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口腔医疗专业范文

口腔医疗专业全文(5篇)

口腔医疗专业

第1篇:口腔医疗专业范文

1设置直属卫勤机构,提高勤务保障效率

1978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规定“牙科大队队长兼职美军军医局副局长,负责独立管理美军一切牙科事务,可向军医局提出意见及直接向总参谋长呈报关于美军牙医及口腔卫生状况的所有事宜”。该法案意义重大,不仅明确了牙科大队队长具有对美军牙科专业技术人员及事务进行独立管理负责的权力,而且牙科大队队长可以越过美军军医局(SurgeonGeneral,SG)与总参谋部接触。结合我军实际情况,建议在后勤部卫生部设置直属口腔卫生勤务处,直接对总部负责,独立制定具有机动部队保障特点的口腔卫生勤务业务的专业标准和政策,打破原有人事编制,集中管理机动部队所有口腔卫生勤务人员的编制人数、使用任命、晋级、训练、分配及调动、设备耗材采购配发等有关的事务,让医院、卫生队及卫生所的口腔卫生勤务人员、口腔卫生装备、口腔卫生耗材等统一管理,有效组织和分配口腔卫生勤务资源。口腔卫生勤务处聘用军内具有丰富临床和卫生勤务保障经验的口腔医学专家担任技术顾问,直接或远程信息网间接指导和提高基层口腔卫生勤务保障。

2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探求人事制度改革

口腔卫生勤务人员主要包括口腔卫生勤务指挥管理人员、口腔军医顾问、口腔医疗军医及职业助理士官。参照美军健康职业贷款偿还计划(HPLRP)、健康职业奖学金计划(HPSP)等。制定相关补助、奖励、进修等优惠政策吸引来自军队、地方院校的口腔医疗军医投身军队口腔卫生勤务建设中,促进现有口腔医疗军医继续留在军队服役,有效防止专业人才流失。组建口腔卫勤试训队,开展ABC三种不同层次的基层口腔勤务相关训练。A层次:刚服役口腔医疗军医均需接受为期半年口腔卫勤处制定的专业和军事教育训练,考核合格方能上岗,包括:战争死亡救护课程、口腔卫生勤务训练课程、口腔卫勤保障技术与方案课程、口腔卫生勤务行政管理学、整体管理质量理念课程(TQM)、战伤外科手术助理培训课程、军事技能训练等。B层次:为了弥补口腔医疗军医资源不足和提高口腔卫生勤务保障效率,扩大口腔卫勤试训大队职能,依托口腔科优质临床资源丰富的医院,培养大量口腔医疗职业助理士官,建设基层口腔卫生勤务人才梯队,开展不同层次(1个月、3个月、半年、1年)口腔保健和辅助治疗短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口腔健康教育与促进、口腔日常保健知识、口腔疾病基本预防技能、常见口腔疾病处置方法、常见口腔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及简易机动口腔医疗箱的展开与使用、口腔卫生勤务训练课程。具有以上基本口腔技能的军士不仅可以辅助军医开展口腔医疗,也可独立开展简单口腔疾病防治,预防军队口腔疾病大规模流行。C层次:对口腔军医和军士定期技能与卫勤能力考核,为上级主管部门提供晋升和奖励的依据。

3规范值勤任务分配,严格奖励处罚机制

参照我军《军队地区津贴规定》,结合海拔、土被系数、水资源适宜度、地表崎岖度、人生气候指数、人文发展指标等,将我军口腔保障值勤任务地域划分为三类:一类为普通地区,二类为偏远地区,三类为艰苦地区,并增设特三类为海外维和、护航特训地区。通过试训考核的口腔军医和卫生士官一般先分配到一类地区基层单位任职,并轮流担任在本区域机动分队流动值勤;而后开始依次参加二类地区、三类地区值勤,必须拥有以上值勤经历才能参与特三类地区值勤。建立正常的轮流值勤时间:一类地区值勤时间2年,二类地区1年,三类地区2年(特殊情况除外)。通过口腔卫勤处(科)协调,以上轮流值勤安排与该区域机动部队整体工作需要一致。口腔卫勤处(科)根据实战需要动态调整区域内口腔军医的固定比例、一定时期内服役的口腔军官人数、高年资口腔军官需要量、以及三类地区人数分布与训练等。设置技术奖章制度,每名口腔军医均要参加统一组织的口腔业务能力、卫勤保障能力及军事技能考核。合格者可参加年度技术奖章评选,通过评审,只有技术和军事技能上均达到较高水平且在卫勤保障中表现出色者可获得奖章。口腔卫勤处(科)及机动分队主管、科研培训机构及医院工作人员、口腔顾问或高级牙科军官均从奖章获得者中挑选。

4引进野战机动装备,组建灵活高效分队

目前全军现有较为成熟的野战机动口腔医疗装备主要有:

(1)国内研制的S2004型口腔诊疗车。

(2)野战口腔流动诊疗车。

(3)美国进口ADU-10型便携式牙科综合治疗机。旅团级配发以上野战机动口腔卫勤装备;医院级配发流动口腔医疗方舱单元,将口腔医疗模块整合进入现有的方舱医院,同时参照美军在方舱上建立远程牙科医疗系统,以提高复杂口腔疾病防治能力[10-11]。在以上装备基础上,组建不同层次、规模不等口腔医疗机动卫生勤务分队,根据不同保障任务组合口腔卫生勤务力量,深入一线基层保障平战时官兵口腔医疗需要,是提高机动部队口腔卫生勤务战备建设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除保留医院少数固定口腔治疗中心外,取消卫生队口腔军医等固定编制,其余人员全部划归口腔医疗机动卫生勤务分队,直属总部口腔卫生勤务处管理,以营连为单位设置口腔医疗临时诊疗点,机动卫生勤务分队携带相应装备和耗材常年定期轮流到各基层连队开展口腔巡诊检查、预防保健、治疗和卫生勤务保障训练等工作。

5完善后续理论研究,推动成果实践应用

第2篇:口腔医疗专业范文

关键词:医护配合;预防;口腔急诊;医疗风险;作用探讨

随着我国医疗就诊模式的转型,各医院急诊科不仅是急、危、重症疾病的抢救中心,还成为社会-医疗供需矛盾的缓冲区和矛盾突显区,对急诊科的医疗安全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口腔专科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与综合医院一样承受着医疗和社会两大执业风险的压力。由于口腔医学专业和布局的限制,以及口腔疾病人群的广泛性和就诊的不及时性,使得非门诊时段的急诊就诊安全管理成为科室管理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非门诊时段的行政管理是薄弱的,因此医护之间的密切配合成为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1]。作者近3年来将医护配合作为急诊科的安全管理手段应用于临床工作,在预防口腔急诊医疗和护理的风险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研究统计2013年10月1日-2016年10月1日共接诊的急诊病例153452人次。其中2013年度接诊46756人次;2014年度接诊51786人次;2015年度接诊54910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8.39%。3年接诊病例中,颌面创伤病例14578例,占本组病例的9.50%;急性牙痛69053例,占45.00%;颌面部急性炎症43488例,占28.34%;急性口腔内出血3836例,占2.50%;非急症病例22497例,占14.66%。3年期间治疗急诊患者中,存在医疗安全风险病例132例,占本组病例的0.086%。

1.2方法

对我院急诊科近3年期间在口腔急诊患者治疗中存在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风险的132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和总结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应用医护配合方法降低医疗风险的效果和体会。

2结果

2.1医疗风险隐患的原因分布

本组132例医疗风险隐患中,技术质量隐患84例(医疗66例,占78.57%;护理18例,占21.43%);医疗服务48例(医生32例,占66.67%;护理16例,占33.33%),具体分布见表1。

2.2医护配合避免医疗风险隐患的效果

本组132例中,通过医护配合成功避免医疗风险126例,占95.45%;发生医疗安全事件6例,发生医疗风险6例,占4.55%(其中医疗技术纠纷3例,科内解决2例,院内解决1例;医患服务纠纷3例,全部在科内解决)。多年来通过医护配合的医疗安全管理方法不仅有效的降低了急诊科的医疗风险,而且使得急诊科成为我院连续8届的优质服务先进集体。

3讨论

3.1口腔医院急诊科的工作特点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学科的细化,口腔专科医院的独立建院使得口腔医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由于口腔疾病人群的广泛性和就诊的不及时性,使得非门诊时段的口腔急诊就诊流程压力逐年提高。然而口腔医院不同于综合医院由多学科共同参与急诊值班,遇到急、危、重症可以互相支援,辅助科室齐全。口腔专科医院非门诊时段科室医护人员的单一性和行政管理的薄弱,医护人员工作中遇到的风险和安全隐患需要独立面对,他们既是工作者又是管理者[2]。

3.2口腔急诊医疗的执业风险分析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型,近年来医患信任危机严重地影响着医学的发展,特别是急诊科已成为医患纠纷和伤医事件的“重灾区”。由于夜间就诊患者疾病的突发性和疾病转归的不可预知性,使得医疗风险的发生率明显提高。特别是颌面创伤病因的不同,以及对日间门诊治疗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对救治要求的不客观也加重了医护人员的社会风险,一旦处理不妥将会发生医患纠纷甚至伤医事件[3]。由于口腔急症在病种、症状、诊断及处理方面均具有与口腔常见病不同的特殊性,并且口腔急症的转归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因此要求医护人员具备很强的应变能力,随时根据病情变化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另外夜间突发医疗事件多,个别时段出现医疗高峰,需要医生既要有高超的医疗技术,又要具备敏捷、灵活的服务技巧。由于夜间是人体生理状态较差的阶段,对于这种高风险状态下的医疗工作特别需要医生和护士间的密切配合,否则很难完成医疗任务,甚至会发生医疗安全事件。

3.3医护配合在防范医疗风险的作用及培训

3.3.1医护配合在防范医疗风险中的作用在口腔急诊医疗中,绝大部分的治疗项目是由单个医师独立操作完成的,术中需要护士的协助和配合。由于口腔急诊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和病程的不可预知性,夜间医护人员的单一性,使得医疗中的鉴诊分诊、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颌面创伤的清创缝合中呼吸道的监护,急性牙痛的牙位和麻药的核对,口腔急症的输液观察,重症患者的转诊都需要医护之间的配合完成,如出现配合失误就会发生医疗差错和医患纠纷。近年来临床上医护配合的各种模式报道较多,特别是四手操作和六手操作在口腔医疗中的应用,不仅减轻了医生的劳动强度,同时也有效的降低了医疗风险的发生。由于急诊科不能停号,使得夜间医护人员生理状况的严重透支,加之当前医患关系的信任危机,使得医护之间的配合、支持、帮助更为重要。加强非急诊患者的鉴诊和急诊患者的流程管理,以方便医生提高治疗速度和质量,有效缩短患者等候时间。将护理工作中的“三查八对”制度引入口腔急诊医疗中,有效的提高了急诊科的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

3.3.2医护配合能力的培训由于专业的限制,口腔专业的医护人员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更多的局限于口腔医学领域,而对多发伤和严重的颌面部感染而涉及的多学科医学知识和技能,特别是生命急救的能力明显不足,例如: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技能;急救药品适应证的掌握;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等急救设备的使用都应成为培训的重点[3]。每月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急、危、重症病例的讨论,每年度开展科内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实战演练,以检阅医护之间的急救配合能力。另外对医护人员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夜间医疗高峰期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可有效地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焦躁情绪,培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胆大心细,遇事不慌的职业素质。护士要熟知疾病的诊疗流程和治疗方案,医生要懂得口腔急症的护理常规,医护之间的配合默契必须建立在相应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之上。

3.4医护配合的方法

3.4.1颌面创伤救治中的医护配合伴有严重出血和骨折移位的颌面创伤,护士应及时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护。对出现生命危象的患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和氧气吸入,配合医生控制出血和将移位的骨折断进行复位。在急救中对呼吸道进行严密的监护[4]。对于老年外伤患者做好心电监护下协助医生进行清创缝合,对低龄的外伤患儿术前做好心理干预,使患儿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3.4.2急性牙痛治疗中的医护配合急性牙痛是常见的口腔急症之一,由于口腔的解剖特点,牙痛的鉴别诊断尤为重要,特别是患牙牙位的正确诊断和术前核对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另外,麻醉药物的选择及核对非常重要,特别是心血管病患者麻药选择和注射不当会发生严重的医疗风险;护理工作中的“三查八对”制度有效的规避了医疗风险。

3.4.3输液观察患者的医护配合口腔专科医院的患者输液工作是由急诊科的护士承担的,由于输液患者均是口腔重症,因此输液过程中的病情观察必须由医生协助完成。对于输液中的不良反应的急救也需要医护之间的配合[5]。

3.4.4危重患者转诊的医护配合急诊科对于口腔急、危、重症患者及时处理后往往需要转科或转院,在转诊前的对生命体征的检查和记录需要医护配合共同完成,并与相关科室或“120”医护人员进行交接,在转运途中做好患者的监护,并将病情向家属进行交代[6]。

3.4.5医患沟通和健康宣教中的医护配合在口腔急症治疗后的健康宣教对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由于患者对疾病的发生和治疗的心理恐惧,往往对护士的单一宣教重视程度不够,甚至过后遗忘,因此对病情严重或是理解能力较差的患者,医护人员应相互配合进行健康宣教,已达到患者和家属理解和重视,必要时通过随访进行健康指导[7]。

4小结

近年来,将医护配合方法应用于口腔急诊医疗风险的预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8•12滨海新区爆炸伤救援中这种医护配合的效果得到了有效的验证。作者体会到:医护的配合首先要从科主任与护士长之间的默契管理配合开始,这是科室预防医疗风险的基础。在这种密切交叉、互补的管理下,形成医护配合的科室文化和氛围,对医护人员的关心、培养、支持、帮助成为医护配合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刘锐,李金源,任运辉,等.牙科诊疗操作医护配合模式的研究进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3,30(3):242-244.

[2]任建强.急诊急救工作中医护配合问卷调查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7(9):839-842.

[3]侯晓文,冯秀芝.医护配合不当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及对策[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5):741-742.

[4]刘家文,刘光碧,张洪敬,等.医护配合培训在提高护士急救能力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3):41-42.

[5]邝蕾,黎雪娟,吴伟.流程管理在门急诊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7):1555-1557.

[6]裘文娟,陈肖敏,俞永美.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在院内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1):58-61.

第3篇:口腔医疗专业范文

【关键词】口腔诊所;基层;医院感染;管理;问题;对策

1检查结果

基层口腔诊所感染制度的落实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与重视程度关系密切。新建、规模大、经济条件好的连锁口腔医疗机构(诊所)的感染管理工作相对规范,有相对规范的消毒供应室(间),配备有消毒灭菌设施和清洗设备;建设较早、规模小的口腔诊所感染管理工作不够完善。

2感染管理存在问题

2.1口腔诊所负责人对感染控制重视不够,感染管理组织制度不健全

有71.4%的诊所未设专职或兼职感染管理人员,机构内无感染法律法规,特别是与口腔专业关系密切的《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等行业标准。没有制定符合诊所实际的感染管理制度,或制度形同虚设,日常院感工作缺乏监督,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消毒隔离技术及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很少或内容简单。部分诊所装修豪华但布局流程不合理,口腔器械、消毒灭菌设备、空气消毒、手卫生设施配备不完善,牙科手机与门诊量不匹配,不能做到一人一机,医疗垃圾、生活垃圾混放,存在较大的医院感染问题和隐患。

2.2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

口腔诊所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淡薄,操作台脏乱,器械包装不规范,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原则执行不严,手卫生设施配备不全或安装位置不合理。使用手触式水龙头、固体肥皂,手套破损做不到一人一更换。消毒液浓度配置不正确、使用不规范,未配备消毒剂监测指示卡,诊疗区域每日清洁消毒无登记。

2.3口腔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情况不乐观

有6个口腔诊所建立有相对规范的消毒供应室(间),配备有固定的器械清洗消毒人员。有省级消毒供应上岗证的3所,与外院签订有消毒灭菌供应协议的4所,其余11所存在流程不合理、消毒间狭小、设施不齐全等问题。有的租用民房,在狭小的厨房灭菌,无独立器械处理区,清洗、保养、检查、包装、消毒和灭菌区没有物理屏障。52.4%的诊所未做生物监测,14.3%的诊所装载过多导致湿包,28.6%的诊所未使用酶洗液,热封机不是医用的占90.3%,导致包装不合格,灭菌包的包内、包外指示卡使用不规范。采用快速卡式蒸汽灭菌的器械,裸露、堆叠存放,未在无菌容器中保存,有效期超过4h。无专业清洗工具或不合格,消毒灭菌不规范,11所诊所不能提供消毒效果和环境卫生学监测。大多诊所未配备合格的空气消毒设备和做到有效通风,或虽有空气净化设备,但与诊室面积、体积不匹配,有的紫外线灯管悬挂过高,不能做到每周使用75%的乙醇擦拭,无法保证消毒效果。11所诊所口腔综合治疗椅、操作台面、物体表面每日清洁和消毒未记录,有血液、体液污染时做不到立即消毒。

2.4职业防护不到位

19家诊所虽配备有口腔操作的防护用品,但47.6%的医务人员回答防护知识不正确,且对本人的免疫检查不知晓。个别医务人员操作时不戴防护面罩或眼镜,只戴手套和不合格口罩。诊疗操作中,探针、注射器、扩大针、车针等锐器随处乱放,利器盒配备不足。85.7%的诊所没有进行职业暴露登记和随访。57.1%的诊所设置有口腔X光机,但放射防护器具配备不全的占25.0%。

2.5医疗废物管理不规范

检查的诊所均与医疗废物处置机构签订有处置协议,有19%的诊所设置有独立的医疗废物暂存间,但由于医疗废物量少,不能做到48h回收,存在交接记录不完整、登记重量、数量不规范的问题。有57.1%的诊所存在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混放、利器盒、医疗废物包装袋不合格、使用不规范等问题。

3管理对策和建议

3.1加强对口腔诊所的督查力度

建立诊所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实行消毒供应验收、消毒供应专业、医院感染管理持证上岗,对消毒供应验收不达标的诊所一票否决,对隐患较大、整改不力的口腔诊所应限期整改或取缔[1]。

3.2加强诊所管理层和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视

建立健全和完善符合口腔门诊实际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和制度,提升医务工作者的无菌意识及对无菌观念、隔离消毒重要性的认识[2]。做好基本的环境清洁工作,定时净化空气,进行传染病防控、医院感染管理等知识培训,正确掌握器械消毒灭菌程序,严格四手操作。针对医院感染存在的问题及时追踪评议,及时沟通、整改,不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3.3加强硬件设施投入,充实内涵建设

要求诊所配备与诊疗规模相适应和匹配的牙科手机、三枪头、清洗器、灭菌器、医用热封机、软化水、注油机、医用酶洗液等设备,做到高危医疗用品一人一用一灭菌。改造不合理的消毒室布局,严格按照中心消毒供应室(CSSD)的3个行业标准和《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做好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印制环境、清洗、器械消毒、灭菌记录表格并规范填写。

3.4加强医院感染培训

举办医院感染培训班,加强对从业者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学习规范和标准。掌握医院感染防控技术,让医院感染兼职人员外出参观学习,拓宽视野,取得医院感染管理上岗证,保障诊所医疗安全。

3.5重视职业暴露的防护

为工作人员体检、接种疫苗,建立健康档案和职业暴露随访,配备冲眼喷头、防护面罩、放射防护等用具,保证职业安全。3.6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规范处置医疗废物,做好各项登记。

4讨论

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加大对口腔诊所的监管和督查力度,强制性督导检查并持续进行质量改进,设立医院感染防控专项资金,配置必备的消毒灭菌器械。对管理滞后的口腔医疗机构限期整改,定期举办医院感染管理和消毒供应专科培训班,提高诊所从业者的医德建设和医院感染防控意识。针对基层口腔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定期体检,确保患者就诊安全和从业者职业安全,是基层口腔诊所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保障口腔医疗安全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阚琛.口腔门诊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管理水平评价体系的探索研究[D].遵义:遵义医学院,2016.

第4篇:口腔医疗专业范文

关键词:口腔设备;工程师;设备维修与管理

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的越发重视,入院就诊治疗的口腔疾病患者逐渐增多,同时为了提高治疗效果,不断地有更多的口腔设备被研发出来。在实际的口腔临床医学过程中需要对口腔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修进行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改善,以确保口腔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设备故障的出现,延长使用寿命,减少维修,降低医疗成本。但同时口腔设备结构复杂,在维护与维修方面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因此,关于口腔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应当由专业的人员进行负责,口腔设备工程师作为接受过专业学习、培训以及拥有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是理想的人选。本文将对口腔设备工程师在相关设备维修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未应用口腔设备工程师的情况纳入本次研究中的对照组;将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应用口腔设备工程师的情况纳入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每组抽取20台口腔设备,同时选取两组时段内收治的患者100例以及20名医护人员。口腔设备中包括X光压片机2台、光敏固化灯2台、超声洁治器2台、显微镜5台、铸造机2台、紫外线灯5台、高压灭菌设备2台。对照组: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47例,年龄范围在22~65岁,平均年龄为(43.72±10.28)岁;研究组: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49例,年龄范围在21~65岁,平均年龄为(43.26±10.03)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一步展开比较。

1.2方法

(1)建立口腔设备工程师小组: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口腔设备工程师招募,从中选择具有相关工作经验7年及以上、具备相关职业资格、职业素质良好的人员组成,共3名。(2)岗位培训:确定最终的录用口腔设备工程师后,安排其参与设备维修与管理的培训,邀请设备厂家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设备的构造、性能、简单原理,设备对于安装环境的要求,正确的操作流程,设备的日常检查、保养注意事项,设备出现一些常见故障时如何维修等。(3)建立设备管理制度,加强对设备的检查与保养: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由口腔设备工程师对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定期检查,及时发现故障隐患、清除隐患,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每天对设备内部进行有效清洁,清理掉落的杂物和灰尘。定期保养:设备中需要做机械运动的部件容易受到磨损,需要定期加入润滑油等。如果医院需要引进新设备,由口腔设备工程师对安装的环境进行检查,避免出现腐蚀性物质、易燃物质,确保环境干燥、卫生干净、电路安全等。(4)由口腔设备工程师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医护人员是设备的直接使用者,为确保其操作规范、合理,对其进行设备相关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故障判断以及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设备故障问题出现情况、维修情况,以及设备故障相关不良医疗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医护人员危险事件发生情况。故障问题:包括电路硬件和运行软件故障率、机械运转故障率、易损耗材率、操作不当率。维修情况:包括更换次要部件率、更换主要部件率、厂家返修率、调试后恢复正常使用率。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均录入至Excel2010中予以校对,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处理。(x±s)表示计量资料,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用卡方(x2)检验。P评定检验结果,P>0.05提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的设备故障问题出现情况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设备故障问题出现率明显降低(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的维修情况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更换次要部件率、更换主要部件率以及厂家返修率均明显降低(P<0.05)。见表2。

2.3对比两组的设备故障相关不良医疗事件以及医护人员危险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设备故障相关不良医疗事件发生率以及医护人员危险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见表3。

3讨论

将口腔设备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管理,以及提供有效的维修条件,能够为患者和医护人员创造一个安全、有效的医疗环境,能够从较大程度上提升医院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因此,口腔设备的维修与管理成为了口腔科以及口腔医院的工作重点。口腔设备工程师是该工作重点中的重要人物,对设备的引进、验收、保养、维修等多个环节均熟悉且具有直接关系。口腔设备工程师的主要职责就是为口腔医疗建立高质量、低成本的设备环境,确保口腔疾病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确保口腔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安全。在此次研究中,与未应用口腔设备工程师之前的情况相比,应用口腔设备工程师后,设备故障问题出现率明显降低,更换次要部件率、更换主要部件率以及厂家返修率均明显降低,且设备故障相关不良医疗事件发生率以及医护人员危险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口腔设备的引进是提升临床医疗水平的基础,引进口腔设备牵涉到技术成熟程度问题、售后问题、费用问题以及配件问题。引进设备后需要对其进行验收,确保口腔设备的质量,并且需要掌握常见的故障问题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在口腔设备使用过程中,通常设备出现的问题与认为因素有关,口腔设备工程师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维护,并及时修正不合理的操作方式。如果医疗设备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故障,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进度、疗效甚至安全,故医疗工程师需要在平时维修设备时需要对设备进行质检,确保其能够正常、安全运行。综上所述,应用口腔设备工程师能够有效减少口腔设备的故障情况发生,减少维修、降低成本,进而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在口腔治疗过程中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许欢.口腔综合治疗机常见问题的解决技巧与浅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v.24(08):162-163.

[2]杨再永,米安明,赵楠.基层部队口腔医疗设备配置现状与对策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8,039(009):72-74.

[3]王泉.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维修中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对策[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006(017):35,39.

[4]韩金星.医院口腔医疗器械的维修与管理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6(23):25.

[5]金巧红.“9S”管理理念在口腔科的应用效果探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04):185-187.

[6]吕海霞.口腔科医疗设备与仪器的维护方法与技巧[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024(011):147-148.

[7]王璨粲,王雁,陈文.口腔医疗设备的临床维护及管理体会[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03):183-185.

[8]任百洁,卢静一,郑义等.牙周内窥镜的操作流程与维护管理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20,017(001):147-150.

[9]朱晓琴,杜艳,方丹.口腔科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的改革建议与实施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026(020):53-54.

第5篇:口腔医疗专业范文

关键词口腔科;复用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持续改进

世界卫生组织曾在医用器械清洁消毒原则中推荐指出,在消毒灭菌之前必须经过清洗干燥的程序[1]。清洗是指除去医疗器械上的血液、组织、蛋白质等污染物的过程[2]。随着现代医疗器械的复杂与精细程度日益增加,清洗过程难度逐渐加大,也对清洗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口腔科所含医疗设备众多、价格昂贵,且大多为复用器械,清洗不当会影响随后的消毒灭菌质量,进而造成交叉感染[3]。而口腔科医疗器械的特殊性在于检查过程中不仅会沾上患者的唾液、血液等体液,还极易沾染口腔内的各种细菌,对清洗过程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提高清洗质量,提升器械清洗质量水平,我院于2014年下半年对口腔科复用医疗器械进行一系列管理措施、方法的改进,检测清洗质量并与上半年对比,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将我院口腔科所有复用医疗器械列入本次研究,包括弯盘、拔牙钳、持针钳、止血钳、线剪、骨挫,水门汀充填器,根管充填器械等,于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做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改进。其中全效多酶清洗液产自德国,全自动清洗消毒机产自德国瑞典。

1.2方法

主要从清洗人员、操作过程和监管力度三个方面进行质量改进,具体措施如下:1.2.1清洗人员培训清洗过程需由专职护士完成,上岗前进行统一培训。首先需学习国家相关清洗消毒标准,认识医疗器械清洗过程的重要性;其次加强口腔科常用医疗器械的辨认与了解,熟知器械名称、构造与用途,并告知器械的重点污染物与清洗部位,有针对性的提高专业知识;最后根据厂家提供的器械知识对其进行拆卸、分类、规范清洗流程的培训,并及时对培训者作现代清洗技术、标准和理念的宣传更新。1.2.2规范清洗操作清洗过程通常包括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两种方式。清洗流程为:预清洗、浸泡、酶洗、漂洗。简单器械可直接按程序手工清洗或机械清洗,复杂器械需首先拆卸至最小器件,器械关节关节打开至90°,使用软化水冲洗掉肉眼可见污染物,置于1∶200多酶稀释液中浸泡5~10min,水温保持30~40℃,以专用清洁刷于酶洗液中刷洗,然后放入全自动喷淋清洗消毒机清洗。1.2.3加强质量控制清洗组内设置组长,并在科室中设置质检员岗位。组长负责每日清洗质量的监督,对清洗情况做日常记录与反馈,对清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并督促组员改正。质检员对口腔科器械清洗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评估清洗质量并与组长讨论做进一步技术改进。

1.3评估指标

口腔科内所有复用器械中随机抽取进行清洗质量评估。采用目测法和带光源放大镜观察法,观察器械表面及关节、轴节处有污渍、水垢、锈斑的发生情况,计算各自所占比例。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数据包做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014年口腔科复用器械清洗效果2014下半年抽查检测中污渍、水垢和锈斑发生率均显著低于2014上半年(P<0.05)。

3讨论

医疗器械使用后的清洗是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清洗是否彻底与灭菌质量密切相关,尤其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必须经过彻底的清洗,才可以达到最佳的消毒灭菌效果。残留在器械上的任何污染物都会在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妨碍灭菌因子与污染物的直接接触,降低杀菌剂的活性[4],因此清洗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器械消毒灭菌过程的成败。国家卫生部于2009年颁布了《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技术的行业标准》以控制医院清洗消毒质量[5],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口腔是人体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含量最多的部位[6],诊疗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转移至医疗器械上,口腔复用器械若清洗不彻底便会大大增加患者医源性感染的风险,严重者甚至可导致乙肝、艾滋病的传播。而口腔医疗器械通常构造精细、形态复杂,增加了清洗的难度,若一次清洗不到位,污染物长时间附着于器械上,再次清洗难度更大,还可能腐蚀器械表面,减少使用寿命,因此需实施严格管理,提高清洗质量。目前口腔复用器械清洗主要问题为人员不专业、清洗过程不规范,导致质量管理和提升困难。针对上述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我院口腔科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本研究于2014年下半年开始采取以培训专业清洗人员、规范清洗操作和加强质量监管为主的措施,尝试改进清洗质量,并通过抽查了解整体效果与清洗合格率。在众多检测医疗器械清洁程度的方法中,目测和带光源放大镜观察法为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其简单、快速、便捷的特点使实际应用十分广泛,以目测配合带光源放大镜检测,可更仔细地观察关节、齿牙等目测法检测困难处,使抽查结果更加可靠,因此本研究中采用该检测方法作为判断手段。研究结果显示,与上半年的抽查结果相比,下半年的污渍、水垢和锈斑发生率有了明显降低,表明经专业培训和过程的规范,口腔科诊疗器械清洗不彻底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清洗质量明显提升。此前有研究表明[7],在清洗之前加入多酶液浸泡的环节,可有效提升清洗效果,也从侧面证实了本文结果。总之,在日常工作中从人员专业化、过程规范化和质量控制日常化三方面对口腔科医疗器械的清洗做持续改进,可显著提升清洗合格率,降低不良情况发生率,实现复用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有效提升,为医院整体服务质量的改善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可萍,崔志丹,白雪玲,等.标准操作程序在腹腔镜器械清洗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31(11):1259-1260.

[2]刘晓红,唐文慧,张春玲,等.复用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影响因素调查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9):38-39.

[3]殷秀娟,肖丽妹,沈玉琴,等.口腔器械不同清洗方法的质量比较[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25-126.

[4]李桃.医疗器械两种清洗消毒方法的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4):59-61.

[5]曹军平,马毅,李霞,等.综合医院消毒供应科卫生安全隐患及监管对策[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07(6):582-583.

[6]周桂琴,谢少清,徐瑞芸,等.不同检测方法在潜在管腔类器械清洗质量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35):4435-4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