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校的危机管理范文

学校的危机管理精选(九篇)

学校的危机管理

第1篇:学校的危机管理范文

[关 键 词] 危机管理;学校危机;学校危机管理

[作者简介] 李永贤,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李永彦,山西省平遥中学教师

和谐校园是以校园为载体,以内和外顺、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实现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教育理念。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学校危机频频爆发,尤其是今年,全国各地中小学幼儿园爆发了多起恶性危机事件,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学校危机在哪里?

目前,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学校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生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各种危机事件时有发生。通过报纸、网络可以看到,几乎每天都有各种类型、程度不一的学校危机爆发。学校危机究竟在哪里?危机就潜伏在我们身边。这既不是浮夸之辞,也决非危言耸听,而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学校危机是指在事先未预警的情况下围绕学校发生的,可能直接或间接威胁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并带来不良后果,而以学校现有的人力与资源难以立即有效解决的紧急事件。学校危机不仅具有一般危机的共同特点,由于学校人员密集性强、学生思想活跃但不成熟,因此还具有强烈的长期的公众影响,而且很多学校危机不是单纯与学校有关,常常与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因此学校危机更具复杂性。

危机管理是现代公共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研究危机发生的原因、避免危机发生的方法、控制危机发展的策略和消除危机的影响。学校危机管理就是在危机理念的指导下,对可能发生和已发生的危机事件进行信息搜索与分析、措施制定、问题决策、经验总结的系统过程。学校危机管理与我们经常说的学校安全工作直接相关。凡是在学校中发生的与学生、教职工人身安全相关的事件,既是学校安全工作的范畴,也是学校危机管理的对象。

二、现实中我们是如何管理学校危机的?

一旦爆发学校危机,就有可能形成比较严重的后果,必然会影响建设和谐校园的进程。因此,了解学校危机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就非常必要。笔者曾就这个主题,对中小学校长和地市、县市教育局长进行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广大中小学危机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实践层面,基本保证了和谐校园建设的进程。理论层面上,学校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都对学校危机管理具有比较充分、深刻的认识。

与此同时,学校危机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危机管理教育和危机意识培养的实效性不强。前已述及,不论是教育局还是学校本身在危机管理教育和危机意识培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仍然有近1/3的局长和超过1/5的校长认为危机管理工作的最大困难是“学校领导、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危机意识不强”,40%以上的局长和校长认为引发危机事件的首要原因是“领导、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危机意识淡漠”。可见,如何加强学校危机管理教育和培训的实效性,是摆在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面前的一个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今后应探索更加有效的方法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二是危机管理工作比较缺乏法律依据。目前已有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是部门规章,难以取得很好的法律效果。近30%的局长认为“相关法律不健全”是学校危机管理的最大困难,持此观点的校长更超过半数。可以说,校长们在基层学校处理危机事件,会比局长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对法律支持的强烈需求。

三是广大中小学危机管理体系不完善。调查显示,“学校的危机管理体系不完善”仍是学校危机管理工作的最大困难,甚至还有1/3的校长和近40%的局长对危机管理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缺乏完整系统的认识。也就是说,虽然大家都认识到了建立危机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并没有真正建立起危机管理体系。这应该与局长、校长们没有真正学习危机管理知识有直接关系,同时也印证了前面危机管理教育和危机意识培养的实效性不强现象。

四是大多数学校没有处理好与媒体的合作关系,为数不少的局长也没有正确认识学校在危机情况下与媒体的合作关系。学校一旦发生危机事件,必然会引起各大媒体的密切关注,那么学校究竟应该如何处理与媒体的关系呢?只有37%以上的校长和局长认为应该“与媒体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但只提供客观事实”,而大多数的校长和局长没有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地方教育行政领导的错误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校长在危机情况下对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依赖心理,削弱了自主管理能力。因此,一方面,广大中小学校长的管理自主性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上级主管部门也应给予广大中小学校长更多的管理自。

五是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与学校在危机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职责与权限不明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危机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比如:半数以上的校长和局长认为学校发生危机后应“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许可后,再向媒体提供有关信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多数教育局长认为在危机处理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是学校领导而非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而且他们也并不主张学校依靠上级主管部门来处理危机事件,最好是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危机事件。通过对比分析可见:在处理与媒体之间的关系时,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的束缚比较大,而在真正解决危机事件时上级主管部门却并未发挥很大作用。应该说,这种不对等现象的存在,非常不利于学校有效应对危机事件。

三、理论上我们应如何管理学校危机?

1.在学校层面,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危机管理体系

一般而言,学校危机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依次呈现出以下三种状态:潜伏状态、爆发状态和完成状态。因此,学校危机管理体系应当针对危机发展依次呈现的状态建立危机预防机制、危机应对机制和危机结束后的恢复机制。

(1)预防机制是首选战略。实践证明,有些学校危机不仅是可以预测的,而且可以在潜伏状态下就完全消除。因此,危机管理应该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常态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是学校危机管理工作的首选战略。在预防机制中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学校成立危机管理小组,配备适量人员,明确其职责和分工。危机应对小组人员应包括:领导者(校长)、安全联络人员、公关人员、法律顾问、医疗人员、资料整理员、心理咨询人员等。具体到某一危机,要依据具体情况调整小组人员。成立这个应对小组,并不意味着处理危机只由这个危机管理小组负责,而应该是学校内所有成员的工作,由危机管理小组负责统筹规划与决策,但所有的教职工和学生甚至家长都需要参与、协助。同时,还要对小组成员的职责进行相应的培训,使他们适应职责的要求;②制定有效的危机应对预案,促使学校危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一方面,要在与上级行政部门协调沟通的基础上进行制定,另一方面,也要经过教职工讨论。与上级部门协调,可以确定学校在什么情况下请求上级援助,什么部门可以帮助学校应对危机;教职工大讨论,可以结合学校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从而制定出更适合学校的应对预案。同时,针对这个危机应对预案,要定期组织全校师生进行演习,根据演习出现的问题,再及时修改完善危机应对预案;③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能力;④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及时发现危机征兆或预警信号;⑤加强学校与家长、社区、媒体和公众的沟通,增强社会对学校的信任感。

事实证明,建立一个良好的预防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不少学校出现了严重的伤亡现象,而位于绵阳市安县的桑枣中学却没有人员伤亡,这主要得益于桑枣中学有效的预防机制。

(2)应对机制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在应对机制中要解决以下问题:①初步评估危机:判断事实;评估危机的严重性;评估危机对学校的影响(比如危机的覆盖面、同样危机的历史、其他最近发生过的危机);②立即向主管部门汇报,寻求支持和帮助;③在掌握比较准确信息的同时,迅速启动危机应对预案;④做好各方面的沟通与协调工作。与媒体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让公众了解客观事实,传递学校的价值取向;⑤对相关人员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⑥妥善安抚家属。

各类学校危机复杂多变,应对危机没有定法,但一般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生命至上,以人为本;二是快速反应,信息透明;三是积极沟通,善于转化;四是公众利益至上。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都要以不引发新危机为基本准则,并尽力降低危机的负面影响。

媒体管理是危机应对机制的重要内容。在当今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媒体已经成为了社会大众信息的主要来源,正深刻影响着社会大众的认知、态度和信念。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媒体在危机管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校一旦爆发危机,媒体一方面代表社会公众时刻关注、监视着危机处理的进程;另一方面媒体也作为学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宣传工具,传达其声音,树立其形象。因此,学校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正确认识媒体在危机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一要充分认识当今世界没有秘密可言,对媒体要坚持积极合作、主动引导的原则;二要选择适当的时机与媒体沟通,等到水落石出再沟通就会陷入被动;三要坚持开放的态度,是自己的责任就勇敢承担,不是自己的责任请大众理解;四要与主流媒体或经常合作的媒体进行沟通;五要选择了解危机过程、反应敏捷的人和媒体进行沟通,预测媒体的问题并准确回答;六要确定提供给媒体的所有信息都是客观事实和已经采取的措施,不作任何评价,但要传递学校的价值取向,如果暂时没有结论就坚持诚恳的态度,也可以作一些立竿见影的承诺,但不能作不切实际的承诺;七是沟通语言要客观,避免采用学术化语言,也不要进行技术性说明。

(3)恢复机制是危机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危机结束后的恢复工作是危机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总结和反思,可以寻求改进机会和发展机遇。①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为相关人员提供咨询服务;②开展调查分析工作,找到引发危机的真正原因,建立、完善相关规章制度;③分析危机应对过程中所采取措施的得失,做好持续改进工作,进一步完善预防机制和应对机制;④建立危机管理的档案,作为进行危机管理培训的资料;⑤通过保存纪念场地、举行纪念典礼、树立在危机事件中提供帮助人员的纪念碑等形式,把预防和应对危机的有关内容渗透到校园文化中,努力使危机管理常态化。

总之,在学校危机管理体系中,既要建立危机爆发之前的预防机制,也要建立危机爆发时的应对机制,同时还必须建立起危机结束后的恢复机制。只有同时具备这三大主体部分,才能构成完整的学校危机管理体系;也只有同时具备这三大主体部分,才能形成“预防――应对――改进――再预防……”的良性循环,才能使学校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持续改进、持续发展。

2.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强化对学校危机的管理工作

首先,要增强教育行政领导的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能力。目前,学界在加强学校领导能力建设方面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和意见,但很少论及学校领导的危机管理能力。如今,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危机管理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各级领导干部领导能力高低的标准之一,当然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领导也毫不例外。作为教育行政领导,教育局长的认识对学校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首先应当提高地方教育行政领导的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能力。

其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建立危机管理机构,对所辖学校进行危机管理指导和监督。一要定期组织所辖学校的领导和安全管理联络员进行培训;二要建立辖区所有学校危机管理的档案,全面分析辖区学校危机的类型和特点,对现实中学校危机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指导;三要定期检查学校危机管理的日常工作,使学校危机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四要加强辖区校际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共享危机管理的经验;五要协调相关部门的资源,帮助学校应对危机事件。

再次,教育行政部门应培养完善的危机管理研究队伍,积极组织相关力量共同开展危机管理研究,力求为学校危机管理提供指导。目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比较落后,学校危机管理研究可资借鉴的经验不足,大多数学校对校园危机管理缺乏系统的、科学的认识,只是凭借零散的已有经验来被动应对危机。正因如此,为数不少的局长和校长认为中小学危机管理的最大困难是“学校危机管理理论滞后,不能满足实际危机管理的需要”。因此,深入研究校园危机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增强学校管理者以及全体师生员工的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意识,不断提高危机管理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了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学校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最需要的不是单纯的理论研究,也非单纯的学校层面的实践研究,而应当是组织理论研究者和学校共同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研究。在这样一种合力的研究下,其研究成果才有可能真正促进学校危机管理水平的提高。

3.政府应为学校危机管理提供良好的外部支持

学校危机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课题,仅仅依靠学校自身难以取得好效果。不要一发生危机就过多的批评责备学校,学校的能力是有限的,学校的经验更是有限的。而且,学校危机管理是社会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发生危机事件不仅对学校有影响,而且具有强烈的公众性影响。因此,要做好学校危机管理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和支持,尤其是政府部门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为学校危机管理提供良好的外部支持。

首先,政府应努力推动学校危机管理法制化。加强学校危机管理的立法工作,促进学校危机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是非常必要的。有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学校就可以依法处理各种危机事件,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压力。与此同时,加强媒体管理法制化也很重要。目前由于我国对媒体的管理还不完善,缺乏规范媒体行为的法律制度(到目前为止我国没有完整的“新闻法”),在一定程度上难以保证媒体报道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可以说,媒体对学校危机管理的干预没有完善的法制保障,客观上使学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领导对媒体缺乏信任感。而与学校危机事件有关的一些部门规章,也没有就“媒体应对”问题作出相关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危机管理的实效性。

其次,政府应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公民的危机意识培养。培养全体公民的危机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为学校危机意识培养和危机管理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对学校管理人员和学生进行危机管理教育和培训时,当地政府应承担一定的职责。

第2篇:学校的危机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留学生 心理危机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近年来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学生留学中国高等职业院校学习先进技术;我国对外教育的发展给我国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活力,各高职院校也开始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引和接纳国外留学生来学习中国先进技术。但我国高职院校对留学生的接待起步晚、制度法规建设不健全,虽然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留学生一定的优待条件,但很难全面兼顾留学生的各种问题,特别是他们心理上的问题;部分留学生不能正确缓解心理压力,造成心理危机,引发了严重后果,因此各高职院校应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外国留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管理和研究。

1 高职院校留学生的心理危机

高校危机事件可以是政治性危机、社会性危机和心理性危机等,心理危机事件是高校危机事件的一种。

心理危机这一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卡普兰(G.Caplan)首次提出的,指当个体或群体面临突发的、不能控制的、难以承受的重大事件(如自然灾害、亲属去世或财产变动)时所出现的心理严重失衡的现象,一般是由一些负面的、违背正常规律的事件所引起,具有紧急性、突发性、痛苦性、无和危险性。当产生心理危机时,心理矛盾激烈冲突,得不到及时解决,可能导致精神崩溃或精神失常。

高职院校对留学生的管理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既要兼顾留学生生活学习的问题,又要对留学生的心理加以引导。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很大部分留学生很难在较短时间内了解和熟悉中国文化、实现良好的适应,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有的留学生还可能面临经济上的负担和压力。高职院校留学生危机事件问题的分类主要源于语言文化适应、社会制度、学习适应、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经济问题及就业前景等方面,而所有这些方面出现问题得不到良好地解决,都有可能引发心理危机。

首先,理想与现实存在差异。很多留学生在出国之前对于中国的了解基本上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获取关于中国的信息其实是属于国家宣传的范畴,一般只表现了中国的神秘美好,而忽略了实际的状况。当留学生真正来到中国后,他们会真正的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它不光有美好的一面,也有落后的一面,这样巨大的心理落差使留学生产生了不适应感。

其次,适应困难。我国高职院校留学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于西方资本主义及非洲国家。留学我国得遵守我们国家的法律法规,这对他们来说可能有适应的挑战。另外,在生活节奏方面也存在差异,比如:非洲国家、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亚洲国家等,因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生活节奏也不同,相对来说非洲等国家其生活节奏相应较为缓慢,经济相对落后,他们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中国高职院校留学,他们在适应中国较强的时间观念和快速的生活节奏上存在一定困难,若得不到良好的调试,将引发心理危机。

第三,人际交往缺乏,独在异乡的孤独感和陌生感还有浓重的思乡情怀使他们产生了众多的负面情绪。一部分学生因为语言的不通,不愿和周围的老师学生交流,对周围陌生的一切产生怀疑,对其自身留学行为产生怀疑,甚至自我怀疑。鉴于此,高职院校应该在搞好留学生生活学习条件的基础上,把留学生的心理问题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并积极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近年来,因为留学生心理问而引发的案件频繁出现,不只是在中国,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留学生的心理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为了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我们高职院校还应建立健全留学生管理机构,尽早对来校留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筛查,建立留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有效控制留学生心理危机。

2 加强对高职院校留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管理的措施

加强高职院校留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管理,我们首先要真正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加强与他们的交流,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使他们在大学生活中体验到快乐。在做好积极预防的同时我们还应具备快速有效处理心理危机事件的能力。由此,我们对加强高职院校留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留学生心理危机的事前(即预防)、事中和事后管理。高职院校有关部门应尽早的对来校留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筛查,建立留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以便于有效控制留学生心理危机。建立健全留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制,配备专业的留学生心理辅导老师。积极做好心理危机事件的事中和事后管理,留学生心理辅导老师在事件发生后应积极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学生心理加以疏导。

第二,加强对心理危机特点的研究,争取对不同的心理危机事件制定出不同的危机应急预案,在危机发生后能根据预案第一时间做最正确的处理。

第三,加强国际国内交流,研究高职院校留学生心理危机管理的国际国内案例,学习别人有效的管理经验。

第四,加强对留学生管理人员及教师的应急预案的培训,使他们在事件发生后能及时、正确的处理问题。加强与留学生的沟通,做他们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第3篇:学校的危机管理范文

关键词: 中小学危机管理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一、我国中小学危机管理的研究现状①

对中小学危机管理的研究,我国尚没有统一系统全面的论述。理论方面比较权威的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李永贤先生,实务方面有马和民先生主编的学校危机管理丛书——《小学危机管理实务》、《中学危机管理实务》。他们对中小学危机管理阶段的划分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

(一)中小学危机管理三阶段论。

根据危机发生的过程,将中小学危机管理分为危机预防阶段、危机应对阶段、危机恢复阶段,每一阶段又划分出不同子阶段。

首先,危机预防阶段。危机预防指学校要减轻或消除对生命和财产可能造成威胁的因素并制订危机防治计划,包括四个重要环节。第一,培养危机意识。端正对待学校危机的态度,经常进行学校危机意识教育,按计划进行学校危机管理操练与演习。第二,制订危机管理计划。学校需要制定和实施关于危机事件的预防、预测、处理和监控的有关规定和确保学校安全、学生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第三,识别危机。从人员和物两方面来观察。第四,建立危机预警系统。根据中小学校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建立对学校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事件进行预测和报警的系统。

然后,危机应对阶段,同样包括四个环节。第一,迅速反应。中小学危机管理者要在接到危机信号后到危机产生明显冲击之前这段时间内抓住更多时间。应对危机越快速,决策越准确,损失就越小。第二,及时准确地收集信息。信息的时效性在学校危机管理中至关重要。如果学校、教师、家长没有及时获取或者在获取信息之后没有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就有可能导致一场悲剧发生。第三,合理配备人员。在危机事件过程中,迅速决定需要配备人员的岗位,为这些岗位配备适当的人员。第四,有效沟通。在学校危机管理中,沟通同样非常重要。学校管理者应采取明确肯定、支持性和非防御性的态度、正确的倾听方式,才能做到有效沟通。

最后,危机恢复阶段。危机后的恢复管理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消除危机带来的各种影响,包括有形影响和无形影响。第二,危机评价。认真分析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的原因、过程、结果,以及各部门需要承担怎样的责任,避免以后发生类似事件。第三,学校要通过“危机评价”这个步骤发现现存的问题,寻求相关领域的专家介入,找到改进现有危机管理的方案,更好地防患于未然,将学校危机发生概率降到最低。

(二)中小学危机管理四阶段论②及五阶段论③。

美国教育部根据危机的发展制定了学校危机管理的四阶段模式,即学校危机管理是一个连续的四阶段模式。四阶段分别是,危机的缓解与预防:学校和地区要减轻和消除对生命和财产的威胁;针对危机做准备:危机管理计划的制订要针对最坏的危机情况;对危机的反应:在危机过程中所要采取的步骤;危机后恢复:在危机后所要恢复的教学和学习环境。米特罗夫提出了信号侦测、探测和预防、控制损害、恢复阶段、学习阶段的五阶段模型。

二、我国中小学危机管理研究的不足

(一)缺乏对中小学危机管理法律依据的完备研究④。

目前已有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是部门规章,难以取得很好的法律效果。李永贤在2006年所做的《学校危机管理能力亟待提高——来自200位中小学校长的调查》中显示,近30%的教育局长认为“相关法律不健全”是学校危机管理的最大困境,持此观点的校长更超过半数。然而,很少有人去研究这一问题,即使有极少数研究过,也未能深入剖析,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缺乏对中小学危机管理主体的完整研究⑤。

大多文献集中研究中小学学校的校内危机管理体系,忽视了对校外大环境中的各危机管理主体的研究。根据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学校是一个开放组织,它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要想处理好校内各种危机,就必须争取校外各主体的支持。针对这部分的研究不少,但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者们只能将学校与某一两类的校外主体联系起来论述,无法将学校危机管理主体与社会上所有的校外危机管理主体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学校危机管理网络体系。

(三)缺乏对从宏观视野建立中小学危机管理专门机构的研究⑥。

我国的危机管理都是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再成立一个临时危机处理小组,如SARS发生后成立由吴仪领导的临时小组等。我国大多中小学校也一样,总是在危机发生后紧急成立危机应对小组,勉强处理好这次危机后小组就形同虚设,毫无动作了。但危机处置需要依靠经验的积累,同时危机管理经验也十分重要。临时小组缺乏经验,不能快速高效准确地解决危机,其后果将非常严重。学者们很少从国家高度考虑建立健全专门的中小学危机管理机构。

(四)缺乏对培养中小学危机管理研究队伍的研究⑦。

中小学危机管理是一项异常复杂的工作。目前我国对中小学危机管理进行研究的大多是学校的领导、教师、教育行政部门。他们对学校危机管理有很丰富的实践经验,却缺乏系统的知识理论的支持,做出的决策科学性不够。大多学者提倡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这的确不失为一种办法,但为什么不直接组织一批专家学者专门从事中小学危机管理研究呢?让他们在深厚的理论基础上深入各中小学实践,从事专门的研究,那样制定出的政策才会更科学、可行,我国对这一领域的研究非常缺乏。

三、我国中小学危机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

针对以上我国中小学危机管理研究中的不足,拟提出以下发展策略。

(一)美日的危机管理机构都是依法建立起来的。

其权利不是来自于行政机构,而是现行法律。一旦危机事件出现,相应的危机管理系统就可以立即自行启动,各部门可以马上找到相应的法定解决途径,从而保证危机管理的有条不紊和及时有效。

我国中小学危机管理可以学习美日,推行法治。首先,政府应努力推动学校危机管理法制化,加强学校危机管理的立法工作。其次,学校领导层应认真学习这些法律规范,并将其与本校的实际联系起来制定出适合自己学校的危机管理规章制度。再次,学校要积极组织教职员工和学生学习这些法律,明确自己在危机事件发生的持续过程中应该怎么做。最后,界定各校外危机管理主体在中小学危机管理中的职责,全社会形成一个危机管理网络,才能快速高效地解决学校危机事件。

(二)学校危机管理是一个复杂课题,仅仅依靠学校自身难以取得良好效果。

要做好学校危机管理工作,就要政府、社会各方面积极配合支持。校外的危机管理主体主要有政府、社区、家长、新闻媒体等社会大众。学校必须时时积极地争取他们的支持帮助,才能切实做好危机管理工作。学校的危机管理小组可以通过“电话树”的形式,建立一个完整的通讯体系,把社会各种相关力量都联系起来。这等于用一条线把学校、社区、学生、家长、警察、法律顾问等牵了起来。在各方面有组织有条理的通力合作下,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共同讨论学校里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机情况,制订应急预案,预防危机发生。

(三)建立专门的危机处置机构。

危机处置需要依靠经验的积累,同时危机管理经验也十分重要,要保持这一领域人员职务的一贯性。我国应建立从中央至基层中小学的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基层管理者观察分析各学校的危机管理实况,呈报上层管理者;上层管理者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制订出与时俱进的切合实际的学校危机管理计划和方案,并对以前所发生的所有学校危机管理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避免日后发生类似事件。中小学危机管理机构要合理安排岗位,配备合适人员,有效分工协作,发挥最佳整体效应。

(四)教育行政部门应培养完善的危机管理研究队伍,积极组织相关力量共同开展危机管理研究,力求为学校危机管理提供指导。

目前,我国学校危机管理研究可资借鉴的经验不足,大多数学校对校园危机管理缺乏系统、科学的认识,只是凭借零散的已有经验来被动应对危机。因此,深入研究校园危机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增强学校管理者及全体师生员工的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意识,不断提高危机管理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学校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最需要的不是单纯的理论研究,也非单纯的学校层面的实践研究,而应当是组织理论研究者和学校共同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研究。在这样一种合力下,其研究成果才有可能真正促进学校危机管理水平的提高。

注释:

①张兴,宋娴,卢艳梅,主编.《小学危机管理实务》[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09:169.

②朱晓斌.美国学校危机管理的模式与政策[J].比较教育研究,2004(12).

③毛静燕.学校危机管理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2006.

④李永贤.学校危机管理能力亟待提高[N].中国教育报,2006-11-09(004).

⑤李永贤,李永彦.和谐视角下的学校危机管理[J].中国德育,2010,(7).

⑥林洲,梁沛华,袁珊,简福爱,陈佳文.美国、日本学校危机管理经验与启示[J].科技传播,2010,(7).

⑦李永贤,李永彦.和谐视角下的学校危机管理[J].中国德育,2010,(7).

参考文献:

[1]耿申.学校危机管理:灾难中生长的智慧[J].教育科学研究,2003,(11).

[2]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李永贤.学校危机管理能力亟待提高[N].中国教育报,2006-11-09(004).

[3]何韧.建立学校危机管理机制势在必行[J].教学与管理,2005,(29).

第4篇:学校的危机管理范文

[论文摘要] 随着高校扩招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也是危机事件的高危机构,危机事件如果发生将严重威胁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以及师生的正常工作和学习。文章分析了危机的定义和来源,高校危机事件的成因,提出了危机事件的管理、预防、控制和处理的原则和措施。 经济

经济

一、前言

自九十年代末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高校扩招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校园规模也随之扩大,各种内部、外部的影响因素也使高校校园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突发事件发生率较高,在没有完善的应对机制和充分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发事件可能会迅速造成灾难。如何积极预防可能发生的校园危机事件,使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维护正常教学、生活秩序,切实保护师生的安全,是当前高校不能回避的问题, 特别是学校有别于其他行业,是人群密集场所,也是各种危机易发场所。高校危机事件的发生,不仅对高校正常教学、管理和师生生活秩序造成影响,而且还使高校的形象和声誉受到损害,甚至影响到危机事发高校的稳定、改革和发展。因此,危机管理日益成为高校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崭新课题。而高校危机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从多个层次构建一整套的危机管理应对机制来保障有效的危机管理。

二、危机管理的定义

按照罗森塔尔和皮恩伯格的定义:“危机是指具有严重威胁、不确定性和有危机感的情境”。而心理学词典将危机定义为:具有重大心理影响的事件和决定。在危机研究过程中,专家、学者们给危机赋予各种各样的定义。处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或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对危机的认识、理解便会不同,从而形成了同源不同形的危机管理理论体系。美国学者鲍勇和陈百助认为,危机管理是一门研究为什么(Why)会造成的危机会发生,什么样(What)的步骤或方法可以避免这些危机发生,一旦危机发生,如何(How)控制危机的发展和消除危机的影响的科学。相比下较为准确精炼的就是海恩思沃斯的定义,他认为:危机管理是一种行动的管理职能,它谋求确认那些可能影响组织的潜在的或萌芽中的各种问题,然后动员并协调该组织的一切资源,从战略上来影响那些问题的发展。

三、校园危机

从学校角度来讲,校园危机可界定为由于某种突发事件的出现和爆发而打破学校原有的平衡状态,超出了学校常态的管理范围,要求学校采取特殊措施加以应对的紧急状态。

学校危机的发生可能是人为原因,也可能是自然原因;可能是内部原因,也可能是外部原因。因此,学校危机的产生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其特点如下:

第一,突发性和紧迫性。学校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它是在人们意想不到的时间、地点发生的。在爆发之前毫无征兆可言,通常是从一些细小而不为人所注意的事件迅速演变而来的。危机爆发之后,由于其有巨大破坏性,要求管理者在没有经验性知识可供指导的情况下,能够迅速的利用当前的有限资源来应对危机事件,以降低危机对学校所造成的损害,具有时间的紧迫性。

第二,不确定性和未知性。由于学校危机事件演变迅速以及周围环境的复杂多变,导致事件变化的影响因素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再加上人类的有限理性以及信息的不对称决定了事态发展的趋势无法用常规性规则进行判断,所以危机的发展过程难以控制,结果也难以预测。

第三,危害性和破坏性。这是学校危机的最根本特征。危机的产生会导致学校脱离正常轨道而陷入危机的非均衡状态,对学校的发展的一定的破坏性。

四、高校危机管理机制

根据校园危机的定义和性质,建设高校危机管理机制总的以“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机制建设为框架,横向就是建立建全《校园法》、加大资金投入、组织人员培训,纵向就是从危机决策机制、危机预警机制、危机信息沟通机制、危机恢复评价机制来考虑。通过以上几点的交叉配合、运作顺畅,一个校园危机管理的网络机制就初步建立了。

(一) “横向到边”紧紧相连,互为补充

(1)建立建全《校园法》

1)制定有关校园危机管理的全国性法律

在我国校园危机管理的相关规章还处于空白地带,对学校内成员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只能散见于《宪法》、《民法通则》、《教师法》,这些法律中对学生合法权益保护的规定也不具体。很多代表已向人大会议案组提交了上百份关于尽快制定《校园安全法》的议案来解决校园这一特殊场所中发生的暴力事件。所以,在宪法的指导下,在相关法律的基础上,制定有关校园危机管理的全国性法律,使校园危机的管理有法可依,以保障校园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2)通过立法确定高校危机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

目前高校危机事件的处理一般都由校保卫机构具体负责日常的事务,事发时再成立相应的危机应对临时机构。但是校保卫机构只是学校的一个职能部门,法律并没有赋予其保卫人员的执法权,临时成立的危机应对机构其法律地位也未得到法律保障,这就造成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滞后。所以,通过全国性立法工作制定相关法律,明确规定高校危机管理机构的机构设置、职能地位、权力责任以及经费来源等内容,才能确定这些机构的高度权威性,确保在发生突发危机事件时能够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实施救援;保卫人员获得法律赋予的执法权,才能有效打击违法犯罪,制止扰乱校园秩序的行为。

(2)加大资金投入

在《校园安全法》的框架下,学校应该加大对危机管理的资金投入。在危机管理制度中,校方需要拨出一笔专项资金建立和支持危机管理的组织,使得这个组织正常的运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人员挑选,人员培训,人员协调,人员工作各个方面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所以,为了学校的正常工作,学生的正常生活学习,专项专款是一定要落实好的.

(3)组织人员培训建立高校危机管理小组

组织的人员主要由学校的专门领导小组和学生代表团队组成,如校级领导和学生工作处以及辅导员加上学生会及班级主要负责人。主要的危机管理者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1.具有危机和危机管理意识。2.能预测随时可能发生的和潜在的危机。3.理解具体的危机。当危机出现时,能迅速反应、清晰评估、快速处理和启动学校应急的系统程序。培训的内容可以围绕校园危机管理的多个方面展开。主要培训内容有:沟通者的交织互联;校内沟通计划和对外沟通计划;危机事件管理;对支持性服务的安排;进一步揭示危机的面貌和特征;对危机计划的评价。在无危机状态中演习突发性危机事件,增强危机管理的高效、迅速、准确。

(二)“纵向到底”环环相扣,高效有序

(1)危机决策机制

具备健全的危机管理决策机制,是高校管理成熟与否的标记。因为危机的发生不仅使高校的正常运转受到损害,更重要的是,如危机处理不当,还会使师生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所以高校应加强危机管理决策机制的建设,设立专门决策部门,深入了解引发高校危机的潜在因素,并随时监察可能出现的危机,研究、制定防范措施。一旦危机发生,能迅速、及时、高效地采取应对措施,协调处理危机引发的各种问题。

(2)危机预防机制

建立高效的危机预防机制是有效预防校园危机的发生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以及使无法预防的突发性危机事件带来的损失减轻到最低程度的有效手段。目前高校的学生管理模式比较单一,工作方法上不能很好的适应升格后社会环境对学校发展的要求。所以高校在建立预防网络上面,应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几个方面来开展有效工作,构建高效的危机预防网络即:构建信息沟通网络,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预防网络,建立安全教育管理预防网络。

(3)危机信息沟通机制

危机信息沟通机制是由校内和校外的沟通组成。校内沟通,主要是学校危机管理小组成员之间、学校与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沟通。它是高校组织内部的沟通,它既包括危机管理各部门、危机处理人员之间的信息畅通,也包括所有与危机相关人员(教职工和学生)的信息获取。校内沟通最重要的是及时通报危机事件,凝聚人心,形成一股合力,避免小道消息盛传,稳定情绪,争取师生员工的理解与支持,共同战胜危机。校外沟通,主要是与上级管理部门、学生家长、新闻媒体的沟通。它是高校组织外部的沟通,它是在危机发生后,高校与外部组织(上级管理部门、新闻媒体等)或相关人员(学生家长等)之间的信息互动,一方面向公众披露学校应对危机的态度以及采取的措施,维护高校的形象,另一方面,向有关部门或相关人员寻求物质和精神的支持,共同应对危机,渡过难关。这样的沟通机制,覆盖面广,可以做到信息的通畅、迅速、全面。

(4)危机恢复评价机制

学校要制定恢复常态管理的决策和计划,做好对危机利益关系人的事后管理。其次就是牢牢抓住这个“化危为机”的关键阶段,要重新审视整个危机管理的过程,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在危机已经得到根本控制,需要采取措施缩减危机的破坏程度,尽力把情况恢复到危机发生之前,秩序恢复、设施重建、人员安置、心理平复、独立调查和组织变革。危机事件的善后处理应做到查明危机事件发生原因、查清事件责任、追究事件责任人、整改隐患措施、教育相关人员。做好善后工作。一.要对危机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相关预防与处理的全部措施进行系统调查;二.要对危机事件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找出危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三.要对危机事件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综合归类,分别提出整改措施,并做好落实,同时还要组织全体师生总结经验、接受教训;四.要对相关责任人给予教育和处分;五.要做好恢复工作,使学校工作尽快步入正轨。在解决危机的过程中,学校成员可以得到锻炼、积累经验;师生危机意识进一步增强;学校危机管理制度会更加完善,措施更加得力;学校也可借危机事件塑造学校形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因此,如能很好地处理危机事件,做好危机恢复评价,危机事件也会对学校发展起到一定的正面作用。开展危机恢复管理是学校或个人获得新的发展的前提准备。

五、结束语

危机管理中,高校的危机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组织管理,决策下达,信息沟通,措施得当以及善后处理等多个方面的机制建立成功与否,关系着高校危机管理的成与败,关系到高校的声誉、稳定与发展。良好高效的危机管理机制不仅是危机成功处理的基础,还可能给高校带来转“危”为“安”的机遇。因此,高校应当充分重视建立危机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潘东良. 学校危机的类型.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8月.

[2]平川主编.危机管理,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年.

[3]薛 澜.危机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

[4]劳伦斯.巴顿. 组织危机管理. 符彩霞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5]王楠,吴峰.高职院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对信息沟通机制研究. 理论导刊,2008年第10期.

第5篇:学校的危机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校园危机;管理防控

从马加爵事件到近年来,屡见媒体的高校突发事件,如食品饭菜价格纷争及饮食安全问题、学生住宿安全事件、学籍管理问题、误入传销、校园网络贷款等,这些高校突发事件已经极大地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高校危机管理的关注。在新媒体时代下,校园危机事件的传播更是迅速,各种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如何做好高校校园危机的防控是需要社会各方面都要重视的课题。

一、我国高校校园危机管理的现状

(一)高校校园危机管理中没有系统的法律法规体系

近些年来,随着各高校校园危机的频发,校园危机管理开始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管理者的逐步关注。但很多高校在日常工作中只是指定了某校校园安全手册等一些内部规定,但在具体的校园危机事件发生时,根本无法在法律层面保护师生的权益。在具体危机管理的预防措施、应对管理、后期处置方面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从国家立法方面、各教育行政机关都未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无法通过法律立法明确政府部门、高校管理者、校园成员在校园危机管理中的法律责任与义务。这就导致高校制定的危机管理缺乏法律依据,很多行政性文件,只能是红头文件,缺乏法律明确保障。

(二)高校校园各成员缺乏危机处理的理论知识和实战演习经验

在素质教育的教育背景下,校园危机频频发生,高校在注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却缺少对高校各成员的关于危机管理的相关培训。高校高校管理者、行政部门、一线教师、高校学生和后勤保障者等缺少理论知识和危机实战演练,各高校组织学生参加素质拓展、生命教育、体育课程、消防演练等一些理论和实际观摩等,但却忽略了对校园其他成员的危机培训,部分消防演习也仅限于学生干部的参与,缺少对危机的真实感受、缺少对实际危机的应急能力培训课程[1]。

(三)高校校园舆情监控不全面、危机处理恢复机制不完善

高校学生是高校校园的最重要成员,也是校园危机的主要受害人。近年来爆发的校园危机,几乎都是和高校学生相关,高校对学生的舆情监控必不可少。就目前而言,各高校对学生的舆情监控主要有班委、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工作处等部门完成,但在新媒体时代,这样的监控网络是无法涉及到每一位学生的动态发展,在各高校中,对高校教师、后勤服务部门的舆情监控体系更是缺少,根本无法提前预知危机的潜伏和发生原因,更无法预防危机的发生[2]。校园危机发生时,会对校园中的每一位成员产生心理影响,危机处理结束后,缺少大规模的心理危机干预的心理恢复工作。在网络媒体时代,校园危机发生的一瞬间,消息已经传遍了“朋友圈”,在危机过后,高校如何重塑或者新塑高校形象也是危机管理系统中的一部分。

二、高校校园危机管理防控的三个层面

(一)国家立法层面:为高校校园危机管理提供法律保障

从改革开放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价值观充斥在高校校园内,高校校园危机的发生不可避免。在忙于处理危机的同时,更应该制定预防校园危机管理的系统机制。而在制定危机处理机制时,相关国家立法对教育行政机构、高校管理者、高校校园成员的权利和责任的法律界定应是第一步。法律要对危机事件制定出清晰的权利和责任,并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责任方的惩处方式,让高校校园危机管理的全过程程序化和法制化,最大程度地维护高校校园的稳定。明确高校校园危机中政府机构、高校直属部门、高校管理者、高校各职能部门要承担的责任是什么,明确法律责任。校园危机出现时,各部门互不推脱,紧密合作,保证环环有依据,步步有法律。

(二)高校管理者层面:落实高校危机管理体系,步步到位

第6篇:学校的危机管理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危机管理;突发事件

新媒体作为近年来的新生事物,其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作为师生日常生活学习的地方,人口密度较大,尤其是在国内众多高校不断扩招的大环境下,高校学生数量急剧增长。随着新媒体的日益发展,高校发生各类危机事件的概率大为提高,为高校有效管控校园危机事件带来了挑战。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高校危机事件预警和处理机制,应当成为高校应对各类校园突发事件的一个有效手段。

一、新媒体对高校危机管理的影响

(一)新媒体的内涵

正确认识新媒体对高校危机管理带来的影响,首先要对新媒体及其特点有比较全面的理解。所谓的新媒体是指区别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信息传播方式,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利用不断发展的互联网和高速通信网,以各种移动终端设备为主要传播载体的一种新的技术形式下的媒体形态[1]。相较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实时交互性强、信息影响范围广、信息传播自由度高等特点。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得到极大的提高,信息传播的数量呈现爆炸式的增长,其中不可避免地充斥着各类虚假有害信息,这也给了一些别有用心者可乘之机,利用新媒体误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而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新媒体对高校危机管理带来的影响

简单来说,高校危机管理是高校应对各种未知或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其目的在于维护高校正常教学秩序,切实维护高校师生合法权益和高校声誉,是高校平稳、有序运转的重要措施。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下,其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高校危机管理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2]。首先,新媒体的发展增加了高校危机管理的不可控风险。由于新媒体信息传播所具有的系列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对危机事件的掌控能力和处理效果,使得危机从出现到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大大缩短,危机蔓延的速度进一步加快,极大地压缩了高校危机管理的预警和处理时间。由于难以预料新媒体对高校危机事件最终的发展走向所起到的作用,使得危机事件产生影响的不可控因素大增。其次,新媒体的发展增加了高校危机管理的复杂性。在高校,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工具的使用频繁,使得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危机事件在高校之中快速蔓延,引起学生的广泛关注,经过朋友圈、微博和QQ空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交网络进一步扩散到高校之外,从而由开始的高校危机事件进一步演变为社会热点事件。这不仅增加了高校对危机事件的监管难度,而且使得高校在处理危机事件时要考量的因素大为增加。如之前发生的安徽芜湖高校女生元旦意外坠亡、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跳楼自杀等危机事件不仅使当事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且极大地损害了高校的声誉,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此外,高校学生正处于塑造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思想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误导,新媒体的发展进一步消除了社会与校园之间的界限,学生卷入社会纠纷事件的可能性较以往更大,这也会加剧高校危机管理的复杂性。再次,新媒体的发展对现有高校危机管理机制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在新媒体时代下,传统的高校危机管理机制在新的危机形态下显得滞后和被动,对危机事件的应对捉襟见肘。但是新媒体也为高校危机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有效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尤其是在高校中的传播特点,对于不断提高高校危机管理能力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危机管理观念落后

由于新媒体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事物,很多高校对新媒体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高校危机管理多停留在日常管理制度建设方面,没能从危机公关的视角看待高校学生维稳工作,对危机的事前预警和事后的处理措施还不成熟,对新媒体给危机事件造成的负面作用缺乏清晰认识。此外,很多高校教职工在危机管理方面的意识较为淡薄,把高校危机管理同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割裂开来,简单地认为高校危机管理对于高校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是一种浪费,没有认识到高校危机管理对于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3]。

(二)危机管理机制不完善

新媒体时代,高校危机管理机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对危机事件的事前预防和事后处理措施匮乏两个方面。一方面,很多高校对新媒体认识不充分,没有针对新媒体建立危机预防长效机制,往往是在危机事件发生时才进行相应处理,临时成立危机事件处理小组,更有甚者在危机发生时仅由辅导员或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领导负责处理,高校各部门缺乏一个系统的危机应对机构。这样不仅会错过危机的最佳处理时间,而且会使得事件借助新媒体进一步蔓延,使事件扩大和复杂化。一些高校对于发生的危机事件没能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总结,以便更好地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校危机事件,在危机发生时提升危机事件的应急响应速度[4]。另一方面,在新媒体时代,很多高校对危机事件的处理结果只是以公文的形式在学校官网这一渠道,对于事件实时处理进展没有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下进行信息同步披露,不利于师生和外界公众对事件的理解和认识,甚至出现误解和谣言等不利情况。

(三)危机管理能效较低

造成高校危机管理能效低的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没有一个高效的危机管理机制,往往是在危机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时才加以重视,以致贻误了危机的处理时机。二是危机管理者对新媒体的理解和认识层面较浅,对新媒体在危机事件中所起作用还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三是高校危机管理者很多都是兼职教职工,缺乏专业的高校危机管理技能和相关培训,应对危机事件的处理手段较单一。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危机管理应对措施

(一)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对高校危机事件的预警

完善的危机预警机制对提高高校的危机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在原有高校危机预警机制的基础上,一是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及时相关信息和高校相关决策,加强对高校师生的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同时依托学校宣传处、学生处和团委等部门定期与高校危机事件和相关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主题信息,正确疏导负面信息,积极宣传正能量,进一步增强高校师生对学校的凝聚力。二是组织专职人员加强对新媒体平台上的各种信息的搜集、分析,对各种信息进行甄别,及时发现可能出现校园危机事件的危险信息,并立即启动应对危机事件的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三是借助新媒体平台,完善师生和高校领导层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及时消弭师生对学校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相关决策的不满因素,同时积极吸纳、听取师生对学校发展建设中所提出的相关建议,进一步增强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信任度,防止出现因上下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出现的有损学校声誉和师生利益的危机事件。

(二)完善危机事件信息披露机制,进行正确舆论引导

为避免在师生之间出现各种谣言和非议,防止事件通过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使事态进一步扩大,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一是应及时利用微信官方公众号、官方微博账号等新媒体平台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将相关信息公之于众,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避免广大师生和外界大众被通过其他渠道获取的不可信信息所误导,争取获得舆论的主导权以及大众的理解和支持,使事件产生的危害降到最低。二是根据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学校相关决策、制度和危机处理的信息传播者和解释者,利用新媒体平台及时正确危机事件相关信息,避免谣言传播、降低危机管理成本,有效利用新媒体切实维护高校声誉和正当权益。同时发挥新闻发言人在高校领导层和师生以及外界大众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桥梁作用,形成高校上下之间的良性互动,不断提升学校应对各种危机事件的能力。

(三)加强高校危机管理队伍建设,积极提升管理人员媒体素养

高校危机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进行持续的投入。加强高校危机管理队伍建设和危机管理制度建设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当前新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信息的数量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信息的扩散速度十分迅速,对高校危机管理人员的专业要求和媒体素养不断提高。其一,高校应重视对危机管理人员的日常培训和相关专业技能训练工作,使危机管理人员掌握基本的校园危机事件的应对措施,使之具备基本的危机公关素养。在危机发生时,快速进行初步处理,避免因未能及时有效处理使得事态通过新媒体平台的传播而产生负面影响。其二,高校危机管理人员应加强自身媒体素养,积极面对新媒体对高校危机管理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及时转变思维模式,熟悉各种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使用方法和相应特点,将新媒体平台作为信息、搜集的有力工具。其三,作为高校危机管理人员,应以身作则,以专业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要求自己,在高校师生之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在高校中使用广泛、互动性强等特点,适时传播积极向上信息,利用新媒体对高校师生产生积极影响。当前,有关新媒体时代高校危机管理相关理论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对于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危机事件的各种产生形态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应对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危机事件的机制还不够完善,作为高校危机管理人员,应紧紧把握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危机事件的特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危机管理机制,有效维护高校声誉、师生正当权益和安全稳定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作者:荣耕 单位:重庆邮电大学

参考文献:

[1]范卫萍,姜德锋.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校园危机传播管理研究[J].新闻传播,2012(3):151.

[2]蔡火凤.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4.

第7篇:学校的危机管理范文

【关键词】危机管理 绩效评价 指标

一、高校危机管理、绩效评价的概述以及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绩效评价理论

1 高校危机管理的含义及其特点

在国外,对高校emergency(突发事件)、crisis(危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纪宝成在其“从‘非典’防控看高校的危机管理”一文中阐述了高校危机管理的概念,界定了高校危机管理的范畴,探讨了高校应对危机的具体措施。他提出高校危机管理是有组织、有计划。可持续的管理过程,高校应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些不同的控制行动,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弭危机。

2 高校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也就是对一定时间内个体、团体、组织以某种方式实现某种结果的过程的主观和客观评定和估价。高校绩效评价就是对高校在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定和划分等级。以期改善高校行为绩效和增强控制的活动,通过对高校使用各种资源的效率进行评价,进而实现教育管理部门对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分配。

3 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绩效评价理论

学者张小明,提出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由“三大阶段”和“四大机制”组成。可见公共部门危机管理不仅是危机情景下的管理,而是从危机发生前的预防到危机结束后的恢复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和。其中危机事中实时评估和危机事后评估这两个评估内容都指向危机管理的绩效,两者测量的都是公共部门危机状态下绩效管理水平,因此,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绩效评估指的是危机事中实时评估和危机事后评估。在我国高校属于公共部门,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高校危机管理是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的理论研究对我国高校危机管理绩效评估具有直接的参考意义。

二、高校危机管理绩效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

高校危机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在前面对危机管理评价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危机管理的特点,对学者张小明构建的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绩效评估体系进行修改,以便更能适应高校组织危机管理的特点,建立了高校危机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高校危机管理绩效评估危机事中实时评价划分为信息管理、公关管理、决策分析、应变管理四大模块,危机事后评估主要内容就是恢复管理(如图),将这五大模块作为高校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的一级指标,在这五个一级指标下,又分别设有若干个二级指标。

三、高校危机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说明

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进行预测或评价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指标的设计在高校危机管理绩效评价中处于关键地位。

1 危机事中实时评估

(1)信息管理。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于危机管理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这里主要包括对信息收集和的管理。

①信息的收集。指从各渠道获取关于危机事件的信息。

②信息的披露。如实地公布事件的真相,是危机处理的基本方针之一,这里主要反映了学校在应对危机过程中信息公开的情况。

③校园危机管理公文系统。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与高校危机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危机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对危机的预防和治理进行高效的管理和控制。

(2)公关管理。这里主要描述了组织在发生危机事件时,利用公共关系活动减少危机给组织与公众带来的影响,进而寻求公众对组织的谅解,以重新树立和维护组织形象。

①媒体公关。媒介公众是公共关系工作中最敏感、最重要的部分。这里是指在危机处理过程中,高校主动向媒体提供信息,并与媒体之间建立良性互动的关系。

②政府公关。指高校在危机处理过程中积极主动与上级管理部门进行沟通,争取获得上级管理部门的支持。

③学校内部沟通。指信息在组织内沟通顺畅,形成全员公关的状态。

④与学生沟通。指主动与学生沟通,及时向学生传达危机发生的状况。

⑤大众公关。指高校在应对危机事件期间,为维护其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开展的系列活动。

(3)决策分析。组织或决策者在决策时高度紧张和可利用资源严重短缺的限制条件下,面对高度不明确和极其复杂的危机决策环境,进行应对公共危机的活动和过程。

①决策机构。指根据危机的实际情况设立专门的管理及处理机构,明确危机管理小组成员之间职责分工、相应权限和沟通渠道,并对整个危机治理起全面指导和决策的作用。

②决策者的素质。包括决策者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能力素质等,特别是危机决策能力和心理素质能力。

③专家指导。指借助专家的集体智慧,为决策机构提供方案。

④科学的决策方法。指在制定和执行任何一项危机决策时都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指导,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操作。

(4)应变管理。①危机现场控制。指危机发生后,危机管理者亲临危机事故现场,了解危机的现状,控制危机的蔓延和发展。

②危机处理方案。指危机管理者对危机做出有效的反应或行动,包括制定危机处理的计划和方案。

2 危机事后评估

(1)恢复管理。此阶段是“化危为机”的关键阶段,是指在危机化解后,学校制订危机恢复计划,消除危机产生的影响。

①制订与实施恢复计划。指为了使学校恢复正常运作秩序,重建教工与学生的信心,所制订与实施恢复管理计划。

第8篇:学校的危机管理范文

关键词: 职业学校 危机 管理机制

当今社会是一个危机多发的时代,危机给世界带来的灾难和伤害是一时难以弥补的。近年来发生在职业学校的多起突发性着实考量着职业学校管理者的危机管理能力,也对学生如何避免危机、应对危机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准确认识和把握校园危机的涵义和特征,全面建立职业学校危机管理机制,对于成功避免和驾驭各种危机,保障校园安全,为广大师生营造稳定有序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职业学校危机的内涵

职业学校危机管理指针对突发危机事件,提高职业学校对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和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机,恢复学校的正常秩序,从学校教育与管理策略的角度,其主要包括建立完善的三级体系、预警机制、训练机制。

二、职业学校危机的特性

1.群体主体的单一性。职业学校校园内发生危险,其主要群体是学生,从年龄层次、受教育层次、生活方式等来讲基本相同,对世界社会的认识比较单纯,相对社会危险发生后的主体来讲显得相对简单。

2.影响的迅速性、广泛性。职业学校校园内学生流动性很大,互相交流频繁,并且大学生主要是18―23岁的青年,具有叛逆思想,对难以理解的事有探索欲望、思维活跃等特征,因此校园有危险后,学生内部产生的恐慌或者学生参与各种校园游行暴动的人数都是呈几何倍数上升。如果没有一个及时的策略来应对,就会使整个学校遭受严重的财产、名誉损失,乃至人身威胁。

3.不确定性。职业学校的学生经常要操作各种比较复杂危险的仪器,由于学生操作不熟练或者疏忽,非常容易发生意外,学生的安全受到威胁,继而引起事故灾难,诸如火灾、爆炸等。这种危机发生很难预见,所以具有发生的不确定性。

三、危机的分类

从不同角度对相同的研究对象进行分类和归纳,可以让我们从不同角度理解研究对象,从而掌握更丰富、更全面的管理研究对象的方法。从管理的角度,我将校园内的危机分为这几类:

1.自然性危机。比如地震、洪水、台风、暴风雪等。天灾危害虽然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但是根据事实情况来说发生的机率还是很小的,大部分职业学校所处的地区发生此类事故机率较低。

2.事故性危机。比如学校里发生火灾、电器漏电事故、建筑倒塌事件等,这些都属于学校管理层上的失误。这不仅对于学校是一种名誉钱财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使员工学生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威胁,在校园内形成大范围的恐慌,以及导致家长、民众对学校的不信任。

3.公共卫生性危机。比如事物中毒、传染病蔓延等。食用食堂的饭菜或者学校附近小摊的饭菜造成食物中毒的学生似乎在每个学校都有发生,而且屡见不鲜。其特点在于这种事故发生其源头虽然并非一定来自于学校,但传入学校的机率却很大,且一旦有威胁性的传染性病毒传入,就会对学校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新华社2006年11月20日刊登:卫生部副部长蒋作君发言时讲:“我国70%以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80%以上的学校突发事件为传染病流行事件。”

4.社会性危机。这是由学生的主观意识产生的,当他们的意识被各种问题压迫到难以承受时,往往会使自己处于激动失控状态而引发一系列危机。它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校园暴力,如恐吓、劫持、校园内爆炸等。这些字眼总会时不时地出现在各种媒体上,令人触目惊心,校园暴力问题近几年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2)自身的心理问题,如由外貌、自身能力而导致的自卑带来的阴影或人际交往不顺利所产生的心理问题。

(3)外部环境带来的各种压力造成的心理问题,如就业压力、感情压力、家庭压力。

四、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

1.机构的建立。有通畅的信息传输通道,才能使决策层得到有价值的信息,对事态作出准确判断,快速形成决策。根据一般职业学校的层级设置,可建立班年级校这样一个有明显归属层级的阶梯,一旦发生危机,就能通过这一体系覆盖任何一名学生,可及时将校下达的指挥、命令通知到每一个学生,从而保证信息的迅速、有效、直接、正确。

这个三级体系的最底层“班”可由班长任组长,由党员、学生干部、室长构成一个班级的工作小组。作为一个基层小组,它的作用是异常显著的,因为它应对危机的最终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体系应对危机的结果。它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对班上同学的异常行为、思想动态进行直接感知。发生异常情况后,可通过同学与同学的之间的沟通,学生干部与同学之间的沟通,尽量先在学生内部予以化解。如果碰到较为严重的或沟通后仍然无法解决的情况,应当迅速直接上报,交予相关责任教师解决。其次危机发生后可根据上级指挥带领同学快速脱离危险。它的中层是由年级构成,它可由年级组长,辅导员、部分班主任、学生会干部构成第二层次的工作机构,它是承上启下的重要层次。当发生社会安全性事件的时候,如校园暴力,学生因为求职、学习、感情等遭到挫折而产生心理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教师和年级领导、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来得以解决,从而迅速遏止动荡思想的蔓延和恶性影响的扩大。“校”的应危体系是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任组长,由党委宣传部、校长办公室、团委宣传部、校保卫处、后勤处中的部长或处长等构成。它的职能是解决学校内发生的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学生暴乱、游行引起的校园动荡。当发生自然灾害时,可根据省级部门的要求和危机事件本身的情况组织学生快速脱离危险,解决从年级或其他部门的报告或请示。此外,还可根据学校的发展做出宏观调控,比如解决职业学校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消除学校的负面影响、为使学校朝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做出大范围的调整等。

2.建立预警机制。防范危机的重点应放在预防上,强化危机意识,观察和发现危机前兆,分析和预设可能发生的危机情境。为此,需要建立一套规范、全面的危机管理预警系统,并在各职校中组建危机管理小组。危机管理并非只是政府和社会部门的特有问题,还是职校中每一个师生的共同课题。危机管理小组的成员应尽可能选择熟知学校内外部环境、有较高职位的管理人员和教师参加,他们应具有富于创新、善于沟通、严谨细致、处变不惊、具有亲和力等素质,以便于总揽全局,并迅速作决策。

第9篇:学校的危机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校园;危机;处理管理

一、校园危机的内涵和种类

1.校园危机的内涵

大部分的高校校园危机都是学生群体性的事件,这些事件严重影响了师生的身心健康,也给校园的治安增加了很大的困难。在处理校园危机的过程中,高校辅导员应该在完全了解高校危机的情况之后再制订适当的解决方案,并且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预防。管理部门需要制订应急方案,做好日常的危机管理工作,了解所有可能会发生的校园危机,将危机尽量扼杀在摇篮里,以此来保证学生和教师的生命财产安全。

2.校园危机的种类

学生的出走、杀人、自杀行为,师生的矛盾,意外的事故等是校园危机的主要种类。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的心理和前些年相比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近几年学生出走、杀人或自杀行为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许多学生因为感情或经济等小问题就走上极端。还有师生的矛盾,主要是因为师生之间恶劣的互动而产生的,多数是由于意见或性格不合,导致学生对教师怀恨在心,而教师也无法解决这一问题,这就成为校园危机隐患。意外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也是目前发生较多的校园危机,比如学生外出过程中的意外事故,或校园内设施的安全隐患等,都可导致意外伤亡事件的发生。

二、校园危机的处理对策

1.制定完整的规章制度

对于校园危机发生后的处理,高校必须要有完整的规章制度,将校园危机处理工作分工给各个部门,明确每个部门的责任,建立完整、效率高的管理机制。高校辅导员接到危机消息时,应该立即赶往现场,阻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及时了解事件的全部情况,并向相关部门汇报,若有必要可以报警。出现伤亡时也要及时联系医院和学校保卫处,保卫处接警后要迅速赶赴现场妥善处置,做好现场保护及人员救治等工作。校园危机一旦发生,一定要保证信息的公开,要明确告诉教师和学生事件的具体情况,避免谣言的产生,也要及时将事情的具体情况告知与危机事件相关的学生家长,避免他们不必要的担心。高校辅导员在总结校园危机事件时,要将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进行彻底分析,认真总结,并要对校园危机事件中相关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稳定他们的情绪,帮助他们尽快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当中。

2.落实好危机预防工作

在校园稳定发展的过程中,高校领导人必须明确危机预防工作的重大作用,及时了解潜在的校园危机,随时做好处理校园危机的准备,这样才能尽量避免发生危机,且在校园危机事件发生时也不至于惊慌失措。

随时对周边环境保持警惕,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就是具有危机意识。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具有危机意识,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只有具有安全意识和危机意识,才能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校园危机事件发生时不至于不知所措。

高校应该设立相应的危机事件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对全校师生进行危机预防工作。还需要配置部分宣传人员,对预防校园危机进行宣传,使全校师生都能了解到预防危机的重要性。辅导员应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还需要危机管理机构的人员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另外,对于那些比较贫困的大学生,要在保护他们自尊心的前提下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业方面的问题,避免他们走极端。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校园危机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校园危机不仅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运行,还严重影响学校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处理好校园危机是目前所有高校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高校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制订校园危机管理制度,建立校园危机管理机构,加强学生和教师的危机意识,做好危机的预防和处理工作。只有将校园危机处理好,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安定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娄亮华.浅谈高校危机管理的预防为主原则及管理的常态化[J].管理观察,2013(22).