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共建筑景观设计范文

公共建筑景观设计精选(九篇)

公共建筑景观设计

第1篇:公共建筑景观设计范文

(阜阳师范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密度的建筑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城市的绿地面积急剧减少,城市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为了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缔造舒适的环境,人们必须找到解决此类问题的突破点,屋顶景观成为最佳选择.从人们的精神层面看,它扩大了户外休闲﹑娱乐空间,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从城市生态环境看,它不仅缓解了绿地紧张的问题,而且丰富了城市的景观环境.结合国内外屋顶景观设计发展现状,对公共建筑屋顶景观设计手法及相关限制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对润华集团屋顶景观设计进行详细剖析.希望更多的人能认识﹑了解屋顶花园,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屋顶景观的研究、设计和实践中,构建和谐的生态和生活环境.

关键词 :城市环境;公共建筑;屋顶景观;设计要素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040-03

基金项目: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数字动画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013sjjd065);阜阳师院信息工程学院媒体与设计研究中心校级委托专项课题:生态人居空间装饰模式研究(2014MTYSJ06)

屋顶景观的雏形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在阶梯状的平台上栽种植物的巴比伦“空中花园”,被称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其次是利用盆栽植物进行屋顶绿化的古希腊的阿多尼斯花园.19世纪末西方国家进行了工业革命,虽然创造了巨额的物质财富,但是城市人口剧增,贫富差距大,居住条件差,环境污染严重.因此,英国社会活动家爱本泽霍华德(Ebenzer Howard)于1898年提出了“花园城市”的构想,即创造一个环境优美,生活品质高的居住中心.20世纪30年代,近代建筑大师柯布西耶提出了“新建筑五点”其中之一就是“屋顶景观”将绿色景观应用于屋顶建筑.1959年由塞奥斯蒙得松(Tosmundson)设计建成的奥克兰港市凯泽(Kaiser)中心花园在屋顶景观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为现代屋顶景观的推广奠定了基础[1].

我国屋顶景观设计起步较晚,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研究屋顶景观.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体量不断扩大.高楼犹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覆盖着城市的每个角落,城市的绿地被大量的建筑占用,城市生态环境越发恶化,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和重视身边的生态环境.因此,为了恢复城市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各种空地来增加绿地面积,然而,单靠有限的土地资源来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即不经济也不现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注意到了屋顶,提出向被称为建筑“第五立面”的屋顶索取绿色,给城市里的人在紧张繁忙的工作环境下提供一休闲放松的好去处.逐渐把屋顶生态景观设计纳入到城市的建设中.

1 公共建筑屋顶的景观造景方法与限制因素

1.1 公共建筑屋顶的构景要素设计

1.1.1 植物设计

屋顶上的植物应尽可能的让它发挥它的生态作用与景观作用.由于屋顶景观处于风大,缺水、少肥、光照强且时间长、温差大的环境中,再加上植物土层的厚度受到限制,这些特点给植物的生长带来了不利,为了让屋顶上的植物能正常生长,屋顶上的植物应具备耐旱、抗寒、喜光、抗风、耐瘠﹑耐积水﹑根系浅等特性[2].此外,还要考虑到是否容易移植,成活率高不高,是否耐修剪,生长周期是否缓慢等问题,一般尽量选用乡土树种,适当引用绿化新品种,为了减轻植物土壤的重量给建筑造成的负担,土壤采用人工合成的轻质土.

1.1.2 水体设计

水景是屋顶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成份之一,水景的布置会使屋顶上的景观有流动之美并且充满活力,很容易吸引人们的眼球.一般会从花园的主视角、座椅的位置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来确定水景的最佳位置.屋顶上的水景设计因为受到建筑承重能力的影响,所以主要以观赏为主,水比较浅,面积不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规则式或自然式水池等.自然式的屋顶景观、水景可以采用曲线优美的水池配上自然的山石和植物,营造出自然﹑休闲的氛围.规则式的屋顶景观、水景可以采用规则式的水池,使之与周围所处的环境相呼应.

如果建筑的荷载较好,面积又大,可以在屋顶花园上设计一些带有叠水的假山或小品;而面积小的屋顶可以考虑涌泉,涌泉虽然体量小,但同样可以设计得风格清新,充满动感与活力.另外,在屋顶设计水景时,要保证防水与排水系统良好﹑管线和设施要隐蔽且安全﹑夜晚灯光效果良好以及设施不被冻坏.

1.1.3 屋顶上的建筑与景观小品的设计

为了让屋顶的景观变得丰富,更好地体现屋顶景观的功能,根据屋顶的荷载,可以在屋顶上建造少量﹑小型﹑轻质的建筑如亭子﹑廊架﹑阳光房等.在设计时,根据屋顶的空间和荷载来确定建筑的体积和重量,为了丰富绿化的形式和空间层次,建筑也可以与攀援植物结合起来,但是风格要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在屋顶上的设计些景观小品,可以让屋顶的景观变得多姿多彩,如轻质的假山石头﹑灯具﹑雕塑﹑装饰墙等.这些小品无论是与其他景色相呼应,还是自成一景,可以让屋顶的景观别具特色.在具体设计时,还应充分考虑小品的尺寸﹑色彩﹑样式和质感等要素.为了能很好的吸引人的眼球,我们可以采用多种设计方法来让其特点和艺术性充分发挥出来,例如可以采用点与线,点与面,线与面两两结合的手法.对于自身比较重的小品,尽量将他们放在顶梁所在的位置之上.

1.1.4 园路和场地铺装

公共建筑屋顶的园路和场地铺装是屋顶景观整体构图的重要部分,是屋顶景观的脉络,联系着各个景物,具有引导人的视线功能[3].根据环境特点和设计要求选择构图形式、图案、尺寸、颜色和材料,尽量与整体风格形成统一.可以将几种材料搭配使用,让屋顶的景观处处体现出精致优美;铺装的图案应简洁大方,不能喧宾夺主,一般面积大的铺装和草地只是作为背景;小尺寸的铺装要比大尺寸的铺装显得轻盈,因此需要最大化空间的感受,小尺寸的铺装是较好的选择且能体现出花园的精美;铺装要与植物,景观建筑,和小品的色彩相和谐,为了减少铺装在阳光下对人眼睛的不适,铺装的光线色彩要柔和;考虑到建筑的承重,应选择轻盈又美观的铺装材料,例如地砖、防腐木等;此外,在进行铺装的时候,为了保护防水层,应在铺装和防水层加一层隔离.

1.2 公共建筑屋顶景观的限制因素

1.2.1 荷载承重

荷载是衡量屋顶单位面积上承受重量的指标,是建筑物安全及屋顶景观成功与否的保障[4].在屋顶建设各项景观工程之前,就要考虑到建筑物所能承受的荷载能力.屋顶景观技术在不断地进步,为了减轻屋顶荷载,设计师可把新的技术﹑材料﹑设计方法运用到屋顶景观设计中,可以使用塑料、玻璃钢、铝材、轻型混泥土等轻质材料,作为屋顶景观的构筑物和景观小品的材料;为了提高安全系数,必须合理的布置承重,将亭廊、花坛、树池、水景、造景石等偏重的设计要素安排在建筑的主要承重结构上,减轻屋顶的负担.

1.2.2 防水与排水

在屋顶景观设计中,防水层的处理是关键.屋顶防水层的最大功能是防止水渗透到建筑内.防水层的位置一般在植物的下面,并且要确保植物的根系不能穿透防水层,另外还要保证园林工具,维修设备等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对其产生破坏.屋顶景观施工前首先对原有屋面进行防水检测,若有小面积漏水现象,要尽快进行修补.

排水(蓄水)在屋顶景观中也很重要,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1)排除屋顶上多余的水;(2)储存少量的水供植物生长[5].若屋顶景观的排水层设计的有问题,导致屋面大量积水不能及时排走,不但会增加防水层的负担,加大屋顶的荷载,而且会导致植物的根系腐烂.因此,排水层对景观设计应用于屋顶会有很大的影响.

1.2.3 风和温度

在建筑物顶层进行景观设计,由于屋顶风力比较大而且植物的植土厚度有限,因此种在屋顶上的植物要具有抗风、不会轻易倒伏的特性.对体量偏大的乔木,要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做好防风措施[6].除了防止植被受风的影响外,像桌椅﹑太阳伞﹑雨棚等这些轻质的设施也要采取固定的措施.另外,在城市里,风受到建筑物的影响可能会变大,设计师在设计屋顶景观的时候,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小风力,常用的方法是用挡风板和防风墙来阻止大风或改变风的方向.

由于夏季气温比较高,建筑物表面受到阳光强烈的直射,其表面温度急剧升高,很容易对植物造成伤害.而冬季温度偏低,植物也很容易被冻伤或冻死.因此,在选择植物的时候,应选择耐旱、抗寒性强的植物.屋顶的管理人员也要根据温度的不同对植被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2 润华集团屋顶生态景观设计研究

2.1 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济南市槐荫区经十西路南区,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是这个城市最具发展潜力的地方.该项目位于写字楼顶上,占地面积约440平方米,主要是供工作人员休憩﹑洽谈业务使用,因此屋顶的环境应该有别于其他建筑屋顶的环境.

2.2 设计主题及构思

项目的设计主题——笔﹑墨﹑纸﹑砚.笔:从平面上通过园路铺装雕刻体现出书法文化.竖向上通过“书香世家”景观木质构架形成写字、画画的书写空间,由此形成以“笔”为主题的诗意空间.墨:在墨的设计方面是通过把水景“墨池”比喻成墨汁,其上种植荷花和睡莲,其中饲养金鱼,形成庭院中的观水空间.周围亭子廊架均采取古代园林中木格栅的手法,在减轻屋顶负荷力的同时为观水提供空间.纸:竹简是古老的纸张,在此次设计中我们通过地面木条铺装形象的刻画出竹简的纹理,并在木条之上刻画出古代字体,展现出古老的“纸张”文化.砚:砚在古代也是很有讲究的一个艺术品,在砚的表现上我们主要是通过日本枯山水的形式展现,以波浪形的炼石纹理比喻墨迹,以景观石比喻墨头,来打造充满古典氛围的屋顶空间.

2.3 设计分析

设计风格:整个设计运用“新中式”简洁现代的设计语言来表现传统文化意境.在本设计中采用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另外,考虑到建筑的荷载与安全,根据梁柱的位置摆放石头,将石头置于梁柱的上方,这样就解决了石头的负荷问题.为了避免屋顶花园因风力过大而造成安全隐患,在设计中,不使用实体墙,所有的构筑物都是木质结构.

空间功能划分:本项目作为公共建筑环境需要具备各种活动空间,如:休闲、娱乐、观赏等.

地面铺装:地面铺装材质采用软铺结合硬装,主要人流通道铺设轻型材料作为道路指示.

色彩搭配:主要选用红色系与黄色系,营造典雅、幽静、委婉的“新中式”文化空间.

水体设计:本项目中水体设计主要围绕“墨”为中心展开,确定水景的最佳位置.采用曲线优美的水池,将水景比喻为墨汁,成功的吸引人们的眼球.配上自然的山石和植物,种植荷花和睡莲,其中饲养金鱼,形成庭院中的观水空间,营造出自然﹑休闲的氛围.

植物设计:植物造景是屋顶景观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屋顶上的植物以小型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为主.先用中等高度的灌木来确定基本骨架,然后用小乔木或大型的灌木作为景观性植物,最后用小灌木或地被植物让空间具有层次感.进行植物种植时,也应该注意的植物的形态﹑色彩等的搭配.本项目在植物选择上以根系浅的植物为主,尽量少用大型乔木,覆土控制在50公分以下,作为景点的乔木可通过木箱或者树池太高覆土的办法局部处理.

为了体现“新中式”的景观种植特色,在植物种类与层次要求上都应该往少的方面发展,以体态轻盈叶片较小,花小色淡的植物为主,将形态自然与修剪整齐植物相互搭配,设计出一个相对简单但又不缺乏传统文化的植物空间.

由于屋顶上有很多烟道和通风管道,很影响屋顶的景观环境,在如何处理在烟道和通风管道方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成装饰物或者用木栅格包裹装饰.

3 结语

公共建筑屋顶生态景观美化了城市的环境,丰富了城市的景观和提高了人们的品味.建造屋顶生态景观不仅缓解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还给人们提供了一个集活动﹑游乐为一体的户外场所.因此,在设计之前要对建筑屋顶本身的实际情况和周边的环境,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多方面因素的考虑,根据建筑的使用类型和企业文化来给屋顶景观进行功能定位,满足人的使用要求,进而确定设计风格,整个景观应和谐统一,屋顶景观要与它周边的大的景观环境协调一致,善于利用周边优美的景观环境,把人文与生态二者结合到一块,设计出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屋顶景观.建造屋顶景观将会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徐峰,封雷,郭子一.屋顶花园设计与施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许荷,翟志.北京屋顶绿化构造[J].中国园林,2006(4):79-83.

〔3〕李树华,殷丽峰.世界屋顶花园的历史与分类[J].中国园林,2005(5):45-46.

〔4〕张敏.南京屋顶花园的营造与设计[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0.

第2篇:公共建筑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风景园林学;建筑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4-0000-00

收稿日期:2013-06-04

修回日期:2013-07-02

1学科现状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与建筑学同时位于我国110个一级学科之列[1]。建筑、园林、城乡规划3个学科各有特点和规律,但是在学科发展的过程中,三者需要互相依赖、融合、促进,立足各自的学科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风景园林学可设5个二级学科或方向: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园林与景观设计、园林植物应用、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3]。21世纪是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时期,风景园林学的内涵和外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3]。风景园林的外延包括景观建筑、构筑物与工程设施的设计与建设等。

2风景园林专业发展

风景园林学科名来源于西方学科名“Landscape Architecture”,由于早期翻译的差异和学科认识的局限,历史上曾被译为“景观建筑学”,偏向人工营建的景观。当时也有“风景园林”这一概念,偏向自然风景的内容。两者经常被比较区分,认为两者各有侧重,也有被认为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2011年后颁布的一级学科目录中的“风景园林”学科名,与西方“Landscape Architecture”相对应,融合了以往的“景观建筑学”和“风景园林”两个概念,属于旧词新涵义。中国的风景园林学科也有一定的历史,以1951年原北京农业大学和清华大学合作设置的“造园组”为学科诞生的标志[4]。

新颁布的一级学科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扩展,并明确了方向,能被业内接受。“景观建筑学”在历史上曾呼声较大,但容易与建筑学专业混淆,其内容也被涵盖在新颁布的一级学科内,并被替代取消。“景观建筑学”或许改称为“景观营造学”比较合适, 这里的“建筑”不是建筑学中的一种类型建筑,如公共建筑、文化建筑等,而应该是“营建”“营造”的意思。目前,中国的风景园林学科被设置在农学、林学、工学及艺术学等众多门类及学科中,没有统一的研究内容,侧重点甚至还会大相径庭,这也导致了国内对这个学科内涵的认识模糊不清,继而影响与同列一级学科的“建筑学”“城乡规划”专业互相渗透。

全国目前的风景园林专业或风景园林课程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农林院校的风景园林教学体系,重点是园林植物和园林规划设计,偏重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另一类是建筑院校的风景园林教学体系,重点在人工环境的规划设计。

3学科关系

风景园林专业是以室外人居环境――开放空间( Open Space) 为中心, 跨越庭园、城市绿地和区域景观尺度的规划与设计,融合城市设计、城镇土地利用规划等。这是“城市绿地――城市开放空间――区域景观”空间层面的专业[6]。在某些空间尺度上,建筑属于风景园林中的一个元素。如何利用好建筑元素,控制好建筑元素的体量、形式及建筑围合的户外空间,是风景园林项目成败的一个关键点。

建筑学专业先于风景园林学,是一个成熟的系统性学科,其研究内容明确。与风景园林相对而言,建筑学研究的是室内人居环境。两者虽然有内外之分,但研究内容存在交集,涉及的学科领域也有交集。建筑内环境需考虑外环境的影响,与建筑相关的小环境应该由建筑师和风景园林师共同完成。

目前,我国建筑学专业的基本教育还是以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教育理论为基础,重建筑的功能和实用性,过分注重场地内部的关系与结构,忽视建筑本身应具备的社会、时代与地域属性,没有建立与实际场地以至更大范围地域相关联的设计思维[7]。建筑设计受诸多技术限制,包括规划条件、功能、结构、设计规范等,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做设计时,往往花大部分精力来满足限制条件,而无力融入建筑设计的理念或情感元素,即类似后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风景园林学科的景观设计受技术条件限制较少,重景观视线,强调场地情感、人的宜居感受,给设计者很大的创作空间,可以突破学生做建筑设计时的思维局限。故建筑设计融景观设计的教学方式,不仅解决实实在在的项目设计问题,加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而且能培养后现代主义的建筑思想。

4社会需求与现状

从2001年开始的短短10年间,中国城市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从28.4%提升到37.37%,人均公园(公共)绿地面积从4.6 m2上升到9.71 m2 [8]。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整个社会对生活环境的品质日益重视。现代建筑设计需要满足城市规划对场地的限定与要求,而规划对于场地的控制指标中往往包括25%~40%的绿地率,这就意味着一个建筑作品不仅仅需要处理建筑本身,它的周边环境特别是绿地也成为重要的设计内容,这些任务通常落在与建筑师配合的风景园林师身上[5]。

为满足社会的需求,景观及园林设计公司日益庞大,但目前该类公司的人员格局普遍存在缺陷,景观设计师不具有建筑设计的能力,或公司建筑设计力量较弱。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司的对外工程服务,造成一些项目不能独立完成。就广州几个主要的景观设计公司而言,如广州园林院(简称,下同)、广州普邦、广州怡境等,都存在这一问题,比如风景度假区规划项目,涉及到景观建筑就无法承担。这与公司的人员招聘有关,公司主要以景观设计师为主,而且所招的景观设计师很多是来自农林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农林院校出来的学生往往侧重植物和纯景观教育,建筑设计能力较弱。

须将景观与建筑一体考虑的项目比比皆是,如资源再利用方面,考虑“可持续发展”,旧建筑区域的再利用开发工程;城市公共空间界面的景观建设;大型公共建筑中的垂直景观[9]。有些小型项目同为设计类的内容,但没条件细分工种,建筑和景观往往一体设计,由同一班设计师完成;大型项目,虽有条件分工设计,但由于建筑与景观关系紧密,设计师必须同时了解不同领域才能互相配合。

景观与建筑结合的社会要求促使景观设计公司和建筑设计公司进行人员调整,特别是景观设计公司。易道景观公司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公司原先定位为景观设计,后融建筑、规划于一体,设计师的配置也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项目要求。

风景园林学现与建筑学同为一级学科,虽然明确了风景园林的学科内容,但其概念依然可能令人误解,并与建筑学关系疏远。景观设计公司的人员构制跟院校的人才培养关系密切,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往往不会做跟景观有关的建筑设计;而建筑学专业学生又不屑做景观设计,以为只是植物配置或者绿化小品的内容,且本科对传统的园林建筑设计的教育也不充分,而且建筑学专业毕业生不愿意去景观设计公司。简单地说,学建筑的不重视景观设计,学风景园林的不会建筑设计,导致综合性人才的缺乏。

5教学策略

5.1两学科设置互补的课程

目前风景园林专业设置有园林建筑设计,但深度不够,特别是农林院校下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而且建筑设计的内容可扩大范围,跟景观关系密切的建筑类型都可以纳入,如度假别墅、度假酒店、会所等。也可以强调传统园林建筑的设计,不光是建筑形体,还要考虑传统园林建筑构造,以应对实际工程。考虑到风景园林专业学习的内容较多,5年制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是主流,故建议风景园林专业改为5 年制比较合适[4]。

建筑学专业教育不能仅限于《景观设计原理》《园林史》之类的理论课程,还要加入景观设计环节,如公园规划设计、城市广场设计;每个类型建筑设计中也应融入景观设计。

5.2设置景观建筑二级专业

这里的景观建筑专业并非以往的“景观建筑学”,而是建筑学和风景园林学的一个分支及综合,研究的内容是与景观密切相关的建筑类型及其相应的户外环境,这个环境不限于建筑庭院,可扩展到城市绿地。

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曾经培养过建筑与景观的综合人才,并受到社会企业好评。在学院建筑学专业成立之初,有过4年制的景观与建筑设计方向。专业教育上,建筑设计教育2年,景观设计教育1年半,毕业设计半年,学制比较紧凑。学生兼具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能力,特别适合景观规划设计公司,也得到了公司的认可。可惜在5年制建筑学专业申请下来后,这个方向被取消。

5.3通识教育

将风景园林、建筑学、城乡规划学3个一级学科设置在同一学院,三位一体。头两年专业教育在同一平台上教学,第三年开展各专业的内容,这也有利于响应国家的“通才教育”。这种模式是解决这一社会需求的最有效方法,国内比较成熟的工科院校的建筑学院都这样设置,如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由于历史原因,农林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和建筑学专业往往分布在不同的学院,或只有风景园林专业,如华南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这样会形成各学科较独立,交融性差。三位一体的模式,应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专业互补的理念,同时各学科的师资力量需平衡,不能一方主导,才能达到教学上的互补。

6总结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城乡建设一日千里,各种新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涌现,包括可持续发展问题、资源环境的危机、城乡矛盾的加剧等。3个学科涉及的领域与社会发展密切,如今在建设中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1]。城乡规划和建筑学这2个学科的渗透关系引起了各界的重视,在风景园林学科成为一级学科之初,我们也要重视风景园林学与建筑学及城乡规划的渗透关系。

参考文献:

[1] 吴良镛.关于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同列为一级学科的思考[J].中国园林,2011(5):11-12.

[2] 齐康.尊重学科,发展学科[J].中国园林,2011(5):13.

[3] 王绍增,王浩,叶强,等.增设风景园林学为一级学科论证报告[J].中国园林,2011(5):4-8.

[4] 林广思.1951-2006年中国内地风景园林学科与专业设置情况普查与分析[J].中国园林,2007(5) :7-13.

[5] 张汛翰.加强建筑学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J].中国园林,2001(8) :10-12.

[6] 林广思.论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划分与专业设置的改革方案[J].中国园林,2008(9):56-63.

[7] 林磊.如何在建筑学教育中植入景观规划设计的差异性教学[J].华中建筑,2009(11):173-176.

[8] 仇保兴.建设绿色基础设施,迈向生态文明时代[J].中国园林,2010(7):1-5.

[9] 赵秀恒.景观与建筑的融合景观建筑学的发展与实践[J].时代建筑,2002(1):18-21.

作者简介:

姜 磊(1980-),男,浙江人

第3篇:公共建筑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橡胶坝建筑;功能:形式;环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TU-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5-0093-02

1 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域市水系的生态治理已成为实现宜居之域,生态之城,森林之城的首要任务。作为城市水系的一部分,橡胶坝不仅可以抗旱排涝,改善区域气候,降低噪声,更以其流动性、观赏性以及可游性用来塑造城市景观,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利用橡胶坝保持的水位,可以开展划船、游泳等水上娱乐项目,每年都可创造良好的经济收益,可见橡胶坝在实用性和景观性上都具备巨大的发掘潜力。也正因如此,近年来橡胶坝建筑宛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橡胶坝建筑是用于维护橡胶坝坝体的设备用房及管理用房,建筑功能包括设备室、泵房、办公室、食堂等,橡胶坝建筑多为内部管理人员使用,属于小型公共建筑。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橡胶坝及橡胶坝建筑成为集防洪、灌溉、发电、供水、航运、挡潮及城市园林美化于一体的新型建筑景观。近年来,尽管橡胶坝建筑的发展态势迅猛,但在总体发展状态良好的情况下,橡胶坝建筑仍在很多方面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2 现有橡胶坝建筑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橡胶坝建筑设计中存在一些普遍问题,综述如下:

1)一些建筑设计只为标新立异,造型较为突出不考虑周围环境,与周围建筑及环境很难协调。破坏了周围原有建筑群浑然一体的风格,对城市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2)忽视城市历史沿革、文脉的传承,无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3)空间缺乏与“水环境”的协调性、统一性

4)功能单一,仅设有设备用房加管理用房,未能考虑空间多样性的使用,缺乏兴奋点和活力:

5)个别建筑主色调显得较突兀而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严重影响了滨水沿线的色彩连续性

6)未考虑可持续性发展的需求。

橡胶坝建筑所在位置通常都是城市河流的重要节点,也是展示一座城市建筑风貌的重要地段。因此,如何在橡胶坝建筑的建筑设计中应对此类问题,亟待引起建筑师的思考,并应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

3 应对策略及解决办法

对位于城市滨水地段的橡胶坝建筑规划设计应顺应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与道路网、建筑群、开敞空间、公共绿地等不同的城市空间元素必须紧密结合,共同构成有机的城市整体;在城市发展战略框架中深入研究基地的历史、地形等物质和非物质因素,搜索地段的潜在特色,分析、提炼并保留组成地段的所有特色元素,进行创造性的设计,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建筑与城市环境的统一

首先要与大的城市环境相结合,从城市最长久的因素――公共空间系统出发,把规划地段的公共空间与未来城市的公共空间体系紧密联系起来。并且考虑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原则和布局系统,然后进行规划地段的城市设计,在城市环境中控制建筑体量,最后再考虑建筑单体的详细设计。

在深入建筑单体设计时,应分析基址环境、周边环境、视域环境等因素,提出系统的设计导则,使其结合城市规划具有某种远见…。导则内容应该包括具体的风格、主色调、环境铺装、景观设施等设计建议,在建筑的生命周期内产生辐射式、制约式的影响,并确保建筑与环境的统一联系。

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橡胶坝建筑外部物质环境更应该成为建筑师所关心的一部分,使外部物质环境成为新建筑的一个部分而非单纯的衬托。在建筑前设置水池、草坪、建筑小品,停车场等,这样既加大了建筑的整体空间形象,又在周围高大建筑的环境中,做到以小见大取得均衡的效果。

例如,小埠东拦河橡胶坝位于山东临沂市沂河城区段的滨河景区,拦蓄1.6万亩景观水面形成沂蒙湖。曾入选第四届吉尼斯世界纪录十五个项目之一,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橡胶坝。橡胶坝建筑与橡胶坝在发挥水利工程作用的同时,成为了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临沂市民休闲、娱乐、观光的好去处。2001年9月,这里被水利部评为首批部级水利风景区。

小埠东橡胶坝建筑的整体造型采用对称布局,建筑结构为钢结构,建筑外墙采用铝塑板和艺术造型玻璃饰面;桥头堡、机架桥顶部改造为观景平台,内部设置观光电梯,从底层可以直达顶部。在小埠东橡胶坝建筑两岸各新建15m的景观绿化带,并通过亮化、硬化建设,全面提升整体区域的环境质量,达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效果,为居民、游客提高良好的亲水活动空间,营造舒适宜人的绿色环境,创造感悟临沂城历史文化和名人气节的环境氛围,同时也为水生动植物提供栖息、繁衍的理想场所。设风筝广场、人造漫水沙滩、临水木栈道、小型野营地等景点,便于游人开展郊游活动(见图1)。

2)重视城市文脉的发展

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文脉,是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割断了历史文脉,建筑个性将无从谈起。橡胶坝建筑应体现城市的文脉,把握城市独特的景观特征和文脉信息,使人们在各种建筑场所内都能找到自己熟知或依恋的文化环境。如在设计中采用暗喻、隐喻的手法来传达文化意向,这样的视觉环境与文化环境所构筑的景观环境气氛,无疑会给人们一种场所感、归属感、安全感,从而达到“以人为本”的人文环境要求,这样的空间也会使使用者倍感轻盈、愉快、温馨。

橡胶坝建筑设计要重点考虑城市的文化背景、历史发展脉络,注重与地方传统建筑相协调,使设计出来的橡胶坝建筑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加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参与性,提高地区威望,形成“来此必游”的经济效益,创造出具有历史延续性的滨水文化环境。

3)延续水的文化

橡胶坝建筑也离不开中国水文化的影响,但只凭单纯的水体,并不能产生水文化,只有当自然资源与人的心理相互作用,通过水事活动和水事思维,散发出文化的气息,方能展示出水的内蕴,表现出一种天人合一的文化风景。可以说,水文化很大程度上基于人对于水的联想。橡胶坝建筑,应该反映“水”的主题,烘托水的氛围,使橡胶坝建筑具备明显的感知特征。在橡胶坝建筑周围创造开阔的观水视角:设置水面观景台,台下设亲水河滩,设置游船码头,沿水岸形成步行景观带,在其间布置雕塑、小品展示传统滨水文化,结合橡胶坝建筑设置集观光旅游、民俗活动、商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广场等等,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画面。

4)创造功能多样化的建筑空间

建筑作为人类物质与精神的载体,其活力来源于身处其中的人们所进行的多样化活动。

多样化的活动是以功能的多样化为基础的。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对空间进行合理的划分,形成不同的功能分区来提供多项活动的支持。在空间划分上要根据不同的功能形成大小尺度不同、封闭或开敞的空间,产生不同的空间层次领域,从而使建筑的空间层次丰富,创造富有潜力的弹性化、个性化、多元化的建筑空间。

在橡胶坝建筑设计中,需要顺应城市发展的要求,植入新的功能,增加不同阶层的人群与不同功能的混合性,再造地段活力。注重增加地段功能的多样性,以满足现代城市不断面临的新的功能需求,进而优化建筑功能结构、公共服务设施等内容。从功能多元化的角度综合考虑与娱乐功能相结合设立活动中心、与商业功能相结合设置小卖店、与公共卫生相结合设置公共厕所等等,做到一房多用,为使用空间创造多样化的服务设施,为广大市民提供共享公共空间。因此,设计要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要注重对人在建筑里的环境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分析和研究,创造出功能多样化的建筑空间,以适应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职业市民的多样化需要。

武烈河橡胶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近年来,承德市政府斥巨资先后在在武裂河市区段修建12道橡胶坝,建成300万m2、15km长的水景长廊,是中国最大的橡胶坝组群,将承德打造成东方的“威尼斯”,缔造出“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的塞外美景。武烈河橡胶坝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建筑功能的多元化思想,橡胶坝建筑集休闲、度假、餐饮于―体。而湖面叠水与临河绿化、雕塑等,将构成一幅极具现代特色的生态景观;在第三道橡胶坝的音乐喷泉,水幕电影业已投入使用。而不久,12道橡胶坝梯级相连的12km水面将实现通航,基本恢复了“康乾盛世”的原貌,市民及游客可乘船观山色、赏园林、游览两岸迷人城市风光(见图2)。

5)注重建筑色彩的协调统一

色彩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元素。建筑色彩的选择,从宏观上看可以影响到整个城市甚至区域的景观环境。有序的建筑色彩搭配,不仅能带给人们一种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的感觉,而且也使得城市更富有独具的个性和魅力;而杂乱无章的建筑色彩带来的只能是色彩污染,给城市的形象造成损害。

橡胶坝建筑色彩的选择要与周围的色彩环境协调统一,重视建筑色彩的延续性,考虑其周围建筑的色调,通过调整自身的色彩与之协调。同时橡胶坝建筑也应注重夜晚景观的色彩设计,可以将色彩、广告、灯光等因素进行统筹考虑。橡胶坝建筑色彩要与周围的建筑色彩相和谐,但不是绝对的服从。橡胶坝建筑色彩与周围建筑的色彩应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参照、相互协调,以实现橡胶坝建筑与景观、环境的共生融合”,使橡胶坝建筑不但在白天甚至在夜晚也同样与周围的环境达到协调统一,成为城市大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完美结合的休闲地带。

浦口区域南河橡胶坝工程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用于枯水季节充坝蓄水,形成人工景观水面,汛期放坝泄洪,保证城市防洪安全。周边民居多为红瓦坡顶建筑。新建的浦口区域南河橡胶坝建筑汲取了地方民居的建筑色彩,采用了浅黄色墙面、白色装饰线条、红瓦坡屋面,使建筑与当地民居在材料、虚实、色彩上相一致。最大限度地融入了地域建筑文化(见图3)”。

61因地制宜,注重生态设计

在橡胶坝建筑设计中,应当重视建筑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更多地从技术策略、生态环保的角度人手,使建筑与生态环境有效地呼应起来。目前归纳在建筑技术方面主要采用的设计方法有:a)从建筑所在地域出发,尽量利用本地材料和传统技术;b)既重视地方性,又适当地引入较新技术(这两种方法具有经济节约,易于普及的明显优势,目前推广与应用较为广泛。);c)结合当地自然生态条件与最新生态理论。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新材料来解决生态问题,所有设计手法的核心都应从当地的具体生态环境出发进行设计,这就需要建筑师了解环境地理现状,学习并继承传统建筑中蕴涵的生态智慧,采用低成本,低造价或适当造价的技术与材料。并注重选用材料的耐久性、实用性,既做到节能减排,又减少了日后不必要的维护费用。

第4篇:公共建筑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公共建筑;空间场景;情感体验

引言

城市公共建筑空间场景是城市公共生活的焦点,公共建筑空间场景的构造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创造一个适合城市社会公众生活和活动的良好环境。

1、城市公共建筑空间场景的相关理论分析

1.1建筑空间理论

建筑的空间是指建筑物周围的空间与其空心部分,是指人们可以在其间进行活动的内外环境。在建筑发展的漫漫征程中,建筑师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不断对空间进行探究并设计生成适合的空间,从而形成各种或封闭或开敞的空间。[1]

1.2场景理论

场景不但存在于艺术作品领域,也存在于人类日常生活中。也就是说场景可以是人们在结合社会、文化和心理等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各式各样的生活场面。场景的具体构成要素主要是非固定因素――人(角色)、固定因素(舞台)、半固定因素(道具)。作为人类生活现象的场景,真实反映了人类社会、文化等因素 ,良好的场景能适应人类的生活方式,使人类生活更美好。[2]

1.3空间与场景的关系

场景相对空间而言,会让人产生一种可以感知的氛围感。因此只有建筑的空间被人们用心使用过从而形成各种场景,这样才能成为有意义的空间。也可以说,场景不仅仅包含了空间本身,还包含了空间的使用者。空间作为场景的一部分,自然也会对场景产生影响,只不过在不同场景中空间的作用或大或小而已。【3】

2、城市公共建筑空间场景的特征

2.1公共建筑空间场景具有时代性

不同类型的空间场景体现了每个时代明显的特征,比如木构架建筑体现古代中国的特征,白色石材建筑体现了西方的特征,而当今社会的特征是钢筋混凝土。城市公共建筑空间对城市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活动场所,自然也能够体现这个城市的特征。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高低离不开这个城市的人的发展水平,而这个城市的人的活动空间也离不开公共空间。只有设计出良好的公共空间场景才能促进人的发展,进而促进城市发展。

2.2公共建筑空间场景具有主题性

我们的生活中存在许多不同类型的主题,如公园主题、社交主题、会议主等。公共建筑空间作为人的活动空间,其空间场景自然也少不了主题。为了表达特定的主题,建筑师会设计不同的建筑空间场景,以其让各个物质要素及精神要素进行统一编排。

2.3公共建筑空间场景具有统一性

公共空间与人的情感体验是一个整体,公共建筑空间场景的各个要素都不能脱离这个整体。空间中的各个物质要素与精神要素必须有很好的联系,才能保证公共建筑空间场景的整体统一性。此外,只有建构适合当代人们的公共建筑空间场景,才能让更多人参与到其中。

3、城市公共建筑空间场景的构成要素

3.1公共建筑空间场景的固定要素

公共建筑空间场景的形成基础是空间场景的物质要素之一― 建筑,因为后者是相对确定不变的,又称为固定要素。空间场景的固定因素是空间场景中的第一层次,体现了空间场景的基本属性,任何人的公共活动及情感体验都离不开物质的空间实体。固定因素主要由周边的公共建筑与地面组成。

3.2公共建筑空间场景的半固定要素

公共建筑空间场景中的配景是空间场景的第二层次,因为具有相对的灵活变动性,所以称为半固定要素。公共建筑空间场景的半固定要素主要是各种铺设、装饰、艺术品等。这些要素可以增强空间场景的主题、渲染空间场景的气氛,增加空间场景的层次,是空间场景品质特征的决定性要素。因为半固定要素容易变动,这为建筑师构造空间场景提供极大便利。

3.3公共建筑空间场景的非固定要素

公共建筑空间场景的的第三个层次是非固定要素,是指人的公共活动行为及其情感体验。人是空间场景的主角,但人的要素受到时间、情感、文化思维等影响,又是最具灵活性的。因此,非固定要素是空间场景中不可或缺却又难以掌控的要素。建筑师只有在设计中不断累积经验,认真了解体会人的心理及情绪变化,才能设计出不错的公共建筑空间场景。[4]

4、公共建筑空间场景设计的建议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的品质以及精神上的享受。城市公共建筑空间作为人们公共活动的场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这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为了构造出良好的公共建筑空间场景,在此提出以下建议:

4.1提高公共建筑空间场景的体验效率

正如前文所述,人是空间场景的主角,公众参与的程度是城市公共建筑空间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指标。城市公共建筑空间首要的任务是提供足够的容量满足人们的各种公共活动。其次,公共空间场景的设计在设置上要有显著特点的主题。最后空间场景的设计也要考虑社会公众的想法,目的是要让更多人参与到空间场景中。在设计空间场景时,可以充分灵活利用半固定要素,尽可能构造出人性化的设施。只有充分尊重人的情感体验,提高公共建筑空间的体验效率,才能设计出更完美的空间场景。[5]

4.2 凸显公共建筑空间场景的时代性

创新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不同时代的人的审美观不同,公共建筑空间场景的设计也应该与人的审美水平与时俱进。建筑及配景的设计应该体现现代社会的特征,在构成、色彩、材质等方面进行改变,要充分体现新颖性。空间场景的设计既要在整体上尊重人们对美的享受原则,又要设计出高观赏性的精彩之处。总而言之,公共建筑空间场景的设计应该与时俱进,要凸显这个城市的时代性及价值属性。

4.3传承具有城市特色的历史文化

众所周知,一个城市的特色可以从其建筑及公共场所体现出来。现代城市追求的是精致时尚,然而要体现一个城市的历史源远流长,又离不开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因此,传承历史文化的渊源也是城市公共建筑空间场景设计的考虑因素。在摒除糟粕、取其精华的理念上,我们可以保留最具城市历史特色的景观,传承地方传统艺术的精髓,构造具有城市文化品位的公共建筑空间。

4.4尊重城市绿色生态价值观

尊重自然规律是设计中必须遵守的规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至今也是人们所推崇的。人作为公共建筑空间场景的主体,应该关注公共建筑空间的绿色生态。虽然各种自然现象都给人类带来过不少灾难,但是在特定的情形下一种恰到好处的自然现象能够给人们带来许多情感交流,这样也能让公共空间场景实现质的飞跃,更具现实意义。因此自然现象也是一种十分有用的情感道具。创造绿色主题的公共建筑空间场景体现一个城市对大自然的尊重,是时代进步的象征。

5、结语

公共建筑的空间场景对城市公众生活及情感体验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首先理清公共建筑空间场景的相关理论,然后对空间场景的特征及构成要素进行总结,最后提出城市公共建筑空间场景的设计建议,以求为城市社会的良好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朱晓珑.李 特.论建筑空间的发展[J]. 中华建设科技.2012(10).

[2]奚.场景的解析[D].同济大学.2007:9.

[3]奚.场景的解析[D].同济大学.2007:15.

第5篇:公共建筑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395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4-3954(2011)03-0221-01

一、城市景观规划

城市,作为一种物质的表现,是一种可以看到的物质形态。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部署。其目的是通过城市与周围影响地区的整体研究,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居住、游憩和交通环境。

城市景观,是对土地功能的利用,是在对土地的性质研究后对之作出的综合利用,如哪些可用于建怎样的建筑,哪些最好用作公共绿地,哪些应保持其现状。

城市的美,不仅仅意味着应有一些美丽的公园、优秀的公共建筑,而且城市的整个环境乃至细部都应是美的。这些内容构成了城市风景的所有东西,都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题材。景观设计除了必须满足其适当的功能外,还应符合客观的美学原则,即形式美原则。

规划师、建筑师、道路工程师在自己的工作中都必须表现精巧的美,但又必须组成一个具有同一性的画面,即它们联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城市景观。例如,上海浦东的陆家嘴上,在南京东路纵轴线延长线上建成的亚洲第一高度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其建成后所得到的景观,不是简单的A+B=AB,它等于X,这是一种新的因素,是南京路空间的延伸与定位。

城市的景观应反映城市的性质与规模。城市规划工作在确定城市规模与性质后,其景观设计就应反映城市的性质。如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城市景观组织中透着浓郁的古都气息;首都北京的长安街政治气氛浓重;杭州作为旅游城市,山光水色气脉相联、自然景物与人文环境融洽。

城市景观,还应反映城市各物质要素之间功能分区与布局。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各地不断出现了工业城市、工业区,一些现代化的厂房、高炉、水塔、码头等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就成为这类城市的景观。

原有的城市景观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自然的水域和丘陵,原有的建筑物的类型,都是景观设计的创作之源。

二、城市景观形成要素

人们对一个特殊的景观或整个城市的印象,不仅仅来源于视觉,对城市的印象,还来源于自身的回忆、经验、周围的人群等等,每个人在自己的环境中建立起关于城市局部的印象,形成一系列在精神上或心理上的相互联系的形象,但一个城市的基本形象则是他同时代人所共同的感受。

每一个建筑物都会影响城市景观的细部,并可能影响到城市整个形象的整体。人们共同的心理上的城市图象由人们所看到的许多东西的综合。

构成城市景观的基本要素有路、区、边缘、标志、中心点五种:

路:一个城市有主要道路网和较小的区级路网。一个建筑有几条出入的路。城市公路网是城市间的通道。路的图象主要是连续性和方向性,因此应构成简单的系统,起点和终点要明确。路旁的建筑和空间特性是方向性的基础,有助于对距离的判断。

区:它是较大范围的城市地区,一个区应具有共同的特征和功能,并与其他区有明显的区别。城市由不同的区构成,如居住区、商业区、高等学校教学区、郊区等等。但有时它们的性质是混合的,没有明显的界限。

边缘:区与区之间的界限是边缘。有的区可能完全没有边缘,而是逐渐混入另一区。边缘应能从远处望见,也易于接近,提高其形象作用。如一条绿化地带、河岸、山峰、高层建筑等都能形成边缘。

标志:是城市中令人产生印象的突出景观。有些标志很大,能在很远的地方看到,如电视塔、摩天楼;有些标志很小,只能在近处看到,如街钟、喷泉、雕塑。标志是形成城市图象的重要因素,有助于使一个区获得统一。一个好的标志既是突出的,也是协调环境的因素。

中心点:中心点也可看作是标志的另一种类型。标志是明显的视觉目标,而中心点是人们活动的中心。空间四周的墙、铺地、植物、地形、照明灯具等小建筑物的布置和连贯性,决定了人们对中心点图象的形成能力。

道路、区、边缘、标志和中心点是城市图象的骨架,它们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城市的景观,在城市规划时,应创造出新的、鲜明的景观,以激起人们对整个城市的想象。

三、城市远景和轮廓线的作用

每个城市都可能有引人注目的远景景观。进入和离开城市的景观是城市的珍品,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重点,需要保护一些有价值的城市景观,或采取某种手法,去平衡这些景观。

城市的轮廓线是城市生命的体现,如上海的外滩建筑群轮廓线,同时也是城市潜在的艺术形象,城市轮廓线是城市的远景,是唯一的。对每一幢可能改变城市轮廓线的建筑都应研究它与城市的整体关系,特别是远离市中心的一幢较小的塔式建筑,常能使城市轮廓线得到改进。

远景和轮廓线的另一景象是夜里的灯光,富有戏剧性的灯光以及黎明和黄昏的朦胧的阳光提高了城市的艺术感染力。

四、城市各类中心的景观设计

在城市里,由于一定地域内聚集成的特定的功能分区,因此就存在着各类功能不同的中心,一般可分为:城市中心、市民广场。城市的景观设计与这两类中心的景观设计密不可分。

1、城市中心的景观设计

城市中心是城市的主要行政管理、商业、文化和娱乐中心的区域,是表现城市有价值特性最有利位置,在这里,人们对这个城市个性的认识得到强化。城市中心的功能是根据城市规划决定的,因为中心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

城市中心的景观能否产生良好的视觉印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从市中心有什么远景可以眺望?怎样使人去观看重要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与重要的特征的地点之间有什么视觉联系?哪些建筑物在城市景观中应有重要作用?能赋予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因素是什么?对这样一些问题在城市中心景观设计中,都应作出回答。

2、市民广场的景观设计

市民广场具有多样性,它是指由各种用途的道路、停车场、沿街建筑的前沿地带。由建筑组成的空间形式有三种:(1)市民集合的主要广场,它一般与市政厅或其他市民建筑相结合;(2)娱乐建筑的空间,如影剧院、宾馆前面的供人流集散的广场;(3)购物的空间,如商业街、商业区和市场以及办公建筑所围成的空间。

市民广场上的公共建筑物对广场景观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街景的公共建筑其立面处理的重点,应放在完整的街道立面上,而不要强调个别建筑物的立面;作为纪念碑式的公共建筑,在造型、位置和高度上应是一个视线焦点,是可以被人们欣赏的主要景观。

第6篇:公共建筑景观设计范文

1城市规划与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是对土地功能的利用,是在对土地的性质研究后对之作出的综合利用,如哪些可用于建怎样的建筑,哪些最好用作公共绿地,哪些应保持其现状。

城市的美,不仅仅意味着应有一些美丽的公园、优秀的公共建筑,而且城市的整个环境乃至细部都应是美的。这些内容构成了城市风景的所有东西,都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题材。景观设计除了必须满足其适当的功能外,还应符合客观的美学原则,即形式美原则。

规划师、建筑师、道路工程师在自己的工作中都必须表现精巧的美,但又必须组成一个具有同一性的画面,即它们联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城市景观。例如,上海浦东的陆家嘴上,在南京东路纵轴线延长线上建成的亚洲第一高度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其建成后所得到的景观,不是简单的A+B=AB,它等于X,这是一种新的因素,是南京路空间的延伸与定位。

城市的景观应反映城市的性质与规模。城市规划工作在确定城市规模与性质后,其景观设计就应反映城市的性质。如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城市景观组织中透着浓郁的古都气息;首都北京的长安街政治气氛浓重;杭州作为旅游城市,山光水色气脉相联、自然景物与人文环境融洽。

城市景观,还应反映城市各物质要素之间功能分区与布局。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各地不断出现了工业城市、工业区,一些现代化的厂房、高炉、水塔、码头等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就成为这类城市的景观。

原有的城市景观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自然的水域和丘陵,原有的建筑物的类型,都是景观设计的创作之源。

2城市景观形成要素

人们对一个特殊的景观或整个城市的印象,不仅仅来源于视觉,对城市的印象,还来源于自身的回忆、经验、周围的人群等等,每个人在自己的环境中建立起关于城市局部的印象,形成一系列在精神上或心理上的相互联系的形象,但一个城市的基本形象则是他同时代人所共同的感受。

每一个建筑物都会影响城市景观的细部,并可能影响到城市整个形象的整体。人们共同的心理上的城市图象由人们所看到的许多东西的综合。

构成城市景观的基本要素有路、区、边缘、标志、中心点五种:

路:一个城市有主要道路网和较小的区级路网。一个建筑有几条出入的路。城市公路网是城市间的通道。路的图象主要是连续性和方向性,因此应构成简单的系统,起点和终点要明确。路旁的建筑和空间特性是方向性的基础,有助于对距离的判断。

区:它是较大范围的城市地区,一个区应具有共同的特征和功能,并与其他区有明显的区别。城市由不同的区构成,如居住区、商业区、高等学校教学区、郊区等等。但有时它们的性质是混合的,没有明显的界限。

边缘:区与区之间的界限是边缘。有的区可能完全没有边缘,而是逐渐混入另一区。边缘应能从远处望见,也易于接近,提高其形象作用。如一条绿化地带、河岸、山峰、高层建筑等都能形成边缘。

标志:是城市中令人产生印象的突出景观。有些标志很大,能在很远的地方看到,如电视塔、摩天楼;有些标志很小,只能在近处看到,如街钟、喷泉、雕塑。标志是形成城市图象的重要因素,有助于使一个区获得统一。一个好的标志既是突出的,也是协调环境的因素。

中心点:中心点也可看作是标志的另一种类型。标志是明显的视觉目标,而中心点是人们活动的中心。空间四周的墙、铺地、植物、地形、照明灯具等小建筑物的布置和连贯性,决定了人们对中心点图象的形成能力。

道路、区、边缘、标志和中心点是城市图象的骨架,它们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城市的景观,在城市规划时,应创造出新的、鲜明的景观,以激起人们对整个城市的想象。

3城市远景和轮廓线的作用

每个城市都可能有引人注目的远景景观。进入和离开城市的景观是城市的珍品,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重点,需要保护一些有价值的城市景观,或采取某种手法,去平衡这些景观。

城市的轮廓线是城市生命的体现,如上海的外滩建筑群轮廓线,同时也是城市潜在的艺术形象,城市轮廓线是城市的远景,是唯一的。对每一幢可能改变城市轮廓线的建筑都应研究它与城市的整体关系,特别是远离市中心的一幢较小的塔式建筑,常能使城市轮廓线得到改进。

远景和轮廓线的另一景象是夜里的灯光,富有戏剧性的灯光以及黎明和黄昏的朦胧的阳光提高了城市的艺术感染力。

4城市各类中心的景观设计

在城市里,由于一定地域内聚集成的特定的功能分区,因此就存在着各类功能不同的中心,一般可分为:城市中心、市民广场。城市的景观设计与这两类中心的景观设计密不可分。

4.1城市中心的景观设计

城市中心是城市的主要行政管理、商业、文化和娱乐中心的区域,是表现城市有价值特性最有利位置,在这里,人们对这个城市个性的认识得到强化。城市中心的功能是根据城市规划决定的,因为中心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

城市中心的景观能否产生良好的视觉印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从市中心有什么远景可以眺望?怎样使人去观看重要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与重要的特征的地点之间有什么视觉联系?哪些建筑物在城市景观中应有重要作用?能赋予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因素是什么?对这样一些问题在城市中心景观设计中,都应作出回答。

重要的特征的地点之间有什么视觉联系?哪些建筑物在城市景观中应有重要作用?能赋予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因素是什么?对这样一些问题在城市中心景观设计中,都应作出回答。

4.2市民广场的景观设计

市民广场具有多样性,它是指由各种用途的道路、停车场、沿街建筑的前沿地带。由建筑组成的空间形式有三种:(1)市民集合的主要广场,它一般与市政厅或其他市民建筑相结合;(2)娱乐建筑的空间,如影剧院、宾馆前面的供人流集散的广场;(3)购物的空间,如商业街、商业区和市场以及办公建筑所围成的空间。

市民广场上的公共建筑物对广场景观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街景的公共建筑其立面处理的重点,应放在完整的街道立面上,而不要强调个别建筑物的立面;作为纪念碑式的公共建筑,在造型、位置和高度上应是一个视线焦点,是可以被人们欣赏的主要景观。

第7篇:公共建筑景观设计范文

1 城市规划与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是对土地功能的利用,是在对土地的性质研究后对之作出的综合利用,如哪些可用于建怎样的建筑,哪些最好用作公共绿地,哪些应保持其现状。

城市的美,不仅仅意味着应有一些美丽的公园、优秀的公共建筑,而且城市的整个环境乃至细部都应是美的。这些内容构成了城市风景的所有东西,都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题材。景观设计除了必须满足其适当的功能外,还应符合客观的美学原则,即形式美原则。

规划师、建筑师、道路工程师在自己的工作中都必须表现精巧的美,但又必须组成一个具有同一性的画面,即它们联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城市景观。例如,上海浦东的陆家嘴上,在南京东路纵轴线延长线上建成的亚洲第一高度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其建成后所得到的景观,不是简单的A+B=AB,它等于X,这是一种新的因素,是南京路空间的延伸与定位。

城市的景观应反映城市的性质与规模。城市规划工作在确定城市规模与性质后,其景观设计就应反映城市的性质。如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城市景观组织中透着浓郁的古都气息;首都北京的长安街政治气氛浓重;杭州作为旅游城市,山光水色气脉相联、自然景物与人文环境融洽。

城市景观,还应反映城市各物质要素之间功能分区与布局。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各地不断出现了工业城市、工业区,一些现代化的厂房、高炉、水塔、码头等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就成为这类城市的景观。

原有的城市景观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自然的水域和丘陵,原有的建筑物的类型,都是景观设计的创作之源。

2 城市景观形成要素

人们对一个特殊的景观或整个城市的印象,不仅仅来源于视觉,对城市的印象,还来源于自身的回忆、经验、周围的人群等等,每个人在自己的环境中建立起关于城市局部的印象,形成一系列在精神上或心理上的相互联系的形象,但一个城市的基本形象则是他同时代人所共同的感受。

每一个建筑物都会影响城市景观的细部,并可能影响到城市整个形象的整体。人们共同的心理上的城市图象由人们所看到的许多东西的综合。

构成城市景观的基本要素有路、区、边缘、标志、中心点五种:

路:一个城市有主要道路网和较小的区级路网。一个建筑有几条出入的路。城市公路网是城市间的通道。路的图象主要是连续性和方向性,因此应构成简单的系统,起点和终点要明确。路旁的建筑和空间特性是方向性的基础,有助于对距离的判断。

区:它是较大范围的城市地区,一个区应具有共同的特征和功能,并与其他区有明显的区别。城市由不同的区构成,如居住区、商业区、高等学校教学区、郊区等等。但有时它们的性质是混合的,没有明显的界限。

边缘:区与区之间的界限是边缘。有的区可能完全没有边缘,而是逐渐混入另一区。边缘应能从远处望见,也易于接近,提高其形象作用。如一条绿化地带、河岸、山峰、高层建筑等都能形成边缘。

标志:是城市中令人产生印象的突出景观。有些标志很大,能在很远的地方看到,如电视塔、摩天楼;有些标志很小,只能在近处看到,如街钟、喷泉、雕塑。标志是形成城市图象的重要因素,有助于使一个区获得统一。一个好的标志既是突出的,也是协调环境的因素。

中心点:中心点也可看作是标志的另一种类型。标志是明显的视觉目标,而中心点是人们活动的中心。空间四周的墙、铺地、植物、地形、照明灯具等小建筑物的布置和连贯性,决定了人们对中心点图象的形成能力。

道路、区、边缘、标志和中心点是城市图象的骨架,它们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城市的景观,在城市规划时,应创造出新的、鲜明的景观,以激起人们对整个城市的想象。

3 城市远景和轮廓线的作用

每个城市都可能有引人注目的远景景观。进入和离开城市的景观是城市的珍品,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重点,需要保护一些有价值的城市景观,或采取某种手法,去平衡这些景观。

城市的轮廓线是城市生命的体现,如上海的外滩建筑群轮廓线,同时也是城市潜在的艺术形象,城市轮廓线是城市的远景,是唯一的。对每一幢可能改变城市轮廓线的建筑都应研究它与城市的整体关系,特别是远离市中心的一幢较小的塔式建筑,常能使城市轮廓线得到改进。

远景和轮廓线的另一景象是夜里的灯光,富有戏剧性的灯光以及黎明和黄昏的朦胧的阳光提高了城市的艺术感染力。

4 城市各类中心的景观设计

在城市里,由于一定地域内聚集成的特定的功能分区,因此就存在着各类功能不同的中心,一般可分为:城市中心、市民广场。城市的景观设计与这两类中心的景观设计密不可分。

4.1 城市中心的景观设计

城市中心是城市的主要行政管理、商业、文化和娱乐中心的区域,是表现城市有价值特性最有利位置,在这里,人们对这个城市个性的认识得到强化。城市中心的功能是根据城市规划决定的,因为中心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

城市中心的景观能否产生良好的视觉印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从市中心有什么远景可以眺望?怎样使人去观看重要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与重要的特征的地点之间有什么视觉联系?哪些建筑物在城市景观中应有重要作用?能赋予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因素是什么?对这样一些问题在城市中心景观设计中,都应作出回答。

重要的特征的地点之间有什么视觉联系?哪些建筑物在城市景观中应有重要作用?能赋予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因素是什么?对这样一些问题在城市中心景观设计中,都应作出回答。

4.2 市民广场的景观设计

市民广场具有多样性,它是指由各种用途的道路、停车场、沿街建筑的前沿地带。由建筑组成的空间形式有三种:(1)市民集合的主要广场,它一般与市政厅或其他市民建筑相结合;(2)娱乐建筑的空间,如影剧院、宾馆前面的供人流集散的广场;(3)购物的空间,如商业街、商业区和市场以及办公建筑所围成的空间。

市民广场上的公共建筑物对广场景观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街景的公共建筑其立面处理的重点,应放在完整的街道立面上,而不要强调个别建筑物的立面;作为纪念碑式的公共建筑,在造型、位置和高度上应是一个视线焦点,是可以被人们欣赏的主要景观。

第8篇:公共建筑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建筑 规划设计

项目蕴藏巨大商机。项目配套丰富、交通便利、与周边联系便捷。

一 、项目分析 项目用地位于萝岗区,广州科学城主干道开泰大道沿线,地理位置相对优越。

二 、规划理念及原则 强调环境与生态的和谐与统一,坚持以下的设计理念和原则:

1、生态性原则:强调设计遵从自然,自然的空间格局,自然的生态过程;

2、科技性原则:借助科技的手段和先进的设备,创造环保、节能的景观、建筑体系,如太阳能利用和中水回用系统等等;

3、地方性原则:建筑风格也采用岭南风格,体现地方的人文特色;

4、相宜性原则: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空间,人与人等亲切,互利、和谐的关系;

5、经济性原则:强调经济、实用、节约的设计原则,充分利用自然气候、地形,当地材料,构筑亲切宜人的空间;

6、现代性原则:体现时代特征、构思新颖的现代建筑和现代开发模式。

三 、规划布局

1、 规划指导思想及目标

指导思想:创造“有机自然与景观”为主题的现代小区形象。

小区以高层住宅和商业相结合,建筑依照有机自然与景观的理念,通过地形地貌的综合分析和场地设计,使每户均有较好的朝向和风景。建筑间距在满足日照间距的前提下,更大程度的提高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使组团之间有更大面积的庭院空间。

???规划目标:建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具有地域特征的高尚现代化住宅小区、环保和低碳等高新技术住宅体系。

从整体规划布局来看,适应岭南地方气候特点:岭南地区尤其是以广州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属于亚热带副热带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炎热(湿热),雨量充沛――传统建筑一般特别注意通风、防晒隔热,造就了岭南建筑通透、轻巧的形象。本方案在规划角度以点式高层塔楼为主,住宅首层架空,非常有利于小区内创造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从仿古街的角度――结合旧城改造,收集废旧建材,打造富有岭南建筑特色的商业街;给人以传统建筑的意向和怀旧情怀的寄托,有利于凸现本方案岭南风格建筑特色的表现。

从住宅单体的角度――色彩(淡雅的调子)、材料(隔热性能好的墙体、楼板、防水)、屋顶(坡顶的意向表达)、建筑细节(遮阳系统、空中绿化系统)――都在细节当中体现岭南地方建筑的特色。

2、 规划结构

小区北面均设计为公共建筑,部分作为小区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其余为本小区与周边的商业服务。其中主要公建、学校、商业布置于地块北面,紧邻开创大道,南面整体地块用于布置住宅,内外动静分区明确并保证了住宅地块的整体性。

小区内部公共空间变化丰富。绿地通过铺地、植被等小品组合,结合游览观赏路线,运用植物配置、雕塑、凉亭设置等景观设计处理手法,创造丰富的空间层次和景观视线,给人以步移景异的空间感受。

除此之外,小区创造出城市空间的可识别性的同时,有意识地创造一个有机空间序列,将整个室外空间划分为三个相对的空间层次,即:公共开放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

3、 空间构思 方案设计对空间的处理,主要是将公共空间作为主轴,半公共空间即组团将半私密空间巧妙串联,既在小区内部创造丰富的空间层次,又将城市外部的空间完整延续。

沿开创大道布置公建,层数较低,减少建筑体量对城市的压迫感,点式高层布局,减少压抑感,密度很低,空间流畅,视野开阔,有利于通风采光,园林景观、河流景观的利用,营造美好生活景观。

4、 道路规划 采用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形式,小区外环路解决车行、消防功能。围合出全步行的内部景观空间。住宅主要人行出入口设于地块北面,商业与学校幼儿园出入口分别设置,分区明确。

小区的主干道路于东西面均与城市干道有机连接,小区的北面步行入口通过景观大道进入小区并连通东西出入口,东西面车行出入口均以6-7m车行道兼消防车道进入小区以及区内停车场并相互连通;小区组团内部地势平坦,消防车均可以对每栋楼进行消防处理。

小区内采用了多种停车方式:

①、沿北面小区主干道两侧布置地面停车,南面沿商业道路布置少量停车位;在用地的南面住宅设置半地下车库,北面住宅设置地下车库,车辆直接通过小区主干道进入车库,对住户的影响降至最低,提升居住环境质量。

②、公建部分沿商业道路布置解决商业停车,停车位设计采用树、草、铺地等要素与绿化相结合,改善场地的视觉效果。

5、 绿化规划 小区基地基本平坦,本社区在景观规划上结合地形,强调空间的有机变化,以水景相连,体现小区的景观设计内涵与建筑风格,体现岭南地域的特质。

在线路组织上,充分利用平坦的地形,形成小区步行景观线路,并且使室外空间最大限度地用于小区绿化,形成一个生态园林的现代社区。

在休憩线路设计上,充分考虑建筑整体,以建筑空间体现景观层次,使人的活动范围与参与感倍增,同时提高了组团景观的利用效率,并实现了建筑空间与景观空间之间的渗透和延伸。

绿化设计中,中心景观重点选用棕榈类、灌木、耐荫阔叶草本植物、花卉,突出当地特景,彰显岭南风情。组团景观重点选用常绿乔木、开花乔木、丛生草本植物,注重植物的原生状态,模仿野生的效果,突出绿化的质量。植物选用上强调乔木与灌木,小区周边选用攀爬植物以形成遮蔽的效果,强调花卉的季节性和植物的安全性,体现小区景观四季如春风貌。

6、 竖向规划

该用地周边与城市道路连接,规划用地的南、西、北面三侧的道路已建成,东面路在规划中。现状用地主要是平地为主,用地整平工作量不大。路面排水以地块中心向东西面道路排,主要以市政道路的横坡来解决,道路横坡≥1.5%,雨水收集口收集入小区的雨水管道排接入市政雨水干管。道路坡度约为0.2%~1.0%,满足排水与交通要求。建筑用地的室外地台标高均比临近道路标高高0.05―0.15米,建筑地台标高均比室外地台标高高不少于0.10米。

7、立面空间设计创意:

本工程建筑采用现代建筑风格、形体厚实大方、色彩朴素淡雅,使用大面积的挑窗和阳台,加强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建筑形象挺拔简练、庄重大方,气度不凡。住宅中安排阳台、平台、景窗等一系列景观点,处处与佳景亲切对话,全方位拥抱大自然,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建筑精神,从建筑的空间、色彩等方面既满足客户群的购买需求,也打造了舒适细致的建筑精品。这种将自然融入建筑的设计提升了整个住宅组团的环境品质,突出住宅组团自身的品味格调:庄重大方,精致典雅,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建筑特色。

第9篇:公共建筑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建筑设计;节能设计;欧式

一、工程概况

舟山玫瑰园南区项目位于舟山定海区北侧,文化路东侧,地块南、北、西三面沿路,东面紧邻其他居住区,北侧是舟山玫瑰园居住区。基地总用地面积为24489平方米,其中适建用地22881平方米,容积率不大于1.1,地势较为平坦。

二、总平面设计

本设计方案中,小区主入口设在地块北侧,为步行及机动车出入口;小区次入口设在地块南侧,为步行及非机动车出入口。

小区地上建筑面积共25169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为四至五层,共9幢,物管用房与园区服务用房结合布置在10#楼裙房内。小区地下建筑面积19257平方米,设地下停车库、自行车库、设备房和库房。

1.规划布局

小区的布局结构简明而整体,营造一个大气的社区形象。一条南北向主轴线贯穿地块中部,两侧住宅单体和景观环境对称布置,南侧以建筑作为中轴线的视觉对景,符合小区定位做欧洲经典建筑的布局特征。通过建筑的围合变化,中轴线自北向南串联起三个不同特征的大尺度公共空间:地块北侧入口利用物管及园区服务楼的入口建筑形象和景观布置,创造一个高档的小区入口形象区;穿过该楼后视觉豁然开朗,结合室外游泳池设置了运动景观区,这里也是小区主要的核心公共景观区;继续向南则到达较为安静的绿化景观区。

主要轴线形成小区的主脉络,两条由组团花园构成的东西向次要轴线与之相交,组成小区主次分明、开合变化的“一纵两横”构架。

规划同时注重对周边城市空间的贡献。小区规整的建筑布局对外形成有秩序的城市街道界面,同时住宅单体四至五层的高度不仅是最宜人的居住建筑高度,更将对外部城市空间的压力减至最小。

2.机动车系统

小区采用人车分流的交通方式,除北侧入口处布置有少量来访车位之外,进入园区的机动车停放在小区地下室,通过主入口两侧地下车库坡道出入。

3.步行及非机动车系统

小区步行交通沿“一纵两横”的景观空间展开,纵向主轴为社区公共活动空间,横向次轴为邻里步行空间,构成主次分明,层层递进的网络。

非机动车由小区主次入口进入,并通过入口附近的非机动车坡道进出地下非机动车库。

4.景观及绿地系统

小区景观设计不仅注重对内营造温馨而有活力的社区面貌,对外也形成延续的城市景观。小区西侧围墙对文化路设退让,以较密的绿化形成街道隔离带。北侧主入口区建筑设较大的退让,营造一个开放、大气的入口景观;小区中部布置了一南一北两个大型公共景观区,北部结合室外游泳池设置了休憩场地和小型绿化景观,强调以“动”为主、有活力的特征;南部设大型绿地景观区,营造静谧的社区氛围;两个公共景观区用规整、有序列感的景观联系,凸显欧洲经典园林的构成特征。住宅组团中结合散步道布置有层次的绿化,为居民带来回家的亲切感。

三、建筑设计

1、 住宅设计

1) 套型设计

本小区共156户,按单元式布局,一单元两户或三户,套型类型有140平米、160平米、190平米、200平米四个大类,采光条件良好,均有南北通风;一梯三户设置内天井,增加中间套的通风效果

2) 立面设计

住宅的立面设计风格沿用了绿城公司成熟的欧洲经典建筑风格,几个主要的元素是:坡屋顶、简化的古典线脚、经典的立面三段式构图,立面设计采用天然石材,突显精湛的细节设计,形成大气、高档而又丰富的建筑形象。

传统的法式建筑布局上讲究轴线的对称,恢宏的气势,强调中心感。空间布局讲求对称,立面设计业讲究对称原则。该项目中心两幢板式大体对称,但在靠近中心景观的部分进行了跌落,使天际线更加丰富,空间更加活泼,使得原本较为浓重的法式建筑组成的空间关系变得更加活泼,轻松,宜居。

法式建筑给人庄重,华贵,平和,精致,强调空间和建筑的价值感。从大的三段式的比例关系到小的檐口,山花比例,柱子等元素都是非常考究的。不希望像巴洛克或者洛可可建筑一样有着繁冗的装饰,希望建筑做到清丽,高贵,给人以低调的奢华。所以建筑设计上,体块较整,装饰力求精简但又不简陋。无论是栏杆样式,转角柱尺寸,檐口线脚,腰线,勒脚,窗户大小,柱子比例,窗套样式比例等都进行了反复地推敲比较,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3) 剖面设计

住宅均为4至5层,底层层高3.4~3.6m,其它层层高3.1~3.4米,室内外高差0.5m,坡屋面坡度1:1.5。

2、 配套设施

四、节能设计

本项目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所处气候区为夏热冬冷地区

1. 建筑设计

1.1. 外墙考虑采用轻质的保温材料,蒸压加气块、空心砖等,提高墙体建筑自保温;

1.2. 根据需要,考虑在外墙增设外保温系统,使建筑单项满足住宅建筑节能要求。

1.3. 户型合理设计,除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南向日照,做到南北自然通风。

2. 给排水设计

2.1. 选用高效低噪音变频生活给水泵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2. 选用节水型卫生器具。

2.3. 低区生活给水采用市政水压直接供给。

2.4. 所有水泵选型采用耗电量小噪声低的产品,尽量使水泵运行工况点在高效区。

3. 电气设计

充分利用自然采光,所有公共场所照明,除特殊照明效果外,均选用高效节能灯具,并在灯光控制上采用自动操作和人工干预相结合,使照明在节能和效果上有一最佳点。供配电装置深入电负荷中心,使线路电损耗量最小。

五、太阳能利用专篇

1.本工程每幢低层公寓均设计了太阳能系统,集热板放置于屋面,设备在闷顶层预留相应位置,以方便用户安装。

2.本次设计太阳能热水器暂定为《住宅用热水器选用及安装(01SS126)》图集页65中的QB-THY-SY(1500/14-100-45)。相应土建预留均按此型号设计,若业主单位最终所选产品发生变更,则必须由设计人员出具变更联系单后, 方可对屋顶太阳能热水器土建预留部分进行施工。

3.施工中应按照《太阳能热水选用与安装(06J908-6)》图集中相应的构造做法严格做好太阳能热水系统土建预留设置。

4.太阳能热水器产品的厂家选择和安装由用户自行选择,但应符合国家规范,行业规范等的各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