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共安全形势范文

公共安全形势精选(九篇)

公共安全形势

第1篇:公共安全形势范文

【关键词】校园安全;公共安全管理;SWOT分析

一、SWOT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SWOT分析方法起初是一种企业内部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SWOT方法自形成以来,广泛应用于企业战略研究与竞争分析,成为战略管理和竞争情报的重要分析工具。近来,该分析方法已广被应用在许多领域,如单位状况及个人能力的自我分析等等。

二、校园公共安全管理的SWOT分析

校园公共安全管理是关系教育事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也是学校正常运转的保障。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学校公共安全的任务更加繁重、复杂和多样化,面临的形势也更加严峻。学校的公共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食宿安全、社会交际安全、兴趣活动安全、教学实验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安全、就业安全等。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当前我国校园公共安全管理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有利于发挥优势,能够针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到未雨绸缪,同时也有利于从根本上寻求我国学校公共安全管理的战略和对策,提高管理的水平,为创建平安和谐校园而努力。

(一)校园公共安全管理的优势

学校本身是从事教育与培训的机构,因此对于培养师生员工的公共安全意识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另外,相对于社会人员而言学校的师生群体的素质相对较高,也更容易调动师生员工进行安全管理的积极性。通过增强师生的公共安全意识,使之成为学校公共安全管理的受益者。

(二)校园公共安全管理的劣势

1、学校规模大,公共安全意识淡薄。目前由于教育的统一调整部署后,普遍在校人数较以往有大量的增加,公共安全管理涉及的任务在增加。而且一旦发生事故则涉及面较大,造成的社会影响恶劣。除此之外,目前学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教学及素质训练而轻公共安全的思想。把公共安全工作看作只有投入但没产出的软指标,认为只要注意就出不了大事,对公共安全管理也存在着忽紧忽松、消极应付的情况。

2、学校管理机制不合理。学校由于调整组建时间短,不适应当前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现行原有的公共安全管理机制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运转不灵、反应迟钝,部门间尚未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公共安全管理模式也存在严重问题,权责不对等。公共安全保障制度和预警机制尚未健全,公共安全工作的管理水平与保障要求之间存在很大差距。

3、公共安全事故应急能力差,缺乏相关应急预案。学校公共安全事故应急能力差主要表现在缺乏相应的公共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和模拟演练。必要的应急处置预案和定期演练,对于增强师生员工的危机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十分有效。学校管理部门应把公共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作为对该学校管理考核的内容之一,把公共安全事故处置模拟演练作为安全培训主要内容。

(三)校园公共安全管理的机会

首先,各级领导及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公共安全给予了足够重视。自2006年以来国家在法律、法规中都规定学校必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其次,国内对学校公共安全管理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涌现出一批研究成果,其中很多具有独创性和实际操作性;再次,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近些年来公共安全事故频发所带来的血的教训,使人们对公共安全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这些都客观上为开展学校公共安全教育创造了条件。

(四)校园公共安全管理的威胁

现代学校教育是开放式教育,学校在改革中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性,校园成了一个多元化、多因素、多层次的社会场所,公共安全工作的对象已不仅仅是校内师生员工,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学生接受来自不同主体、不同途径传递的各种思想意识也越来越多,意识形态安全、人身财产安全形势较以往更加严峻。此外,校区周边环境复杂,校园周边治安形势严峻,以及道路交通安全、违章建筑比比皆是,摊点屡禁不止等都在威胁着学生的安全,而社会管理部门的管理又跟不上,校园周边治安状况令人担忧。

三、校园公共安全管理的对策研究

(一)营造公共安全文化氛围,增强安全意识

营造公共安全文化氛围是提高全员公共安全意识和增强全员公共安全观念的有效途径。营造校园公共安全文化氛围,目的是在师生员工中建立起强烈的公共安全意识,让“时时刻刻讲安全”的理念,“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和“安全规程必须遵守”的安全准则深入人心,并落实到公共安全管理中。根据大学生上网时间较多及心理问题较多等现实情况,应在公共安全教育中更多的利用网络平台及建立健全使之落实到自觉的安全行为,成为人们自觉行动的一部分。营造校园安全文化要突出全员公共安全教育,重点加强对新员工、新学生的公共安全教育。面对当前现状,作为学校,不能只是一味的单一强调学生的知识理论与素质教育,同时对于学生的公共安全教育也同样要提到一定的重视程度上来。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公共安全教学的计划,调动学校的各部门,如学生工作及安全保卫等部门,从生活上和制度上将公共安全教育进行得无处不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公共安全教育的气息。改变以往只在表面上做做工作的工作态度,防微杜渐,把所有的公共安全教育推进到实处,将一切可能发生的公共安全事故抑制在摇篮之中。

(二)完善学校公共安全管理机制,强化管理力度

学校要切实履行维护公共安全的职责,加大人力和物力投入,落实各方面的安全措施,做到“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保证学校和师生员工的安全。加强公共安全教育,必须落实公共安全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制定必要的公共安全考核指标,定期进行指导、监督、考核,保证公共安全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公共安全管理要体现以“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原则,要依据学校的实际,建立一整套规范合理的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制度体系。相应公共安全管理制度规范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能落实到学校中的每一位个人,及时预防和控制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建立和完善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从小事着想,从细处着眼,要建立和完善公共安全事故的预警机制。对常发或新出现公共安全问题,要利用各种媒体及时向学生通报,提醒学生注意,避免同样的情况发生。要建立和完善长效的公共安全意外事故应急处理机制,确保一旦发生意外事故,要按照“迅速到场、及时上报、妥善处理”的原则,以“实事求是、保护师生”为目的,争取把损失降到最低。

四、结束语

学校是进行知识传播和教育培训的主要阵地,只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把公共安全管理放在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才能避免各种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才可能创造一个高质量、高标准的教学环境。学校的公共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利用先进的方法寻求更多更好的对策,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陆锦冲.关于高校安全教育新内容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1(4).

[2]黄伟灿.为了校园的平安:上海高等学校公共安全管理[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3]黄艳燕.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与危机管理机制建设[J].科学时代,2011(9).

第2篇:公共安全形势范文

随着世界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国家产业机构调整深入推进,一个时期以来,煤炭行业呈现价格下行、效益下滑、经营日趋紧张等困难局面。在此大环境影响下,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深化改革、矿区稳定等各项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集团公司安全发展、长远发展战略部署,积极应对当前形势任务要求,集团党委要求全公司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在企业安全生产、深化改革、矿区稳定等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政治核心、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将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团结带领广大干部员工,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全面推动企业安全发展、长远发展。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全面加强形势任务教育,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凝聚力量。

1、广泛开展形势任务教育活动。各级党组织要紧密结合企业当前安全生产和改革发展要求,采取形势任务报告会、党组织生活会、班前会、矿区电视报纸专栏等务实有效的方式方法,广泛开展形势任务教育活动。活动中要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世界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正确认识国家经济结构调整要求,正确认识企业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正确认识当前的困难和突出问题,正确认识企业的优势和潜力,准确理解和认真把握集团党委的统一战略部署,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牢固树立安全发展、深化改革、维护矿区稳定的思想观念,树立长期过紧日子思想,切实增强企业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真正做到上下同心、干群同欲,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与集团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号召、组织全体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同舟共济,攻坚克难,共创发展。

2、局矿两级班子要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上率先垂范,做出榜样和表率。局矿两级班子成员必须与集团党委、集团公司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全面、正确贯彻落实集团党委、集团公司的决议决定,真抓实干,狠抓落实。近期,各分子公司党委要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真抓实干、促进发展”为主题,分别召开两级班子中心组学习和班子民主生活会,统一思想认识,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以实际行动做出表率和榜样。

3、深入落实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再认识活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必须把安全生产当成分内职责和头等大事,全力组织好安全发展理念再深化、再认识活动。各分子公司党委要切实把“一个提高、两个围绕、三个不要”进一步具体化、措施化、常态化,坚持用安全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统一各级党员干部思想,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的辩证关系,绝不盲目追求产量、速度,多层次、多角度深入吸取鹤岗事故教训,全力落实专家会诊意见,深入学习老虎台、千秋矿经验,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安全思想、安全行为隐患大排查活动,重点排查各级党员干部自身在安全思想认识和观念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以及重生产轻安全等思想根源,深入排查班子及班子成员在安全生产制度、规定的贯彻执行落实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认真查找在安全生产忠诚卫士活动开展实施及各级党组织作用发挥、各级党员干部上岗查隐患实际效果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通过安全发展理念再深化、再认识活动,进一步统一各级班子和党员群众的安全思想认识,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提升安全生产水平,为集团公司安全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4、组织开展“思业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全员大讨论活动。各公司党委要切实增强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强化推进改革发展的舆论导向,针对企业当前人员多、包袱重、成本高、市场不好等困难和问题,组织开展“思业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坚定各级党员群众改革发展信念,引导干部职工正确认识当前企业面临的改革发展形势,理解支持集团为推进企业发展所采取的必要措施,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集团公司当前改革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上来。

二、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紧紧依靠党员群众智慧,攻坚破难,促进发展。

1、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各级党组织要牢记宗旨、履行职责,坚持在企业安全生产、改革发展等企业重大决策和各项工作中把关定向、总揽全局,坚持安全发展、转型发展不动摇,不断增强推进企业安全发展、转型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效地团结调动和激励各级党员群众参与到企业安全生产和改革发展中来。要切实发挥党组织保证监督作用,认真履行好“三重一大”决策中的保证监督职责,全力维护企业和职工利益。要紧密结合形势任务要求,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忠诚卫士”、“党员安全岗”、“党员安全示范区”等党内主题实践活动,认真组织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加大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安排部署检查督办落实力度,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集团公司党委各项决策部署,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企业安全发展、转型发展的坚强核心。

2、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公司党委要求,全公司广大共产党员要站在安全生产、深化改革和维护矿区稳定的第一线,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头执行集团党委和集团公司的各项决议决定,带头宣讲和落实集团党委的各项工作要求,与集团党委保持高度一致。二是要带头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全身心投入到企业各项工作中,在企业安全生产、深化改革、维护稳定等工作中起带头作用,真正做到关键时刻能站出来、危难时刻能冲上去。三是要积极带头开展党内主题实践活动,围绕安全生产、深化改革和维护稳定,积极主动组织身边职工群众,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忠诚卫士、严格管理节成增效、心系企业维护职工利益等活动,团结带领职工群众攻坚破难,促进企业安全发展、科学发展。

三、全面加强作风建设,严格管理,真抓实干,狠抓落实。

1、加大正风肃纪力度。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党委《关于领导干部的十条规定》和《厉行节约规定》,紧密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立专项监察组,加强专项检查、随机抽查,强化制度执行刚性,进一步加大治庸治懒治散力度,狠抓企业文风、学风、会风和机关工作作风等风气转变,整顿软懒散领导班子,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认真查处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作风不实、安全工作敷 衍塞责、安全检查不严不细、“三重一大”制度执行不好、落实集团安全发展、转型发展和改革改制决策不力,在指导思想、工作方法、工作措施上严重背离集团决策要求的行为,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责任,实施严格问责。

2、牢固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各分子公司党委要认真执行集团党委出台的关于加强干部管理有关规定,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用人标准,认真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特别对煤矿领导班子成员,要注重选拔那些安全思想意识强烈、真抓实干、敢于负责、科学严谨、务实奉献的优秀人才到重要领导岗位,及时调整不适应安全发展要求、不尊重科学和自然规律、盲目指挥、作风漂浮的班子成员,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干部管理机制。严格执行煤矿中级管理人员选拔任用及任职年龄有关规定,认真执行集团公司关于稳定煤矿矿长、总工程师和安全副职进党委班子等有关任职政策,原则上煤矿矿长、总工程师和安全副职不能同时调整,始终保持煤矿班子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要注重在安全生产、转型发展和服务发展的实践中考察和识别干部,注重培养重用长期在苦脏累险岗位工作、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干部,把促进工作作为考核干部实绩的根本标准和评价干部的基本依据,让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3、强化干事创业的制度保障。各公司党委要紧密围绕集团公司安全发展和转型发展实际,加大抓制度、创环境、促落实力度,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强力推动各项工作抓实落靠。一是要强化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执行力,各级党组织和各级领导班子必须坚决贯彻集团公司党委决策部署,确保集团公司上下心齐气顺、政令畅通。二是要强化安全发展绩效考核评价建设,煤矿分子公司党委要逐矿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管控,坚决查处“片面追求产量、盲目组织生产,甚至抢产量”行为,大力整治“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形成科学组织生产的正规作业循环。三是要强化改革发展责任落实,狠抓各公司亏损大户扭亏和辅业改制,稳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尤其要加大对亏损企业和改制企业的绩效考核和管理力度,实行经营业绩与岗位、收入直接挂钩,建立“能者上、庸者下”推进机制,全面推进企业管理升级。

四、加强领导,务求实效。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全面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深化改革和矿区稳定,既是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党建工作的中心任务,更是企业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全公司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各分子公司党委要切实加强领导,立即行动起来,不拖拉不搁置,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协助抓、基层书记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全面组织、积极推进、认真抓好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2、突出重点,加大推力。各级党组织要紧密结合企业安全发展、深化改革、维护稳定等形势要求,突出发挥政治优势促进企业发展中心任务,采取务实有效办法推进各项工作。工作中要注重选树活动典型,用典型事迹带动和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坚定信心迎挑战,攻坚克难促发展。要避免形式主义,力求实现五个促进,即促进安全生产,促进转型发展,促进基层党建,促进党内和谐,促进民生改善,不断彰显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严抓严管,务求实效。各级党组织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创造有利于企业安全发展、转型发展的有效机制及和谐环境,加大教育管理和约束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和引导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主动深入基层,转变作风,用严抓严管带出好作风,用真抓实干带出好作风,用率先垂范带出好作风,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推动集团公司各项事业实现安全发展、转型发展。

第3篇:公共安全形势范文

杨承军,二炮司令部军研部研究员,教授,军事运筹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高级研究员;全军军事学学科评议专家,全军装备理论专家,《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终审专家;二炮导弹专家,核战略专家,核军控专家,军事理论专家,二炮军史专家。多次应邀为国家和军队首长机关提供相关咨询。

城市是国家组成中最重要的细胞,是一个国家、一个省区或一个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和枢纽,这里各级机构集中,人口稠密,构成多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或地区的先进程度及发展现状。

城市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我国社会现状,虽然稳定和发展是我国当前社会的基本形态,但在城市安全领域,不和谐、不安全的因素依然存在并呈现发展趋势,其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当前国际社会及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的现状分析

在大中城市中,一旦发生重大危机事件或社会骚乱等恶性案件,都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恶劣影响,这就使得城市安全问题更加突出、格外尖锐。

其中,危及国际社会城市公共安全事件一再发生。最近发生的巴黎一杂志社遭恐怖袭击事件,连续发生的马航、亚航空难事件,都一再震惊着世界。

同时,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现状也不容乐观。当前,在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领域,存在着诸多不安全的因素,突出表现在政治体制、官员廉政、收入分配、劳资关系、贫富差别、地区与行业差距、农业生产、人口流动与就业、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社会心理、人伦道德、交通安全等多领域和多个问题上。我认为,当前影响我国城市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城市居民贫富悬殊距离拉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曾经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使不少人通过多种方式走向了致富之路,其中也不乏一些城市居民通过钻政策空子、打球之举,甚至利用一些企业事业改制之机,将国有资产、集体资产据为己有,形成了鲜明的贫富差别,这样的现实,也在很多的城市居民心理上造成了当今的“仇富”心理。

二是城市一些官员存在问题。部分官员贪污受贿巨额财产,大搞任人唯亲的用人路线,以及、作风不正等问题制约不力,使得部分城市官员已经失信于民,导致社会出现了“仇官”的社会现象。党的十后这种情况虽然得到了遏制,但是滋生腐败的机制和土壤并没有得到消除。

三是人为事故引发的安全问题。由于城市对生活需求相关的产业布局集中且人们对其的依赖性大,人为事故很容易引发社会慌乱,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衣、食、住、行。

四是恐怖分裂势力活动猖獗。打、砸、抢、烧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甚至还多次出现自杀式炸弹爆炸袭击、在公共场所引爆汽车炸弹或等。国内“东突独”“”“民运”等分裂势力与国际上的敌对势力相互勾结,策划了多种破坏活动,一些城市重要目标已成为他们破坏的重点,对我国国家安全和城市安全都带来了严重损害。

五是各类刑事破坏活动引起的公共安全事件。主要表现在投毒、爆炸、抢劫、绑架、间谍、敌特等社会治安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及有国际背景的政治事件等。

六是组织披着种种合法外衣大搞破坏活动。分布在境内外的“”等多个组织,经常组织各种反政府活动,通过散发传单、发送反动邮件、打匿名电话、静坐示威、甚至自焚等方式,竭力蛊惑人心,力图造成城市社会秩序混乱。

七是自然灾害或带来的连锁反应所导致的安全问题。如地质性灾害主要是地震、火山爆发、断层滑坡、地面塌陷、海啸、泥石流等;气候性灾害主要是风灾、雪灾、洪灾、雷击等;连锁反应性灾害主要是桥梁坍塌、交通中断、停电停水等直接影响居民生活的事件,这样的情况很难预防,但对城市的正常秩序往往会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造成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不安定的主要动因分析

造成当前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的原因很多,有机制方面的,经济方面的,分配制度和就业方面的,也有人口大量流动因素带来的。从以上提出的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看,我认为其主要动因有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人们的城市安全危机意识淡薄。城市公共安全问题还没有引起有关城市管理者、管理机构的足够重视,还缺乏对加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重要性及严峻形势的认识,更缺乏运用有效手段和得力措施积极预防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存在着处置城市公共安全事件中责任心不强、和随意性大等问题。

二是城市公共安全体系还不够健全和完善。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城市安全设施体系,特别是在应急决策、组织指挥、设施设备、应急行动等方面的建设还不配套,致使在发生重大事件时无力应对,仍然缺乏对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程度的各种刑事案件应对的方式方法,存在着对城市安全管理缺乏统一协作平台和统一权威的信息平台。

三是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还不够健全。在建立城市安全信息渠道、向全民发出安全预警、快速组织相关力量的编成及应急出动、还有行动中的协调与保障等机制上,我国大部分城市都没有建立或完善,即使有,也存在着预防和应对机制运行还不够畅通,反应慢、效率低等突出问题,还不能做到对突发事件进行随机预警和快速应对。

四是一些城市建设发展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由于城乡生活质量的悬殊,致使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但由于缺乏顶层规划和缜密论证,所造成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加剧了城市公共安全风险。如出现了生活区与工作区的分布不合理,道路桥梁建设缺乏长远考虑,基础设置建设严重不足,安全隐患分布点多面广,一些地下公共设施如地铁、各种线路管路、地下商业网点等安全设备设施不完善不配套甚至没有,一旦遇到意外事件,就会成为引发重大事故的导火索。

五是城市自身建设发展所带来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结构性的宏观调整不断深化细化,从而带来了诸如城市格局的重大调整、大量新建项目的启动、新的机场、道路重新布局等问题,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企业破产、改制重组、职工下岗、入学就业、劳资争议、住房拆迁补偿、医疗保险、养老问题以及农民工待遇等问题,这些都极易引起矛盾纠纷甚至会造成社会动荡。

六是国际敌对势力的介入和插手。当前,境外敌对势力通过各种方式收买拉拢和支持国内的敌对份子,在一些城市已形成了团体,他们打着民主、人权的旗号,在国际的怂恿下,有计划、有预谋、有步骤、有目的地在国内的一些大中城市组织、策划或发动多种形式的示威游行、绝食静坐甚至进行各种形式的破坏活动。

七是城市人口大幅流动增加了维安难度。以北京为例,近年来,北京市流动人口总量一直呈现高速增长的势头,最新统计,北京市实际常住人口1992万人,有户籍人口1266万人,登记流动人口863.8万人,实际已超过1000万,占到了全市实有人口比重的45%以上,未来这种增长势头还将长期延续。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和无序流动,已成为引发城市秩序混乱、治安形势恶化的重要动因。

八是计算机网络及媒体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计算机网络产业高速发展,截止2014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57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03亿;各种媒体的触角已渗透到城市的各个角落,随时随地反映着城市信息,但也成为散布消极信息和不安定因素的重要媒介。

抓好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的总体规划设计

面对我国城市安全事件频发、并在表现形式、手法、规模和危害程度上的不断变化或翻新,我们必须把搞好城市安全问题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首要任务。

首先,科学规划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的顶层设计。要有效维护我国城市安全,当前应着重抓好两个方面:一是政府部门要将抓好城市安全列为履行职责的第一要务。深入研究城市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分析造成的机制原因、社会原因和主要诱因,在此基础上形成针对性强的对策指导,同时不断完善城市安全的运行体制机制。二是发挥专家及居民的智慧。更有针对性地研究、认识、预测和处置城市安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隐患,从而生成对其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为确保城市安全提供科学前沿的理论指导。

其次,科学确立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的理论指导。我们必须从宏观上确立科学的安全防范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使城市安全防范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一是确立城市公共安全的总体目标。对于大中城市的安全建设,应确立这样的建设目标: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形成安全防范体制机制、较为完善的重要目标安全防范体系,基本具备能够应对常见城市公共安全事件的防范及处置能力;健全法规制度和配套齐全的技术设施;技术手段先进适用,应急处置快捷高效,能够快速遏制和平息各种意外突发事件和重大政治案件。

二是确立城市公共安全的指导思想。尽快确立“积极预防,快速应对”的城市安全建设指导。该指导思想所体现的主要理念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观念,坚持科学预防、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积极防范重大安全问题,不断完善法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倡导安全文化,加大安全投入。调动各级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社会、舆论和文化等资源,最大限度地避免城市安全问题的发生、发展和升级;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有能力快速干预处置,将其负面影响控制到最低限度。

三是确立城市公共安全尽早预防,争取主动;快速决策,迅速行动;优化组合,资源共享;密切联络,信息畅通;全面规划,扎实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基本原则。

最后,深入研究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理论与特点规律。针对存在的重大现实问题,我们亟需从理论上、观念上深刻认识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的现实和潜在问题,当前,我们应重点抓好四个方面:一是紧紧抓住体制性结构性问题。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三是正确看待和处置研究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四是紧密结合我国的国情实际处置问题。

把握好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的六个重要环节

当前,我国正处于向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正经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人治向法治、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的全面转变。在这个重大的历史转型进程中,出现多种社会问题及城市安全问题并不奇怪,关键是我们如何把握并处置好各种现实问题。

抓好城市各级政府及官员的廉政建设。廉政建设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特别是城市管理机构面临的最重要、最紧迫的现实问题,也是搞好城市安全的根本。首先,强化城市各级官员的公仆意识。其次,有计划地逐步改善城市各级领导的福利待遇及相关保障,积极借鉴一些国家和港澳地区实施的高薪养廉做法,使他们看到贪腐所付出的高昂代价是得不偿失的,从而不去触及这个雷区和底线。最后,加大对城市各级官员奖励和惩戒力度。

解决好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问题。城市生活,与居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方面很多,主要体现在住房、出行、物价、工资、就医、就业、就学、养老、保险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城市各级政府要对居民的切身利益问题加强检查、监督、处置的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尽快解决矛盾,努力消除纠纷,尽力将各种直接关系城市公共安全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努力缩小贫富两极分化差距。城市管理机构应在本级职权范围内,尽可能地使各个行业的收入趋于合理,根据本城市的消费水平及物价指数,科学确定基本工资、地区性补贴、工龄补贴、岗位津贴以及其他福利补贴等所占的比例和比重,逐步形成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良性循环。同时,合理征收各种税款,并做到透明化,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解决好农民工的各种实际问题。应高度关注农民工问题,引导社会尊重他们的地位和付出,建立健全保障他们合法利益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他们解决和保障好工资收入、就医看病、子女入学和养老保险等切身利益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其作为城市的建设者而充分享受国家改革开放的物质成果,成为城市安全的建设者和维护者。

第4篇:公共安全形势范文

[关键词]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体系

公共安全是指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的安全以及公共生产生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故、社会安全事故等事件,涵盖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等多个领域。高校是公共安全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载体,需要充分发挥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功能,健全和完善高校安全教育体系。

一、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体系架构的重要性

公共安全教育向大众普及公共安全知识,以提升公共安全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和人群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发展科技、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的高地,是公共安全建设的重要板块。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高校公共安全事故和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公共安全形势,使公共安全教育越发成为高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规定动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在构建平安校园,实现学校有序发展,保证大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作用突出。就目前情况来看,在我国对民众的公共安全教育仍处于零散、不正常、低水平、不健全的大背景下,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整体水平虽明显高于其他板块,但仍未达到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及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的程度。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路径是将高校公共安全教育视为系统工程,加强内外沟通,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构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体系,以实现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全员、全程、全方位、整体性覆盖。

二、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体系架构

(一)构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管理体系

公共安全教育应该在高校安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统一开展,实现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强势推进,才能细化分工、明确责任、规范制度,使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科学化、体系化、规范化、长效化。领导小组应该由党委书记(或主持工作的副书记)任组长,由分管学生工作、教学工作、宣传工作、安全工作的校领导任副组长,直接领导和统筹协调“公共安全教育领导小组”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员包括教务、宣传、科研、人事、财务、学生处、保卫、团委、后勤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以积极支持和参与全校公共安全教育工作,为搞好公共安全教育教学、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科研立项、教育实践、经费支持等方面提供组织领导上的坚强保障。

(二)构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对外联接体系

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并不能脱离校外世界而独立存在。不仅教育的内容、目标、环境、对象等深受外界影响,教育本身也需要形成内外合力。学校应主动了解和贯彻落实国家制定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各项政策法规和标准要求,严格参照标准进行建设,主动接受各级主管部门安全教育的建议指导、考核评估等。高校应主动与公安、教育、民政、建设、工商、安监、广电、妇联、团委等职能部门形成公共安全教育外部联动机制甚至组建交流平台,主动向有关部门通报本校公共安全舆情及安全教育实施状况。根据国家和地区安全形势制定高校安全教育要点,参与地区安全教育专项研究,参与地区性的安全教育教学交流活动等。高校要注意与周边社区配合,将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纳入到区域安全工作体系之中,协同联动,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集群效能,形成公共安全教育齐抓共管的局面[1]。学校在做好公共安全教育的同时,应与家长联系沟通,配合学校安全教育方针的具体落实。双方进行信息交流、积极搜集典型安全教育案例、开展安全教育经验交流与科学研究等,为“集成化公共安全教育[2]”做出重要贡献。

(三)构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人才体系

高校公共安全教育队伍虽无必要强行实行“专职化”,但也应制定公共安全课教师任职资格标准(要求),只有政治立场坚定,理论素养高、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才能担任公共安全课教师。为此,校领导要带头讲公共安全课,发挥示范效应。鼓励班主任、保卫处骨干等承担公共安全课程,鼓励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公共安全课程教学。建立和完善公共安全课特聘教师巡讲机制,从卫生、交通、消防队、公安、国安、文化等部门遴选聘用社会贤达人士加盟公共安全教育队伍,以提高安全教育的趣味性、知识性、实践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为提高师资水平,还要把公共安全教育列入全体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和教师校本培训计划,逐步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交流学习制度,分层次开展培训工作①,使全体教师每年至少培训一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四)构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课程体系

1.完善高校公共安全教育课程体系高校应将公共安全教育课程纳入培养计划,构建起包括公共安全类必修课和选修课在内的课程体系,并重视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积极拓展多渠道多平台多方式。注意公共安全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大学生就业指导、国防教育课等课程的交叉与整合,注重发挥所有课程的渗透教育功能。2.以思政课为主阵地突出公共安全教育公共安全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教育部“05意见”)。目前,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无论是选修课程还是必修课程,在内容上都会涉及到公共安全问题,这是利用思政课加强公共安全教育的“先天条件”。在这些课程中,公共安全问题零散分布在部分章节之中,思政教师须运用教学智慧,把握“教育时机”,碰到公共安全方面的内容可以“借题发挥”、精讲细讲。3.在专业课教学活动中渗透公共安全教育为了培养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专业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占据了很大比例。目前全国高校所开设的各类专业(从本科专业一级门类来看,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来源于某些具体的行业领域,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公共安全问题。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没有任何一门专业课程与公共安全毫无关联。就这一点而言,公共安全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职”,其他公共必(选)修课程、专业课程任课教师都应该在教育教学中自觉渗透公共安全教育。例如: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大专业包括:预防医学专业、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妇幼保健医学专业、卫生监督专业和全球健康学等小专业。这些专业都和卫生公共安全有关,有必要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增设安全教育课程,在专业课教育教学中进行渗透教育。这种看似零散的点滴教育,恰恰体现了“全员参与,系统孕育”的教育策略。4.开展公共安全专题教育班会、团日活动、青年论坛、讲座、党课等都是公共安全教育的有效载体。如依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率先在大学生骨干、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群体中开设“人的生死观”“如何科学对待我们的人生环境”“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什么是国家安全”等内容的专题讲座,能够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帮助大学生切实提升公共安全意识。5.在实践教学中安排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实践教学是深化公共安全课堂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消化和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如组织大学生对特定区域进行调研和评估,鼓励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在公共安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公共安全方面的演习演练、技能训练;组织大学生利用各种便捷的交流平台对公共安全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评判;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很好地融入公共生活,自觉维护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6.在多种平台中营造综合教育氛围高校要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和大学生的特征需求,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报刊、网站、QQ群(包括班级群、社团群、共青团群、党员群等)、宣传栏等平台,利用现代媒体的视频和影像优势,提高公共安全教育的便捷性和生动性。将公共安全教育融入新生入学教育、安全知识讲座、宣传海报、校园网络宣传、保卫部门官方微博、安全教育周等多种安全教育活动中,融入小电影、话剧、相声、摄影、绘画、文学等作品中,共同营造公共安全教育情境化、大众化、常态化的良好氛围。

(五)构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考评体系

构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考评体系旨在总结公共安全教育经验教训,促进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高校对本校公共安全教育情况要做好大数据分析,通过建立若干个教学质量观测点,构建起公共安全教育教学质量测评工作体系,即时动态地掌握公共安全教育状况,并据此完善教学质量测评机制和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对公共安全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影响力人物、教学名师、教学能手、优秀团队、先进事迹要进行适当的宣传和激励。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学生安全意识的建立、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安全行为的形成,以及学校公共安全教育活动的安排、必要的资源配置、实施情况以及实际效果[3]”等评价标准指标对高校和校长进行督导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六)构建高校公共安全自我教育体系

“教是为了不教”。高校应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方式拓展公共安全教育成果,让大学生“做自己的首席安全官”[3]。通过党团组织、班级、社团等组织载体,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公共安全理论与应急知识,围绕公共安全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学习讨论会,让学生围绕一些模糊认识在讨论中增进价值认同,增强安全意识。通过学生自发建立学生治保会、自律会、安全协会等安全教育组织,积极开展实践演练、加强安全防卫指导,进行安全巡查,与有关部门配合排查学校周边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并处置大学生中的矛盾纠纷[4]。同时,对在维护校园治安和稳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个人或组织要给予适当的奖励。

[参考文献]

[1]冯小宁.新形势下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1(2):107.

[2]刘江民.构建“集成化公共安全教育”体系的几点思考[N].人民公安报,2007-03-28(2).

[3]李超.公共安全教育公安机关大有可为[N].人民公安报.2015-03-06(4).

第5篇:公共安全形势范文

一、主题思想教育工作成效显著,青年职工队伍稳定。

1、共青团工作是一项育人工程,共青团组织是党联系广大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根据青工占职工队伍大多数的特点和改革发展的要求,厂团委定期开展“”,认真组织团员青年学习了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将新时期共青团工作优越性投入到了具体的工作实践当中去。特别是针对公司目前的严峻形势,及时在青年骨干中进行了学习和传达,团结广大青工致力于攻关挖潜降成本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展开对当前形势的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增强了青工的危机感与紧迫感,提高了广大青年对形势的清醒认识。

2、厂团委加强对形势和任务教育的同时,注重对团员的知识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明确团员的权力和义务,增强其光荣感和责任感。厂团委成立青理论学习小组,积极组织开展读书读报活动,为丰富青年的现代科技知识和增长团员青年的基本素质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与此同时,我们在加强主题思想教育活动中,还注重先进典型的树立和宣传,如今年优秀大学生郭亮、现任厂长助理吴子华等,都是共青团在实际工作中树立起来的典范。由于主题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造就了一支稳定的青年职工队伍,充分保证了烧结厂生产经营的稳步、快速发展。

二、坚持以“服务生产经营”为中心,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投身于生产建设的主战场。

1、创新共青团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积极寻找新形势下适合公司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的团建道路,同时积极探索青年的快速成长的新路子。全厂对青工的培训和教育力度进一步加大,加强了对青工,特别是关键岗位青工的培训,大大提高了青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厂团委根据实际情况强化了和工会、职教、技术等系统的紧密配合,把对青年优秀人才学习作为适应发展的有效手段,加强了青年对设备大型化和现代化的适应能力;同时该厂团委加强了对青年人才联合培养开发,和职教部门紧密配合,依托该厂人手一册的《烧结厂通用教材》,加强了对青工,特别是关键岗位青工的培训为青年成长提供广阔的舞台。在厂党政领导的支持下,参与组织青工们积极参与钳焊一专多能、烧结工、圆筒工等3个工种的技术大赛,吸引这些岗位大量的职工参加,35岁以下的青工参赛率达到100%,同时加大了对青工创新创效的组织力度,鼓励青工参与小改小革和技术创新,全年向公司有关部门送交青工创新创效数项,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形成了岗位竞争、优胜劣汰、内有动力、外有压力的局面,达到了有力促进了生产经营和提高职工素质的目的。

2、围绕生产经营等开展各类活动,作好了党委的助手和行政的帮手两大作用。青安岗活动开展有声有色,进一步加大团委参与安全工作的力度。如在05年六月份的安全主题活动会中,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全厂青工中举行征集安全标语格言大赛,在青安岗中进行安全安全警示牌制作活动,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共在岗位上悬挂安全警示牌上百块,在青工中征集安全标语格言上百条,有力的促进了青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的提高。我厂基层团团组织的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成品工段团支部就是一个典型,成品工段青安岗今年取得了国家颁发的“全国青年安全示范岗”荣誉证书,全公司获此奖的都只有两家,为公司和我厂赢得了荣誉。通过一系列安全主题活动,进一步增加了青工“我要安全”的安全防范意识。

3、围绕“诚信保铁”,充分利用团组织这个平台,围绕攻关挖潜积极号召和组织青年开展形式多样活动。全年,厂团委通过组织读书读报、义务性的护厂防盗、黑板报竞赛以及经常性的义务劳动等活动达20余次,有力的提高了青工的素质和奉献精神,使青年精神风貌、工作态度有了可喜的变化。同时厂团委在广大青年员工开展降成本增效益的修旧利废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引导教育青年投身生产经营,全年共组织围绕生产经营的义务劳动6次,挽回经济损失达数十万元。如4月份,厂团委和设备科一道,组织的几十名团员青年该厂备料工段河边空地上,对废旧链板机进行的大规模的回收活动,活动进行了一个星期,取得了经济效益20万元。

5、积极参与公司和我厂的各项重点工作,面对今年的严峻形势,厂团委在青工中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进行了形势任务教育,并积极做好青年的思想工作,引导广大青工树立坚定的信心;积极参与“5S”管理和创奖工作,面对公司推行“5S”管理,厂团委积极引导青年们投身其中,通过开展义务劳动和形势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了青年对“5S”管理和创奖工作的认知观念,增强了青年的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

三、注重“服务青年”为宗旨,扩大团组织影响,营造文明健康的生活氛围。

1、响应公司和厂号召,做好了大学生的系列工作。今年以来,公司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工作生活状况,成立了大学生活动系列组委会,对此,厂团委把对大学生的系列活动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内容,专门在我厂大学生中进行摸底,通过展开座谈会、谈心、走访等等方式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听取他们的意见,并及时整理上报厂党政领导和公司团委领导,为他们解决了大量的实际困难。同时,厂团委组织我厂的大学生开展了篮球赛、优秀大学生评比、书法比赛、摄影比赛、青春健美操比赛、文明宿舍评比大赛等系列活动。另外,厂团委考虑到公司男青年多,女青年少的现状,也考虑到我厂的大部分大学生没有找女朋友,积极主动和娄底中心医院、娄底移动公司等年轻女青年多的单位联系,于5月份和娄底中心医院的女青年一起去涟源看望一位得了癌症的党支部书记,于8月和移动公司的女青年开展了名为激情夏日的联谊会,为广大青年大学生解决个人问题提供了方便。这一系列的活动团结和吸引了广大青年大学生参加,做到了参与率100%,有力的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开拓了青年大学生的视野,为企业实施“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作出了团组织应有的贡献。

2、作好优秀青年的推优入党工作,发掘了一批德才皆备的优秀青年人才。

今年厂团委作了大量的调查工作,共确定了3名优秀的一线工作的青年团员为明年的推优入党对象。为了党的事业的继往开来,厂团委积极在一线职工中物色优秀青年团员加以培养,并努力作好青年团员的推优入党工作。今年以来,厂团委多次下一线班组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一线职工对团员青年的评价,同时积极和工段党支部联系协调,促进优秀青年的培养和问题青年的帮教。年初,厂团委在调查中发现中和场工段一名公司劳模工作相当积极主动,但政治上以前还不是很主动,对此,厂团委多次找其促膝谈心,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展开批评帮助教育,使其在很短的时间内政治思想素质得到飞速提高,很快变为政治上合格、思想上过硬的优秀青年,最后厂团委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其为2005年的推优入党对象。

3、厂团委将宣传工作作为传递共青团形象的一大窗口,开展了有节有度的共青团工作宣传,使得广大干部职工对我厂共青团工作有了比较直观的了解,也使得广大青年感受到了共青团的力量,增强了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使得厂党政领导把更多的眼光投向共青团,促进了团的事业的开展。本年来,关于共青团的工作的报道见《涟钢报》6篇,见电视台7次,而且在《涟钢报》上发表的不凡政工版的头条。

厂团委积极利用好两月一期、发往全厂各个角落的《烧结信息与动态》,在《烧结信息与动态》开辟共青团专版等,发出团组织的强力声音,通过在《烧结信息与动态》刊登“青年团员风采”“青年交流园地”“共青团园地”“青年心得体会”“烧结青年信息”等栏目,全力宣传共青团工作动态,让我厂职工全面了解团组织和团员形象,扩大了团组织的影响。

四、2006年工作规划

烧结厂团委2005年的工作在上级团组织的指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对2006年工作,有如下规划:

1、与日异月新的形势发展需要相比较,还存在差距。特别是在钢铁市场长期步入严冬的严峻形势面前,如何充分发挥团组织在青工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作用,进一步团结青年致力“诚信保铁”与攻关挖潜?厂团委将在来年的工作中把此作为一个重点。

2、团委负责人要真心实意的与广大青年打成一片,加大下基层的力度,了解第一手资料和情况,听取他们的心声,实实在在为青年解决实际困难。

3、厂团委要围绕生产经营的重点要点开展工作。

4、青安岗要紧跟时代步伐,我厂规模已经取得新的飞跃,安全工作更加复杂,青安岗工作需要与时俱进。

5、今后要大力发掘青年科技人才,有针对性的培育一批青年创新创效成果,使青年创新创效效果明显。

6、加强团委参与厂各项工作的力度,通过推出青年岗位明星、向党政领导推荐优秀青年人才等,使团组织发出自己的声音。

7、除已有的传统工作范围外,拓展新领域,同时开展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创新。

以上规划,将在2006年的烧结厂共青团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推进实施。

随着公司规模的更上台阶,280平方米烧结机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建中,如何在早日实现280平方米烧结机的达产达效以及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中发挥共青团的积极作用,将是烧结厂团组织的努力方向。我们相信,在厂党政、公司团委的正确指引下,烧结厂团委将奋发努力,尽全力去迎接挑战,为烧结厂改革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开展我厂共青团的工作的崭新局面。

第6篇:公共安全形势范文

一、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对安全生产重要意义的认识

(一)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牢固树立常抓不懈的思想。应当看到,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发展很不平衡,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劳动保护能力低下,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许多行业、企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安全生产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是直接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中小企业大量增加,在给经济发展带来活力的同时,也给安全生产提出了新的课题,增加了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难度。

在体制转轨和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还不够适应,法律法规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安全生产事故容易频发高发,加大了安全生产工作的压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都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所有这一切,都决定了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常抓不懈的思想,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绝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放松。

(二)充分认识目前安全生产问题的严重性增加做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目前,安全生产事故数量仍然很大,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全国每年因安全事故死亡13万多人,伤残70多万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500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5%左右;煤矿、道路交通、建筑等领域伤亡事故多发状况尚未根本扭转,非煤矿山、非矿山企业等生产安全事故呈上升势头;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去年12月23日中石油*管理局*钻探公司西北气矿发生特大井喷事故,12月30日辽宁铁岭市昌图县发生烟花爆竹爆炸事件,伤亡惨重,损失巨大。

就我市而言,全市20*年1至5月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313起,死亡68人,受伤132人,直接经济损失172.12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下降2.19%,死亡人数上升23.64%,受伤人数上升85.92%,经济损失下降20.34%。其中,企业生产事故10起,死亡10人,受伤为零,直接经济损失37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下降44.44%,死亡人数下降44.44%,受伤人数下降100%,经济损失下降47.07%;道路交通事故268起,死亡58人,受伤132人,直接经济损失97.39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上升53.14%,死亡人数上升65.71%,受伤人数上升103.08%,经济损失上升58.44%;火灾事故35起,死亡、受伤为零,直接经济损失37.73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下降71.44%,死亡和受伤下降100%,经济损失下降55.45%;总体形势看,我市无特大以上事故发生,重大事故与上年同期持平,一般事故大幅上升;工矿商贸企业和消防安全情况好转,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严峻,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一是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面临巨大压力和困难,工作任务异常艰巨。(1)交通事故上升的势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去年6月份起,*高速公路改(扩)建,大量车辆驶入昆大线,再加上*高速公路接管,*二级公路一期工程试通车,以及事故多发和公路安全隐患点(段)没有完成整治,更为主要的是驾驶员和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淡薄,交通违法违章现象突出,在道路交通死亡的58人中,因驾驶员违法违章行驶导致的死亡达42人,占72%;(2)县乡公路货运机动车、拖拉机管理失控面大,共导致21人死亡。山区群众出行难与禁止货运机动车、拖拉机载人的矛盾十分突出,交警部门执法困难;(3)公路建设与机动车的增长不相适应。辖区公路通车里程长,公路等级低,车辆流量大,安全防护设施不全,城市(镇)街道规划设计不合理,交通标志(线)不健全,给预防交通事故带来了新的隐患;(4)交通安全管理难度加大。公路沿线村庄、学校密集,平交道口多,群众安全意识不强,违章现象普遍;沿线交警大队警力有限,难于对南永线实行24小时巡逻监控。(5)摩托车事故多发,共导致14人死亡;(6)有的客运类机动车驾驶员只顾赚钱,不顾乘客生命安全,共导致18人死亡;(7)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尤其是基层大队警力不足,交通安全宣传工作不到位,县乡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失控面大。

二是非煤矿山等企业生产事故在有的县明显增加。全市有非煤矿山企业470个,由于企业投入不足、管理不规范、从业人员素质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控制死亡目标的难度进一步增大。1—5月份全市发生企业生产事故10起,死亡10人。

三是消防安全形势不容忽视。虽然1—5月份,我市消防安全形势与去年同期相比有了好转,但在思想上、行动上一刻也不能麻痹松懈。

四是安全生产监管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到位,执法不到位,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仍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重大事故隐患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改。

二、知难而进,努力做好全市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一)提高认识,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

六月安全生产月是全国性的活动,它的宗旨是通过举国上下的安全生产月活动,激起人们对生命的热爱,从而树立起“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新理念,使全社会更加广泛的重视和参与安全生产,所以要认真开展好全市“安全生产月”各项活动。一是要以《安全生产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为重点,抓好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把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作为做好全市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一项基础工作来抓,切实开展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二是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加大宣传教育投入,为宣传教育活动提供经费保障;三是宣传、文化和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及时宣传、报道好各项宣传教育活动,要做好舆论引导和监督,倡导先进,鞭策落后,经常不断的向社会灌输“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规范人们的安全行为,在社会形成人人珍爱生命,人人注重安全的舆论氛围;四是各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要把安全教育列为单位的日常工作之一,长抓不懈,经常性的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五是各级教育部门要把交通安全教育作为各学校的一项教学内容确立下来,开展好对儿童、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六是公安交警及所有有机动车驾驶员的单位,要加强对驾驶的安全教育。在大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的同时,逐步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群防群治机制,提高全市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为全市人民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着力解决事故多发行业的突出问题

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把安全生产理念落实到每项工作之中。坚持把矿山、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等专项整治,持续不懈地抓下去。要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把专项整治与落实安全生产保障制度结合起来,督促企业建立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二是把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督管理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三是把专项整治与全面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结合起来,致力于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煤矿要切实加强“一通三防”工作,提高整体素质和综合防范能力;继续关闭、取缔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矿小厂与经营网点,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认真宣传贯彻《道路交通安全法》,增强全社会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加大道路交通违章查纠力度,依法取缔非法运输。开展公路货车超限超载治理,做好对危险路段、事故多发点段交通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道路交通安全整治要严格按国务院关于实行“五整顿”“三加强”的要求开展工作。(五整顿即:整顿驾驶员队伍、路面行车秩序、交通运输企业、机动车生产改装企业、危险路段;三加强即:加强责任制、加强宣传教育、加强执法检查)。要加强消防安全督查工作,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要限期督查整改。认真做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要制定汛期工作方案,层层落实责任制,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检查到位、工作到位和领导、组织、队伍、物资设备及应急预案“五落实”。要加强节假日、双休日的值班工作,发生事故要及时救援、及时报告、及时查处。

(三)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控制指标,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和各部门责任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中明确,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调动各级干部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20*年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已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和有关部门,对安全生产情况实行了定量控制和考核。地方各级政府要将安全生产纳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总体规划,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统一部署,同步推进,同时考核。要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建立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形成强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

安全生产,事关全局,意义重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履行职责,加大工作力度,真正把中央、省、市关于安全生产的部署和要求落到实处。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县市、各有关部门要把安全生产工作真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政府一把手作为本地区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这项工作。分管领导要集中精力抓,切实负起责任。要认真落实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县乡两级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要认真查处安全生产事故,对存在失职、渎职行为,或对事故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领导人,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严格追究责任。

(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安全生产涉及面广,工作复杂,需要各方面通力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要积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及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切实履行安全监管职能。各级工会、共青团组织要围绕安全生产,发挥各自优势,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

(三)求真务实,转变作风。各级领导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切实转变作风,察实情,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要狠抓安全生产各项措施的落实,加强检查督促,从严管理,严格要求,切实做到安全生产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到人。要注意发现安全生产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第7篇:公共安全形势范文

本土元素是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设计符号,在以本土元素为出发点的公共设施设计中,系统观的设计方法和情感化设计是设计思考的两大要点。文章―方面从产品设计的整体性、城市意向形成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等方面,针对公共设施设计的系统性展开探讨。此外,以情感体验为起点,探讨了以本土文化为特征的公共设施设计在营造城市安全感、归属感与幸福感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公共设施 系统化 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TU985.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5-0078-02

城市公共设施在提供城市居民生活便利的同时也是城市的一道风景,其设计的本土化是众多城市及城市街区在塑造城市特色统一形象时使出的一张王牌。本土文化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是该地区、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习惯和思维特征的结晶,是一种独创的文化形式。在公共设施设计中合理地融入城市文化要素,对于形成城市良好的视觉形象和鲜明的城市文化印象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城市公共设施种类众多,在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生理需求的基础上,公共设施设计中对于用户情感体验的关爱也成为设计师所必须关注的话题。本文将以本土化设计为背景,以系统观和情感体验为研究出发点,分别对涉及功能关爱、城市印象、城市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展开深入探讨。

一 基于系统观的公共设施设计研究

系统观是从整体、全局、相互联系上研究设计对象的有关问题,强调设计的整体性及要素之间的相互渗透与协调。系统观的思想衍生出一种科学的、系统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将传统模式的产品设计从战术提高到了战略层面,公共设施的设计亦不例外。城市公共设施主张以城市生活的“人一事一物一场”为系统研究的交互界面,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分别从“人物”之间的相对微观系统和“物一场”之间的中观系统展开探讨。

1.公共设施产品开发的本土化思考

公共设施是服务于公众生活的功能性产品,其设计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但随着地域差异关注度的提高,不同地区的同类公共设施的功能与形态差异化设计也逐渐体现,如产品功能形态、材料选择、尺寸确定、色彩搭配等。而针对不同种类的产品,在开发设计中思考内容与方向的差异性应更加明显,以下研究从具有较强共性的三个方面进行。

功能形态方面,我国南北气候条件差异大,南方潮湿多雨,北方则相对干燥,因此公共设施设计的差异化也应有所体现。以公交候车亭为例,公交候车亭包含顶棚、立柱、休息座椅、站台、站牌等部分,在设计中主要针对其结构形式、顶棚形态、休息设施等方面进行设计思考。根据气候条件的不同,在公交候车亭设计时应考虑的问题也出现了如表1中所示的区别。

尺寸方面,我国卫生学专家唐锡麟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马立广等人的研究资料显示,我国不同行政区域的人群身高具有一定的差异,其中马博士的研究中提到,随着地理纬度的升高,我国成年人身高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而近些年的统计数据也表明我国男女身高最低与最高的省份,平均身高差至少在6cm以上。基于此,在公共设施设计中涉及确定高度上下限、适宜作业高度等人机尺寸时,设计者应在参考“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的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该地区的区域性数据差异,进行适当调整,以体现公共设施设计的地域服务性。

色彩方面,众所周知,我国各民族有明确的色彩使用爱好与禁忌,古人云:“入乡问禁,入境随俗”,在本土化的公共设施设计中,合理的色彩选择与搭配是对当地民族文化最基本的尊重,并能有效地推动该地区特色文化的发扬与传承,直观地体现出城市的文化特色。

2.城市意向在公共设施设计中的体现

十以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色越来越浓。曾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中也提到,新型城镇建设要“让城市居民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对城市化建设的生态文明和文化传承提出了建议与要求。

公共设施设计在推动城市文化传承方面有其独到的功能,尤其在城市形象的整体塑造方面。如何让用户在城市里能“记得住乡愁”,设计者必须探寻能引发“乡愁”体验的视觉要素。中国诸子百家提出了许多博大精深的思想,在几千年的文明传承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形式,以长江文明、黄河文明及北方草原文明为源头,发扬并传承开来。(图1)

在公共设施设计中,找准城市或某个街区的视觉意向尤为关键。为提高设计的针对性,广泛的用户和地域文化研究势在必行。比如图1所示的具有地域特征的公共设施设计,分别针对太极发源地河南焦作、园林城市苏州、北京前门大街的城市或街区意向展开,有效地体现了当地的地域文化特征。

3.地域生态特征的可持续性体现

城市是人与生态环境矛盾的突出所在,正如上述提到,城市居民有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生态需求。公共设施与自然环境应遵循和谐相处的原则,顺应自然发展趋势,有节制地改造和利用。

2013年12月,国务院首次界定全国的262个资源型城市,其中衰退型城市有67个。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让城市建设的决策者和执行者都对本地资源的合理化使用与保护有了更强烈的意识。各种生态能源的运用呼之欲出,我国各区域城市都有相应的生态特征与优势,其能源特色也已经运用在当地公共设施,尤其是路灯的设计中。然而包括太阳能、水力资源、风力资源等自然资源在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应用并没有广泛推广。图2所示是一种高速公路路灯的设计,凭借汽车快速行驶过程中形成的风力带动灯具自身旋转实现发电,根据高速公路的环境特征进行了针对性较强的设计。

有效的资源整合和城市生态能源的运用,对于公共设施的可持续性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也能大大地减少城市建设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伤害,在城市发展、公共设施建设、自然保护三者之间形成了良性循环。

二 基于情感体验的公共设施设计体系

1.公共设施设计的安全与安全感体现

在网络搜索引擎中输入“公共设施安全问题”,得到了四百多万条相关结果,公共设施的安全性已然成为社会关注话题的一大热点。

安全性设计方面,结构的稳固耐用性、适合区域居民行为习惯的操作方式、能够被用户准确翻译的标示符号、基于各种身高人群的合理尺寸设计等是解决公共设施设计的生理安全所必须关注的问题。

安全感是人类心理对安全的需求,是一种感性体验,安全感的获得基于生理安全的基础之上。调研发现,城市居民的安全感获得主要与城市整体治安水平、社会保障、生活便捷性、信息公开程度等要素相关。因此,能够带来安全感体验的公共设施设计,要考虑居民的隐私保护需要、信息获取便捷性、人际交际空间合理化等多方面的情感需求。在设计实践中对于产品形态的结构、产品易用性、人机数据、行为方式、特殊群体关爱等多方面有针对性地展开深入研究,一方面满足用户对安全感的需求,另一方面需解决公众在情感需求上存在的矛盾。

2.城市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的表达

心理学上讲,认同感是归属感的前提,认同感会帮助人产生归属感,而归属感则会让人想留下来。调研发现,城市归属感的获得与人、事、物等多重因素相关,而“物”则包含了城市的公共设施建设。社区社会学研究者张佳蓉教授曾提出,“居民对所处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在某种意义上表现的是对社区设施的认知和满意度”。而同样作为城市组成部分的城市街区设施的设置与设计也具有相似的功能。

就地域化的公共设施设计而言,归属感的获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形态设计,“物”归属感的激发是基于对“人”与“事”的认知,设计者需从具有深刻影响的“人”与“事”入手,从各个维度找寻出可以物化或形象化的视觉元素,并合理地运用在相应的公共设施产品的设计中,以体现其主题性的内涵;二是设施设置方面,公共设施的服务类型、管理办法需要因地制宜,给用户以温暖的体验,让用户有强烈的被信赖感。如我国以杭州为首的城市公共自行车租借系统,一方面使居民出行更加便捷,另一方面合理限时内免费使用的政策让用户感觉到了城市如家的态度。

3.以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为目标

幸福感是人类基于各类需求满足之后而产生的愉悦情绪。让居民幸福也是我国“十二五”规划中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涉及的高频词汇。我国自2007年开始举行“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评比,“幸福感”也成为衡量居民生活质量与社会发展水平的软测量指标,在历年评比榜单中,杭州以绝对有优势的出现率和频繁高居榜首的姿态被称为“幸福感升级”的城市。杭州自1990年开始就出台了《城市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规定》,此后依据新形势的发展多次修改完善,对居住区的文化、体育、养老设施等配套建设条件加以调整。以服务居民为目标,提升居民幸福感为己任,体现了政府层面对城市公共设施投入的积极态度。

城市幸福感取决于居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安全感等要素,而正如前所述,本土化的公共设施设计对于提升居民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具有直接的影响。“家”的体验是幸福的体验,而与“家印象”有关的城市公共设施的呈现,对于提升居民的城市幸福感意义非凡。

第8篇:公共安全形势范文

同志们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做好今明两年的消防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把握职能,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消防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过去的两年,既是我市经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和挑战、实现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的两年,也是消防工作、消防事业长足发展的两年。两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消防总队的关心指导下,各县区政府、各行业部门以预防群死群伤火灾为目标,进一步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着力提高城乡防控火灾能力,努力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消防安全形势持续平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但是,随着社会公共安全标准的不断提高、消防工作新阶段特征的出现和消防工作职能的拓宽,对消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从全新的角度、更高的层面,更宽的视野来审视消防工作。

(一)从维护公共安全、满足群众需求的高度出发,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消防工作的责任感

(二)从认识全市消防工作新的阶段新的特征出发,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消防工作的紧迫感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消防工作的新特征在形成。首先,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各类超市、宾馆饭店、农贸市场、建材市场、歌厅、茶楼、网吧等公众聚集场所每年都在快速增长,人员聚集场所呈现出点多、线长、面广的新特点;高层建筑发展迅猛,居住小区人口规模急剧增加;私家车和社会车辆以每天50辆新车上牌的速度增加,机动车辆火灾事故频繁发生。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必然增大火灾风险控制的难度,对消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次,随着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一些深层次社会矛盾开始显现,有毒有害物质扩散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对维护社会稳定带来新考验,对消防应急救援提出新课题。第三,我市以石油、煤炭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在生产领域,呈现出火灾防控难度大、隐蔽性强的特征,消防安全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加之,我市连续十年无重特大火灾事故,在相对平稳的消防安全形势下,人们的思想更容易麻痹,防范火灾的措施更容易懈怠。因此,各县区政府、各行业部门要认清新形势,切实增强做好消防工作的紧迫感,认真谋划、科学统筹消防工作,把握火灾防控规律,强化火灾防范措施,确保火灾形势持续稳定。

(三)从创新社会管理、拓展消防职能的角度出发,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消防工作的使命感

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是政府的重要职能。新修订的《消防法》明确规定要“加强应急救援工作”,“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按照国家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这从法律的层面上把原来的“防火、灭火”拓宽到既要搞好防火灭火工作,又要做好社会应急救援工作。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规定,应急救援事项包括:危险化学品泄露、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次生灾害、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群众遇险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等。从目前全国消防部队承担的任务来看,每年应急救援要出动上百万次,占到出动总数的65%左右;全省大部分地区消防部队应急救援出动的次数占到60%以上。我市近年来消防部队应急救援出动的次数占到60%。消防部队承担应急救援任务,是一种发展趋势,也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做法,而

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消防部队承担的应急救援任务将越来越多。但是,与国家的要求和发达地区相比,我市的消防安全职能还比较滞后,在应急救援方面,应对突发事件的体系还不完善,救援力量还很薄弱,加之各种社会矛盾导致的不稳定因素的增加,一些突发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为此,消防部门要深刻认识消防工作的显著变化,切实把握消防工作新职能,努力实现消防工作的创新发展。各县区政府、各部门都要以贯彻落实省人大新批准实施的《陕西省消防条例》为契机,进一步增强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使命感,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思路,提高消防水平。

二、突出重点,夯实基础,努力增强应急救援能力

今年,省政府与我市签订的《消防安全目标责任书第二,要着力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今年市、县两级都要以公安消防部队及其它优势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建立“一专多能”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要进一步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和应急预案,形成应急救援合力。特别是公安消防部队,要加强专业化、实战化训练,苦练精兵,确保随时能够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要积极参与以政府为主导的各项应急救援工作,加强与其它优势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协调配合,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各类救援工作,切实提高应急救援的综合能力和实战水平。

第三,要持续加大消防投入,提高消防经费保障水平。各县区政府、市县财政部门都要认真贯彻落实省财政厅、公安厅制定的《武警陕西省消防部队消防业务费保障标准》(陕财办教〔〕57号),把消防业务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按照《标准》规定的基数足额予以保障。在此基础上,要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年加大对消防业务经费的投入力度。

三、综合施治,消除隐患,坚决防止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一)强化消防宣传教育

各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把消防宣传作为公益宣传的重要内容,免费提供宣传平台,开辟专门栏目,及时刊发一些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防火灭火常识,不留情面地曝光火灾隐患,增强社会单位和各界群众安全意识。要积极推动消防宣传“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媒体联动、教育渗透、全民参与”的社会化消防宣传工作格局。各行业、各单位对重点岗位从业人员要定期进行消防培训,对新员工必须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培训。要大力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对于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和电焊、气焊等危险岗位从业人员,要进行全面系统的消防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止岗。未取得上岗证的,一律不得从事相关工作。

(二)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一是要狠抓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整治。这类场所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高发场所,也是消防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按照《消防法》的要求,深入扎实地组织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检查与整治活动,对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要坚决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或改变使用性质。二是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和隐患整改。要对石油企业、易燃易爆品生产经营企业、各类大型商场、超市、高层建筑、公交出租、森林防火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专项检查,要切实落实行业部门的责任,坚决消除各类火灾隐患。同时,要加强对“六小”场所的监督检查。小宾馆、小饭店、小网吧等“六小”场所火灾多、伤亡人数多,消防安全基础薄弱。各县区要落实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乡镇村组的消防安全责任,提高“六小”场所的管理水平。三是要加强重大活动的消防安全保卫工作。对于大型群众性文化、经济活动,要制订周密的消防保卫方案,严密排查活动场所的火灾隐患,严防各类事故发生,确保重大活动万无一失。四是要加强消防执法工作。要进一步加大消防执法力度,对违反法律法规、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营业性场所,公安、工商、安监、文化等有关部门要依法注销注册登记或者吊销许可证照;对未依法取得许可证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要依法予以取缔;对确定的重大火灾隐患,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及时报请政府挂牌督办。对因火灾隐患整改不积极、措施不得力、工作不到位酿成火灾事故的,各级监察、公安消防部门要严查快办,依法追究单位领导和有关人员的党纪、政纪和法律责任;对失职渎职而造成重特大火灾事故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决不姑息迁就。

(三)重视加强农村、社区消防工作

我市农村、城乡结合部消防管理滞后的问题非常突出。从火灾情况来看,大多数亡人火灾发生在农村和居民家庭。要发挥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综治办、安监办和公安派出所的作用,搞好消防宣传教育,加强消防安全检查,防止小场所发生大火灾。要发挥农村、社区保安员和志愿者的作用,组建专兼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等基本灭火力量,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装备,确保发生火灾能及时处置,防止小火酿成大灾。

四、加强领导,夯实责任,努力开创全市消防工作的新局面

各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夯实责任,齐抓共管,建立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新格局。

(一)要落实责任,齐抓共管。要落实政府领导责任

消防工作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起消防工作的领导责任,把消防工作纳入政府的任期目标,将消防工作责任落实到有关部门、乡镇、街道办事处和社会单位。要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各部门要认真履行消防安全监管职责,对本系统、本行业的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定期组织消防

安全专项检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保障消防安全。要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各企事业单位要严格落实消防安全管理主体责任,认真组织开展消防安全自查自纠,切实做到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要进一步完善消防责任书内容,积极建立公共消防安全评价体系,加大消防工作在综合性目标责任考核的比重,做到“四个纳入”,即:要将消防工作纳入本行业、本单位的整体发展规划之中,同部署、同发展;要将消防安全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之中,同检查、同落实;要将消防工作成绩纳入政绩考核之中,与领导干部的考察使用紧密挂钩;要将消防责任事故纳入一票否决的范畴,凡发生重大以上火灾事故的,要一票否决,严肃处理。

(二)要搞好规划,强化管理

今年,市、县区都要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要把消防规划纳入到“十二五”规划之中,确保消防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发展。要把好项目审批关,对于新建、改建、扩建和装修工程,要把好源头关,杜绝失天性火灾隐患;设计部门要按照消防规范标准设计,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施工,未经消防审核或审核不合格的,不得施工;未经消防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要进一步加强技防措施,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增强消防设施的可靠性,增强建筑的安全性;要经常检查、检测、维护消防设施,保证消防设施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三)要建好队伍,争创一流

第9篇:公共安全形势范文

关键词:公共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防控;应急管理;网络安全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1-0052-07

公共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现今各种公共安全事件频发,造成的损失巨大,公共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党和政府对于新时期下的公共安全问题也高度重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我国要“适应公共安全形势变化的新特点,推动建立主动防控与应急处置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公共安全体系”,规划针对公共安全体系的四个构成部分――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管理、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也做出了具体、明确的总体性安排。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专门对“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开辟了1小节进行了论述和规定,并在原有四个构成部分的基础上,新提出了“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指出要“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确保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近年来,面对复杂的全球政治经济发展形势和国内社会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各种公共安全事件频发、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内部环境,河南省委、省政府及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应对挑战,克服困难,锐意进取,深化改革,在食品药品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保持了社会公共安全形势的总体平稳,为河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一、河南省公共安全形势现状分析

(一)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制度建设日趋完善

河南省各级政府注重以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来推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常态化和法治化,河南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增强,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

一是深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建设。2013年8月,河南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签署了共建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合作协议。这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成立后签署的第一份省部合作的协议,为促进河南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起到了合作共建的示范带动作用。2013年12月省政府颁布了《河南省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规划(2014―2016年)》,规划提出了未来三年内河南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九大建设任务和七大重点任务并规范了相应的保障措施,明确提出了要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和社会综合治理考核体系[1]。2014年3月,河南省政府颁布了《关于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主要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体制改革为核心,实施意见的颁布,进一步推进了河南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体制改革,河南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是加大了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2013年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颁布了《河南省餐饮类食品摊贩备案办法》,加强了对餐饮摊贩经营的管理。实施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工程,目前已经评选出了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7个,为其他市县的餐饮食品安全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2014年,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监管的信息化建设,开发了全省餐饮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系统,制定了《河南省餐饮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系统运行工作方案》,11月份电子监管系统将在全省正式启动运行,预计在2015年3月份将实现所有监管业务工作网上办理并建立完整的餐饮监管业务数据库,全省的餐饮食品安全监管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是积极整顿食品、药品市场,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市场的各种违法乱纪活动。2013年5―9月,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保健食品市场开展了“打四非”专项行动。针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进行突击检查,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近7万人次,检查保健食品生产企业228家次,经营企业近6万家次,立案791起,查扣违法保健食品11.8万盒,有效遏制了保健食品行业违法违规频发的势头[2]。还对网络上的制造和贩卖假药的行为进行了打击,共查处违规网站13个。同时还主动出击,联合相关部门进行假药和假医疗器械的打击工作,2013年全省立案查处案值5万元以上案件140起,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31个,移送司法机关案件366起,刑拘462人,批捕126人。

(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水平逐步提高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监管,努力创新安全生产体制机制,为确保河南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提供了有力保证。

一是基层安全生产执法监管机构不断完善。目前,全省所有县级以上安全监管机构全部成立,并全部列入行政编制;全省18个省辖市均成立了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机构。全省158个县(市、区),其中138个县(市、区)设置有执法机构。1 63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设立安管办,所有行政村和社区都配备了专兼职安全员,全省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和执法队伍达到4 800多人,省、市、县、乡、村、企六级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已粗具规模,为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3]。

二是不断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制度建设。2010年10月1日,新修订的《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颁布施行,新条例完善了安全生产制度体系,强化了安全生产的制度体系;严格了法律责任,加大了安全生产监管力度。河南还先后出台了《严厉打击煤矿违法违规生产坚决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的紧急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若干规定》等规范性文件,构建起了一个符合河南安全生产实际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为有效开展执法监察提供了法制保障。

近年来,河南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水平得到逐年提高,事故数、死亡人数和煤矿死亡率等指标都在逐年递减(见表1)。2014年上半年,全省各类生产经营性伤亡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0.56%和25.36%;重点行业(领域)生产安全伤亡事故同比下降明显;工矿商贸、道路交通、铁路交通和农业机械四大行业(领域)中,伤亡事故起数同比下降都在30%以上,最多下降66.67%;死亡人数同比下降都在25%以上,最多下降80%[4]。上半年河南大部分地区生产安全形势稳定,有5个省辖市和6个省直管县(市)没有发生工矿商贸伤亡事故[4]。

(三)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治安秩序进一步稳定

河南省的社会治安工作近年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民众的好评,有效维护了全省社会大局稳定和治安形势持续平稳。据最新数据,2014年上半年,河南省公众安全感指数为90.83%。

一是严密防范妥善处理,有力维护了全省社会整体稳定。逐步完善了平安河南建设体制机制。2011年出台了《平安河南建设(2011―2015 年)》,建立了党政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大平安”工作格局,全省连续多年没有发生在全国造成重大影响的。工作方面,时时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积极推广“义马经验”和“渑池模式”,确保河南环节没有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在全省18个省辖市,158个县(市、区)建立起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构,在乡镇、街道一级全部建立了综治工作重心,集中受理和调解矛盾纠纷[5]。真正致力于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隐患消除在源头。

二是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确保全省社会治安持续平稳。在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中,始终坚持以法律为根本的遵循,依法办案,依法审案,贯彻“打防结合、以打开路、筑牢防线、注重实效”的科学打防观,树立“打防犯罪是主业、命案攻坚是龙头”的理念,注重办案的科学化和信息化。河南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成效显著,刑事立案数量近年来不断下降(见下图),命案侦破综合成绩更是实现“九连冠”,“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综合成绩、打防刑事犯罪综合成绩连续七年全国领先[6]。

(四)覆盖全省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和防范体系初步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逐步提高

近年来,河南省积极应对各种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充分动员协调各部门成功应对了各类危及公共安全的突发性事件。一是初步建立起了覆盖全省各地、各部门、行业、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二是覆盖全省的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建立。河南已经初步建立起了跨区域、跨领域、跨行业、全覆盖的应急管理体系,形成了省级与地方两个层面,上下统一、层级分明、职责明确的应急管理体系。应急管理体系分为五个层次,省政府是最高的行政领导机构,省以下各个省辖市都建立了专门的办事机构,县级政府也成立或明确了应急管理的相关责任机构,乡镇和街道办明确应急管理责任到人,居委会和村委会等基层自治组织也将应急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进行了明确,立章建制。三是建立了一支以专业队伍为基本力量,以公安、武警、、民兵预备役为骨干和突击力量,以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为辅助力量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应急专家队伍在参与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处置指挥、善后工作等方面较好地发挥了决策咨询作用[7]。四是持续进行关于突发事件应急、防范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和法律制度建设。通过平面媒体、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和深入基层、学校、社区宣讲、开展应急演练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防震救灾、防汛抗旱、消防安全、环境保护、交通安全、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疾病防控等等相关知识,不仅极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而且有效提高了民众防灾避险、自救互助的能力。

(五)网络安全日益受到重视,网络安全监管体系逐步建立

河南作为人口大省,网民的增速也是惊人的,从2007年的517万人增加到2013年底5 803万人,六年间人数增加了11倍多。随着河南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网民人数的急剧增加,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河南2003年成立了互联网应急中心,有了自己的网络安全应急组织,但由于成立时间较晚,网络安全管理相对滞后。2008年3月,制定了《河南省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预案》。之后,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和国家对网络安全的日益重视,河南省在网络安全文化建设、技术手段建设和网络安全合作平台方面都逐步有了长足的进步。河南省互联网应急中心从2009年开始,在河南省通信管理局的网站上逐月《河南省互联网网络安全情况通报》,建立起了比较完善和全面的网络安全监管机制。

从整体上看,河南省网络安全状况长期处于中级或者中下级水平,受到的恶意攻击、新发现的安全漏洞也逐年增多。不过河南对互联网安全的监管和监控也在实践中日益成熟,监管水平稳步提高。从2014年已的1―10月份的《河南省互联网网络安全情况通报》来看,河南接收到的网络安全事件报告数量都逐步有所减少,省内感染恶意代码的主机绝对数量、被篡改网站数量、新发现信息系统安全漏洞数量、感染飞客蠕虫病毒的主机数量等都有所减少(见表2和表3)[8]。2013年,河南共处理、关闭各类违规网站198个。

二、河南省公共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监管体系仍需完善

一是食品药品安全的产业基础比较薄弱。食品安全方面,现在很多的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都是比较小的企业甚至是小作坊,在制作和加工食品的过程中安全隐患很多,违规违法现象也比较严重。在药品安全方面,医疗企业小、散、弱的局面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药品流通环节过多,经营费用偏高,导致低价药品无利可图,难以为继,市场的恶性竞争频发,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不足,药品创新度低等问题普遍存在。二是食品药品安全的社会环境比较薄弱。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很多企业的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和法治意识还很淡薄;审评、审批与监督管理存在脱节现象;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落实还不到位。三是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法律体系不健全。关于食品药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不健全,缺乏细化的、有针对性的、具可操作性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体系;完善高效的行政监管体系和应急事件处置体系没有建立;科学、客观、高效的食品药品安全预警和风险评估体系没有建立;中立客观具有权威性,能够掌控舆论主动权的信息体系没有建立。

(三)治理社会治安防控问题的对策建议

1.注重搜集情报信息,建设反应灵敏、快速预警的信息和指挥调度系统。要成立高效灵敏的信息处理中心,建立信息资料的分类、整合、分析、比对、串并、反馈等处理程序,为有关办案人员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情报资料,为决策部门提供准确的决策数据和信息。同时,要加大对指挥中心的科技投入,建构110、120、119三合一平台,实现各种警力的统一指挥,形成刑警、派出所、巡警等侦查破案和社会控制警力的联勤互动警务模式,提高公安机关的快速反应能力。

2.加强群防群治工作,提高社会治安防控的社会多元参与水平。在具体做法上,治安管理部门可以积极引入社会化、职业化的组织、管理手段,加强平安志愿者队伍建设,大力发展保安服务业,倡导建立居委会、警务室、流动人口管理站、调委会、物业管理站五位一体的社区治安管理和警民联动工作机制,可以尝试从下岗职工和低保对象中选聘人员组建巡逻队伍,全方位加强社区和街面治安防控能力。

3.重点侦办重特大案件,积极有力地打击刑事犯罪。重特大案件危害大、社会影响打,应该始终作为侦办的重中之重,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首先要积极侦办大案、要案,加大对多发性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强对盗窃、抢劫、抢夺等多发案件的打击工作,多破案,努力提高破案率。其次要加强对涉黑涉恶案件的打击力度,防止黑恶势力滋生抬头。

(四)治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1.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体系。相关部门一方面要积极组织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修订完善各预案,在制定预案的时候要注意各类预案之间的衔接,要加强对应急预案进行管理,逐步规范编制、修订和施行工作,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另一方面应更加重视按照应急预案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培训与演练,真正达到检验预案效果、锻炼应急队伍、磨合机制和宣传教育的目的,切实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效性与可操作性。

2.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与引导。深入开展普及相关应急救援、医疗急救等方面的知识的活动。建立健全个人心理医疗服务体系,积极开展个人心理调节疏导工作,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防范和降低社会风险。

3.积极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将非政府组织纳入应急管理体系,争取更广泛的社会支持。非政府组织具有非地域化、专业化与资源化的优势,是参与公共事务的重要力量,在突发事件应对中,能更广泛地发动社会力量,集中专业人士参与调查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提出有效的应急建议,在监督政府行为、宣传教育和信息沟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河南应将非政府组织吸纳到应急管理体系之中,以争取到更广泛的社会资源和支持。

(五)治理网络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网络安全应急管理机制。首先,针对网络安全多头管理的问题,要建立跨部门的网络安全管理联动机制。网络安全监管是一项跨领域、跨部门、跨行业的复杂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营运企业、互联网增值服务机构、行业组织、普通网民等等各个方面,要做好网络安全的监管,就必须要协调各方资源,建立跨部门的联动机制。其次,要建立一支常规的、专业化的网络安全应急响应队伍。网络安全监管是专业性很强的领域,专业问题要专业化处理。网络安全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甚至政治问题,因此建立一支专业化、多领域的网络安全监管、应急响应队伍就显得十分必要且势在必行。

2.改革网络管理体制,构建符合省情的网络管理模式。网络管理的方式手段是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虚拟社会管理应多方参与,法律规范、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缺一不可。要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网络管理模式;更好的规范网络行为,建立理性、规范的网络秩序。

3.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工作,实现虚拟社会管理的高科技化。网络安全管理涉及面广,专业性强,要科学有效的实施管理就要直面问题,开展深入研究。首先要加强技术研发,提高网络安全管理的技术手段;其次要积极参考和引进外省和外国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装备,借鉴和运用外省和外国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管理手段,以切实提高河南的网络安全管理和网络犯罪打击能力。要大力推进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技防体系建设,堵塞网络安全漏洞。

参考文献:

[1] 杨晓娜.河南出台食品药品安全规划:2016年建成信息平台[N].郑州晚报.2014-02-12.

[2] 马艳梅.扎实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保障饮食用药安全[EB/OL].中国新闻网,2014-01-24.

[3] 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河南省安全生产执法监管机构建设和安全生产体制建设情况的报告[EB/OL].国家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总局网站,2011-05-19.

[4] 谭勇.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稳中转好[N].河南日报,2014-07-31.

[5] 刘俊锋,何永刚,焦艳.人民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N].河南法制报,2010-11-20.

[6] 郭洪昌.2013年河南年鉴[K].郑州:河南年鉴出版社,2013.

[7] 李伟.河南省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防控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8] 河南省互联网应急中心.河南省互联网网络安全情况通报[EB/OL].河南省通信管理局官网,2015-05-14.

[9] 甄贞.流动人口犯罪得重视了[N].检察日报,2012-03-12.

[10] 2013 年中国网民信息安全状况研究报告[EB/OL].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3-12-19.

Study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Security in Henan Province

ZHANG Kan

(Hen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cial Development,Zhengzhou 450002,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