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法治专题教育教案范文

法治专题教育教案精选(九篇)

法治专题教育教案

第1篇:法治专题教育教案范文

关键词:法治教育;高校;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实践环节

近年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马加爵案、付成励案、药家鑫案等,对大学生行为习惯与法治素养的担忧较之于其给社会造成的实际损失更值得反思。目前,大学生不能较好践行法治素质要求的现象与高校法治教育实践效果不够理想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成功地实现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教育,既是加速法制化进程不可或缺的精英层、中坚、骨干力量打造的需要,同时也成就了一支通过多种途径、运用不同形式对国民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育的重要力量[1]。关注高校法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应成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高校法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法治教育是指通过相关法学类课程的开设,对大学生进行规范化与系统化法治理念的宣传和教育,以不断提高大学生法治素质为目标的高等教育活动。高校法治教育主要依赖于相关法学类课程的课堂教学以及延展性法律实践活动,也包括校园系统的多维度功能拓展。高校法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不够匹配、教学模式实践性不足以及教学手段运用简单化等三个方面。

1.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置不相匹配,缺乏科学性

高校法治教育在具体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可谓贫乏,主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和相关专业零散的法学类课程,而其他工程类专业基本没有开设法学类课程。高校法治教育的实践效果能否发生实质性改观需要依托相关法学类课程的开设,现有的教学资源配置与教学目标的实现缺乏科学性论证。现实中一个极为普遍现象是,全国各高校进行法治教育的课程教材基本与法学专业学生使用的一样。此外,由于从事高校法治教育的教师主要是法学专业背景的学生,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采用法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教学,将自身的学习经验具体化为教学内容选择。法治教育需要科学规划并应当积极探寻适合普通大学生法学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编写大学生熟悉且与专业相关的教材。

2.教学模式过于依赖理论宣讲,实践性严重不足

高校法治教育的教学模式选择较为简单固定,主要是相关法学类课程的理论讲授,实践性环节重视不够。从教育方法上看,当前大学法治教育采用的方法主要是灌输性教学模式。在这个教育模式中,老师主要采取法律规范式教学,教导学生如何遵纪守法,师生并没有处在相同的法律主体的位置,两者的互动较少[2]。青年大学生群体随着时代的变化,其认知结构和水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网络时代对他们的影响,社会上司法热点案件经由相关专家和媒体多维度的解读使得他们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的机会大大增加,教学模式对实践环节的忽视自然不易达致教学目标的实现。现实中有一个值得反思的现象是,在高校的一般性法律知识竞赛中,大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普遍较好,但是,在相关具体案件的实践性趋向把握上则普遍较差。对有关高校从2008―2012年的大学生法律知识竞赛的成绩统计中发现,每年的平均成绩是87.87,5年的平均成绩为85.76;另外,对相关热点案件司法处理判断选择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发现,76.52%的大学生判断案件法律适用趋向出现错误。造成这种鲜明对比的现象,其主要是高校法治教育模式的实践性严重不足导致的结果。

3. 教学手段简单化倾向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参与度不高

高校法治教育的教学手段运用较为随意,主要是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较少参与教学活动,其简单化倾向突出。实际教学过程中,高校法治教育开设的课程都以大班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由于接受教育的群体人数过多,广大学生参与难度可想而知,同时,教师需要完成教学任务的硬性指标,往往采取“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原始的教学手段组织课堂教学。对有关高校法学类课程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运用进行实证调查发现,71.85%的教师没有运用多媒体,运用多媒体的教师中有86.13%的电子教案中没有视频和案例分析。高校法治教育的教学手段在现实中除去课堂教学外,对校园系统的多维功能重视不够,基本上只是每年一次的普法教育活动,以及学生社团中法律协会等相关社团的集体活动。虽然特定时间大学生的群体参与度较高,学校投入也是很大,但是实际效果普遍较差。其中缘由主要是以大学生接受教育为主,学生主体参与体验不够,且活动本身的形式化色彩远远大于其应达到的法治素养提高的目标。调查发现,普通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听过一次法律讲座和参与一次法律实践的情况相当普遍。

二、高校法治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内涵拓展

高校法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应重视大学生法治素质培养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积极拓展法学类课程的教学实践环节,激活大学校园系统的多维功能,在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和教学手段上不断进行完善与创新,以期达致法治国家建设的智识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1.完善与法治素质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育内容

大学生法治素质培养是一个需要依托具体法学课程进行实践性教学的过程,不断完善现有的教学内容是切实可行的做法。各高校在法治教育的教学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但是由于各高校自身教学资源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有无法学专业的区别上。各高校应结合自身教学资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法学类课程,尤其是与非法律专业的大学生知识背景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具体教学内容要体现出鲜明的实践性取向,避免过去简单法学知识讲授的做法。法治素质的培养既要重视大学生熟悉的一般性法律实践,也要关注智识型人才培养的法治思维与行为习惯在法治实践中的作用。因而,教学内容的完善既要区别于普法意义上的一般性法律知识宣讲与传授,又要区别于法律专业人才培养的深层次要求,教学课程的内容可以结合大学生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选择性安排,低年级开设“法律常识与法律思维”、“青年与法”、“科学与法”等必修课程,高年级开设“劳动法与合同法”、“婚姻与家庭法”、“知识产权法”、“诉讼程序法律实务”等拓展性选修课程。

2. 创新大学生易于参与体验和实践的教育模式

高校法治教育的课程教学对实践环节的要求非常突出,因为法律知识的习得与法律意识的培养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基本能够得到实现,但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高需要在主体积极参与体验的环境下较易获得。教学模式的创新一直是高校法治教育目标实现的难点,尤其关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理解方面往往过于简单,现实中通过讲解案例则是对法治理念形成进行诠释的主要做法。同时,对这些案例的诠释时任课教师一般也是注重学理方面的分析,这样容易使大学生产生一定的误解,即对法律现象的分析与理解需要具有较为深厚的法律理论修养方能进行,而法律职业者的素养对于广大普通大学生而言只能是望洋兴叹。当然,处理法律问题确实应该将“所有的社会问题,不论它们来自民间还是官方、不论具体还是抽象、不论是春秋大义还是鸡毛蒜皮,一概可以运用法言法语转化为法律问题,运用法律概念进行分析判断[3]”。但是,对于普通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应重视培养其参与和体验的可能性。故而,创新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法治教育实践的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结合教学内容增加学生互动性讨论,甚至可以是辩论,尤其在大学生熟悉的生活和专业领域精心安排他们易于参与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是明智之举。因此,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加案例排演、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模拟法庭环节的角色安排以及“如果我是法官”主题性辩论大赛等教学模式的尝试与经常化。

3.激活法治教育的校园系统多维功能,拓展多元化教学手段

法治教育的实践过程应关注校园系统的整体功能发挥,除课堂教学外,可以开启其他校园系统部件,拓展践行高校法治教育的多元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大学生参与体验法治实践的机会。

首先,积极发挥第二课堂的延展功能。除了本校教师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外,还应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互动,以拓展法治教育在大学生中的积极效应。为此,可邀请司法实践部门的相关人员来校给大学生做有关现实案件处理的专题性讲座,也可从法学院校聘请知名教授来校给学生做专业性学术报告。此外,还应组织大学生到法院旁听司法审判,到行政部门观摩行政执法流程,到监狱实地了解有关案件犯人的改造经历,把观念中的法治与实践中的法治统一起来,以培养实践逻辑中的法治素质。

其次,不断拓展校园系统的多维教育功能。大学生法治素质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仅仅依赖理论教学是无法实现的,要充分利用大学生熟悉的多元化教学手段,如宣传栏、校园网、校广播电台、校报刊物、主题班会、社团活动、大学生法律知识竞赛、校园文化月等,不断拓展法治教育的教学手段,使法治观念教育融合到大学生的现实学习与生活中,使其真正体会到“法治与我相随,知行统一于法律”,切身感知自身法治素质的提高和增强,并能够具体化和常态化为大学生的具体行为习惯。

最后,运用典型案件进行学习交流与研讨。典型案件的实践性学术研讨比起一般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特殊性,即从内容上看,它具有鲜活的现实性;从时间上看,它就发生在我们大学生熟悉的领域,因而,它具有较为科学的实践性基础。案例教学是一种模拟训练,其模拟的内容,对学生掌握法律知识,学会法律推理,提升学生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有很好的作用[4]。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对身边发生的热点案件具有较高的识别兴趣,大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普通民众相比要强得多,进行学术性研讨完全可以达到明晰事理与感知法治力量的教育目的。因而,教师与学生以及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热点案件的研讨是拓展多元化教学手段的有效途径,具体学术研讨过程中,专家学者诠释实践性法治理念的时代特征,大学生提出各自理解的处理法律纠纷的办法,让多方主体研讨区分识别正义的现实形态,在典型性热点案件的研讨与争论中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淑慧.法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维度[J].学术交流,2007(12):214.

[2] 彭榆琴.当代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新路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4):60.

[3] 孙笑侠.法律家的技能与伦理[J].法学研究,2001(4):9.

第2篇:法治专题教育教案范文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紧紧围绕学校的根本任务来进行。其主要任务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依靠学校广大师生员工,保持良好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维护稳定,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校是青少年学生集中的地方,个体行为易群体化,治安问题如不及时妥善处理容易激化,甚至引发政治性事端。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和校园秩序,对于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维护社会的政治稳定十分重要。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各有关部门特别是教育、公安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着眼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从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特殊性和紧迫性,担负保护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责任。

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学校64所,其中:小学40所,中学21所(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0所),成人培训中心1所,职业教育中心1所,中心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总数35400人,其中小学学生20169人,初中学学生13766人,高中学生1465人。全县教职工总数为2675人,其中:专任教师2073人(小学专任教师1297名,中学专任教师776名)。全县学校总面积为1659604平方米,建筑面积146577,教学用房90086平方米,其中:小学教学用房面积54308平方米,中学教学用房面积35778平方米。教育系统人员众多,涉及范围广,因此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学校稳定工作是我们首要的任务,也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

一年来,教育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综治办的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教育中心工作,正确处理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分类指导、典型引路的工作思路,努力为我县教育改革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今春,教育局、直属学校、中心校及其初中领导班子进行了部分调整,为保证社会综合治理工作落到实处,我局重新调整了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各学校也建立了“一把手”为组长的相应领导机构。还在各级各类学校建立领导干部和群众组成的调解员队伍,负责各级各类学校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今年4月,教育局专门召开了由各乡镇场学校校长等多人参加的综合治理、安全稳定工作会议,制定并下发了《___县县教育局20__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工作实施意见》,并与各学校签订了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书,强化了责任、确保了稳定。各单位也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方案,为学校的安全稳定提供了有利的组织保证。

二、加大校园周边治理力度,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今年初,在县综治委的领导下,我们与公安、

司法、工商、文体、城管、防疫等十二个部门联合,对全县中小学校园周边的摊点、游戏厅、网吧、违章建筑等进行了专项清理,主要工作有:

1、建立学校法制副校长工作制度。

在原来配备专职副校长的基础上,聘任机关干部担任法制副校长,并明确了职责。各学校法制副校长也积极开展工作,招之即来,做到了每周到校1-2次,帮助排查基层学校安全隐患和违纪事件、教育转化双差生、协调学校与周边单位和居民的关系等,及时处理和汇报涉及学校安全稳定的疑难问题。

2、积极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1)、专项治理网吧。

3月份,我们积极配合县综治委组织的网吧专项治理活动,大力宣传网吧对在校生的危害及治理网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育广大师生远离网吧、拒绝网吧、告别网吧。同时通过有力措施有效制止学生进入网吧。

2)、学校幼儿园及周边治安秩序专项整治

①、按照《___县综治委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关于全县学校幼儿园及周边治安秩序专项整治方案》要求,成立___县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各职能部门进行了职责分工,专项治理小组办公室设在教育局。教育局、公安局、工商局等有关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分头召开领导班子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本单位活动方案,根据职能分工有针对性地对学校、幼儿园及周边治安环境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布署。教育局于4月14日召开全县中小学校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传达了县综治委及教育局专项整治方案精神,下发了《___县学校幼儿园及周边治安环境专项整治排查摸底登记表》,利用一周时间集中总结了全县学校幼儿园周边治安中存在的问题,并告知各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理。

②、检查摸底情况。

一是校内消防安全隐患:部分学校由于建筑规划不合理,存在消防安全漏洞。二是学校施工点安全隐患:有相当数量的学校正在进行扩建和施工,个别学校的施工场所防护措施不全。三是学校周边200米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隐患:部分学生由于年龄小、好奇心强、自制力差,经常出入网吧等娱乐场所,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业,对少年儿童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四是校内治安安全隐患情况:个别学校有不良社会青年随意出入的现象。

③各部门整治情况。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对学校环境进行了整顿,要求相关学校对不合格安全防护措施进行了限期整改,确保了师生安全;联合县文体局针对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娱乐场所进行了专项排查整治。在各个网吧进行了拉网式排查,规范了网吧的营业,杜绝了青少年的出入,从登记、连接等方面提高了网络管理的监控、管理能力;工商局对县城学校周边50米内的摊点进行了两次排查,对我县一中和实验小学进行了重点集中整治,规范了学校周边的乱设摊点行为;防疫站成立了三个专项整治行动小组,两个小组负责乡镇学校,一个负责城区学校,对学校周边的饭店、小吃部、商店及学校食堂的食品进行了排查整治。

三、积极开展稳定排查治理工作,全面治理重点、难点问题

1、坚持、完善“三项排查”报告制度。

20__年,我们把排查矛盾纠纷、热点、学校安全作为保持教育系统稳定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点。我们建立了矛盾纠纷、热点、学校安全隐患三项排查报告制度,强化了基层治理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的工作责任。特别是在“两节”、“两会”等敏感期间,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处置突发事件预案,对苗头、治安隐患、矛盾纠纷、非法宗教等影响安全稳定的因素,都进行了认真的摸排、监控,确保了教育工作的稳定发展。

2、认真对待工作。

建立健全接待制度,各局长亲自轮流参与接待工作,全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全年室共受理群众问题和案件22人次,其中来信4件、来电12起、来人6人起。对问题和案件都及时处理,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公开处理3起违纪案件,通报一年来动态,为全县的社会政治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强化法制安全教育,营造守法护法环境

我们紧紧抓住法制安全教育不放松,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法治教育宣传,坚持以课堂、讲座为主渠道,把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纳入课程计划,要求各学校每两周必须开展一次法制宣传活动或讲座。其他学科也要积极进行德育渗透,杜绝简单的知识传授。利用各种形式进行法制教育宣传,教育学生人人知法,守法,护法,收到良好效果。二是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渗透法制安全教育。各学校通过举办法制报告会、法律知识讲座、竞赛、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板报、橱窗、广播等形式,在师生中大力普及《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在安全教育日,组织学生学习交通、消防等安全知识以及自救、自护技能。3月份,在县政法委的组织下,我们组织了法制教育图片展,在各个学校巡回展出,使近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建立“双差生”帮教

档案,责任到人,严格管理,有效的遏制了在校生违法犯罪的发生。一年来,我县无一起违法犯罪案件发生。为积极预防、妥善处理学生校园事故,组织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干部、教师认真学习《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实用手册》,收到了良好的警示教育效果。

五、强化监督,学校安全得到切实加强

教育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分工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局领导和有关科室在学校安全工作中的责任。切实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3月份,对各乡镇场学校的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检查,发放整改通知书21份;制定下发了教育系统消防预案和学校消防器材配备标准;并对各学校微机室进行了安全和技术指标大检查,排除了隐患。五一期间,对校舍安全进行了安全大排查。6月份,对学校饮食卫生进行了检查,保证了学生饮食安全,也保证了高考顺利进行。加强安全教育,制定了《___县中小学安全教育实施方案》,分别从校内外活动、卫生防病、饮食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家居安全、自然灾害防范等方面提出了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六、大力开展意识形态领域专项教育活动,做好抵制非法宗教活动和斗争工作。

针对我县中小学中发生的学生参与宗教活动和传阅非法信件等的不良现象,教育系统组织开展了大范围意识形态领域专项教育活动,由县委组织部、宣传部、纪检委、统战部等多个部门联合组成了专项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相关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和全程监督,领导小组还深入学校,分组对教师和学生的教育活动进行组织和指导,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和计划,确保专项教育活动取得实效,同时建立了专项教育工作长效机制,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深入开展了“六进校”(1、理想信念教育进校;2、国情(区、州、县、村情教育)进校;3、民族团结教育进校;4、法律和政策教育进校;5、国防和稳定教育进校;6、科技知识进校。)和节假日星期五返校工作,充分利用“六进校”工作的固定或不固定形式(固定形式:国旗、广播喇叭、墙报等。不固定形式:各种智力竞赛、朗诵、演讲、讲座、班会及文娱活动)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要求县直学校、各乡(镇、场)学校将每学期第一个月定为法制宣传月。全县各中小学能够建立健全安全制度,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大力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和无神论教育,同时邀请政法干警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知识讲座,进一步提高和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存在的问题:

1、由于教育经费紧张,专项工作的投入还很有限,部分学校的安全设施还没有得到及时改善。

2、基层学校领导和师生的安全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工作需继续加强。

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进一步明确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任务,充分认识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

二、进一步加强对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制

三、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面落实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各项任务

第3篇:法治专题教育教案范文

 

  根据纪委开展集中警示教育的具体活动要求,XXX展开了一系列相关工作,现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安排

为开展好专题警示教育活动,处室负责人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抓落实,在支部会议和业务工作会议上,对教育活动进行专门部署,确保专题警示教育活动取得成效。

二、认真开展相关活动

1. 学习中心支行警示大会的内容和精神,深入开展思想动员,充分认识集中警示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明确反腐败斗争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

2. 组织开展专题讨论。认真学习纪委传阅的案件警示文章、反腐倡廉推荐文章,针对现实中的具体案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讨论交流发言。

3. 将反面典型案例的学习体会应用到对现实具体工作的反思中,联系岗位工作实际查找不足,制定整改措施。

4. 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为主要内容,组织开展知识测试,增强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

5. 专题民主生活会。专题民主生活会前,处室领导认真开展了谈心谈话活动。民主生活会上对照党的纪律、党内规章制度、国家法律、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对照指出的“七个有之”、“五个必须”,结合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违纪案件风险“大起底、大了断”工作,联系个人思想、工作、生活和作风实际,联系个人成长进步经历,联系教育实践活动个人整改措施落实情况,深入查摆“不严不实”问题,深刻进行党性分析。

6. 开展反腐倡廉专题党课。由处室负责人带领处室同志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文件,并结合我党反腐历史,举办专题党课。

三、进一步的要求

1. 加强政策的学习和领会,时刻坚守保持廉洁自律的行为规范。

2. 以案为鉴,警钟长鸣,接受广泛的监督,经常性的对照检查。

集中警示教育总结

全市开展李文科吴野松等违纪违法案件专题警示教育活动(简称警示教育活动),是铁岭市委净化和修复政治生态的重要举措,意在找出解决问题,消除案件恶劣影响,打消干部思想顾虑,扭转作风和精神状态,推进铁岭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和经济社会的振兴发展。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精心组织,有53干部接受了警示教育,取得明显效果,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活动开展情况

1、深刻领会,精心谋划。在7月13日全市召开李文科吴野松等违纪违法案件专题警示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后,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刘雁召集相关人员亲自过问研究警示教育活动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如何开展落实,针对活动方案中的相关细节进行研究讨论。对不明事项责成机关党委向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请示咨询,经请示咨询警示领导小组办公室(叶韫娥)后,对市人大常委会警示教育活动方案进行了修改,对警示活动内容按照时间进行分解,形成下发了《关于印发<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李文科吴野松等违纪违法案件专题警示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铁市人大党委发[2017]11号),为开展好警示教育活动奠定了基础。

2、加强领导,成立组织。为开展好市人大常委会警示教育活动,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党组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党组副书记担任,成员由领导班子成员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机关党委,负责日常组织、综合协调等工作。办公室主任由秘书长担任,副主任由两个副秘书长担任,成员由各委办室主任组成,便于各个部门落实任务,开展工作。

3、召开大会,开展动员发动。市人大常委会警示教育活动动员大会7月27日召开。动员大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李东风主持,主要三项议程:一是传达7月13日全市警示教育活动会议精神,特别是会上何焕秋书记重要讲话。二是宣读《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李文科吴野松等违纪违法案件专题警示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铁市人大党委发[2017]11号,之前下发各党支部),并提出各环节的具体要求。三是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刘雁讲“廉洁从我做起”专题廉政党课。为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开展好警示教育活动,李东风提出三点意见: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求班子成员带头以上率下,层层抓好警示教育活动各项任务落实。确保活动不敷衍、不走形式,真正使问题得到解决、干部得到教育、作风得到改进。二是机关上下要把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与推进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使警示教育活动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动人大工作有效结合起来,以各项工作成果检验活动效果。三是机关党员干部要以案为鉴、吸取教训。机关党员领导干部要讲政治、真看齐,讲纪律、守底线,严格用党规党纪衡量自己的行为。

4、精心准备,召开班子民主生活会。在7月7日,按照市纪委、市委组织部下发的《转发<中共辽宁省委纪委机关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关于以“开展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回头看彻底肃清王珉等人恶劣影响进一步净化和修复政治生态”为主题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通知>的通知》(铁市组发[2017]28号),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会议,通过《2017年7月铁岭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实施方案》(铁市人大党组发[2017]9号),部署党组民主生活会事宜。并结合全市开展的李文科吴野松等人违纪违法案板警示教育活动,党组理论中心组开展了“两学三读”学习,深刻汲取辽宁拉票贿选案和王珉、李文科、吴野松等人违纪违法案件教训,提高认识,肃清案件的恶劣影响。班子成员进行了谈心谈话,深入交流,交换意见,既谈工作,也谈思想问题,既谈自身差距,也提醒对方不足。党组成员自己撰写对照检查材料,以案为鉴,对照六个方面问题,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剖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经请示市委组织部和市纪委,在8月1日,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班子及个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会后形成民主生活会报告,并把相关材料报组织部。

5、开展“两学三读一讨论一反思”专题学习研讨。8月3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副县处级以上干部参加的党组扩大会议。会上学习7月2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学习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专题研讨班讲话。党组领导成员进行“剖析违纪问题,吸取惨痛教训”专题研讨,发表对案板的认识和危害,并分析原因,提出以案为鉴,结合自己在思想上工作上提高认真,讲政治,守纪律,始终与中央保持一致,肃清案板的影响,为修复铁岭政治生态做出自己贡献。会上要求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都要结合案件和学习,亲自撰写上交反思体会文章。市人大28名厅处级干部都手写上交反思体会文章,并报市纪委。

6、开展“讲政治、真看齐、守纪律、明底线”谈心谈话活动。在8月11日前,按照警示教育活动要求,分层级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党组书记与班子成员谈话,班子成员与部分负责人谈,部门负责人与部分副科级以上干部谈,主要围绕李文科、吴野松等违纪违法案件谈自己看法认识,并表态自己以后如何做。通过谈话大家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不同视角来看待李文科、吴野松等人违纪违法的原因看法,结合实际谈理想信念、政治观点、社会影响,工作要求,表明立场,亮出自己的想法,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

7、开展“廉洁从我做起”专题支部党课活动。严格按照市委部署,7月27日,全机关警示教育动员大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刘雁讲了“廉洁从我做起”警示教育专题党课。之后,党组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到所在党支部党员中讲专题廉政党课。宣传党章党规,分析李文科、吴野松等违纪违法案件原因分析,肃清减少李文科、吴野松等违纪违法案件的影响,提高认识,树立信心,坚定理论信念,为改变家乡,振兴铁岭社会发展努力工作。

8、结合专项整治开展自查。按照警示教育工作方案要求,结合人大实际工作,开展“三整治一监督”工作。结合上半年制定的《加强人大队伍建设和发挥人大代表职能作用工作方案》要求和机关纪律要求,针对党员干部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影响营商环境问题,开展机关纪律整治检查,并定期报送部门人员出缺勤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财务部门和财经委,针对十八大以来,对设立 “小金库”、违规发放津贴补贴、公款吃请、公款旅游和公款送礼等问题等违反财经工作纪律规定的行为进行专项自查,从2013年以来财务账目逐一对项,认真查对,形成清查报告。对于扶贫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因不涉及,也不存在。加强县乡人大换届工作指导和监督,成立了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指导组,制定《铁岭市人大常委会指导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方案》(铁岭人大办发[2017]24号),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队指导监督各县(市)区人大换届工作,现已深入各指导县(市)区,了解情况,开展工作,并持续深入跟踪指导监督,解决换届中的问题,为县(市)区人大换届顺利开展提供的保障。

9、组织好单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全市集中警示教育活动。组织市人大常委会正副县级领导干部参加全市封闭集中培训,参加市妇联组织的领导干部配偶“家风助廉”、之前上半年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参观省反腐倡廉展览馆、雷峰纪念馆、市博物馆等活动,提高领导干部的廉政意识、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宗旨意识。

10、做好警示教育活动的宣传和材料上报工作。按照市纪检委要求,做好“三必审一报告”和民主生活会材料上报,包括警示教育方案、班子民主生活会记录、反思体会文章、关于是否在违规违纪及其他需要说明问题的报告以及民主生活会请示和方案、班子和个人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民主生活会报告、警示教育总结。在铁岭日报和电视台各报导1次(动员大会)。通过警示教育,普遍党员加强学习,也确保本单位副科级以上干部提高认识,受到了教育,增强纪律意识,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

市人大常委会在认真开展警示教育活动,虽然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个别领导干部重视不够。有个别干部虽然能够参加警示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但在思想上还没有把这次警示教育活动提升到一定的重视高度。

2、个别支部活动开展的不够扎实。有个别党支部还存在开展警示教育学习中,走过场,形式化问题

3、阶段性活动开展特点不够突出。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单位活动特点不突出。感觉由于时间较短,只能按照上级要求开展,按部就班,没有明显特色。

三、改进方向

1、把警示教育活动纳入班子和支部重点学习内容。全面从严治党和廉政教育工作是党组织一项长期的重点工作,不是一时一事的任务,要全面纳入以后班子和党支部学习工作当中。

2、把警示教育活动纳入党员活动日当中,多形式接受廉政和警示教育。警示教育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多元化,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教育机关干部,增强廉政观念,提高纪律意识。

第4篇:法治专题教育教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

求,以提高检察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为目标。增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践行“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主题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总体要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深入查找和清理当前检察工作和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广大干警进一步正确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端正执法思想,规范执法行为,改进执法作风,提高执法水平,有效预防和解决执法实践中的突出问题,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构建平安、和谐延边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方法步骤

教育活动从5月初开始,年底结束,共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5月15日前结束)。

1、动员部署。召开全州检察机关“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传达高检、省检和省州政法委有关精神,认真动员部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要求。

2、制定方案。州院制定并下发《全州检察机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各县、市院要从本地实际出发,依据上级院和当地政法委有关精神,制定方案,全面动员部署。

第二阶段:学习培训(5至7月)。

(一)学习文件:各级院要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专题辅导与座谈讨论相结合,理论引导和现实教育相结合等形式,围绕“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专题,分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教育。

1、认真学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批示和中央关于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示,进一步深刻领会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意义,增强教育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

2、学习“两会”精神和罗干同志关于“加强政法干部队伍建设的报告”,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查找问题,深挖根源,加强检察队伍建设。

3、通读中央政法委编写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领会“五个专题”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自觉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检察工作。

4、学习高检院编辑印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汇编资料》。进一步了解我国检察制度的发展沿革、基本内容和主要特色,深化对检察性质、地位和职能的认识,提高理论素养,增强职业荣誉感,强化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5、学习高检院、省院和省州政法委有关文件及指示精神,收听收看中央政法委和中央电视台电视专题讲座和光盘,听取中央宣讲团巡回宣讲报告。学习期间,州院根据省院的部署,将组织召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理论研讨会,开展论文征集评选活动。各院要踊跃参加,积极准备。

(二)重点培训。采取统一规划,分期、分批、分类集中轮训、专门培训。各院要制定学习培训计划。州院负责对基层院班子和本院干警的培训,基层院负责对本院干警的培训。集中学习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州院将成立培训领导小组分专题进行授课,并适当组织业务专家和法学专家进行法治理念讲座,网上或到基层院巡回辅导。各院班子成员都要带头讲课,确保通过学习培训,使干警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全面了解我国检察制度的发展沿革、基本内容和主要特色,深刻领会检察法律监督的性质、地位和职能作用。

第三阶段:对照检查(8至9月)。

此阶段是教育活动的关键环节,要紧紧围绕五个专题教育内容,查摆、清理在思想认识和检察工作中存在的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相符合的突出问题。要从去年专项整改期间排查出的问题中、从涉法涉诉反映的问题中、从查处的干警违法违纪问题中,进一步清理思想,深挖根源。

重点查看依法治国的思想是否树立,检察执法是否自觉维护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执法为民的宗旨意识是否牢固,是否缺少群众观念,滥用执法权力,执法不作为和乱作为;维护公平正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否增强,是否坚持秉公执法,在执法办案中是否存在监督不到位、不敢监督、不善监督,甚至、违法办案、贪脏枉法等问题;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是否牢固,在执法活动中是否搞利益驱动或者搞挂牌保护、特殊保护等;党性意识、党的领导观念是否坚定,是否认真贯彻党委的决定和要求,重大事项是否报告。

在排查清理思想的过程中,要紧密结

合干警的思想和执法实际,注重发挥正反面典型的教育作用。各院要积极开展树立典型和案例评析活动,从执法思想、执法观念、执法水平、执法作风上总结经验教训,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原则贯穿于执法实践,既提高思想觉悟又解决现实问题。

第四阶段:整改提高(8至9月)。

要始终坚持边学习、边查摆、边整改,

对查摆出的问题,认真梳理,分析原因,清理整改。整改的重点是健全完善执法规范化工作制度体系,要在去年专项整改制度建设的基础上,认真落实《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20*年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把容易发生执法问题的岗位和环节作为重点,按照扎实管用、简便易行和规范性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行为标准,严密办案流程,落实工作责任,健全监督机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执法工作制度体系。

1、建立执法责任体系。重点部门、重点岗位要制定完善执法岗位标准、执法工作规范,明确执法各环节工作流程,按照“谁执法、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细化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执法者个人的执法责任和责任查究制度。尤其要建立健全涉法涉诉案件,平时群众反映较多的执法问题的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出现问题,责任能够追究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切实改变责任不明确,查究不到位的状况。

2、建立执法质量和效率考评体系。省院将制定执法质量和效率考评制度,进一步明确执法质量和效率的评查标准、范围、质量界定、评查结果运用等问题。各院业务部门要建立干警执法档案,重点研究对办案人的考评办法,客观、真实、准确记录个人执法状况。健全案件质量和效率保障机制。州院督导组将定期对全州执法质量和效率进行检查,把执法质量和效率作为衡量工作、考核班子、检验队伍的主要指标。

3、建立执法监督体系。要按照合法、高效、经济原则,修订完善执法监督体系。重点是落实检务公开制度,扩大执法透明度。推行执法告知、公开听证等监督措施;建立对群众投诉、举报、涉诉的受理、调查、处理、反馈工作机制。同时,完善我们内部执法通报制度。

4、建立执法工作信息化体系,以信息化促进规范化。今年,州院要积极争取安装并试运行案件网上流程管理,网上审批、网上监督管理软件,积极推进检察业务、队伍和信息化“三位一体”建设。各级院要以坚定的决心和积极的态度,加大人力、财力投入,从全局出发,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执法的规范化。

5、建立教育培训长效机制。要积极落实《20*——20*年*省检察机关教育培训计划》,探索制定岗位基本素质和干警素质提升的动态、综合考察办法,使教育培训经常化、规范化。

制度建设是确保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执法规范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各院要十分重视抓好制度的落实,把落实制度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规范执法行为的重点来抓,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切实保证执法行为及各项检察工作置于制度规范的有效约束之下,确保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第五阶段:考核验收(四季度)。

1、组织考试。根据中央政法委、高检院和省委政法委的要求,组织搞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知识的考试,成立考试领导小组,严格组织,周密部署。

2、检查考核。结合年终总结,州院对教育活动进行验收。看执法理念是否进一步端正,执法能力是否进一步增强,执法行为是否进一步规范,改革方向是否进一步明确,队伍建设是否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对检察队伍和检察工作的满意度是否进一步提高。

3、反馈情况。各院要于11月10日前上报教育活动总结报告。州院将要在12月中旬前各院反馈验收结果,对州院验收和省院抽查不符合要求的单位,进行补课安排。

三、基本要求

各院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作为统一执法思想,提高执法能力,理顺执法关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的思想基础,作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首要环节,精心组织,抓好落实。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院党组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纳入检察工作全局通盘考虑,建全领导机构,建立长效机制和责任机制。检察长负总责,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州院成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名单附后)。实行联络点和定期巡查制度。各院也要成立领导小组,并将情况报省院。

2、突出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抓好本单位的教育活动,还要以身作则,积极参加教育活动,带头学习培训,带头清理整改。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检察长,要对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对本地区、本单位在法治理念和执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反思,总结教训,认真整改,为广大检察人员作出表率。

3、教育活动要紧密联系实际,坚持“六个结合”。要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先进性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学习相结合,统筹安排,互相促进;与开展“忠诚”教育结合起来,始终抓住忠诚政治本色教育,把全州检察队伍建设成一支忠诚可靠,始终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忠于检察事业,能够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能够抵御各种腐朽思想和不良风气的侵蚀,牢记责任,不辱使命,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能征善战的钢铁队伍。与推动检察工作结合,围绕检察工作主题和总体要求开展教育,在学习教育中,广泛开展执法实践活动,解决检察工作中背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点、难点问题,推进检察工作,检验教育效果;与推进检察改革结合起来,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深入推进检察改革,研究解决检察工作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创新检察业务工作机制和队伍管理机制;与执法规范化建设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不断提高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和管理科学化水平;要与州直机关开展的争做“六个模范”活动相结合,培养干警的奋发向上的精神和争创意识。

第5篇:法治专题教育教案范文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关于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文化、政治生态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为基本要求,以建设良好党内政治文化为切入点,以净化优化政治生态为根本目标,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以杨振超、方西屏、曹勇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以及我市查处的市管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为反面教材,汲取教训、举一反三,真正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重规矩、以上率下作表率,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为党的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

二、主要内容

1.严肃政治生活。深刻反思杨振超、方西屏、曹勇等人把党的原则市场化、党内关系庸俗化、党性观念平淡化的教训,坚决纠正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不健康问题,坚决纠正不守纪律、不讲规矩问题,坚决纠正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到位问题,坚决纠正参加组织生活不经常、执行组织生活制度不严格问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全面理解和深入践行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真正把党的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把党的组织原则立起来严起来,把党的组织生活立起来严起来。

2.优化政治文化。深刻反思封建腐朽文化对杨振超、方西屏、曹勇等人的不良影响,坚决破除信仰迷茫,坚决破除官场术,坚决破除“潜规则”,坚决破除权钱交易,坚决破除亦官亦商,坚决破除奢靡享乐之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忠诚文化、清正文化、法纪文化、“亲”“清”政商文化、公仆文化、艰苦奋斗文化,大力弘扬和践行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共产党人价值观。

3.净化政治生态。深刻反思“杨、方、曹”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的发生对xx政治生态造成的严重破坏,坚决纠正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坚决纠正党内监督特别是同级监督不够严格,坚决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各种违纪违法行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保护政治生态,准确把握政治生态的“树木”和“森林”状况,切实把党员干部这片“森林”维护好。

三、活动步骤

“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专题警示教育,从现在开始到9月份基本结束,通过开展警醒、警觉、警戒“三警”教育组织实施。

第一阶段:高度警醒阶段 (7月份)。

1.加强理论学习。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规,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文化、政治生态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同志讲话要求,深入学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深刻理解其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

2.开展现场教育。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到市廉政教育基地现场接受党性党风党纪教育、邀请有关领导同志或专家学者作专题辅导报告、观看警示教育片、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让广大党员干部受警醒、知敬畏、明底线。

3.深刻对照反思。每名党员干部要紧密联系杨振超、方西屏、曹勇案件,紧密联系《部分省管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及其教训警示的通报》和《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纪律审查情况通报》,特别要紧密联系身边的反面典型,紧密联系自身思想和岗位职责,加强对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文化、政治生态建设的深入思考。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成员要在深入对照反思的基础上,认真撰写认识体会,并以实录摘编的形式上报市委、市纪委备案。

第二阶段:高度警觉阶段(8月份)。

4.组织集中研讨。局党组要召开中心组理论学习会,重点围绕如何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如何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如何进一步净化优化政治生态,开展一次集中研讨,坚持把自己摆进去,谈认识、谈体会、谈建议。

5.撰写对照检查材料。每名党员干部要在广泛征求意见、深入反思的基础上,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写清楚问题、写清楚根源、写清楚整改措施。

6.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局党组要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联系杨振超、方西屏、曹勇案件,联系《部分省管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及其教训警示的通报》和《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纪律审查情况通报》,特别要联系身边的反面典型,联系思想、工作、生活和作风实际,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专题教育查摆出来的问题、与谈话函询的问题、与巡视巡察反馈的问题结合起来,深刻剖析、对照检查。

第三阶段:高度警戒阶段(9月份)。

7.明确任务。局党组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要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和意见,列出问题清单,建立整改台账,逐项落实整改。

8.突出重点。要盯紧盯住查找出来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不强、纪律规矩意识淡化、对腐朽文化抵制不力、政商关系不够“亲”“清”、公仆意识淡化、艰苦奋斗精神减退等方面问题,有的放矢,分类整改。

9.督促落实。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协调小组办公室定期对开展专题警示教育情况跟踪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督促落实整改措施。

四、组织领导

1.落实工作责任。局党组书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对重视不够、组织不力、工作不到位、“走过场”的要批评教育、严肃问责。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协调小组办公室要抓好具体工作落实。

2.坚持以上率下。专题警示教育要抓住“关键少数”,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局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有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既要学在前、更要做在前,从严从实参加专题警示教育,带头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对照反思,做到在思想政治上先一步警醒;带头查摆问题不足、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到在思想政治上先一步警觉;带头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做到在思想政治上先一步警戒,推动形成上行下效、上率下行的良好局面。

3.抓实基层支部。要突出抓好“支部建设”这个重点,围绕关于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文化、政治生态的重要论述,组织好专题学习;坚持问题导向,围绕自身和身边的实际,组织好“”、组织生活会等,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坚持整改落实,强化廉政长效机制建设,做到学在经常、抓在经常、严在经常。

第6篇:法治专题教育教案范文

关键词:研究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 层次性 专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c)-0152-01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构建符合研究生学习、成长特点的课程体系,创新研究生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新方法,增强课程的时效性。那么,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是如何设置的呢?

1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调整的历程

对青年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由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性质和办学宗旨决定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区别于资本主义教育的根本标志之一。1998年5月,、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中规定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这就是“98方案”。2012年之前大多数高校的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总体上在实行“98方案”,但在教学实践中,也根据各自情况作某些调整。

2010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为适应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需要,就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颁发了《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着手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调整和改革。在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设一门必修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从“自然辨证法概论”课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中选择一门作为选修课。

2 “10方案”与研究生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特点

为了推动新方案的科学推进,应该进一步研究“10方案”与当前研究生政治理论课所面临的新特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首先,优化课程内容,凸显层次性。所谓优化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凸显课程内容的层次性,也就是要“着力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形成本科硕士博士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内容相衔接”。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应考虑与本科生和博士生形成梯度,一方面要避免与本科生课程设置的简单重复;另一方面硕士研究生“思政课”要为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设置预留空间。

其次,教学要突出实效性。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表现,有各种不同的理解。其时,“无论怎样概括,就其性质而言,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就是要对学生系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化、物质时代到知识时代的转型,许多人用物质利益取代精神追求,把是否对就业有用作为要不要学习的标准,研究生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越来越遭到质疑。在此背景下,教育主管部门出台“10方案”,依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这就是一个信号:既定目标绝不降低。为了目标的达成,研究生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不断完善教学过程的设计,逐步促进教学结果和目标之间的一致性,推动最终目标的达成。

3 新课程实施后组织研究生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对策

3.1 建设高水平教材,奠定高水平教学基础

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材也本科生相关课程一样都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课教材建设是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教材也是教学过程和结构的基本要素,优秀的教材是保证高水平教学的重要因素。“10方案”颁发以后,、教育部有学大纲而未统一组织编写教材的课程,各学校以、教育部教学大纲为依据,组织编写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使用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教育部未作统一要求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教材,学校从实际出发,结合已有教学试点工作成效,参考、教育部教学大纲组织编写专业硕士研究生使用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做到教材“体系结构严谨、内容全面准确、语言通俗易懂、表现形式活跃。”一本优秀的教材是教师们教学经验的集中体现,也是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反映,通过教材建设也可以促进提升该课程的师资建设、教学科研水平。

3.2 专题化授课,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成效的关键因素。专题教学法是对传统授课方式的根本性变革,这种教学方法是指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摒弃按章节授课的传统教学模式,把某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专题,然后由对某专题学有所长或者深厚学科背景的教师备课和授课,若干教师共同完成该门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专题化教学要突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与实践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实践的理论,是与时俱进的理论,要使学生真正接受它,教师就必须紧跟发展的潮流,把握时代变化的脉搏,立足于学科研究的前沿,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

3.3 以多样化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目的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要针对研究生自身学习实际,采用多样教学模式,注重教学的“启发性”,突出教学实效性。为此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在运用常用的传统教授、专题式、多媒体教学、讨论式等方式以为,还要综合运用近年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被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创新教学模式,实践性教学、案例教学、热点研讨、团队教学和辩论会等教学方法。

总之,“10方案”的出台,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所体现的新的教学特点,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期待形成教学互动,促进师生交流,提高研究生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才能充分发挥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作用,把研究生培养成具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既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又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 蒋福明,张多来.“三贴近”:研究生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基本向度[J].当代教育论坛,2007.

第7篇:法治专题教育教案范文

一、检查评价形式:

检查小组先后检查评价了大坞镇中心小学、大坞中学、和福小学、峄庄小学和峄庄中学五处学校的校园欺凌防治工作。检查小组严格按照滕州市教体局制定的《校园欺凌防治工作评价计分表》所列评价要点及评价内容逐项考核评价。检查小组采取以下检查方式进行评价:

(一)听取并查看了书面汇报材料。

(二)查看了相关文件、通知、会议记录、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治台账等档案资料。

(三)实地查看。实地查看欺凌专项治理情况,主要检查工作部署情况、欺凌治理情况(包括全面排查欺凌事件、及时消除隐患问题、依法依规严肃处置、规范欺凌报告制度、全面加强教育引导、长效工作机制健全)和工作推进情况等。

(四)总结反馈。检查组向被检查单位反馈了检查情况。

二、欺凌专项治理工作的优点:

(一)加强领导,科学部署。大坞镇教育联区特别重视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工作,成立督导小组,指导各校加强欺凌专项治理工作。所查学校都能认真学习省市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强领导,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并责任分工明确部署科学,

(二)强化源头防范。采用多形式开展宣传教育。

(三)强化风险防控。所查学校加强了风险隐患排查和预防,着力加强了对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提高了会议制度、风险评估制度、强制报告制度以及承诺书制度等制度防范措施。

(四)强化责任落实。学校成立欺凌处置工作委员会,明确各体责任,扣紧依法、依规、依纪校园欺凌处置链条,强化措施保障。

(五)加强舆论引导,严格落实值班巡查护卫制度。

(六)形成特色模式。为正确引导学生健康发展,把学生的主要兴趣和精力引导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个别学校成立学生活动社团,减少了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形成特色教育管理模式。

三、欺凌专项治理工作的不足:

(一)个别学校档案盒的横竖签设计不美观,没按照评价项目命名。

(二)个别学校开展的活动档案缺少活动方案、领导小组。

(三)个别学校制定的制度中,责任落实情况方面,责任人分工不明确。

四、五所被检查学校的具体评价:

大坞中学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评价情况

大坞中学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校园欺凌防治工作的若干措施》,根据市教体局有关要求,扎实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行动。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了校园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领导小组,马兆亮校长任组长,其他校级领导以及法治副校长黄伟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级部主任、宿管科科长、心理健康教师为成员,加强对专项治理行动的指导和监管。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由安全办、政教处、教导处、团委、级部主要领导组成,地点设在安全办,具体负责专项治理行动的推进和实施。

二、精心组织实施。

1.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了校园欺凌预防和处理制度,制定了应急处置预案。

2.精心组织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学校通过主题升旗仪式、班会、观看校园欺凌防治警示教育片、1530模式等方式、安全教育课及道德与法治等课程,定期对学生进行校园欺凌防治专题教育。通过宣传橱窗、黑板报、通告、校园广播、显示屏等媒介积极营造舆论氛围。

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家长须知》《案例警示》等方式,压紧压实监护人责任,实现家校共育。

3.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学校加强了对教职工、家长、学生的培训学习,落实监护责任。

4.加强校园欺凌的预防。严格落实人防、物防、技防“三防”监管措施,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工作。

5.加强警校联动,延伸工作外延。加强对校园周边的巡逻防控,落实上下学高峰期“护学岗”制度。

6.及时处理,降低和控制校园欺凌事件的危害。

7.全程监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落实。落实校园欺凌信息逐级及时报送制度,密切关注舆情动态,切实维护安全稳定。

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培训机制、考评机制、问责处理机制。将防治学生欺凌专题培训纳入班主任、教师在职培训内容。把校园欺凌治理工作作为各级部、班级考评重要内容,纳入教师、班主任及相关岗位教职工学期和学年考评。对职责落实不到位、学生欺凌问题突出的级部、班级通过通报、约谈等方式进行责任追究。

大坞镇峄庄中学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评价情况

一、开展“反校园欺凌”宣传教育活动。

大力宣传普及反欺凌法治知识,充分认识开展学校反欺凌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对校园欺凌危害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广大教职工和全体学生“反校园欺凌”的意识。

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防欺凌安全管理模式。

纵向到底,即落实网格化管理制度,责任分解,明确到人。积极推进“一岗双责”和安全首遇制。学校健全“反校园欺凌”管理体系,加强法治教育,发挥法治副校长和道法老师的作用,注重心理咨询工作正常开展,每一个班级设立学生安全委员,各科任教师明确教育分工,班主任及时沟通掌握情况,特别关注少数人群,学校定期召开相关学生会议,有效疏导并及时处理问题。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和优秀教师在活动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断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

横向到边是以创建和巩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为契机,加强包括校园欺凌防治、消防安全、饮食安全、教育教学安全、交通出行、卫生防疫等工作,全部纳入学校安全工作管理范围,形成全覆盖、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体系。

三、构建学校安全文化。

1、校园安全文化

⑴观念文化: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我校微信平台、校会、班会、宣传语、板报、网络宣讲法律知识、显示屏、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形成“反校园欺凌”震慑力,营造安全教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安全观念,使其入脑、入心,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⑵管理文化:

①健全“反校园欺凌”管理体系,加强法治教育,发挥法治副校长和道法老师的作用,注重心理咨询工作正常开展,每一个班级设立学生安全委员,各科任教师明确教育分工,班主任及时沟通掌握情况,特别关注少数人群,学校定期召开相关学生会议,有效疏导并及时处理问题。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和优秀教师在活动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断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

②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系统的防欺凌安全管理制度和预案,使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精细化。

⑶安全行为文化

①通过各种形式、各种载体进行安全教育、法治教育、文明素养教育,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明礼,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持续规范学生安全行为。学校聘任大坞派出所李波同志担任我校法治副校长,学校多次邀请公安系统同志到校送法到课堂,以案释法,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和感受法律的尊严。开学以来继续加强法治教育,邀请法治副校长、公安民警进校园、进课堂,联合公安局、派出所、交警大队、巡警大队等单位开展好各种法治教育活动,积极参加全国法治网络大赛、禁毒教育知识大赛、学宪法、讲宪法争做“宪法小卫士”知识大赛。

②联合大坞派出所、交警大队大坞中队对校园周边进行安全检查,为学校师生保驾护航。下发防侵凌安全教育致家长的一封信,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做到宣传到位、坚决禁止和杜绝校园侵凌。

④加强校园保卫安全管理,严格进出门管理。

5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四、建立长效教育机制。

结合实际把“反校园欺凌”教育立足于长期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反欺凌宣传教育活动,并逐步构建“反校园欺凌”教育与师德教育、学生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建立长效教育机制。

大坞镇中心小学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评价情况

为贯彻落实《滕州市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相关精神,根据旗教育局相关要求,大坞镇中心小学围绕制定校园欺凌相关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举行多种形式法制安全主题教育、开展按照要求全面自查自纠、进行家校联系及校内外安全秩序状况调查几个方面对专项治理情况进行了专项治理。

一、领会精神,明确目标。

该校认真学习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通过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积极主动和扎实认真地做好预防和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保障校园安全、维护校园稳定、推进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领导,科学部署。

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领导组及具体工作小组,责任分工明确,科学部署,各司其职,确保学生安全无事故。

三、多措并举、专项治理。

1.完善制度。学校制定了完善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了《大坞镇中心小学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和《大坞镇中心小学校园欺凌应急处置预案》,明确了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

2.开展活动、加强教育

该校邀请公安干警开展预防校园欺凌法制安全报告会、开展校园安全专题讲座、召开校园欺凌防范主题班会、加强家校联系及校内外安全环境状况调查,多措并举保障学生安全。

四、制度齐全,措施得力。

学校还制定了相应的防校园欺凌制度及措施。具体如下:

1.相关岗位教职工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实行全体教职工一岗双责制,对玩忽职守,对学校安全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其责任。

2.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的建设,如有丢失、损坏、不健全的相关器械总务处要及时配备。

3.班主任要经常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多观察、勤关心,发现学生有异常情绪及时询问调查。

4.当天值班教师要认真负责,对学生厕所、宿舍等容易发生纠纷的地段要做好巡查工作。

5.学校利用主题班会、教育讲座、国旗下讲话等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6.如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保安员要及时到位并严肃处理实施欺凌的学生,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当地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大坞镇和福小学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评价情况

为有效预防、彻底杜绝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全力做好学校安全工作,营造温馨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大坞镇和福小学五措并举有效预防校园欺凌事件。

一、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

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强化源头管控作为预防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重要保证强化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科室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做好预防校园欺凌的工作局面并把预防校园欺凌工作纳入学校年度工作目标管理同教学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

二、认真开展法制教育。

学校联系社区派出所开展“法制进校园”活动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尊重他人、团结友善、不持强凌弱;让学生知晓基本的法律边界和行为底线消除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的错误认识养成遵规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积极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做到珍爱生命;密切家校联系切实加强家庭教育注重孩子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从源头上预防学生欺凌行为的发生。

三、扎实进行专题教育。

学校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班团队会、主体活动、编发手册等形式开展预防校园欺凌专题教育提高学生认识校园欺凌行为的严重危害性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大力开展教职工特别是班主任的专题培训提高教职工有效预防校园欺凌责任意识和能力水平为预防校园欺凌专题教育提供理论支持。

四、规范学校日常管理。

学校制定预防校园欺凌工作制度并统筹学校安全工作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校园欺凌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和事后干预的机制;加强师生联系、密切家校沟通及时掌握学生思想情绪和同学关系状况对可能发生的校园欺凌行为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要严禁学生携带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进入校园并加强管控针对重点学生、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开展防治工作;在课间休息及放学时段等教学管控空白期严格落实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及定时巡查制度。

五、联合校园周边治理。

学校联系协调社区派出所等职能部门做好校园周边安全防范工作实现人防、物防、技防在防范校园欺凌方面的深度融合及时发现并遏制苗头性、倾向性等具有社会性欺凌事件的发生。

大坞镇峄庄小学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评价情况

为切实保障师生人身安全,积极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维护学校的稳定,大坞镇峄庄小学认真贯彻落实《滕州市教育系统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方案》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一系列校园防欺凌工作。

一、加强学习宣传,深刻领会精神。

利用教师大会、德育例会、班主任例会、广播会、学生班会课等多种形式,组织全体师生学习有关防治校园欺凌文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学校防治欺凌工作。

二、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章制度。

1.建立领导责任制。成立预防和应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和组织我校校园重大欺凌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2. 建立责任追究制。实行全体教职工一岗双责制,学校与科室,科室与班主任、任课教师签订防范校园欺凌事件安全责任书,通过签订目标责任书,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落实、责任追究。将安全工作列入教师期末考核内容中,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

3.制定处置预案。制定《防止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切实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整治,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彻底消除各类诱发校园欺凌事件的安全隐患,对可能发生的欺凌事件的处理方法,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流程及应对措施。

三、开展主题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1.加强三观教育。通过电子屏、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安全教育课、黑板报宣传、主题征文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2.加强法制教育。定期邀请派出所所长举行防治校园欺凌的法制专题报告会。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加强对特殊学生教育,建立特殊学生档案,跟踪特殊学生,关注这些学生的身心健康、思想动态,及时化解矛盾。

四、强化学校管理,消除安全隐患。

1.完善技术防范。学校建立监控中心,从到校至学生全部离校时有专人值班,全校现有探头近50个,做到公共区域、重点区域、教室全覆盖;在校门安装防撞装置,确保校门安全、校园安全。

2.畅通信息渠道。学校在校门设立了1个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学校办公室18063220990;安保处13561164126。

3.加强校园巡查。定期对管制刀具等各种危险物品进行清查,每天班主任负责检查、每周班级自查、每月学校抽查,对学生间的纠纷及时发现和化解。加强谢校园上、下午课间负责对全校全方位巡查,学校行政人员负责早上、中午、放学后的检查督查,发现校园欺凌倾向及时制止。

五、加强综合治理,建设和谐校园。

1.充分利用社会综治力量。加强与大坞镇派出所沟通和联系,净化学校周边环境,防止社会青年、辍学学生欺凌,确保学生安全。

第8篇:法治专题教育教案范文

关键词:民办高校;课程思政;德法兼修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是相对于高校传统教学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强调所有课程的教学都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熏陶,强调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有意识地结合专业特色挖掘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注重言传身教和立德树人,注重“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实现“教书育人”的宗旨和目标。

一、民办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性

高校法学专业是培养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人才的摇篮,法科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从事政治、法律工作,如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其他党政机关政法类公务员,显然这类职业对思想政治品德的要求比其他职业更高。这就意味着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比其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更加必要和迫切。2017年5月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指出:“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养,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这个重要论述清晰地指明了我国法治人才培养工作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方针。2018年1月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育质量国家标准》,规定法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际需要”。民办高校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加强对法学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民办高校的法学教育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社会的到来,青年学生获取各种信息越来越便利,而目前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青年学生拒腐抗变的能力又比较弱。这时就要求法学课程在传授法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权观和法治观,使法学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其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培养大批“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法律人才的“第一阵地”,应该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全局出发,在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法学乃“正义”之学,法学教育本身就是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塑造和完善,其背后承载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创新以及专业素养的培育,还应当包括对国家人文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号召。

最后,在高校法学教育过程中,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念扭曲等问题在学生甚至在一些教师身上有所显现,法学教育存在着过度工具化、功利化倾向。而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就是要将社会主义法价值引领渗透进法学专业课程,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进法学课程,其关键在于“渗透性”,通过“无声润物”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课程教育本位的回归,促使“法律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引领”无缝对接,最终实现培养“德法兼修”社会主义法律人才的目标。而作为这一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就是每门课程本身的“课程思政”改革探索。

二、民办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

结合民办高校学生及教学特点,对于民办高校法学专业的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既不能是仅仅增设一门名为“课程思政”的课程,也不是用“课程思政”来替代“思政课程”,更不是在课堂教学中专门拿出一个时间来进行“思政教育”。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走出一条民办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新路。

(一)紧密结合民办高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法学专业所有课程的设计都是围绕着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展开,民办高校的法学专业也不能例外。因此在构建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时,也应当充分考虑思政元素与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完美结合,“德法兼修”的育人理念应当贯穿法学专业建设的整体规划。“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应该在法学专业的“课程思政”中寻找到答案。结合民办高校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的特点,在民办高校法学教学工作中,要承载起对法学专业人才基本素养与品格的導引功能,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能够从国家情怀和法治中国整体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和解决问题。确保学生在接受法学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的同时形成最基本的社会主义法价值观。第一,法学专业教师要切实帮助学生深入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提高他们对西方不良法治思想的鉴别力和免疫力。第二,法学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严格遵守党的教育规范。第三,法学专业教师要树立对中国法治的高度自信,如在分析我国法治与西方国家法治的区别时要从文化传统、社会体制等多个方面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第四,法学专业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从历史整体的角度审视依法治国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推动法学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法学专业课程教学,传统上注重规范分析和案例分析。基于课程思政目的考虑,有必要改革以往的课堂教学,在规范教学和案例教学方面嵌入思政要素和因子。以《民法学》课程为例,民法基本原则和具体制度的内容中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规则,属于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规范。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民法是根植于我国基本国情、以解决中国问题为中心的制度设计,绝不是对国外学说、制度、理论的照搬,要采用正确的对比方式来揭示中国民事法律制度的突出特点和优势,从而树立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等等。另外,民办高校的法学课堂,应在民办高校硬件教学设施较好的基础上,结合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加强对法学生的思想院校及专业建设政治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可以运用如MOOC、翻转课堂、圆桌会议等形式,结合时代热点问题,发掘其中与法学教育、思政课程教育的契合点,灵活运用各种形式的教学模式,让大学生学习、领悟并贯彻新思想。在研究学生群体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实践,了解学生兴趣点,设置新式课堂,创新教学内容,将复杂的学理性知识融会贯通到实践和案例的学习中。

(三)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性教学是法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在实践教学环节忽略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法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要实现“全课程育人”的格局,必须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寻找與德育知识体系的“结合点”。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等机构是高校法学专业实习、实训、见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得以开展的最主要场所,因此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也要打破高校与实务部门的壁垒,与各部门相互配合,增进沟通。民办高校法学专业应当结合自身条件,努力走出去,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基地,建立联动机制,高校和社会协同育人。笔者所在的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文法学院,就通过设立校内、校外双导师的模式,将法治一线工作者以校外导师的身份引入法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和论文指导等环节,通过法治一线工作者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法律职业伦理的形成产生正面影响,深层次塑造法律职业精神。

(四)提升民办高校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

课程思政改革的最关键要素是专业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功底和教学技能的同时,更需要不断德育意识和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认知意识。与其他专业大学生相比,高校法学专业学生对中国法治化进程中发生的热点案例更加关注,也更容易受到非理性舆论的负面影响,这就更需要法学专业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法律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引领”无缝对接。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授课比较随意,甚至信口开河。一些教师把课堂当作自己生活、工作不满的宣泄场,甚至有的教师把课堂当作自己错误的政治、历史、宗教思想的宣扬地,而这很容易让学生受到消极影响。对此,教师必须加强自我约束,坚持不断提高政治素养、思想觉悟、自身修养,真正做到向学生传递正能量。法学专业课程的讲授,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法学概念、法律条文的解读,而是要将知识传授放到全面实现依法治国整体战略中来思考,要充分发掘法学知识背后的人性考量、价值关怀与制度定位。

(五)创新教学内容

可以在研究民办高校学生群体特点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实践,创新教学内容,将复杂的学理性知识融会贯通到实践和案例的学习中。例如当前全球环境问题和生态保护成为日益受到重视的话题,环境保护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稳步进行的重要保障,是生态文明建设必需的环节,以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和目的所制定的法律也越来越多,因此,高校法学专业教授环境保护法显得尤为重要。环境资源法是新兴的一门分支学科,虽然部分环保领域的法律还不够完善,但它涵盖广泛,不仅涉及传统的部门法学,还包括专业性的环境科学、资源科学等学科,属于跨学科型的法学门类。在该门课程教学中,则可以结合当前经济发展带来的全球环境污染问题、各国对环境治理和保护的举措,进而引入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美丽中国的讲话,在运用典型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国际上有关环境、气候的条约和文件,讨论我国环境法立法、执法、司法对国内国际社会的影响。在此期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在现实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培养其法学思维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第9篇:法治专题教育教案范文

根据公安队伍教育整顿总体工作部署,在总结本单位学习教育环节开展情况的基础上,为全面开展公安队伍教育整顿查纠整改环节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查纠问题环节是队伍教育整顿的关键环节,是清除害群之马、整治顽瘴痼疾的落实环节。抓好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关系到队伍教育整顿是否动真碰硬、触及要害、见到实效。要认真贯彻关于加强政法、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弘扬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把握激发自查自纠的内力,发挥组织查处的威力,提升顽瘴痼疾整治的效力,强化组织保障的合力,坚决清除害群之马,坚决整治顽瘴痼疾,推动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向纵深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清净不纯思想。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增强不敢腐、不想腐的自觉,进一步净化思想、筑牢防线,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二)清洁队伍肌体。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通过清除害群之马,进一步纯洁队伍,维护队伍肌体健康。

(三)清底顽瘴痼疾。对“有案不立、压案不查、降格处理、滥权枉法”“违反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等长期存在的顽瘴痼疾进行彻底清理,开展专项整治,进一步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

(四)清新警营生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健全队伍管理制度,推动干部轮岗交流、能上能下、有进有出,激发队伍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警营政治生态。

三、工作安排

(一)全面激发自查自纠的内生动力

1.思想发动凝聚共识。要层级进行思想发动,运用集中部署、层级动员、逐级压实等方式,深化思想发动,主要负责人要做好班子成员思想工作,班子成员做好分管一线民警辅警思想工作;党支部书记做好支部党员思想工作,各部门负责同志做好本部门民警辅警思想工作,着重宣讲“自查从宽、被查从严”的政策,从法、理、情入手,统一全警思想认识。

2.学习规定用好指引。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全体民警辅警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等禁止性规定进行反复学习讨论。

3.实事求是自查自纠。结合教育整顿查纠整改环节工作要求,对照党规党纪、警规警纪,开展《排查个人事项报告表》政策解读,组织全体民警辅警实事求是填报《自查事项报告表》,避免填报错误,组织全体民警辅警围绕“六大顽瘴痼疾”作出郑重承诺,签订责任状。

4.综合措施营造氛围。要通过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解读身边典型案例等方式,搭配集中观看《忏悔录》《纪委宣传微电影》等警示教育片,教育引导全体民警辅警深刻体悟教育整顿查纠整改工作要求,全面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5.政治生活对照检查。要对标党章党规党纪,常掸思想灰尘,常问初心使命,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召开党支部班子查纠问题专题组织生活会,用良好的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

(二)切实发挥组织查处的震慑威力

6.广辟渠道征集线索。要通过广泛张贴公告、线上公布举报电话、设置线索意见收集箱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要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要求,采取走访相关部门和案件当事人、函询核查、开辟网上举报平台等方式,扩大线索收集范围,深挖和掌握违纪违法线索。

7.认真核查信访线索。对收到的涉及公安民警辅警的信访举报违纪违法线索、相关部门移交的信访问题线索等进行全面清理,认真调查核实,提出处理意见,及时反馈结果。

8.严格开展专项清理。开展保候审保证金、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等专项清理,督促整改清理发现的问题,发现、掌握、移交违纪违法线索,加强对监督结果的运用。

9.以案促改规范执法。针对梳理发现的问题案、瑕疵案,检察院通知纠正、执法监督通报、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和有重大疑点的案件,以及执法不严格、不规范、不公正、不文明“四不”问题专项整治中查找的问题,逐一解剖,分析原因,限期整改,建章立制。

10.系统梳理全面核查。“顽瘴痼疾整治组”要对举报线索逐一梳理筛查,把指向明确、事实清晰的线索筛选甄别出来,及时开展调查处理。组织重点案件攻坚,查深查透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违纪违法重点案件,摸排公安内部人员违纪违法线索。

11.依规依纪依法处置。筛查、接收、受理公安内部人员违纪违法线索,按照管理权限调查核实、分流交办,作出正确明确的结论。对调查核实的违纪违法行为,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依规依纪依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