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园艺生产的作用范文

园艺生产的作用精选(九篇)

园艺生产的作用

第1篇:园艺生产的作用范文

乌什园艺产业发展现状

园艺生产规模进入持续稳定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8年以来,乌什园艺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全县园艺种植面积由原来的约2.8万亩(约1867公顷)发展到2008年的3.6万亩(2400公顷),园艺生产规模迅速扩张,可称为乌什园艺的大发展阶段。随着园艺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张,园艺产品总产量迅速增长,2008年,全县园艺产品总产量达4.2万吨,比前8年增长了数倍。供应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园艺产品供需基本平衡,供略大于需,市场也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园艺产品价格和生产效益相对下降,乌什园艺生产进入了持续稳定发展阶段。适度控制园艺生产规模,提高园艺生产的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已成为全县各级领导和广大果农的广泛共识。

园艺生产由产量主导型向质量效益主导型转化

产量与效益呈正相关。在园艺生产大发展阶段,园艺产品生产与供应小于消费需求,市场属于卖方市场。随着供需矛盾的变化,目前园艺产品供需市场已转变为买方市场。人们对园艺产品质量的需求愈来愈高,质量与市场、效益的关系更加密切。园艺生产由产量主导型向质量、效益主导型转化。

园艺生产的科技含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随着园艺生产的不断发展,科技含量在园艺生产效益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只有提高园艺产品的科技含量,才能提高园艺产品的价格和效益。目前,乌什园艺生产者的科技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大力发展科技示范园建设,园艺新品种、新科技、新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步伐加快。

田艺产品的产-加-销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横式得到迅速推广

园艺生产与供应已进入买方市场,产品销售难已成为园艺生产中的大难题。为减轻农民的卖产品负担和降低广大果农的生产风险,让企业与生产联系,以企业为龙头,发展产-加-销一体的产业化模式,这种模式已被广大果农和企业所认可,既保护了广大果农园艺生产的积极性,又保证了企业的原料和货源供应,果农与企业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问题与不足

乌什园艺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尚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园艺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传统的园艺生产重视产量,忽视质量。近几年来,广大果农的质量意识有了一定提高,但是园艺产品质量普遍较低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均有待进一步提高。

田艺生产不规范,不标准

在园艺生产中,普遍存在缺少生产技术规范和标准,不同园艺生产者之间技术水平差距较大、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园艺生产总体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制定和推广园艺生产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园艺产业信息化建设滞后

园艺生产主要以商品生产为主。商品生产需首先对生产与市场信息有所了解。只有了解和掌握了有关信息,才能正确分析关系和市场需求,才能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园艺产品。生产现状与信息不灵,必然会导致盲目生产,增大园艺生产的风险性。

园艺产品产后增值率不高

近几年来,乌什园艺产品加工企业有了较大发展,但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且分布不均匀,影响产品产后加工增值和园艺产业整体效益的发挥。

对今后乌什园艺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增加科技投入,以科技进步促进和加速园艺产业发展

要保持乌什园艺在全地区领先地位,加快乌什园艺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加强对园艺科技事业的投入和支持,改善科研条件,针对影响乌什园艺产业快速发展的难点、热点等重要问题进行科研和攻关。建议组建以乌什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园艺研究办公室为技术依托的区级园艺产业、高科技示范园,加速园艺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

大力攫倡优质、无公害、标准化产品生产。不断提高园艺产品质量

生产优质、安全、高档园艺产品,是扩大县内外市场占有份额提高园艺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建立无公害园艺生产基地,大力提倡优质、无公害、标准化园艺生产,狠抓质量,狠抓无公害园艺、绿色园艺、有机园艺和园艺的标准化生产,不断地提高园艺产品的质量。

加快园艺产业网络信息化建设

发展园艺网络信息是制定园艺生产计划,实现科学调控的基础,是了解市场信息、掌握园艺生产动态、传播园艺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建议组建乌什园艺科技信息网,乌什园艺生产、市场、销售网,及时传达、沟通园艺产业信息。

加强园艺科技宣传和农民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田艺科技意识和生产水平

园艺科技成果的推广与普及离不开园艺科技宣传。广大农民是园艺生产的主力军,园艺生产水平的提高,依赖于广大农民园艺科技意识的增强和园艺科技知识水平的提高。因此,提高广大农民的园艺科技素质,是提高乌什园艺生产水平,加快乌什园艺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必须注重园艺科技宣传和加强广大农民的技术培训。

第2篇:园艺生产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电大 现代园艺设施课程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S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核心领域和实质环节。《现代园艺设施》是电大农科园艺专业(专科)的一门主要课程,笔者从2000年开始一直从事电大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现代园艺设施》课程的教学辅导,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现行农科园艺专业《现代园艺设施》课程有必要重建,以更加适应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 园艺专业培养目标

中央电大园艺专业(专科)教学计划中“培养目标及规格”为:本专业为农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从事园艺生产技术指导、管理等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

2 现行《现代园艺设施》课程内容及存在的问题

2.1 现行《现代园艺设施》课程内容 目前该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园艺工程设施、环境调节控制设备、信息传递设备、材料和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四个部分,内容涉及园艺学、环境调节学、机械学和建筑学等学科领域。

2.2 现行《现代园艺设施》课程存在的问题

2.2.1 与专业培养目标差异较大《现代园艺设施》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园艺设施的发展、设施场地选择与布局、建筑投资计划的制定、温室大棚及主要构筑物的建设与计算、环境调节设备的建设、无土栽培装置及掌握建筑识图的知识”,培养的是“设施”设计人员,而不是“能从事园艺生产技术指导、管理等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脱离了培养目标。

2.2.2 不符合生产实际需要 目前我国设施园艺生产中缺乏的是园艺生产技术人才、温室管理人才,而不是设施设计施工人才,从现代园艺设施课程内容来看,与设施园艺生产实际差距较大。

2.2.3 课程内容难度大现行课程内容跨学科(园艺学、光学、热学、电学、信息、自动控制、结构力学、建筑学等)多,由于学生没有相应的学科基础知识,学习难度非常大,根本掌握不了所学知识。

2.2.4实践教学无法实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实践教学来实现,而《现代园艺设施》实践教学在基层教学中几乎无法实施。

3 课程建设的原则

从电大人才培养模式和性质上来看,园艺专业属高等职业教育范畴,在课程建设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3.1 实现培养目标

根据培养目标解析出该专业所需的职业能力,由职业能力分解出各项技能,围绕各项技能进行课程建设,课程建设的目的是完成专业培养目标。

3.2 符合生产实际

课程开发与决策,必须以广泛的社会和生产调查为依据,把生产实际的需求和该专业的发展趋势结合起来进行合理的课程开发,在课程建设中全面体现出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最大限度的适应生产需求。目前在我国西北地区园艺产业并不发达,大型温室的经济效益不十分明显,生产中需要的是设施条件下的环境调控及作物栽培技术而不是设施的设计与施工。

3.2实用性

实用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在课程建设与教学中是以技术应用为目标,这一点对园艺专业尤为重要。因此在课程建设上要围绕这一点来做文章,课程设置具有实用性,学生学习目标才能明确,才能学以致用。

4《现代园艺设施》课程建设思路

4.1 更改课程名称

为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使课程设置更科学、更合理,改《现代园艺设施》为《设施园艺学》,二者是两门不同的课程。“园艺设施”是研究学习“设施”的设计与施工、重在“设施”,而“设施园艺”是研究学习在设施条件下环境调控及园艺植物的生产技术,重在“园艺技术”,这虽是词语顺序颠倒,但意义相去甚远。

4.2 课程内容建设

4.2.1 “绪论”,介绍国内外设施园艺新进展、新成果和新趋势。

4.2.2 “作物生理生态”,介绍设施环境下作物生理生态。

4.2.3 “园艺栽培设施的类型、结构与性能”,重点介绍当地园艺生产实际中应用的设施类型、结构和性能。

4.2.4 “覆盖材料”,重点讲授常用及先进的覆盖材料和废弃覆盖物处理。

4.2.5“设施环境的变化规律及其调控技术”,重点讲授设施条件下的温度、湿度及光照调控技术。

4.2.6“设施条件下园艺植物栽培技术”,重点介绍 “园艺作物设施栽培技术”,内容需精练。

4.2.7 “设施育苗技术”,重点介绍电热育苗的操作技术;蔬菜作物嫁接的方法及嫁接苗的管理技术,穴盘育苗技术。

4.2.8 “设施园艺新技术”,主要介绍设施作物的营养液土耕栽培和太空农业等新内容。

4.3 明确实践教学内容

设施园艺学实践教学主要内容应包括:

4.3.1 园艺植物育苗技术

4.3.2 芽苗菜的生产

4.3.3 电热温床的设置

4.3.4 园艺设施的类型和结构、应用讲解

4.4 合理选用教材

设施园艺学教材选用有两个途径,长远看由中央电大组织有关专家编写,编写组由全日制高校教师、电大教师(包括基层)、园艺专家构成,忌由单一全日制高校教师编写,以免脱离电大教育实际;临时过渡可选用用已成教材,如《设施园艺学》(21世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通用教材,主编:胡繁荣,2003年1月1日出版)。

4.5 改进教学方法

面授辅导应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4.5.1 直观式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感受直观,易理解和接受。

4.5.2 启发式教学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认真思考、综合分析,获得答案的学习情景。从而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

4.5.3 多媒体教学在保留传统授课方式优点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从平面到立体,由单纯文字到图文并茂,拓展教学空间,增加教学信息,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4.5.4 实践教学对本地区的各类园艺设施进行调查,充分利用田间实验课和校外参观实习,应用理论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不仅掌握实际技能,也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 小结

以上是本人对电大园艺专业《现代园艺设施》课程建设的一点思考,观点、思路不一定正确,但作为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园艺专业的一名课程辅导教师,有责任把自己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的积累与看法写出来,与同行进行探讨,以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中央电大园艺专业教学计划,2002

【2】 现代园艺设施,邹志荣,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2.1.

第3篇:园艺生产的作用范文

我国设施园艺发展的特点

1设施园艺生产规模逐渐扩大,涉及领域不断拓展,区域化分布趋于合理

首先,设施园艺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增幅明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设施园艺面积已从不足1万hm2发展到2010年的367万hm2,增加了逾360倍。此外,我国还有超过2亿m2塑料遮阳网、3000万m2防虫网(覆盖面积约10万hm2)以及400万m2的地膜覆盖用于蔬菜生产,我国已成为世界设施园艺第一生产大国(农业部设施园艺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组,2011);其次,设施园艺涉及领域不断拓展,设施园艺生产作物已从单一蔬菜拓展到花卉、瓜果、食用菌、中草药等多种经济作物领域;第三,设施园艺栽培地域范围不断扩大,目前我国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设施园艺生产,从我国南端的海南三沙市永兴岛到最北端的素有北极之称的黑龙江漠河县北极村,从东端的抚远县到最西端的新疆乌恰市都在大力发展设施园艺。我国南北气候差异较大。经过生态、市场和社会经济的长期综合选择发展,我国设施园艺产业目前主要集中在环渤海湾及黄淮地区,约占全国的57.2%(刘华锋等,2011)。设施形态也呈现出区域化分布的态势,北方(北纬33°~46°)以发展高效节能日光温室为主,南方则以塑料大棚多重覆盖和夏季简易设施栽培为主;现代化加温自控温室,在能耗小或能源便宜的经济发达地区或大中城市郊区作为都市农业、外向型农业和军工特需农业定位发展;现代化温室向冬季光热资源丰富的黄淮海地区和亚热带南方地区或能源资源特别丰富的某些北方地区集中。

2设施园艺生产效益明显,已经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设施园艺生产产值较高,比较效益明显。2008年,全国设施园艺总产值7079.8亿元,占园艺产业的51.3%,占种植业的25.3%,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344万hm2,产量5亿t,产值6769.7亿元,净产值5248.9亿元,用22%的播种面积,创造了36.8%的产量、61%的产值、61.5%的净产值,设施蔬菜产值占种植业的21%,相当于畜牧业的39%,是渔业的1.3倍和林业的1倍。2010年,设施园艺产业的总产值逾7400亿元,净产值逾5700亿元,使全国乡村人均增收856.7元,设施园艺重点产区对乡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都在2000元以上。以设施蔬菜为例,2010年全国设施蔬菜的产值6965.3亿元,占蔬菜产业的68%,占种植业的18.9%,相当于畜牧业的34%,是渔业的1.4倍,是林业的7倍。与露地栽培相比较,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设施园艺通过对生产环境的调控,能够大幅提高单产效益,2008年的抽样调查分析显示,设施园艺生产的每667m2综合平均产值13485.5元,净产值10456.1元,比露地生产高3~5倍,投入产出达到1∶45。以大棚黄瓜为例,平均每公顷每年产量为77t,与露地种植相比较,产量增加23%;由于能够提前上市且品质较好,所以与露地种植相比,销售收入提高了61.5%,净利润增加35.3%(魏晓明等,2010)。

3温室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初步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施园艺产业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研院所及高校通过温室整体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开发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适用于我国不同区域和气候条件下的新型温室,初步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科研、教学、推广以及生产应用的温室产业化体系,温室建造及配件生产企业数量快速增长,为设施园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装备保障。此外,还形成了多种类型、性能各异、用途广泛的配套设施及栽培技术体系,如加温与保温设施、降温设施、遮阳设施及灌溉设施、无土栽培、节水灌溉、二氧化碳增施,生物育种、机械卷帘自动化等领域的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建立了温室种植作物高产稳产栽培技术规范,提出了管理量化指标,以及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无公害农产品病虫害综合防治系统(陈琪,2011)。如:温室黄瓜每667m2年产量达1.6万~1.8万kg,番茄达0万kg,较一般设施栽培增产1~2倍,节水30%,产品商品率提高10%,病虫害防效达90%以上,农药用量减少30%~50%,实现了设施作物无公害生产,同时提出了20多种蔬菜、花卉无土栽培技术规程(李式军和郭世荣,2011)。我国设施园艺产业从工程技术、配套设施、栽培技术等方面,初步形成了设施园艺生产技术体系。

4设施园艺装备水平日渐提高,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设施园艺作物生产之中

根据我国各地不同的气候特点,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设施装备技术的基础上,开发研制了许多适合我国不同区域设施园艺生产的高效节能新材料、新设备(齐飞等,2008)。如冬季保温、夏季降温等新型覆盖材料、滴灌管带系统以及大棚温室骨架复合材料等。随着现代工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逐步形成了环境调控、栽培耕作、采摘运输、智能管理等设备系统,如以无土栽培基质消毒与营养液循环再利用技术装备、CO2施肥器、土壤消毒设备、工厂化育苗与运输设备为代表的栽培设施和消毒设备,以植物生理生态监测系统和温室环境智能化调控系统、专家咨询管理软件系统为代表的设施园艺生产管理设备,以温室覆盖材料、灌溉装置为代表的温室设施装备,以小型耕作机、嫁接用大粒种子定向播种机、穴盘苗播种机、果蔬清洗分级机、自动化嫁接装备和自动化幼苗移钵装备为代表的设施农机类等多种装备(Bergstrand,2010)。这些装备的研发和推广有力地提高了设施园艺的机械化生产水平,推动了设施园艺产业的健康发展。一些现代生物技术和航天工程技术被广泛用于设施作物遗传改良和设施新品种的选育(vanderLans&Meijer,2011),如利用分子与生物遗传学技术筛选优良品种资源,利用生物分子工程技术、细胞融合技术改良品种性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辐射诱变、航天器搭载等技术选育适合于我国设施栽培的优良园艺作物新品种。目前,我国利用以上这些技术手段已筛选和培育出适合我国设施栽培的辣椒、番茄、黄瓜、甜椒、樱桃、菊苣、球茎茴香等温室专用品种300多个,其中,设施蔬菜品种156个、花卉品种120个,温室栽培品种日趋丰富,园艺产品功能更加完善,满足了人们对农产品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5建成一批以设施园艺为主体的农业科技园区,搭建形成设施园艺技术推广服务平台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高新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已发生明显的变革,逐渐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依存型转变。作为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核心的农业科技园区,在成果转化、技术示范推广、产业升级等方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成为设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业科技园的发展经历了试验、探索、发展三个阶段,从弱到强、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从单一示范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转变,从由政府单一主体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复合主导转变(郑玉东等,2009)。在国家有关部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下,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提高我国设施园艺产业整体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农业部统计,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已建立各类现代农业园区超过5000个,遍及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其中科技部、农业部等6部委认定的部级农业科技园65个(含试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153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约600个,省级各类农业园区1500个,县地级的农业科技示范园3000个。

6设施园艺功能不断拓展,成为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支撑力量

设施园艺产业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在发挥其生产这一主要功能的前提下,不断拓展功能,其中,设施园艺功能向都市农业方向拓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Giacomellietal.,2012)。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工业化、农村城镇化速度加快,为了解决都市农业资源的先天不足及人口和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满足城市发展需求,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率先在城郊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都市型观光农业,有效缓解经济快速增长与环境资源保护的矛盾。经过短短十余年的发展,我国都市型生态农业已初具规模,基本具备了农产品供应、社会服务、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设施园艺是都市农业的主要载体和技术支撑,都市农业的建设发展需要温室、大棚等设施和现代农业栽培技术作为依托,设施园艺作物的创意性栽培又为都市农业增添观赏性和经济效益(刘二亮和陈飚,2011;Campiottletal.,2011)。近年来,我国在都市型设施园艺关键技术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设施园艺作物墙式栽培(立体栽培)、空中栽培、蔬菜树栽培、植物工厂化栽培、栽培模式与景观设计等关键技术和配套设备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满足了人们对都市农业园艺产品新奇特和观光休闲的要求。

7低碳节能和环境友好型技术成为我国设施园艺重要的发展和研究内容

我国紧紧围绕温室工程建设节本增效的目标,本着合理利用建设地区的气候资源、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原则,运用温室建设区域优化布局与标准化配套、太阳能高效利用、新型保温材料开发和节能降耗等技术手段,建立了温室标准化设计的技术平台;将浅层地源热泵技术应用于连栋温室和日光温室,提出了地热在温室中应用的有效措施(Sonneveldetal.,2010);研究开发了钢渣混凝土墙体、相变蓄热墙体以及蜂窝状墙体,热工性能均优于普通混凝土和黏土机砖(王宏丽等,2008;Younsietal.,2011);结合我国气候特点,以华南、华东、华北和西北气候为基础,分别研究了不同气候条件下连栋温室和日光温室的节能技术,相比传统温室,连栋温室综合节能率达到11.6%~38.5%;与传统加温温室相比,我国独创的节能日光温室每667m2均节约标准煤25t,2008年63万hm2节能日光温室共节约标准煤4亿t,等于少排放6.3万t二氧化碳、205万t二氧化硫、178万t氮氧化物,与现代化温室相比节能、减排贡献额提高3~5倍。

我国发展设施园艺的典型经验

1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区划,实行设施园艺产业化发展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设施园艺面积第一大国。在实施设施园艺产业布局的过程中,坚持“区位优势,形成规模,突出特色,创造效益”的原则,科学制定设施园艺产业发展规划,根据不同生产区域的气候特点、消费习惯、经济水平等多种因子,有针对性地发展设施园艺。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设拖园艺优势区域、设施园艺作物种类和种植模式适宜区域以及设施结构类型适宜区域等区划。通过整合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推动了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

2积极引导土地流转,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在政府划定的设施园艺发展区域内,鼓励和引导承包方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发展设施园艺。政府通过补贴流转价款、提供就业岗位、实行养老保险等措施,引导和鼓励承包方自愿转让土地。采取土地入股等形式提高农民发展设施园艺的积极性。尊重农民的意愿,依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在劳动力转移比较多的地区,通过培育流转市场主体、搞好指导服务和加强监督管理,进一步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以适应规模化经营和发展设施园艺的需要。鼓励发展设施园艺的农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打破县、乡、村的区域界限,提倡以生产同类农产品的农民为主,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推进设施园艺的生产、销售、加工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3积极培育设施园艺产业化龙头,提高企业化运作比重

积极推进“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引导龙头企业建立设施园艺生产基地,促进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民结成利益联合体,培育一批现代设施农业生产企业或企业集团。通过不断延长产业链,统筹安排设施园艺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使产供销相互衔接,促进设施园艺经营水平的提高。依托龙头企业,积极打造设施园艺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区域品牌及省级和部级知名品牌等品牌体系,通过创建名牌提升各地和我国设施园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4强化技术服务,有效提高企业和农民科技水平

在设施园艺优势区域和主产区,重点加强设施园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保证推广经费,优化人员结构,全面提高技术人员的科技素质。乡镇、村均配备设施园艺生产技术员,特别是设施园艺新区,聘请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跟踪指导,逐户逐棚指导,做到技术起点高、效益好,确保每户有一名明白人,每个企业有一批技术骨干。

5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强经纪人队伍建设

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企业、经纪人从事设施农产品市场营销,积极构建组织严密、网络健全、信誉可靠的销售网络。

我国设施园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设施园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在面积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其产业内部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从面积和生产量来看,我国设施园艺的面积与人均设施蔬菜供应量均居世界前列,属设施园艺大国,但要向设施园艺强国迈进,必须突破园艺设施类型、调控环境、专用品种、栽培技术等方面的技术瓶颈。

1设施结构不合理、生产安全性较差

我国从事设施园艺生产的大多数农户由于资金困难,仍主要采用简易型日光温室和竹木结构塑料拱棚,设施简陋、结构不规范、性能较差、空间小、作业不便、劳动强度大、产出率低,缺乏有效抵御冬春低温、高湿、寡照,夏秋季高温、暴雨等不利气候的措施,作物长期处于亚适宜环境。虽然我国目前大力推广以镀锌钢管为骨架的保护地设施,但一些项目因追求政绩、专业知识匮乏及经济限制,钢管大棚建设不达标,抗风雪灾害能力较差,导致冷害、冻害频发,且大棚、温室普遍缺少环境调控装备,低温、高湿病害呈多发趋重态势。尤其是近年来,一些地方盲目加快发展设施园艺产业,采取高指标和高额全覆盖补贴,不顾结构性能和建造质量,建成了一批结构不合理、使用性能差、抗灾能力低的劣等大棚、温室,给设施园艺作物生产带来了安全隐患。隐患主要来自多方面:一是盲目追求超大型大棚、温室;二是大棚、温室维修更新不及时;三是采光保温设计建造不科学;四是高指标和高额全覆盖补贴催生了大量低劣大棚、温室。

2设施装备水平和环境调控能力差,设施栽培专用品种少,栽培技术规范性差

我国大多数农户建造的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普遍缺少必要的环境调控设备,大棚、温室的温、光、水、气等小气候环境调控能力差;缺少设施生产专用小型机械、机具,机械化程度低,空间小、多层覆盖保温等导致劳动强度大,人均管理面积小,劳动生产率低,温室作物单产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我国温室番茄平均年产量达10~15kg•m-2,黄瓜15~20kg•m-2,为国际先进水平的1/5~1/4(喻景权,2011)。缺乏优良的设施栽培专用品种,栽培品种对设施环境的适应性差,有些甚至采用露地作物品种进行设施生产,影响了设施栽培效益的发挥。此外,设施栽培技术随意性大、规范性差,为了追求产量盲目进行大水大肥管理,导致产品质量差、病虫害多发,且栽培成本高、污染环境;许多新发展起来的设施园艺产区,还未能掌握相应的设施栽培技术,管理粗放,效益不高,严重影响甚至打击了农户发展设施园艺的积极性。

3土壤盐渍化、连作障碍、病虫害日趋严重,产品质量安全性低

由于设施的固定性以及栽培作物的单一性、重复性,大量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加之土壤管理措施不当,随着设施栽培年限的增加,造成土壤养分不平衡,引起土壤微生物种群改变、土壤结构破坏和次生盐渍化以及养分障碍的发生,有害物质积累、病虫害发生频繁、根结线虫严重,连作障碍逐年加重,使作物生长发育不良,产量和品质下降,连作障碍日趋严重已成为我国设施土壤持续高效利用的重要瓶颈。值得关注的是,由于防治设施作物病害药剂的不合理施用,使得园艺产品的安全性降低,环境污染严重。据估计,我国常年发生的重要设施作物病虫害多达100种以上,而造成严重危害的约50余种,产量损失超过25%。

4基础研究薄弱,无土栽培、数字农业、信息技术等普及率低,应用效果差

由于我国无土栽培起步较晚,基础研究不够深入、开发应用较少,导致我国无土栽培技术在设施园艺中的应用规模和范围极小,面积约占温室大棚面积的千分之二,产量和质量优势不明显,影响我国设施作物生产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由于环境因子对作物生理生化、生长发育影响的相关研究不够深入和系统,对环境生理基础研究缺乏足够的量化指标,即使借助于现代信息模拟技术建立设施作物生长发育模型,也未能应用于设施作物专家管理系统,对设施生产的指导意义不强。

5以个体农户生产经营为主,组织化程度不高,劳动生产率低下

目前,我国的设施园艺产业仍以个体农户生产经营为主,能够发挥作用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较少。就整体而言,耕作、播种、施肥等设施园艺的生产过程绝大多数仍靠人工进行,作业环境差、劳动生产率很低、劳动强度大,目前我国设施园艺产品的产值与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10、甚至1/100,规模化、产业化的水平较低,小农经济的生产经营与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矛盾越来越突出,更难以走出国门与国际市场接轨,生产效益低下,设施园艺的经济效益难以体现。

我国设施园艺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1我国设施园艺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业工程技术的发展,集园艺科学、环境调控、栽培管理、景观规划、现代装备等技术为一体的设施园艺内涵更加丰富。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趋势呈现温室建设大型化、设备技术集成化、操作技术机械化、设施品种专有化和多样化、覆盖材料多样化、栽培技术无土化以及病虫草害防治综合化的趋势。

1)温室大型化、现代化,管理操作机械化

由于大型温室具有投资少、土地利用率高,便于实行机械化自动管理和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室内温度相对稳定、日温差较小,便于环境控制等优点,因此,设施园艺温室类型有向大型化、超大型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温室单栋规模将会从几公顷发展到几十公顷以上。随着温室大型化的发展,对设施环境调控技术和设备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控制系统、栽培管理技术、环境因子采集自动化等现代技术装备将会成为未来设施园艺研究的重点。

2)设施结构不断优化,覆盖材料功能多样化

根据我国不同地域自然条件、经济水平和气候环境,对生产运行能耗大、产出低的不同温室类型进行结构优化,并形成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这将会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设施园艺发展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目前,我国设施的覆盖材料有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覆盖材料三大类,主要用于透光保温、遮阳降温、减少病虫害等功能,今后覆盖材料的发展趋势主要致力于节能环保材料的研发、注重覆盖材料的保温性、重视设施光环境的优化、不断提高材料的耐候性以及拓展覆盖材料的功能。

3)推进设施园艺产业园建设,品牌意识进一步强化

由于我国农业现有科技体制和农民分散经营两方面的制约,设施园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仍存在不少障碍,设施园艺产业园为农业技术和农业种植者的结合创造了条件。设施园艺产业的不断发展,对科技的需求日益迫切。因此,应通过积极引进、推广和示范先进的设施生产方式和栽培技术,完善设施园艺生产基地建设,形成一定规模和特色的设施园艺产业园,起到带动辐射作用。随着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农业市场化进程也在加快,创建品牌是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围绕设施园艺产业主打产品,实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严格按照设施栽培技术标准和规程,进行采收、分级、加工、包装、上市,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创建更多特色品牌。

4)设施环境因子调控更加智能化,设施品种更加丰富

设施园艺生产的核心是能够对设施内栽培环境进行有效的控制,创造出适于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佳环境条件。目前,现代工业技术加快了向农业领域的渗透,未来的人工智能环境控制系统不仅能够做到栽培环境全自动控制,而且与市场、气象站、种苗公司、病虫害测报等相连接,形成环境调控综合网络智能系统,进行产量、产值的预测,为生产者提供更为广泛的信息情报和确切的决策依据。温室环境控制调节的方向将会实现由单一的环境因子向耦合复杂的综合因子及高层次的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设施园艺产业的深入发展,愈发重视设施作物专用品种的选育,一些具有耐低温、耐高温、耐弱光、耐高湿、优质高产的设施专用品种将会被选育出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5)设施园艺“环境友好型”意识进一步加强,使之成为可持续农业

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设施园艺生产过程中如何实现能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将会成为研究的热点,开展以生物防治、生态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可大大节省设施内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灌水的用量,易于控制有害化学物质向外界环境排放。如嫁接换根抗逆促长、营养液闭路循环系统、增施有机肥、昆虫授粉等一系列适合于温室安全生产的环境友好型新技术,使设施园艺产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6)设施园艺生产推广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组织化程度更高

近年来,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对设施农业科技资金投入的力度,一些制约设施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得到突破,然而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使得一些好的技术停留在科研者手中,未能进入种植户手中。未来一段时期,重点深入基层推广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科技者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将会推动我国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技术水平。设施园艺产业分为产前、产中和产后三个不同阶段,其中产中阶段目前仍然以一家一户的农户种植模式为主,但一家一户的农户种植模式难以与大市场很好地衔接,因此,在产前和产后构建产业协作组织,将小生产和大市场有机地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设施园艺产业的整体发展。

第4篇:园艺生产的作用范文

在创意经济时代,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不再是技术与信息,而是创意和创新。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已进入快速增长期,产业领域、文化领域对其集聚区的研究很多,但针对园区公共空间景观方面的研究还很欠缺,艺术型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其中活动最为艺术,场所最为个性,社会效益最为突出的一类。

艺术型文创园公共空间概述

文化创意产业园概述

1.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及特点

继农业经济以自然资源、工业经济以资金设备为重要资源之后,知识经济使智力、创意和人才作为经济资源获得了空前重要的战略地位。文化创意产业指的是文化内容通过创意手段,并取得经济效益的所有生产和销售与精神消费品相关的产业,具有高创意、高附加值、高流通、高渗透性等特点。

2.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概念及功能

中国当前的文化创意企业,几乎都是小型甚至微型的,有的只不过是工作室或创意个体,在这种情况下,文化创意企业集聚起来形成集群,可以大大减少成本,降低风险,提高效益。同时,许多资源集中到一起,可能催生出更优秀的创意。创意产业园作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外在形态,是一个界定了的、具备一定规模的特定区域,有较为完善的公共设施、社会网络和管理系统,以创造性智力劳动为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六大功能包括。研发、孵化、生产、展示、交易、生活。

3.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分类

角度不同,文化创意产业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划分方法。按照文化产业园所呈现的大致特征可以分为产业型、艺术型、高科技型、娱乐型四类,各举一例的话,有天津经济快乐特别区,北京798艺术区,香港数码港和北京欢乐谷。本文将研究对象限定在艺术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其属于创作型园区,以特色文化资源或人才为依托,多集中在保护再利用的旧厂房区,自发聚集和政府发起均有。其原创能力强,但艺术产业化程度还相对较弱。目前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下文简称艺术型文创园)有北京798艺术园区、北京通州宋庄艺术区、青岛达尼画家村、上海的田子坊等。

艺术型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社会功能及特点

1.艺术型文创园的社会功能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后工业时代的一种产业集聚形式,按照产业链的模式形成利益共同体以创造竞争优势是其最基本的经济功能。与此同时,艺术型文化创意产业园还具有更重的文化事业色彩,其社会功能包括:

(1)培养、保护艺术人才。

艺术人才是艺术创作中最活跃、能动性最强的因素,在艺术型文创园区内保持艺术人才层次的多元性有助于艺术人才业务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艺术门类的不同有助于彼此间相互借鉴,年龄层次的完整性有助于实现继承与创新,从整体上促进艺术家群体的孵化。园区内沙龙、展览和研讨会的定期举行能够促进艺术家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其他业态的存在也帮助艺术家成长。园区服务平台可为维护艺术家的人身权利和经济权利提供法律咨询和保障,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方面。

(2)平衡、繁荣艺术生态。

艺术型文创园的社会价值并不是体现在能够成就几位艺术巨匠,而在于这些或成功或平凡的艺术家们独特的生活方式、高价值的精神创作可为园区及周边区域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园区能够帮助艺术家摆脱单纯创作的桎梏投身于完整的艺术生态链条中,在比较和学习中直观地审视自己的作品,在“往复上升”的过程中获得教益并继续创作。

(3)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国家软实力。

艺术型文创园作为艺术家集聚的场所,是城市中艺术类人才和文化设施的高密度区域,有完整的艺术家培养及推广机制,文化艺术氛围浓厚,能够对城市居民起到艺术熏陶和审美教育的作用。园区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城市艺术发展的现有水平,塑造城市形象的同时也为城市旅游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增长点。当下,现代艺术占据着中国艺术的高地,我国传统的艺术门类和艺术特质在逐渐被消解,艺术型文创园可以通过繁荣艺术事业增强国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

2. 艺术型文创园的特点

(1)艺术、创意氛围浓厚。

艺术型文创园起源于艺术家们对群聚以及艺术乌托邦的渴望,在与产业结合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成熟。由于园区汇聚着大量艺术家和文化从业者,以艺术品的创作、展示和交易为内容,园区本身也多由工业遗产改造而来,这里的艺术、创意氛围浓厚。艺术家们利用园区内的厂房建筑挥洒着自己的创造才华,将艺术融入建筑及周边环境。以798艺术区为例,落有致的工业厂房,管道纵横,砖墙斑驳,另类的当代艺术作品与过时的生产机械等历史遗迹相映成趣,艺术小店彰显特色,艺术活动精彩纷呈。

(2)具有旅游吸引力。

知名的艺术型文创园因其艺术氛围浓厚,展现城市文化魅力,能够吸引各地游客,拉动所在城市乃至周边城市的旅游业发展。现在旅游观光客正趋向越来越年轻化、富裕化和受教育程度更高化,与自然观光相比这些游客更倾向于文化观光。文化创意产业旅游应运而生,它是以文化创意产业构成要素为依托,以各类园区为物理空间载体的一种全新旅游模式。据798艺术区管委会信息,园区每年举办的各类展演、时尚以及文化艺术活动可超2000场次,到访宾客超过200万人次,其中境外人士超过30%。

(3)艺术资源保护需优于产业发展。

艺术型文创园是以特色文化资源或艺术家群体为依托的,与娱乐型、消费型文创园的发展模式不同,部分艺术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比如建筑特色、工业文化、艺术家等,要持优先保护的原则防止极度的市场开发。艺术是一种自为的存在,并不肆意接受外力的干扰,应该严格控制非艺术业态的比重以保护其文化纯度,可利用与政府互动合作的机会获得一些特殊政策,鼓励艺术家群体在此生存下来。

展现艺术氛围

1.运用多元化的艺术语汇

艺术型文创园内的公共艺术作品比比皆是,这里的一切景象和印记,无不彰显艺术家们的艺术品位与独特视角。每一种艺术思潮和艺术形式,都为设计师们提供了可借鉴的艺术思想和形式语言,其中以当代艺术思潮的介入最为常见,比如装置艺术、大地艺术、概念艺术、极简主义艺术和涂鸦艺术等。参观者徜徉在园区,常会惊喜地发现大面积的涂鸦墙或角落里的小雕塑,获得视觉上的愉悦和心灵上的启迪(见图2)。经装置艺术家们对场地材料改造而成的景观小品散落在公共空间中,带着对园区历史的记忆,凝结着工业时代的文明气息。

2.讲究景观要素的细节

(1)建筑立面

建筑立面是园区公共空间的主要界面,是体现园区文化特色和艺术创意的重要视觉元素。建筑立面的艺术化处理可分为三种价值取向:以保护为核心、以时尚为核心、以个性化为核心。就具体建筑而言,价值取向可以是多元复合的。建筑立面的风格化改造通常基于某种艺术潮流,常见的设计手法有简约主义、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这三种方式都很容易与旧工业建筑原有形态相协调。

(2)地面铺装

特色的质感、丰富的色彩、多样的构形,铺装所表现的韵律及象征意义能为公用空间赋予活力与个性。运用隐喻、象征的手法来表现某种文化传统和乡土气息,引发人们视觉的、心理上的联想和回忆,是铺装构形设计中创造个性特色的常用手法。在铺装设计中还经常运用文字、符号、图案等细部来突出空间的个性与时尚感。

(3)局部绿化

艺术型文创园公共空间中植物景观的最大特色就是对“恣意”和“规整”的充分表达。恣意是任植物的枝叶以自然状态生长,保留原有和后来栽植的均有,可以显示公共空间自由、不拘束于特定规矩的特性;规整是对植物形态进行人为的规划和控制,使其成为景观亮点和视线焦点,与公共空间呈现出的“设计感”相匹配。在具体手法方面,攀爬植物的运用可以带来一种生活气息,为硬质立面增添色彩与活力。小型的盆栽经过艺术家的个性化处理,能成为新的景观装饰。

(4)景观小品

景观小品既包括公共雕塑、设施小品还包含大量的公共标识,是最容易汇集艺术家和设计师艺术创意的环境元素,一件特色的小品就能令人记住一个空间甚至一座城市,同时,景观小品的易更新性也便于艺术家们将时尚创意不断释放到公共空间中。通过与园区精心设计的公共设施的接触,使用者能获得更多的精神享受和艺术熏陶,体验到“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魅力。

艺术型文化创意产业园作为城市文化生态主动脉和城市形象新名片,值得更多学者对其进行关注和研究,其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是体现园区创意氛围和艺术气质的重要阵地。在系统设计理论的指导下,经过景观规划师和入驻艺术家群体的联合设计,定会对园区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起到积极作用。

第5篇:园艺生产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园艺用品产业政策消费品牌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提速,居民在生活居住方面的品质性要求也逐步提高,对于园艺方面的要求也逐年增加。进行年随着与全球园艺用品行业的不断交流和发展,通过逐步吸收和消化国外园艺用品设计、研发和生产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我国园艺用品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除此之外,我国对园艺文化的崇尚、快速的城市化进程、逐年增长的城市公共绿化面积和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都有效促进了我国园艺用品行业的发展[1]。

一、园艺用品行业发展中存在的机遇

1.园艺文化在生活的各方面都得以体现

我国园艺起源于商周,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如苏州园林,不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我国园艺文化的集大成者。近现代,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人们的居住空间缩小,但园艺文化在生活中的渗透并未减少。如在私家花园种植花卉、修剪草坪或在阳台放置简单的花床、吊篮等日渐被广大居民喜爱,成为人们休闲、娱乐、陶冶情操的主要方式之一。扎根人们内心的园艺文化为园艺用品稳定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从国家产业发展的角度,对园艺用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给予了有力支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领域,鼓励城镇园林绿化及生态小区建设;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领域,鼓励发展节能、节水、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的开发、应用及设备制造,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工程(如生态家园),上述领域均与园艺用品行业息息相关。

此外,2009年国务院为调整产业结构颁布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其中《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就加大了对轻工业的调整和促进政策。园艺用品隶属于轻工业,随着国家对轻工业的支持,园艺用品行业也将从中受益。

3.城市绿化发展促进园艺用品公共消费

为了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产业的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我国自1992 年起在全国开展创建园林城市活动。截至2008年底,全国城市园林绿化面积达到170.89万公顷,比2000年增长119.62%。[2]根据“十一五”城市园林绿化的总体要求,城市绿化工作目标是到2010年,我国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平方米以上。作为园艺用品行业的下游,城市公共绿化在日常维护过程中需要采购大量的园艺用品。城市化建设加速,城市公共绿化面积不断增加必然带动园艺用品行业的发展。

4.居民收入提高、居住条件改善,推动园艺用品居民消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水平持续提升。2008年,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781元,比1999年增长169.57%;同期城镇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也由1999年的4,616元增长到2008年的11,243元,提高143.57%。庞大的园艺爱好者成为推动园艺用品稳定消费的主要动力之一。

二、园艺用品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虽然我国园艺用品行业在过去几十年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园艺用品行业内企业仍然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不高,经营方式以代工为主,自主品牌稀缺。具体行业现状如下:

1.行业内企业数量众多

园艺用品制造企业数量众多,市场化程度较高,属于完全竞争市场。据统计,截止至2010年9月30日,我国生产园艺用品的企业数量大约在3,600家左右,这些企业主要活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生产的园艺用品品种多达上万。但是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难以保证持续稳定发展,各地政府应采取政策鼓励整个行业整合,做大做强。

2.规模化专业厂商较少

园艺用品行业内具备一定规模的专业园艺用品企业较少,其中大部分生产厂家都不是专业经营园艺用品,而是在主营其他业务如小五金或塑胶制品的基础上,兼营一些园艺产品;小部分厂家以个体户的身份参与其中,向市场提供一些简易的园艺工具,就近销售。各地应该扶持专业的龙头企业,保证整个产品的研发和制作的专业化程度。

3.企业经营模式多以OEM和ODM为主

我国园艺用品行业属于出口导向型行业,产品基本上面向海外市场,我国是世界园艺用品制造中心,多数企业都是为国外知名企业提供代工,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园艺用品厂商较少,就本土品牌而言,在手工具类、灌溉类、装饰类、机械类兼具品牌知名度的代表性企业有上海“沃施”,在上述四大类单一产品系列中,具一定知名度的品牌有“翠荺”、“万德凯”等。这类企业应扩大国内销售的力度和品牌的宣传,国内市场才是其真正能够做大的关键。

4.中高端售渠道将逐渐增多

目前,我国园艺用品销售业态主要是通过各地区花鸟市场、大型商超和园艺中心等进行销售。其中,以花鸟市场为主,大型商超和园艺中心为辅。根据调查统计,花鸟市场销售的产品从价格和质量角度区分,基本属于中低端产品。中高端产品销售渠道主要为大型商超和园艺中心。其整个产品的销售价格相对较高,质量能够得以保证,其主要的目标客户群是城市高端用户。[3]随着人们对园艺用品的要求不断提高,中低端的花鸟市场将随着客户数量的减少而逐步萎缩,预计中高端销售渠道在数量上和地域覆盖上都将有所增加。企业应加大对中高端销售渠道的投入,开发相应的产品。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工具行业协会.我国园艺用品市场发展前景分析[J].现代园林.2011(2):5~8.

第6篇:园艺生产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四川欠发达地区;园艺产业;发展

1四川欠发达地区园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

四川地处内陆、面积广阔,存在着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均的状况。相对而言,四川西部由于山地的限制,发展相对落后,存在着广元、广安等多个欠发达地区。由于技术推广的障碍,农民知识水平有限,对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缺乏充分的认识,种植模式比较单一,生产水平低下,大多欠发达地区的规模效应不突出,导致产业资金无法集中,在抵御风险上存在较大的风险。一方面,松散的资金无法抵御自然灾害;另一方面,园艺产业间小生产与大市场及大流通上的矛盾,也无法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

1.2产业链不完善

经过多年的发展,四川欠发达地区的大部分农民已经意识到园艺产业的重要性及益处,农民会根据身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种植适合该地的农作物、蔬果或者花卉。但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病虫害等问题,尤其是在杀虫剂泛滥的今天,选择一种有效、科学、健康的防治虫手段,对于知识水平有限的农民十分困难。这种产业链上的不完善,不仅体现在前期的投入上,后期的输出管理也十分关键。我国目前园艺产业的产品利用形态多为生鲜状态,这些新鲜的瓜果、蔬菜含水量高达90%,四川的运输路况复杂,在运输途中造成的损失也十分惨重;而且在产后处理方面做得不够完善,加工程度低、产后处理链不合理,致使园艺产品在流通过程中耗损巨大。

1.3缺乏安全机制

目前,四川省的许多地区对园艺产业的生产环节的掌控以及监督并不很到位,最显著地表现在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上。在园艺生产的过程中,许多种植者为了牟取利润、获得更多的收益,往往会使用很多催熟剂、大量杀虫剂、化肥等,因而园艺产品的化肥超标、农药残留现象比较严重,笔者认为这正是众多欠发达地区园艺产业品牌实力弱的一大重要原因。安全机制的缺乏,给该省的园艺产品输出带来很大障碍,严重削弱了四川省园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2加快四川欠发达地区园艺产业发展的建议

2.1明确定位.优化园艺产业结构

首先必须确立该产业的定位,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让园艺产业走上稳定、健康发展的轨道。对此,笔者认为:绿色产品才是园艺产业的发展定位。对此,四川欠发达地区的园艺产业要根据自身的区域优势,积极开拓市场,比如利用与发达地区企业合作的形式,让欠发达地区的农民能够很好地了解企业发展、客户需求,并结合市场的供求量,寻找适合该区域种植的园艺产品,生产高质量的绿色、有机食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次,园艺产业的优化则体现在品种结构的调整上。比如对于气候多变的山区,可积极发展早、晚熟或者反季节的产品,培育优、新、特产品;对于一些优质园艺类产品,要建立专门的生产、加工、出口基地等。产业结构是一个动态的行为,因此,政府要大力引导企业、农业、科技三者的有机结合,时刻把握市场动向,结合园艺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多方因素,做出合适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量、效益、品质的协调统一。这样整合产业结构,也能够更好地抵御各种市场风险。

2.2更新传统观念,发展现代化绿色园艺

第一,政府可以加强园艺设施建设,营造一种宽松的园艺产业投资氛围,传播先进技术、先进理念,使农民认识到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建立绿色理念、技术先进的园艺产业区;第二,要进一步加强园区质量监管,用完善的管理、约束制度,防止杀虫剂、化肥、营养调节剂的滥用,并用严格的基地产品检测制度,确保产品的安全采收,严格把手每一道质量关口。只有这样,才能以优质的产品不断提升其档次,进一步做大园区品牌,提高欠发达地区园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让更多像“峨眉山茶”、“四川泡菜”、“蒙顶山茶”一样的区域大品牌出现在园艺产品市场上。

第7篇:园艺生产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有机园艺;有机农业;生态学;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345 文献标识码:a

1 有机农业国内外发展现状

1.1 国外发展现状

成立于1972年的国际有机农业联盟使大家越来越关注有机农业。20世纪90年代后, 生物行业商品交易会成立,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有机产品的贸易机构,各个国家如澳大利亚、日本等纷纷颁布有机农业的法规,使得世界有机农业得到快速的发展。近年来,有机农业得到了加速发展,有机农业面积前3位的国家分别是澳大利亚、阿根廷、中国。

1.2 国内发展现状

在20 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了现代意义的有机农业。1994年,我国成立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这是我国第1家有机认证机构。2005年实施有机产品国家标准,并且质检总局了有机产品认证的管理办法和实施规则,我国有机农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截止到2006年,我国有有1600多个机构获得有机食品认证,有机产品数量多、种类全,大约有30大类,400左右的品种数。获证产品一般是初级原料,加工后的有机产品相对来说比较少。

2 有机园艺的相关内容

2.1 有机园艺基本要求

有机园艺生产和普通农业不一样,不允许使用人工合成的农药、化肥,用自然的农作方式,保持生物多样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土壤资源,创建和谐的生态环境。有机园艺主要有以下要求:原料要求,原料必须是建立在有机体系中或者用有机的方式采集到的天然野生产品;过程要求,在整个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的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等要求;跟踪记录,要有比较完善的跟踪审查体系,要及时记录生产和销售的相关档案;要通过有机认证机构审查认证。

2.2 运用高新技术和传统农业技术进行有机园艺

要严格选用生产资料和生产技术,使有机园艺优质高产, 而且保护环境。在农药和化肥等方面要进行技术革新,选育的新品种不仅要满足常规要求,还要有抗性。对病虫的控制要适当,不能都把虫子杀死,要充分利用植物的抗逆性,保持生态平衡。

要利用我国传统农业技术,主要通过有机肥、绿肥等为其提供养分,对病虫害利用植物性农药进行综合防治,要培肥土壤,种植多种植物,合理的进行轮作。现代的有机园艺也要吸取我国传统农业技术,才能更好的发展。

2.3 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进行有机园艺

园艺的工作十分复杂,不仅植物种类很多,而且生产技术也不简单,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虽然现在大部分使用机械来进行园艺工作,但很多工作仍然需要人工来完成,比如修剪植物、整枝等。在有机园艺中,要使用有机肥或者天然肥,还要进行嫁接、剪枝等工作,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完成。

2.4 有机园艺是三效统一的产业

所谓“三效”,即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进行有机园艺时,要对环境加以保护, 极少的投入外来的物质, 生产出的产品价格也比较高, 因为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进行有机园艺,同时促进了就业, 达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效统一。

3 有机园艺生产优势

3.1 劳动力资源丰富

有机园艺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需要大量的人工去进行操作,我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有机园艺中,有很多的生产环节和我国的传统农业有很多相同的地方,这样大部分的农民都能进行操作。发展有机园艺,增加了就业,也解决了劳动力过剩问题,大大提高了我国园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2资源丰富

我国各处地形气候不同,地域辽阔,资源种类丰富。我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不仅植物种类多,不同的环境也适合园艺的发展和生产。所用的有机园艺的植物般都是原材料采集来的,并没有经过基因重组的改造,在很多偏远地区,很少使用农药等,可以直接作为发展有机园艺的地区,方便,安全,所建成的生产基地隔离起来也很容易。

3.3 农业技术优势

我国是农业大国,经过长期实践,积累了很多农业经验和技术。比如用养结合、精耕细作、农牧结合等。这些农

业技术有利于更好发展有机园艺,成为我国发展有机园艺的优势。另外,很多生态农业基地也可以直接转化为有机园艺生产基地。

3.4 优秀的农业思想

在有机农业中,强调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能过多的人为的干预自然。要注重合理的轮作,利用天然有机肥等,要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遵循自然的客观规律,天时地利人和。这些优秀的农业思想对有机园艺来说也是发展优势。

参考文献

[1] 马世铭. 世界有机农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发展动态[j]. 中国农业科学, 2007(10).

[2] 郭文韬. 中国传统农业思想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1.

第8篇:园艺生产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园艺果树;果树园艺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S66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430076

引言

果树园艺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能够促进果树产品产量和品质的提升,促进农户经济效益的增涨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同时对于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加强果树园艺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果树园艺技术的作用,解决园艺果树中存在的问题,是当前广大果农和技术人员普遍关注的课题。因此,围绕园艺果树中存在的问题及果树园艺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1园艺果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园艺果树棚体问题

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的园艺果树棚体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包括通风能力差、授粉种类少、缺乏全面修理、栽培技术落后、农户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配合、施肥管理不科学、土壤肥力较低等,严重影响着园艺果树种植的发展[1]。

1.2园艺果树发展规模小

现阶段,许多地区园艺果树发展的推动者主要是农民个体户,其专业栽培技术和知识较为匮乏,再加上尚未构建完善的农业销售服务体系,没有实现有組织的批量对外销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园艺果树的发展。此外,有些农户在种植园艺果树时,没有做好市场调研工作,设施设备不完善,这些因素都阻碍了园艺果树的市场开发和发展[2]。

1.3先进技术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的发展,园艺果树的栽培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和创新,有效促进了园艺果树生产的发展。园艺果树种植人员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是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匮乏,同时无法熟练操作技术型的机械设备,而相关技术人员虽然掌握了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够熟练地操作技术型机械设备,然而,缺乏实践经验,使得园艺果树栽培实践与专业理论知识无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1.4园艺果树产品质量不高

现代人们渴望能够吃到绿色、无公害的果树产品,然而,在实际园艺果树栽培过程中,棚体温度比较高、空气流通不顺畅,使得病菌和害虫容易大量滋生,而种植人员为了治理病虫害就会增加农药喷洒的次数和喷洒量,进而污染空气,使得果树产品质量降低,无法满足人们对绿色、无公害产品的要求。

2果树园艺技术的应用探讨

2.1科学选择园址

种植人员应该严格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科学选择园址,综合考虑果树的生物学特性和种植区域自然条件(有效积温时间、年平均气温、光照时间等),土壤条件(PH值、结构类型、土层厚度)和地下水文条件等因素,尽可能地选种本地的树种和品种[3]。

2.2加强果树管理

2.2.1栽植管理

果树栽植前,种植人员应该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选种芽体饱满、高度适中、根系发达、茎秆粗壮的优良果树苗木;确定合适的栽植密度;用道具修剪苗木的根系断根,并做“沾浆”处理,其中,可以加入适量的ATP生根粉至浆液中,促进新根生长等[4]。苗木栽植过程中,可以先在定植穴的底层放入适量的有机肥,回填时要边回填边踩,为防止浇水后回填土出现塌陷,应该使回填土面比地面稍微高些。

2.2.2栽植后管理

果树栽植后管理的重要内容包括2方面。施肥管理,在树种刚栽植完成后要及时施加底肥,果树生长过程中还要注意做好追肥工作,其中,种植人员应该根据果树生长特性和和实际生长情况确定科学的追肥方法、次数和时间,同时要注意不同生长阶段要施加不同的肥料,例如,氮肥主要被施加于果树的萌芽期和坐果期,以促进果树萌芽率和坐果率的提升;而对于花芽分化期和坐果期的果树应该以草木灰、果树专用复合肥和腐熟有机肥等肥料为主,以显著提高果树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果树栽植过程中,浇水管理也非常重要,与施肥管理相同,种植人员要根据果树生长实际情况和需要科学合理的浇水,例如,夏季高温季节,如果果树出现干旱现象,要进行及时补水,而降雨量较大时,要做好排涝工作,及时将多余的水分排出,防止果树根部浸泡在水中发生腐烂。

2.2.3整型修剪管理

科学合理调整果树的外形和高度,确保果树获得良好的光照和透风性,不仅有利于种植人员的管理,而且对于提高果树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果树整型修剪不是盲目的,应该充分考虑经济要求、自然条件、果树的生长时期特点和生长结果特性等方面的因素,在整型修剪时要做到平衡树势、轻重结合、统筹兼顾、因树修剪、随枝作形、合理安排和综合运用。

2.2.4花果管理

花果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果树产品的产量与品质。果树花果管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确保花期的授粉条件,为树体提供良好的营养,同时,还可以利用生长调节剂来促进坐果率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还应该做好疏花疏果工作,以保持树体的合理负载量[5]。

2.2.5病虫害防治

果树生长过程中发生病虫害是在所难免的,目前,果树病虫害防治应该使用低残留、低毒和高效的生物农药,尽可能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同时,必须要严格控制农药施加量,在果实采摘前的1个月内禁止向果实喷射农药,以免大量农药残留在果实上,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同时,还应该积极应用和推广果实套袋技术,以实现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2.3温度与果树园艺

果树园艺技术能够实现温度的控制,从而实现果树发芽、开花和结果的控制,例如,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控制花期白天和夜间的温度,保证果树授粉受精,提高坐果率。不同生长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通常情况,对于果树而言,要严格控制花期和果实生育后期的温度,其中,花期的温度控制在5~20℃之间,白天温度过高或夜间温度过低都会对果树授粉受精产生影响,而果实生育后期的最高温度不得高于30℃,如果温度过高就可能会导致果皮粗糙、品质降低。除此之外,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对温度进行控制,可以加快果实的成熟,使果实更早的占领市场,提高果农的经济效益。

2.4果树的营养诊断

果树的营养诊断主要是指通过观察果树的生长情况,判断果树是否缺乏营养,从而及时的补充营养,提高果实的产量和品质。春季种植人员要观察树叶颜色的深浅,营养状况良好的果树的树叶颜色分明;夏季观察果树长势的涨停,生长状况良好的果树梢壮、叶多;秋季观察果树的叶色,如果果树中部和下部的树叶长势良好,则表明果树的营养状况良好;冬季观察果树的叶痕和枝芽,如果果树的枝干色量、粗壮,则表明果树的营养状况良好。这种观察果树生长情况的方法在判断果树营养状况时,虽然存在偏差,但是简单、方便、快捷,可以为果树的栽植提供一定的依据。

第9篇:园艺生产的作用范文

管理型园艺复合人才是指为满足园艺产业市场化和农村建设的需求,在拥有园艺生产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具有较好的园艺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且可实现土地、资本、信息、市场等生产要素的有效结合,推动园艺产业市场化进程的人才。据农民日报和中国农业新闻网调查发现,农民现在反映最多的问题是农业科技服务的不足,农业人才的缺乏,故管理型园艺复合人才的培养对我国园艺产业市场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我国园艺产业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型期,产业的重组、联合、资源调配和品牌建设等亟需园艺管理型人才;且新农村建设对管理型人才的要求更高。其次,园艺产业的管理和技术已经不仅是指田间管理,而是经济学、园艺学、生态学、农机学、信息学等学科的综合利用,园艺科技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亟需园艺管理型人才。最后,大园艺产业还涵盖了贮运和加工,实现园艺产品综合效益需要管理型人才的支持。

二、管理型园艺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现在转型期的我国园艺产业对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和质量要求更高,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园艺人才培养和创新的重要基地,人才的类型和质量至关重要,故提升学生市场竞争力,是高等农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1.提高园艺专业认知程度。受传统观念影响,农科类专业普遍不受欢迎,甚至部分高校教师也存在被动择业的现象,其思想仍停留在“脸朝黄土背朝天”式的农业发展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工作懈怠,所以进行管理型复合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是提高整个社会对专业本身及发展程度的认知,即现代农业具有新的耕作制度和运作模式,已实现与现代科学的有效结合。教学过程中提高专业认知程度的首要任务是使教师和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了解现代园艺产业的基本特征,认识到农业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从思想水平层面上提升专业认知度。其次提高学生认识园艺产业重要的经济地位,包括农业的附加经济价值,解决长期以来农业经济价值低、农业产值低的思想观念,实现低投入、高收入、高效益的园艺发展思想。最后应加强教师和学生对园艺产业整个链条的了解和认识,在现实层面上实现整个现代园艺产业链的深层次认识。

2.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实现管理型人才培养的先决条件。管理型园艺复合人才的培养需要在园艺学专业的基础上,实现“大园艺学科”,并与园艺产业市场接轨,这将会在园艺产业的现代化、市场化运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园艺由“田间”走向“市场”。但现在园艺类本专科多侧重在园艺及相近学科的学习,跨学科课程涉及较少,所以提高园艺学管理人才的培养应在原来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以专业选修课或公选课的形式进行知识补充,使课程体系覆盖整个园艺产业链,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课程体系的多样性建设要处理好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实验课和实践课之间的关系,课程体系既要覆盖广,又要突出重点,层次清楚。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基础课、专业课作为人才培养的必选课程应重点实现学科配套,在体系专业性的同时加强管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等相关课程设置,实现大学科交叉。公共选修课课程作为学科知识的外延,其建设尤为重要,应纳入园艺教学大纲建设,并针对专业建设特点制定相应的课程大纲,以实现知识系统、全面化教育。

3.提高师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师资队伍高质量人才培养建设的关键,是高校特色形成和优势体现的根本,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优良教育的保证。然而近年来大学发展过快,虽然人数在急剧增大,但教学“软件”及“硬件”并没有实现同步发展。主要表现为优秀教师资源的缺乏、教师知识体系陈旧以及前沿科学知识的缺乏,教学内容没有实现质的变化;同时实验和实践设施不能满足师生要求,更新缓慢且部分与市场脱节,所以加大师资和教学设施投入是管理型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师资水平建设首先应加强广大教师的培训,包括教师对新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吸收和拓展,同时建立“新老教师互助”,共同带动教学发展。其次应加强实验和实践基地建设,利用校内知识平台搭建现代化产业模式基地;同时还要通过校办基地、实习工厂或直接与企业联合的方式加强教师和学生市场化园艺产业的教育,实现“产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