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口腔医学与技术范文

口腔医学与技术精选(九篇)

口腔医学与技术

第1篇:口腔医学与技术范文

口腔医学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口腔医学技术实验课程是口腔医学技术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教学能加深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促使其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为将来临床实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实验室的合理设置、实验室建设、实验设备器械的管理、实验教学方法的科学性等,应是从事口腔医学技术教育的同行共同关心和探讨的问题。

1.调整实验室的布局结构和管理模式

我院原有口腔医学技术实验室多个, 各实验室布局分散, 实验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亦相互独立。在这种管理模式下, 实验器械、实验耗材购置重复率高、利用率低。而且各实验室每学期的教学任务量差异较大, 造成某些实验室人力资源紧张, 而某些实验室人力资源闲置。

为此, 我院对实验室布局结构和管理模式进行了全面调整。首先,由学院规划出特定的实验教学区,在一级学科层面上成立口腔医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并涵盖了二级学科层面上的口腔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和口腔临床实验教学中心。中心内包含若干个实验室、准备室和操作间。这样在空间上和体制上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打破了各自为政的局面, 便于学院及实验中心内部的协调管理;其次, 对实验室人员进行重组合并,实现人力资源共享, 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第三,在实验物资管理上由实验中心统一计划、购置和调配,杜绝浪费,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的实验教学经费用于添置新的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室硬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如此良性循环, 实验室建设日见成效。

2.口腔实验设备、器材的科学管理

为能保障口腔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实验室设备器材的管理亦是很重要的因素。如何科学管理,使用好实验室教学资源,做到物尽其用,减少损耗,杜绝浪费,亦是我们多年来研究和探讨的内容。笔者多年从事口腔实验教学的体会如下:

2.1实验设备、仪器的管理

实验设备和仪器按其功能和用途,固定在相应的实验室,登记造册,由专职人员负责管理和保养,原则上仅供教学使用,若是科研所需或临床需要,需经主管领导指示、教研室同意方可;在每次使用前,由实验员、任课教师和学生三方验证签名后将责任交于使用者,若非正常因素而发生的损坏,责任由使用者自负并按规定赔偿。由于责任明确,使实验设备和仪器的使用寿命得到有效保障。

2.2常用实验器械的管理

在口腔实验教学中,常需要很多供学生使用的器械,由于器械种类多,实验期间使用时间长,学生相互挪用现象严重,不易管理,造成丢失而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为了防止以上现象的发生,我们将实验中最常用的器械一次性以器械包的形式发给学生,由学生自己保管使用,丢失或损坏责任自负;属于较大器械或非常用器械,由学生班组长填写实验项目领物单,经任课教师同意后领取,待实验结束后,即由实验员按清单收回,若有损坏或丢失,由学生班组长负责。

2.3实验材料的管理

实验材料在口腔实验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消耗品,是支出较大的部分,特别是一些精密修复的技能实验,其材料价格较昂贵。健全的实验室技术资料档案,为实验室管理提供更新维护的原始凭证,帮助我们清晰地了解实验室的使用情况及现状。做好实验室工作档案的积累、保存工作。有完备的完成教学任务记录、实验室人员考核记录、设备运行与维修记录等资料。利用计算机对实验室的工作情况,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及时为学校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实验室情况的准确数据。做好实验材料、低值耐用品、易耗品的计划、使用和管理工作, 防止积压浪费, 保证实验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经采取以上管理方法,可有效维护实验设备和仪器的正常状态,延长使用寿命,防止器械丢失,杜绝材料浪费,最大限度保障实验教学顺利进行。

3.不断学习, 提高实验技术人员整体素质

3.1热爱本职工作, 树立敬业精神

实验室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 是一个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体现。而实验技术人员直接参与实验室的教学、科研工作, 其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是做好实验教学工作的前提。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繁杂而平凡, 必须树立为教学、科研和学生服务的意识, 热爱本职工作, 充满自豪感和自信心, 以自己良好的品德去感染学生, 并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 与教师密切配合, 共同完成实验教学工作。只有这样全身心的投入, 才能做好实验教学工作。

3.2加强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学习

提高专业素质是关键和重点。加强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操作的学习是提高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由于种种原因, 我院实验技术人员并非毕业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 为保证实验教学工作按质按量完成, 必须加强实验技术人员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在院领导的重视和鼓励下, 我院实验技术人员在济南市口腔医院义齿加工中心进修学习, 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旁听相关专业课程。通过学习, 初步掌握了口腔医学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 为做好实验教学和管理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没有一流的实验技术队伍, 就不能有一流的实验室管理水平, 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质量的水平。我们采取了多种手段加强实验队伍建设, 提高他们的素质。比如要求全体实验技术人员随堂听课, 使他们学会各学科的基本知识, 熟悉每个实验项目, 以此促进他们的实验教学工作; 来提高学历层次; 鼓励参加各种培训, 获取多种工作技能, 如医学创新教育培训、新仪器、新设备的使用培训、计算机培训等。

4.实验教学方法的科学选用

通常的实验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把学科内容全部讲授以后,由任课教师按科目连续示教完成,再由学生完成实验操作。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对整个实验步骤不熟悉,因为教师将整个实验步骤一次性示教完成,由于示教内容太多,示教时间太长,学生很难接受,在实验操作时不易链接,不能达到心领手会的实验目的。二是当一个科目讲授结束后,即由教师按科目步骤一次示教完成,再由学生自己操作至实验结束。这种示教方法虽然内容只局限一个科目+ 如可摘局部义齿或固定义齿,但实验步骤仍然较多,学生要将一个科目的全部技能操作步骤仅在教师的一次示教后就能融会贯通,那是很难做到的。而通常的实验形式则是一个任课教师面对一个班数十个学生进行示教,结果是前边的学生看得真切而后边的学生则很难看到。由于以上通常的实验方法和形式不能充分展示教学效果,不能公平有效地达到实验目的,于是从2008年以后,我们开始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和形式进行探讨和改革。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我们现行的口腔实验教学方式方法是科学而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4.1课前精心准备

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教师要提前对实验课所用的仪器设备和用品进行精心准备, 了解实验课的重点、难点, 对学生在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心中有数, 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

4.2教学过程用心指导

在实验课中, 实验技术人员要坚守岗位, 及时发现和了解学生对实验仪器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学生操作是否规范, 发现违规操作应及时纠正, 以免发生意外。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

实验教学过程中, 遇到仪器设备故障, 如出现高速手机不出水, 要检查水瓶是否缺水或出水开关被关闭, 或手机部件杂质堵塞等。实验技术人员要准确判断原因, 及时解决问题, 使学生在宝贵的实验课内完成实验操作, 保证实验教学能够顺利完成。

4.3课后认真总结实验教学经验

实验技术人员要本着为学生负责的态度, 认真总结每次实验课的经验, 不断地积累, 才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如某次口腔卫生宣教实验课, 使用菌斑染色剂, 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所配制的染色剂在牙面上不着色, 实验课结束后, 重新配制, 最后找出了原因。这样就可以避免下一次出现同样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何敏禄, 张健, 杨全利. 加强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的有效途径[ J] . 实验室科学, 2007( 4 ): 123- 124.

[ 2]刘建东. 口腔实验教学与管理方法的探讨[ J] . 卫生职业教育,2004, 22( 19 ) : 158- 159.

第2篇:口腔医学与技术范文

关键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专业认同;职业教育范畴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34-02

口腔医学技术是主要从事口腔颌面部修复体设计、加工制作和修补等工艺过程的一门学科,要求学生具备口腔医学、工艺制作、色彩美学三方面的知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目标是培养精通口腔工艺制作的专业实用性人才。学生在学校主修活动义齿、固定义齿和全口义齿的制作工艺原理和主要步骤,实习阶段则在义齿制作公司接受工艺制作流程的强化训练,然后根据带教老师的安排、实习学生的自我意愿双向衡量标准来确定其专攻方向,学生通过接受专项内容的长期培训成为精通工艺流程中某一道工序的口腔技师。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不仅在学习内容上和口腔医学专业有很大的出入,而且在职业方向、晋升的职称系列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区别。口腔医学技术学生毕业后参加的是国家卫生部统一组织的口腔技士(或技师)资格证书的考试,从事的职业是口腔技师,晋升的职称是技师系列,学生的毕业去向主要是各口腔医院下属的口腔技工室和社会上其他各种私营的义齿制作公司;而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参加的是口腔职业医师资格的考试,从事的职业是口腔医生,晋升的职称是卫生系列,毕业去向是各医院的口腔科或口腔专科医院。目前,国内义齿加工业蓬勃发展,各种义齿加工厂、修复体制作公司纷纷崛起,并逐渐规模化、企业化和行业化。与此同时,“医技分家”的新局面已逐步形成,口腔医生从业资格的审查越来越规范,医师和技师的分工越来越明确。义齿制作方面急需大批经过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训练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然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作为口腔修复学的分支学科,在我国起步较晚,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育相对滞后,层次较低,大多停留在中专、大专的水平。不仅如此,由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队伍不健全,导致学生专业性不强,对义齿制作工艺技术一知半解,大多停留在理论阶段,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学生进入企业后大多需要培训后才能上岗,无法满足义齿加工行业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普及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高等教育,培养高质量的口腔技师势在必行。然而,在湖北省2010年口腔医学教育研讨会上,多名代表提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存在学生转专业率高,毕业后转行率高等问题,反映出当前高校学生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低认同的状况,这说明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提升专业认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口腔医学技术高等教育应重视在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形成和发展。

目前,国内学者将其归属到态度领域。1963年,埃里克森(Erikson)首次提出专业认同(major identity)的概念,指出专业认同是一种自我的心理感受,是青春期心理发展的主题。高校学生的专业认同内涵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指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即学生认可、接受、喜欢所学专业,对专业涉及的内容感兴趣,并且愿意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学习、钻研与专业相关的知识;第二是指学生对自己专业未来对应的职业的认可,学生以能够从事这项职业为荣,并愿意将其作为个人终身发展的目标。专业认同会随着个体自身喜好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是与学习过程相伴随的动态概念。大学阶段是专业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研究专业认同现状有利于了及时发现隐藏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正确引导专业认同的形成、发展。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认同是高校学生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目标、性质、内容、社会价值及评价、个人意义以及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专业方面因素的心理感知,主要包括对自己将会成为口腔技师这一专业群体成员身份的明确认识;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口腔技师群体的态度和情感以及相应的行为表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指出大学生的专业认同与主动学习和学习倦怠有显著相关性,其中专业认同与主动学习呈正相关,能正向预测学业成绩;与学习倦怠呈显著负相关,能有效预测学习倦怠存在的可能性。国内也有学者对此领域展开研究,如孔慧、张田、秦攀博等对高校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陈妍、杨晶等对教师专业认同情况的调查分析等,为专业认同的基本特征、形成路径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借鉴。但是大部分研究着眼于大学生这个广泛的群体,较少考虑到专业自身的特点,所得的结论缺乏专业针对性;或者将高等院校提供的专业教育与专业认同的形成与发展分开,从教育层面分析口腔医学技术学生专业认同形成与发展的研究相对欠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具有很大的特殊性。首先,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育本质上属于职业教育范畴,是使受教育者获得一类职业所需的职业知识和技能所进行的教育类别,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一同作为我国教育类别的模块之一;其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虽然属于医学范畴,但是其最高学历却只是大学专科,与口腔医学专业的最高学历是博士有着天壤之别;最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虽然名称上带有医学两字但是其职业走向是口腔技师而不是口腔医生等等。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认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择业意向以及对未来工作的态度等,从长远角度来看,甚至影响着该专业的远期发展。大学时期是专业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在此阶段接受的高等教育对专业认同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该阶段的专业认同现状进行调查,结合专业特点在高等教育层面对专业认同形成路径与机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现有的学习状态,及时发现隐藏的问题;有助于从高等教育层面挖掘专业认同形成的根源,为教育政策的调整与改革提供切实依据。

通过分析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认同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高等教育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让高等院校有关部门了解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程度,以及高等教育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程度,为口腔医学技术教育决策者和管理决策者对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具备专业素质的优秀口腔技师和推动未来口腔医学技术的专业发展提供参考意见。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看,能够提高个体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个体的职业技能,提高个体的满足感;从专业发展的角度看,能够为口腔技师行业输送大批高学历、高技术人才,为口腔技术专业的发展乃至这个口腔医学的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孔慧,吴敏榕,韦燕云.高校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9):171-173.

[2]张田,孙卉,贾林祥.大学生专业认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8,24(11):842-844.

[3]秦攀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第3篇:口腔医学与技术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口腔医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9.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6019(2016)15-0290-01

校企合作模式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全新形式,以企业合作和赞助的形式,联合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为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开拓多条教学途径,提升口腔医学教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丰富了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拓展其知识面,使其拥有更多参与应用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提早接触社会和口腔医学技术岗位,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1校企合作模式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的优势

1.1让学生提早接触专业知识

校企合作模式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让学生有了更多接触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的机会,能够提早接触专业知识。校企合作模式作为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由企业赞助学校,联合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为其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持。在校企合作模式当中,企业与学校合作开展有关口腔医学方面的宣教活动,由专业的口腔医学技术人员进行指导,让学生提早接触专业知识,树立更为明确的目标,促进口腔医学专业的教学与学习,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1]。

1.2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

校企合作模式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提供了更多实践的机会,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临床实际操作能力。目前,数字化实验开始引进到教学当中,由企业提供设备、技术方面的支持,基于高仿真系统进行临床实践操作的模拟,打破了以往口腔医学临床实践教学的局限性,学生能够获得良好学习和实践体验。比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技能操作熟练程度有了明显的提升。校企合作举办技能大赛,既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及其临床实践操作能力,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的参与进来,锻炼自身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

1.3深入专业前沿

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亲临专业岗位的机会,接触专业前沿的相关只会死机和技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当中,而是需要不断进行拓展和丰富,而校企合作模式则让学生接触到口腔医学最前沿、最高端的理论、技术和设备,加深学生的印象,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比单纯的理论教学效果更好。在企业的支持下,为学生创造学习临床技能的条件和机会,学生能够从中学到专业临床知识,规范化诊疗技术,为学生未来走向口腔医疗岗位,成为专业医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1.4开发科研项目

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当中,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开发科研项目,以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向学校实验室补充硬件资源,大力开展口腔医学科研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锻炼其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其创造性构思真正付诸于实践当中。通过校企科研项目合作,由企业提供研究经费,建设科研实验室,创造良好的研究条件,以取得更多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培养了更多的科研人才。以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为例,该校与深圳新致美精密齿研有限公司、宁波雅博口腔医院、宁波口腔医院展开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最新的科研项目,取得了多项知识产权。

2校企合作模式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的新思考

2.1明确专业定位

校企合作模式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应该明确专业定位,以高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校企合作应该拥有共同的教育发展理念,企业为校方提供资金、技术、设备等资源的支持,推动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其提供实践平台和就业岗位,而校方则将所培养的技能人才输送至企业,并为其创造价值,对于校企合作来说无疑是双赢。在教学当中,着重提升理论知识的实用性,与应用实践紧密结合,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体系,加强专业监督评价和约束激励,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共同前行。

2.2创新教学模式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需要根据社会对于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创新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丰富和优化教学内容,基于校企合作模式,制定特色教学计划。将教学与岗位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聘请企业当中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的指导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口腔医学教学的专业性,除了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之外,还需要向学生传授临床实践经验,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十分显著的成果,在企业提供技术、设备、资金等资源支持的基础上,在教学方面进行深入的创新性探索,为医药卫生高等教育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实践平台,对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充分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基于校企合作模式,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的积累和总结经验,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连英.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2:57-58.

第4篇:口腔医学与技术范文

高等职业教育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改革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口腔医学技术作为高职院校新设置专业,有广阔的前景和专业发展空间,更需要大批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实用型人才。但我国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育还相对滞后,学生获得理论知识偏多、动手操作能力差,上岗后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构建一种科学、合理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管理模式已势在必行。

一、改革的目的及现状分析

口腔医学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实践性较强。对本专业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需要在本学科理论指导下的操作技能训练,且要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具备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适应能力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有着其他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高等医学教育有了突破性进展,教学质量普遍提高,但“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等问题仍然存在,教学计划的安排偏重于理论,而口腔医学技术恰恰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际操作技能训练,所以,一定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要让实验课占专业课总课时的60%左右,强化实验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动手能力差的现状。我们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在工作中存在实际操作能力差,其原因是在校学习期间,理论与实践的安排不合理、实验机会少的缘故。因此,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对本专业学生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1.明确专业定位,更新教学管理理念

我校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定位于口腔工艺类,确立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以口腔修复体制作能力为主的高级口腔医学工艺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于各医院的口腔技工室和社会上其他各种义齿加工中心。理念的创新是培养高技能型专业人才的前提,专业的准确定位为教学管理理念的更新提供了依据。因此我校树立“以人为本,零距离与企业无缝对接”的教育管理理念,其内涵主要是:

(1)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高技能的口腔医学技术人才。

(2)理论知识以够用、实用为原则,实践操作技能应强于理论学习。

(3)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工作与学习相结合”教学管理理念,以实践为核心,创建实践教学体系。

(4)建立完善专业监督评价体系和约束激励机制,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推进专业课程改革

近几年,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各学校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并在课程设置上作了一些调整或改革,但这些学校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改革深度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许多学校还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工作实际、就业岗位技能要求吻合得还不够紧密。课程设置上仍存在着课程总数多,注重理论教学的学科体系,忽略实践教学的主体体系的倾向,职业岗位和任务的能力要求在教学中也未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各高职院校应借鉴工科院校较成熟的课程开发经验,校企合作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以更好的适应口腔修复行业的岗位需求。

3.采用“在做中学”的教学方法

口腔医学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实践性较强。对本专业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需要在本学科理论指导下进行操作技能训练,且要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具备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采用以项目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课程范型,积极探索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即打破二者之间截然的界限,将理论课与实践课有机结合,大量应用“在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将相当一部分侧重于口腔修复制作工艺方面的教学内容放在实训室进行,教师指导与评价等多环节层层深入,最终完成教学任务。这样既加强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又强化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学生课下学习与实践的兴趣和动力,使学生能最大限度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反复强化训练,起到了真正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作用。

4.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目前,高职学校担任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教学的教师中,以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的教师为主,具备了相关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教学能力,但直接接触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经历较少,而外聘教师虽然可以补充在实际生产中使用率高的知识和技能,但教学基本能力还有待及一步加强。因此,应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保证专任教师参加生产实践的时间,整体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执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考试,提高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师比例。

5.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目前,高职院校都具有一定的实验实训设施,但仅仅少部分学校建造了贴近义齿制作所第一线,现场实景设置功能布局,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的实训中心。多数学校却只建有少数的实验室,实训场地面积与专业招生数不匹配,实训场所的建设没有很好岗位的实践要求相配合,实训设备、材料与企业一线生产的主流设备、主流材料不同步。因此,开办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院校应主动寻求并吸纳地区优秀的义齿制作企业积极参与专业的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建校内生产实训基地与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形成模拟企业现场的校内实训基地,使校内实训基地的布局、场景、流程、质量保证等方面更加具有真实的职业氛围,更进一步地适应于岗位工作需求。

6.制定特色教学计划

在卫生教育主管部门对该专业没有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情况下,我校领导曾多次带领有关人员到各地的义齿制作单位进行考察。近年来,我校已与多家义齿制作公司建立了业务关系,在走出去的同时,将国内外义齿制作公司或口腔技工室的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请进来,校企合作,成立了工作小组,共同商榷并制定该学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

总之,我校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性探索和实践,为了提高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实践操作,我们在教学方式上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走出了一条“主动根据行业需求,改革教学管理模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口腔医学技术人才”的路子,构建了与专业特点相适应的有效教学管理模式,对同类院校该专业的教学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曹翠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方案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

\[2\]姬海莲,郑磊.培养与企业“零距离无缝对接”口腔医学技术应用型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8).

第5篇:口腔医学与技术范文

关键词:高校;口腔医学专业;现代师徒制;技术能力

学徒制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专业教学模式。现代学徒制是以传统学徒制为基础,结合现代专业教育的形式,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的方式而形成的一种现代化的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从专业教学的角度来分析,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实行现代学徒制的内在基础。而这种内在基础也需要通过外部建设得到保障。在高校教育中,学生的自主性和自觉性相对来说比较弱,学生的主动性也不高。口腔医学专业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中,学校要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引导,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掌握专业的技能。

1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中构建现代师徒制的培养理念

1.1主体性培养理念

“主体性”的问题是现代教育理念中最关心的问题。从教学关系来讲,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性。然而,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没有认识到“主体性”这个问题,也没有树立主体性的教学理念。兴趣是激发主体性意识的重要因素。学生的主体性意识需要通过正确的教学引导。在现代教育理念下,“主体性”的教学理念往往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

在进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中构建现代师徒制时,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具有“主体性”意识的学生往往能够取得更加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高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主体性”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1.2发展性的培养理念

“发展”是一个不断上变化的过程。发展具有普遍性。在进行口腔医学技术教学时,要树立“发展性”的教学理念。以现代师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导向,促进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发展。发展性的教学理念主要是以发展的眼光组织学习活动,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发展。

在口腔医学技术教学中,要重点促进学生的技能发展。现代医学技术发展非常迅猛,技术更新非常快。在专业教学中,学校要树立发展性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的技能发展,引导学生参与到专业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了解口腔医学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发展空间。

2构建现代师徒制的方法策略

2.1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建立双向培养的模式

现代师徒制是一种非常具有实效性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师傅与徒弟双向对话,能够促进师徒之间的了解,也能够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高校可以和相关的医疗机构或者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教育小组”,专门负责学生培养的工作。

例如,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进入相关医院或者企业进行实践学习,每个学生都要安排一个指导师傅,专业指导的师傅既可以是学校教师,也可以是医院或者相关企业的有经验的工作人员。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同时还能够整合校企资源,共同开发利用,实现人才培养的双向互动。

2.2构建“理论+实践”课程体系,构建师徒合作关系

学习口腔医学技术重在实践操作训练。在进行口腔医学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而言,理论学是枯燥的。因此,教师可以运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构建师徒合作关系。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运用理论知识。

例如,在进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时,探索“理论+实践”的课程模式,在学生学习《口腔修复学》《口腔材料学》理论知识后,就组织学生跟随专业师傅进行实践学习。这样,学生才能更早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进行问题探究的兴趣。以理论结合实践的学习活动往往能够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参与性也会更高。通过运用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的效果也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学生的专业能力也呈现出更加完善的态势。学校也能培养专业技术过硬,应用能力较强的实用性人才。

3小结

综上所述,在现代师徒制的培养模式下,主动学习的效果比被动学习的效果要好很多。因此,在高校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到口腔医学技术实践学习中。高校的学生还处于身心发展的转型阶段,他们的认知水平还比较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没有成型。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了解还不深刻。同时,他们的学习能力比较有限。那么。专业师傅在进行口腔医学技术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探索开放多元的培养模式。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应用型的专业,因此,构建现代师徒制的模式,要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融合,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蔡峰.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5,06:154+156.

[2]蔡峰.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5,03:84-85.

第6篇:口腔医学与技术范文

【关键词】口腔医疗;口腔整形;数字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068-01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口腔临床医疗当中,数字化技术中的辅助制造、辅助设计以及快速成型等技术[1]在口腔医疗中逐渐得到认可。本文主要对数字化口腔医疗技术在口腔整形方面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对患者治疗满意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在我院口腔科接受口腔整形的患者共203例,其中男104例,女99例,年龄为16-38岁,平均为20.2±3.5岁。其中2011年1月至2011年2012年5月间共101例,将其分为对照组;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间共102例,将其设为研究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口腔整形类型上不具有明显差异。

1.2 方法

我院从2012年6月起使用数字化口腔医疗技术,具体方法包括:(1)数字化印模技术。治疗中所应用的口腔相机为CEREC测量相机[2],在整形过程中先用相机对患者口腔内部情况进行光学取模,并利用三维图像对患者口腔内后牙和预备体进行记录,并对患者牙齿倒凹区进行拍摄,获得该区域数据;(2)CAD辅助设计技术。根据取模结果利用CAD制图对患者牙齿的全冠、部分冠、固定桥、铁面、嵌体进行设计。并根据患者口腔内牙齿畸形情况,从牙齿形态数据库中为患者选择接近的牙冠,在位置拟定后对虚拟牙齿进行三维建模,并利用成型工具对牙齿沟窝脊进行修正;(3)CAM辅助制造技术。应用Cerec3D和Kavo Everest系统[3]来完成对患者延迟修复体的研磨切削。医生在完成对患者修复体设计之后,将修复体数据上传到数控加工系统中,计算机将自动完成对瓷块的研磨切削工作,形成全瓷修复体。而对于氧化锆的修复体材料则需依靠Kavo Everest系统完成对预结晶陶瓷的加工作业,然后将修复体放入结晶炉中进行结晶处理,以使修复体达到牙齿整形的相应硬度;(4)RP快速成型技术。这类技术有SLA技术和SLS技术之分,在整形过程中,医生可根据患者具体整形要求或牙齿情况来判断选择何种成型技术。

1.3 治疗效果评定

采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接受整形手术后的治疗满意情况进行调查,计算相关满意率,比较两组满意率之间的差异。其中整形治疗满意度共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以及不满意,满意率的计算为达到比较满意以上等级的患者数与总患者数之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相关满意率进行卡方检验,其中P

2 结果

两组患者对口腔整形手术的效果满意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满意率为89.12%,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满意率为97.06%,研究组的治疗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随着口腔医疗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口腔整形治疗中的发展趋势,其在口腔整形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减少操作失误,而且能够提高整形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整形治疗的满意度。本文主要对数字化口腔医疗技术在口腔整形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与未使用数字化医疗技术的患者组相比,接受数字化医疗技术治疗的患者组,其对整形效果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说明数字化医疗技术能够明显提高口腔整形效果,减少操作失误带来的资源浪费。在本次研究中所应用到的数字化技术主要有数字化印模技术、辅助设计、辅助制造以及快速成型技术。其中利用数字化印模技术能够对患者口腔牙齿各个侧面进行取模,获得患者牙齿的各方面数据,为后面的整形设计和修复体设计提供依据。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则使得口腔整形中的预备体精度提高,也避免了以往手工取模时患者出现的呕吐现象,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在本次研究中主要是应用口腔相机完成取模工作,而实际上还有另一种印模技术,即3MEspe椅旁口扫描仪[4],这种技术在口腔整形中也有应用。在本次研究中,CAD辅助设计和CAM辅助制造技术的应用使得医生能够利用计算机完成对修复体的设计制造工作,而在以往则需要医生用手工设计方法,通过一次一次试戴来完成修复体的修正工作,这不仅增加了医生的工作量,而且还增加了患者到院的次数,影响医院服务质量[5]。而快速成型技术则能够快速对设计完成的修复体进行制作,缩短修复体制作时间,让患者能够在最佳整形时间内完成整形治疗,提高整形效果,同时,修复体制作时间缩短也使得患者到院次数减少,治疗周期缩短,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整形治疗满意度。

综上所述,数字化口腔医疗技术能够明显提高口腔整形效果,提高患者对整形治疗的满意程度,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口腔整形技术水平,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董丽,梁正,李芳.数字化技术在口腔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1,51(49):117-118.

[2]李刚.数字化口腔医学影像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3,7(4):8-8.

[3]徐明明,刘峰.CAD/CAM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数字印模技术[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3,11(6):321-326.

第7篇:口腔医学与技术范文

关键词:口腔医学;基层;医疗岗位需求;职业能力

我国是口腔疾病的高发国家,而目前我国的口腔医学教育和口腔卫生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且地区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基层地区的人们仍得不到正规有效的口腔医疗卫生服务。因此,高职医学院校为社会基层培养高素质的口腔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符合现阶段中国国情,是解决当前基层口腔卫生需求问题的重要举措。但由于各种原因,高职医学院校口腔医学专业在教学模式上普遍存在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高度模仿五年制本科、口腔基础和专业课程课时不足、教学内容应用性不强、教学手段单一落后、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致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岗位适应性差,动手能力不强,难以适应基层工作岗位的需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等医学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具有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1],如何培养符合现代和未来岗位需求的医学人才是高职医学院校不可回避的问题。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系在深入行业基层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学生未来就业的基层口腔卫生服务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求,开展三年制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教学改革研究,现就基层口腔医学人才需求调研、职业能力分析、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探讨。

1基层口腔医疗人才需求调研

为了使我校开设的口腔医学专业能够更适应行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课程教学适合实际岗位需要,本着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调研组深入珠三角、粤西地区以及周边市县区,对63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口腔医学专业人才需求、工作任务和流程、职业核心能力、岗位知识与技能需求、行业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的调查,调查对象主要包括社会用人单位负责人、临床一线工作者、相关行业企业负责人、人才市场上有关企业的招聘人员、我院历届毕业生等,采取了个别访谈、参观交流、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进行调查。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是基层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口腔诊疗中心、个体牙科诊所等,主要从事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修复和预防工作。基层口腔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人才需求的重点是熟练掌握口腔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技能、各种义齿的设计和制作技能、各种牙齿的拔除技能等,能与病人进行融洽的沟通,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具备获取专业领域新技术、新方法的创新精神与能力等。调研组在深入基层调研的基础上,明确基层口腔卫生服务单位的岗位人才需求现状,在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市场需求和社会岗位群发展变化的情况下,基于学生未来就业的基层口腔卫生服务岗位工作过程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提出并分析了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2基层口腔医疗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

职业能力是指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从事口腔疾病临床诊疗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笔者将其归纳为专业技术能力、社会综合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3个方面。

2.1专业技术能力

专业技术能力是岗位职业能力的核心和基础,是高职教育的重点内容。

2.2社会综合能力

社会综合能力是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适合其生存环境的公众化言行举止的一系列社会行为能力[2],包括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毕业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需要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生活和工作中处理医患、同事、上下级等各种人际关系时,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毕业生在具备一定专业技术能力的基础上,社会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工作发展。

2.3可持续发展能力

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掌握了具体岗位现有专业技能,并且能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而进行自我知识更新,使自身潜力不断释放、技能不断提高的能力[3],包括自学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即使目前的知识技能“管用、够用、实用”,将来却不一定。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知识,还要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今后如何生存和发展。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向目前某一岗位群输送人才,而要立足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岗位的不断变化,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为其后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基于基层口腔医疗岗位需求的教学改革

为提高口腔医学生的基层口腔医疗岗位职业能力,我校口腔系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工作,探索符合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求的三年制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1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系与行业专家和社会用人单位代表组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生质量标准中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知识与技能、交流与沟通技巧、社会综合能力、自学能力、人格修养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校企共同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在实训资源整合、课程体系、教材、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技能考核等方面全方位合作、全过程参与,深入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使口腔医学专业与当地产业和行业企业的发展相适应。

3.2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开发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

我系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基于基层岗位工作和技能需求构建课程体系和制订教学计划,打破以学科理论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以职业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为中心进行课程整合和优化,以实际临床应用为目的,以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使课程体系不再是五年制本科的压缩版。

3.3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我系根据社会需求和岗位需要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综合运用PBL教学、CBL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把知识点划分为一个个临床工作任务或问题,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一般为2~3天)自己翻阅教材、查询资料,进行思考、分析、归纳、解答问题后,上交作业。上课时教师进行提问和互动,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最后教师循序渐进地推导、讲解,归纳知识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自己寻找答案和分析思考,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彻底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透彻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效培养了自学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4设置模拟临床情景的岗前综合性实训课程,培养专业综合能力

我系依据职业岗位技能需求,基于临床工作过程,将口腔医学专业各门课程中的所有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优化整合,构建口腔医学岗前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口腔病史采集和临床检查、疾病鉴别诊断、制订诊疗方案、综合病例分析、综合病历书写、常见病病例汇报、综合性强化实训、医患关系和沟通技能等,包含了与口腔基层卫生服务岗位工作相关的全部专业知识和能力。该课程模拟临床接诊病人的情景,在口腔模拟实训室采用“接诊病人—病史采集—专科检查—病症分析—鉴别诊断—诊疗原则—操作实训—病历书写”的实训教学模式,在加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使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顶岗实习实现有机衔接与融通。

3.5医学人文教育贯穿专业人才培养全程

我国医学模式已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现代口腔医疗卫生服务更多地关注人的心理状态、生存状态和社会因素[4],这就要求新时代的口腔科医生不仅有精湛的医术,更具有高度的人文关怀意识、高尚的医德与良好的服务态度[5]。我系将医学人文教育渗透人才培养全程,把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等课程内容融入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言传身教地灌输“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理念,强调临床实践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各种口腔病人的心理特点以及医患沟通技能。我系积极开展各种医学人文主题活动、口腔社区义诊和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使口腔医学生早早树立人文关怀意识,提高他们的医学人文素养,使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3.6加强学生对医患沟通的学习,树立现代社会医患关系意识

近年来医患纠纷日益增多,权威报道称80%的医患纠纷与医患沟通不到位有关。因此,强化医务人员的沟通意识、培养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是减少医患纠纷的关键,而将这一内容的学习提前到医学生的教育教学中,对医患纠纷的发生更能起到预防作用。所以我系积极举办医疗法规、医疗案例、医患沟通方面的专家讲座和学生演讲比赛,并要求专业课教师在讲述某一疾病的同时讲述诊疗该疾病容易发生的一些医患纠纷案例,并教会学生一些常用的医患沟通技巧,使其懂得预防、避免和处理医患纠纷。

3.7早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强化职业服务和创业意识

除校内实践教学以外,我系强调早接触临床、早接触社会、早接触病人,从第一学期开始就开展课间社会实践活动和寒暑假社区见习,如开展社区口腔健康调查、常见病义诊咨询、口腔健康宣教等活动,提高学生口腔岗位工作技能和社区卫生服务意识。另外,我系自2012年开始在口腔医学专业中开展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民营口腔诊所创建与经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周边口腔社区诊所开展行业调研和社会实践,深入了解民营口腔诊所的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和经营管理模式,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口腔诊所设计和模拟经营管理训练。创业训练项目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了创业能力,并有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8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网络教学资源

我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和开发精品课程网站、微课学习平台、师生交流平台、校园网习题库等数字化(网络)学习资源,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微课是指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课堂内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6]。我系自2014年开始开展微课教学,教师将每个知识点或口腔操作技术制作成5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放在学校微课平台及精品课程网站供学生下载到个人电脑或智能手机上学习,学生可充分利用课余的“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微课视频可重复观看,是一种不受时间和地点等条件限制的方便高效的教学资源,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3.9重视实践技能考核和过程性考核,使教、学、评有机结合

我系采用过程性考核、期末实践技能考核及期末理论考核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过程性考核指分阶段对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进行考核,平时成绩包括每次解决问题的成绩、病例报告成绩和学习态度,占课程总成绩的40%。过程性考核的目的不在于成绩本身,而在于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渴望评价和积极参与评价[7],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期末实践技能考核参照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方式,采用客观结构化能力多站式考核方式,占课程总成绩的30%。

4结语

我校口腔系始终坚持人才培养必须适应目前与未来口腔基层职业岗位需求的原则,开展行业人才需求调研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根据市场需要开设专业,根据专业岗位技能需求设置课程,根据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模式,建设医教结合的“双师型”专任教师队伍和职业氛围浓厚的口腔医学实训基地,校企全方位合作、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和教学的各个环节,逐渐形成符合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求的三年制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自2008年起,委托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构,开展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研,为教学质量管理、招考办法改革、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调整创新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调研数据证明,我系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改革工作切实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社会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毕业生符合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岗位需求,成为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型口腔医学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娜,宋锦璘,邓锋,等.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构建口腔临床医学本科综合教学模式的初步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92-93.

[2]肖放鸣.高职学生社会能力培养探析[J].教育探索,2010(8):32-34.

[3]崔德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途径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9(5):44-45.

[4]张轩,余占海,殷丽华.口腔医学生人文关怀意识教育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4,19(4):740-741.

[5]赵弼洲,余占海.口腔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和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0,31(10):72-73.

第8篇:口腔医学与技术范文

关键词:口腔护理 教学 改革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c)-0148-01

1 进行改革与创新的目的及意义

口腔医疗兼容了健康和美丽的概念,具有很好的市场概念和运作空间,中国的口腔医疗产业是一个快速发展、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朝阳产业。在中国口腔医疗服务中,长期以来以口腔医疗诊所及医院口腔科服务为主要模式,而口腔疾病的发生与诊疗特点决定了口腔医疗服务是以口腔医疗诊所为主要模式。口腔医疗诊所的工作人员主要由执业口腔医师、执业口腔助理医师、口腔医疗技师、执业口腔护士组成。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口腔治疗方面,要求更安全、更舒适的诊疗服务。卫生部规定每台牙科综合治疗椅至少配备1.03名相关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和0.4名护士[1],这也要求大量的口腔护士要尽快的进入工作岗位。如何培养合格的口腔护士尽快适应临床工作,是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和难题。目前应用于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口腔护理专业教学相关教材,还没能与新的教学法配套。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相关的护理技术、护理流程,并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护患沟通技巧与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爱伤”观念,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为学生实习和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探究的课题在国内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在我国,口腔护理学是一门新型的学科,是以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为基础,以其独到的专业基本理论和技术,集多种交叉学科理论与实用技能于一体,在人类口腔健康保健和卫生事业发展中占有重要比重的专业性学科。随着口腔医学事业的发展,作为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护理专业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为了是学生能从学校过渡到临床操作,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校不断总结经验,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口腔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人才规格及知识和技能结构,突出专业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初步形成了一套该专业的课程体系。一体化教学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和互助的能力,交际和交流能力,生活和生存能力等[2]。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应变能力。在我校口腔护理专业教学改革中,结合我国国情和本校口腔护理专业的培养现状,应用一体化教学方式,不断探讨符合中国特色的口腔护理人员的培养方案。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训练其在实际工作中与同事协调、合作的能力。在一体化教学法的具体实践中,学生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可以说,一体化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在口腔护理职业教育中,一体化教学法有其独特的优势,应更进一步总结提高,大力试用推广。

3 项目的前景预测及分析

“口腔护理”这一新兴的护理专业方向虽起步较晚,但随我国口腔医疗市场需求应运而生,从事口腔护理的专业人员既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又要有高超的专业能力。在我国口腔门诊推广四手操作势在必行,培养专业的口腔护士有广阔的市场需求[3]。如何使口腔护理专业学生在校能较好掌握四手操作技术,为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我校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改革原有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胆地尝试将目前国内外较推崇的一体化教学应用于口腔护理专业教学中,结合一体化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找出为口腔医疗市场系统培养口腔护理专业实用型人才的方法,使其成为我校口腔护理教学的长效机制。通过对口腔护理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学生掌握严格的四手操作技术,它是一种高效率的牙科操作技术和现代化的服务形式。通过培养优秀的口腔门诊护士,为社会创造更优质的服务,造福社会。

4 具体内容和创新突破点

4.1 内容

以培养实用型口腔门诊护士为目标,改革口腔护理教学模式,通过一体化教学构建一个全面、实用的口腔护理专业课程。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整合教学资源,编著一套适合口腔护理教学的具自身特色的校本教材。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以实训项目为主导,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制定课程标准、实验实训规范、形成性评价。重点在于如何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以适应岗位需求。实训室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配置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并配有摄像头、口腔内窥镜、数字化影像系统,便于教师直观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并可做到边训边教、边教边做;构建相对固定的实习基地,为口腔护理专业学生的见习、实习提供良好的场所。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顶岗上班承担大量临床工作。从护德、医学基础知识和四手操作方面综合测评学生学习情况,在临床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顶岗工作,以此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4.2 创新突破点

以培养目标为主线,把课堂教育和口腔医疗市场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开展一体化教学,形成一种优化的教育体系;订单培养模式即与口腔诊所合作,开展订单培养。

5 结语

通过对口腔护理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学生掌握严格的四手操作技术,培养有良好的口腔医学及护理理论与技能,能独立担任口腔疾患的护理、能开展口腔疾病的预防和健康教育指导,能按护理程序进行临床施护的口腔护理专业实用型人才,为社会创造更优质的服务,造福社会。

参考文献

[1] 全国齿科卫生士教育协议会.齿科卫生士概论[M].2版.东京:医齿药出版株式会社,2003.

第9篇:口腔医学与技术范文

1.1档案资料建设工作有助于理清专业历史发展沿革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档案资料是专业教学管理、教学实践和教育研究活动的真实记录和反映,也是积累教学资料、教学成果、工作经验的重要手段,其真实性及权威性在理清专业历史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各级教学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专业进行评估时,当市场对专业建设进行统计调研时,大量专业档案资料可提供翔实有力的依据。通过收集和整理各高职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档案资料,形成专业大事记,研究和评估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历史,有助于客观梳理我国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历史沿革,帮助研究其进步和发展状况,把握改革方向,理性评价其存在价值和发展空间。

1.2档案资料建设工作有助于提高专业知晓度和美誉度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作为新兴专业,虽然具有发展潜力与良好前景,但如果不提高社会知晓度,同样“酒香也怕巷子深”。很多医务人员、在校学生甚至教师都没有听说过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分不清口腔医学与口腔医学技术之间的差别,更何况是高考学子、家长和用人单位。为此,加强专业档案资料建设工作并进行广泛宣传,对于促进招生就业、打造专业品牌、提高专业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力、实现专业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

1.3档案资料建设有助于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区域经济和义齿加工行业的迅猛发展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提出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应运而生。由于是新专业,高考招生工作存在盲区,专业介绍不够详尽,许多学生及其家长难以准确、全面了解,高考志愿填报存在盲目性,误填误报专业志愿时有发生。加之传统手工作坊式的义齿加工生产观念根深蒂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导致许多学生对专业缺乏兴趣与信心。新生报到后有思想不稳定、不安心学习现象,甚至部分学生想调换专业。针对以上情况,可及时搜集专业图片资料及就业信息,向学生及其家长介绍行业发展现状、趋势以及人才需求情况,帮助学生巩固专业思想。

2促进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档案资料建设工作的建议

2.1建立健全“学组—专业—个人”三级联动机制口腔职业教育学组隶属于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联系全国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纽带。学会每年举办口腔职业教育论坛,是国内口腔职业教育工作者学术研讨、实践切磋、思想碰撞、信息共享的重要平台。建议学组加强档案资料管理人员的联系、培训与督导,从宏观层面加强专业档案资料建设。从专业层面看,高职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收集、整理教学和科研中各种资料与数据工作的直接承担者,首先应树立责任意识,认识档案资料信息资源的价值,不能误以为档案资料工作等同于誊抄、保管工作;要及时解决人财物投入少、配套设施不到位等问题,建立健全立卷归档、档案保管与利用、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等制度。此外,应配备专兼职专业档案资料管理人员,提供专业培训,做到上联下达。上联即及时将本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动态资料传至学组;下达即敏锐发现具有价值的专业资料产生事件与现场,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收集与归档。专兼职管理人员既要精通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知识,又要有一定的档案管理水平,更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高职院校要加强培养这种复合型人才,不断提高档案资料管理水平。从个人层面看,作为专业档案资料的直接创作者与建设者,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师生应提高自身专业档案资料积累意识,主动在各类专业活动中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将重要教学、科研工作文件归档保存。此外,师生应摒弃个人功利思想,避免有档不归、归而不全甚至拒绝归档或据为己有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重视本组织、本单位、本职务工作的档案建设与管理,是每位工作人员的基本义务。专业档案资料建设工作要摸索规律、建章立制、督导考核,力求档案内容详实、准确,确保档案资料质量,充分发挥其作用。

2.2加强档案资料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实现了专业档案资料的储存数字化、操作信息化、传递网络化、资源共享化、结构一体化、使用便捷化,有利于其的开发利用。首先,既要抓好纸质档案与实体档案建设,又要抓好电子、虚拟档案建设,通过先进技术实现不同形态档案信息的系统化、规模化和科学化管理。其次,将“学组—专业—个人”三级联动机制与信息化建设结合,建立并在一定范围内共享档案资料目录清单,加强信息管理横纵联系,打破部门垄断与区域限制,实现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共享互补。再次,以专业档案资料建设促进专业建设,认识和利用档案信息,努力开发服务领域,发挥其潜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专业档案资料信息化管理具有占用空间小、储存量大、应用能力强、传输速度快等优势,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为社会公众服务,实现并倍增自身的巨大社会价值。最后,要以开放的姿态灵活运用专业档案资料,采用新媒体、新技术进行传播与宣传。一方面可通过专业网站,以文字、图片、声像形式传送多感官专业信息,增强舆论引导力,把专业思想与优势展示给全社会;另一方面可借助微博、微信、QQ、飞信等社会化媒体和移动互联网,多媒体联动,提升本专业知名度,树立专业品牌。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