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外阅读知识范文

课外阅读知识精选(九篇)

课外阅读知识

第1篇:课外阅读知识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课外阅读;效果;兴趣

一、序言

小学生的社会接触面相对较少,他们的基本生活圈都是围绕校园和家庭来进行的,因此课外读物成为学生们除了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之外的第三种生活方式,通过课外阅读学生们可以了解外部世界,延伸自己的知识层面,同时课外阅读还能够辅助课堂学习,小学语文课程内内容的学习有限,学生们只有通过广泛的进行课外阅读,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文学营养,丰富自己的语文学习思路,语文本身是一种语言的学习,而如果将学生禁锢在课堂上,那么语言学习失去了其应用环境,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新课程改革更是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详细的要求,详细的字数限定,践行着教育家们的实践经验,教师应该敢于让学生们突破学校的阅读教学目标限制,让他们在阅读当中探索更广阔的未知世界。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知识以及学习时间是有限的,仅仅依靠课堂的短暂阅读时间,他们无法获得阅读中的知识营养,而课外阅读则给学生们提供了更加宽松的阅读环境以及自由的阅读时间,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在兴趣的支持之下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们建立良好的课外学习习惯,阅读当中形成的自律性间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课外阅读是一种鼓励学生们主动和积极的参阅课外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参与课外阅读学生们逐步建立阅读兴趣,良好的利用自己的阅读时间帮助学生们了解和获取更多的外部信息,在信息时代,拥有和掌握高速解码和编码信息的能力就等于站在了信息的高度掌握了主动权,对于学生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学生们通过课外阅读可以获得大量的间接经验,在书籍的理解和认知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了解到自己生活圈子以外的知识,例如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了解到过去的中华灿烂文明,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存状况,宇宙之内的思想和知识的精华都通过书籍进行传递,因此阅读是个人知识和经验的无限延伸。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1.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分析

当前素质教育的实施逐步深入,学生们的作业量大幅减少,学生们认为自己拥有足够的课外阅读时间,但是大部分的学生不懂的如何安排自己的课外阅读时间,他们没有对自己的课外阅读内容以及具体的时间进行详细的规划,而是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阅读,一般的阅读内容与课堂学习相距较远。当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处在自我管理的状态,家长以及教师很少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提出相应的建议,大多数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以及爱好来进行课外阅读。

2.小学生的阅读内容结构不合理

当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和监督,导致学生们的阅读结构存在较大的问题,在课外阅读时间当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花在了没有营养价值的漫画以及小说类的书籍上面,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时间会进行名著类书籍的阅读,还学生为了辅助课堂学习而购买和阅读与课堂知识相关的延伸性书籍,而学生们自主购买的书籍也多以文学书籍为主,科普类书籍占据的比例较少。

3.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的冲突

当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机动性较强,没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学习任务紧张的情况下,学生们一般选择放弃课外阅读时间而集中时间进行课堂学习,这样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之间会存在时间上的矛盾和冲突。另外家长为学生选择课外阅读书籍的过程中仍然以学生们的课堂知识学习为目的,学生们自己选择的漫画、笑话类的书籍与知识的获取相距较远,这两类书籍在学生们的知识范围当中一种是完全的重叠关系,一种可以说是相关度较少,这样导致课外阅读仅仅成为课内阅读的一种延伸,而没有从实质上丰富学生们的知识,提升学生们的多元知识意识。

4.课外阅读的价值取向

家长、教师以及学生们当前对待课外阅读的态度,仍然将课外阅读看作是学生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而实质上课外阅读的作用不单纯让学生们获得知识价值,更重要的是应当让学生们从阅读当中获得美的感受,获得道德的提升以及思维的拓展,而在当前认识和利用阅读的多元作用的非常少。

四、强化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

1.小学生阅读环境的塑造

小学语文情景式教育要求教师应该从环境出发来强化学生们的阅读意识,通过建立班级内的小型图书馆,形成浓厚的课外知识阅读以及分享氛围,让学生们在有阅读意识的时候随时都能够在手边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另外家庭配合学校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教师通过减少作业量,让学生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通过课外自主阅读以及课堂上的阅读知识分享,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2.阅读与实践相结合

阅读的目的不仅为了获取知识开拓思路,同时还能够陶冶学生们的情操,但是阅读的过程并不只是浏览书籍上面的内容,阅读的整个过程包括阅读内容的选择,阅读过程中的思考以及阅读之后知识的实践与运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通过课堂讲故事,学生们自己排练小舞台剧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们阅读到的内容和知识拥有实践的地方,这样形成学生们的阅读动力以及较强的知识转化能力。

3.丰富阅读内容,合理调整阅读结构

小学生是一个对未知世界充满着爱好和兴趣的年龄,但是在阅读内容选择上面他们没有很好的自主性,因此小学生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只关注部分阅读内容,导致阅读面太窄,阅读内容没有营养,层次感不强等等,因此教师通过知识的引导,带领学生们走入不同的知识空间,让学生们了解多方面的知识,鼓励学生们阅读各种书籍,在积极的引导和鼓励之下,学生们基于对知识的好奇而选择多种学科门类的知识进行阅读,丰富自己的阅读层面。

4.引导学生们的阅读价值

教师应当摆脱传统的通过课外阅读获取知识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们在课外阅读当中发现美,获得道德美的感受,了解自然美的情怀,在阅读当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阅读获得健康和积极向上的思想,以课堂阅读为基础,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关于道德的教育,从而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习惯,挖掘阅读的多种价值。

五、结论

当前小学阅读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学生们的阅读时间安排不合理,阅读内容选择没有目标和方向性,而且学校和家庭没有形成强化学生阅读的良好环境。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将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不仅是因为课外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阅读能力关系到学生们未来的学习甚至生活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建立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通过课堂引导以及丰富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学会科学的选择阅读内容,在阅读当中获得知识价值获得美和道德的熏陶。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521-526

[2]董玉琦.信息技术课程导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11

[3]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78

[4]高惠莹.高惠莹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9:50

第2篇:课外阅读知识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效率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语文单靠教材中的知识远远不足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小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就要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故事来引诱学生阅读是激发兴趣的有效途径,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讲一些关于名人读书成长的故事,比如:元帅看书时竟然把墨水当成酱吃,革命导师列宁被捕入监狱,天天看书的故事等,激励学生在读书中成长。老师可以在班集体里建立一个小小“图书室”,激发学生踊跃为班集体里捐献图书,使学生获取更广泛的知识。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推荐适合学生年龄的书,通过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扩展学生主动读书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中,了解到2000多年过去了,很多事情和很多人物都被人淡忘了,但是司马迁和他的《史记》却被人广泛传诵,并且激励着我们,学习司马迁是如何发愤写作的?并且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叙述全文。通过学习,教师选择性地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故事,例如《史记》中的《鸿门宴》《李广勇斗匈奴》《赵氏孤儿》《荆轲刺秦王》等,学习其中的英雄人物:李广、屈原、张骞等。激发学生感受丰富的人物形象,在阅读中形成正确的“英雄观”。遇到好的歇后语和四字成语及时摘抄,以便于今后在写作中正确运用,感受和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督导学生去阅读更多的课外书,丰富自身的语文知识。

二、引领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正确地使用阅读方法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很多父母由于工作忙,很少顾及学生在课外阅读上的学习,导致学生课外阅读量少,视野不开阔,知识面窄,因此,教师要和家长密切配合,培养家长重视孩子课外阅读的意识。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课本上的知识扩展或者写作上的需求来进行阅读,选择性地精读课文内容,做到全身心投入到阅读中,采用文章中生动、精练的句子,摘抄下来以便于今后更好地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在读的过程中要在快速的浏览中得到信息的处理,学会大声朗读和默读。教师要选择有针对性和有利于小学生成长的课外书,进行作品的指导,运用文章中情节生动的词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例如,在学习《长城和运河》一课中,很多学生可能没有去过长城,老师借助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万里长城和大运河的雄伟壮丽,让学生在欣赏风景的同时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为学生搭建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运用所学的知识延伸到课外知识,学习更多的奇迹建筑:故宫、圆明园等,唤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知识,才能将所学的知识合理应用,把学习的目标与学习的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教学目标。

三、创造阅读条件,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在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中,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及时推荐适合学生发展的文章,增加课外练习,每周用一两节课的时间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开展阅读比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学校的图书室进行阅读和探索知识,为学生营造一个读书的平台,尽情地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

小学生阅读不仅需要正确的指导方法,还应具备自学的态度。在讲解《小动物过冬》一课中,老师把一些生字卡和词语写在卡片上,制作一些动物的形象卡片,让学生根据字猜动物有什么特点,根据画猜动物的名称,课堂上比一比谁记的小动物过冬的方法最多。教师通过联想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在大自然里动物都是朋友,但是冬天来了天气冷了,动物们相互担心如何过冬,让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相互讨论,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地回答。课下引导学生主动搜集其他小动物是如何在寒冷的冬天度过的?通过搜集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能够自主地挖掘和发现更多的知识,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找到阅读的快乐,丰富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小学生课外阅读作为阅读的延伸,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从多角度培养学生长期坚持课外阅读,积极地拓展课外阅读渠道,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促进学生在书的海洋中学习语言,陶冶情操,享受美好。

参考文献:

第3篇:课外阅读知识范文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外阅读 三步策略 阅读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3-050

英语阅读教学属于英语教学中的关键部分,且不能仅限于课内阅读,需要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知识,从课外阅读中吸收知识、思想,激发创新思维。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英语阅读方法、技巧,通过英语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知识网络,建构完善的知识与能力框架,提升学生英语素养。

一、从易到难,图文并茂

第一步是坚持从易到难,图文并茂,选取合适的英语阅读材料。小学生年龄小,单词、短语和英语语法储备少,在课外阅读时,需要选择适合他们年龄阶段、认知水平的课外阅读材料。从易到难,选取故事、童话类的图文并茂的英语课外阅读素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知识与道理。结合学生个性差异,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一般选取精简、有幽默感的故事、童话、笑话等。引导学生图文结合起来阅读,通过猜想、分析、观看,之后查阅资料,进一步掌握新知识。

教师推荐给学生《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系列丛书》。这套丛书共10册,其中《寓言故事精选》中蕴含了很多人生哲理。学生可以借助视频、音频、图书配合起来阅读,提升阅读质量。关于《The monkey in the lion’s skin》这个寓言故事,学生积累英语词汇not at all、close to、try it on、look like、run away等。随着故事的发展,学生将书中图文结合起来,了解故事的大意,并记录重点词句,之后反思与总结,得出这则寓言的中心思想“画虎不成反类犬”,也告诉人们要有真材实料。借助幽默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从阅读中探寻乐趣。

二、自主阅读,合作探讨

第二步是加强自主阅读,合作探讨,促进学生在自主阅读后,展开阅读成果的交流和展示。第二步是阅读中的合作交流阶段。新课改下,合作学习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合作交流、互助探究能够促进学生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发现与解决问题,并且交流知识、思想,促进共同提升。小学英语课外阅读学习,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选取适当学习时间,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先阅读,在阅读中总结与反思,记录下自己的疑惑。其次展开合作交流与讨论,把握阅读材料,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引导学生建构完善的知识网络。

例如,选取《轻松英语名作欣赏》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这套素材包含了20册,都是英文经典名著,符合学生阅读视角。《Hansel and Gretel》这则故事,在学生自主阅读后,展开合作交流,学生自主分配角色,展开角色扮演。这则故事可以分割为几个小游戏,学生互助合作,深入理解故事后,展开趣味游戏,表现出兄妹勇敢战胜女巫的智慧与机智。

三、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第三步是促进掌握方法,提升能力,引导学生不断强化自身的阅读技巧,提升阅读、写作、交流能力。小学生词汇量少,他们在进行课外英语阅读时会觉得存在很大困难,通过选取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点的英语阅读材料,还需要掌握英语阅读技巧与方法。一是结合图文,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训练猜词技巧;二是找出核心句子,记录下重点词句、短语,深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三是拓展多元知识,在课外阅读时将英语知识与当地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及历史、地理等知识结合起来,拓展学生视野,展开思考,收获丰富的知识;四是读写结合,在阅读时创新想象,创作属于自己的英文小故事。

例如,译林版五年级《The first day at school》、《after school》这两个单元的学习,都是关于学校的相关内容,为拓展学生思维与知识,《小学英语课外阅读100篇(5年级)》中的“A holiday from school?”作为课外阅读材料。在阅读时,教师引导学生画出重点的字词句和不认识的单词、短语,学生记录下twins、save up、sneeze、headache等,并着重从以下几个问题展开研究:Tommy tried to find excuses for not going to shool because?Tommy spent most of his time at?When did he go to school?He did not tell his teacher about the twins because?结合这几个问题,深入学习和领悟这个小故事,并读写结合,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通过查阅资料,写下自己的小故事或创编小故事,与同学交流。通过掌握课外阅读方法,循序渐进地建构知识网络,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和综合能力。

第4篇:课外阅读知识范文

如何将课内外阅读一体化,较快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抓好课内阅读是基础,强化课外阅读是保证。没有课外扩展阅读,是无法完成课标规定阅读的数量,也无从谈阅读质量。我们认为必须采取以下策略,方可保证课内外阅读一体化的质量。

一、因势利导,提高阅读积极性

(一)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讲清课外阅读重要性。可先引趣——提醒学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有宝,引导学生想看书;其次强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个能熟练背诵唐诗三百首的人,必然会对诗词有深刻的理解,读多了,模仿、转化、借用、引申皆可为之。再教育学生要懂得:“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读书多,见识广,想法多,思维快,写作能力随之而增强。最后告诫学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一定要下苦功夫,来不得半点马虎。

(二)鼓励学生多阅读,对阅读多的学生表扬。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要想成为21世纪的栋梁之才,必须重视课外阅读,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一周统计一次学生课外阅读文章,公布阅读数量,抽查阅读实效,表扬阅读多而有实效的同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三)把课内与课外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提高阅读能力。通过课内阅读教学,激发课外阅读兴趣;通过课外阅读,加深对课内阅读文的理解和评析。以课内阅读文为中心点,向课外阅读文不断地扩张与延伸。课内可精读,课外可略读。课内获得的阅读方法与能力,用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可用于课内阅读,有助于对课内文章的深入理解。这样,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互补充,共生共进。

二、小组合作,创设阅读环境,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学习需要合作,读书更需要同学相互合作。

老师可根据学生阅读爱好、兴趣,成立若干个课外阅读合作小组,创设小组合作阅读环境,形成阅读场。

(一) 在合作阅读中探讨问题。可以对课内文章中的疑难问题探讨,交流、辨析,求得共识;也可以对课外阅读文,交流学习心得;还可以当场学习新文章,共同学习,讨论探求。

(二) 在合作阅读中获取知识。由于阅读扩张,小同学在课外获得的知识,在小组中得到交流,他们的知识面就大大增强了。

(三) 在合作阅读中增强能力,提高相互合作的精神。小组合作可以相互问难,可以发言辩论,可以写作交流,这样动手动嘴,能力提高了,相互学习、协助的精神也得到提升。

开展课外小组合作阅读,既能解决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又能相互促进,你追我赶,形成生生互读,组内交流互动,学生思维在交流碰撞中闪现,读书快乐之花在交互中绽放,促进课内外阅读一体化有效进行。

三、展示才能,提高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养成喜爱读书习惯,我们通过展示学生才能,促进学生自觉阅读,提高阅读实效。

(一)组织开展阅读知识竞赛活动。如在某个时段,教师设计课外阅读知识竞赛题,有必答题、选答题、抢答题等形式,小组选派代表参加,优胜者奖励;或组织古诗词朗诵比赛,或组织成语接力赛,看谁反应快、知识面广、思辨能力强。

(二)召开故事会。组织学生参加故事会,把课外阅读的好故事讲给同学听,比一比谁讲得好,展示其演讲口才和阅读的好书;

(三)举办阅读作品展。利用班级黑板报,展示学生阅读后的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读书卡片、阅读手抄报、阅读资料等;

(四)召开阅读汇报会。为提高课内外阅读一体化成效,可组织学生将个人阅读的经验、方法、成效在阅读汇报会上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阅读成效。答得准确,以此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自觉参加阅读,提高课内外阅读一体化成效。

四、树立榜样,促进终身阅读

教师可利用课堂教学,向学生介绍革命领袖、科学家、历史人物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事例,树立榜样,启迪学生。如主席说:饭可一日不吃,觉可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显见读书对伟人的重要。再如颜真卿在《劝儿》诗写到:“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说明勤奋的人在三更半夜时还在读书学习。鲁迅先生从小喜爱读书,每当寒冷之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一棵大椒,放在嘴里嚼着,辣的满头冒汗,用此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最终成为一代文学大师。晋代孙康,官至御史大夫。他少年时聪明好学,但是家中贫穷,夜间点不起油灯,“常映雪读书”。这个典故出自唐朝徐坚的《初学记》,比喻贫穷而好学。古今勤奋好学事例,皆可为学生树立榜样,供其学习。另教师也可表扬本班喜爱读书同学,树立眼前榜样,激发其他同学效仿学习,养成终身读书习惯。 五、学生捐书,构建班级书库

实现课内外阅读一体化四要素之一是阅读素材。农村小学图书室藏书有限,不能满足学生阅读需求,影响学生阅读进程,所以,必须扩大藏书。扩大藏书一是学校划拨专项经费添置;二是发动学生捐书,把各自藏书捐给班级,构建班级书库,供本班同学相互借阅;三是同年级的班级相互交换藏书,循环阅读,扩大阅读数量,保证学生有书、有不同书、有好书可读,提高课内外阅读一体化进程。

六、结合教学,教师推荐好书

第5篇:课外阅读知识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外阅读现状分析思考实践

一、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的意义、要求及现状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阅读技能和技巧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不仅是帮助学生吸收语言信息、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最重要的手段,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综合语言素质的提高。西安市近几年来的中考题中阅读能力测试题达到近50%,加上与阅读有关的其他能力测试题比例就更高,达三分之一以上。《英语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初中毕业生应“能读懂供7―9年级学生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新课标对课外阅读提出了如此明确的要求,但是目前初中生的英语课外阅读情况如何呢?有关调查结果显示:90%的学生认为没有时间阅读,85%的学生感到没有兴趣阅读,88%的学生认为读不懂课外阅读材料,80%的学生认为找不到合适的课外读物。而以上数据背后,还有一个不争的现实就是:大量教师们也在明确忽视新课标的课外阅读要求,几乎没有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当然,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试教育体系的未根本改变是一个因素;部分教师观念陈旧、只想利用有限的时间狠抓(他们认为)试卷上将会出现的内容、而不惜忽视(他们认为)难于直接见成效的课外阅读是另外一个原因;学生自身的自主阅读学习困难是第三方面原因。

二、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推广困难的原因分析

本文不对宏观因素进行分析,仅立足于初中英语教学实践。针对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外阅读推广困难的问题,笔者进行了长期、细致的分析和调查,认为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因素导致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外阅读难以进行或难见成效:

首先,阅读时间不能保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一学生每天课外至少要阅读100―150词,初三学生每天课外至少要阅读400―500词。然而,由于平时作业多,学生忙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根本没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其次,自身知识面狭隘以及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贫乏是造成阅读障碍的另一原因。初中学生正值身心发育的人生重要阶段,本该是大量吸收周遭信息、丰富个人知识的关键时期,但由于面对升学压力和来自社会、家庭的较高的学业期望,不少学生学习负担繁重、几乎没有时间和渠道了解和吸取功课以外的信息,除了书本知识和校园生活对周遭事物极少关心、知识面比较狭隘;而英语阅读文章大多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少学生因为对生活现象或历史知识缺乏了解而对阅读有畏难感。另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该语言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不少同学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知之甚少,对于西方语言在不同题材上的表达方式的不同也常常困惑,难免形成阅读障碍并由此延伸出阅读的惰性。

第三,英语课堂教学方法陈旧则是由课堂内延伸出来的课外阅读障碍之一。有些教师为了节约时间,将整节阅读课上成语言知识、语法讲解课,导致学生对文章无法整体把握、主旨大意弄不透彻,影响了对整体和细节的理解,也容易使课堂气氛沉闷而失去学生的注意力,最终导致学生对阅读课不感兴趣,更谈不上主动寻求课外英语知识的阅读。

第四,阅读习惯不好也是导致学生逐渐失去阅读兴趣的原因之一。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慢读、指读、声读、心译、过分复视、逐词阅读、滥用词典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降低了阅读速度,破坏了思维的连贯性,严重影响了阅读理解,更谈不上达到新课标要求的通过阅读策略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三、指导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教学实践和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教学中认真探索,对所教初中三年级两个班从进入初三起就进行了持续半年以上的英语课外阅读实践,尝试引导初中生进行合理有效的课外阅读。以下对教师怎么引导初中生进行课外阅读提出个人的四点看法:

1.精选阅读材料,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乐读”。

2.向学生介绍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拓宽他们对生活及历史文化的了解,消除课外阅读障碍,也提升学生个人知识面。

3.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水准,从阅读技巧和策略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使之贯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外阅读之中。

4.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不同、根据课外阅读活动的不同阶段,教师应体现关注、给予指导,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反馈和有效果。 “胡罗卜加大棒”的原则,可以在一定情况下采用来分别对学生进行鼓励、监督或批评。

四、初中英语课外阅读实践的经验总结及存在问题

以上是笔者在辅导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的一些方法和感受,该项工作坚持半年之后,笔者进行了简单的问卷调查,有50%以上的学生明确感到自己词汇和短语意思记得更清晰,40%的学生明确感到课外知识丰富了许多,20%的学生认为自己通过课外阅读使得英语学习有了质的飞跃,当然,也有一部分学困生承认自己的平时阅读有抄袭现象、成效甚微。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中,笔者也遇到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未能处理好,主要体现在:

(1)在阅读材料的选取上,英语报刊和英语网站作为时效性强、涉及面广范且内容精彩的优秀课外内容,本应一并列入并且成为更重要的学生阅读素材,但笔者考虑到报刊的难以保存和网站阅读的难以检查而直接放弃了,尽在口头上加以宣扬,实际上却流于形式而不见控制也就难于有成效。

(2)阅读策略的使用在课外阅读材料的体现上较为模糊和单一,常常局限于中心大意和标题概括上。

第6篇:课外阅读知识范文

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在探索语文课堂素质教育的同时,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是非常必要的。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此谈谈我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些做法。

一、讲授一些课外阅读的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尤其注意了课外阅读的学法指导。我从每周的语文课中抽出两节课作为课外阅读讲授课,对学生进行系统、有计划的课外阅读指导,使他们不仅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会阅读,在课外自己也会阅读。在指导中,我讲授了一些阅读法,如浏览法、泛读法、略读法、精读法及慢读与速读等方法,并设计了一些阅读训练。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的知识需要,选择阅读内容,然后确定相应的阅读方法。在读课外书籍的同时,指导学生去写读书笔记来积累知识。这样一来,学生既学会了摘抄、剪裁、编写读书卡、编写阅读提纲等方法,又可鼓励一些好的学生写读后感、读后评、心得体会等。让他们把零碎的知识集中起来,归纳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

二、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

为了更好地促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的学习,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与爱好,我们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在班中建立了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作为课外阅读的时间,并且定期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信息交流,此外,还组织了故事会、朗读比赛、读书心得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同学们将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得到的知识拿到课堂上来,同学之间可以取长补短,每人都有一种收获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得法于课内,发展于课外,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大幅度的提高,促进了课堂教学更好地进行。很多学生由原来的不爱读书变成喜欢读书,一些以前学习较差的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也开始爱学习了。现在,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同学们充分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三、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不深,原有的知识较少,因此课外书的选择上有一定的盲目性,这样就要求老师要定期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书刊。充分利用校内图书馆,我极力地鼓励学生积极借阅图书。除此之外,班级内还集体订阅了一些优秀青少年读物,这就形成了班内图书室,也加强了同学间知识交流。同学之间还可以进行相互推荐,交换阅读。

第7篇:课外阅读知识范文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读物;情感

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学生有了更多的课外时间,引导学生充分地利用充足的课外时间,把兴趣引导到课外阅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意义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长智慧,培养自学能力和良好习惯,而且有利于巩固学生课内所学的字词和读写知识,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其实,不单语文学科,任何一门学科,都要借助于课外阅读的配合与补充。广泛的阅读可以使课堂中的新概念、新事物纳入学生从课外各种书籍里学习到的知识体系里去。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就会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学生就会觉得知识是使他“头脑中已贮存”的东西掌握得更加清楚所必不可少的。通过实施“多学科,新知识,教点渗透”的课堂教学方法,学生的兴趣就会不局限于教科书,那么寻找新知识、扩大知识面就会成为自觉的行动。

此外,课外阅读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不仅以观察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如父母、教师、英雄人物、劳模、科学家,以至同学,而且还以书籍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作为自己理想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把自己的行为同“理想的化身”相比较,从而评价自己行为的优劣。这些榜样和楷模,许多都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获得的。

二、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形成

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形成受到推荐读物、阅读方法、读书活动等外部条件以及学生的求知欲望、阅读的志趣、知识的储备、阅读技能的掌握等内部条件的制约。有的学生初步具备了内部条件,但是不熟悉有哪些有趣的书籍,因此影响着阅读兴趣的形成。另一种情况是由于求知欲不强,或者由于阅读技能掌握得不够,学生不善于理解着进行阅读,而是囫囵吞枣地浏览一遍,对这样的学生,教师需要加强指导。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的阅读兴趣具有很明显的年龄差异。不同年龄产生的阅读兴趣与读物的性质有密切的关系。据调查,儿童读书兴趣的发展分为以下五个时期:4至6岁是神话传说期,对于没有时间、空间限制的神话传说很感兴趣。6岁至8岁是寓言故事期,对于人类生活的法则寓于传说故事中的寓言故事发生兴趣。8岁到10岁是童话故事期,对以实现生活为题材,经由想象所构成的故事产生兴趣。10岁至13岁是传记及传奇故事期,对于人类谋求生存、征服及开发大自然的紧张冒险故事或传记故事产生生兴趣。13岁至14岁起始于文学期,开始对情感发展有关系的故事产生兴趣。这些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三、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1.介绍有趣的读物,帮助儿童读好最初几本书

教师应该首先是课外书籍的积极阅读者,特别应该熟知优秀的儿童读物,可以选择基本有趣的故事书朗诵或讲给学生听,激发他们的兴趣,进而引导他们自己去阅读。当学生开始独立读书的时候,应注意关注他们的好奇心理、求知欲等心理特点,考虑到他们的兴趣和能力,替他们选择适当的书籍,帮助他们读好最初几本书。开始阅读时,应根据他们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帮助他们挑选浅显易懂的故事书,这样就会逐步调动起儿童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提高其读书的信心和兴趣。

2.给予自由选择的余地

现在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教师要引导他们自主选择自己爱好的书籍,按自己的步调阅读,要讲求阅读方法,既读得快,读得正确,又不准读遗漏。总之,一切不要过多干预,要让学生愉快地阅读。

3.做好学业指导和生活指导

第8篇:课外阅读知识范文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续和巩固,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仅靠课内课文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有经验的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还统一安排,有机结合学生课外的阅读活动,使课内外阅读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较快的提高。

一、掌握课外阅读的原则,科学对待课外阅读

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自愿参加的活动。学生可以根据本人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阅读内容。它完全不受语文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约,上下五千年,中外古今未,均可涉猎,有集体的、小组的、个人的各种形式。

(一)兴趣――课外阅读的前提

兴趣是有选择地、愉快地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一种意识倾向。兴趣能使大脑皮层经常处于兴奋状态,有效地掌握客观事物。在学习上,兴趣就叫求知欲,是学习最重要的一种动力。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由此可见,兴趣是探索知识的“激发剂”。作为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课外阅读时,应该有意识地去调动学生的兴趣。

要调动学生的兴趣,必须首先使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目的。明确的目的是产生兴趣的源泉。教师在组织课外阅读时,必须首先晓之以理,使学生明确目的与方向。其次,要开展一定的阅读活动。活动越多样,随之产生的兴趣就越浓厚。如果在活动中取得了成功,心情上感到愉快,心理上产生满足,就更能激发出强烈的兴趣。

(二)自主――课外阅读的基础

所谓自主性,就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整个语文教学活动都必须坚持自主性原则,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尤应如此。因为整个活动的效果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学生不通过自己的自觉努力,是无法增长知识和能力的。所以,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外阅读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才能真正实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目的。

当然,也不能完全排斥教师的“导”,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去阅读。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只不过是课外阅读的组织者、指导者而已,像打篮球一样,教师仅是“场外指导”,而学生是登场打球的主角。开展课外阅读,必须让学生自己动口、动脑、动心、动手。

(三)灵活――课外阅读的关键

课外阅读不受课堂的限制,不受其它约束,旨在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增进学生的语文素质,因此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各种内容、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通过课外阅读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语文生活,扎扎实实地实现课外阅读的目的。

二、探索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

吕淑湘先生指出:“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能放任自流,要加以适当指导。例如什么书值得看,什么书不值得看,这本书有什么长处,那本书有什么缺点,等等。多少指导一下,学生得到的帮助就很大。”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从这里,我们也可以学到一些指导的方法。

(一)指导好阅读的方法

要提高阅读质量,收到好的阅读效果,指导好阅读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总的来说,要教育学生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要指导学生边读边思,学会质疑、鉴别、吸收等。

1.泛读与精读相结合。泛读,可以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鲁迅先生就曾多次谈到泛读问题,无非是要求读书人要了解知识大厦的全貌,具备广博的知识基础。但泛读决不能蜻蜓点水,马马虎虎,不求甚解,而应该广泛涉猎,抓住要点,得其精神。精读要求选择读物,细读精研。因此,精读必须明确目标,做到熟读、深思,甚至背诵,真正有所得,可以用。在指导学生精读时,可以安排几次精读指导课,采用课堂教学形式给以具体指导。

2.多思考、多动笔。读书如不思考,就会读无所得,读书也就成了无效劳动。因此,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本领。课外阅读的“动笔”,不是指写有头有尾的文章,而是指读书过程中做记号、摘记等,通过这些来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扩展课外阅读的效果。

3.计划性。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指导学生订出课外阅读计划、确定课外阅读篇目,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阅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制订好计划,然后付诸实施。在订计划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各类读物的比例,以防只读某一类读物的“偏食”现象。

(二)选择并推荐好适合学生阅读的有益读物

学生的阅读兴趣具有很显著的年龄差异。不同年龄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读物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低年级对童话故事比较感兴趣,到了中、高年级,对于这类读物的兴趣随着年龄而递减,转而对战争题材、英雄人物的故事产生很大的兴趣。同时那种文字晦涩、内容深奥的读物会降低学生阅读兴趣,而文字通俗、内容深入浅出、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科学小品、历史人物故事等读物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缺乏社会经历,认知能力差,鉴别能力也较低,所以我们应当指导他们选择读物。

1.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提供这类读物很重要,因为这类读物可以进一步充实阅读内容,丰富学生的课内知识,使学到的知识得到程度不同的迁移。例如,教了《美丽的南沙群岛》、《桂林山水》等课文后,可以推荐有关描写祖国大好河山文章让学生阅读。又如,学习了《郑和远航》、《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可以推荐《中华上下五千年》;学习了《金蝉脱壳》,可以推荐《十万个为什么》等。

2.反映祖国历史面貌和大好河山的读物。这类读物可以促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现实,激发学生为祖国努力学习。

3.某些介绍杰出人物的传记、故事一类读物。这些读物可以帮助学生比较系统、完整地了解杰出人物的生平、事迹,学习杰出人物的高贵品质。例如《雷锋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等。

4.富于教育意义的寓言和童话故事。这类读物一般故事性强,趣味性浓,具有启发作用,容易使学生受到感染和启迪。这些形象化的读物对学生产生的作用是很明显的。

第9篇:课外阅读知识范文

一、培养阅读兴趣

①大力宣传。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读书有用论”要利用板报、橱窗、晨会、班会以及课堂等阵地经常向学生灌输,让他们明白多读书、读好书的作用,从而自觉地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②推荐好书。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根据不同学生、不同年龄的兴趣,合理地选择不同类型的课外读物,发挥“好书”天然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无意”兴趣,让他们一见倾心,爱不释手。像一些情节性强的故事书、知识性强的书、趣味性强的科技书、文笔优美的精品书、经典的文学书都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③开展活动。在指导课外阅读的初始阶段,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也是一种可行的激趣方法。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举行读书故事会、美文欣赏会、心得交流会;可评选“读书积极分子”“记诵能手”“朗读高手”;可颁发“课外阅读奖章”“全能小博士”等奖状;可开展朗诵会、辩论会、知识赛等等。④巧妙推荐。教师一方面可以以课堂教学为“支撑点”,适时推荐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刨根问底”;另一方面可以推荐必读书和选读书,扩大学生的视野。

二、指导阅读方法

学生有了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倘若没有科学的方法作支撑,其阅读兴趣也不会持久的。因此,在培养课外阅读兴趣,教师要遵循阅读的规律,依托课内教学,剖析一些规有律性的课外阅读,及时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读物特点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如可以根据文章特点教给学生运用泛读法、浏览法,加快阅读速度,增加阅读信息量;也可以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同时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摘抄、批注等。课外阅读正是实践这些方法的重要载体,根据不同的课外读物,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逐个训练,巩固这些阅读方法,进而提高泛读、跳读、速读的能力。实现“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之目的。②思考的方法。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思起于疑,要教给学生自读、自问、自答、边读边思、主动运用工具书质疑解难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③拾贝的方法。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是拓宽知识面和积累语言材料。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课外阅读中要教给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及时拾贝的方法。像优美的词语、精美的片段、精彩的篇章……要学会识别,学会摘抄,甚至主动记诵。④随笔的方法。读是吸收,写是倾诉;读是基础,写是升华。将读与写结合,是指导课外阅读的一条重要原则。要教给学生“我手写我心”的方法,要引导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后对课外读物进行评价,主动与自己比较,联系周围的人和事进行评说。

三、注重阅读实践

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努力:一是加减并举,使学生有时间形成习惯。课外阅读无疑会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如果我们一味地做“加法”只要求学生课外阅读,而不适当地做些“减法”的话,不仅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会逐步消失,而且学生的身心也要受到损害,最终得不偿失。因而,适当地做些“减法”非常必要。首先,我们要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少繁琐的分析、减少繁琐的提问、减少机械的死记硬背、减少课堂教学带给学生的精神压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其次,要压缩家庭作业的时间,减少“死抄”性质的家庭作业,增加课外阅读的时间;再次,可对课程进行适当调整,减少语文课堂教学时间,增设课外阅读指导课。二是要充分利用好时间的“边角料”,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促使良好习惯的形成。中午时间、活动课时间、放学后时间、双休日时间等这些学生时间的“边角余料”,正是组织学生以班、以组或以假日小队等形式进行课外阅读的大好时光。把学生组织起来,营造氛围,相互影响、相互学习,养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