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青少年体质调查报告范文

青少年体质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青少年体质调查报告

第1篇:青少年体质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 饮食习惯;运动;危险行为;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1-0985-03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和农村发生巨大的社会变革,青少年健康模式发生改变。我国青少年死亡率迅速下降。在死因构成比中,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所占比例大幅度下降,而机动车交通事故等伤害相关行为,使用烟草、酒精等成瘾性物质,肥胖以及性传播疾病等的发生率在青少年中呈明显上升趋势[1]。这些健康相关行为不但导致青少年早死、伤残和患病,而且这些行为及其影响会一直延伸到成年期,成为导致成人死亡、患病和出现社会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了解南京市中学生健康相关行为发生状况,为制定相关行为干预及控制措施提供依据,笔者于2006年10-12月,对南京市县乡15所学校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南京市县乡级学校随机抽取初中6所、高中6所、职业学校3所共15所学校,各学校再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二级随机抽样抽取班级,对被抽取班级进行整群调查,共调查4 124名中学生,其中初中生1 640名,高中生2 484名;男生2 121名,女生2 003名。年龄11~21岁,平均(15.59±1.94)岁。

1.2 方法 统一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以及吸烟、饮酒、吸毒和等危害青少年健康的相关行为问题。其中初中问卷有64个调查项目,高中问卷有67个调查项目。由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培训调查员,调查员在学校班主任的配合下,统一组织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当场收回。

1.3 统计分析 资料收集后采用EpiData 3.0双份独立录入,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以χ2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学校的差异。

2 结果

2.1 饮食及运动锻炼相关行为 中学生每天吃牛/酸/豆奶报告率为39.2%,每天吃早餐报告率为77.0%,偏食报告率为34.6%,每天锻炼报告率为14.5%。不同年级、性别中学生饮食及锻炼相关行为见表1。初中男生每天锻炼的报告率高于女生;高中男生每天吃牛/酸/豆奶、每天锻炼的报告率高于女生,而每天吃早餐的报告率男生低于女生;总体男生每天吃牛/酸/豆奶、每天锻炼的报告率高于女生。初中男生、女生每天吃牛/酸/豆奶和每天锻炼的报告率均高于高中男、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2.2 不良生活习惯 中学生曾尝试吸烟报告率为22.2%,饮酒报告率为52.8%,吸毒报告率为0.9%,网络成瘾报告率为4.8%,参与报告率为20.0%。初中男生吸烟、饮酒和报告率高于女生;高中男生吸烟、饮酒、吸毒、网络成瘾和报告率均高于女生;总体男生吸烟、饮酒、吸毒、网络成瘾及参与行为均高于女生;高中男生吸烟、饮酒、吸毒、网络成瘾及参与行为均高于初中男生;高中女生吸烟、饮酒、网络成瘾与相关行为亦高于初中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2。

2.3 故意及非故意伤害行为 见表3。

中学生30 d内骑车经常或总是违规的报告率为51.3%,受到欺侮的报告率为54.7%,12个月里考虑自杀报告率为15.6%,想过离家出走报告率为22.2%。初中和高中生30 d内骑车经常或总是违规、受到欺侮均是男生高于女生;高中女生12个月里考虑自杀高于男生。合计30 d内男生骑车经常或总是违规、受到欺侮明显高于女生;而女生过去12个月里考虑自杀高于男生;高中男、女生30 d内骑车经常或总是违规、12个月里考虑自杀、想离家出走均高于初中男、女生;而初中女生30 d内受欺侮高于高中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2.4 性相关行为 初中生未参与调查。2.9%的高中生报告有过,其中4.9%的男生和1.0%的女生有过,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5,P<0.01)。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南京市县乡中学生不良饮食习惯较高和锻炼普遍不足。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身体健康也是很不利的。有研究表明,早餐吃得好的学生明显比不吃早餐和早餐质量不好的学生精力充沛,考虑问题积极,文化课不及格的比例也明显较低[2]。中学时期是学生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营养是身体发育的先决条件。因此,应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和鼓励中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规定,应保证学生每天有1 h的体育活动。调查发现,学生中每天锻炼者仅占14.5%,至少85.5%的中学生锻炼不足,尤其是女生每天锻炼者更低,其中初中女生为13.3%,高中女生为8.5%。这可能与女生性格相对男生较文静且学习负担较重,尤其是高中阶段学习压力较大有一定的关系。

调查发现,南京市县乡中学生曾尝试吸烟(22.2%)、饮酒(52.8%)及参与(20.0%)相关行为报告率高于河北省廊坊市中学生曾尝试吸烟(12.3%)、饮酒(48.2%)和参与(15.4%)报告率[3];饮酒亦高于辽宁省中学生(50.7%)[4]。吸烟、饮酒、网络成瘾以及参与等不良行为不仅影响青少年健康及其家庭的经济,还影响学习,甚至还会引发暴力、伤害、自杀或杀人倾向等不良行为及心理问题。由于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状态上都处于从幼稚转向成熟的阶段,而学校是给予他们正确指导和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所以学校有责任和义务担当起青少年健康教育重任,提高学生对危害健康行为的防范意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江苏省中学生健康相关行为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5]。因此,需要全社会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政府有关部门有必要制定相应法律、法规、文件,为在青少年中开展戒烟、控酒、禁毒和禁赌提供法律依据。

南京市县乡中学生故意及非故意伤害行为发生率较高,尤其是30 d内骑车经常或总是违规、受到欺侮超过50%以上,说明中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校园环境亟待加强和改善。学校应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建立良好的学校人文环境,以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12个月里中学生考虑自杀、想过离家出走报告率低于上海市静安区中学生[6],但高中学生尤其是高中女生考虑自杀(18.8%)和想过离家出走(26.4%)比例较高。中学阶段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由于特殊的身心特点,学生有较多的困惑和较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孤独等心理问题,高中学生面对的巨大升学压力也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因此,对中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必须采取家庭、学校、社会多方位、多维度的综合干预策略。父母应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应加强师生间沟通、学生间沟通,使学生不良情绪得到及时宣泄,为学生创造和谐温馨、充满爱的学习生活环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调查结果还显示,南京市县乡中学生多个健康相关行为初、高中和性别差异明显。初中生每天喝牛/酸/豆奶和每天锻炼的报告率均高于高中生;高中生吸烟、饮酒、吸毒、网络成瘾及参与行为的报告率均高于初中生;高中生30 d内骑车经常或总是违规、12个月里考虑自杀、想过离家出走的报告率均高于初中生;高中女生12个月里考虑自杀的报告率高于男生;高中生有过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提示在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时,应注意到高、初中以及男、女生之间的行为及心理差异,选定其重点不良行为方式为内容,制订不同的健康教育策略和干预措施。

4 参考文献

[1] 季成叶.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中国学校卫生,2007,28(4):289-291.

[2] 孙杰,尹俊水.早餐质量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中国学校卫生,1994,15(6):447.

[3] 刘体霞,于静,任蕊,等.廊坊城市3 592名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流行状况分析.实用预防医学,2008,15(1):134-135.

[4] 谢学魁,宇广华,范会弟,等.辽宁省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1):1 330-1 331.

[5] 戴寿桂,孙中友,祈朝霞,等.江苏省青少年相关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9):829-831.

第2篇:青少年体质调查报告范文

项目负责部办:宣传部

项目负责人:穆音

项目完成时限:2005年3月-2006年2月

一、工作目标

1、以青少年导航计划为载体,积极探索新时期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有效形式。

2、制定《牡丹江市青少年文明行为规范》,为全市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供导向。

3、加强各级团组织、社会各界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4、通过项目实施,切实有效地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重点解决一些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

5、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培养和完善各级团组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培养、树立一批工作典型。

二、资源利用

1、紧密结合中央、省、市先后对“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要求精神,把握当前全社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空前重视的有利契机。

2、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育人的基本职能和开展青少年教育工作优势优势,依托各级团、队组织为项目提供组织依靠。

3、广泛利用社会资源,以冠名的形式,借助商家为项目提供物质保障。

4、积极与青少年发展相关的有关部门联合开展活动,借助其工作优势,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政策保障。

三、推进步骤

(一)项目启动。

1、利用新闻媒体向社会推出青少年导航计划活动。联合市委宣传部,3月4日起在牡丹江晨报开设“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专栏、3月中旬在牡丹江日报开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系列报道;联合新娅技校赞助制播,3月下旬起,在牡丹江电视台开展“新丹江、新青年、新形象”主题公益广告宣传。

2、指导基层启动导航计划活动。3月份,制定印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导航计划活动方案》。

(二)开展“百题万人”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大型社会调查活动,制定出台《牡丹江市青少年文明行为规范》。

实施办法:

1、3月中旬,联合市委宣传部、新闻单位、高校教育部门共同设计、制定《牡丹江市青少年思想状况调查问卷》。

2、3月中下旬,通过组织渠道发放问卷、社会渠道联合新闻媒体开展调查讨论、网络渠道进行网上意见征求等三种方式,对万名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进行调查。3月底,回收调查问卷,组织学生统计调查结果。

3、在调查的基础上,组织有关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专家对调查情况进行整理,形成《牡丹江市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并以适当的形式报市有关领导、有关部门批阅、转发。

4、4月初,联合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形成《牡丹江市青少年文明行为规范》征求意见稿,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广泛征求意见。4月下旬,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修订。争取在“五四”前联合相关部门以市政府的名义正式出台《牡丹江市青少年文明行为规范》。

5、5月-6月,在全市开展《牡丹江市青少年文明行为规范》宣传活动。在“青年文明社区”内辟建永久性宣传墙和知识宣传栏。印制宣传品在学校班级、社区楼道、网吧等各类青少年活动场所张贴。

(三)开展“新丹江、新青年、新形象”主题教育活动。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1、组建“弘扬雷锋精神,践行公民道德”报告团,开展“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巡回宣讲活动。聘请雷锋入团审批人、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等8名先进人物代表组成巡回宣讲团。从3月2日开始,深入中小学校开展“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宣讲活动。同时,指导各城区分别开展宣讲活动。

2、开展“践行‘三个代表’,争做时代新人”主题读书活动。4月份,举办牡丹江市第五届青少年读书节,举行“三个代表”学习报告会,开展学习型团组织创建方案征集评比活动。

3、开展青少年“五讲五做”、“六德”教育活动。

4、开展“三个代表”网上知识竞赛。3月底,组织设计竞赛试题,并制作相关竞赛网页。4月上旬,组织学生进行网上答卷。4月下旬,组织评比表彰。

5、开展纪念“五四”运动85周年系列活动,举办第30届“五四”火炬接力赛。

6、8月份,开展全市青少年纪念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活动。

(四)开展青少年道德实践活动。

文化活动方面:8-10月份,组织开展金秋节社区青少年综艺大舞台、乡村青年文化节和国庆55周年纪念活动。

志愿服务方面:全年开展团员服务区、青年志愿者“一送四助”、“爱心超市”、大学生志愿者公益课堂、志愿者注册等道德实践活动。

(五)加强典型培养。

根据具体工作内容分类确定重点联系单位及示范单位:

(略)

四、标志性成果与效益分析

第3篇:青少年体质调查报告范文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学校研究决定举办2016年科技节暨科技创新大赛,并选报优秀作品参加市第31届泰安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内容:(青少年科技成果竞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

1、小制作、小发明:作品内容不限,要求是学生个人运用有关的科学理论知识制作出的新颖独特、具有实用意义的实物作品。

2、创意设计:指因原材料、工艺等限制未能做出实物的发明创造,但根据科学原理和发明创造方法完成的创新设计。要写出设计的目的、原理(科学依据)、创新之处。

3、科学论文:指中小学生源于科技活动撰写的科学成果论文。如:研究论文、实验报告、考察报告、观察(观测)报告、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

4、科技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与科普意义。

二、活动规则:本次竞赛是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选拔赛,具体竞赛办法见《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规则》(2010年12月修订稿),登录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服务平台查阅。

1、申报项目时,务必按照要求到网站下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标准申报表

2、查新报告:科技创新竞赛项目应提供查新报告,其中技术发明要提供专利查新报告。查新报告的格式会在申报表中体现。选手必须自行对类似论文或项目进行检索,或请专业部门进行查新。

3、研究论文及附件资料:除填写申报书外,还应提交完/,!/整的研究论文,如果需要提交附件资料,复印件即可。

4、原始研究记录或实验数据:申报者须提供完整的项目原始研究记录或实验数据。

5、参加市比赛采取现场评审,由专家评审、学生答辩、社会公众观摩三部分组成,为方便现场评比,须将参赛项目内容以展板形式喷绘,展板规格为120cm×90cm,展示内容不得出现学生姓名、学校名称、指导老师、媒体报道、申请或已获专利、专家评价、以往获奖及其他未经授权的涉嫌侵权知识产权的内容等。以上要求如有不符不予评选。

第4篇:青少年体质调查报告范文

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解决不好,将对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构成威胁。青少年时期的体质健康问题,将对中老年的身体健康构成巨大威胁。青少年时期的肥胖、呼吸和心血管系统机能的下降,是导致和诱发中年后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高致命性疾病的原因。因此,青少年体质健康不能有效改善,从人的生涯发展看,将大大降低中老年的生活质量;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将大大增加今后国家医疗和养老经费的支出。

我国政府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十分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力图有效解决学生体质健康突出问题。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在全国实施了以“阳光体育”为核心的一系列增强学生体质的健康的措施。为了追踪调查我国学生体质变化的情况,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中心、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中心研究部对2007年至2010年全国大中小学近10万所学校,约1亿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采用的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了分析统计,同时,对教育部直属大学一年级新生按照生源地分类进行验证分析,形成了《2008―201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分析报告》(以下简称“《分析报告》”)。结果表明,从2008年到2010年,总体上,学生的测试成绩逐年提高。从2008年至2009年,平均提高了5.31分。与2008年数据相比较,2010年学生体质分数等级分布比例整体好于2008年,及格率有所提高,特别是优良率提高明显,由52.80%增长到56.24%。这表明,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改善出现了转机,下降速度得到遏制。但是,尽管如此,《分析报告》显示,由于长年积累,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依然严峻,体质健康问题仍然突出。

一、中国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仍然突出

1985年至2005年,5次大规模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显示,中国青少年学生在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和身体素质的多个指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水平下降现象,特别是从1995年到2005年这十年,部分指标的下降呈加速趋势。《分析报告》显示,2008年以来,学生体质健康下降趋势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整体上反映出来的指标值仍然令人担忧,特别在以下指标上,显现的问题十分突出。

1. 肺功能指标维持低水平

肺活量/体重指数可以一定程度反映人的肺功能。“体质调研”显示,从1985年至2005年20年间,肺活量和肺活量/体重指数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分析报告》显示,2008年学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分布,优秀率为15.62%,良好率为22.59%,及格率为39.25%,不及格率为22.54%(见图1)。2010年各年龄组测试结果与2008年相比,整体水平略有提高,不及格率降至20.08%,但是,肺功能总体水平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2. 超重和肥胖现象严重

《分析报告》显示,2008年学生不同营养状况检出率营养不良占8.58%,低体重占42.21%,标准体重占37.01%,超重占4.55%,肥胖占7.66%。2010年统计显示,肥胖、超重分别为9.41%、5.05%,表明由营养过剩导致的肥胖和超重情况又有所增加。(见图2)

1985年“体质调研”显示,当时,超重和肥胖问题并不突出,而学生体重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男女生分别占28.9%和36.1%。2010年统计显示,体重不足的男女生分别占38.88%和35.89%。

从《分析报告》的结果看,当前,青少年群体营养状况呈现典型的“双峰现象”,即超重和肥胖问题十分突出,营养不良和低体重继续存在。

3. 近视发生率继续增加

“体质调研”显示,从1979年至2005年我国学生视力不良的发生率不断增加。1985年7~22岁汉族学生视力不良率平均为34.26%。但此后,视力不良率呈现持续快速增长倾向。1995年学生视力不良率平均超过50%。1999年青少年近视发生率上升至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当年“近视第一大国”日本。2005年的调查显示,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小学生为31.67%,初中生为58.07%,高中生为76.02%,大学生为82.68%。至2010年,中小学生近视率又呈现全面增长趋势。(见表1)

2008年北京市10万余名初三学生参加了中招体检,结果显示,69.28%的学生视力不良,即裸眼视力低于5.0。2008年上海市102万余名中小学生视力检查结果显示,50.59万人视力不良,其中,高中学生视力不良达到80%以上。2008年,湖南大学新生入学视力检查发现,近视率竟然达到87.22%。

4. 速度、力量素质增长趋于停滞

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是人体运动能力的重要基础。“体质调研”显示,1995年至2005年,学生身体素质中反应速度素质的50米跑成绩,反应爆发力素质的立定跳远成绩和反应力量素质的引体向上、斜身引体、仰卧起坐成绩,除了速度素质下降幅度较小外,其他素质均有明显下降。

《分析报告》显示,2008至2010年,反映学生速度、力量素质指标的50米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斜身引体、仰卧起坐成绩,基本没有增长。依据青少年身体素质发育理论,男子16岁前,女子13岁前速度素质发展较快,男女均在20岁左右达到最好成绩,但《分析报告》显示,实际情况与此不相吻合,从小学到大学,随年级的增高,优秀率降低,不及格率反而增高,反映出大学生更缺乏锻炼。《分析报告》显示,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女生)和引体向上(男生)的成绩也存在及格率以上成绩随学段升高反而下降的趋势。其中,2010年大学男生引体向上及格率仅为70.44%。(见图3、图4)

5. 耐力素质低谷徘徊、柔韧素质成绩向好

耐力素质与人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机能密切相关。依据不同年龄,通过测试400米跑(或50米×8往返跑,11~12岁男女生)、800米跑(13~22岁女生)、1 000米跑(13~22岁男生)成绩反应耐力素质。“体质调研”显示,1985至2005年间,各年龄组男女学生的成绩逐年下降。《分析报告》显示,2008年学生耐力素质不及格率在10%~14%之间,2010年学生能力素质的不及格率,在10.64%~12.84%之间,总体合格率,大学好于高中,高中好于初中。其中,大学生耐力素质优秀率最低。总体上,与2008年相比,反映耐力素质的各项测试指标成绩没有明显改善。

柔韧素质与关节周围韧带、肌腱、肌肉等软组织的伸展性有关。通过测试坐位体前屈成绩反映人体的柔韧素质。《分析报告》显示,2008年,学生总体坐位体前屈的优秀率为27.75%,及格以上比率为97.31%;2010年,学生总体坐位体前屈的优秀率为28.21%,及格以上比率为97.40%。不同学段学生坐位体前屈成绩比较表明,其优秀率以大学为最好,其次为小学和初中,最次为高中。从2008年至2010年,各学段学生及格以上比率均在96%以上,是学生所有素质中成绩最好的指标。

6. 血压调节机能不良比较普遍

血压调节能力反映人的自律神经系统机能,是身体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血压调节能力差,容易引起改变性晕眩、晕倒现象。国内对此研究少见。1999年和2006年,中央教科所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北师大教科所对北京市部分中小学学生进行了“血压反射”的测试。研究显示,从整体上看,北京市中小学生血压调节不良率在60%以上。两次调查显示,青少年群体血压调节不良率并不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而是呈现波动性变动,普遍表现出血压调节能力不良的现象。

二、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原因分析

从全世界范围看,青少年一代的体质健康水平,特别是体能素质的下降倾向不仅仅中国独有,许多国家都遇到相似的情况。特别是进入20世纪50年代,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问题逐渐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共同面对的难题,如何增强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也随之成为世界性课题。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1995年至2005年加速下滑的趋势也表现出与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相背离的现象,这同样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为探讨影响青少年体育健康的原因,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现已更名为“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共同组织实施了“中国中小学体育基本情况调查”(2006年9月至2008年10月)和“中国学生健康相关行为与生活质量调查”(2008年至2009年),调查涉及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分别简称“基本情况调查”“健康行为调查”)。

(1)生活环境和饮食方式的重大改变,导致了体力活动的明显减少,加速了人类机能的退化,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也随之下降。

居住环境的改善、交通的便利,限制了青少年的活动空间,减少了青少年户外活动的时间。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建设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城乡居民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城市建设中高层公寓式和农村城镇化聚集定居形式的推进,客观上限制了居住者的活动空间和活动方式,大大减少了青少年的身体活动。同时,交通日益发达,出行方式的多元化、现代化,也导致了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的体力节省化,大大减少了对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自然运动刺激。

西方快餐文化盛行,过多高能量物质的摄入,导致膳食不平衡或营养过剩,直接引发青少年肥胖症的增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青少年的营养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由于科学、平衡的膳食结构没有建立,以及洋快餐的误导,高热量、高脂肪饮食成为青少年食物的主要成分,加上活动量和活动强度的减少,使过剩性营养不良成为导致青少年肥胖不断增加的最重要原因。北京大学季成叶教授研究指出:在中国,越是经济发达地区,儿童青少年的肥胖流行率越高;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肥胖率已接近发达国家(美国除外)水平。

(2)以过度保护为特征的隔代教养方式,剥夺了促进青少年儿童自然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运动刺激;网络时代,以久坐不动为特征的静态休闲方式,阻碍了青少年获得持久的、足够的运动乐趣并以此为基础的经常性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养成。

针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的趋势,日本著名学者小泉英明等脑科学家试图从神经系统机能发展的角度揭示其规律和机制。脑科学研究认为,儿童早期的“运动刺激缺乏”和随后的“运动刺激不当”是导致青少年体质健康下要的生理原因。[2]

研究认为,青少年儿童在婴幼期间如果缺乏运动刺激或刺激不当,就将导致大脑因受到的刺激不够,相应的神经系统机能得不到自然成长,以此为基础的人的生长发育及其表现出来的体质健康也随之遭受影响。

另外,脑科学研究认为,脑的发育过程存在一系列的关键期和敏感期,与之相适应,人的生长发育同样具有关键期和敏感期。研究认为,青少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些后天的身体机能发展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获得必要的外界刺激,如果外界刺激不能满足这些需要时,就会错过生长发育的最佳机会,人体的某些身体机能就永远得不到充分发展。

研究指出,在现代化程度不高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环境中,青少年参加运动、劳动、同伴游戏等各种活动,能够满足基本运动需求。运动刺激与青少年的自然生长保持平衡关系,能够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环境的改变,运动刺激的负荷和强度都在减少。在最重要的关键时期没有得到足够的运动刺激,就会导致相应的运动中枢神经的退化,使学生的生长发育逐渐失却物质基础,表现出体质健康水平的下降。

从以上述研究结果来考察1985年至2005年这20年来的中国社会的变化,不难发现,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与运动不足、缺乏体育锻炼有密切关系。

中国家庭结构的改变以及由此引起的教养方式的变化,溺爱、娇生惯养等不当的教养方式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体质健康。1980年开始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大大改变了现代家庭的结构,“四二一”的家庭结构模式带来了教养方式的变化。有调查显示,全国范围内有近五成0~6岁的儿童接受隔代教育。在北京,有70%左右的儿童接受着隔代教育。除了无节制满足儿童食物摄取的需求,隔代教育最大的弊端是对儿童的过度保护。出于安全考虑,儿童被限制在家庭内活动,户外活动得不到鼓励,以致儿童缺乏必要的身体活动,造成严重的运动缺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中国青少年一代的文化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这种改变同时改变了青少年以身体锻炼为主要内容的休闲形式。在网络时代,青少年一代更喜欢从网络获得信息和快乐,比较容易沉溺于虚拟时空甚至发展为网络成瘾。基于网络的游戏、阅读、交友成为青少年闲暇的主要方式,久坐不动的静态生活习惯逐渐形成。“基本情况调查”显示,中小学学生在课外和双休日,占用时间最多的是“做作业”和“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健康行为调查”显示,20.2%的中学生每天用于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的时间近60分钟;在双休日,有14.8%的中学生上网时间超过120分钟。过多时间沉溺在网络,加上更长的时间用于做作业,使得青少年没有机会到户外参与更多的体育活动,不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和与同伴交往的快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难以形成。

(3)青少年承受巨大的考试和升学压力,直接导致了睡眠时间的严重不足和学习时间的延长,减少了闲暇时间特别是体育锻炼时间。

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以来,由于我国选拔人才的高考制度以文化课考试成绩为依据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加上中国家长对子女获得高质量高等教育机会的不懈追求,导致了青少年的应试压力并没有出现减轻趋势,在某种程度上反而越来越重。这种压力反映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最直接的表现是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和课业负担过重。

“健康行为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中小学生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小学生9小时以上、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的睡眠时间。近70%以上的中学生在清晨6:00左右起床。80%以上的中小学生在21:30分以后睡眠。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睡眠时间越少,初中、高中毕业班学生经常在23:00以后睡眠。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睡眠不足4小时,其神经反应能力将下降45%。生理学研究表明:睡眠是少年儿童生长的主要手段。只有在晚上22时至凌晨1时的深睡眠状态,人的生长激素才能大量分泌,才能最有效激活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如果睡眠不足、深睡眠时间短,新陈代谢将受到极大影响,这无疑将严重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

在升学和考试的压力下,青少年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大大超过国家的相关规定。“基本情况调查”显示,超过60%的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超过国家规定的7小时,超过60%的初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超过国家规定的9小时。由于课业负担重,学生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间同样大大超过国家规定。调查显示,小学低年级学生约50%的学生每天作业时间超过国家规定的30分钟;小学高年级学生约30%的学生每天的作业时间超过国家规定的60分钟;约20%的初中学生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间超过国家规定的1.5小时;有10%的中小学生每天的作业时间甚至超过3个小时。

大部分中小学学生不仅承担学校的学习任务,而且还要完成家长安排的学习任务。“基本情况调查”显示,75%的中小学学生参加各种特长培训、学科辅导班或家教。国家规定的休息时间,大部分花在了学习和完成作业上,用于休闲的第一是看电视、上网,第二是阅读漫画、书刊、报纸等课外读物,第三是与同伴游戏、玩耍,而专门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最少。

研究表明,中小学学生睡眠不足、学习时间过长事实上对学生学习本身没有益处,只能严重降低学习效率。

(4)体育教育不能按国家规定严格实施,导致学校体育课程不能开齐开足,学生正常体育活动时间被挤占;体育课程缺乏科学设计,脱离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大大削弱了锻炼效果。

“基本情况调查”显示,全国超过1/3的学校的体育课程并未按国家“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学时,三年级至初中三年级每周3学时,高中每周2学时”的规定执行。调查还显示,体育课是学校课程中最容易被取消的课程之一。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在校学生每天要保证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但“基本情况调查”显示,只有18%的学生能达到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42%的学生只能达到每天0.5小时的体育活动,而有40%的学生达不到每天平均0.5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高,能够达到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学生逐渐减少,高中学生的情况最差,只占12.5%,而情况最好的小学生也只能达到22.6%。

研究表明,目前新的体育课程设定的目标体系,并没有严格按照儿童生长发育和动作、能力发展的规律和顺序进行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多的还是按照运动训练的体系和教师的能力来设计。因此,所实施的体育教育脱离了青少年神经系统发育和身体素质和机能发育的需求,在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关键期不能给予最适宜的运动刺激,错失有效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和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良机。

专家研究认为,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学课程改革还处于“泛化”过程,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评估体系尚不能好好地围绕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素质形成合力。[3]

(5)体育教师数量不足和教学能力下降降低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学校体育安全保障制度的缺失以及场地器材的缺乏制约了学校体育的全面开展。

高质量的体育师资队伍是学校体育高效率、高质量的保证。高质量的体育师资一是指数量充足,能够满足教学需要;二是指教学能力强,能够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的体育锻炼。但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学校体育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的研究”(首都体育学院刘海元,2007年)调查显示:我国现有中小学约60万所,但是,体育教师只有约43万人,中小学体育教师缺额约29万人,其中小学体育教师缺额最多,约额缺24万人。中西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学校规模的制约,学校只能保证语文、数学、外语等考试科目师资,存在严重的结构性体育教师缺编现象,80%以上的学校体育教师为兼职。与此同时,由于普遍存在的体育教师职业不被重视,教师接受在职培训、参与教研活动的机会少,知识老化、技能消退,导致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严重降低了体育教学的效果。

国家中小学体育卫生专项督导(2008年11月,中央教科所体卫艺中心专家参与)发现,当前由于缺乏健全的学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责任分担机制和社会赔偿的保障制度,导致了学校体育不能依法全面实施。调查显示,对学生运动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没有契合的法律规定,教师、学校担心承担巨大赔偿责任,是制约学校体育正常开展的最重要因素。与此相应,调查发现,许多学校明令禁止攀爬、体操、耐久跑、游泳、足球等体育项目的开展,而这些项目,尽管有一定危险性、对抗性,但恰恰对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有益而且有效。

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是开展学校体育的必要条件。“基本情况调查”显示,超过70%以上的学校体育设施、器材的配置没有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其中“有一定差距”和“差距太大”各占一半。从地区来看,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尤为严重。“中国西部农村学校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首都体育学院吴昊等,2006年)对农村学校的调查结果显示,“十五”期间仅有25.7%的学校能够达到教育部门规定的体育器材配备目录的最低要求。阻碍农村学校体育正常开展的最主要因素是“缺场地器材”。2008年至2010年全国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专项督导检查发现,当前城镇新建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配置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学校扩大招生所形成的学生对运动场地、器材的需求。[4]

上述导致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种种原因,总体上源自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其中,有的原因是现代化的必然产物,不可能消除,不可能回复到以前的状态,例如居住环境、交通方式、家庭结构等等。但是,有许多原因是可以通过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努力予以控制或消除的。例如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不健康的行为习惯、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过重的学习压力、不当的体育教育等等。

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给增强青少年体质、维护青少年健康的任务提出新的课题和挑战。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当前,从青少年教育的角度,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教育干预重点策略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婴幼儿开始,就要大力推行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消除对儿童的过度保护,保证儿童在入学前就有足够的、自然的运动刺激和合理的膳食营养,为学生正常生长发育奠定重要基础;其次,提升体育教师的能力,科学制定体育课程,以学校体育为主体,保证学生获得足够的、与神经系统发育匹配的、适宜的运动刺激,以提高体育教育的实效性和科学性,有效解决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第三,减轻学习压力,保障学生健身的权利,保证学生获得体育锻炼的时间,为高质量的体育教育提供制度和条件保障。

当然,仅仅依靠教育干预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导致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原因其形成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有的由来已久,有深刻的历史文化渊源;有的伴随现代化而来,是面对迅速推进的现代化,整个中国社会猝不及防,没有足够的思想和物质准备所致。因此,解决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是一项长远而艰苦、必须动员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4]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教育部关于2010年全国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教育部文件.教体艺[2011]4号 2011年8月31日印发.

[3]小泉英明.脑科学与教育入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第5篇:青少年体质调查报告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有效服务全区中心工作、有效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为目标,紧密围绕*共青团工作实际,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要求,制定和完善符合*共青团科学发展的规划、目标和措施,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着力转变不适应新的形势需要、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作风,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更好地推进各项工作,为推进*共青团工作再上新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总体目标和时限要求

(一)总体目标

着力解决团区委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中查摆出来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问题、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分析检查报告中提出的整改措施目标化、具体化、责任化。通过深入开展整改落实工作,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落实科学发展的自觉行动。

(二)时限要求

各项整改措施总体上分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时限。具体时限按整改落实方案要求、各部室工作安排和上级总体部署结合起来考虑。

三、整改主要内容及措施

(一)高扬爱国主义伟大旗帜,紧抓重大历史契机,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1.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以“我与祖国共成长”为主题,面向全区广大青少年,深入开展青少年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

2.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做好维稳工作。制定维稳工作方案,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工作机制;发挥舆论监测系统作用,关注青年思想动态,提高维稳工作水平。

3.做好新中国成立60周年群众游行组织工作,圆满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光荣政治任务。认真做好群众游行活动的筹备工作,全员参与、全力以赴,汇集各方资源力量,“高质量、有创新”地完成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活动任务。

(二)切实加强团组织建设,实现团组织对广大青年的吸引和凝聚。

4.确定2009年下半年北京共青团工作格局、思路和主要任务。总结2009年上半年工作,部署2009年下半年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和任务。

5.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与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深化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

6.开展团干部及志愿者骨干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基层团建工作的整体水平,面向基层团干部、志愿者工作骨干、大学生村官、青年自组织骨干及各行业优秀青年,开展全面系统的教育培训,以培训带骨干、以骨干带全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事业的科学发展。

(三)着力推动奥运志愿服务成果转化工作,推进我区志愿者工作持续发展。

7.招考北京市*区志愿者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完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召开北京市*区志愿者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以完善协会建设为基础,团结凝聚各类志愿者组织,带动各界社会公众参与志愿服务,推动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

8.规范志愿者工作运行体系,建立长效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全区志愿者的招募、注册、管理和培训工作,实现全区志愿者拥有唯一注册号码便于系统管理,一枚区协会徽章作为活动标识、一本区注册志愿服务证作为身份和服务时间认定的凭证,将志愿者的培训工作经常化,常态化。

9.做好奥运志愿者队伍保留工作。建立完善志愿者注册管理系统和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志愿者认定、激励制度,整体保留和转化10万名奥运志愿者。

10.筹备建立应急志愿者队伍,开展应急志愿服务。筹备建立应急志愿者队伍,开展应急志愿服务工作。

11.开发志愿公益实践项目,完善志愿服务项目体系。围绕环境保护、扶老助残、健康卫生、文化教育、大型赛会、交通治安、便民服务、应急服务等重点领域,建设200个区级志愿服务示范项目。

12.协调推进城市志愿服务工作。整体保留23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拓展服务形式和内容,创新城市志愿服务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

13.开展新春送温暖系列活动。整合多方资源,为困难青少年群体提供帮助;慰问老年志愿者、特殊志愿者群体,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四)不断完善服务青年创业就业的机制,为青年创造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和条件。

14.成立*区创业者协会。整合全区范围内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青年创业者,建立区域青年创业企业互动、互助的社会化平台。

15.建设*青年创业工作促进网。为青年创业企业提供一站式公共信息查询、交流和服务的在线解决方案,实现对创业青年的网络服务平台。

16.深化共青团青年创业夜校工作,进一步服务青少年创业就业。完善各级“青檬夜校”的建设,在青年中传播创业理念、创业文化,进一步增强青年的创业本领。

17.建设青年创业见习基地,增强青年创业就业能力。在全区广泛建设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为青年提供见习岗位为青年创业企业提供优质人力资源平台。

18.以筹办青年创业大赛为带动,进一步推动*区青年创业实践工作。继续办好“晨光杯”青年创业大赛,为青年创业者打造一个提高素质,展示风采的平台;定期举办创业投资沙龙,打造风险投资人与创业项目相互交流的平台;定期举办北京*晨光创业论坛。

(五)稳步推动*区青少年公益事业,建立青少年公益事业发展新平台。

19.深化青少年维护权益和预防犯罪工作。继续开展好“阳光心语大课堂”、“星光自护”等活动,为青少年提供法律咨询与援助,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帮扶救助工作,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

20.积极整合资源,推动青少年公益事业发展。面向进京创业人员子弟、社区闲散青少年等群体展开帮扶救助;加强品牌建设,开展好“阳光心语大课堂”、“星光自护”等活动,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服务青少年发展、扩大团的公益影响。

(六)进一步加强团区委机关建设,培育和谐进取的机关文化,打造高素质的工作团队。

2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打造坚强领导集体。做好班子民主建设,对于团区委各项工作中的重大事项,要做到民主决策,通过团区委书记会制度,做到思想解放,决策民主,财务公开,人事透明;加强工作配合,密切沟通,相互支持,在推动工作的过程中,要先通过各种有效形式,把班子成员工作理念、目标和实现途径相互达成一致,尤其是在业务重,责任大的重点工作上共同把握机遇,相互熟悉进度,相互弥补不足,相互提醒细节,从而发挥团区委领导班子在指导和推进工作中的最大作用。

22.完善规章制度的建设,切实做到以制度规范工作的开展。严格执行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公开办事、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谈话和诫勉、党员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干部定期轮岗交流、干部考核和廉政责任追究等制度。围绕活动开展、考核和机关日常管理,建立健全机关学习制度、工作管理制度、考勤制度、财务制度等,形成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的长效机制,定期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检查、通报,提高各项工作落实的积极性。

23.加强团区委机关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坚持用马克思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以领导班子的良好学风带领全团着力打造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团队。坚持机关集体学习,明确学习主题、篇目和领学人,认真做好学习记录和考勤考核,做到年初有方案、月月有安排、年中有自查、年终有总结。

24.进一步健全团区委机关学习制度。充实学习内容,丰富学习形式,坚持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指导实践相结合、提高素质与促进工作相结合,在团区委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加强学习型、创新型、节约型机关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25.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学习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健全领导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年度报告制度,认真执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领导干部收入申报、收受礼品登记制度,自觉接受党组织、纪检监察部门和群众、舆论的监督。加强对分管部室党风廉政建设督促检查,在团区委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风气。

26.完成对机关现有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抓落实。要充分认识整改落实工作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成效的具体表现,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落脚点,是基层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对团区委学习实践活动满意不满意、认可不认可的重要依据。领导班子成员和具体落实部室要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和大局意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整改措施的具体落实工作。

(二)明确责任抓落实。整改落实方案中对各项整改措施进行了具体分解、细化、责任到岗、责任到人,形成领导负责,协调部室牵头,相关部室共同推进的整改落实工作机制。领导班子成员和各相关部室要根据整改落实方案中相关措施要求,明确部室职责,将措施与部室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责,各尽其能,不推诿扯皮,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各项整改措施的落实。

第6篇:青少年体质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 因特网;行为,成瘾;学生;农村人口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R 1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2-1113-03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青少年越来越多地使用网络,由此而引起的青少年网络成瘾等不良行为越来越突出。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1]。为了解河南省农村中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等不良行为,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6年4-6月对河南省4个省辖市农村中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进行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河南省4个省辖市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首先在每个省辖市确定1个县,每个县将中学按类型分为普通初中、重点初中、普通高中、重点高中和职业高中,对各层所有学校登记编号,每层随机抽取1~2所学校;学校确定之后,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2个班,班级一旦确定,该班所有学生参加调查。共调查学生8 316名,其中男生4 281名,女生4 035名;初中生3 305名,高中生5 011名。年龄在11~20岁。

1.2 方法 参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制定“河南省农村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影响健康的行为和不良生活方式,网络使用情况和网络成瘾是其中一部分调查内容。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学校卫生专业人员担任调查员,在学校保健教师的配合下,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班级教师不在调查现场,允许学生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予填写,并声明对学生填写内容严格保密,整个调查过程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根据Young[2]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确定网络成瘾行为:(1)过去7 d内,平均每天上网超过4 h;(2)不上网时,仍在想网上的内容;(3)因不能上网而感到无聊、焦虑;(4)期望上网时间比目前更长;(5)上网的时间经常超过预期;(6)想不上网,但无法自控;(7)因上网不能完成作业或干脆逃学;(8)向家长、同学、教师隐瞒上网事实;(9)因上网与教师或家长发生冲突;(10)借上网以摆脱困境、抑郁、无助或焦虑情绪。 根据Young 使用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结合本次调查实际情况,将(2)~(10)指标中出现4项及4项以上者定为网络成瘾行为倾向,将出现(1)和至少(2)~(10)指标中的4项者,称为网络成瘾。

1.3 统计分析 调查数据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录入,并采用双录入法对录入数据进行核查,以保证录入数据的准确可靠,运用SPSS 12.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上网情况 被调查的8 316名中学生的总上网报告率为54.7%(4 546/8 316)。男生上网率为66.2%(2 834/4 281),女生为42.4%(1 712/4 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607,P<0.01)。初中生上网报告率为42.9%(1 417/3 305),高中生上网报告率为62.4%(3 129/5 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955,P<0.01)。不同年级学生上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1.695,P<0.01)(表1)。不同类型学校学生的上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6.174,P<0.01),职业高中最高,普通初中最低(表2)。

2.2 长时间上网情况 农村中学生在过去7 d里,平均每天上网时间为1 h的报告率为10.0%,2 h的报告率为5.1%,3 h的报告率为2.2%,4 h的报告率为2.7%。

2.3 上网目的 农村中学生上网目的中最普遍的是聊天,占61.1%,其中男生报告率为58.6%,明显低于女生(65.2%)(χ2=19.954,P<0.01);多媒体娱乐占60.6%,其中男生报告率为59.4%,明显低于女生(62.4%)(χ2=4.159,P<0.05);上网玩游戏的农村中学生占44.1%,其中男生报告率为59.3%,明显高于女生(19.7%)(χ2=691.838,P<0.01)。在与学习有关的上网行为中,通过上网浏览新闻或其他信息的中学生占34.7%,查阅学习资料的中学生占24.6%;收发电子邮件、利用网络下载软件、参加BBS论坛的中学生分别占12.9%,11.3%和7.0%;有其他目的的中学生占9.2%。

2.4 网络成瘾行为 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为11.3%,男生为17.1%,女生为5.2%,男生明显高于女生(χ2=293.799,P<0.01);初中生为9.4%,高中生为12.5%,高中生明显高于初中生(χ2=18.540,P<0.01)。网络成瘾报告率为1.5%,男生为2.6%,女生为0.4%,男生明显高于女生(χ2=67.530,P<0.01);初中生为1.9%,高中生为1.3%,初中生报告率明显高于高中生(χ2=4.104,P<0.05)。

2.5 网络成瘾行为和学习成绩的关系 学习成绩好者的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为6.5%,学习成绩中等偏上者为7.5%,学习成绩中等者为8.1%,学习成绩中等偏下者为15.7%,学习成绩差者为26.5%。网络成瘾行为和学生学习成绩有负相关趋势。

2.6 家庭类型和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 核心家庭农村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为10.8%,非核心家庭农村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为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60,P<0.01)。

2.7 住宿类型和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 在校寄宿生网络成瘾倾向的报告率为10.2%,走读生网络成瘾倾向的报告率为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05,P<0.01)。在校寄宿学生网络成瘾的报告率为0.3%,走读生网络成瘾的报告率为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7, P<0.05)。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农村中学生的上网报告率为54.7%,低于河南省城市中学生(76.2%)和其他城市中学生[3-4],可能是由于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率低于城市所致。但是,根据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农村互联网用户规模迅速增长51%,增速超过城镇[5]。

农村中学生上网目的中最多的是聊天(61.1%)、其次是多媒体娱乐(60.6%)和玩游戏(44.1%),男生嗜好上网玩游戏,女生迷恋于聊天与娱乐,此结果与其他报道类似[6-8]。农村中学生对互联网的使用也存在较为严重的失衡现象,与城市中学生相比,农村中学生课余活动相对较少,更容易沉迷于网络。

本次调查在评价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方面采用网络成瘾倾向和网络成瘾2项指标来描述,能更为全面、真实地反映河南省农村中学生群体中发生网络成瘾行为的特征。学生网络成瘾的报告率虽然仅为1.5%,但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高达11.3%,并且大多数成瘾指标的发生比例都较高,说明网络成瘾行为在农村中学生中的危害不容忽视。

无论上网率还是网络成瘾率,男生均高于女生,可能与男女生个性差异有关[9-10];网络成瘾行为已对农村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负面影响;非核心家庭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和网络成瘾的报告率均明显高于核心家庭的中学生;非在校住宿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和网络成瘾的报告率均明显高于在校住宿的中学生[11-13]。

目前,尽管农村中学生的上网率低于城市中学生,但随着农村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农村中学生上网行为将迅速增加,由此而带来的网络成瘾问题将会显著增加。如何引导中学生合理使用互联网是当前青少年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家庭、学校、社会应高度重视不良网络行为对青少年学生的危害,根据其特点,对中学生上网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政府应加强对网吧、网站的监管,更重要的是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4 参考文献

[1] 林绚晖.网络成瘾现象研究概述.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1):74-76.

[2] YOUNG KS. Psychology of computer use: XL. Addition to the Internet: A case that breaks the stereotype. Psychol Rep,1996,79(3 pt 1):899-902.

[3] 梁振山,何健,杨汴生,等.河南省城市中学生网络使用情况流行病学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8):699-700.

[4] 谢雯,方东玲,李晓驷,等.合肥市男女高中生上网情况调查.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3):205-207.

[5] 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省略.upload files/doc/2007/7/18/113843.doc[2007-07-18].

[6] 江光荣,胡姝婧,韦霞霞.武汉市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2):121-122.

[7] 刘辉,方群,孙照平.江苏省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流行病学研究.中国校医,2006,20(4):346-348.

[8] 刘梅艳,苏玲.2005年福州市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预防医学论坛,2007,13(4):329-330.

[9] 姚应水,高尘,周访华,等.大学生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0):844-846.

[10]章容华,陈卫平,祝一虹,等.浙江省高中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7,28(7):616-618.

[11]张兰君.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多因素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4):279-280.

[12]季成叶,主编.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综合报告2005.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139-144.

第7篇:青少年体质调查报告范文

近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各级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在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加大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力度。

近年来,各级卫生、教育部门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组织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较好地遏制了传染病疫情在学校的传播和蔓延。从20*年起,卫生部、教育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须设立专(兼)职疫情报告人,负责报告学校传染病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20*年卫生部先后会同教育部对部分省份学校卫生工作进行了检查,重点检查各级各类疾控机构对学校的指导情况、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设置传染病疫情报告人等情况,发现这些措施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学校免疫预防接种工作取得良好进展,已有部分地区卫生与教育部门共同下发了查验接种证实施方案,明确分工和要求,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有效处置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各级卫生部门指导学校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提高报告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接到报告后及时赶赴现场,指导、帮助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20*年与20*年相比,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有所下降。

三、加强青少年营养指导,建立和完善青少年营养干预措施。

20*年起卫生部建立了“贫困地区6岁以下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及数据信息系统”,对于了解我国贫困地区6岁以下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及时反馈儿童营养与健康问题、分析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相关危险因素起到积极的作用,并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卫生部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在西部地区实施强化面粉、铁强化酱油等项目,以降低学生蛋白质营养不良和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同时注意解决城市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问题。

四、制定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

卫生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制定了《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规范各地中小学校的卫生保健管理。制定了中小学校卫生(保健)室建设基本标准,明确了中小学校卫生(保健)室的设置标准、承担的功能任务、卫生人员配备、医疗设施与设备配置等。卫生部会同教育部制定下发了《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要求每年对在校学生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建立学生健康档案,还对中小学生健康体检项目和评价作出了要求,明确了学生健康体检机构资质并对体检的经费管理和培训、考核提出了要求。

五、学校卫生监督工作扎实开展。

20*年3月,卫生部会同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学校卫生专项检查工作,重点对学校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及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同年12月,卫生部联合教育部组成两个督查组,分别对安徽、山东、湖南、青海等4个省学校卫生专项检查工作进行了督查,共检查了55所学校卫生工作情况。

专项检查开展期间,各地卫生行政部门、教育部门周密部署、密切配合,取得了积极成效,学校积极落实各项措施,不断加大投入,卫生设施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学校卫生工作得到了加强。一是各地全面落实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积极推行食品卫生监督公示制度,加强学校餐饮卫生长效监管机制建设,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原料进货索证制度和餐饮具消毒管理制度基本落实到位;二是重视饮用水卫生,设置专兼职人员对饮用水卫生进行管理,建立了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各项措施,饮用水安全水平得到了提高;三是积极贯彻执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落实晨午检制度和疫情报告制度,学校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在学校卫生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学校卫生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部分学校食堂设施设备还比较落后,学校自备供水和二次供水防护措施不到位,消毒和检测工作不符合要求,农村学校饮用水合格率较低。在全国10个省(区)进行的“农村学校水与环境卫生设施及学生寄生虫感染情况”抽样调查显示,学校供水和厕所等设施简陋、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与学生的寄生虫病高感染率有关;许多学校缺乏相应的卫生保健人员或现有人员业务能力较低,传染病、寄生虫病和食源性疾病的防控能力比较薄弱甚至还存在盲区、盲点。学校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所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比例仍然较高,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比例较高。许多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学校卫生科室人员职能缩水,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报告、新生入学免疫接种查验、健康教育等学校卫生日常工作技术支持能力下降,也影响到学校卫生工作的有效、及时开展;部分地区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没有全面展开或存在分工不明、责任不清等问题。学校卫生工作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完成《意见》提出的各项指标仍需要付出辛苦的努力。

学校卫生工作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各级卫生部门的同志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做好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按照中共中央7号文件和这次会议的精神和要求,进一步配合教育部门切实加强中小学学校卫生工作。

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各级卫生部门要密切配合本级教育部门,认真指导辖区内学校做好传染病预防、疫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切实承担辖区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的指导和检查工作,切实落实好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与教育部门进一步合作,共同努力,推动各地的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督促其及时补种,提高学生免疫水平,保护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

二、有效处置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帮助学校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提高报告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指导学校制订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一旦收到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要及时赶赴现场,指导、帮助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三、做好学校卫生监督工作。为了强化学校卫生工作,减少饮用水污染及传染病流行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卫生部将学校自建水厂卫生管理及学校、幼儿园传染病防治工作列为国家饮用水卫生和传染病防治工作监督检点,各地应全面深入地开展学校饮用水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工作。

四、进一步加强青少年营养指导,建立和完善青少年营养干预机制。根据营养监测的结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提出改善学生营养状况的针对性措施。

五、加强学校卫生监测和规范学生体检工作。建立健全学生健康监测、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因病缺课监测、营养状况、学校物质环境监测系统,选择有代表性的学校和指标,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定期收集学生健康及相关信息。为学生体检提供符合要求的场所,建立学生健康体检结果报告书制度。

六、要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各级卫生部门要积极会同教育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全面加强对学生行为、心理卫生、营养卫生、用眼卫生、口腔卫生和个人卫生等健康基本知识教育的同时,深入开展传染病预防、食品卫生与健康、环境卫生与健康、体育锻炼与健康和青春期卫生的健康教育,还要开展伤害预防与安全、物质(包括精神物质)滥用等方面的健康教育和技能教育。

七、各地积极引导农村中小学生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覆盖全国所有农村地区,根据新农合制度的要求,农村居民要以户为单位参加,请各级卫生部门积极引导农村中小学生随家庭参加新农合,确保农村中小学生获得基本医疗保障。

第8篇:青少年体质调查报告范文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B 846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8-0756-02

【关键词】 自杀;离家潜逃行为;学生

自杀与离家出走是造成青少年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996-2000年上海市中小学生 伤害的死因统计资料显示,自杀为第3位[1]。自杀给家庭、社会、学校带来了极大 的负面影响,离家出走反映了学生心理负担,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为了解宜昌市青少年 相关危险行为的流行情况,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5年开展了对全市青少年危险行为 因素的现况调查,现将自杀倾向与离家出走的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大学分 为4层,各层按机械随机抽样法抽取普通初中、重点初中、普通高中、重点高中、职业技术 学校各3所,再从所抽学校随机抽取3~4个班;大学1所,随机抽取11个班。抽取班级的全体 同学作为调查对象,共调查3 600人,收回有效答卷3 465份,有效回收率为96.3%。其中男 生1 739名,女生1 726名;初中学生932名,高中学生1 352名,职业技术学校学生576 名,大学生605名。年龄为11~24岁。

1.2 方法 应用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设计的“中国城市青少年危 险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包括一般人口学统计资料、学生在1 a中自杀倾向以及是 否想过离家出走和是否曾经离家出走等,由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工作人员对各 学校保健医生进行集体培训后,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进行调查,任课教师回避,学生独立 完成问卷。1个月内完成所有调查学校的调查工作。所有资料经过初步审查,符合要求的资 料用EPI DATA 3.0进行数据的录入,再通过计算机逻辑检错,并抽取部分调查表重复输入以 验证输入数据的一致性,确保原始资料完整、准确。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

2 结果

2.1 自杀行为报告情况 凡在过去1 a中考虑过自杀、考虑自杀并制定计划 及曾采取自杀措施的行为均记为有自杀倾向行为。

3 441名学生回答过去1 a中是否考虑过自杀的问题,其中回答曾考虑过自杀的学生占22.1% 。在考试过自杀的学生中,普通高中生最高,为30.2%;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最低,为15.1% 。不同类型学校学生的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17,P=0.000)。

在3 143名学生中(回答该项问题的学生人数),回答考虑过自杀并做过自杀计划的占7.8%。 其中普通高中较高,为12.6%;大学最低,为5.5%。不同类型学校学生报告率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χ2=22.724,P=0.000)。

在3 125名学生中(回答该项问题的学生人数),回答曾经采取措施试图自杀的占3.20%。其中 普通高中占的比例最高,为5.1%;职业高中最低,为1.7%。不同类型学校学生报告率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χ2=14.579,P=0.012)。见表1。

2.2 离家出走情况 凡在过去1 a里考虑过离家出走,或无父母准许情况下 离家24 h及以上者,均视为离家出走行为。

在3 405名学生中(回答该项问题的学生人数),回答在过去1 a里曾经想过离家出走的占28.8 %。其中普通高中生最高,为40.7%;大学生最低,为19.4%。不同类型学校学生报告率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χ2=70.661,P=0.000)。

在3 141名学生中(回答该项问题的学生人数),过去1 a里尝试过离家出走的占5.7%。其中普 通高中学生的比例最高,为9.1%;重点高中学生最低,为2.9%。不同类型学校学生报告率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693,P=0.000)。见表2。

3 讨论

青春期是开展自杀预防与控制的重要年龄段。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经历着身心各方面 的急剧变化。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既要适应生理的变化,又要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因此,较 童年期更容易出现心理卫生问题。自杀或离家出走心理或行为多始于中学阶段,至高中阶段 逐渐上升[2]。此次调查显示,宜昌市青少年考虑过自杀、做好自杀计划或曾采取措施试图自杀的学生比例均高于上海 市[2]。可能与中小城市考试及就业压力较大、心理咨询机构不健全有关。普通高 中学生考虑过自杀、做过自杀计划、曾采取措施试图自杀的比例高于其他学校,曾经想过离 家出走、尝试过离家出走的比例也高于其他学校。可能与普通高中面临升学压力以及家庭、 社会的压力较大有关。提示应更加关注普通高中学生的生命教育及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加强 心理疏导和心理卫生教育,消除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和影响因素,做到早期发 现、早期干预,以便有效预防青少年自杀事件的发生。

自杀的预防与控制包括3个阶段,即预防对策、危机对策和事后对策,分别属于一、二、三 级预防[3]。尽管自杀的青少年只是全体学生中的极少数,但是青少年自杀的危害 是极严重的,不仅会给个人、家庭带来重大的损失和心理压力,还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给 学校带来不良声誉。为此,要确立“自杀,一个都太多”的意识,防止任何自杀事件的发生 [4]。把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心理教育和调整认知相结合 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行为模式。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生命意识是预防自杀的关键,提高 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可以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以 此达到预防自杀的目的,也可称其为“教育性防治”。同时,要设置学校危机干预机构, 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加强学校、家庭与孩子的沟通,减少离家出走的发生率。

4 参考文献

[1] 罗春燕,彭宁宁,朱蔚,等.上海市青少年危险行为现状研究(一):自杀倾向与离家 出走情况.中国校医,2003,17(3):197-199.

[2] 李献云,费立鹏,张艳萍,等.15~24岁人群自杀特征及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中华精神科杂志,2005,38(4):231-235.

[3] 张存,陈华.浅析青少年自杀因素.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17):843.

第9篇:青少年体质调查报告范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19-0060-02

青春期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是由儿童逐渐变为成年人的一个过渡阶段。女孩一般较早开始青春期,约在十一二岁开始,男孩则在十三四岁开始。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女孩们,最明显、最突出的标志就是身体的快速发育。由于身体的变化,对自己非常敏感,容易产生猜疑、彷徨、激动、失望等情绪。这一年龄阶段最令父母和师长操心,他们往往不知道怎样预防疾病,对身心两方面的急剧发展和变化缺乏思想准备,对自己身体的生理功能及两性生理和心理差异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特点知之甚少。因而,重视此年龄段少年的青春期生理和性心理状况,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新疆第三建筑工程公司中学(新疆三建中学)的228名13岁少年青春期生理和性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制定相关对策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8~2009年新疆三建中学学生总人数2263人,其中年满13岁的在校学生256人,约占全校总人数的11.31%。参加本次调查的13岁少年共228名,男生125名,女生103名。

1.2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调查,不记名,只写年龄与出生日期,其中包括与少年青春期生理和性心理有关的12道问题,分男女2种问卷。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问卷的符合项目内打“√”。采用当场发放调查表,当场收回的方式,发放调查表228份,全部收回。而后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有效调查对象共228人,其中男生125名,女生103名。性知识获取途径统计见表1,“喜欢把青春期‘秘密’告诉谁”见表2,男生初次遗精及女生月经初潮情况见表3。

3 讨论

学生接受性知识有多种渠道,各种渠道所占的比率有所不同,比率的高低反映出不同渠道对学生影响的大小。从表1来看,男女学生性知识来源于学校卫生课的比率为最高。因此学校课堂教育是性教育的最重要的途径。其次性知识获取于广播、影视的男生明显多于女生,性知识来源于报刊杂志的女生多于男生,并且女生性知识来源于朋友、家长的人数均明显多于男生。这说明,这一年龄段的女生性心理活动是相当活跃的,对性知识的接受是主动的,对性问题是极为关心的。

从表2可见女生大都喜欢把青春期“秘密”告诉母亲,而男生则宁愿告诉同学、朋友,也不愿告诉父母,这应引起家长的注意。其次大多数男生不愿告诉任何人,说明此期男孩内心封闭性较强,不愿将此类事向他人包括父母谈,但又渴望获得有关知识,由此可知,学校课堂教育作为性教育途径的重要性。

从表3来看,13周岁时44.80%男生已有遗精,94.17%女生已来月经,这说明在小学高年级时,大多数女孩生理已逐渐发育成熟并进入性意识的萌动时期,因此有必要在小学高年级进行青春期生理和性心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