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管理会计实务案例范文

管理会计实务案例精选(九篇)

管理会计实务案例

第1篇:管理会计实务案例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现状分析;改革措施

一、引言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起初应用于医学与法学,1930年后被引入财务管理教学,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案例教学普遍出现在众多欧美国家知名院校的财务管理课堂,同时期也被引入我国。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以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分析案例中的具体情况,探讨案例中反映或提出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和实践能力。《财务管理》课程是经管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企业的财务活动,其中不仅包括营运资金管理、筹投资和利润分配等活动,还包括影响上述活动的内部因素和金融、法律、经济等外部因素。因此,财务管理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应用性的课程,要求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其他8种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的综合教学效果在一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查研究中被评为第一,且案例教学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实际企业在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基于具体环境边学边练,有效提高学生财务分析和决策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非常适用于财务管理课程动态性的特点。伴随着财务管理教学研究的发展,实践中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实现了多方面的进步,但我国案例教学起步晚、经验少、教育体系的特殊性等诸多因素使得案例教学的优势至今仍未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秉承传统教学优势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发挥案例教学的效果、提升教学整体水平,对于教师和学生都颇具意义。

二、高校经管类专业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现状

经过三十年多年的发展,目前很多高校中的经管类专业都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运用了案例教学模式,但在其应用过程中,仍普遍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案例、教师、学生、考核机制四个方面。

(一)案例方面存在的问题

案例作为案例教学的基础,其恰当性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效果。在实践中,案例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1、案例针对性不强

案例教学要求选择的案例应当与财务管理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相匹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在实践中,部分教师在选择案例时,没有深入研究,但凡涉及财务管理就草草纳入到课堂案例中来,而忽视了对案例与教学内容的匹配度的考量、忽视了案例对学生已掌握知识的要求等。这样不恰当的案例引入课堂,占用了大量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却让学生感觉到云里雾里,难以获得预期的良好效果。

2、案例不符合中国现实

由于起步晚、开发不足等诸多原因,我国高校课堂上使用的很多财务管理案例是借鉴、加工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教材、资料,甚至是直接照搬过来的。国外确实开展案例教学时间长、经验多,案例颇具代表性,但一方面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和案例多是基于其成熟的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与我国目前的现实经济社会情况差异巨大;另一方面,在国外案例教材的翻译过程中,由于翻译人员个人理解的不同可能会导致翻译版本与原著存在一些出入,且由于翻译量巨大,往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所以这部分不符合中国现实的国外案例让学生获取的知识和信息与国内实践不符,不利于真正解决中国企业的实际问题。与此同时,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实验资料、业务流程被人为切割,脱离我国现实的外部假设过多的案例,它们过于理想化、仿真度低大大削弱了案例教学培养实践能力的效果。

3、案例多为负面、过时案例

由于财务管理部分专题方面的资料对于企业而言私密性较强,企业不愿公开,故真实、最新的案例难以获取,导致一些教师仍将许多年前的案例拿来案例教学的课堂上使用,虽是经典,但大量过时案例无法满足财务管理课程发展性、时效性的要求。同时,获取渠道狭窄也导致很多教师依赖公开渠道获取相关资料,而由于多种原因,媒体公开渠道报道的往往是负面信息,这让学生接触到的更多的是失败的教训而非成功的经验,容易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以偏概全、形成缩手缩脚的心态,不利于培养胆大心细的优秀财务人员。

(二)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校经管类专业财务管理课程中的应用实践尚短,国内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培训体系,无论是对该领域进行研究的学者,还是具体承担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教师,大都是探索着前行。目前许多高校教师对于案例教学的认知仍然停留在浅层次的“举例说明”,即在讲授某一原理的过程中或之后穿插一个或几个例子进行简单说明或补充。甚至把案例当作活跃课堂气氛、博取学生关注的工具,在收集、讲解案例时一味追求案例的趣味性,而忽视其与财务管理知识点的关联性、忽视学生能从中收获多少相关知识。案例教学要想取得应有的良好教学效果,需要授课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既能把理论知识讲解清楚,同时又能将理论知识与现实案例有机结合起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兼具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很多高校教师都是“出了校门进校门”,擅长理论知识讲授,但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所以在进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时往往侧重理论讲解,而难以有效地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真正地引导学生分析具体情况,最终处于重理论轻实践的尴尬境地。

(三)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师的系统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是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缺一不可的条件。而在目前的案例教学中,教师往往被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这一问题困扰。在我国的应试教育体系下,学生经过小、初、高一系列的灌输式教育,很多学生早已习惯被动地接受信息和知识。所以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课堂上,常常出现学生不愿思考、不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一人自问自答的情形,学生知识的获取依旧是依赖于教师的讲解,没有发挥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由于班级人数较多的限制,案例教学往往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发言,由于小组中每个同学的知识积累、学习热情、表现意愿各有差异,所以很多小组会出撰写分析报告、制作演示文稿、发表观点都集中于小组中的一两个同学,其他小组成员成为“搭便车”的旁观者,课堂讨论循规蹈矩,整体氛围沉闷,案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四)考核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考核机制会直接影响财务管理的教学效果。这里的考核机制包括两方面的考核机制:一方面是对教师的考核,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考核。与单纯的理论教学相比,编写一个好的财务管理教学案例、设计一份恰当的案例教学流程都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更多信息、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在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教师考核机制中都没有针对案例教学的明确规定,案例教学和传统教学在课时量的计算和教学质量考核上没有加以区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广大教师缺乏开展、不断改进案例教学的动力。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给学生案例或理论范围,要求学生收集资料进行案例分析,根据其所交的分析报告给出期末成绩。这种方式借鉴了国外案例教学的考核方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但同时也容易滋生学生的惰性。忽视我国的教育体系与国外有很大不同这一现实,而一味求同,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在适应了闭卷考试的学生眼里,这种考核方式反而易让他们产生懈怠心理,平时不重视积累学习,不主动思考,到期末直接从网上下载文献或资料稍加修改应付了事。另一种是传统的考核方式,即基于平时成绩和期末闭卷考试成绩给出最终成绩。这种考核方式能够充分提升学生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但由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较大,学生往往不太积极参与平时课堂的案例分析,侧重于死记硬背,不利于实现培养优秀财务管理人才的目标。

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选择、设计财务管理案例

在上文分析现状中发现了实践中案例存在的三方面问题,而这些问题归根到底都是由于教师获取案例资料渠道狭窄,时间、精力和经验的欠缺所导致的,所以选择、设计财务管理案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为而是一个系统的活动。教师在选择、设计财务管理教学所使用的案例时,应遵循以下几个要求:

1、针对性

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繁多,如果不分主次、不考虑具体知识点的适用性而全部采用案例教学的话,不仅让教师疲于案例收集、整理、评价,难以完成理论知识的教学工作,而且会让学生产生懈怠情绪。在我们专业的此次案例教学改革中,教师们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将筹资决策、流动资产营运、长期投资决策、利润分配等几大模块甄选出来作为案例教学的重点。在收集案例资料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为前提,选择能够恰当覆盖当前教学进度所需讨论的知识点。

2、实践性

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基于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选择设计案例时,应保证案例符合中国国情、保证相关数据资料的真实、反映当前社会现实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让学生在案例讨论、分析中既了解当前中国企业所处的现实情况、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又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了实践能力。

3、启发性

财务管理课程是一门动态性课程,实践中的财务管理活动紧随外部环境而变化,所以应选取那些能通过多种角度来看待和分析的案例,其所含的内容和问题能够拓展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不断探索的能力。同时,应既有成功案例也有失败案例,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选取、设计符合上述要求的财务管理案例,不是一件易事。财务管理课程与诸多学科内容相关联,外加多数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所以让一个任课教师单打独斗地科学完成案例的筛选、设计基本是不现实的。因此,我校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团队,其中不仅有职称结构合理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管理学、会计实训等校内教师,还包括校外合作企业的管理人员,这样的团队能够获得第一手资料,保证了案例选取设计的科学性。与此同时,我校也鼓励教师利用假期时间到企事业单位实习,获取书本之外的知识,在财务管理的课堂上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将抽象、晦涩的财务管理理论具体化以解决实际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调整案例教学团队人员、调整结构,并积极与学校相关部门沟通尽快建立科学的案例教学考核体制,以充分调动承担案例教学教师的积极性。

(二)讨论、分析财务管理案例

财务管理案例的讨论与分析是案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由于包括我校在内的我国大部分高校尚不具备国外高校的小班制教学的条件,因此目前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仍是最有效、最可行的方式。第一,在我国,经管类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理论课时普遍是实践课时的2-3倍,案例教学时间紧张,所以我院将财务管理案例的背景资料阅读、相关资料收集、初步讨论等环节通过社交软件实行前置。例如教师通过QQ、微信等建立课程群,每次课后在群内上传下次课涉及案例的相关资料并对学生们提出要求,且可以引导学生在群内进行预讨论。同时,在部分章节的案例编制、设计中引入学生参与,让学生提前接触将对案例有更深入的把握,也让教师更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二,在课堂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发挥着组织与引导作用。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多提问题、随机指定组员代表小组发言,启发学生思路,避免“搭便车”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自由,没有批评只有建议,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另一方面要适时地对学生讨论进行引导,以使学生不偏离案例讨论的主题。在讨论分析过程中,学生们互相切磋,加深了对案例的理解,也培养了合作精神与沟通能力,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教师也可从学生的独特视角中获得启发。

(三)点评、总结财务管理案例

教师对财务管理案例的讨论进行点评与总结是案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学生们讨论结束后,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观点教师应进行分析与评判,肯定学生的创新并指出有待改进的地方,并公正地评判出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并及时公布成绩,且将其作为平时成绩算入期末成绩。与此相配套,在对学生的考核机制中,必须在传统闭卷考试中增加开放性案例分析试题,并提高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让学生重视起案例讨论并真正投入进来。案例教学到此并未结束,学生通过讨论方式获取的知识大多是零散的,教师在讨论后将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并加以总结和深入分析,能让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最后这一步总结,能完善学生知识结构,让真正掌握相关知识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效果。

四、结语

在实践性很强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案例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联系的优势,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大有裨益。但真正将案例教学融入财务管理课堂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改革,对案例教学的各方参与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实践中,各方都应不断完善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培养出适应新形势的创新型财务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惠芳.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2010(12)

[2]陈四清.论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J].会计之友,2005,(6)

[3]王艳林.本科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及其创新[J].财会通讯(综合),2013(6)

[4]冯文龙,胡世强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新模式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5)

第2篇:管理会计实务案例范文

关键词:管理者胜任力;管理会计学;实践教学

引言

随着企业财务转型的逐步推进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深度实施,企业管理者普遍认为,危机下财务部门必须有所调整,会计人员要从核算型逐渐过渡为管理型。但目前国际财务管理协会中国总部针对中国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的调查则显示,75%以上的大中型企业的会计人员对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不够了解,没有商业触觉,无法运用管理会计工具对企业的定位分析、战略成本变化等提供相关的发展决策。实际上,这个发展瓶颈问题已为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各界所认识。在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明确提出,争取在3-5年内,在全国培养出一批管理会计师;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使我国管理会计跻身于世界先进水平行列。由此可见,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于管理会计逐渐重视并且日益关注起来。《管理会计学》课程是会计类专业的必修专业课,对于引导学生初步养成管理思维模式、掌握一定管理方法具有基础性作用,它直接为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服务。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会计专业学生在就业后能够尽快适应管理者岗位,高等院校应加强管理会计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思考,我们认为《管理会计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应以项目教学为主线,以管理者胜任力为脉络,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认知经验出发,实施并加强案例教学法,实现“教学做合一”,从而实现管理技能的培养,满足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需求。

1《管理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1缺乏丰富实践经验教师资源

管理会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要想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由于绝大部分教师都是从高校到高校,接受的是理论性教学,缺少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在重点介绍管理会计学中生涩难懂的原理和方法时,无法利用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来辅助于空洞的理论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没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授课难度。这种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必然导致“填鸭式”教育,使课堂学习枯燥无味,学生着重于吸收知识,而忽视运用知识。而忽视实践教育的后果,使得很多本科生即便掌握了较多的管理会计的方法、原理,可是一旦进入社会,发现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做法根本不一样,难以很快适应实务工作的要求。

1.2缺乏行之有效的案例资源

管理会计内容是20世纪70年代才从西方国家引进的,大部分案例均是从西方国家引入的适合于西方经济环境。由于管理会计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在企业中也很少应用,可供管理会计学教师使用的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管理会计案例资源也很少,使得教师无法利用行之有效的案例资源来辅助于空洞的理论教学,同时学生“照猫画虎”地进行案例分析,难以取得实效性的知识收获,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使管理会计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严重脱节。

1.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由于管理会计内容是20世纪70年代才从西方国家引进的,自引入后到上世纪末一直未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重视,因此许多院校对于管理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设置远远不及其他会计专业核心课那么完善。以北方民族大学为例来说,传统会计配套实践课程设置相对来讲比较完整。一二年级时,学生在学习初级会计学和财务会计学这两门课程时,实践教学直接融入到日常的理论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单项实验配套融为一体实行;三年级时,学生在学校设置的财务管理模拟实验室进行手工模拟实验与会计电算化相配套的综合会计实验;四年级的毕业前,学生去企业以及事务所等实习基地实习。由此可见,传统会计的实践教学一环套一环,设置还是比较科学和完善。但与此相对,管理会计课程既没有配套的管理会计实验室和实验软件,也没有校企合作的管理会计实验基地,课内实践教学课时很少。由于缺乏市场和企业的要求的从擅长数字运算的管家角色向企业经营管理的专家角色转变的实践环境,导致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践性课程很难开展。

2基于胜任力的《管理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2.1开展项目教学法,整体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管理者胜任力

项目教学是一种团体性的学习方式,它以“行为导向”为基础展开教学的,是一种互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它和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同步进行,整体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如下。2.1.1以组为单位,设计商业策划案,成立模拟企业在上课开始第一周,教师要求要求学生分小组,每5-8人一组,每组需设立财务部、销售部、生产部、管理部。人员自由搭配,但每组成员必须具备如下条件:有一位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的同学,有一位语言表述和与人沟通能力较强的同学,有一位专业理论知识学习较强同学,剩余的成员可以任意加入。在1-2周的时间里,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在与人沟通能力强的同学的带领下,在学校周围的各行各业进行实地调研,选择行业,成立模拟企业,进行商业策划,每个学生选择担任不同的角色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在该阶段,要求每组成员拿出商业策划书,对策划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最后以不同公司的可行性以及运营情况、经营业绩决定成败。2.1.2每组自行设计实践教学案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管理会计的理论课主要由如下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讲解,第二部分讲授管理会计的内容,有预测和决策、规划与控制和业绩考核与评价构成。在理论课程的讲解中,教师仍旧采用传统的“PPT讲解-例题演示-课后习题”的方式进行,但是在每一章节新课之前,应融入相关生活小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新课内容。学生在每一章的理论知识学习结束后开始进行综合性的案例研究。在综合性的案例研究中,各组组员以自己的模拟企业为主体,围绕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确定案例主题,根据案例主题搜集案例相关资料,合理分工完成案例分析报告。①基本方法与基本理论。第三章本量利分析是管理会计的一种基本分析方法,企业以后进行预决策、分析控制、考核评价时以此为依据的基础。本量利分析讲述的是保本点和保利点分析,在该章理论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以本量利分析为主题,搜集相关的案例资料,最终通过汇总、整理、分析后确定模拟企业本量利分析的案例。所在小组根据模拟企业的本量利分析的案例,计算保本销售量和保本销售额;计算实现目标利润下的销售量和销售额;如何通过调整影响目标利润的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单价等各因素,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等。通过项目教学把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②预测和决策。在第四、五章预测和决策结束后,要求每组生通过对模拟企业内外部环境的综合分析,预测产品的市场发展前景,从而对企业销售量、产品成本、利润、资金需用量进行合理地估计和预测,同时进行合理的决策。③规划与控制。在预算理论课程结束后,要求小组中的各个人员,根据自己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分别编制预算表。销售部门编制销售预算,生产部门编制生产预算,采购部门编制采购预算,财务部门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预算表等。④业绩考核与评价。在第16周的业绩考核与评价讲授完毕后,理论教学课程全部结束,每小组模拟企业的模拟经营也结束。要求每组以模拟公司为单位,采用理论教学中的相关方法对自己所在的模拟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进行分析和评价,同时还要对小组成员的业绩进行考核。在这种教学情境中,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模拟企业经营运作,他们优势互补,互相合作,将企业经营预决策、成本控制、资金预算等理论方法与实际模拟操作相结合。在管理会计课程中引入这种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沟通能力、文字写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观。因此,项目教学是培养学生作为管理者的胜任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2.2加强案例教学法,积极进行案例库的建设

由于管理会计理论教学比较枯燥,因此,要加强管理会计案例教学。在每一章内容开始前,引入生活小案例,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导出新内容。每章结束后,根据项目教学法各模拟企业的资料进行相应的案例分析讨论。这样,一方面将教学内容全部用统一案例贯穿起来,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统一,做到了相得益彰;另一方面,对于个别的优秀的商业策划案,在进过多番完善后,可以补充到管理会计案例库中,作为教学案例使用。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管理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才能得心应手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通过邀请会计实务领域的专家、学者走进课堂,给教师和学生进行管理会计实践知识的培训;另一方面,积极鼓励管理会计教师走出去,利用寒暑假进行挂职锻炼,让教师深入企业管理一线,了解管理会计的新动态,学习企业如何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与财务实践。同时倡导教师把从企业实践中得到的管理会计的最新知识与管理会计理论知识、自己的体会相结合,积极申请与企业之间的横向课题。通过这些做法的实施,使教师可以获得以本地区的实际经济情况为依据的真实案例,充实案例库。同时由于教师亲自参与了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就比较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其学习的热情。由于管理会计越来越朝着综合叉学科发展,同时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有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为满足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需求。无论是会计实务界还是教育界,亟需改变传统管理会计的教学体系,将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与最佳实践紧密地嵌入到中国企业实际经营情境中,这也就意味着要加强学生在企业战略定位及具体管理模式设计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作为管理者的胜任能力。因此,管理会计在实践教学上需要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胡玉明,刘运国.管理会计研究[M].机械出版社,2008.

[2]王芹,孙金金.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研究[J].财会教育,2015,08(16).

[3]罗喜英.基于胜任力的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探究[J].教学实践研究,2016(3).

第3篇:管理会计实务案例范文

关键词:现代管理会计;案例研究

引言:管理会计的实践与理论都表明,案例的研究不但能够为各行业的企业提供管理会计的应用样板,促进其各种方法及经验的广泛应用,还能够为管理会计教学提供素材,以促进管理会计教学的效率。

一、管理会计案例的选择

企业在进行战略管理中,为了能够提高其竞争优势,必须要对自己的战略态势进行分析,将确保成功的重要因素找出来,这就离不开案例分析的帮助了,而管理会计的案例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会计的案例可以很好的将企业价值管理的情况、存在的各种矛盾或冲突、涉及到的各种数据、编写案例的人员的理念等很好的反映出来。在管理会计案例的选择中要注意适用对象的广泛性,兼顾适应国情、现实新颖、应用实际、典型示范等特点。案例研究主要包括一下方面:

(一)研究企业的竞争战略。企业竞争战略的研究主要包括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是怎样进行筹资、投资、分配激励等各种战略的选择的,以及企业内外部的环境又会对这些战略的选择产生什么影响,企业应该采取什么策略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并且应该选择哪些手段来适应这些战略,来保证其竞争优势。

(二)研究企业的低成本扩张。在对企业的低成本扩张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国内的企业应该重点以兼并作为典范,而管理会计方面的兼并主要是战略性价值管理的研究。例如,选择取得兼并成功的某企业作为案例,就需要对该企业的兼并策略、竞标成功的原因、信息整个过程中作用、兼并后如何处理财务及会计实务如何发展等进行分析研究。此外,对于企业的合并、破产、分立等进行类似研究。

(三)研究管理会计的某一领域。研究企业的价值链管理、组织结构变迁等对管理会计实务产生的影响,信息技术环境下价格的转移,以及竞争价值工程、竞争成本管理等。

(四)研究企业的流程再造。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及网络已经成为进行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传统的管理会计范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实际需要。对于“企业再造”理论,分析和研究企业的流程再造的典型案例,对现代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应用新的方法有促进作用。

目前,现代管理会计相对热门的案例研究主要有:一,管理规划的研究核心是预算控制;二,主要约束和激励机制研究,其中主要是为了增加经营者的作用;三,现代管理会计与企业资本经营相结合的问题研究;四,管理会计的核心竞争力研究;五,在信息时代的创新性研究;六,管理会计在跨国经营方面研究等。但是,在案例研究过程中,要选择的企业具有代表性,要选择那些具有失败经验或成功的企业作为案例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波动很大,因此,研究其中典型的企业,对于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十分重要,同样会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管理会计案例的编写

(一)设计案例标题。在设计案例标题时,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研究人员可以合理选择应用,比如,可以用企业的名字或者加上某些关键词作为标题,同样也可以把案例的相关方面作为标题,或者以案例内容和企业名称相结合作为案例的标题。不管使用哪种方法,必须要体现研究案例的本质。

(二)内容布局。相比于其他案例,管理会计案例更侧重于使用性,在书写正文部分时,同样比较灵活,可以是三段式,也可以是五段式等,但是,在书写的内容上要求比较高,应该体现其简单、通俗易懂的特点,且具有参考性和指导性的作用。

(三)基本介绍。这是现代管理会计案例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表述方法:一,按照事物的类型安排;二,按照一定的时间先后顺序安排;三,按照混合方式安排。

(四)评价。分析和概括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核心理论,使其与实际联系起来,从中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经验教训。

(五)附录。主要是说明一些没有列入正文且和管理会计案例有关的资料,虽然这些资料不是案例的核心内容,但是对案例的讨论、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附录起着对正文补充说明的作用。

对于管理会计案例的编写要求是,首先具有高质量、值得推广、有效的案例,这些案例通常是在广泛调查研究相关部门或者企业的基础上编写出来的,也可是根据杂志、报刊等资料改变而来。学习国外的管理会计成功案例,然后通过实践运用到我国的企业当中,通过对其中内容等加以修改,编写出适合自己的案例,这种方法十分重要。

三、管理案例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避免用过去的案例作为研究样本。管理会计的随着时间不断发展的,每个时期的案例都有其时代特征,并且它们之间也没有可比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用动态的眼观来看待事物,杜绝用之前的案例来进行统计推断。

(二)研究的结论要有思考性。管理会计的案例研究主要包括实务解释与理论验证,进而使人们进一步深层次的理解案例所处的会计环境及其所反映出的问题。

(三)对管理会计研究的主体范围以及时空界限进行明确。管理会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这就要求进行案例研究时要有侧重点,也就是为了方便编写案例,应该对研究主体的主体及时空范围进行界定。

(四)避免案例研究中的偏见。主观性和偏见是有区别的,管理会计实务要由研究人员进行解释,不一样的研究背景下,研究人员可能会有不同观点的案例报告,这就要求管理会计相关的研究人员尽量去避免偏见产生。

(五)保证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关系的道德标准。管理会计研究必须要保证研究者与被研究人员之间关系的道德标准,将机密信息获得的必要性与利用该信息的可能性间的关系处理好。

(六)到企业进行深入调研。管理会计的研究不能单靠理论来支撑,这就要求研究人员进入到企业内部展开深入调研,来保障研究的有效性,此外,还应该加强实务界与学术界的合作,主要经过研究人员通过企业管理会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写出详细的案例报告,还可以以此为指导管理会计的教学工作,目前管理会计案例在我国大学教学当中已经得到普遍的应用,学生可以以此为基础,深入学习现代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促进我国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

四、总结

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管理会计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现代管理会计的案例研究十分重要,综上本文所述,现代管理会计的案例选择十分关键,对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最终促进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管理会计实务案例范文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教学方法

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中,会计课程一般都是其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程之一,会计教学工作量急剧上升。因此对于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问题的研究日显重要。本文拟对《会计学》课程体系的设置、《会计学》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法等进行探讨,以期提高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非会计专业教学的目的

根据1998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培养规格的规定,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会计专业的学生将来要从事的是具体的会计实务与会计管理工作,培养目标主要是会记账、算账、报账以及用账的会计专业人才,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是各组织的会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将来一般从事非会计专业的其他管理工作,就业方向是各组织的其他职能管理部门。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错误认识:一是将非会计专业学生视同会计专业学生,照搬会计专业本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二是认为非会计专业学生将来不会从事会计工作,因此只需学会分析会计报表就行。这两种观点从根本上影响了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会计专业本科教育作为专业化教育主要是传授会计专业知识,强调会计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而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育是一种非专业的会计教育,更多的是强调实践性、应用性。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会记账、算账、报账的会计人员,而是培养懂会计、会用会计的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其重心是管理,应当从管理的角度来认识会计、学习会计。非会计专业的学生通过对会计知识的学习,能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及实务,即什么是会计、什么是会计信息以及如何使用这些信息,还要学会如何进行财务分析,如何为组织决策获取必要的会计信息,并能够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和决策,使他们成为经济管理工作的“通用型”专业人才。

二、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体系的设置

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体系的设置原则:第一,符合教学目的。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基本会计知识,能够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决策,并为其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打下基础。第二,教学重点突出。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目的决定了其会计课程体系不能雷同于会计专业,而是要突出重点课程和重点内容。第三,结合专业特色。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该符合各专业的不同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并结合不同专业的特色。 基于以上原则,会计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所有经济、管理类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即通修会计课程;第二个层次是供不同专业学生选择的课程,即选修会计课程。

(一)通修会计课程

通修会计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一般设置一门会计学,课时为54学时,包括基础会计学和中级财务会计学两部分内容。但是,按照目前会计学的教学内容和结构安排,教学效果比较差,特别是很难开展案例教学。由于学生对企业具体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制度了解得较少,在课程的主要内容讲授完毕之前很难开展具体的案例讨论。所以,需要对会计学的具体内容进行重新构造。

(二)选修会计课程

传统的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往往没有结合各专业的不同特色,没有根据各专业的不同需要设置会计课程体系,无法满足各专业的不同需求。考虑非会计专业的教育思想是使学生“懂会计”,因此,在会计课程的设置上应该灵活。可以根据经济、管理类各相关专业安排多门方向性会计选修课程,课时均为36学时(2学时,周×18周),讲授方式主要是专题讨论和案例分析。比如,高级财务会计主要讲合并财务报表、外币业务、租赁、债务重组、金融工具等的会计处理;行政事业会计主要讲行政事业单位特殊的会计处理;贸易企业会计主要讲授内贸与外贸企业特殊的会计处理;金融企业会计主要讲金融企业特殊的会计处理;工商企业会计主要讲授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的主要业务及其会计处理。

非会计专业学生在修完通修会计课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专业选择一个会计方向课程,作为与自己专业密切相关的会计学习方向。会计方向课程应该体现非会计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原则,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动态及相关会计学科实践中出现的最新情况,同时学生也可结合自身将来就业方向考虑选修会计课程。

三、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结构

非会计专业具有本专业的知识体系,会计知识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学生学习会计知识是为了将来使用会计知识,用来参与经济管理。成为高级管理人才。因此,在非会计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该与会计专业有所区别。笔者对现行会计学课程内容结构进行简要设计如下。

(一)目前课程内容

1、“二合一”形式:这是传统的形式,即“基础会计”+“财务会计”

2、“三合一”形式:“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

3、“四合一”形式:“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

这几种形式看起来有所区别,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篇幅和学时的影响,在教学中,往往是“蜻蜒点水”,只侧重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其他内容只是简单介绍,或删去不讲。对非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应过于强调会计核算,而应该在兼顾会计基础理论的同时,侧重会计与经济活动的联系和影响。

(二)课程内容设计

1、《会计学》的第一部分——会计基础

主要讲述会计学概论,包括会计法规、会计基本原则、会计假设、会计报表、会计循环等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对会计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建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会计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应在介绍各种会计规范包括会计法、会计准则、职业道德时重点说明披露虚假会计信息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尤其是企业领导人应承担主要责任,借此进行会计诚信教育。对在校经济、管理类学生进行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该是高等会计教育的重要内容。

2、《会计学》的第二部分——中级财务会计

会计专业使用的中级财务会计教材是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要素来介绍会计确认和计量方法,最后介绍会计报表。这种编写方式比较系统,专业性很强,但对非会计专业来说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在非会计专业教学中可以按业务循环来讲,具体包括:货币资金循环核算及管理、融资循环核算与管理、采购循环核算与管理、生产循环核算与管理、销售循环核算与管理、投资循环核算与管理、利润形成与分配。

在每一部分循环的内容中,应包括:业务流程介绍;管理的要求(包括核算的要求和内部控制的要求);按会计核算与内部控制的要求设置账户;按会计原则理解业务流程的实质,掌握会计确认与计量标准在具体业务中的运用。这样设置使非会计专业学生从会计角度来理解业务流程,更容易学习会计课程内容。同时把管理目标、内部控制、会计核算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掌握会计准则的使用方法。

3、《会计学》第三部分——会计报表及其分析

除讲解会计报表基本内容之外,重点介绍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具体运用,如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等财务比率分析,培养学生利用会计信息处理事务的能力。

四、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方法

在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地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的应用与改进

“多媒体辅助教”。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不是简单地把教师的教案通过投影仪投射到屏幕上,而是要利用多媒体能够处理图、文、声、像的优点,营造“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会、视听并用”的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环境。通过各种感官刺激,加深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印象。

“多媒体辅助学”。建立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平台和课程设计应以学习者为中心,使操作便捷、易懂,并能提供下载、打印等功能;建立多个信息传递通道,及时信息,并对学生的信息给予及时反馈;设置专门人员为学生解决各种问题,如辅导老师、咨询人员、学生顾问,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搜索功能,制作和编制帮助软件和文档。

“多媒体辅助考”。建立完善的会计网络考试系统。这一要求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一是要有足够的计算机供学生同时进行考试,或者是建立大量的试题库,使得计算机可以随时随机选择设计出一套可供考试的试卷;二是要及时地更新试题库中的试题;三是设计科学的考试软件。由于非会计专业每学期同时开设会计课程的班级和人数众多,每一次的会计学阅卷工作都极其繁重,采用多媒体考试方式将大大减轻会计教学的工作量。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与改进

会计案例教学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会计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采用案例教学法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案例教学的层次性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案例教学设计的层次性,通常是按内容进行层次设计,即将案例根据设计内容的综合性分为课程独立案例、课程综合案例、各门课程综合案例。

课程独立案例主要是针对某一章内容或某一个问题的案例,案例往往比较小。这类案例通常有标准答案,如企业会计核算案例。

课程综合案例主要是针对某一门课程的案例,案例设计的内容比较复杂,案例较大。但一般只涉及本课程的内容。这类案例通常没有标准答案,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各门课程的综合案例往往涉及多门课程,这种案例内容复杂,涉及的知识面广,往往是一门课的老师所不能解决的。这类案例通常是跨学科的,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才能作出恰当的判断和选择。

2、案例设计的全面性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通过案例来实现的,好的案例在教学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由于案例教学本身的局限性,在案例设计时应当注意案例的全面性。全面性主要是指在综合案例设计时一定尽量注意涵盖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但来自实践中的案例不可能包括一门课的所有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收集一些比较特殊的、在其他案例里无法包含的内容,将它设计成一个小案例进行专项讨论。此外,案例讨论要考虑环境因素。管理实践中的案例最终结果往往是进行决策,而实际决策是很难通过案例模拟的,因为案例分析者无法切身体验到决策者作出决策时的心理状况以及环境因素等,所以案例设计时应当考虑到环境情况、决策者的风险倾向等。

3、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的关系

第5篇:管理会计实务案例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应用型人才

0引言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财经类高等院校培养出适应能力较强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而目前高校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案例教学法正具有实践性,它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应用,正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贯彻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思路的新型而有效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的起源与发展

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s),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通过对含有问题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一教育情境进行分析、讨论,甚至去实地调查,使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方法。最早的案例教学法雏形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其中最著名的是哲学家苏格拉底所采用的“问答式”教学法。后来西方国家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在法律和医学方面的教学上,且时间较长。到20世纪初,案例教学法才应用在管理类学科的教学上,最初出现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这种案例教学法到了1980年,才受到师资培养的重视,并将其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而我国教育界开始探讨案例教学法,则是1990年代以后的事。

2案例教学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上面分析反映,案例教学法在我国的运用比较晚,而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也日益凸现,推向社会的毕业学生动手能力弱,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现象较严重。为此,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对改革教学模式、推行素质教育的呼声愈发强烈。很多高校在重新对人才培养方向定位过程中,已经开始逐渐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正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法,对它运用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可操作性

3.1涉入领域的综合性财务管理专业涉及经济管理、金融、会计、税收、经济法、数学、计算机、统计等学科知识,是综合性较强的管理类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采用案例教学法正是将各类学科知识综合到案例教学中去,在案例分析与探讨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

3.2较强的社会实践性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企业协调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性。而财务管理专业正是培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一门学科体系,它的专业特色是从大量财务实践中概括出财务活动的规律性,在理论上做出概括与总结,再通过理论指导和发展实践,使实践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实务性很强的专业,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在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方面所起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

3.3政策理解的准确性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政策性很强的专业,如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及股利分配决策与公司法、证券法密切相关。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够根据财经法规、政策、制度,按照企业管理的目标,组织企业财务活动,正确处理企业财务关系,最终能够圆满完成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案例教学法能够在课堂中将实际企业财务活动状况反映出来,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身份去分析和讨论如何运用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使企业经济活动满足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根本目标。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财务管理专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可操作性,充分体现了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当前我国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所使用的案例教学法却不尽如人意。

4财务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4.1不能正确运用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很多高校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误以为案例教学主要是为了增加课堂的生动性,案例正是调解剂,是对讲授知识的举证。这种认识是将案例教学法的本质当作简单归纳法或证明方法,不可能实现案例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掌握与综合能力相结合、知识传授与思维激发相结合的教育目标。

4.2案例缺乏真实的企业环境背景没有很好的案例来源,案例教学便无从谈起。在我国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尚属起步阶段,案例多来源于国外实务,而由于国外的经济制度和管理体制不同,其案例多不适用于我国国情。这就给财务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带来弊端。而我国高校教师在收集、调查和整理编写有关案例过程中,多受自身社会实践经验的限制,所编写的案例质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都对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4.3教师缺乏社会实践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一直是以知识灌输为主,教师接触企业实践较少。所以教学过程主要还是从书本到书本,偏重于财务管理理论内容的课堂讲授与习题练习。在针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过程中,虽然青年教师也接受了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学习与训练,有的也可能参与了一些本学科专业的科研项目,搞了大量的科研工作,但大多数都没有承担过具体的财务工作。没有接触过财务管理实际工作,对案例教学的效果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4.4学生群体过于庞大财务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能够轻松的驾驭课堂。而在当前的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教师面对的学生数量较多,要做到将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并且,在有限的时间里,不可能使所有的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观点,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因此,有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打消,使得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学失去意义。

5完善财务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的建议

5.1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财务管理专业教师的社会实践技能培养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所在。为此,高校可以采取有计划、分阶段的派送教师到企业去实习实践,了解企业的财务运作的真实情况。在实地分析和解决财务问题的同时,扩充管理实践知识,以此带动财务案例的开发与研究,为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提供丰富的实践素材。这样才能做到对学生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为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打下良好基础。学校还可以通过建立稳定的科学研究基地和实验基地,开展财务管理实践与调研、业务交流与研究、技术咨询与服务,以此来支撑学科建设的发展和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5.2甄选案例材料高质量的案例是搞好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近年来,我国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与世界不断接轨,每年都有许多新准则出台,这就引起会计理论和制度的不断变化,从而也引起一些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改变,这些改变也使某些过去经典案例失去了现实意义。因此,选择和编制财务管理案例是紧扣时代的重要举措。首先,选择或编制案例要适应教学目的的要求。在介绍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及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时,要做到让学生透过纷繁复杂的情况,抓住主要矛盾,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其次,选择或编制的案例具有实用性。好的案例必蕴涵一定的问题,能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越深入,越能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维空间,教学效果越好。从这方面讲,又体现了案例教学的实践性。

5.3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的“一言堂”授课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财务管理案例讨论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具体而言,要求教师在案例讨论前不仅要详细了解案例的相关材料,还要精心准备一系列的问题来引导小组讨论。分小组讨论可以解决学生数量较大,教师难以驾驭的问题。在小组讨论中,要求教师具有极强的控制课堂的能力,要做到使学生的讨论激烈、尖锐而又真诚,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并使讨论范围不偏离主题。

案例教学法已成为我国许多管理院校所接受和采用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初步成效。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是能够贴近实际、培养和锻炼学生管理技巧、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财务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法,提高案例教学法的良好效果,对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谢正婷、顾颖,试论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J],科技经济市场(2009.9)

第6篇:管理会计实务案例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 综合素质 创新应用 实务导向 特色专业

一、引言

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大批应用技术型高级会计人才,财政部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为促进会计人才资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提出了“应用型高级会计学科建设工程”,要求“加大应用型高级会计人才培养”。

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会计人才应具有明确的职业性、实用性、实践性和高层次性,对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强,在市场经济的会计环境中善于将会计理论应用于工作实践,并能够在实务工作中完善会计理论或创新发现更好的会计方法,予以推广应用。“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民办应用型高校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会计人才?如何办出特色和水平? 本文以商丘工学院为例,总结其特色专业建设与教学实践的探索,认为运用案例教学在提升应用型高级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应用能力的系统工程中,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路径。

二、案例教学实践探索

教学案例是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运用案例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法。设计完善的会计案例系统是一项非常专业化的工作,需要教师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选择案例,深入实际加以提炼,并要突破传统讲授法的局限,与互动式、研讨式、启发式等教学方式相互配合。

根据案例的类型不同,可以将会计案例分为正面会计案例和负面会计案例,两类案例在提高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方面互为补充,各显特色。

(一)正面会计案例教学实践探索

运用正面会计案例,培养应用技术型会计专业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和创新素质。

教师对正面案例进行选取与讲述,并要求学生做模拟实践活动,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账务处理技能,理论联系实际,掌握会计技术,使学生懂得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的要求合规合法记账,并能够创新发现哪些会计方法需要改革。

例如,教师以现实中的某公司为原型,设计一个会计主体,将该企业的经济业务作为会计对象,制订出实验计划,并按照实验计划要求学生模拟该公司会计循环全过程的工作。

第一步,全面描述该公司的经营过程。通过描述企业的经营过程,使学生掌握该公司经营的特点,制订企业的经营循环和资金循环路线图。

第二步,确定该公司经营过程中供应阶段、生产阶段与销售阶段会计核算的任务。

第三步,根据该公司的具体业务资料,包括该公司2009年12月份各账户的期初余额和12月份发生的45笔经济业务,设置该公司筹资业务、采购业务、生产业务、销售业务、利润形成与分配等各环节核算中使用的账户。

第四步,运用所开设的账户,对该公司12月份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模拟演练会计循环各环节的账务处理,具体包括以下工作要点:(1)根据取得的原始凭证进行交易、事项分析与审核,并编制记账凭证;(2)过账,即依据记账凭证分别登记各有关分类账户;(3)期末,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对部分会计事项进行账项调整,以使本报告期的全部收入与相应的成本费用相配比;(4)进行成本计算和结转;(5)进行期末结账工作,并编制结账后的试算平衡表;(6)进行财产清查,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7)提供该公司会计系统的“产品”――财务报告,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会计报表;最后,进行简要的财务分析。

上述核算过程都由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行系统训练并展开研讨,在相互探讨中形成活跃的学习氛围,不仅增加了对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动手能力;同时也发现了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明确了以后的努力方向,较好解决了学生感到借贷记账法太抽象不易理解的困惑。

(二)对负面会计案例的剖析与警示

通过对负面会计案例的剖析,揭示错弊产生的原因与使用的手段,提高应用技术型会计专业人才对错弊的鉴别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负面会计案例,是指由于会计人员怀有不良企图或特殊目的、或受当事人指使,利用账务处理上的技巧,或会计政策上的可选择性,采用种种伪装、粉饰、掩盖手段,故意制造账目混乱与错弊所造成的会计事项。运用负面会计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与对舞弊行为的识别能力,分析哪些会计行为违规违法,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防范舞弊或差错的发生。

1.负面会计案例一――“银广夏会计造假案”。

为使学生了解银广夏造假案发现和被惩处的来踪去迹,教师介绍银广夏造假案的始末。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8月3日,对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立案调查,并在查清案件后对银广夏会计造假行为做出了严肃处理。经查明,银广夏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以收取配股资金利息冲减财务费用、隐瞒重大事项、披露虚假信息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少计费用,导致虚增利润,隐瞒巨额亏损;还查明,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签字注册会计师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为银广夏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同时查出,银广夏主要控股子公司天津广夏1998年及以前年度的财务资料丢失,无从查证,银广夏1998年度利润的真实性无法确定。银广夏的造假行为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危害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给股民造成了极大经济损失。银广夏的违法违规行为,虽然已经受到了国家法律的惩处,但类似银广夏公司违法操作并与有关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勾结,出具虚假报告,骗取投资人信任、牟取暴利的案件,仍时有发生,其发生的原因和教训也极为深刻。

通过对银广夏案件的剖析,启发学生分析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银广夏的违规事实违背了《会计法》、《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哪些规定?(2)银广夏高管层应承担什么责任?(3)在银广夏造假案中会计人员有什么责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分析,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提高了学生分析、判断是非的能力,对会计工作的认知水平与知法、守法的自觉性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层面。

2.负面会计案例二――“卞中贪污挪用公款案件”。

“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财务局经费管理处会计卞中贪污挪用公款案件”,造成国家基金委256万元人民币的重大经济损失。2004年11月9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卞中贪污、挪用巨额公款案作出判决,卞中被判处死缓,。

卞中从小吏成为大贪,引发此案的深层次原因值得深思。从个人原因来看,卞中贪欲膨胀,会计职业道德沦丧,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恶性发作,失衡心理、畸型的婚恋情、虚荣心等,使其不计后果直接故意所为;从制度层面分析,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甚至缺失,对货币资金监管不力,不相容职务由1人承担,卞中既管钱又管账,为其贪污、挪用公款提供了便利;财务局负责人吴锋在2001年至2003年担任财务局经费管理处副处长,负责基金项目经费的拨款工作,因其1995年就有与卞中通同作弊的经历,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卞中长期贪污、挪用公款而不被发现;从卞中作案的手段分析,具有隐蔽性、复杂性、智能性,采用最多的是退汇重拨和伪造进账单在单位平账的手段,共计26笔贪污和挪用公款犯罪事实的绝大多数以此法炮制,悄悄演着“进进出出”的大戏;从犯罪表现形式看,形式多样,单独作案或合伙作弊;从主管部门财务管理的责任分析,在卞中担任会计的8年期间,财务局等主管部门都未认真地查过账,基金委在2000年以前没有设立审计监察机构,对财务没有做过内审,大批资金频繁不明流转也没有引起基金委主管部门的注意。

这个令人震惊的大案给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敲响了警钟,如何遏制国家公职人员的腐败?如何遏制会计、出纳及掌握财权部门中的职务犯罪?这些问题应作为廉政建设的重要课题进行研究。

通过这个案例的讨论分析,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受到了警示教育,也加深了对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要做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会计人员,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会计职业道德观,增强廉政意识,防患于未然。

三、运用案例教学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会计人才的几点启示

(一)在培养特色专业人才的基本思路上创新

运用案例教学能够促进应用型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思路上创新:以就业为导向,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培养产业转型升级的急需人才。

针对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缺乏的结构性矛盾,高校转型是解决就业的关键。运用案例教学,以学生的未来高于一切为出发点提出问题,必然促使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上创新,从满足市场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质量不断提高和数量不断增加的需求出发,以就业为导向,创新课程设置,注重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突出办学特色,选用高质量的操作性强的会计教材,设计并完善应用型本科的教学大纲,并及时补充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成果,更新教学内容;将模拟实验、实习、实训、毕业生论文设计与创作等各环节配套衔接。

(二)在培养特色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与教学环节上创新

运用案例教学能够促进教学环节上创新,通过案例教学学技术、“接地气”,架起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能够使学生毕业后很快融入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

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利用实习基地,收集实务案例,充分反映就业岗位要求,使学生通过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仿真模拟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案例教学增强了高层次会计教育的实务导向,顺应了会计教学改革的方向。这种方法从分析案例入手,但又不局限于一事一例的业务处理,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会计理论、会计方法紧密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技能,达到知行统一、实践育人,在我国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1.通过正面会计案例教学的模拟实践,为学生提供了系统操作的机会,也为他们创新应用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奠定了基础。会计学科是政策性、技术性和应用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如何使本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训练,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是我们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运用正面案例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第一,会计案例教学能够与会计学科的特点紧密联系。会计要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可靠信息,在校生接受训练和检验会计信息的途径主要靠毕业实习。但由于学生受实习时间和实习环境的限制,很难接触并完成企业经营循环各阶段的经济业务的核算,即使学生顶岗实习,也只能接触某些岗位,不能达到完整的系统的账务处理能力的实践与锻炼。怎样弥补这个缺憾?通过案例教学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会计案例进行模拟实验,可为学生提供系统操作的机会,逐步达到业务娴熟。第二,会计案例教学能够为大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奠定基础。从国际国内更广阔的视野来看,现代社会中新的企业组织越来越多,新的业务类型也在不断出现,许多新问题需要解决,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处在改革与发展的大环境中,必然要求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有敏锐的眼光,扎实的功底,把握会计工作的规律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并不断更新和发展自身的应用能力。通过组织正面会计案例教学就架起了校内校外衔接的一座桥梁,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课内课外结合的一个基础平台,有了这座坚实的基础平台炼就功底,学生就可以紧追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潮流,拓展并提升创新应用的实践能力,进而在会计理论与方法的更新中占有一席之地,拥有话语权。

2.运用负面会计案例教学,学生学到了会计检查的技能,同时增强了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稽查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剖析负面案例,实际上是将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检查等多种会计方法与审计知识、税收知识、财务管理知识综合运用,经过比较和鉴别,从多角度多侧面分析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的动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这就使学生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提升管理水平和会计人才价值。这种教学效果与正面讲授专业知识相辅相成,殊途同归,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能够与特色专业人才的就业方向和入职目标紧密结合

运用会计案例教学,能够与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就业方向和入职目标相结合,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并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

案例教学中能够实现讲授法、模拟训练法、讨论法、比较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配合运用,扬长避短,有利于推进应用型高校会计学科建设工程和会计学教育教学的综合改革。

由于选择的案例都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典型性问题,也是在校生不曾经历和接触到的案例,因此,案例教学就从教学内容上突破了书本知识的局限,加强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的联系,从而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政策导向和企业的经营状况及经济转型动态,提高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也有利于他们走向社会就业后更快地进入管理角色,在创业中创新。J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Z].财会[2010]19号.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同意在商丘科技职业学院基础上建立商丘工学院的通知[Z].教发函[2011]84号.

3.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3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Z].教高[2013]583号.

4.刘峰,潘炎,林斌.会计学基础(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第7篇:管理会计实务案例范文

一、财务管理专业与案例教学法

(一)财务管理专业

目前各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几乎同一口径阐述: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金融、会计、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备会计手工核算能力、会计信息系统软件应用能力、资金筹集能力、财务可行性评价能力、财务报表分析能力、税务筹划能力,具备突出的财富管理的金融专业技能,能为公司和个人财务决策提供方向性指导及具体方法。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理财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幅增长,但是我们的学生在校教育是否能达到企业的需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实战型财务管理人才的需要?值得我们每个会计教育者思考。

(二)案例教学法

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案例教学法。简单地说,就是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再经过学员独立研究、相互讨论等方式,来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教师已不再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这种独特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员独立思考,引导学员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还能与教师进行双向沟通。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主动性,提高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三)财务管理专业应用案例教学的意义

与会计学专业强调更多的处理事务性会计过程不同,财务管理来源于企业的理财实践,更侧重管理决策,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财务管理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这符合专业特征。因此教学方法上更多地使用案例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二、实战型人才培养

从财政部关于《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文件中可以洞悉到,实战型人才战略导向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具体至本专业,实战型人才就可以理解为实战型财务管理人才。

(一)实战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1、实战型人才应具有良好的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战略思维、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执行力等。

学习能力不仅是学习书本和课堂上的知识,还要具备从各方面汲取营养,学习的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是指与企业内部人员打交道,还要与其他如税务、银行等关联部门沟通协调的能力。战略思维是指实战型人才应具有从企业战略全局出发的资金筹划和运作的能力,并要有较强的分析能力,抓住数字间的关系,能从数字背后看到真正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是指实战型人才要具有敏锐的嗅觉,善于发现问题,然后去解决,一旦形成制度,还能有效地执行。

2、实战型人才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现代社会随着其不断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实战型人才要想更好的满足社会的要求就需要学生在平时积累知识时,不仅要夯实自身的相关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学以致用,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去,这样不仅可以通过实践反向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够达到积累实践经验,锻炼自身实践能力的目的。

3、实战型人才应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价值创造的源泉,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能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和发展。

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应通过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实战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

在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中,良好的教学互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的效果,充分激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非常有助于实战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带学生进入真实复杂多变的理财现场,运用所学的财务管理知识进行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次,案例教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小组讨论,课堂发言,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多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对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各有侧重。通过这一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而综合能力素质是实战型财务管理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

三、案例教学法应用的瓶颈及解决途径

财务管理专业的案例教学在我国起步较晚,从案例的质量、数量以及案例的搜集整理还没能形成良好的机制,这无疑给实战型人才培养带来一定的困难。

(一)作为案例教学主体的案例在量与质上都极度缺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这已成为案例教学的瓶颈。案例教学需要大量的具有实践性、典型性、针对性、综合性、动态性、本土化的案例作为教学内容。但是由于财务管理的案例往往涉及企业经营决策、商业秘密等内部资料,很敏感,因此从市场竞争利益的考虑,多数企业不愿提供实际数据和具体运作过程,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有价值的案例极度缺乏。在一些高校中开设的案例教学课程所使用的案例材料严重滞后,使得案例教学只徒具其表,完全无法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只有通过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透过多渠道搜集案例,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到企业一线搜集案例材料;依据教学内容,参考资料自行设计,实行产、学、研相结合,企业为学校提供案例,学校为企业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案。

(二)师资队伍的素质也是决定案例教学的关键。由于我国开展案例教学时间较短,尚未形成完整的教学培训模式和理论体系,极度缺乏有丰富案例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教师不能肯好地驾驭案例,导致案例分析不全面、力度不够,都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影响实战型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搞好案例教学,就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计划有目的地制定相关政策鼓励这方面有兴趣有能力的教师在案例教学上有所作为,鼓励他们深入企业直接获取案例资料,充实案例教学内容。提高驾驭案例教学的能力,适时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总结评价,增强案例教学的效果。还要加强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科研工作,实现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

(三)案例教学的流程是培养实战型人才的关键。案例教学的流程蕴含着实战型人才能力培养的点点滴滴。

1、教师提前将准备好的案例发给学生,指导学生查阅、搜集与案例有关的资料。学生在此过程中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对策,撰写发言提纲,培养了独立思考,将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2、教师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氛围,适时引导鼓励学生思考、争辩,整个过程既是学生主动表达个人观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的过程,也是汲取他人观点,培养合作精神的过程。

3、案例讨论后,教师归纳案例所运用的知识点,讨论的难点、重点,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培养实战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梁昭.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案例教学法探析[J].探索研究,2010(32):70-71

[2] 郭汉丁 王凯 李锦华.基于案例教学法的教师实践素养提升途径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0(5):27-31

[3] 彭飞.浅议经济管理类创新型人才保障体系构建[J].中国商贸,2012(34):150-151

第8篇:管理会计实务案例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的地位与作用是日显重要,对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财政部颁布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是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考虑一些业务处理,也就是说今后要执行新的会计准则,仅仅只像原来那样进行简单的计算已不能满足会计的需要了,而是需要我们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尤其是要具备比较多的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可以说,财务管理与我们日常工作的联系将会越来越密切。这种新的社会背景对企业财务管理这门课程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如何搞好新形式下财务管理的教学,培养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和作用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选用典型案例,组织、引导学员分析案例,让学员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学员综合能力和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有利于提高学员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与传统教学方式完全不同的新型教学方法,它能把学员的学习引向更深的领域,能帮助学员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学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目前,财务管理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仍是以教师理论讲授为主的单一式教学法。由于重理论、轻实践,对学员学习的主动性没有予以高度重视,使学校培养出来的学员多是见识偏狭的管理者,只懂数字分析,缺乏实际工作能力,走上工作岗位后适应能力较差,无法解决实际工作中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多运用一些案例教学形式。

二、案例教学的步骤

案例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学员参与的主动性。以综合式案例的研制为例,一般须经历四个阶段:一是案例策划阶段。当教师一旦选定了某一个案例作为教学的方法,首先要熟悉案例的内容,找出案例中可能涉及的重要问题,并且计划带领讨论的程序,以及寻找和该案例相关之文献资料。其次将案例发给学员,要求学员事先阅读,并且分析案例之重要问题,拟定可能解决之道。二是案例讨论阶段。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是用于讨论。案例讨论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通常是先让学员针对教师和其它参与者所提的问题进行个别的反应,使其对于该案例有较深刻的认识,同时教师也可以了解学员起始的观点,以知道其对于该议题的专业了解情况,作为架构鹰架辅导的参考。然后经由鼓励团体成员提供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此时在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学员均能依其了解程度在团体中贡献各自的主意,并倾听不同的想法。三是案例总结阶段。主要任务是评析学员的学习效果,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提炼教学经验与教训。要求任课教师把自己的认识水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从而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四是案例的撰写、制作阶段。撰写案例应在占有大量材料和形成理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经过起草、反复修改和定稿,案例便以作品即科研成果的形式正式诞生了。案例作为一种作品,大多是由三个部分组成:案例的背景、案例的展开和案例的总结。案例展开部分的写作须突出三个要点:突出主要问题或主要任务;突出主要学习步骤;突出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案例教学对授课教师要求及其严格,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还要掌握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各行业的规章制度以及各企业的实际情况。授课教师要加强学习来锻炼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取得良好的授课效果。由于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这就决定了该学科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是学以致用的桥梁,是培养技能的途径,是考核能力的手段。通过实践教学,学员能够亲身体验知识的力量、思维的奥秘和创造的神奇,从而逐步养成创造的能力。由于实践教学在能力培养及考核方面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实践教学必须与理论教学并重。在财务管理理论课堂系统、详尽地讲授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结合学员对课后作业的掌握情况,教师应按照授课的内容和进度确定相应的财务管理案例,对案例的种类、性质、内容和分析评价的要求等进行必要的简明介绍,以有助于学员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正确分析和评价财务管理案例。

其次,做好案例的选择和运用。财务管理教学案例的选择可以多样化,既可以选择社会上比较有名的优秀的企业案例,也可以从一些教科书上搜集,比较好的教材就是王化成老师编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财务管理教学案例》,里面涉及到的一些案例比较经典,可以拿来借鉴。书中案例涵盖的内容比较多,有财务分析案例、企业筹资管理案例、企业投资管理案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案例、企业分配管理案例、企业并购管理案例等等。这种分类正好和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一致,对教师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加强学员的自主学习意识。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把学员当成学习的主人,通过激发学员的自主参与意识,引导全体学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员主动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学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突出学员主体地位,增强学员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使学员真正成为有理论知识和熟练动手能力的技术人才。虽然通过案例的学习,学员不一定把所学到的东西一一罗列或用书面的形式展现出来,但他逐渐学会了如何处理众多的疑难问题。

第9篇:管理会计实务案例范文

众所周知,案例教学在国外高等教育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领域中运用已有较长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案例教学实践经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案例教学实践理论体系。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案例教学,主要用于临床医学、法学等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由于多种原因,大多数高校财务管理本科教学尚未广泛开展案例教学。

一、本科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上的误区

对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1.认为受计划课时的限制,没有时间安排案例教学,许多教师认为案例教学占用大量的时间,无法在计划课时内有效实施;2.认为受教师个人时间、精力限制,无法保证案例教学,案例教学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备课时间和精力,其教学效果难以预料,课堂秩序难以驾驭,教师不想承担案例教学的成本和风险;3.认为案例教学虽然好,但是采用传统教学法同样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毕业后照样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并发挥所长。

(二)教学案例的客体资源贫乏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本工具。目前我国财务管理教学案例的主要问题是:1.案例总量不足,真实性差。我国财务管理教学案例中的大多数是用于MBA的案例,有关财务管理方面的案例很少。由于财务管理案例涉及到企业的经营决策、商业秘密等许多内部资料和敏感问题,出于市场竞争利益的考虑,多数企业不愿提供实际数据和具体运作过程,造成财务管理案例的极端匮乏。2.案例缺乏引导性。现有的教学案例通常采用“案例——分析要点——点评”模式,面对案例, 学生无从下手,缺乏引导性。3.案例本土化率低。目前使用的财务案例中有70%源于国外,具有“中国”特色的案例较少。4.教学案例库建设滞后。我国成型的财务管理案例书籍极少,财务管理教学仍停留在理论层面上,难以指导实践。

(三)案例教学的主体资源贫乏

由于我国开展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时间较短,处于摸索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教学培训模式和理论体系,缺乏一批既有丰富案例教学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功底的师资队伍。据2001年对全国100位高校会计教师素质调查显示:“实务能力差”、“教育方法呆板”和“专业知识不足”分别占到调查总数的35.10%、28.48%和13.25%。1.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对案例教学的程序难以驾驭,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案例教学流于形式;2.教师的知识面狭窄,案例教学分析不全面、力度不够;3.总结评价不切题,结论难以令学生信服,效果很差。

(四)案例教学的方法与手段落后

目前除个别学校的案例教学手段比较先进以外,大多数学校缺乏现代化的案例教学实验室,所谓的案例教学只是课堂讲授而已。教师授课仍以旧式的“教材+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为主,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比例较低。据我国十四所重点大学会计现状评估与改革方向的调查报告显示,偶尔使用或基本不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的大学占23.47%和27.79%。落后的案例教学方法与手段不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难以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五)部分学生不适应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师生之间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基本素质、文化基础、专业知识及对案例教学的重视程度等都会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由于长期采用单向“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学生习惯于教师在课上唱主角、自己当听众。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消极被动的姿态,不敢或不愿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不活跃。部分学生习惯于将问题严格地划分为对与错,总是希望教师能够为每个案例提供绝对准确的答案,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无法理解,表现为无所适从,致使案例教学效果不理想。

(六)教学管理机制滞后

1.缺乏教学激励机制。案例教学投入和报酬不对等,例如案例的收集、编写、整理、修改不算科研成果,不计入科研工作量,而且案例教学的课时费与一般教学的课时费相同,这种管理机制既不利于教学案例的补充、修改、拓展,又不利于调动教师开展案例教学的积极性,难以形成案例教学的良性循环。2.案例教学课时安排不当。偏重于理论教学而挤占案例教学课时,使案例教学流于形式。3.考试制度不合理。案例教学中仍沿用原有的考试模式,规定考试题型和考试方式,并要求附有标准答案,违背了案例教学的原则。

二、实施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一)基于财务管理学科的实践性考虑

财务管理理论来源于企业的理财实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历史地看,财务管理理论总是伴随着企业理财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因此,财务管理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坚持理论服务于实践的原则。案例教学作为增强财务管理教学实践性的重要途径,作为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就是将企业理财实践带入课堂, 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进入真实的、复杂多变的理财现场,运用所学的财务管理知识进行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 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基于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考虑

财务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最佳地控制资金运动和处理财务关系的学科,由于理财目标的多样化、理财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企业必须不断调整理财方式和理财策略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和获利。而传统教学往往采取“理论讲授+例子或例证+复习题”的授课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远离理财“现场”,缺乏实践经验,对教学内容并不一定能真正理解和消化,很难理解理财方式和理财策略的不确定性,导致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束手无策。案例教学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战的、动态的理财“现场”,学生在其中可以扮演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从而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克服了传统教学脱离实际的局限性。

(三)基于财务管理学的培养目标考虑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网络化、高新技术化和知识化的新经济时代,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日益凸现,同时对财务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美国1989年成立“会计教育委员会”时就明确指出:学校会计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在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当具备的沟通能力、智力能力、人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要使其终身能从事学习。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思路,通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小组讨论、课堂发言、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教学实践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构建本科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体系

(一)案例库建设是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

案例库对案例教学的推动作用在美国等管理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得到充分的印证,如哈佛案例库、加拿大毅伟商学院案例库和欧洲案例交流中心世界上著名的三大案例库对于美国以及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案例教学起到了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案例的收集、加工、整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案例库建设应体现以下特点:一是实践性,教学案例应符合社会经济工作的实际,不能脱离实际主观臆造;二是典型性,教学案例应反映出同类事物的一般特性和普遍规律,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三是针对性,教学案例应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以便于学生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掌握;四是综合性,教学案例应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让学生有讨论和思考的余地;五是动态性,教学案例应随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更新内容,增强案例的时效性;六是本土化,建设中国自己的财务管理案例库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如选用我国上市公司理财案例,学生既感到亲切,又能在分析案例的同时了解和熟悉我国的经济政策、法规,有利于将来适应社会。案例的收集途径有:教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到企业一线收集案例材料;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自行设计;学校与企业合作,实行产、学、研相结合,企业为学校提供案例,学校为企业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方案。

转贴于  (二)师资队伍建设是案例教学的关键

搞好案例教学,关键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高校应有计划地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有能力的教师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方面有所作为。二是提高教师运用案例教学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加大对教师理论水平和案例教学能力培训力度;另一方面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直接获取案例素材,充实案例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三是提高教师驾驭案例教学的组织能力,使教师能够及时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评价,增强案例教学的效果。四是提高教师现代化教学技能,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五是教师要加强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科研工作,实现案例教学与科学研究的良性互动。

(三)加强硬件建设是案例教学的物资保障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意见》提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并规定:“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所开设的必修课程,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应达到30%以上,其他高等学校应达到15%以上。”加强硬件建设,首先是积极筹建或完善仿真型、多功能型、网络化的案例教学实验室。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财务分析,建立财务管理模型,提高案例教学效率。其次是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这方面可以借鉴德国“双元制”的教学模式,校企联合办学, 学校成为企业人才培养基地, 企业是学校的实习基地, 学生走进企业, 企业家走进课堂。

(四)规范教学流程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

1.课前备“案例”。作为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和进度,精心选择、设计和熟悉案例。将准备好的案例资料提前发给学生,并指导学生查阅、搜集与案例相关的资料。作为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安排认真阅读案例及相关资料,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撰写发言提纲,为案例讨论做好充分的准备。

2.课堂引导讨论。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营造良好的自由讨论气氛,引导、鼓励学生去思考,去争辩,把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问题展开。学生应珍惜难得的发言机会,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相互辩论,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同时在讨论中善于听取他人的见解,汲取他人的新观点,培养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