教材的相对稳定性和高考要求学生突破因教材的“超稳定”而形成的某些思维定势,以新的视角思路、观察思考问题和解析问题,如1993年的44题、1994年的38题、1995年的38题、1996年的47题、1997年的46题,都向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教材并非“绝对权威”,突破某些方面的思维定势,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已势在必行,因此,教师在讲课中要注意提示和示范。

2、要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复习。近两年的高考历史试题,较大地提高了历史学科能力考察的层次,着力加强了历史思维能力的考察力度,降低了“再认、再现重要历史事实”的题量和分值,于是一些人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已经不太重要,重要的只是提高能力这是错误的。这里有个对知识与能力的辩证关系的认识问题,也有个对历史基础知识内涵的理解问题。就能力与知识的关系而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运用,二者不能分割开来。忽视知识片面强调能力,能力将成为一座沙丘之塔;忽视能力片面强调知识,知识只能是一堆待工之料。事实上,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必须以扎实的历史知识作基础,即使是解答那些对历史思维能力要求很高的理论分析性的历史问答题,如果没有全面准确地掌握有关的历史知识,其答案充其量也只是一副没有血肉的骨骼。就历史基础知识的内涵而言,我们绝不能将其简单地理解为时间、地点、人名、数据等只需记忆的“死知识”。历史基础知识,还应包括教材涉及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历史事件及其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等在内。只有准确理解、深刻挖掘其内涵,才能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为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奠定基础。在高三历史第一轮的复习中,首先强调学生读目录、读课文、读地图、插图、读年表、读习题,然后教师重点讲线索、讲阶段特征、讲结构、讲历史概念,并以近年高考题中的典型试题做示范、让学生学着去分析、去挖掘、去整理;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

3、要大力加强学科能力的训练。

①选择题

1995年、1996年、1997年的高考历史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大幅度提高了选择题的难度,强化了它的历史思维能力的测试功能,并在题干和题枝的考查上,摆脱了教材原文的束缚,将历史思维能力的考察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层次,如出现了历史材料题,要求准确理解或表述历史概念题、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目的和结果题、归纳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相同点的题等。

1997年高考历史试题在选择题上的这一显著特点,向我们展示了高考命题改革的又一思路——尽可能地发掘占试卷总分48%的选择题的测试功能。为适应这一变化,我们的备考复习在抓好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强化选择题的历史学科能力的训练。具体做法:一是深化教材的重点知识。对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背景、起因、性质、特点、实质、意义和历史概念的内涵,要深入发展,力求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表述。二是强化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要精心编写和选择一批能力要求高的训练题,并通过这些训练题的检验和评讲,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正确解释历史现象和本质、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准确表述历史概念的判断是非的能力。三是加强解题技巧的探索和总结。尤其是要加强解答多项选择题的技巧研究,初步形成一套比较科学的解答选择题的思路和模式,努力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准确度。

②历史材料题

自1989年,高考历史试卷第一次推出了史料分析题至今有9年,历史材料题的多测试功能,正在波及多层次、多角度地深入发掘,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

要想充分发掘历史材料题测试功能,应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训练:第一,透彻理解史料。要密切结合史料所产生的历史背景或史料所涉及的重大事件的社会历史条件等,全面准确地把握史料的内容和主旨,力求在读懂史料这个关键性问题上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过关,从而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去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第二,变换题型提问。精选若干有训练价值的重要史料,采取史料相同而题型设计不同或设问角度不同的方式,进行同材异问的训练。通过反复的练习和比较,力求掌握住不同题型的材料试题的特点和解答不同题型的材料试题的思维方法与技巧。第三,获取和处理信息。由于高考历史的材料解析题的命题技巧日益成熟,其设问已彻底摆脱教材,考查的完全是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在加强材料试题尤其是材料解析题训练时,必须大力加强从提供的历史材料中获取信息、发掘信息、提炼信息 归纳信息、辨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训练,尤其要注意加强提取有效信息并准确运用有效信息解答高难度问题的能力培养。这是一种十分艰难的训练,它要求学生依据材料独立思考,得出自己的分析和结论。

③问答题

问答题对学生能力的考察更具有历史学科的特点,它注重对学生历史材料、历史知识、历史事件的比较、分析、概括、综合,答案源于教材,但又高出教材,即要求学生运用知识、能力、观点概括分析和说明。这就要求:第一,教师的教学思想要与高考的要求相适应。第二,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与高考的要求相适应。备课时,主要备易产生思维活动突破之处,备重点、难点的理解,通过对教材重点、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比较、论证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启发和引导,逐步形成这些能力。课堂上,尽量增加学生的活动量,特别是拿出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让学生分析,当堂评讲,使学生受到启发。第三,注重讲、练、评结合。即在讲的基础之上,给学生一定的练习时间。(讲评时,先让学生分析,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分析情况,讲思路、方法以及技巧和能力。当然对于有独到见解的同学要鼓励,要求答案是开放型的)。

4、学习要注意借助相关学科知识。虽然各学科自成体系,但却又彼此相连。近年来,历史考察向语文、地理、政治等学科渗透,成为高考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能将文史哲地等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为此,关于地理方面,我国历代疆域、重要古城,著名古战场、重大工程和当今各省区划分及简称,世界各国位置及首都等应存有活地图。关于政治方面,阶级、国家、国体、政体等概念,法律常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人民群众创造历史、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前进,必然和偶然、本质和现象、原因和结果、形式和内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基本原因和基本观点,必须熟知,并善于结合具体事例加以阐释运用。关于语文方面,要具备语法、古汉语、小论文写作等基础。总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第5篇:高中历史重点知识范文

【关键词】中学历史 学困生 产生原因 转优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080

现代教学要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科学困生的出现,给学生的总体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历史虽然是一门学生十分喜欢的学科,然而进入中学阶段,由于学生学习的历史知识点难度进一步增大,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导致部分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遇到了较大的困难,逐渐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步骤与其他同学的学习步骤,最终成为历史学困生。本文就中学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导致学生产生历史学习困难的原因,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导致中学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分析

针对目前部分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成为学困生的现象,要求教师引起高度重视,为了有效实现学困生的转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探索导致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本人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遇到了学困生,所以认为导致中学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生是否对学科学习有积极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本人发现,目前导致中学历史学困生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并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一些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积极性,一些学生则较为被动,积极性不高。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难以在课堂上有效的掌握知识点,学习效率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的学习信心越来越弱,最终学生逐渐成为学困生。

(二)难以掌握有效的学科学习方法

现代社会对人的效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想要提高效率,就必须讲究有效的方法与技巧。学习也是如此,学生想要提高学习效率,就必须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历史作为一门知识容量较大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就目前导致中学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而言,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学生难以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面对教材上众多的知识点,学生不知该如何应用;面对花费了大量时间记忆的知识点出现遗忘的现象,学生也不知该如何应对等,最终使学生的历史学习陷入困境不能自拔。

(三)学生难以对知识点进行有效应用

现代教学对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点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历史作为一门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学科,自然对学生有效应用知识点的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目前导致中学历史学困生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难以对知识点进行有效应用。翻开近年来的中高考历史试卷,我们不难发现,当下更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而一旦学生难以对知识点进行有效应用,就很难作答,使得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遇到较大的困难,打击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逐渐成为学困生。

(四)没有把握好课余时间有效进行历史学习

历史课堂教学虽然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把握好课堂学习时间,而且要鼓励学生把握好课余时间有效进行历史学习。而导致部分中学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把握好课余时间的历史学习。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与学困生交谈,发现部分学困生仅仅在课堂上听讲,课余时间并没有对知识点进行强化记忆,这对历史这门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知识点的学科而言,无疑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实现中学历史学困生转优的有效策略

上文对导致中学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导致中学学生历史学习困难的原因。为了使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历史知识点,也为了使中学历史学困生转优,要求中学历史教师不仅要对历史学困生产生高度重视,而且要切实采取有效的转优策略。针对上文中提出的导致中学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本人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采取有效措施{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目前由于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学生出现历史学科学习困难的现象,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够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由于对历史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出现学习困难的学生划分为一个小组,制定与学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既能够帮助学困生学习知识点,又十分有趣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科学习方法

针对部分学生由于没有掌握有效的学科学习方法,而导致出现历史学科学习困难的情况,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教师在引导学困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的过程中,应该有耐心,同时也要讲究策略。本人认为教师应该结合不同的知识板块对学生进行不同学习方法的引导,进而使学生掌握有效进行不同知识板块学习的方法与技巧。

(三)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

这对目前由于难以对知识点进行有效应用而导致学生成为历史学困生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应用知识点的能力。为了帮助由于难以对知识点进行有效应用而成为历史学困生的学生,本人会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做一些练习题目,并通过解题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知识点是如何有效应用的。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

(四)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知识点的学习

第6篇:高中历史重点知识范文

关键词:历史教学 高效课堂 素质教育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近些年有教育者提出高效教学这一先进理念,如何在课堂45分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学的功能,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率,成了许多教师研究学习的课题。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能掌握历史基本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具体如何做到提高历史课堂效率还是需要一些策略。

一、课前明确学习目标

在历史教学中把目标告诉学生可以帮助他们在上课前组织思维,在他们头脑中提供可以挂靠要点的钩子。这不仅激活了学习过程,并使学习者集中注意力去获取所要求的结果。教学重点是教学目标赖以贯彻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确定为教学目标。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根据教学目标,恰当地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确立为教学重点。所谓历史教学难点,主要是指头绪较多或较艰深,不经过历史教师的诱导,学生难以理解掌握的那部分内容。历史教学的多样化并不意味着无重点地蜻蜓点水,在多种呈现方式中的各项学习内容并不是同等重要的。教学重点是知识的关键点,教学难点绝大部分存在于教学重点之中,是培养学生兴趣、磨砺学生意志、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载体。

二、提升教师的知识水平

教师作为知识的主要传授者,要将博览群书、提高自身修养作为不变的目标。中学历史教师只有经常充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素养,才能在升华自己精神的同时,带给学生更多的知识。作为教师,不论教授什么科目,在研究自身专业的同时,要扩大知识面,多学习文学、哲学、美学等知识。博览群书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可以提升人格魅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机智、幽默、成熟,以获得学生的尊重。教师还要密切关注时事动态,深入思考、研究某些社会现象,与时俱进,以史为鉴。作为历史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弘扬国家的优良传统。而要做到这些,历史教师本身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必须博学多识。

三、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历来就有“文史一家”“政史不分家”的说法,历史与政治、与语文是紧密联系的,不仅如此,现在中考文综考试更是把政史地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特点为历史教学服务,让历史课堂更丰富、更有趣、更吸引人,这样不仅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也适应了高考的要求。

1.语文的语言

语言是最普通、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她能把教师的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风趣、幽默、准确而富有激情的语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他们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能让学生在和谐、活跃、宽松愉快的气氛中,更好地理解知识,它使教学锦上添花;使教师不仅“教得懂”,而且“教得美”,学生不仅“学得好”,而且“学得愉快”。

2.政治的观点

“政史不分家”,历史为政治提供事实依据,政治为历史提供理论论点,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逐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同时又要懂得如何用史实论证观点,既要避免讲空话套话,又不能机械地堆砌史实,要做到史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读史明智的境界。

3.地理的图示

直观的地理图示可帮助学生形成历史空间概念,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四、指导学生科学的记笔记

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记笔记是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对待的工作。然而,看起来很简单的记笔记,其中也蕴含着大学问。很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一提起笔来记笔记就顾不上听教师讲课,而一认真听讲就顾不上记笔记,这就是典型的缺乏技巧的表现。课堂笔记的目的是为了整理知识脉络,以供自己将来复习巩固知识所用。因此,学生在记笔记时,无需把所有的内容都动笔记下来,而是简单地把一些知识重点、知识脉络给记下来,只要自己能看懂就可以。除此以外,学生在记笔记的过程中,脑袋也不能闲着,而是要对教师所讲地知识进行思考,要学会“一心二用”。当然,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在遇到一些重点难点内容时,教师可以适当放慢讲课的速度,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这样,在边思考、边记笔记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够真正地听懂课、听好课。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和不断深入,历史教学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若要改变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产生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素质水平,明确教学目标,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稳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了解历史、学习历史的热情,使教师在学生的努力与配合下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邓涛主编.名师高效课堂的引导艺术.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冯一下.史料、史实与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6)

第7篇:高中历史重点知识范文

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不少教师比较重视历史的知识性,却忽视了历史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层次性;他们习惯用枯燥呆板的公式演绎历史,却不懂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再现历史也不会观察各类学生接收情况;注重历史知识的罗列,却不懂怎样与高考链接。于 是,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多彩的历史长卷便成了年代、数字、概念和规律的堆砌,传道者头头是道,受业者却 索然无味。这一现象的产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根据无法《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的要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在“历史阐释”中要做到“史论结合”。”这虽然主要说的是学生在运用知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但实际上也反映了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知识能力并与高考链接。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历史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以应对复杂的高考历史分析。历史教科书史料丰富多样,其作用首先在于激发学习兴趣,阐明各种主题和事件。虽然历史教科书已作了高度概括,但如何面对历史书以外的史料:首先使学生认识到过去是值得仔细探究的,历史的奥秘是丰富无穷的,不可轻易接受和服从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结论;其次让学生可以通过史料理解过去的事件与生活方式;三是史料被“广泛地、受指导地、深思地和逐步深化地”用来作为“重建过去”的证据,再经由实际的经验逐步掌握探究历史的方法,才能轻松面对高考复杂的历史材料。此外还要有阶段性的培养方案。在高一年级,以学习对历史概念的分析综合的层次为主;学习掌握历史知识结构思维概括能力,以及分析综合法。高二年级,以学习对历史发展线索、历史发展的阶段的层次为主;学习掌握因果分析综合法、矛盾分析综合法。全面培养学生思维概括能力;高三年级,巩固对历史概念、历史发展线索、历史发展阶段诸层次的分析概括综合;灵活掌握知识结构、定量定性分析综合法、因果分析综合法、矛盾分析综合法;学习系统分析综合法对历史发展的立体结构进行分析综合。

二、历史基础教学增加深度,才能面对高考。教师的历史知识的教学必须要达到一定深度,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下打基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历史概念教学,注意准确、科学地表达历史概念,并要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因为历史概念是对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的抽象与概括,反映其本质特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历史概念的过程,就是训练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规律性,大到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的历史事实及其特征和规律,小到一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值得注意的是,讲授历史知识必须与有计划的培养学生能力相结合,知识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的形成又是进一步获取知识的条件。因此在教学中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同等总要。应在讲授历史知识时贯彻能力培养,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获得新知。

三.应对高考,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网络。近几年各省高中历史新课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对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知识体系庞大、时间性强、内容纷繁复杂,很多学生抱怨历史知识信息量实在太大难以记住,历史知识点过于琐碎难以联系。究其原因是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对历史知识的系统性掌握,往往采取简单的机械式记忆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效率。所以我们在平常教学中,要把构建知识网络作为课堂内容之一。1、根据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构建历史知识新网络。注意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文明的类型及其比较,特别是中外比较;注意与当今社会相关的文明成果;注意从文明演进高度宏观看待历史,从生产力标准评价历史。2、根据古今联想?,构建历史知识新网络。鉴古察今,学史明理。例如,复习中国古代政治这一专题,首先引导学生联想归纳各朝政治发展原因、统治者采取的各项政策或经济文化措施,然后探究规律,启示学生得出结论:经济的兴衰决定着国家的强弱;稳定的政局是经济发展的保障;稳定则兴,动乱则衰这也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由今溯古,强调重点。3、根据中外联想,构建历史知识新网络。中外历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复习中要将中外历史融为一体,复习中国历史时联想到世界史,学习世界历史时联想到中国史。以时间为轴线,把中外历史现象及其内在联系展现在历史发展屏幕上,通过对比分析,求同找异,强化记忆,加深认识。对历史发展阶段的分析综合 客观历史从其涉及的范围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反对割裂历史,反对孤立地认识史实及其概念。

第8篇:高中历史重点知识范文

关键词:列表法;七年级;历史教学;尝试

历史课程是七年级的重点课程之一,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能够加强学生对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然而,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如何在七年级历史教学中更有效地学好历史课程呢?笔者从列表法在七年级历史教学中的功能入手,尝试了列表法在七年级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深觉列表法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历史教师不但要日益关注列表法在七年级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而且要通过列表法在七年级历史教学中的尝试有效地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极大地促进历史教师更积极探索、研究、创新列表法的运用途径,从而推进历史教学的深刻改革。

1 列表法在七年历史教学中的功能

(一)掌握历史知识

首先,运用列表法能够使学生掌握历史学科的整体内容和基本框架,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框架结构;其次,学生能够通过列表对相似的知识进行对比,进而找出知识之间的异同,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再次,列表法能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性,让学生使用联系的方法进行记忆,降低历史知识记忆的难度。列表法还能够增强知识的系统性,将琐碎的知识整合在一起,方便学生背诵;最后,列表法还能够巩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复习。教师在讲解历史之后,给学生提供列表框架,进而让学生自己填写具体内容,巩固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

(二)训练逻辑思维

列表法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教材知识的联系性,并运用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表格。并且,表格的空间有限,需要教师和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整理和概括,找出重点知识。而知识的分析、整理和概括过程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提高学生兴趣

列表法能够将历史知识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将琐碎的知识点用线索串在一起,增强知识之间的系统性。如果采用媒体技术对表格进行色彩美化能够提高表格的吸引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会跟着老师的思路,主动填写表格中的内容,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减轻学生负担

列表法所筛选出来的历史知识多为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性较强,使用列表法能够减少学生做笔记的时间,让学生将时间和精力放在知识思考中,加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另外,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电子表格开展课堂讲解时,打印表格发给学生,既方便又实用。这样就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五)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列表法能够减少课堂板书的时间,教师只需要对重点的历史知识进行讲解,将剩余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相互交流,进而加强对历史内在联系的把握。另外,列表法能够将琐碎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能够有效增强知识的系统性,降低学生的听课难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列表法在七年级历史教学中的尝试

(一)列表法运用于章节知识讲解中

在讲解章节知识的时候,历史教师可以运用列表法,用表格归纳整理重点内容,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例如,在讲解第一课“周口店的北京人”时,历史教师可以将元谋人、北京人生活时间、体制形态、工具使用、社会组织、生产活动等制作成表格,如图(1)让学生在表格中进行对比,加强学生对远古先民相关知识的掌握。

在讲解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时,也可以采用列表法,将原始居民的地域、时间、生产工具、畜牧和手工业等知识制作成表格进行对比,如图(2)。

(二)列表法运用于知识整合复习中

在单元、学期专题复习的时候,历史教师可以使用列表法,对同一类历史知识制作成表格,方便学生对比记忆。例如,在整理复习春秋时期的思想文化的时候,可以制作图(3)表格进行对照复习。

又如,在整理历史朝代的时候可以制作图(4)表格,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历史朝代、历史时间、事件和主要人物。

(三)将列表法运用在试卷分析中如图(5)

(四)将列表法运用在错题分析中如图(6)

(五)将列表法运用在学生成绩分析中如图(7)

3 七年级历史教学运用列表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立足于课程标准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列表法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历史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为此,历史教师应深入研究历史课程标准,掌握历史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历史教学内容,运用列表法加强对历史知识的整合,进而增强知识之间的联系性与系统性。

(二)注重系统性与科学性

列表法讲求系统、简明,要求历史教师正确掌握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将教学重点和难点整合为表格。并且,表格中的文字要精简,不能长篇大论。另外,表格的设置要合理美观,避免表格内容过多而让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另外,教师在制作表格的时候要加强重视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将历史知识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进而制作成表格。

(三)结合信息技术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列表法应积极结合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电子表格,减少课堂板书的时间。而且,电子表格能够打印出来供学生复习使用,利用率较高。另外,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列表法可以在网络上搜索相关历史知识的列表,将网络上的历史知识列表进行深加工,制作成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历史知识表格。

参考文献

[1]图示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 卢志锋.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18)

第9篇:高中历史重点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中学生;课堂教学;新课改

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活动。为了很好的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基础教育阶段进行了新课程改革,新课改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高中历史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应该积极的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活动。本文就新课改下如何有效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展开论述。

一、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是教师有效开展教学的关键,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起重视,并切实做到难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历史虽然是高中学生比较喜欢的一门学科,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策略,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点学习。

本人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就注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认为教师在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下工夫:1.了解哪些是学生能够有效掌握的知识点。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能有所不同,学习历史知识点的难度也不一,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学生在哪些知识点学习的过程中不存在困难,能够有效的掌握知识点,进而结合该类知识点的特征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2.了解学生在哪些知识点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困难。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还要对学生在掌握哪些知识点的过程中存在困难引起重视,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当然,为了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实际历史学习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进而制定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发挥高中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翁”地位

新课改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理念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有效措施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落到实处,学生作为知识的获取者,新时期要求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该如何发挥学生在获取历史知识点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一)为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时间

为了将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教师应该为学生留出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太平天国起义”这一知识点讲解之前,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对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积极的进行思考,使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知识点。

(二)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发问

为了使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得到有效体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一旦在思考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要积极的发问,进而使疑问得以解决。

总之,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学生主人翁地位的环节有很多,教师要切实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落到实处。

三、发挥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在发挥高中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还要积极的发挥个人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随着现代教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肩负着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任务,而且肩负着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组织与管理的任务,通过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

为了切实发挥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个人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显得十分重要。很多教师对新时期要求发挥个人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没有清楚的认识,认为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就是降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教师持有这种理念势必会影响教师主导地位的落实,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新课改过程中要求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效教学,而且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管理。

历史教师为了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要积极将个人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落到实处,一方面历史教师要积极的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知识点;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的学习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方法与技巧,通过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管理,为学生的历史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四、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

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也是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就历史学科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本人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为数不少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引起重视,教师认为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是自然学科教师的任务,实际上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积极的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本人认为高中历史教师在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时,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开展:

(一)提升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点解历史题目的能力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应用历史知识点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点解历史题目的能力。随着现代教学的发展,历史题目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解题的过程为学生有效应用历史知识点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尤其教师应该适度的让学生做一些高考历史题目。

(二)用学习的历史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