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文科数学知识点范文

高中文科数学知识点精选(九篇)

高中文科数学知识点

第1篇:高中文科数学知识点范文

一、影响文科生数学成绩的原因

1.不少文科生学习数学比较被动

许多文科生对数学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制订学习计划,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不做笔记,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2.不少文科生不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一般来说,数学老师上课都会分析概念的内涵,强调重点难点,但是相当多的文科生上课往往会走神,没能全神贯注,对教学重点难点一知半解,有些学生即使上课时也做了笔记,但存在的问题也很多,课后只是为做练习而做练习,机械地套公式、定理,不善于总结知识,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结果时间也花了,但收效甚微。

3.相当一部分文科生学习数学时不重视基础知识

即使是一些有点功底的文科生,在平时学习数学时也经常忽视基本知识,对一些难度不大的题目,经常是“心算”了事,而不去认真“手算”,忽略了演算过程,使一些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得不到有效训练。这些学生反而对难题很感兴趣,一旦钻研进去就不能自拔,陷入题海,结果舍本取末。

4.很多文科生对高中数学不具备进一步学习的条件

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知识无论是在深度、广度上还是在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高中数学中有很多知识难度大、解题方法要求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三角公式的变形,空间概念,排列组合等。有些内容还是初高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学习停滞不前是不可避免的。

二、提高文科生数学成绩的措施

我认为,应该以加强学法指导为主,化解分化点为辅,以此提高文科生的数学成绩。

1.加强学法指导,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学法指导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继续指导:制订学习计划、课前预习、课堂专注、课后及时巩固复结。

(1)制订学习计划,安排合理时间,这是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第一步。计划有长远计划,也有近期计划,计划要严格执行,行之有效。

(2)课前预习是学生学好新课的前提。课前预习要讲究效果,力争在课前把教材的基础知识基本弄清楚,对于难点做好记录,以便上课时认真听老师分析。

(3)课堂是学习的关键环节。上课时一定要专心听课,认真做笔记,特别是课前预习中不清楚的难点知识,通过老师的分析,尽量掌握。如果课堂上掌握不了,课后也要想办法解决课堂上的疑难问题,千万不要把疑难问题堆积下来。

(4)课后及时巩固、复习,总结已学知识,也是搞好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学生要做的,一是做适当练习巩固课堂知识,建立练习错题本是一个不错的做法;二是看课堂笔记,把刚学的新知识与以前的旧知识联系起来,使所学的知识由“懂”到“会”、由“会”到“熟”、由“熟”到“活”、由“活”到“悟”。

2.重视基础知识,循序渐进,切忌冒进,急功近利

不少文科生学习数学不重视基础知识,急躁求快,有的同学甚至想方设法找学习捷径、窍门。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做题不要只做有难度的题,对容易题目的演算有助于提高运算能力,不能忽视。另外,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知识的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许多同学能取得优秀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础知识扎实,他们的运算能力达到了相当熟练的程度。

3.研究数学学科特点,加强辅导,化解分化点

数学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高中数学中易分化的知识多,这些知识一般都有方法新、难度大、灵活性强等特点。对易分化的知识,教师应当采取多次反复,加强辅导,开辟专题,将出现的错误提出来让学生议一议,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通过变式练习,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以达到灵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第2篇:高中文科数学知识点范文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大学文科数学教学现状,研究了大学文科数学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试图从根本上解决大学文科数学开设的目的和意义;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形成文科数学教学大纲;从内容安排上探讨适合学生和教师的文科数学教材;从现实状况出发,思考了文科数学的教学方法。 

    我校及国内很多大学的文科类专业,都开设了数学必修基础课,对提高文科学生数学素养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效果不是非常明显,文科数学基本上是理工类几门数学基础课的压缩和简化。一方面试图把大量的基础数学知识介绍给学生,另一方面又受课时较少的限制必须精简内容,于是普遍采取了重结论,不重证明;重计算,不重推理,重知识,不重思想的讲授方法。大多数学生,只能是依葫芦画瓢,以应付考试为目的,谈不到提高数学素养,失去了学习数学的目的。 

文科学生往往觉得高等数学不可理解,难以接受,许多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显然,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改变这种状态,使学生感到可以理解,并且能轻松、愉快地完成这门课程的学习任务。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持续学习能力的高度,来把握教学原则。目的不是教学生如何做题,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针对文科类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规律和学习需求,不仅从学生获取知识的层面,更要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可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高度,明确文科数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即着力解决文科学生为什么要学数学,数学学什么,如何学习等当前一直困惑的问题。该项目力争探索出适合文科学生学习特点,确定恰当的教学原则,通过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合理架构教学内容,编写一本适合文科类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大学文科类数学教材。从教学大纲及教材的层面对大学文科数学的教学理念、内容、方法进行改革的研究和探索。 

作者旨在从教学理念的高度,对大学数学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系列改革、研究,重新审视和梳理,特别对独立学院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 从根本上解决大学文科数学开设的目的和意义 

教师需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调整教学理念;学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思想方法的魅力,提高数学素养。 

依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历史、作用和发展,结合文科学生的实际,从总体上把握大学文科数学的教学目的、意义和要求,大致上有两方面:(1)理解和掌握大学文科数学的基本内容、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和初步应用;(2)培养和加强文科学生的理性思维方式和能力,文理交融,提高文科学生的综合素质。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通过前者来实现。二者相比,后者更重要。这正是文科学生学习数学的特殊性所在。 

2 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大纲是文科数学教育的导向和关键 

探索文科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需要、学习规律,从认知规律和教与学的规律出发,以培养大学文科学生的数学素养为重点,来进行研究与改革,明确大学文科数学的目的和要求,形成具有良好导向教学大纲是关键。 

依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历史、作用和发展,以及当今社会对文科学生的要求,文科学生今后将要从事的工作等,结合文科学生的实际,从总体上来明确开设大学文科数学的目的和教学要求。文科数学教学目标与原则以理解为主。文科学生今后将要从事的工作以及终身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人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有一定的观察力、理解力、判断力等,而这些能力的大小关键取决于他的数学素养。数学教育是一种理性教育,是对人的综合素质的一种提高,它能赋予人们一种特殊的思维品质。对文科学生来说,良好的数学素质可以促使他们更好地利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观察周围的事物,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更好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正适合目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3 以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为教学指导思想,符合文科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原则,合理选取教学内容,编写一本适合文科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大学文科数学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数学的特点是概念高度抽象、逻辑严谨、推理精确。但这些特点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而中学文理分科,使得大部分文科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大学学好起点更高的大学文科数学,其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制定和安排至关重要,而这一切究其根本,在于大学文科数学开设的目的和意义,以及贯彻这些理念的重要载体——教材。 

目前该课教材大体有三类:一类是以理工科数学为样本,对内容和理论要求分别进行了精简和降低,即使如此,这对文科学生来说,显得枯燥难懂,无法理解内容和学习的目的;另一类是数学科普性读物,分别介绍了数论、图论、模糊数学等数学分支的基础知识,有的还介绍了数学模型、数学实验技术等,这类教材涉及面广,但都一点而过,

没有较好数学基础的人,根本无法接受和理解;还有一类侧重于介绍数学文化,而忽略了具体数学知识。数学的思想方法是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的自然感悟,离开了具体数学知识这一载体,数学文化就成了空洞的介绍和解说,不可能真正理解数学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外延。 

以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大纲为依据,恰当安排教学计划,注重数学知识与数学历史有机结合、数学文化与数学概念融会贯通,突出数学的文化理念和数学概念的历史渊源,重点突出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弱化数学的抽象性和数学的技巧,注重大学文科数学的基本内容,例题、习题选择恰到好处,目的明确。融入必要的数学软件知识,使学生与时俱进的来学习数学。 

教材力求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通过该教材的学习,使文科学生了解数学的基本内容、方法和意义;了解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了解数学文化及其背景,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保证数学内容和理论的基本要求下,教材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思维的养成,基本数学知识的交代。避免理工科教材的难懂难读;避免多而泛;融合数学文化于具体数学知识中,避免二者割裂空洞。 

具体而言,大学文科数学教材应注重体现: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融会贯通;数学历史与数学概念有机联系,合理结合;突出数学的文化理念和数学概念的历史渊源,重点突出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弱化数学的抽象性和数学的技巧,注重大学文科数学的基本内容;例题、习题选择恰到好处,目的明确;融入必要的数学软件知识,使学生与时俱进的来学习数学。 

有了适合的文科数学教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更好的因材施教,讲解数学知识、追溯数学历史、渗透数学思想、介绍数学发展现状等,在教学中恰当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理解数学、体验数学,进而领略数学的魅力。文理交融,给学生一个广阔知识空间、一种素质、一种能力。 

4 文科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思考 

有了适合文科学生的教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更大程度的因材施教。讲解数学知识、追溯数学历史、渗透数学思想、介绍数学发展现状等,在教学中恰当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理解数学、体验数学,着眼于培养文科学生特殊的思维品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 

(1)以正确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使其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学生从内心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非常重要。他们会从自身的需求出发来学习高等数学,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求知的欲望; 

(2)作为大学老师,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从获得终身持续学习能力的高度,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3)教师应根据授课对象、授课内容以及教学目的的不同,采取恰当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注重扬其形象思维之长,补其逻辑思维之短;扬其阅读能力之长,补其运算能力之短。 

(4)对于文科学生,降低严格论证的要求,侧重让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减少一些难懂的理论证明,侧重形象、直观地渗透数学思想;弱化一些数学运算技巧,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5)教授文科高等数学,教师要尽避免用“数学味”过浓的数学语言,采用丰富形象生动的语言,适当插入数学历史、数学家趣闻,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考试。尽可能排除文科学生惧怕数学考试的心理,使其以轻松的心态愉快的接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利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各方面的数学素质。 

5 结束语 

从根本上明确大学文科数学开设的目的和意义,进一步研究数学教育在文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恰当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突出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注重将数学文化融入文科数学教学,总体上,必将提升文科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赵志红等.大学文科数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9. 

[2] 汪国柄.大学文科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 

[3] 严守权等.大学文科数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8. 

[4] 盛骤等.大学文科数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 

[5] 姚孟臣等.大学文科高等数学(第二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 

第3篇:高中文科数学知识点范文

数学不只是关于数的世界、形的世界,数学更是一门充满人文精神的科学:大学数学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传授数学的基本知识,更是培育大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意识能力培育训练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高等数学课程是在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基础上。根据“必须、够用”原则及各专业对各种数理论、知识、方法以及量化思维需求的基础上设置的,这一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和提升各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和终身学习所必须的数理基础和数理思维:通过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必须、够用的数理理论、知识、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理论理解能力、量化解决相关专业问题能力和继续深造的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等。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部分高校在文科开设了高等数学课程,到现在全国绝大部分高等院校文科专业都相继开设了大学文科数学课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和文化素质。教育部十分重视高校文科开设高等数学课程,还特别指出,对于文科大学生,高校数学教育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发挥作用:第一,掌握必要的数学工具。用来处理和解决人文科学中普遍存在的数量化问题与逻辑推理问题;第二,了解数学文化,提高数学素质;第三,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如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第四,培养全面的审美情操,培养要对数学的美感;第五,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作好准备。资料显示:尽管高等院校文科专业类别各种各样,所开设数学课程的目的、范围、要求程度有所不同,但普遍都存在着课程内容陈旧、脱离相应专业需要。学生所学难以致用等诸多现象。笔者就大学文科数学教学现状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高校文科开设数学课程的作用

数学的功能,是社会、科学、认识、教育和文化功能。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使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离不开数学,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也已发展到与数学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地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新时代的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也应当掌握一些高等数学知识,并且能够运用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来指导、帮助自己的工作。

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得数学化的趋势使大学文科专业所设置的课程越来越需要数学的支撑,一些与数学关系密切的学科分支与方向如:数理语言学、计量史学、教育信息处理学等研究热点的蓬勃兴起也无疑有力地说明了数学工具与思想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生机和活力。高校文科生掌握必备的数学工具并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意识,无疑会对他们今后的良好发展铺垫更好的基础。数学知识的运用,可以为高校文科学生提供量化的知识和技能,弥补直观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不足,训练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可以提供模型化方法、公理化方法、数学试验仿真方法等有效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文科学生智能素质和文化素质,使之形成严谨、细腻、坚毅、务实、追求真理等优秀品格。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整个数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相辅相成的过程和结果。从学生的个人发展来看,数学能够培养人的正确思维;绝大部分高校文科专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都将面临大量的处理公务、制定计划、研究方案、组织实施等任务,需要思维的清晰性、条理性和全面性、辩证性,同时又由于时代的发展。获取信息渠道的多样化,人才全面成长的各种需求,创新精神的培养,都对他们的逻辑能力、思维能力等数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高校文科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虽然高校文科数学课程改革也有了一定的成效,但还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注重结论而不注重过程。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过于偏重演绎论证的逻辑过程,而不是发明定理或发现定理证法的过程,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以至于高校对课程的开设首先、甚至于只关注知识的传授。这种误解导致部分高校数学教育将数学知识的传授作为高校数学教学的目的:不少教师由于习惯了照搬传统教学方法。使得他们固守课堂中心、教师中心、课本中心,教学中仅仅局限于传播数学知识,而不涉及人文教育,无视文科专业学生的特殊需要,无视文科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特殊认知规律和特殊的认知结构。另外,由于从事文科大学数学教学的人员,基本上就是从事理科高等数学教学的教师,从而否定在文科开设高等数学课程:导致大多数高校文科数学课程基本上是理工类高等数学课程的压缩和简化。这使他们难以区分文科与理科的区别。因此常常不能结合文科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不能采取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导致无法充分调动文科生学学数学的积极性,大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这样就导致高校文科数学教学中出现一方面试图把大量的基础的高等数学知识介绍给学生,另一方面又由于受课时较少的限制必须精简内容的现象。所以大多数高校文科数学教学普遍采取了只重结论不重过程、只重计算不重推理、只重知识不重思想的讲授方法。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也常以类型题的方法去学习,以老师上课的笔记作为主要学习资料去复习:虽然较好的学生也能掌握不少高等数学知识,但是在数学素质的提高上收效甚微,而数学基础较差的文科学生,也只能是勉强应付考试,谈不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更谈不到数学素质的提高。

2、数学教学过程中缺乏德育教育的渗透。传统的文科数学课堂中,课堂上讲授的知识都是成熟的、系统的、完美的,大多数教师只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很少介绍数学家获得真理的思维过程,教学过程中普遍缺乏对学生的启发性,忽视对学生科学探讨精神的帮助与鼓励,缺乏对数学家获得真理的过程及其艰辛程度的描述。感受不到数学家们顽强追求真理的执着与勇气,看不到数学的本质与思想:其次割断了数学与哲学等自然科学的联系。

3、考试形式单一化,效果检验不合理。文科学生习惯于背诵一些内容,特别是结论性的知识;有的学生每学期期末,只要将主要内容看一看,重点内容背一背就有把握参加考试了。这种学习方法对数学不适应。当然,数学中的某些内容,如公式,法则也需要记忆,但是只记住这些结论还不行,还应该了解结论的来龙去脉,并作一定数量的练习和习题。数学学习需要理解,这一点比文科课程要突出。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就难学好数学。对于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学生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始终找不到学习数学的方法,久而久之就会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

三、大学文科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解决策略

参考许多从事高校数学教育工作者、数学学者、数学专家等对高校文科数学教育的不同见解,并结合个人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高校文科数学教学过程中面临的这些问题。

1、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的重要作用。社会与科技的进步已经充分验证了数学在各个领域里边的指导地位,文科数学教学中应当充分结合理论与实践,加大数学学习的宣传力度:在引导的前提下,让他们主动去查阅资料,主动去体会数学的价值,使得学生自然地、充分地认识数学在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文化交流、人自身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让他们从内心接受数学,从而主动学习数学。促进高等数学教育的开展。

2、融入数学史。无论数学家、数学教育家、还是数学教师、数学爱好者都从自己学习数学的切身感受中体会到。数学的发展历史对学习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一定的作用,究其原因在于它可以使人们获得思想启迪,得到教育。对于文科生眼中枯燥无味、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理论,针对文科学生自身学习中的特点。进一步融入数学史教学。可想而知如果对于相关的数学概念和理论,学生知道它的来龙去脉,更好地了解数学家坚持不懈的精神,数学发展过程中的趣事等,就会对其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加强数学史料和教学内容的恰当结合,能使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既可以无形中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与价值。

3、合理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不但重视教学的结果。更加重视教学的过程。针对文科学生比较擅长形象思维、不大擅长逻辑思维的特点。教师如果能够合理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往往会在培养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相辅相成方面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在“导数的应用”中,“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是一个重点,我们在介绍“极值”的定义后,利用高中数学文科学生学过的有关导数的简单知识,启发学生结合“导数的几何意义是函数曲线在该点切线的斜率”,观察几个特殊函数图像极值点附近切线的情况,然后让学生自己猜测“极值点的必要条件”,并与高中数学中的导数“极值”的相关知识进一步联系,然后用多媒体形象地用一般函数曲线的切线“随点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画演示,再一次发现并检验该结论。

4、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以其容量大、形象、直观等特点对提高课堂效率,发展学生的创新素质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利用多媒体的各种功能。可以把高度抽象的概念和定理给出动态的几何解释,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和全面。对于讲究抽象思维的数学课程,应该慎重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大学文科数学课程不同于一般的理工科数学课程,它培养抽象思维的任务相对较轻,而培养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融合的任务相对较重,可以较多地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同时结合高等数学课程标准以及文科学生本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课堂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减少数学知识的抽象和枯燥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4篇:高中文科数学知识点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开设大学文科数学的状况,分析了大学文科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探讨了大学文科数学的课程定位、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等问题,并根据个人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一、大学文科数学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

信息时代,人文社科领域中许多研究对象量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在“数学无处不在,无所不用”的大环境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数学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或“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模式,即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抽象思维、逻辑论证思维等);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即数学文化;数学不仅是一类知识的集合,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一种基本素质,即数学素质。

目前,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高校在文科专业开设了大学文科数学,我校开设文科数学已经有6年。根据近几年我们的教学实践和与其它高校的交流,发现目前文科数学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在很多学校存在,而且有共性。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大学文科专业开设数学课程是教育界人士的普遍共识,但目前国内没有对文科数学准确定位,也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文科数学究竟应当包括哪些内容,学生应学习哪些知识、获得什么能力,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国内的教材也是五花八门,每本教材的内容都有很大差异。其次,从事文科数学教学的教师都是来源于数学专业,大多数教师缺乏对文科学科特点的认识和研究,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顾及文科学生的特点,而是按照理工科学生的思维讲授。出现的问题是:老师讲得费劲,学生听得乏味;教师感到教不会,学生感到学不会。第三,文科数学的考核方式没有考虑文科数学和文科学生的特点,考试方式和命题思路很单一,没有灵活性,跟理科的考核方式基本相同,极易造成大面积不及格,从而失去了文科数学教育。

二、文科数学教学观点之我见

以上共性问题的核心是文科数学的定位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就为其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根据本人的教学经历和对文科数学的认识,提出以下看法:

第一,关于文科数学的定位问题

首先,文科学生学习数学是高等教育目的转变的需要。最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学生人数成倍增加,加上各学科互相渗透和相互影响。社会对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人们的就业观念也有很大的转变,使本科教育的培养方向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化”教育,要求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而不是达到学科的最前沿,也就是教育要做到“重基础,宽口径”,培养文理兼通、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中数学素质对于文科学生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文科数学必须比较系统地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数学知识,文科数学不是数学史。

其次,数学能培养人的理性思维。数学不同于文科课程,是按照逻辑演绎严格表述的,它追求的是从不证自明的少数几个前提出发,逻辑地演绎出整个系统,因此数学可以培养人的逻辑思维和思辩能力。对于擅长发散思维和形象思维的文科学生来说,开设数学课程不仅可以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也加强了文科学生辩证观点的培养,而且学习数学可以提高文科学生的审美能力(数学本身蕴涵着对称美、简洁美、奇异美、抽象美等)。文科学生不会象理工科学生那样在自己将来工作中广泛应用数学,他们学习数学是为了培养理性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不应过分强调运算的技巧,而应更多地关注其中包含的思想。

第二,关于教学内容

数学的不同分支包含不同的思想。微积分研究的是连续性问题,代数研究的是离散问题,概率研究的是随机性问题。因此,文科数学中至少应当包含这三个方面的基础知识。由于针对的是文科学生,很多学生物理知识比较缺乏,因而在引入概念时应尽量将物理问题换为经济或其它问题。例如在介绍重要极限时,介绍银行复利概念;在介绍导数时,引入经济学中的边际分析与供给、需求弹性等概念。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科数学也应当向学生传授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问题。因此,文科数学应当包含一些简单的数学建模问题,特别是经济、管理、生物及其它社会科学中的简单数学模型。如广告问题的数学模型,利用导数知识研究广告的传播规律,为广告策划提供借鉴意义。这些例子所用数学知识不多,但包含丰富的思想,可以让文科学生充分体会理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方法,扩大他们的视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体现理科思维与文科思维的差异,文科数学中应适当包含数学与社会科学如数学与哲学、数学与美学、数学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作为选学内容。数学与很多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联系,很多社会科学中包含数学,数学中也包含社会科学的部分内容,很多数学分支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在文科数学教学中适当介绍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必然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例如,“白马非马论”在哲学上涉及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事物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需要用大量篇幅予以论述。即使如此,人们有时还感到疑惑,但用数学的观点来看,就是集合与元素的关系。集合与集合是包含关系,但集合与元素则是属于关系。“白马非马论”是将集合与元素的属于关系混淆为集合与集合的包含关系。再如数学中“群”的概念与社会群体的组织有一定的类比性,其中“单位元”的作用可以与社会群体中领导的作用进行类比。

第三,关于成绩评定问题

由于文科数学并不是文科专业的核心课程,文科学生学习数学是为了培养理性思维能力,理解数学所体现的精神与美,并不一定要求他们掌握多高深的数学知识,因此文科数学的考核应当与理工专业有所区分,严格按照理工专业的方式进行考核必然会对给学生带来较大负担,因此我们建议应该坚持下面的原则:多种形式的考察与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把课堂讨论的表现,实际应用能力的差异,也按一定比例计入总分。这样做既可以减轻学生期末考试的压力,又能最大程度的鼓励学生主动寻求数学方法来解决在自己学科中遇到的问题(也就是培养他们的兴趣)。针对艺术类专业,甚至可以以写读书报告的形式代替书面考试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

由于文科数学在我国高校的开设时间不长,对其教学特点和规律了解的不够深刻,文科数学教学如教材、学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探索和解决。当然,文科数学作为对文科学生教育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出现一些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对目前的教学内容不应过度求全,更不能照搬理科数学的教学内容;对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不应老是责备,需要的是以科学和审慎的态度去分析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主动而又有步骤的去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困难,使文科数学的开设和教学能够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张国楚,许本顺等.大学文科数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第5篇:高中文科数学知识点范文

一、大学文科数学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

信息时代,人文社科领域中许多研究对象量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在“数学无处不在,无所不用”的大环境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数学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或“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模式,即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抽象思维、逻辑论证思维等);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即数学文化;数学不仅是一类知识的集合,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一种基本素质,即数学素质。

目前,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高校在文科专业开设了大学文科数学,我校开设文科数学已经有6年。根据近几年我们的教学实践和与其它高校的交流,发现目前文科数学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在很多学校存在,而且有共性。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大学文科专业开设数学课程是教育界人士的普遍共识,但目前国内没有对文科数学准确定位,也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文科数学究竟应当包括哪些内容,学生应学习哪些知识、获得什么能力,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国内的教材也是五花八门,每本教材的内容都有很大差异。其次,从事文科数学教学的教师都是来源于数学专业,大多数教师缺乏对文科学科特点的认识和研究,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顾及文科学生的特点,而是按照理工科学生的思维讲授。出现的问题是:老师讲得费劲,学生听得乏味;教师感到教不会,学生感到学不会。第三,文科数学的考核方式没有考虑文科数学和文科学生的特点,考试方式和命题思路很单一,没有灵活性,跟理科的考核方式基本相同,极易造成大面积不及格,从而失去了文科数学教育。

二、文科数学教学观点之我见

以上共性问题的核心是文科数学的定位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就为其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根据本人的教学经历和对文科数学的认识,提出以下看法:

第一,关于文科数学的定位问题

首先,文科学生学习数学是高等教育目的转变的需要。最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学生人数成倍增加,加上各学科互相渗透和相互影响。社会对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人们的就业观念也有很大的转变,使本科教育的培养方向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化”教育,要求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而不是达到学科的最前沿,也就是教育要做到“重基础,宽口径”,培养文理兼通、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中数学素质对于文科学生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文科数学必须比较系统地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数学知识,文科数学不是数学史。

其次,数学能培养人的理性思维。数学不同于文科课程,是按照逻辑演绎严格表述的,它追求的是从不证自明的少数几个前提出发,逻辑地演绎出整个系统,因此数学可以培养人的逻辑思维和思辩能力。对于擅长发散思维和形象思维的文科学生来说,开设数学课程不仅可以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也加强了文科学生辩证观点的培养,而且学习数学可以提高文科学生的审美能力(数学本身蕴涵着对称美、简洁美、奇异美、抽象美等)。文科学生不会象理工科学生那样在自己将来工作中广泛应用数学,他们学习数学是为了培养理性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不应过分强调运算的技巧,而应更多地关注其中包含的思想。 第二,关于教学内容

数学的不同分支包含不同的思想。微积分研究的是连续性问题,代数研究的是离散问题,概率研究的是随机性问题。因此,文科数学中至少应当包含这三个方面的基础知识。由于针对的是文科学生,很多学生物理知识比较缺乏,因而在引入概念时应尽量将物理问题换为经济或其它问题。例如在介绍重要极限时,介绍银行复利概念;在介绍导数时,引入经济学中的边际分析与供给、需求弹性等概念。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科数学也应当向学生传授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问题。因此,文科数学应当包含一些简单的数学建模问题,特别是经济、管理、生物及其它社会科学中的简单数学模型。如广告问题的数学模型,利用导数知识研究广告的传播规律,为广告策划提供借鉴意义。这些例子所用数学知识不多,但包含丰富的思想,可以让文科学生充分体会理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方法,扩大他们的视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体现理科思维与文科思维的差异,文科数学中应适当包含数学与社会科学如数学与哲学、数学与美学、数学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作为选学内容。数学与很多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联系,很多社会科学中包含数学,数学中也包含社会科学的部分内容,很多数学分支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在文科数学教学中适当介绍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必然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例如,“白马非马论”在哲学上涉及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事物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需要用大量篇幅予以论述。即使如此,人们有时还感到疑惑,但用数学的观点来看,就是集合与元素的关系。集合与集合是包含关系,但集合与元素则是属于关系。“白马非马论”是将集合与元素的属于关系混淆为集合与集合的包含关系。再如数学中“群”的概念与社会群体的组织有一定的类比性,其中“单位元”的作用可以与社会群体中领导的作用进行类比。

第三,关于成绩评定问题

第6篇:高中文科数学知识点范文

 

 

一、高等数学应当作为文科类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通识课程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使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离不开数学,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也已发展到不懂数学的人望尘莫及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新时代的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也应当掌握一些高等数学知识。 

据了解有些高校至今连文科高等数学选修课也没有开,究其原因,有些是对开设高等数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够;有些是感到现有的教学总课时已经很多,不好再增加一门课;有些是数学教师人手不足,也有些数学老师不愿意给文科学生讲课,认为不好教,或者认为内容浅没意思;还有些则是学校教学管理方面的原因。其实,上述问题只要足够重视,认真研究,并不难找到解决办法。 

 

二、文科高等数学应当将传授数学知识和揭示数学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对文科类大学生开设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是什么?究竟应当介绍哪些内容?对此尚有不同的看法。目前也没有比较认可的、通用的教学大纲,合用的教材也不多。前些年出版的文科高等数学教材大致有三类:一类是介绍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一元微积分、概率统计初步和线性代数初步,并在每章最后附了一个历史注记,但这些注记的内容比较专业,初学高等数学的学生很难看懂,更难理解;另一类按作者所说,是近现代数学的“导游”,分专题介绍了数论、解析几何、微积分、组合数学、线性代数、线性规划、概率统计、图论、数理逻辑、模糊数学的知识,有的还介绍了数学模型、数学结构、复杂科学、数学实验技术等。这些教材涉及了很多数学分支,面太宽,每个专题的介绍也只能一带而过,教师难教,学生也难学;还有一类是侧重于介绍数学文化,虽然内容相当精彩,但对数学知识的介绍比较零散,对于没有学过高等数学的文科大学生来说,不能达到比较系统地学一点高等数学基础知识的要求,也很难真正理解数学文化的丰富内涵。 

作为面向全体文科类大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的高等数学,既要介绍高等数学最基础的知识,又要开阔学生的眼界,尽可能使学生对近现代数学的概貌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并着力揭示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和思想方法,这样才可能使学生终生受益。传授知识和揭示实质二者不可偏废。 

因此,所介绍的应当是最基础、应用最广泛的高等数学知识,首先应当介绍研究确定性现象的一元微积分和研究随机现象的概率统计初步。在此基础上,再比较简要、系统地介绍一点数学发展史,介绍一些经典数学问题、传统数学分支和当代数学科学的发展,通过史实与例证来揭示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思想方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等。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使学生们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既学到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又了解到数学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既受到形式逻辑和抽象思维的训练,又受到辩证思维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使得学生在今后的一生中,即使把许多具体的数学定理和公式忘掉了,但数学科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和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仍然在帮助他,指导他工作、学习和生活。 

 

三、对文科学生讲授数学必须更加注意教学方法的改革 

 

数学老师习惯于严格、严密的论证,推导,而对直观、直觉往往重视不够,有些老师甚至认为不严格证明就不算数学课。其实,“数学课”与“数学”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数学课应当把数学成果的科学形态转化为数学知识的教育形态,因此,数学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和不同的教学目的,采取不同的、恰当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文科学生讲高等数学,更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改革,扬其形象思维之长,补其逻辑思维之短;扬其阅读能力之长,补其运算能力之短。

对一般的文科大学生来说,应当尽可能地降低严格论证的要求,而侧重于介绍已有的数学知识,让他们学会运用。所谓“尽可能地降低”,并不是“取消”,而是:一要保证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例如微分中值定理、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的严格证明可以代之以直观的说明);二是对一些特别重要、并不显然、而又不难证明的命题,应当给出严格的证明(如微积分学基本定理,正态分布的概率计算公式等),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三是有些内容只需要学生知道是这么回事,并不要求他们完全掌握并能运用(如极限的定义、定义;大数定理和中心极限定理等)。 

针对文科学生的特点,教师的教学语言更要注意生动形象,举例时注意结合他们的专业,适时地插入一点文学、语言学、经济学、美术学、音乐学、影视艺术等方面的例子,插入一点数学家的故事,插入一些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与数学有关的事例,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也可启发他们如何去学习数学、学好数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更要特别注意向学生揭示高等数学中变与不变、有限与无限、部分与整体、确定与随机之间的矛盾,以及矛盾转化的条件和途径。 

必要的课外作业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学得不好的同学大都平时不能认真地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是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和检查自己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最好办法,也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流。因此,学生作业我都是亲自批改,并把作业中的问题记录下来,对于普遍性的问题在课堂上讲评,对个别错误多或态度差的同学则当面谈。 

四、加强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搞好文科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 

第7篇:高中文科数学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文科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成绩

数学是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课程内容多,思维要求高,对文科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进一步增大。从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 教材中可以看出,课程加大了文理科选学内容的差异。文科的理性教学是一个既重要又艰巨的任务,因为文科学生的知识背景、认知结构、能力倾向、思维方式等与理科生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在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数学教学中,这种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科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随着数学教学的深入和新内容的增加,文科学生数学能力偏低的现象逐渐突出,可谓“高投入,低产出”,于是出现了部分文科学生严重偏科的现象。因此,如何培养文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让他们取得一个较为满意的成绩,就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因势利导”,培养兴趣

一般情况下,文科生的兴趣更偏重于感性的、文学性的领域,如有的爱好文学,有的爱好历史等,所以他们出数学之外的文科成绩较突出,而对数学则望而生畏,兴趣不足。要改变这一状态,教师就要多关心文科生的思想和学习,经常同他们平等交谈,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帮助他们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高考,而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继而激发他们学数学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指导他们制定学习计划,消除畏惧心理,鼓励他们“要学”、“爱学”、“敢问”、“会问”,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要求家长能以积极地态度对待文科生的数学学习,要多鼓励少指责,多指导少说教,帮助他们弃掉沉重的思想包袱,轻松愉快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还可以结合文科生成才的事例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认准方向,真正确立适合于自己的奋斗目标,一步一步地向数学的高一级目标进军。常言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他们感兴趣,就会克服困难,战胜困难,达到提高数学能力的目的。

二、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指导学生提高数学意识

1.回归教材基础知识,建构良好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良好听课习惯,向课堂要效益

高考文科数学试卷中大部分的题目都是基础题,只要把这些基础题做好,分数便不会低了。在平时的复习中,应以教材为主,只有吃透教材上的例题、习题,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构建数学的知识网络,以不变应万变。回归教材,不是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要抓纲悟本,对着教材章节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选择一些针对性极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并从中提炼出思想方法、归纳出解题思路。此外,要想做好基础题,就得在课堂中培养听课习惯。听是主要的,听能使注意力集中,把教师讲的关键性部分听懂、听会,听的时候注意思考、分析问题,但是光听不记,或光记不听必然顾此失彼,都会使得课堂效益低下,因此在课堂上应适当地做笔记,领会教师教学内容的主要精神和解题思路,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堂教学注重题组教学

所谓题组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某一方面的目的,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有效地选用一组数学问题组织教学,并且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除了解决单个的数学问题外,通过几个问题的前后联系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的变化,形成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方法。如在学习有关二次函数、二次方程和二次不等式时,教师可利用这样的题组:已知二次函数 ,(1)作出其图像;(2)求函数图像的顶点坐标以及对称轴方程;(3)求出函数图像与 轴的交点坐标:(4)判断方程 有无实数根;(5)分解因式: :(6)解不等式: (或 )。此例从各小题本身来说,可以复习与巩固二次函数图像、顶点、对称轴、与轴的交点,解一元二次方程。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等知识,使学生在二次函数图像、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以及分解因式、图像与 轴的交点等知识之问形成一张知识网络,能深刻理解各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是各小题本身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在教学中,还要加强学法指导,例如: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方法学习的训练;教会学生把难题进行分解,逐个进行击破;渗透数学思想的学习等。

3.让学生总结方法,学会学习

(1)课前做好预习工作,熟悉上课内容,为上好课做准备。(2)课上要心到、眼到、耳到、手到、嘴到,集中精神,积极动脑参与思维活动,积极动嘴回答发言,积极做好适合自己看的笔记。(3)课后做作业前要先复习,杜绝一想做数学就拿出作业纸,抄题目,然后就翻开例题,照搬过程。(4)总结解题经验,共同感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如何在条件与结论之间建立桥梁,如何将所学的基础知识、思想方法、解题技巧转化为“桥梁”。会解题,是中学生会学习最外在的表现,是取得好成绩的必要条件。“熟题生做、生题熟做”,对于“很面熟”的题目,要当成“生题”,更加认真、细致审题,避免思维定势,对于很陌生的题目,注意将新问题转化为老问题。综合性问题,可以先分解,从点上找突破口。 转贴于

4.“举一反三”,学会迁移

“上课能听懂,作业能完成,就是成绩提不高,”这是高中阶段许多学生的共同问题。由于课堂信息量小,知识单一,在教师的指导下,大部分文科生一般能听懂;课后的练习多是直接应用概念套用算法,过程简单且技能技巧要求较低,他们也能完成,但受到速度和时间等方面的影响,他们不大注重课后的理解掌握和能力提高。因此,教学中要编制“套题”(知识性、技能性)、“变式题”(变条件、变结论、变思想、变方法),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详尽地剖析,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所学的知识归纳总结,这有利于提高文科生的数学能力。

5.“固本扶元”,落实双基

文科生数学能力低,主要表现在对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上。“万丈高楼平地起”。要学习,基础十分重要,基础扎实,就能学得好;基础不实,就学不好。可见,只有在巩固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才能提高文科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其旧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结合讲授新课组织复习;也可以通过基础知识的训练,使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使他们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从而促进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三、提高文科生知识表征水平

在教学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即使已具备了解决某个问题的全部知识,但也不能保证这个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如学生在解决平面几何、立体几何问题时,有时冥思苦索却不得其解,若经别人指点,即可恍然大悟。这说明学生头脑中虽具有解决这个问题所必需的概念、定理等知识,却没有想到如何运用它们去解决眼前的问题,这主要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组织得不好、表征不当所造成的。国内外一系列研究表明,在知识表征阶段,学生需要根据知识的类型和特征,采取合适的、多形式的表征方式,以促进知识的条件化、结构化和自动化,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掌握知识,才能有效地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高知识表征水平,要多加练习。练习决不是搞题海战、疲劳战,而是要科学地进行练习。科学的练习应遵循如下原则:①目的明确,积极主动;②注重方法,举一反三;③形式多样,加大密度;④适量适度,循序渐进。

总之,提高文科生的数学成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我们高中文科数学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若能把握好同化的“交接区”,注意激发文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文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关注他们学习心理环境的建没,一定能帮助他们排除重重的学习障碍,促进他们数学学习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付仁杰.如何消除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J].考试(教研版),2008(11).

第8篇:高中文科数学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文科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成绩

        数学是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课程内容多,思维要求高,对文科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进一步增大。从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 教材中可以看出,课程加大了文理科选学内容的差异。文科的理性教学是一个既重要又艰巨的任务,因为文科学生的知识背景、认知结构、能力倾向、思维方式等与理科生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在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数学教学中,这种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科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随着数学教学的深入和新内容的增加,文科学生数学能力偏低的现象逐渐突出,可谓“高投入,低产出”,于是出现了部分文科学生严重偏科的现象。因此,如何培养文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让他们取得一个较为满意的成绩,就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因势利导”,培养兴趣

        一般情况下,文科生的兴趣更偏重于感性的、文学性的领域,如有的爱好文学,有的爱好历史等,所以他们出数学之外的文科成绩较突出,而对数学则望而生畏,兴趣不足。要改变这一状态,教师就要多关心文科生的思想和学习,经常同他们平等交谈,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帮助他们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高考,而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继而激发他们学数学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指导他们制定学习计划,消除畏惧心理,鼓励他们“要学”、“爱学”、“敢问”、“会问”,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要求家长能以积极地态度对待文科生的数学学习,要多鼓励少指责,多指导少说教,帮助他们弃掉沉重的思想包袱,轻松愉快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还可以结合文科生成才的事例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认准方向,真正确立适合于自己的奋斗目标,一步一步地向数学的高一级目标进军。常言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他们感兴趣,就会克服困难,战胜困难,达到提高数学能力的目的。

        二、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指导学生提高数学意识

        1.回归教材基础知识,建构良好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良好听课习惯,向课堂要效益

        高考文科数学试卷中大部分的题目都是基础题,只要把这些基础题做好,分数便不会低了。在平时的复习中,应以教材为主,只有吃透教材上的例题、习题,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构建数学的知识网络,以不变应万变。回归教材,不是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要抓纲悟本,对着教材章节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选择一些针对性极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并从中提炼出思想方法、归纳出解题思路。此外,要想做好基础题,就得在课堂中培养听课习惯。听是主要的,听能使注意力集中,把教师讲的关键性部分听懂、听会,听的时候注意思考、分析问题,但是光听不记,或光记不听必然顾此失彼,都会使得课堂效益低下,因此在课堂上应适当地做笔记,领会教师教学内容的主要精神和解题思路,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堂教学注重题组教学

        所谓题组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某一方面的目的,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有效地选用一组数学问题组织教学,并且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除了解决单个的数学问题外,通过几个问题的前后联系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的变化,形成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方法。如在学习有关二次函数、二次方程和二次不等式时,教师可利用这样的题组:已知二次函数 ,(1)作出其图像;(2)求函数图像的顶点坐标以及对称轴方程;(3)求出函数图像与 轴的交点坐标:(4)判断方程 有无实数根;(5)分解因式: :(6)解不等式:  (或 )。此例从各小题

本身来说,可以复习与巩固二次函数图像、顶点、对称轴、与轴的交点,解一元二次方程。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等知识,使学生在二次函数图像、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以及分解因式、图像与 轴的交点等知识之问形成一张知识网络,能深刻理解各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是各小题本身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在教学中,还要加强学法指导,例如: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方法学习的训练;教会学生把难题进行分解,逐个进行击破;渗透数学思想的学习等。

        3.让学生总结方法,学会学习

        (1)课前做好预习工作,熟悉上课内容,为上好课做准备。(2)课上要心到、眼到、耳到、手到、嘴到,集中精神,积极动脑参与思维活动,积极动嘴回答发言,积极做好适合自己看的笔记。(3)课后做作业前要先复习,杜绝一想做数学就拿出作业纸,抄题目,然后就翻开例题,照搬过程。(4)总结解题经验,共同感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如何在条件与结论之间建立桥梁,如何将所学的基础知识、思想方法、解题技巧转化为“桥梁”。会解题,是中学生会学习最外在的表现,是取得好成绩的必要条件。“熟题生做、生题熟做”,对于“很面熟”的题目,要当成“生题”,更加认真、细致审题,避免思维定势,对于很陌生的题目,注意将新问题转化为老问题。综合性问题,可以先分解,从点上找突破口。

  4.“举一反三”,学会迁移

        “上课能听懂,作业能完成,就是成绩提不高,”这是高中阶段许多学生的共同问题。由于课堂信息量小,知识单一,在教师的指导下,大部分文科生一般能听懂;课后的练习多是直接应用概念套用算法,过程简单且技能技巧要求较低,他们也能完成,但受到速度和时间等方面的影响,他们不大注重课后的理解掌握和能力提高。因此,教学中要编制“套题”(知识性、技能性)、“变式题”(变条件、变结论、变思想、变方法),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详尽地剖析,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所学的知识归纳总结,这有利于提高文科生的数学能力。

        5.“固本扶元”,落实双基

        文科生数学能力低,主要表现在对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上。“万丈高楼平地起”。要学习,基础十分重要,基础扎实,就能学得好;基础不实,就学不好。可见,只有在巩固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才能提高文科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其旧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结合讲授新课组织复习;也可以通过基础知识的训练,使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使他们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从而促进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三、提高文科生知识表征水平

        在教学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即使已具备了解决某个问题的全部知识,但也不能保证这个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如学生在解决平面几何、立体几何问题时,有时冥思苦索却不得其解,若经别人指点,即可恍然大悟。这说明学生头脑中虽具有解决这个问题所必需的概念、定理等知识,却没有想到如何运用它们去解决眼前的问题,这主要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组织得不好、表征不当所造成的。国内外一系列研究表明,在知识表征阶段,学生需要根据知识的类型和特征,采取合适的、多形式的表征方式,以促进知识的条件化、结构化和自动化,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掌握知识,才能有效地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高知识表征水平,要多加练习。练习决不是搞题海战、疲劳战,而是要科学地进行练习。科学的练习应遵循如下原则:①目的明确,积极主动;②注重方法,举一反三;③形式多样,加大密度;④适量适度,循序渐进。

        总之,提高文科生的数学成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我们高中文科数学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若能把握好同化的“交接区”,注意激发文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文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关注他们学习心理环境的建没,一定能帮助他们排除重重的学习障碍,促进他们数学学习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9篇:高中文科数学知识点范文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从高中向大学过渡的一个教育层次,是学生在“参加高考并被普通高等学校适当降分、择优录取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其进入本、专科学习前举办的旨在通过阶段性强化培训巩固提高其基础理论水平的一种特殊办学形式”[1]。故少数民族预科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群体,一般学生需在内地预科基地培养1―2年后方可进入高校深造。学校在高考招生时,给一部分学生分得了专业,这就使这部分学生在这1―2年预科期间失去了学习压力。故作为预科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数学在具体专业中的应用,让所学的知识和学生已分的专业切实联系起来,把数学作为专业知识的基础支撑,让数学专业化。

一、少数民族预科生现状

少数民族预科生在高考结束后,一部分学生已经分了专业,另一部分学生没有专业。有专业的预科生念一年预科?r,由于没有专业压力,他们大多表现为学好学坏都一样,只要达到结业标准即可;而没有分专业的学生,则在预科学习期间,表现非常努力,力争以优异的成绩在毕业之际选一个好专业。

二、预科数学课的特点

预科教育与高中教育虽然都是学习公共课,但是却有着明显的区别。高中教育就是单纯的文化课学习,而预科教育则是在进行文化课教学的同时,延拓专业教学,使预科生与大学紧密接轨,在学习过程中渗透大学专业领域的有关知识和预备知识。进一步来说,预科教学是围绕“适应性”、“专业性”展开的,原则是“实现与本科院校无缝对接”。

数学是预科学习最重要的基础课,是许多本科专业课开展的先修课程。但针对少数民族预科生的特殊性,譬如已经分专业的预科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就没有那么主动,主观上认为自己已经是大学生了,而数学课与自己所分的专业联系不大,学习数学的热情远低于没分专业的学生,甚至少数分到文科专业的学生对数学采取了放弃的态度。另外,数学教学太过于理论化,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实际脱离、理论与实践不接轨,再加上教材内容涉及的内容多,不少知识过于抽象,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很容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降低了学习兴趣。面对这样的情况,数学教师需把数学和专业有机结合起来,让数学课专业化,改进常规的课堂教学,思考如何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如何让学生重燃学习数学的动力和热情。本文对此进行简单的探讨。

三、数学知识专业化

(一)选择专业化、生活化的例题

预科生大多来自于边远地区,如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区,他们数学基础差,专注力也不集中。对于这样的学生,如果教师所采用的例子过于程序化、理论化、抽象化,与实践或生活接轨较少,则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预科数学教学必须要注重案例的生活化、专业化,避免抽象的逻辑推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把数学应用到他们熟悉的生活中去,让学生更好理解数学[2]。

比如,建筑专业的学生基础课程为“建筑构成、识图与制图”,而建筑图形则与数学中的空间解析几何联系紧密,故在教授这一章时适当联系专业中的建筑构成来讲解柱面、锥面、二次柱面与二次锥面等知识,学生自然能感受到数学原来与所学专业紧密联系,学习就会产生积极性。

(二)数学概念专业化

数学概念是预科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在数学教学中,从专业实例中引入数学概念更容易使学生理解。比如,在讲解定积分的时候,用“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这一问题引出,再借助具体的专业实例来扩充,把“无限分割-求和-取极限”这一思想联系到求不规则的汽车铁皮的面积上去,达到专业知识和概念学习的融合。这样的数学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会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扩大自身的专业面,掌握有关专业所需的数学知识,真正做到数学为专业服务,专业靠数学这个工具做支撑。

(三)加强数学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联系

在教学中,由于教师生活实践不足、对数学的延伸不够,导致教师不能很好实现数学教学的专业化,使教学成了无源之水。为此,教师应加强对预科生所分得的专业的认识,更多地关注专业中的数学。比如,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授课,要经常找与信息工程学院的专业教师探讨该课程中与数学有关的内容,深入学生的专业中去发掘数学素材,或者自身去参考计算机专业的书籍,把数学与计算机专业联系起来,理解专业知识,培养对专业的乐趣,且用数学的思维去看待计算机实践[3]。这样,教授课程时就不会把数学仅仅局限在书本的理论知识中,学生也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渴求,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把该专业所需的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达到数学专业化。

(四)数学知识模块化

在教学中,可把数学知识进行模块化归类,分模块挖掘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充分实现数学为专业服务的目的。比如,集合、矩阵、概率、微分学、积分学等都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又是后继专业课的必修内容,把这些知识分成若干个模块,体现课程的应用型功能。对矩阵初步这一章,教学中需要把矩阵和预科生已分的专业联系起来讨论,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求知的转变。比如,矩阵的平移变换、伸缩变换等在计算机编码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应用,在密码学中也有着实际操作实例。线性规划、排列组合和概率等对金融商贸专业的学生非常重要,也是他们学习专业课知识的基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