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青少年体育活动方案范文

青少年体育活动方案精选(九篇)

青少年体育活动方案

第1篇:青少年体育活动方案范文

培训课程设计和培训主要方式

在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基地根据在职教师职后教育的特点,坚持以现代培训理念为指导,突出先进性、实践性与实效性,着论文联盟眼于科技教育理论与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教师设计分层递进的培训方案:有的着眼于高端人才培养需求,重点培养和打造基础教育的领军人才,带动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有的旨在培养坚持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骨干教师,有效促进基层教师队伍的健康成长;有的针对在校大学生,为科技教育培养新一代青少年科技辅导员。

在培训实施过程中,依托天津师大教师教育中心实验室与中小学、青少年宫、科技场馆等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培训活动。在培训中采用“参与式”培训模式,强调问题情景下的深入学习,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师生研讨、调查研究、参观学习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员在学习中积极思考,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培训环境

“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基地”坐落在天津师范大学新校区,依托天津师范大学教学资源,环境优越、功能现代,有多功能报告厅、多媒体网络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培训案例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培训

培训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

采用参与式培训模式,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开发设计并实施的科普实践活动。

基于实验与实践基地的培训。

培训主要课程

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概述

课程说明:本课程主要介绍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的目标、原则、内容、途径、模式、类型和方法,使科普志愿者(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后备力量)具有从理论高度把握科学普及教育实践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教学。

优秀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案例评析

课程说明:本课程以我国科学普及教育改革中优秀的活动实例为案例,以“解读”的形式回答学生关注的问题,如什么是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的设计,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的设计原则,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设计的一般过程,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的一般格式等。教师指导学生总结优秀案例成功的经验,达到使学生初步了解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基本知识的目的。

教学方法:本课程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师生研讨等方式。

利用科技场馆进行科学普及教育

科技场馆是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普及教育的重要场所,是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培训学员通过参观、研讨,学习如何利用科技场馆教学资源进行科学普及教育的方法。

教学方法:听取天津科技馆专家讲座,小组到天津科技馆实地参观、考察,学习研讨如何利用科技场馆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普及教育。

天津中学科技教育理念、活动设计与实施

中小学是实施青少年科学普及教育的主阵地,本讲座对天津中学的科普教育先进经验进行了梳理,希望大学生科普志愿者从中汲取营养,能够站在较高的视角审视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

讲座主要内容:

四个基本理念:“向生活学习”、“自主学习和发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在活动体验中成长”。

目标系统:建立了以有责任感、会自主学习、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会交往等12个基本目标为核心的目标系统。

内容体系:设计了“主题—专题—问题—课题”四题递进的课程内容体系。

学习策略:形成了情境中学、体验中学、探索中学、交往中学、反思中学,五个学习策略。

基本做法:形成了“深度交谈、个别化指导”、“成果交流展示”、“出版研究成果集”、“高年级

转贴于论文联盟

学生做低年级学生的小导师”等彰显课程育人价值的六种基本做法。

评价方式:建立了“即时评价”、“成果作品评价”、“综合表现评价”课程学习的三种基本评价方式。

科技活动指导方案设计

在一线教师的指导下,从中小学科技教育实践基地的论文联盟实际教育环境中选取活动主题,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分小组研究制订科技教育方案。

实践教学

参与培训的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的收获

本次科普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作为一名未来的小学科学教师,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实践能力都有待提高……同时也要深深地思考对于科学教育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

我们有过争论、有过困惑……活动结束我依然在反思,在这次活动中,我是否太过强势,是否应该让组员们发挥更多?是否限制了组内同学个性、优势的发挥?我们认识到在活动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是必要的。如果有下一次活动,我相信,我们能做得更好。

作为指导者的我们,更是感受到了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制作的乐趣,遇到一个个小问题,一起讨论解决,一起收获辛劳的成果。之前紧张的情绪也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消失,尤其是当他们亲切地叫我们“老师”时,心里更是觉得暖暖的。

我们作为未来的科学老师应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并且我们有责任去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开发他们的智力,使小学生成为有创新精神、敢于挑战的新一代的青年。

2012年培训计划

“天文科学课程”培训班时间:2012年4月18-20日

培训对象:中小学科技教师(青少年科技辅导员)100人(其中全国各地区科技辅导员50名、天津市科技辅导员50名)。

“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方案设计与实施”培训班

时间:2012年10月下旬,计划5天。

培训对象:青少年科技辅导员150人。

培训团队

杨宝忠: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授,初等教育学院院长,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实验中心主任。中国教师教育学会小学教师教育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初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理事。

石增 :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美术学硕士点学科带头人,原教学院长。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委员,天津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主任、水彩专业委员会会长。

杨书远: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原科学教育系主任。天津市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工程”基地实践领衔专家;天津市“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小学科学课题指导专家。

张兆瑞:天津市和平区青少年宫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天津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副主任,全国校外教育书画名师,天津市教育学会中小学美术教学研究会特聘专家,天津市和平区首席美术教师。

第2篇:青少年体育活动方案范文

近年来,随着《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完善和计生统计口径的修改,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压力有所减小。然而青少年未到法定婚龄生育呈逐年上升趋势,不仅给人口计生工作带来了新的难度,给家庭带来经济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上都带来了极大的创伤。

1 青少年未到法定婚龄生育的原因分析

一是传统家庭教育观念的错误。对于青少年的青春健康教育,家庭是第一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被称为85后、90后的青少年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出现前趋态势。然而事实上,现在许多家长往往只把眼光盯在孩子的学习成绩及日常生活上,对于青春健康知识的教育缺乏或羞于教育及引导,采取消极的态度,忽视了青少年的好奇心理及必要的青春健康教育。这也导致了青少年性态度更加开放,性道德观念趋向多元,婚前已呈现低龄化趋势。最严重的问题是很多家长自己对生殖健康知识也极为贫乏,教育子女更无从谈起。另一种态度是认为早生孩子早享福,甚至鼓励自己的子女早生育。这些错误的传统家庭教育观念直接致使青少年在早期青春健康教育中的不足,未到法定婚龄同居、人工流产等现象屡见不鲜,直接产生了未到法定婚龄生育的情况。

二是学校青春健康教育的缺陷。学校作为青少年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理应成为青少年青春健康教育的第二关。然而以学校为基础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总是要面临太多的成见和误解。主观上许多学校还是有所抗拒,抱着避而不谈态度,认为“不讲比讲好”、“出了问题再讲”,致使现在许多学校青春健康教育现状不能令人满意。客观上教师缺少足够的青春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和青春教育的教材陈旧。并且只是一贯沿袭以往浅尝辄止的青春期教育,内容侧重于生理知识的介绍,缺乏心理、伦理等方面的辅导和安全、避孕知识的教育。

三是宣传教育针对性尚有不够。作为全省校外青少年青春健康教育典范的PLA互动式培训在开始初确实因为方法和方案新颖,在一定范围的青少年群体里产了较好的作用,然而随着青少年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年龄的不断提早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已经出现了疲态,原有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起到有效的教育引导作用。体现在分类不够细,方案不够巧,主持不够活。具体表现对于不同的培训对象上往往采取相同的培训方法,大多只区分已婚和未婚对象,未充分重视不同年龄、性别、生长环境的青少年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另外,互动式培训主持人在设计的教学方案尚有不足,采取的PLA互动式培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互动,造成青少年兴趣不大,参与性不强。数量上也没有保证,往往只在5.29计生协会活动日、7.11世界人口日等与计生有关的节日开展,仅仅为了应付上级的考核,没有将青少年青春健康教育作为常规性工作来培训。

四是其他外界因素影响。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的婚前、违法生育对本地青少年的思想观念还有一定的冲击。另外,城乡结合部及一些小型书店内的物品传播以及网络上的不健康的内容也是造成青少年过早尝试婚前,导致未到法定婚龄生育的缘由。

第3篇:青少年体育活动方案范文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原因;预防机制;黑龙会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广东“黑龙会”被称为典型的“低龄化”黑帮。自2005年7月起,冯志希、冯志钊两兄弟为谋取非法利益,有目的地纠合冯镜威等12名被告人及“阿贼”等人,以“拜关二哥”的形式,成立名为“黑龙会”的组织。除“老大”冯志希1978年出生外,其余包括他弟弟冯志钊在内的13名骨干成员都是“80后”,其中两名还是刚满17岁的未成年人。该组织网罗了60余名“90后”的中小学生作为“马仔”。就是这些20岁左右的年轻人,成立了组织严密的涉黑团伙,在白云区内欺行霸市、强迫中小学生入会,抢劫杀人,敲诈勒索,私藏枪支,无恶不作。2006年6月4日晚上,被怀疑偷了冯志希家DVD的广西人刘某和陈某被黑龙会团伙殴打致死。事后其中一名骨干成员向警方自首,该事件直接导致“黑龙会”的覆灭。两个月后,“黑龙会”全体骨干成员落网。

“80后”与“黑社会”本该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黑龙会”的出现却“生动”的诠释了“80后黑帮”的含义。公诉机关的指控让人心惊肉跳: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故意伤害,抢劫,非法持有枪支……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推动着这些青少年“奋不顾身”的走上不归路?这一案例中视犯罪为儿戏的“主人公”们以自身的悲剧命运给无数青少年敲响了警钟。同时,本案涉及到素质教育、宗族观念、社会文化、家庭培养、司法救助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换句话说,“黑龙会”的嚣张与覆灭是多种不良因素合力酿成的悲剧。因此,笔者认为,本案所蕴藏的丰富问题为我们研究青少年犯罪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样本。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黑龙会”案的一些具体细节详细剖析“黑龙会”犯罪的原因,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可行出路。

一、教育的功利化――引发青少年犯罪的“幕后推手”

(一)教育机构在黑龙会案中的责任

“黑龙会”案中一个奇怪的细节值得人们认真反思:被卷入学生最多的中学――竹料一中,竟是当地一所学风最好、成绩最好的学校。原来,为了追求平均成绩的高分,该校老师特别排斥差生,尽可能地让差生退学。因为,只要平均成绩提高了,老师就能拿到相应的奖金。这种驱逐差生的极端做法无异于将成绩不好的青少年推向犯罪的深渊,教师实质上充当的是青少年犯罪“幕后推手”的龌龊角色,这种极端功利化的教育方式令人痛心疾首。“黑龙会”案受审的14名被告中,其中有10人只有小学文化,其实他们都是读到初一、初二辍学回家;骨干冯镜威在小学一直是三好学生。升入初中后,因为调皮经常受到老师的惩罚,最后被学校退学;“黑龙会”成功吸收的中小学生绝大多数是校园边缘群体(双差生),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学生是被学校主动推进“黑龙会”的。事实上,这种做法造成的恶果早就在2005年广州审判的“七少年劫杀六摩的司机”案中就显现出来,这7名少年被告基本上都是从竹料一中辍学出来的。当时有媒体调查,竹料镇周边中学大约有10%以上的学生因成绩过差等原因辍学。但是很不幸,这个恶果并没有被世人所关注。

(二)教育功利化与青少年犯罪

教育的功利化在当今中国并非个别现象,主要表现为学生不再成为教育的目标,而是变成了教育系统官员和教师获取政绩进而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具体说来,就是学校的教育不再服从于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这唯一目的,而往往服从于官员和教师的个人目标:提高升学率,以此作为政绩来获得提升,获得奖金,获得提高学费的理由等。这种教育理念暴露出现行教育模式所存在的一个根本缺陷:把大部分的学生变成了被排斥者。而之所以会如此,就在于能够通过好成绩来向上“拉高”升学率的必然只能是一少部分“尖子生”,大部分成绩普通的学生,必然只能作为“基数”而存在,对升学率的提高只有负面的作用。这样的学生,即便侥幸不被退学,平时也入不了老师的法眼。他们无法在老师那里获得肯定,便免不了会自怨自艾,内心深处充满了挫折感。他们或者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混迹于社会,或者和境遇差不多的同伴靠在一起,相互取暖,最后结成“黑龙会”这样的涉黑组织,也就不是偶然的了。因此,教育机构面对问题少年不“拉”反“推”,片面推崇“升学率至上”、无视教育工作的崇高职能,是青少年走向犯罪的关键因素。

二、家庭教育缺陷――促成青少年犯罪的“隐性力量”

(一)家庭在黑龙会案中的责任

黑龙会案中,很多小孩子是为了好玩、威风才加入“黑龙会”的,在被派去做一些违法的事情之后,有的孩子就想退出。但是凡是显露退意的孩子都会等来一顿暴打。“黑龙会”易进难出的“帮规”帮助其稳定地网罗住了60名左右的学生作为它的马仔。而当迷茫的孩子想求助于家长时,大多数家长的态度只有两个:第一,你做了坏事才来找我?然后修理孩子一顿;第二,觉得孩子说的事情是天方夜谭,根本不想搭理。这无异于关闭了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犯罪的防范之门,使孩子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更可怕的是,个别家长对“黑龙会”的性质并没有明确的判断,纵容甚至鼓励孩子跟着“黑龙会”胡作非为。一位受审孩子的父亲说: “在冯志希被抓起来之前,他在我们村是最威风的一个,最有面子,反正大家都是赚钱嘛!”因此,这位家长明明知道自己的儿子跟着冯志希收保护费、看,却从来没有阻止过。这种思想直接影响了孩子的行为选择。

(二)家庭教育缺陷与青少年犯罪

家庭是承担青少年初次社会化天然的第一环节。青少年特别是儿童期的社会化是人一生中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而这一时期的社会化责任是由家庭完成的。笔者将家庭教育缺陷归为促成青少年犯罪的“隐性力量”,是因为没有一个家长希望子女走上犯罪的道路,但是几乎所有的青少年犯罪案件都能或多或少的折射出家庭教育的某种失败。社会学认为,教育功能又称社会化功能,它包括传授生活知识和灌输道德观念,指导个人行为及社会责任等。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不论在哪一阶段,家庭的作用都至关重要。正如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指出:“家庭在青少年犯罪中扮演关键角色是在对越轨行为研究中最瞩目和最经常重复的发现。”“家庭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是巨大的,它表现为复杂的社会化过程。”“犯罪的原动力,抑制犯罪的素质及犯罪性格等都是经过长时间而形成起来的。这与家庭环境条件有关。”在家庭中,青少年与家人之间建立感情联系,学语言,学社会规范,学社会文化与行为准则,同时形成个人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心理态度及人性人格。因此,子女身上总能折射出父母

的影子。通常,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对父母的附着性愈强烈,愈能够内化社会的道德规范,对违法犯罪活动形成严密的抑制。反之,家庭教育的缺陷通常成为青少年犯罪的“隐性力量”。如父母对子女矫纵溺爱、管教粗暴成为许多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导火索;而父母自身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的偏差也通常能在青少年的成长痕迹中得以体现;家庭不合、父母离异等因素更加速了“问题少年”向犯罪分子的转变。

三、治安管理失范――滋生青少年犯罪的“温床”

(一)社会治安管理在黑龙会案中的责任

“黑龙会”产生在广州白云区北部竹料镇。该镇位于偏远的城乡结合部,之前发展一直不是很好,但近5年,因为广州中心地价上涨,好多原来在中心区的企业搬至此地,增加了当地的税收,也吸引了众多外来人口,给周边地区创造了较好的发展条件。与快速的经济增长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当地混乱的治安状况和薄弱的基层管理手段。“小工厂多、外来人口多、闲杂人员多”是该地区经济社会状况的显著特征,这使得竹料镇与其它村镇相比具有较多的诱发违法犯罪的因素。在本案中,竹料镇被“黑龙会”勒索、收保护费的工厂就有4家之多。竹料镇的治安主要靠“派出所加村治保会模式”来控制。竹料镇的警察编制是几年前按照原来户籍人口的编制设置的,竹料派出所只有30余名干警,辖区有14个自然村,40平方公里,外来人口的大量增多使得警察分身乏术,要干警经常巡查各村治安并不现实;村治保会是村委会的下属机构,村委会成员出于自身选举的考虑,对于村里一些不良治安苗头不愿意也不敢严加管治,基层组织的管理软弱涣散。两方面因素共同造成当地社会治安的混乱,进而形成了人们遇有纠纷更习惯用黑色手段达成问题的快速解决,而非寻求法律帮助的错误思维习惯。2005年11月,冯志希知道有村委会工程招标一事,觉得是个发财之道,就带领五六十号人围攻村委会,当场拿下了村委会原本准备公开招标的办公楼工程,并拿到了工程款18万元。一个基层组织,面对一群20岁左右年轻人的威胁,不敢报警,将利益拱手相让,这件事情足以反映当地治安的混乱程度。而首犯冯志希早于2002年因抢劫、过失致人死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2005年初假释。2006年8月他因“黑龙会”罪案再次被捕时,尚在假释考验期内。根据刑法第85条的规定,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由公安机关予以监督。而冯志希的嚣张举动使我们无法看出假释的任何制约作用。在缺乏安全感的环境里,不具备辨识能力的青少年希望加入“黑龙会”进而受到这个貌似强大的组织的庇护,这实际上恰恰反映了人们对安全的强烈渴望,折射出社会治安管理缺位的巨大隐患。

(二)社会治安管理失范与青少年犯罪

社会治安是社会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美国社会学家谢利,路易斯在《犯罪与现代化》中说:“由于社会日益城市化,曾经一度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局部问题变成影响现代生存和阻碍未来发展进程的问题,犯罪已成为现代化方面最明显和最重要的代价之一。”本案中,竹料镇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剧了传统社会结构的快速解体,社会人员流动急剧多变,社会环境逐步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过渡。全面、加速的社会转型对人们精神、心理、道德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各方面都形成巨大冲击,使社会运行在不少层面呈现出严重的失衡和失范现象,当地治安管理手段与资源的不足使得这种矛盾更为突出。大量的社会问题包括犯罪问题由此集中显现。需要着重指出的是,青少年犯罪与社会治安管理失范存在着更为密切的关联。青少年不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淡薄的法律意识,不稳定且浅薄、外露的情绪,总体偏低的智力水平,较差的适应社会和抗挫折的能力……这些青少年身上特有的不利因素使其较之成年人更容易出轨甚至犯罪。据公安部通报:在2005年上半年抓获的作案人员中44.7%是10-25岁的青少年。同时,2005年上半年,75.8%的抢劫案件和73.1%的抢夺案件是10-25岁的青少年所为。最高法院统计也显示:从2000年到2004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平均每年上升14.18%,2005年1-7月,比去年同期上升23.96%,其中在生效判决中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9.94%。在这种情况下,混乱的社会治安环境无疑成为了滋生青少年犯罪的“温床”。可以设想,如果竹料镇治安环境良好,基层管理与防范措施到位,不法分子也难觅逞凶作恶的机会,“黑龙会”这样的涉黑团伙自然难以形成。

四、“犯罪亚文化”力量的牵引――支撑青少年犯罪的“精神支柱”

(一)“犯罪亚文化”在黑龙会案中的责任

“黑龙会”案中有一系列反常情节令人颇感震惊:“黑龙会”的少年被告在庭审中依旧是一副嬉皮笑脸、与己无关的样子;在竹料镇为数不少的学生眼中,“黑龙会”的“威望”颇高,甚至有些人以认识“黑龙会”的人为荣; “黑龙会”因一名叫“杰哥”的16岁孩子的自首而土崩瓦解,但是几乎没有一家村民对“杰哥”的自首表示赞同。甚至,他的家庭在当地受到了排挤……是什么原因使竹料镇的青少年甚至成年人丧失了评判是非的正确标准?是什么样的内在力量使得“黑龙会”的成员对自己犯下的恶行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笔者认为,这应归根于犯罪亚文化对青少年行为选择的巨大影响。

(二)犯罪亚文化的影响与青少年犯罪

所谓犯罪亚文化,是指犯罪亚群体在犯罪活动中逐渐形成并予以信奉和遵守的与主文化相对立的价值标准、行为方式及其现象的综合体。犯罪亚文化主要存在于一些犯罪团伙中,尤其是一些青少年犯罪团伙中。内容包括对犯罪的赞赏态度,将犯罪活动合理化的技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处理赃物的方法,物色犯罪目标的能力,逃避司法机关侦查与惩罚的手段,寻找犯罪同伙的方法等。犯罪亚文化是青少年犯罪的精神支柱。一些青少年在刚刚走上犯罪道路时,犯罪活动往往是不自觉的,内心充满矛盾和不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犯罪程度的加深,犯罪亚文化便成为其思想和行为的主宰,犯罪活动也逐渐由被动变为主动。在犯罪亚文化力量的牵引下,犯罪青少年形成了一套悖于常人的价值观念:花天酒地、“出人头地”、哥们义气、“活着就是为了享受”。在这些观念的支配下,青少年犯罪表现出暴力性、凶残性、反复性和不择手段、不计后果等行为特性。相反,如果违反这些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行事,则会受到谴责、鄙视、非难甚至无情的惩罚。犯罪亚文化对青少年犯罪有着直接的影响。前述教育、家庭、环境等方面因素的缺陷造成了青少年有更多的机会结识亚文化、染指亚文化,进而认可亚文化、忠实亚文化,犯罪亚文化顽固的侵染、腐蚀、毒化青少年的心灵,成为了青少年犯罪的“精神支柱”。因此,像“黑龙会”一样,绝大多数犯罪青少年在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和机关的打击后仍然不思悔改、毫无罪恶感。

五、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机制:“黑龙会”案件的启示

现代犯罪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犯罪是由青少年本人因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因素

等综合作用的结果。“黑龙会”案就是多种因素合力酿成的悲剧。笔者认为,青少年犯罪预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力量的密切配合。

(一)学校预防――防范青少年犯罪的关键

学校是青少年获得生活经验和各种知识的最为重要的场所,学校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养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行的关键时期。笔者认为,学校在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上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完善我国教育体制,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坚持教书和育人并重,克服单纯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教师应该做到真正关心、爱护学生,防止学校将双差生边缘化,避免学校的异化,从而避免“黑龙会”案件的重演。第二,大力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宣传和灌输共产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提倡奉献精神和社会公德,弘扬正气和优良的民族传统,以激励青少年学生自强、自立、自爱、自律,帮助他们正确辨别是非和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第三,加强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法制观念。促进青少年把守法化为自觉的行动,从而有效避免其误入歧途,增强其自觉抵制犯罪诱惑的能力。

(二)家庭预防一筑起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线”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青少年获得早期生活经验和知识的第一场所。家庭预防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一些重要内容:(1)发挥家庭榜样示范作用。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加强自我修养,用正确健康的思想、优良的作风、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武装自己,用自身的言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2)确立正确的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在教育方法上,既要避免放任和溺爱,又要防止简单粗暴;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善于沟通。只有采用“爱而不溺、一贯要求”的教育方法,才能使家庭教育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保护神”。在教育内容上,既要注意智力培养、能力训练,又要注意社会道德教育,生理知识讲解,更要注意法制教育;(3)把握教育时机。家庭教育要从小抓起。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青少年,其犯罪意识的形成,都有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演化、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一定要从年龄特征出发,及时纠正孩子犯下的错误,从小养成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4)构建和谐、健康的家庭。

第4篇:青少年体育活动方案范文

一、加强领导,明确活动主题

我局充分认识开展运动员中小学生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把这项活动作为贯彻落实“五五普法”规划,构建和谐社会,推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点举措,对活动进行统一部署。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落实工作措施,搞好协调配合,确保教育活动取得成效,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建立有效的长效机制,推动工作落到实处。本次活动的主题为: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弘扬法制精神。

二、结合我市体育工作实际,丰富活动形式

今年,为了更加丰富活动形式,采取了开设法制课,法制故事会、案例分析会、青少年心理健康报告会等互动活动,参观法制基地教育活动,法制教育图片展览,开展现身说法,得到运动员本人及家长的好评。

三、丰富活动内容,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重点加强青少年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形成家庭、社会、体校齐抓共管的机制,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教育工作,逐步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共识的共同行动。认真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弘扬法制精神,构建和谐学校,共享发展成果。小学生运动员主要进行法律启蒙和法律常识教育,培养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分辨是非能力,养成守法习惯。中学生运动员主要进行法律基础教育、青春安全自护教育、心理健康知识、反教育,树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意识,增强法律法制观念。

今年重点学习宣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法》,以及禁毒、环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四、今后工作的改进措施内容

二九年,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增强遵纪守法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进一步推动体校青少年学法用法,在运动员学生中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结合我局体育工作实际情况,认真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现计划如下:

一、加强领导,丰富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针对当前青少年运动员思想状况实际,我局将进一步加强领导,广泛开展中小学生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把这项活动作为贯彻落实“五五普法”规划,构建和谐社会,推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点举措,对活动进行统一部署。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建立有效的长效机制,推动工作落到实处。

第5篇:青少年体育活动方案范文

我们在看这则案例的时候,不禁为三个青少年深感婉惜(其中二个还是未成年人),同时,我们又不得不面对一个日渐严峻的事实,青少年犯罪在我国正日呈上升,加强预防挽救青少年犯罪这项工作已刻不容缓。据溧水县检察院的一份统计数据表明:2001年~2004年溧水县检察院批准逮捕未成年人犯罪案件54起57人,54件57人。

通过案例和数据,笔者认为青少年犯罪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从犯罪的类型看,侵财和暴力案件突出。许多犯罪案件告诉我们,由于青少年为了玩乐需要钱财,实施盗窃、绑架、抢劫,甚至将被害人杀害。

年份犯罪人数盗窃抢劫故意伤害其它

2001187821

2002126123

20033012

20042461422

①盗窃现象增多。由于一些青少年缺乏正确的思想认识,从开始的小偷小摸发展到入室、撬门盗窃等多种手段,盗窃的财物数额极大,其行为已构成了对社会的危害性,致使走上犯罪。我县青少年盗窃犯罪仍排在犯罪前列。

②抢劫犯罪严重。从县检察院的数据看,抢劫犯罪占青少年犯罪主要地位,人数最多,发案率较高。从案件上看,由于钱财问题,实施抢劫,抢劫中并运用绑架的暴力手段,走上犯罪。

③故意伤害犯罪。一是在校期间与同学为一些小事发生争吵,由于思想单纯、幼稚,力求报仇实施殴打,造成伤害。同时,为了哥们意气,捏造事端,故意伤害等行为。

④犯罪也不断发生。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使意志不坚强青少年,产生了性冲动,因而导致。

2、从犯罪的形式看,团伙性犯罪案件时有发生。溧水县检察院统计数据表明,57次犯罪案件中,共同犯罪案件3件,占犯罪案总数的5.2%。

3、从犯罪的年龄看,16—18岁的青少年呈上升趋势。

年份犯罪数14~16岁16~18岁学生犯罪率%

011821666.7

021201237.0

0330302.8

0424024513.0

4、从犯罪的现象看,缺乏教育而闲事青少年居增。

①自身文化素质低,法制意识淡薄。

②家庭因素影响,尤其是离异家庭、单亲家庭,据统计父母离异家庭子女犯罪率是健全家庭的4.2倍。

③在校学习成绩较差,不求上进,又不守纪守法的青少年,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④社会环境能诱惑青少年犯罪。由于青少年模仿性强,非法网吧、、金钱、黄碟、恐怖片等不良教育引发了青少年犯罪。

整治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途径:

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要经常地在学生中开展纪律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使青少年的教育融入社会,形成社会共识。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的犯罪行为,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

一、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培养合格学生。

学校是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场所,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提出“教好每一个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教育成才的观念”。提高教育水平,培养“德、智、体”的合格学生。通过学、讲、记、考,抓好学生的规范条文,行为养成。教育中要区别对象,分明层次,做到有的放矢。坚持从学生行为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入手,养成自尊自爱、真诚友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诚实谦虚的优秀学生;养成举止文明、遵纪守法、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秩序的良好习惯。坚持从抓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抓手,抓好典型,树好榜样。克服重智较德和重智较体。开展适应青少年“比学赶超”活动,提高学生的趣味性、积极性,培养青少年的综合智能;加强体育锻炼,开展有益的文娱活动,增强体质,培养为祖国建功立业的好苗子,茁壮成长。坚持从学生的点滴抓起,爱护公物,参加劳动,保护环境,开展勤劳俭朴、不铺张浪费的教育活动。

二、以社会教育为主格局,净化成长空间。

机关、团体、政法部门、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和社会各界等单位形成社会教育主框架和重要体系,发动和依靠各界对青少年的成长进行关心。开展报告会:一是对现行政策和社会发展史进行教育,二是向为革命而奋斗牺牲的英雄学习,组织青少年去烈士墓缅怀先烈,去革命历史展览馆参观学习。三是进行警民共建、军民共建、建立法制副校长制度。四是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教育,组织去劳教所参观,请监狱警察和少年犯来学校为学生讲犯罪的经历,告知学生、提醒学生要守纪守法。通过少年犯现身说法,使学生从小处做起,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还邀请老红军、老干部、老战士和优秀少先队员、优秀积极分子给学生讲解做人、做事、做合格学生的教育。五是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注重加强社会环境特别是学校周边的整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经常组织教育、公安、司法、文化、城建、工商等部门协同行动,集中对学校附近的文化娱乐场所和学校门前的书报摊点进行全面治理,取缔学校门前200米内开设的游戏室、网吧、歌舞厅和录像厅,文化部门不定期开展扫黄打非活动。有效地净化学校和社会环境。

三、以法制教育为主内容,严把预防关。

邓小平同志说过,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是普法教育和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为此,做好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开辟法制宣传教育阵地,设立普法橱窗、法制展板、普法宣传牌;开播“法制天地”、“法制园地”、“法制长廊”、“法制漫画”、“法治现场”等形式,对青少年进行多类型、多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同时针对青少年学生思想活跃、活泼的特点、爱好、兴趣,开展喜闻乐见的法制教育。开展创建青少年维权岗活动,组织普法讲师团为学生举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讲座,指导各学校制定严禁体罚学生等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保障制度。帮助青少年,时刻提醒青少年,树立正气,改掉恶习,分清“真、善、美”,提高思想认识,在直观现实的法制娱乐中得到教育,受到启发。

四、以家庭教育为主渠道,养成良好习惯。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是影响其子女是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当今的独生子女时代,孩子娇生惯养,容易进入误区,走上邪道。因此,青少年的家庭教育至关重要。一是父母要潜移默化地做好孩子的表率,事事做出样子,处处做好楷模;二是要从点滴养成孩子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三是家长要引导孩子,关心孩子,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多贴近,使孩子有一个健康、安全、和谐、幸福的环境;四是建立“家长学校”,使家长能走到一起进行交流,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向家长宣传教育孩子的正确途径,教育家长做一个合格的监护人,也编写或提供《家庭教育成功案例》进行正面引导和推广。形成学校、家庭紧密配合的良好局面。

五、以创新形式为主突破,形成新亮点。版权所有

面对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地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要不断地创新机制,改进教育方法。一是推进新颖性。青少年思想活跃,善于求新。各项教育活动必须顺应形势发展,以满足青少年特点的需求,把各项活动开展为具有时代特征、具有成长空间、具有生活特色,以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培养青少年浓厚的兴趣。

第6篇:青少年体育活动方案范文

论文摘要: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大多数国家面临的严峻问题。社区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有着重要的特殊优势,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其生存的优良环境。为了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发挥社区功能,应整合社会资源,净化社会环境,形成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社会联动机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社区服务模式。

当前,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席卷全球的社会问题。有人将青少年犯罪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联合国对世界范围的调查统计显示,许多国家的青少年犯罪都呈上升态势,平均每年递增5%左右,超过人口增长率和国民生产增长率。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困扰当今世界的一种“社会瘟疫”,也是困扰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践部门的一个难题,同时又是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维护治安稳定,为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寻找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逐渐增多。青少年因为心智尚未成熟、抵御能力差,犯罪现象日趋突出,成为当今社会各界甚至世界各国无法回避的问题。有关资料显示,1998年,法国有15.5万青少年犯罪,占法国所有罪案的25%,而在美国则占35%左右。在我国,20世纪50年代初期,青少年犯罪率极低,1956年仅占全部罪案的18%。进入80年代后期,青少年犯罪的比例急剧增长,1988年直线上升至75.7%。进人9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的加大,青少年犯罪在全部刑事案件中所占的比例有下降趋势,但情况仍然不容乐观。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突出,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2005年1月,在温州苍南警方破获的一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温州市涉案人员数量最大的恶势力团伙犯罪案中,未成年人占到一半。2005年2月2日《南方周末》报道的犯罪团伙“五街帮”,为首的竟是一名16岁的“傀儡”老大。该团伙共涉案300多起,包括绑架、强奸、抢劫、故意伤害等。当前我国的青少年犯罪,从形式上看具有团伙化、智能化、低龄化以及暴力性、盲目性、模仿性、冲动性、突发性等特点。青少年犯罪最基本的社会原因是由于社会结构的调整与变化引起的。宏观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社会变化,是研究青少年犯罪最值得注意的因素。青少年与成年人相处于一个共同的社会,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中,有些因素无论是对成年人还是青少年都有影响。但是某些因素对成年人影响不大,对青少年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影响青少年成长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

1.家庭教育偏差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对人们影响最深远的社会组织。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第一场所,童年期是人的一生中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期,家庭担负着主要的社会化责任,家庭对儿童品德的塑造起着决定性作用。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是对人一生中影响最大的因素。不良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会产生直接的、负面的影响。父母离异、家庭破碎使青少年过早失去父母之爱、家庭之乐,感情上受到创伤,经济上缺乏保障,内心痛苦,精神忧郁。这些孩子在不幸生活环境中受到的不良影响积淀在心底,若无法通过家庭进行疏导、宣泄、化解,随着年龄增长和外界恶性刺激的增加,内心积淀的观念杂质就会发酵起对社会的不信任情绪,形成各种偏差的、错误的价值观念,一旦遇到不良习气和坏人的引诱就容易走上邪路。中央综合治理委员会在对全国18个少管所和监狱的调查中发现,有26.6%的青少年罪犯来自破碎的家庭。另外,即使家庭结构健全,家长本身品行不端正、教育方法不当也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一举一动时刻影响着子女。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有严重问题,如、卖淫嫖娼、吸毒贩毒、抢劫盗窃等等,不难想象他们对未成年的孩子会造成怎样的影响。美国学者格鲁克夫妇在1950年的研究中发现,家长对孩子的管教方法不科学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关键因素。家长对孩子的管教反复无常或放任自流,或过分宠爱,或过分严格近于残暴,引起孩子对家庭的恐惧与对立,都会使青少年的犯罪率提高j。总之,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而不良的家庭环境往往容易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学校教育偏差

学校是青少年从家庭走向社会的中间环节。学校功能完整、全面发挥是青少年社会化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如果学校对青少年的教育存在问题,青少年正常的社会化进程就会受到人为的干扰,造成青少年社会化的失败。现阶段学校教育最大的不足在于只注重对学生的智力教育,造成教育的畸形发展。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大部分学校急功近利,分数挂帅,片面追求升学率,忽略对学生品德、情操、个性的培养,忽略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致使部分学生自暴自弃,经常逃学,结交社会不良之友,走上犯罪道路。由于法制教育的缺乏或流于形式,造成许多青少年学生缺乏正确的法律观念,法制观念淡薄,头脑中没有辨别是非的标准。长沙市第五中学15岁少年周某因涉嫌抢劫其他同学而被公安机关查获,他却天真地说:“我爸妈有的是钱,我要他们拿几千块钱赔给那个被抢的就是了。”学校对青少年的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有力防线,学校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3.社会学习偏差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青少年成长是社会化的产物,青少年犯罪也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世界范围内青少年犯罪的历史证明:青少年的犯罪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良的社会环境造成的。青少年是个体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迫切希望获得新信息,了解新情况,成为社会认同的一员。但一些青少年自身具有不良的心理品质,形成不良心理定势,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分辨能力差,抵制能力弱,对社会丑恶的现象与违法犯罪相关的信息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消极的人生观、扭曲的价值观、颠倒的荣辱观和错误的世界观,进而导致违法犯罪。不少地方的黑恶势力利用未成年人思想简单、不计后果、敢打敢冲的特点,把未成年人作为他们团伙的发展成员,教唆其作案方法,实施共同犯罪。根据2002年7月至8月份成都市司法局对成都未成年犯管教所l039名未成年犯进行的调查问卷统计,受周围哥们义气和地方黑恶势力等不良环境和风气影响而犯罪的有55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4.5%,被成年人唆使而犯罪的有300人,占28.9%。此外,不良文化也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诱因。目前对青少年影响最大的是暴力亚文化与色情亚文化。夜总会这些不适宜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社会上音像制品对暴力情节的大肆渲染、网络上黄色画面对未成年人心理和生理的刺激与诱惑、以各类犯罪情节为题材的小说和杂志等低级庸俗的文化垃圾,对于思想极易冲动、没有是非分辨能力的青少年来说,这些均是导致犯罪的主要因素。

青少年犯罪的现象折射出我国现实生活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必须以预防和教育为主。“防患未然”重于“亡羊补牢”,“教育挽救”重于“惩罚制裁”。社区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已成为中外各国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者的共识,并成为世界性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广泛活动和潮流。

二青少年犯罪的社区预防服务模式

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应当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采取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道德的、行政的、法律的等各种手段,整合社会资源,净化社会环境,形成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社会联动机制,尤其要充分发挥社区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中的作用。通过社区这个全方位、多功能、多层面、多角度的“变压器”,青少年犯罪的冲动一般比较容易被抑制。

1.成立社区青少年犯罪预防的专门机构,设立专门人员,加强组织建设。社区是聚集在一定的地域中的人们的生活共同体,作为生活在这一环境中的青少年无疑要受到这个特别环境的条件、风俗的影响。城镇社区的街道党委、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是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主要领导机构,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做好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工作。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对本社区的青少年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组织协调社区与家庭、学校、当地政府及司法机关对违法青少年的教育和矫治;对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对其进行特殊预防;对刑满释放的青少年进行安置帮教。社区党支部、居委会是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主要实施者,街道派出所等部门及辖区单位代表等有关方面共同参加,制定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规划,并督促落实与检查。

2.弘扬社区文化,优化社区环境。社区文化是一定地域内的社区共同体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生活方式、社会风尚、行为模式、地域心理等文化现象的总和。社区文化融民俗、文艺、体育、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一体,具有娱乐和健身功能、认知和育智功能、传承和整合功能以及审美和创造功能。优秀的文化可以提高人的思想,促使人们奋发上进,低级、庸俗的文化会腐蚀人的灵魂,阻碍社会文明的进步。因此,社区文化建设要弘扬主旋律,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具体措施为:(1)社区文化方向定位要着力于创建学习型社区,不断丰富社区活动的文化内涵,提高未成年人的人文素养。(2)整合社区资源,努力改善、美化社区环境,增加设施投入,增设人文景观,帮助其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审美情趣。(3)倡导社区居民争做文明人,争创文明户、文明村、文明大院、文明街区、文明单位,弘扬正气,培育青少年在共同道德价值基础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4)加大对“三厅一吧一室”的整治力度,努力净化青少年的生长环境,排斥污染,优化社区文化环境,实现文化对青少年个体的价值观以及精神和品行修养的修正与整合,抑制违法犯罪。事实证明,在精神风貌好、文化影响较多的社区,青少年犯罪的情况比较少,反之则较多。

3.健全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丰富社区青少年的业余文化生活。青少年除了上学之外,有很多时间是在社区中度过的,学校应该与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及其他社区组织加强联系,抓好学生的校外活动,在社区建立和健全各种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使青少年在课外时间和节、假日有地方可去,有事情可做,有人指导,不至于在街头闲逛,受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而进行不良行为。我们可以在社区成立综合青少年服务中心、少年宫、少年科技站、少年业余体校、少先队夏令营等,通过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如“当一天社区道德监督员”、“18岁成人仪式”、义务劳动、志愿服务、做义工等形式,或者举办各种社区文体比赛、公民道德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强化青少年对道德规范的体验和认同,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增强青少年的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青少年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

4.开办社区家长学校,提升家长素质。家庭是防范青少年犯罪的基石,也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强有力的防线。家长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其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和教育结果,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有的家庭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由于受家长的文化水平、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和教育方法的制约,家庭教育具有片面性。为了加强家庭教育的科学性,青少年父母应当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学习各种知识,掌握基础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增强监护人应具备的育人素质。开办社区家长学校尤为必要。据报道,北京市家长学校的普及率已达40%左右,小学生的家长学校办得尤其出色,已达80%~90%。在家长学校,专家提出关于家庭教育的建议,邀请家庭教育比较成功的家长介绍经验,建立家庭教育档案,开设家庭教育热线。同时,在报纸、期刊、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上开辟家庭教育专栏,讨论家庭教育中遇到的热点问题。实践证明,上过家长学校的家长教育孩子的观念发生了极大的转变,方法也更加科学,家庭气氛更加融洽,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重要条件,并抵消了其他不良因素对青少年的侵袭和影响。

5.建立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站,建立健全的社区青少年社会服务网络。社区是青少年离开家庭和学校后活动较多的场所,在社区建立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机构——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站,由聘任的经过专业培训的专职社会工作者根据社区需要,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开展青少年社会福利服务。强化对社区青少年的管理、控制和犯罪预防,发挥独特的社区预防优势。社会工作者作为社区及青少年之间的桥梁,要及时反映青年人的需要,协调社区各部门的合作,动员社区领导关心青少年的问题,将青少年的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中,达到减少和消灭社区内犯罪的目的。

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站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1)调查社区内青少年所面对的问题,为他们建立全面、准确的管理档案。对社区青少年实行“一人一卡”制度,开通电脑登记系统进行动态管理。

(2)整合社区资源,成立青少年福利服务中心,为有问题的特殊家庭、青少年提供帮助,以免这些家庭的青少年因受不利家庭环境的影响而进行不良行为。对于社区闲散青少年,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社区青少年福利服务输送网络,为身处不良环境中的青少年突破逆境提供“保护因子”,更多地去关心和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就学、就业;对有劣迹和劣迹倾向的社区青少年则开展“一助一”教育转化,促进青少年的发展和福利的提升。满足青少年的福利需求,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如香港的“青年空间”,一个属于青年人的地方——让青年实践意念、探索机会和获得多元训练的现代化空间。“青年空间”有综合青少年服务中心13间、青少年中心5间、青年中心4间,提供升学就业辅导、课余托管服务、青年义工训练、家长教育活动、辅导服务、社区网络工作等服务项目,实行以社区为本的综合服务模式,使青少年承担个人责任,愿意努力学习及工作,发掘潜能,增加成功感,建立自信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7篇:青少年体育活动方案范文

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切实推动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深入发展,根据市关工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创建关心下一代先进村(社区)活动的要求,街道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决定,在全街道各村居开展创建“三有三无”村(即有道德、有技术、有文化、无失学、无犯罪、无不孝子女)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文秘站-www,,找范文请到文秘站网]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培养青少年有道德、有技术、有文化和实现青少年无失学、无犯罪、无不孝子女为目标,围绕“讲政治、育新人、学科技、奔小康”主题,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创出实效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基层关工委组织,大力开展老少共建活动,全面活跃基层关工委工作,共同创建一批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和谐进步的新农村。

二、创建内容

1、成立组织。成立由村级主要领导负责,关工委、共青团、妇联、工会同志等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实施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并建立了由党员、村民组长和老同志为主体的关心下一代工作活动小组,落实具体创建活动。

2、明确内容。有道德,就是对青少年开展生动形象的传统美德、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教育,使他们明辨是非、美丑、善恶,努力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技术就是和职业技术教育单位合作,培养出现代社会需要的有技术的高素质劳动者,有文化就是在青少年当中、全面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使他们在思想、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做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无失学就是采取帮困扶贫措施,不让考上大学的青少年因家境困难中失学。无犯罪,就是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教育,把依法治国战略落到实处;无不孝子女,就是广泛开展尊老爱幼、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这是以德治国在农村的具体体现。

3、建好阵地。关工委要有办公地点,并积极创造条件,创建村史教育室、图书阅览室、活动室、科技教育基地、劳动实践基地等青少年活动场所。

4、开展教育。各村结合实际,围绕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群众富裕的目标,与创建文明村、平安村、五好家庭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主旋律教育、传统教育、法制教育、敬老教育、先进典型示范教育等形式,强化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

5、完善制度。要制订学习活动制度、青少年教育制度、文明家庭制度、尊老爱幼好儿女制度、青少年结队帮教制度、活动台帐制度等六项制度以及关工委工作章程。

6、齐全档案。对全村青少年进行全面调查,摸好五个底子,即5—35周岁青少年底子、失足失业青少年底子、失学帮困青少年底子、不孝子女底子和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底子。及时归类,建立档案,并配备档案橱。

三、评选办法

由村关工委自评,按照创建要求,认为合格的,报街道创建领导小组审核,经检查合格,报市考评委员会验收,然后备案领牌。

四、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切实加强领导。各村要充分认识到创建“三有三无”村活动,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体现了党的基层工作的一贯要求,是在街道开展新农村建设工程的大背景下,积极推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同时,对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形成团结和谐的社会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8篇:青少年体育活动方案范文

据一份句容市人民法院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审结未成人年刑事案件有35件80人,数字表明:其中盗窃22件38人;强奸1件1人;抢劫7件19……

1、在校学生或是辍学在家的学生人数大幅增多。“留守孩”犯罪情况出现增多趋势,据统计涉及学生的案件有13件27人,案件占总案件数的37%,人数占总人数的34%,出现的幅度之大是前几年所不曾有的。“留守孩”是近年来新生现象,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而留守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父母为生计而忙于奔波,无瑕照顾子女生活和平时的活动情况。如:少年犯吴某盗窃案中,吴母在其不满周岁时去世,吴与其父相依为命,平时跟随祖父母生活,其父为生活而外出打工,难得回家,对孩子疏于管教,最终吴某走上犯罪的道路。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农村青少年受不良消费习惯的影响,或是交友不慎,而走上歧途的较多。不知从何时起,社会上人情消费观悄然进入农村校园,而农村家庭大多经济状况一般,盲目攀比的消费使不少青少年失去了心理平衡,有的为之挺而走险。

2、暴力型、侵犯财产的案件仍居多。三年半中,共审理未成年刑事案件35件80人,而盗窃、抢劫抢夺为29件57人。占未成年犯罪案件的83  %,抢劫、聚众斗殴等暴力犯罪案件计12件41人,占总案件数的51%,出现令人担心的不良情况。而未成年人仍将侵犯的主要目标集中在公私财物上。

3、白天作案、结伙作案的增多。据统计,在以往审理的未成年刑事案件中,未成年被告人大多选择在黑夜进行。近几年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我市农村中外出做工的人员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白天常常会出现整幢住宅楼无人或是整个村庄人员稀少的状况,少年犯根据这一情况已将过去的黑夜作案转为白天作案,据对80名少年犯的作案时间分析,他们大多选择在白天作案,趁城区职工上班、乡村农民外出做工,家中无人看管之机,采取撬门扭锁,翻箱倒柜,攫取钱物,给城区居民和村民们造成很大经济损失,令他们叫苦不迭,防不胜防。同时结伙作案的增多,且作案前大多有策划、分工。据统计:我市法院少年庭2001年审结未成年刑事案件14件,其中共同犯罪案件8件,占57%;2002年审结未成年刑事案件11件,其中,共同犯罪案件5件,占45%。其中,二人以上共同作案的案件占54%,少年犯在作案时拉帮结伙。是因为青少年在学校容易形成'小团体',容易相互影响,其中一人有犯罪意识,就可能形成共同作案,也容易得逞。如陈某等十名少年犯抢劫一案,十名青少年均系某中学的在校学生,由陈某伙同另九名少年,时分时合,携带自制砍刀、水果刀等作案工具,先后抢劫作案共三起,劫得财物价值人民币834.50元。

通过上述分析在校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可见其引发犯罪的成因。

(一)家庭因素。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监护者和教育责任人,家庭结构失调、家长不良言行的熏染以及教育方法不当都极可能导致未成年违法犯罪。像保护过度的溺爱型、外出做工的放任型、不良影响的粗暴型等几种教育类型容易引发不良后果。轻者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重者导致孩子离家出走,甚至误入人生歧途。

(二)学校因素

1、近几年来,学校在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上作了很多努力,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具体表现在:(1)缺乏现场氛围的法制教育,部分学校存在注重文化教育忽视德育教育。目前农村学校实行素质教育条件还有欠缺,有的学校把考试成绩作为评选先进班级、优秀教师的首要条件。教师因此把升学率作为硬任务,思想教育是软任务。因而工作中不能做到教书与育人并重。(2)有的教师育人方法单一,未能注重学生的心理问题,缺少心理疏导的措施和方法。

2、校园周边环境的不良事件,影响着其他学生的健康成长。如王某等三人寻衅滋事一案,三人在下蜀中学、亭子中学校园中寻衅滋事16起,无故殴打10余人,强拿硬要人民币200余元。又如张某等4人聚众斗殴一案,张某在校曾被蔡某无故殴打,后召集3人,其中2人是在校学生,携带两把砍刀去找蔡某报仇,在宝华镇商业街,实施暴力殴打,致蔡某轻伤。学生面对这种现实的威胁或吃亏若得不到及时疏导,极易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问题若未能得到及时的发现、治疗和排除,会使得他们中的一些人的认识和观念走上歧途。

3、句容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较大比重,多数农村中学生在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部分初中辍学)后回家务农,而学校缺乏职业技能教育,回乡就业的学生一般都缺少一技之长,智力劳动的价值又体现不出来,难有作为,导致毕业回村后容易无所事事,而易滑向歧途。如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涉及无业人员的有15件18人,占案件总数的43%,人数占总人数22%。

(三)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以及腐朽思想和不良网络文化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青少年正是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也是人生中最富于变化而不稳定的时期。由于受黄色音像制品和淫秽书刊及不良网络内容的诱惑,便常萌发尝试、模仿的念头。而农村青少年大多无经济来源,当囊中羞涩,又抵挡不住诱惑时,就有可能由内而外,从小偷小摸到公开敲诈抢劫甚至杀人谋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棵小树长弯了,简单方法伐掉就行了。然而一个未成年人出现了偏差,那就会影响他的人生。面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如何有效的防范,创造良好社会氛围,使农村在校青少年得以健康成长,笔者略作如下探讨。

一、向农民开展法制宣传,农民家长自觉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并充分发挥村组织和共青团组织的积极作用。

l、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农村人口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农村家庭中父母对子女教养认知水平偏低。所以应加大农村法制宣传力度,由于农村受农业特征的影响,因而应选择农闲时节去宣传法制,宣传不要走过场,而要多宣传依法维权的手段及方法。培养农民家长的法制意识,这样若形成良性循环,可以影响农村几代人。针对农村中白天作案的情况,村民可在村委会组织下,实行由农民轮流巡班制,白天由志愿者、共青团员组成,晚间由民兵及共产党员组成,维护农村良好的社会治安,共青团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倡导好的言行。

2、家长要注重孩子的交友的情况,及时与学校的沟通。家长要从小事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习惯,对不良行为要及时地预防和矫治,但切莫采用暴力手段解决,而要多与孩子交流沟通思想,如果父母的话他们听不入耳,可以设法找一些孩子能接受的亲朋好友从旁劝导。以便及早发现情况,即使有“苗头”,也可以完全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  家长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召开的不定期家长座谈会,座谈会不是成绩汇报会,而是谈心会、促进会,学校及时总结推广好家长的先进事迹,使好的经验大家共同拥有。

3、村委会要关注、关心"留守孩"。据不少犯罪的青少年讲:父母外出打工,他们有过被遗弃的感觉,有困难、困惑不知向谁倾诉,建议农村中外出打工的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回家看望孩子,加强与子女感情的交流,共青团成员、村妇女主任、村治保主任可组织成立学生学习小组,召集村里的“留守孩”参加,相互间进行生活帮助及感情交流,必要时请班主任对“留守孩”倾注更多的关爱,尽量使其融入学校大集体。

二、学校应采用多种方式教育陶冶青少年的德行。

学校是向青少年传授知识的场所,无论在教育的力量上、教育内容上、教育形式和教育时间上,都优越于其他场所,学校教育要加强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放在与文化教育同等重要的位子。

1、教师要与时俱进,改善育人方法,多奖励美德,荣誉的奖金总是用之不竭,一本万利的,而教师惩戒学生的手段也不可少(不是指体罚),但要合理而适度。教师善于以身作则,通过个人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在教学上,可以模拟生活中的逆境、挫折进行教育。让他们认识到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挫折,关键在于自己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它,任何时侯不要超越人的“伦理底线”,要有战胜挫折的勇气与信心,以此培养青少年健康的性格。

2、学校要开设法制课程,加强对中小学生和教师的法制培训教育。通过走出去(旁听审判、听取少年犯的反思)请进来(开法制讲座、模拟法庭)等法制学习方式,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教育学生当自己遭遇不法侵害时,要及时向家长、教师汇报,要放宽心胸,有事不要深藏在心理,要说出来,要学会去跟别人沟通,不逞一时之能。增强自我防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3、调查显示:十五、六岁,容易犯罪。在校青少年一般处于这个年龄段,这个时期是人的思维发展、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心理困惑最大时期。抓好这个时期的教育至关重要,否则就可能出现偏差甚至误入歧途。学校要针对性的建立心理咨询室,设心理辅导教师,从而使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得到及时的发现与矫治。也可引导学生上专业心理辅导网站。今后条件许可的学校可以设立内部夜间电话心理咨询,进行专业心理疏导。

三、采用多种措施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1、在法律保障方面,进一步完善对青少年各项权利的保护力度,保障青少年的受教育的权利,减少农村教育费用减轻学业负担,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力度。

2、要进一步整治学校周边环境,有关部门严格管理全市网吧和电子游戏室经营场所,取缔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黑网吧”;推广一批内容健康的网站,净化青少年网上空间。公安机关可在学校附近设治安值勤室或报警点,加强校园周边的巡逻;司法机关在审理青少年犯罪案件时充分利用庭审教育,引导青少年深挖犯罪根源,震憾他们的道德良心,促使认罪服法。少年法庭应开展定期回访,多方配合,寻求帮教办法,巩固审判成果。

3、为加强挽救已失足的农村青少年,建议刑事立法尽快实行农村青少年义工服务制。对罪行较轻的少年犯,系初犯或偶犯,且认罪态度较好的,可以判处参加农村或村委会的义工、帮工活动。被判处参加农村义工活动的少年犯,每周必须参加二次义务劳动,还必须参加由上级单位或是村里组织的法制学习等各种活动。这样能把改造、教育的功能延伸到整个社会,以利于促进少年犯的悔过自新。

四、加强和改善农村职业化、技能化教育方式,拓宽农村青少年就业渠道  

针对农村青少年数量多,而职业教育又较为薄弱,农村青少年就业时都缺少一技之长的现状,建议  :

1、开辟青少年教育新领域,加强农村网站建设,用丰富的内容吸引青少年,增强对社会的服务和对青少年的职业教育功能,免费提供培训和就业信息,建立健全青少年就业培训服务网络,切身服务于农村青少年的需求。

2、要创造条件,多筹建新型职教学校,大力发展适合农村生存发展环境的青少年职业教育,并可聘请农村中的能工巧匠作为师傅,学校学费不宜过高,并允许农村青少年在中学阶段自由转学到职教学校,学校不收或少收学费,学校也可举办假期职业技能培训班,充分利用假期让农村青少年学会一门谋生的技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最终改善农村整体经济结构。

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创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把农村在校青少年的思想引导到积极向上的轨道上来,并让他们学有所成,就业时有一技之长。

江苏省句容市人民法院  

参考资料:

1、孙寿忠:《关于农村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调查与建议》,《济南共青团》2001年第8期。

2、林明生--浅谈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团情快报》2001年第13期

3、(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调研报告论文集》1998-2000年)《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和预防措施》

4、袁  敏  殊  《市场经济条件下预防和惩治青少年犯罪的思考》

第9篇:青少年体育活动方案范文

一、贯彻落实中办、国办《意见》精神

    1.贯彻落实中省文件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意见》和我省《实施意见》精神,按照中央综治委“预青”专项组《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分工方案》和我省《实施意见》中《重点工作项目分工表》要求,在我市实施意见出台后,结合实际制定本地、本部门实施意见和分工方案,逐条对照,逐项研究,突出重点,明确责任,夯实措施,确保文件精神落实不打折扣。

    2.认真开展督导检查。做好中省督导组对各地贯彻落实中省文件督导检查的迎检准备。市“预青”专项组要会同有关成员单位,成立专项督导组,对各县区和各级“预青”专项组成员单位贯彻落实中省市文件的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督导检查结果纳入市综治委年终目标责任考核。

二、引导青少年明理向善、知法守法

    3.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打牢青少年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继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社区、进家庭、进头脑。广泛开展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宣传教育。

    4.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七五”普法规划,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以宪法为核心、以公民基本权利义务和“两法两办法”等法律法规为重点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健全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机制,实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堂,加强对普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学生的法治宣传教育。配齐配强中小学校兼职法治副校长、辅导员,全市配备率达到100%。开展法治副校长、辅导员专题培训和优秀法治副校长、辅导员评选活动。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和平安建设内容。发挥l2348法律服务热线、l2355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热线和青少年维权服务中心等平台作用,把法律宣传与法律援助有机结合起来,对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率达到100%。

    5.加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建立学校、家庭和村(社区)毒品预防教育衔接机制,加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力度,开展青少年禁毒志愿者培训,成立高校禁毒志愿公益联盟,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禁毒志愿服务活动。建好用好青少年禁毒预防教育基地,依托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平台,面向青少年举办禁毒展览、播放禁毒公益广告、开展禁毒知识辩论赛、禁毒微视频大赛等活动。组织开展“无毒村(社区)”“无毒学校”创建和“百万禁毒志愿者进千万家庭”活动,广泛开展青少年禁毒“青春自护行动”。

    6.加强青少年自护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条件的中小学校要设立心理辅导室,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高全体教师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有条件的村(社区)要建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将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以及性格偏执的青少年纳入治理范围,对有严重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的青少年,要建立专人档案,进行重点心理辅导。在各级青春驿站、青少年宫等青少年集中的活动场所配备咨询师,以“青春灯塔”等项目形式,引导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社工等为青少年提供针对性心理咨询服务,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集中开展2017年中高考减压“阳光行动”和青少年暑期、寒假自护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健康心理素质,增强青少年自护意识能力。开展生理卫生、心理卫生和防性侵教育,增强青少年特别是女童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

三、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7.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妇联、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建好用好各级各类家长学校、家长课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站点等。要关注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和监护,发动社会力量开展关爱帮扶和家庭教育指导。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依法处理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要大力推进家庭教育讲师队伍建设,壮大专兼职家庭教育骨干力量,开展好家庭教育职业培训。开展“青春灯塔——青少年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公益巡讲活动”,普及科学健康的家庭教育理念。

    8.建设安全有序的校园环境。强化警校联动,推进校园警务室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护校安园”行动,逐步建立校园安全网上巡查系统。切实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和防控能力建设,建立校园异常信息收集、研判、处置机制,坚持宽容但不纵容的原则,依法采取必要的惩戒措施,有效遏制校园欺凌、校园暴力等案(事)件发生。深入开展校园安全教育,推动安全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面排查整治校园安全隐患,严格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坚决堵住校园安全漏洞。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创新项目,培育文明校风。

    9.构建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加强“扫黄打非”,深化以打击有害或非法少儿出版物及信息为重点的“护苗”专项行动,强化对以未成年人为题材和主要销售对象的出版物市场日常监管,坚决查处含有淫秽色情、暴力、恐怖、迷信等内容以及非法出版、侵权盗版的少儿出版物。加强对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娱乐场所、专营场所等监管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行为,依法取缔无照场所。严把影视节目审查关口,严格控制不适合未成年人的广播影视节目在大众传媒上播出,切实净化荧屏声频。

    10.营造清朗文明的网络环境。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和对涉及未成年人案件、网络欺凌等宣传报道的管理,疏导和纠正可能诱导青少年违法犯罪、引发社会认知偏差的言论。定期开展“净网”等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斩断违法有害信息传播链和利益链。积极发挥家庭在网络环境中的独特监督作用,实施“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特别关注手机等移动互联网终端的相关影响,组织青少年事务社工帮助青少年摆脱网络沉迷。推进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开展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养成文明上网用网好习惯,争当“中国好网民”,传播“青年好声音”。

四、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工作

    11.教育矫治有不良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推动专门学校建设,开展专门学校调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托市内城区一所中学资源,探索成立超然绝俗市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中心,作为教育矫治有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主要场所。改革完善专门学校入学程序,畅通有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入学渠道,建立符合条件的涉案未成年人入学接受教育矫治的程序。完善专门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经费保障工作,不断提升专门教育矫治水平。推动各地新建或依托现有资源改建满足当地需要的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中心,依托中职学校、职教中心等建立“阳光班级”,拓宽专门教育渠道。

    12.联系服务不在学、未就业的闲散青少年。强化控辍保学责任制,建立辍学学生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失学或流失。建立初中毕业未升入高中或中专中职学生数据库。组织党政干部、社区工作者、青少年事务社工等正面力量与闲散青少年建立稳定联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引导他们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13.救助保护流浪未成年人。加强源头预防,防止未成年人因贫困、家庭暴力、教育不当和社会不良因素影响等外出流浪。健全发现报告机制,强化应急救助工作,确保流浪未成年人求助有门、及时受理、应救尽救。深化打拐专项行动,依法打击教唆、诱骗、组织、强迫未成年人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不法行为,全力解救被拐卖、拐骗未成年人,对于影响恶劣的典型案件挂牌督办、分级负责、快侦快破,挽救受害未成年人。

    14.关爱帮扶农村留守儿童。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文件精神,通过重大工程和项目,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生活、成长等条件,逐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依托学校、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和青春驿站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推广设立农村留守儿童之家、托管中心等关爱服务阵地,鼓励引导公益慈善类、社工服务类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逐步在社区、学校等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加强心理辅导,开展关爱教育和情感抚恤,弥补留守儿童家庭关爱的缺失。

    15.关注关爱服刑和强戒人员未成年子女。完善服刑和强戒人员入监、入所信息统计制度,及时掌握服刑和强戒人员未成年子女基本情况,加强监所部门与服刑和强戒人员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安帮办的信息衔接,为服刑和强戒人员未成年子女探视和联系创造条件。鼓励社会力量协助民政部门,共同做好无人监护的服刑和强戒人员子女的生活照料、困难救助和心理关爱抚慰等工作。

五、完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制度

    16.积极推动青少年法律法规的完善和落实。协调、配合各级人大加强对涉及未成年人相关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推动、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两法两办法”执法检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情况,配合省人大开展《陕西省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办法》立法调研,修订完善地方性配套法规。

    17.健全未成年人司法专门与配套工作体系。深化未成年人司法改革,加强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专门机制建设,明确专门机构、专门小组或指定专人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加强对未成年人案件办理人员的专题培训。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别程序相关规定,统一执法标准,探索建立未成年人司法联席会议制度。

    18.加强未成年人司法特殊保护制度建设。在侦查、起诉、审理未成年人案件中,落实社会调查、心理疏导与测评、分押分管、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强制辩护、合适成年人参与、当事人和解、附条件不起诉、分案分诉、法庭教育、回访帮教、犯罪记录封存等特殊保护制度。在拘留所、看守所、未成年人犯管教所、社区矫正中心等特殊场所,开展必要的法治教育、心理辅导和就业培训等,强化对未成年罪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个别矫治和分类教育,探索开展循证矫正工作。加强对未成年被害人、证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建立未成年被害人心理疏导制度,建立未成年人受侵害案件信息数据统计分析制度。

    19.建立未成年人司法社会支持体系。办案部门应及时发现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成长中的问题和需求,必要时转介给相关部门或社会组织提供帮助和服务。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未成年人帮教基地,妥善安置附条件不起诉、适用非监禁刑、特赦的未成年人以及解除收容教养和其它刑满释放的青少年。探索实施亲职教育制度,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负有监护失职责任的父母加强亲职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

六、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20.积极引入青少年事务社工开展工作。贯彻落实《关于加强超然绝俗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到年底建成不低于300人的青少年社工队伍。继续开展青少年事务社工专题培训,市级培训不少于100人,县级培训不少于30人。探索开展青少年事务社工进驻学校、社区、企业、戒毒所、看守所、未成年犯管教所、社区矫正中心等工作项目。

    21.培育扶持相关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共青团与民政部门联合推动,依托各级“青春驿站”,广泛建立“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基地”,积极发展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参与青少年事务社会治理。人社部门要以民政部门的救助保护机构、各级团组织的青少年服务组织和机构为重点,开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并纳入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关工委要动员“五老”力量,在青少年教育引导、留守儿童关爱、家长教育培训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