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数学教研方法范文

高中数学教研方法精选(九篇)

高中数学教研方法

第1篇:高中数学教研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等数学 数学史 数学模型 研究报告 教学软件

【中图分类号】O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25-01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国家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教学质量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受到了严重地挑战。在新形势面前,如何因材施教,如何探索新方法、新模式,突出数学思想的教学,如何适应现代化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已成为各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的主要课题。

传统的数学教学,无论从内容体系,还是从教学过程上来说,注重理论的推导和运算技能,忽视了实际背景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面对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如何突出科学思维方法,淡化运算技巧,加强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法,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目前高等数学的教学是成型的,学生看到的大多是数学知识的中间一段,对数学的“源”和“流”知之甚少,不知数学从何而来又向何处去,因此,学生是被动地学习这门课,从而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这种状况也迫使我们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设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地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及数学对其他科学技术的影响和应用介绍给学生。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成了一种必须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探求一种新颖的,有活力的教学模式。

一、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将数学知识的传授和数学史的介绍有机的结合起来,突出数学的思想性和趣味性,使大家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数学思想,提高大家的数学素养。介绍数学历史名人, 激起学生创造欲望。《高等数学》的许多符号的演变和定理的由来, 无不与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数学家或名人有关, 介绍一些数学家或名人的生活和历史背景, 也可从另一侧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在学习高等数学的学生,从先驱们的言行里能感受到科学家的治学态度和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往往能激发起刻苦钻研,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一旦了解了这些数学前辈们的学术成就和道德风范,也必将从中受到鼓舞,继而提高学习兴趣,做出更大的成绩。从教学实践来看,每一届学生我都会安排一次关于搜集与微积分有关的历史及历史人物的活动,要求写出研究报告,并选出积极分子在课堂上讲述,效果非常好。21世纪的人才,应具备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创造的三大能力,教育过程就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过程,而应转变为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过程。学生将作为这一过程中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协助者与促进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师传授的不能仅局限于数学知识,而更应是数学思维方式,教会学生“数学的思考”。在教课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演绎和推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创造欲,让学生在更高的层次上领悟数学的精神,从而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倡导研究性的学习方法,结合现实生活的应用实例和数学模型,鼓励大学生课余开展学习研究,搞好第二课堂活动, 拓宽学生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精心选择和设计一些数学研究性学习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表猜想和想法,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加强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利用第二课堂给学生介绍一些现代数学的发展的讲座, 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 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在实验环节安排学生自主学习Maple或者Matlab并解决2-3个实际问题,在培养他们自学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起到非常好的推动作用。现实生活的应用实例和更多的数学模型构建能够让学生看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同时接受近、现代数学的思想和模型,如极值、最值中的最佳经济批量公式,一阶方程中的指数人口模型和阻滞增长模型等等。教学中引导学生特别注意模型类型的选取和建模的思路分析, 使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写出完整的过程报告, 参与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掌握了知识的同时,又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的面貌将焕然一新。

三、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可分为三大类:概念性内容,理论性内容和应用性内容。首先,概念性内容应注重发现式教学法的运用,在学生开始学习新知识时,通过一些事例或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概念和原理。高等数学中的许多概念,是从不同科学领域中的实际问题经过高度抽象得到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实际问题中透过现象看本质,使他们的思维真正融合于这些重要概念所蕴涵的数学思想,顺理成章地“发现”这些概念。其次,理论性内容应侧重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高等数学的理论性内容主要包括定理、性质等,它们逻辑关系十分严密,对学习者的推理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可以根据已有知识与新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引入定理,在分析定理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时,通过变更条件,提出问题,使学生置身于定理出现前的情景,再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演绎、综合、归纳等方法,弄清定理条件与结论的必然联系,掌握定理的产生过程。最后,应用性内容应着眼于讨论式教学法的运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互相交流,从多角度、多途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恰当应用教学软件,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适时利用数学软件,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应用的能力。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把抽象概念具体化、直观化的最好手段, 而学生对计算机又十分感兴趣, 二者结合并恰当运用, 使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例如,在向学生展示极限定义的形成过程、挖掘极限定义的实质时,利用教学软件演示上述图形或数值的变化过程,使学生理解极限这个概念模型的构建过程。既省时又直观, 效果更佳。又如在讲解定积分概念时,可以将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这四个步骤, 用二维动画形式表现出来, 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更加投入。现在的数学软件如Maple、Matlab计算能力非常强大且应用广泛,教学过程中适当介绍这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利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地探索有创意而高效的教学方法,在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选择简单、直观、能说明问题的应用实例引入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尽量使教学新颖有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之路曲折而漫长,需要教育工作者们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第2篇:高中数学教研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中数学教学;教学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060-02

一、目前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宁愿死记硬背,也不愿主动总结学习技巧。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的高中生依然愿意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数学知识,不愿自己动脑去思考问题,很少同学会主动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技巧,从而造成了一部分高中生数学学习存在很大问题。例如说在学习解析几何里的曲线时,每一种曲线都有自己的表达式,并且表达形式类似,如果学生不主动总结所有曲线方程式的特点,进行对比记忆,很容易混淆。面对学生不愿动脑,对待学习得过且过的态度,作为祖国人才培养者的高中数学教师不应任其继续发展,最终导致无法挽回的局面,而是应该积极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所在,适当给予帮助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总结学习技巧的习惯。

2.教师宁愿无限重复,也不愿积极探讨教学技巧。虽然新课改的精神触动了多数的高中数学教学主动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理念,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年长的顽固教师,始终不愿改变自己一直以来的教学理念,他们认为自己沿用了数十年的教学经验已经培育了一届又一届优秀的高中学生,桃李满天下的教学成果充分证明自己总结的教学理念具有现实意义。即使一个人的观念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彻底颠覆,我们也不能忽视传统教学理念的丰硕教学成果,但是新课改精神也是为了促进我国教育迈上新的台阶,所以高中数学教师还是应该积极配合创新的教学模式,改变过去不断重复的授课方式,积极探讨新的有效教学技巧。

二、高中数学教学具体方法

1.让现代科学技术走进高中数学课堂。高效的课堂一直是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也是新课改下素质教育的主要要求。高效的课堂不仅可以让教师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会让学生达到轻松愉快的学习体会。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少高中数学已经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以便更直观、更有趣地向学生呈现教师的教学内容。因此,现代科学技术走进高中数学课堂对提高课堂效率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如立体几何的教学,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师只能在黑板上给大家呈现出立体几何的某一个侧面,然后让大家根据平面几何凭空想象立体的模样,而采用多媒体的技术完全可以在高中数学课堂给学生呈现具体的立体形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维空间。从这个简单的教学案例,我们不难看出现代科学技术走进高中数学课堂,会让很多教学内容变得简单易懂,甚至让很多教学技巧从无到有。

2.让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走进高中数学课堂主要是指教师营造一种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氛围,从而让学生拥有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形成一种良好的解题习惯。如高中教材里数列知识的学习,虽然说数列在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但是多数高中数学教师对数列的教学内容只停留在表面,很少教师真正引领学生感受数列知识的博大精深、总结数列之间的内在规律,导致学生在解决数列问题时很难注意到解题的灵活性,常常犯一些低级错误。同时,创设符合教学的情境,可以给学生一种更真切的学习体验,因为在一种轻松真实的氛围下,学生的注意力会更集中到教师的讲课内容上,从而在课堂上对教师传授的知识更容易理解,在课后对教师讲解的原理更容易消化吸收。

3.让积极创新的思维模式走进高中数学学习过程。数学教学的目的并是不简单地教会学生一些数学原理和计算方法,而是为了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所以让积极创新的思维模式走进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利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习惯是达到数学教学最终目的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往往会培养出一个优秀的习惯,当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已经形成了科学的思维,那么头脑里自然会产生某种主动、有效的解决方法,由此可见教师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是培养学生优秀的解题习惯的关键一步。

三、让师生和谐的关系走进高中数学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而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是教师了解学生心理和个性的基础,也是教师开启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的基本保证。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效果不仅表现在学生成绩的提高上,还表现在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沟通。譬如教师可以运用在课堂上设问和提问的方式来与学生沟通,设问的沟通方式还可以用来开启新的课堂,这样不但可以在设问中复习上一节课内容,同时还可以巧妙地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这种顺理成章地将两节课内容衔接的设问方式,将给学生形成整体的概念,启发学生主动建立知识体系。除此之外课上适当地提问也是一种很有效果的方式,因为不定时的提问不仅可以引导大家对讲课内容的思考,还会时不时地提醒学生要集中注意力。

四、结语

在数学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要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教师可以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在自主探究式的课堂氛围下跟学生有效沟通,从而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下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创新的思维模式,最终让学生在愉快的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数学思想方法。

参考文献:

第3篇:高中数学教研方法范文

高中数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大量可以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项目,高中数学的学习是应当充满研究性思维的。推广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以下是通过对目前高中数学教学实践和课题的研究分析,对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做出的一些调查和解析。以期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1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1)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应该结合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要渗透整个知识层面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可以得到更加深入地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是对数学的深入研究,而且是开拓和丰富学生学习数学内容和能力的好方法。研究性学习一方面可以改善学生的思考方式,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学生为今后各个方面的深入学习打下研究性思维的基础。因此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具有深远意义。

(2)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以学科教程内容为基本载体,现代数学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内容已经基本确定,但是其数学的逻辑思维有广阔的适用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研究性学习开放灵活的特点,帮助学生灵活的利用数学学科中学到的知识。另外,研究性学习也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补充课程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将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情况相结合,今儿在其脑海中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为了帮助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时,要能够以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为本,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将学生的自身特点挖掘出来,帮助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培养优秀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也不再简单地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也不可以摆脱课程本身,而是生于学科内容,而又高于学科内容的。同时,为了保证学生不偏离主要学习目标太远,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引导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做好规划。数学研究性学习中,虽然主体是学生,但是教师也要时刻督促学生,起到老师的监督鼓励作用。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通过观察学生的具体表现,给予恰当的评价和鼓励,引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热情和激情。

2 高中数学课堂的研究性学习

2.1 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

在数学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对现存的数学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讨论。同时也要通过对数学的深入讨论加大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要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而且要增加学生对现实生活研究和体会的机会。

2.2 在授课中应用研究性学习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准备一些具有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教辅,为了使授课效果可以充分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在授课时应在有趣的数学项目上花一些心思。比如讲等差、等比数列时,可以适当讲一些对递推数列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复习当前的知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数列的具体应用,转化其解题的思维;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通过多种视角解题的思路。比如在讲授直线和曲线时,适当讲授平面向量的知识,此举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平面向量,在工具的选择应用上可以更加熟练。新授课的讲解过程中,可以通过知识的延展及求解方法的创新等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3 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建议

3.1 注重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为了保障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开展,需要师生围绕共同的研究性学习内容不断开展研究,互相交流知识经验。研究性学习是开放式的学习,研究性学习涉及到的知识非常全面,对于需要学习的课程可以采用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空间是开放的,研究性学习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学习,因此学习的地点就不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学校,就是说要增加社会实践,走出校门然后接触更加广泛的社会环境;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是开放的,它所涉及的研究目标十分广泛,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通过多角度、多学科的思维来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不仅仅局限于师生关系,而应该是开放的,学生和教师的扮演者应当是可以互换的,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师生之间可以转换关系以增加教学趣味,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2 研究性学习不应该排斥接受性学习

实施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初衷就是改进学生学习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高中的学习迫于升学压力,学习任务总是过于繁重,虽然必要的接受性学习也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学习中仍然存在着一些被动接受的问题。因此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好的体验,要鼓励多种学习方式并行,励各种学习方法互相补充,各取所长。

第4篇:高中数学教研方法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 教师 教学水平

过去,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为传统的“五环节”模式,显露出呆板、僵化、教条,遏制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那种重教师轻学生,重结果轻过程,重讲授轻探索,重统一轻差异,重管理轻自觉,重表演轻活动,重模仿轻思考,重记忆轻反思,重教材轻实践……这种种弊端已昭然若揭,如何提高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新课改中探索出一条适合数学教学法的新路子,变得格外重要。借鉴杜郎口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不失为一条好的、新的教学方法。

所谓数学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数学课堂学习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学习。

一、数学合作学习有其重要的意义

知识不是单纯的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各方面的因素,充分利用学习资源,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获得的更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获取的方法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去发现,而教师的主要职能是积极学生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获得知识。采用合作学习其意义在于:一是采用这种方式学习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的培养。学会合作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之一,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小组或团队为完成共同的任务,互助互动之中会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要求每个学生会同其他合作伙伴的配合,既积极主动完成自己负责的任务,又善于融入小组的整体工作,支持他人,倾听意见,互动交流,协同完成任务,达到共同提高。同时,还可将个人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竞争的能力和水平更为提高。因而更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探究之中。二是数学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交往技能。“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这句话恰恰表明,合作学习既是学习取得成功的条件,同时其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目标。由此可见,小组合作教学是提高交往技能的好形式。

二、数学合作学习在实践中的应用

数学合作学习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乐于参加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分析和研究新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充分准备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素材,设计教学实践活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条条框框的束缚,通过优美动听的音乐和轻松舒心的自然环境,鼓励学生创造学习探究的活动情景调动学生活跃的学习氛围,从而展示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不是单调的、死板的提出问题和学生回答问题。其次,组织学习研究小组,进行积极热烈有兴趣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去发现和反思,来解决现实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辩论、检验,得到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从而把以往那种“要我学”的课堂模式,变成现在“我要学”或“我想学”的情景中去,从那种死板教条的课堂体系中解脱出来。

在数学合作活动中,可以按不同层次的同学进行分组活动,教师直接诱导和启示各个学习小组的组织者,而小组组织者又直接参与到各组的活动中去,领导和左右本组同学进行具体的学习活动,不仅可以起到培养学习活动领头人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大大减轻老师的工作量,这样我们的同学也就逐渐的学会了老师引导和解答的基本能力,成了各个学习小组的“小老师”,不仅在课堂上可以左右活动问题的导向,引导大家向着正确的方面进行活动,而且在课余还能协助老师及时为大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成为老师的左膀右臂,辅助教学的得力助手。这种方式是一对六,六对三十六的网络发散和阶梯跟进模式,也是数学合作教学在实践过程中的一种辅助方法,经过较长时间的实施,数学合作学习确实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数学合作学习所能达到的效果

第5篇:高中数学教研方法范文

1 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其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1.1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参与意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近半个世纪来,中国的教育受凯洛夫教育思想的影响极深,注重认知,忽略情感,学校成为单一传授知识的场所。这就导致了教育的狭隘性、封闭性,影响了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影响了情感意志及创造性的培养和发展。情境教育反映在数学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创设有利于当今素质教育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学习函数基本性质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时,可以先播放一段壮观的烟花片段。“”盛放。制造时,一般期望它达到最高点时爆炸。那么,烟花距地面的高度h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如何确定?如果烟花距地面的高度h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就为,h(t);4,9t2+14.7+18。烟花冲出,什么时候是它爆裂的最佳时刻?这时距地面的高度是多少?

1.2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是非常有趣的,数学不只存在于课堂上、高考中,数学的价值是无处不在的。情境教学能促进教学过程变成一种不断引起学生极大兴趣的,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活动。借助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新异的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固有的好奇心、求知欲得以满足,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环境。

1.3 拓展教与学的资源,信息时代,网络为师生提供了新的学习资源,新的课程资源除课本外,还有网络资源,地方课程资源,社区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资源,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也离不开网络,网络课程资源是对课本的重要补充,许多研究性学习课题,探究课题,都需要学生自主查找资料。目前,查找资料最方便、快捷的方法无疑是网络。

2 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也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学习信息技术,这些学习,除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参加各种培训外。最适合教师的,也是最方便、快捷的,就是网络学习。高中数学是抽象性和灵活性较强的学科。成功的数学课,不仅要看到教学素材的合理选取,教学方式的变化,更需要体现的是老师与学生的思维、语言以及情感的交流。所以,在运用信息技术时,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不宜过分追求大容量、高密度,不少教师对信息的大容量、高密度,津津乐道。教学中不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甚至一节课完成过去两节或三节课才能学完的内容,“人灌”变为更高效的“机灌”。失去了学生的思考,看似充实的内容,也失去了它的意义。

2.2 不应忽视师生隋感交流,有些教师将预先设计好的或网上下载的课件输入电脑,然后不加选择地按程序将教学内容一点不漏地逐一展现;或片面追求多媒体课件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组织教学到新课讲授,从巩固练习到课堂作业,每一个细节都有详尽的与画面相配套的解说和分析。至于这些内容是否适合学生,是否具有针对性,则无暇顾及。忽视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就无从谈起,数学的教育性就大打折扣。

2.3 继承传统教学中的合理成分,虽然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具有的很多优势,但传统教学手段,无论是物质形态,还是智能形态,之所以可以延续至今,是因为它有巨大的教育功能。信息技术不可能简单、完全地取代传统教学手段,何况,目前很多课件的设计,也来源于一些教师在传统环境下的教学经验。因此,数学教学在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耍吸收传统教学手段中合理的东西,做到优势互补,协同发挥其教育教学功能。

第6篇:高中数学教研方法范文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数学教育应该将学生融于情境中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学会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将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各种探究性的问题,积极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性学习,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构建知识结构。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在课程的开始阶段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数学的情境中,并不断开阔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例如在讲解“函数坐标”这一节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将函数坐标的讲解具体化和形象化,学生观看完毕之后,能够提高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随后教师再根据数学知识具体的内容讲解坐标系中的重点。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图象才会与x轴有交点,从而引出函数零点的判定。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在情境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保证设计的情境能够引起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数学并不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看待世界的眼光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提倡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新课程改革倡导主动积极性的探究性学习,指出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了记忆、模仿和练习外,还应该延伸到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方面。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探究的过程往往就是发现新问题的过程,同时在探究过程中还能够得到发展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合适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思考和表达,探索未知的领域,寻找全新的知识,并发现存在的问题。这样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还能够实现对旧知识的再创造。

三、课堂合作交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重要教学方法。高中数学教学是一个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过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建课堂氛围是做好探究学习的基础。不管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是良师益友,在交往过程中不存在阶级感,是平等的。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创造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习。学生是最终知识的接受者,因此就要求教师应该接受学生提出的质疑,并及时地将学生的质疑解决。合作交流改变了学生在以往教学过程中的被动地位,避免了应试教学过程中各种弊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人,彻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语

第7篇:高中数学教研方法范文

关键词:逻辑思维;创新;教学策略;教学平台

当前随着高中教育的快速发展,各种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已深入到各级高中数学的教育教学中,在面对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认清存在的问题,提升高中数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必须要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敢于创新,教师要通过创设学生乐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创新,通过整合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善于创新,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贯穿于中学数学教学之中,并要深入挖掘、梳理整合教材中的有利因素,走进教材、研究教材、吃透教材,鼓励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渠道、多路径思考问题,逐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解题技巧,放大数学教学的功能和效用,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转变教学理念,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

课堂上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在课堂上想办法把学习主体的自觉性、主动性激活,将“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教师首先应该是心灵的导师,是教育工作者,具有教书育人的天赋职能。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就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领学习,激活学生,激发灵感。这样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不仅仅是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方法、备学生,课堂教学的核心指标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必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课堂教学留出充裕的时间,创设动态的教学流程,设计出切实可行的,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让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在自主学习的经历中生成。

二、巧妙设置教学情境,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造的前提。问题情境,即以置疑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前进”。构建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习材料的意义被充分地揭示出来,使学生易于理解,也就是使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明朗化。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有机联系,从而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最终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数学课教学应力求让学生必须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状态,因此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将极大提升教学效果。

1.问题情景的设置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

用一个学生感兴趣的现象或事例,能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放松的状态中立即牵引过来。如在讲授导数的时候可以将其和函数极值和函数图形的变化相结合,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图像会如此变化?这样既让学生觉得好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兴趣盎然又加强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愿意来听后面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设置案例,既可以把学生将要分散的注意集中起来又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极大的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2.利用问题情景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教师合理巧妙创设教与学的问题情境,通过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即或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使师生互动围绕着教学内容有效的进行。这样可以让教师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讲课,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听课,这就避免了面面俱到、无的放失的注入式教学和放任自流的放羊式教学,切实提高了讲课效率,达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例如在讲授函数极值得时候,通过将函数问题和物理知识点相互结合,以物体上升高度的最大值求解以及物体加减速问题的计算为案例进行情境设计,完成了情境设计问题的求解的过程即是数学知识点的教学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带着疑问进行思考,教师在教学中一直带着目的进行教学,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还极大的提升了教育教学效果。

3.问题情景的设置有利于教育空间的拓展,为学生提供大量信息,增强课堂实效

随着信息时代到来,互联网等信息媒体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运用问题情景的设置,可以把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和现实生活中活灵活现的人和事有机结合起来,传递及时的最新的信息,这种用基本事实来说明基本观念和理论的方法,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例如利用专业软件来讲解三视图的表示和设计以及函数的图像变化等知识点,并将上述图形的制作过程分别交给不同的小组去完成,最后进行具体汇总、交流和评价,这样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是学生自主活动的展开,设置问题情境有别于明明白白把答案告诉学生的灌输式教学,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而且增加了学生知识的信息量,增强了课堂的教学实效。

三、创优教学过程,搭建互动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互动是保证教学的生命力,目前互动的主流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学生和书本互动、学生和学生互动和学生和老师互动,目前强调较多的是师生互动,而忽略了另外两种互动模式。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加强生生互动和生本活动模式的创新。在生本互动方面,在教学中要加强生本互樱加强学生了解数学并应用数学,懂得数学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概率》环节的设计过程中,我没提前布置预习工作,上课时直接让学生玩“剪刀、石头、布”和掷硬币等经典游戏,在规定的时间和次数情况下,按照小组来统计获胜比例和硬币正反面出现的次数等工作,学生在合作中尽情交流,大胆试验,请各个小组汇报后,我让学生自己读课本,并说说各个小组对游戏结果有什么看法。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合作交流后,说起来真是头头是道,这是老师一味讲解得不来的,教学效果显著;在生生互动方面,要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彼此对话、相互交流,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与发散性思维,在合作学习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逻辑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结语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教学策略,都要坚持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核心,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掌握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变换教学方式,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整合应用各种教学用具和方法,努力研究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学习的无意识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杨晓江.普通高中素质教育评价标准及分等设计.教育科学研究[J] .2013(01).

[2] 刘凤萍.曹晋荣.论高中素质教育的关系.教育理论与实践[J].2003(20).

第8篇:高中数学教研方法范文

摘要:高等数学中的部分定义与定理具有高度抽象性,并且有很强的逻辑关系,教师不易教,学生不易学,以至于在教学中出现了教师对其进行大量的删减,让学生陷入了不明原理,只会“计算”的错误现象中。本文针对这种现象,对教学过程中抽象的定义与定理知识讲解的处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具体的方法与建议,让学生体会真正数学。

关键词 :高等数学 定义与定理 教学 数学素养 数学能力

在现今很多领域中,数学的身影无处不在,高等数学作为非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地位。而在高职教育中,因为生源大多是来自技校或高考落榜的学生,其数学基础比较薄弱,但高等数学中部分定义与定理内容较抽象,不好理解,这对于授课的教师来讲,是一个不好处理的难点,以至于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出现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针对这一难点,很多数学教师在对这些抽象、不好理解内容的处理时,进行了删减,把大量的抽象的理论知识一句话带过,甚至直接删除,而把教学的重心完全放在了高等数学的计算方法与计算技巧上,以直接教会学生数学的计算为目的。这样一种教学方法承接了一些中学的“应试”教育,数学的潜在价值没有真正体现出来,同时也违背了开设高等数学这门课程的初衷。

一、学习定义定理的重要性

1.教学大纲需要抽象的定义定理

高职高专的高等数学教学大纲,明确地说明了学习高等数学的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他们用数学思想、概念、方法并结合自己的专业把所学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实践,为后续各课程的学习奠定较好的数学基础,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

从大纲可以看出,该课程除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收获能终生受益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从而提高应变能力与创新能力。由于很多数学思想都在这些抽象的定义与定理中有所体现,所以大量地删减这些内容,只注重于学生的解题方法的教学,不能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使学数学成了应付期末考试的一种途径。并且,高等数学的学习一旦结束,学生也将会把这门知识抛到九霄云外,这样完全没有形成教学大纲里提到的应有的数学思想,也就更谈不上应变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了。所以要满足大纲的要求,学习抽象的定义定理必不可少。

2.培养数学能力需要抽象的定义定理

虽然定义与定理知识较为抽象,但它对于学生数学意识的形成和数学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无外乎是要把现实中的问题抽丝剥茧,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再用数学知识解决,也就是所谓的数学能力。关于抽象定义定理的学习,例如定理的证明,都有其具体的推理过程,对于这些推理过程的理解,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严谨性,进而形成思考问题时思维的缜密性,以利于在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时,能准确无误地将其转化为恰当的数学问题;而对于这些定义定理知识的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在分析问题时必不可少的一种思维能力。正如一位大学老师所说:“学数学其真正目的是为了驱逐大脑中愚蠢的想法,让我们的大脑真正地聪明起来。”

3.实际生活需要抽象的定义定理

很多抽象的定义定理知识,它的出发点就是实际生活的典型例子,例如常见的某一个变速物体的速度,学生觉得求这个随时都在变化的速度成了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难点,但从高等数学的角度来看,就是求变化率,也就是抽象的导数定义学习的切入点。所以对抽象定义定理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并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过程进行合理的简化和量化,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高等数学教学中定义定理知识的处理方法

不少数学教师反映,不是不想授课时强调这些定义与定理,只是因为它们太过抽象,讲解的过程花费的时间长、精力多,但学生理解的效果还是不好,典型的“吃力不讨好”。笔者多年担任高级班高等数学的教学工作,对于这些抽象的定义定理的处理有一些个人的看法,总的归纳为以下四个

关键词 :引—化—启—控。

1.“引”——引数学史,丰富内容

高等数学中很多定义定理知识抽象,让学习的人容易身陷迷津,而数学史却如指引方向的“路标”,给人以启迪。在课堂上教师适时适当地引用数学史的知识作为补充和指导,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课堂内容丰富起来。

例如在学习解析几何时,教师给学生介绍解析几何之父笛卡尔,以及他的经典心形线的相关轶事,让学生明白数学可以神奇地让单调的式子变成美丽的图形,并且体会到数学不是枯燥的,它也可以创造浪漫。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数学中的代数与几何的紧密关系,为后续的解析几何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数学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逻辑源头,体会数学家的创造思想,这为紧接着数学概念及定理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另一方面,数学史里记录了很多数学家为了得出正确的定义与定理,如何排除万难、历尽艰辛的。学生学习数学史,除了了解定义与定理得出的过程,还会为数学家不畏艰辛、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而感动,这将让学生在精神层面上得到一次提升。

我们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能使那些看似抽象的定义、定理变得丰富生动起来。

2.“化”——化繁为简,重视直观

对于抽象、繁琐的定义定理知识,为了能让学生易于接受,教师只有把知识直观化、简单化。

如在讲解微分这一概念时,可以从其字面意思上下工夫,举例地球本是一个球体,其表面应该是曲面的,可为什么我们站在地球上看到的大多却是平面呢?答案是人肉眼看到的范围同地球的表面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也就是微分概念中的以直代曲的思想:曲面上微小的局部可以认为是一平面,一条曲线微小的部分也可以认为是直线。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具体的想象的空间,使他们懂得用无数个简单的平面代替复杂的曲面,利用微分这一数学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加深了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又如对数列、函数极限概念的处理,教师可改变教材中的定义方式,注重直观,采用通过画数列或函数的几何图形,利用图形直观性的特点来解释定义,从图形中得到极限定义的本质,让学生对极限定义有了更准确的认识。

此外,我们通过多观察实际生活中与数学有联系的例子,把数学概念尽量与周围实事联系起来,让学生能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便于理解。比如在讲解定积分定义时,介绍美国著名麻省理工学院的圆形大礼堂,从外形看它的屋顶是一个巨大的不规则的半球,但实际上仔细看是由一个个近似矩形(曲边梯形)的小玻璃窗构成的,这个看似不容易求的表面面积,实际上就是定积分的基本概念——求曲线下面积的办法,即“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同时也巧妙地表明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无处不在。这样使学生对抽象的定积分的定义,即求曲线下面积的方法加深了理解。

3.“启”——启发引导,自主讨论

对于很多知识的掌握,学生自主探索要比教师一味灌输要来得好。在教学时,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来安排讨论课,通过合理有针对性的引导,启发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例如,微分中值定理的内容抽象、内容理论性强,对初学的学生是一个不容易处理的难点,如果单凭教师的讲授,教学效果一定不好,这时可以选取一些难度适当的典型习题,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按组自由讨论。在思考讨论过后,学生对微分中值定理中的构造辅助函数的方法有了深刻的印象,以此加深了对这一抽象定理的理解。同时,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和创新的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又如,在学习洛必达法则时,很多学生都知道这个法则的作用是求无穷大比无穷大或无穷小比无穷小的极限,却并不理解它为什么会与导数有关,是利用分别求导来解题的,但如果引导学生从无穷大增长的趋势来进行分析,同时得到导数的定义其实就是与增长趋势密切相关,问题就可以解决了,这就是洛必达法则的本质所在。

采用教师启发引导和学生自主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讨论探索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体会到发现的快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增加了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4.“控”——掌控有度,注重严谨

数学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其严谨性非常强,教师在支持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的同时,要注重掌控好想象的“度”。一些教师为了让课堂更加活跃与生动,让学生漫无边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一些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想怎样解释就怎样解释,这样的结果必定是歪曲了知识的本意。所以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思考学习,首先教师要有正确的引导方向,并且要适时纠正一些学生错误的偏离事实轨迹的想法。

比如学生在学习极限时,对于其中的一个零比零的极限类型,学生误认为高等数学里的分式的分母是可以等于零的,这时应强调此时出现的零是在某一条件下一个趋于接近的结果,并非真正等于零,强调出极限的定义,突出语言表达上的严谨性。

三、小结

大量的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不能为了追求教学上的所谓教学效果而忽视了数学教育的本来意义。数学的影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是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真正理解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和目的,注重各方面的理论知识的教学,把学生从做题、解题的“题海”中解放出来,让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成为他们关注的对象,并且能努力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增强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实际价值,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才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事。

参考文献:

[1]张宏伟,浅析高等数学教学方法[J].科技经济市场,2007(6).

[2]尚仲平,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几点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1).

第9篇:高中数学教研方法范文

 

本综述研读了新课标以后有关“高中数学教材”、“高中数学思想方法”相关期刊和论文,主要将“高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文献对其分层次的综述,概括出了目前高中数学教材及其思想方法研究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切入点。针对函数内容以及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的学习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渗透策略。

 

1.“高中数学教材”文献综述

 

郭民,史宁中的《中英两国高中数学教材函数部分课程难度的比较研究》一文是对中英两国高中数学教材中函数部分内容的课程难度进行比较研究,研究中英两国高中数学教材中函数部分课程难度的差异,进而分析课程难度对学生学业负担的影响,为我国数学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资源和参照。刘少平《中美高中数学教材函数内容的比较研究》选取中学数学的核心内容—函数内容,对我国人教版高中新课标(A 版)数学教材与美国 McGraw-Hill Companies 出版社的《Core Plus Mathematics》教材对比研究,通过分析两国教材函数内容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差异,教材综合式编排方式,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途径,进而为我国教材编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为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提供崭新的思路。曾荣的《螺旋式上升背景下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研究—基于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必修 1、必修4函数图像变换编写的比较》,笔者指出教材编写应坚持螺旋上升的原则,既要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上做到螺旋上升,同时也应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做到螺旋上升。文章针对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必修1、必修4函数图像变换编写的比较分析,体现函数内容的螺旋上升,并对教材的编写提出自己的建议。

 

这一类的文献主要研究了以下方面:①针对函数内容,教材的编排与设置;②针对函数内容,难易度的比较研究。③对新课改的教材内容结构设置进行研究

 

2.“高中数学思想方法”文献综述

 

韩雪丽《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笔者通过阐述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含义、国内外究现状、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理论基础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研究意义以及在高中教学中应如何使用属性结合思想进行教学,强调了数行结合思想的重要性以及笔者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感悟以及建议。张硕《高中数学思想方法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通过对高中课本的研究,统计了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教材中出现的频数,并自编调查问卷和测试题,对石家庄高一到高三15个教学班的学生进行调查和研究,通过笔者的研究和分析得出数学思想方法水平与教学成绩有较显著相关。

 

黄东,苟一泉,赵中玲《浅谈高中数学思想方法》总结了一些高中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并对每种思想进行举例说明,通过笔者的总结希望能为读者在认知数学的过程中予以启迪。李燕《浅谈高中数学思想的培养》笔者从平常的教学中、基础知识的复习中、解题教学中几个方面均需要教师有意的渗透教学思想,另外需要开设专题讲座,激发提升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主要讲述了如何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思想意识。

 

骆雯琦《高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现状研究—以江西省戈阳一中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为例》笔者对江西省弋阳县2所高中,以及 52 名数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高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现状,在研究结果基础上,提出高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策略。李剑评《浅析高中数学思想在高考考查中的渗透》笔者阐述了高中中常考的几种思想方法,结合例题加以分析、探究,并给出了学习思想方法的注意事项。赵文莲《透过高考试题看高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主要透视2002年、2003 年高考试题,分析考察的数学思想方法,并提出了几条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的建议。

 

有关“高中数学数学思想方法”研究的文献具有如下几个特点:针对几种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举例阐述,以此强调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高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高中数学思想方法在高考中的考察研究;高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现状研究。

 

3.总结

 

(1)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①对“高中数学教材”研究的论文和期刊都相当多,如:不同内容的研究、同一内容的比较研究、新课标教材特色研究、对教学的研究等。但是对高中的核心内容的研究少之又少,在别的内容方面进行研究的学者相对很多。

 

②总的来说,研究“数学思想方法”的文献比研究“高中数学教材”的文献要少很多,研究的方向主要是思想方法的举例概述以及数学思想方法对教师教学的重要性,对教师进行教学中的一些建议等。较少系统的研究某一内容中渗透的思想方法的学习以及对学生学习会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

 

(2)研究展望

 

基于对以往学者研究过的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笔者拟采用如下的研究方案对高中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在高中的学习现状和教学渗透策略进行研究。

 

研究目标:通过函数与方程的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以及教学渗透策略的研究,以期教师能够重视函数与方程思想方法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实现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研究内容:第一:高中函数与方程思想方法的学习现状调查研究。第二:通过高中函数与方程思想方法的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与分析,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给出课堂中渗透函数与方程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

 

研究方案:笔者根据高中数学思想方法频数统计情况,编制调查问卷和数学测试试卷,以研究高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现状,数学成绩与数学思想方法知识的关系,以及数学思想方法与年级、性别的关系,以期从中发现高中数学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寻找以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以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为目的的学习和教学方法。其次,分析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与学习中起到的作用,此模块采用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分析函数与方程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中所起到的作用。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函数与方程思想方法。

 

通过调查、分析函数与方程的学习现状,可以发现现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在教学方面需要改进之处。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总结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函数与方程思想方法的几点策略,不仅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授课效率,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深化思维,拓展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