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化学实验小结范文

高中化学实验小结精选(九篇)

高中化学实验小结

第1篇:高中化学实验小结范文

一、构建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发展师范生的教学模式理念

研究和探索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积极展示和推进课堂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活跃教学思想,促进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优化组合,提高教师素质,而且对师范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教学模式理念,规范教学行为,培养从教能力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

90年代初期以来,我有幸得到化学教育界老前辈刘知新、潘鸿章、马经德等先生的指教,在系统学习和掌握了化学课程论、化学教学系统文化 、化学学习论等化学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与学科组的老师们一起构建了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以分层递进引导、组织探究发现为主旨,以“激趣——疑问——假设——验证——结论”为主要教学环节的“引导——探究”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发现学习为主旨,以“定向——自学——讨论——精讲——演练”为主要教学环节的“引导——自学”教学模式;结合对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构建了以实验探索发现学习为主旨,以“观察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实验——串联实验——设计实验”为主要教学环节的“实验串联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的总结论文多篇发表于全国核心期刊,运用上述教学模式执教的多堂公开课均获得好评。

为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将来在教学中能引导小学生教学中注重研究性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这是对化学教学较高层次的探索。初期,我较多地采用在活动课程中进行以小组合作为基本组织形式,以问题为中心的主题式研究。其一般程序可概括为:选择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计划信息加工处理成果交流评判。例如:引导学生就铜与浓硫酸实验中对浓硫酸浓度的选择和反应装置的防污染设计进行研究。通过实验操作、比较分析、查阅文献、归纳演绎等方法得出结论:当浓硫酸的浓度范围为84%~90%时,反应速度较快,反应现象明显稳定。通过研究,学生还设计了成套防污染实验装置,撰写的小论文《铜与浓硫酸反应的条件选择》获省和全国中师生化学小论文评比一等奖。

二、加强重在过程的实验教学,培养师范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学习化学的媒介,也是小学自然教学的重要手段。化学实验在小学自然教学中虽不是重点,却是教学的难点。因此,培养中师生化学实验能力,不仅关系到中师化学教学目标实施的质量,而且还关系到中师生将来能否适应小学自然教学和开展教学实验需要的问题。

我认为全面的化学实验能力应该是运用实验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多维的心智和动作技能等的结合体。在中师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的最基本的实验能力应指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和总结实验结论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处理常见实验突发事故的能力。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我注重全面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把教学重点由实验操作的机械模仿训练,转移到形成思维技能、提高实验能力以及学会处理问题的过程上来。其主要思路为:

1、增加动手实验的机会。化学实验和制作具有很强的技能性,需反复多次,严格认真训练方能奏效。我通过开足开齐大纲规定的实验课,优化必修课中的实验教学,重视开设选修实验,加强课外活动实验,布置课外实验与制作等做法让学生多做多练。

2、确保实验内容的多样性。仅以学生实验为例,我们开设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相关的探索性实验和验证实验,与小学自然教学联系的实验习题,有体现实验教学灵活性的选做实验,还有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鼓励课外研究的课外实验与制作。

3、强调实验设计的研究性。为培养学生从能力,我们开设了与小学自然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验设计,从目的要求到完成方法以及成果评价等都带有一定研究性:如对实验装置的改进,反应物最佳用量的确定,实验条件的控制等。结合演示实验教学,指导学生将浓h2so4的氧化性,hno3的氧化性、碘的升华等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实验装置由敞开式改为封闭式,此外在选做实验和课外实验与制作的设计中还重视了其应用和服务于生活实际的成分。

4、突出实验教学的示范性。在实验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教师演示实验的示范作用,切实加强对学生分组实验的指导,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尝试设计和准备实验的全过程,渗透对小学自然教学的研究。例如在教授“氧和硫”一章中,考虑到小学自然教学中氧气的制取是难点,所以在选做实验中对氧气的制法提出了较高层次的教学要求:学会用kmno4、kclo3、h2o2等制取氧气,掌握实验的成败关键;并在氨气、甲烷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中,又恰到好处地重现氧气制法,这样举一反三,重在过程的实验教学,让学生掌握并达到准备、灵活、协调的程度。

5、注重科学素质教育的全面性。我把实验教学从单纯地当做一种直观工具和辅助手段的从属地位上升到科学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的高度,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达到掌握化学知识、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自然观,学会运用实验手段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将此迁移为中师生必备的教育能力,为将来创造性地完成小学教育工作打好良好基础。

三、渗透分层递进的学法指导,提高师范生的自学能力

从学法指导入手,是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学法指导的设计是有层次的,以化学自学方法为例,第一层次是指学生学会阅读教材,理解并归纳重要内容。以化学概念和原理为主的课文比较适合于这种自学方法;第二层次是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比较、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以初中原子结构初步知识为指导来认识元素族性质变化规律的律前元素的课文比较适合于这类自学方法;最后一个层次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感知材料获取信息,并且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合,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地加工信息获取知识,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质的飞跃。例如强调结构与周期规律理论的指导作用,体现“构——位——性”三者统一关系的律后元素的课文较为适合于这类自学方法。

我在教学中经常指导学生使用的课前——课上——课后自学方法“三步曲”是:

1、课前预习法。课前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布置预习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记忆要领,演练例题,粗解习题,初步了解和掌握教材基本内容。预习使学生主动学习、走在课文内容前面,有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2、依纲发现法。课上揭示学习目标,出示自学提纲和研讨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主动感知教材、实验、实物、数据、图表、录像等材料,结合研讨题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分析推理、综合概括,自己发现问题,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

第2篇:高中化学实验小结范文

一、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化学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概念、化学规律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而化学实验对于建立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及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从加强学生实验着手进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1.学生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的重要实施方法。实验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再进行分析、总结,学生就能透过具体的化学现象,理解并总结出抽象的物质运动的规律,从而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

2.学生实验能帮助学生总结和验证化学规律,更好地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学生通过亲自实验、亲身体会,自己难掌握一些定律,为自己的认知发展提供了依据,学生在实验中得到了诸多能力的锻炼,同时也提高了观察事物的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的途径

1.引导学生观察化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众所周知,兴趣是影响学习积极性撮直接的因素。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在观察这些化学现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条件和特征等。譬如高一的“次氯酸的性质”、“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盐类的水解”等实验;高二的“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胶体的性质”、“葡萄糖的性质”等实验;高三的“原电池的原理”、“未知药品的鉴定”、“醛的性质”等实验。通过对上述化学现象的观察,不仅成功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应该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有目的、有计划地把它设计成探究性实验,在课堂中应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

2.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

各种化学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的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家庭小实验”贴进生活,趣味性强,深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很高,自觉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成功欲望,这种欲望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积极的学习和探究。我们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经讲评。

3.开展探究性实验,增强创造性思维。

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学生被动地接受实验的授课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可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有一个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氛围。教师尽可能将教材中某些验证性实验设为探索性的实验,不断萌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意识。

在讲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和性质时,我先讲清楚其颜色、状态及溶解性,然后演示新制的Fe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结果学生未能观察到白色絮状沉淀,而看到的是灰绿色沉淀,随后逐渐变为红褐色。这一“反常”现象立即引起学生的思考。我这时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为何将滴管伸入液面之下?久置的NaOH溶液中溶解了什么物质?学生领悟到是氧气作怪后,我进一步引导讨论:怎样才能使生成的氢氧化亚铁氧化速度减慢?经过一系列的观察和思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热情被激发,提出了改进实验的方法,然后师生一起讨论,比较各种方法,最后在新制的FeSO4液面上滴加几滴苯,将滴管伸入液面下,再滴入NaOH溶液,终于观察到了白色的Fe(OH)2沉淀,并能保持较长的时间。

探究性试验,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学到课本上没有的或者是一带而过的知识。通过实验,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实验结束后要认真总结

在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要作好小结,要求学生认真写好实验报告,并布置学生洗涤仪器和整理实验用品,做好整洁工作。小结时既可补足重点指导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又能全面巩固和发展实验的成果。小结要全面地指出学生实验中的优缺点,并分析原因。应以学生是否能自觉地、熟练地把理论运用于实际作为小结的主要内容。此外,对实验效果方面,哪些实验做得好,哪些实验做得不好;实验操作技能方面,哪些操作有错误,哪些试剂用得不适当等等。每次实验都应结合当时具体情况,对以上各方面有所侧重地进行小结,同时予以表扬和批评,使学生取得经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

第3篇:高中化学实验小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学习兴趣

“乐学”是学习化学的根本,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化学学习效率,学生应始终保持化学学习兴趣,也就是“乐学”,这已经成为化学教师的共识。一个没有兴趣的化学学习者是不可能学好化学的。据此,如何培养并保持学生的兴趣是化学教学的永恒话题。化学实验教学就是一种可以激发并保持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变化莫测的实验现象,千姿百态的实验结果,匪夷所思的实验过程……这些都让学生神往。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化学课上动起来了,使学生对于课堂流连忘返。下面介绍一下本人是怎样通过化学实验教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一、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化学实验中有很多的实验现象都是很有趣的,千姿百态的实验现象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法宝,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首要因素。当学生看到一些新奇的实验现象的时候,好奇心驱使学生主动地去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学习和探索,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例如当学生看到二氧化硫气体通人品红溶液,红色会褪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的颜色时学生会好奇;当学生学习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时学生会睁大眼睛;当学生观察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试管中,加热反应完毕后,待溶液冷却后加入水,有刺激性气体生成时,学生会为之惊叹…… 不同的实验现象生动有趣,让学生从视觉、听觉和味觉上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关注化学课堂,从而拥有强烈的化学学习兴趣。

二、 让学生参与实验过程,融合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化学实验中主要有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独立完成的学生实验两部分,在学生实验中,教师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手来,参与到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去做,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会体会到动手操作的乐趣,更加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过程,体会到试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增加自己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融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例如在金属Na与O2反应的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实验和探索。教师在实验前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实验目的,知道实验仪器,了解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其注意事项,然后到实验室进行学生实验。学生在准备实验的过程中始终都会保持一种兴趣和积极性,如果学生可以成功地看到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蓝色,生成淡黄色物质,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增,为自己的成功喝彩。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会很认真地观察有什么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从而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增加学习兴趣。而且,通过小组实验,学生的聪明才智在集体中得到充分地展示和发挥,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积极参与,可以说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都动起来了,实现了高效课堂。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和交流实验的过程,帮助了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在快乐中增加学习兴趣。

三、 让学生思考实验结果,凝聚学生学习兴趣

很多高中化学实验结果都让学生大开眼界,学生被这种意外的实验结果所触动,增加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和兴趣,帮助了学生化学思维的形成。不过学生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教师给学生介绍一个化学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什么知识,学生应该进行更加深刻地思考。例如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实验现象学生都可以看到,可是这样的实验表明了什么化学道理呢?教师应该激励学生进一步地去思考。通过这样的现象,红磷在氯气中燃烧,学生应该能够想到实验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很强,可以和非金属反应。学生自主地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探究,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因为实验是最有利的证明,做好演示实验对于学生学习化学,激发兴趣相当重要。化学教师重视实验是一方面,教学中应更重视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让学生能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当学生对于化学实验能够做到了如指掌的时候,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自然会大大提高,化学成绩的提高也会水到渠成。

四、让学生分析实验问题,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是变化莫测的,学生在实验前一定要非常地了解实验过程和实验目的,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会成功并且顺利地完成实验,否则,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就会遇到一些问题和麻烦。例如在“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过程中,试剂的纯度、浓度、温度、催化剂、固体颗粒的大小、容器底面积大小等各种因素对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其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很好地控制催化剂的量。甚至同一催化剂不同的状态对化学反应速率也有影响,采用MnO2作催化剂,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实验,用粉末状和颗粒状两种,且采取不振荡和振荡二种形式,催化剂的用量均取0.1g,都会有不同的实验现象。学生可以利用不同状态的催化剂来实验,分析实验现象;之后,学生可以用不同的催化剂来观察不同的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采用CuO、活性炭、FeCl3、KI等作H2O2分解的催化剂,学生在取量的时候需要十分地小心和细致,否则学生的实验可能就会有很大的差别,出现学生意想不到的情况。学生通过对不同实验结果的分析,就会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学生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催化剂”。

总之,化学实验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在化学课堂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体,所有学生的表现欲都会被激发起来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会提高,课堂气氛也会变得热烈,从而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提高。教师要围绕着实验给学生一些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去探索实验的过程,思考实验的结果,从而增加学生更深入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 付建军.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认识[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4)

[2] 高海峰.运用多媒体手段 提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效率[J].新课程学习(下).2011(02)

[3] 王庆春.关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反思[J].考试周刊.2011(88)

[4] 王秋香.浅议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新课程(上).2011(11)

[5] 马彩凤.浅议高中化学实验教学[J].科技致富向导.2012(02)

[6] 高慧霞.谈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J].考试周刊.2012(04)

第4篇:高中化学实验小结范文

探究性实验侧重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进行自我设计、判断、验证和反思,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下面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进行研究.

一、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概述

初中化学的探究性实验,是指在化学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初中化学的课程内容或生活中遇到的化学问题进行分析,组织并且设计相应的能够探究、分析和研究该化学问题的化学实验.探究性实验侧重于学生对实验的探究过程,而探究的过程包含了分析、设计、总结、讨论和反思等一系列的过程.借助探究性实验,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独自或合作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加以探索,认识和研究对象的性质、组成、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等.借助初中化学的探究性实验,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设计、现象观察,结果分析,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原理,达到获得知识、形成概念、掌握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感体验、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二、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设

计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探究性实验

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加强学生对探究性实验的认识.在课前,化学教师要精心准备探究新实验教学的讲稿设计,内容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上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或演示实验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了解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方法.

2.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

当学生对探究性实验有了初步的感知之后,自然就会有亲自动手去尝试探究性实验的想法.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进行沟通,根据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实验项目,组建合理的化学兴趣小组,发挥集体的智慧,指导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并就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与学生进行讨论和研究,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中较好的一面进行表扬,对考虑不周全的地方要给予指正.学生要对所设计的实验方案的每个环节的结果进行预判分析,以便在实验结束后能够结合实测数据进一步分析实验的得失.

这是探究性实验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确定实验内容、实验器材和实验测试数据的核心步骤.因此要确保探究性实验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训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良好的科学素养

在完成了实验项目方案的整体设计之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开始做所设计的探究性实验.首先要准备好实验所必需的原料、耗材和器材等,将实验器材清洗干净,按照实验方案设计搭建所必须的实验平台,并且进行检查.

确保了安全的实验环境之后开始按照预定的步骤来进行实验.在实验进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认真记录数据,对任何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细节都不能忽视.

在完成实验后要指导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统计得到的数据进行测量分析,让学生结合自己在实验之前的预判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如与预判结果一致,则说明自己在实验前对实验的预判是正确的.如果不一致则要分析自己在实验前的分析是否合理,或者在实验过程中是否有出现自己原来没有考虑到的可能性,或者自己在实验过程中有无出现遗漏之处,或者自己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有无出现错误等.

要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得失,必要时甚至需要重复多次同一实验过程.

4.要指导学生对探究性实验结果进行小组讨论,甚至班级讨论

第5篇:高中化学实验小结范文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卓越计划”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付诸实践的桥梁。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对本科工程型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我们提出构建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是夯实专业基础,提升实践能力,拓展创新能力。在此思路上,优化整合原有实验内容,将实验分成验证型和综合设计型,根据学生能力发展进程将实验内容分成基础模块、提升模块、创新模块。生物化学实验多层次教学体系。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第一阶段为基础模块实验,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实验基础知识,具备基本技能,规范实验操作;第二阶段为提升模块实验,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实验能力,注重培养观察、思维与动手能力,培养组织管理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分析、提出方案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阶段为创新模块实验,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产品开发和设计能力。针对原先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实验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注重按工程问题优化教学内容,开设一些与企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如“皂化价的测定”“蛋白质浓度测定方法比较”“食品中粗脂肪的提取和含量测定”等实验项目与食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开发和质检标准等紧密相关。

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教学大纲、任务书、教案、多媒体课件、参考资料及实验操作视频等资料上传到课程网站,并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写好预习报告。在实验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问式”和“讨论交流式”教学法为主,由以往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的教学方法,改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师生开展讨论与交流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过程的理解。在综合设计型实验中着力推动“基于项目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性问题进行探究。下面以实验项目“土豆中过氧化物酶的提取、纯化与性质测定”为例,叙述“基于项目的学习”的开展过程。该实验项目内容包括:粗酶液提取、粗酶的沉淀、粗酶的纯化、分子量的测定、性质分析。粗酶液提取中,要求学生确定细胞破碎的方法、选择合适的缓冲溶液、确定恰当的固液分离的方法;粗酶的沉淀中,要求学生确定合适的沉淀方法及沉淀条件;粗酶的纯化中,要求学生根据过氧化物酶的理化性质,制定合理的纯化方案;分子量的测定中,要求学生选择恰当的测定方法;性质分析中,要求学生考察过氧化物酶的最适pH、最适温度及金属离子对酶活的影响。1)组织任务小组。实验开始前两周告知学生实验项目信息,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人,要求每位成员具体负责该实验项目中的1项任务。另外指定一名责任心强、有一定领导能力的学生作为总负责人。2)制定项目任务。项目任务步骤为:小组集体讨论,小组成员根据各自特长及兴趣爱好确定具体实验内容制定总体实验方法和技术路线小组成员分头完成各自实验方案小组成员汇总集体协作完成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获得实验结果。上述任务步骤中,除实施实验方案之外,其余步骤均需在实验开始前完成。实验方案实施过程中,要求各小组自行配制所需试剂,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使用匀浆机、离心机、层析柱、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设备。3)小组实验方案及实验结果汇报。完成实验后,组织各小组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呈现他们的实验方案及结果,并制作成幻灯片,在小组间交流讨论。4)实验方案及结果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查阅文献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实验方案设计及实施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技能。“基于项目的学习”改变了过去教师预先给学生配好实验试剂,实验前讲授实验步骤的做法,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配制试剂、实施实验的全过程,促进了学生文献查阅、实验操作技能、团队协作、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3改革实验考核方法

过去对生物化学实验成绩的考核主要是依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导致很多学生不重视实验操作,有些学生实验中不愿意动手操作,甚至出现抄袭报告等不正常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效果,更不利于卓越计划的实施。近年来,我们改变了以往只重实验报告的考核方式,探索了适合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及实验过程的考核方法。考核过程中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两者各占总成绩的50%。平时成绩中,实验纪律占10%、操作技能占60%、实验报告占30%。每次实验均作考勤,缺席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实验纪律的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在实验期间是否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安全与卫生情况。操作技能考核内容包括操作是否规范、团队协作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实验报告考查内容包括实验报告是否详细、完整,有无实验结果及分析,凡实验报告抄袭者一律重写。期末考核为开卷考试,试卷内容涵盖本课程开设的所有实验项目,考查内容包括实验原理及方法、操作注意事项,以及针对某个具体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设计实验方案。新的考核方式使教师能够对每个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实验操作积极性,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优化师资队伍

要实现基于“卓越计划”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所需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师队伍。徐州工程学院近年来,尤其在成为卓越工程师培养高校之后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积极引进高水平教授和优秀博士,鼓励校内教师到海内外作访问学者、攻读博士学位进修;组织“教授公开课”和“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积累工程实践经验;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目前徐州工程学院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团队的年龄、学历、职称与专业结构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化学实验教师队伍的现状是:1)年龄组成以年轻教师为主,并注重老中青相结合;2)学历学位普遍较高,博士学位占大多数;3)职称组成较高,以副教授职称为主;4)专业组成多样,大部分教师具有生物学方面的理学知识,除此之外,还具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安全与工程等工程知识与经验。综上所述,徐州工程学院生物化学实验教学队伍是一支高学历、年龄及职称结构合理、专业组成多样的团队,能够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需要。

5结语

第6篇:高中化学实验小结范文

关键词:化学实验;实验效果;几点做法

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实验课存在的最显著的问题往往是课堂纪律不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分析出现纪律不好的原因,常常是由于教师未使学生充分认识实验课的意义,忽视学生实验课的准备和组织指导工作等因素而造成的。例如,教师忽略了指导和严格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实验教材,以致不少学生对实验目的、内容、操作步骤不甚明确。有的学生只是抱着“好玩”的态度来实验。到实际操作时,就形成盲目混乱。又如教师在课前准备不充分,到实验开始时,造成混乱局面。再如,教师没有根据实验目的要求和学生实际作好周密的指导计划,上课时往往顾此失彼,陷于被动、有困难的学生常因得不到及时指点而呼喊;实验技能比较好的学生,又因提前完成了实验无事可作而互相谈论,甚至来回走动,影响别人操作等等。因此要上好学生实验课,提高学生实验课的质量,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好课前准备

1.要求教师做好实验的预试。与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的预试相比,对学生实验课的预试实验的要求应更高一些。除掌握实验成败的条件和关键外,还要估计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时可能发生的问题,拟出上课时向学生交待的注意事项,并作好课中巡视指导计划。指导计划应包括重点指导实验内容和操作技能,重点指导的学生以及巡视指导的路线等。

2.应充分准备好仪器、药品和器材,并将仪器,药品等放置有序,保持实验室的清洁、整齐。

3.按实验内容的多少和难易程度,以及实验室的设备情况将全班学生合理分组。尽量照顾人人都有动手的机会,防止造成某些同学只能作“观察员”或“记录员”的机会,还要拟订实验思考题,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实验教材和学习有关章节内容,要求学生在预习中作到明确实验目的,搞清实验内容,并理解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实验装置和注意事项(包括操作、仪器的使用和安装、药品用量、观察现象、废物处理,安全防护等各方面的注意事项),扼要地作好笔记,为能自觉地、有目的地、独立地进行实验打好基础。

二、加强课上指导

实验课开始时先要提问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有时还要进行课前讨论和个别操作示范,然后挂出事先写好了实验项目以及重点内容与安全注意事项的小黑板,待学生检查实验用品齐全后,再允许学生动手实验,检查时间不宜过长,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通常采用重点深入与普遍照顾相结合的方式巡视指导,即在重点指导的学生中发现问题,立即普遍巡视,如发现某个问题具有共同性,则立刻在全班作必要的提示。一般应着重从下面两个方面巡视指导。

1.指导学生严格遵守化学实验操作规程。在中学里,学生违反操作的情况是存在的。例:未垫上石棉网,就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烧杯,不按需要量取药品,常将剩余的药品倒回原瓶,不是用手腕而是用整个胳膊的活动来振荡试管;手握试剂瓶倾倒液体药品时,瓶上的标签不是向着手心,而是向着下方,面部靠近瓶口去闻气体,用同一支滴管吸取一种液体试剂后,未经冲洗清洁,又去吸另一种液体药品等。指导学生遵守操作规程是一项必须坚持不懈进行的重要工作,指导中既应重视使学生明确每一个正确操作所依据的原理,认识错误操作可能发生的危害,更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严格要求学生养成正确操作的习惯和熟练的技巧,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操作,如需教师示范,示范后也要求学生重做,在纠正错误中向学生分析、说明原理。

2.通过答疑与质疑,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和积极思维。教师在巡视指导中,要善于根据实验内容和学生情况给学生恰当地揭示观察要点。例如,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某些特征性质,反应中发生的某些特殊现象等,要善于对学生恰当地启发提问。又如在讲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引导学生观察黑色粉未逐渐变为亮红色,证明有铜生成,同时试管口有水珠,证明反应后有水生成,概括出发生的现象,以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等;要善于及时启发学生解决实验失败的问题。例如,当学生观察到反常现象或实验失败而不知如何解决时,教师必须及时地给予提示,或从理论方面,或从仪器装置方面,或从操作方面仔细检查,找出原因,使之重新做实验并获得成功。这样,既保证了实验进度,又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实验课的效果。

3.指导学生作好实验记录。记录的主要内容是实验题目,所用仪器、药品、操作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数据,对现象的分析解释和结论。

4.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

教师在巡视指导中,应随时记下学生在以上各方面的具体表现并作为小结中讲评的依据。

三、利用活动提高实验技能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教师要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比如,组织化学晚会列为专项内容之一。在晚会上表演节目(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小游戏等)的都是化学兴趣小组的成员,而观众大多是初中学生。丰富多采的晚会把同学们带入五光十色的化学世界,听到 “ 爆竹声声 ” ,学生自然联系到不纯氢气点燃时的爆鸣,看到 “ 空瓶生烟 ”、“ 清水变色 ” ,就急着想了解 “ 这是什么变化? ”

通过这些实验活动,激发了学生兴趣,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不但提高了学生实验技能,还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学生实验技能上去了,相应的课堂实验教学效果就会明显提高。

四、做好实验总结

第7篇:高中化学实验小结范文

新的课程改革在课程实施上倡导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注重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体验、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和勤于思考,从而实现三维培养目标的有机整合。本文以新课程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为例,通过对该课堂流程的实录分析,浅谈实验探究能力和理论推导能力的有效结合的教学方式的基本设计理念、原则以及教育功能,如何采用此种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高度自主和能动性,实现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

关 键 词:教学方式、实验、理论推理、有效结合

物理规律的发现离不开科学探究,而科学探究可以分为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新课程标准的物理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加强科学探究,而物理实验既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打下基础,又能为学生的自主科学探究提供物质的保证,所以许多教师在评价一节课的好坏时,也把实验的新颖、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时间和实验能力培养等做为重要的评价标准。但是,他们却忽视了学生理论探究能力的培养,而理论推导能力可以说是物理规律的发现和发明的直接推动力。如何使二者完美地结合也应是我们物理教师应该关注、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而不应该片面强调实验探究能力忽略理论推导能力。物理学史实证明许多物理学家在发现物理规律时,在实验条件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都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利用科学的理论推导得出了著名的物理规律公式。例如: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就是逻辑思维和实验的完美结合。

本文以新课程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为例,浅谈如何将实验探究能力和理论推导能力的有效结合,触发学生思维,点燃学生情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高度自觉性和能动性,使物理课堂教学产生无穷的乐趣进而实现有效甚至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

一、课堂教学流程与分析

1.创设问题情境,生成课题

情景一:弹弓将弹珠弹出。

由现象得出:橡皮筋的弹性势能和弹珠的动能的转化。

情景二:滑板、滑轮、自行车等极限运动的视频。

由视频得出:极限运动中动能和重力势能在相互转化。

情景三:国际撑杆跳比赛的视频。

由视频得出:撑杆跳中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在相互转化。

设计目的:通过实验和视频明确教学主题,有效激活学生对动能和势能的认知,提出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为师生互动生成新知识、探索新规律提供实际场景,增加感性认识。

2. 建立物理模型,深入研究

模型一:用一细绳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一个小球,让小球在竖直平面上摆动,研究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

模型二:利用水平放置气垫导轨,将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滑块连接,让滑块在气垫导轨上运动,研究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

设计目的:许多的物理定律和规律都是把实际的研究对象或物理过程抽象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然后研究物理模型所涉及的物理量及其相互关系。物理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理论建模的能力,让学生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事物的本质去解决问题,对复杂的事物简化,进行抽象,从而建立起物理模型。

3.设计实验探究方案,体验表象规律

实验一:利用模型一,用一拉力使小球缓慢向上做圆周运动,理论分析机械能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实验二:利用模型一,小铁球从某一高度释放,动能和重力势能在转化时,机械能是否变化?你通过什么简单方法可以检验结论的正确性呢?

实验三:利用模型一,将小铁球换成塑料小球,再次完成实验二,观察实验,得出在这个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变化?

设计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猜测,拉力做正功使小球的机械能增加,空气阻力做负功使小球的机械能减小,通过对比实验理论分析在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时,小球在摆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小球的机械能守恒。在实验探究中将静态的知识转化成动态的演示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愿望,让学生在理论猜测――验证――结论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体会机械能守恒的条件。通过学生参与探究体验,自主总结规律,有效避免教师的单向罗列与陈述,将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4.经历理论探究,验证实验结论

探究一:通过模型一,小球在只有重力做功情形下,根据功能关系定量计算动能的变化量和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是否相同。

探究二:通过模型一,小球在除重力以为还有其他力做功情形下,根据功能关系定量计算动能的变化量和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是否相同。

探究三:分组探究平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在斜面上运动的物块情景,动能的变化量和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是否相同。

设计目的:在实验探究结论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根据已有的功能关系知识引导学生理论推导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从推导过程中体会重力做功不改变物体的机械能,而改变物体机械能的是通过非重力做功实现的,并通过理论推导证实实验结论的正确性。通过其他运动情景的理论探究过程,得出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普遍适用的。学生通过参与理论探究体验,不仅体会到实验探究的重要意义,而且更加深入了理解机械能转化和守恒的思想。

5.成果交流,深入研究

5.1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达成以下共识: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5.2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理论分析动能和弹性势能转化中,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设计目的:通过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中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得出,使学生感受到探究成功的喜悦与体验,增强学生探究物理的信心。利用物理的类比法进一步的通过理论探究动能和弹性势能转化中,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6.总结机械波守恒定律

学生得出结论: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对物体做功的条件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规律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

7.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习题] 随着人类能量消耗的迅速增加,如何有效地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是人类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右图是上海“明珠线”某轻轨车站的设计方案,与站台连接的轨道有一个小的坡度。明珠号列车为什么在站台上要设置一个小小的坡度? 在这个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呢?

二、 教学感悟

将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紧密的结合的教学方式才能把物理课上出物理味道,它通过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促进个体思维的突破和能力的提升,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掌握学习物理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后续保障。

1.关注生活,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物理学中概念与规律的发现,都源于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而真实的问题就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但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是迷雾重重,其中所用的方法或得到的理论却是最有效的和最简洁的。物理课堂上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个物理情境,还原知识产生背景。在“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中,利用很有视觉冲击力的“极限运动”,生活中打弹弓等实例,将动能和势能的转换关系包含其中。让学生利用刚刚学习的动能、势能概念,从这些复杂情景中抓住主要研究的问题,学会从实际情景中抽出理想模型,简化物理研究的过程。这也是物理教学和学习的核心,无论从应试还是能力提升都起到重要作用。

2.实验探究,初步体验物理规律的形成

高中教学中绝大部分的物理规律来源于对事物的观察与分析,透过事物的表象把握其本质,而关键性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对能否发现物理规律起着决定因素,若能启发、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和发现规律的发现过程,学生对于规律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刻,应用更加自如。

本节课运用类似理想实验来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实验探究当中,选用铁球和塑料球的对比实验得出阻力对机械能守恒的影响,当阻力逐渐减小,观察出这个过程中小球机械能的一个变化趋势,最终推导出阻力为零的情况。通过模拟物理学家伽利略研究采用的理想实验方法,以可靠的实验事实为基础,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通过抽象思维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将实验与逻辑思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3.注重实际应用,通过理论探究加强学生科学思维训练及方法形成

看到的实验结论不一定反映了物理的本质,而且高中阶段有很多规律是无法通过物理实验来得出,例如万有引力定律就是利用了牛顿运动定律和对称性得出的。在教学中要通过理论推导和验证来探究物理规律,这样更能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对它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更有信心。学生通过理性探究,自觉的寻找生活中应用的物理知识、方法,并能把物理知识、方法用来解决生活中的现象,这样习惯的养成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机械能守恒定律》这节课的难点是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做功。首先引导学生之前学习机功能关系,即合外力做功过程动能发生改变,重力做功的过程重力势能发生改变,而后理论分析实验中阻力做功、拉力做功等情况下机械能不守恒,理论探究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即只有重力做功。通过师生互动、思维探究以及理论推导过程,深刻领会到物理学科的严谨性和流畅性,感受物理之美。让学生在探究、推理过程中得出结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探索发现能力,领悟理想研究方法。

4. 让实验探究与理论探究成为探究式教学的两翼

学生的科学探究并不意味着只动手操作进行实验活动,凡是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都属于科学探究范畴。在教学中要将这两种方式结合在一起。美国的物理学家最近评出“最美丽”物理实验,这些实验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抓”住了物理学家眼中“最美丽”的科学之魂,这种美丽是一种经典概念:最简单的仪器和设备,最根本、最单纯的科学结论,就像是一座座历史丰碑一样,人们长久的困惑和含糊顷刻间一扫而空,对自然界的认识更加清晰。

新课程要求学生通过物理学习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习过程更多的是学生体验的过程,将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紧密的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注意过程的体验,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方法的形成,能力的形成,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同时在物理教学中注重物理过程的体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借助直接或间接经验将知识内化,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坚韧不拔、探索知识的科学精神,将科学知识和科学素养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

第8篇:高中化学实验小结范文

关键词:应用化学;综合性设计实验;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4.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267-02

应用化学是一门化学类综合性学科,与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能源科学、生命科学互相关联和渗透。应用化学专业旨在培养理工结合型化学专业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实践教学在应用化学专业教学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综合性实验的实验内容涉及各个方面,既要有相关的综合性知识和具体的实验方法、实验手段,又要加强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等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针对以前的实践教学中存在着的主要问题,针对学校的定位及以此制定的培养方案,从体现专业方向性、创新性、开放性以及与科研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在应用化学综合实验中探索和尝试了综合设计性实验这种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设计综合设计性实验的过程

1.教学与学习模式。打破长期以来大学传统三段式实验教学模式,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分组讨论,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拟定实验过程,开展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运用学生与教师合作的“双主”方式,使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信息完全提供者逐步变为学生求知实践过程中的合作者与引导者。这样初步实现了学生是课程的主体,教师是辅助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验结束后进行全实验室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共性的疑惑难点问题由老师进行补充式解释,将实验中的“惑”排除。这种新型上课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被动的“等、靠、背”到主动的“查、学、思”。

2.适合课题的选择。根据学校现有的实验设备条件和本科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及实验操作能力,设计了这一系列综合实验。其内容新、综合性强、难度适中、可操作性强。涉及到水蒸气蒸馏、反相悬浮、测定表面活性剂张力等课堂只接触理论部分的知识,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查阅文献、观察记录等方法对这些书本上生涩的知识有了具体的了解。例如,在“苯丙乳胶的制备”实验中的乳化聚合,在课堂上学生只学到其有四个阶段,对于每个阶段形象的过程或者特点都不是很了解,在这个实验预习过程中,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到:在乳化阶段,形成胶束,增溶胶束,单体珠滴;在成核阶段由于加引发剂、加热、键引发,溶液中增溶胶束形成乳胶粒子;在乳胶粒子长大阶段,由单体珠滴向初级乳胶粒子扩散、聚合形成胶粒子;在聚合反应完成阶段,单体珠滴消失、单体消失,聚合结束。

3.实验操作。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认真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熟悉基本的实验步骤,老师在旁指导,共同探讨,使学生产生浓烈的求知欲。教师演示后,每个实验学生都要自己动手进行操作,整个实验过程中,老师以鼓励为主,并不过多参与,实验结束后老师对各个小组的每个学生进行点评。这样做学生能保持对实验的兴趣,也能从失败的经历中总结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实验能力。

4.实验总结。在每次实验结束后,各小组同学总结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讨论解决方案或者改进措施,并多组同学进行讨论,分享自己成功的经验,虚心请教自己的不足,向其他同学学习。老师分析解答实验中学生无法解答的问题,根据学生实验结果和态度给出点评。

二、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意义与收获

综合设计性实验是将基础理论知识与多种实验技能和方法进行归纳、分析并相互渗透的一种有效的实验形式。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主要目的就是开阔学生的思路和激发他们进行实验的兴趣,引导和造就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培养实验技巧和技能,使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

1.重拾了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兴趣。在综合设计性实验中,不但产物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香料、固体胶、油漆等,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小组观察讨论,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抒发自己的见解。使每个学生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和能力,从而重拾了学习兴趣。

2.提高了应用知识的能力。综合设计性实验加强了理论教学与实践的联系,通过实验将理论知识与应用过程结合起来。在这类实验中,以高分子聚合实验为主,结合精细化工上学习的知识(如,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及CMC的测定)和少量分析实验的知识(如,以SDS为原料,配制不同浓度的溶液),综合运用了大学学习的知识。

3.培养了创新性。综合设计性化学实验改变了过去各基础实验自成体系、相互脱节的状况。在我们具体的实验方案中,由于各个小组选择的不同,必然导致实验方法、实验原料以及实验产品性能的区别。老师将各方法一起对比总结,便可以找出更适合在实验室可行性更高的方法。所以无论在具体操作流程上还是产物性能上,都具备了很大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创新性。

4.增强了团结协作的意识。综合设计性实验老师特意让学生分组工作,每一组的同学在实验设计、具体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束后进行结果分析的过程中,小组中每个成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相互配合的过程中,能将不同观点相结合,充分体现团队合作的精神。

5.培养了学生的抗挫能力。综合设计实验对于学生来说,涉及知识点多、实验操作复杂,由于知识、经验不足,难免会遇到问题。因此实验失败,得不到理想中的产品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大胆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并希望参与具有挑战性的实验工作,常常试验多次才制备出所需的产物。遇到挫折后同学们没有退缩,反而“越挫越勇”,培养了学生坚强、乐观上进的学习态度,大大提高其抗挫能力。

实践证明,这种“双主”型综合性设计实验,通过精心的实验项目挑选、更加注意综合实验教学内容、涵盖学科知识的交叉性,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发挥其潜能、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性和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实验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必将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形成学生的创新思维、加深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洪.改革大学课程体系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9,(6):9-12.

[2]金成树,赵大伟,迟云超.在综合化学实验中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27):69-70.

[3]Woo,D.T.Hudson,B.T.Mori,J.C.Ngan,E.S.Pak,W.Y.Practice and research[J].Chem.Educ,2007,(84):967-970.

[4]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等.综合化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12-13.

[5]施开良,姚天杨,俞庆森.综合化学实验[M].北京:中国高等教育,2003,(17):27.

第9篇:高中化学实验小结范文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 充分认识 激发兴趣 养成习惯

Try to discussion the junior chemistry experiment

Xu Jing

【Abstract】Chemistry is one subject of which the base is the experiment, so teachers should realize the outline spirit and know well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should make use of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to arous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improve the go-aheadism and enthusiasm of learning chemistry, develop excellent experiment habit and cultivate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innovate.

【Keywords】Chemistry experiment teachingComplete understandingArousing interestDeveloping habit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三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

1.领会大纲精神,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大纲明确指出: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校和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义务教育实际出发,大纲适当降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较大幅度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列入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教材列出了演示实验40项,[活动与探究]29个,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在教学要求中除了“掌握9种仪器的使用技能和5项实验操作技能”外,还把“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以及“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也规定为实验的教学要求,体现了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其目的在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因此,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大纲精神,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化学实验的教学与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情感、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2.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三点:

2.1强化演示实验教学。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对这些演示实验,我全部安排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例如,在“生活中常见的盐”中,补充了“在硫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在硫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中,分别加氯化钡溶液和稀盐酸”等演示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比较、分析,学生很容易理解、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2开发家庭小实验。教材配合教学内容,设置了一些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我除了布置学生完成教材中设计的家庭小实验外,还另外安排些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家庭中又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小实验,作为家庭作业。例如,我把“金属的腐蚀和防护”中[活动与探究]当作家庭小实验,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在家里做。到了上这节课时,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的三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请学生拿自己所做的家庭小实验结果与它对照,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进而再请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启迪学生对“你认为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进行探究,从而对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较深入的了解。

2.3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很好的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在班级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积极参加校级活动。我们学校每年都要举办元旦晚会、五•四游艺会等活动,化学兴趣小组的成员都会积极表演节目(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小游戏等),把观众们带入五光十色的化学世界。当学生们看到“空瓶生烟”、“清水变色”,就急着想了解“这是什么变化?”……激发了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还结合教学实际,开辟了“身边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怎样鉴别精盐和碱面(NaHCO3)、白酒和白醋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3.养成良好实验习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例如,学生在做“酸的化学性质”的[活动与探究]中,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看到铁钉表面的锈斑被盐酸所溶解,铁钉表面变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的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和铁会继续发生反应,还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写,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分析结论,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次实验结束,我都要留出3-5分钟,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