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青少年体育教育范文

青少年体育教育精选(九篇)

青少年体育教育

第1篇:青少年体育教育范文

影响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因素众多,其中家庭因素、学校教育、社会影响、自身情况影响是最主要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青少年的心理和性格将会展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是青少年未来发展的基础,在青少年脑海中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影响最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青少年未来的发展方向。

1.1青少年健康影响因素

1.1.1家庭因素

青少年的第一任老师是自己的父母,父母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营造的生活家庭氛围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健康发展。良好的家庭能够很好的促进孩子的身体和生理的健康发展。现在青少年犯罪多发生在单亲家庭,孩子没有得到应有的家庭教育,使孩子心理留下不健康的阴影,导致孩子走向歧途。另一方面,现在国家计划生育要求每一对夫妻只有一个孩子,这样家庭规模变小,所有家长都围绕一个孩子,难免会产生溺爱孩子的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样也会造成青少年的骄纵心理,这样也是不正确的教育手段。因此,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要不温不火,既不能不闻不问,也不能过度溺爱。

1.1.2学校教育

当孩子到了适合上学的年龄,家长就会将孩子送入学校。在这个阶段,家庭的教育依然是很重要的,它贯穿了整个孩子的一生。现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以“成绩”为中心,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好坏、合格与否的唯一标准,虽然国家正在倡导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影响仍然很大。一方面,现在的学校越来越多,各个学校之间形成了竞争关系,升学率成为了判断一个学校教学质量好坏的标准。虽然现在国家教育部门强调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但学校重视智育忽略德育的现象仍然很严重。德育教育滞后,意味着青少年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发展有很大的欠缺,青少年正处于成长阶段,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树立,德育欠缺,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学校逐渐增加,教师队伍参差不齐,学校老师的专业学术水平不过关,道德观念不健全,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向健康方向发展,反而导致青少年产生极大的叛逆心理,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此类教师一味的追求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忽略了学生的道德和心理教育,往往起到相反的作用。另外,学校老师体罚现象严重,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不仅严重体罚,而且对学生冷嘲热讽,给学生的心理留下阴影。

1.1.3社会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一度引发中西方文化的相互竞争,使得社会文化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青少年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加之现在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网络游戏、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对青少年充满了诱惑力,沉迷网络游戏的青少年日益增加,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无约束性等弊端,青少年的道德观念还不完善,网络的各种弊端导致青少年性格缺失和道德观念不良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1.1.4自身情况

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存在的极大的叛逆心理,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在发生巨大变化的过渡期。这些变化给使得青少年在人际交往、控制情绪等方面产生问题,另外青少年已经完成了儿童时期的使命,他们将要背负的是家庭、社会、自身的多重压力,而此时青少年还没有还没有成人,各方面发展都不成熟,在重大压力的作用下,使之不能健康发展。现阶段青少年已经有了很强的自我意识,开始明白事理,使得他们很少与长辈沟通交流,长久导致心理问题,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积压在心里,从而对未来和生活产生了困惑、迷茫。另外,此时的青少年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能正确的判断社会现象,容易走向歧途。

1.2青少年的健康现状

目前在青少年群体中存在很多教育问题,例如心理健康教育缺失、缺乏完整的教育机构、家庭教育不足等问题。

1.2.1心理健康教育缺失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逐渐增加,这与青少年道德教育缺失密不可分。青少年正处于成长的过渡时期,对人性问题充满好奇,此时心理健康十分重要。学校对于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缺失,家长和学校普遍认为性健康教育是双刃剑,教育尺度不易把握。家长对于此类话题也是回避处理,学校大多让学生自学,老师的讲解很少。另外,社会上针对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书籍很少,使得青少年对人性了解较少。此外,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不完善,老师一般不是专业心理教育出身,对于心理教育也不专业。这样,导致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严重缺失。

1.2.2教育机构不完整

目前,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大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大多不会真正关心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社会上的青年宫、活动中心多是配合学校进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目前社会上缺乏针对青少年健康教育的专门机构。

1.2.3家庭教育不足

家庭培育是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基础和重点,但大部分家庭却忽视了自身对青少年的健康教育,认为学生在学校里会得到较好的教育,没有家庭教育的理念。另一方面,社会竞争压力较大,家长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工作,忽视了孩子的教育。大多数家长关注的是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没有重视德育方面。

2体育教育对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影响

2.1体育教育有利于发展智力

在众多的教育理念中,体育健康教育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课程。体育健康教育包括体育锻炼和健康教育。通过加强这门课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之余能够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自身的身体健康水平,使青少年从小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不仅如此,青少年正处于智力发展的时期,参加体育锻炼能够显著提高青少年智力,开拓青少年思维。

2.2体育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通过体育健康教育中的健康教育课程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青少年内心的疑惑,使得青少年正确理解现阶段的任务,使身心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通过开展此课程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青少年个性。

3结语

第2篇:青少年体育教育范文

关键词:现代体育;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媒体;社会干预

一、前言

现代体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显著的,既有积极的影响亦有消极的影响。正确运用现代体育手段,能够推动国家建设,促进和平稳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培育人的韧性,促进公平竞争和规则意识的养成,促进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形成等。而运用不当,则可能会刺激组织和个人的虚荣,对胜利的贪婪欲望和对对手的敌对心态,从而引发相互之间的轻视、蔑视甚至仇视。因此,在运用现代体育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教育时,要注意发挥现代体育的积极作用。

二、现代体育的特征和价值

现代体育的快速发展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动因[1]:(1)休闲与娱乐需求。作为一种康复、娱乐和个人发展的手段,现代体育在休闲和娱乐中占据重要地位。(2)全球化和媒体传播的推动。全球化增加了国际化意识,以创纪录为目标的现代体育成为全球化的一个普遍特征。(3)科学和技术革命的推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为现代体育的量化评价提供了条件基础。(4)民主意识的提升。民主意识的提升为现代体育的普及作出了贡献,现代体育强调机会均等、人人参与。现代体育是指所有竞争性的、规范性和制度化的体力活动系统,主要包括与竞赛、体育锻炼等有关的所有方面[2]。现代体育是一种促进集体认同的工具,有利于个人的健康发展、群体的沟通和社会阶层的对话,还具有商业价值和政治功能。作为一种文化产品,现代体育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人类的竞争比对欲望,它揭示着有序与无序、竞争与合作、团结与冲突。现代体育作为一种休闲活动,填补了人类的空闲时间,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现代体育竞赛成为了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工具,虽然存在着过度政治化、商业化等异化现象,但现代体育对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三、现代体育与青少年价值观教育

现代体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培育勇气、增加行动力、实现自我满足、构建自我价值观、促进沟通与交流等方面。价值观意味着一种持久的信念,在价值观的指引下,人类会呈现出某种特定的个人行为模式以及某种特定的个人与社会的互动模式。积极的价值观具有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作用,具有改变行为模式、改善互动模式的功效。现代体育向人类传递着诸多积极的价值观,例如健康、竞争、进步、公平、公正、公开和卓越等。(一)借助媒体。媒体在现代体育的价值观传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媒体创建了一整套有关现代体育价值观的话语体系,这些话语体系具有普适性,可被普遍接受和理解。例如进球、犯规、越位等术语,伴随着足球的全球热潮而成为耳熟能详的话语。媒体的话语体系勾勒出现代体育的价值观体系,并通过言简意赅的术语将其提炼和展示。媒体对现代体育竞赛的转播报道为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平台,但媒体发挥作用的平台并不仅限于此。例如日本制作过一系列的体育类动画片,例如《足球小将》(1994)、《灌篮高手》(1993)等[3],这类动画片获得了全球性传播,具有极强的价值激励作用,向青少年传递了诸如成功、志向、能力、胜利、努力、合作、谦逊、友谊、团队精神、公平竞争、自我实现等价值观。当然,媒体在运用现代体育进行价值观宣传时,为了获得说服力,通常会使用某种意识形态来进行价值观引导,并通过煽情式的话语来操纵话语走向。因此,在借助媒体发挥现代体育的价值观教育职能时,需要规范相关的话语体系,引导现代体育对积极价值观的传递。(二)利用社会干预。违反公平竞争的行为在现代体育竞技领域中屡见不鲜,这类行为的产生目的是为了获得相对优势以便战胜对手,包括使用违禁药物、故意违反规则、弄虚作假等。在现代体育竞技中,战术犯规都已成为比赛的一部分,战术犯规甚至成为训练的重要内容,例如在足球比赛中,在裁判员不注意的时候球员会使用拉拽对手、故意踢对手、谩骂对手等挑衅行为。在学校体育教育中,也存在类似行为,这些现象的存在无疑对现代体育的价值观教育效能起到了消解作用。价值观教育对于教育者而言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没有一个普遍的、统一的教育原则可以保障受教育者能够不受现实生活理念的影响而获得预期的道德发展,而价值观教育又是一个交叉性的领域,通常需要统筹多个横向领域来配合实施,现代体育就是其中之一。价值观教育涉及的主题繁多,例如尊重、平等、团结、自由、民主、和平、健康、友谊等,这些主题宏观又复杂。价值观教育仅靠说教是很难达成效果的,因而需要一些具体实施的项目才能达成,现代体育就是一个很好的项目实施平台,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细致的规划和周密的控制。现代体育包含很多极易产生冲突的项目,如何控制冲突的形式、范围和强度,是运用现代体育进行价值观教育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此外,需要考虑传递什么价值观,如何传授价值观以及受教育者又是如何感知、学习和内化这些价值观的。只是将学生简单地置于现代体育的环境中并不足以完成价值观教育,学生的认知和道德发展需要系统化和结构化的社会干预方案,例如纪律问题的强调、相互尊重的提醒、师生平等民主的沟通方式等。运用现代体育进行价值观教育最常用的三种模式:(1)社会学习模式。发挥著名运动员的道德模范作用和行为指引作用。(2)结构化发展模式。精选项目并提炼其价值观,使受教育者在项目进程中自主感知,学习并形成价值观。(3)生态模式。联合家庭、媒介、学校、体育等领域,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4],为受教育者分配责任,促进受教育者形成价值观。运用现代体育进行价值观教育需要特别注重积极社会价值观的传递。例如包容、尊重、合作、友谊、团队、社会责任、平等、友爱、正义等。同时要注意构建健康的个体价值观,包括身心能力发展、创意、愉悦、挑战自我、约束自我、认识自我、保持或促进健康、成就、诚实、公平竞争、牺牲精神、毅力、谦虚、服从意识、自我实现、自我表达等。为了实现上述价值观,需要统筹教师、家长、教练员、媒体、观众、管理者、参与者等各方利益相关者,以实现现代体育对价值观教育的目的。现代体育中的竞技体育容易诱发焦虑、烦躁、失落等诸多心理危害,也容易造成身体的损伤等物质伤害[5]。学校体育教育对此有所顾虑,为此进行了很多干预措施,例如在体育教学中,在保留竞争的同时更加凸显合作、淡化成绩、强调参与、淡化对抗、强调和谐等。这说明对现代体育进行必要干预是完全有必要的,只有如此才能向参与者灌输适当的价值观,如果不进行干预,则会因为过度竞争诱发诸多问题。竞技体育强调不服输的精神,不服输的精神有时会让参与者体现出桀骜不驯,但不服输的精神与保持谦逊并不抵触。不服输的精神并不意味着不能接受失败,相反,要学会正确对待失败、忍受失败、承担风险、提高面对挫折的心理能力。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不懈和持续的努力,要对成功保持强烈的欲望。青少年参与现代体育能够获得诸多益处,例如适应集体、适应社会、接受共同教育、遵守规则和纪律、克服羞怯、避免冲动过激行为、激发努力欲望、促进角色建立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并非参与现代体育就能获得这些益处,而是取决于参与现代体育的方式。

参考文献

[1]DelgadoNA,ElenaAcuaGómez.Sportasaplatformforvalueseducation[J].JournalofHumanSport&Exercise,2011,6(4):573-584.

[2]李红娟.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

[3]廖莎莎.中日体育电影的体育文化比较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

[4]于强,王潇寒.立德树人教育观下的青少年体育价值观培养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0(09):26-27.

第3篇:青少年体育教育范文

关键词 青少年;教育团体;青少年犯罪

一、青少年以及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团体之间的关系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启蒙和教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能否收到良好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家庭团体的教育。然而,家庭教育具有很大的变量,每个家庭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有不一样的阶层,有不一定的地位,

家庭中的父母接受的教育不同,价值观、世界观等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家庭教育团体的教育效果。

1.越来越多的双工作父母

现代家庭有别于以往家庭,越来越多的父母都从有工作,无暇顾及孩子,工作所剥夺的对孩子的关照,使青少年更加的叛逆,敏感的情绪增加了对父母的埋怨和责怪,为了寻求父母的关注,他们往往会做出一些犯罪行为,以此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得到父母的关照。这种家庭教育的失败,在某些方面是青少年犯罪的源头,这就要求家庭教育对青少年进行关怀和照顾帮助他们正确的对待处于青春期的反叛。

2.离婚率的增长

越来越多的家庭离婚率,对孩子的教育无疑是重大的伤害,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要比双亲家庭的孩子接受的教育要少,在父母离异的家庭中,大部分孩子的监护人是母亲,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从此失去了对父亲之间的联系。此外,单亲的家庭收入往往是偏低的,有数据显示,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学习上、生活上以及健康上,都存在着更差的问题。

3.家庭暴力

父母对孩子的忽视、粗暴的对待和虐待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大的伤害作用。虐待不仅仅是身体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很难以修复,更有甚者能够对孩子产生一种对社会的报复感。尤其对处于青少年来说家庭暴力是无法挥去的阴影,可以伴随其终身,当他们长大成家后,在对待孩子时,他们往往也是施暴者,因为,在青少年犯罪中,家庭教育必须反思和认识到自己所做的榜样作用。

二、学校教育团体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

学校在青少年受教育的过程中,扮演者继续教育和优化教育的角色。学校教育团体担负着智力、体力以及适应未来生活要求的技能方面的重任。我们也应该看到,学校教育在某些方面给青少年成长所带来的不公平和负面的影响。在负面的影响中,应该找出哪些对青少年的犯罪行为起到了助长作用,学校作为最重要的教育团体应该怎样去改变和修复。并且要认识到,青少年的犯罪行为是与学校教育团体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1.学校中按学生成绩划分的优差之别

在学校这个教育团体中,考试是一种区别优差的最好方式,对于青少年来说,这个时期,他们过多的呈现自己的独立性和价值,当学校按照成绩来划分优差等级时,会过度刺激青少年的自尊心,他们会用行动来反抗学校这种不合理的划分。那些所谓的差生,便会自暴自弃,把学习看作一种无用的徒劳挣扎,增加了他们觉得社会不公平的心理,随之而来的是躁动和不满,躁动和不满的背后隐藏着犯罪。

2.教师没有做到真正的公平对待

面对优等生和差生,更多的教师表现的是对优等生的喜爱和对差生的置之不理或是厌烦。一个教师能否公平对待学生,是一个教师能否做好教师职责的重要考评。如果一个教师对所有的学生都是关爱的,那么,学生在心里就会认可这个教师,把教师当作可以信赖的人。可以说,教师在学校教育团体中起着塑造灵魂的作用,因此,在学校教育团体中,教师的必须公平的对待学生,尤其是那些青少年学生。

3.文化的融合

当少数名族学生在以主流文化为主的学校中学习的时候,遇到的困难是不言而喻的,文化的差异使他们认为是社会和主流文化抛弃了他们,尤其对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当他们面对这种主流文化而又无能为力时,便极有可能产生报复主流文化以及主流文化人群的可能,那么一旦这种报复行为发生,就已经开始了犯罪的道路。

三、社会教育团体对青少年犯罪的关系

不管是家庭团体教育还是学校团体教育,都依赖于社会团体教育才能完成,社会团体教育没有强迫性,又带有一些放任自流的性质,当青少年在家庭、学校无形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束缚和限制,在社会教育团体中感觉比较自由,有时候青少年在家庭和学校中接受学习和训练,却并未有达到家长和老师的要求,但在社会教育团体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1.社会教育团体的无组织性

社会教育团体是一个超越了家庭和学校教育规模的一个庞大的组织,青少年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当社会教育团体授予青少年的是一些不道德的、不合理的东西时,就会使青少年误入歧途。当青少年在发生犯罪行为的时候,社会教育团体会对其进行惩罚性的教育,例如坐牢、被判死刑,这些惩罚性的教育对改正青少年的犯罪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当犯罪行为被确定为死刑时,社会教育团体则不能对青少年的犯罪行为进行补救和改过。

2.社会教育团体的无纪律性

社会教育团体是一个混合体,由于它的庞大构成和人员混合,使青少年无时无刻不受其影响。社会教育团体的无纪律性,使得青少年逐渐的失去了行为上的约束,一旦行为失去约束,那么就不会遵守社会教育团体所规定的法则,就会演变成犯罪行为。所以,在面对社会教育团体出现无纪律性的时候,家庭和学校要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做出重要引导,使他们能够面对社会教育团体的无纪律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避免走上犯罪的道路。

3.社会教育团体的无责任性

第4篇:青少年体育教育范文

缺陷之一:重视不够,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化。

在校学生是青少年的主流,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但在学校教育中,与其他课程相比,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目前,虽然社会各界都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应试教育的影子仍然挥之不去,升学率还是家长、社会以至学校自身对教育成果的评判标准,虽然有些学校领导自己也认为法制教育非常重要,但也感到无奈,因为法制教育没有纳入教学大纲,在课程安排上,重视程度上还不够。

缺陷之二:形式简单,教育方法缺乏多样化。

近年来,大多数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法制教育,增设了法制课程,但大多数学校的法制教育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且教学方法简单,经常是采取单一灌输的方法进行教学,缺乏直观的教育,使法制教育取不到好的效果。

缺陷之三:标准不一,教学内容缺乏规范化。

具体表现在时间上,没有确定统一的法制课时,有的安排自习课,有的挤占政治课一点时间,有的甚至没有安排法制课。即使是有安排上法制课,在时间安排上也往往视情而定。在教材上,目前尚缺乏成套,统一的教材,除了初中开设的《思想政治》(内含少量法律知识)外,小学和高中均无法制教育正式教材,因而使小学、高中甚至大学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

缺陷之四:质量不高,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法制课教师基本上是由思想品德政治课教师兼任,个别学校是由班主任或校长兼任,一方面缺少必要的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另一方面又缺乏实践经验,大部分仅依靠自学课本掌握一些理论知识,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甚至解答不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有的学校虽然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兼职法律教师,但因受课程安排和兼职教师时间、精力有限的制约,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缺陷之五:职责不清,教育管理缺乏整体化。

学校的法制教育由于没有硬任务、硬指标,因而也就没有明确的责职和目标,形成法制课上与不上一个样、上好上坏一个样的状况。同时,在教育管理中由于缺乏合力,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不能有机结合,学生放学或放假回家后,主要是靠家庭与社会的教育,许多家长对在校生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很少对自己子女进行有效教育,即使进行教育也很有限,特别是对已离开学校而未找到工作的青少年,由于学校管不了,家庭管不好,只有通过社会环境来约束,因此,造成法制教育脱节、死角现象突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它不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如何抓好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几种对策:

对策之一:部门要重视。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对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及其青少年家长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一个具体的意见,把法制教育列入法制化管理轨道,要设立法制教育专门机构,做到有人管、有人具体抓,同时要加大检查督促力度。

对策之二:内容要丰富。各学校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如播放法制教育电视片,电影和专题广播,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组织有奖征文,组织模拟法庭,开办法制宣传园地,印发普法小册子,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参观监狱,旁听有关刑事、民事、经济、行政案件的审判活动,请政法干警讲法制课,开展学生“带‘法’回家”普法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法的观念。

对策之三:教学要规范。要全面贯彻中央《关于基础教育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精神和中央两部“四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加强中小学法制课程建设,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法制教育教学内容,要把法制教育课纳入教学大纲,规定具体的课时安排,争取在升学考试中加入法律知识的内容。司法、教育等部门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结构编写出统一标准、通俗易懂的法制课教材。

第5篇:青少年体育教育范文

关键词 体育教学 青少年学生 影响

一、体育教学对青少年学生身体方面的影响

(一)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活动可改善学生体型

据权威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的肥胖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体型的肥胖会给学生的身心发育造成极为负面的影响。通过与本校及周边地区的多名肥胖学生交流并结合相关科研成果,可将肥胖给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大致总结为以下几条:1.身形肥胖不利于青少年学生自信心的形成,通过与肥胖学生的交流我发现,大部分超重或肥胖的学生都有被同学嘲笑、起外号等经历,若这种状态长期无法得到改善,则很可能会导致学生自卑的情况出现。2.肥胖导致一系列与青少年学生年龄不相符的疾病缠身,对其成长发育极为不利。3.肥胖还会使青少年学生行动能力受限,另据权威研究成果表明,青少年的行动能力与学生认知及智力发育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4.肥胖会给青少年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造成沉重的负担。另外,在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改善学生体型并不仅仅是针对肥胖学生群体,同时也针对那么些身形较为瘦弱的学生。

要想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活动,达到改善学生体型的目的,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让这部分学生认识到肥胖以及过于瘦弱对他们造成的不利影响,以及体育锻炼在改善这一系列问题方面的优势。其次,我们需要根据这部分学生的身心发育现状,制定相应的教学任务与目标,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将学生的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并帮助其塑造挺拔的身姿。以肥胖学生为例,教师可通过在教学活动以及课外活动中为这部分学生制定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有效的有氧运动可增强机体代谢能力,帮助学生成功瘦身,而无氧运动则主要是帮助学生增大肌肉和脂肪的比率,增加肌肉新陈代谢率,提高身体免疫力,并最终实现改善学生心理状态及亚健康状态的长期目标。

(二)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活动可有效增强学生的免疫力

作为一名基层体育教师,我对近年来学生群体的体质水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每当换季或遇特殊气候状况时,都是学生群体流行感冒的高发时期,学生打针、输液也都习以为常,回想我们这代人的学生时代,这种情况是相当少见的,据我分析,除当前我们的生活环境被污染原因之外,与当前青少年学生缺乏体育锻炼也是不无关系的。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这几乎是众所周知的。但如何才能保证我们所参与的体育运动是有效的,这就需要我们基层教师来为学生把关了。首先,教师需以学生的身心发育现状、与个体差异为依据,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并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展开体育教学活动。另外,教师应有意识的将体育教学活动拓展致课外活动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为增强学生整体体质水平与免疫力提供必要的时间保障。

二、体育教学对青少年学生心理方面的影响

(一)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活动可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形成

前文中我们讲到过,肥胖是影响学生自信心形成的重要因素,当然,影响学生自信心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家庭条件、外貌条件、学习成绩以及特长等。一个人的家庭条件、外貌条件是无法由学生自己决定的,而咱们常说的文化课学习成绩与特长更是要看其本身的先天智力因素以及天分,学习成绩好或拥有某项特长的学生毕竟只占到了一小部分,而其他学生则无法通过学习成绩或某项特长来增强自信。而体育教学活动不同于其他科目,其受智力因素影响较小,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制定符合其身心发育现状并可以通过其自身努力得以实现的教学任务与目标,通过这一学习过程,可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其将来的生活、工作与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体育教学活动改善学生的心理“亚健康”状态

提到“亚健康”大多数人都会不由自主的联想到我们常说的身体亚健康,殊不知,我们的孩子现在在心理健康方面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本人对本校学生的了解,我发现,当前青少年学生由于多成长于典型四二一模式的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在长辈们的娇惯中长大,性格比较偏激、自私、规则意识与团队合作意识淡漠,不得不说,目前,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在青少年学生群体中相当普遍,文化课的学习过程,大部分时间学生是需要进行独立学习的,而体育教学则与之有很大不同,但凡对体育运动有着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大部分体育运动项目都属于团体项目,某项体育运动顺利开展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人际交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只要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相处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引导,对于改善学生的不良心态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

(三)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活动可有效缓解学生繁重的学习压力

近年来,素质教育理念在我国学校教育体系中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理念主张将学校教育重点从以往书面知识的学习逐渐过渡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上。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学生的学习压力真的减轻了吗?据我所知,事实并非如此,自素质教育理念提出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确实在某些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试问面对竞争激烈的升学考试,又有哪个家长或老师真的敢放松对学生的要求?所以我说,现在的学生的学习压力真的是非常大,除要完成日常学业以外,还要在课业时间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兴趣班、特长班,其身心压力可想而知。

人在遭遇压力时往往会出现一些预警信号:通常的压力症状是头痛、消化不良、肌肉疼痛、失眠、手心出汗。压力过大也会让学生感觉到不自然的紧张、易怒、不快乐、急躁,比平日更加容易忘事,难于集中注意力,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且中学时期的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若在这个相对敏感的阶段,学生承受了过多的压力,很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找到合适的释压方式反而是当前基层教师需要直面更的首要任务。运动是全面释放压力的好方法之一。当把运动变为你生活的一个部分时,你会惊奇的很快发现有如此好的感觉。除了使你从麻烦中脱离出来的精神焕发之外,运动可以帮助你获得全面的放松效果。特别是有氧运动可以帮助你减少焦虑、抑郁、紧张感。

三、体育教学对青少年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方面的影响

当有一天,我们的学生真正走上社会之后,我们会发现,决定他们将来发展的并不是当年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而是其综合素质与能力。通过对某些领域成功人士履历的研究,我发现,这些人中的大部分,可能没有过人的学历,但却都有着过人的素质与对生活的热情,这就可以十分充分的体现出综合素质与能力对人的影响。此外,素质教育明确要求体育教学活动要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作为其主要教学任务之一。体育教学活动因其开展形式灵活性强、教学内容丰富多样以及体育运动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质,使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方面有着其他科目所不具备的优势。如: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团体性体育竞赛,并通过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及时、正确引导,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与正确竞争意识。并可以通过体育运动规则的学习与应用,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等。当然,体育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其积极意义与正面影响远不止这些,还需要我们教师在之后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不断进行总结。

参考文献:

[1] 杨剑.高教体育教学中个人减肥自助系统的设计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8).

[2] 李磊,柴刚.浅论体育教学过程及其相关因素与教学效果[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05).

第6篇:青少年体育教育范文

 

关健词:体育社会属性;素质教育;青少年;社会化;关系

    一、问题的提出

    青少年教育问题历来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因此,世界各国政府把培养下一代作为国家“兴衰存亡”的重点工程来抓。要实现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战略目标,体育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自我形象的确立,健康人格的养成,身心的正常发育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都与体育社会属性有着密切关系。随着体育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体育社会属性对促进青少年社会化进程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其不仅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承载着丰厚的精神文化财富,还以赋予积极意义为其内容,身心活动为其形式的结合统一,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式。因此,从社会学、体育学及心理学等学科的角度去探讨体育社会属性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揭示体育社会属性对促进青少年社会化进程的影响规律;揭示体育于培养青少年自我意识、良好心理品质、公平竞争意识,以及引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增强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核心标志,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手段和人类文化的载体之一,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实践活动;从体育与社会的关系看,体育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反之体育的发展又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因而体育被赋予了一定的社会属性。那么,体育的这些社会属性与素质教育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它与青少年教育又是什么关系?这正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育社会属性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

    三、研究对象

    10-17岁青少年。

    四、分析与讨论

    (一)体育社会属性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第7篇:青少年体育教育范文

长时期以来人们对健康的理解是十分狭隘的,认为身体没有生病、没有损缺便是健康,更多地把健康与身体、生理健康完全等同起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不同,现代健康观对健康衡量的标准不仅仅是指四肢健全、无病。除身体本身健康外,还要求精神上有一个完好状态。目前多数学者同意世界卫生组织的观点: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安宁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这个定义明确地告诉我们,健康包含生理健康(身体健康和健全)、心理健康(心理没有问题与疾病)、社会健康(个体具有正常的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只有具备这三种健康者,才是真正健康的人。中学时期,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同时又是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养成的重要阶段。因此,这个阶段的学生在身心两个方面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进而影响和支配他的社会行为。针对中学生的特点,结合健康的内涵,从教育的因素来理解,健康教育应该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和鼓励人们树立增进健康的愿望,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它包含健康知识、健康态度与健康习惯的教育。从学生个体的角度来理解,健康教育是指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健康水平的教育。它以人的健康的整体性和发展性为特征,使体格和人格相统一,促进人的身体、精神、情感充分和谐的发展。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以体育为生活方式的调节手段,注重体育对人的内在影响,在运动过程中追求精神升华和人格的完善,在自我实现、自我超越中达到挑战生活、驾御生活的目的。体育健康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体育的科学性教育和体育的文化性教育,注重对体育文化价值的开发、利用和创新。

2目前学校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形式化倾向严重。在我国大部分中学里,尽管也在进行健康体育的改革和实践,但是我们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其实很多的中学体育锻炼教育工作的开展不过是形式的东西,走走过场罢了,从前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案、备课方法却还在原版套用。对中学体育健康教学的检查考核工作没有科学规范的体系和标准是主要的问题。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评价也仅仅从一些中学体育管理部门的工作汇报作为评价的依据,没有到基层和教学第一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缺乏真正的科学教学评价体系作为工作依据。同时,中学体育健康观念的对象过于单一化,缺乏全面性,没有真正全方位地转变中学体育健康教学思想。

(2)传统的中学体育的教学观念与认识没有真正转变。由于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仍然还在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对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负面影响较大,教学指导思想不够端正,学生被束缚在应试教育的怪圈内,“重智育轻体育”的思想普遍存在。同时受“重竞技成绩,轻学生体质”的误导,“重竞技轻普及,重课内轻课外”,“重尖子轻全体学生体育”的现象严重,一条竞技运动技术结构的组成贯穿于大中小学体育教材之中。导致了中学体育教学总是片面强调以传统体育知识技能的课堂教学和教师为中心,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性活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大部分学生体质的增加、健身意识的形成、健身能力的培养、健身文化的陶冶、健身习惯的养成往往被忽略,更影响了中学生个性、人格、尊严、价值及社会生存和适应能力。

(3)教学方法陈旧。当前,制约中学体育健康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学方法改革滞后,仅仅只是从形式上进行了简单的改革,没有将体育健康教学落到实处。体育教学过程变化不大,单一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显得机械、呆板、没有活力,课堂气氛较差;同时由于过分地强调“统一”,使得学生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体育课缺乏生机。3中学体育健康教学的对策

3.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我们认为,只有加强健康教育,使每个学生都拥有全面的健康,他们才会精力充沛、信心百倍地去接受各种教育;反之,如果忽视健康教育,学生的身心问题与疾病很多,那我们的教育就很难获得预期的效果,达到既定的目的。我们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及教育家们一直倡导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但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压力,现实中许多中学的教育仍然以高考作为指挥棒,考试成功与否逐渐成了评价教师、学生、学校的主要标准,致使应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的基础教育,在现实中变成了以考试内容为教学内容、以考试成功为教育目标、以牺牲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的“应试教育”。作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中学体育教学只是整个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的教育理念、教育目的与任务,必然要受到社会整个教育观念的影响与冲击。由于智育培养一直处于优先侧重发展的地位,中学体育工作被置于整个学校工作的次要位置,致使人们思想上对体育的认识存在一些偏差,更有些人把体力劳动等同于体育。在这种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中,体育教学中的健康教育只会成为一句空话,流于形式。

3.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

(1)对中学体育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设置,并用实践对教学内容进行实验和论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教学的一线去解决问题,使中学体育健康的教学有自己规范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体系。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实施和设置,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建立不同的内容体系,以便进行不同的考核,避免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导致的“吃不饱,不够吃,吃不消”的现象。

(2)把体育技术的教学和健康知识观念的讲授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进行健康教育,用教师的言传身教,用自身的体育健康思想去教育人、感染人、影响人,从而让学生树立自己的终生健康体育的思想。结束单纯的体育健康理论课教学,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健康意识知识的活动,而不是单纯的为了讲“理论课”而上“理论课”,从根本上推动学校素质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3)建立科学规范的体育健康教学内容体系,通过实践建立优化的教学方法体系,优化的教学课程体系。优化的教学内容体系需要高索质的、稳定的教师队伍来实现,因此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的待遇也是一个必要的措施。

体育健康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要通过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和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等,构建各阶段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课程模式保证学校健康教育纳入正轨,向普遍化、专业化、现代化、本位化、本土化方向发展,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健康教育体系。

第8篇:青少年体育教育范文

关键词: 教育体制改革 引导 青少年发展

钱学森曾指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由此可见,教育与国家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在教育领域确实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政府把教育摆在战略地位上,围绕着以“科教兴国”的方针,我国逐渐取得了普及大众化教育的进展。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均匀、城乡差距依旧很大等因素的影响,在教育方面我们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因此,我国必须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寻求发展。青少年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综合实力发展的快慢。那么,在此改革之际,教师该如何引导青少年健康积极发展呢?

一、调节应试竞争氛围,鼓励青少年多方发展

中国教育最明显的弊病就是以分为主。学生依照学习成绩被分为“好生”和“差生”;班级依综合及平均水平被分为实验班、重点班、普通班等;就连学校也因为升学率被划分不同级别。在如此的级别划分要求下,教育部门给学校下达指标,学校给老师分任务,老师顺势给学生施压。与此同时,社会上的种种攀比又要求学生考出好成绩。如此大的压力,使学生成为了挣分的机器。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社会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将不仅仅局限在分数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淡化“依分数定级别”的传统思维模式,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兴趣,鼓励学生依照兴趣爱好乐观发展、多元化发展。这既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需要,又是社会对多元化人才需求的需要。

二、改变授课方式,加强青少年思维与操作能力的锻炼

现今,中国的教育方式依旧是以应试教育为前提,普遍重视课本知识讲解。就拿现今的课本来说,每门课程都有目录,这节课学习完了以后下节课改学习什么知识,学生心里都很清楚。他们要做的就是提前预习,课堂学习解疑,以及课后巩固练习,并不断加强应试技能。而真正当青少年在实践操作或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时,就显得思维与能力上的欠缺。因此,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教师必须改变授课方式。一方面,教师要围绕着青少年成长的实际需要进行实用性教育和灵活性教育,另一方面,在平时的理论知识教育教学中,应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勤思考、多动手。这样,青少年的教育才能被做活、做灵,他们的思维与操作能力才能得到逐步锻炼,培养的目的才逐渐与社会的需求一致,教育的价值就显而易见了。

三、关注青少年成长,控制调节青少年的情绪

青春期处于童年向成年的过渡时期,其情绪往往体现出很矛盾的特点。一方面,青少年处于性格的塑造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对社会也表现出极大的关心和热情,如果此时不加以适当引导,很有可能走弯路。另一方面,青少年的情绪波动很大,有时高亢强烈,充满欢乐激情,有时却近乎冷漠,让人束手无策。所以教育者应该细心关心青少年成长,关心青少年的感情变化。

1.青少年在享受成功的体验时,都会表现出很积极很乐观的情绪。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文艺活动,让青少年在欢声笑语中成长,塑造健康积极的情绪。

2.在平时的生活中,青少年难免会因一些事而愤怒、生气、烦恼。在此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青少年学生适当的心理疏导,让他们化消极为积极,化悲痛为力量,并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幽默成分,加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分解压力烦恼的能力。

3.青少年对社会充满着好奇,社会对青少年的心理性格形成也具有相当大的作用。因此,在平时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对人对社会有多方面的认识,培养他们分析判断的能力。转贴于

四、与时俱进,加强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9篇:青少年体育教育范文

关键词:青少年;身体素质教育;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G7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4-0005-02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人的体力、耐力、毅力等各方面生理指标,相对于体质这一概念,身体素质更易量化、评估和研究。健康理论认为身体素质是对人的基本健康状况的评价,接近“体质”的概念。人口学、社会学则认为身体素质是人的基本生命条件,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教育是强国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尽管国家采取了各项措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尽可能保证青少年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避免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弊端,可实际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当今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模式,巨大的考试竞争压力使得一切为升学让路的观念深刻影响着广大青少年及其家长。“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确立对青少年身体素质教育的培养尤为必要,而这一思想的确立不仅是基于对广大青少年身体健康的本质认识,更是基于对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身体素质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基础,是青少年获得健康身体的基本手段,也是获得各种知识技能的必要途径,对于青少年健全人格,提升道德素质和社会素质及形成新时代的民族精神都具有重要价值。

一、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普遍下降的原因

1.政策制定角度。尽管近年来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较多,但收效甚微。国家制定的许多规定在一些地区可行性不高,如2007年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提出,保证青少年休息睡眠时间,使青少年学生每年都能进行一次健康检查等,实际上由于学业繁重,学校早、晚自习的开设,使得很多休息时间都被占用,这一举措无法实行。而由于巨大的城乡差异,以及部分偏远、贫困地区经济水平、医疗水平等的不足,使得青少年学生每年都能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更是化为空谈。

2.各级部门执行情况。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落实不到位,各级部门传达的政策被逐级“因地制宜”化,出现了层层打折,甚至有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发生。所以尽管有相应政策来尽量保证学生身体素质教育,依然有下属有关单位尤其是地方各县、镇政府部门乃至相关学校为了保证所在地区、学校的教育水平以及相应监管力度不够等,将身体素质教育作为形式。

3.社会水平。随着现代科技水平不断发展,人们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肌肉活动被越来越多的生产工具和生活器具所代替,用进废退,人们的运动能力正在逐渐退化,并且安逸的生活使得人们忽视了自身身体素质的重要性,由于生活的富足,人们平均生活水平提高,导致了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摄入的膳食纤维类食物不足,肉食摄入过多,超重和肥胖比例变大。

4.思想水平。当前中国的应试教育导致了很多人对教育价值观念定位并不准确,并且由于层层升学的巨大考试压力和学生之间激烈的竞争压力,使教育者和家长在急功近利思想左右下只是专注于文化成绩,而不注重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教育。同时思想水平还不够成熟生活阅历还不够的青少年还不能理解锻炼的意义,加上学校、教师、父母等强调又不足够,使得广大青少年的潜意识中并没有锻炼身体的习惯,这就导致部分青少年宁愿用大量的空闲时间玩游戏等却很少有人愿意抽时间去锻炼身体。

5.学校层面。学校校车接送,体育教育改革相比文化教育严重不均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都相对过于单调乏味,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且对于学生体育成绩的考核及升学考试中关于体育测试都还存在一些理论与实际问题。

6.家庭层面。由于“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广大青少年生活过于安逸,家长又怕孩子吃苦、受累,不愿让孩子锻炼,学校、教师怕学生受伤,不敢让学生锻炼,因此学生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产生轻视体力劳动与体育活动的意识。

二、倡导“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督导身体素质教育的具体落实是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1.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到具体法律法规中。近年来,针对青少年身体素质普遍较差的现状,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证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如2003年国务院颁布施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2006年的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通过《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意见》,2007年5月7日,《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下发,2011年制定的《青少年体育“十二五”规划》等。这一系列的法律条律规定都体现了国家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关注,但较其实用性而言,其各项条款呼吁号召的色彩较重,约束力、针对性和具体操作性等方面相对欠缺。因此,应结合各地区的具体情况,以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基础,结合各地具体情况制定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均较强的法律法规。同时为避免应试教育所导致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差的现况,可以适当提高体育成绩在综合考试中的比例,建议中考、高考的体育考试方式可以采取多次考试、划分多个级别的方法,按不同学校的录取要求分为不同的级别,以提高身体素质教育在全面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从而让学校、家长及学生意识到身体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尽量避免现行教育体制带来的弊端。

2.切实加强和落实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具体实施。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到具体的政策及法律法规中的同时,也要监管相关规定的全面实施,确保各级下属部门能够具体落实。建议应将身体素质教育和智育教学工作同等对待,甚至可以以身体素质教育为主线来开展教学工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加大监管和惩处的力度,确保相关政策能具体高效运行。此外,还可以通过异地检查方式定期对青少年身体素质水平进行评估,对于其身体素质持续下降的地区各级负责部门实行行政问责。

3.改变体育“放羊式”的教学。鉴于目前我国广大青少年多数从小比较娇生惯养,而且也有部分学校因学生运动出现的事故被媒体曝光,导致在校期间部分体育教师过于惧怕,不敢放手让学生参加运动,使学校的体育锻炼出现“放羊式”的教学。

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一些更科学、更客观的体育活动来改变这一窘迫的局面。如可以借鉴北京大学的游泳、12分钟跑等项目。同时在平时的具体教学工作中,可以举办各式各样的群体性体育活动,让体育教学尽显趣味性,既可以调动学生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从而弥补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单调性及竞技性过强的缺点。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应主动组织、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运动或者集体体育活动等。同时相关机构也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条件,研发一些既安全又能调动积极性的新活动或者新器械,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运动,积极锻炼。为保证这种体育教学模式的高效运行,有必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将传统的师生关系转换为伙伴、朋友关系。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人格并关注个体差异,这就需要强调师生间交流与互动,包括知识、情感、兴趣及生活经验等各方面。

4.扩大“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影响力。政府、学校、家庭均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一方面要为学生繁重的学业负担减压,比如学校要克服片面追求文化分数、升学率,导致学生学业繁重、睡眠严重不足、体质下降、近视率大大增高等。必须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安排合理及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的充沛。部分教育教学科研结果显示,男、女大学生运动员的大脑工作能力等方面稍高于普通人群,其原因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大脑功能得到提高,人体各种机能状况也能得到改善,这为智力的发展、记忆力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生理心理条件。因此政府及社会媒体应加大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改变“锻炼身体会影响学习”的愚昧思想,让社会各阶层能从根本上认识到身体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同时也要转变体育对健康体质作用绝对化的观念,政府、学校、家庭应该让青少懂得健康饮食、健康生活的重要性,政府积极宣传,学校主动建议,家庭不过分溺爱,共同帮助学生调节饮食结构及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如《决定》所提出:在确保体育工作高效实施的同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科学的营养知识。也就是要坚守科学锻炼与合理营养并重的理念以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

三、结语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为了缓解目前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普遍较低的局面,加强青少年身体素质教育的改革力度已在教育改革中刻不容缓。身体素质作为德育、智育的基础,其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青少年身体素质教育,才能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为实现“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沙莲香,等.中国人素质研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