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煤矿灾害防治措施范文

煤矿灾害防治措施精选(九篇)

煤矿灾害防治措施

第1篇:煤矿灾害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煤矿;地质灾害;特点;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X752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的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产量也十分巨大,但是我国的煤矿开采,不仅技术设备和开采方式落后,在管理制度与体制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 由于我国对于煤矿资源的庞大需求,导致我国煤矿资源的大量开采,再加上这种技术上的落后和一些非法开采现象,导致了大量地质灾害的发生,对我国人民的经济和人身安全构成了很大的损失和威胁。

一、 我国煤矿地质灾害的现状

什么是煤矿的地质灾害? 简单来说,就是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引发的破坏性的地质灾害。 煤矿地质灾害是煤矿灾害最为主要的种类之一,也是发生几率最大的灾害,属自然灾害,不仅会对煤炭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更有可能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煤矿地质灾害总的来说,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煤矿开采引起的山体滑坡、地面坍塌以及泥石流灾害;第二,由于煤矿开采引起的地下水位降低、地下水污染等水资源方面的灾害;第三,由于煤矿开采引起的瓦斯爆炸、地震、矿井突水等灾害。 这些都是煤矿地质灾害显而易见的灾害构成部分,所以对于煤矿灾害的治理是当务之急,只有将煤矿灾害发生几率降到最低, 才能使煤矿开采进入到一个正常、 有序、安全、科学的环境中去。

二、煤矿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征

2.1 煤矿地质灾害的成因

煤矿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归纳总结后可以看出有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在煤矿的开采作业过程中,不严格按照规范制度进行开采,并且,在开采过程中并没有开展灾害预防工作。 其二,在煤矿的开采作业中,单方面的追求利润最大化和产量最大化,只重经济效益,忽视科学安全的开采方法。 其三,由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在多年前,一些农民也加入到了煤矿开采的队伍中,并留下了一定的灾害隐患。 其四,在煤矿的开采作业中,不科学的管理和不规范的开采,最终引起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2.2 煤矿地质灾害的特点

不可预见性是煤矿地质灾害的特征之一, 所以在处理矿山的关闭时,很容易就会留下灾害隐患。 其主要灾害有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坍塌等,更有可能引发山体开裂和滑坡等较为严重的灾害。 这一类灾害往往不会很快发生,而会在矿山关闭后过了一段时间才显现出来,如果这类灾害发生,便会对当地居民造成巨大的伤害。 除此之外,露天开采的煤矿在闭坑后同样会引发诸如泥石流和滑坡等灾害。 寻其缘由,主要是因为露天开采过的煤矿在进行回填时,容易产生高度差,并且矿坑越深,越容易产生高度差,这便是酿成灾害的罪魁祸首。

三、煤矿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3.1山体滑坡。 由于煤矿在开采作业过程中会堆放大量的矸石,这些矸石严重破坏了山坡坡体的原始应力平衡,是造成山体滑坡的主要原因。

3.2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 。 由于煤矿在开采作业过程中,需要排出大量的空区地下水,这种做法会使得地下水分布变得极为不均衡,从而使地下空区出现水力坡和大面积降落漏斗的现象,从而引发地面沉降和地面坍塌。

3.3瓦斯突出。 由于煤矿在开采作业过程中 ,会将地下煤矿储气封闭系统进行破坏,从而使得瓦斯气体不能游离和吸附于密闭的煤层缝隙中,进而产生瓦斯突出的灾害现象。

3.4矿井突水。 在煤矿开采作业过程中 ,较为常见的灾害就是矿井突水,因其具有涌水量大和水势凶猛以及损失巨大等特点,所以应当得到更高的重视和更有效的预防。

3.5泥石流。煤矿矿山发生泥石流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一方面泥石流会危及到煤矿开采人员的安全,另一方面泥石流会危害煤矿矿山周围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的安全。由于煤矿矿山的地质环境差,矿山废渣、尾矿的乱堆乱放,缺少了规范的管理,在汛期暴雨来临时,很容易出现泥石流灾害。

3.6 煤矿矿坑突水。煤矿矿坑突水现象常常发生,对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以煤矿山为主,发生的突水事故多数是由于对煤矿进行滥采乱挖造成的,给矿井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四、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4.1各个地方相关部门以及当地政府应该加大对地质灾害的宣传教育活动,将当地人民的防灾意识提升起来。 在遇到煤矿地质灾害时,人们能够有效地组织起来进行自我防护。 在灾害频发地区,当地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对煤矿地质灾害的监控和及时预警,并提出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尽最大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4.2在煤矿开采作业时,当地有关部门应当联合开采企业对地质环境进行保护,大力加强地质灾害的管制管理。 让煤矿开采避开人口高密度地区, 避开建立有生命线工程设施的地区,避开建筑物密集地区,避开山体稳定性不高的地区,严格监督开采企业,保证合理科学的开采,尽可能的减少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

4.3煤矿的地质灾害,虽然有一定的自然属性和偶然性,但仍旧可以找出其内在的一些规律。 所以,做到科学的管理以及预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要杜绝一切乱挖乱采现象,合理规划开采范围,建立地质灾害预警制度,并给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4.4政府部门应当发挥其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领导地位,定期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实地检查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一系列的防治规划和计划;加强行政管理力度,对当地煤矿企业要加强管理,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检测制度与机构,建立并完善当地的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

4.5查明活动构造,努力做好减灾、防灾工作,查明活动构造是做好减灾、防灾工作的重要基础,同时各个种类的地质灾害都是以活动构造为地质背景的,而人类进行采矿过程中,会加速活动构造的进行,进而使致灾速度加快,最终使致灾程度更加严重。因此,必须要查明煤矿区域之内的构造运动的性质、特征以及活动规律,根据这些规律合理安排采矿的规划,同时做好灾害的预测工作,制定防治方案,努力做好减灾、防灾工作。

4.6积极构建通风系统,降低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目前,无论是国有、集体煤矿企业,还是私人企业,都必须要执行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规定,实行机械通风、上行通风、分区通风,同时逐步健全瓦斯检查的相关制度,完善安全监控系统,及时对超限的、积存的瓦斯矿井进行处理,绝对禁止携带香烟、打火工具下井,在瓦斯矿井中必须要选择安全性强、防爆性强以及矿用安全火花型的仪器设备,在放炮之前,必须要对矿井的瓦斯含量进行检测。

五、 结束语

由于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矿开采率高,所以我国煤炭呈现出分布广、户数多、规模大小不一的特殊情况。 并且由于煤矿管理和经济效益的原因, 我国煤炭开采所引发的地质灾害相当之严重,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还给当地矿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由于我国煤炭开采分布较广,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所以不能仅凭一种原因就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只有采用综合的防治措施,才能大大降低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几率,这样才能实现煤矿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娟,贡常青,郝文辉等.河 北唐山开滦赵各庄煤矿采空区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 [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1,22(3)

[2] 穆志宏.浅析煤矿地质灾害及其防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8).

第2篇:煤矿灾害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特别是占能源消费总量70%的煤矿,前几年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人们逐年增加了对煤矿的开采量,部分企业为了追求高额利润,甚至进行了非法开采。这种肆意开采的情况,对我国的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损害,致使一些地区出现了山体滑坡、地面沉降与塌陷以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到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也对我国的国民经济造成严重损失

一、煤矿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征

1、煤矿地质灾害的成因

煤矿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归纳总结后可以看出有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在煤矿的开采作业过程中,不严格按照规范制度进行开采,并且,在开采过程中并没有开展灾害预防工作。其二,在煤矿的开采作业中,单方面的追求利润最大化和产量最大化,只重经济效益,忽视科学安全的开采方法。其三,由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在多年前,一些农民也加入到了煤矿开采的队伍中,并留下了一定的灾害隐患。其四,在煤矿的开采作业中,不科学的管理和不规范的开采,最终引起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2、煤矿地质灾害的特点

不可预见性是煤矿地质灾害的特征之一,所以在处理矿山的关闭时,很容易就会留下灾害隐患。其主要灾害有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坍塌等,更有可能引发山体开裂和滑坡等较为严重的灾害。这一类灾害往往不会很快发生,而会在矿山关闭后过了一段时间才显现出来,如果这类灾害发生,便会对当地居民造成巨大的伤害。除此之外,露天开采的煤矿在闭坑后同样会引发诸如泥石流和滑坡等灾害。寻其缘由,主要是因为露天开采过的煤矿在进行回填时,容易产生高度差,并且矿坑越深,越容易产生高度差,这便是酿成灾害的罪魁祸首。

二、煤矿地质灾害的类型

1、山体滑坡、崩塌

煤矿的大量开采,矸石的堆放破坏了坡体的原始应力平衡,这是引发山体滑坡、崩塌的重要原因。山体滑坡、崩塌在一些煤矿时有发生,由于山体被暴雨或者山洪的冲刷,致使煤矿煤矸石渣场拦堤被冲垮,山体及矿渣会沿着坡地向前推移,覆盖山角的村落,一些房屋被土石压垮,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2、地面沉降与塌陷

在煤矿开采之后经常发生的地质灾害是地面沉降与塌陷。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地下开采、施工破坏了采空区围岩的初始应力场,使得采空区域的岩石发生破碎,甚至出现地表位移的现象。此外,对煤矿采空区进行不断的扩展,大量进行地下水的抽排处理,使得采空区和地下水不得不重新进行分布,由于坡度逐渐加大,就会形成面积较大的降落漏斗,最后出现地表沉陷情况。因此,煤矿引发的地面沉降与塌陷地质灾害使采掘工作更加复杂,加重了灾害的深度,甚至引发一些纠纷问题。

3、煤与瓦斯突出

由于煤矿区的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导致矿区内的瓦斯含量不同,在一般情况下,张性断层是通过地表逐渐形成的,有助于瓦斯的排放,同时压型断裂具有很强的封闭性,不利于瓦斯进行有效的排放,但是却能促使瓦斯在煤层内聚集。因此,瓦斯能够在比较封闭的系统中进行储气,以吸附或者游离状态赋存于煤层的缝隙当中,当地应力在作局部平衡调整时,破坏了储气封闭系统,使得里面所蓄积的气体开始逐渐的向外释放。在自然或者人为作用的某种情况下,可能会引发瓦斯爆炸、火灾、人中毒等。

4、泥石流

煤矿矿山发生泥石流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一方面泥石流会危及到煤矿开采人员的安全,另一方面泥石流会危害煤矿矿山周围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的安全。由于一些煤矿矿山的地质环境差,矿山废渣、尾矿的乱堆乱放,缺少了规范的管理,在汛期暴雨来临时,很容易出现泥石流灾害。

5、煤矿矿坑突水

煤矿矿坑突水现象常常发生,对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以煤矿山为主,发生的突水事故多数是由于对煤矿进行滥采乱挖造成的,给矿井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三、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1、扩大宣传力度,提高员工的忧患意识

各地方政府、煤矿的上级主管部门必须要加强煤矿地质灾害的宣传力度,使广大煤矿员工养成防灾意识,即使灾害真正出现在眼前,人们也有足够的心理能力对其承受,宣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到增强员工的自我保护能力。除此之外,煤矿的各级领导与广大员工还需要对自己煤矿的特点有一个全位的把握,同时对各种防灾方法、防灾措施有一个细致的了解。对于一些灾害频发的地区,要组织专家进行“会诊”,掌握灾害发生的规律,提高对灾害预测的准确程度。

2、合理规划煤矿的开采,注意地质环境的保护

现行的《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已经对地质保护、环境保护有了明确的规定,人们在进行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护地质环境,同时还要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力度,尽量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在进行煤矿开采之前,相关部门必须要对开采地区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规划,要避开人口稠密的地区,建筑物较为密集的地区,山体的稳定性不高的地区以及存在着生命工程设施的地区。除此以外,还要注意在开采地设置保安煤柱。

3、努力恢复煤矿的生态环境

现阶段,我国的生态环境由于存在大量的矿山废弃而遭受的巨大的破坏,面对这样的一个现实,我国展开了对地质灾害的特征与防治的研究,并且找到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效用,但仅限于对煤矿的安全生产进行了保障,对生态环境的恢复还欠考虑。为了恢复煤矿生态系统,我们可以从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技能方面入手,建立微生物群落、植物群落以及动物群落,最终实现生态环境的全面恢复。

4、查明活动构造,努力做好减灾、防灾工作

查明活动构造是做好减灾、防灾工作的重要基础,同时各个种类的地质灾害都是以活动构造为地质背景的,而人类进行采矿过程中,会加速活动构造的进行,进而使致灾速度加快,最终使致灾程度更加严重。因此,必须要查明煤矿区域之内的构造运动的性质、特征以及活动规律,根据这些规律合理安排采矿的规划,同时做好灾害的预测工作,制定防治方案,努力做好减灾、防灾工作。

5、积极构建通风系统,降低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目前,无论是国有、集体煤矿企业,还是私人企业,都必须要执行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规定,实行机械通风、上行通风、分区通风,同时逐步健全瓦斯检查的相关制度,完善安全监控系统,及时对超限的、积存的瓦斯矿井进行处理,绝对禁止携带香烟、打火工具下井,在瓦斯矿井中必须要选择安全性强、防爆性强以及矿用安全火花型的仪器设备,在放炮之前,必须要对矿井的瓦斯含量进行检测。

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地质灾害发生具有着偶然性,同时,煤矿地质条件也是复杂的,由煤矿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还会造成社会经济损失。因此,需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开采煤炭资源,合理的利用资源、保护我们身边的生态环境,根据煤矿地质灾害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防止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这有利于煤炭行业健康发展,有利于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有利于社会稳定,不仅避免了煤矿地质灾害范围的扩大,而且对煤矿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沈德仁.关于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迫在眉睫[J].科技与企业,2012,(4).

第3篇:煤矿灾害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煤矿突水灾害;地质条件;措施

引言、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在工业化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对煤矿的开采,大多采用的是井下人工开采方式,相对于地面开采来说,其安全得不到保障。大多数的煤矿企业在开采煤矿的过程中,只考虑利益,忽略了安全因素,导致我国煤矿安全事故不断。突水地质灾害是导致煤矿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对煤矿突水灾害地质条件的分析,对于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一、煤矿突水灾害地质条件分析

就我国煤矿的分布来说,大多煤矿地区都会受到暴雨、洪水、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等水源的严重威胁,很多煤矿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都比较的复杂,经常出现断裂和排水不畅等问题。大部分的煤矿区开采的深度比较大,水头压力不高,不容易排除突发水,如果发生突水灾害,就会给煤矿区带来严重的影响。煤矿突水灾害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导致煤矿突水灾害的原因也是比较复杂的,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质构造

煤矿区的地质构造是造成煤矿区突水灾害的主要因素。其中,煤矿区的断层构造会破坏煤层的完整性,因而就减少了煤矿底板层的抗压能力。煤矿断裂构造的出现,使得煤层底板中形成了流水通道,煤矿底板层的导水性增强,如果工作人员的工作面接近了断裂,就很有可能会导致突水灾害的发生,威胁到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由于断裂层的存在,使得煤矿区的底板层和煤层的间距缩小,隔水层的隔水功能也就得不到保障,导致突水灾害发生。

(二)含水层

诱发煤矿突水事故的原因和煤矿区的含水层因素也有关系,煤矿区含水层的含水量以及含水层水压大小都能对煤矿突水灾害产生影响。煤矿区含水层含水量的多少和发生突水的涌水量有直接的关系,含水层的含水量越多,突水的涌水量也就越多,其突水灾害也就越严重。含水层水压的大小会造成煤矿区底板突水,高层压水会导致煤层断裂或节理冲刷。因此,向煤矿区内的隔水层内渗透的水量也就越多,当高层水通过导水通道接触到煤层时,就有可能诱发突水事故。

(三)底板隔水层

煤矿区的底板隔水层是隔绝煤层和含水层的主要物质,底板隔水层的岩性组合越好、厚度越厚,其隔水功能也就越好。当底板隔水层的抗压能力大于含水层的水压时,煤矿区发生突水灾害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底板隔水层和煤层是紧挨着的,如果工作人员在开采煤矿资源的过程中,对底板造成破坏时,就会对隔水层的隔水功能造成影响,致使突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四)人为原因

就目前来说,我国在煤矿管理水平和灾害防治能力上还比较差,存在生产技术落后、违规采煤等情况,对煤矿区的水文地质勘测程度不够,对煤矿区水文地质的调查不够全面等,这些情况的存在,使得煤矿区的突水灾害事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二、煤矿突水灾害防治措施

(一)断层突水防治技术

煤矿区的断层突水事故是煤矿区常见的一种灾害事故,断层事故造成工作人员工作的区域全部被淹没,或者出现煤矿井全部淹没的情况,严重威胁到工作人员的人生安全。因此,要加强对断层突水的防治措施。采用封堵设计的方法,可以有效的预防断层突水事故的发生。其主要工作原理就是将导水断裂构造进行封堵,通过打钻的方式,注浆到导水通道带。如果遇到不能确定断层、难以找到钻孔位置的情况,可以采用封堵巷道的方法,在突水的巷道中填充大量的骨料并注浆,可以大大的增强断层的牢固程度。

(二)采煤工作面突水防治技术

造成采煤工作面发生突水事故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采煤工作面和煤矿区下浮高压水的压强和煤矿区含水层的压强比较接近,或者小于含水层水压的压强,使得工作面的含水层受到矿压的作用,产生一定的破坏,造成突水事故发生。采用封堵技术对其进行封堵。在煤矿工作面可能发生突水的位置钻孔,对煤矿的塌陷区和采空区段注砂进行填充并注入浆进行加固。

(三)采用立体注浆技术

为了加快注浆堵水的速度,对矿区突水灾害进行有效的控制,在突水灾害发生以后,要根据突水发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分析突水灾害的特点和发生突水灾害地区的煤矿地质构造,确定一个主要探查注浆孔,然后集中人力和物力进行快速钻孔。在钻孔的过程中,要查明发生突水区域的地质构造,为下一步的钻孔提供重要的依据,然后再进行大量的注浆,将煤矿区内的导水通道堵死,再采取分段注浆的方式进行注浆。采用这种立体的注浆技术,可以有效的控制浆液的流失。

(四)加强安全管理水平

企业受到利润的趋势,一味的追求采煤效率,忽略安全生产也是造成突水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面对这种现状,企业要提高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在采煤之前,要对煤矿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测,确定煤矿的地质构造和容易发生突水灾害区域的位置,及时的做好防范措施。同时,还要对工作人员强调安全的重要性,要求提高安全警惕,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开采,提高安全生产,避免突水灾害的发生。

总结:

我国煤矿突水灾害事故频发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煤矿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加强对煤矿突水灾害的防治,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在做好勘察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对煤矿区断层、采煤工作面的封堵,采取有效的注浆技术,提高对煤矿突水灾害的防范措施和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1]杨海军,王广才. 煤矿突水水源判别与水量预测方法综述[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12,03:48-54+58.

[2]胡琳琳. 煤矿突发水灾害预警系统设计[D].郑州大学,2013.

[3]吴慧蕾,梁艳坤,王文学,高岳. 煤矿突水预测方法综述[J]. 能源技术与管理,2011,03:105-107.

第4篇:煤矿灾害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 煤矿; 地质灾害; 灾害类型; 防治措施

一 前言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工业也正在飞速的与世界进行接轨,这时候对能源的需求将会日益增加。而在我国,煤矿在所有的的资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达到接近70%,而在此大背景下,如今对煤矿资源的开采正在逐年增加,在国家正规的开采程序之外,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大量的非法开采的现象,也不可避免的导致了严重的煤矿地质灾害。而煤矿资源不同于其他可再生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人们为了我发展经济正在对煤炭进行不断的开采,导致了开采过后对人民的生命及财产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如何能有效的对煤矿地质灾害进行系统的分析得到引发煤矿地质灾害的原因并制定合理有效的灾害已迫在眉睫。

二 我国煤矿地质灾害的现状

我国地域十分广阔,地形中高山,高原等地形在我国地形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同时我国的地质构造活动较为频繁,这些自然条件已决定了我国煤矿开采过程中造成的地质灾害将会具有地域广,种类多,危害大等特点。又因为煤炭资源在我国的所有资源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因此煤炭行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现已严重制约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发展。

根据长期的研究表明,我国在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对相关地质灾害的系统理论,研究方法及防治措施都相对匮乏,而对其进行研究的也仅限于相关的专业管理人员,并没有引起全体人员对煤矿地质灾害的重视,普遍对地质灾害的威胁及防治缺乏应有的基本专业知识。

根据资料统计,煤矿地质灾害已经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带来了难以估计的损失,近些年来,几乎每年都会有因地质灾害造成的重大人员或经济损失。其中:2003年,我国安徽省芦岭曾发生过特大瓦斯爆炸事故;2004年,河南省大平煤矿发生的瓦斯爆炸事故造成了56人死亡;2012年,全国发生煤矿地质灾害1000多起,全年实际死亡人数超过1500人;其中较为严重的为1998年,全国发生较大的地质灾害多达447处,造成1000多人死亡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70多亿。近年来随着更多的基础经济建设的开展,经济发展与地质灾害之间的矛盾将会愈演愈烈,种种迹象表明加强对地质灾害尤其是煤矿地质灾害的研究与防治已势在必行。

三 煤矿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煤矿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在开采过程中某些不可避免的工作,比如在开采过程中如要对开采深度进行增加,就会导致冒顶,脱盘以及岩爆的严重地质灾害;

2、一些煤矿在采集过程中为了短时间内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而采取非常规的开采方式,比如对一些距离较近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的位置进行大量的开采,而对于一些距离较远,矿产资源较为匮乏的地带则不予理睬,长此以往,将会为后期的发展留下无法消除的隐患,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就会发生地质灾害;

3、除去较为正规的集中对煤矿进行开采外,在一些煤矿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带,当地人就会自行进行开采来换取丰盛的收益,但此类开采既无正规的开采机器,在开采过后也没有有效的防治措施,同样会留下严重的灾害隐患;

4、较多的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管理不规范,开采过程盲目只会违章作业等现象严重,且在开采过后对开采地区的防治措施执行不到位或者根本没有执行,此类隐患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将会引起严重的地质灾害。

通过对煤矿地质灾害的分析,可以得到煤矿地质灾害的几个特点:在某地发生煤矿地质灾害之后,将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或直接的或间接的严重影响;煤矿开采将会破坏所在地区地质环境的平衡性,而当某处发生煤矿开采造成的地质灾害后将会极大可能的造成连锁反应,在开采地点将会集中形成地质灾害群,在同一片开采区将会相继发生;根据煤矿地质灾害内部的联系而论,其会受到地域条件的限制,具体表现在区域性构造条件,煤炭组合特征,煤炭变质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地理条件的限制。

四 煤矿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煤矿地质灾害的种类因地而异,也就分为较多的类型,常见的灾害类型大致可通过灾害形成的原因以及灾害的空间分布进行区分,可分为以下几类:

1、岩土体变形灾害

(1) 煤炭开采区表面及地下煤炭采空区域塌陷

此类灾害主要发生于地面以下深度较打的矿区,在开采过程中,由于要向地面以下开采的深度较深,若开采时保留的矿柱不足导致矿柱支撑力不够,则很容易造成塌陷,对于开采区域较广,开采深度较深的矿区,如若不能及时的对已开采过后的空处进行回填,当地面的压力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将会产生大规模的地面塌陷。

(2) 矿山冲击

矿山冲击又称为矿山岩爆,随着开采的深入,表面压力的增大的时候,其所承受的压力将会达到微妙的极限平衡,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将会向自由空间内释放巨大的能量冲击,并向坑内大量的喷射、散爆,给矿山带来巨大的灾难。此类灾害在开采过程中或在打隧道的过程中引发的小型地震,在煤炭开采过程中时有发生。

(3) 山体滑坡

山体滑坡产生的主要原因多为开采出的煤矿以及开采工具,岩石等的随意摆放造成的,相关物质的随意摆放将会破坏山坡的原始应力平衡。此类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不仅会对矿区开采过程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随着滑坡的延伸,对周围很大的区域都将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严重影响人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4)采矿过程中引发地震

在开采过程中,遇到较为不稳定且活跃的地质时,将会引发地下区域性的地震。根据矿震的特点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a、矿震震源较浅,此类地震表面的建筑物将会遭到破坏,同时地面以下的基础设施也会遭到严重损坏甚至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b、波及范围不大,但造成的灾害却会较为严重;c、煤矿地震的破坏程度将会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而变的更加巨大;d、矿区地震有衍生性,将会造成其余几种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

2、地下水位改变造成的灾害

(1)开采区域突水涌水

此类灾害是煤矿地质灾害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灾害,开采煤矿之前对实地的考察不充分,造成对开采过程中内部涌水的估计不足。在开采设备工作时,开采区域周围水体在水本身压力和矿区岩石压力作用下,将会通过矿层的薄弱处以及岩石断层、岩石隔水层等位置进入开采区域。打穿透水断层,可能会突然遇到暗河或者水溶洞的情况,地下水或者地面水就会趁机大量涌入,而在应对措施不齐全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将会受到严峻的生命威胁。

(2)开采区沙泥涌入

此类灾害常常会伴随着开采区涌水同时发生,沙泥的涌入可不仅使得矿坑被堵塞掩埋,而且带来的灾害同样是巨大的,更严重的是将会掩埋施工机器并工作人员,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对整个矿区都会造成不可修复性的打击。

(3)其他环境灾害

在整个开采的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废物,废气,废水等,这些物质如果不经过处理而是直接排放到河海中,不仅会对地下水产生严重的影响,还会因水土流失,地下水断流等后果对整个流域的生态平衡,人文地理环境造成无法估计的影响。

3、矿体内部因素引起的灾害

(1) 瓦斯突出

地下瓦斯可以存储在封闭的空间之内,在煤层的裂痕,缝隙中无所不在,起主要的存在状态为吸附或者为游离状态,轻易不会发生聚集变化。但是在开采过程中破坏整个封闭空间之后,其内部储存的气体就会外溢,随着时间的增加气体的容量与密度也会不断的增加,而在特定的条件之下,将会产生爆炸火灾等现象,造成工作人员的中毒、烧伤等严重后果,存在严重的隐患。

(2)地热灾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煤炭资源开采工具正在快速的被研制出来同时应用到煤炭开采的作业中,这就使得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而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地热危害将会不断增大。如今,开采深度已达到800米以下,此时的温度将会非常高,一些在低温下不会发生的难以预料的灾害在此特定的条件之下就会发生,而地热的高温使得整个开采劳动环境更加恶劣,严重影响开采工作的正常运行。

4、开采结束后闭坑煤矿的潜在灾害

现如今,我国目前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仅停留在开采过程中,而在开采作业完成后因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导致该区域内仍旧存在大量的灾害隐患,此类隐患亟待处理。例如在开采过程中只是简单的对山体滑坡做了防治措施,在开采后往往会留下高边坡,此时原始的平衡已经被打破,如果不加以后期处理工作,将会很容易造成开采一段时间之后突然发生山体滑坡的现象。同时,某些煤矿地质灾害存在一定时间上的滞后性,在开采过程中没有发生的地质灾害可能会在闭坑之后的某段时间内发生,从而造成严重的危害。

五 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为了保持煤矿开采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保护矿区周围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必须重视对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制定合理合适的对策。不同的煤矿有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因此在制定防治措施的时候也要因地制宜,灵活应用,以针对不同灾害类型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1、对全民加强煤矿地质灾害的宣传教育

国家及省市相关部门应对煤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足够重视,开展各种各样的培训或教育宣传活动对全民进行教育,全面提高全体公民的防治意识。各级领导及相关矿业管理人员应当充分的了解煤矿地质灾害的产生原因,灾害类型以及各种类型灾害的基本防治方法,应主动开展相关地质防灾工作,对发生频次较高的区域进行煤矿地质灾害预测并制定具体的防治措施。

2、加强对煤矿地质灾害的科学管理并建立科学的预防工作

各种自燃灾害都有其规律可循,其灾害的发生既有其偶然性,也必定存在一定的规律可循,煤矿地质灾害自燃也不例外。首先煤矿的开采要制定严格的开采规范并组建监督部门进行实时监督检查,坚决杜绝私挖乱采的现象发生,并合理规划开采范围。在总的开采规范的前提下,结合开采矿区的实际情况建立开采的具体方案并配套相应的预报制度流程,并针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提前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患于未然。

3、积极建立良好的通风系统及人员撤离,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无论是大型国有企业或者是私人企业,都要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涉及的相关规定,良好的通风系统以及方便快捷的人员撤离通道必须在施工之前就应建立完成,同时在开采过程中实时的对矿坑内的瓦斯含量,渗水情况,地质结构等进行监测,如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要及时的进行人员撤离并迅速组织人员对隐患进行排查,直至隐患接触后方可允许人员进入。

4、开采完成后努力消除安全隐患及恢复开采区域的生态环境

在开采作业完成后,相关部门应对开采过程中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彻底排查,确认无隐患后方可进行闭坑撤离;在开采完成后,要及时对矿坑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目前,我国因煤炭资源开采造成的矿山生态环境的破坏现象已越来越严重,由此造成的连锁反应而引起的其他灾害已愈演愈烈,严重制约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进程,因此开采后对矿区周围生态欢迎的恢复显得尤为重要。

六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且因地质的不同其开采过程中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灾害类及地质灾害的防治都各不相同,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地质灾害仍然非常多,对广大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对我国的可持续经济的发展仍存在着较大程度上的制约。因此对于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的制定与实施仍然任重而道远,合理的利用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进行煤炭资源的开采,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仍是当今亟待解决的难题。

[参考文献]

[1]隋鹏程.中国矿山灾害[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2] 郑颖平.浅析煤矿地质灾害的经济评价[J].西部探矿工程.2005.

[3] 穆志宏.浅析煤矿地质灾害及其防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8).

[4]陈玉桥.浅谈煤矿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J]. 2012(22)

[5]何建璋.浅议地质灾害评估研究与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3).

[6] 罗建梅,朱胜.浅析如何加强我国地质灾害统计[J].经济研究导刊,2010(08).

第5篇:煤矿灾害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煤矿水害;防治水措施;研究方向

矿井水主要是指在矿井开拓、采掘的过程中,出现的渗入、滴入、涌入井巷或工作面的水。矿井透水问题则是指工作面、井巷与水源靠近甚至贯通而导致的出水事故。当矿井的正常排水能力已经无法承载涌入矿井的水量时,就会发生矿井水泛滥成灾现象,这就是矿井水灾。矿井一旦发生水灾,将可能破坏矿井生产环境,造成工作面接续紧张,打乱正常助生产秩序,严重时,甚至会发生淹井事故,对国家的资源和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还会引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为此,对煤矿防治水措施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

1 煤矿水灾造成的危害

煤矿水灾一旦发生,就会严重影响煤矿的井下作业施工,不仅煤矿的生产效率会降低,甚至会发生煤矿施工人员伤亡的恶性事故,对国家资源和财产造成损失,影响煤矿正常的生产生活。具体的危害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会造成硫化氢中毒、引起瓦斯地积聚并可能进一步产生爆炸现象,有害的气体还可能使人中毒、窒息甚至是死亡。(2) 煤矿发生水灾会造成巷道积水、顶板淋水,这会使煤矿巷道的空气以及工作面变得潮湿,极容易滋生病菌,恶化煤矿的施工环境,对下煤矿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3)发生煤矿水灾,就会产生大量需要排出的矿井水,相应的也会产生高昂的排水费用。(4)煤矿渗水时,矿井中会进入大量氧气,而氧气会对各种金属制品会产生腐蚀作用,这样就可能增加设备的损耗,减少相关设备使用的寿命,增加了矿井煤炭的成本。(5)如果矿井一旦透水,巷道就面临被淹以及矿产停产这样的问题,严重时还可能破坏整个矿井,造成国家煤炭资源的浪费。(6)如果煤矿发生水灾,将可能会淹没局部巷道或者矿井局部停产,如果发生水灾时有矿井工人在施工,还会造成人员伤亡的恶性事故,出现这种情况,整个煤矿就会面临停产、关井的危险。

2 目前煤矿水灾防治的一系列措施

2.1 完善防治水的制度和资料

制度和资料是完善防治水灾的首要任务。因此,在煤矿正式施工作业前,应该先编制井田地质报告、建井设计和建井地质报告,从而保证矿井工作的顺利开展。地质报告是建井设计的主要依据,也是矿井建设的主要依据,在建井过程中揭露出的地质、水文状况都是分析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重要资料。此外,当煤矿施工地的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时,还可以根据水害威胁情况编制一些专题分析报告,在制定防治水措施时可以作为参考依据。

2.2 建立健全防治水责任、技术体系

煤矿水灾一旦发生就会造成严重危险,因此,施工人员必须做好防治水工作,保证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煤矿施工人员需要严格遵守“物探先行,钻探验证,化探跟进”的原则,认真贯彻“有掘必探,预测预报,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方针。煤矿防治水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由总工程师负责整个技术体系,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辅助,设立专门的防治水机构和专职探放水队伍,并严格实行掘探分离,认真执行探放水安全确认移交工作。与此同时,为保证施工人员对防治水措施有着清楚认识,需要组织施工人员学习制定的各项制度,提高整个煤矿工作人员的水患防治意识,使防治水工作落实到煤矿施工作业的每一步。

2.3 多措并举,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

煤矿水灾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防”,防就是要做好合理留设防水隔煤柱和修建防水闸门或防水墙的工作,严禁防水煤柱在采掘期间被破坏。堵是指通过注浆手段堵住容易发生渗水问题的含水层或导水断层裂隙和陷落柱等通道。疏主要是指探放老空水以及对承压含水层进行疏水降压。排主要是通过完善煤矿排水系统、排水管路等来保证煤矿排水畅通,需要注意的是排水设施必须按照煤矿安全标准配备。最后,截的工作就是要对地表水进行截流治理。

2.4 加强安全培训教育,提高防治水意识

制度方面,一定要有详细的、准确的矿井水文地质资料,制定严格的防治水规章制度,并定期组织煤矿施工人员学习防治水措施。例如煤矿突水前兆这些一定每个人都要非常熟悉。矿井建设方面,避难硐室、紧急救生舱等必备设施一定要有,而且要定期检查维修。生产过程中,严禁在水体下采用全部垮落法开采,水体保护煤柱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留设,井筒、巷道、工作面经过含水层时一定要有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应急方案,严禁跨界开采。

3 煤矿防治水措施的研究内容

3.1 煤矿防水物探研究

由于物探具有成本低、速度快、便于施工等优点,因此在煤矿行业得到普遍应用。但是我国目前的物探技术仍不够完善,还不能完全解决煤矿防治水所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因此,还需要不断研究完善物探方法。首先要理解物探方法对煤矿防治水工作的整体作用。应该将地质资料与物探资料充分结合,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解决。只有这样才能降低物探技术不够完善造成的多解性、局限性和盲目性问题,此外,还可以借鉴同行经验,取长补短。其次,还应该不断研究完善现有的物探方法,由定性化研究向定量化研究转变。第三,加大物探方法的技术支持,推动物探资料处理自动化、微机化,有利于物探资料的总结研究。最后,煤矿行业还应该不断加强与防治煤矿水灾相关的地质问题研究,例如预测工作面的底板结构等问题。煤矿防水物探方法在不断实践与探索中,正在形成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并逐渐成为解决煤矿防治水问题的重要手段,在防御煤矿水灾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3.2 截流堵水方法研究

截流堵水治理方法在煤矿业防治水工作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国内外使用最普遍、效果最好的截流堵水方法是采用挖沟机在软岩层上修建隔水帷幕,从而进行清渣、护壁、开挖流水作业工作。普遍认为,在当前科学技术水平之下,深度不超过50m的砂砾层水可以通过修建帷幕的方法予以解决。在理论上,根据目前国内外科技发展水平、施工设备质量以及人工素质水准,在喀斯特地貌中修建大型地下帷幕的煤矿作业是可以实现的。

4 总结

当今社会,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对煤矿的需求在不断上升,要想保证煤矿资源的持续良好供应,必须充分重视煤矿防治水问题,避免煤矿水灾造成的资源浪费、人员伤亡等危害。因此,我们要全方位的去预防和治理矿井水灾,提高矿井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力度,同时从技术上对防治水工作进行根本的管治,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安全生产,才能使矿井工作处在良好的安全环境中。

参考文献

[1]崔旭芳,王龙方,刘云岗.煤矿防治水措施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3:196.

[2]罗运辉,杜成忠.谈煤矿防治水措施的研究方向[J].科技资讯,2011,25:115.

[3]郭向阳.浅谈煤矿防治水问题及其应对措施[J].能源与能,2013,11:46-48.

第6篇:煤矿灾害防治措施范文

引言

随着我国煤矿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煤矿突水问题已成为制约煤矿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引起了国内各大煤矿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强对煤矿突水的分析研究,并对其进行及时准确的预报,对煤矿 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矿井水害类型

矿井水害按水源特征一般分为地表水、老空水、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五大类型,其中岩溶水又按含水层厚度分为薄层灰岩水水害和厚层灰岩水水害两类。

(1)地表水水害

其水源是大气降水、地表水体。水源通过井口、采后冒裂带、岩溶塌陷坑、断层带或封闭不良钻孔充水或导水进入矿井。

(2)老空水水害

其水源是老窑、小窑、废巷及采空区积水。当采掘共组面接近或遇到老空水区时,往往在短时间内涌出大量老空水,来势凶猛,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常造成恶性事故。

(3)孔隙水水害

其水源是第三系、第四系松散层中的孔隙水。当煤层被第四系松散含水的流砂层、砂层、砂砾层、卵石层、粘土层所覆盖,在开采时,煤岩柱留设不足,往往造成冒裂带直接进入松散层;或松散层底部存在富水含水层,开采前水文地质条件不清,没有按含水层下回采条件留设煤柱,回采后水、砂或泥溃入井下。

(4)裂隙水水害

其水源为砂岩、砾岩等裂隙含水层的水。这种水害发生在开采北方二叠纪山西组煤层和侏罗纪煤层以及开采南方侏罗纪的煤层中。这些煤层顶部常含有厚层砂岩和砾岩,且裂隙发育,如与上覆第四纪冲积层或下覆奥陶系含水层有水力联系时,可导致严重突水事故。

(5)灰岩岩溶水水害

厚层灰岩岩溶水水害分为南方型和北方型。南方型厚层灰岩赋存与主采煤层顶、底板,几乎无隔水保护层可利用,故一旦发生突水,往往来势凶猛;北方型煤田厚层灰岩主要是奥陶系灰岩含水层,主采煤层与厚层灰岩含水层常有不同的煤系隔水保护层,此类奥灰突水与构造成岩溶陷落柱有关。

2.矿井突水预兆

矿井在各种水害发生之前都有一定的预兆,一般会出现如下现象。

(1)向导迎头空气温度降低,感到发凉。

(2)迎头空气潮湿,温度异常增大。

(3)迎头壁帮渗水,且逐渐增大。

(4)煤壁或迎头,两帮岩层潮湿,有水锈。

(5)有时可听见"嘶嘶"水流声或"底爆"响声。这是由于井下高压积水向煤岩裂隙强烈挤压与煤岩壁摩擦而发生的声响,说明离水体不远即将突水,这时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的人员。

(6)矿压增大,煤岩破碎,裂隙发育,出现片帮、冒顶及底鼓等现象。

(7)局部冒顶,有涌水或淋水,且逐渐增大并浑浊含泥砂等。一旦发现上述现象就是可能发生水害的征兆,应该及时报告,查清原因,采取措施,预防水害于未然。

3.矿井突水的主要原因

据煤矿区水文地质特征、构造特征和开采情况等综合分析研究,造成突水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3.1煤矿区的地质条件

矿区的地质条件一般都比较复杂,地下水源补偿丰富,随着开采水平的不断延深和开采范围的不断扩大,水压逐渐升高,突水威胁愈加严重,最终酿成突水。

3.2工作人员的意识水平不高

对于突水以前出现的预兆现象(挂红、挂汗、煤壁变冷、顶板淋水加大、裂隙出现渗水等)不了解,遇到上述情况后没有及时停止工作,最终导致水灾的发生。对断层的性质、落差、上下盘煤层含水层空间关系不清,盲目掘进,不重视突水预防而造成突水。井田与其周围的钻孔质量或管理不善造成突水。井田内各类小煤矿乱采乱掘造成突水。

3.3防治水工程投资力度不够

必要的防治水工程不做,或偷工减料,擅自修改设计,忽视工程质量要求等造成突水。预测方法不够先进,野外采集和数据处理存在一定的局限。防治措施不够完善,对于一些突发的现象不能及时判断和处理。

4.矿井突水灾害的防治

矿井突水灾害的防治可以从矿井防水和矿井排水两个方面考虑。前者主要考虑采取措施防止水流入矿井,或者控制流入量。这种方法可以直接降低矿井涌水量,节约排水费用,降低煤炭生产成本,从源头上制止水害的发生,是比较积极的防治水害措施。而另外一种矿井排 水措施则是利用矿井巷道中的排水沟、水仓、水泵等排水管路来排除矿井水,这种措施是对矿井水的消极处理,当矿井涌水过大时,可能失效,从而发生灾害,因此,这种消极措施不可取,只能作为辅助措施存在。防治矿井水灾的原则,是在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本文从矿井水的来源考虑实行积极的防治水,具体措施如下所述:

4.1地表防治水

地表防治水是指在地面修筑一些防排水工程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以限制大气降水和地表补给含水层或直接渗入井下,从而减少矿井涌水量,防止水害事故的发生。它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对于以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为主要涌水来源的矿井尤为重要。

4.2井下防治水

地表防治水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而井下防治水则是第二道防线,一般可采用先探放,后截堵的措施进行。

(1)井下探放水。当采掘工作面接近有突水危险区域时,就存在突水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此时,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基本原则,这是预防井下水害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则。采用探放水方法,查明采区前方的水情,并将水有控制地放出,它是消除矿井水害的有效措施之一,可以本质保证采掘工作面生产的安全。根据不同类型的水源,可采取不同的疏放水方法和措施。

(2)井下截堵水。井下截堵水是利用设置防水煤(岩)柱、水闸墙、水闸门等堵水设施,临时或永久地截堵住涌水,在矿井突水灾害发生时,隔离巷道或者封闭采区,使某一地点突水不致危及整个矿井,减轻突水灾害的影响。

4.3注浆堵水

注浆堵水就是利用注浆技术将制成的浆液压入地下预定地点,使之扩散、凝固、硬化,达到堵截补给水源和加固地层的作用。

第7篇:煤矿灾害防治措施范文

1.1客观原因就现阶段开采水平来看,煤矿的开采范围多为地球表面和岩石圈。在煤矿开采之前,两者之间的状态为相对平衡;在开采之后,地壳的“肢体”———矿石和岩石不断被肢解、挖掘,使得原有的地壳平衡被打破,从而诱发地壳的不稳定性,产生矿山地质灾害。不断开采的煤矿与不断乱放的碎石,对坡体的原始应力平衡造成破坏,进而产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而地下开采的开采方式影响了围岩的初始应力场,同时地下水的大量抽排使得地质出现塌陷情况。这种对地面均匀沉降的人为破坏,致使水田出现无法排水或者地基塌落的局面。在整个采矿过程中,对矿坑下积水的处理,会使地下水的平衡被打破,出现地层漏水现象,进一步造成地层不平衡、不稳定。与此同时,滥采乱挖等不合理的开采方法,导致矿坑突水、冒顶等灾害的发生。此外,煤矿开采过程需要大量的火和水,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产生废水、废气和废渣等污染物,而污染气体和液体的排放与固体污染物的堆积,极易影响周边环境,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并对地壳的不稳定性产生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1.2主观原因我国有限的矿山资源,使得众多小煤矿为了求得生存,或者寄生于大型国营矿山,或者不得不与其进行资源的争夺,出现了大矿山上被挖小矿山的情况,由此导致了透水、瓦斯泄漏等等现象。部分矿山为了增加煤矿产量,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而严重忽视了矿区的安全生产工作,诱发众多地质灾害,同时腐败现象屡见不鲜。

2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方法

2.1加大灾害宣传和教育力度为防治煤矿地质灾害,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对煤矿地质的防灾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在全社会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引导全社会重视,提高社会的防灾意识和灾后自救能力。与此同时,相关单位和人员可以通过实地调查的开展,对煤矿的地质灾害和灾情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及时掌握灾害实情,更新灾害防治方法和技术,引导全民防灾,保证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好准备和防御工作,在灾害来临时做到有条不紊,以最大程度的减轻灾难损失。

2.2保证煤矿开采的合理性近年来,我国已经颁布了煤矿开采的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矿产资源法》,相关从业人员也应该严格遵照规定,进行规范作业,以提高地质灾害的防治效率,尽量减少甚至避免高危动作。与此同时,矿管部门要对煤矿开采的监管予以足够的重视,有效结合矿山的承受力及其周围环境的实际条件,坚持可持续发展,对煤矿资源进行合理开采,而不是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以实现对地质环境的有效保障。

2.3提高煤矿开采技术和效率当前我国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仍旧出现较多的问题,无法实现煤矿地质灾害的技术防御。比如,选用合适的矿井模型和采掘工程,可以防止发生井下水灾;通过保证开采方法的合理性,在自燃煤层的开采过程中,减少丟煤状况,并通过密实充填或者灌浆等措施,抑制煤矿的自燃。在开采煤矿的过程中,要对采区进行合理布局,并通过加强防护的方式,减少矿压,以有效避免煤体破裂或者冒顶情况。此外,通过保证采取规模以及回风方式的合理性,实现对开采方法的优化,提高煤矿的开采水平和效率。

2.4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由于煤矿地质灾害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国家技术部门可以对其加以预测。因此,国家地质部门等相关单位和人员要加强地质的勘探,尽快建立健全灾害预警系统,并结合矿区的实际情况,在了解相关采掘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预测预报,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需要注意的是,煤矿地质灾害的预测预警工作存在长期性和艰苦性,只有切实做好这项工作,才能防患于未然,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或者间接损失。

2.5完善政府的领导责任和工作通过研究地质灾害的底数,实现对其发育分布规律的了解和掌握,以做好易发灾区与危险区域的圈定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完成防治计划的制定;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定期的研究和检查,做到以防为主,实现综合治理;通过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和执行机构的建立和完善,加强对煤矿开采的行政聂帅帅

(山西省煤炭地质勘查研究院管理;为了实现对地质灾害动态的实时监控,要建立一套健全的信息系统,并通过适时监测和预报,减轻由于地质灾害的突发性而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2.6因地制宜,开展综合防治由于地质灾害类型的差异,相应的治理措施与方法也不尽相同,为增强地质灾害的防御和抵抗,需要与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规律相结合,并通过严格的工程措施的采取,配合生物措施,实现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并保证防治工作的综合性。另外,通过快速救援队的建立,及时救助灾区,最大限度的降低灾害损失。同时,通过各族人民的团结、互助,更快、更好地完成灾后重建工作,恢复矿区生产。

3结语

第8篇:煤矿灾害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煤矿地质灾害;特征;防治

我国工业化进程在逐渐加快,能源需求量也与日俱增,尤其是煤矿资源的需求量更是供不应求,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人们就不得不扩大对于煤矿开采的数量,甚至有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益而进行非法开采活动。不管是过量的开采还是非法开采煤矿都已经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恶劣的影响,比如一些山体滑坡、泥石流以及地面凹陷的现象都是由于过度开采煤矿而引发的,这些问题不但威胁了人们的人身以及财产安全,而且还破坏了国民经济的增长。所以,我们必须要仔细分析与探讨煤矿地质灾害的主要特征,并且在这个基础之上运用相应的防治措施,这样才能够实现生态的平衡,保证企业未来的发展。

一、煤矿地质灾害特征

(一)开采时的灾害特征

1、瓦斯突出。瓦斯的主要作用就是将气体存至于一个封闭的系统之内,它会以游离或者是吸附的状态,存在于每一层的缝隙之中,但是如果破坏了其中的平衡,那么封闭的空间就会产生裂缝,这时气体将会向外溢出。如果在一定的自然以及人为条件之下,就极有可能发生瓦斯爆炸的情况,甚至会出现人员中毒或者是火灾等严重的问题。

2、地面沉降塌陷。大量煤矿开采会引起地面沉降塌陷,这是一种极其常见的地质灾害,因为大量煤矿的开采会引起地下结构的空陷,周围的岩石组织遭到破坏,因此一部分的岩石就会粉碎,掉落或者是移位。这样的情况很容易导致地面沉降塌陷[1]。并且,如果人们大量的抽取地下水并且逐步扩大地下结构的空陷区,那么地下水分布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形成巨大面积的降落漏斗,这样的情况也会使地面出现沉陷。

3、矿井突水。矿井突水指的是,在采矿以及挖掘的过程中,一旦巷道遭遇了积水问题时,那么可能大量的地下水就会涌入到矿山巷道之中。在煤矿开采的时候,矿井突水的问题也经常会发生,会给煤矿生产带来极大的阻碍。

(二)闭坑后灾害特征

至今为止,煤矿地质灾害防治仅仅是在短期之内有用,并且在看的时候还会受到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所影响,因此在矿山闭坑后,可能还是会有很大的灾害隐患。例如一部分露天的采矿矿井闭坑之后,也是极其容易出现滑坡与崩塌的安全问题的。这是因为在进行露天开采之后,高边坡也就顺势被留下了,尽管一些人员已经做了相应的废石回填操作,但是还是难以实现原始的平衡。特别是当露天开采达到很深的深度的时候,因为之后的一些原因还是会出现滑坡已经崩塌的危险[2]。地下闭坑后的灾害是很多的,甚至会引起山体开裂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在闭坑之后是不会马上出现的,而是要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会发生,也就是说在闭坑之后,还是会因为多方因素的影响而再次发生。以上的地质灾害如果发生了,就算土地已经进行了复垦,也会遭受到严重破坏,甚至会造成土地的废弃问题。

二、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进行采空区地质调研

在地下的煤矿开采特别容易形成煤炭采空地区,如果不能对这些地区进行一定的修复,那么就会形成地面塌陷。传统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建立围体,不过这种处理方法太过简单,没有对地域特点进行研究,所以处理方式所获得的效果是不够显著的。那么在开采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采空区的详细的地质调研,主要分析一下地质层的组成以及结构,也同时要想好解决可能遇到问题的措施。

(二)进行防治

我国的煤炭资源的分布范围十分广泛,不过在每个地区,地质情况是完全不同的,这是在以前,防护措施却是几乎完全一样的,所以可能会出现在某一个地方防治措施十分有效,但在另一个地方这个防护措施确实没有用的。所以必须要在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之后根据所在地的具体的地址情况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结合现今的科学技术来因地制宜开展防治工作。

(三)生态地貌修复

煤炭开采的过程会引起很多矿山废弃物,这些废弃物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不过,修复生态地貌一般是在煤炭开采工作之后才进行的,大多数所应用的措施没有符合实际的环境需要,并且相关的处理人员也只是敷衍了事,所以往往修复工作所获得的效果不太理想。因此,在开采的过程中进行修复工作就能避免这些问题,在开采的过程之中,严格规划并且科学处理废弃物,一旦发现存在塌方现象就要及时进行修复,而对于那些山体滑坡区域则是需要种植更多的植物,将修复工作以及开采工作统一起来。

三、Y语

总而言之,在开采煤炭的整体过程之中,可能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地质灾害,所带来的问题以及危害也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对于地质灾害产生原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对于防治措施的深入解析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一来,才可以有效阻止矿产地质灾害的蔓延,从而实现矿产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煤矿灾害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煤矿;地质灾害;防治

煤矿是千百年来经过地壳运动形成的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它作为一种可燃烧的能源广泛被人们开采挖掘,但问题是开采的过程中伴随着可能的地质灾害,人们只关心开采量的多少,而没有注意到人身的安全,因此造成了不可挽救的损失。我国吸取教训,近几年来,为了防治煤矿地质灾害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目的就是为了找出引起地质灾害的原因和防治措施,减少灾害的发生。

1.研究煤矿地质灾害的现实背景

煤矿地质灾害是自然地质灾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煤矿的开采伴随着众多的非自然的表现,例如开采煤炭造成的水土流失、山体滑坡、体表凹陷;煤矿中进行抽水排水时引起的水位下降、水资源匮乏;地下开采煤矿时产生的地震、地标裂缝或凹陷、煤气爆炸;剥离煤矿时对地表的环境造成的污染等等。

煤炭的燃烧为我国提供了十分之七的能源,这个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可取代。时有发生的煤矿地质灾害不仅阻碍了我国煤矿产业的发展和进步,而且对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抑制作用。能够导致煤矿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分为两种,一个是开采地地表的自然地质危害,另一个是开采井下的各种人为造成的灾害威胁。一旦发生煤矿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都是不可估量的,调查发现,每年我国发生的煤矿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比我国总灾害损失的10%还要多。例如03年的5月13日,在安徽芦岭发生的特大型瓦斯爆炸事故,这次灾害震惊了全国;04年10月20号,在河南大平工人们在进行井下作业时发生了瓦斯爆炸,最终导致了56死18伤的巨大损失。这些事故的发生都在提醒我们,对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迫在眉睫。

2.煤矿地质灾害发生的特征以及原因分析

2.1煤矿地质灾害发生的特征

经过考察分析,我们总结出煤矿在进行开采的过程中可能潜在四种灾害特征:第一、山体滑坡。在对有斜体的滑坡进行煤矿开采时,堆放在滑坡上的石头产生的压力很容易打破滑坡原始的平衡力,使滑坡坍塌凹陷,造成了山体滑坡。我国每年因为山体滑坡损失的经济价值多达数亿元。拿抚顺的西露天矿为例,自从1914年开矿以来,已经发生了多起山体滑坡事故,在抚顺西露天矿的周围几乎到处能够看到滑坡的痕迹。根据不完全的统计,1935年之后西露天矿总共发生了五十多次的山体滑坡,最大的一起造成了129万立方米的塌方,1993年发生的那次还产生了泥石流。第二、地面下降或者坍塌。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地面下降和坍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它的产生原因基本上是由于采空区周围岩层的原始应力场发生了改变,因为开采煤矿的过程会使采空区周围的岩石层破碎、掉落甚至使地表产生移动。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开采时对地下水资源的抽取,使采空区和影响区的水资源重新分配,引起地表形成降落漏斗,造成地表的沉陷。地表的沉陷不但使煤矿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而且波及的范围较广,形成了影响叠加区,使出现灾害的地区赔偿问题更加复杂,容易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和矛盾。第三、瓦斯突出。由于地壳的运动作用,许多的碳化物形成了煤层,但也有大量的瓦斯气体充斥在煤层的缝隙之中,在这个封闭的系统中游离存在。一旦进行煤炭开采时,很容易破坏这种封闭的系统,使瓦斯气体泄露出来,一旦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发生爆炸、火灾或者工作人员的瓦斯中毒现象。根据调查显示,从84年到95年间,因为瓦斯突出现象发生了10万多起灾害,给国家造成了数百亿元的损失。时间较早的可以追溯到91年4月21号的山西洪洞县,在三交河发生的瓦斯爆炸造成147人死亡,较近的是06年忻州宁武县,西马坊乡煤矿气体泄露造成18人死亡。第四、矿井突水。这种灾害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也是屡见不鲜的,它对煤矿的生产效益和安全防护产生直接的影响。比较明显的就是发生在1996年的太原市西山地区,由于受暴雨天气的影响,发生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和崩坍,伴随着洪水和泥石流,堵塞了山谷,洪水排不出去,水平面一下子被抬高,下游的洪水波峰能达到6米左右,这样很容易使洪水流入矿井中,当时冲毁了官地矿的许多桥梁和公共设施,困住了546名井下作业的工人,还波及到河西下元的街道和商铺,最终致使60名矿工和居民死亡,是我国蒙受了2亿多的损失。

2.2煤矿地质灾害原因分析

能够导致煤矿地质灾害的原因有很多,有些不能避免,有些却是因为操作不当引起的。例如开采的越深越容易使地应力变大,最终造成地表冒顶、片帮、脱盘以及岩层爆裂,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有一些工作人员在进行开采工作时,开采不得当,管理不规范,使得一些污水废水随意排放,开采后的空洞没有及时填充,因技术不熟练而乱采乱挖,破坏地质结构,胡乱指挥,这些都是人为造成的。还有一些煤矿开采者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不按规则进行开采,虽然满足了当时的一己之私,但为以后的开采种下了隐患,这也是对我国资源和环境的一种破坏。

3.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3.1加大防治地质灾害的宣传力度,形成一种全民防治的意识

我国应该加大政府部门对防治煤矿地质灾害的管控,用国家的力量对煤矿开采进行约束。为了形成一种全民防治的意识,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宣传活动,在加强人们对灾害发生后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同时还提升了当地政府部门的监督力度,对于开展防治减灾的工作有积极地作用。

3.2根据当地地质情况进行合理开采

我们要加强环保意识,遵循我国有关煤矿开采的相关政策,在尊重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采利用。如果煤矿开采地有一些重要的工程设施、密集的居民区和建筑群以及多山的地区,都应该设置煤柱做好安全工作。

3.3适当提高开采地建筑的防灾能力,减小损失

煤矿区的建筑在质量上应该高于普通的建筑,因此应该在建筑材料和基础建设上保证建筑安全,我们可以采取稳固地基、做好建筑结构的牢固性等措施。对于建造建筑的施工人员要进行防灾培训,以便对施工队伍的整顿和管理。

3.4设计一个良好的通风系统,减少瓦斯爆炸的风险

无论是国有煤矿还是个体煤矿,大煤矿还是小煤矿,发生最多的灾害就是瓦斯爆炸事故。对于这方面的防治措施只有在通风系统上加强管理和疏通,例如加大通风量、分区域进行通风等,还有设立一些检查制度,随时检查是否瓦斯泄漏,对于明火的防范工作也要做到位,矿区中使用的电器设备要选用安全防爆型的。

4.结束语

煤矿地质灾害通俗来说就是人类在自然界中对煤矿进行开采活动时,由于不规范的操作或者过度的汲取而引起自然地质环境的改变,这种改变很容易危及到人类的生命以及财产的安全,也为国家带来了经济上的损失。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防治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这也是保证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杜青松,武法东,张志光.煤矿类矿山公园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对策探讨――以唐山开滦为例[J].资源与产业,2011(4):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