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术教育特色范文

美术教育特色精选(九篇)

美术教育特色

第1篇:美术教育特色范文

【关键词】:艺术教育 教育改革 师范新特色

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建院以来,历届领导王汉崇、黄珏、彭一虹都以崇真务实的态度,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学院得以蓬勃发展,且不断得到跟进完善,培养了大批美术教育人才和艺术工作者,他们为社会文化的发展,辛勤耕耘,默默无私的奉献着。

时逢新的历史时期,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人们经验世界的一部分,无可辩驳地存在着且迅速增长着,我们生活世界被全球性的市场所控制,我们的精神世界也被全球性媒体所侵染,据此,我们的教育也必然会与其发生关系,这一经验事实的增长都征兆着我们确然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全球化时代。同时,当我们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和高速的科技发展,也显示出我们的美术教育有一定差距。就如何办出师范院校美术特色来,尚有许多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从我院教学实际,笔者认为,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有两个方面:一是苦于没有摆脱“小美院”办学模式的束缚;二是在省境乃至相关领域处于“第三世界”,话语权甚少。这些问题阻碍了学院办学特色的形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进行突破与教改?就此,笔者提出个人的一些观点与看法。

一、往往困扰最深的问题,就是破茧开局的药引

社会形态的快速迁移,艺术着眼点的不断变换,也就促使学院在多方面需要做出调整:

(一)在美术教学目标方面,不能再把课堂完全的封闭起来。

(二)在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方面,也不能“空对空”地毫无针对性和目标感。

二、试行跨学科美术教学工作室

当下我院有美术学与艺术设计两大板块,六个专业方向,八个专业教研室。在专业课程上应该说开齐、开足了师范教育相关课程,但学科间却是割裂的,具体环节不能够统整,致使力量分散。为此建议:以教育理论研究美术门类和画种中的一项为主修、其他美术为必修,选修,并使其统整,可试行为:美术教学工作室,综合设计工作室,综合绘画工作室三大工作室,以积累教学经验,逐年推广扩大。

三、重视构建综合类工作室及其课题研究

在传统美术教育基础上,应必要考虑美术教育师范特色,具有现代教育的新理念,新理论、新方法、新模式。目前,我院在专业设置上已呈现多个方向,但在绘画与设计基础教学和绘画创作教学观念上还显滞后,不能突破画种界限,也不能很好把握当代艺术文化交叉互渗的特点,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学生底子薄,意识层面低。

老师在不确定中使教学形成概念定式,如果以传统思维看“基础”,学生存在很多严重的“问题”,倘若换一种思维,当下学生耳濡目染所接受的知识是多元的(特别是图景时代的快速到来),而当代艺术要求学生素质“综合性”“灵活性”“创造性”,从这一现实出发,对“基础”的定义是不是会有所突破,比如:对现代艺术、后期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当代艺术)发展的输理,使学生认识到艺术的发展在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介入对其深远影响,指向未来的不确定性,其中人的思维、视觉、理念的不断变化,把学生引向“思考”,关注当下世界,从周边的空间、事件出发,提出“问题”,从“问题”开始,也就是我们认识世界、拓展视野、解放思想的起点。

(二)学生过分对老师的依赖,对“标准”的崇拜。

教育是一个人生塑形的过程,它由许多适时适当的教育内容和解决问题的片段串联而成。学生对“标准”的崇拜无异于对结果的重视,重视结果本身并没有错,但如果教育评价标准是短视的、功利的,就很难怪责学生为获高分而放弃对思想锤炼的做法,也就无法避免教师为追求漂亮的教学“结果”而干脆动手取代学生视觉思想的做法。在当代“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这是一个事实),各学科之间的交叉与互渗(“它山之石可以功玉”),彼此影响越来越深,而“标准”也就越加灵活,“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但如果缺乏对学科之间的交叉与互渗的探索和研究,难以促成对艺术的整体理解。而在具体教学中,也少有引导学生去做中西方比较的研究学习,也无法告知学生当下所处的文化境遇。如果加之对当代艺术文化的了解,民俗艺术的了解,或许在学生自身发展中会有所增益,并使学生明白盲目的技术崇拜和花哨的表象痴迷都不利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对艺术与设计的学习。

应本着“文史哲不分家”的学习态度,在当代社会,彼此的联系越加的紧密,当代艺术与设计越来越受到社会学、人类学、考古学、哲学、文学、生态学等等的影响,尤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应建立起艺术与设计的总体观等。

第2篇:美术教育特色范文

一、把握艺术高中审美教育的内涵与功能

高中教育是面向学生终身发展、促进学生素养全面提升的最为重要的基础性教育,高中也是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知识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审美教育包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等多种形态,着眼于学生的心灵丰富与精神成长,体现于学生从学习活动、艺术教育、社会生活以及自然体验中获得精神愉悦与心灵自由的审美过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全球化、多样化发展,以及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学生所处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正发生着快速变化,并影响了学生的心理成长。因而,审美教育的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其教育功能与内涵也有待丰富与拓展。而审美教育从关注一般的艺术教育活动,扩展为广泛而深厚的审美指导与美感体悟势在必行。

特色高中学校是高中多样化办学的一种探索形式,它立足于学生的个性特长与差异发展,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多样化、特色化创设适切而有效的教育环境。苏州六中着眼于学生艺术潜力的挖掘,培养学生高质量的艺术素养,在普通高中教育目标的指导下,遵循高中审美教育的内在规律,以文化科学为基础,强化艺术学科学习,突出艺术教育重在审美态度、审美能力、审美创造等审美素养的培养。学校在培养目标、教育理念等方面积极变革,走艺术教育创新之路,努力办好质量一流、富有特色的艺术高中,培养更多文化基础深厚、技能扎实、素养全面的艺术高中生。

二、构建艺术高中审美教育的课程形态

学校实施审美教育的载体是审美课程,表现为具体的艺术教育教学与审美教育体验活动。苏州六中以审美教育为统领,将推进高中审美教育实施作为学校课程建构的主线,确立学校三级课程结构:将国家课程作为基础的文化课程层级,将艺术课程作为中间的专业课程层级,将审美教育实践课程作为顶层的拓展课程层级,三级课程呈现金字塔形结构。学校文化学科课程要求横向延展,拓宽知识面,体现知识的相互联系,促进文化课程对艺术培养的基础性底蕴积淀;艺术专业课程要求有深度,体现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等方面,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艺术专业功底,为学生升入各类艺术院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校立足所处古城文化中心区域的优越条件,发挥毗邻多处世界遗产园林的文化特色,依托本校具有四百多年的古建宅第,以及园林特色的校园环境,确立了系统的园林艺术课程。园林艺术课程包括美术类园林课程,如园林花窗、园林速写、篆刻等;表演类园林课程,如昆曲、评弹、江南丝竹等;科学类园林课程,如园林植物、园林模型、园林材质等;传播类园林课程,如园林导播、校园影视编导等。园林艺术课程组织学生走进园林及相关地域文化场景,让学生领略园林文化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段,并通过让学生浸润于吴文化,领会其人文精神,汲取传统文化精髓,为学生未来艺术专业创新,以及国际文化交流积累更多的美感元素与精神素养。

学校的审美课程着眼于动态性与过程性,把课程建设看成是立足自身特点不断探索创新的动态过程,追求更为合理的课程结构以及更为有效的课程活动。学校针对学生特点,开设各类学生艺术社团,如交响乐团、民乐团等,通过日常排练与大量的演出,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演艺能力;组织丰富的课外艺术实践课程活动,如学生外出写生、举办画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磨练技能、提升素养;筹建学校美术馆,举办师生作品的常设展与特色展,丰富艺术实践体验活动;定期开展国际艺术交流活动,组织观摩中外画展、参加音乐会等,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异域文化和艺术,提升艺术审美素养。

三、推进艺术高中审美教育的课堂教学变革

一是重视学生学情。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理念,以正确的学生观为导向,基于学生的学情,组织适切的教学活动。学校提出变单纯的知识学习为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学习,变灌输学习为自主学习,变单独学习为互动学习,变书本学习为活动体验学习,变封闭学习为开放学习,倡导“兴趣启学、自主促学、探究导学、思维深学、反思助学”;以学生的学情为起点,实施基于学习基础的教学活动,推进差异教学,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

二是构建审美课堂。文化学科教学要求在把握科学知识的同时,注重文化的传承,发挥文化学科课程的审美功能,关注学生审美素养的拓展。学校充分挖掘不同文化学科独特的审美内容和要素,探究促进学生审美素养提升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设置有情感的教学情景,促进师生的情感交融;运用现代媒体,深化学生对文本、对素材、对教学情境的情感分析和体悟,品尝教学与学习中的审美愉悦和心灵释放;开展多样化的学科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获得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审美体验,提升审美素养;把握学生素质评价新要求,探索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新方式,增加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主观获得感的肯定与评价,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三是深化有效教学。引导教师关注教学全过程,提高教学实效性,做到精心备课、精当组织、精心教学、精彩互动,把握好课程标准对每个知识点的要求,有效控制教学难度,大胆取舍、合理组织教材内容,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四、提高教师审美教育的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

第3篇:美术教育特色范文

一、强调专业性高师美术教育的专业就是培养中学美术教师,在实施专业教育时,要从指导思想、学生文化素质及教师思想观念等方面强调专业性,这是体现高师美术教育办学特色培养高质量毕业生的重要措施。第一,美术教育系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固不愿当教师的原因除了教师的经济待遇低以外,还由于近年中学美术教师缺额大,教育部门下达了可观的招生指标,加之高考文化线和专业线分别低于文理科和纯美术专业,容易报考成功,因此多数考生是怀着“先上师范跳出农门,学点实用美术技能,拿到文凭再跳槽”的报考动机来应试的。因为不热爱中学教育,学科知识学得再好也当不好教师,甚至越学越不想当教师。由此可见,必须在整个学程始终贯穿热爱、忠诚美术教育事业和良好师德的专业思想教育,同时经常到中小学见习,接触和熟悉中小学美术教育。第二,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性的另一个特征是学生要有宽厚的文化素质,教师的知识结构犹如大树,文化素质是根系,学科知识是树干,教育知识与专业技能结合形成繁茂的树叉和树叶。在以电子计算机发展为标志的现代信息社会中,文化素质显得更加突出,如知识与学科的不断综合,科学与艺术的日益交叉,文化素质与学科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所萌发的智能迁移优势,对学生的发展和深造还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常常看到一些画得较好而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入校后进步缓慢,反之,画得一般而文化素质较好的,若干年后专业提高很快且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因此,逐年提高考生的文化分数线显得尤为重要。另外,要开设大学语文和文学作品赏析等文化课,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第三,强调专业性还必须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在教师们看来,无论美术教育还是美术院校,专业就是指绘画技法的训练,尚未真正理解美术教育的专业属性。因此除了在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及课时分配等方面强调教育的专业性以外,还必须引导教师对美术教育在整个学校文化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对人的素质开发的意义以及目前高师美术教育所处的重要位置等一系列问题加以关注,另外,要求每位教师在技法教学的同时将本技法的艺术思潮演变、材料史及教育史的内容贯穿其内,促使其转变思想观念。否则,高师美术教育的专业性将名不符实。

二、突出师范性高师美术教育必须牢固建立在高师培养目标和为普九服务的基础上。美学家洪毅然先生曾将美术教师的优劣分为四种:1、教得好也画得好为好教师;2、教得好画得一般为次之;3、画得好但教得不好再次之;4、教得不好也画得不好最差。自己画好画与能够教好别人画画是两种不同性质、不同目标、不同内容、不同方法的不同学问,做到后者并非易事,其难度和要求都不亚于前者。因此高师美术教育与其它高等美术教育之间只是专业性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学术分工、分配去向的不同,不存在学术水准和水平上的高低之分,二者都是同一层次上的不同的专业。从世界高师美术教育发展趋势看,光会画还不够做教师的条件,所以在美、英、德、日等国,美术教育学科的地位很高并设有博士学位(其余美术专业最高为硕士)。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师美术教育的专业要求应比一般美术专业的要求更高更宽,如审美教育的实施,视觉形象思维的启迪,美术知识技能的传授,理解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美术教育的目标等等,另外还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为此,高师美术教育在办学方向上必须突出师范性,改变纯技法传授的教学,建立以现代艺术理论和教育理论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式。每门课融审美、技法理论、技能技巧和教学法为一体,再通过纵向、横向的比较研究看清各课程的异同长短,使学生在高层次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和超前意识。对学生的评价也应改变仅以画论高低的观点,建立起“理论、技法、教学”三位一体的考核制度。唯此,高师美术教育才有自身的特色。

三、坚持多能性近年来,江苏省基础美术教育为适应改革开放,从建设者素质的需要出发,重建了全新的中小学美术教学体系结构。新编的中学教材涉及到美术欣赏、技法理论、中国画、素描、水彩画、版画、装饰画、三大构成、美术字、包装和广告设计、产品、服装和环境设计、剪纸、烹调等近三十种专业课程。加上十几门公共和教育课程共约四十多门课,都是学生担任中学美术教育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若将两年时间全部用于学习近三十种专业课,也会因课时不足导致教学的“蜻蜓点水”走过场。因此,必须从课程体系结构、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程序方法等方面作一系列的调整。笔者认为坚持“多能一专”,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是高师美术教育的又一特色。这与高师本科“压缩饼干”式的小美院分专业课程和一般美术院校的翻版“一专多能”之说有本质的区别。“一专多能”的做法是不惜耗时专攻一门专业必修课,一味追求单画种表现技法的完善,“多能”也只是安排若干单元将各画种“走一遍”,所以事实是贬低了“多能”而过份强调了“一专”,其最突出的间题恰是脱离了高师的教学目标。而“多能一专”是指“多能”以后的“一专”,“多能”是基础,“一专”是提高,只有全面、宽厚、多能的基础才能建起坚固的专业宝塔。在拓宽专业领域的基础上,再有重点地加强基础性和实用性的课程教学,这不仅是普通美术教育的需要,更是科技智能深次化的需要。新“多能”包括两方面1、广义的指教师必备的能力:①审美能力②专业能力③教育能力(班主任、学校宣传工作和组织课余活动)④语言表达能力⑤教学科研能力⑥适应能力(操作电脑、更新知识和不断自我完善)⑦创造能力(教学创造性和专业创作);2、狭义的指美术各门课程的技能掌握。可以把门类繁多的专业课程精简归纳成两大类(理论和技能),分别以综合课、专业必修课、任选课、活动课和多种艺术讲座的形式进行普及性、基础性、综合性的知识教学,使学生能灵活掌握和应用各课程,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新“一专”也有两层含义:1、在多能的基础上对某一专业课程有所侧重,如中国画或油画等。2、精通某课程中的某单元内容。在课程设置上,前者可放到专业特设课、活动课及课余加以训练提高。后者可选择中学美术教育中重点的、难度大的内容作有侧重的,提高性的专业技能训练。如素描侧重结构的教学,色彩侧重水彩的教学,国画侧重写意花鸟和山水的教学,版画侧重纸版的教学,工艺设计侧重构成、装磺和纸立体的教学,史论课侧重审美和鉴赏的教学等等。

第4篇:美术教育特色范文

关键词:美术教育;因材施教;特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201-01

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丰富美术教学素材库

我认为,特色化美术教学要顺应教改的需要,努力开发各校本地的美术课程资源,也就是说校本课程应贴进本地区生活,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增”即补充一些学生愿意学、教师擅长或有特殊意义的内容,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表现生活、赞美生活、运用生活。我们正是基于这一点,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程标准合理地选择,触景动笔,开展了校内校外实物写生的校本教材的探索、研究,依托本地资源开展课程教学,既神形兼备,又便于操作,这样的教学深受学生欢迎。

二、活用多种材料,开拓表现方法

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材料作画,会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效果。老师尽可能和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多种材料,给学生提供各种绘画技法指导,让学生在尝试新的画种的绘画过程中,掌握一些新的表达方式,更加随心所欲地创作,感受美术创作表现的多样性。例如,进行盘画教学,起初是以绘画的方法在真实盘子上创作,接着又引导学生用泥塑的方法造型,然后又引导学生用纸浮雕的形式表达,呈现出不同的立体效果,学生很感兴趣,受到启发的同学还尝试运用树叶,种子等身边能找到的材料进行设计,有一定的创新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想像创造能力。这样才能更好更有成效性的开发我校的盘画教学特色,从中提高学生艺术综合素质,这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三、结合时展,拓展美术教育特色

当前,低碳生活成为人们倡导的一个生活目标。在选择内容的时候,我们要寓趣味性于教育意义的内容中,通过有教育意义的趣味课,能够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利用取材于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类废弃物,设计成可以欣赏的艺术作品,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的意义。在教学中结合环保教育,学生不但掌握创作的技巧以及创作中的应变能力,还使孩子们了解可以将一些物品变废为宝,潜移默化中渗透了环境保护的教育,从而也使许多学生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四、注重校本教材内容的层次性和阶段性

从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利用校本教材,让每一课内容的选择和实施又都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阶段性,这样使各个层面上的学生都获得发展。例如,用泥成图中摆脱纸和笔的束缚,让学生用双手和泥土进行创作。低年级的学生想像丰富,但在造型和构图能力上还较低,在了解和泥成图的创作过程基础上,让学生将泥形摆上课桌,利用勾勒法、捏造法、拼贴法进行有趣想像创作。内容比较简单,难度也不大,易于操作。中年级学生在基本的创作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探究组合法及其他的方法进行创作。创作作品的方法要多样,内容上应该讲究创新;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我们引导学生用泥巴进行造形设计,并进行色彩渲染,形成彩泥造型中各种动物或常用物品,提高学生造型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做事认真细致的良好的精神。这种泥塑的方法表现,现在我们想在不同的年级尝试用纸造型的方法进行设计,使其立体感更强,更富有装饰的味道。

五、让“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中

在特色美术教学活动中,老师要让学生亲身地参与搜集、整理材料,体验创作,课堂上注意体现以课堂时间、以教室空间、以活动主动权、以探索权利、以创新可能、以个性张扬的教学特色,满足学生自主的需要,让他们得到美术创作的乐趣,真正做到以“因材施教”、“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短短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学生能说的学生说,学生能做的学生做,学生能想的学生想,学生能写的学生写,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的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如在泥巴造型趣味课中,先让学生体验收集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归类整理,然后确定主题,大胆选择“奇”、“异”、“怪”之类,并展开自己的想象,在相互合作讨论交流之中完善着自己的想法,使孩子们在思维火花碰撞中找到了回归自然的乐趣。他们的创新的想法,表现得淋漓尽致,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思维更加活跃,兴趣更加浓郁了。

六、学生主动参与美术活动意识显着增强

第5篇:美术教育特色范文

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美术特色课程设置的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授方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主导的、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新型教学模式。课程的设置还更加贴近生活,回归生活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们的思维,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到幸福、快乐。如今的孩子从小就肩负着很大的责任与压力,我们希望他们学会在生活中找到快乐。我国学者杨明全在《我国人才战略与教育文化启蒙》》一文中曾写道,“他们用稚嫩的肩膀承载着大人的期待,在沉重的负荷下无奈地看着童年渐行渐远”。所以希望学生们通过对特色课程的学习,让他们体会到快乐的本质,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以及面对挫折与困难时的顽强意志。特色课程设置是依据教育部的教育方针和学校的办学理念而实施的,它既立足于学校的办学需要,又与学生们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同时又加入了本土优秀的文化资源。如此的新型特色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会更加全面到位。

一、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美术特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以往的美术教学活动,多以校内为主导、单一、缺乏新意,甚少去校外进行教学活动。因而,校外教学的实施步履维艰。如此看来,要改变现状只有充分利用我们身边的资源,带领学生走出学校,拥抱社会,感受生活中的艺术魅力。同时引进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使课堂更为生动、有趣,才能让学生更加投入进来。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教师,仅仅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操守、专业水平是远远不能满足于当下的需求。而美术特色课程的提出,让很多老师们的压力倍感增加。在常规工作的压力下,又新添置特色课程,加之他们对新项目的陌生感,还得培训、学习,种种压力让他们力不从心。因此,学校为了提高教师们对美术特色课程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应合理分配工作量和培训时间,适当地轻教师们的工作负担,甚至还可以在待遇上出台一些相应的政策。

二、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美术特色课程设置的完善与举措

对于美术特色课程的设置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就是改变以往由老师为主导,转变成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们自行设计学习的过程。这样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能力。在《杜威教育论著选》中曾提到:要“持久的改进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唯一直接途径,在于把注意集中在要求思维、促进思维和检验思维的种种途径上”。因此,让学生们自由的发散思维寻找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主题,让他们在寻找的过程中学会观察事物、分析事物、探究事物的本领。

在美术特色课程中还加入了湖南民间美术的元素来充实教学内容,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西方文化相结合的特点,以湖湘文化中的民间美术资源为立足点,从而达到继承与传播的效果。课程类型设置上将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我们将这些多样的资源引进课堂里,进行现场展示、艺术家亲自讲授、动手操作等,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兴趣以及激发他们对生活的关切度与感受力。此外,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相互结合,如兴趣小组、文化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将美术课程的学习扩展到课外,将独立完成的研究性学习转变为合作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把知识融合贯通的本领、学会团结合作的精神。

美术特色课程的开展对于教师们自身也增加了不少挑战,对民间美术知识的匮乏得需要花费些时日进行学习,才能更好的胜任特色课程的教学。教师们多方面途径间学习美术知识,如,通过学校请民间艺人进行讲解;通过大学或者教育部专门组织对美术教师进行技能培训;甚至教师们还可以下访到民间艺术家的创作室进行考察、学习,亲临现场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通过理论教学与实地观察后,教师们可能会对民间美术更有心得,再参与到课程设计中来,把自己的所见所感融入课程。这样也改变教师们只会照本宣科的被动教授方式,转变为主动参加进行课程设计、课程创新的新型方式。

三、总结

第6篇:美术教育特色范文

(1)儿童在早期以艺术创作为主。儿童越是积极地介入到艺术创作中去,艺术学习的效果就会越好。而且,年龄尚小的儿童在绘画构图上很有艺术家的天赋。(2)艺术感受、艺术史教育和其它外在于艺术的活动要与儿童的创作联系起来。(3)艺术教师要精通艺术思维。音乐教师要善于运用音乐思维,视觉艺术教师要善于运用视觉空间思维。(4)艺术学习要尽可能围绕有意义的专题进行。(5)艺术教育的课程必须以螺旋式发展的特点为基础,反对制定连续性的艺术教育计划。(6)艺术学习并不仅仅是掌握某些技巧与概念,而要进入个人和他人的情感世界。(7)反对向学生传授如何判断艺术,但应让学生懂得艺术品传播跟流行的艺术品位和价值有关。(8)艺术教育并不仅仅是艺术教师的任务,它还需要艺术家、管理人员、研究人与学生自己密切合同。(9)艺术教育要坚持“宁精勿滥”的原则。每个学生不可能学习所有的艺术形式。学生只精通一种艺术形式,比对多种艺术形式只一知半解要好。

二.运用心理学理论指导艺术教育实践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们认为,发展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儿童心智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儿童自然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发展心理学在对人的成长和变化的研究中,提出了一些关于人类发展的原因和目的假设,正是这些假设极大地影响了艺术教育领域。其最重要的假设之一就是假定人类的成长是一种固有的趋势,认为人类能够选择自己的体验并能作出最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各种决定。该假设的启示在于,要让儿童自己指导自己的成长,成人的干预越少越好。发展心理学又假设,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着顺序相同的心理转变,即人们成长的各个阶段是普遍存在的。发展心理学还假设,人类的行动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认为儿童天生富有探索性与好奇心;一方面对世界有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又通过增进技艺获得对世界的理解。发展心理学家将这些假设应用到艺术教育领域,为艺术教育提供心理依据,并运用这些理论指导艺术教育实践。比如发展心理学关于人类发展变化的普遍性发展与非普遍性发展之间的区分,就为艺术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此同时,美国还采用认知发展理论指导艺术教育。认知发展理论主要关注的是人类心智各方面的成长。这种理论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自我认识和自我理解程度。帕森斯认为人类对艺术的理解是依阶段循序发展的。儿童对绘画内容的理解基本上相同,即使年龄增长,其理解方式也基本相同。人类具有一种普遍的审美能力发展顺序,顺序中的后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进步;每前进一步,对艺术的理解就更进一步。

三.注重发挥艺术的价值功能

一般而言,人们认为艺术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得到审美体验和审美愉悦,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和理解美,因而导致人们认为艺术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由于将审美的观点与艺术教育混为一谈,致使许多人认为艺术与艺术教育只是简单的美的创造与美的学习。而越来越多的美国艺术教育人士认为,美只是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把艺术教育仅仅局限于审美愉悦上,就容易忽略艺术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艺术的认知功能。诺思菲尔德的艺术教育理论以儿童的成长为中心,主张艺术教育的任务并不在于培养审美体验,也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艺术家,而是要让儿童获得其他课程无法提供给他的成长机会,使儿童富有创造力,使其心智获得健康发展,从而能够学会创造并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哈佛大学艺术教育“零点项目”强调艺术的认识功能,认为艺术与科学一样,是人在理解过程中发现、创造和增长知识的手段。将艺术视为指涉世界的多种符号系统中的一种,因而特别看重审美经验的认识性。另外,艺术教育能开发人的音乐、空间、语言、身体运动等各方面的智能,对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帕森斯主张艺术是一种自我表现。认为艺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优化人的审美体验,增强对人的自我与本质的认识。正是由于美国艺术教育既重视了内在于艺术本质的艺术教育目标,也看到了艺术外在功能的重要性,才使得当代美国艺术教育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四.营造艺术教育多元化发展格局

当代美国学校艺术教育最初以学校画室艺术教育为主,关注的多是学生的创作实践。随着艺术教育观念的演变,艺术发展史、艺术批评与美学等学科已发展成为艺术教育的基本内容,并成为艺术创作的有益补充。艺术教育中所涉及的艺术种类也不再仅限于视觉艺术,而是形成了视觉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等多门类艺术形式并重的局面,从而大大扩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当代美国学校艺术教育主要是以西方文化中的艺术形式为主要学习对象。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艺术教育界开始关注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并把这种融合文化多样性的艺术教育视为促进不同文化人群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最佳手段。此外,美国的艺术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艺术学科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使同一学科在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也都有不尽相同的教学方法与目标。

五.美国艺术教育实践的借鉴意义

第7篇:美术教育特色范文

     首先要实现了从“小美术”到“大教育”,从“小而稳”到”大而强”的观念转变。把壮大规模,提高质量,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发展中显特色的办学思想,把美术特色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突破口来抓,争取办学效益最大化,办学模式最优化。

     其次,消除文化课教师与美术课教师的隔阂,特别是部分文化课教师头脑里“美术是辅课”的本位观念,为美术特色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本着“学科无主次,教育是合力”的思想,宣传美术教师的地位与贡献。同时组织文化课教师现场观摩美术课,让文化课教师了解美术教师的劳动,通过及时疏导,相互沟通,两部分教师学会了换位思考,形成了合力。

     再次,纠正学生的“画画不务正业,比不上学文化课有出息”的错误人才观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才观教育。学生的优秀作品上墙悬挂,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与热情。另外,还必须吸引优秀美术生源,把观念转变工作做到社会上、学生毕业学校中去。使美术班从小到大,办学结构与模式从兴趣小组到美术特色班;从独立办学转向与大学联合办学等跨越。实现教育的良性互动和数量与质量的齐头并进。

     美术特色学校的建设过程中,一支高素质有特长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特色教育的关键。通过教师间互相听课、评课,请名师教师上课,以老带新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为老师提高到名校的进修机会,组织教师参观各类画展,定期外出参观学习、写生和美术教师个人作品汇报展等活动。开阔美术教师的教学和创作视野。还可以聘请艺术名家作为美术导师、兼职教授,实行一个导师带一个美术教师的导师带徒制。通过专家教授的定期讲学指导、教材教法指点和作品辅导等多种形式,使美术教师水平迅速成长。

第8篇:美术教育特色范文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育 特色办学

近年来,随着美术高考的不断升温,美术特长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使越来越多的美术中学意识到应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探索以美术教育为特色的办学模式,努力探索出一条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基础上,对美术人才和美术高校后备生源的优质高效的培养途径。这是一种创新性的试验,因此,它具有探索性和示范性,足十分有意义的。

首先,“特色办学”就是要清楚认识学校办学特色与特色办学的差异,明确美术中学特色办学的方向和内涵,特别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作为以美术教育为特色的高中,应该在办学的全过程,包括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要求、师资队伍、生源状态、环境氛围等方面渗透美术教育的元素。只有这样,才能深化优化以美教育为特色的办学。但是特色办学的创新是有条件的,它必须立足于本校实际,既不能盲目跟风,也不能好高骛远;要充分认清自身的优势进而确定实施特色办学的突破口。具体应做到:

一、要有过硬的师资配备,以教师实力创品牌,以美术教学创特色

特色办学离不开有特色的教师队伍,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也就是说,特色教师是学校实施特色办学的中坚力量。要造就一支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师队伍,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建成一支具有较强事业心,有良好师德修养,有先进教育理念,有较高的教科研能力,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有合理的师资结构的一流师资团队。

要想打造强有力的专业教师队伍,首先是在教师的选择上,要选取专业水平过硬,综合技能较强,无偏科现象的优秀教师。因为现在的一些美术特色高中大部分一直沿用承包制的教学模式,学生进入学校其美术(包括素描、速写、色彩等学科)学习就由一位教师由一年级带到三年级。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安排简单,责任明确的优点,但缺点也十分明显:每一位教师在美术造诣上必有一个最拿手的学科强项。而对其它学科掌握则会参差不齐,教师既教强项又教弱项,其教学效果肯定不是最优化的。

其次是教师的培养上,创新骨干培养机制。建立骨干教师承担课堂教学示范、青年教师导师、校本课程开发、课题研究或案例研究的责任制度,让骨干教师在示范与指导中提高课堂教学执教与反思能力、通过课程开发提高课程执行与开发,通过课题研究和案例研究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学校积极创造各种机会,让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和进修,为教师拓展提升专业化发展水平,提高综合素质能力的空间,培养出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

再次是非专业老师匹配,建立一支具有基本美术素养的教师队伍。学校要实现以美术为特色的办学模式。应该尽可能地使学校的教师(主要指非美术专业教师)具备一定的美术素养基础,这样,才有利于充分发掘各项活动中的美术元素,设计出充满美术活力的、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形成我们的美术特色办学模式。班主任、科任教师都具有了一定的美术素养,就会多了一条和学生沟通交流的渠道,相互之间就多了共同的语言,从而也便于对学生的教育。因此,要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设立相关的课程。聘请专家学者开设讲座,培养教师们的美术素养基础。

一流的教师团队,要与一流的教学模式相映成辉。不同的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准突破口,深化美术学科教学改革,找出一条符合自身学情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模式。可以进行小班额教学,在此基础上采取“阶梯分组”,“能力过关”,“以点带面”等方法进行分层施教。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对学生而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给予了相应的、符合其发展的教育;二是对教师而言,充分发挥了每个教师的专长,让教师能把自己最好的学科技能传递给学生。

具体来说,在美术具体内容教学方面,我们可以将高考三大主科素描、色彩、速写分别化段,由易至难分梯度教授给学生。拿素描头像举例。可将其分为素描头像入门(包括头像解剖的基础知识,素描头像的关键所在等相关知识)、素描石膏头像单体教学、石膏人像教学、素描人物写生训练(辅以临摹)、素捕人物拔高训练(素描人物拔高训练不仅是训练过程而且是学生形成自己绘画技巧及风格化的过程)、半身像训练等阶段。在学科开设之初,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对学生进行能力过关测试,根据学生的现实美术水平,分成若干组。针对不同组学生的水平状态进行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适合发展的教育。同时通过能力过关晋级制度,将进步的学生进行分组调整。这样,同组学生的水平差异不大,有利于学生互相之间的观摩、交流,调动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能力稍弱的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并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和激励机制。

此外,要针对每个阶段进行面向全校乃至社会的学生作品展览,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责任感。也可以起到学习交流,共同进步的作用。

二、文化课符合学情,加强文化课学习与美术学习的互相促进作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要将发展美术特长与加强学科学习密切结合起来。寻求美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相互渗透的教学特色。强调对“双优生”的培养,加强对“偏科生”的分类教育,关注对“边缘生”的辅导,使学生努力实现“双赢”。

可以制定有特色的、切实可行的中学美术专业课程标准课程选择。即在国家和地方所提供的课程项目清单中,在不同版本、不同编著的不同风格的教材中选择适合学校特点符合学校办学思想的课程项目、教学材料及配套资料。

三、建立符合美术特色教育教学的管理体制

学校要实现既定的目标和任务,就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规划、组织、协调、监督包括人力、物质、资金、时间、空间、信息以及组织声誉等有形或无形资源的分配和使用、努力构成这些要素的最佳组合,以获得最佳的办学效益与教育质量。具体落实在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建立清晰的学校管理指挥系统。

强调“教书必先育人,学画先学做人,画品亦是人品”的管理理念。在实施常规管理过程中,努力挖掘和发挥各项活动中的德育功能,注意与美术特色相结合,寻求德育的特色和实效,并逐步渗透到班风、学风和校风建设中,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四、建立美术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特色的有力体现,美术中学的办学既然是以美术教育为特色,那么,其校园文化必然地应该充满美术教育的氛围。因此,我们可以在走廊,各班的门口等地悬挂学生们自己创作的宣传画;在美术楼每个课室的外墙上都安装美术作品展示窗,随时展出学生的美术习作;美术楼的走廊上张挂世界名画等等。这一切使学生一进校园就感受到美术的氛围,在这种熏陶下,学生对美术的追求不断加强。这些营造的都是“硬”文化氛围。至于“软”文化氛围的营造,主要通过配合学校的中心工作,适时组织学生开展以美术为特色的相关活动。如美术节、艺术节、各种涂鸦活动、动漫创作、宣传画创作、电脑平面设计比赛、手抄报比赛等等,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既提高对美术的兴趣和追求,又在活动过程中接受教育,得到锻炼。

五、加强与兄弟学校和高等院校间的学习交流

第9篇:美术教育特色范文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育; 色彩教学; 实施策略;

传统的小学美术教育中大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既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难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给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带来一定挑战。而色彩教学能够弥补传统美术教育的不足之处,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向主动的学习状态,且能够对学生的色彩审美能力、色彩观察能力、色彩认知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对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进行探究,有利于提出一些可靠的参考依据,使小学美术教育朝着良好的方向不断发展。鉴于此,本文将围绕“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实施”进行分析,探究其具备的价值意义。

一、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实施意义

在小学美术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实施色彩教学的意义重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学生色彩认知能力的发展

根据以往小学美术教育情况来看,有些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较弱,这主要因为学生对美术缺乏足够的认知,参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不足。如果将色彩教学应用到小学美术教育中,就能够促进学生色彩认知能力的发展,使其充分了解美术具有的内涵,进而对美术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色彩联想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通过仔细观察纸张、粉笔等来认识白色,实现培养学生色彩认知能力的目的[1]。

(二)促进学生色彩观察能力的发展

将色彩教学应用到小学美术教育中,可以促进学生色彩观察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及感知能力得以增强。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大自然中的色彩进行观察,也可以观察身边的各种色彩,对色彩的特点进行分析,使学生的色彩观察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通过色彩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为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学习及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促进学生色彩审美能力的发展

将色彩教学应用到小学美术教育中,可以促进学生色彩审美能力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在掌握色彩知识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实现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的目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事物的色彩进行区分,强化学生对色彩的认知,使学生的色彩审美能力得到有效提升[2]。

二、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存在的问题

结合现状来看,小学美术的色彩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一)未能重视学生对色彩的体验

学生对色彩的体验直接影响着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整体效果,因此需要提高对这一方面的重视程度,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由于美术体现出较强的艺术性和实践性,既要提高学生对色彩知识的理解,也要重视学生的实践,使学生能够积累丰富的色彩运用经验。但是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无法对大自然的色彩变化进行仔细观察,对色彩的感觉比较模糊,致使学习过程比较枯燥,学生的感受及思维受到限制,难以实现培养学生色彩表现能力的目的[3]。

(二)对色彩的实际观察缺乏重视

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课堂学习环境的限制,学生对色彩的观察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局限,且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影响了美术教学的整体效果。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对色彩的观察局限在多媒体和教材内容上,这些色彩与日常生活中的色彩存在一定的差异,难以满足培养学生色彩观察能力的要求。与大自然中的色彩相比,书本上的色彩普遍较暗,无法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色彩表现能力及观察能力。因此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引导学生对大自然中的色彩进行观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色彩观察能力及色彩表现能力的发展。

三、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实施策略

针对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教师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策略方法,进一步促进色彩教学效率及质量的提高。

(一)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

进行美术创作的时候,一般需要采用色彩、造型、线条等多种手段,结合创作者的观察及思维联想完成某个作品。色彩是美术创作中的重要部分,对学生的美术素养有着较大的影响,所以要充分发挥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优势,采取合理的方式对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进行强化。具体来讲,可以在适宜的教学环境下,增强学生对色彩的主观感受,使其具备良好的色彩感受能力及把握能力[3]。当然,为了培养学生的主观感受,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自己喜爱的色彩卡片,并用不同的颜色写上自己的名字,使学生自己制作的美术卡片别具一格,进而提升学生对色彩的掌握及运用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情境体验

由于小学生天性比较喜欢各种各样的色彩,小学美术教师对学生的色彩意识进行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在应用色彩教学方法进行小学美术教育的时候,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育思想,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进行培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情境体验,并使色彩教学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教师需要重视情感目标的设置,即指导学生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及记忆,进一步培养热爱生活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实践情境体验,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4]。

(三)引导学生感知色彩的魅力

在应用色彩教学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学习特点,引导学生感知色彩的魅力,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色彩知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开展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各种活动中感知色彩,对色彩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例如在《红色的画》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从表层认识到红色的画是以红色为主的,但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对不同的红色进行认识,从而感知红色的魅力,并进一步利用不同的红色,让画面体现出层次感。为了增强学生对红色的感受,教师可以采用提出问题的方式,如“请问同学们知道节日里或者喜庆的场面上哪种颜色用得最多吗”,然后在板书上提示出“红色”,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阐述,学生就能够感受到红色代表着喜庆、红火、吉祥如意,是中国人最喜欢的颜色,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以红色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创作,比如画“红领巾”这一象征着少先队员的标志,这种教学方式既能够使学生感受红色的魅力,又能够进一步进行爱国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红领巾代表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的,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5]。

(四)色彩教学与色彩文化相融合

培养学生的色彩观察能力和色彩感知能力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在应用色彩教学进行小学美术教育的时候,教师需要将色彩文化渗透进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运用色彩。为充分发挥色彩文化具备的活力,学生要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创造色彩文化过程中的色彩重构。在实际的色彩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绘画时,将色彩与地域特色、时代背景、历史文化联系起来,以此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例如在《人民的艺术家———齐白石》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对齐白石这一近现代着名画家进行认识,然后通过介绍齐白石先生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代表作,对学生进行提问“齐白石先生为什么会留下大量的作品”,告诉学生根本原因在于齐白石先生非常勤奋刻苦,进而引导学生加强对齐白石先生作画特征的认知,如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作品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等。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介绍,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绘画作品创作,比如画虾,引导学生对“虾”的色彩文化的认识,进而提升学生的绘画水平。由此可见,将色彩教学与色彩文化相融合非常重要。

(五)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辨析色彩

在我国教育事业和科学技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各种新的教学手段被应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比如多媒体教学是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常用手段,借助多媒体设备,美术教学中的色彩教学得以更加直观地呈现出来,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虽然现代化教学手段无法彻底解决小学美术教学的弊端,但在许多方面都可以起到较好的辅助效果,除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其他教学手段进行灵活运用,比如VR、全息投影等等。在应用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时候,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美术教学的实际需求,保证小学美术教学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总之,教师有必要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提高学生辨析色彩的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色彩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色彩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加强对小学美术教学中色彩教学的认识,深入了解色彩教学的现状及问题,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提高学生的情境体验,引导学生感知色彩的魅力,将色彩教学与色彩文化相融合,并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辨析色彩,从而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水平,进一步发挥小学美术教学中色彩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丽.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实施措施[J].美术教育研究,2020(11):162.

[2]徐红.色彩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美术教育研究,2020(8):172.

[3]崔晓阳.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的色彩教学探讨[J].求知导刊,2020(1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